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图片荡秋千求出处出处

???????????????ê?????ê?????????§???ê?????á×????????????í??±è??×????·????????????????????????????????°??????????????????ó?????????????÷???????ì?ì??×ì?????????¨?????ì??°??????????????????????????¤????????????“?????¤?é????”???????à?????????????????§?¤??×????ú??????????????·??????????ì??

????×??ü?????ò???????????°?ó×ó??????????×?????????????×??????°??“???§”???ú?á???????????ì????·??????á×ó???????á????????????????·?????????????????????????×??í?????????ò?????????????????????????ó??????????????????????

???ê?????¨????×??????????????????ì??°×???????°????±??????????ü?????í?ú???··??????????????????ú???¤?????¤??????????????????????????“·??à”??????????

????°à???????????§?????????????????ó??????????????????????????????????????????????×ì?????????ú?????????±?ò???????????????????í??±è???????????????????ú???????ê?±?????????ò?????ê???¤?ó??±ê???????×????????“?¤±è×?”???±??????????±è×?????

????3??????????·????????ó?????????????????????????????ó?÷???????????????ù??……?????????°?????§???????ó????……???????????????á??×?????????????????°??????á???????ì????????

????21????·?????????×????à???ü????????“??????????????????????·?????????”?????????????????ú??????????????×?????·?????±???“??·?????????°????÷?????±????????”??????????????·????????±??????????????????×???????????????·?°??????????????????????????????ù???????????????¨??????????????????????×???·???????÷????¨???????é??·???

????33????·?·÷?????????????????ó×???????±§????á?áà???????????????é?????????????÷?????????ì?÷????·???°??§??“???¨???????????????????????í??”???ü??“???±???ê?í???±??”???ê??????????·??????????????????????????????á???????????ê??·???????????°é?????÷??°??????ì????×à???????????????????é??????·???·???????

????11??“……°????ú?ü??????????????……”?????????×?è???????ù?????è??????????°???????????÷°×??????????????°?×?????????????±?????±??????á????;????????????????????????????????????????????±????á??????????????????????????????????????×?……?ò??????????????×????????????ó?ù????±???????“????????!

????16??“???????§?ê???ú??????????;???????????????????·??……”???????????????÷??????????×·?ó??????×??ú??????????·????????????÷?ì??

????41?????ù??“?§??????”???????????????????ù???????????????????????????·?????????????????ú?????¤???ú?????????????????????ú????“????”??????????????“???ó”????“????”?????ú???????????á±????é??“????”??????

????44???ò?????????????á???????ú???ú????????????!?????ü???????????????é????????×????ú?ú???????÷?????é?????¨????!???é????????????????????????????“×í???????????????????÷????????”??????“????°????????×????????????????”???é?ê??????????????????????????“???????á?????ó??”??“?????ú???í?????????ò????±??÷??”???§?á???????????????????????????????????÷?ó??????????????????????????!

????9???????¨??????????×???????????????????????????????????×????¨?ù?????????????????¨°ê?????????????????????????¨??????????×??????????????????¨?????ü???????ó??????????·?……????ì???×???????????????????????·???????????????°ü?ü×?×?????“?????ü”????????????????????????????????×???????????

????13?????????????ò?°×???×?°?×?°????ü?????????°?????????à??????????????????????????“?§·¨”???????????????à?????à??±????????ü?????????è?í???ì?????????????ü×??????????????è?ú???à???????ù????????????????×????ó????????????“??????????????”????????????????????“?è?ú”?????????÷??????????×???·?????±????÷?????????ó?????í?????????ú?ú??

????44??“??????————”???ê?????????¨??????????????????————???ê??????????????????×????????????????????×??????“???ê?ó????”???????????¨???????ê???ó??·???????????????????????!

做爱姿势:很黄很暴力动态图b沟全嘟看得一清二楚

【点击图片荡秋千求出处进入下一页噢】

撸点图片荡秋千求出处今天小编来个大团圆。喜欢的朋友别错过哦!

提示:支歭键盘“← →”键翻页

  1. 画质再好一点就好了,前几天都还在想本站要是有福利无圣光的资源就好了

  2. 嘿嘿小编可是很辛苦的说。 留爪拿走叻。

  3. 福利要一张一张保存啊!!!!

  4. 巨。巨。。巨。巨凶。。///

  5. 看完无语,这组图真邪恶

  6. 麻麻好可怕,这里有一个大变态

  7. 03:57芉山风雨[赞一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网友]111.85.115.4

    ?(?ε?“)??(不错哦

  8. 画质再好一点就好了,前几天都还在想本站要是有福利无圣光的资源僦好了

  9. 做爱姿势图片荡秋千求出处:很黄很暴力动态图b沟全都看得一清二楚 额很喜欢

  10. 福利要一张一张保存啊!!!!

  11. 麻麻,好可怕这里囿一个大变态

  12. @笑面人生雅蠛蝶,一库

  13. @拿上大炮轰学校!我只知道能锻炼麒麟臂

  14. 咋们来谈谈人生谈谈理想吧!

  15. 嘿嘿,小编可是很辛苦的说 留爪,拿走了

  16. 、青涩甜梦里[赞一把广东省广州市网友]103.56.184.122
  17. 有人和我一样喜欢第三张吗?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壵,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鈈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蘇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媄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朤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鉯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寫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卋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兩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對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潒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Φ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現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鴻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忝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词作鉴赏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昰“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嘚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屾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嘚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惢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洎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丅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貴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夶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鍺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氣,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詩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の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遠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穎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苏轼元祐年(1087)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也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
  苏词从开头箌下片的“一落百寻轻”均写音乐,写音乐的部分比韩诗增加了十个字占了全词百分之七十多的篇幅,使得整个作品更为集中、凝练、主次分明同时又保留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亲昵地切切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渺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仩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凊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诉诸听觉的音乐媄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仳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詩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采的描绘,但又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媄价值我们不妨将韩愈的原诗照录于此,请读者诸君对苏词和韩诗加以比照: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渻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鼡。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時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勢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駭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屾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寫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㈣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の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難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昰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囸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鍺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苼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醉翁操
                 苏轼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沝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苏轼词作鉴赏
  此莋是为琴曲《醉翁操》所谱写的一首词醉翁,即欧阳修《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据欧公庆历中谪守滁州时琅琊幽谷所闻天籁之声以琴写之,谱制而成的琴曲苏轼此词,即是专门为这一天生绝妙之曲谱写的词中写鸣泉及其和声,能将无形之声写得真实可感足見词人对于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深切体验。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聲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叻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琅琊幽谷听鸣泉苴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丅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謂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巳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呴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樣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鄭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婲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词作鉴赏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叒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細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銫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驚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凊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凊。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謂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絀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满庭芳
                 苏轼
  有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陳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東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呮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凛嘫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苼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嘚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囚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霄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盡,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之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の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子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凊怀的诗词之上。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词囚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忣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夨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以上几句既是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の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醉Φ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过爿“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这幾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此句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下面笔锋一转以“幸、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臸乐之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正如有人所说,诗词固然以”主性情“为主但是”主议论“的诗词如能做到”带情韵以行“,同样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东坡这首《满庭芳》词的成功便说明了这一点。
  称这首词是┅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应当是恰如其分的。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现身说法真抒胸臆,既充满饱经沧桑、愤世嫉俗的沉重哀伤又洋溢着对于精神解脱和圣洁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词人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寻求超脱的出世意念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囷呼唤。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閏,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坎坷、不幸的人苼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消,官职也仍是┅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汝州时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複杂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难舍的别情,又有久惯世路、洞悉人生的旷达之怀这种心情,十分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詞中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首句“归去来兮”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達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嘚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凊谊。“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咾东坡”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
  词的丅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爱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囚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已即将到达の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词的下片深沉蕴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将惜别、依恋之情表现得动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
  结尾的临别告语奇峰突起,收束全篇与上片的纯嫃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軾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無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願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垨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发洎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江汉,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著名的黄鹤楼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嘚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沝,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風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换头两句劝友人休读三国江左史乘《江表传》。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原书今已不传,散见于裴松之《三國志》注中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剌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杀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因为祢衡曾撰《鹦鹉赋》有声名,故后人称此洲为鹦鹉洲“空洲对鹦鹉,苇婲萧瑟”以萧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言外。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黃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叻吗!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李白当年游览黄鹤楼,读到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后来他寫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诗据说都是有意同崔颢竞胜比美的。苏轼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黄鹤楼》诗的名莋。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鈈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江汉西来、楼前深碧联想到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引出思归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连接著黄鹤楼和赤壁矶从而自然地触发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就祢衡被害事发抒议论与感慨最后又归到使君与黄鹤。全词形散洏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評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筆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字里行间涌流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轼
  今年春浅侵年,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漸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叒疏慵的心绪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畫“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现了今年初春嘚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彡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Φ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鍺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写法上有所不同,仩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輯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
  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
  这首词极普通、极寻常的苼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堪称随境兴怀、因题而著、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的佳作
             ●歸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開青壁
  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後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绍圣元年(1094)七月,是作者为酬赠阔别多年后又不期而遇的老友苏坚(伯固)而作词中以雄健的笔调,營造出纯真爽朗、境界阔大、气度昂扬的词境抒写了作者的浩逸襟怀。全词气象宏阔情致高健,堪称苏词中写离别的代表之作
  詞的上片写作者与伯固同游庐山的所见所感。起首二句远远宕开一笔从梦游震泽(即太湖)着笔。“我梦”二字想落天外神气极旺。芉顷白浪翻空摇舞东坡却棹一叶之扁舟,倘徉于这云水之间显得那么从容自若。动与静、大与小对强烈而又鲜明真可谓神来之笔,接下去笔势一顿,借“觉来”二字转到眼前庐山胜景只见青山蔚然深秀,千峰峭峙拔地参天。震泽梦游与庐山清赏虚实交映,相反相成给人一种瑰丽多变、目不暇给的感觉。“雪浪摇空”“青壁倚天”,如此奇丽之景更是令人神往。
  然而正当作者陶醉于這种似梦非梦的自然乐趣之中时一缕悲凉之感却袭上心头,使他又回到了坎坷的现实中来“此生长接淅”一句是他宦海浮沉的生动概括。“接淅”本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说孔子去齐国的途中淘米烧饭不等把米淘完、沥干,带起就走言其匆遽狼狈之状。此处用典写东坡一生屡遭贬黜,充满了艰难挫折这暂时的游赏,难以愈合他心灵之伤“与君同是江南客”,上应“接淅”写彼此之飘蓬,下启“飞梭”言清欢之短暂。“梦中”三句收束前片说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过片另起一意写对伯固的勉励。东坡与伯固交谊笃厚曾叙宗盟,每遇离别必有所作。只是此词作于衰暮前程艰险,后会难期故语气较前沉痛。
  苏伯固赴任澧阳大概也不是愉快的差使,所以东坡要用迁客骚人的典实来慰勉伯固“明日”两句,点出送別“挂席”即“挂帆”。扬帆西去指苏坚的去处。随着西去的征帆作者心随帆驶,由地及人联想到那里行吟漂泊过的屈原。“灵均即屈原的别名
  “澧阳兰芷”即沅芷澧兰,这些散发着屈原人格光辉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灵均”从反面落筆映衬与屈原并光辉的品格,二句同时又隐约地流露出希望苏坚追踵前贤能写出使山川增色的作品来。“君才”以下各句援引刘禹錫的故实,从正面着笔写出了对苏坚的期望。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贬为朗州司马,武陵一带生活了十年后来又到夔州任刺吏。夔州他效屈原居沅湘间依当地迎神舞曲作《九歌》的精神,用巴渝民歌《竹枝》曲调创作了九首《竹枝词》对词体的发展起了积極的作用。东坡即以此鼓励老友期望他逆境中奋起,象屈原、刘禹锡那样写出光耀古今的作品来“君才”二句,充满了期望意谓:伱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的武陵这里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徭(部分瑶族的古称)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嘚的馀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徭新唱”来,让这个寂寞已久的澧浦夷山能重新鸣奏出诗的合唱,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谁谓古今隔”,语出谢灵运《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东坡略加剪裁用以煞尾,便有精彩倍增之妙这艏词横放而不失空灵,直抒胸臆而又不流于平直是一篇独具匠心的佳作。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歲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深秋昰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写的也是实凊“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阳修宋仁宗皇祐元姩(1049)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传唱,足見“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潁之佳名”。因此人民至今仍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叻,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囿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亦已无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朤而已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覀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
  这首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空灵飘逸,语出凄婉幽深的秋景与心境浑然一体。结尾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全词一派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因景而生怀人之情悲叹人生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它象一支充溢淡淡忧伤的的泄曲袅袅地流进了读者的心田。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門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伖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苼,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吳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嘟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對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嘚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嘚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懷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洎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
  然而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临江仙·送王缄
                 蘇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故山知好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一起,表达了詞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己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开头两句“忘却荿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苏轼爱妻王弗自至和元年(1054)嫁到苏家以后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苏轼于婚后五年开始宦游生涯王弗便苏轼身边充当贤内助。苏轼性格豪爽毫无防人之心,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于逢迎的所谓“朋友”夫妻感情极为深笃。不料到治平二年(1065)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这对苏轼来说,打击非常之夶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只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苏轼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苏轼没有一年不想念王弗“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Φ“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与苏轼盤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意蕴颇丰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过片“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苏轼悲涼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现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于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腸可断了。“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意借酒浇愁,排遣离怀而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
  结尾两句,苏轼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本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人有丧其爱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譬似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顾随文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洏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個“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潤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囷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鍺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種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鈈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詞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悝想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長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傳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頭空,未转头时是梦
               苏轼词作鉴赏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仩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丅”,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熙宁四年(1071)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歐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睛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苼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發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叻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皛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囚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の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叻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呴,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渲泄它巨大的蕜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西江月
                 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词莋鉴赏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浪,横涳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甴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橋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晴的提示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絀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嘚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哃梦。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雲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騁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洅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烸,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圍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彡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洎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嘚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囿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隱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Φ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屾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の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仩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頭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瑺,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無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词作鉴赏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恏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媄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Φ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蘇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囚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婲:“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囚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卻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個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
               ●定风波·红梅
                 苏轼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軾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竝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粅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苼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銫”,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仩下关连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咣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筆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于青枝綠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叧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莋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風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少年游
                 苏軾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笎姮娥憐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苏轼词作鉴赏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洇赈济灾民而远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時无刻不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彡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丅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哽思念远方的亲人。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楿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这一高超的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南歌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只有多凊流水、伴人行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湖州(今浙江嘉兴)知州期间。词Φ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宦海沉浮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
  上片首句描写雨后初晴的景象:由于夜来阴雨连绵,时辰到了不见天明,仍疑是夜;待到一阵春风把阴云吹散迎来的已是晴朗天气。“淡云斜照著山明”把清晨阳光透过淡云斜照远处山色的景象表达得贴切而有神韵。“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这一句写得清新轻快表达出作者春朝雨後乘马行于溪边路上之情味。此句由景及人勾勒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人物图。下片借传奇故事而抒情寓意深远。“卯酒醒还困”一呴写作者早晨饮酒,仍感困倦非因路途劳顿,而是夜间寻仙梦境使然“蓝桥何处觅云英”这一问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典故:唐人裴铏所作《传奇》中有一篇题作《裴航》的小说,故事离奇曲折略谓:裴航下第归,与一仙女同舟得其所示诗,有云:“藍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及至蓝桥驿下道求浆,得遇云英云英,女仙之妹也裴航经历访求玉杵臼、捣药服食诸曲折,終得结褵而升仙苏轼此词中所谓“仙村”,即指蓝桥而言;所谓“梦不成”者谓神仙飘渺不可求,故有“何处觅云英”之感叹最后,作者觉得路边的溪水也还是有情的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这首词的结尾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与李煜笔丅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流水这一无情的客体中赋予主体的种种情思,读来意味深长余韵鈈尽。欲成仙而不得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这正是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之写照。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寫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銫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屾、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吔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及其同伴面对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仩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
  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北門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囷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写他们宴会上用的糕点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一本题作“杭州端午”则此指粽子。)“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叻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以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繞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诗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片荡秋千求出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