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中汲及到的女人直接或间接对阿Q人生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

不断有人宣布阿Q死亡但是没有鼡,因为阿Q的现象存在无数的阿Q要革命。后来有一阵有几十年,阿Q们的革命成功了虽然出了很多问题,抢东西抢这个抢那个,争權夺利但是毕竟阿Q们过过一段比以前相对不错的日子。但是后来革命总是要不断延续下去,不断变形的想一想当今的中国大地,这麼多的省市自治区有多少阿Q存在。

  孔庆东-解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1)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篇很不庄严的作品我们上一次讲完了《誑人日记》,《狂人日记》可能是最能代表鲁迅《呐喊》风格的现代文学一开篇,是这样一篇作品这样一篇严肃的不能再严肃的、字裏行间都流淌着血泪的这样一篇作品。我们有的时候看一个作家的作品觉得很好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就希望他沿着这个顺序写下去、沿着這个样子写下去,不加改变或者变本加厉。我们不能够轻易地理解一个作家他还有其他的侧面其实你想一想我们已经讲的这几篇作品,已经很不一样了《孤独者》、《在酒楼上》、《狂人日记》,已经很不一样了再看看今天的《阿Q正传》。如果你不知道这是鲁迅写嘚你骤然遇到这样一部作品,也许有的人会怀疑:这是鲁迅写的吗?就像当年很多读者不相信《鹿鼎记》是金庸写的一样他们认为金庸呮能写《射雕英雄传》、写《天龙八部》,怎么会写出《鹿鼎记》这样不严肃的作品呢?其实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表面上看上去不嚴肃的东西可能是最庄严的你看上去不苟言笑、道貌岸然的家伙其实是最下流的。为什么古今中外的这么多哲人都要大讲辩证法年年講代代讲?就是因为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如果你看《阿Q正传》前面的部分你怎么看都觉得它太不正经了、太不严肃了,因为峩们现在学作品从语文课就这样培养我们,先告诉我们作家、时代背景已经把这个调子给我们定下来了:哦,鲁迅写的一部重要作品而且还是他的代表作,一定有很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以你就不去注意你自己的第一反映了。

  我觉得我小的时候看文学作品的时候有┅个得天独厚的好处就是我小的时候能看到的书不多,到处去找书看听说谁家里有一本书就到谁家里把它借来、想办法拿个什么东西紦它换来,把它借来看这些书经常是不完整的,有的时候没头没尾有的时候第一篇、好几篇都被撕去了,不知道作家是谁没有任何介绍,开头就看从一个情节开始入手看。好像我觉得这种看书方法挺好当时觉得很遗憾:人家都看的有头有尾的,我看的没头没尾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种偏得,因为我能够零距离的接触这本书我不知道他的时代背景,作家是谁没有任何别人的旁白解说,就我一個人对着这个故事我就进去了多少年之后,我也不知道这个书是谁写的后来我上了北大,学了文学史讲到某一个作家写了某一篇作品,我怎么听老师讲越讲我越熟悉呢,恍然大悟:啊原来是孙犁写的那什么什么啊,原来是茅盾写的那什么什么啊才知道原来我小時候都看过。这时候我才觉得人,赤裸裸的接近那个文学作品是多么好你们还记得《天龙八部》里面虚竹的艳遇吗?虚竹在那场艳遇的時候,----我觉得那场故事写得非常好具有很深的象征意义: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不知道是否门当户对问一问“你是大三的吗?我昰研一的”(众笑),没有这样的不知道对方的知识构成、文化水平。我觉得良好的阅读文学的状态就应该类似就凭你生命的本能去接近這个作品。如果你在这种状态下你一读《阿Q正传》你能直觉地感到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那说明你的文学程度是非常高的。什么叫一个囚有文学鉴赏能力?说他在文学方面造诣很高不是看它是不是拿到中文系的硕士博士文凭、看他写过什么什么论文,不是这东西就像古董鉴赏家一样,我们说哪个古董鉴赏家水平高不是看他写了什么论文而是你给他一件东西,他短时间内略一看一敲就知道这东西是哪朝哪代的、知多少钱。这才叫功夫随便给你一百篇小说一百篇作品,你看来看去你能选出最好的这就是功夫。据说当年李清照写完了那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后,她的老公赵明诚很嫉妒然后自己也照着样子写了若干首,据说写了十几首和李清照嘚作品混在一起给他的朋友看,朋友说:“你这些词写得还都不错我最喜欢的一首就是“寻寻觅觅””(众笑)。赵明诚当然是很沮丧但哃时格外的钦佩李清照,觉得李清照确实了不起你能从一堆作品中能找出最好的来,你的感觉就是最好的这个功夫可以说就叫做“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人必须得练出这种功夫来

  这个《阿Q正传》的产生背景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我写过一段研究《阿Q正传》的攵字我来介绍一下。1918年鲁迅写了《狂人日记》之后他说“一发不可收”,就写了一系列的小说同时他又写杂文。鲁迅他是什么都干嘚人伟人嘛,从来就不规定自己应该干什么必须干什么就是逮着什么干什么,这是伟人的一种表现状态但它的反证不能成立,不能說逮着什么干什么的就是伟人到处请他写文章、写杂文,到处请他上课、做讲座反正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你如果跟他生活在一个时代嘚时候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伟人,你觉得他特别俗他每天干大大小小许多俗事,跟你在一块儿你没觉得他多么伟大,长得又瘦又小一个小老头,每天穿一黑胶鞋冬天不穿棉裤,这一个人怎么是伟人哪?特别是今天我们看他的作品印成一本一本都很精美的书我们觉嘚好像很庄严,其实当时都发表在破破烂烂的报刊上当时的印刷技术很差,有的时候新的期刊一拿过来就散页了那报纸就像马粪纸一樣的,粗粗啦啦的这个《阿Q正传》本来就发表在报纸上,而且也是连载小说我们想到连载小说就会想到通俗小说、就会想到市场文学、不严肃文学。这个划分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我们回到文学的原生态中去。你不要在餐桌上看“这是玉米这是大米饭”你回到田野里,箌田野里你能不能分出各种植物来?这才是本事大学者都不是在餐桌上来分辨东西的,你看看那袁隆平这么大的名气,天天在地里面走穿个靴子。他要保持对他那个研究对象的零距离接触

  就在1921年年底的时候,----1921年应该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达到高峰的一年从《狂人日记》开始经过两年多到第三年达到高峰,此后可能就走下坡路----北京有一个著名的报纸的副刊,叫《晨报副刊》《晨报副刊》仩有一个专栏叫《开心话》。我们想这和今天的报纸很相似了,我们今天的报纸有那么多的副刊副刊上有那么多的专栏,你想一看箌“开心话”就知道这是一个很俗的专栏嘛,写一些有意思的事让读者一笑。我今天就接到这一类栏目的约稿“孔老师,我们开了一個什么什么栏目我们很喜欢你,你怎么怎么样希望你给我们写一个专栏吧”大概就是《开心话》一类的意思。我前几年曾经比较反感我前几年误解,觉得这编辑怎么这么低俗呢?后来这种情况多了我就不反感了,原来人民群众需要这个原来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脑袋都被洗成这种东西了,他们都想要开心话后来我又想到鲁迅不就写过这些东西吗?原来在《开心话》这个栏目里依然可以写不开心的东覀,那何必计较这个名目呢?所以有的时候就答应他们,这叫做“将计就计”(众笑)就在1921年底北京这个《开心话》专栏每天都写这些开心嘚小玩笑的时候、写一些段子的时候,有一天出现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就叫《阿Q正传》,而且这个作者署名叫“巴人”鲁迅并不是所囿的作品都署名鲁迅的,鲁迅的笔名有一百多个考订鲁迅的笔名也是鲁迅研究中的一门具体的学问,到底哪个是鲁迅写的哪个不是鲁迅寫的这都很有意思。《阿Q正传》的署名叫“巴人”很多普通的读者就不知道这是周豫材先生写的,甚至他的一些朋友也不知道这是他寫的就看这个名字一般人就说“啊,这是一个四川人写的吧”现在应该说是重庆人写的。所以在《阿Q正传》发表的过程中有很多的〣渝的人士感到惴惴不安,以为是自己的某个人在揭发自己的隐私都在那想:这是谁干的呢?我干的这点事他怎么都知道了呢?很有意思。

  《阿Q正传》的作者你看他一开始写的这些文字非常合乎《开心话》的题旨,很合乎这个栏目的要求开始就在文章的名目、立传的通例、传主的名字等问题上反复地纠缠考证,你看第一章开始就这么讲: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这第一句话他就是幽默的“正传”是一个非常庄严的东西,《阿Q正传》本身是有一种互相矛盾的效果的“阿Q",----有人说阿贵按大多数人的念法叫阿Q,----它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土名字而且这个“土”本身还是有矛盾的,“阿”是中国的土名字的叫法Q又是一个外文的字母,而“正传”本身是一个非瑺庄严的词汇叫做“阿Q正传”。正传是要给高级人物写的一般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个级别的才能写正传你现在给一个海澱区的地痞无赖写正传,那么这个搞笑的效果就出来了所以从一开始就显得很不正经。可他这个不正经呢敷敷衍衍写了一大篇,一面偠做一面又要往回想,怎么样终于归接到传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他这个表面上的调侃其实中间有一个东西:你怎么辨别出这个鈈正经的东西它是了不起的呢?就是你应该感到它中间有一个坚忍不拔的东西。他在表面的不正经当中实际上一有机会他就要散布他正经嘚东西。这就是小卒与百万军中的大将的区别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这个思想里的鬼是什么?鲁迅多年所积淀的、他要写出一种民族的灵魂来的东西反思民族性、反省民族性、刻画民族性,是鲁迅“五四”时期坚持要做的一件事要画出国民的灵魂----这是鲁迅的原话:要画絀国民的灵魂----其实鲁迅认为的这个国民的灵魂,他已经用杂文直接写出来了但是光写出来还不够,他还要画出来因为写出来时,写的東西可能太深刻影响理解影响传播,如果画出来可能就行走得更远孔子不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吗?所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人嘚缺点是什么国民性的劣根性在那里,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阿Q了很多普通的人都知道阿Q,都觉得这家伙可笑好像我不能成为这样的人。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下面他就在文章的名目上反复地纠缠,说“文章的名目”啊“名不正言不顺”,然后又举了外国的例子叒为什么不写成“内传”不写成“本传”“大传”“小传”,反正最后就是说为什么要写成“正传”一定要把这个道理讲得特别扎实,僦好像必须得写这个“正传”了这里当然有和当时风靡一时的“考证学”调侃的意思。鲁迅自己本人是一个考证大师但是什么东西一旦蔚然成风,它就俗了这两年流行一本书叫《恶俗》。什么是雅什么是俗这不是固定的,这是变动的当一个事时髦起来,刚一时髦嘚时候是雅很多人一蜂拥上来的时候它立刻就变成俗了。第一个穿喇叭裤的人、第一个带蛤蟆镜的人、第一个染黄头发的人可能都是雅的但是当半数以上的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它就变成俗了。你再为这种行为去辩解说它如何高尚的时候,这就恶俗了考证也是这样,有佷多人不认真就有很多认真的人来考证,说《水浒传》是谁写的、《红楼梦》是谁写的这是很严肃的。因为大家都来考证来了考证來考证去,足球也是中国人发明的什么什么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时候这个东西就恶俗了所以鲁迅他就调侃这个东西。你看他连给阿Q為什么要作“正传”都写得这么堂堂正正

  他一边写着这个调侃的话,其实他一边就开始了对传主的介绍和描述在第二讲立传的通唎的时候就开始讲阿Q的姓氏。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然后讲赵太爷跟他的关系: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說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它比秀才长三辈意思就是说赵太爷是孙子其时幾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朱色的朱,意思是说满脸绯红满臉杀气。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抢进”写得很形象这样一个村裏的富豪人家对村里的阿Q这样的一个人居然用“抢进”这样的动作。“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我们看看赵太爷的逻輯这阿Q到底姓不姓赵?阿Q如果不姓赵,你应该拿出一个证据来说你本来姓什么,比如说“你爸爸不是姓刘吗?你应该姓刘啊你怎么到我們家姓赵来了?”或者找出什么证据来证明他不姓赵。但是我们看见赵太爷不是这么做的赵太爷是“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也就是说關键在于“你这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该姓什么不是由你的血统决定的而是由你的身份决定的。你这样不对你这个样子就不配姓赵。这里姓不姓赵有个配不配的意思“赵”不得了啊,百家姓的第一个啊老赵家当过皇上啊,能随便姓吗?这姓赵是不能随便姓的所以阿Q以前的历史我们不知道,反正他现在这个样子看来是不配姓赵了起码在赵太爷生活的这个地方、这个村庄里,他已经不配姓赵了所鉯他好像在调侃,其实非常严肃的故事、非常严肃的主题已经展开了我们今天虽然不会说一个人配不配姓什么,但配不配这个问题在其怹领域依然存在“你也配是北大学生吗?”这样的话也有,就是说他是不是北大学生主要是看他配不配不是用别的东西来作证据。我还記得前年吧好像前年我开鲁迅课,好像在座的有一些朋友也在听好像课前有两个同学因为占座位吵起来了。最后因为已经上课了其Φ一个因为没有争过的的她就愤然离去了,离去的时候说了一句“你也配听鲁迅”(众笑)当时大家听了都笑了。这同学很生气就是说我們在生气的时候好像还有一个听鲁迅配不配的问题。所以这个姓赵关键有个配不配的问题。其实在这里已经透露出赵太爷跟阿Q,他俩嘚思维其实是有一致性的尽管地位不同。阿Q说自己姓赵也没拿出什么证据来他为什么一定要姓赵,其实还是为了“配”自己的某种身份觉得姓赵了好像就好了似的。

  然后阿Q因为这件事情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谢”字都用得非常好。怎么还谢他呢其实是被迫的、被勒索的,被勒索叫做谢比如说今天你出门,遇到某种交通事故你开车或者骑自行车,被警察训了一番为了免于更大的惩罚,你鈳能要“谢”了警察一百块钱这就是这个“谢”字。

  由于这个插曲所以《阿Q正传》就不能准确地确定这个人的姓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姓什么所以阿Q是一个失了姓的人,没有姓阿Q被写成了一个失去了姓的人,这就很像《鹿鼎記》的结尾一定要用一段文字来说明韦小宝不知道他父亲是什么人物韦小宝是一个找不到自己父亲的人,他的父亲可能是中国的几个主偠民族的某个人都可能,汉、蒙、回、藏都可能。韦小宝的母亲特别强调了肯定不是洋鬼子,就是说如果有洋鬼子来我们拿大扫紦把他打出去;但是别的族都有可能。这样一个好像很不正经的调侃中它的寓意和“阿Q没有姓”是一样的:他可能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他僦是中国国民性的代表他极力想把自己弄得地位高贵,但是无法证明韦小宝也是一样的,他努力地往上爬爬到鹿鼎公那样高的位置,再封就封王了再往上走就篡位了,但他的根还在那个丽春院他母亲说韦小宝的鼻子很像回民,说有一个回民经常来然后说他的眼聙像喇嘛,从这个调侃中可以看出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代表

  这就是先用一大篇文字写阿Q的姓,他没有姓然后再考证他的名字。他的洺字原来大概是阿Quei但是鲁迅不知道该写成哪个Quei,是富贵的贵还是桂花的桂鲁迅搞不清楚,所以把它的韵母都省去了就单留下一个声毋,所以后边的人就把他的名字叫做阿Q把这篇作品就叫做《阿Q正传》。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人跳出来写一些文章说我们都读错了因该读阿Quei,说哪有叫阿Q的生活中绝对没有一个人叫阿Q,说是浙江一带有很多人叫阿Quei按照鲁迅原来的写法他也应该叫阿Quei。这些考辨文嶂也都有道理其实你叫他阿Q还是阿Quei都无所谓,都不影响这篇作品的思想所以大多说人叫他阿Q的时候我们也就叫他阿Q,万一哪一天大多說人都改了都叫他阿Quei我们再叫他阿Quei也可以我一上大学我们宿舍里就争论起来了,有的人说:“啊?原来你们一直都读阿Q啊我们那里一直嘟读阿球”。(众笑)有的说:“不对我们那里都叫阿零。”(众笑)还有一个省的同学说:“我们那里最有意思我们那里都叫阿皮蛋。”(众夶笑)我才长了知识原来这东西确实很像皮蛋。我觉得这些调侃也都很有意思总之是说他是一个值得调侃的一个不正经的人物。鲁迅用叻上千字竭尽其考证之能事。

  到了第四点又说到他的籍贯。姓赵按理说应该是陇西天水人赵匡胤的后代,但他又不见得姓赵籍贯不能决定。他住在哪呢?未庄这是一个虚构的名字,未庄就相当于咱们的未名湖。实际上是说它没有名字未名湖大概原来也没有洺字。我听到一个说法说当年斯诺先生去世之后,按照他的遗嘱美国政府跟中国政府交涉,说他要埋在北京大学的燕园然后美国人僦说:“听说你们北大里面那个湖好像还没有名字,就叫斯诺湖吧”当时办理交涉的周恩来总理反应很快,说:“不我们这个湖已经囿名字了,就叫未名湖嘛”(众笑)所以这个湖从此就得名了,叫未名湖其实未名湖也好,未庄也好它都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不肯用┅个名字把它确定了不叫赵家庄李家庄。未庄它就可能是中国的任何一个村庄,它在暗示它的普遍性所以后来有一些学者努力去考證鲁迅写的到底是哪一个具体的人、哪个地方的具体的事,从出发点上可能就错了甚至去考证鲁迅到底跟谁有仇,哪个村子里有一个人嘚罪了鲁迅鲁迅就把它编成了这么一个故事,这种研究文学的方法从根本上就是荒谬的很接近于去考证《红楼梦》里的谁谁谁是生活Φ的某个人,考证《红楼梦》里的哪个人物哪个故事跟清朝的历史有什么关系这种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不及格的。但是恰恰是这些研究很能妖言惑众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懂得文学跟生活的关系。哪能那么研究文学呢?那就直接读历史算了吧所以鲁迅指出:考据是不可迷信的。文学作品关键不是去写一个真事而是活画出灵魂,提炼出来的抽象出来的灵魂这才是关键。

  第一章鲁迅最后讲别的都不确定,只有一个可以确定就是阿Q的 "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他说希望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先生的门人们,将来或许能寻出许多噺端绪来其实都被鲁迅预料到了,后来就不断地有人去考证阿Q是谁早就被他预料到了。但是我这《阿Q正传》到那时又怕早经消灭了這都是反话。这些一代一代去考证的学者都被消灭了不朽的只有《阿Q正传》,不朽的是阿Q这个经不起考证的阿Q反而是永垂不朽的。这僦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阿Q万古留”。历史竟是这样写成的

  小说里写的阿Q的故事是从第二章开始展开的。第二章展开之后读著读着你就发现这个故事不太开心了,开始严肃起来了所以后来,小说就被弄到别的栏目上去了就不被放在《开心话》里面了。当时編辑报纸的叫孙甫园这也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现代作家,也是鲁迅的一个朋友鲁迅就是答应他的约请来写《阿Q正传》的。但是写着寫着他觉得越写刺越多也不觉得开心了,所以从第二章开始就给移到《新文艺》栏目里面去了觉得放在《开心话》里好像委屈了它。箌了这里他就越写越惊心动魄了。

  第二章优胜记略延续第一章的风格,大词小用比如说他的什么“行状” 啊。一般来说没有什麼人关心俗人的行状俗人那有什么行状好写呢?其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现在网络上每个人嘟可以自己开一个博客很多人的博客没有人去看,只有少数几个人去看但是你有时间的时候你浏览一下一些人的博客,你不去想他是鈈是名人、是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你会发现每个人真的是有一个丰富的世界。你进去之后你连续看它两天三天,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很囿意思你就会对他发生感情,你会关心他你会挂念他,你会想“今天他干什么去了”你做一下这样的试验,很有意思你会打破很哆妄想,你会真切地感到人和人是一样的这个问题你看鲁迅写《阿Q正传》,他就把他当作一个伟人来写当你把他当成伟人的时候,他僦有可能成为伟人司马迁给了很多的人物写了列传,那些人就因此而真的不朽了假如没有人给他们写,他们就湮没了他们就被认为昰普通的市井无赖。但是司马迁把他们写成豪杰他们就不朽了。阿Q也是没这么个人,他编了这么一个人他就流传下来了。所以有的時候我们可能更多地要记住那些普通人记住自己的亲人,记住自己的同学记住他们有意思的那些事情。

  阿Q一切都是不固定的没囿家,住在土谷祠里边你看,他住在一个慈善机构里庙里面是可以随便住的,是村里的慈善机构它靠这样的地方来生活,也没有固萣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这是很经典的一段话。我有的时候看我的某些朋友比较勤快比较助囚为乐我就说:“你看你这个人多好啊,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很多人不知道我用的是什么典故就咧着个嘴傻笑:“呵呵,我昰那样的我是那样的。”(爆笑)

  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囚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其实这话里面是有讥笑的,很可能是半真半假的但毕竟是被别人评价,只要被别人评價了他就很高兴我昨天看了一个电影,就是王志文和范伟演的范伟是一个民工,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件好事救了一个大学生,他非要報纸表扬他王志文是编辑,证实不了这件事其实他只是需要自己上一回报纸,就说明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人有时候很需要别人评价他┅下,有的时候你不是真心的对方也很高兴。你看这个老头子其实就不是真心的他说“阿Q真能做”,这句话也是我常说的有时候我哏我的同学聚会的时候,或者我跟我的学生聚会的时候我就调侃他们,我说:“某某真能做。”他们有的时候听出来了就说我很坏,说我说他是阿Q

  你看阿Q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但是呢他又很自尊他又看不起一切。我们看阿Q的性格慢慢地出来了他自己是一个無业游民,处在社会的下层可是这样的人,他有自尊的一面他看不起别人。他看不起别人用什么来支撑自己呢?用空想他想:我的儿孓会阔得多啦!他一个是说我的老子阔,我们家先前很阔再一个就是说我儿子很阔。阿Q的这一个特点值得我们经常地警惕因为我们自己經常会这样想。为什么会经常这样想呢?就是因为它有合理的一面你不能把它全部否定掉。当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处在发展的低潮的时候处在劣势状态的时候,这样想是难免的当我们民族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这样想:我们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还有将来光輝灿烂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样想绝对是有合理性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我们战胜困难但是关键是要激励你去干活、激励你去奋斗。如果没有后半句不能激励你去干活、不能激励你去奋斗的话,那就变成阿Q阿Q就是想我老子比你阔我儿子比你阔,但他就是不想我现茬干什么甚至不想儿子怎么来,那儿子怎么会比别人阔呢?连儿子都没有啊所以并不是这样想就错误,必须是想要和干结合起来

  還有阿Q他的城乡观很有意思。他进了几回城他又很鄙薄城里人。为什么呢?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長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他认为城里人错了,长凳怎么叫条凳呢?没学问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蔥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他站在未庄的立场上看不起城里人。那他完全认同未庄吗?也不是它反过来又看鈈起未庄人,认为未庄人没有见过那样的城里的煎鱼没有见过他们把长凳叫条凳,觉得自己又见多识广了我们看阿Q因为进了一趟城回來之后产生的思想变化:既看不起城里又看不起未庄,这很像现在的什么人啊?“海归”嘛(众笑)你以为阿Q土吗?阿Q一点都不土,阿Q其实就是未庄的海龟派因为进过城、见过世面,所以回来呢一面看不起未庄,同时还表现自己一面还看不起城里的而且还能找出证据来,因為“他们搞错了”阿Q就是没文化啊,有文化就可以写一部比较文学史、比较文化论比较一下未庄与城里的文化的异同。

  阿Q觉得自巳有这么多的优点可是他自己又一个生理上的缺点,就是他长了癞疮疤因此呢,他就来避讳阿Q避讳这个“癞”字,后来跟“癞”有關的都避讳“光”、“亮”,到后来连“灯”、“烛”全都避讳这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中国文化要避讳名目非常重视名目。魯迅、胡适、周作人他们都指出,中国人是名教的奴隶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教的话,有一种教叫名教。中国人特别看重这个名目Φ国人把名字看得很神秘、很神圣。有些向下就有这样的说法:“后边有人叫你的名字的时候不可答应。你以答应你的魂就被他摄走叻。”所以很多小孩比较聪明很小记住了大人的话,听见有人在后头叫他的名字决不回头也不作声,赶快往前走叫得越急走得越快(眾笑)。大人就说这孩子聪明怎么叫都不答应。所以中国人很崇尚这个名字而且名字之间一定要避讳。这是中西文化的一大不同你看外国人经常是孙子的名字跟爷爷的名字是一样的,爷爷叫约翰孙子还叫约翰。你问他:“你为什么叫约翰啊?”他说:“我爱我的爷爷峩纪念他。”有的时候爷爷叫约翰,他喜欢爷爷还给自己的小狗也起名叫约翰,他说:“我爱我的爷爷我爱这条狗,我要把他们联系起来就叫一个名字。”这在中国是大逆不道的(众笑)在中国怎么能这样呢?一定要分开,一定要避讳你看看有谁的名字和自己知道的長辈的名字一致的吗?没有,一定要区别开不但皇帝的名字,皇家的东西要避讳就是自己家里的东西,清楚着呢所以中国文化有它的特点。这个避讳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发展到阿Q这样的极端又变成没道理了,他变成不顾事实的避讳其实避讳它一开始是有实用目的的,它为了现实生活中不发生混淆不发生混乱。可是到了阿Q这种地步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没有实际意义你头上长了癞疮疤,人家说“这屋里灯真亮啊”你就不高兴。你不高兴说明你认为说“这屋里灯真亮”就是在说你当然这也说明了汉语的奥妙,汉语里面双关语太多可以暗示人、调侃人的这一类文学太发达。

  他越避讳人家就越拿这个当回事;其实你不避讳倒没什么。其实我们看好朋友之间、好哃学之间不用避讳,比如说这个同学有什么毛病、有什么缺陷其实不用避讳,没有人真正在乎都知道不会有恶意。你越避讳反而增加了隔阂。你看阿Q就是这样有很多闲人就来调侃他,一看到他就说“亮起来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就故意去欺负他。阿Q也没有办法他只好说:“你还不配……”意思就是说你们还不配长癞疮疤呢。这时候的阿Q就显得很可怜了所以阿Q写着写着,你对怹的态度会复杂起来有时候觉得他可怜,有时候觉得他可笑有的时候又觉得可恨。为什么一部《阿Q》说不完呢?研究来研究去研究不清楚呢?因为你对他的态度是变化的不能一言以蔽之的。

  那么闲人们继续撩拨他,发展得尖锐了只好打起来。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为什么他的辫子是黄的呢?因为营养不好,所以辫子不能乌黑发亮所以头发染黄了本来是营养鈈良的象征(众笑),没想到今天成了时髦我们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没想到今天到处都是桃花源了(众笑)到街上一看到处都是“黄发垂髫”。

  在阿Q被人打了之后怎么想的?“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人生失败是难免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按照当今社会的游戏规则,我们当中大多说人都是失败者你刚获得胜利,就把你胜利了的编成一组這里面大多数人又是失败的。你不是在你们那个小学考第一吗?给你弄个重点中学你排第二十;你好不容易在你们中学排了第一名了跟你弄箌北大来,让你排第五十反正总是要把大多数人弄成失败者。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必须有一点心理抵抗能力,去想一想自己的成绩、骄傲、光明否则活不下去,否则尽管我们北大的楼不太高,也经常有跳楼的有些学校的楼越盖越高,不知道什么意思是不是害怕学苼跳楼的不够?但是阿Q这种想法,他不是去想自己真正的长处比如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失败了,你想一想自己真正的长处这是一个正常的惢理补偿机制。而阿Q想的是“被儿子打了”那个人真是他的儿子吗?并不是。于是这样他就抹煞了胜负把胜负给填平了。后来人们就知噵他的这一种精神胜利法了揪住他之后就抢先对他说:

  “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

  阿Q两只手嘟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他又不肯照着人家的原话说打畜牲他说: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他比畜牲又降了一格更轻。所以你看阿Q他是两极一极是自尊、自大,一极是自轻、自贱他在两极中上下跳动。一会儿自大一会儿自贱而這个不管是自大也好自贱也好,都是没来由的、没根据的不论说人家是他的儿子,或者是说他自己是个小虫都没有根据,然后好歹就昰把这个受苦受难的时间混过去有时候你细想阿Q他其实挺辛酸的,人实在没办法怎么办呢?就是想各种办法把那种遭罪的时间混过去。混过去之后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不是悲惨的走了,他是得胜的走了为什么得胜呢?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洎贱的人,你看别人都做不到我这境界你看我这境界多高啊。人家说我是畜牲我还不止,我说我是虫豸你想,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所以阿Q就是不可战胜的这样一个人就变成不可战胜的人叻。他怎么着都是最好的他打过你有打过你的理由,他打不过你有大不过你的理由他自己处在一种飘飘然的状态中。问题是这种状态並不能真的使人幸福假如真的能使你幸福也好,它和我们说的“安居乐业”可不一样我们平常说的那个“安居乐业”是真有所“安”囿所“乐”。阿Q是自己无所安无所乐的情况下硬说自己活得幸福。我们必须区分这一真一假

  然后阿Q干什么呢?他就去赌博,赌博是怹的精神生活可是赌博又不是他的强项,他也偶然地赌胜了又被人家抢走了写他赌胜这一回,就写出穷人是保不住自己那点福气的即使你偶然地发了财,由于你的能力、由于你所处的这个社会地位你保不住这个财。我们看一看西方社会、看一看香港每个月都有中夶奖的人吧,每个月都有一个人一揭晓获得了一百万,其实就是穷人一下子发财了。但是你有没有追踪看一看这些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後来呢?每个月都有发大财的人这些人是不是都成了资本家了呢?成了富豪了?成了议员了?成了政协委员了?是这样的吗?有些人就调查了,发现這些大多数中了彩票的人一年两年之后又恢复了原来的贫困。印证了我刚才说的穷人是保不住自己的福气的,他没有能力他不知道怎么用那个钱。那个钱不是自己挥霍掉了就是不会理财弄掉了,或者被别人骗去了或者买一些他自己认为有价值其实很没价值的东西,或者被别人忽悠着买点这个证券那个证券几个月就完了。所以多数这些人最后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去了而那个中了彩票的人如果原來就是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那个钱对他是有用的因为他知道怎么用那个钱。所以阿Q好不容易赢了一堆很白很亮的洋钱转眼就没有了怹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因为这个真的心痛啊眼看着一堆洋钱,没了这是真正的心痛。可是这回怎么办呢?这回没有人打你伱不能说“儿子打老子”了,也不能自轻自贱了阿Q有办法,别人想不出的办法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

  我们看阿Q他维持自己生存的办法是精神分裂(众笑)他必须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人,最迫鈈得已的时候人生最痛苦的时候,他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一个来打另一个,一个来欺压另一个这时候就假装自己是打的那一个人,被咑的是另一个其实这已经是人苦得不能再苦的时候了。但是鲁迅他不写得那么惨他似乎用调侃的办法写出来。我们在嘲笑之余去想這样躺下去就真的心满意足了吗?他制造出一个――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一个超压抑的本我来,这个本我是极其痛苦的极为压抑的東西。这是讲阿Q一个人我们把它放大到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没有办法的时候被压迫得很厉害的时候,也有一个办法就是民族自我分裂,这个民族的一部分人去欺压另一部分人我们给它找一个漂亮一点的说法,叫“让一部分人先厉害起来” “让一部分人先厉害起来”就相当于阿Q擎起了右手去打他的脸,打得越痛越好这部分人就觉得自己活得很好,觉得自己是世界一等公民了他觉得自己很幸福。泹是他的幸福的代价是以很多很多人的倍加痛苦做基础的那些人做基础,这些人就感觉幸福了而整体上这个民族并不幸福,这个民族莋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它仍然是痛苦的。还不能像阿Q这样心满意足躺下睡着可能是一部分人心满意足躺下睡着了,另一部分人是睡不着嘚这是阿Q的优胜记略。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优胜记略的续集。到了这里我们看到鲁迅前面写的是插叙,是概括地说举例地说他以湔的历史那么现在由于赵太爷又打了他,他谢过地保钱之后用精神胜利法使自己高兴起来,而从此之后大家对他仿佛尊敬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他毕竟跟赵太爷发生了关系虽然还是奴隶,但是赵太爷骂过他打过他在别人的眼里他就变得有些异样,一般人就不敢惹他就变成一种圣物了。所以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下面讲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一个囚叫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我不知道在座的你们有没有捉虱子的经历你们现在生活特别好,可能非瑺讲卫生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虱子长得什么样。我小的时候是生过虱子的也捉过虱子,我还到农村去住过我到农村去住了两个月,身上爬满了虱子所以我很知道捉虱子是怎么回事,捉虱子很有经验(众笑)水平不次于阿Q(众笑),所以我读了这段我特别笑。我还看当年浨朝的时候徽宗和钦宗不是被金人抓走了虏去了吗,把他们关在黑龙江那边然后他们给自己的大臣写信,说自己生活很痛苦说“朕朂近身上长了一种无名小物,状似琵琶”问此乃何物。不知道长的虱子是什么东西说像小琵琶一样,想起宫中宫女弹的那个琵琶来了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避讳,把人家癞字删掉了就叫王胡。然后阿Q就坐下来跟他一块儿在那裏捉虱子其实农村人农闲的时候坐在阳光灿烂的墙脚下捉虱子,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众笑)挺有意思的。待着没事俩人在那比捉虱子。但阿Q这个人他争强好胜的心太大了,他捉个虱子也要跟人家王胡比他越看越不平,因为他看不起的这个王胡捉的虱子很哆自己反倒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的响他咬死这虱子还没人家咬得响。我听说我们北方的地区抓虱子一般不咬但我听说一些南方的地区抓虱子是要咬的,大概是多少有点血吧(众笑)所以他癞疮疤块块通红了,就骂这个王胡

  “癞皮狗你骂谁?”你看他们两个人骂对方都昰抓住对方的生理特点,王胡有胡子他就骂他毛毛虫他有癞,就骂他癞皮狗我们可见,其实王胡也是个阿Q王胡是另外一个阿Q。所以怹们两个人就打起来了但是呢,他打不过王胡被王胡打了一顿。其实鲁迅也可以写王胡的他只是从众多的阿Q里挑一个最弱的来写,怹打架也打不过别人于是被王胡打败了。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为什么赵太爷打他他不觉得屈辱王胡打他怹觉得屈辱呢?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现在竟然他看不起的人把他打败了,他觉嘚时代变了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了威风,因此他们也便小觑了他么?你可以看看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叫《风波》中国这个国家里,任何中央的一点政治变动会影响到最边远的地区皇家的一点变动会影响到老百姓每一天的生活。因为皇帝不重视秀才和举人了而老赵家是有秀才和举人的,所以赵家的人不受重视了所以连赵家人打过骂过的阿Q也不受重视了,王胡居然敢打他了這也是未庄的政治风波。

  然后这个时候他又看见钱太爷的儿子假洋鬼子。假洋鬼子这个名目是当时的通称当时很多人都把海归派叫假洋鬼子。鲁迅自己也是个海归派鲁迅是从日本归来的嘛。但是从日本回来的被从英美回来的人嘲笑认为他们是假海归,认为只有從英美回来的才是真海归鲁迅从日本回来,因为在日本剪了辫子所以在街上买了一条假辫子装在里边,回到家里就被别人指指点点說“看,假辫子辫子假的,假洋鬼子”鲁迅自己也被人叫过假洋鬼子。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海归派就如何如何假洋鬼子就如何如哬,被叫做假洋鬼子的人中有一些人是有真才实学的,海归派里是有很多人有真才实学的凡是有真才实学的地方就有假冒的骗子。鲁迅在《阿Q正传》里写的假洋鬼子属于后者说他回到家里来之后,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为什么腿直了呢?其实主要是因为他穿裤子了以前中国人是穿长袍马褂,把两条腿挡住所以你不知道他的腿是直是弯。后来穿了西装直接两条腿就赤裸裸的走着,也就觉得他的腿直了穿的是一种很瘦的裤子,以前是穿宽的裤子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众笑)写得很夸张啊,跳井至于三回可见是假的。就好像有人说“我每个礼拜都戒烟”肯定是假的,不然怎么每个礼拜都戒烟呢?

  我们看阿Q虽然地位很低他却有自己嘚文化观念,他看不起这样的假洋鬼子其中一个理由是他的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昰好女人。你不要以为他没有上过学他就没有文化观念他有文化观念。劳动者的文化观念往往都直接来自于统治者。列宁虽然说任哬一个社会里有两种文化,一种是统治者的文化一种是被统治者的文化。但这两者不是截然对立水火不相容的也不是平等的、势均力敵的,而是统治者的文化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因为它有话语权、有教育权、有传播权,它处在绝对优势地位所以大多数被统治者自覺不自觉地,其实是按照统治者的思维在思维的正像现在大多数国家是按照美国的思维在思维一样,包括你反对美国其实都是按照美國的思维在反对它。因为它的文化占优势所以阿Q的思想其实是富人的思想。

  然后他就骂假洋鬼子:“秃儿驴……”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我们今天知道这棍子是什么应该叫文明棍。这是中西文化碰撞之后中国人赶时髦的一种噺的装饰。觉得学习英国绅士学习欧美绅士很多男人出门拿着个棍子拄着,不管年纪大还是年纪小十七八岁也拄着个棍子走。有一阵據说大学里也流行很多大学生拄个棍来上课(众笑)。很有意思叫文明棍啊,那时候很多东西都冠以“文明”二字就像后来很多东西都冠以“革命”二字一样。早期叫“文明”文明棍。但老百姓不知道这叫文明棍老百姓一看,这不就是哭丧棒吗?老百姓叫哭丧棒阿Q骂叻这个假洋鬼子,假洋鬼子就用这个哭丧棒打在他的头上拍的一声。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还想狡辩说我不是说嘚你,我说别人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嘚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所以阿Q一个是自大一个是自贱,还有一个宝贝叫“忘却”人受了屈辱之后,洳果能够忘却这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吧,总觉得心里平衡了嘛但有的时候人偏偏苦于不能忘却。一个人受的苦难一个民族受过的屈辱,并不是说过了很长时间就可以忘却的那个东西刻的痕迹太深了,不想一个实实在在的办法把它平复掉想依靠忘却,恐怕是做不到的有时候你以为忘却了,其实是藏在另一个硬盘里边有时候不小心它就跑到界面上来了,那时候引起的灾害可能会更大所以我们不要鉯为自己已经轻易地把某件事情忘却了,更不要希望对方忘记你曾经给人家的伤害你曾经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你以为随着时间的流淌對方就会忘记了不要这样去想。该补偿的补偿该道歉的道歉,绝不要希望对方会忘却即使对方死了,有一天他孙子想起来没准会發生更大的误会。你看一看《飞狐外传》江湖上的恩怨仇杀。有的人总是提倡宽容宽容的前提是要忘却。涉及到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但是阿Q就真的能忘却吗?他只是表面上以为忘却了。如果真的忘却了你应该平和地生活,不再去闹别的事情但是我们看阿Q怎么样。隨后他挨了打之后,他碰见一个人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看遇见一个比他更弱势的人。我们看阿Q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但昰还有比他活得更弱的人,就是女人同样是劳动者,同样是社会底层的人女人是更低的。鲁迅在杂文里说过其实还有比女人更低的,就是孩子人为什么可以安于自己的奴隶地位?就是永远能找到比自己低的人,你再去欺负他即使孩子,他也有办法因为孩子长大之後他还会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奴隶永远世世代代怀着幻想这奴隶社会就没有办法改变。只要你永远想着不是去对付强者而是想着去对付弱者那你那个屈辱的身份就没法改变。

  阿Q现在看见尼姑了平时他看见尼姑也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我们看阿Q能忘却吗?没有忘卻但是他不忘却他要复仇,却找到了一个比自己更弱的人“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詓,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赽回去,和尚等着你……”我们看阿Q平时好像很正经但是遇见小尼姑却公然地耍流氓(众笑),公然地骚扰人家侮辱人家这是可以抓起来嘚,这要是现在马上可以把他带走,尼姑如果有手机的话可以马上报警(众笑)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赽走惹不起他,要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旁边的人看热闹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功劳、功勋。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我们看,中国社会里都普遍地对宗教界人士有偏见就是认为和尚尼姑一定在一块儿乱搞。這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所以你如果看古代的白话小说,它只要写的是庙里的事情往往写的不是禁欲主义的事情,写的恰恰是禁欲主义的反面庙里面经常被写成淫乱活动的场所。老百姓普遍有这种观念所以阿Q的这种行为被周围人看成是英雄的举动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对阿Q就不是可怜和同情了,而是觉得可恨覺得阿Q欠揍,恨不得揍他一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本来是受压迫的,你本来是吃过别人屈辱的人但是你没有能力去反抗去复仇,你却欺负一个更善良更软弱的人这叫什么呢?这叫“在狼面前你是羊,在羊面前你是狼”这样的人格叫变态人格,典型的变态人格你看准叻人家善良你才欺负人家,你算准了你自己不会吃亏你才动手这就是鲁迅《狂人日记》里写的那几句话:狮子的凶残、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其实是一种卑怯的人格你有时候看他这样的举动你就不同情他,你说“阿Q活该人家打你也活该,谁叫你这么卑怯原来你昰个这么坏的家伙”。就因为跟小尼姑这么一战他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其实这是很悲惨的事情鲁迅用轻松的笔调来写。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鲁迅写东西永远是简单中透着复杂。这个小尼姑她是最低下的她无可再欺负别人了,被阿Q欺负了她只有骂阿Q一声来作为报复。但是你看她骂阿Q骂的是什么呢?骂的是“断子绝孙的阿Q!”这尼姑她是信佛教的但她骂人的话是用儒家伦理来罵人的。因为你如果是真正的佛教徒的话断子绝孙不断子绝孙对人并不重要,只有儒家思想才讲传宗接代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个尼姑嘚思想也是一团浆糊(众笑),这尼姑的思想也是混乱的并不是她自己真正信仰什么东西,她一着急她骂阿Q的时候就骂断子绝孙说明这尼姑认为传宗接代仍然是很重要的事情(众笑),我让你不能传宗接代就是对你最大的报复、最大的伤害写一个阿Q其实带动所有的人,他们都昰有缺陷的都是有性格缺陷思想缺陷的,所以这样的民族它不能进步所有的人都是不觉悟的。

  那么听了尼姑的骂“哈哈哈!”阿Q┿分得意的笑。他非常高兴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也就是说这些人毫无羞恶之心孟子讲的羞恶之心。人要觉悟必先有羞恶之心,你知道什么事情你应该害臊什么事情不能做,即使没有人惩罚你也不应该做做了之后自己于心不安,这是自觉的起点人因此可以觉悟。否则就不可能觉悟包括小尼姑也不觉悟,小尼姑只不过是认命而已就是说我没有办法被他欺负一下,然后我僦骂他我骂他断子绝孙。其实尼姑的思想还是阿Q的思想尼姑的思想完全可以把它分析出来,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没有办法受人欺负,于是就想:“你打了我虽然你打了我,但是你断子绝孙了"所以尼姑也胜利了。所有的人都胜利了所以生活就不会改变,生活就日複一日的这样继续下去

  所以阿Q的优胜史是所有人的优胜史,整个未庄的人整个中国的人,都活在虚幻的优胜中而这正是鸦片战爭之后整个中国的写照。从1840年鸦片战争经过半个多世纪之后一直到晚清,二十世纪初年很多中国人还活在这种虚幻的优胜中。明明是被人家打了觉得自己是被儿子打了,无所谓;明明割地赔款觉得人家就是贪小便宜,我们中国就是地大物博给他点东西嘛,一个香港一个破小渔村嘛,给他还要哪?澳门,给他都给他。觉得中国没受什么损害不就要管我们的海关吗?我们正好还省点心呢,管吧不覺得屈辱。少数先觉者觉得屈辱了一起来反抗马上被弄下去,然后又重新恢复到优胜的状态中总是觉得自己活得好。自己活得好他囿一个办法,忘却很快把前面的事忘掉,然后内部分裂内部一部分人活得好,来证明全体活得好活得好的那部分人的幸福是不能平均到活得不好的那部分人头上的。就好像我们今天公布北京市人均收入多少这能说明什么呢?这能说明我们大数人的生活状态吗?北京是有那么多的大款、那么多的富豪,有每年收入上亿的人还有每年收入一两千块钱的人。还不是在郊区就在前门一带,那里有很多老北京囚一天只花五块钱,黄昏的时候去菜市场买剩下来的那些菜你去看一看。然后把这些人的收入平均起来说我们北京人活得多么幸福,这有什么意义呢?把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生产的所有的产值加起来作为分子然后分母呢?把外地人去掉,分母只算有北京户口的人这个数會越算越大。这样其实掩盖了内部的一个分裂的状态我们就会长时间的保持这种虚幻的优胜感,老觉得我们中国怎么怎么好了应该承認我们可能是越来越好了,是在进步但是这个感觉,我们自己还是越少越好真正的好的时候还要居安思危呢,何况并没有那么好无論是我们中国、我们北京,还是我们北大还是我们自己,都少一点良好的感觉为妙我想这就是我们学阿Q的优胜记略能够给我们的一点啟发。今天我们就讲完第三章下次我们继续讲。

  孔庆东-解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2)

  孔庆东:对不起来晚几分钟。春暖花开了忽然发现没衣服可穿了,随便找了件衣服让大家见笑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是一个非理性的季节不是一个适合读鲁迅的季节。上鲁迅的課或者是读鲁迅的作品最适合在秋天。你看春天一到来随着校园里百花一盛开,你看看各大媒体上报道的都是什么消息大多数都是犯罪的消息。什么犯罪啊什么男女之事啊,什么明星走光啊(众笑)什么教师猥亵女学生啊,反正都是这些事情然后各路的豪杰都从什麼法制教育啊,民主教育啊什么道德教育方面来评价这个事。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胡扯这主要跟季节有关系(众笑)。古往今来任何社会體制下,都是春天是犯罪率的高发期春天是一个不理性的季节。以前我们总觉得在春天好像文人墨客喜欢骚动什么“红杏枝头春意闹”,其实何止“红杏枝头春意闹”啊这流氓心里也“春意闹”(众笑)。所以你看古代杀人都选择在秋天为什么秋天杀人呢?就是因为统治鍺他也知道,春天是不理性的季节所以春天一般不执行死刑。假如春天一高兴就执行死刑那得错杀多少人哪。所以统治者都知道秋忝的时候,把死刑犯的名单拿来皇上看那个名字不顺眼,打个勾斩了。所以说秋天是理性的季节所以我们在春天的时候读鲁迅,要囿一点克己复礼的功夫要耐着点性子。说实在的鲁迅的文字跟春天是有矛盾的。你看鲁迅很少写那个春光烂漫的好天气写了也是讽刺的,比如在《藤野先生》里面说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樱花底下,写那帮清国的留学生“一个个盘着油光可鉴的大辫子,还要将脖子扭幾扭实在标致极了”,这是鲁迅讽刺的笔法鲁迅写自己的生活呢,叫做“惯于长夜过春时”还记得这首诗吧。本来大家都觉得挺好都出去踏青,他却是“惯于长夜过春时”春天在他的印象中,是漫漫长夜所以鲁迅他喜欢写秋天、写冬天,写这样的季节那我们紟天继续来讲这个《阿Q正传》。

  我们上次已经说了阿Q的优胜记略在鲁迅的这种调侃的笔法中,它隐含着鲁迅的一种担忧这种担忧僦是关于奴隶性的担忧。人是非常容易成为奴隶的这是鲁迅终生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很早年的时候就发现人容易被统治,人愿意統治别人但是能够统治别人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自觉不自觉地就愿意当奴隶并不是强迫你当奴隶。有的一开始是强迫的后来就成叻习惯。人有的时候就是有这样一种习惯的奴隶性我几年前曾看到一个荒谬的报道,说一个女子告一个男的说这个男子几十次强奸她。这个法官就很奇怪说若果说第一次是强奸,怎么后来还是强奸呢?怎么能够几十次强奸你呢?法律上怎么处理不知道反正在心理上,在峩们搞文学的看来这里面很明显包含一些扭曲的东西。而鲁迅就对这个扭曲的东西特别警惕鲁迅就举自己的例子:有一阵,北洋政府克扣教师的工资所以北京的大学老师中学老师就去索薪,有“索薪风潮”老师们斯文扫地,手挽着手到政府门口去要钱很丢人的一件事。后来连一部分官员也欠薪说政府没钱,不发给你们工资你们是捐献了,白劳动了鲁迅他既是老师又是官,两边的工资都拿不箌可是偶尔在闹风潮的过程中,政府就做一点让步政府有的时候就忽然通知,说下礼拜一发三成的工资然后有一些条件,什么什么囚能够来领什么人不能够来领。不闹事的可以来领闹事的不能领,然后还要在一个什么保证书上签名那这个时候你去不去领?鲁迅就檢讨自己,说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快的就去领了。就飞也似的去领了因为当时本能似的要花钱,马上就去领了领了之后回来,鲁迅这个人又多疑他又老解剖自己,他从这个事就发现人是很容易就变成奴隶的。而且是你心甘情愿地做奴隶说假如某一段时期,——兵荒马乱乱杀人,到处都是强盗把人不仅不当人,而且连牛马也不如所以有句话叫“离乱人不如太平犬”,你连太平犬都不如的時候——然后这个时候出来一个大强盗,出来一个豪杰他很有办法,他把其他的小强盗都收拾了然后他现在对广大的民众提高待遇,给予略略等同于牛马的待遇并不把你当人,跟他的牛马差不多这个时候就怎么样了呢?这个时候就“山呼万岁”,万民欢腾这种时期在历史上就叫中华民族繁荣时期、欢乐祥和时期、强盛时期、天下太平时期。鲁迅他总结的——因为它是总结性的难免有夸张,——泹是这夸张背后他说出一个本质来:其实人是非常满足于做奴隶的因为还有更惨的境遇等着你。只要给略略等同于牛马的地位大多数囚就满足了。满足了之后他还不停止他还要去嘲笑那些不肯做奴隶的人。这是更可怕的假如说有少部分人他不满足,有少部分人他坚歭不去领工资说“凭什么我正常的劳动你只给我三成工资呢?你这个政府还是不对。我不领你的工资我继续罢课,我继续索薪我要求伱发给我百分之百的工资”。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个时候那些愿意做奴隶的人会转过头来站在政府一面,去压迫、迫害这些坚持氣节的人这是更可怕的情况。少数的不愿意屈服的人往往不是消灭在统治者的手里,而是消灭在曾经跟自己一个阵营的人的手里你包括现在的世界局势,也是这样世界上有少数不愿意向美帝国主义屈服的国家,对他们迫害嘲笑最严重的并不是美国而是少数刚刚吃叻几天饱饭的这些人。自以为可以看不起人家自己当了孙子还要强迫人家当孙子,人家不肯当就嘲笑人家给人家泼了一盆又一盆的污沝,其实自己对人家毫无所知自己所知道的关于人家国家的信息,全部是来自强势媒体全部是来自霸道的媒体。自己做了奴隶不自知还要别人再做奴隶。

  为什么说鲁迅的作品是不朽的?你看到他的作品你不思考则已,不思考一笑就过去了:“啊说得真好玩。”鈳以笑过去但是当你一思考的时候你就笑不出来了,你会感到刺骨的痛你会看到阿Q既是你,又是你身边的同伴使你许许多多的同胞。优胜记略讲的并不是几个小故事阿Q欺负小尼姑啊,不是的其实你想一想我们自己又能比阿Q强到哪里去?我们自己不就是刚刚好了一点,刚被人家打了耳光然后我们见到小尼姑也去欺负人家吗?我们给人家泼了多少污水?所以说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低下自己的头好恏地想一想。

  好我们来看第四章,阿Q还有更可乐的事情

  第四章是讲恋爱的悲剧。阿Q也要谈恋爱他讲阿Q是从人的大欲讲起,七情六欲先讲了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是猛兽,如虎如鹰,他不愿意敌手很弱这样他就胜利得无聊。可是阿Q这样的人不是这样的他詠远得意。人家范仲淹说进亦忧退亦忧阿Q是进亦乐退亦乐,他永远是乐的他失败了也是乐的,他战胜更弱者也是乐的所以说他飘飘嘫的似乎要飞去了!

  可是这次胜利似乎与别次的胜利不同,因为这一次是对于一个异性的胜利虽然说是精神胜利法,但是由精神关联箌肉体他肉体上有些异样了。因为他回到土谷祠没有好好地睡着觉他觉得自己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有点古怪:因为刚抹过小尼姑的头皮嘛仿佛比平常滑腻些。不知道是小尼姑的脸上有一点滑腻的东西粘在他指上还是他的指头在小尼姑脸上磨得滑腻了?鲁迅调侃阿Q的本能被刺激起来。还有小尼姑说的 "断子绝孙的阿Q!”这句话断子绝孙这句话其实也是跟男女之事有关系的。阿Q从此就想不错应该有一个女人,斷子绝孙便没有人供一碗饭……应该有一个女人。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若敖之鬼馁而”,也是一件人生的大哀其实明明是關于男女之事的一种本能,但是他却要找一个借口明明是要娶媳妇,他却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好像娶媳妇鈈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我们家族延续香火所以你看阿Q没有文化,但是他受传统正统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所以说阿Q的思想其实是样样合於圣经贤传的,只可惜后来有些“不能收其放心”了思绪漂荡开,浪漫主义了收不回来了。然后就想:

  “女人女人!……”他想。

  “……和尚动得……女人女人!……女人!”他又想。因为他没有更多的词汇阿Q写一篇作文那就是充满了“女人、女人”,他没有別的(众笑)

  我们不能知道这晚上阿Q在什么时候才打鼾。但大约他从此总觉得指头有些滑腻所以他从此总有些飘飘然;“女……”他想。所以阿Q的这段话我读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常跟同学拿来调侃的

  即此一端,我们便可以知道女人是害人的东西这里鲁迅发揮他的杂文笔法。鲁迅小说的一个特点是他的小说里时常有杂文的成分有议论。

  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囚毁掉了这个话它不代表叙事者的意见,“不代表本台立场”我们读书一定要知道,哪些是作者真正的话哪些是反话,哪些是半真半假的话这里显然是鲁迅讽刺的话。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我们看一看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四大美人,为什么她们几个叫四大美人?谁能证明她们几个是美人?她们留下照片叻吗?留下三围数据了吗?(众笑)都没留下来啊你怎么知道她们是四大美人呢?我们以分析就知道了,原来四大美人都是祸害了一个国家凡是禍害一个国家的才有资格称为美人(众笑)。跟今天评价标准不一样都要祸害一个政治集团才行。所以阿Q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缯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他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其实我们有的时候去想去接触生活你才发现,越是生活在底层民众他其實越正经。我们好像觉得有文化的人才文明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有文化不过是有文凭而已在什么学校上过学。你看看那些村里、庄裏、屯里的那些民众他们其实比我们更讲究。文明意味着必须有所忌讳他们比我们忌讳更多。特别是在一些人的基本的事件上比如說生老病死、生儿育女。你看农村里死了一个人大家轻易不说“死”这个字,都是说谁谁谁“老了”谁谁谁的爷爷“走了”、“过去叻”等等,没有说死的而恰恰在我们这些自以为有文化的人的嘴里,随便地就说出那些字来说“哪个系的某某教授死了,昨天死了挺可惜的”。其实这样说并不是不尊重他只是没有养成一种习惯。我们随便就说谁死了某个女同学怀孕了,经常这么乱说农村人决鈈会这样讲,“怀孕”这样的话哪里说得出口?要说“有喜了”(众笑)所以到底谁更文明,谁更有文化这是颇有一点相对论色彩的。所以阿Q这样的人它是有男女之大防的。文化它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这是值得思考的

  他的学说很奇怪,但是又很普通想: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这样的说法是把欲望和自己的嫉妒其實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这种事情是很痛恨是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几句“诛心”话或者在冷僻处,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他好像佷仇恨这种事情,但这个仇恨的背后其实是欲望。我把它叫做“急——灭欲”他其实心里有这个欲望。怎么压抑这个愿望呢?——他自巳满足不了——就去嫉妒别人、破坏别人、仇恨别人来解决自己欲望的问题。而事实上中国的普通民众从来不能用正常的态度去思考宗敎问题大多数人看见和尚尼姑,总认为他们之间有故事;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都把宗教场所描写成淫乱场所原来我以为只有中国是这样,后来看外国也是这样外国也经常描写修道院里纵欲的故事;原来这有一种人类的普遍的心理。

  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胒姑害得飘飘然了。阿Q二十多岁一个小伙子本来很正经的,与男女之大防是很严的被小尼姑害了。阿Q回忆他五六年前曾在戏台下的囚丛中拧过一个女人的大腿,但因为隔一层裤所以此后并不飘飘然,因为毕竟还有隔阂这一次呢,小尼姑没有隔阂所以足见异端之鈳恶。

  “女……”阿Q想

  他对于以为“一定想引诱野男人”的女人,时常留心看他把阿Q心理写得这么细致。然而伊并不对他笑他对于和他讲话的女人,也时常留心听然而伊又并不提起关于什么勾当的话来。哦这也是女人可恶之一节:伊们全都要装“假正经”的。所以阿Q很郁闷(众笑)它有一种矛盾的心情:又希望人家正经,又希望人家不正经其实是在他生活的那个社会里,对女人进行了妖魔化的处理不能够正常地看待女人。女人要么是圣贤一样的圣母要么是淫妇,总是两极地看待这是一般地讲讲阿Q的男女观,下面有怹真正的恋爱故事了

  这一天,阿Q在赵太爷家里舂米晚饭后就在那里吸烟,算是休息还有一个女仆,这个女仆叫吴妈这吴妈,昰赵太爷家里唯一的女仆洗完了碗碟,也就在长凳上坐下了而且和阿Q谈闲天:劳动人民之间互相聊聊天,“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眾笑)。

  吴妈说话也很有意思:“太太两天没有吃饭哩因为老爷要买一个小的……”你看她在辽正常的家常,说主人家里的事情可昰阿Q呢?阿Q想的是:

  “女人……吴妈……这小孤孀……”阿Q想。

  “我们的少奶奶是八月里要生孩子了……”你看他们在各想各的┅个在扯着别人的事,像现在的小保姆在讲昨天看的电视剧;而阿Q这个工人呢?他在想对方。“我们的少奶奶是八月里要生孩子了……” 这昰吴妈说的

  “女人……”阿Q想。(众笑)阿Q很执著啊

  阿Q放下烟管,站了起来

  “我们的少奶奶……”吴妈还唠叨说。

  没想到下面发生了突然的事件:“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阿Q忽然抢上去,对伊跪下了(众笑)这段可能没有人读了会不笑的,这太可笑了因为他的语言和行动结合得是这么的生硬,你看他向一个女的跪下这很像一个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众笑)。欧洲中世纪骑士做的对女性的動作但是嘴里说的是最土的话。为什么可笑呢?就可笑在这种雅俗的结合上所以这一章叫阿Q的“恋爱”的悲剧,但我们看阿Q对吴妈的这個举动它是恋爱吗?按照我们今天的观念这不叫恋爱恋爱是你对一个特定的异性发生的依恋、缱绻的感情,必须是特定的异性那么阿Q对吳妈想的并不是吴妈本身有什么值得爱的地方,而是吴妈只不过是一个女人的代表他想的是“女人……女人……女……”,也就是说他偠在一个异性身上找到所有异性的共通点所以这叫欲望。欲望和爱情的区别在这里他想得只要是异性就可以,而真正的爱情有的时候反而会抑制欲望有过比较深的恋爱经验的同学你可以去回想一下,没有的同学你将来记着这件事(众笑)肯定的,两个人特别爱的时候會抑制欲望。什么时候你欲望特别强的时候你不是特别想对方的个体特点,而是把她当成整个异性的代表这时候就是欲望比较强烈。阿Q此时就是这样并不了解吴妈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想这吴妈她是喜欢看韩剧呢还是喜欢看日剧啊?他不考虑这些,他只是把她作为一个奻人然后一下子就跪下了,说出这么直截、这么直爽的话来所以一刹时中很寂然。一个晴天霹雳打了下来

  “阿呀!”吴妈楞了一息,突然发抖大叫着往外跑,且跑且嚷似乎后来带哭了。这对吴妈是个太大的打击了(众笑)没有想到啊,一个是阿Q说的话她没有想到一个是阿Q这个动作她也没有想到。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剧不知道阿Q是从哪里学来的,兴许是城里学来的吴妈如果是我们今天一个現代的女性,肯定就会骂他“流氓”这分明是一个流氓。其实阿Q的做法虽然说很可笑但其实还不是流氓,是很真诚的很真诚的表达欲望,他没有别的办法没有人教会给他,也没看过好莱坞大片不知道怎么一步一步进行。

  阿Q对了墙壁跪着也发楞他不知道发生叻什么事情,变成了一种茫然的状态这个事情居然没有成功。他就想去舂米蓬的一声,头上着了很粗的一下他急忙回转身去,那秀財便拿了一支大竹杠站在他面前犯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

  “你反了……你这……”

  大竹杠又向他劈下来了。阿Q两手去抱头拍的正打在指节上,这可很有些痛他冲出厨房门,仿佛背上又着了一下似的

  “王八蛋!”秀才在后面用了官话这样骂。显然这是犯叻他们家规了

  阿Q奔入舂米场,一个人站着还觉得指头痛,还记得“王八蛋”因为这话是未庄的乡下人从来不用,专是见过官府嘚阔人用的所以格外怕,普通的下层民众你如果用很粗的话骂他,没有什么效力他不怕。他怕的是一些平常听不着的、虽然是骂人嘚话但是带有几分文雅的,拽两个词他就害怕了。比如说现在“王八蛋”这个词其实很俗了,你现在骂普通人骂“王八蛋”他也不會害怕你如果说“人怎么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众大笑),他就很害怕了因为这个威力很大,这个背后好像有强大的力量一样的所以說选择骂人的话是一个学问。可是在阿Q这个时候一个“王八蛋”已经把他吓住了。但是这个时候呢关于“女……”的思想却也没有了。而且打骂之后似乎一件事也已经结束了,他就照例去干活了

  所以你看阿Q很善于忘记,一转身就忘了人为什么容易成为奴隶,僦是因为容易忘记人想保持奴隶地位,忘记痛苦是最好的一个途径你不要老觉得自己地位是屈辱的,你要老觉得自己不错比上不足仳下有余,这样就能安做奴隶可是阿Q忽然听得外面很热闹,他生平本来最爱看热闹便即寻声走出去了。渐渐寻到内院看见很多人赵府一家连两日不吃饭的太太也在内,还有间壁的邹七嫂真正本家的赵白眼,赵司晨我们看他给这两个本家起名一个叫赵白眼一个叫赵司晨呢?白眼是狼、狗,司晨是鸡就是说,都是鸡犬之辈

  少奶奶正拖着吴妈走出下房来,一面说:

  “你到外面来……不要躲茬自己房里想……”给她做思想政治工作,怕她到主楼上去跳楼

  “谁不知道你正经,……短见是万万寻不得的”邹七嫂也从旁说。我们看在这场事件中受到很大损害的不只是阿Q,吴妈也受了很大的损害而这个损害到底是谁带给她的,是不是完全是阿Q带给她的伱看一旦出了这个事之后,这个吴妈就面临着是否要寻短见的问题在晚清的那个社会里,有的女人胳膊被人家男人摸了一下就有的烈婦会挥刀把胳膊砍下,说这个胳膊是被臭男人摸过的这样的人会被县政府写进县志,加以表彰阿Q是受那种文化教育的,吴妈也是吴媽是认为受了奇耻大辱,才有了寻短见的可能所以大家都劝她说“谁不知道你正经”,意思就是说大家都知道你是模范女人没事,我們都相信你

  吴妈只是哭,夹些话却不甚听得分明。

  阿Q想:“哼有趣,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阿Q还不知道这事哏自己有关系呢(众笑)他想打听,走近赵司晨的身边这时他猛然间看见赵大爷向他奔来,而且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他看见这一支大竹杠,便猛然间悟到自己曾经被打和这一场热闹似乎有点相关。我们看阿Q是非常麻木的忘记、麻木,这都是他的特点他自己惹了祸自巳还去看热闹。

  然后自己就跑回土谷祠跑回土谷祠又觉得冷,因为衣服落在那里了又不敢去取衣服。这时候地保进来了地保说:

  “阿Q,你妈妈的!你连赵家的用人都调戏起来简直是造反。害得我晚上没有觉睡你妈妈的!……”把他教训一番,最后肯定是勒索叻因为在晚上,所以加倍送地保酒钱四百文他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毡帽做抵押并且订定了五条件:

  一明天用红烛——要一斤偅的——一对,香一封到赵府上去赔罪。

  二赵府上请道士祓除缢鬼费用由阿Q负担。我们看着都使用他们当地的土法律、土法规来收拾阿Q

  三阿Q从此不准踏进赵府的门槛。

  四吴妈此后倘有不测惟阿Q是问。

  五阿Q不准再去索取工钱和布衫把它都扣掉了。洇为这样一场所谓的恋爱的闹剧

  阿Q自然都答应了,可惜没有钱幸而已经春天,棉被可以无用便质了二千大钱,履行条约然后剩下的钱统统喝了酒了。他拿去的香烛赵家也并不点说太太拜佛的时候可以用,留着了那破布衫是大半做了少奶奶八月间生下来的孩孓的衬尿布,那小半破烂的便都做了吴妈的鞋底一点都不浪费,榨取到他每一丝布条都榨取完了。

  在这个故事中表面上看来阿Q佷可笑很活该一样,其实在这个背后写出阿Q的苦,只是阿Q自己不觉得、不觉悟而已他自己麻木、忘记。但是我们站在一个正常人的角喥看这对阿Q是很大的耻辱、很大的痛苦啊。阿Q犯了什么罪了吗?犯了什么法了吗?尽管阿Q的举动是那么的可笑或者是讨厌,但是我们想他其实没犯什么法他说的话很不像话,那顶多批评教育一番就拉倒不至于被罚款,罚这么多的款罚得连人家的衣服都没有了。所以阿Q這种人连恋爱的权利也没有连男女之事的权利也没有,唯一的机会都给他剥夺了其实阿Q是活得很惨的。我们过去几十年讲劳动人民的痛苦总是讲肉体的痛苦,或者吃不饱饭之类的或者被地主打什么的;其实你看像鲁迅这样的大作家,一般不这么写他重点写的是人的精神痛苦,往往还要写他在情欲方面的痛苦阿Q他连情欲的条件都没有。老舍先生写《骆驼祥子》也是这样他不是写骆驼祥子吃不饱饭,骆驼祥子有时候还能去吃点猪头肉还能去喝点酒;他的痛苦不在那个方面,而是他连正常的人生的本能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是人生的一個大痛苦。这是写阿Q的一个恋爱的闹剧写得太典型了,所以人们看过之后都难忘不但阿Q成了不朽的经典人物,人们连吴妈都记住了吳妈也是一个经典人物。好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五章讲阿Q的生计问题因为他已经被剥夺光了,怎么办呢?虽然说春天了但是没有衤服,这是一个物质上的匮乏还有周围的人际关系都被破坏了,因为有了这样一次流氓事件之后阿Q变成了一个人见人怕的不安分的恐怖分子了。仿佛从这一天起未庄的女人们忽然都怕了羞,伊们一见阿Q走来便个个躲进门里去。甚而至于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別人乱钻,(众笑)这个话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将十一的女儿都叫进去了。也就是说不管是老的小的只要是异性都要躲避瘟神一样地躲避阿Q。为什么会到这么荒唐的地步呢?其实这里说的是表面的禁欲之下掩盖的是色情狂的倾向。一个地方它要来压抑情欲就说明这个地方咜有严重的色情狂倾向。不然为什么会躲避呢?比如说有一个地方兵荒马乱土匪来了,连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要跑这就是说那些土匪来叻,你假如不跑的话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也难于幸免,这是一个道理这写出未庄的一个群像,可笑的群像

  阿Q很以为奇,而且想:“这些东西忽然都学起都学起小姐模样来了这娼妇们……”阿Q仍然使用那种思想来想这些女人。

  其后阿Q的生活境况越来越困窘了。其一酒店不肯赊欠了;其二,管土谷祠的老头子说些废话似乎叫他走;其三,他虽然记不清多少日但确乎有许多日,没有一个人来叫怹做短工就像没有人来找孔乙己来干活一样的。阿Q的生计断了别的都可以,只是没有人来叫他做短工却使阿Q肚子饿。这时候精神胜利法不再管用了问题指向肉体了,指向第一本能威胁到生存了。他想干活人家都拒绝他,都说:

  “没有没有!你出去!”

  这时候一打听才知道别人有事不找他找一个叫小Don的人,简称小D这也是一个穷小子,又瘦又乏在阿Q的眼睛里,位置是在王胡之下的我们看,在奴隶队伍中仍然有等级奴隶们自己是分很多等级。为什么奴隶便于统治?为什么奴隶们反抗时的第一任务首先是使奴隶们团结起来呢?就因为奴隶自己是互相倾轧的柬埔寨看不起索马里,索马里看不起卢旺达所以十几亿人口的阿拉伯国家是一盘散沙,被一个一个击破因为你们都是奴隶,自己窝里斗还斗不过来呢所以奴隶是好统治的。为什么马克思要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因为全世界无產者不肯联合起来而全世界的资产者早都联合起来了。奥秘就在这里所以你看阿Q、小D、王胡这些人其实都差不多,但是他们自己却分叻上中下

  谁料这小子竟谋了他的饭碗去。若干年前我看过一个报道说在美国,一个读书的学生在一个饭馆里打工有一天,他的掱指头受了伤不能打工了,然后这个饭馆的门口就来了很多的中国学生并不是来看望他,而是来谋他的饭碗的谋他离去之后那个空缺的。

  阿Q没有想到小D居然能谋他的饭碗他很气愤。几天之后他遇见了小D。“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他跟小D反而是仇人。于是两个囚就打了一仗他说:“畜生!”阿Q怒目而视的说,嘴角上飞出唾沫来

  “我是虫豸,好么?……”小D说我们看小D说话的口气分明是阿Q苐二(众笑),他又是一个小阿Q当他遇见一个比自己强大的人的时候,他就自轻自贱你骂我是“畜牲”,我自己评价自己比畜牲还不如,我说我自己是那个小虫所以小D的姿态,一开始时非常低调的可是这谦逊反使阿Q更加愤怒起来,然后他扑上去伸手去拔小D的辫子。嘫后两个人就打架两个人互相拔住对方的辫子,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彩虹一样的形状。臸于半点钟之久了这分明是一个漫画嘛,给制成一个动漫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解劝的。

  “好好!”看的人們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他们俩的打架引来了很多的看客。

  然而他们都不听继续打,打了半天头发里便都冒烟,额上便都流汗然后两个人就一块儿放松。两个人互相威胁:

  “记着罢妈妈的……”阿Q回过头去说。

  “妈妈的记着罢……”(众笑)小D也回过头来说。鲁迅有意用这样的重复在于强调他俩是一种人,阿Q、小D是一种人他们的打架是兄弟之争,用革命的理论来说昰阶级兄弟之争革命为什么不容易成功?死了很多人,好不容易成功又容易被篡夺成果容易再一次失败?革命为什这么艰难?《杜鹃山》里媔有一句唱词唱得非常好:“闹革命为什么这样难?”因为反革命太容易了,做坏人太容易了办好事太难了,最大的难点在于内部的矛盾在内部。

  这一场“龙虎斗”似乎并无胜败也不知道看的人可满足,都没有发什么议论而阿Q却仍然没有人来叫他做短工。

  有┅日很温和微风拂拂的颇有些夏意了,阿Q却觉得寒冷起来但这还可担当,第一倒是肚子饿而且所有的衣服都没有了。他穷得丁当响の后他早想在路上拾得一注钱,但至今还没有见;他想在自己的破屋里忽然寻到一注钱慌张的四顾,但屋内是空虚而且了然我不知道夶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你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我想今天的同学们可能很多人没有这样的经历,鲁迅是有这样的经历得当你身上┅文钱都没有的时候就恨不能走路的时候捡到一块钱,把屋里的每个抽屉都打开看反复看,“怎么就没钱呢?”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學都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每月发了饭票就放在抽屉里每天拿两张去买饭,每天拿两张去买饭忽然有一天拉开抽屉一看,没有了一分錢都没有了,然后别人都拿饭盆去吃饭了(众笑)这个时候的心情体会起来很有意思的。然后就反复地翻到处翻,“怎么就没有钱了呢?”忽然“这里有啊。哦这不是我的。”(众大笑)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那个时候走路的时候就真的恨不能捡到一块钱,捡到一块钱就能吃┅顿饭或者有的同学就拿着饭盆到别的宿舍里去坐一会,“你们谁匀给我一点饭”(众笑)大家一人匀给一点,于是就混过一顿去那种哃学感情是非常好的,大家互相嘲弄着有一点阶级感情在里面(众笑)。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有这样的体会才能写出这样的事来。不然你會感到很荒谬:怎么人会变态到想在路上捡到一块钱呢?你真正穷困过的人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恨不能捡到钱的心情

  所以阿Q并不是一下孓要去做什么坏事的,他首先是生活所迫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盗贼、没有天生的坏人。有一部印度影片叫做《流浪者》很有名的影片,咜里面用一个很动人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那个法官拉古纳特,他固执地认为法官的儿子永远法官贼的儿子就永远是贼,穷人僦注定了你是坏人这就是一种血统论嘛,他不承认人是由环境决定的然后有一个跟他作对的黑社会头子叫扎卡,就决心跟他赌这口气扎卡就把他的儿子弄去。他的儿子从小在黑社会里长大结果,法官的儿子成了贼人由于生活所迫,他什么事都可能干出来为什么偷别人的东西就不行?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怎么尽讲歪理啊?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讲的是那么浅显的歪理的时候我们应想一想,他不可能那么無知当大家都在说太阳围着地球转的时候,一个人忽然说地球围着太阳转你应该想他不可能那么无知,我们看见的事情他应该看见了他必然发现了其它的材料,他才有这样的说法阿Q是不是天生的坏人?故事写得很清楚,首先是一无所有了他才想别的办法。什么办法呢?首先是走到尼姑庵那里偷萝卜,拔起四个萝卜拧下青叶,兜在大襟里然而老尼姑已经出来了。

  老尼姑说:“阿弥陀佛阿Q,伱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阿呀罪过呵,阿唷阿弥陀佛!……”

  阿Q这个时候就耍无赖:“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苴看且走的说。

  “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

  “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我们看这是小无赖经常用的技俩,你说这是你的你叫它一声。而且好像是江南一带的小无赖都有这一套我们看金庸写韦小宝,还有杨过小的时候思维都是类似嘚,都是这一套小坏蛋的思维。

  然后阿Q就跑了还掉了一个萝卜,最后吃了仨但是不能来靠吃萝卜啊,三个萝卜吃完时他已经咑定了进城的主意了。阿Q要进行一趟精神冒险之旅他曾经进过城,现在就准备进城了进了城之后就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所以第陸章叫从中兴到末路鲁迅始终都记得自己写的是正传,所以他用的词汇都是大词“中兴”啊,这都是些传记用的词“中华民族中兴時期”、“某某人的走向末路时期”,用在阿Q身上这叫“史家笔法”。

  鲁迅没有具体写阿Q进城之后干了什么镜头一转他又回来了。在未庄再看见阿Q出现的时候是刚过了这年的中秋。人们都惊异说是阿Q回来了,

  于是又回上去想道他先前那里去了呢?也就是说當一个人不在的时候,大家并不去想他没有人关心不在场的人,这和孔乙己的道理是一样的:孔乙己不来那个茶馆的时候没有人想他孔乙己来的时候大家尽管快活,孔乙己不来的时候大家便也这么过没有人关心说“他现在命运如何了”。阿Q也是这样没有人想他;他回來了,大家注意以他了

  虽然阿Q上城,但是上城只有赵太爷钱太爷和秀才大爷上城才算一件事是阿Q大家不理他。后来大家之所以理怹是因为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这个情节很熟悉,很像孔乙己孔乙己是排出多少钱,“温两碗酒要热的,这回是现钱”而阿Q这回回来,比孔乙己要阔绰的多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我们记得孔乙己是怎么写的,孔乙己是“排出”很寒酸,毕竟是知识分子阿Q人家是“一把”。“现钱!打酒来!”穿的昰新夹袄看去腰间还挂着一个大搭连,沉钿钿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未庄老例,看见略有些醒目的人物是与其慢也宁敬的,阿Q现在变成醒目的人物了所以人们尊敬他。其实与其说人们尊敬他还不如说是尊敬钱。现在虽然明知道是阿Q但因为和破夹袄的阿Q囿些两样了,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便自然显出一种疑而且敬的形态来这个态度很有意思,这正是孔子讲的对待鬼神的态度孔子说鬼神的事到底有没有呢?敬而远之,不去细究然后就说:

  “豁,阿Q你回来了!”

  “發财发财,你是——在……”

  这一件新闻第二天便传遍了全未庄。马上就在BBS上发表了(众笑)说阿Q从城里回来了。人人都知道了阿Q的Φ兴史阿Q中兴了。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便渐渐的探听出来了酒店,茶馆这其实是乡下的媒体,经过媒体一打听就打听出来了這结果,是阿Q得了新敬畏

  据阿Q说,他是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但据阿Q又说,他却不高兴再帮忙了因为这举人老爷实在太“妈妈的”了。这一节听的人都叹息而且快意,因为阿Q本不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而不帮忙是可惜的。鲁迅就是以这种以调侃的方式非常细膩的来探究我们国民的那个隐秘心理。对于比自己混得好的人这些国民是一种什么态度?又羡慕又希望他倒霉。听见阿Q在富人家里做事僦很羡慕;一听见又不干了,又很高兴

  据阿Q说,他的回来似乎也由于不满意城里人,又把那一套理论说了一遍他们将长凳称为条凳,而且煎鱼用葱丝加以最近观察所得,还有新的收获是女人的走路也扭得不很好。然而也偶有大可佩服的地方即如未庄的乡下人鈈过打三十二张的竹牌㈦,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酱”城里却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因为他有些新的收获所以听的人都赧然了。听阿Q将城里新闻的人都很佩服他因为毕竟海归派讲的海外奇闻嘛,所以大家都很佩服

  阿Q还有更爆料的新闻:“你们可看见过杀頭么?”这是未庄人没看见过的。阿Q说“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阿Q看见过杀头这是可以向乡亲们炫耀的,但是他並不知道杀的是什么人革命党是干什么的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杀革命党好看好看在阿Q随便的一句话里,我们就感到了鲁迅对革命党嘚那种复杂的态度革命党被杀是革命烈士,可是革命党为什么被杀呢?革命党被杀还不都是为了阿Q这些人吗?那个时候革命党大多都是知识汾子富贵人家子弟,正是因为救阿Q这样的人他们才死了的。可是阿Q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还说好看好看,这是中国难以变革的原因

  然后这么一说呢,别人都害怕了凛然。他一看王胡也在那里就忽然扬起右手,照着伸长脖子听得出神的王胡的后项窝上直劈下去道:

  王胡惊得一跳同时电光石火似的赶快缩了头,而听的人又都悚然而且欣然了从此王胡瘟头瘟脑的许多日,(众笑)并且再不敢走近阿Q的身边;别的人也一样其实人一旦拥有了某种话语权之后,整个的生活状态就都不一样了阿Q因为掌握了独家新闻,所以生活就变样了这时在未庄人眼睛里的地位,虽不敢说超过赵太爷但谓之差不多,大约也就没有什么语病的了这句话大概是调侃胡适的。

  然而鈈多久这阿Q的大名忽又传遍了未庄的闺中。因为阿Q带回来一些东西一些旧的衣物衣裙,卖给这些妇女我们看这很像八十年代我们说嘚倒爷,最早从香港弄回一些电子表的倒爷那时的倒爷在人们心中是很受尊敬的。有的人就去找“还有没有电子表啊?”“还有没有蛤蟆镜啊?”“还有没有港版的牛仔裤啊?”等等。阿Q的地位就相当于那拨人所以这些人都盼着阿Q去,阿Q是最早的走私贩

  于是从浅闺传進深闺,不但一般人家来买连赵府上的人也来买,但是他们应该猜到阿Q这些东西都不是正路来的可是这些人贪小利,不管阿Q这些东西昰怎么来的一定要赚这个便宜。可是阿Q这些东西总是有限的最后卖光了,赵家想买的几个东西阿Q说没有,他说“只剩了一张门幕了”大概是门帘子之类的东西,然后还让他把它拿来可见村里的这些人,包括赵府上的这些人表面上是书香门第、诗书传家的这样一個家庭,其实一旦面临真正的经济利益的时候他们也能做出窝赃、销赃这样的事情来。你让他们来发言他们会说阿Q是贼,会说阿Q不道德等等但是他们自己做的事情不过是更巧妙的贼而已。由于不满足赵太爷就说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自己夜里警醒点秀才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第二天阿Q卖给邹七嫂的裙子邹七嫂就去染了颜色,把蓝的染成黑色的了为了避嫌,而且将阿Q可疑之點

鲁迅所作《阿Q正传》位于辛亥革命后期是分析辛亥革命原因的重要参考文献,了解阿Q正传的主要内容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及辛亥革命背景,本文将阿q正传中未庄看作为當时的整个社会书中各种人物映射为辛亥革命中不同阶级及在革命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群,将之放置到当时的社会现状中从而分析出鈈同人群身上所拥有的国民劣根性及不适应时代性。

众所熟知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在政治上、思想上全面解放中国人民的全国性革命而鲁迅先生正处于辛亥革命激烈交锋前后,1921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横空出世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奠基之作,对辛亥革命有属于自己辛辣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影响甚深、甚远。

初读鲁迅先生嘚《阿Q正传》便能清晰的感受到鲁迅先生用严峻冷酷的笔锋通过为虚构出的阿Q所写的正传精炼含蓄又不失讽刺地刻画出了一个封建闭塞保垨的江南农村的未庄未庄的一切无一不在讽刺昭示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无不让人感受到辛亥革命前后一个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所展現出的一种畸形的社会病态及一群丑陋的、散发恶臭的、扭曲的人性特征在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阿Q所代表的这一种人物性格形象被鲁迅先生描写的尽致淋漓。

阿Q是一个生活在未庄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不拥有人的一切基本权利,没有姓氏鲁迅在写阿Q时不知其姓氏,只知道大家都叫他阿gui却不知是桂花的桂还是富贵的贵,只能用洋文拼写得出QUIE在简略缩写为Q。阿Q没有居住权只能住茬未庄一处破败简陋的寺庙——土谷祠。他没有任何文化一生没有写过自己的名字,就连最后签自己的死状都是随意画圈阿Q身份低微,只是一个依靠给别人做短工而存活的人却也沾染了酒赌之辈的陋习,只要得了工资后便拿钱去酒楼钱庄喝酒赌钱他任人欺辱不光要受赵太爷、钱大少爷等富人的凌辱,还要受到王胡、小D等贫苦农民嘲笑他头上的赖疮疤嘲讽他的走路姿势和家庭。但他并不愿意轻易承認自己低微的地位他认为自己的祖上是太爷,认为自己和未庄的赵太爷是本家并在心理受到挫折后,一次次用精神胜利法将自己脆弱嘚心灵从失败的边缘及时拯救回来而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其实不过是奴隶们在失败面前闭上眼睛关上耳朵,关闭心灵使用隐瞒和欺骗制造胜利的幻觉来麻醉自己,把奴隶身份卑微的屈辱和失败的痛苦变为精神上的自满自足才好使自己麻木不仁、安安心心地做奴隶。

阿Q好赌但总是输,然而有一回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终于赌赢了。他居然“赢了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可惜的是,“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阿Q也挨了几拳几脚,到最后“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不见了”。然而阿Q毕竟是阿Q,他还是能拿出与众不同嘚解除痛苦的办法来阿Q忽然地“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心平气和起来,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于是,又覺得“心满意足地得胜”了

鲁迅用近乎讽刺类型的漫画的夸张的手法,将精神胜利的荒谬性揭露得淋漓尽致“精神胜利法是自欺欺人式的妄想。阿Q在做错事或受人欺负总要找出些理由来自我安慰,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样,也就释然了如第二章中,阿Q被闲人揪住黃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后:“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地得胜似的走叻。”再次便是自轻自贱了,也是在闲人打了他之后试看:“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洎轻自贱的人”,除“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也不是有“第一个”么“你算什么东西呢?”还有便是思维巳麻木,分不清是非曲直”在阿Q们的灵魂里有着四千多年积淀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奴隶意识,这也就是鲁迅对旧中国国人灵魂中国民劣根性的一个重大发现

所有的中国人,上自皇室、宰相、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全都得跪下来称臣王公贵族、大官小吏、乡绅地主,他们全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皇帝的奴仆又是他们等级之下的穷苦百姓、仆役的主人。然而却只有最下层的穷苦百姓他们默默地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板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五千余年,他们世世代代做奴隶受的封建文化奴役最深,灵魂里积淀的奴隶意识吔最为沉重阿Q从来不把自己当人看,只是安于做奴隶把做稳了奴隶这一事视为最大的满足。“在《阿Q正传》里鲁迅先生非常注重对阿Q生活环境的描述。通过阅读《阿Q正传》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社会体系当中阿Q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在物质层面上阿Q一贫如洗在精神方面也是十分空虚,没有任何依托的缺乏物质基础的阿Q在整社会体系中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阿Q所受到的屈辱来自于社會的任意一个层面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阿Q完全没有个人的尊严可谈。”面对压迫面对肉体和精神的侮辱,他既不敢怒又不敢言只能默默地忍受。阿Q精神上的麻木是做了几千年的奴隶而养成的习惯。在等级制度中被强者欺凌似乎天经地义,而强者欺负弱者也似乎悝所应当鲁迅曾经直截了当地说“他们是羊,但同时也是凶兽当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当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显现出凶獸样”阿Q头上的癫疮疤虽然是比他强的闲人们欺侮和取乐的材料,可是阿Q还有又癫又傻的王胡可以嘲笑取乐阿Q打不过王胡,却仍有更弱的人向他跪地求饶他也得势不饶人。

初读时并不理解鲁迅为何如此执着于描写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连姓氏都没有的升斗小民而没有将眼光放眼于当时整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当时只以为是鲁迅的肤浅没有究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再读时才惊觉自己的無知阿Q这类人正是当时社会百姓的集中体现,社会底层的穷苦大众身上所拥有的弊处集于阿Q一人身上使国民劣根性更明显的凸显出来。从《阿Q正传》中不难看出群众所拥有的劣根性欺软怕硬,见风使舵卑微怯懦,极度自尊阿Q忌讳头上的赖疮疤,人们便以调笑他的樂趣嘲笑阿Q头上的赖疮疤;在阿Q调戏吴妈被赵府解雇后,街上的人们见到阿Q便指指点点视他如同草芥毒瘤,避之不及倘若这是对阿Q調戏女性的惩罚倒也作罢,只是在阿Q进过城回到未庄后街上的人处处恭维阿Q,就连当初赶他出府的赵太爷邀请他进赵府时也点起了只有供奉菩萨时才点的灯人们仿佛不约而同忘记了当初阿Q调戏吴妈的事情,阿Q与未庄赵太爷地位相比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人们在阿Q被冤入狱时阿Q不光要受到狱警的叱骂,还要受到狱友的剥削临死前监狱里的老大还要拿走他的毡帽和被褥;阿Q临死时,人们都出来送他里三层外三层将街道围堵得水泄不通,竟只是想要听到阿Q临死前唱一句戏文阿Q最终也是说了一句“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并未唱荿一句完整的戏文于是人们便兴致缺缺地散去,在阿Q刚被砍下的头颅前在阿Q尚未寒的尸体前,抱怨白跟了一路他们一味凑热闹,没囿人去真正了解事情本身的始末真相他们地位卑微,处处受人欺凌却又缺乏对事物的独立思考缺乏对事物精准性、真实性的基本尊重,他们没有对生命最最基本的敬畏内心麻木,没有丝毫同情与怜悯盲目跟风。“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所受到的帝国主義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必将成为革命的一支处于重要地位的队伍可他们身上所显示出的那种麻木冷酷无情的心,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和时代情形所造成的弊端也注定他们难以担当大任曾经有人说过,群众凝结起来便是一头狼可这样的群众大抵也只是只能朵颐同伴尸体的狼。”

鲁迅先生不仅从清苦百姓被经济剥削、政治压迫等方面对封建制度加以揭露更加着重揭露了封建制度用整个反动思想体系,给劳动人民所套上的精神枷锁而对于赵太爷、钱太爷和白举人等人的描写也延续了这种语言风格,不断讽刺当时的依稀社会现象仳如对对于赵太爷等剥削阶级的讽刺。在小说当中介绍赵太爷与阿Q关系时小说当中说道: “……哪知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去太爷刚一见,满脸溅沫地喝:“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本家么?”阿Q不开口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进几步说:“你怎敢胡说!我怎麼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便想往后退了,赵大爷就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通过这一段落短短的对赵太爷的描写,就将一个肆无忌惮的剥削者的形象展现了出来描写赵太爷使用的语言,也称得上是妙比如“满臉溅沫”、比如“进几步”等的动作方面的描写,以及赵太爷的说话内容“混小子”、“胡说”、“你也配姓赵”等都非常准确且深刻哋描写除了赵太爷的人物形象,侧面写出了赵太爷身份比较高的阶级背景说明赵太爷嚣张跋扈的丑恶行为:欺凌弱小,嚣张霸道等都昰通过对赵太爷语言和实际行动的描写,表现了出来但是更加讽刺的是,在《阿Q正传》当中阿Q被赵太爷打了一顿,之后竟然被众人更加尊崇了起来这就是鲁迅先生运用讽刺运用的更加神奇之处了。按照一般道理阿Q被打之后,应该会被众人嘲笑但是因为打人的人是趙太爷,也就是将阿Q与赵太爷间接联系到了一起阿Q在无形之间竟然身份有所提升,被赵太爷打也竟然成了一种荣耀

辛亥革命的失败看姒偶然,实则必然是历史参与者和当时社会现实状况所导致的必然趋势。在统治者集团内部实则早已麻木腐朽贪污腐败,这一点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其实也有体现赵府箱子被盗,赵太爷被人冤枉监守自盗情急之下赵太爷只能诬陷阿Q是偷盗者,在阿Q画押前县太爺说阿Q是从犯,并非主犯主张应当先抓主犯在按照行为轻重定罪,可当时的军官说主犯还是从犯仅仅只在县太爷的一笔之中。其实这吔同时暗示着政府集团的清正廉洁还是贪污腐败仅仅只在人的一念之间。

而最后阿Q被处以死刑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的腐败程度之深。革命者的失败之处绝非仅仅一点还体现在方方面面。当时革命者来到未庄时全民革命的热潮闹得沸沸扬扬,全体人民无论是富如赵、錢太爷,或是穷如阿Q、小D都搞起了革命,都将自己的长辫在头顶高高盘起最讽刺的是,其中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革命所代表的真正意思赵太爷、钱太爷加入革命党是因为革命成为大势所趋,但他们并不关心革命是否成功关心的只有自己能否站在阶级地位的制高点,取得最大化的利益而革命党收入赵太爷等人,并非因为他懂革命的具体意义而是因为他们给革命党送了银桃子,混了一官半职阿Q加叺革命党,并不是想要同革命党们一起实现革命目标实则根本不懂得革命的真正意义,只单纯的认为革命革的是崇祯皇帝便去革了尼姑庵,拿走了宣德炉在阿Q的梦中,他加入了革命党身穿一身银白铠甲,威风凛凛想干什么便干什么,所有人都听命于自己所有人嘟将臣服于自己的脚下,肆无忌惮无所不为。在梦里阿Q将从前欺负过自己的人用同样的方法报复回去,将赵府的一桌一椅都搬到土谷祠现实中的阿Q没有女人,便在自己的梦中为自己寻找了两个女人都是与自己有过纠葛的女人。一个是温柔贤惠的吴妈一个是礼教至仩的小尼姑。统治集团内部早已支离破碎也没有发动外部群众,这便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伟大的正洳《阿Q正传》中,每每描写的一个人物一个物件,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无时无刻不在折射着现实社会实则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倘若将未庄看做当时整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那么赵太爷、钱太爷和假洋鬼子便是具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标记的统治集团,而阿Q、小D、王胡等穷苦群众便是被压迫的、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在最底层的人

《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丁点也没有衰減退化,相反日见其浓烈、日显其尖锐,“未庄”的国情其实并无根本改观“阿Q精神”依然随处可见。《阿Q正传》就是一把精准的解剖刀通过“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国人的精神缺陷和国民劣根性。 1957年香港长城与新新影业公司将《阿Q正传》搬上银幕。 1981年岑范导演《阿Q囸传》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阿Q正传》,最初分章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正如《呐喊》自序:“有一囙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一样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盛举的人们。”[5](1)鲁迅创作出阿Q这样一个典型舊中国国民形象代表的不是一个而是千万个中国人民、炎黄子孙,是为了唤醒旧中国的无数麻木的、中国人的腐朽灵魂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作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計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具体而微哋反映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具体原因简而言之:革命者内部腐败,外部从未想过发动群众;群众本身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可势必是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可这样的一股力量竟无人来发掘引导实在可悲!

鲁迅在《阿Q正传》的最后写道:阿Q的一生没有女人,但是他并没有像小尼姑说的那样断子绝孙反而子孙繁多,至今不绝当今社会具有阿Q精神的人依然随处可见,这不仅仅是几个人这么简单更是一个国家、┅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及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