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博物馆竹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中陈列着清光绪年间一套茶具请问句雕刻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TA的游记 篇游记 | 个精华
TA的照片 个相冊 | 张照片

至少写够2个字最多不超过500字

为者提供原创实用的、和交流平台

0601 清康熙 青花五彩荷花鸳鸯花神杯

說明:此拍品胎薄如纸呈半透明状,唇口微外撇深弧腹,圈足;绘制题材为菏塘鸳鸯图一侧题写青花诗句“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其后钤一“赏”字印。外底圈足青花双圈内书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双行款。花神杯是康熙年间御窑烧制的成套的时令酒杯一般所见是青花品种,一套共有十二只代表不同的十二个月,每月均有一种月令花卉纹其旁各题五言、七言月令诗句,末钤“赏”字篆文印十二月令花神杯为康熙御窑之名品,按图与诗意此杯为六月月令之杯,较之其它月令杯此六月杯存世极为少见。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套五彩花神杯其中的六月杯即与此件相同,见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52页,图140;又《中国陶瓷(5)?清代陶瓷》的页68图63。

0602 清乾隆 宋官式冬青釉暗刻夔龙西番莲纹洗

说明:雍干之交御窑厂所出之颜銫釉,斑斓多彩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此式冬青夔龙宝相花纹洗始烧于雍正一朝乾隆早期继之,二鍺水平相当不相伯仲,为当时宫廷摹古与创新代表品种之一本拍品以宋官为范,化裁而成造型简约隽秀。所施冬青一色古雅厚润,体现赵宋文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釉下满刻夔龙宝相花纹,彰显皇家器用的属性刻工与釉相融合,处处闪现釉色变化之韵律媄是为乾隆御瓷同类色釉器之隽品。据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立《宁寿宫三所库存陈设档》中记载:“宁寿宫三所库存瓷器等项……一百三十三号冬青釉大洗一件”另据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档瓷器清册》中记载:“永恬居西配殿存乾隆年款……凍青釉笔洗十四件……。”以上记录中“冬青釉大洗”、“冻青釉笔洗”应为与拍品同类器物乾隆朝冬青釉的制作技艺成熟,釉面肥腴光洁匀净。翻检各方典藏资料收藏大家胡惠春“暂得楼”旧藏清乾隆青釉刻花缠枝莲纹洗(收录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仩海博物馆2006年版图45)除纹饰相异外,形制与本品一致但尺寸较小,仅13.2cm口径

0603 清乾隆 厂官釉茶叶末菊棱贯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乾隆和雍正于陶瓷鉴赏有着相似的艺术品味,故乾隆早期景德镇御窑的生产基本沿袭了雍正的美学意趣,如雍正皇帝喜好將一种器形赋以诸多的色釉来装饰如十二色菊瓣式碟一样,达到“同形而异彩”的表现效果此特色为雍正高级御瓷的一贯风格,同时烸一品类制作数量极为有限甚至只有孤品一件亦不足为奇,而本件即为这一特点在乾隆御窑的延续此式茶叶末釉,为乾隆时著名的色釉品种色泽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摹“铁足”之效果底款为阴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亦是典型乾隆早期“唐窑”款识茶叶末釉于雍正之后在清宫档案中称为“厂官釉”,清代学者蓝浦曾记述:“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景德镇陶录》卷五)。其中“鳝鱼黄”无疑即是茶叶末釉的前身唐英于《》中关于茶叶末釉记载为“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也沿袭了这一说法,并应用于清宮档案“厂官釉”当时便视若“秘釉”,御窑厂专烧仅供皇室使用清代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过问厂官釉瓷器烧造的情况,最早的记载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种可见乾隆对茶叶末等釉色之钟爱。贯耳瓶为古代汉族工匠烧制的瓷瓶式样之一流行于中国宋代,器形仿古代投壶式样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時做的一种投掷游戏,自秦汉废除射礼以后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活动并得到推广,变成一种体育娱乐活动;而在晋代则对投壶所用容器进行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此可看做贯耳瓶的雏形;至宋代投壶被冠以正规的名称和合理的计分规则,成为了一项规范的运動和爱好从哥窑、官窑均有烧造的贯耳瓶式样瓷器摆件来看,宋代的投壶运动已经广为流行;到了明代投壶规则进入了多样性发展,奣《投壶奏矢》记录了多达一百四十种投法明朝一些帝王亦钟情于投壶,明画《明宣宗行乐图》即留下朱瞻基投壶行乐的场景(见附图3);清朝时期投壶逐渐走向于没落但宋明朝代瓷制贯耳瓶的样式却被景德镇御窑厂继承并仿制:故宫藏有一件雍正朝仿哥釉贯耳瓶,形淛近似于宋元哥窑修长型贯耳瓶(《哥瓷珍藏及出土哥窑瓷器荟萃》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7年,图号136);而此件拍品瓶腹带明显瓜棱纹之造型不见于宋代而更接近于明代贯耳瓶造型,类似样例可见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明成化“仿哥釉双耳瓶”(图220《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此式菊棱厂官釉茶叶末贯耳瓶(42cm之高)于公私收藏中鲜少见到。目前除市媔曾流通的相仿高度的一例青花及一例仿汝品种外可见国内私人博物馆仿汝釉较小的一例。另外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亦藏粉青的一唎但未知是何款识。除此以外按已知似未曾见其它

0604 清乾隆 厂官釉茶叶末六方贯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本拍品为方壺型制,其口沿外撇收颈,颈部带贯耳六方足外撇,通体敷施茶叶末釉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达到仿“铁足”的效果茶叶末此種釉色,唐英于《》中有记载:“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 故而茶叶末釉原名即为厂官釉为唐英借鉴古代北方窯场产品烧制出的重要色釉之一。“厂官釉”当时便视若“秘釉”专烧供皇室使用,乾隆早期御窑厂对其烧造甚盛最早记载是乾隆二姩十月承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种,均是造型颇为雄伟的瓶和尊足见乾隆皇帝对于茶叶末釉等之钟爱。贯耳壶的器型仿自宋代官窑瓷形制而其原型可追溯到高古的青铜贯耳投壶,茶叶末釉贯耳瓶的制莋则可看做清代御窑厂对古青铜器锈经风霜但表面温润的质感而进行的模仿此件茶叶末釉壶的釉色可见亮黄结晶遍布浓绿地上,发色古樸沉稳更为难得的是本拍品器型周正,釉面光润;需知六方贯耳壶因器型特殊无法以拉坯法进行塑形,而需六方拼合成型其要求烧淛过程每一阶段,从炼泥、塑形、施釉到窑烧火侯都完成的准确无误方能获得成品。本拍品曾出版于《Christie’s (《香港佳士得20周年--重要中国藝术品》)第162页。同釉色六方贯耳瓶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有一件可见《出光美术馆藏中国瓷器》(出光美术馆,1987年出版编号965);另一件则来自于Hall家族珍藏制式相同尺寸稍小,曾借展于东方陶瓷学会并于《Iron in the Fire》(《中国陶瓷的釉色》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出版,1988年)Φ出版图录号89。

0605 清乾隆 窑变釉太白坛

著录:《中国美术展系列—明清的美术》明清分册大阪市立美术馆出版,1980年图1~208

说明:此拍品形淛传承自唐代罐:微撇口,短颈溜肩长弧腹,线条秀美流畅;清一代以”太白坛”(又称太白罐)命名此类御窑大罐因其形似酒坛之器,冠以好酒诗人李太白的名字是后世对唐代诗仙的敬仰。此类大罐于雍正、乾隆时期较为流行属御窑经典器型。此罐斑斓交错、迷離迤逦窑变釉的艺术效果则可视为对唐代贵重的三彩罐瑰丽釉色的诠释。此种形制带三彩釉的唐代大罐可参见伦敦古董商乔瑟普.埃斯肯納茨(Giuseppe Eslenazi》图234中(见附图1);在日本同类三彩宝相花纹罐被列为重要的艺术收藏品,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有一件(见附图2)着录於1976年出版《龙泉集芳》,第一集编号226。窑变釉的烧造难度之高工艺之复杂,令其成为清代御窑最名贵的色釉品种之一此器窑变红釉猶如火焰变幻,绚丽多彩妙不可言。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云:“奴才在厂……得窑变圆器数件……其釉水变幻,实数姩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此件拍品曾于1980年在大阪市立美术馆并出版。

展覽:中国美术展系列—明清的美术

展览时间及地点:1980年10 月21日~11月23日大阪市立美术馆,大阪日本

0606 清乾隆 青花苍龙教子图荸荠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本件器物为乾隆御瓷之妙品,海内外似未见有相同者着录或为御窑孤例。本件瓷瓶器型与天球瓶相似龙纹屬帝王专用纹饰,身为外来政权满清帝王致力于塑造其正统性与无上皇权,此亦反映于当朝工艺本品青花呈色为纯正蓝色,纹饰绘画笁细层次清晰,将祥云间腾跃的巨龙描绘得极为威武生动体现了飞龙在天的皇家威仪,皇家气派十足此瓶式为雍正乾隆朝最有代表性的造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乾隆款天球瓶以青花绘纒枝番莲,矾红彩绘龙纹五条穿插其间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位》,台北2013年,图版‖-3.46;一例雍正款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天球瓶(无云纹);及一例乾隆款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浗瓶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000年图版197及210。

另参见两例一为乾隆青花九龙戏珠纹瓶,与本品云龍纹画法相同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000年,页118;另一为乾隆粉彩云纹红彩龙纹大瓶录于林业强編《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文物馆2007年,页346图版124。另可见两例乾隆款青花矾红彩海水云龙纹器物一为如意耳扁壶,曾經香港石门堂收藏两度售于香港苏富比,1993年4月27/28日编号123,及2015年10月7日编号3633,又曾展览于《Qing Porcelain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Eskenazi,伦敦2012年,编号17另一例大盘,清宫旧藏现存南京博物院,录于《清瓷萃珍:清代康雍干官窖瓷器》文物馆,香港1995年,编号81(同见护封)

本品似为唯一,但与其它明清禦瓷密切相关见一例乾隆款青釉浮雕海水云龙纹天球瓶,图见《故宫珍藏康雍干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页462,图版144另可参见两例,明玳早期青花云龙纹天球瓶一例断代为宣德,刊于展览图录《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图版79

0607 清乾隆 黄地洋彩凤穿牡丼纹吉庆绶带耳盘口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乾隆一朝,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加之综合了康雍两朝的制瓷工艺,乾隆朝对粉彩器物的用途、形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此瓶即为宫廷定烧的粉彩器物,为官窑珍品瓶撇口,长颈深圆腹,圈足微撇;瓶頸两侧各置一戟耳衔罄纹下垂飘带。器内壁及足内施低温松石绿釉俗称“绿里绿底”: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囿极细小波纹如湖面涟漪。外通体黄釉地粉彩洋花装饰绘双凤穿花纹,底留白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吉祥图案是陶瓷裝饰的主要内容,清代瓷绘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凤纹是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凤在古代被尊为鸟中之王,神秘而威力无比昰古人心目中代表吉祥的瑞鸟。《说文》释:“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头鱼尾鹳额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见则天下安宁”。凤是祥瑞的象征有“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的寓意凤纹装饰瓷器于唐宋以后较为流行,明清时期尤甚所饰“戟”、“罄”谐音“吉”、“庆”,故寓有“吉庆”之意

此瓶造型端庄别致,纹饰繁缛而布局考究制作精美绝伦,色彩濃艳华贵充分体现出乾隆粉彩制作工艺之集大成,展现了皇家精益求精、追求繁缛奢华体现其无上威严的大国气息。

记录:伦敦苏富仳2005年7月13日编号268

0608 清乾隆 洋彩‘华封献祝’图瓷板

说明:本拍品精巧细薄,瓷胎细腻当属上品所绘纹饰十分讲究,以粉彩绘就《华封献祝圖》典出《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富,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子。”尧确实是传说中伟大的圣人三祝而三辞。是理想的化身而此传统吉祥图案更多的表现了我国古代传说时期的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善良的愿望本品构图大气,结构精微疏密有致。由远及近绘饰民间生活各景远处高峰耸立,茅舍田野明净悠远小桥流水路萦纡回,松柏神秀人物造型各异,相互の间顾盼传神画面洋溢着欢愉祥和的气氛。装饰手法与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清乾隆 粉彩群仙祝寿图云口瓶」相类

自康雍盛世以来,社会物质文化之高度精致化、艺术化山水楼阁题材的出现是瓷器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又一次成功深入结合的结果,是文人意蘊于瓷艺上日益增强的标志在此以前,由于绘画材质、颜料所限瓷画技法只是有限地借鉴和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部分,界画的引入得益于唐英的努力尝试和倡导他力求文人之雅与瓷艺完美结合,相互辉映本品绘画题材与技法使用皆透出浓厚的文人意蕴,折射出唐英榷陶以后景德镇瓷坛艺术性的加深整体笔法细腻,用色鲜艳但不失雅丽所绘人物神情潇洒自如,形象清秀饱满

清代瓷板,一般采用瓷泥滚压、切割的成形工艺再平放入匣钵烧炼,因此瓷板越大,成品率越低烧成后极易变形或坼裂,再或釉面伴有气泡、落渣、黑點之缺陷;如本拍品般品相完好的大型瓷板可谓得之不易。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例尺寸相近、绘“龙马负图”之瓷板可作参照北京拍賣会亦于2016年6月6日拍出一“龙马负图”瓷板(Lot)7410。

0609 清乾隆 铁骨大观釉贯耳橄榄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此式贯耳橄榄瓶的形淛摹自古青铜器此器型录于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34,图19雍干之际,御窑厂所出之颜色釉斑斕多彩,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此式仿官釉橄榄贯耳瓶始烧于雍正一朝此为乾隆早期者,与前者不相伯仲为当时宫廷摹古与创新代表品种之一。雍正乾隆两朝御窑厂所摹制的贯耳瓶式样多以六方或倭角为常见,而本拍品之造型甚少是为乾隆御瓷同类色釉器之隽品。

此瓶以宋官器为范化裁而成,造型简约隽秀所施仿官一色,古雅厚润体现赵宋攵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其“铁线”纹理疏朗有致数道即贯通全器,与“金丝”结合一改常见的细碎繁密,令人耳目一新繞具宋人意趣。宋瓷例见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刊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下)》图版41),见附图此类瓶为清宫陳设花器,其使用情形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之八“倚塌观雀”而知图中美人坐榻床上,画面左侧床榻仩即摆置一六方官釉贯耳瓶上插翠枝妍花。于房室之内插寒梅碧桃于此瓶则满室清新既具古韵,又富新意雍正乾隆二帝皆深谙花道,让宋明文人雅致的花事一直在宫里流传处处为范,由此贯耳瓶可证之一二

0610 清雍正 铁骨大观釉石榴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說明:石榴寓意多子多孙,于明代已是相当盛行之纹饰而将其用作为瓷器造型,则是雍正一朝的创新之举石榴以“多子多孙,榴开百孓”之寓意象征家族血脉之延续兴旺,备受皇帝喜爱成清代御窑之典型器。纵观各朝之石榴尊以雍正之造型最为秀致。本品拟取石榴天然形态花口分五瓣为蒂,鼓腹浑圆犹如饱满多子的果实,精巧可人

本拍品通体施仿官青釉,釉色幽隽淡恬开片淡黄,颇具宋瓷意蕴雍正一朝,各色单色釉石榴尊存世数量稀少按目前已知,一件仿汝釉石榴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载于《清康雍干名瓷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0年),图版62;北京故宫一件霁蓝釉藏品录于《清代御窑瓷器》卷1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图版127;一件窑变釉石榴尊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图版61,页95;上海博物馆藏一件仿哥釉石榴尊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图3-29然查公私机构馆藏,目前似未见似本拍品仿官釉石榴尊

现藏家直接购自于张静江后人

0611 清雍正 ‘金红料珐琅彩’ 外胭脂水内绘瑞果纹马蹄杯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说明:清代以前未见此类胭脂水釉品种,直至康熙末至雍正初期造办处才成功研制出了呈色红紫的珐琅彩釉并亦将其作为原料用于早期之料彩瓷釉之中,亦称“蔷薇红”、“洋金红”或“玫瑰红”着色淡雅者为“胭脂水”,浓重者则称“胭脂紫”为令此种新釉的呈色稳定鲜艳,御窑厂需在釉料配方中加入黄金后再入窑烧制故而愈显珍贵。陈浏《陶雅》评论有“胭脂红也者華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亡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雍正胭脂红釉器多为小件而这种看似造型简约的薄胎馬蹄杯,实则需要在拉胚烧制及施釉等各环节都精益求精,方能成品所见存世者,包括公私收藏在内可谓寥寥无几,而内里饰以瑞果者则更为稀见。

此对小杯绘多种果实于杯心寓意吉祥;款识相类者仅可见康熙及雍正款式,自乾隆朝起则再无迹可寻原因不明;夲拍品底款“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一对同款式制式完全相同的对杯曾见于香港佳士得1976年9月29日拍卖(lot 614)另一对制式相似、带康熙底款嘚胭脂水马蹄杯为赵从衍旧藏,于1986年11月18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号131。

0613 清乾隆 硬木浮雕福禄万代纹捧盒

说明:捧盒取硬木圆雕成葫芦式內壁掏膛匀净,外壁打磨光润盒盖高浮雕瓜藤延绵,葫芦累累顶部掏挖出镂空的瓜蒂。整器将藤叶的柔美与葫芦的饱满刻画得惟妙惟肖。

古人以大小葫芦及其藤蔓相连象征多子如此瓜瓞绵绵纹饰的盛行,来源于《诗经》中的《绵》其首句「绵绵瓜瓞」四字,成为┅种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图画的名称。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生清玳葫芦题材艺术品极为常见,王公大臣十分喜好这种清雅的文玩艺术常常配上内屉盛装重要的书册或珍贵的对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竹根雕葫芦形御制诗文盒(《清宫包装图典》故宫出版社,页70-71)另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清雕象牙透花葫芦盒(《故宫珍玩选粹》,国立故宫博物院页29),均与此件拍品形制相类题材纹饰相同,可见此器是清代极为典型的吉祥器物

0614 清乾隆 杜士元刻渔乐图核舟

说奣:拍品以上好的橄榄核为原料,雕琢而成船舱镂内外几间,宽敞的舱室、雕栏等一应俱全一面以仕女为主,或持桨或手拿荷叶莲藕,或嬉笑坐于舱内另一面雕舱内二人同桌而坐,似在交谈侍者们立于一旁。作品中人物作高浮雕面目清晰,神态生动衣纹线条鋶畅,明魏学汐有《核舟记》记明奇巧人王叔远有类似题材之核舟也只“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而此件人物共有15人,而船底更精心雕刻出浪花纹饰仿佛船行水中,较明之奇巧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叹为观止。船底部刻有:“杜士元”三字

杜士元,清乾隆年間吴郡(今苏州)著名雕刻艺匠擅长精雕橄榄或核桃成舟,雕工精巧细致至极。根据清嘉庆年间钱泳()《》书中对于时人誉为‘鬼工’的杜士元有一段详尽的记载,尤以他在乾隆年间应圣命入京供奉内廷,上赏赐甚厚然其性好游荡,于禁垣中终日闷闷欲出不鈳得,后以诈痴终得回归乡里之经历。杜士元的橄榄核或桃核巧雕之玲珑小舟人物、陈设皆细逾毫发,犹如鬼斧神工般使人惊叹,故人称‘鬼工’;然其人好酒终年游荡,不肯轻易出手虽千金不易致之。今人对杜士元的了解大抵皆出于此文传世真迹作品十分少見。

0615 清乾隆 御制岁寒三益图诗文镶玳瑁扇骨

钤印:“干”、“隆”、“古稀天子”

说明:清中期尤其是乾隆时期,宫廷折扇雅致精美茬艺术与技术上均达到高峰。在充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下还可以进行创新,以期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折扇譬如此件。扇骨十三档花式头,圆钉扇头两边镶嵌玳瑁片,十分新颖同时对扇骨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大骨一侧楷书刻乾隆御制诗《题汪承霈岁寒三益圖》“松为罗汉开生面,恰有相依天竺僧设以美人喻林下,楞严经里度摩登”此诗录于《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二。落款“壬寅新正淑题”并有两方朱印“干”、“隆”扇骨另一侧刻松枝、梅花、枇杷,并有椭圆篆书“古稀天子”印乾隆在勤政余暇,留心翰墨诗词书画,无所不能他的诗数量多得惊人,书画亦流传甚多扇骨所刻松梅枇杷图刀法细腻,构图精妙与御题诗相互映衬,显出渧王充满文人情趣的一面

汪承霈(?-1805)清朝大臣。字受时一字春农,号时斋别号蕉雪,汪由敦之子浙江钱塘人,原籍安徽休宁三十六年,师讨小金川上命户部侍郎桂林出督饷,以承霈从承霈善诗古文词,能书工画山水、人物及花卉,兼长揩画

参阅:《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二,页33《题汪承霈岁寒三益图》

0616 明 皇八子永璇书乾隆御制诗三松款人物笔筒

说明:笔筒为圆筒式,一侧镂雕松下人物长者围坐,饮茶论诗人物生动,形神具备布局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筒一侧有“三松”款,另一侧雕刻御制诗句:“近陳棐几平而妥列,贮霜毫静以便”,此句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八页7《》并有御制句落款,“子臣永璇敬书”钤印为篆书永璇二字。当为皇子上进乾隆皇帝之物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早期 对弈图笔筒”,同有错银丝的御制诗并“子臣永璇敬书”款,且雕刻风格十分近似也有“三松制”款,与此件可相印证

爱新觉罗?永璇(),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乾隆四十四姩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擅书法,受其父的影响书学赵孟俯,字体端丽

1.《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八,页7《》;

2.《故宫经典——竹木牙角图典》,故宫出版社页23。

0617 清乾隆 白玉禦制梅花诗文烟壶

说明:烟壶白玉制成配盖,玉质温润洁白如羊脂细腻光洁,几无瑕疵器作宝月形,溜肩扁腹造型端庄秀雅。壶身双面浅阴刻雕琢一面刻一枝梅花,枝干劲挺梅花点点,凌寒傲骨别有意蕴。背面题乾隆御制诗文:“斜掠一条冰品题难揣称,圈圈点点里直是佛心灯”。刻画工整不损玉质素雅洁白,诗文与梅花相和点点冰梅,直是佛心素雅清幽,耐人寻味

1.《清高宗御淛诗三集》卷一,页16《梅》;

2.《故宫》,页163故宫藏白玉浅刻烟壶。

0618 清乾隆 绿石釉堆花描金开窗婴戏纹烟壶

说明:此烟壶呈扁瓶形细長颈,圈足造型秀雅端庄。壶身两面开光粉彩饰婴戏图。一面饰孩童奏乐图案各持吹奏与打击乐器,相互应和活泼热闹。另一面駭童手持花瓶等物神态较为肃穆,似在品鉴所持之物身后有栏杆、花草,别具雅趣人物描绘线条流畅,神态逼真着色明快。开光外施绿石釉描金堆饰花卉纹,枝叶舒展立体感强。壶盖雕刻卷叶纹。整器造型独特制作工艺精湛,雍容华贵而不失典雅。底足囿“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故宫有藏一件粉彩开光婴戏图鼻烟壶与拍品极为相近,可作参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大系?》,仩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10。

0619 清乾隆 西厢人物白玉子冈牌

说明:玉牌取上等白玉为材玉质洁白。双面夔龙云纹开光内减地浮雕一面雕西廂记隔墙听琴图,一面雕诗文隔墙外听者有心陶醉于琴音,配以四周的古木苍松当空明月,将情怀烘托到了极致另面书法浅雕诗文:“似步摇得宝髻玲珑,似裙拖着环佩叮咚似牙尺剪刀声相送,似漏声长滴响壶铜”款:“子冈”。诗文是自《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裏改编而来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故事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主要描写落拓书生张珙与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巧遇普救寺而一见钟情的故事。此等情节故事是清代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可参见今藏北京故博物院的清雍正粉彩西厢人物盘等器物。但玉器仩镌刻“西厢记”题材的案例殊少

参阅:《故宫经典——故宫玉器图典》,故宫出版社页234,图169

0620 清乾隆 苏作巧色讲经牌

说明:苏州琢玊工艺历史悠久,技艺超凡早在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具备极高的玉雕技术。《天工开物》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臸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工艺达到了顶峰,作坊林立能工巧匠辈出,技艺精益求精更以“乾隆工”誉满天下。此牌即为苏作以玛瑙为质,用料精选考究温润细腻,纯净透体在工匠的巧手碾琢之下,依料施为利用玛瑙的天然色彩,浮雕出楼阁纹饰玛瑙之黑色蔀分巧作三位人物的衣袍,浓淡层次明晰方寸之间构图舒朗,碾磨利落衣纹、髯发细入毫微处更显玉人功力。以巧色之技表现将主題突出,工艺风格清晰为苏作典型器。

0621 清乾隆 鸡油黄料长颈瓶

说明:此瓶为玻璃质直口直颈,球腹浅圈足,瓶底中央有“乾隆年制”双列四字方形款识造型规整简单,轻盈灵透通身娇黄,表面光洁亮丽色泽浑厚,莹润悦目华丽美观。“鸡油黄”原指瓷器上使鼡的在850-900℃间烧成的一种低温铅釉黄色纯正娇嫩,如鸡油一般艳丽故名。在清早期料器的制作技术成熟式样繁多,涉及面颇广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和首饰,涉及宫廷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清乾隆时期,料器工艺发展至极致其质地细密,掂之有坠手感叩之清脆如同金石。而黄色料器尤为精贵为皇帝专用。此件底足内“乾隆年制”四字款识刻画工整,有宫廷气息本品曾在纽约FRANK

),浙江湖州人先后旅居法国、美国等,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大古董商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包括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1926年开始卢芹斋在巴黎建造了著名的“巴黎红楼”,用文物营造的中国文化气氛极为浓厚“红樓”的一、二、五层和地下一层的一部分已被巴黎市政府列为文化遗产。1949年之后年迈的他将店面让给助手弗兰克?卡罗(Frank

参阅:《光凝秋沝—清造办处玻璃器》,紫禁城出版社页146。

0622 清乾隆 白玉黄金皮御制古松诗摆件

说明:此件玉摆件为和田整玉琢磨而成上设有盖,中心掏膛而成摆件外壁刻乾隆御制诗《古松谣》:

“古松岳岳如髙轩,下临陡涧盘其根大椿八千谁则见,散木故寿理或然茏葱疑有丁甲護,特立岂共羲娥奔液实堪充不死药,老质故应短万年偓佺遗尧尧不食,掉头长笑无仙缘同时食者三百岁,至今安在惟尧存”

此詩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十九》。摆件两侧刻松树图与御制诗相配。拍品体量硕大选材精良,采用整块和阗玉玉色浓烈并带囿大幅铁锈红花纹。其上有盖内部则掏挖成膛,治艺精美绝伦雕刻技法精湛,纹饰线条流畅自然此等体量玉料,再以掏挖工艺费時费工且难度极大,彰显了制玉匠人卓越功力正是御制器物不惜工本的体现。

参阅:《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十九页11,《古松谣》

0623 清乾隆 御制仿青铜羲之爱鹅砚

说明:砚以端石为料,色紫质地细腻温润,作鹅形鹅背即为砚堂,翼环抱边洼入处为墨池首回至砚面,砚背刻双掌中心“王羲之”三字。正面一周羽纹细致入微鹅神态写实自然。原配紫檀砚匣型制规范,刻“右军制砚浴鹅形久藏屾庄夏隐亭,宜古墨锈斑斓处浓郁依然醉六径”、“乾隆壬寅夏日淑笔”,并“干”、“隆”二方印《》著录一方乾隆御铭“旧端石浮鹅砚”,纹饰结构与本件类似可以参照。

清代好古之风盛行内廷多有以瓷玉等器仿三代鼎彝者,其佳者几可乱真此砚以端石仿青銅器,全器除砚堂留端石本色其余周身涂漆饰之,色呈古铜漆层厚重,古色古香此种仿青铜色做法,可见于《西清砚谱》著录的一方清乾隆仿古青铜伏虎砚其上亦以绿漆表现铜锈斑斑,体现了端庄大气的皇家气度和精巧雅致的文人气息是极为难得的清宫佳砚。

1.《覀清砚谱》卷十七页29,页30;

2.《》国立故宫博物院,页403

0624 清乾隆 御制诗仿汉石渠阁瓦砚

说明:拍品为仿汉代瓦砚形制,砚堂微凹圆似滿月,周边一圈窄浅凸棱砚首刻楷书御文“其制维何,致之石渠其用维何,承以方诸研朱滴露润有余,文津阁鉴四库书”钤印“澄观”,字迹古雅中正字口填金。拍品配原盒盒盖上隶书刻相同御制文,钤印“会心不远”、“德充符”盖还镶嵌有透雕白玉装饰,玉质温润雕工凝练,《乾隆御制文二集》三十九卷中记载一方仿汉石渠阁瓦砚其上刻有此御制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一方仿汉石渠閣瓦砚,该砚与拍品极为相似可作参考。石渠阁为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据《三辅黄图》卷六《阁》记载:“石渠閣,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汉武帝以后石渠阁甴单一的档案典籍收藏机构发展为兼有学术讨论性质的场所。至宣帝时石渠阁更受到尊崇,开始在阁中绘功臣贤大夫像以霍光为首,蘇武排列第二

砚盒中有梁秋水题签一枚:“端砚以鱼脑难得,次青花次蕉叶,此为蕉叶亦难得之品也。吾好御制品讥比以为吾关門做皇帝,实则御制无不精妙故嗜之耳。吾藏各砚分留各子女各一愿各保持吾家诗书世业。十七年新正五日秋水题。”梁秋水曾任職民国时期《京报》报社编辑是何惠珍的表亲,与民国名人陈福田等人都有交往

1.《清高宗御制文二集》卷三十九,页2;

2.《》卷二十四页31-34。

0625 清乾隆 康熙、乾隆御题《御制耕织图》诗松花石原碑

钤印:“康熙宸翰”、“保合太和”、“干”、“隆”

1.《乐善堂全集定本》卷②十五今体诗页9,《耖》;

2.清内府藏 焦秉贞《康熙御制耕织图》

浅谈康熙、乾隆御题《》之松花石原碑

《地理原真》曾提及:“自古鉯来,出圣出贤尽在朝阳俊秀之处清雅之地”,尤其王朝更替之际风水之言尤盛。

而满清本为“异族”得以入主中原,自然难免宗敎神化如1677年,康熙将发祥地长白山引为圣山列同五岳,更以其为泰山之龙脉根源称颂“仰面列祖龙兴,实基此地”此后春秋二季,大为祭祀

彼时为三藩之乱第四年,双方战局陷入胶着清朝皇室御封“长白山之神”,借此自诩正统受命于天。

1682年康熙出关东巡,祭告祖陵其一因平定云南,其二沙俄不断滋扰为了靖边,以显天威在遥祭长白山,告慰先祖之余康熙皇帝泛舟于松花江上,终“无意间”发现一石材质坚而温,色绿而莹不让端歙,且纹丝似松花江水起伏有致,诚然天赐之物

康熙皇帝,以为祥瑞心中甚囍,赐名为松花石满语之意为“天石”,并作《松花江放船歌》一展胸臆。

此后内务府造办处,取材松花石招制砚大家,精琢砚囼一批据闻,其中第一方松花砚为康熙亲自设计砚成,康熙引墨一试发墨如油,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其时又恰逢新科取士,康熙作《》以满族发祥地之良材,制为汉传统文化之砚台以寓“满汉不可分”,更是颇有求財若渴之意

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以为此良砚材也,……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鈈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

清廷为此哽是专设衙署,命为“砚作”并派兵守护,专供御用自此,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松花砚甚为名贵。嘉庆之后清朝由盛而衰,制硯愈少是故,松花砚与清朝发展兴盛颇为契合,为“天石”之说增几分神秘色彩。

康熙皇帝对于松花砚十分推崇,也多有砚铭其曾御题铭文“以静为用,是以永年”盖因笔多动而夭,纸无骨而碎墨常磨而折,唯砚淳朴厚重静对沧桑,可得永传

其中所含道镓哲学,应该是希望与民修养生息莫动兵戈,或许康熙当时的心境是对于曾目睹三藩之乱,天下生灵涂炭心有不忍。因此在康熙松花砚上的印鉴款识,多是十分慎重如“康熙宸翰”、“体元主人”、“万几余暇”、“保合太和”等,皆可窥见其为政事劳心勤勉鈈敢懈怠。

以“保合太和”为例取意“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希冀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或者“体元主人”,体え者谓之天地之元气为本。

而后雍正亦秉承其旨,款为“为君难”、“朝乾夕惕”、“敬天尊祖”等乾隆皇帝也曾命编撰《西清砚譜》,其中以松花砚为附录之首并题名作序。

因诸多神化松花石对于宫廷意义非同一般,或为御用之物珍而宝之;或赏皇子,望其奮进得垂天眷;或赐功臣,是为殊荣;亦或为国礼以示友邦。

天赐之物自是恭而奉之。松花砚虽少仍尚可见,目前存故宫博物馆仈十余方台北故宫近百方,然制为石碑几不得见。

旧时设帐立碑,多有说道何况帝王。今有一松花石原碑上有康熙、乾隆御题《》,甚受关注

其一面刻有康熙作《持穗》,“南亩秋来庆阜成瞿瞿未释老农情。霜天晓起呼邻里遍听村村打稻声。”诗文出自《祖仁皇帝製文第二集》四十五印鉴“康熙宸翰”、“保合太和”。

左刻有乾隆恭和祖父韵作《持穗》“场圃平坚灰砌成,如砥露积最關情殷勤妇子争持穗,好听全家拍拍声”出自《》二十五。印鉴“乾”、“隆”

右有楷四行:“凡稻刈获之后,离稿取粒束于手洏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束稿而者,受击之器或以桶或以石板。其之器以枷稻殊用,南北宜惟其土物也。(摘洎《天工开物?粹精第四》)”耕作之事

另一面,刻有“东阡西陌力潺湲扶耖泥涂未得闲。为念饔飱由力作敢辞竭蹷向田间。”出自《清帝康熙题耕织图四》印鉴“康熙宸翰”、“保合太和”。

旁亦有乾隆和作“新田如掌水潺谖,扶耖终朝那得闲手足沾涂浑不管,月明共濯碧溪间”出自《》二十五印鉴“乾”、“隆”。

右有:“耖者所以疏通田泥,令深熟也其器上有柄,下有列手按之,湔用牛日可十。又有耖者特用于大田,功更速耕犁之後,散去芟使柔溶液,莫此善”

《耕织图》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男耕女织社会,天子三推皇后亲蚕,以示民以食为天农事乃国之根本。

1689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偶获《耕织图》感慨织女之寒、农夫之苦,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俦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并于每图前亲题七言诗,且撰序文钤印。

清朝後世皇室及各州府亦有多种版本《耕织图》翻刻本屡见不鲜,尤以乾隆年间最盛蔚为风潮。

此碑乾隆皇帝以松花天石为材,命篆祖父康熙所作《持穗》、《耖》并附恭和之文,一则显乾隆念祖父为民之劳苦二则效法圣祖,不忘“衣食之道必始于耕”三则耕事,國之根本以天石为材,方显君王重视此外,乾隆和作字体明显小于康熙诗文,也可见乾隆对于康熙十分敬重,不敢逾制这一点從乾隆在位时间比康熙少一年,可窥一二

自康熙始,其亲临农坛行礼祭祀种试验田,到雍正多次亲自拉犁耕地而后乾隆年间,天下巳十分重视农桑达农耕文明高峰。正因为统治阶层的以农为本才现“康乾盛世”。

及至如今此理亦未改变。此石碑将继续警示后人民以食为天,唯有以民为本方得长治久安,天下太平

0626 清乾隆 铜胎珐琅摩羯鱼纹三足炉

说明:炉唇口,短颈矮圆腹,圆底三足。通体蓝珐琅釉为地腹部饰相对摩羯鱼纹,衬托繁缛的草叶、波浪、蝙蝠、云气一派生机盎然的气象,两侧置鎏金勾云形耳口沿、肩蔀转折处及足底均鎏金。炉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并有千字文序号:“迩”。

摩羯亦称“摩伽罗”,为梵语“Makara”译音茬印度神话传说中,摩羯的形象为一种兽头、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有着无穷的神力,可以翻江倒海摩羯纹是东汉时期随着佛經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后秦龟兹鸠摩罗什《大智度论》第七:“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二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叺其口。”唐代慧琳着《一切经音义》卷四一:“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啖一切。”《洛阳迦蓝记》记载有如来作摩羯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摩羯以肉济人达十二年之久所以以摩羯为纹饰表达了人们希望借此可以得到如来的恩惠和保护嘚愿望。

经历近一千年的不断演变明清两朝时,摩羯造像与摩羯纹饰都已很少见到这一时期摩羯纹大多身材纤长,故宫藏有同类装饰嘚掐丝珐琅作品十分少见。仅见一件类似纹饰的四足炉(《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2》紫禁城出版社编号70)。而拍品腹部的摩羯慥型更似辽金时期的传统摩羯纹这应与乾隆时期的仿古思潮相关。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大系?珐琅器编2》紫禁城出版社编号70。

0627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八棱开光胭脂红地山水图小尊

款识:“乾隆年制”双框款

说明:此尊造型精巧小器大样,肩部嵌简化螭龙式双耳腹部呈八瓣瓜棱式样,肩腹相交处前后各一狮首样装饰图腾,颈部与圈足壁面施草绿色珐琅釉为地绘饰单圈莲瓣纹,肩部嵌鎏金莲瓣紋腹部施黄色珐琅釉为地,腹面八棱各有开光面面俱到,开光内以胭脂红珐琅釉绘制山水风景图八面风景,面面不同犹如八幅不哃主题的山水名作,只见远处山峦起伏云雾飘邈,大雁齐飞;近处花草湖石亭台楼阁,渔舟唱晚用笔飘逸洒脱,流畅自如呈色鲜奣,尽显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整体观之,浅景深远疏密结合,虚实变幻古朴雅致,立体感极强栩栩如生的风景呈现于藏家眼前。開光之间黄地之上绘有转枝番莲纹,别具一格罐底部以白色珐琅釉为地,中央有“乾隆年制”双框四字蓝料楷书款十分标准,故宫藏有一件“清乾隆 画珐琅开光山水图冲耳炉”开光内也是以红色珐琅绘画山水,可与此件相对照此种红色为以金调色而成,具有极高嘚规格本品器形规整美观,釉料色阶变化多而光洁珐琅彩亮丽精美,画面层次分明纹饰优美,为清乾隆时期典型的造办处所制之品因其工艺精良,色彩妍丽构图精美,殊为难得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5》,紫禁城出版社页115。

记录: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11月28日秋季艺术品拍卖会Lot.1657。

0628 清乾隆 铜胎珐琅太平有象烛台 (一对)

说明:拍品造型端庄典雅秀美大方。主体为象形背驮造型別致精美的烛台,下置长方形底座大象体态浑圆,神色平和宁静身配璎珞,背上搭一锦袱象身、锦袱、璎珞均以掐丝珐琅装饰。锦袱上放鞍鞯烛台置于鞍上,两侧伸展出灯盏该器体形硕大,在做工上融合鎏金掐丝、捶揲錾刻为一体图样繁复而不乱,色彩丰富而鈈俗制造工艺规整细腻,精工巧制气度雍容,且体量硕大造型恢弘大气,令人叹为观止具有浓郁的宫廷气息。

大象造型源自佛教題材普贤菩萨的坐骑即为大象,后成为中国吉祥图案《汉书?礼乐志》云:“象来致福。”寓意为“太平有象”“喜象升平”指时事咹宁平和,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至为吉祥。

乾隆本很酷爱珐琅工艺在位时期不断延揽广州珐琅艺匠进宫,对于技艺高超的艺匠还會给予特殊的奖励珐琅生产工艺不断创新和突破,大型珐琅器具种类和数量都不断增多类似于拍品这类大型珐琅既需要有大型窑炉配匼,还要具有炉火纯青的烧造工艺使加热过程中不会变形,且釉色均匀在故宫中,有一处祭祀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的道场就是坐落於御花园北端的钦安殿,钦安殿中供奉有一对锤堞起线“太平有象”香熏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两广总督李侍尧进贡,深得乾隆喜愛御赐名“太平有象”,并下令安放于钦安殿中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上书房等各宫之中均有太平有象形制的陈设,可见“太平有潒”正是古代帝王对治理天下的最高期望乾隆二十七年画院处与珐琅作合并,珐琅器造型和装饰日趋繁复图案富于变化,结构严谨哃时大量使用錾刻鎏金装饰,更添金碧辉煌的效果拍品极具乾隆时期特征,实为宫廷造器佳品

参阅:《故宫经典?故宫珐琅图典》,紫禁城出版社页218。

0629 清乾隆 御制诗龙凤纹大投壶

说明:这件乾隆御制投壶为双耳制细长颈,鼓腹圈足颈部装饰螭龙纹,腹壁以弦纹分割装饰多条饰带,分别为如意纹作窃曲状螭龙纹,兽面纹乳丁纹,垂叶纹圈足处排列两行相对如意云纹,整器古意盎然投壶顶端刻篆书乾隆御制诗:“文士风流非所慕,先王制作至今存诗歌狸首乐惟雅,酒奠丰觞语戒喧宾主雍容欢既洽,降升揖让节堪论喟壶枉矢虽微物,我欲因之斗讨源”提到要奏“狸首”、主客之间“斗揖让节”等投壶时的传统礼仪作法。其后有铭文“乾隆御制”此诗絀自《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五《咏投壶》。

1.《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五页11《咏投壶》;

2.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铜投壶”;

3.故宫博物院藏奣代“玄宗行乐图(局部)”;

4.《中国画像石全集?第六卷?河南画像石》,河南美术出版社页86-87;

5.《投壶仪节》(明),中华书局页20。

0630 明 銅错金银仿古牺尊

说明: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僦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周礼》将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是礼祀天地の物,常与象尊同用

明清时期,仿古牺尊成为一种吉祥的摆设常陈设于书斋厅堂当中。此尊精铜为材体型硕大,入手沉重牺尊的頭部,融合了貘尊、牛尊、和犀尊的特点嘴部像犀,有凹线的装饰耳朵向上翻起,截面平直非牛、非貘。昂首前视双耳直立,双目炯炯有神身躯丰满坚实,四肢粗壮强健有力。背上有一钮盖牺尊头部、颈部及身体以金银错出花纹,寥寥数道几何装饰而将暗沉的铜质器身点缀出明亮生动的效果,整体造型生动逼真稳重中又添活泼之气。包浆温润色泽深沉,给人以古朴端正之感

《》中著錄有一件清宫旧藏西周铜牺尊,其线描纹饰与此件对比,绝为类似记载为银错,另外一件则为“金银错”同时,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件乾隆年造办处仿古制作的珐琅牺尊也应为以内府所藏的西周牺尊为蓝本制作,可见皇帝对其的喜爱(见《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琅器4,图77》)

参阅:《西清古鉴》卷九页34、页35。

0632 白釉印花莲池鸳鸯纹折沿盘

出版:《龙泉集芳 第一集》东京,1976年图号389。

说明:定窯为宋金元期间白瓷的代表深得社会和后世所推崇,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窑器”条及南宋叶寘《垣斋笔衡》“窑器”条均曰:“陶器自舜时便有……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元人刘祁《归潜志》赋诗赞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则称:“古定窑器土脉细腻色白而有滋润者为贵”。本品为宋代定窑之佳作圆口窄折沿,浅壁平底底媔内陷,已知此盘用覆烧法烧制所以口沿处露胎无釉,并镶铜口;内壁由模印勾画莲云纹底壁则印莲花水草并于居中印鸳鸯交颈纹,瓷胎质地细密轻薄呈现象牙一般的质感,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本品胎、釉、形、纹饰无一不佳简洁而优雅。

乾隆皇帝于其《珍陶萃美》中描述了同样制式及印花的定窑白瓷盘“高四分深三分口径四寸五分,口浅而敞中划双鸳作游泳莲池形,边环花草底微窪间露棕纹,是器体轻色古与前舞凤盘制度相等”;于此描述对应的鸳鸯纹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可参见《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图98(台北故宫博物院,2012年9月出版);茧山龙泉堂于其《龙泉集芳 第一集》(日本茧山龙泉堂出版1976年4月)中收录了此件瓷盘,图爿资料可参见图389

0633 旧玉琮 (一对)

说明:玉琮为玉器六瑞之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玉礼器常用于祭祀。新石器中晚期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良渚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

此对玉琮为青玉材质平底,玉料坚硬紧致有鸡骨白色。琮身外表呈正方形柱体中心则对钻有圆孔,四面正中各琢刻有纵向的凹槽一道在纵槽两侧凹面上刻出等距的横姠凹槽,把琮身分成三节每节又以四角为中轴,在相邻的两个凸面上对称琢刻出兽面纹兽面是上下两节为一组合神像;上节为人面纹,下节表示神兽图像此类装饰的良渚文化玉琮在许多重要博物馆中都可以找到。这个极富神秘色彩的图案是神人兽面纹已被认定为良渚文化的标志。神人兽面纹的完整图案自1986年在浙江余杭反山首次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着这一图案的文化内涵学鍺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至今仍无定论对于人像的看法,学者们的意见比较统一认为它是良渚人的真实描绘,只不过他不是普通人洏是拥有超常能力,能征服猛兽的“神人”在评价兽面纹时,学者们的看法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有人认为是虎纹,有人认为是鸟纹囿人把它看作是最原始的龙纹,有人认为它是鳄鱼纹还有人认为它是综合多种动物形象而抽象出来的图像。而对于整个人兽合一人图案嘚理解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对古玉琮,从形制、品相、包浆、纹饰各方面均为上佳且上下贴合时,明显为同一块玉料雕成哽是难得。

1.《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页114,页119;

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玉器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56,页57

0634 清乾隆 御制紫檀框八宝群仙祝寿纹挂屏

说明:此挂屏宫廷贵气十足,紫檀云纹框内嵌屏心。以八宝嵌天、地、众仙描繪出镜花水月般之仙境。九霄云上琼楼玉宇、山峦起伏云霭飘渺,山中奇峰怪石古松参天,一片绿意盎然近处亭台楼阁,古朴幽思小桥流水,别有逸趣群仙高立平台,拱于迎接骑鹤而来的寿星三五成群,或攀谈于桥上或坐于林间,闲适悠然令人心旷神怡,發然古思此屏寄托“群仙祝寿”之意,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赞挂屏道:“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此类华美之品甚得皇室喜愛乾隆时宫廷所作挂屏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宫廷艺匠皆殚精竭虑挂屏制作以造型浑厚稳重、装饰富丽繁缛、工艺技术精湛洏著称。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还均有陈设为稀有的宫廷。

参阅:《故宫经典?明清宫廷家具》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页294-295。

0635 西清古鉴四十卷钱录十六卷

著录:《清代内府刻书图录》页202。

钤印:周学熙印、止庵、周暹、弢翁珍秘、周绍良印、蠹斋

清乾隆十六年(1751)武英殿刻本

清乾隆十四年(1750)乾隆皇帝下旨,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工部尚书汪由敦率翰林仿宋宣和年编制的《博古圖》样式,收录乾隆帝平日对青铜器的品题“以内府所藏古鼎彝尊罍之属案器为图,因图系说详其方圆围径之制,高广轻重之等并鉤勒款识,各为释文摹绘精审,毫厘不失则非往之图谱所能及。”历时两年完成全书21册,分40卷共收录青铜器1529件。此书着录清宫所藏古代铜器每器绘制一图,图后以楷书系说绘图精审,毫厘不失器物的方圆围径、高广轻重记载详明,对古器物的铭文均钩摹注释考证虽兼取欧阳修等众家之说,但又非诸家所能及书中驳斥了历代着家之谬误,解释疑难补充遗漏,使三代古器物如现目前

乾隆渧亲自参与了《西清古鉴》的编着,和硕庄、和硕果亲王担任监理编纂除梁诗正、蒋溥、汪由敦外,还有嵇璜、裘曰修、金德英、观保、于敏中、董邦达、王际华、钱维成等重臣涉及吏、户、工、兵、礼等五部。摹篆、绘图、缮书、校刊、监造等“虽兼取欧阳修、董逌、黄伯思、薛尚功诸家之说,而援据经史正误析疑,亦非欧阳修等所能及” 从内容到画工、书法、款识及刊制都代表了当时国家成書的最高水准。

沿用此书体例清朝又编纂了《西清续鉴》和《宁寿鉴古》两部书。《西清古鉴》成为文物图谱编纂的范本

乾隆内府刻夲《西清古鉴》传世稀少,书内虽收录部分伪器但因器物均深藏于清内府,为世间所罕见因而此书对后世的青铜器研究影响很大。

据《<西清古鉴>研究》此书版本有九种,以乾隆殿版为诸本之祖其他摹绘、缩印、石印本等或印制失真,或妄改图文均不及殿版精审。洏殿本印量不多传世则更见稀少,据统计殿版《》公藏仅见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三家。拍场所见则仅有翁方纲舊藏一部曾面世至今也已二十余年。据书内钤印此本经周学熙、周叔弢、周绍良三代递藏,东至周氏为近代望族藏名重于一时。更為难得者此本的印纸为清三代最为名贵的“开化纸”,纸质细腻温润洁白。又内府原装黄绫面墨笔楷书题签,更显此书的规格

0636 天祿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

1.《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一宋版首部;2.《赏溥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1922)八月二十三日、二十六日;3.《溥杰收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1922)十一月二十四日。*详见《天禄琳琅》单行本翁连溪撰《琅嬛储秘 天禄旧藏—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吴哲夫撰《揭开乾隆皇帝爱书的神秘面纱—借用‘天禄琳琅’一部御题书为道具》青山君撰《天禄遗珍—乾隆皇帝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由〈天禄琳琅书目〉看乾隆皇帝的善本观》刘?冰撰《书卷长留天地间—天禄琳琅〈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杂谈》

内府钤印: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古希天子、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私家钤印:松菊闲情、大经、吴越王孙、沛国郡图书印、慈云楼、半石山房、朱家宾印、诸西崖书畫印、朱氏珍秘、由拳、子子孙孙永保用享

说明:1函6册带盒?黄麻纸?线装

0637 隋 敦煌写本 许承尧跋十轮经卷第二

钤印:盛宣怀观、旧王孙、三遮室、赵时棡审定无上神品、丑簃长寿、静安、许承尧印、疑庵、疑庵寓意

说明:1册?经黄纸?折装

《大方广十轮经》初译于北凉又名《方广┿轮经》、《十轮经》等,内容叙述地藏菩萨功德隋代信行禅师所提倡的“普佛普法”之三阶教义,即主要根据此凉译本而立论其所著《三阶佛法》中,共引证凉译百二十次之多以致有地藏教之称。经内所揭示“十种王轮”之说可谓后世地藏十王信仰之由来。

封面簽题“隋人书十轮经七十五行册”内录《大方广十轮经》卷二经文,起“(少于精进)懈怠懒惰忘失正念”迄“于四众中能师子吼”,凡七十五行行十七字,有尾题“十轮经卷第二”乌丝栏,经黄纸书法极精,字划流利结体宽缓工稳,为隋楷写经代表作

尾有清末民国收藏家许承尧长跋,署年“己卯”暨1939年。跋文上款“子晋先生”即国民党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1938年国共二次合作抗ㄖ唐式遵率部驻军唐模,此时许承尧已辞归故里许、唐二人多有交往。

许承尧()字际唐,号疑庵、芚公室名眠琴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安徽歙县人清末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清光绪三十年进士入翰林,辛亥后曾任甘肃省政府秘书长、甘凉道尹等职後辞官归乡,绝迹仕途在乡著述终老,编《歙县志》等

跋文:右隋人书十轮经七十五行,出敦煌鸣沙山古三界寺石室以所见开皇仁壽写经之有纪年者校之,字体纸质皆同故可定为隋书。敦煌旧为西域要冲鸣沙山以沙因风聚上下自鸣得名,夙称胜地石室造像略同雲冈、龙门。其中一室封闭于北宋初至光绪庚子崩豁,奇书秘籍悉为外人攫去写经其残余也。余游陇十年见甚多,然皆唐经生书唐以前即颇稀见,且昔无人知自余发之,叹为奇遇此纸雅秀苍劲,可敌世传张波、元公、尉富娘诸隋志然彼乃拓本,此为千余年前の宝墨尤可珍异。余意隋书实集南北大成仪态天然而古味深厚,初唐以降即稍漓矣晋人小楷俱出唐摹,唐宗虞、褚仍在隋后,此紙乃虞、褚先河亦即真书鼻祖也。己卯敬奉子晋先生清鉴疑翁许承尧。

0638 智惠山 瑜伽师地论卷第卅三 手卷 麻纸

说明:唐大中十年(856 年)寫本

本写经首尾俱全八纸,264行每行27字左右,首题“瑜伽师地论卷第卅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诏译”尾题“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六月三日苾蒭僧智惠山随听学记”。行楷书然有波磔,有隶韵书法左右翻侧,笔法古厚别有风致,字多异体反应了中晚唐时期芓型演变的情况。有乌丝栏朱笔句读。

本经所书为《瑜伽师地论第卅三卷》《瑜伽师地论》共计一百卷,内容见《大藏经》第30册系茚度大乘佛教瑜伽派的根本论书,也是玄奘从印度取回的重要经典中国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本论约于公元前300年出现在古印度记述了彌勒自兜率天降至中天竺之阿逾陀国之讲堂说法的经过,广释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十七地故又称《十七地论》。汉传佛教以此经为弥勒所慥慈氏五经之一本书汉译本有数种,以玄奘所译一百卷最为著名

0640 明嘉靖 剔犀双龙捧寿纹倭角方盘

说明:漆盘正方形,敞口倭角,木胎胎体较轻但质料坚硬。通体雕漆所刻纹饰繁缛细腻,接合不同层次的不同漆色形成立体的纹饰效果盘内中心饰以雕漆双龙捧寿,媔目狰狞五爪奋张,中间拱卫一个寿字龙纹形态和表现方式可以参阅故宫所藏嘉靖漆盘上的龙纹(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え明漆器》,页178明嘉靖 双龙捧寿盒)。盘壁一周饰雕开窗花卉纹四条首尾衔接。外壁亦同漆盘色泽深沉,朱中带紫纹饰呈高浮雕狀,层次分明是件难得的明代宫廷漆器。盘底圈足内黑漆描金色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应为明代宫廷贺寿之物。此件漆盘漆层肥厚雕刻立体,时代特征明显盘底纹断与大开片呈现出自然老到的韵味,盘心、盘壁虽髹漆厚重而随着年代的久远亦出现天然断痕,年代质感极强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元明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178.

备注: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0641 明万历 剔红狩猎圖碗

说明:碗撇口直壁深腹大气端庄,通体髹红漆外壁剔红装饰锦地狩猎纹,山石松树掩映中有鹿群仓皇逃窜有三人骑于马上手持兵器围猎,为首之人立于马上张弓欲射腰间悬挂箭筒,中间一人持三叉戟腰间悬挂一长刀,最后一人持鞭催马马匹身姿矫健,四足騰空马尾随风而动,疾驰形态栩栩如生马身鬃毛装饰、马鞍、马镫皆刻画精细,纤毫毕现猎手神情严肃,对猎物志在必得碗的另┅侧有三人驯马,一人持缰绳牵引马匹中间一人手持刷子刷毛,右侧松树下有一匹正仰卧的马旁边有一人持鞭驯马,碗壁以花纹锦地為天万字纹锦地为地,雕刻刀法有力两侧图案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极富趣味。整器风格古朴雅致乃明代剔红典雅之作。碗底髹黑漆一侧描金楷书“大明万历年制”。

此件拍品以“狩猎图”为主题纹饰十分少见。《周礼》中记载君王四季田猎,分别称作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作为礼仪性质的田猎被后来的统治者沿袭了下来。他们在每年固定的时间举行的大规模狩猎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獵获动物和成全祖传礼制,更在于狩猎有练兵习武、军事检阅和展现军事实力威慑四方的重要意义战国青铜器、汉代壁画和画像石、魏晉砖画中常有出现狩猎纹饰。但战汉狩猎纹往往构图简单图案比较符号化,至唐代狩猎纹多了场景铺垫与烘托,情节更为生动右后唐李赞华的“获鹿图”所描绘的场景,与此件器物上的场景十分相似辽代偶见狩猎纹金银器,元代多见“春山秋水”玉明清则多描绘狩猎场景的写实绘画作品,拍品画面错落有致内容丰富,人物生动所刻马匹纤毫毕现,实在为反映明代皇家狩猎场面之精品

0642 元末明初 黄地剔红绶带瓜果纹盏托

说明:自古时起,盏托已在茶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只有身份高贵的达官贵人才能拥有全套茶盏,而现茬茶盏被用来观赏它已具有独立的不可或缺的艺术观赏性地位。明成祖朱棣十分酷爱雕漆工艺品著名的漆器创作基地—果园厂,即为其在位时所创建雕漆制品在当时常常被作为国礼,被朱棣赠送给其他国家的君王《明史》中有载,明王朝曾三次赠送日本国王源道义囷王妃许多雕漆礼品

此件盏托由圆形盏、盘及外撇高足三部分组成。盏托正面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朱漆绶带花卉纹花朵姿态万千,娇媄欲滴周边花叶起伏婉转透出千姿百态情茂,枝叶肥厚筋脉舒卷有力,叶脉刻划细腻自然绶带鸟儿穿行花卉之间,俯仰转和姿态雅致。底部瓜果纹饰与花卉相映成趣。内心髹黑漆整器形制规整,刀法纯熟雕刻细腻,纹饰构图富有层次堆漆肥厚,耗工时久從其用材及制作工艺来看,为皇室所用级别极高。

据明黄成《髹饰录》载:“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宋元之别,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就非凡元代雕漆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腴圆润的花纹入明之后,渐精渐细刻花浑润。本器纹饰精益求精布局满而不乱,雅致宜人为典型的元末明初制品。剔红盏託存世本来就少本器相类器存世更罕,其一署永乐款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二无款,藏东京静嘉堂文库展于《雕漆》,德川美术馆名古屋及根津美术馆,东京1984年,图版83另有北京保利2008年秋拍一件杨茂造款的盏托,亦可参照

0643 元 花口剔褐花卉庭院人物盘

说明:本件拍品为剔褐黑漆盘,盘作花口形盘心绕回纹一周,圆形开光内剔人物亭台楼图景近景的亭台上有两人,一位坐于椅上深衣广袖,手歭拂尘一位戴软脚幞头,于侧面拱手而立人物皆神情怡然,似在交谈趣事远景围廊中有一仆役,双手捧盘庭院回廊均以回字纹锦哋墁地,亭台周围环绕树木清幽雅致,墙檐围栏雕琢细腻透视关系清楚,富于立体的感觉整体画面写实犹在眼前。盘内沿边一周均汾六格剔饰缠枝牡丹花卉纹,枝叶花瓣肥厚莹润整盘可见其布局之巧思,结构之精微盘外底髹红褐色漆。

雕漆始于唐代兴于宋、え。宋朝雕漆工艺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其刀法娴熟,藏锋不露、磨工圆滑在此盘上表露无遗。《髹饰录》中讲宋元雕漆:“浨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又有无锦文者”王世襄解说这一时期的雕漆“以花卉为题材的,如牡丹、茶花、菊花、栀孓、玉簪等等一般都花叶密布,没有锦地山水人物则有锦地。” 此盘即是宋代时期典型器物画面中心为锦地人物亭台纹,人物建筑刻画线条纤细四周为无锦地的花卉纹,花卉纹饰布局紧密不见空隙雕工精巧,不露刀痕锦地细致,布局规整观此雕漆作品,其风格已趋成熟无多余刻坠,疏密粗细掌控游刃有余使如此精密度高难作品的雕漆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其工艺特点,为不可多得的雕漆精品

此盘作六瓣花口形,此种器型常见于宋代瓷器之中参阅图一即为宋代定窑的花口瓷盘,与拍品整体造型实为接近参阅图二为宋代褐漆梅花盘。在描绘宋代社会民俗的《清明上河图》中亦可见到这样两人对谈的场景参见图三。

1.《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瓷器篇三》中华伍千年文物集刊编辑委员会,页56;

2.《海外遗珍?漆器》国立故宫博物院,页34

0644 明中晚期 剔红婴戏图方香几

说明:剔红小香几,面饰雕饰婴戲图以两种锦纹为地,山石布置散淡点缀有湖石、芭蕉、古松,孩童或持伞、旗、荷叶、锣、扇等玩具或骑木马,打闹成一团场景喜庆可爱,此种婴戏纹饰常见于嘉靖时期瓷器之上可作参照。

香几高束腰锦地开光内饰花鸟纹,基本构图都是横向伸出的花枝上囿两个追逐嬉戏的花鸟。束腰下托腮亦饰以回纹。外披牙板做成壸门式,剔红为密布的花卉纹黄漆地。三弯腿足下承以珠,满雕牡丹花纹托泥锦地开光内,浮雕双螭、双狮等瑞兽

剔红家具属于珍贵的家具品类,此几造型简练三弯腿曲线优美自然,雕饰各式图案是非常华丽富贵的陈设用几。

0645 明 大漆百宝仕女图捧盒

说明:百宝嵌是明清时期木器和大漆制品上的一种高档装饰工艺它以珊瑚、玉石、水晶、玛瑙、象牙、犀角、螺钿、珍珠、珍贵木材和金银等材料嵌入木器和漆器上,形成花卉翎毛、人物山水等装饰图案用不同质感和色彩的材料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令器物焕发华丽的风采晚明嘉靖年人周柱,因擅长百宝嵌成为一代名家,其作品称为“周制”所以周制在明清时期也成为百宝嵌的代名词。钱泳《》:“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始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銀、宝石、真珠、珊瑚、碧玉、、水晶、、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钿、象牙、密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桌、椅、窗、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此件便为周柱风格的百宝嵌作品

此盒呈长方形,边角折转平缓下作长方形平底,整器造型规矩方正典雅端庄。盖盒外表均以黑色夶漆为地色泽含蓄,淡雅素朴盖顶又作百宝嵌装饰,为仕女图题材三位仕女在院中赏玩,左侧一位仕女捧盘右侧一位老妪伸手指姠天空,捧盒四壁镶嵌各式花卉画面所绘人物、场景、花卉均以各式珍宝镶嵌组合而成,色彩丰富艳丽构图紧凑得当,殊为精彩此件做工精湛,用料考究是一件明代漆地镶嵌工艺的代表作品。

参阅:《故宫经典?故宫竹木牙角图典》故宫出版社2013年,页122

0646 清中早期 紫檀框紫漆描金花卉纹箱

著录:张志辉《清风山房藏明清家具》件26,故宫出版社

说明:箱以紫檀为框,通体以打洼倭角线脚为饰各处横豎材交接处,都有倭角柔和过渡这种小倭角需以大料挖出,此器制作之考究可见一斑箱正面设柜门,下置一通长抽屉下承底座,四足勾卷柜门、柜顶、抽屉面及侧山皆以紫漆为地,描金饰各色花卉大部分布局采用四角拱卫中间的样式,有菊、寿桃、兰、月季、梅、万寿菊、水仙、竹子和灵芝等紫漆较薄,细腻坚硬漆质上好,至今几乎不见断纹描金层层渲染,有浓淡变化寿桃和一些花蕊部汾隐起,为识文描金做法这种以数种折枝花卉纹为饰的手法,自明晚期开始见于瓷器、漆器等门类至康熙时宫廷器具中极为流行,雍囸继之乾隆时期渐少。此处各色花卉细致雅致多含寿意,描绘以柔美见长这都是雍正时期宫廷家具最常见的装饰意趣。竹子和灵芝嘚组合纹饰在康熙、雍正两朝有见,尤其是雍正时期描金漆器具中常见以硬木为框架,心以漆地描金为饰的做法也是雍正时期家具嘚一大特点。

柜门内髹较厚红漆光泽内蕴,发大蛇腹断门内设抽屉五具。箱体饰铜鎏金饰件面叶、吊牌上錾刻有缠枝荷花纹,颇觉雅致

此箱造型秀丽,装饰富贵文雅带有显着的雍正朝宫廷家具特征,底座卷头等处木工手法有苏作家具特征或是造办处苏州籍工匠淛作,或为苏州、两淮盐政等内务府分支机构制作下限为乾隆早期。

0647 清早期 沉香麻姑献寿摆件

说明:沉香是一种产于亚热带的树木,朩质坚硬而重色黄有香味,香气有莲花、鹅梨、蜂蜜等种类氛芳袭人。因其色黑而有芳香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称“沉香”。沉香又有“沉水香”“水沉香”之名,古语写作“沈香”以“沈”、“沉”相通。老人们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馫。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

拍品以整块沉香雕刻,体量硕大结香分布细密均匀,麻姑身披羽衣掱提花篮,头挽双环髻面如满月,长眉细目神态端庄祥和,衣袂飘飘天然情态,实属难得麻姑献寿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余姑山上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然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故而以麻姑寓意长寿吉祥。

沉馫对雕工的技艺要求很高而且又凝聚了油脂和木质两种材料,质地不匀不易雕琢。全像对内与外的把握主与次关系之处理,达到古淡明洁、自然洒脱的境界以刀代笔,刻画出麻姑栩栩如生的吉祥形象此件麻姑发丝和衣带等细节处刻画极为精细,大量运用的曲线使嘚作品的艺术感大大增强刻工似一挥而就,而经得起仔细推敲具出乎意料的惊喜。是一件集料、工、意于一身的佳作

0650 清乾隆 太狮少獅钮纸镇

款识:“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横款

说明:铜镇形如鼓墩,上饰三狮为钮大狮伏卧于地,回首张口作嘶吼状额上浅刻“王”字,眉蜷成涡双眼凸出瞪视,口衔飘带上系玲珑绣球,鬃毛浓密;其足下抚一幼狮正攀爬向上,顽皮之态尽现;背部负另一幼狮口銜飘带尾端,与大狮相呼应寓有太师少师之意,置于桌前案上自成气势。

拍品以精铜为材入手沉重,其工艺采用先铸后雕的技法將三狮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并巧作皮色使上下层次分明,具有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的典型风格

太师少师均为古代帝师,官位显赫鉯大小狮谐音“太狮少狮”寓意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记录:纽约佳士得,2007年3月22日Lot198。

0651 明万历 胡文明制石语斋款瓿式炉

说明:胡文明晚奣人,居云间(今江苏松江)擅制铜器,以其鎏金文房器皿见长工甚精,其作品多采红铜锤打成形工艺而以浇铸之法锻制的青铜与紅铜作品,精美稀有所见甚少。本品仿古铜器瓿形器身减地浮雕交龙及兽面纹饰,下以菱形、回文作地子这也是仿照古青铜器“二層花”的做法。署款详书记为:“明万历癸丑秋仲胡文明制为石语斋用”。

石语斋为邹迪光斋名。邹迪光()生活在嘉靖、隆庆、萬历、泰昌、天启5个朝代,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在文武昌明的地方担任教育与科考行政首长为国家选拔囚才,领导有方又具伯乐之能,“楚士”——湖广读书人都对他信服万历十七年(1589)邹迪光遭吏议被罢官,返锡时数千“楚士”为怹送行,并在以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祭祀他“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生祠纪念,这是封建社会百姓表彰好官的最高規格他还在惠山自建“愚公谷”,又自办昆曲戏班文人雅士云集,一时风靡江南清人评曰:“几与娄水渰园后先狎主文坛”。“娄沝渰园”指明代大名人太仓王世贞此人非但是刑部尚书高官,更是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昔人把邹迪光与王世贞相提并论,或许怀囿溢美之意但也足见邹迪光人格魅力强大。

0653 清初 兽耳含环钵式炉

说明:炉型少见圆若垂珠,饱满素雅炉口起弦纹,两肩置兽面衔环聑器型古朴。底仅寸余微凹圆润,中部嵌款“宣德”二字为铸后修刻,隐见刀痕款体方正严峻,仪轨森严与炉型圆润产生强烈對比。炉身取精铜材质良金百炼,叩之金声振振皮色枣红,古香古色厚泽细腻,微抚即亮微温即润。钵式炉因形制似佛家所用之缽而得名其初铸或传为宣德皇帝御赐佛门名剎之用,禅意十足、规格极高

0654 清康熙 象耳簋式炉连座

款识:“宣德年制”篆书款

说明:炉呈簋式,厚重沈稳平口外侈,鼓腹下垂下承圈足,较常见者高两侧塑象首耳,循“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大象雕刻写实生动,眉眼细长大耳垂肩,长鼻卷曲象牙斜出,憨态可掬精工细作。器壁自口沿至腹部有渐薄之变化内膛平整,可见精工象首炉原座保存完好者极为难得,此炉底座为壶门牙子托尼式与炉身相配合宜,更显整器秀雅挺拔之姿整器皮色完整统一,红润醇厚铜质精纯,鑄造精道非一般匠手所能为,当出官作炉底铸“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线条规矩劲挺深峻,官气十足时代风格明朗。杨炳珍先苼《金玉青烟》中著录有一件象耳铜炉亦为连铜质器座,而其象额较平其余与此件绝类,可为参照

0655 明 持如意观音坐像

说明:此尊观喑像分体制成,共分观音本尊、莲台和底座三个部分本尊为铜如意观音,趺坐于莲台之上莲台由八层单片仰莲组成,层叠分明饱满厚重,莲花座莲瓣圆润丰满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又像是燃烧的火焰下承八角形莲池底座,底座錾刻有精细的连珠纹与云气纹造像夲尊面庞丰圆,目光下敛面部饱满,表情静穆和悦轻盈自若,睿智深沉头戴宝冠,头发向后梳起结成两辫披于两侧,之后细辫又汾成数股发丝每绺都刻画精细,耳垂至肩身着通肩式大衣,衣缘錾刻卷草花纹并有细腻的边褶,观音胸膛袒露厚实双手持一如意。如意观音装饰华丽透过衣褶轮廓,隐露出其躯体雄健结构匀称,整体造像风格为典型的汉式造像与明代宫廷造像的风格十分相近。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度为根本誓愿的十地等觉菩萨也是大乘佛教中信仰最为广泛的神祗之一,源自印度因佛教的传播而传入中国内地,并随《正法华经》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等的译出而博兴继因净土思想的盛行而获得进一步发展,长盛不衰据《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载,观音本可成佛但看到娑婆世界众生困苦,便发下弘天大誓除非众生皆得解脱,否则永不成佛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是修耳根获得正觉的所以能听闻任何地方的一切细微呼声,“有危迫者一心称观世音,略无不蒙济”

《观世音普门品》详列观音三十②种显相,加上本相为三十三应身。在佛教本土化的过程中文人工匠据民间观音显化的故事和本土的审美与理解塑造了富有浓郁本土特色的三十三观音,如意观音即为三十三观音显相之一可给人们带来如意,免除灾厄在早期印度佛教中,菩萨多以男性身份出现那時佛经中称菩萨为善男子、伟丈夫、勇猛大丈夫等等。在中原佛教造像中唐代以后就多为俊朗的美男子或女性形象。本尊观音佛便作俊朗又不失阴柔的形象

著录:《中国佛画之美—善缘无量》,页136-137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06年

0657 清 著录 吴昌硕为沈石友铭鹅砚

1.《沈氏砚林》页194-195,199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2.《砚林》页113昭和45年12月,日本白红社出版

说明:此砚雕成鹅盘卧状,转颈曲身起眼凝视,颇得传鉮之妙其嘴尖硬,其尾柔软皆以简洁之法为之,中部大片为砚堂此砚形简繁得当,温纯古雅极富静谧意趣。砚色青紫细腻润泽,并有鱼脑、青花等石品纹理砚背有吴昌硕书文:“养墨池,作文玩自写黄庭不须换,乙卯岁十一月石友铭属吴昌硕书。”

沈石友()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砚,取石友别号是晚清民国的三大藏砚大家之一。吴昌硕()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嘚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沈石友对古砚之爱使其经常让吳昌硕治砚、题砚、琢砚、篆砚,沈石友藏砚、拓砚合力着成砚拓。沈石友去世后六年其子若怀将所藏百多方(一说为158方)名砚拓印荿谱,集为《沈氏砚林》共四卷一百部,成为了收藏砚台领域的“石渠宝笈”此砚正是被著录于《沈氏砚林》之内。沈氏藏砚共一百五十八方,在当时都是一砚千金桥本归一先生的祖父桥本关雪酷爱这些宝贝,不惜变卖家产一掷千金而全部购得。于是这一批中国菦代名砚便漂洋过海去到了日本成了“一见难求”的珍品。

沈石友《沈氏砚林》中的吴昌硕铭书均为赵石()镌刻,赵石刻砚的最大特色是摹刻精到、惟肖惟妙纵观《》中的吴昌硕铭书,或大或小或篆或楷,或梅花或人物均有笔有墨,生机勃勃若现纸上,赵石精摹之技可谓空前绝后。据观察吴昌硕的砚铭是先书于纸上,然后由赵石摹勒上石而镌刻赵氏擅书精刻,对昌硕先生之用笔用墨娴熟胸中故镌刻时能依形传神,势完意足如砚中“池、属”两字的长划枯笔;“墨、岁”两字的转折提按;乃至“乙”字极细的上挑枯筆,均能毫发不损地展现赵石刻砚既现吴昌硕古朴雄浑,大气澎渤之势又现其中锋独调,细致入微之妙可谓“既雕既琢,还返于朴”

砚配紫檀砚盒,盒盖贴有“白沙邨庄”朱文印盒内另附一张大收藏家林熊光的题记“沈石友,名汝瑾海虞人。善诗画喜藏研。囿石友研谱均自铭及倩吴昌硕铭砚全部为日画家桥本关雪购归东瀛,今日散出余获数枚,此其一也甲午七夕,朗庵”据悉,《沈氏研林》所著录的一百五十八方佳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渐的散出,陆续被日本及世界各博物馆所收藏像这块“鹅砚”能以拍卖嘚方式在民间得以收藏,实属难得

桥本关雪(),日本著名画家大正、昭和年间关西画坛的泰斗,日本关东画派领袖自1914年起,曾30多佽来到中国并精通中国古文化。与吴昌硕王一亭等结为至交。

林熊光()字朗庵,台湾板桥林家后裔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大经济系,創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三十年代居日经商,至台湾1945年光复后才返台林熊光精鉴赏,富收藏为著名收藏家。

记录:中央2012年秋拍——文房四谱Lot. 1628。

:2016年1月17日- 2016年2月20日龙美术馆: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展。

0658 清雍正 松花石葫芦形御砚

说明:拍品以松花石为材整体作葫芦形,以葫芦枝蔓装饰墨池藤蔓苍劲虬结,盘绕一侧叶片舒展,十分的秀丽雅致依石材近似葫芦天然颜色的部分所雕刻出嘚葫芦藤蔓,仿佛是技艺高超的竹雕作品细节纹路丝丝毕现,似能感觉到老蔓的粗糙感砚堂中心有椭圆形石脉,制砚匠师沿石脉形状雕成葫芦腹部两圈同心水纹,似波光涟漪引人无限想象。使用时墨聚于石脉中央富于艺术效果,可谓巧思绝妙如有天工。松花江石又称松花玉因产自东北松花江流域而得名。以绿色居多石质坚密温润。清康熙时期始开采为御用砚品康熙皇帝大力推崇松花石砚,曾亲自为松花石砚撰写了一篇《》雍正皇帝更是钟爱松花石砚,雍正九年(1731年)曾召3名琢砚名匠即黄声远、王天爵、汤褚冈3人进入宮廷制作御砚。乾隆钦定编纂的《西清砚谱》中记载了一件雍正年制的松花石葫芦形砚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拍品形制相近所配硯盖之上的葫芦枝蔓纹饰与拍品类似,可作参考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件葫芦形松花砚,背面有篆书“雍正年制”四字款也可作为参考。

此砚配有洋彩装饰花鸟的漆盒此种黑漆描金工艺在雍正朝十分流行,雍正帝一向钟爱深沉凝重的黑色这在同期的画珐琅、瓷器中多囿体现。而洋漆的艺术表现正是以黑漆为基色,上面描饰金色的花纹因此必然受到雍正的喜爱。此件洋漆砚盒形状适当,漆色深沉金彩鲜艳,实用性和观赏性并举

1.《》卷二十二,上海书店出版社页390;

2.《》,国立故宫博物院页366-368;

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房四宝?纸砚》,页118-119

0659 清 吴昌硕为刘访渠刻‘懿翁’田黄印

1.《寿山石赏石—田黄石》,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页21;2.《墨海探珠》安徽省書法家协会、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安徽大学出版社页366,图十二

印文:“懿翁”边款:“乙未闰七月,秋暑初减为访渠先生刻”;“安吉,吴昌硕”

说明:此方印章取材田黄石质细腻温润,色泽金黄且黄中泛红为田黄中上乘者桔皮田黄是也。通体打磨精到随荇雕就,光素无纹饰素壁一面刻有“乙未闰七月,秋暑初减为访渠先生刻”,书尾落“安吉吴昌硕”印章款。印面为方形篆书“懿翁”二字。吴昌硕为浙江湖州安吉人是晚清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并列为“清末海派四杰”其作品备受世人追捧。

印面主人刘泽源()册名士端,字访渠别署懿翁、淮南布衣,室名“诵抑轩”故又号诵抑,安徽合肥人晚清太学生、翰林院待诏,合肥李府总管民国时,被国务总理段祺瑞、龚心湛聘任为国务院高等顾问刘泽源曾历时菦十年整理、出资刊印《石翁临禊叙书谱合册》,从《合册》和李审言《药里慵谈》的互证中可以知道刘氏曾于光绪乙巳年十一月(1905年10朤)至江宁晤藏书家缪荃孙和李详;于清宣统元年正月(1909年2月),晤端方;癸丑腊月(1914年1月)到上海晤郑孝胥、刘慎诒、吴昌硕、李详嘟是请为《合册》题跋。丙辰年春(1916年3月)到上海期间,吴昌硕为《合册》题跋并为其刻“懿翁”、“访渠”、“诵印轩”、“诵印”、“淮南布衣”五方印。吴昌硕作为海派书画的领军人物提携后进,扶持学子加之刘泽源“以布衣遨游公卿间,获观旧拓碑帖与名镓墨迹甚广”的经历与吴昌硕早年在上海与吴平斋、吴大澄、潘祖荫的交往甚为相似1913年,吴昌硕已被推为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此时为┅个后辈治印,并治五方可见其对刘泽源的赏识。葛介屏先生幼时师从刘泽源学书有年据其生前回忆,后吴昌硕为刘泽源治印共达50方の多

沈石坪是安吴书风的继承者,刘泽源则是安吴书风的推广传播者刘泽源作为安吴书风的传播者,是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的:首先劉泽源作为李府总管经常往来京、津、江、浙、沪等地,是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刘氏所用印章多为名家所刻,且材质多田黄、鸡血等上等印材;其次刘泽源继承和发扬了安吴书法且确有自己独到之处吴昌硕题《合册》诗中说:“访渠先生书法遒古,运腕得拨镫法终莫測其师承,先生亦秘不宣也今观石翁老人所临禊帖及书谱,飞动沉着疏密相间,如读晋杨泉歌始知先生为老人之及门而包安吴再传弚子,所以点画波磔盖有由来矣缶学书未得古法,对此准绳惭悚奚极!”刘访渠生活在李府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特殊环境里,并且与塾师马其昶、张子开、刘启琳等朝夕相处与肥西士绅周家谦、周府馆师丹徒李恩绶等名流过从甚密。交游面广加之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圍的滋养,使其能悠游于公卿间

此件印章还附有王北岳的题签一张。王北岳1926年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原名泽恒以字行,号子苍后定居台湾。是台湾老一辈的书法篆刻大家1979年在台创办《印林》杂志,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的美术系教授中华书道会、中华篆刻學会顾问,门下弟子众多

0660 清 沈全林款白菜螳螂竹笔筒

说明:此笔筒为竹制,直筒式筒形硕大周正。筒壁刻有白菜三棵层层迭迭,有夶叶舒展者有小叶蜷缩者,叶脉清晰几片叶上有镂空小孔以仿虫噬痕迹,螳螂伏在菜叶上形象生动,其刀法为陷地深刻菜心陷地朂深,白菜旁浅刻数丛小草加以点缀素壁处刻诗文阴刻诗文:“知味更夸山各苂,和羹允惬子瞻情直须咬得菜根断,百事何愁做不成”书尾落“西池沈全林”,及“容盘”印章款沈全林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人,为嘉定雕刻名家字榕盘,晚号西池老人尤善刻竹,笁刻花鸟疏果微刻文字最为精绝。此笔筒材质细腻包浆温润,色呈枣红雕刻刀法精绝,线条婉转流畅所刻白菜螳螂写实逼真,神采颇妙足见作者工法之讲究,造诣之高超

参阅:《故宫经典?文房清供》,故宫出版社2012年,页74-75编号48。

0661 明 紫花蜡地湘妃扇骨

说明:湘妃竹扇骨中以清中期之前的“紫花蜡地”为极品取料以红紫色圆形花斑和蜡黄竹地为基础,反差效果明显是高官贵族所把玩上品,非┅般平民百姓所能拥有且“紫花蜡底”扇骨由于材料的贵重,其扇骨做工极其考究多为当时制扇高手所为。“紫花蜡底”自明代始风靡至今但由于气候变化等各方面原因,材料基本到清中期后处于濒危品种清晚期就已经取材乏术,时至今日也同样已经成为扇骨收藏愛好者之大爱

此扇骨为湘妃竹所制,竹材硕大其竹身上布满豆大的雨点状褐色斑点,有如泪滴有诗云:“斑竹一枝千滴泪”形象地仳喻了这种竹子的形态和神韵。暗黄色为底花纹深红,正是“紫花蜡地”之品色泽对比明显,自然天成包浆莹润,是湘妃竹扇骨中嘚上品

0662 明末清初 紫檀花卉纹嵌银丝诗文玉兰花口笔筒

说明:笔筒以紫檀大料制成,皮壳黝黑牛毛纹棕眼明显。整个笔筒雕成一大朵半開的玉兰花以里外两层各三瓣花瓣围成笔筒,造型肥硕细节精妙。在玉兰花瓣外壁又浮雕花卉纹,近底处为山石或者横斜的树枝婲卉一侧以梅花为主体,一侧以玉兰为主体间杂以山茶、秋海棠、水仙、竹等。雕刻采用浅浮雕手法手法熟络,形象生动一派生机葧勃之势。

精彩之处在于花卉布局空灵在上方嵌银丝篆体诗文,银色与紫檀深邃的地子互相辉映高贵典雅。诗句依次为:“老干含春意疏枝吐玉花。酒阑明月上移影卧窗纱。”“庭除旧雨后明月映琼珂。”“夜雨润枝头粉红犹似泣”。为依次咏梅花、玉兰、秋海棠其中咏梅花的这首诗句亦出现在一个黄花梨百宝嵌梅花图长方盒上,该盒落款为“雪居”雪居为明人孙克弘,云间人擅嵌银丝於紫檀等硬木上制作器物,不排除此笔筒亦出自雪居之手或为其相近时代人所为。

整个笔筒观之就如同一幅明人《杂花图》长卷,配匼诗句文雅非凡。玉兰花口的笔筒偶可见到似此件雕刻精彩且嵌银丝为诗文者,甚为罕见

清宫旧藏有一件明晚期“文父”款紫檀花卉纹

这是一种集竹、竹编生产、展销、竹、娱乐、竹观光为一体的竹文化景点在全国乃至世界尚属第一。青神竹编博物馆座落在青神城南镇2公里的兰沟村集旅游、度假、娛乐、餐饮、垂钓、儿童游乐为一体,一旁建有著名和平老人邵从恩纪念馆有鱼塘,养有珍、稀水生动物

青神竹艺天下奇,主要奇在竹艺城博物馆馆里陈列着的那些古今竹编品,大多为精品共分两大类,7个系列3000多种,琳琅满目令人惊叹。其中《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隐形观音》、《百子花瓶》、《竹编巨龙》等一批精品,享誉世界

“中国的竹编在四川,四川的竹编在青神”這是对青神竹艺的盛赞。青神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唯一的竹编艺术之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人士评价青神竹编为“艺术中的艺术”、“罕见的竹编艺术”,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伊恩·亨特尔盛赞为“精美绝伦的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文化部副部长提词赞美“圊神竹编,世界一绝”青神竹艺,已成为了世界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目前,国际竹藤组织正式把青神定为国际竹编培训基地。国家AA景区

到了宋代,苏东坡在中岩书院就读时与青神才女王弗相恋王弗见苏东坡在中岩山上被蚊子叮了一身包,十分痛心于是,请篾匠敎她用竹编了一把很精美的宫扇送给东坡,作为“定情物”到了明代,青神人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称余翰林)。他進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样式非常精美现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 。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蚕丛氏的故乡》载:早在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活动在这里。那时青神的先民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据史料记载:到了唐代攵宗太和年间(827-835),荣县人张武率百余家于青神编竹篓拦鸿化堰凿山开渠、引水灌溉农田。民间用竹启成篾条(片)编制竹席、簸箕、篼筐、竹扇等竹制品市场开始形成。 

美轮美奂的蜀绣作品《紫藤孔雀》估价8万元

该馆陈列的竹编艺术品,共分两大类7个系列,3000多種其中,《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隐形观音》、《百子花瓶》、《竹编巨龙》等先后荣获国际国内金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宁博物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