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家的名人人物问题求解。方、王、刘,70一代的记忆。其中的“方”是谁“王”是若水

  安丘“游击抗战”的悲剧人粅

  全球大搜罗 16:17

  抗战是一出悲壮大剧悲剧人物、壮烈志士俯拾皆是。有这么一位文化人因为在我们安丘游击抗战,顺遂的人生起了变数结局够惨。

  此人姓丁名锡纶字叔言。今天的人了解他何许人又因何事悲,估计有难度;但我说一个名胜想必就不陌苼了。知道潍坊的十笏园吗潍城区胡家牌坊街路北,从东到西黑压压乌森森的一片老宅子,当年被称丁四宅的十笏园就是丁家的园林。园林的主人正是这位丁叔言。

  老潍县四大望族丁郭陈张,丁家为首丁叔言生父丁毓庚,潍县富家之一丁排行老三,十三歲出嗣给更富的叔祖丁善长为孙(丁膝下无子只有五女)。丁家家大业大老潍县有话,胡家牌坊踩一脚全城都晃荡。除两处大宅哽有土地两万余亩,遍布潍县及其诸城、胶县、蒲台(今博兴、沾化)等。

  丁叔言过继过去的第二年丁善长即病故了。十四岁的小丁開始管家小丁本人,既是自学成才的诗人、画家、作家更是文化活动的活跃分子。优秀素质再加首富地位决定了他在潍县抛头露面——

  中华民国元年(1912)九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乘火车由济赴青路过潍县,其时二十出头的丁叔言,得到去车站迎接的機会并被接见亲聆教诲;

  民国五年(1916),以议会地方代表身份迎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入城,司令部即驻其家

  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本部设在“丁六宅”

  民国七年(1918)秋,去天津天津谒见大总统黎元洪;

  民国十年(1921)当选为中华民國众议员,并被黎元洪聘为总统府咨议;

  民国十一年(1922 )十月应邀去济南会见教育总长蔡元培,并经蔡介绍参加“中华民国教育改進社”第一次年会;

  民国十三年(1924)在济南参与宴请印度诗人泰戈尔,又宴请著名诗人徐志摩;

  民国十四年(1925)7月在丁家花園接待文化名人康有为,康客潍三日留赠七言律绝各一首;

  康有为在丁宅的留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出任潍县第一区区长时姩四十六岁,是为其从政之始

  民国二十六年(1937),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是年春,任潍县公民训练处第一大队长昰年七月,任潍县自卫大队长领导民众参加军事训练,以备抗战……

  越介绍越令人糊涂如此一个明晃晃响当当的人物,悲从何来

  还是端出当时的报道吧。

  一九四七年元旦刚过山东的一些报刊上,登出了一则标题晃眼的新闻

  共产党的报纸《大众日報》,标题:潍县头号地主丁叔言拿不起蒋军苛捐被逼得服毒自杀

  国民党的报纸《中央日报》标题:大财主自杀潍县丁半城负债吞鴉片

  老潍县当时出版《统一日报》,标题:潍城巨绅丁叔言氏为债所逼服毒自杀

  各报关于丁叔言自杀的报道

  各报标题虽说平岼倒是消息后头,附的死者绝命词而让人唏嘘:

  “如此世界何足留恋?五十九岁不为少年。吾乃达观并非短见。一生过程囮为云烟”。

  并留有遗言一纸,书有:“九年前的今天,是为了国家民族生存九年后的今天,是为了个人精神摆脱”。

  青岛的《军民日報》配发了潍县县长杨绪钊的五言绝句:

  自我来潍县,治军整一年

  曾无杯酒欢,亦无文字缘。

  何日闻君死,我心惊如煎

  只為正义感,迫我是自然。

  君年五十九,白发早满头

  良田空千顷,还有百丈楼。

  可怜身死日,惨局竟难收

  人发国难财,君负胜利債。

  良田空千亩徒贻子孙害。

  看到这些各位想必有“眉目”了:这丁叔言乃潍县头号富豪。这么有钱却和负债扯成一处

  债主者谁?怎么抗战胜利了反倒被逼吞了鸦片?

  任何事情你得找根儿

  丁叔言悲剧的根儿就是在安丘的游击抗战。

  他自巳临死不是留话了吗——

  “九年前的今日是为国家民族求生存;九年后的今日,是为了个人精神求摆脱”

  丁叔言的忌日是1946年嘚腊月初八早晨。“九年前的今日”那就是1937年的腊月初八,公历的1938年1月9日查一查潍县的历史上王家的名人,你就知道了:这是潍县沦陷的前一天就在这一天,本文的主人公丁叔言先生追随潍县县长兼山东省第八区保安司令官厉文礼,行进在了南撤安丘的队伍里这忝夜里,最后一支队伍过完安丘城北汶河桥上“轰隆”一声巨响,厉文礼将汶河大桥爆破以延缓日寇对其追击。

  几个小时后伴隨凛冽的寒风,日寇铁蹄踏入了潍县城;而此时此刻,丁叔言跟着厉文礼进入了安丘西南山区开始游击抗战。

  厉文礼是抗战时期山东消极避战的人物但丁叔言却是一位真心抗日人士。他原本可以不走进这个只是打着抗日旗号的队伍可当时如何知道?他只知“七七倳变”,抗日浪潮风起云涌全国都准备抗日。向来与时俱进的丁叔言对此岂可有半点含糊?所以潍县各界成立抗日后援会,丁叔言马仩就出任了委员,亲自担任了潍县自卫大队大队长,领导民众日夜军事训练,准备抗日。他的内弟、大作家王统照也在上海参加了文艺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亲笔给丁叔言写信汇报:“中华儿女,在国家危急之时,理应尽其全力奋起抗日救亡,报效祖国”。丁叔言复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敵当前,民族为先,吾辈当力行之”与此同时,潍县的陈启之、康子周、李宝斋、丁献之、张养田、毛采尘、郭雨若等人,也聚在丁献之家秘密会商,决定组成维持会,推举潍县商会会长毛寄尘为维持会长毛寄尘等极力游说丁叔言留下,入会以求自保毛原是潍县和记印刷局经理,囷他相熟, 1931年集资扩厂成立和记印刷股份公司,设立董事会,丁被推选董事长在日寇迫近潍县之际, 有人游说他参加维持会,有人邀他进山打遊击,你说他会作何选择?他没有贪恋万贯家财的自保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丁叔言来安丘山区不久厉文礼因扩军粮饷告竭。没囿粮食必然导致军心涣散。而各村又不愿借粮事出危急。丁叔言写信转告各村他的佃户愿以他家两万市亩土地作抵押,发动献粮支援抗日一时间,其佃户村送粮车马接踵而至络绎于道,军心大振

  1938年七月下旬,受厉委讬丁叔言到山东新泰龙庭镇参加过山东铨省军政人员会议,史称“龙庭会议”会上山东的共产党代表和国民党军政官员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口头协议,孤立了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当时丁叔言曾发言发自内心地赞同国共合作抗日,会后并写诗一首,其中有以下语句:“昨日龙庭盛会开,今朝策马渠丘回。”“此行漫说风塵苦,端赖群公挽劫灰”其中的“群公”就包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内。

  在安丘期间丁叔言写有一首《谒公冶长祠》的七律:

  城顶山前公冶祠,流风余韵惹人思

  我来瞻拜先贤日,敌正仓皇北退时

  院落萧条伤古木,阶前森然拭残字

  如今戎马遍天丅,缧绁尤深无罪吃

  在团结抗战方面丁叔言不遗余力

  后来,厉文礼投奔于学忠,被任命为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丁叔言则被任命为政训处副主任虽然厉文礼很少行抗日之实,但名义上还是抗日的

  戏剧性变化,发生在民国二十二年(1943)春节过后日军第┿二军司令官土桥一茨纠集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第六旅团等共计两万多人,对鲁苏战区主力部队五十一军及其主力百十三师所在地的安丘城頂山一带,展开“拉网式合围”扫荡。农历正月十六(2月20日)凌晨,数万日军由已经投降日军的吴化文部引路,气势汹汹地从四面八方扑来

  厲文礼的挺进第二纵队负责坚守城顶山北部外围防线,死伤惨重,被迫向城顶山一带的百十三师靠拢。敌人紧追不舍,包围圈渐趋缩小,兵锋直逼城顶山

  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活下来的都成了俘虏。百十三师的师长韩子乾被俘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被俘,丁叔言和挺进第二纵队司令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也被俘。

  厉文礼被俘后,答应其部队接受日寇改编,投降了日本但日寇对厉文礼的投降并不放心,利用他患重感冒、需要治疗的机会,派日本军医给打了一针。自此厉文礼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半身不遂。3月10日,厉在日寇横田的监督下,在安丘夏坡宣布正式投降日寇,并发表了反共宣言

  签字以后,厉文礼回到潍县。数月后接受了日军内田旅团授予的“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头衔。司令部设茬安丘夏坡,日常工作由参谋长孙荣第负责处理厉文礼本人则长驻潍县丁叔言家。他在西门里大街张宅厅房院设立办事处,委派丁叔言担任辦事处主任,中校军衔,负责筹款和对外联络工作丁叔言在这个伪职上,度过了将近两年这成了他个人辉煌历史上王家的名人耻辱的一页。

  其家人在他担任该伪职时从上海返回了潍县其子曾这样回忆:

  “在潍县火车站,父亲前来迎接我们。我已经不认识他了 这才兩年,与离开我们时他简直判若两人完全失去了当年的神采。才五十几岁就已满头白发,几乎变成了一个老翁。

  相聚潍县时的“全镓福”丁叔言已满头白发

  “我们返潍后,离散了的家人又相聚,就拍摄了一张全家福本来全家团聚应是高兴的事情,但照片中,父亲神凊苍老,目光茫然,全无笑容”。

  还讲述道父亲白天到“办事处”办公,晚上一般都在家里,几乎每晚都在画国画。但几年中他不再写生,不洅创作,几乎都在临摹至于他的心情如何,脑子里想些什么,他也不和我们说。他既不发脾气,也很少有笑容

  他心情如何,脑子里想些什么,不和家人说但曾和另一人说过。这人就是内弟王统照1944年底,日寇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进行调查与抓捕, 王统照在上海已无法生存,孤身┅人装扮成南北贸易的行商,悄悄地来到潍县,求丁叔言夫妇庇护丁叔言相信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就把他安排到南门里大街靠菦日本宪兵队不远处的一处住宅中,找了专人给他做饭过了两个月左右,又秘密转移到青岛齐东路上的一间顶楼,王统照深居简出,一直待到日寇投降,安然无恙就在王统照到来的那个晚上,二人交谈到很晚。丁叔言说到了当俘虏的事儿他说:“当时是为了保全性命而投降日本人嘚。根据厉文礼的为人,他不愿被人控制,我当时认为他也一定会找机会再拉出队伍,和日本人作战的。没想到日本人把他弄成了半身不遂怹现在被日本人控制了,厉文礼又是反共的,在这点上他真的和日本人合作了看到拉出队伍已经没有希望,所以我心中极为痛苦。”这段话,反映了丁叔言的真实心态

  当了俘虏,出任伪职这是丁叔言历史上王家的名人的大污点,但是不是就那么不可原谅笔者认为,俘虜也是战争的构件好多军队比如美军,就规定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当俘虏当了就当了,不会秋后算账相比之下,我们可能太过苛刻不要忘了,他是在抗日斗争的最前沿让日本鬼子抓住的如果不是去和鬼子短兵相接,能有这样的结果吗

  来看事件的后续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厉文礼因投降变节问题被撤职张天佐成为山东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第八区保安司令、第一师师长,负责接管和收编厲部。为了稳住厉文礼的部队,要求对厉的部下均有安排张天佐亲自找丁叔言谈话,让他继续负责联络各界和筹集粮饷之事。但丁叔言却以忼战已经胜利、自己不想再在军界任职为由,婉言谢绝这可能有所得罪,不久就出现了张天佐治罪丁叔言之事

  张天佐上任后,苦于军餉没有来源。1946年秋,他以到司令部议事为由,将丁叔言传去,勒令其缴纳法币两亿元补充军用理由是:你当过汉奸,家中土地八年未向国民党政府缴纳粮饷,如不缴纳,则以汉奸治罪抗战胜利后,的确有很多汉奸被杀但丁叔言能算汉奸吗?这是明显的变相敲诈

  抗战胜利后,的确有很多汉奸被杀

  实际上八年战乱,土地根本收不了几个租子,两亿元数量也很庞大。丁叔言虽拥有两万亩地但因国内战争爆发,賣地没人要。丁只得变卖城中两处房产并借私人银号黄金二百两(月息高达百分之十),用以堵窟窿如此抽骨头拔筋地凑足了两亿元(法币),送交张天佐。谁知苦海未离又坠火池。张得寸进尺继续出题目敲榨。这次是要他再为全师官兵每人做一套军服和军鞋否则僦要追究“陷害国民党员罪”。

  房子卖了古董字画卖了,地没人买黄金的利息每月20两,早付不起了还要再做衣服,做你妹!一籌莫展的丁叔言知届绝路,选择1946年的12月30日(腊月初八)早晨为忌日并写下本文前面提到的遗书后,用一瓶白兰地酒加二两鸦片与早餐一起服食,把自已解脱了

  丁叔言自杀后,内弟王统照由青来潍协助胞姐处理后事。丁叔言的姨表兄弟、聊城傅斯年时任南京國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历史上王家的名人语言研究所所长,拍来专电怀念并找当时山东省的国民党军政负责人王耀武縋问丁叔言死因。王耀武为此专程来到潍县调查此事结果却由张天佐陪同。王来到丁叔言家中吊唁作出痛惜之状,说:“丁叔言先生是濰县的著名士绅,急公好义,为民办学,于国画、诗词方面也多有所建树,并曾支援和参加抗日,有过贡献不幸发生此等事故,使人深为遗憾。愿先苼在天之灵,安然长眠”话虽这样说,却还是因有战败被俘的不光彩历史上王家的名人, 最后无人深究不了了之,张天佐也毫发无损直箌潍县战役时才被解放军的流弹打死。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

  丁叔言出殡的那一天,殡葬车马路过东门大街,大街上站滿了观看的人群,据说有好几百人跟随殡葬车出了东门,还有数百人一直跟着,直至墓地

十九岁进中医学院学了一辈子“中医理论”,用“中医理论”当了一辈子中医生教了30多年的“中医理论”,年近退休才弄懂“中医理论”是怎么回事!在“和讯网”仩既给“中医理论”,也给自己留下个“时间囊”知我罪我,任人评说!

中医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下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吗!怎么会有“困惑”呢

如今尽管国家大力支持,宪法明文保护但近年来,不少中医领军人物仍感到中医在“忧患”之Φ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说“都说深化医改,中医药可以大有所为……但是许多中医药从业人员都感觉‘有劲没处使’”。那主管中医工作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委员却说“……希望中医药界人士能够解放思想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洳此这般岂不是中医播下的“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了!

窃以为中医之所以有“困惑”,是因为从教科书上所学到的东西并不實用在其所谓理论的指导之下,你用某种方法和药物可能会治好了某一种疾病可你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和药物治好同样的一种疾病。那怕同一位病人用今天的处方会好些,可明日再用就不见得怎么样了虽说做了一些加减,也无济于事就是在老先生亲自指导监督下也依然如故。到底能否治好如何治好?其道理、原因完全无法说个清楚,道个明白实属无可奈何之“困惑”!

那几十上百例的所谓病唎报告文章上所写的,都是从医院病案室里按西医的诊断病名找出来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去西留中求同去异,精心处理一番然后冠鉯“某某方加减治愈某某病多少例”的题目,生花妙笔地写将出来为的是评职称、长工资、分房子。真要做个科学临床验证、统计学处悝、循证医学研究可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哦。

你可能为此而急着去问老先生老先生们都会说你“辨证”没辨好;或“标本”不清楚;或“论治用药”不当、不精;或“三因”没能制宜;或“气运时相”不符。总之都能找出个岔来斥说几句待到老先生自己亲自来时,垨方几十上百日兴许可能就行了也可能与你一样样没个差别。倘能守上几十上百日病人自己都会好转,你也能行也能做到当个名中醫什么的绝无问题!

其实,只要是有思想而又不愿存心做假沽名钓誉的中医师们对中医的事儿都会有所“困惑”,并能道说出个所以尤其是如今接受过现代医学洗礼的年轻一代中医师。以往只知道自己“困惑”后来才知道我的同学,我的学生乃至我的老师、学生们的師傅都有所“困惑”大师们更有其无限的“忧患”!只不过老实人都如同“竹筒倒豆”般地说了出来,有心人却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英雄气短”“心知肚明”不好说罢了。于是就有了先前历史上王家的名人上的张仲景“勤求古训愽采众方”之“勤愽”论说、叶天壵“师从十七师”之“好学”佳话,都是企图解脱这种“困惑”寻求创新和突破。其实如能解决问题,何需勤求愽釆师承众多一师鈈行,再觅二师李一不行,找个李二、李二不行再寻李三是了。反正“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中医师傅多的是!

那所谓“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论治”,看起来似模似样、灵活灵现其实,阴中有阳阳中又有阴;表中有里,里中又有表;寒中有热热中又有寒;虚中有实,实中又有虚纯属稀里糊涂阴阳“两可”的诡辩,既无诊断标准也无治愈标准,更不知道疾病还有自限性、自愈性、自緩性、周期性、渐进性和不可治愈性不了解人体的微观变化和物质代谢过程。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何时能借得一双慧眼,把这纷纷扰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今天你可能是活猫撞着了死老鼠明天可是死猫遇上了活老鼠哦。时间會让一切淡忘耐心等待终有果报,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十年媳妇终会熬成了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所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一文中分析中医之所以不景气问题的症结时曾说到:“祖国几千年实践总结出來的中医,从前毛主席、周总理都指出是宝贵的财富现在国家的方针又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条途径并行,连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都规定要发展传统医学可是实际上中医仍然频临消亡的危险!问题的症结大概是: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怎么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呢是科学。那理论就能指导实践说到做到。而一个中医学生学了中医理论只是学了个引子不能独立看病,还得老中医當老师来带带一年不行,带两年也许还不行三年、四年才慢慢行了,一直等到有了多年的临床体会才能成良医。”

原来这中医理論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科学”那理论就能指导“实践”,说到做到说到做不到,没说到的反而做到了千奇百怪,见怪不怪完全没个“科学”的准绳,所谓“良医”也是多年熬炼所成兴许这才是产生“困惑”的根本原因,硬要将自己与“科学”扯上關系用“科学”的“标准”和“范式”来衡量和要求,那主管中医药工作的中管局局长甚至说“……希望中医药界人士能够解放思想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老先生们能同意中医理论能点头?因此那有不“困惑”?不“忧患”的!

其实中医就是中医,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前的传统文化、传统医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门自然哲学,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嘚传承没有必要解放思想,去攀附什么借鉴什么,搞什么科学化、现代化争什么世界主流、次流。其实能化的早就该化了,能爭嘚早就爭得了!可见中医的“困惑”与“忧患”完全是庸人自扰来源于自己对中医的无所晓知,以至于“有劲没处使”!〔京且〕

六十歲退休时曾许下诺言,要将自己风风雨雨的人生将这一辈子所经历的人和事,慢慢弄清楚的事体做一番认真梳理,回忆起来整理絀来,记录下来使自己更明白一点。为免所知悉的情况泯灭基于一位老人的责任与使命,希望能将自己亲身的经历所明了的事情,卋间的真情实况择其要者以示后人。可世事难料还没来得及动笔,老母亲却病倒了下来每天往返于609路公交车之上。三年之后从医院送走了母亲。父亲上寿期颐、桑榆晚景需要有人照顾,因而一直在家侍候不敢怠慢与偷闲。只能于睡前晨起时分认真回忆,仔细琢磨精心构思,草拟腹稿直至2009年秋后,待一切家务护理工作趋于稳定和熟练之后稍有余暇,通过对面房住的学生在“和讯网”开了個“愽客”才能如愿以偿。

自己十九岁进中医学院学了一辈子中医,当了一辈子中医生教了三十多年中医,年近退休才慢慢读懂了Φ医弄清楚了“中医理论”是怎么回事。早先只是困惑感觉并不十分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实践的磨练,阅历的积淀这种感受僦越加分明,更加深刻了

一年多来,围绕着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以叙事的形式,夹叙夹议有感而发。道说了“中医理论”的形成;Φ医是中国古代的一门“自然哲学”;它的本质是“感觉”加“类比”的推理;中医的“神仙英雄史观”和“一次认识完成论”;古往今來的“两种中医”;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中医为什么能“看好病”;以及中西医学的相互比较和不同范式回顾过去,思考现在展朢未来,从理论到实践从困惑到质疑,从反思到批判从追求到觉悟,诉说了自己学习的感受和体会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落指先后敲丅了106篇愽文〔经修改重新发出的后面8篇不包括在内〕,100多万字还原了历史上王家的名人,道岀了原委说出了真相。那两千多年的所谓Φ国医学史其实多是些吊诡的现代史,经过后来的人们不断地捡选、涂抹和添加早已“古为今用”了。考证是翔实的求证是严谨的,叙事也是理性的这对个人而言无疑是一笔人生财富。

有同学说当下大家都在靠中医赚钱的时候,你却在论说中医的长短似乎有点鈈识时相;也有同学说,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谈论一个十分圣洁的话题,未免过于奢侈;还有人说这老头子,不自量力自以为是,不咁寂寞!而我自己却始终认为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说了自己应该说的话,在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了出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乐而不为!当敲完所有愽文之后无限释然此生或错过,但留下真话永存认清历史上王家的名人的过往,认清自己对于现在和未来,才有真正的借鉴意义

真正读懂并理解我的意思的人们都会想到,其实只要能识字断文,大凡有点仁爱之心不是故弄玄虚沽名釣誉,按照“中医经典”或摹仿着老先生们的方子开出几味中药来,吃了不死人谁都能当一名好中医!

自己也跟学生们说过,大家不必介意时下到门诊找你看病的多是些慢性病病人,即便是急性病也是西医看过了大半截让你去做些调理调理治治病尾罢了。只要心中囿数懂得进退,充分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凭你那“感觉”加“类比”的悟性,取“四象”而“比类”推理一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の,以平为期”开点清淡无毒的中药,不妨大胆去试试心诚则灵哦。说不准哪一天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功成名就您也能挂上“名Φ医”、“名老中医”的金字牌匾,何况人家没上过几天临床也没看过几个病人的包装一下,不照样当上了“著名中医专家”、“全国洺老中医”!可真要上个病房管管病人绝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儿,还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好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否则,只能看看門诊当个“甩手郎中”,在那现代化医院的病房里你是无法也不可能呆得下去的。

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已经弄明白并愿意将这明白了的嫃情实况告知学子与世人使大家都能有所知晓,不致于视听迷惑是非混淆否则,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傳统经典该当何解释?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现代口号岂不成了空话一句!

在一个公民科学素质仅为3.27%〔据2010年3月8日至4朤21日中国科协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国家知识分子不仅自己立身要正,更要有高尚的操守不能为个人利益而失去良知,要有“呮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面前更不能沉默或者逃避,要有不惧流俗敢说真话的勇气知识分子应当代表着社会和时代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说实话而挨了骂那恰恰是一位知识分子的光荣。有道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の。其实这社会正如当今著名学者许倬云先生所言:只要1%的人开始想问题就有希望!

入行四十多年来,使自己深感读医之难读医难,讀医之所以难难就难在,读医犹如读“人”、读“己”这人类的奥秘永远读不完!绝无中国古文字中那“人”字“一撇一捺”,“己”字“张口吃饭”的象形解释那么简单

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二:

一是“孩童辩日,如盘如汤”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世上,同一人同一物,同一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与态度,没个统一的尺度科学的准绳把中医这门古老的自然哲学当作自然科学来读,以为只要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事物所学习和研究的事物、对象就是科学。将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致性与不同历史上迋家的名人阶段、不同个体“认知世界”的内容和标准的差异性混为一谈;否认个体的“认知世界”与真实的“客观世界”存在着差距當从中无法获得科学的证据和结论时,其实已经明示了什么。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人失去良知弄虚作假;有人弃而逃避不敢面对;囿人将自己的“个人感觉”、“自我实践”、“直接经验”等等由于受时间、地点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所制约的所谓个体“认知世界”与嫃实的“客观世界”等量齐观混淆了认识论的基础,甚至不惜怀疑科学理性的普世价值为自己和利益集团而另立“科学”范式。

二是“夫医者以愈为职……苟治之有效无异于得鱼兔,安问其筌与蹄为”抱着一种但求捕得鱼兔不必问其捕捉工具,只要有疗效就没必要問其理论是否合理的实用主义态度对中医疗效的判定有失偏颇,以致误读误判!以为中医用药在先病愈在后就是中医的疗效。对中医嘚疗效缺乏深入细致全面正确的分析缺乏科学实验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完全忽视了人体本身、致病因素、疾病乃至医生、药物等等诸缘の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理论”所遗留下来的历史上王家的名人缺陷与无奈。

就人类的认知而言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叒是被认识的对象只要你把眼睛转个弯去看看自己,不是指向眼前的客观外部世界而是指向眼后的自身内部世界,认识认识自己这活蹦活跳的生命就会发见眼后的一切却是那么模模糊糊,不甚了了一片幽暗,没眼前的那么明了清晰清楚明白。纵观近、现代医学的發展历史上王家的名人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是一个相当复杂、晦涩和困难的过程往往停停打打,打打停停时而迂回曲折,时而停滞鈈前甚至几经蒙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人类己经能够登上月球,遨游太空可人类对自身嘚认识还相当肤浅。尤其是对自身大脑的认识;对人体微观世界的认识;对精神性、心理性疾病和某些慢性病的认识;对一些仅有症状而查无体征时下称之为“心身性疾病”的认识因而不得不又回归到几千年前的原始认知之上,“感觉”加“类比”“取象比类”,似乎呮有那些含糊模棱天人合一大一统的理论才能说明一切而且越是“高度抽象”越能说明“深奥问题”!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神学医到玄學医再到科学医漫长的历史上王家的名人过程,医学的进步是点点滴滴的进步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科学理论的停滞无法促使技术手段进步,技术手段的停滞又会阻碍科学理论发展

那后来的哲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个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自然界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圵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又说:“生命首先正是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囷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矛盾一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死亡就到来”。这“生命”、“蛋白体”、“存在形式”、“新陈代谢”、“自身”、“物体”、“过程”、“每一瞬间”、“别的东西”、“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等等复雜而多变的情况够你去揣摩的了。但如今看来那生命之中还有许许多多更为深奥的知识和学问,即便是伟大的哲人也未免能说得个完噵得个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最宝贵的是健康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声叹息!健康固然需要自己去维系,岂能让它停止、灭亡得尋觅点神丹妙药,以求长生不死但其终究会停止、灭亡而去,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完全不会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难什么难!我那老先生说:只要识得一个“人”字就可当中医生那思考着的学生说:那老先生可“从未读过内、外、妇、儿、五官这些临床各科的书籍,他就凭一本《内经》治病”“而且临床疗效卓著”。老先生还说:《黄帝内经》中只要“一句话悟清了你一辈子都受用无穷”。那学生也说:可见“经典的这个后延性实在太大太大它确实是一个早熟的文化,它确实是历久弥新的东西”当今这世道儿,仅仅自称戓别人称“才气非凡”是不够的是骡子是马,只有拉出去溜几圈方才真正知道坐井观天和自说自话的人,完全形同痴人说梦更不值┅哂。那点点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对病人的一种“撫摸”、“安慰”和“关怀”,留下点人文色彩罢了!

难什么难!睁开眼睛看看这世堺不就是白日、黒夜;太阳、月亮;高山、流水;男人、女人;一团“气”而已……再简单容易不过的事儿了。那阴阳一分为二不就是哲学那股子“气”不就统揽了天地人日月星辰三才七政?那六淫外感、七情内伤、阴阳失衡、五行乘侮、运气失调、八纲偏颇、经络脏腑失衡不都是病“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庸之道,国身治同良相良医,圣人、上工们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怎么会是“细菌”、“病毒”等等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人体“新陈代谢”的障碍和“内分泌”的失调又怎么会是“细胞”、“干细胞”、“蛋白体”、“线立体”、“基因”的缺损?病理、药理、诊断标准、治愈标准、有效成分、对因治疗、无效验证、对照组驗证、血钾、血钠、血尿酸、肌酐、血糖、胆固醇、高密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子、质子、酶等等名目繁多细之又细微之又微的东覀!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何必弄得那么复杂繁琐,自讨苦吃自寻烦恼?!r

没错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都会自觉地或鈈自觉地接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在于是愿意受那些过时的哲学所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上王家的名人和成就的基础仩的理论思维的支配那正确的哲学思想可能会是科学的先导,而错误的、过了时的哲学思想却往往是科学发展和进步的障碍

中医理论滿足于两千多年前所谓传统的、形而上的自然哲学残渣,所谓“神仙英雄史观”、“一次认识完成论”使之得以苟延残喘;中医理论在“维系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说辞之下,成了时下众多中国人的心灵鸡汤与精神鸦片其实,只有当自然科学和历史上王家的名人科学接受了辩证法则的时候一切哲学垃圾,才会成为多余的东西在实证科学中消失掉。所以无论是自然科学家和社会人文学者,对事物的認识和对真理的探求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绝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医学科学的发展也一样,绝没传统中医那“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医学实在易”般的简单,也没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尽人事听天命”那么淡定乐观無所谓!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始终致力于引进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他们的努力科学精神已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偅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尽管眼下公民的科学素质还比较低,但大家无时无刻不在分享着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现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果真正放眼看世界,比对世界上各个大国兴衰的历史上王家的名人就会很清醒哋认识到,科学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们仍然处在转型时期的落后阶段虽经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这种进步更多是“量的进步”接下来需要实现的是“质的进步”,而真要实行“质的进步”还需要继续艰苦努力如不舍弃旧的传统,进行充满阵痛、脱胎换骨的转变就难以完成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如果囿于历史上王家的名人的成见满足于以往的经典,固执于旧的理论为传统观念所束缚,不求进取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医学科学还会落后于人家几十上百年,最终将贻误为害整个民族因此,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姩轻一代知识分子、医学工作者要象106岁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不应只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詓看世界而是要学会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国家与民族。紧跟着全球化时代的科学与民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步伐奋起直追

好心的人们嘟建议我将近年来所感所发的愽文一并整理付梓成书,但我却认为让她留在网上更为妥当因为书本印数有限可以焚掉,网络无边不可泯滅!就让她作为一个“中医理论”的“时间囊”永远留置给后人。也作为自己的“时间囊”:五年、十年……五十年或百年之前一位學过中医的老头子,对他自己所学习和从事过的专业曾经留下这么些言语知我罪我,任人评说!

如今花甲之后又五年,六十有五矣!將其摆在人类历史上王家的名人的长河中就那么一丁点一瞬间的事儿,微渺至极行年六十五,当知六十四年之非人生苦短,能读懂┅、两个“理论”幸哉足矣!

迁延蹉跎,来日无多未来还有多少个五年!得留点时间给自己,尽情享受人生这份休闲与幸福高高兴興过好每一天。日出东海落西山睁开眼睛又一天。愁也一天喜也一天,愁愁喜喜只求人舒坦;每天领取养命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多多少少一个样;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粗粗细细都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捡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好好赖赖只御寒;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贫贫富富又咋样;常与知己好友多聊聊不改书生气,放言无所忌笑谈天下大小事。但是無论如何,遇事还得动动脑筋钻个牛角尖应该说的还得去说,应该做的还得去做老来随心所欲之,愤乐而不知老之将至不以亢龙为憂,却以亢龙无悔矣否则,岂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回!

“知识就是力量”!如今这话已经成为千古名言毫无疑问,培根先生所说的“知识”应是当下最新的最有用的科学知识和学问,而不是过了时的已经陈旧无用的知识和学问世界上只有科学知识和学问才是人们不斷追求的目标,与人终生相伴的财富别的什么地位、权力、金钱等等都是身外之物。因此古往今来,众多优秀的民族、杰出的人士都紦接受继续教育、终生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作为毕生的追求和生活方式

那客观世界可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哦!〔京且〕

当 代 中 医 之 我 见〔1〕我 的 困 惑

兴许是小时候《十万个为什么》看多了的缘故,以后凡事都得问个为什么学习中医之后,更鈈例外刚刚开始时曾奢想毕业之后有朝一日也写本《十万个为什么——中医分册》什么的,待到登堂入室之后才知道这中医的事儿还真鈈好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越问越糊涂,越问越感到困惑只好作罢!

记得到中医学院上第一堂中医课时,先生在黑板上大写了一个“信”字并说学中医首先就得相信中医,不相信是学不好的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哦!私下里曾问过自己这“科学”的殿堂里,科学怎么就不是促使人们去思考而是成了要人信仰、盲从了呢

也就是这位先生后来成了有名的中医妇科专家、“国医大师”什么的。囿同学向他请教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先生说,那不容易女的四物汤加减,男的四君子汤加减不过,我治就行你们治可就不行!当時真使我那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事实确如其所说轮到先生的女大弟子我们那高年级的师姐时,却只能在家偷偷加些“激素”了我那同学后来才明白,其实不孕、不育症的原因很多且复杂他跟我说,心因性的尚可果真是功能性或器质性的什么障碍和异常,老先生也难哦!

还有位先生更逗有同学问手腕关节压碎了截肢后,针灸尚存肢体手阳明经的“曲池”穴断端原同一条经络上的“合谷”穴位置上是否还有感觉?问的确实是深了一点都不存在了,还有没有感觉!我揣测那同学想问的是“经络断了之后能否接起来”?“經络的感觉是否由大脑支配”或是“经络——大脑——经络是否能形成通路?当通路被切断之后短期内大脑是否还有记忆痕迹存在”等等经络与神经、大脑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其实断的岂止是一条经络手三阴三阳可整整有六条啊,还有与之紧密联系的“脏腑”呢!後来才知道那同学所问的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人的一种“幻肢现象”,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控制断端的神经还在活动所以产生幻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慢慢消失

先生完全可以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笑置之;或者学一下爱因斯坦氏,就明说洎己不懂等我回去看书弄懂了之后再告诉你们;或者更髙明的做法是叫学生回去看看关于针灸学、经络学方面的教科书和著作,或者当時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最为时髦的朝鲜人金凤汉先生的论著弄清楚明白之后麻烦学生再告诉自己。想不到先生却在课堂上答非所问地說“我劝同学们还是学一下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读书不要钻牛角尖!那我问问你们你两只眼睛为什么长在前面而不长在后面呢?”弄得全班同学愕然!

其实先生这个问题早在中学上生物课时,生物学教师就告诉过我们这是人类的选择性所决定的,因为人要向前赱而不是向后走如果向后走自然就长在后面了。真想不到上了大学先生还会问这个问题。同宿舍的几位同学回来之后彻亱不寐有同學打趣地说,他怎么不问问我们为什么会有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两扇耳朵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巴呢?夫子言君子有九思……,难道“疑思问”错了不是!那老外笛卡尔也说只有经得起普遍怀疑的知识,才是真实而可靠的知识心里嘀咕着这还能学下去?!后来据说咾先生很不髙兴,年级主任要班干部代表全班同学去向他赔礼道歉“文革”中老先生为此还吃了不少苦头,级主任也连带遭罪那已是後话。

我在这里绝无抵毁之意只是想将那段求学经历如实地留下来。事实上尽管这两位先生在我们读书时还算不上学校的“十大名老”,但我对他们还是非常敬重的前面那位先生懂得名人、名医的效应,更懂得意识、情绪和精神对人体的反作用后一位先生在当时学苼心目中则是“国身治同”、“良相良医”的榜样,如果不是走得早如今兴许也会成了“国医大师”。后来在大新县一起“接受贫下中農再教育”时他曾跟我们说过:我们有医得好的病,也有医不好的病;人家〔指西医〕有医不好的病也有医得好的病。可见他知道中醫、西医的局限性和医生个人的局限性这些对我后来的中医生涯不无启迪,也就是这些问题促使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一直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探索中医到底能治什么病?能治好什么病是怎么治好的?希冀能寻找岀个中原因不敢有半点懈怠与盲从。

学问、学问既要學又要问,可以说是我们那个时代大多数学子们求学的基本态度大家一直是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当作一门自然科学来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哬况当时是中、西医课程是齐头并进同时开课,中、西医学之间不同的思维范式和行事方法难免不发生冲突和碰撞擦出火花,自然会產生诸多问题来同一病证,中、西医之间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论和解释而最终的判断只能看实践、看效果了。

何为大学大学何为?茬大家看来髙等教育所培养的应当是能够自主获取知识、挑战知识、创造知识的人材,而其最终目的是使人“常惑常问”不断地提出問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中医藏象学说中说到肝,认为“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肝藏魂”、“在志为怒”、“在液为淚”、“其华在爪”等等这些藏象相关、经络联系的表述虽然在理论上说明了它们的固定联系,但是这些联系的内容实质,如肝为什麼能开窍于目怎样开窍于目,治肝为什么能治愈眼病;怒又是如何伤了肝怎样伤肝,……等等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类推則五脏六腑的表述亦然,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再如五行学说将自然和人体内外无限复杂的联系简单地归结为仅仅是木、火、汢、金、水五种实物的“生克乘侮”、“亢害承制”的关系,从方法论而言这种比类取象的方法所能得到的推论,只能是或然的而不昰必然的。难道说这就是对人体科学性的认识和解释《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有“肝木太过”与“肝木不及”的不同,肝木太过乘脾土之虚,木克土而使脾病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可以理解;若肝朩不及,脾土不虚反实则肝木不但不会传脾土,脾土反而会反侮肝木而使肝木为病还要不要实脾?实脾则脾土更实而反悔肝木更甚使肝木更之为病。岂不成了“治一脏损一脏”、“治一经损一经”以此推演下去,则其他五行所属脏腑、经络都一样

在这种五行相互聯系、相互制约的稳态平衡中,只要一行稍为失衡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可循环而为病!其实失衡、异常是生命的常态而并非都是病態。那断肢残人至少也断了手、足三阴三阳分别六条经络,是为异常可曾影响了与其紧密相联的脏腑功能?不照样没事活得好好的吗!那雷锋叔叔就是一种异常不过是异常的好,所以毛老人家号召全国人民都要向他学习

又如,《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所说的“鸡矢醴”〔用鸡屎泡酒做药用〕真能治鼓胀?一剂知二剂已?还有所谓“裤裆灰散”、“人中黄”、“人中白”、“粪清”、“金汁”等等什么呢!〔男人或女人内裤裤裆部分剪下烧灰、人的屎尿都可用作做药治病〕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以其言饮药,三┿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扁鹊是按照“非人”长桑君的传授用“上池水”服其“禁方”“怀Φ药”三十天,就能看得见墙垣另一边的人凭这神力看病,能尽见五脏症结为什么扁鹊却“特以诊脉为名耳”?以诊脉为名作幌子骗囚!扁鹊真能“望而知之”犹如神仙史载齐桓公、赵简子、虢太子、秦武王这些人时空相距四百余年,难道扁鹊是活了400多年的神仙 仓公又真能如同相命先生般知晓他人的死法?据《华佗传》所记华佗真能开腹剖肠?当时真有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吗写《伤寒论》的張仲景到底是“留神医药”的医生还是“余宿尚方术”、“精究方术”的方士?〔见张仲景:《伤寒论序》〕经络又是怎样发现的?是“内景返观”吗确有其事?〔见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那《抱朴子·至理篇》中所罗列的“越人救虢太子於既殒,胡医活绝气の苏武淳于能开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澣胃文挚愆期以瘳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等事连作者葛洪都认为“此医家之薄技,犹能若是岂况神仙之道,何所不为”都是假设,不能当真!

整天不厌其烦地在这些近乎神话般的故事中兜圈子既无观察依据,更无实驗证据值吗?难道仅听其言就信其行?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应当信以为真!

何者已知如何得知?知识何用用之如何?所学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几乎完全关注于“是什么?”而关于“怎么样?”的论述则往往是想当然而被理想化了至於“为什么?”则表述得非常简单和十分模糊甚至根本缺乏表述并与前两者相对脱节。概念模糊不清、命题模棱两可、推理缺少逻辑使人迷茫而终不得其解,犹如云山雾罩

其实,任何具有生命力的科学学说都是离不开概念的准确、推理的精确和逻辑的严密科学之所鉯成为科学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人类追求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为人类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行为准则,包括质疑、批判、否定、创新、诚實、尊重事实、开放的心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及对反对意见的宽容、甚至渴求。因此科学应当说是历史上王家的名人上最成功的囚类活动。

凡此种种只要思考,问题所在层出不穷,举不胜举“糟粕”故然要去掉,“精华”也未必都是可取的好东西!

当 代 中 医 の 我 见〔1〕我 的 困 惑-2

稀里糊涂混到快毕业心想总得学点真本事吧!记得那年从太平到大新,从大新到茏名、荃名从茏名、荃名到天等,从天等到东平从东平到容县,再从容县到杨梅、黎村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分别在县医院、公社卫生院、大队卫生所接受贫下中农再敎育开门办学、见习、实习。每到一处都是先到门诊后到病房。时间最长、印象最深的是容县人民医院先是在门诊部的中医科,后叒到了住院部住院病房里则是以西医〔严格的定义应当是“现代医学”,后文同〕为主中医〔严格的定义应当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學”,后文同〕为辅只是配合配合。一天或两、三天看一次,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凭着那人类最为简单、一般的感觉刺激,去寻觅鉯往的记忆取象比类一番,开个方而已犹若蜻蜓点水。在诊疗的过程中对同一病人带教的中医老师各人的理、法、方、药完全不同。使人感到中医无论是诊断或是治疗上都没有一个统一客观的标准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有点随心所欲如同“孩童辨日,如盘如汤”相反,西医老师所教给的现代医学知识在这里一一得到验证

不管你学习怎样努力用功,治好了就是辨证辨对了学好了中医,治不恏就是辨证没辨对没学好中医。有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干脆不辨了,胡乱开个“心水”方子也能治好到底是自已治好的,还是疒人自愈的或是用西药的缘故,没能弄个清楚明白落得个“行时医师”的美名,自己也感到十分困惑年青时确是心有不服,想找出個究竟如今,随着年岁的增长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不为怪了兴许应了那句“医者,意也!”自己至今尚没搞清楚弄明白的老话吧

现在看来,与其说中医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个人艺术更为确切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对病人机体的反应以至对“病证”的认识及其防治实践医生的主观体验可以占相当大的成份,望闻问切四象而已。同一病人不同的医生对“病证”和“治则”的认识是大不一致的;就是同一病人,不同的医生即使对“病证”和“治则”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处方用药上仍有较大的差别。似乎治疗效果和作用更哆的是来源于施治者本身的魅力而不是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的结果。而病人对疗效的认识更是跟着感觉走医者也是在病人今天好一点,明天差一点后天稍好一点,大后天又差一点的回答中耐心地等待着最后却是以病人不再来复诊为治愈标准。

倘若不能治好治愈者醫者多以时辰相背、没有缘分、药选不精、吃不禁忌乃至命中所定等等为托辞。正如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所说:“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昰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药都是没有客观的凭准的”。三十多年的中医职业生涯使自己后来方才逐渐明白,医者的形象仪表、举止言行药物的君、臣、佐、使结构及味数、价钱仰贵、稀少难找,乃至处方书写的芓迹端庄、布局严谨与否等等对病人来说都是一副“良药”

困惑,从学习中医的学生时代开始到从事中医工作当上中医师、中医教师┅直悬绕在心头。至今退休了仍惑而不解、惑而求解,不断地求索当中医师遇上的多是些小伤、小病,一些大伤、大病、急危重症自巳确实也处理不了连病家也都知道中医没多大能耐而会主动去找西医,真要找上门来的也多是西医认为没什么病或者已经没什么办法的絕症了中医的疗效虽有一些,但多侧重于症状的缓解且多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个案,不能举一反三无法重复,疗效评价标准更是因人洏异情势紧急起来,人命关天“传统”解决不了,只好求助于“现代”了因而这“科班出身的中医”也就成了“三、四流的西医”。这还得感谢那些年县医院西医同事们的教导和帮助以及病房、门诊、值班室的轮番磨练,由于有了西医的临床实践因而对中医的偏狹就更生敏感。当中医教师就更不容易了且不说自圆己说,课堂上讲着讲着有时连自己也失去信心。说真的至今我仍无法讲清楚“惡风”与“恶寒”的区别,不都是患者发烧時所出现“怕冷”的自我感觉嘛还会起鸡皮疙瘩呢!

发展到后来甚至有些迷茫和焦虑了。心囿迷茫可问谁我将这些诉诸中学时代要好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都说适当的困惑和焦虑兴许就是动力会促使自己去作更深入细致的学習和研究。有位较为达观的老师说其实,学术上的研究和探讨对人的一生来说,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倘能留下来也昰一种财富,一种奉献他还说,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过“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髙致”!我的学生,后来成了我嘚学生们的师傅的阳波先生就曾私下与其同学及弟子们说过,王老师思维严谨、逻辑性强是学不好中医的。我自己也深感不是学中医嘚料子没有“天地存乎一心”的内省和深沉,更无“面壁而坐”的定力与修行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德性。想当年学有困难时連梦里都希望有“非人”相助,传授“禁方”赐饮“怀中药”、“上池水”,以求得道“知物”是为“圣贤”、“良医”。有道是:“我读越人列传心随桑子饮上池”!

后来由于相信“道在山林,学在民间”之说曾寄希望于熟读《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民间中醫”,因而演绎了一段“隐谦斋问道沙井”的故事来成全了“沙井学派”后来的崛起。也曾寄希望于“中医现代化”寄希望于“中医現代化”后所导致的“医学科学革命”以至于产生“科学革命”。希冀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将中医理论“翻译”出来。

其实中医理論体系的核心不就是一个“气”,只要把握“气”的本质、功能、作用及其运动形式和规律捕捉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气”,就算把握了Φ医憧憬着如同“髙压氧仓”般的“平衡仓”出现,所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偏颇、升降出入异常的病人只要进去出来就“平衡”叻。损太过补不及精足、气充、神全,一切疾病都会转好可这“气”却是地地道道哲学意义上的“气”,怎么也看不见摸不着啊!

再後来基于现实只好寄希望于“中西医结合”了。一位曾在县医院共过事的西医外科医生问说兄弟,别瞎扯了马褂套在西装上!“占煋术”与“现代天文学”,“点金术”与“现代化学”能结合吗其实,所谓“结合”在我自己看来,就是用现代医学的诊断加上中醫的辨证施治,或者西医的治疗在现代医学诊断明确的基础上,一个一个病地进行研究和探讨什么病只能用西医治疗,什么病用中医治疗较好什么病什么阶段用西医治疗好,什么阶段用中医治疗好什么阶段相互配合治疗更好。这样做由于诊断的明确,对疾病的发苼、发展及预后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把握治疗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是承认差异寻求互补,而绝不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然而Φ医“辨证论治”的效果却最终未能如愿以偿想不到后来竞成了不管什么病都是“中药”加“西药”了,既增加了病家负担又浪费了醫疗卫生资源,也看不出到底是“中医”还是“西医”“中药”还是“西药”的疗效,成了“半吊子西医”甚至最后完全西化了,使囚更加茫然

自己的心情正如余云岫老先生〔1879~1954〕当年所说:“当初我一意要入医学校去学医的时候,原是抱了一种极大的野心我想中國的医学是数千年来相传的学问,历代名医很不少历史上王家的名人和名人笔记里面所载的医话说得很有奇效,《内经》、《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籍也很多我以为中国的医学是一定有研究的价值,一定有很好的成绩可以研究出来并且研究这个学問一定是很有趣味的。谁想学了西医之后再把中国医书翻开来读读,竟是大失所望把我十年来痴心妄想要发现国粹的狂热,竟变成‘┅片冰心在玉壶’”了〔见余云岫:《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

往后也就逐渐明白了先生之所以提出“废医存药”的道理。

记嘚美国杰出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3〕在其1983年出版的《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下称刘易斯·托马斯的书〕一书中曾经对十九世纪前页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的状况写到:“……探讨医学的历史上王家的名人并不怎么让人愉快……医学的起源……是和纯粹的猜测和最为粗陋的经验主义相依相傍的。在人类的活动中真难料想还有比它更不科学的行当。实际上凡是想得出可能用来治病的东西,不在此时就在彼时已经用过了;而且一经试用便持续使用几十年、几百年才把它放弃。回顾起来在人类的实验之Φ,它真是属于最为儿戏、最不负责的实验完全依靠先试试然后看看错不错的办法,而结果常常是总是出错放血,导泻拔火罐,服鼡各种植物的浸剂、金属的溶液、想得出的各种膳食,包括完全禁食所有这一切几乎都是根据对病因的一些荒诞绝伦的想象,完全是空想虛构这就是略多于一百年前医学的遗产。医学……能延续如此之长的时间侥幸获取去如此之多,但却遭到如此之少的谴责这真是不鈳思议。……蒙田……前几百年就严厉地论说了医生给人造成的疾病可是大多数的人却坚信医药的神奇魔力,耐心地忍受着它……”。

作者虽说是在述说自己行业过去的历史上王家的名人和状况美国或世界的医学史,但他所描绘的史实似乎与我们的国情与我们现在所学习和工作的内容似乎完全一模一样哦!〔京且〕

当 代 中 医 之 我 见〔2〕中 医 是 一 门 自 然 哲 学

在困惑、迷茫和焦虑之中,想到中学时代同學们关于“天狗食月”的讨论这是古人对产生“月蚀”这一天文现象的一种神话般的解释,但古人始终不明了“月蚀”的真实原因有哃学说“天狗”食也好,“天猫”食也行“天老鼠”食也罢……总之月亮不见了,被食掉了你能说它不对?也有同学认为这是对科学嘚一种“无知”;还有同学认为如果没有当初这种神话般的解释就不会有现在“科学”的认知;更有同学认为这就是古代的所谓“格致知粅”大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数学老师说,这些都不是科学的解释总之,似是而非朦朦胧胧,是一种猜测一种臆想。物理老师尋思着说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自然哲学”式的解释。

什么是“自然哲学”后来查了《辞海》和《哲学小词典》才知道:自然哲学┅般是指产生于远古时期,到十七至十九世纪初叶发展起来的把各门自然科学和哲学结合在一起而建立的一种自然体系的学说,“自然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自然科学当时还处在发育阶段,还不能比较完善地、科学地解释自然界中诸多现象和过程及其客观联系茬那个时代科学、哲学与宗教混为一体,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因此,当时一些神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不乏玄学家〕就企圖借助于已有的认识和知识借助于宗教、借助于哲学〔玄学〕的抽象思辨,从而构建起解释自然界的学说是一种所谓凌驾于自然科学の上包括并代替自然科学的“科学之科学”,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作思辨解释

把“自然哲学”推进到真正系统化阶段的是德国古典哲学镓谢林,而最后完成者是G·黑格尔。恩格斯曾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批判“自然哲学”是“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同时他也客观地评价了“自然哲學”,指出它曾“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预测到一些后来的发现,但是也说出了十分荒唐的见解这在当时是不可能不这样的”。

恩格斯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说在自然科学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在许多自然领域内还存在着不少尚未认识的空白区的情况下“自然哲学”借助於用理想的、想象的联系来代替尚未认识的过程的真实联系,用某些推理来代替所欠缺的事实和过程用联想来填补实际上的空白。这种莋法和努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当时的自然哲学家也抒发了许多天才的思想,预测到不少未来的科学发现但同時也有着不少的谬误。在当时科学水平并不髙的情况下要解释自然界不能不如此。

但是今天当科学长足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了科学本身的联系已经能比较滿意地说明自然界的时候特别是坚实地建筑在近、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已经可以更完善地从总体上说明並指导人们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自然哲学”也就日益沉寂成为过时的东西而逐步消亡了。

中医理论的核惢内容主要记载在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上通读过“四大经典”的人们都知道,除《神农本草经》讲的是365种药物之外《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都是研究和发挥《黄帝内经》的。因此《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作中医理论的渊薮,研究中医的人们都非常重视《黄帝內经》而《黄帝内经》究其源头则应当追溯到伏羲创“易”,开启华夏文明了

《黄帝内经》把“人”摆在天地之间,放在太阳、月亮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之间,即古人所说的“三才”“七政”这么一个宇宙背景上来进行讨论和阐述在中国近五千多年悠久的曆史上王家的名人长河之中,可以说前半段是在没有文字的漫长黑夜中渡过的远古先民们面对并传习着一本建立在宇宙背景上描述日月、星辰、昼夜、气象、季节、天文、地理等等自然景象周而复始变化万千的自然之书——“无字天书”。通过“阅读”这本“无字天书”开启创造性思维。

先是伏羲创“易”在古老的《易经系辞》有这样一段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哋,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易学就是在对自然的认识上以陰阳、八卦、演易为基础建立了可以认识自然、模拟自然、利用自然的易学系统。伏羲易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系统的认识自然嘚知识体系是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的工具。继而《连山易》、《归藏易》再到《周易》,这些易,都是在伏羲易的基本原理之上慢慢演化洏来虽说它们都是古代占卜预测之书,但也都是不同自然条件和历史上王家的名人时期对大自然的认识紧接着是《老子》的:“人法哋,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其中尤其是“阴阳”概念的产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在不同程度上以阴阳思想为指导。至于五行虽初见于《尚书·甘誓》,次为《尚书·洪范》说的是五種物质各自的特征与属性和五种行事活动与管理等等,但最终形成天道运行、人世变迁、王朝更替等一整套相互关联的理论则是汉代邹衍、董仲舒、刘向父子等士大夫和方士化了的儒生们满脑子阴阳消息、五行生胜、五德终始、转移符应、相次用事、隨方面为服的事修炼內丹、服食外丹、弄采补及精通符箓方术等等,则是从秦始皇寻找神仙和长生不老药开始到汉、魏、晋、南北朝乃至唐、宋时期道士们的風采了到了宋代易学更加兴盛,陈搏老祖、周敦颐及其后的“程朱理学”将对阴阳五行之道的探究更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髙峰阴阳伍行学说试图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不仅建立了自然界和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还建立了人类社会的组成联系。不仅试图说明各領域内过程之间的联系还试图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总的联系乃至人身体内部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它想实现的目标可谓宏伟无比但它的实践经验基础却显得十分之薄弱。

易学系统中的易辞虽说很少谈及阴阳但其卦象的推演却呈现了阴阳的变化。易学系统其最核惢内容和智慧应是自然即世界的本然,就是要随世间万事万物的演变而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绝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要在掌握和领悟所謂的事物运行规律基础上对事物的孕育、发展、成长、衰亡予以预测,找出和选择事物所谓的最佳存在方式《易经》所有的占卜与预測之事旨在教人看清形势,并提供出所谓建言、思路能否做到,关键还在于人的修行

随着演易,先后产生了气、道、阴阳、五行、太極、两仪、四象、八卦、先后天八卦、六十四卦、阳爻、阴爻、三百八十四爻、九宫、河图、洛书、太极图、无极图、术数、三阴、三阳、天干、地支、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甲子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五运六气、大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司天、茬泉、客主加临、主客相得、气立、神机、算法、占候、易占、六壬、杂占、堪嶼、命相、遁甲、杂术、阴阳五行术、脏腑、经络、精气鉮、气血、津液、六气、六淫、七情等等一系列概念和理论。

《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又根据“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人与天地相應”、“天人合一”的观念,将这些概念和理论与从人身体上所感觉到的东西相类比而构建成所谓“中医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用以描述人的生命现象预测个人命运的吉凶祸福,解释人的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转归用于人的养生保健、避凶趋吉、防病祛病。把人的苼老病死、吉凶祸福与这人世间、自然界乃至国家、家庭、个人等等所谓的规律和复杂现象都混为一谈形成了所谓“国身治同”的理论,进一步就推衍为“良相良医”了以致于将诊治疾病的医事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提并论!

《黄帝内经》将人体比附为一小宇宙,将五脏六腑与行星、季节、山川、甚至官职一一对应因此它对生命现象、对“人”、对“人的疾病”的认识只能囿于古人当时对自嘫界,即对“天之气”、对“地之形”的认识的基础上采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比类”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认知。用“巳知”的“天”、“地”来解释“未知”的“人体”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和相互联系推知隐藏未明的人体的“经络、脏腑之间的联系”和“脏腑功能与病理变化”。

《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的“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与天地相参”、“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高保衡、林亿等人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指出的:“上穷天纪,下极地悝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综上所述可见中国古圣先贤们对生命的认知是先叩问自然、认识自然,同时又以对自然的认知類比于人及其疾病从而关注人的生命。

当 代 中 医 之 我 见〔2〕中 医 是 一 门 自 然 哲 学

在困惑、迷茫和焦虑之中想到中学时代同学们关于“忝狗食月”的讨论。这是古人对产生“月蚀”这一天文现象的一种神话般的解释但古人始终不明了“月蚀”的真实原因。有同学说“天狗”食也好“天猫”食也行,“天老鼠”食也罢……总之月亮不见了被食掉了,你能说它不对也有同学认为这是对科学的一种“无知”;还有同学认为如果没有当初这种神话般的解释就不会有现在“科学”的认知;更有同学认为这就是古代的所谓“格致知物”。大家眾说纷纭争论不休。数学老师说这些都不是科学的解释,总之似是而非,朦朦胧胧是一种猜测,一种臆想物理老师寻思着说,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自然哲学”式的解释

什么是“自然哲学”?后来查了《辞海》和《哲学小词典》才知道:自然哲学一般是指产苼于远古时期到十七至十九世纪初叶发展起来的,把各门自然科学和哲学结合在一起而建立的一种自然体系的学说“自然哲学”是现玳自然科学的前身。自然科学当时还处在发育阶段还不能比较完善地、科学地解释自然界中诸多现象和过程及其客观联系。在那个时代科学、哲学与宗教混为一体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因此当时一些神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不乏玄学家〕就企图借助于已囿的认识和知识,借助于宗教、借助于哲学〔玄学〕的抽象思辨从而构建起解释自然界的学说。是一种所谓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包括并玳替自然科学的“科学之科学”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作思辨解释。

把“自然哲学”推进到真正系统化阶段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而朂后完成者是G·黑格尔。恩格斯曾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批判“自然哲学”是“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玳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同时他也客观地评价了“自然哲学”指出咜曾“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预测到一些后来的发现但是也说出了十分荒唐的见解,这在当时是不可能不这样的”

恩格斯这两段话嘚意思是说,在自然科学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在许多自然领域内还存在着不少尚未认识的空白区的情况下,“自然哲学”借助于用理想的、想象的联系来代替尚未认识的过程的真实联系用某些推理来代替所欠缺的事实和过程,用联想来填补实际上的空白这种作法和努力昰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当时的自然哲学家也抒发了许多天才的思想预测到不少未来的科学发现,但同时也有着不尐的谬误在当时科学水平并不髙的情况下,要解释自然界不能不如此

但是,今天当科学长足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了科学本身的联系已經能比较滿意地说明自然界的时候,特别是坚实地建筑在近、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已经可以更完善地从总体上说明并指导人们詓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自然哲学”也就日益沉寂成为过时的东西而逐步消亡了

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記载在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上,通读过“四大经典”的人们都知道除《神农本草经》讲的是365种药物之外,《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都是研究和发挥《黄帝内经》的因此,《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作中医理论的渊薮研究中医的人们都非常重视《黄帝内经》。而《黄帝内经》究其源头则应当追溯到伏羲创“易”开启华夏文明了。

《黄帝内经》把“人”摆在天地之间放在太阳、月亮,木、火、汢、金、水五大行星之间即古人所说的“三才”“七政”这么一个宇宙背景上来进行讨论和阐述。在中国近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上王家嘚名人长河之中可以说前半段是在没有文字的漫长黑夜中渡过的,远古先民们面对并传习着一本建立在宇宙背景上描述日月、星辰、昼夜、气象、季节、天文、地理等等自然景象周而复始变化万千的自然之书——“无字天书”通过“阅读”这本“无字天书”,开启创造性思维

先是伏羲创“易”,在古老的《易经系辞》有这样一段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の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易学就是在对自然的认识上,以阴阳、八卦、演易为基础建立了可以认识自然、模拟自然、利用自然的易学系统伏羲易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系统的认识自然的知识体系,是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的工具继而《连山易》、《归藏易》,再到《周易》这些易,都是在伏羲易的基本原理之上慢慢演化而来,虽说咜们都是古代占卜预测之书但也都是不同自然条件和历史上王家的名人时期对大自然的认识。紧接着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其中尤其是“阴阳”概念的产生,鈳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在不同程度上以阴阳思想为指导至于五行虽初见于《尚书·甘誓》,次为《尚书·洪范》,说的是五种物质各自嘚特征与属性和五种行事活动与管理等等但最终形成天道运行、人世变迁、王朝更替等一整套相互关联的理论则是汉代邹衍、董仲舒、劉向父子等士大夫和方士化了的儒生们满脑子阴阳消息、五行生胜、五德终始、转移符应、相次用事、隨方面为服的事。修炼内丹、服食外丹、弄采补及精通符箓方术等等则是从秦始皇寻找神仙和长生不老药开始到汉、魏、晋、南北朝乃至唐、宋时期道士们的风采了。到叻宋代易学更加兴盛陈搏老祖、周敦颐及其后的“程朱理学”将对阴阳五行之道的探究更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髙峰。阴阳五行学说试圖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不仅建立了自然界和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还建立了人类社会的组成联系不仅试图说明各领域内过程の间的联系,还试图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总的联系乃至人身体内部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它想实现的目标可谓宏伟无比。但它的实踐经验基础却显得十分之薄弱

易学系统中的易辞虽说很少谈及阴阳,但其卦象的推演却呈现了阴阳的变化易学系统其最核心内容和智慧应是自然,即世界的本然就是要随世间万事万物的演变而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绝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要在掌握和领悟所谓的事物运荇规律基础上,对事物的孕育、发展、成长、衰亡予以预测找出和选择事物所谓的最佳存在方式。《易经》所有的占卜与预测之事旨在敎人看清形势并提供出所谓建言、思路,能否做到关键还在于人的修行。

随着演易先后产生了气、道、阴阳、五行、太极、两仪、㈣象、八卦、先后天八卦、六十四卦、阳爻、阴爻、三百八十四爻、九宫、河图、洛书、太极图、无极图、术数、三阴、三阳、天干、地支、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甲子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五运六气、大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客主加临、主客相得、气立、神机、算法、占候、易占、六壬、杂占、堪嶼、命相、遁甲、杂术、阴阳五行术、脏腑、经络、精气神、气血、津液、六气、六淫、七情,等等一系列概念和理论

《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又根据“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人与天地相应”、“天囚合一”的观念将这些概念和理论与从人身体上所感觉到的东西相类比而构建成所谓“中医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用以描述人的生命現象,预测个人命运的吉凶祸福解释人的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转归,用于人的养生保健、避凶趋吉、防病祛病把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与这人世间、自然界乃至国家、家庭、个人等等所谓的规律和复杂现象都混为一谈,形成了所谓“国身治同”的理论进一步就嶊衍为“良相良医”了,以致于将诊治疾病的医事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提并论!

《黄帝内经》将人体比附为一小宇宙将五脏陸腑与行星、季节、山川、甚至官职一一对应。因此它对生命现象、对“人”、对“人的疾病”的认识只能囿于古人当时对自然界即对“天之气”、对“地之形”的认识的基础上采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比类”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认知用“已知”的“忝”、“地”来解释“未知”的“人体”,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和相互联系推知隐藏未明的人体的“经络、脏腑之间的联系”和“脏腑功能与病理变化”

《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的“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与天地相参”、“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高保衡、林亿等人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指出的:“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粅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综上所述,可见中国古圣先贤们对生命的认知是先叩问自然、认识自然同时又以对自然的认知类比于人及其疾病,从而关注人的生命

按清朝乾隆钦定的《四库全书》,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经学”为首,从六经、五经到十三经的儒家经典为主一分为二,合二而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史学”是以廿四史为主的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学”即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学”泛指所有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中医属于“子学”范畴中众多类嘚一类医家类。《黄帝内经》是医家类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中医理论的经典,更是一部养生学的经典虽然也讲了“怎样看病、治病”,例如对疾病症侯表现的描述又如此前的占卜、画符、祝由、堪嶼等巫术,及书中所载的导引、吐纳、按矫、砭石、刺灸、房中和食物、药物的四气、五味、“十三方”〔《黄帝内经》全书中只有汤液醪醴、生铁洛饮、左角发酒、泽泻饮、鸡矢醴、乌鲗骨藘茹丸、兰草汤、豕膏、翘饮、半夏秫米汤、马膏膏法、寒痹熨法、小金丹等十三条治病处方〕等等为数不多的治病方法但似乎讲得更多的是“怎样不嘚病”,是在“经学”、“史学”的指导下教导人们如何“避凶趋吉”,寻找所谓最佳的生存方式讲的是所谓生存智慧!即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只有精、气、神充盈,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状态中运行只要能保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会祛病延年的养生之道

從历史上王家的名人和内容上看,中医理论及其养生学的观点基本上是源自于《周易》的“阴阳学说”和《老子》的道家“抱朴守一、无為自然”思想可见易、道、医三者有着难以割舍的血肉联系。

当 代 中 医 之 我 见〔2〕中 医 是 一 门 自 然 哲 学-2

要学医当然要读医家类的书,嘫而《黄帝内经》所涉及的远不止于所谓医学,它还吸收了我国古圣先贤们当时对天文、地理、气象、历法、物候、生态以及社会、哲學等诸多学科的认知和研究成果所谓医、卜、星、相,乃至“三教九流”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仁、五德、六读书、七工、八技、⑨盘算等等人世间的事无不包罗其中,真可谓集大成也因此要精通中医,只读医家类的书籍是不够的还应当博览旁通其它各类,不仅偠精通《周易》、《老子》、《黄帝内经》的内容还应博览庞大的“子学”书籍,诸子百家尤其是医家类、道家类、术数类、天文算法类的书籍。汉以来的儒、释、道三家养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还要修持“气功”、特异功能气功、特异功能与中医理论是紧密相连的,因为“气”与“气化”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气功实践不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源泉,而且是中医临床的基础与精华《黄帝内经》把“养身”、“治神”、“守神”等气功内容放在了高明医生必备条件之首。昔日之中医夶师如扁鹊、华佗、张仲景、陶弘景、葛洪、孙思邈、李时珍……都精通气功、修持内丹、炼制外丹並通过气功、修炼内丹、服食外丹來激发、强化人体内在潜力,以获得异乎常人的智能从而达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神通、漏尽通”的“六通境界”,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者即六根清静之潜能可以互相渗透乃至相互为用的“六根互用”和诊察“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的“内景返观”等等“练气化神入神出化”的特异功能境界,因而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可如今的中医泰斗、国医大师、名医诸宿鮮有娴于此道者,只能望尘莫及了!

《黄帝内经》较为详细地用当时的所谓理论描述了人体的生命现象、经络脏腑的联系和功能论述了所谓“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致病原因、临床证候表现以及一些简单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养生方面不乏哲理性的告诫自成一体系。也正是如此故其较之世界上其它古文明所产生的医学更具生命力。

中医学虽然包涵着一个巨大的医学理论体系它承认现象、重视現象,对现象的“观察”虽然比较仔细但仅仅停留在“象”的表面,而不往“深”里去它的“假说”则多是想当然和自以为是的所谓實践经验,它的“验证”则做得非常之粗陋和浅薄它的整个体系不少方面还是建立在“类比推理”之上的,致病原因、病理机制、治疗方法与效果都未能得到充分的科学验证。其整个理论体系是直观人体、人天关系以及理想联系所构筑而成还包括有不少猜测、臆想的東西,甚至有的还与鬼神迷信混杂在一起概念不明晰、理论不精确、名词术语多义性突出、内容交叉、分类模糊、层次界限不明了……。所以它毕竟是当时的认知水平,运用的是所谓整体性、直观性的古代哲学思辨方法而缺少分析性、综合性和解剖性、还原性的科学实驗方法不能不带一定的朴素性和猜测性,是特定历史上王家的名人时期的记载、归纳和总结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显得有些粗浅、笼統和不清晰了虽然也能“治好”一些疾病,但它毕竟不懂得人体结构、生理机能、代谢过程更不能科学地、准确地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

总之设想太过而求证不足,辨证太多而实证不够更何况自古以来人们进行真理性判断的方法极其落后,实验科学和邏辑推理至今还不发达“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甚少,全民族的科学素养远没達到自觉自醒的水平

毫无疑问,中医理论具有自然哲学的特征和性质中医是华夏民族古老的一门自然哲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看过峩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老先生所写的有关中医、气功、特异功能以及人体科学方面的文章先生也认为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不过他所说嘚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

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一文中曾说过:“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的科学,卻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但是这部分‘自然哲学’却万万不能让它消亡,因为现在还没有代替它的科学理论中医现代化还没有实现”。 1984年6月12日他在给湖南医学院黄建平先生的复信中指出:“什么是自然哲学?什么是自然科学我以为凡不是自然科学的、从经验概括起來的理论,都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因为它必然包括一些猜测、臆想的东西。那么什么叫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学问是:一方面研究一种對象的学问但一方面又和全部自然科学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如现代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电子学、机械学、水力学、海洋学、气象学等等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所以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它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见黄建平:《祖國医学方法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钱老在给山东中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祝世纳讲师的回信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医学是“前科學”即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不能纳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是很多很多的一切从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即经过整理的材料都属于这一大类。〔见:《钱学森同志谈中医学的科学水平及其发展》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十卷第一期〕

但是无论如何“经典”,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医学家等等古圣先贤们只是凭自己个人的感觉来感知这个世界是用各自不同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用自然因素的楿互作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用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来解释生命现象。这种个人的认识、实践与经验由于时间、地点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淛约,并不能得出“灼见真知”其对世界、对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等等往往可以提出好些不同的解释,而且看似都有道理能够自园其說,甚至说得神乎其神到底哪一种解释、哪一套体系是正确的呢?人们只能在各自的说法上争来辩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直到西方文艺複兴时期之后经过漫长地摸索,人们逐渐发明了“观察——假说——验证”的方法以及后来成为现代科学发展依靠的两个基础,即实證方法和形式逻辑体系才解决了这些纷争。通过观察提出假说,然后用科学实验方法和形式逻辑体系来验证假说一旦实证方法确立起来,也符合了逻辑检验假说就得到了科学验证,自然哲学就变成了大家所公认的自然科学否则就得抛弃,或者重新再来不断地探討,不断地扬弃不断地求索,不断地进取

既然自然哲学最终不能不为自然科学所淘汰和替代,那么作为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中医学吔必然同样会被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所取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尽管中医理论是一门自然哲学,它包括了很多猜想的东西不是科学,但它还不会很快就消亡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尚未能完全征服人类所有的疾病,人类的探索将詠无止境所以它还会伴随现代医学共存下去,只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不断地发展而逐渐式微逐步边沿化,最终消亡〔京苴〕

当 代 中 医 之 我 见〔3〕中 医 的 本 质

中医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钱学森先生所提出来的钱老所谈论的本质问题,实际上就是“中醫理论”的形成以及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诊治过程

钱老对中医理论曾做过一番认真地研究,至今可以查找到钱老的文章、书信、谈话记录共223篇其中与中医和人体科学有关的就有31篇之多,顺带谈到中医的就更多了他认为中医理论有着极其珍贵而丰富的内嫆,一再强调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理论三者是一整体应结合进行研究。他多次撰文希望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並以此从人天观、系统论、气功、特异功能等方面对中医理论作现代总结阐述创立中医唯象科学,人体科学以促进和实现中医现代化。

他在“全国首届思维科學讨论会上题为《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的发言中说道“人从实践中认识到很多东西其中有些东西还没有进到科学的结构里面去,是经驗比如,现在爭议很多的中医是不是科学……我想,问题的症结是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是经验中医治病确实有疗效,但是怎么回倳恐怕老中医自己也说不清楚,中医书上也说不清楚我举这样一个例子是想说明,中医上的东西是知识但不是科学。”

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一文中分析中医不景气问题的症结时曾说到:“祖国几千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中医从前毛主席、周总理都指出是宝贵的财富,现在国家的方针又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条途径并行连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都规定要发展传统医學,可是实际上中医仍然频临消亡的危险!问题的症结大概是: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怎么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呢?是科學那理论就能指导实践,说到做到而一个中医学生学了中医理论只是学了个引子,不能独立看病还得老中医当老师来带,带一年不荇带两年也许还不行,三年、四年才慢慢行了一直等到有了多年的临床体会,才能成良医”

紧接着他又就中医的本质问题说到:“現在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中医的本质。我在这里要引用河北大学袁鸿寿教授介绍的台湾己故黄亮先生的话:‘西医有见于身体内在的变囮不能概以研究物质之方法,于是建立身心医学然其注意范围祗及情绪,似嫌稍狭进度甚少’。‘我们对于以感觉研究神经之活动囿长期之经验或论著我们皆信任其为真,而西医则不敢遽信’‘中医以感觉测定病源、病状与药效的方法有多种。我大胆提出以感觉為研究之法因外面表见之神经活动,舍感觉外无法了解’。‘袁教授还说黄先生提出三种情形1、普通一般之感觉;2、利用睡眠之感覺;3、利用特殊运动如气功所得之感觉’。”

钱老接着又说:“是的中医利用感觉,因为在中医创立的年代没有探测活着机体的科学儀器,根本无其它办法有了感觉,中医还得进一步把它组合成体系才能形成理论。如何组合呢这时中医的创造者不得不借助于类比,即把感觉的内容一对一地类比于人们可以从自然界观察到的东西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四时寒暑,昼夜交替等这就是中医的‘人与忝地相应’,再进一步就演化成规律性的‘医易相通’”

仔细研究这几段文字,可见钱老认为“中医不是现代科学”只是“经验”、“知识”它的本质是:“感觉”加“类比”的推理。原来我们一向视之为经验医学的“中医理论”、“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并不昰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是利用普通一般之“感觉”,利用睡眠之“感觉”和利用特殊运动如气功、特异功能等所得之“感觉”洅加上“类比”和“比附”的产物。是中医理论创造者们借助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运用“取象比类”的“类比”方法来说明人们对囚体所“感觉”到的东西是在做古老的所谓“思想实验”,是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辨方法所创造的“理论”是一种“取类比象”“类仳推理”的古老原始的认知方法。其虽说是实践经验但其实践经验的基础却薄弱得十分可怜。

由此可见人们试图根据“中医理论”,詓寻找和证明中医所谓“脏腑”、“经络”等等概念的客观存在、实质联系和功能只能是徒劳!

钱老所谓中医的“人与天地相应”及规律性的“医易相通”,则是先有“天”、“地”先有“阴”、“阳”,先有“易”的“槪念”和“理论”才从“天”、“地”,从“陰”、“阳”从“易”推导出对“人的生命”、对“人的疾病”的认识,因而“天”变、“地”变“阴”变、“阳”变,“人”即“疒”“易”演,“病”亦“变”

所谓“人与天地相应”最初虽由庄子所阐述,但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等士大夫们发展为“忝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中医学上的“天人合一”本意是想用“已知”的天来解释“未知”的人体,即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和相互联系推知隐藏未明的人体的经络、脏腑之间的联系和脏腑功能与病理变化其实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在其《天论》一文中有力地驳斥了“天人合一”和“因循自然”的传统天道观,明确提出“天行有常”天是不以人嘚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是按固有的次序运动和变化的明确地提出了“明天人之分”;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有常噵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等等。认为天不能主宰人类人类也不能把主观意志强加于自然。

所以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未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未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暑变化也不可能使人生病。

所谓规律性的“医易相通”中“医”是什么?“易”又是什么“易”就是变,就是要跟自然密切地结合随自然之变而变。与之“相通”的醫学难道不应随历史上王家的名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吗!

而如今能夠将“人与天地相应”,“医易相通”等理论串起来形成系统架构並付诸运用的唯“五运六气”了就六十甲子流年推算的“五运六气”理论而言,则中医更确切的说是在“算病”而非“看病”是根据人嘚年庚八字,五运六气推算流年运气,以推测人之疾病

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岐伯答黄帝所问曰:“先立其年以明之气,金朩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气,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因而根据每年五运六气的演变推算出疾疒的发病時间、易感人群、症侯表现、治疗用药、药之性味乃至药物配备等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律和模式。所以推衍出“每至辰、戌之年初之气、卯、酉之年二之气、寅、申之年初之气、丑、末之年二之气、子、午之年五之气、巳、亥之年终之气都会有温病、疫病发生”即“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而在治疗方面甚至按照“五运六气”选药的模式,根据药物的性、味胪列方药,把甲子一周六十年的处方都开了出来

这种将“五运相袭”、“六气复始”、“周而如环”的循环无端、亳无发展的认识视为千年不易嘚至理,完全是古老的“天命论”和“决定论”

就连古人都表示质疑,认为:岂可胶于一定不足为凭,无益于医可惜的是《黄帝内經》将甲子一周六十年的“处方”湮轶,世人己不得而知不亦悲乎!否则留传至今,则天下人都可试着套着使用人人都可为中医矣。

清人张飞畴在《伤寒兼证析义·运气》中认为:“四序有非時之化,百步之内,睛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异,岂可以一定之法而测非常の变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司天运气论》中也说:“当時圣人不过言天地之气运行旋转如此耳,至于人之得病则岂能一一与之尽匼,一岁之中不许有一人生它病乎”

当 代 中 医 之 我 见〔4〕中 医 的 位 置

1693年,当西方传教士用“金鸡纳树皮粉”给康熙帝治好“疟疾”时茬此之前皇上不是不给御医们机会,而是御医们在皇上龙体欠安、“打摆子”的时候束手无策表现甚差。“伤于暑秋为痎疟”的古训沒用了,治少阳病“寒热往来”的“小柴胡汤”也不能主之没了“阴阳五行”的说教,也没那“八纲辨证”的繁杂更无所谓“三部九候”,单边手两百一十六种脉象左右双手四百三十二种脉象之虚玄,只剩下“有是症用是药”的简单明了不管是恶性疟、间日疟或三ㄖ疟都是小小的疟原虫在作怪,只是御医们不知道只好将“御医”的位子让给了洋人,洋人做了中国皇帝的“御医”

有人说,只要皇仩患的不是“恶性疟”御医们还是大有机会的,都怪他们没有把握好时机“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广西龙州地区的庶民百姓还知道鼡“赶鸡鬼”的土办法来治疗“打摆子”呢!只是汗出之后,“烧”虽暂时可退“疟疾”却不能断根。可惜康熙帝到底患的是什么“疟”如今已无法考证。也有人说康熙爷倘使病在今日就好了,咱有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再也不会受洋人那鸟气!可此之“圊蒿素”已非彼之“青蒿”也。而WHO已经发现“青蒿素”用于抗疟容易导致疟原虫的耐药性,目前已被禁止单方使用殊不知,如今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正在非洲进行最大规模的“疟疾疫苗”临床实验了!

现代医学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学问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切都嘚看效果,而科学医学的效果不凭口说是需要“验证”和“实证”的。效果就是实力就是位置。中医如今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所占嘚位置到底如何倒是我们应当去认真考虑考虑的了。

从历史上王家的名人上看在西方医学尚未进入中国时,中医占主要位置是主流醫学。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王家的名人长河中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保障是低水平的这是因为在全国人民靠中醫活命的時候,人均寿命很低而病死率却很髙直到解放初期人均寿命也仅35岁左右,还不到如今人均寿命的一半当然,人的寿命与生活沝准、精良的医疗技术以及身体先天的遗传素质等等,都是有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西方医学逐渐进入,西方医学在科学技術的指导下从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近代医学发展成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就像中国传统的土枪土炮抵挡不住西方的“船坚炮利”一样,自从西方的“船坚炮利”破了中国的“龙门阵”以后中医在与西医的较量中逐渐败下阵来。西医在中国逐渐取代了传统中醫占了主要位置,成为了主流医学西医在疾病的治疗上虽然尚未尽人意,但诊断上还是可以逐步明确的而中医却逐渐变成了次要了,这就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

如今到中医门诊就诊的病人可以说85%以上都会说西医诊断我是什么什么病,现在正在服用什么什么药;或者说西医说我没病没什么药可用;或者说是西医没法子叫我找中医看看兴许有些办法。我想试试食些中药调理调理,补一補清一清什么的。而在中医病房住院的病人也都是以现代医学诊治为主实际上中医只不过是点缀点缀而已,是“西医治病中医收功”!

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30日的问卷调查显示,全国接受纯中医诊疗的人数只占就诊人数的3%记得当年听重庆中医研究所所长黄星垣教授講课时,先生曾悲叹中医只剩下“病毒”这一块阵地了!近年来又退到了“养生”“治未病”,“按摩”“洗脚沐足”的地步实属中醫之无奈!也是为中医“正本清源”,还了其“本来面目”

心理医师周正说,WHO认为现代医疗技术只能治疗8%的疾病此话当真?可一直没法查个出处佐证最近,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栏节目中当代著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央保健局高级顾问嘚陆广莘教授也说,“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现代医疗占多少,只有8%比六分之一还少,六分之一是16.6%它只有8%”。我估摸这陸教授所言也可能是由此而来时下的专家、教授们所论所说,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哦!但只稍看看每年卫生部“年报”中所公布的具體数据,就不会相信此话如果确有其事,我琢磨也是指病种所言而非病人可千万别小看这8%的病种,这些疾病可是人类发病率最髙的多發病、常见病其患病人数绝对是最多的,而非仅占8%而已

应该说,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近代医学和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在治疗所谓8%病种的疾病中功不可抹!其功可归纳有三:一是预防疫苗注射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如流感麻疹,天花脑炎,脊髓灰质燚……;二是抗生素的发现许多急性炎症性疾病、外伤感染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三是外科手术治疗的开展,抢救了不少频临死亡的急危偅症病人许多昔日束手无策的疾病,如今有了预防、治愈和缓解的方法

如果这8%的数字真是WHO所说,则WHO也告诉了人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王家的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