您老这两下子徽妙广场舞舞 还是入座为妙 出自哪部剧的台词 谢谢啦求告知

芒格:你这一生,如何理性愉快地度过?
如果统计一份能影响人的一生的演讲列表,那么查理 ·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那次演讲一定榜上有名。他在演讲结尾说到,我的剑传给能挥舞他的人。你准备好接受这把剑了吗?
你们当中肯定有许多人会觉得奇怪:这么老还能来演讲。嗯,答案很明显:他还没有死。为什么要请这个人来演讲呢?我也不知道,我希望学校的发展部跟这没什么关系。
不管怎么样,我想我来这里演讲是合适的,因为我看到后面有一排年纪较大且没有穿学位礼服的(家长)听众。我自己养育过许多子女,我知道他们真的比坐在前面这些穿学位礼服的学生更感光荣。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很多心血,把智慧和价值传授给子女,他们应该永远受到尊敬。
我还很高兴地看到我的左边有许多亚洲人的面孔,我这辈子一直很崇拜孔子,我很喜欢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他认为孝道既是天生的,也需要教育,应该代代相传。你们大家可别小看这些思想,请留意在美国社会中亚洲人的地位上升得有多快。我认为这些思想很重要。
好啦,我已经把今天演讲的几个要点写了下来,下面就来介绍那些对我来说最有用的道理和态度。我并不认为它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我认为它们之中有许多具有普遍价值,也有许多是「屡试不爽」的道理。
如果你想获得某样东西,那就让自己配得上它。
是哪些重要的道理帮助了我呢?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律师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都是他们最应该有的精神。总的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有的时候你们会发现有些彻头彻尾的恶棍死的时候既富裕又有名,但是周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死有余辜。如果教堂里满是参加葬礼的人,其中大多数人去那里是为了庆祝这个小子终于死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 有一个这样的混蛋死掉了,神父说:「有人愿意站出来,对死者说点好话吗?」没有人站出来,好长时间没有人站出来,最后有个人站了出来,他说:「好吧,他的兄弟更糟糕。」(听众大笑)。这不是你们想要得到的下场,以这样的葬礼告终的生活,不是你们想要的生活。
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我懂得这个道理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萨默赛特 · 毛姆(Somerset Maugham)在他的小说《人性的枷锁》中描绘的爱是一种病态的爱,那是一种病,如果你们发现自己有这种病,应该赶快把它治好。
另外一个道理 —— 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 —— 是,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 · 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 · 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层次较低的生活也有同样的要求,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孩子们,这种习惯对你们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
你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阿尔弗雷德 · 诺斯 · 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句很正确的话,他说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他指的是人均 GDP 的巨大增长和其他许多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好东西。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前才出现了大发展,在那之前,每个世纪的发展几乎等于零。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我非常幸运。我读法学院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再拿沃伦 · 巴菲特来说,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他把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有时候是打电话,有时候是当面,那些都是他信任且信任他的人。仔细观察的话,沃伦很像个学究,虽然他在世俗生活中非常成功。
学术界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不久之前我就遇到一个例子,我是一家医院的理事会主席,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个叫约瑟夫 · 米拉的医学研究人员。这位仁兄是医学博士,他经过多年的钻研,成为世界上最精通骨肿瘤病理学的人。他想要传播这种知识,提高骨癌的治疗效果。他是怎么做的呢?嗯,他决定写一本教科书,虽然我认为这种教科书最多只能卖几千册,但世界各地的癌症治疗中心都买了它。
他休了一年假,把所有的 X 光片弄到电脑里,仔细地保存和编排,他每天工作 17 小时,每周工作七天,整整坚持了一年。这也算是休假啊。假期结束的时候,他写出了世界上最好的两本骨癌病理学教科书中的一本。如果你们的价值跟米拉差不多,你们想要获得多大的成就就能获得多大的成就。
不断学习世界各大学科中最重要的知识,并不断用它们实践。
另一个对我非常有用的道理是我当年在法学院学到的。那时有位爱开玩笑的教授说:「什么是法律头脑?如果有两件事交织在一起,相互之间有影响,你努力只考虑其中一件,而完全不顾另一件,以为这种思考方式既实用又可行的头脑就是法律头脑。」我知道他是在说反话,他说的那种「法律」方法是很荒唐的。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为它促使我去学习各学科中所有的重要道理,这样我就不会成为那位教授所描绘的蠢货。因为真正重要的大道理占每个学科 95% 的份量,所以对我而言,从所有的学科吸取我所需要的 95% 的知识,并将它们变成我思维习惯的一部分,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当然,掌握了这些道理后之后,你们必须通过实践去使用它们。这就像钢琴演奏家,如果不持续练习,就不可能弹得很好。所以我这辈子不断地实践那种跨学科的方法。
这种习惯帮了我很多忙,它让生活更有乐趣,让我能做更多的事情,让我变得更有建设性,让我变得非常富有,而这无法用天分来解释。我的思维习惯只要得到正确的实践,真的很有帮助。
但这种习惯也会带来危险,因为它太有用了,如果你们使用它,当你们和其他学科的专家 —— 也许这位专家甚至是你们的老板,能够轻而易举地伤害你们 —— 在一起时,你们会常常发现,原来你们的知识比他更丰富,更能够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当他束手无策的时候,你们有时会知道正确的答案。遇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们的正确让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觉得没面子,可能会引发极大的报复心理。我还没有找到避免受这个严重问题伤害的完美方法。
隐藏你的睿智。
尽管我年轻时扑克牌玩得很好,但在我认为我知道的比上级多的时候,我不太擅长掩饰自己的想法,没有很谨慎地去努力掩饰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总是得罪人。现在人们通常把我当成一个行将就木的没有恶意的古怪老头,但在从前,我有过一段很艰难的日子。我建议你们不要学我,最好学会隐藏你们的睿智。
我有个同事,他从法学院毕业时成绩是全班第一名,曾在美国最高法院工作过,年轻时当过律师,当时他总是表现出见多识广的样子。有一天,他上级的高级合伙人把他叫进办公室,对他说:「听好了,查克,我要向你解释一些事情,你的工作和职责是让客户认为他是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如果你完成了这项任务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应该用它来让你的高级合伙人显得像是房间里第二聪明的人。只有履行了这两条义务之后,你才可以表现你自己。」嗯,那是一种在大型律师事务所里往上爬的好办法,但我并没有那么做。我通常率性而为,如果有人看不惯我的作风,那就随便咯,我又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
要拥有跨学科的心态,锤炼成自己的思维框架
我想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们必须拥有跨科学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在这里,我想引用古代最伟大的律师马尔库斯 · 图鲁斯 · 西塞罗的一个重要思想。西塞罗有句话很著名,他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这个道理非常正确,西塞罗正确地嘲笑了那些愚蠢得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但如果你们将西塞罗这句话推而广之 —— 我认为你们应该这么做 —— 除了历史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是人们必须了解的。
所谓的许多东西就是所有学科的重要思想。但如果你对一种知识死记硬背,以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知识对你们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郑重地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与之相反,如果不努力去实践这种跨科学的方法,你们中的许多最聪明的人只会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阴影中。
学会逆向思考
我发现的另外一个道理蕴含在麦卡弗雷院长刚才讲过的故事中,故事里的乡下人说:「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这乡下人说的话虽然听起来很荒唐,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如果你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
例如,如果你们想要帮助印度,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我要怎样才能帮助印度?」与之相反,你们应该问:「我要怎样才能损害印度?」你们应该找到能对印度造成最大损害的事情,然后避免去做它。也许从逻辑上来看两种方法是一样的,但那些精通代数的人知道,如果问题很难解决,利用反向证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生活的情况跟代数一样,逆向思考能够帮助你们解决正面思考无法处理的问题。
让我现在就来使用一点逆向思考。什么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失败呢?我们应该避免什么呢?有些答案很简单,例如,懒惰和言而无信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失败。如果你们言而无信,就算有再多的优点,也无法避免悲惨的下场。所以你们应该养成言出必行的习惯,懒惰和言而无信是显然要避免的。
避免极端的意识形态
另外要避免的是极端的意识形态,因为它会让人们丧失理智。你们看到电视上有许多非常糟糕的宗教布道者,他们对神学中的细枝末节持有不相同、强烈的、前后矛盾的神学观点,偏偏又非常固执,我看他们中有许多人的脑袋已经萎缩成卷心菜了。
政治意识形态的情况也一样。年轻人特别容易陷入强烈而愚蠢的意识形态中,而且永远走不出来。当你们宣布你们是某个类似邪教团体的忠实成员,并开始倡导该团体的正统意识形态时,你们所做的就是将这种意识形态不断地往自己的头脑里塞。这样你们的头脑就会坏掉,而且有时候是以惊人的速度坏掉。所以你们要非常小心地提防强烈的意识形态,它对你们的宝贵头脑是极大的危险。
每当我感到自己有陷入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的危险时,我就会拿下面这个例子来提醒自己,有些玩独木舟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征服了斯堪的纳维亚所有的激流,他们认为他们也能驾驶独木舟顺利地征服北美洲的大漩涡,结果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大漩涡是你们应避开的东西,强烈的意识形态也是,尤其是你们的同伴全都是虔诚的信徒时。
我有一条「铁律」,它帮助我在偏向于支持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时保持清醒。我觉得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我的立场。我认为我只有在达到这个境界时才有资格发表意见。
迪安 · 艾奇逊(迪安 · 艾奇逊, 年,美国著名政治家和律师,在制定美国冷战时期外交政策上扮演过重要角色——译者注)有一条「铁律」,它来自奥兰治的沉默者威廉(William the Silentof Orange, 年,尼德兰独立战争中领导荷兰人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被尊为荷兰国父——译者注)说过的一句话,那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未必要有希望才能坚持」。
我的做法听起来跟这条「铁律」一样极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么做可能太难了,但我希望对我来说它永远不会变得太难。我这种避免陷入强烈的意识形态的方法其实比迪安 · 艾奇逊的「铁律」更容易,也值得学习。这种别陷入极端意识形态的方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们想要成为明智的人,严重的意识形态很有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
摆脱自私偏见、嫉妒、怨憎和自怜
有一种叫做「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因素也经常导致人们做傻事,它往往是潜意识的,所有人都难免受其影响。你们认为「自我」有资格去做它想做的事情,例如,透支收入来满足它的需求,那有什么不好呢?嗯,从前有一个人,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可是他大部分时间过得非常悲惨,原因之一就是他总是透支他的收入。那位作曲家叫做莫扎特。连莫扎特都无法摆脱这种愚蠢行为的毒害,我觉得你们更不应该去尝试它(听众大笑)。
总的来说,嫉妒、怨憎、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乎偏执,偏执是最难逆转的东西之一,你们不要陷入自怜的情绪中。我有个朋友,他随身携带一叠厚厚的卡片,每当有人说了自怜的话,他就会慢慢地、夸张地掏出那一叠卡片,将最上面那张交给说话的人。卡片上写着「你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像你这么倒霉。」你们也许认为这是开玩笑,但我认为这是精神卫生。
每当你们发现自己产生了自怜的情绪,不管是什么原因,哪怕由于自己的孩子患上癌症即将死去,你们也要想到,自怜是于事无补的。这样的时候,你们要送给自己一张我朋友的卡片。自怜总是会产生负面影响,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如果你们能够避开它,你们的优势就远远大于其他人,或者几乎所有的人,因为自怜是一种标准的反应。你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摆脱它。
你们当然也要在自己的思维习惯中消除自我服务的偏好,别以为对你们有利的就是对整个社会有利的,也别根据这种自我中心的潜意识倾向来为你们愚蠢或邪恶的行为辩解,那是一种可怕的思考方式。你们要让自己摆脱这种心理,因为你们想成为智者而不是傻瓜,想做好人而不是坏蛋。
你们必须在自己的认知行动中允许别人拥有自我服务的偏好,因为大多数人无法非常成功地清除这种心理,人性就是这样。如果你们不能容忍别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自我服务的偏好,那么你们又是傻瓜。
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法律顾问曾经做过《哈佛法学评论》的学生编辑,是个聪明而高尚的人,但我亲眼看到他毁掉了自己的前途。当时那位能干的 CEO 说有位下属做错了事,总顾问说:「哦,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汇报这件事,但我认为那是我们应该做的,那是我们的道德责任。」
从法律和道德上来讲,总顾问是正确的,但他的方法却是错误的。他建议日理万机的 CEO 去做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 CEO 总是把这件事一推再推,因为他很忙嘛,完全可以理解,他并不是故意要犯错。后来呢,主管部门责怪他们没有及时通报情况,所以 CEO 和总顾问都完蛋了。
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说服技巧是本杰明 · 富兰克林指出的那种,他说:「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人类自我服务的偏好是极其强大的,应该被用来获得正确的结果。所以总顾问应该说:「喂,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会毁掉你的,会让你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我的建议能够让你免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种方法会生效的。你们应该多多诉诸利益,而不是理性,即使是当你们的动机很高尚的时候。
避免变态的激励机制和工作关系,与你仰慕的人一起工作。
另外一种应该避免的事情是受到变态的激励机制的驱动。你们不要处在一个你们表现得越愚蠢或者越糟糕,它就提供越多回报的变态激励系统之中,变态的激励机制具有控制人类行为的强大力量,人们应该避免受它影响。
你们将来会发现,有些律师事务所规定的工作时间特别长,至少有几家现代律师事务所是这样的。如果每年要工作 2,400 个小时,我就没法活了,那会给我带来许多问题,我不会接受这种条件。我没有办法对付你们中的某些人将会面对的这种局面,你们将不得不自行摸索如何处理这些重要的问题。
变态的工作关系也是应该避免的,你们要特别避免在你们不崇敬或者不想像他一样的人手下干活,那是很危险的。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权威人物的控制,尤其是那些为我们提供回报的权威人物。
要正确地应对这种危险,必须同时拥有才华和决心。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的办法是找出我尊敬的人,然后想办法调到他手下去,但是别批评任何人,这样我通常能够在好领导手下工作。许多律师事务所是允许这么做的,只要你们足够聪明,能做得很得体。总之,在你们正确地仰慕的人手下工作,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就将会更加令人满意。
核对检查清单。
养成一些让你能保持客观公正的习惯当然对认知非常有帮助。我们都记得达尔文特别留意相反的证据,尤其是他证伪的是某种他信奉和热爱的理论时。如果你们想要在思考的时候尽量少犯错误,就需要这样的习惯。人们还需要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核对检查清单能避免很多错误,不仅仅对飞行员来说是如此。你们不应该光是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而是应该把它们在头脑中列成一张清单,然后再加以使用。没有其他方法能取得相同的效果。
生活充满竞争,去成为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
另外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将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够收到奇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约翰 - 伍登(JohnWooden)提供了一个示范性的例子。伍登曾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教练。他对五个水平较低的球员说:「你们不会得到上场的时间——你们是陪练。」比赛几乎都是那七个水平较高的球员在打的。嗯,这七个水平高的球员学到了更多 —— 别忘了学习机器的重要性 —— 因为他们独享了所有的比赛时间。在他采用非平等主义的方法时,伍登比从前赢得了更多的比赛。
我认为生活就像比赛也充满了竞争,我们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你们想要获得非常高的成就,你们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你们不希望在 50 个轮流做手术的医生中抓阄抽一个来给你们的孩子做脑外科手术。你们不希望你们的飞机是以一种太过平等主义的方式设计出来的。你们也不希望你们的伯克希尔 - 哈撒韦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你们想要让最好的球员打很长时间的比赛。
要拥有真正的能力,而不是鹦鹉学舌的知识。
我经常讲一个有关马克斯 - 普朗克的笑话。普朗克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到德国各地作演讲,每次讲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关于新的量子物理理论的,时间一久,他的司机记住了讲座的内容。司机说:「普朗克教授,我们老这样也挺无聊的,不如这样吧,到慕尼黑让我来讲,你戴着我的司机帽子坐在前排,你说呢?」普朗克说:「好啊。」于是司机走上讲台,就量子物理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后来有个物理学教授站起来,提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演讲者说:「哇,我真没想到,我会在慕尼黑这么先进的城市遇到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想请我的司机来回答。」
好啦,我讲这个故事呢,并不是为了表扬主角很机敏。我认为这个世界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朗克知识,它属于那种真正懂的人。他们付出了努力,他们拥有那种能力。另外一种是司机知识。他们掌握了鹦鹉学舌的技巧;他们可能有漂亮的头发;他们的声音通常很动听;他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实他们拥有的是伪装成真实知识的司机知识。我想我刚才实际上描绘了美国所有的政客。如果你们在生活中想努力成为拥有普朗克知识的人,而避免成为拥有司机知识的人,你们将遇到这个问题。到时会有许多巨大的势力与你们作对。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这代人辜负了你们,我们给你们留了个烂摊子,现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立法机构里面大多数议员是左派的傻瓜和右派的傻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被请走的。这就是我这代人为你们做的事情。但是,你们不会喜欢太过简单的任务,对吧?
做你们最感兴趣的事,然后努力配得上它和你的合伙人。
另外一件我发现的事情是,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出色,那么你们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我可以强迫自己把许多事情做得相当好,但我无法将我没有强烈兴趣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你们也跟我差不多。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要想办法去做那些你们有强烈兴趣的事情。
还有就是,你们一定要非常勤奋才行。我非常喜欢勤奋的人。我这辈子遇到的合伙人都极其勤奋。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和他们合伙,部分原因在于我努力做到配得起他们,部分原因在于我很精明地选择了他们,还有部分原因是我运气好。
我早期的生意上曾经有过两位合伙人,他们俩在大萧条期间合资成立了一家建筑设计施工公司,达成了很简单的协议。「这是个两个人的合伙公司。」他们说,「一切平分。如果我们没有完成对客户的承诺,我们俩要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每星期工作 7 天,直到完成为止。」不用说你们也知道啦,这家公司做得很成功。我那两位合伙人广受尊敬。他们这种简单的老派观念几乎肯定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结果。
让打击和麻烦成为你们成长的契机。
另外一个你们要应付的问题是,你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公平的打击。有些人能挺过去,有些人不能。我认为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的态度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反应。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认为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他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影响了最优秀的罗马帝国皇帝马库斯 - 奥勒留(Marcus Aurelius),以及随后许多个世纪里许许多多其他的人。
你们也许记得爱比克泰德自拟的墓志铭:「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端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嗯,现在爱比克泰德就是这样被铭记的:「蒙受诸神的恩宠。」说他蒙受恩宠,是因为他变成智者,变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且教育了其他人,包括他那个时代和随后许多世纪的人。
我还有个道理简单地说说。我的爷爷芒格曾是他所在城市唯一的联邦法官,他担任这个职位长达 40 年之久。我很崇拜他。我的名字跟他相同。我对他非常孝顺,我刚才还在想:「芒格法官看到我在这里会很高兴的。」我爷爷去世许多年啦,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接过火炬,传达他的价值观。
他的价值观之一是,节俭是责任的仆人。芒格爷爷担任联邦法官的时候,联邦法官的遗孀是得不到抚恤金的。所以如果他赚了钱不存起来,我奶奶将会变成一个凄凉的寡妇。除此之外,家有余资也能让他更好地服务别人。由于他是这样的人,所以他终生量入为出,给他的遗孀留下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这并非是他节俭的全部功效。我爷爷尚在人世的时候 —— 那是 1930 年代的事情了 —— 我叔叔的小银行倒闭了,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将无法重新开业。我爷爷用他的优质资产的三分之一去交换那家银行的劣质资产,从而拯救了它。我一直记得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让我想起豪斯曼(注:A.E.Housman,,英国古典文学学者,诗人)的一首短诗,那首诗好像是这样的:
别人的想法
是飘忽不定的
他们想着和恋人幽会
想走大运或出大名
我总是想着麻烦
我的想法是稳重的
所以当麻烦来临时
我早已做好准备
你们很可能会说:「谁会在生活中整天期待麻烦的到来啊?」其实我就是这样的。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期待麻烦的到来。现在我已经 84 岁啦。就像爱比克泰德,我也拥有一种蒙受恩宠的生活。我总是期待麻烦的到来,准备好麻烦来临时如何对付它,这并没有让我感到不快乐。这根本对我没有任何害处,实际上,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要把豪斯曼和芒格法官的道理传授给你们。
文明的最高境界是利益各方之间无缝的信任之网。
由于在你们将要从事的行业中有大量的程序和繁文缛节,最后一个我想要告诉你们的道理是,复杂的官僚程序不是文明社会的最好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没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那是玛约医疗中心手术室的运作方式。如果那里的医生像律师那样设立许多像法律程序那么繁琐的规矩,更多的病人会死于非命。
所以当你们成为律师的时候,永远别忘记,虽然你们在工作中要遵守程序,但你不用总是被程序牵着鼻子走。你们生活在应该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培养一张无缝的信任之网。如果你们拟定的婚姻协议书长达 47 页,那么我建议你们这婚还是不结为妙。
好啦,在毕业典礼上讲这么多已经够啦。我希望这些老人的废话对你们来说是有用的。最后,我想用《天路历程》中那位真理剑客年老之后唯一可能说出的话来结束这次演讲:「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
本文来源:扑克投资家
芒格专访视频赏析心得:芒格与老子的十大智慧相通之处
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在评价查理·芒格时说,在他所阅读过的所有古今中外人物传记中,没有发现一个类似芒格的人。笔者倒觉得芒格与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先贤颇为相像,那就是老子。
7月28日下午,在观看了《红周刊》对芒格长达两小时的视频采访之后,笔者更确信了这一点。95岁高龄的芒格在视频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一派得道高人的气象。而他所传递出来的高超智慧更是与老子有诸多相通之处。试举十例:
老子说:“自知者明”。芒格说:“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投资既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心性哲学,成功的起点是要认识自己。所以一流的投资家都是自我认知的高手,相反心性迷失是投资失败之源。为了认识自己,芒格甚至总结了25种需要避免的心理陷阱,形成了经典的篇章——《人类误判心理学》。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意思是能够胜过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芒格则说:“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的理想性格(投资性格):毫不妥协的耐性、自律、自控——无论遭受多大的压力也不会动摇或者改变原则。”投资与其说是为了战胜市场,不如说更重要的是战胜自己。为了战胜自己,芒格和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不停自我提升。早就听说芒格和巴菲特是学习机器,但当在视频中亲眼看到芒格说每周读书20本时,仍让笔者感到震惊不已。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意思是指道的运动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循环往复的。芒格则说:“所有人类对几何级数增长的过度追求,在一个有限的地球上,最终都以惨痛收场。”他在告诫人们在投资中不要追求极致,因为大涨之中孕育着大跌。
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意思是说世人都光辉夺目,唯独我好像迷迷糊糊;众人都活得明明白白,唯独我好像浑浑噩噩。其实这是老子的反话,他真正希望表达的是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芒格表达得更明确,他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芒格和巴菲特是逆向思维的大师,这种逆向思维方式在投资中的表现便是“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追求修为之人要尽力使自己的心灵达到虚寂,最好虚寂到极点,保持自己的生活清静,而且不能三心二意,要坚持不变。芒格和巴菲特非常接近于这种状态,他们远离华尔街以尽量减少干扰。在安定中等待机会是他们的投资常态:“我们花很多时间思考。我的日程安排并不满,我们坐下来不停地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更像学者而不是生意人。我的系统总是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几个小时。我不介意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守静去躁,正是投资本义。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贪多反而弄得迷惑。芒格的投资生涯将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阐释得淋漓尽致。当《红周刊》记者问到他最成功的案例时,他说,他一生中仅投资了三家企业就很成功了,它们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好市多和李录的基金。
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必须谨守自己的本分,才可以长久。芒格的投资是这句话的经典注脚,他终身恪守价值投资的本分,努力寻找好的标的,而不是随大流,追涨杀跌。恪守本分最终将获得回报,芒格在采访视频中说,他以每股16元(美元,下同)购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现在每股是30多万,涨了18000多倍,当然等待的时间是50多年。如芒格所言,价值投资使投资长寿,也使人生长寿。
老子说:“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这句话是形容一个追求修为的人,他谨慎迟疑啊,就像冬天涉水过河;畏惧顾虑啊,就像提防四周围攻;恭敬端凝啊,就像在别人家做客。芒格在投资上就像一个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老船夫,对他而言,“所有的投资评估都以衡量风险开始”。他注重避免本金的损失,注重安全边际,谨守能力圈,正是这些小心谨慎的原则使他成为投资界的常青树。
老子说:“上善若水。”在老子看来,水是最善良的,水使万物获益而不跟它们争;水专门往低处流,哪怕低洼之处充满污秽、肮脏,它们也能包容,并将它们冲刷干净。修为之人要保持水一般的善心。而善良和责任也正是芒格最为珍视的,他在视频中回答记者提问时有一段表述令人印象格外深刻,“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每天做个好人,而只有做个好人才能最终做个好投资人”。芒格的行为标准明显高于世俗的要求:“有些事情就算你能做,而且做了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不会造成损失,你也不应该去做。”
在此次《红周刊》专访中,芒格还谈到了投资中的变化。芒格和巴菲特此前嘲笑航空公司好几十年,但是这几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买入许多航空公司股票,记者问为什么,芒格回答:“当条件变化了我们也要变化”。他非常推崇达尔文的理论——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但是变化并不代表放弃原则,芒格和巴菲特之所以买入航空股,不是放弃了价值投资,而是因为现在的航空股价格跌了很多,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所以,“变”与“不变”也是一种辨证关系,一味不变是僵化,变亦不变才是真高明。“变化”也正是老子思想的精髓,《道德经》通篇都在讲变化,“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总结为一句便是“反者道之动”。
以上十例是老子与芒格的智慧相通之处,可知顶级的智慧之间是可以跨越国界甚至跨越时空而产生共振的!
本文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舒泰峰
学习芒格:如何成为更好的投资者?这7种心智模型你需要知道
如何成为更好的投资者?“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有话说。
在1994年南加州大学演讲中,芒格指出,每个人应该有九十到一百个好的模型,也正是这场演讲,令芒格提出的心智模型众所周知。
芒格认为,作为基础的、全球通用的智慧,其首要规则在于,不能孤立事实分析后再试图把它们拼到一起,“这样并不能让你明白任何事情。如果事实没有整理成有条理的理论,那它们并不实用。你必须在脑中有模型,并结合你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从而把它们编织成理论模型。”
“首先,你需要有多种模型。因为如果你只有一两种模型的话,人性会使你曲解现实而使之符合你的模型。或者,你确实认为现实就是符合你的模型的。就像谚语所说:‘对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每个问题就像一个钉子’,”芒格如是解释。
本文分享7个心智模型,供君参详。
No.1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叫帕累托法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
他发现20%的意大利人口拥有80%的国土。当你把这个视角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时,你会开始主要到处处有统计分布模型。二八法则不止适用于财富,还适用于运动、生产和股票。
观察一下你今天的投资组合,你可能会发现只有几支股票影响着你绝大多数的年度收益。
No.2 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是说当有足够多样本时,样本平均值趋近整体的期望值。比如,如果扔十次硬币,你可能会扔到7次正面(70%)和三次反面(50%);但如果扔1000次硬币,大数法则会导致正面或反面的结果接近50%。
这个现象的另一个名字叫“赌徒谬论”。如果你在赌场里赢钱了,尽早取现。你赌越多次,就越可能输钱。因为赌场的设置就如大数法则,庄家永远赢钱。
No.3 专业化理论
这现在听起来可能理所当然,当时在十八世纪,这是一个发现。
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首次提出这个理论,即若把大块工作分割成小块的工作,并让劳动者专做某个小块工作后,劳动者效率会大幅提高。史密斯也曾警告,专业化分工可能导致劳动者心情差,因为他们必须重复同样的工作很多次。
No.4 马太效应/累积优势
马太效应就是那句老话“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也就是两极分化。如果你玩过大富翁,你会观察到马太效应的发生。
大富翁开局时,每个人资产都是相同的,但是随着游戏的进行,玩家们累积了不同的房产和现金,拥有最多房产的玩家用赚来的租金不断地造房子,而落后的人举步维艰。
No.5 相对优势
这一条理论和我们的直觉有些冲突。
在1817年,苏格兰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一套理论来解释虽然一些国家的劳动者在生产各种产品时效率都比另一些国家高,但这些国家仍然参与国际商品进出口。
如果一个国家可以花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某种产品或是提供某种服务,那么这个国家拥有相对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典型的产油国家拥有化学品的相对优势。
No.6 后视偏差
你一定经历过这种感觉,当一件事发生时,你认为你一直以来都知道它会发生。这是你的大脑在和你捣鬼。
一个避免后视偏差的方法是记录你做的重大决定。如果其中一个决定导致了一个没有预见到的结果,这时你可以回头看,做决定时你掌握什么信息,而不是说服你自己你预见了不曾预料的结果。
No.7 市场先生
在本杰明·格雷厄姆1949年的《机智的投资者》中,市场先生是一个寓言,用来解释市场每天的波动。
格雷厄姆引导读者假想自己和市场先生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市场先生经常想向你卖或买这家公司的股份。市场先生有躁郁症,他对公司的估值会从极度悲观转变为超级乐观。你可以随时拒绝市场先生的提议,因为他不久后就会再向你提出一个不同的价格。
请记住这个场景,你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市场随时在变。
本文来源:WEEX一起交易
刘邦留给后人的4条管理经验,超实用!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生于一个小农民家庭,祖上没有什么贵人。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推翻秦朝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相比他招纳的能人贤才来说,他的能力实属平庸。作为领导者,智比不过张良,勇不敌韩信,才也不及萧何。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在秦始皇死去之后,刘邦才开始自己的大业。48岁起兵,50岁攻入咸阳灭秦,55岁击杀项羽称帝,62岁离开人世。
一没有家世背景,二没有过人的才能,三没有年轻人的精力和饱满的状态,正是这样“三无”且几近暮年的人,最后却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刘邦就是这样的人,他成功的支点就是合理运用了人才,能够将天下人才集结在自己的周围,为己所用。
作为优秀的领导者,刘邦给后人留下的人才管理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知人善任,以德选才
刘邦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自己和手下的人才都有深刻地认识。他明白自己的需求也理解将士们的需求。
对人才的管理,往往是对人才需求的管理。
韩信在项羽军营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刘邦给予了韩信施展的平台,能够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心服口服地归从他,可见刘邦的过人之处。
《楚汉传奇》之韩信剧照▲
人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顾客去商场挑选货物一样,好的品质往往更受青睐。人才的德行品质就相当于货物的质量。
季布和丁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季布曾领兵打败过刘邦几次,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是最后放了他。
刘邦称帝之后,对季布击败自己的事情怀恨在心,因此悬赏缉拿季布,后来也如愿了。但是念在季布是忠臣,便释放并任用他为郎中。
丁公自认为自己对刘邦有恩,于是前去拜见,结果被刘邦抓起来示众并处死……
《楚汉传奇》之季布剧照▲
就刘邦的角度来说,忠臣是作为手下的首要因素。人才的好坏除了看能力就是看品质德行了。
记得马云曾经将员工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土狗”型。这种人就是缺乏职业操守和团队精神的人。
一个企业的发展好坏,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能力即使再强,那些破坏集体利益的人,对公司存有贰心的人,只懂得享受福利,而不懂得付出的人,又有哪个领导敢用呢?
极不拘一格,以能用才
刘邦会运用人才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虽说他本人的文化水平不敢恭维,但是他手下的人才实属各色各样。
上到身为贵族的张良,县吏萧何,下到游士陈平、狗屠樊哙、商贩灌婴、车夫娄敬、强盗彭越等。
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才能的人都能为他所用,文臣武将均能各司其职。
一个企业内部的构造就像一株大树的形状,老板或者最高领导位于树的顶端。相关的部门负责人紧随而下,然后就是员工。
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职责、义务和权利。领导者的义务是帮着团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团队中缺不了策划者、管理者、执行者等,所以每一个成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子。
有的公司会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调整、甚至是更新,其内在的目的根本上就是为了为团队“充氧注血”。
市场资源需要优化配置,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对人才的优化配置,人才的培养是多方位的,人才的特殊性也需要重视,充分尊重人才的专业性和创造性,不能将一个技术员放在行政岗位……
极不计前嫌,以绩论才
“树大好乘凉”的道理众人都懂,古代能人志士都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情结。
刘邦队伍中有像韩信、季布等这类人之前都是项羽的部下,但是在刘邦取得战争的胜利后,这些人都成为了他的将士。
对于人才,刘邦愿意用包纳的胸襟去接受他们,从后面韩信等人的成就也证明了刘邦的选择是明智之举。
朋友最近换了一份工作,一是对方领导邀请再三,比较重视;二是目前的公司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相信周围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真正优秀的领导是不会小肚鸡肠的,对员工以前的工作经历会做一定的参考,但从不会用一个人的过去定义他员工的好坏。
那些时刻想要扒出员工所有事情的老板,计较甚多的行为只会让员工更反感。谁还没个经历和过去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再怎么负有盛名的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而小企业的发展也是依靠团队而获得发展的,没有包容胸怀的领导又如何管理不同角色的员工呢?
坦诚相待,以诚留才
刘邦对人才的态度是要么不用、用就信任他们。上下坦诚相对,才能事半功倍。
企业针对不同部门为什么会设定相应的管理者?这其中的原因是老板懂得放权管理,给予下面管理者和负责人尊重和信任。
那些独揽大权、凡是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几近成了公司“保姆”的人,试问谁成功了?
领导和员工之间都是相互的,做领导的最忌讳的就是成为一个整天疑神疑鬼的人,时刻不是猜忌这个员工就是那个员工,这样的领导者,下属只会整天“躲猫猫”,技术过硬且性格过硬的人恐怕都不会选择这样的领导者。
从现实物质层面而言,职场人通过努力工作想换取的是合理的物质福利和机会,那些不尊重员工需求的老板,例如克扣员工薪水,喜欢开空头支票的老板,久而久之失去的不仅是员工的信任、对工作的激情,甚至会逼迫员工另谋高就。
获得人才不易,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科学管理人才和留住人才。
公司的发展不是昙花一现的事情,市场的激烈竞争下,企业需要的是打持久战,留住优秀的员工极其重要。
刘邦从一介平民最终成就了汉室伟业,与他会运用和管理人才离不开。企业的经营重点在于对员工的经营,对人才的管理。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个人的才干。”
本文来源:网络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关于工作和成长,这是我的121条具体建议
自日开始,脱不花老师每天在朋友圈匿名更新锤子便签。因内容犀利、好读、有用大受好评。
经脱总授权,插坐学院一次刊发10篇。每一条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真诚推荐给你,希望你读得过瘾。
关于面对批评
01. 没有人对被批评感到高兴。如果有,TA撒谎。
02.面对批评,得体的第一反应是“不急于解释,不反唇相讥”。
03. 每天,或者最长每周养成习惯,把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麻烦用最重的形容词想一遍,诚实的对待自己。当被批评时,会觉得一切还在掌握之中。
04.很多批评的发生是因为误会。所以,首先建立情感层面的信任,其次澄清事实,然后才是消除误会。这三步能解决大部分因批评带来的关系问题。
05.被批评时,思考的重点应该是“我应该从哪里入手解决问题”,而不是“对不对”。
06. 对“评论”不理不睬,对“批评”高度重视。
07.如果对批评有不同意见或者不明之处,直接问当事人的完整意见。别回避。
关于单身生活
08. 单身过的不愉快,有伴侣之后也不会愉快。
09. 单身且愉快,一个重要前提是有较高收入且未来可期。
10. 单身时最值得花时间去做的是投资一切长本事长能耐的事儿:学习、进修、放纵好奇心。因为在有伴侣以后很难再有大块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11. 拥有联系非常紧密的至交好友,且能够共同成长,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不够紧密则对彼此生活缺少实际支持,不能同步成长则无法长期维持关系。
12.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但要有弹性。弹性是指随时可以接纳一个因伴侣而带来的新秩序。很多人被动长期单身的原因是因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度缺乏弹性以至于无法接纳别人。
13. 积极参加有意思的社交活动,认识陌生人,多交朋友。
14. 尽快建立一套自己的“生活资源系统”:从保姆小时工到相熟的专车司机、发型师、健身教练、全科医生、可24小时喊出来帮忙的亲友、直到旅行代理人,把自己的生活置入一种由专业人士服务的环境中。
15. 无论以戏谑或者认真的方式哭诉单身狗的身份,都应该尽量减少。因为最有吸引力的单身是貌似不知道是否真的单身的单身男女。
16. 即使非常享受单身生活,也要保持“可勾搭”的待机状态,因为促进荷尔蒙分泌有益身心健康。
17. 选择偏保守的理财方式,给自己买足额的大病保险,小心对待自己的钱。
18. 和婚姻生活质量较高的人交朋友,人在面临重大选择时需要榜样和示范。
19.不要上来就用长期关系的标准来要求对方,关系是递进的:可见、可约、可睡、可长期交往,然后才是可固定长期关系。在不同阶段,标准不一样。
20. 多参加打球、逛街、饭局、旅行,少参加茶会、禅修、面壁,不要给自己机会沉浸在自怨自怜伤春悲秋的情绪里。
21. 主动点。对一切事。
关于个人形象管理
22. 对普通人来说,“好看”的意思其实等同于“体面”。做到体面,完全是任何人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并非苛求。
23.认真看两部《Suits》这样的职场美剧,就知道形象管理的红线在哪里。
24. 清洁是最低标准。对于在现代化城市工作生活的职场人来说,清洁的定义就是每天洗澡每天换衣服擦皮鞋。
25.你看起来像什么地位,你就是什么地位。
26.请看起来形象最好的朋友推荐发型师,然后和发型师成为朋友。考察一个好发型师的标准之一是,他会给你相对而言最简单的方案而不是最贵的。
27.把衣服的数量最小化,然后把单价提高到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最高。
28. 尽快找出自己的“基本形象”:任何人都会有一个最佳穿衣模式,固定下来。
范冰冰也得把胳膊大腿挡起来的时候才最好看。只是大多数人因为不够自信而不肯把问题简单化,总是在做无谓的尝试。
29. 在职场露乳沟、露腋毛、露半拉屁股,都跟美丑无关,只是不体面。
30. 健身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认知自己的身体,再贵的衣服也纠正不了驼背弯腰的仪态。
31. 总体而言修身(不是紧身)的造型对男女来说都会显得人更精神。
32.不存在减不掉的体重,只是有没有纪律的问题。
33. 一个人从里到外让人有“看起来好干净”的感觉,是一种极高的形象水平。这一条对老头儿都适用。
34. 那些质疑个人形象管理重要性的人,从来都不会知道因为糟糕的形象而损失了什么。
关于重大选择
面临事业、婚姻等等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选择时,我的心法,仅供参考。
35. 尽自身最大努力做到有钱、好看、有本事、受欢迎。手里的牌多一些,做选择的主动性就高一些。
36. 选择大于能力。有人管这个就叫“命运”。其实是一种长期被忽略的能力:关键时刻快速做出最优选择的能力。
37. 最优选择就是对个人远期价值最大化的选择。过于关注当下利益往往是人生的大坑。那些抱着要给未来的孩子找个好爸爸的女生,在婚姻生活中往往过得比寻找最佳男朋友的女生要好,就是这个原理。
38.成大事者不纠结。一旦决定,全力以赴。
39. 掌握“概率权”。两张牌,一张掀起来保证给你一百万美金,另一张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有1个亿美金,或者为零。想清楚,选哪张?怎么选?
40. 可以征求别人的意见。但是这个“别人”是特指那些你由衷佩服和学习的对象。
41. 无论别人给你什么意见,都要记住决定是你自己的。不要依赖别人,更不要把后果归罪于外。
42. 远离安全的舒适区。
43.远离颠倒梦想,乐于动手做具体事,少想,多干。
44.做选择时不要只看自己,要看如果做了一个决定之后,你会和什么样的人混在一起。事业选择这一点尤为重要。
关于人际关系
45.良性的人际关系只有一种,叫做独立自主、强强联合。从来就没有抱团取暖这回事。
46. 做到对别人有价值,是建立良性人际关系的前提。哪怕是暂时只创造了微小的价值,也有价值。
47. 所有关系中最多正向循环最少事后负担的,是交易关系。市场最残酷但也最善意。
48. 所有关系中最危险最有破坏力的,是纯感情关系。
所以,一段关系要想良性发展,要有能力从纯感情喂养,发展成“复合材料”:比如就婚姻而言,激情不长久,但是双方可以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或者某个具体目标的合作者。甚至就亲子关系而言,也可以发展出协同学习的伙伴关系。
49. 不成为别人的负担。这包括了不成为别人的心理和时间负担,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不接受。
50. 对自己负责。这包括了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承受由之而来的任何结果。
51. 定期梳理和剖析自己的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
适度学习一点帮助自我认知的方法,清楚认识并且正面接受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短板和问题。大量的人际关系能力缺陷是在原生家庭中已经形成,无需自卑或者自责,因为正面接受自己是战胜这一问题的开始。而且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心理障碍是可以被消除的。
52. 第一反应是选择信任别人,但是同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53. 人际关系不仅有交互频率这一个维度,还有交互深度。熟人未必是知己。
54. 远离巨婴、远离不具有建设性能力的人。
55.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真实自我的外在镜像。
关于命中贵人
56. 贵人是那些在关键时刻给出关键点拨的人。他们有能力呈现世界的本来面目。路原来就在那里,但是没有他们的指路你就看不见。
57. 他们之所以愿意帮你是因为他们的修行,而不是因为我的能耐和好处。
58.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是努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59. 贵人不是等到的,是寻到的和求到的。前提是对他们而言至少你不是减分项。
60. 以求道之心与人交往。
61.举手之劳、锦上添花,才是良性关系。不要求人雪中送炭。跟世态炎凉没关系,有则感谢珍惜,无则检讨自己。
62. 务必定期让人看到帮你的结果,分享喜悦和成果。
63. 逢年过节快递两盒点心,送一辈子,也不算有礼。若想要感谢对方,花心思观察,送出终身难忘的礼物。
64. 不要黏着对方,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要让对方感觉掌握关系的主动权。人家帮过你,但最怕被要求帮你一辈子。
65. 有机会帮别人的时候,姿态放低再放低,尽量不让对方有心理压力。帮完之后,对方不提,自己不提。
66. 也许终有一天你会超越那些你生命中曾经那么重要的人,往前看,别害怕。既往不恋。
关于压力管理
67. 压力是公平的。真正在入世过活的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坚信这一点,不易起怨懑之心。
68. 职场压力和生活压力无法互换消解。因此不要把压力释放错了地方。
69. 做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70.充分想象最坏的结果,如果认为是无法承受的后果,一定源于自身的贪婪,果断踩刹车。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71. 压力无法被替代,注意力可以被转移。到难以承受之际,刷一小时消消乐,剧烈运动两小时,都可以回血。问题依然还在。但不妨缓口气再来。
72. 有无话不说且旗鼓相当的朋友。说出来可能是最有效的减压之道,并非有人可以安慰你,而是因为站在别人的视角重新看一遍问题会简单很多。
73. 做不到72,就试着把压力和问题写下来,只给自己看。然后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74. 永远用最直接的方式面对压力源。拖延和迂回只会让压力变大。
75.如果压力影响睡眠超过一星期,立即服用褪黑素。否则一个月后大概率就是抑郁症。
76. 永远不做任何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决定和交易,无论好处有多大。
77.不要用血拼、喝酒、嗑药、饕餮、滥交来缓解压力,否则一觉醒来你会面对压力2.0。
78. 把压力想象成一个具体的形象,比如一只怪兽,每处理一步,就在脑海里给丫一拳。
关于工作习惯
79.自己最受益的工作习惯是做笔记。最佩服的是会面后最先共享笔记的人。
80. 当日事当日毕能提升工作中的幸福感。
81. 有关人的问题,都不可拖延,不要心存侥幸,认为可以避免直面冲突或对方可以心领神会。越晚着手,问题会恶化的越严重。难听话必须当面说、尽早说、直接说。
82.个人行动养成彩排的习惯。打腹稿、做预案。认真准备,就能发现达到一个目标的N种途径,行动中灵活不纠结。
83.团队作业养成复盘的习惯。不追究具体人责任,着眼于我们学到了什么。
84. 如果工作性质与人打交道比较多,尽量把会议、会面集中安排在一周中的某几天,这样总时间会缩短。可以留下自己书面作业和从事内部事务的时间。
85. 如果是管理者,每天固定拨出一些时间与团队成员做非事务性交谈。少则扯淡十几分钟亦可。养成尊重和关注人的习惯。
86.每天琢磨核心数据。问出好问题。
87. 与人面对面交流时不刷手机。
88.开会时敢于并善于终结无实质意义的对话,直切主题。致力于达成行动共识。
89.准确记录与别人的约会,不迟到。
90. 做粗略的工作计划比做详细的计划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容易被执行。
91. 出席别人的活动,认真做事前准备,不可一套说辞走世界。准备全套的个人公开资料及时提供给主办方。尽早提交讲稿。
92. 每天早中晚三次集中时间段处理社交媒体、邮件等方面的信息。不要随刷随到。这是最节省时间的办法。
93.如果是管理者,学会问和听一个好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94.购置最好的工作装备。
95.睁大双眼找个好搭档,和聪明人一起工作。
关于自我成长
96. 早晚你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别人。你所看到的都是,你自己的认知模式创造的镜像。
97. 与此同时你会知道,这个世界上全是别人。所谓反复追寻的“真我”实在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东西。
98.同时知道并接受上述两点,自我成长这件事才真正开始。
99. 最难的在于不断建立更高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不断结识更好的榜样。
100. 在人际关系中做一个能力型“势利眼”,向上看、向前看,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
101.既往不恋,不回头,不怀旧,不惋惜。
102.以真实的、认识的人为榜样,而不是“传说”中的。因为真人会在每天的交往中给你真实的压力。
103. 要寻找和接收那种叫做“Calling”的东西。克服“如何怎样就很好了”的小地主心态。
104.慎独。守心如镜。
105. 每天独处时问问自己,今天有什么是比前一天做的好的。哪怕是对快递更认真的说谢谢。
106. 不做负面表达,负面包括讽刺、抱怨、指责、争论、批评、牢骚、大话、评价议论。凡事从建设性出发。
107.认真记录并揣摩与别人的交往。
108. 尽可能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文科生多读点科学著作,理科生不妨研究点文学艺术。阅读是为了理解人。
109.带徒弟是逼迫个人成长的绝招。
110. 不相信“适当的年龄”这件事。除了生孩子,想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被年龄限制。
关于机会和陷阱
111. 世界上最大的陷阱,叫做“机会型陷阱”。
112. 评估一下这件事对多少人有利?越是多赢的局面,越可能是个机会,反之如果只有你占尽便宜,那肯定不是机会。
113. 想想这件事是不是很容易做到?有两种事。一种是机灵事:开头就炸,但是越来越没劲。另一种是苦逼事:开头特难,但是越干门槛越高。前者是陷阱,后者是机会。结硬寨、打呆仗是不变的真理,很容易实现的事情,是机巧,不是机会。
114. 看忽悠你干这个事的人跟这事的关系。如果对他在精力上只是业余兼职,在财富上只是锦上添花,而你要付出全部精力,搭上全部身家。那么,要警惕是个陷阱。
115.周边人赞成与否不重要,但是否出手帮你很重要。一旦开始干,帮你的人越来越多的事,机会。反之,陷阱。
116. 因资源而启动的事,容易翻转为陷阱。因顺势而发生的事,容易找到机会。
117. 推动社会新分工的事,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靠这事吃饭养活一家老小的事,机会。在各种裂缝中套利,除了你谁都没好处的事,陷阱。
118. 做成之后,容易被巨无霸们摘果子的事,陷阱。做成之后,自成体系的事,机会。换句话说,南瓜不会结在树上。有命长出来,没命hold住。
119.就算做成了,也有后遗症的事,陷阱。就算做不成,也长本事长江湖地位的事,机会。
120. 摊在桌上打明牌也能干的事儿,机会。必须遮遮掩掩唯恐别人知道的事儿,陷阱。
121. 你孩子长大了为你骄傲的事,机会。反之,陷阱。
作者:脱不花,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CEO。
本文来源:插坐学院
管理“悖论”,唯在平衡
一、组织管理中的悖论
1.创新陷阱与能力陷阱
美国组织管理大师马奇是最早论及组织管理之中悖论现象的学者之一,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提出,组织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防止两类陷阱:创新陷阱和能力陷阱。
创新陷阱是指组织有可能致力于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有很多的创新成果,很多创意,但是都没有充分利用。在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创新活动以后,短期内不盈利,就掉入所谓创新陷阱。马奇同时强调,组织还有可能掉入另外一种陷阱——能力陷阱。也就是组织会过度专注于已有的产品和能力,为当下的顾客服务,但是忽视了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能力的探索,就会导致组织没有办法应对未来竞争的挑战,容易使组织产生内核的僵化,掉入所谓能力陷阱或者成功陷阱。通俗来说,动不动就创新的企业是在找死,而从不创新的企业是在等死。
因此,马奇认为,一个组织必须能够有效地平衡这两类活动,既能够用好现有的产品资源,通过为当下的客户服务获取短期的盈利,同时,还能够培养核心竞争力应对明天的竞争。这种平衡能让一个组织变得创新、灵活和有效的同时没有失去稳定、规则和效率。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有效处理看似矛盾的悖论,这是组织二元性的体现。
2.组织管理中的悖论普遍存在
组织管理中的悖论,不是个别现象,它贯穿在战略、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领域都有。比如在战略领域,所谓的悖论表现在哪里呢?企业必须处理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产品创新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要处理股东、客户、员工和社区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等等。
在组织领域,企业也要处理很多悖论,比如说科层制和扁平组织之间怎么平衡;跨界无边界和职责清晰应该怎么平衡;集权和分权、有序和无序、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作之间该怎么平衡;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又该怎么平衡?等等。
从科层制和扁平组织来看,企业不会是绝对的科层制或者完全的扁平组织,应该是科层制之中也能够看得到扁平组织的影子,扁平组织中也能看到有科层制的原则,两者之间往往是融合的关系。
再看跨界、无边界和职责清晰的关系。这些年,我们的员工好不容易初步培养起来职责意识,才知道自己要做好本职工作,形成了职责的边界意识,现在一下子跨到了无边界,那么会不会带来职责混乱?无边界是指我们在保留核心职责清晰的情况下的无边界,还是完全颠覆到一种纯粹的无边界状态?我想可能不会是颠覆式的改变,尽管我们为了让大家关注企业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趋势,会用颠覆、无边界、重构、再造之类的词,但是在企业真实的管理变革中,更多的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和融合。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很多悖论的存在,比如竞争与合作。我们很希望员工既竞争又合作,竞争能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把每个人的能力都激活。一点竞争都没有的企业,肯定没有活力。但是我们又担心过度竞争破坏了员工之间的合作。合作有很多好处,比如说能够提高协作产出的效率、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分享、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创造。那人力资源怎么能够让员工既竞争又合作?
再如激励,是团队激励还是个体激励?团队激励有利团队合作,但是有可能会打击优秀个体的积极性。如果强调个体激励,又可能会削弱个体之间的团队合作。此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过分强调物质激励,有可能会削弱员工的内部工作动机和对工作的内在报酬感受,而缺乏物质基础的精神激励可能是一种海市蜃楼。那到底什么情况下才算是平衡?再比如,我们是要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还是要加强考核?是要以考核过程为主还是结果为主?是要因人设岗还是因岗找人?在培训的时候要更为强调专业技能的培训还是通用技能的培训?对员工行为的约束,更多的是依靠制度的约束还是要依靠软性的文化来约束?
在领导领域,同样大量存在这种悖论现象。比如,一个领导,到底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以他人为中心?领导跟下属之间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是要跟群众打成一片,拉近距离?有人说保持距离才显得有威望,有人说拉近距离才有亲和力,那到底应该是保持距离,还是拉近距离呢?或者说是该保持距离的时候保持距离,该拉近距离的时候拉近距离?在什么情况下该保持距离,什么情况下该拉近距离?做领导的要同等对待所有的下属,还是根据下属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允许个性化的存在呢?我们是应该加强管控还是无为而治?
二、能处理悖论的组织,才能活下去
管理中所有的这些二元悖论,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所以我们很难在这一连串的询问当中得到答案。一个成功的组织,它应该能够有效处理这些悖论,能把这些悖论和矛盾统一在动态发展的平衡当中,并通过这种动态的平衡,获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这种处理悖论的能力,实质上是一个组织核心能力的体现。那些能够处理这些悖论的组织,才能走得更久、更远。
当然,当今管理实践中,这种管理悖论现象越来越普遍,也跟当前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当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比较简单、稳定、线性、可预测的时候,组织的功能就很单一。随着环境越来越动态,越模糊,越不可预测,客户的需求更为多样化,企业的战略和组织本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二元性和矛盾性,以应对环境带来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可预测性。
1.丰田的民主泰勒制
在现实的企业管理实践当中,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有效处理组织管理中看似矛盾的悖论。比如丰田的生产管理一直在业界非常有名,它的生产管理被称为是民主的泰勒制。在用好标准化、专业化和高效流程管理方法的同时,还能够融入员工的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要素,这使得丰田这种特有的民主泰勒制取得了刚柔相济的管理效果,比传统的忽视员工社会属性的泰勒制系统更有生命力。
2.IBM:大象学会跳舞
IBM前任CEO郭士纳在他的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提到怎么能够把IBM这么一个庞大的企业,打造成具备小企业那样非常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IBM因此被称为是“会跳舞的大象”。一般而言,当企业规模扩大的时候,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时,也会失去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如果企业能够做到既有大规模企业的稳定和效率,同时还不至失去小企业的灵活性,那么这种企业就能够走得更远。柯林斯的《基业长青》一书,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秉持兼容并蓄的精神,不断地寻求保存核心能力和追求进步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企业有一些核心内容是要稳定保存下来,但另外有一些需要不断地去变化,去创新,两者之间要维持平衡,像阴阳八卦一样,在公司之中和平共存。如果说保存核心能力是阴,那么追求进步就是阳。在保持核心能力的情况下,不断地追求进步,就能够推动二者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中国企业处理悖论各有建树
事实上,不仅国外企业有处理管理悖论的例子,国内企业也一样有。我跟踪研究过几家IT企业,发现他们在维持企业短期效益和长期可持续竞争力之间的平衡时,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各个企业可以说是各有异彩。
有的企业通过组织结构的空间分割,专门设立一个机构,去瞄准行业的前沿技术,做各种各样创新的事情。对这种创新机构的管理非常宽松,组织结构很扁平化,也不考核他们的盈利指标,创新氛围很浓。但是对其他部门,则采用传统的短期利润导向的考核。站在一个组织的层面上讲,这种空间分割既能够培育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未来竞争需要,也能够用好组织现有的技术和产品,获取短期的盈利。
有的企业通过时间上的分割,来实现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平衡。比如,在项目初期孵化阶段做大量的投资,管理上也很宽松,不做各种利润指标的考核。项目成长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时,就成立事业部,开始转变管理模式,强调规范管理,考核短期利润,员工的收入跟利润挂钩等等。因为企业会在同一时间段同时孵化和运作不同的项目,这些项目和事业部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因此从组织整体层面看,保证了企业同时具备当前的竞争力和未来的竞争力。
还有的企业,同一机构内部同时强调二元导向,比如说既要员工关注当前客户的需求,同时要求员工能够瞄准技术的前沿,从而把处理悖论的能力集中一个部门或个体上。有时候同事聊天时我也经常说,我们人民大学劳人院人管系的老师,应该同时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能够去做前沿研究的能力;二是把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为企业提供咨询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老师要能够处理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之间的“悖论”。
三、“阴阳平衡”是一种长寿思维
组织管理中的诸多二元悖论现象,很像中国传统的阴阳平衡思维。凡事都强调阴阳平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的思想,出现在《易经》《黄帝内经》《吕氏春秋》等古代的一系列著作当中。那么,中国传统上所谓阴阳平衡的思维,到底有哪些基本特点?归纳起来至少有四个内容。
第一,强调阴阳的普适性。阴阳学说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用来解释自然、社会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方法论。几乎所有的事物都被划分为阴阳两大部分: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刚为阳,柔为阴……《易经》中强调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规律。《黄帝内经》中也提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第二,强调阴阳的对立统一性。任何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是同一范畴的现象或矛盾的两个方面,彼此相互依存,这体现为阴阳双方的统一性。阴阳双方又存在对立性,它们此消彼长,阴盛阳衰,阳盛阴衰。
第三,强调阴阳的平衡性。在不同的著作里,对于阴或阳的重要性的论述稍微有些差异。《易经》中特别强调“以刚统柔”,易经六十四卦里乾卦排第一。易经强调阳刚的统治力,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老子的思想特别强调“以柔克刚”,强调“上善若水”。虽然存在这些差别,但是都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事物得以长期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总是在平衡、不平衡、又重新平衡的动态变化与发展之中。
第四,强调阴阳的相互转化。这一点在《老子》《菜根谭》这些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福祸相倚的思想,不争、无为的思想。“不争”最后能够转化到“无人能与之相争”; “无为”最后能转化到“无所不为”的境界。事物的发展呈现阳极则阴,阴极则阳,过刚折折,有得必有失。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人物,都很相信这种阴阳相互转化的思想。比如《曾国藩家书》里提到一个故事,大概如下:
曾国藩有一段时间在帝都过得不错,深得皇帝信任,又升官又发财,就寄些银子回家。对家里人说,看看咱们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有的话我们就主动接济下。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一阵运气不错,如果不主动去做一点善事,就怕盛极而衰,好运不能长久。主动做一些善事,使其能够重新达成一个平衡,如此一来就能够长期得到好的运气。他的这一做法,很明显体现了这种阴阳相互转化的思想。在老子的思想之中,阴阳平衡和相互转化是天地之大道。如果不主动做一些有利阴阳平衡的事情,那么上天就可能替我们安排,去调整阴阳平衡。但是上天的调整,未必都有利于我们。
四、“阴阳平衡”思想与华为
可以说,中国人传统的阴阳平衡思维,对我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等,都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那它对企业管理实践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其实,国内的很多企业家在管理中都体现出了阴阳平衡的思想,而一些国外的学者和企业家,也逐步认识到中国阴阳平衡思想在管理当中的价值。无论是讲管理还是讲领导的两面性,都喜欢用中国阴阳平衡的思想。
以大家比较关注的华为为例。在任正非的一系列讲话中,包括如何促进组织的均衡发展、组织的凝聚与耗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个人与集体、短期与长期、刚性与弹性、平衡与打破平衡、历史贡献者与当前贡献者、公平与效率、期望与现实等,都集中体现了他在管理当中强调阴阳平衡的思想。
1998年《走出混沌》里提到,利益共同体不仅是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而且是华为的大战略。凡是与我们利益相关的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社区机构,甚至是竞争对手,都是我们的合作者,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利益共同体。
1998年《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提到,公司的竞争力与当期效益是矛盾的,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是矛盾的,所有矛盾都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驱动共同为之努力。管理者与员工的矛盾实质是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公司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员工考虑的是短期利益,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他特别强调利益分配的平衡。
2001年《华为的“冬天”》提到,改革的过程中,从利益分配的旧平衡逐步走向新的分配平衡。这种平衡的循环过程,是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效益增长的必须。他还提出,公司在推行激励机制时,不要只重短期行为,而要强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到员工的短期贡献也要看到组织的长期需求。不要将二者对立起来,不要完全短期化,也不要完全长期化。
1999年与老专家座谈时提到:我们公司很稳定是因为公司组织体系很稳定,但超稳定后,就缺乏创造。我们有一套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但现在看来也未必很好,英国与我国情况类似,很规范,但没有生命力。所以我们的薪酬体系是美国咨询公司做的,英国规范管理加上美国的创新,必然是有生命力的。
2000年在招聘动员暨培训会议上提到,公司的运作应该是一种耗散结构,应该让公司在稳定与不稳定、平衡与不平衡间交替进行,这样公司才能保持活力。2009年在经营管理团队EMT会议中又提到,过去二十年,我们把公司内部摆不平的问题基本摆平了,走向了一个平衡状态,形成了公司的大平台和总体机制,组织能流动,这么多人滚滚向前还能团结成一个整体,这应该跟我们过去平衡导向的体系建设有很大关系。……继续长期的平衡政策,就会平衡出一堆懒人,导致惰怠。所以未来二十年的人力资源政策就是适当打破平衡,激活组织。
通过华为任正非这个案例,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其实阴阳平衡的思想还是深刻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我们的管理实践。可以探讨一下我们有没有可能基于阴阳平衡思维,来重构或者补充现有的管理理论体系。管理理论从来都是丛林,学派林立,包括管理过程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等。在这么多理论当中,为什么就不能增加以中国人阴阳平衡思想为核心的平衡管理学派?
五、管理者要练就把握平衡的能力
如果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看,管理就是要认识平衡,把握平衡,让组织和个人能够在动态平衡之中得到发展。这样我们就需要讲清楚,在企业管理中,到底存在哪些平衡?如何形成动态平衡?平衡带来什么结果?管理者如何提升这种把握平衡的能力?
第一,需要研究管理中各类平衡的内容和形式。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战略平衡、组织平衡、领导平衡、人力资源平衡等方面。
其中,战略管理至少存在三大平衡: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平衡;产品生产的效率与创新的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平衡。每一个平衡都特别值得去深入研究。比如说,很多企业就是因为搞不定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平衡,从而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组织层面至少存在四大平衡:分工与协作的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平衡;契约与关系的平衡;规则与例外的平衡。以集权与分权的平衡为例,在很多集团型企业里,这个问题特别突出。集团到底集权集到什么程度,哪些事情该集权哪些事情该分权,才能够既实现集团的统一管控,又能够让下属企业有活力?
其实一个国家的管理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也一直存在这种集权分权的问题。中央权力过度集中,地方就没有活力了,我们就开始犯愁,接着再分权搞活,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又混乱了,于是我们把权力收回来,再次会面临没有活力的问题。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改革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松、紧调整中前进。可见,集权与分权的平衡点的把握,是组织设计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再说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平衡,平衡的内容就更多了。如个人与团队怎么平衡;竞争与合作怎么平衡;人力资源制度与管理者的能力怎么平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怎么平衡;自主管理与加强考核怎么平衡;制度约束与文化管理怎么平衡;等等。当然我们可以找出不同的分析框架来研究这种平衡。比如,彭剑锋老师讲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那么这三者都涉及到怎么平衡的问题。比如价值分配的平衡就非常重要,除了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平衡,还存在着价值分配的短期与长期的平衡以及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平衡。
除了上述平衡,不同层级要素之间可能还需要平衡:比如战略和组织之间怎么平衡,组织和领导之间怎么平衡,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怎么平衡,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怎么平衡。
第二,需要关注平衡动态演变的过程。组织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重新平衡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和机制是什么。组织存在的各种不平衡可能是常态。组织达成平衡的过程是组织战略升级和组织发展的过程。旧的平衡状态存在过久,可能会产生一种惰性。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主动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这种过程其实是组织变革。每一次重新达成平衡的过程,是组织发展和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组织的核心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我们还要研究平衡的动态性和相对性。平衡是动态的,它意味着情境中各种力量的变化都会随时打破这种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寻找新的平衡点,这种动态的平衡点,并不是说阴阳五五开,而是综合情境当中各种力量对外部环境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比如,我们现在讲组织当中的分权集权平衡,这个问题在组织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不是现在才发现组织中存在分权集权的问题。只不过在早期比较简单的环境当中,主要是科层组织,在集权组织中略带一点分权和扁平组织的特点。随着环境的变化,现在组织中的这种扁平的、非正式的、无规则的、开放的和有机的成分在增加,而传统组织的官僚、科层和机械的成分在减少。但是不管这种成分如何变化,只要它是随着环境做出一种正确的调整,它就是一种平衡点。
第三,需要关注各类平衡的前因后果。比如说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平衡,我们要去研究哪些要素能促进这种平衡,是制度设计、文化、社会规范,还是我们管理者的领导力?这些要素对平衡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平衡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是促进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创新,还是说它会带来组织的惰性?它的有利不利影响分别是哪些?
第四,需要研究领导人和管理者的平衡能力。管理中的各种平衡点不好把握,所以,管理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经验科学,是需要实践和智慧的。管理者的平衡能力可以培养,但先天的悟性和后天的实践很重要。怎么能够去认识、去把握,并且去判断这种平衡的趋势,其实是一个管理者、一个领导人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六、中西合璧,克服阴阳平衡思维的局限
基于中国人传统的阴阳平衡的思维,有可能对现有的管理理论体系做出一些补充。但是,传统的阴阳平衡思维还是有很多的局限性,这是需要我们未来一起去探讨和改进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过“李约瑟之谜”: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是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有很多人做过分析,认为跟中国人传统的阴阳平衡思维有一定的关系,它不利于科学的进步。比如,爱因斯坦在跟朋友的交流中曾经提到: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体系,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所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寻找事物因果关系的方法。他认为,古代的中国不具备这两个基础,因此并没有产生近现代的科学。所谓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那些技术,只能归结为是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
大家如果接触过中医,会知道中医在很多时候蛮有效的,但为什么到现在没有被全世界所接受?中医也是建立在阴阳平衡学说的基础上,但是很多人认为中医缺乏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以及因果逻辑体系。对于如何更好地把阴阳平衡思维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我们提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做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管理到底是科学技术还是经验技术?如果它是经验技术,那么中国的传统思想,就更有可能去指导管理实践。如果它是一门科学技术,那么我们需要吸收更多的西方的思维方法。当然不管怎么判断,我们都需要认识到,传统的阴阳平衡思维,需要增加更多的逻辑分析和因果关系的论证,这样才更有生命力。这一点我们未来要去改进。
第二,需要细化管理当中阴阳平衡的类型。我们不能停留在笼统、抽象的层面去讲阴阳平衡,这样会失去阴阳平衡的实践价值。我们要研究战略当中有几类平衡,组织、领导、气氛、人力资源分别有几类平衡。研究清楚这些具体的平衡类型,可能更有利于建立一种能够被大家所接受的管理理论框架。
第三,阴阳平衡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如果想让它指导管理实践,需要开发出更多可操作性的管理工具,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方法论的层面。比如平衡积分卡,它讲究各项指标之间的平衡,包括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外部市场指标与内部效率指标、当期指标与未来发展指标之间的平衡。平衡积分卡一出来就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都用平衡计分卡。我们有没有可能在阴阳平衡思维的指导下,能够设计出更多的类似平衡积分卡这样的管理工具?比如怎么衡量和指导组织设计的有效性:既有创新,又有效率;既有集权又有分权;既有规则,又有例外;既有序又无序?这能不能做到?
第四,呼吁更多的学者和管理者,关注阴阳平衡思维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尤其需要学过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者和管理者加入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之中。就像我相信那些系统掌握西医的理论和方法的人,也许比从小学中医的人更有可能在中医的理论研究上做出突破。
总结而言,世界在融合,东西方的文化和管理思想都在融合,中西合璧更有可能推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关于作者:苏中兴,中国人民大学劳人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
文章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最大区别!
一个董事长在思考,一个总经理在实践。这才是完美的配合,才是成长的必备。古人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管理的道也是如此。
一、管理中的阴阳之道
1.一个感性的老板在煽动,一个理性的总经理在执行。
2.一个外向的老板在激励,一个内向的总经理在操作。
3.一个董事长在思考,一个总经理在实践。这才是完美的配合,才是成长的必备。古人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管理的道也是如此。
二、管理忌六心
1.私心,必让你威信扫地;
2.贪心,必让你立场错乱;
3.妒心,必让你丧失理智;
4.偏心,必使团队内讧;
5.疑心,必使同伴离散;
6.粗心,必然功败垂成。
需要的是公心、恒心、耐心、细心、小心、操心。当老大是不容易的,哪怕只是个小主管。
三、管理者十大素质
1.处事冷静,但不优柔寡断;
2.做事认真,但不求事事“完美”;
3.关注细节,但不拘泥于小节;
4.协商安排工作,绝少发号施令;
5.关爱下属,懂得惜才爱才;
6.对人宽容,甘于忍让;
7.严以律己,以行动服人;
8.为人正直,表里如一;
9.谦虚谨慎,善于学习;
10.不满足于现状,但不脱离现实。
四、如何让下属对你忠诚?
1.思考全面,小处着手。
2.懂得培养,量少而精。
3.信任下属,换位思考。
五、绩效管理三守诀
1.一中心原则:绩效。
2.六授权步骤:解释工作重要性、说明主管要求、界定职权范围、协商最后期限、下属反应、追踪控制;
3.七职场原则:汇报工作说结果、请示工作说方案、总结工作说流程、布置工作说标准、关心下级问过程、交接工作讲道德、回忆工作说感受
本文来源:老板管理思维
你有多守时,就有多靠谱
上周参加一个聚会。到了约定时间,大家纷纷入座,唯独乔乔迟迟未到。一桌人一边聊天,一边饿着肚子等她。期间有人给她发去数条微信,她总是回复说:就快到了。就这样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她才姗姗来迟。
乔乔是我们圈子里出了名的迟到大王。对她来说,迟到15分钟至半小时,都属于家常便饭。
乔乔从来不懂得时间规划,每次和朋友约好见面,她都会拖延出门时间,往往是快到点了才磨磨蹭蹭开始化妆,然后拎着包急匆匆奔赴聚会。准时赴约对她来说,就好像吃了大亏一样。
一两次不准时,别人可能不会特别在意。可一旦次数多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个人的态度问题了。
有朋友皱着眉头抱怨了一句:“怎么那么迟呢,等你等得黄花菜都凉了。”
谁知乔乔却一脸不以为然地说:“女孩子出门需要化妆打扮,让你们等一会儿又怎么了?”
可是我们认为,要是乔乔每次都能预留好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就不至于把自己弄得这般仓促狼狈了。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
守时,是人与人口头上的一种契约。只要和朋友们约好了时间,在没有遇到突发意外的状况下,都应该按时赴约。
若是平白无故地迟到,总是让别人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等待上,事后甚至还没有半点愧疚之意,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自私。
前阵子,我协助公司人力完成了一次招聘。面试结束后,我们正准备收拾简历离开,一名求职者满头大汗地走了进来。
被问及迟到的原因,他给出的理由是:不熟悉路线,耽误了面试的时间。
求职者离开以后,我仔细翻了他留下的简历。他是一所985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符合公司招聘的要求。于是问了身旁的人事主管任姐,她却叹了口气说,很可惜,这名求职者咱们公司不予录用。
任姐接着说:“我并不否认他的能力。可是面试迟到,就代表他对这次应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毕竟他并没有预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处理路上可能遭遇的突发状况。
连面试都不能做到准时的人,也就说明了他可能不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责任心,公司当然不能放心地把重要的工作交付给他。”
时间观念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往往是人与人之间接触的第一语言。而人们又特别容易根据这种最初印象,来判断对方是否能赢得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有教养的人绝不会肆意地去浪费别人的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
我有个前辈同事刘叔,每天都是最早到达公司的一位员工。当其他人神色匆促、掐着时间走进办公室时,刘叔早已收拾好桌面卫生,泡好一壶普洱茶,淡定而从容地开始应对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了。
刘叔告诉我,这个好习惯,陪伴了他二十多年。
曾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你对待时间的态度,即时间观念,对你的行为和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
与目光短浅的人相比,那些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有长远规划的人,在时间安排和行动上往往更加明智。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全在于细节。
守时的人,做事干脆不拖沓,内心始终遵循着某种秩序感。他们认为,提前做好时间规划,能大大降低因拖延而造成的焦虑风险。
守时也是一种处事态度,是非常宝贵的一种品质。
我曾经细心观察过身边那些时间观念强的人。在他们身上,由始至终散发着一种受人尊重的信任感。他们有着强大的自律能力,言行中无不透露出良好的教养。
和他们打交道,我总是心存敬畏。他们选择走在时间的前头,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在应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做到不慌不乱,并且游刃有余。
守时,是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礼貌。越守时的人,越靠谱。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文翼有话说(ID:wenyishuo66)
作者:文翼
最高级的聪明,是把别人放在心里
有天下午去单位,路过一个菜摊,我停下来挑了几个西红柿。
我拿起手机准备付款,老板娘说不够十块钱,建议我凑个整,说着她便随手拿了一个西红柿放进去。
我付过钱之后,匆匆提着西红柿回单位了。
晚上回到家做饭的时候,我打开袋子,发现有一个坏西红柿。透过薄透的皮能看到里面的瓤已经变色了,轻轻一捏便流了一地的烂汁。
原来,老板娘趁我不注意,给我塞了个烂的。
我把西红柿扔到垃圾桶,心情坏到了极点,发誓再也不去那家小摊上买东西。
爱贪图蝇头微利的人,总喜欢把别人当“傻子”。殊不知,他们所占得的每一分小便宜都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将信誉拉低,如果失望的顾客多了,必然会得不偿失。
其实,谁都不傻,只是大家发挥聪明的方式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境界也各不相同。
有些人聪明里带点狡诈,处处精明算计,爱占他人的小便宜;有些人聪明里带点清高,不侵犯他人利益,别人也休想从他这里讨得半点好处;有些人聪明里透着厚道,推己及人,愿为他人着想。
以心机待人,别人还以防备;以厚道待人,别人还以信任。厚道一点,把别人放心里,自己并不会吃亏。
邻街有一个超市,是前几年刚开的店,店面不大,但生意却红红火火,并且很快就在另几条街区开了分店。
超市每到晚上人流量就特别多,尤其是蔬菜区,一到傍晚就开始打特价,小白菜两把两块钱,青菜一把一块五,还有很多菜很便宜,成色也还不错。
起初看到他们这样做,我还很不解地问过售货员,好好的菜,为什么要这么便宜处理掉呢?
售货员解释说,超市规定蔬菜只卖一天,即使当天没有卖完,第二天也会再上新的。能让大家便宜买到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妙舞广场舞人l心太复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