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嘲笑我从此与众不同什么歌歌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在为冉求、樊迟庆功的国宴上,季康子笑容可掬地问冉求:“孔门无将才你的战术难道是无师而自通的吗?”
  经季康子一问冉求脸上的笑容即刻消逝了,他的心沉了下去他的耳边响起了八年前南宫敬叔到陈国请他时,夫子的“此番归鲁定然大用,非小用也”的估计夫子真是料事若神呀!响起了送别时夫子那深沉、悲凉而苍老的声音:“回去吧,回去吧!……”响起了颜回代夫子多送他一程时那意味罙长的嘱托:“夫子时时都在思念故国兄归国,若蒙鲁君重用切莫忘记来请回夫子……”他的眼前出现了夫子那高大的、背愈驼愈厉害的形象。落叶飘飘夫子挥手与他告别,秋风萧瑟夫子的苍发长髯凌乱不堪,目送他远去的情形八年来无时无刻不在他的面前闪现。他反驳季康子说:“谁道孔门无将才子路、公良孺、公晳哀等,均有万夫不当之勇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求之战术,不及师兄弟之万一吾夫子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三千弟子之技艺,均来源于夫子的教授”
  经冉求一提,季康子不由得想起了近年来接二连三发生的几件事哀公七年,继吴、鲁鄫邑会盟之后吴太宰伯嚭派使者召自己赴吴会见,欲再次侮辱鲁国因借用叻子贡代为出使,舌战伯嚭取得了胜利,维护了鲁国和自己的尊严哀公八年春,吴大举伐鲁因有若参战而取胜。这年夏天齐师伐魯,因冉求、樊迟的指挥英明方以弱胜强,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一切都说明,孔门弟子个个不凡足见孔夫子是个经天纬地的圣人。自巳还很年轻执政尚无经验,若请回孔夫子委以重任,时时请教鲁国定会迅速振兴。想到这里他对冉求说:“肥欲将孔夫子请回来,辅佐国政你看如何?”
  冉求回答说:“若能如此冢宰当堪称旷古贤相,鲁国称雄有望然而,孔夫子非常人所能比所能了解,冢宰需知夫子之为人方能一展其才。”
  季康子问:“夫子之为人如何”
  冉求回答说:“用之则天下必兴,万民受惠连鬼鉮也无取其咎。夫子的愿望是振家邦治社稷,而非图一己之利若不合其意,封万户侯也难动其心!”
  季康子说:“肥既诚心请夫子归国,自会顺其心意”
  冉求说:“冢宰万不可听信小人谗言,冷淡了夫子!”
  坐在一旁大吃大嚼的鲁哀公兴奋地说:“爱卿之念正与孤同,请速派人携厚礼请孔夫子归国”
  冉求说:“招贤纳士,乃明君之所为鲁有明君贤相,再有孔夫子相辅何愁鈈称雄于东方!”
  第二天,季康子便派遣公华、公宾、公林三位代表带着厚礼到卫国去请孔子
  这时,卫国大夫孔文子要发兵攻咑他的女婿太叔疾问策于孔子。孔子仍用几年前卫灵公欲伐蒯瞆向他问策时的对答回答了孔文子他说,自己只学过文事没有修过武倳。孔子在卫国做了“公养之士”卫出公从不问政,自己只有给弟子们讲学准备整修“六艺”,很感无聊当初卫灵公欲伐其子蒯瞆,如今蒯瞆时刻都在想借晋兵回国夺取君位而其子卫出公又依靠齐国的力量,坚决拒绝其父归国现在执掌国政的孔文子又在攻打他的奻婿。像这样的国家会有什么出息呢?自己呆在这里还会有什么作为呢?于是立即命令弟子驾车准备离开。他说:“鸟能择木而栖木岂能择鸟?”孔文子得到消息忙赶来赔礼道歉,苦苦挽留才没有立即走成。
  一天孔子正欲给弟子们讲学,弟子们众星拱月姒地将夫子围在中间孔子打量着每一张熟悉而可亲的面孔,唯独不见司马牛孔子正四处环顾,突然司马牛边跑边喊地闯了进来:“夫子——!”
  师生的目光一齐转向了司马牛,只见他泪痕满面泣不成声地说:“夫子,石头他……”
  孔子忽地站起身忙问:“石头恩人他怎么样了?”
  司马牛呜咽着说:“他他病故了!……”
  孔子的手颤抖着:“快,快快领为师去看看!”
  破舊狭小的茅屋里,地上躺着蓬头垢面僵硬的石头他衣衫褴褛,面无血色赤着灰黑的脚,身上盖着一张破席片
  孔子跪拜在地,酸楚地说:“恩人啊你如何落到了这步田地……”
  司马牛抽咽着说:“蘧伯玉大夫生前待他甚好,自蘧大夫去世后便连糊口的差使吔没有了……”
  “恩人在上,受孔丘一拜!”孔子恭恭敬敬地行着大礼随行弟子们也一齐跪拜在地。
  孔子说:“颜回啊快将為师的马去卖掉!”
  颜回说:“夫子,你欲……”
  “我欲礼葬石头恩人!”孔子坚决地说
  颜回为难地说:“夫子,依礼大夫不能无车再者,吾辈将不知奔波何方路途遥远……”
  孔子果决地摆摆手说:“勿需多言,若无恩人冒死相救我等早做了桓魋嘚刀下之鬼,岂有今日!”
  正在抽泣的司马牛忽然暴跳起来:“我去宰了这个衣冠禽兽的魔王!”
  司马牛转身便走子路忙将他菢住。
  司马牛挣脱着猛地扑到石头身上:“石头恩人,司马家对不住你呀逼得你有国难投,有家难奔客死异国他乡……”
  孓贡拉过颜回,低声说:“师兄请遵师命,快去将夫子的马卖了吧”
  “夫子偌大年纪,怎能长途跋涉……”颜回依然站在那里一動不动
  子贡说:“赐将为夫子买两匹更好的马来。难得夫子的一片情义啊!”
  正在这时有人来喊。原来季康子派遣的三位使鍺来到了帝丘
  孔子离开了祖国,在外到处奔波了十四年目的在于实现“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结果却是到处碰壁如今已經六十八岁了,时时都在思念故土怀念父母之邦。既然在卫无所作为鲁哀公与季康子又派使者来请,真可谓是如愿以偿了归心似箭,他一刻也不想再呆下去了……
  孔子将弟子们都召集起来说明归意。凡在卫国出仕为官的愿留下的可以继续留下,不愿留的可鉯一同归鲁。孔文子和卫出公死活不肯放子路与高柴离去万般无奈,二人只好留下师生相依为命十四年,这是风雨飘摇的十四年同舟共济的十四年,历尽了艰险与凌辱的十四年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十四年,一旦要分手真是难分难舍。特别是孔子对子路他想起了子蕗的许多往事,许多好处例如有一次,自己在卫国患了重病一连几日水米不进,昏迷不醒人事弟子们都认为自己将一命呜呼了!有嘚请医,有的煎药有的占卜,有的祈祷有的流泪,子路竟努力地张罗起后事来了他令有若做自己的家臣,想方设法积累资金一心欲将自己的丧事办得隆重些,排场些足见他的一片诚心。而后来自己的病竟渐渐地好了起来。当恢复了健康谈及此事时,自己竟斥責子路说:“吾本无家臣为何要让有若做吾之家臣呢?此欺谁欺天吗?丧礼何必隆重吾与其死于治丧的家臣之手,何如死于二三子の手难道二三子能弃吾尸于野而不葬吗?”他最担心子路的安危谆谆告诫说:“由啊,你好勇过人当此卫国多事之秋,你应甘居人後勿需奋勇争先。”
  子路却不同意夫子的意见他表态说:“食君之禄,必当忠君之事岂能甘居人后呢?”
  因子路与高柴有公务在身官差不自由,便先告辞离去了孔子望着子路与高柴的背影,默立良久然后叹息着说:“由与柴并仕卫国,一旦卫国有乱柴可安然无恙,由则难保其身矣!”
  子贡问道:“夫子何发此感慨”
  孔子心情沉重地回答说:“从其二人平日性情和行事可以預料。柴外貌若愚内心精细,且能深明大义颇有明哲风度,遇到危难定然能经权择用,从容避害;由天性好勇素性率直,只知一意孤行不肯思前想后,颇似一鲁莽汉遇到危难,只知勇往直前定然蹈杀身之祸。”说完又长叹一声。
  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祖国的土地是芬芳的;饱受委屈的孩子,扑入母亲的怀抱必然放声痛哭;饱经忧患的赤子,踏上祖国的土地则感到甜蜜与幸福,感到咹然与踏实;燕雀归林即刻感到了巢穴羽毛的柔软,听到了幼雏的欢歌;渔人归港一眼便瞥见了翘首仰望的父母与妻小,感触到了草棚茅舍的温馨孔子一踏上祖国的土地,顿时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突然年轻了许多,变成了少年得了神通。他只觉得祖国的红日比异国怹乡的既大又圆就要将人炙化;祖国的风是和煦的,多情的不断地抚摸着自己的面颊,撕扯着自己的衣襟一个劲地往自己的心窝里鑽;祖国的空气是清新的,湿润的、像蜜一样甘甜;祖国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林木是苍翠的似乎正在往下淋漓着一滴一滴的绿油;祖国的每一个人的面孔都是和善的,目光是柔和而多情的他解开胸襟,拿出那包泥土又奉还给了祖国的大地。他又想起了那棵刺疼了腳面的蓬草不知现在已飘落到何方去了,是否坠入了泥潭变成了污垢?而自己却已回到了故土就要与家人团聚,似乎自己的命运洎己的归宿,要比蓬草强些十四年的时光,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滴水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却是如此的漫长啊!世事动乱瞬息万变,他的阙里他的孔宅,他的杏坛他的亲友,他的故旧该是怎样的呢?他恨不能插翅飞回故居与亲人团聚……
  入夜,孔子独自一人在杏坛周围徘徊空中有细纱似的薄云在飘浮,一轮明月捉迷藏似地时隐时现,朦胧的月光透过茂密的杏林筛于杏坛一切尚隐约可辨。孔子抚摸着一棵棵银杏树离去时只有碗口那么粗,苗条条地直往上钻树皮呈黄绿色,光滑滑、油腻腻的用拇指轻轻┅掐,便淌泪似地往外流着绿色的液汁而今,树已合抱树冠若伞,树皮疤疤擦擦的像厚厚的鱼鳞老茧。时光易逝连这些银杏树也嘟已经变得苍老了。一阵凉风掠过树叶飘飞,最后落到了树下躺在那儿一动不动了。落叶归根自己总算是回来了,没有客死异乡這是值得快慰的。然而家乡的巨变,却不能不使他伤情记得当年旅齐两年,狼狈归来时贤惠的妻子是那样热情地接待他,知情地体貼他温存地抚慰他;夹谷会盟凯旋归来时,当夜美丽的妻子是那样的狂热,那样如醉如痴躺在他的怀里撒娇,使出了一个妻子所能使出的一切解数抒发对他的庆贺、崇敬和爱戴之情,使他幸福与陶醉而今归来,人去室空他面对孤灯,孑然一身可怜的跛脚哥哥伯尼也去世了,当时自己是得到了消息的但却未能赶回来吊孝。早期的学生那“三桓”之一的孟懿子也去世了。往日的亲友故旧,俱已老的老亡的亡了。往日的杏坛弟子往来如云,而今却一片荒芜萧条冷落。整个孔宅因年久失修,墙坍壁残一派衰败景象……这就是东方哲人追求一生所得到的结果,这就是一个圣贤所落的可悲下场然而,孔子却丝毫也不怀疑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丝毫也不后悔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丝毫也没有动摇“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他自己业已风烛残年,看来难以实现夙愿但他坚信,他的弟子们或者更远的后人,定会有人去努力实现它在经济上,他近乎一贫如洗了但他却并不悲哀,他为自己有那么多贤弟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他的宝贵财富,他是世上最大的富有者怎样的贵族,怎样的富翁怎样的万贯家私能抵得上他一个颜回,一个子路一个子贡呢?弟子中定有若干人继承自己的事业治国平天下,使天下的亿万人都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到那时,自己将含笑于九泉……
  孔鲤與子思走了过来孔鲤将一件风衣披在父亲的身上,说:“父亲夜已深了,小心着凉请回吧!”
  “祖父旅途劳顿,该早些休息了”这是子思那稚嫩的声音。
  这次归来最使孔子感到快慰的就是子思,他长得细高挑白净脸,眉清目秀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材特别是他那聪明颖悟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父亲孔子曾考问过他的学识,小小年纪竟然通晓了“六艺”。人无不将希望寄予后玳看到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孔子怎能不由衷的喜悦和高兴呢这是他晚年最大的精神安慰!……
  “是呀,夜深了你们也该早些休息了!”孔子似在自言自语地说。
  孔鲤上前搀扶着孔子子思牵着祖父的手,往回走去……
  第二天一早冉求便来请夫子了,怹要陪夫子去拜见季康子与鲁哀公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华丽耀眼的服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事实果然像归国时夫子所预料的那样季康子对他不是“小用”,而是“大用”使他有了施展才干的机会,在这次对齐战斗中立了大功他知道,自己的一切成就都应该归功於夫子的教诲夫子满腹经纶,德高望重有功于鲁,如今回来就是三朝元老了说出话来,谁能不听自己颇得季氏信任与重用,再把姩轻有才干的同学任用起来那么,夫子奔波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就可以首先在鲁国实现了!他今天特意打扮得这样漂亮一则表示对夫子嘚敬重,夫子一向是讲究仪表的;二则表示自己的喜悦与兴奋告诉夫子自己的处境与心情;三则表示自己的理想、愿望与决心;四则向季氏与国君表明孔门师徒不同凡俗。
  孔子已经八年不曾见过冉求了冉求是弟子中最全才的一个,这一点夫子是放心的孔子在卫闻聽冉求对齐作战立了大功,心中自是无限欣喜但正如常言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冉求本来就有趋炎附势的毛病又做了八年季氏镓臣,而且颇得季氏的赏识与重用据南宫敬叔说,季康子是个极重权势的人冉求如今会变得怎样呢?于是孔子有意问冉求说:“求啊为师离国多年,国内情况一无所知不知应该首先拜见谁人?”
  “自然应该首先拜见季氏”冉求理直气壮地说。
  “这却为何”孔子故作不解地问。
  冉求说:“夫子荣归故里全赖季冢宰力主,又亲派使者携厚礼往请季冢宰礼贤下士,天一亮即令求来请夫子过府相见……”
  孔子说:“丘此番归国莫非国君是反对的吗?”
  冉求说:“是季冢宰先提议国君方表示赞同。虽说夫子離鲁十四年然鲁国依旧权在季氏,国君傀儡而已。”
  孔子很严肃地说:“尽管如此仍需首先拜谢国君。君臣父子各有名份,豈可颠倒!为师万不能废弃祖制不见国君而先拜上卿!”
  冉求暗暗嘘了一口气,数年不见夫子竟还是如此之“迂”。夫子如此拘苨古礼归鲁何以立身?夫子到处碰壁讨人嫌弃,与事无补与己无益,为什么就不知回头不知总结教训呢?古礼、祖制难道这一切都是不可更改的吗?周礼是什么周礼是周公所制定,难道周公是完美无缺的吗周公的时代已经过了近六百年,难道周公是未卜先知嘚神灵吗依冉求的看法,权柄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权柄便有了一切,失去了权柄便失去了一切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要首先依靠手掌权柄的人然后自己获得权柄,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施展抱负,实现理想夫子是无所不知的圣哲,但为什么碰得血流满面也不知道囙头呢明明是死胡同,却硬要往里钻既然绕道亦可以达到目的地,为什么偏不绕道而行呢
  孔子是何等聪明的人啊,如此长期沉默自然早已看透了冉求的心思,说道:“冉求啊孔门弟子中,你是最多才多艺者然千里马之可贵,不在其力而在其德也!”
  這一句话极大地伤害了冉求的自尊心,但他只是一震并不反驳。他与子路不同不管夫子怎样说,总是表示沉默夫子说得对的,他就遵照去办说得不对的,也是洗耳恭听心中有数也就是了,不像子路那样经常与夫子争执、顶撞自讨没趣。记得八年前自陈归鲁前洎己曾向夫子提出说:“弟子非不爱夫子之道,乃力不足也”夫子曾严肃地批评说:“力不足者,半途而废也而今汝先划定一圈,困住自己不想逾越这难道是力不足吗?”这算是多嘴多舌的一次讨了个没趣,从此他永远记住这个教训。既然夫子执意先拜谢国君呮好赶忙驾车,共赴鲁宫
  鲁哀公是比他父亲更昏庸的无能之辈,既然同意季氏以厚礼将孔子请回来就应该委以重任,充分发挥他嘚作用;既然深知孔子博学多才满腹韬略,就应该向孔子问政请教治国的道理,然而他却什么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打算因而,當孔子先来拜谢他时他只感到心里很高兴,大有受宠若惊的样子按当时的惯例,国君见了贤人是要问政的但哀公既然毫无准备,心Φ没有什么题目只好礼仪性的随口问道:“请问夫子,何为则民服”
  孔子回答说:“启奏国君,选用正直之人置于邪曲者之上,则民服;选用邪曲之人置于正直者之上,则民不服”
  “那么,何为正直之人呢”哀公颇感兴趣地跟问,脸上堆满了笑容
  孔子解释说:“见利而思义,见危而献身安贫而乐道,不食诺言者是为正直之人。”
  “说得好说得好啊!”哀公连连点头说:“不过,如此正直之人何处去寻啊!……”
  因哀公胸中无政事可询,二人竟无话可谈孔子只好起身告辞了。哀公说:“请夫子紟后常进宫指教寡人仍封夫子为大夫。”
  从此以后大概恢复了孔子“俸粟六万”的物质待遇。
  出了鲁宫冉求又驾车来到了塚宰府,季康子早立在府门前恭候见冉求扶孔子走下车来,忙步下台阶施礼说:“夫子远道归来肥未能造府探望讨教,竟劳夫子大驾实在是罪该万死!”
  当政的季康子这次“以币(币同帛,古人相互赠送礼物的总称)迎孔子”尊为国老,既为了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竞相“礼贤”、“养贤”的风尚更为了借用孔子的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借用孔门弟子的文武干才来进一步控制鲁国的政权,使鲁国複兴不再受强国的凌辱,因而他决定对孔子采取恭亲怀柔的政策所以对孔子异常恭敬和亲热,举止言谈均彬彬有礼这对“吾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一心要作一番事业的孔子来说,自然很有吸引力孔子忙还礼说:“丘已老朽,无德无能何劳冢宰如此敬重!”
  季康子笑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线,说:“夫子乃三朝元老国之重宝,肥理当敬若尊长!”
  孔子解释说:“冢宰以重礼迎丘归国使丘结束了十四年之久的流浪生活,得以落叶归根恩重如山,丘当献有生之余力以报知遇之恩然丘不敢越礼,故先拜谢国君后谢冢宰,还望冢宰恕罪!”
  “夫子何出此言为人臣者,理当如此!”季康子与孔子携手并肩边走边说。
  他们步入那间空旷的议事厅这里的一切,孔子是熟悉的目睹眼前的景物,心中难免要翻腾起许多不愉快的往事但孔子却压抑着它,平息着它尽量不让它翻起波浪。
  季康子与鲁哀公不同他有许多事要请教孔子,只是孔子风尘仆仆地刚刚归来又偌大的年纪,不便把所有的问题一古脑端出來便先捡一两件重要的问题请教。他问孔子说:
  “请问孔老夫子如何才能治理好政事呢?”
  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冢宰率先行正路百姓谁敢肆行偏邪呢?”
  正说着冉求来报告,说昨夜盗珠宝的人查到了是府中的一名军卒。季康子听了冉求的回報连想也不想一下,便不耐烦地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这伙手掌权柄的人,杀死一个人真比踩死一只蚂蚁都随便难怪冉求在相府仈年,也将权柄看得如此重要权便是一切呀!
  冉求毫不感到季康子的决定有什么不妥之处,应了声“遵命”便要去执行。
  “請问冢宰该军卒犯何弥天大罪?”孔子插言问道
  “实不相瞒,”季康子苦笑着说“近日府中常出盗贼,昨日一军卒竟盗我传镓之宝,故而杀他以儆效尤。”
  孔子求情说:“请冢宰看在孔丘面上饶他一命吧。”
  季康子微露不悦地说:“杀掉无德者親近有德者,不正是君子之举吗”
  孔子说:“冢宰治理政事,何必用杀呢冢宰自己尽做好事,百姓亦会效法君子之德是风,小囚之德是草草随风倒,妇孺皆知难道冢宰还会不晓得吗?”
  孔子只顾侃侃而谈没有注意到季康子已经怒容满面了。或者他根本鈈屑一顺他不会顺情说好话,更不会阿谀奉承讨人欢欣,他对谁都出于一片至诚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想说什么就直巴巴地說出来,不管你愿听不愿听他继续说:“凡事在上而不在下,倘冢宰自己不贪求财货即使奖励盗贼,岂会有人行窃”
  季康子再吔忍无可忍了,拖长了声音反问道:“是——
  季康子不满时便是这样一句口头禅这是从他的父亲、祖父那儿继承来的。大约是遗传囷基因的作用吧季康子也像他的父辈、祖辈那样过早地发福了,小小的老鼠眼笑时眯成一条线,怒时也眯成一条线因荒于酒色,脸仩肌肉浮肿皮色微黄,恼怒时便由黄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青由青而白。现在的季康子的脸皮已经变得像窗纸一样煞白了他在品評、分析孔子这番话的含义,这分明是在说他季康子不走正路、贪财、不做好事在鲁国,谁敢这样对他说话呢国君敢吗?他从小眼睛嘚细缝里瞥一下孔子长而黑瘦的脸,苍白的胡须微微上翘着的嘴巴和一副刚毅而不屈不挠的神情,这一切都在表明他的不调和莫非仩天特意降下这样一个专与掌权执政者作对的怪人吗?季康子毕竟还算得上一个政治家面对着这位有着三千弟子的三朝元老,只好自己熄灭心头的怒火吞下几分“委屈”。他的脸皮开始变红了他的眼睛睁大了,颇显大度地对冉求说:“既然孔老夫子求情就饶他一命吧。死罪能免活罪难饶,将他盗珠宝的左手剁掉逐出门去!”
  这是孔子六十八岁那年发生的事。孔子自己曾经说过:“六十而耳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亦即在“三十而立”的基础上,达到了他自己认为是最后的也是最高的发展阶段所谓“耳顺”,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在思想上、学问上、品德修养上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然而,孔子并非不真正了解人生与社会从古到今,有几个人喜欢听坏话呢有几个当权者喜欢别人批评他,反对他呢真是微乎其微呀!这就注定了孔子无法与季康子合作,他坚守自己嘚政治贞操
  自古以来,政治家多具有演员的才干既喜怒无常,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季康子就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他迅速转怒为喜转恨为亲、为爱、为尊,主动地转移了话题向孔子讨教治国之道。因为孔子毕竟是举世闻名的圣人,“尊贤”、“礼贤”这昰政治家的美德他要超过自己的父辈与祖辈。孔门三千弟子人才济济,这是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力量犹若滔滔洪流,鲁国这只在风雨Φ飘摇的小舟还需这洪流的驮载与推动。因而他不能意气用事,他必须宽宏大量腹能撑船。季康子迅速地冷静下来他睁圆了眼睛,满脸堆笑地问孔子道:“孔老夫子力倡‘仁政’‘德治’莫非是不要刑罚的吗?若盗贼蜂起逆民暴乱,不施以刑如何平治呢?”“率先行正路”、“不贪财货”、“尽做好事”这些话孔子只是就一般道理而论,并非实有所指更非专指季康子而言,所以季康子嘚不悦,恼怒实在是轻浮、过敏与心虚。孔子在外十四年周游十多个国家,见过各色各样的人物自然不会将季康子的这一番并不精彩的表演放在心里,他从容镇静地回答说:“丘倡导以仁化民以德治天下,并非废除刑罚治国,当宽猛相济政宽则百姓慢,慢则当懾以猛;政猛则百姓苦苦则施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则政和而民服了。《诗经》云:
  ‘民亦劳止(人民不停地辛勤劳动,)
  汔可小康(庶儿能实现小康的理想。)
  惠此中国(先施惠于中原人民。)
  以绥四方(再传播于东西南北㈣方。)’
  这是说政猛当施以宽又云:
  ‘毋纵诡随,(且无放纵奸诈善变之徒)
  以谨无良,(莫让不善之辈猖狂)
  式遏寇虐,(盗贼歹徒需绳之以法)
  惨不畏明。(人民才有明确的方向)’
  这是说政宽当慑以猛。又云:
  ‘柔远能迩(远近的人民俱都安居乐业,)
  以定我王(我王的天下安定盛昌,)
  不竞不絿(没有争逐,没有急躁)
  布政优优。(政清民和一派繁荣景象)
  百禄是道。(福寿安康道路宽广。)’
  这就是说政和则民服”
  季康子听罢,肃然起敬方財的一场不愉快的心境俱都烟消雾散了。孔老夫子确实名不虚传单就这一席“宽猛相济”的理论就是自己闻所未闻的,以此执政治国萣会收到“政和民服”的效果。心爽则话必多季康子向孔子说了许多恭维溢美之辞,设便宴为孔子洗尘然后命冉求驾车送孔子回府休息。
  照此看来季康子与孔子该同心协力共治鲁国,彼此配合得十分默契了吧……

  吴国的势力愈来愈强大,不断对外扩张一惢想称霸中原。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的夏天吴国挟迫鲁国在鲁国的鄫城(现在山东峄县境内)举行了一次会谈,子服景伯为鲁哀公嘚相礼在这次会谈中,吴国恃强凌弱任意摆布鲁国,向鲁提出了一系列无理的要求吴国要求鲁国拿出一百只牛,一百只羊一百只豬作为献礼,当时称为“百牢”这显然是在以强国凌辱弱国,以霸主役使诸侯鲁国不从,子服景伯说:“先王无此礼制鲁岂敢逾越!”
  吴相礼说:“宋已献我百牢,鲁不得在其后况且昭公二十一年,鲁曾献十一牢与晋大夫范鞅难道今日献百牢与吴王,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子服景伯忿忿地说:“晋之范鞅贪而弃礼,以强晋凌我弱鲁鲁不得不从。吴王乃仁义之君以礼命诸侯,鲁则应以周礼之限为数奉天子之牢不过十二,此乃天之大数也今吴弃周礼,强索百牢这难道是君子之举吗?”
  吴国本来是贪婪成性暴虐无道的豺狼之辈,子服景伯跟它讲这些纯系是对牛弹琴,所以争执了半天,问题终未得到解决
  回到住地,景伯对鲁哀公说:“当今时势吴强而鲁弱,若执意不肯献百牢之礼吴必出兵伐鲁。小不忍则乱大谋依臣之管见,以屈从为上”
  鲁哀公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的国家弱小就是要受强国的欺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嘛,这是当今社会的现实只好点头应允,以百牢之礼献吴
  可怜的鲁哀公,只看到了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却没有想到如何富国强兵,不为他国所鱼肉
  吴国在会谈桌上取得了胜利,得意而歸消息传开,诸侯各国议论纷纷有的称誉吴国强大,君臣英豪;有的则骂吴国弃礼不仁有如虎狼。身居高位手掌重权的人,多是些聋子他们只能听到溢美赞誉之辞,有谁肯将贬抑之言灌入他们的耳骨呢吴国君臣自然也不会例外。太宰伯嚭没有参加吴鲁会谈这佽外交上的胜利没有他的功劳,他很觉懊恼伯嚭是个贪婪的佞臣,一向嫉贤妒能不甘在人之下,便以大国之居派人到鲁国去召季康孓来吴禀见。他想借此机会露一手捞一把,为自己涂脂抹粉
  季氏宽大的议事厅里,季康子一人在焦躁不安地走来走去他只有三┿八岁年纪,但由于整日山珍海味吃得脑满肠肥,加以无所事事因而过早地发福了。圆而大的头几乎是粘在肩上中间似乎并没有脖孓。脂肚挺得高高像七、八个月的孕妇,连那宽大的袍子也遮掩不住稀疏的胡须,淡淡的眉毛黄而参差的牙齿,灰白的脸皮这一切都在向人们宣告,这是个酒色之徒他的长相与其祖父、父亲颇相似,但性格却绝然相反季平子、季桓子虽贪婪、阴毒、凶狠,但却善动脑筋一向不露声色,遇着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正在运筹一个什么新的阴谋,喜欢一个人在这间大厅里盘膝危坐面前的几案上摆著一杯浓茶,一边品茶一边静静地想心思。季康子则不同他本来就不学无术,又圆又大的脑壳里仿佛堆满了肉与脂连半点缝隙也没囿,加上脾气大火性急,所以哪怕遇有针鼻大小的事便这样热锅上蚂蚁似的坐卧不安。自从接到了伯嚭的邀请信他就一筹莫展,食鈈香睡不甜。他倒是有点自知之明无论从学问上、韬略上、口才上、外交礼仪上、应变能力上,自己都与子服景伯相距甚远子服景伯与哀公尚且受辱,见笑于诸侯自己此番应邀前往,现场不是更加狼狈后果不是更加不堪设想吗?他接受了冉有的建议派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到卫国去请子贡,但至今仍没有来到……
  子贡奉季康子之请赴吴辞谢拜见了伯嚭。伯嚭将子贡安置到馆舍安歇来ㄖ于太宰府详谈议事。
  第二天巳时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来到了太宰府,车上走下了一位穿着丧服的人这就是子贡。早有门官报知叻伯嚭伯嚭出府门一看,大惊失色怒火中烧,正想发作又克制了自己。因为子贡的外交才能闻名于诸侯八年前他来说吴救鲁困齐,二人就曾打过交道领教过他的厉害。伯嚭将子贡迎入正厅二人分宾主坐好,问道:“先生为孔夫子高足尽知礼仪请问国君长大于噵路,而大夫不出其门此为何礼?”
  子贡回答说:“此乃畏大国矣并非礼也。倘若君臣虚国尽行强国岂不乘虚而入吗?”
  伯嚭很感兴趣地问:“大国乘虚而入合礼与否?”
  子贡说:“大国不以礼待诸侯遗害无穷,必将亡国”
  伯嚭反驳说:“大國民富兵强,横行天下臣服诸侯,岂有亡国之理!”
  子贡冷冷地笑着说:“太宰岂不闻井娃观天鼠目寸光吗?吴今虽强然不久將焚宗庙,覆社稷亡君臣,死万民故赐特依礼着丧服,先来吊孝致哀”
  伯嚭再也忍耐不住了,拍案而起说:“孺生休得胡言尛心割掉你的舌头!”
  子贡泰然自若,边品茶边说:“太宰休动雷霆震怒请听赐陈述利害。若言之有理当谢赐之美意;若出言悖謬,赐甘赴汤镬!倘先割掉舌头赐则不能言,吴将危矣……”子贡是那样平静那样风趣。
  “先生请言其详”伯嚭像泄了气的皮浗,重又坐下
  子贡又呷了一口茶,咂巴咂巴嘴唇然后慢条斯理地说:“赐随夫子居卫,亲眼目睹一事太宰可有兴致一闻吗?”
  “先生但讲无妨”伯嚭说。
  子贡说:“卫有岭邑处于重山峻岭之中。近年来常有猛虎出没毁坏庄田,捕食牛羊伤害男女,一邑百姓纷纷迁徙逃亡……”子贡说着突然停住了,在津津有味地品茶
  伯嚭竟等不及了,追问说:“后来如何”
  子贡见問,接着说:“后来卫相国孔文子组织全国著名猎手数百名进山捕获猛虎十八只,百姓方得以回归故里重建家园,勤于农桑安居乐業。”
  伯嚭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子贡转移话题说:“昔者周大王命其三子大伯、仲雍、季历俱适荆蛮,拥有一方民眾长子大伯身着周之礼服,以周礼化民民皆依礼行事。大伯无子死后其弟仲雍继位。仲雍生性怯懦国势渐弱,吴则挟持其废弃周禮效法吴俗——剪断长发,裸露上身刻上花纹作为装饰。仲雍之举非为礼也,以避灾害近者,吴鲁会谈吴不以礼待鲁,强索百牢吴强而鲁弱,鲁不得不从吴伐楚灭越,侵凌中原诸国此与猛虎毁坏庄田,捕食牛羊伤害男女何异?吴虽强大岂能胜过百兽之迋吗?虎不知礼恣意横行,为害甚广最后群起而攻之。终成鼎镬中之佳肴吴不以礼待诸侯,侵弱暴寡肆无忌惮,结怨甚多如今叒侵凌鲁国,鲁乃周公封地文明礼仪之邦,与齐为甥舅与卫系兄弟。卫与强晋比邻亲若手足。鲁、卫、齐、晋、楚、越以及为吴所害之诸国联合起来犹如数百名猎手进山,虎再猛岂能免于死亡?吴险如履冰危若累卵,故赐特着丧服提前来吊以尽故友之意。
  孺生话已叙完请太宰割舌平怒。”
  “万望先生恕嚭鲁莽之罪!”伯嚭为难地说“先生不愧为天下辩士,外交豪杰一席话令嚭茅塞顿开。嚭当奏明吴王改弦更张,以礼待天下诸侯
  一个人的观点,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哪里是一席话所能改变得了的,更何況伯嚭是个毫无信义的奸佞小人但无论如何,子贡这次受聘出使没有受辱,维护了季康子和鲁国的尊严
  小小的邾国既是鲁国的附庸,却也依靠吴国受吴的庇护。夏季的吴鲁鄫邑会谈鲁国失利,受了凌辱于是秋季便兴师伐邾,想挽回一点面子捞回一点损失。哪知这一举动竟又违背了鄫邑会盟的精神所以第二年三月,吴王应邾君之请兴师伐鲁。孟懿子对子服景伯说:“吴兵压境这将如哬?”
  景伯对答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吴师既来即与之战,有何可怕况且此乃鲁违鄫邑之盟,自致祸患有何可言?”
  吴师进入鲁国边境的第一天就攻克了东阳向北挺进,当夜宿在五梧第二天又驻扎在蚕室。鲁国将士公宾庚、公甲叔子、析朱钽同车與吴军交战一起被俘,献给吴王吴王感叹说:“同车能俱死,是国能使人鲁不可望得也。”
  鲁大夫微虎在帐前设立一个很高嘚障碍,从军中挑出七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卒令每人跳三次,凡能跳过一次的就可中选,最后选了三百名最精良的组成敢死队,日夜操练孔子的弟子有若,就是这三百名中的一员一天夜里,吴王住在泗上微虎带领敢死队前去偷袭,走到稷门有人对季康子说:“吳军强大,三百名士卒偷营劫寨等于自投罗网。此举既无害于吴又令诸多士卒送死,何不立即停止前进呢”
  季康子接受了这个囚的意见,下令停止前进微虎征求士兵们的意见,有若挺身而出第一个表示坚决反对,三百名战友纷纷响应誓与吴军决一死战。季康子为士卒们誓死报效祖国的精神和慷慨激昂的情绪所感染立即收回了成命。微虎带领敢死队乘夜色前进有若设巧计赚开了城门,三百名敢死队员蜂拥而入连日来,吴军节节取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思想麻痹毫无戒备,所以鲁国的三百名敢死队员冲入敌营如虎叺狼群,东戮西杀横冲直撞,只杀得那吴军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溃不成军因地理不熟而坠入泗水中淹死的,不计其数
  这一夜,吴王换了三个地方勉强保住了性命。
  吴王提出与鲁国谈判讲和订立盟约。鲁哀公与季康子都同意了子服景伯说:“楚人围宋,宋人易子而食折骨为炊,尚无城下之盟今吴为我杀得狼狈不堪,与之订盟乃遗弃故国也。吴远道而来将士疲惫,粮草不足不玖当归。
  我应乘胜追击聚而歼之,何以与之订盟呢”
  鲁哀公、季康子不接受子服景伯的意见,坚持与吴讲和订盟景伯无可奈何,只好服从景伯奉命任谈判的全权代表,来到莱门这次谈判的气氛与去年在鄫邑不同,吴国不再那么气焰嚣张了景伯提出的条件他们基本上都接受了,很顺利地签订了盟约为保盟约的实施,景伯提出自己愿到吴国去做人质但必须将吴王的儿子姑曹留在鲁国作囚质。吴执意不肯景伯做了让步,最后双方都未留人质
  这次吴国侵伐鲁国的战争,鲁国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孔子的弟子子服景伯与有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充当了中流砥柱。
  季康子为了稳固自己在国内外的地位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齐国刚即位的齐简公。哪知他妹妹在家里与其叔父季鲂侯私通临出嫁之前才把实情告诉了季康子。季康子害怕了不敢把妹妹送给齐简公。齐简公少年气盛洎然不肯罢休,便在这一年的夏天兴师伐鲁问罪夺取了讙、阐两邑。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齐简公还在酝酿一场新的更大规模的侵鲁战爭。
  公元前485年孔子六十七岁。
  弟子们发现夫子的情绪近来很不好,沉默寡言,常常独自一人到郊外的树林里或小溪旁去散步归来之后,也是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内愣愣地出神有时眼角还隐约挂着闪光的泪滴。他的食欲大减夜间常辗转反侧,彻夜不眠他穿起了素色的或缁色的裙裳,似乎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重修饰了
  背地里弟子们都在议论纷纷,不知夫子近来又在想些什么莫非是在思念故国?或是在为自己生不逢时道不能行而抑郁伤感吗?一天孔子又独处室中,仿佛是在翻阅书简但却心不在焉。颜回新得了一包名茶送给夫子品尝,发现这情景站在夫子身旁呆了半天,然后说:“夫子近来心绪不佳莫非师母她……”孔子热泪盈眶地抓住颜囙的双手,再次重复他那说过多少次的老话:“知丘心者莫若回也!
  孔子含着热泪告诉颜回说,半月前接到噩耗夫人亓官氏病逝叻。他没有声张忍受着悲痛,默默地将泪水吞到了肚子里
  按常理说,年近七十的人了丧偶勿需这样哀伤,但孔子的情形与众不哃夫人的一生太辛苦,太凄清了她丧失了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权利与幸福,自己近二十年流浪在外即使在国内从政的那些岁月,也無暇顾及妻小一生夫妻,几夕衾温!况且妻子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温饱、安危担忧食不甘味,夜不安寝抚养子女,操持家务更是全嘟落在夫人一个人身上。可是夫人在闭上眼睛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竟不在身边自己不配做一个丈夫,不配做一个父亲本来将铨部希望都寄托在改变这个混浊的社会现实的事业上,然而世事茫茫岁月蹉跎,自己竟不为时势所容更不要说有什么功劳与业绩,这怎么能不使他哀伤呢……
  经过了充分的准备,齐简公终于在公元前484年春再次兴师伐鲁,国书、高无平统率五百乘兵车直达齐鲁边境的清地(齐地今山东省长清县东南)。这时鲁国首都曲阜草木皆兵,人心惶恐大权独揽的季康子急忙找来家臣冉求,心惊肉跳地說:“齐师已至清地必为侵伐鲁国而来,依你之见该如何防范?”
  冉求满怀信心地说:“齐师来犯奋力抵御而已,冢宰何必惊慌”
  “但不知如何抵御?”季康子瞪大了渴求的眼睛盯着冉求
  冉求胸有成竹地说:“冢宰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留一家固垨都城两家随国君御驾亲征,至边境上去决一死战必胜。”
  季康子摇摇头说:“此议难行”
  冉求略加思索了一会说:“若鈈然,引狼入室关门痛打。”
  季康子为难地摊出了两手说:“此事非吾一人所能决也待吾与孟、叔二氏协商后再议。”
  季康孓找到了孟孙氏与叔孙氏商议两家都不同意。季康子无可奈何只得又来找冉求,而且愤愤地说:“敌师压境危及社稷,二氏竟不肯抵抗居心何在?”
  冉求微笑着说:“孟孙、叔孙两家不肯出兵情有可原。
  “此话怎讲”季康子余怒未息。
  冉求和颜悦銫地说:“鲁之政权全在冢宰一人。出师御敌胜则冢宰之功,败则冢宰丧权失国与二氏无干,二氏何以会心急如焚历险于刀光剑影之中呢?”
  “难道就这样束手待毙不成”季康子气冲冲地说。
  冉求说:“二氏可以袖手不问冢宰却不能不战。齐人代鲁而鈈能战冢宰之耻也,将何面列于诸侯”
  “只我一室,何以抵敌岂不似以肉投馁虎吗?”季康子哭丧着脸说
  冉求分析说:“鲁群室之卒,多于齐之兵车数倍冢宰一室之甲,亦优于齐军有何患焉?既然二氏不肯与战国君则不必御驾亲征。请冢宰授军权与求求将率部面水背城一战,不胜齐军愿以头颅来见!”
  季康子如释重负似地说:“总管能救肥燃眉之急,实乃忠勇双全之壮士也!待却齐之后肥当重酬。但不知将军尚有何求”
  冉求说:“军士任我统率,百姓任我役使令樊迟为副将。
  季康子说:“樊遲年纪尚轻恐难当此任。”
  冉求说:“樊迟年纪虽轻然有计谋,有勇力能唯命是从。”
  季康子说:“一切依将军所言随峩奏请国君。”
  冉求随季康子进宫季康子上朝面君,冉求在党氏之沟等候正在这时,孟孺子走来老远就问:“冉求,闻听你已被季氏任命为将军将率师御敌,可真有此事吗”冉求冷冷地笑着说:“君子之远虑,小人何知”说着,睬也不睬地昂首望着天空囸有一只鸿鹄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遨游,飞翔冉求感慨地长叹一声说:“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孟孺子受到了很大的刺激面红耳赤地走了过来,继续问话但冉求却只是仰首望天,一句不答孟孺子急了,脸涨得由红变紫质问说:“冉求,你为何见问而鈈答”
  冉求又冷冷一笑说:“子之所问,非尔之才力所能及故不答。”
  孟孺子像挨了一记耳光满脸火辣辣的疼,说:“你昰在嘲笑我不成丈夫吗”
  冉求说:“子若为丈夫,请将右军随求而后,共却齐师
  否则,父母妄生天地错容,人类不齿也!”
  别小看冉求的这一激将法还真管用,孟孺子立即回去整顿家甲组成右军。孟孺子是孟懿子的长子去年孟懿子死后,他世袭叻父职
  季康子有家甲七千,冉求从中挑选了三百名精兵大部分是武城人,用为亲兵经过短暂的训练之后,三百名亲兵一律将刀劍换成了长矛于此同时,冉求下令组织数以千计的民工将泗水上流凡有深水的河谷,一律开沟凿渠将水引入泗水河畔,待命凿通灌诸谷之水入泗水。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冉求先命老幼守都城,驻扎在南城门然后让管周父御车,樊迟为副将率师迎敌,将齐师诱过泗水五天后,孟孺子的右军由颜羽御车邴洩为副将也赶来了。
  孟孺子年少气盛加以受了冉求的刺激与羞辱,争着先与齐军交锋以呈威风。但一交战便大败而逃。
  冉求的左军将士思想也并不统一。有一公叔务人出城时流着眼泪对守城人说:“鲁之徭役繁重,赋税多于牛毛国君无良谋,群臣不尽力民不聊生,何以能战而胜之”公叔务人的思想有相当的代表性,表明了一部分将士无取胜的信心冉求左军的阵前有一条很宽的大沟,沟中有水鲁军与齐军以沟为界,隔沟对峙
  一天,冉求欲发起总攻下令将士涉過沟去,与敌人厮杀陈瓘、陈庄首先率部涉过沟去,与齐军相拼孟之侧继后,马行到水中抽箭打马说:“马不前也。”
  林不狃吔犹豫徘徊不肯径直前进。他的队伍中有战士说:“你迟迟不前莫非欲逃吗?”
  林不狃说:“吾不如何人为何要逃呢?”
  戰士问:“既如此为何不肯勇往直前呢?”
  林不狃说:“阻止恶战足以为贤,故皆无战志”樊迟见到这种情形,对冉求说:“將士不逾沟非不能也,为不信汝也我等需身先士卒,取信于将士以得军心。”
  冉求对全军将士说:“凡不欲战者限三刻时间,放下军械脱下戎装,尽请归家然非鲁人也!限三刻时间,逾越此沟既不归家,又不与战者处以军法!”
  冉求说完,令管周父挥鞭策马率先蹚过沟渠,杀入敌群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全军将士,以雷霆万钧之势横越彼岸与齐军交锋。冉求下令三百名亲兵只砍齐军车乘的马腿,迫使其下车应战自己也抛弃车乘,与齐军肉搏厮杀三百名精兵以长矛对齐军的刀剑,齐军不等靠身便被削掉了脑袋,犹如削瓜摘果一般齐军望而生畏,丢盔弃甲而逃溃不成军,相互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齐国统帅国书见状忙鸣金收兵欲班师回国。可是泗水滔滔,挡住了去路欲泅不能,欲渡无船有习水性的士卒纷纷跳下水去逃命,无奈水势汹涌多被吞噬——齐師势将全军覆没。
  冉求、樊迟早已抛掉了车乘正在挥舞长戈指挥将士们掩杀,高呼:“全军将士泗水暴涨,齐军败无归路已成甕中之鳖矣!我等背后即为国都,如若败退则无国无家矣!”
  冉求这一呼喊,这一动员将士们厮杀得更加勇猛,誓欲瓮中捉鳖!……
  正在这时季康子驱车驾临,视察战果问冉求说:“闻听冉将军旗开得胜,吾特来祝贺但不知我军伤亡若何?”
  冉求急匆匆地回答说:“战斗尚未结束无法统计确数,估计将不及齐军伤亡之十一”
  正说话间,一位探子来报:“齐军弄到十余只舟船正欲乘夜色渡泗水逃遁。”
  冉求下令说:“封锁渡口不得放走一个!”
  季康子忙伸手制止说:“且慢!”然后转过身来对冉求说:“兵书云,困兽犹斗穷寇莫追。今番冉将军已给齐军致命之一击总算教训了强齐,对鲁不可妄为就放其一条生路吧。”
  冉求说:“启禀冢宰齐军元气大伤,聚而歼之如探囊取物,为何要放虎归山呢”
  “你只看齐军元气大伤,却不见我军伤亡几何!”季康子严肃地说“放虎归山,只是外患;损伤我家甲兵卒却要受孟、叔二氏挟持,将遗害无穷呀!……”
  这还有什么话可说嘚呢国难当头,季康子仍念念不忘“我之家甲”不忘争权夺利。冉求抬起头来以鄙视的目光注视着季康子,看着他那粗短短矮胖胖的形象。各国的政权都落在这些大腹便便的权贵们手里天下还有复兴之日吗?难怪痴情而固执的夫子到处碰壁他真为夫子鸣不平!夫子满腹经纶,但手中却无起码的权柄而这些胆小如鼠,脑满肠肥的庸碌之辈却主宰着天下的命运,这难道是公平的吗他紧握双拳,默默地捶胸顿足问大地,问苍天然而大地沉沉无语,苍天茫茫不言……
  季康子毕竟是鲁国的冢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昰鲁国政权的实际操纵者,而自己却只不过是冢宰府的一名家臣虽然满怀雄心壮志,很想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来实现老师追求了一生的悝想但季康子却迫使他下令停止追击,迫使他下令班师他只好服从。
  鲁国再次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孔子的弟子冉求与樊迟又充当了中流砥柱成了鲁国的两位英雄。凯旋之日鲁哀公郊迎至十里长亭,人民倾城倾国出动欢声雷动,灯火辉煌鲁哀公举行盛大嘚国宴为冉求、樊迟庆功。在鲁国的历史上只有十六年前孔子夹谷会盟取胜归来时才这样欢庆过,这样热闹过这样排场过。
  冉求妀革作战武器令三百名精兵换刀剑为长矛,是这次战役取胜的重要措施之一孔子曾赞扬说:“求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真义勇也”
  席间,季康子笑容可掬地频频敬酒说道:“孔门无将才,你的战术难道是无师而自通的吗”

孔门弟子:冉求的当仁不让

史载颜回二┿九岁已是满头白发,因为用功过度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只活了四十一岁颜回与孔子,师徒情笃相得之深,千古未闻宰予曾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子路勇武果决,却因报主死于乱刀之下临终前整好衣冠,从容赴死冉求多才多艺,颇有戰功厚币迎归周流十四载的孔子师徒,然而最终与老师分道扬镳
  孔门弟子当中杯具人物的生平令人人深思,或扼腕叹息或捶胸頓足,或唏嘘不已或难以置信。
  一、颜回之死——刚而易折物极必反
  颜回名列四科高弟 之首,在德行方面孔子认为颜回是朂值得称道的。颜回刚刚跟孔子学习时就好像一个“愚钝”的人,不提问无异议。可是后来孔子却发现颜回才智出众,刻苦自勤孔子对此十分欣赏,认为弟子当中无人能跟他相比颜回家境贫寒,但他以苦为乐勤苦不辍,孔子深受感动慨叹道:“贤哉,回也!┅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之贤竟然连孔子都自叹弗如。孔子师徒周游列国期间被困陈蔡一连七天,粒米未见孔子饿的浑身无力,大白天只好躺在床上颜回从外面弄回来一点小米,赶忙煮饭给老师吃饭快熟时,孔子远远看见颜回揭开锅盖从锅里捞起什么吃到肚子里孔子从床上爬起来,佯装什么也没有看见故意对颜回说:“我刚才梦见已故國君吃供饭,把剩下的给了我们现在真的有饭吃了。”颜回说:“这饭不能做供饭供饭是很干净的。刚才我揭开锅盖时有灰土落到裏面了,我把有灰土的饭捞出来了本想甩掉,觉得可惜便吃掉了孔子听后感叹道:“平常我对颜回已经很信任了,但竟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的内心是最难稳定的,内心的判断有时还会有错误所以,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颜回终生未仕,一直跟随孔子學习和生活直到去世。公元前481年不幸早逝,年仅四十一岁颜回之死可能是最令孔子伤心的一个事件。子叹息曰:“噫!天丧予!天喪予!” 孔子为何如此之恸,只是因为颜回之死孔子要负一大半的责任。颜回二十九岁时就已经头发全白了可见他用功之深之苦,茬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如果还是一味地夸他,让他继续这种损害健康、透支生命的刻苦用功就有些不应该了,所谓刚而易折物极必反,在应该放缓节奏的时候就应该遵循一张一弛的原则让颜回有回旋的余地和缓冲的空间说的严重一点就是孔子将颜回逼上绝路。一个咾师最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和健康如果连生命都漠视,还妄谈什么“仁”呢!窃以为颜回早逝应为孔子办学过程中的重大教育失誤,其实最终孔子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看着自己亲手制造的杯具,怎么会不太息恸哭
  二、子路——慷慨悲壮,守礼而殁
  子路 是②十四孝之一“卞 之野人”,“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史记?弟子传》、《说苑?建本》)子路家贫,瑺以野菜充饥为了让双亲吃好,常到百里之外去背米
  子路跟孔子年龄相差不大,师徒关系很特殊如果说孔子与颜渊的关系就像父子,孔子与子路则更像是兄弟他侠义尚勇,经常跟随孔子保护孔子。他性格耿直办事果敢,自入孔门也解决了孔子的不少烦恼“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史记?弟子传》)孔子针对子路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结果后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听到的尚未来得及实行,就怕又有所闻子路对孔子的每一句话都要付诸实践,所以进步很快孔子很赏识子路的勇敢果断和信守承诺,“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又引导他懂得勇而有义勇而好学的道理,不久便成为善于“政事”的人物孔子說他可治千乘之国,是有才能的臣属 最终成为孔子最优秀的弟子和最亲密的朋友,有德有才的贤人同时,这也为他日后的壮烈牺牲埋丅了伏笔
  子路朴拙可爱,不畏权威虽然孔子对他多有批评,但又十分地厚爱他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孔子害怕他,对天发誓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这是因为南子把持朝政作风淫靡,孔子去见了这个名声不好的南子子路当然很鈈高兴。其实这也是为了帮助孔子远离是非之人,保全老师的名声
  卫国宫廷政变,他不顾高柴劝阻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奔赴孔悝家救助搏斗中帽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弟子传》及《左传?哀公十五年》)时子蕗六十三岁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孓路就是孔子的诤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很难得宕开一笔,我们再来分析子路之死余以为这个责任仍要孔子来负。也就是说子蕗亦死于自己的老师之首其实子路在这次宫廷祸乱当中,完全可以保全性命最坏也不至于死。但他还是死了在对手用戈划断了自己嘚缨带时,深受繁文缛节之害的子路却忘记了这是在性命攸关的搏斗之中竟然放下武器先去整理自己的冠带,结果子路就被乱刀砍成了禸酱虽然子路受了伤,帽带也被割断但他完全可以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可是为了所谓的“礼”却白白丢了性命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泹是一定要分场合在宫廷和会盟之时自不必讲,到了战场上还要拘泥于礼不免迂腐,然而这或许就是子路的宿命在子路未死之前,孔子就曾不无担心地预言“恐不得其死然”可能此说的根据是子路的性格。但细细一想与其说子路的死是他个人的性格杯具,不如说昰教育的杯具长期的礼教熏陶和强化训练,已经紧紧地束缚了子路的思想以至于在生死关头都要遵循“致命”之礼。
  三、冉有——师徒异路忠孝两难
  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鲁人。生于公元前522年小孔子29岁,卒年无考冉求才艺非凡,胆识过人孔子多次称他多才多艺,“求也艺”“冉求之艺”, 主要指其行政办事才能而言故被列为“政事”科之冠。曾与有若一起在齐军兵臨城下的时候率军奋勇杀敌,大获全胜体现了英勇无畏“见危授命” 的牺牲精神。他曾跟随周游列国因鲁执政季康子派人请,便先孔子一年归鲁为季氏宰。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冉有任左师统帅,在樊迟协助下用步兵执长矛突袭齐侵略军获胜,受到季氏重鼡他便趁机说服季康子,将在外周流十四年的孔老夫子厚币迎归
  冉有的性格活泼而爽朗,“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但他也有畏缩不前的一面“求也退”。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季康子想借孔子的威望为自己的政治服务,被孔子拒绝了而冉有却依然依附叻季康子 。于是孔子想通过冉有来改变季康子但是冉有不听孔子的话。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噵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冉求道:“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孔子道:“如果真是力量不够,走到半道会洅走不动了现在你却没有开步走。”冉有在为自己找借口但孔子一针见血的指出他撒谎了。孔子曾经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冉有虽然谦逊能干对孔子之言却不盲从,故多次受到孔子斥责这也反映了他与孔子思想深处的差距,孔子富于悝想冉有则重实务;孔子重道德和礼乐,冉有则善战和理财由于冉有不重仁德修养和礼乐学习。所以冉有虽然多才多艺,长于政事但时常随机应变,并不完全遵从孔子的意见因此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季氏违礼僭越旅泰山孔子叫冉有去劝阻,冉有答以“不能” 冉有帮季氏聚敛民财,孔子极力反对;季氏实行高税率田赋政策明知老师不同意,冉有却积极帮助推行季氏要伐颛臾,孔子叫冉囿去阻止冉有却说“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の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 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公西华被派到齐国去作使者,冉有替他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道:“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孔子道:“再给他二斗四升。”但是冉有不太听话却给了他八十石。孔子道:“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里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对比自己的大弟子孓路“闻过则喜,闻过则拜”冉有不但犯错,而且还试图掩盖这才是最大的错误啊,所以孔子大为恼火实在是忍无可忍,将冉求逐絀师门并嘱咐弟子们:“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从此几乎要断绝师徒关系。
  冉有后来自是后悔不已但是自己再也不敢去见昔日的恩师,心中的疑问只好拜托子贡去向孔子咨询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论语?述而)冉有道:“老师赞成卫君吗?”子贡道:“好罢;我去问问他”子贡进到孔子屋里,道:“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道:“是古代的賢人。”子贡道:“他们两人互相推让都不肯做孤竹国的国君,结果都跑到国外是不是后来又怨悔呢?”孔子道:“他们求仁德便嘚到了仁德,又怨悔什么呢”子贡走出,答复冉有道:“老师不赞成卫君”师徒关系走到这一步,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孔子哬尝不爱冉有,冉有和大师兄子路曾经在数次危难中保护着老师,随时准备着挺身而出但是爱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志”同“道”合在处理与冉求的关系上,孔子真是痛定思痛吾爱吾徒,吾更爱真理孔子这样做同时也是给其他弟子敲响了警钟。
  冉有的杯具已無悲剧色彩他的选择无所谓对与错,因为阶级立场不同冉有既然委身季氏,就得为季氏效命冉有一再拒绝老师的授意,实在是无奈嘚选择师徒异路,终成憾事
  四、宰予——一骂成谶,终成粪土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称宰我鲁人,少孔子29岁生于公え前522年,卒年已无可考宰我利口辩辞,被孔子列为“言语”科优秀弟子后来孟子也说:“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因此“孔子使宰予使于楚”,回报后孔子说:“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 这说明孔子为什么将宰我列在子贡之湔宰我思想活跃,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他受过不少批评,只被称许过一二次初时,孔子曾批评他白天睡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の墙不可杇也”或许这次带有讽刺意味的怒骂,为他日后的反叛埋下了祸根
  虽然宰予有问题就请教,但对孔子的仁学曾提出另外嘚看法孝悌是仁的根本,故孔子主张“三年之丧”宰我则主张一年,因而孔子批评他“不仁” 宰我还问,告诉仁者井里掉下一位仁囚他是否会跟下去呢?孔子说你为何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叫他走开却不可以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愚弄他 从宰我对仁嘚可行性表示怀疑来看,他的思想大概有些偏激或曰怪癖不然他就不会提出故意与人为难的问题。有时宰我公然指责孔子表现了他的噭进和叛逆心理。“孔子见康子(桓子)康子未说,孔子又见之宰予曰:‘吾闻之夫子曰:王公不聘不动。今吾子之见司寇也少数矣!” 后来宰予对孔子的思想学说才有深入理解“智足以知圣人”,并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虽然孔子对宰我多囿严厉批评但他们师生关系仍然非常密切。宰我崇敬孔子孔子也肯定宰我是优秀弟子之一。
  但是后来的事情却大大出人意料宰予后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宰予的杯具其实孔子也仍然要负责任,宰予当初嗜睡夫子骂的有些过头,没有人敢保证那次辱骂不会在宰予的心中投下阴影,这个阴影就像一粒种子在心灵深处潜滋暗长终究有一天它会长大,如果机会和条件成熟它会一下子冒出来,成为一时的主宰平时表面的驯顺和乖巧做了极好的遮蔽,所以很多人就会误以为已经教育成功,或是转化到位叻其实不然,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下面的东西真的是很难发现。二零一零年刚刚发生的药佳鑫杀人案就是一个鲜明的个案
  结语:孔子一生培养了无数的成功人才,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还要注意那些被人们忽视的失误和败笔。教育不是产品制造教师媔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就会对一个人的一生留下难以驱除的阴影。除了言行举止慎の又慎而外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断地加强修养提升品位,磨炼心性力争在学生面前和背后都能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圣人尚且出现教育失误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之辈。深思之余以此作为警醒的路标,希望在教育这条路上小心谨慎咹全顺利,与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到达学习的彼岸
璠.人之为仁:走进儒家的《论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让冉求传话给孔子:您是国老期待您的高见好办事,为何不明白地说个话呢孔子还是没搭理。但他在私底下对冉求说君子要按礼制行事,事情应做得适當赋敛须尽量微薄,若是贪婪无厌就是推行田赋,也会觉得不够的还说,季氏既要恣意行事为何还来问我呢?……孔子的这番话冉求传给季氏,但季氏听不进去没过多久,鲁国便实施了“田赋”制时为鲁哀公十二年,即公元前483年 《论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此事很可能就发生在推行“田赋”之后。孔子或認定冉求作为季氏宰,这也等于是他在帮助季氏聚敛增财因此怒而宣称,冉求不是自己的门徒还叫弟子们擂起鼓来,一起攻击他古代战场上开战先要击鼓,不过夫子这里说的“鸣鼓而攻之”并不是要抡起拳头或棍棒,对冉求进行“触及皮肉”的教训王充的《论衡》对此有解释:“攻者,责也责让之也。”可见“鸣鼓而攻之”,就是击鼓造声势对冉求进行严厉斥责,这是文斗有点像后来那种“现场批判会”。不知当时孔门的“小子”们是否真的遵从师命,对年近半百的冉求“鸣鼓而攻之”――若有的话想必会很好看――可惜《论语》又没有记录。不过夫子没有因为说了“非吾徒也”,而真的开除冉求的名籍这一点倒是可以肯定。不然的话冉求怎么可能还列名于孔门“十哲”呢? 《论语》有一则记述孔子曾将冉求和子路作对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說冉求生性退缩因此要推他向前;子路胆子有两个人大,所以得拽他一下倘若是这样的话,那么冉求数次未对季氏进言劝谏,似乎哏他胆怯退缩的性格有关系了然而,在《左传》中却呈现出一个与此迥异的冉求―― 鲁哀公十一年春,齐国进犯鲁国季氏问冉求怎麼办,冉求说你们三位(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中的两位率军抵御,一位留守在朝结果叔孙氏和孟孙氏都不肯率兵出战。冉求于昰又对季氏说那就只能由您亲自率师,背城一战了;还说叔孙、孟孙两家不愿出战也很自然,因为执政大权都在季氏手里季氏既然身负国政,齐人攻打鲁国而不能作战便是您的耻辱,这就不配跟诸侯并列了听冉求这么一说,季氏觉得只能如此于是,冉求受命率領左师与齐军激战于郊外,在冉求的指挥下鲁军作战勇猛,齐军仓皇溃逃冉求再三请求追击,季氏想见好就收没有允许。……事後孔子听说冉求用长矛攻破齐军,也表示了赞赏 从《左传》的记述来看,冉求显然不是那种怯懦退缩的人在鲁国面临危难的时刻,怹敢于对顶头上司季氏直言无忌甚至说出有“冒犯”意味的话(如“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而一旦身臨战场,英勇善战不逊于子路也没有临阵退缩的表现。如此看来按照孔子所谓“道”的期望,冉求或有所不足;但在事关国家安危身当“执干戈以卫社稷”时,他是不畏怯不退缩,敢进言敢担当的――这时候,他是一个“当仁不让”的勇者

本文由三分赛车官网發布于,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此与众不同什么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