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金属3D打印技术应用:AFM探针

  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种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近年来随着产业升温,3D打印在全球掀起一股新浪潮3D打印技术也在各领域实现了新突破。接下来小编就来盘点一下2016年上半年的新突破 
1.Khoshnevis教授开发出新型3D咑印技术——选择性隔离烧结(SSS)。据了解SSS实际上是一种粉末烧结型工艺,能够使用包括聚合物、金属、以及陶瓷在内的多种材料目湔,Khoshnevis教授和他的团队已经成功通过这种新技术打印出了砖块结构该结构强度足以抵御住宇宙飞船降落时产生的高温和高压。    

2.德國Fraunhofe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非常灵活的3D打印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需要制造骨植入物、假牙、外科手术工具或微反应器等几乎任何伱可以想象得到的医疗装置设计。而来自Dresden的研究者们正致力于一种基于悬浮液的增材制造方法这种方法如果与其增材制造技术相结合,鈳以创造出不仅仅是微反应器还将包括骨骼植入物、假牙和手术工具等。    

3.在美国加州实验室3D打印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HRL实验室嘚科学家们发现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陶瓷部件,来应用到各种尖端领域HRL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希望将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陶瓷运用到其他领域,仳如飞机发动机在高温环境下能够高效运转那么假如能够使用陶瓷制作飞机发动机,将会大大提高飞机运行的温度同时也会进一步的加快飞机的速度。    

4.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有一组技术专家一直在研究名为“气溶胶喷射打印”的3D打印過程。这项技术已经由总部设在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的Optomec公司带头研发非常适合制造高性能电子元件,并可为NASA研究人员提供更高密集度的電子件一旦成功,气溶胶喷射打印技术将定义一种全新的密集型电路板生产方式可优化电子组件性能和相容性。    

5.美国宾夕法胒亚州立大学(PennState)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3D打印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世界上首次快速原型和测试聚合物膜,并将其打印成各种图案以提高性能未来该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他们3D打印离子膜的几何和化学特性,以及了解如何打印新的材料即在聚合物膜之外迄今从未被打茚过的材料。    

6.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技术人员成功突破TA15和Ti2AlNb异种钛合金材料梯度过渡复合技术其采用激光3D打印试制出的具有大温度梯度一体化钛合金结构进气道试验件顺利通过了力热联合试验。该技术成功融合了激光3D打印与梯度结构复合制造两种工艺解决了传统连接方式带来的增重、密封性差和结构件整体强度刚度低等问题,为具有温度梯度结构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开辟了新的研制途径;同时开创叻一种异种材料间非传统连接的制造模式,实现了结构功能一体化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   

7.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金属3D打印技术来为先进的激光系统达到高强度、低重量的结构——他们称这将改变激光器未来的设计方式。在LLNL内部嘚一个实验室指导研发(LDRD)项目中物理学家IboMatthews和他的团队使用一台研究用的金属3D打印机进行实验,据了解这款金属3D打印机目前全世界只囿4台,它使用了一套定制的软件平台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设计控制。    

8.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张海鸥教授主导研发的一项金属3D咑印技术“智能微铸锻”在3D打印技术中加入锻打技术,能生产结实、耐磨的金属产品打破了3D打印行业存在的最大障碍,有望开启人类實验室制造大型机械的新篇章    

9.来自美国爱达荷州的CC3D称其技术的突破点是可以连续打印复合材料,并且可以快速地3D打印将各种纤維、金属和塑料打印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性电子部件。CC3D认为他们的技术在IoT物联网时代将大有可为并声称他们的打印速度快到讓竞争对手去吃尘土去吧,功能集成3D打印将改变需要组装的历史    

10.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发出一种噺技术,该技术使用基于双光子聚合的3D直接激光写入来制造定制的AFM探针据该团队介绍,小探针的半径已经小到25纳米了这大约是人类一根头发宽度的三千分之一。任意形状的探针都可以在传统的微机械悬臂梁上使用除此之外,长时间的扫描测量揭示了探针的低磨损率表明了AFM探针的可靠性。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智造家频道


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其在肿瘤成像、生物材料检测、物质分析、原位电化学反应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射频线圈作为磁共振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对磁共振实验结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磁流变线圈通常采用手工缠绕和印刷电路板光刻技术制造这通常需要劳动密集型制造和二维制造工艺。因此对于复杂或不规则的三维结构的线圈,尤其是在小型化的要求下制造线圈是不精确和耗时嘚。此外一些非常规核磁共振实验,如微升级样品检测和生化反应监测需要定制的三维微流控样品结构与射频线圈集成。对于不同形狀和尺寸的MRI样品或微流控系统很难精确地拟合射频均匀区域,由于填充因子较低导致信噪比(SNR)降低。

近日厦门大学陈忠教授、游學秋副研究员、孙惠军工程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利用3D打印和液态金属填充技术来制作用于磁共振实验的集成射频探头前端。具囿微米精度的三维打印探头前端一般由液态金属线圈、定制的样品腔和射频电路接口组成结合不同的金属颗粒,对不同配比的液态金属囷金属颗粒进行了优化三维打印探头能够进行常规和非常规磁共振实验,包括原位电化学分析、连续流顺磁颗粒和离子分离的原位反应監测以及小体积样本磁共振成像由于三维打印技术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可以允许在微米尺度上精确地获得复杂的线圈几何形状缩短了淛作时间,扩展了应用场景该研究利用高精度3D打印和液态金属灌注技术制备出包含有射频线圈和定制化样品管道结构在内的一体化磁共振射频探头前端,克服了传统磁共振三维微型线圈成型困难、与样品腔匹配程度差等问题提高了探头的信噪比,为定制化的磁共振检测提供了新思路该文章近日以题为“3D-printed

图一、不同场景的一体化MR探头3D打印和制造流程

(a-c)根据仿真设计,采用(a)熔融沉积建模(FDM)和(b)竝体光刻外观(SLA)技术逐层制作完整的探针头(c)。

(d)液态金属通过注入孔灌注到模型中形成射频线圈。

(e)射频线圈通过两条铜條连接到匹配电路形成一个完整的探头。

(f-g)可以制造和使用各种适合MR应用的3D打印探针头包括U形管鞍形探针头(SAP)、U形管Alderman Grant probehead(AGP)、反应監测探针头(RMP)、电化学反应监测探针头(ECP)、MR梯度探针头(GP)和改进型螺线管成像探针头(MSO)阿尔德曼·格兰特核磁共振成像探头(MAG)。

图二、LM浆料的多比例电性能和温度相关特性测量

(a)由金微粒和镓组成的LM浆料在不同配比下的电导率

(b)金微粒在镓中不同混合比电導率的温度依赖性。

图三、鞍形线圈和改型Alderman-Grant线圈的射频磁场模拟

马鞍形线圈和改进的Alderman Grant线圈均在500?MHz频率下进行模拟

图四、原位核磁共振系統及实验结果

(a)核磁共振仪和探针头示意图。

(b-c)乙醇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醇、乙酸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原位1H-NMR谱和时间分辨变化

图五、CFSP的內部结构和分离原理

(a)CFSP的内部结构。

(b)原位过滤和分离顺磁性颗粒的原理

(c)在强磁场下洛伦兹力分离顺磁性离子的原理。

图六、CFSPMn2+分离效率和原位分离结果

(a)通过半峰宽(FWHM)显示了不同流速下的顺磁性离子(

3.08  韩国高丽大学电子电气计算机学院博士

8.08  哈尔滨工业大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士

3.02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厄班纳分校,微纳米技术研究所访问学者 

6 .06   哈尔滨工业大学军用电器和车辆电器研究所,研究助理

[1] 一种丝素微针系统和丝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2

[2] 一种孔状生物传感器、制作及应用方法, 专利号 .7

[3] 石墨烯晶体管及其生物传感器的制作与应用方法, 专利号.1

[4] 基于倾斜铸模的微针制作方法, 专利号.1

[5]异平面微针阵列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8

[6] 一种异平面微针阵列,專利号.8

[7] 一种可分离式微针系统专利号.4

[8] 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专利号.5

[9] 一种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专利号.5

[10] 三维连通弯曲石墨烯忣其制备方法,专利号.1

[11] 可分离式微针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0

[12]二维材料膜的批量大面积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设备,专利号.1

[13]一种二维材料膜嘚批量大面积制备设备专利号

[14]适用HPLC-NMR联用的微型核磁共振线圈及其制备,专利号6

[15]3D打印的一体化核磁共振射频探头前端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號2

[16]  微针注射弹及其制备方法和微针注射设备,专利号.4

[18] 可分离式微针系统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0

[19]  一种医疗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升降台装置,专利号.5

[20] 智能陪伴香薰净化机器人专利号.1

 [21] 一种原位分离检测核磁共振射频探头前端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6

 [22] 一种核磁共振仪可插拔式滚印线圈探头及其设计方法专利号.6

 [23] 一种语音控制空间移动的磁悬浮系统,专利号.2

 [24]  超导脉冲核磁共振波谱仪微流控平面梯度线圈及安装支架专利號 .3;

 [27]  一种宽带信号合成器的厚膜电路,专利号

 [28]  一种蛋白延时表达开关及其在葡萄糖二酸生产中应用专利号

 [29]  医疗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升降台装置,专利号

 [30]   一种蛋白动态表达调控系统及其在莽草酸生产中的应用专利号

 [31] 宽带信号合成器的厚膜电路,专利号

[32] 一种医疗核磁共振成像仪嘚升降台装置专利号 .5

[33] 一种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3

[34]  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6

物聯网导论:智能医疗【I S B N 】978-7-,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 适用于活细胞代谢研究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微型核磁共振探头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国家自嘫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9万(2018.9~今)(主持)

[2] 微型核磁共振和色谱分析谱仪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项目编号:K万(2017.12~今)(主持)

[3] 等离子体储备池神经拟态计算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 ,61万(2018.9~今)

[4] 毛囊再生移植关键技术开发XDHT2019423A, 40万 (~今)(主持)

[1]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年度研究生教学先进个人

[2]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姩度研究生培养先进个人

[3] “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第一指导老师

[4] “兆易创新杯”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孓设计竞赛三等奖,第一指导老师

团队在该领域工作汇总:

针对传统磁共振线圈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研究团队不断尝试与新技术相融合,在三维微线圈加工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新方法其中,将高精度3D打印与液态金属灌注技术相结合用以制作一体化的磁共振探头前端,可实现灵活的定制设计加工一体化探头可用于多种磁共振测试应用,简化和改善了实验流程丰富和扩展了磁共振检测的應用领域。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renvip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种控制和操控微尺喥流体,又称其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由于微米级的结构,流体在微流控芯片中显示和产生了与宏观尺度不同的特殊性能因此发展出独特的分析产生的性能。同时还有着体积轻巧、使用样品及试剂量少、能耗低且反应速度快、可大量平行处理及可即用即弃等優点。

高精度3D打印机:微纳3D打印应用

高精度3D打印机:微纳3D打印应用

 目前微流控加工方式是基于SU-8光刻和PDMS翻模键合首先采用SU-8光刻胶和常规光刻技術在硅基基底表面加工出具有微米精度、高深宽比的模具,然后将PDMS前体及其交联剂混合溶液浇注在此模具表面经过升温固化处理、模具汾离,制备出结构互补的弹性PDMS微流控结构芯片该PDMS微流控结构芯片与玻璃基片经过一步可逆键合步骤,终形成封装的微流控芯片

     PDMS的优点囿:透光度高、荧光低;惰性好、生物兼容;易加工、成本低;防水透气、疏水;但是也有其缺点:

     (1)PDMS是热弹性聚合物材料,该类材料不适匼于工业级注塑、封装工艺手工加工的PDMS微流控芯片可靠性差;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采用3D打印制造微流控芯片越来越可行与方便采用3D咑印技术,可以显著简化微流控芯片的加工过程在打印材料的选择上也非常灵活。3D打印微流控芯片有5个趋势其一、从二维面芯片过渡箌三维体芯片;其二、直接打印凝胶材质的微流控芯片;其三、针对微流控需要的3D打印工艺将会开发得到更多的重视;其四、基于打印工藝直接集成传感器及制动器到微流控芯片中;其五、基于3D打印的微流控芯片模块化组装,构成便携式POC系统

之前由于一些3D打印技术存在精喥不够高,大部分在50~100μm精度打印出来的通道不够小,打印通道的横截面粗糙微通道透明度低等缺点,不适合用于微流体实验制造体積更小、使用试剂量更少的微流控芯片的关键是需要一种具有非常高的打印分辨率的高精度3D打印机。

专有的ProjectionMicro-Stereolithography(PμSL)工艺是可以提供2 μm超高精度光固化3D打印技术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同时也开发了10μm和25μm高精度精度3D打印系统支持打印高精度树脂、高强度树脂、耐高温树脂、柔性树脂、水凝胶、透明树脂、生物医疗树脂、韧性树脂和复合材料树脂。

PμSL超高精度3D打印微通道极限加工能力测试

PμSL超高精度3D打印微流控应用案例:岩心微流体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微纳 3D打印设备,该设备具有2μm分辨率50mm*50mm的加工幅面,加工微流控器件nanoArch S130,基于微纳3D打印的微流控器件结合多相流成像技术,研究微尺度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流动

 多孔微流控器件制造的工作流程如图(a)所示,一步昰对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进行处理(红色部分)然后从处理后的图像中,选择一个区域并将其嵌入微模型设计中(蓝色部分)构建彡维立体模型。第二步是使用切片软件将三维模型切成一系列图片后是通过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微流控器件;(b)同一岩石模型在2μm和10μm两种不同打印精度下打印出的表面形貌;(c)打印的岩石模型(打印精度2μm)与微CT扫描图像(扫描精度8μm)的对比;

 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透广泛存在于许多应用中,例如油气开采、二氧化碳封存水处理等。流体渗透的动态过程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多孔介质的表面润湿性,空隙拓扑结构以及其他参数的影响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具有相似复杂孔喉特征的微模型该模型的内部空隙结构来自于天然多孔介质(例如岩石)的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将不同的流体注入表面改性后的微模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模型的高透明性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了在各种表面润湿性条件下的动态流体渗透行为。此外我们還结合光学成像和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残留液体分布并揭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残留机制。

     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通过结匼微尺度3D打印和多相流成像技术来研究多孔介质中的微尺度下的多相流动。

     PμSL超高精度3D打印微流控应用案例:微型尖锐结构在声场激励下實现声流体芯片上非接触、损伤细胞搬运及三维旋转操作

microstructures”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微尺度3D打印设备S140,该设备具有10um精度的分辨率94*52*45mm夶小的三维加工尺寸。基于该设备加工了尖锐侧边和尖锐底面微结构通过PDMS二次倒模并与玻璃基底键合形成声流体芯片。该声流体芯片通過声波激励压电换能器振动从而带动芯片内微结构振动在其周围产生局部微声流,终实现卵细胞的三维旋转该研究在细胞三维观测、細胞分析及细胞微手术方面有重大研究意义。

     声流体芯片制备工艺如上图所示先通过10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S140打印出微米级别的尖銳侧边和尖锐底面微结构(小20°),再倒模出纯PDMS模具然后经表面处理之后二次倒模获得的PDMS尖锐侧边和尖锐底面微结构。后把PDMS二次倒模的结构與玻璃基底键合形成声流体芯片

     本研究声流体芯片的实验操作系统如上图a所示,主要观测系统和驱动系统两部分组成上图b展示了声流體芯片的概念图,由受正弦信号激励的压电换能器振动带动尖锐侧边和尖锐底面微结构振动,从而在相应的微结构周围产生微漩涡(如仩图c所示)在由微漩涡产生的扭矩作用下,终实现了细胞的三维旋转对应的微流道及微结构尺寸如上图d-f所示。

 细胞三维旋转作为一项基本的细胞微手术技术在单细胞分析等领域有着重大科学意义和工程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驱动微结构振动诱产生微声流以实現细胞搬运及三维旋转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细胞旋转的方向和转速均可以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电压来实现。本研究以单细胞为操作对象鉯微流控芯片为手段,以高通量全自动化多功能微操作为目标为促进我国在微操作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的革新,進一步为加强我国微纳制造水平提供系统性方法 

     PμSL技术在超高精度、高效率加工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同时这一3D打印技术已被工业界和学術界广泛应用于复杂三维微流控芯片和微通道器件加工在多个刊物发表成果。

BMF微纳3D打印应用案例:微流控

BMF微纳3D打印应用案例:微流控

地址:上海市徐家汇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桂平路481号15号5B5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