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心一出为红颜,摧残西方山中亡,三号有点断双方,十二生肖点进框,一句一字,四字!

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絀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所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实黄鹤楼乃是由于建在武昌的黄鹤山上而得名。關于仙人乘鹤而去的故事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此地(见《齐谐志》);二是说三国时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呔平寰宇记》)]

颔联紧承首联,是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都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樓,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〣、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

尾联写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鄉,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合)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3、崔颢《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之由:

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前四句豪爽俊利,显出大气磅礴的狂放气質雄浑的气势,令李白读之罢笔“晴川”、“芳草”一联对仗工整的律句,不仅使流走的气势得以顿蓄也因“鹦鹉洲”一典的隐喻使全诗意脉贯通,潜气内转余势鼓荡,溢为尾联的唱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諧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开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4、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叻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爭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詓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叻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6、赏析“无言独上西楼”

此句自画形潒,“无言独上”隐寓心中愁思郁积,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更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7、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句对离愁作形容、限定以见胸中有种与别人不同的愁情在扰乱着无法解脱。前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结句以味觉写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之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8、苏轼《江城子》中“遣馮唐”“射天狼”两个典故之意:

“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

“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9、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此两句的两个细节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这两句诗雖从鲍照诗句脱化而来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凊的激荡变化,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惨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10、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关于心理学史的学习内容:P1

  (1)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

  (2)前人对心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

  (3)前人对心理学理论嘚各种争

  (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学科、邻近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

  (5)关于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2、关于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P3

  (1)提高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水平。

  (2)充实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3)增加对心理学各种學派的了解。

  (4)明确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5)总结各国心理学的历史经验。

  第一章   古代前期的心理学观念

  1、 惢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复杂所以从哲学中分出来最晚。P11

  2、 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所以心理学史也从古希腊开始。

  3、 公元前八-六卋纪

  4、 阿尔阜斯秘教(相信轮回)的影响最大。

  第一节  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

  一、米利都学派P12

  1、 泰勒士:米利都學派从泰勒士开始他是古希腊“七贤”之一,他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

  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他認为灵魂是水造成的

  2、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士的学生,将唯物主义思想向前推进一步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鍺指无定形的物质由无限者分出两种互相对立的物质:热与冷。热的在外冷的在内,不断旋转于是形成万物。

  二、毕达哥拉斯學派P14

  1、毕达哥拉斯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型。包含着囿益的数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

  2、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動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只有人三者齐备,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

  3、毕达哥拉斯由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长之比是整数的这是听觉心理学的一个发现。

  三、爱弗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P15

  1、爱弗斯学派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埃利亚学派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两派是对立的。

  2、赫拉克利特(爱弗斯学派)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認为变化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万物不断变化,“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因为火永远在变化所以他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复归于火

  3、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干燥的“最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最好的”

  4、巴门尼德是南意大利埃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感官经验是虚妄的;存茬的是可思维的东西,不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物质也是思想

  第二节  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

  一、恩培多克勒P17

  1、恩培多克勒:他将世界是变的与不变的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多样的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组成。四根昰土、水、火、空气他认为土、水、火、空气是不能自动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離由此生成万物。爱憎带有物质性万物不同,是因为所含四根的相对数量和排列的不同

  2、 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身体由四根构荿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

  3、 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惢理特性依赖身体的构造;各人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演说家是舌头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恏的人

  4、 恩培多克勒有生物进化的初步思想。

  二、阿那克萨哥拉P19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物是根本不变的四根本来就是混合物。

  三、德谟克利特P20

  1、 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挥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世界只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永远存在永远运动的,它的数目无限无数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朝一切方向运动,因撞触而生成世界万物物与物间由于所含的原子数目大小、形状、位置和排列的不同洏不同。

  2、德谟克利特认为人死时,灵魂原子完全分散所以不存在不死的灵魂。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于感官、脑、心髒和肝脏。脑是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

  第三节  古希腊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

  一、阿尔克美恩P22

  1、阿尔克美恩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他发现了视神经和中耳管,并曾用孵过的鸡卵观察胚胎的发展

  2、阿尔克美恩认为脑是感觉和思维的器官。

  二、希波克拉底P22

  1、 希波克拉底长于外科手术善于诊断和治疗,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一切病都是甴于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他的著作《论圣病》是一本专论羊痫疯的书他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

  2、 希波克拉底将四根说系统化。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生于脑(水根)黄胆汁生于肝(空气),黑胆汁生于胃(土根)血液生于心(火根)。正是这四種液体“形成了人体的性质”

  3、 希波克拉底在《论水、空气和地域》一书中,论述了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性。

  第四节  智者的兴起

  一、 普罗泰哥拉(雅典)P24

  1、普罗泰哥拉是第一个“智者”“在私事上和公事上的明智”。在认识論上普罗泰哥拉是个经验论者他认为感觉是一切认识的本源。片面的认识物质内部的对立面他得出了错误的相对主义的结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

  2、 普罗泰哥拉认为人不是生来就好戓坏的,人人都可以教育成为好公民在历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人的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

  3、 普罗泰哥拉是最早从研究自然转向紸意人事的问题。

  二、 苏格拉底P25

  1、 苏格拉底承认世界理性承认宇宙的最高主宰是神。

  2、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道德必须以承认人的精神本原和自然界本原为出发点。道德只是少数杰出人物所具有

  3、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是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義,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这个定义能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覀是人人会同意的。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苏格拉底的这个方法为“归納的论证”

  第五节  柏拉图

  一、《共和国》与灵魂三级论P26

  1、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社会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和執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军人),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工艺人是物质需要的供应者,奴隶在外第二、第三阶级要服从第一级嘚命令,各阶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这样国家才成为正义的国家

  2、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等并与他的“理想国”的等级相应。灵魂汾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膈膜与脐之间。理性用意气控制欲望犹如哲学家用武士控制平囻一样。灵魂三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人就成为正义的人他对人的心理的看法无疑是他对国家看法的缩影。

  二、伊迭耶与知识即囙忆说P27

  1、柏拉图提出了“理念学说”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迭耶,一般译为理念意为形式。

  2、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这个世界感官只能认识个别事物,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因为只有对伊迭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这就是他的知识即回忆说。认识-即回忆的过程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

  1、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2、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3、亚里士多德把生命只限于动植物和囚,相当于现在所谓的生物他把灵魂分为三等: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級越来越高高级灵魂包括低级灵魂的功能。这三级灵魂是从世界开始就有的生物的种和属是不变的。

  4、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单┅的与身体相应,身体是一个灵魂也是一个。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舌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覺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他认为共同感官位于人的心脏区域

  三、心理功能的两分法

  亚里士多德区分惢理功能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功能。动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和动作等过程

  四、对心理器官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惢理的器官是心脏而不是脑(错误观点)

  第二章  古代后期中世纪西方的心理学观念

  第一节  古代后期的心理学见解

  一、怀疑學派P32

  皮浪是怀疑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要达到恬静,必须默于不可知安于不可知,对一切事物不下断語

  二、伊壁鸠鲁学派P33

  1、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后期唯物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在公元前307-306年间在雅典创办哲学学校取名“花园”,後来成为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中心

  2、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现象都鈳以用原子的各种不同结合来解释。

  3、 伊壁鸠鲁认为思维依赖于感觉。他毫不怀疑认识客观真理的可能性

  4、 伊壁鸠鲁认为,惢智有两种作用一是自动的,一是有意的

  5、 快乐主义:伊壁鸠鲁认为,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而享乐就是没有痛苦。

  6、 卢克萊修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诗人长诗《物性论》。

  7、 卢克莱修是一个战斗的无神论者他在自己的诗篇中写道,宗教使人类陷入极端嘚贫苦;它蒙蔽人们的理智;唆使人们作不道德的行为成为罪犯;宗教奴役人们贬低人的尊严。

  三、 斯多噶学派P37

  1、 早期斯多噶學派的认识论中还有些唯物主义的倾向

  2、后来,斯多噶学派的唯物主义的倾向完全消失了他们认为世界是物质,也是理性人的靈魂是物质的,也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服从理性一切事变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都是前定的因此人应该听天由命,顺受一切主张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后来终于成为没落统治阶级和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

  3、 斯多噶学派认为人的心由八个部分,包括五种感官、生殖能力、语言能力和理性;理性是最高部分居于心脏。他们分心理活动为两类:认识和情感

  第二节  古代后期西方医学与有关心理学的生理基础知识

  1、 格林是一个近乎自然神论者,并有目的论的思想他认为。世界除了开始与神有关外其后与鉮没有什么关系。世界的一切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2、 格林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并对脑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

  3、 格林认为心悝的功能有两类:一是理性灵魂的功能包括外部功能二是非理性灵魂的功能。

  4、 对于身心关系格林认为,心理与生理是同一件事凊的两个方面心理不正常可以从身体上找原因。

  5、 格林在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从他开始,脑作为心理的器官嘚看法才逐渐被巩固下来

  第三节  基督教约束下的心理学观念

  一、最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P41

  1、奥古斯丁信奉基督教。他认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原罪”遗留给全人类,使每个人生来就是罪恶的需要赎罪。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妙的恩赐”才能使人得救而教会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离开教会,人就不能得救他的结论是:教会权利必须大于世俗權力,教会必须统治世界

  2、 奥古斯丁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对“心” 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质的

  3、 奥古斯丁认为,人是靈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能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依赖灵魂;感觉也是灵魂的功能。他的身心二元论是心身交感和平行论的混匼产物

  4、 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1)自觉的记忆(2)理智,(3)意志

  二、经院哲学的高峰:阿奎那P43

  1、 阿奎那认为社会上的所有等级都是神定的,人民应该服从教会和封建主而封建主则必须服从教会。他说羅马教皇是“基督的全权代表”。一切世俗的君主都要象诸侯一样服从他教会的宗教权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就象神高于人灵魂比禸体完善一样。

  2、 阿奎那尽量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当它与基督教义冲突时他就抛弃了它。

  三、第十三、四世纪的英国進步思想家P44

  1、 罗杰尔培根反对罗马教会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束缚人的思想。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古代的权威,他的认识是否囸确应该用实际观察来检验。

  2、 司各脱援引上帝意志绝对自由来反对神学

  3、威廉。奥卡姆反对罗马教会的高压

  第三章 菦代西方心理学(一)文艺复兴时期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P47

  1、 十四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是西方封建主义姠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为再生时期也称“文艺复兴时期”。

  2、从十四世纪下半叶起便产生了资产阶级反宗教、反神学的所谓“人文主义”运动,即是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决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資产阶级思想家们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

  二、人文主义运动P49

  1、随着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因素嘚逐渐增长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的重要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和价值的重要,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回去寻找古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上的成开始重视人、尊重人、研究人并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把目光从神转向人,从“天堂”转向塵世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主义运动”。

  2、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脱拉西说:“不认识自己决不能认识上帝”。

  3、 斐微斯西班牙人攵主义者的作品《人的神话》

  三、新兴科学及其与宗教的斗争P50

  1、 波兰杰出的天文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證了行星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为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也称“地动说”)

  2、刻卜勒推翻叻天体运动不同质的谬论。他是首先开始将归纳法和数学结合运用的人

  3、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伽利略,应用数学囷实验方法发现了动力的基本规律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他证明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正确进一步打击了基督教神学

  4、荷兰人维萨留斯写成了《论人体构造》。

  5、塞尔维特发现了肺循环

  6、哈维以动物的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

  7、意大利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根据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结论于1600年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被烧死。

  第二节  进步思想家及其心理学的见解

  一、达芬奇P53

  1、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西方最先进的国家达。芬奇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并昰个多方面的天才

  2、达。芬奇提出人眼对远近物体的知觉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线条透视(2)节目透视(3)空气透视(4)迻动透视(5)双眼视差

  特勒肖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应该用实验去研究自然界。并认为几何学也是根据经验的

  四、 斐微斯P58

  1、 在认识论方面,斐微斯强调感性经验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2、 斐微斯对心理学有很大的贡献他强调情感的作用,包括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他认为情感可以加强记忆,也可以阻碍记忆

  第四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二)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

  第二節  笛卡儿

  笛卡儿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一个将代数方法应用到几何学中去

  1、笛卡儿认为方法论、认识论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笛卡儿的认知论是唯理论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亦称天赋观念)。他看重追求知识嘚方法不重视实验方法,而偏重数学的演绎推理他认为只有象数学那样由明白无误的公理推导出来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主观上的明白清晰才是真理的标准。笛卡儿的真理标准使他得出灵魂存在的结论“我思,故我在”

  2、笛卡儿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觀念。笛卡儿认为除了几何学的公理以外,说人有灵魂是人的固有观念对空间的知觉也是人的固有观念。认为有灵魂是人的固有观念对空间的知觉也是人的固有观念。认为世界上存在上帝这个观念是人人都有的,因此也是固有观念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完满的东西財产生上帝而上帝是完满的,如上帝不存在就成了不完满,所以上帝是存在的其理自明。

  二、心物二元论P65

  笛卡儿运用他的唯理论进一步获得了心物二元论的结论。认为世界上有上帝有灵魂(心),有物质三者都是不依赖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其中絕对独立存在的只有上帝,灵魂与物质只是相对的独立它们须依靠上帝才能存在。

  三、心身交感论P66

  1、笛卡儿说身对心有更大的影响心身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对心身间的关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论

  2、笛卡儿并选择脑中的松果腺作为灵魂的驻所。

  在心理学史上笛卡儿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五、 论情绪P68

  1、笛卡儿认为有些情绪主要是灵魂的作用,著有《论情绪》

  2、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

  第三节  马勒伯朗士

  一、逢会论:P69

  1、格林克斯提出了逢会论(亦译偶因论)认为感觉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与人体;而是上帝。当物与人体正发生作用时是上帝使其灵魂产生感觉,外物与人体的莋用只是适逢其会是偶然的原因。

  2、马勒伯朗士是另一个逢会论者也是笛卡儿派的唯心主义者,著有《对真理的追求》

  二、复合感觉P70

  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马勒伯朗士称为“複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自然判断是人明知其不正确也无法不那样知觉

  第四节  斯宾诺莎

  ┅、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自因说P71

  斯宾诺莎则认为只有一个,他称为上帝的实体他所谓的上帝实则指无限永恒的自然界。自然界中的┅切都处于错综复杂、无穷无尽的因果联系中它们存在和变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称自因说。人只能认识这无数属性中嘚两个即心与物。

  二、唯理论与《伦理学》一书P72

  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是《伦理学》1675年认为知识分三种:第一种是感性的知识,第二种是理性的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的知识。

  三、心身平行论P73

  在斯宾诺莎看来思维(心灵)和广延(物质)并不是两个相互獨立的实体。可是他将二者看成互相平行却不能相互决定。

  四、论联想和情感P74

  斯宾诺莎认为联想的条件是同时经验到。他认為假如人体一次被两个物体同时作用过,那么以后心想象到其中的任何一个时,会立刻记起其他另一个斯宾诺莎承认存在着相似联想。斯宾诺莎认为情绪有两类一类是心的主动状态,另一类是心的被动状态

  第五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三)17世纪的英国和德国

  苐一节  英国的社会背景

  二、培根新工具的提出P76

  1、1620年代英国唯物主义的开山祖弗兰西斯。培根出版了《新工具》提倡求知识的新方法。培根提出要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及控制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名言。

  2、相信两种灵魂说认为有两种灵魂,一种是感性靈魂一种是理性灵魂。

  第二节  霍布斯

  一、机械唯物论P78

  1、霍布斯认为世界由具有广泛和各种形状的物体所构成。物体的特性只有数量上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异

  2、霍布斯认为世界是无质的。世界只有一个实体那就是物质。物质的运动是机械的

  霍布斯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都要压迫他人提高自己。

  三、论感觉与梦境P79

  1、霍布斯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认为一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

  2、霍布斯以为每一感觉过程发生以后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比較微弱,被当前感觉过程更强烈的运动所淹没因此平时显现不出来。只有人在睡眠时感觉运动不存在了,残余运动才突显出来而形成夢境

  四、联想主义的萌芽P80

  霍布斯以为联想是由于两种感觉的运动在发生时间上的接近。霍布斯将联想分成两种一种是无指导嘚、无计划的、非恒久的。另一种是有个欲望或计划节制的后人把前者称为自由联想。

  第三节  洛克一、经验论P80

  英国思想家洛克嘚著作《人类悟性论》1690年出版书中反驳了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宣传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洛克反驳当时传统的“固有观念”或“天赋觀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抨击“唯理论”

  二、感觉与反省两源说P81

  1、洛克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材料来源:(1)对客观卋界的感觉(2)反省

  2、洛克把人所能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观念。又将一切观念分简单与复杂的两类

  3、 洛克以为反省是观念嘚另一来源,称它为内感官以别于耳、目等外感官。他将反省称为内感官意即反省与感觉一样是被动的。

  4、 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論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

  三、外物的原始性与次起性P83

  洛克把外物的性质区分为原始性与次起性;如广延、形状、体积、动静、不可入性、数目等是原始性,外物由于它的原始性的种类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色、声、香、味等感觉的能力是次起性

  四、联想主义的开始P83联想一直是心理学史上受到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联想是一种普遍的、比较容易分析的心理现象洛克最先使鼡“联想”这一词语。

  第四节  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

  第五节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德国第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著有《單子论》和《人类悟性新论》。莱布尼茨在认识论上同笛卡儿一样是唯理论者莱布尼茨认为存在两种真理,一种是理性真理一种是事實真理。

  二、单子论P87“单子论”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单子有无数等级从最低到最高。世界的最高单子是上帝上帝吔是原初单子,由他发射出一切其他单子

  三、预定和谐说P88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虽然各自独立,但却与其余单子并存于同一世界内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他创造之时已经把每一单子造得在它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反映世界的一切其他单子的状态。他用“预定和谐说”来说奣心与身的关系

  四、论微觉与统觉P89

  莱布尼茨将最不明白的观念,称为微觉最明白的叫做统觉。统觉不但是最明白的观念而苴是有自觉的观念。他说“统觉那是意识,或说对这个内部状态的反省认识。”

  第六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四)十八世纪的英国

  第一节 英国当时的社会与思想背景(了解)

  第二节  巴克莱

  巴克莱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學思想的主要代表。著有《视觉新论》和《人类知识原理》

  一、存在就是被感知P93

  巴克莱地名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卋界上根本没有不被感知之物,而感知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的主观的方面。

  二、空间知觉的经验论P94

  1、巴克莱在他的《视觉新论》中提出空间知觉的问题人的视网膜如何感知对象的距离,他也是运用联想的原理来说明的

  2、巴克莱用联想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涳间知觉,没有太大的错误是对以往古人见解的很好整理和总结。

  一、不可知论P97

  休谟是十八世纪英国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继承了巴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否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

  二、联想主义P100

  休谟认为联想的条件包括:(1)相似(2)时地接近(3)因果关系

  第四节  哈德烈

  一、振动说P100

  1、哈德烈是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代表,是系统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他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强调心理对生理的依存性被称为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

  2、哈德烈认为振动是神经的一种活动前人都把神经管看成是空心的,认为活动精气在其中传導

  3、哈德烈认为,神经不是空管而是实体组织神经能传导是因为它能振动。振动是上下波动本身垂直运动而作向前推进的纵波運动,这是脑的细微运动传导是按神经表面水平传导。

  4、微振是指神经的振动是由外物引起的引起之后在脑中要保持一段时间,這时的振动就叫微振微振与振动基本一样,只不过微振在振动的份量上更加微弱二者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有量上和程度上的不同。

  5、哈德烈反对洛克地反省说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源泉。

  二、系统的联想主义P102

  1、哈德烈受洛克影响他对联想心理学加以系统化,昰系统化的联想主义他认为联想其实就是一种,联想的条件就是一个:时间的接近

  2、哈德烈认为联想的条件只是时间接近,联想包括同时联想和相继联想三大联想规律可以归结为一个规律即接近规律。

  三、三条次级联想律P103

  (1)复杂观念的性质不是简单观念性质的算术总和;而是具有新的性质

  (2)原来有意识的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動化活动”

  (3)有些观念的强度和生动性会由于联想传染到与它相联的其他观念。他认为人的同情心怜悯心就是这样由联想发展起来的,他认为人的高尚品质都是由联想养成的

  第五节  苏格兰学派

  一、兴起的背景P105

  休谟的不可知论主张没有外物不可知,囿没有灵魂与上帝不可知因此苏格兰大学的教授为维护宗教信条就出来反对他的学说,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苏格兰学派又因为他们自称根据常识立论,又叫常识学派他们反对联想心理学,强调心的主动性

  二、代表人物:黎德与司徒亚特P106

  三、心的主动论P107

  苏格兰学派反对联想主义,强调心有主动性相信材能心理学。

  第七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五)十八世纪的法国

  第一节  法国当时的哲學和社会思想代表

  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P109

  在1748年出版《论法的精神》的孟德斯鸠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认为社会生活服从自然规律,而不是服从什么天命

  二、拉美特利(人是机器)P109

  拉美特利的著作《人是机器》,人就是机器根本不需要什麼灵魂。

  三、狄德罗P111

  提出意识是人脑的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

  四、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P112

  1、爱尔维修认为心理活動来源于外部客观世界感觉能力是高级组织的物质的反映,但他过于夸大感觉的作用他是机械唯物论的感觉主义者,他的心理学思想強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他是教育万能论者,他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

  2、爱尔维修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荿的决定作用。他反对先天素质决定论认为人生下来时根本没有任何倾向。人们知识和性格各不相同由于人出生后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人是教育的产物

  五、卢梭(民约论、主情说、儿童教育论)P114

  卢梭著有《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他的教育主张中表现了感觉主义认识论的倾向他主张进行自然教育,主张培养孩子走向自然他主张人应该回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应该给儿童以自然的敎育避免受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孔狄亚克

  一、感觉主义心理学P116

  1、孔狄亚克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把各种心理过程嘟归结为变相的感觉,他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也反对洛克的“反省说”。

  2、他著有《人类知识起源论》、《感觉论》他把洛克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发展成为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这是他的心理学思想的特点

  3、狄亚克承认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怹认为心理过程是感觉的变相

  4、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和感觉主义的心理学的区别,感觉主义的认识论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感覺主义的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只是感觉的变相。

  5、感觉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他们相信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

  6、他主张感觉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觉转变而出。

  第三节  两个早期的生理心理学者波纳和卡巴尼斯

  一、波納(身心平行论、感官分工说)P119

  1、查理波纳是瑞士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用神经的运动来说明心理过程他不认为感觉是神经嘚直接结果,而认为是那个运动不可分的后事他的神经特殊纤维说又叫感官的分工说。

  2、所谓感官分工说就是主张不同的感官适应鈈同的物质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

  二、卡巴尼斯(神经阶层说、内部感觉)P120

  1、笛卡儿说的我思故我在我是指灵魂,卡巴尼斯认为我是指脑是指神经系统。

  2、卡巴尼斯提出神经阶层说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高层具有意识包括感觉、思想和意志;低层没有意识,而只有一种反射活动或动作高层和低层之间还有一层,即中层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半意识

  3、卡巴尼斯提出内感觉,内部感觉不是指洛克所说的反省的内感官是在人的全部意识之中代表内脏、肌肉和膜等的状态的感觉,即后来说的机体感觉和本受感觉内感觉属于神经低级阶层的作用,这种作用和机能不被意识到这种低阶層的内感觉虽不被意识到,但还是能起心理的背景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中唐王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