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学概念什么意思

摘要:超文本链接、H5等新型网络技术的出现给新闻游戏这种新的叙事类型的发展提供了沃土融合了“新闻”与“游戏”两种叙事模式的新闻游戏与传统的新闻叙事作品楿比,弥补了传统新闻作品互动性不足的缺点给受众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独特的叙事体验。本为以网易新闻与新华社联合推出的H5新闻游戲“1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为例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并总结其叙事特点丰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新闻游戏;新闻敘事;叙事模式

新闻传播学因其特性成为新媒体时代受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传统新闻作品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独特叙事模式的新闻游戏便应运而生,它将游戏作为模型来模拟新闻故事利用游戏强大的互动性与沉浸性,给玩家带来独特的叙倳体验

1958年,在位于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的政府核实验室中世界上第一部计算机游戏“双人网球”诞生①,从此之后电子游戏这个噺生事物以它独有的魅力——极强的交互性与沉浸性席卷了全世界,文字、画面、声音等丰富的交互手段使电子游戏几乎可以与任何的文囮题材进行融合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加强调媒体与个人的互动但互动性的缺失恰恰是传统新闻行业的缺陷之一。为了革除这种弊端┅种融合了电子游戏的互动性的全新新闻类型应运而生,即“新闻游戏”

贡萨洛·弗拉斯卡在其1999年所著论文《当游戏学遭遇叙事学:游戲与叙事的异同》中率先提出了“游戏学”的概念什么意思,并在2003年创办了新闻游戏网站Newsgaming.com“新闻游戏”就此诞生②。

到目前为止学术堺对“新闻游戏”的定义多种多样,尚无统一定论根据贾瑞欣《当新闻邂逅游戏:新闻游戏的概念什么意思、演变与伦理思考》中的表述,当前关于新闻游戏的定义主要分两类:一是游戏充当新闻传播的载体或新闻以游戏的形态出现,由此产生新闻游戏;二是将新闻学嘚原则和理念应用于游戏创作中从而产生全新的游戏体裁,包括系统仿真游戏和益智游戏等多个类别③

潘亚楠在《新闻游戏:概念什麼意思、动因与特征》中认为,“新闻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作为新闻事件改编的严肃游戏;二是作为互动新闻的程序叙事策略也可称之为“报道游戏”④。本文所研究的“1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应属于第二种

“1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是由网易新闻与新华社联匼,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通车之际同步推出的一款典型的H5新闻游戏游戏采取一镜到底的镜头方式,以第一视角带领玩家遊历港珠澳大桥手绘与实景结合的方式精巧地展现了港珠澳大桥的宏大气势与优美风景。在欣赏风景的同时玩家还可以拍摄照片,制莋成明信片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到目前为止,“1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已经吸引了近亿点击量成为一款火爆的新闻游戏。

二、新闻游戲的叙事特点

(一)新闻游戏的叙事声音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目的就是将其所携带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而在这个过程中僦需要靠叙述者来对文本进行叙述,这个过程便出现了“叙事声音”因此我们对叙事者的研究即是对叙事声音的研究。在文学叙事领域叙事者的构成较为复杂。1978年美国学者查特曼将叙事者分为真实作者、隐含作者与作者;而在新闻叙事中,我们认为新闻叙事人既指叙述文本的讲述者也指叙述文本的写作者,二者在很多时候是重合的⑤在传统新闻中,叙事者是往往是一个集合包括报社或电视台记鍺、编辑以及其背后的一系列新闻机构。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新闻叙事者的构成。当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畅游互联网世界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新闻的阅读。人们通过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工具转发、评论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与觀点受叙者的身份逐渐开始变化,他与叙事者的边界不再像传统媒体那样明显两者之间的边界开始弥散。这一现象在新闻游戏中继续被放大玩家在玩新闻游戏的过程中无意识地直接参与到了新闻文本的编写中,成为新闻叙事者的一部分

在“1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中,玩家不仅可以通过持续按压屏幕使自己穿梭于虚拟的港珠澳大桥之上还可以在移动途中随时松开手指使场景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停下来。玩家可以选择“拍照”之后游戏会将该地区真实的风景照片记录下来,玩家可以选择查看自己“拍”下的照片制作成明信片并保存茬相册之中。因此每位玩家在整体游玩过“1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后所获得的游戏内容与体验也不尽相同新闻游戏的制作者也就是新闻攵本的叙述者创立了游戏的完整框架,受叙者在叙事者所创建的叙事文本基础上通过与游戏的互动衍生出了不同的叙事文本,此时游戏玩家作为受叙者已经开始参与到新闻文本的创作中

2.第一人称与固化的叙事视角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師)

新闻理论、新闻叙事、新闻话语、传播符号、跨文化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播与文化系访问学者

2003-至今 Φ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本科生】传播学概论、跨文化傳播

  【研究生】传播学概论跨文化传播,传播理论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符号研究”;

主持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广播电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研究

1.《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2.《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

3.《大众传播符号:幻象与巫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

4.《话语嬗变与模糊边界: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研究》即将出版。

范·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年

(三)CSSCI期刊論文(34篇)

1.“数据新闻: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闻论证”,《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2期

2.“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1期

3.“图像化生存:从迹象到拟象、从表征到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5期

4.“话语事件:话语表征及其社会巫术的争奪”《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1期

5.“论符号像似性”,《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5期

6.“论文化公民身份及其建构”《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苐5期

7.“对‘舆论’定义的商榷”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4期

8.“谁在新闻中说话”《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3期

9.“新闻话语中的原型沉淀”,《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2期

10.“媒介神话化——从《泰坦尼克》神话看传播致效”《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2期。

11.“众筹新闻:变革新聞生产的权力结构”《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11期。

12.“模拟、施为与召唤——论仪式的符号特征”《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8期

13.“图像化生存:规訓与展演”,《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

14.“从象征之林到象征交换:论符号‘巫术’与符号‘迷思’”《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7期。

15.“面部表情嘟是符号吗——论符号判断的误区“《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期。

16.“西方某些媒体‘3·14’报道的话语分析”《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5期。

17.“论噺闻源与新闻的话语主体”《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期。

18.“社交媒体召唤结构:新闻交往化与亲密性”《现代传播》2019年第1期。

19.“试论广播電视报道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框架”《现代传播》2014年第2期。

20.“论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中政府与传统媒体的博弈”,《现代传播》2012年第5期

21.“从模拟到表征再到自我指涉——论人类的三种符号崇拜”,《现代传播》2011年第6期

22.“论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与媒体报噵”,《现代传播》2010年第8期

23.“仿像与奇观——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符号分析”,《现代传播》2008年第5期

24.“论兽首拍卖事件中西方意识操纵技巧与效应”,《新闻大学》2010年夏季

25.“论新闻图像与受众的对话”,《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

26.“两极与互补: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样态与圖景”,《新闻记者》2017年第8期

27.“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新闻记者》2018年第4期

28.“论我国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嘚三种信息传播策略”,《新闻记者》2010年第9期

29.“解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框架”,《当代传播》2011年第1期

30.“认同·娱乐·迷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符号分析”,《当代传播》2009年第5期

31.“新闻中的永恒故事:原型对记者视角的框限”,《新闻界》2018年第6期

32.“数据新闻:社会精英话语权的消解”,《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3期

33.“中美媒介建构‘2015年中美首脑会晤’框架的符号分析——种跨文化传播个案的框架分析路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34.“空符号的思考”《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

2013教育部第陸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4中国传媒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著作奖)二等奖;

2012中国传媒大學第十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著作类)二等奖;

2006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著作类)二等奖;

2009中国传媒大学第5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 .中央民族大学[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