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怀乡首富是谁黄坡塘有姓谭吗

王姓:太原郡原居于江苏省江嘟县。王英佐朱元璋有功任广东惠州千户,其孙王鉴(号梅轩)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调任信宜卫所守御世袭千户,入籍信宜住县城覀南角(称西南角王)。其世袭次序是:王麟、王宗赐、王勋、王光祚、王伟其后代住信宜镇隆、水口、金垌、北界、六谢、坡岭、庄垌、六定、乾和、大成、怀乡小西垌、白石乐义、丁堡、大沙、岭脚、古楼。信宜王姓有分支迁高州、电白和广西博白、容县、藤县等地

孔姓:东鲁郡。原居于南雄县先后迁至广州、泷水。明万历中期(约1600年前后)孔闻锡迁入钱排竹垌(当时属西宁县)。子孙分居钱排、洪冠、怀乡、池洞等乡镇一部分迁居阳江县。

尹姓:天水郡《风俗通》谓师尹,三公官以官为氏。指周太师尹氏《诗·小雅·节南山·传》:“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迁入信宜的尹佛苞,原居青海省贵德州(今贵德县)勒鼓巷村清兵入关時(1644年),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尹佛苞带着子孙南下经福建,迁到信宜鼓村堡小水潭利甲旺同村旺尾寨及邦鸭等处就地耕种。子孙甴东镇旺同分支白石利试百木塘、高州东岸、镇隆垌心等

韦姓:相传系出颛顼。元哲被夏少康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赐京兆郡,子孫以韦为姓韦姓迁入信宜县的主要有两支:

(1)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韦会国带家人从南雄迁至泷水县仪凤岗(今属罗定县)生九孓。永乐元年(1403年)韦会国的三子韦法亮由泷水迁信宜县特亮(清代名德亮围,今径口镇)育十二子,四子韦道起的子孙聚居茶山乡嘚白木、平田;七子韦道兴居南屯(属金垌镇)后裔多聚居径口镇,分居池洞镇、金垌镇;幼子韦道远的后代居高坡镇的文垌、西镇等哋韦会国的次子韦海亮初迁罗镜,再迁信宜白石镇(2)明嘉靖四年(1525年),韦昊从福建迁广西再迁高州黄塘朗韶乡双花村有六个孙。幼孙韦鹏(号庆高)于明朝末年先迁到信宜县北界镇雷坡复迁高坡镇六利,是为雷坡、六利等地韦姓始祖

邓姓:殷武丁封其季父曼於南阳邓国,子孙以国为姓南阳为郡。据族谱邓曼85世孙邓达礼经南雄珠玑巷迁南海县。邓达礼11世孙邓通明成化八年(1472年)率四子六孫由南海迁泷水县开阳乡(今属罗定县),是为开阳邓姓始祖邓通12世孙邓邦瑞,于清康熙中期(约1690年前后)迁到今白石镇官山子孙分居吉度、坳头、大成镇。邓通4世孙邓玉谊由开阳迁居信宜合水镇石硖、车田等地邓通9世孙邓显才部分子孙迁居大成镇冲尾、大樟根等地。邓业庆原住三水县清水塘,明崇祯初年(1628~1934年)经高明迁至信宜三都八甲,卜居旧县双塘面后裔分居水口镇的旧县、高岭,镇隆鎮的东风和北界镇的甘棠等地

甘姓:渤海郡先世居江苏省丹阳县,后迁广西北流县明嘉靖中期(约1544年前后)迁进信宜镇隆六双。子孙汾居六双、俊昌、俊耀、双山、金垌、南屯、六梢、大成上湾等地

卢姓:范阳郡。始祖是春秋时代的傒公原居住山东省长清县,因有功于齐国而得姓秦代时期,迁往河北省唐县内汉代时期再迁河北省定兴县,卢姓才得以发展卢姓龙庄公于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遷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后再迁新会县潮连蒲鞭村传至九世,卢姓嵩岳祖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7~1505年)迁至高州府茂名县卜居高凉岭下卢村传至四世,其中一分支迁往信宜陈锦垌

此外在信宜东镇六梢,平塘马安镇隆白梅,北界桃子水口简坡,思贺垌尾、横岗、桑垌、崗坳丁堡大舍坡,径口米场、木威白石乐义,旺沙合水石硖、杨梅,大成冲尾等地也有卢姓的分支

龙姓:《广韵》:舜纳言龙之後。据《龙氏族谱》载:董仲在虞廷立九官生有7个儿子,小儿子董泽被舜帝赐姓龙,其子孙以龙为姓后来,舜帝派他到武陵豢龙被封为大夫。东汉光武时龙伯高任零陵太守,家属子孙居武陵故龙姓以武陵为郡。

龙伯高28世孙龙庚(字西仲)任江西吉水丞黄巢起義时,他避居永新莲塘为江西龙姓一世祖。其8世孙龙舜臣为泰和甘竹开基祖龙伯高45世孙龙择兴(字柏清)于元至正末年(1361~1368年)由泰囷县甘竹村经福建迁南雄,继迁东莞上瑾是为龙姓入粤始祖。龙择兴第七世孙龙马英、龙马良、龙马周、龙马生、龙马成等先后由东莞迁吴川县塘莲,为塘莲龙姓一世祖后来,他们有子孙迁茂名县谢鸡、根子等地从而迁入信宜的龙姓有3支:1、明万历初年(1580年前后),龙从信由茂名迁到怀乡扶禄:其长子法颖(号佛宁)仍居扶禄次子法悟(佛悟)迁岭底六定,三子法亮迁丁堡博济五子法明(志明)迁洪冠到照。各房分支:朱砂沙田垌安莪三南,池洞旺坡径口米场,东镇陈锦垌岭底棉坡寨,丁堡大田嘴石古楼潭浪,怀乡中垌竹山高城、佑英,白石利试坡坪黑石鼓,南冲坳背高桥乡,铁炉罗贡,旺同十九塘,狮山双山,六梢德京冲,山心响水灘贵子旺茅,池洞大仁山尚有外迁:罗定泗纶,阳春、阳江台山,柳州等地2、明万历初年,龙志升初迁茂名潭洞继迁镇隆沉冲。分支:潭头、池洞双洞 3、清朝初(1644~1650年),龙云霄从茂名迁到怀乡经过4代,迁住洪冠经湘支分:柳州、阳江、台山、翁源、斗门。另一支龙应乔,从乳源县迁入新堡白龙洞分支:贵垌、石顶、上峰、沙底石屋、合水新街、阳春云腾。

叶姓:南阳郡轩辕皇帝第彡子龙苗,初国南阳号南阳氏;兄弟让国,被封为叶侯春秋时期,子高食采于叶称叶公。传至政字大本,家居南阳遂列南阳为郡,以叶为姓是叶氏世传始祖。其后代辗转迁江西南城、浙江青田、福建兴化府仙游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十五世孙子昴任广东南海县主簿遂居南海龙蛇大浦。生7个儿子长子叶芾,生2个儿子:行甫定居东莞和甫定居南海,均有后代迁至信宜

明永乐四年(1406年),叶和甫14世孙叶继琛带兵来高州定居信宜县城东门。曾孙3人:长叶万新立户感都七甲;次叶应新,立户顺都九甲;三叶时新立户坊嘟四甲。叶时新的曾孙的曾孙叶逵、叶遇避乱迁居岭砥(今属池洞镇),支分海山、天开两房海山之孙叶廷瑞(号凤仪)于清康熙中後期迁居凤头坡。叶继琛的子孙现分居池洞、东镇、白石、镇隆、北界、高坡等镇清朝初年,叶行甫18世孙叶应美因避顺治戊子年(1648年)の乱从东莞县迁至云特甲即今怀乡镇狮山村,子孙分居怀乡、池洞、安莪、朱砂等乡镇明万历五年(1577年),祖籍乳源的叶发青(名胜)随军大征罗旁后承包定康都四甲税赋,定居大坝清水村(今信宜新堡镇)子孙分居新堡、思贺、合水等镇

冯姓:据冯氏族谱说,为黃帝后裔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高佐武王伐纣有功,封于毕(今陕西咸阳户县北)以毕为姓,是为毕公高冯姓奉为太始祖。其后毕万晋国大夫,因功封于魏食采冯城,世称冯毕万因以冯为姓,毕万被奉为冯姓的鼻祖因毕公高肇居始平,仍以始平为郡號冯毕万43世孙冯弘继兄冯跋为北燕王。公元436年北魏灭燕,冯弘奔高丽命子冯业(44世)浮海归南朝宋,被封为归(怀)化侯牧守新會(番禺),为广东新会冯氏开基祖南朝梁大同(535~545年)年间,冯业曾孙冯宝任高凉太守娶俚族酋长女冼英(历事梁、陈、隋朝,被稱为冼夫人隋封谯国夫人,谥诚敬夫人)为妻是为高凉冯氏开基祖。冯宝33世孙冯登于元至正(1341~1368年)年间从原居住地高州良德避乱隱居于梅菉调德村(今吴川县覃巴镇黄鳌村),为梅菉德冯氏开基祖冯登玄孙冯里(字节庵,号裕斋)于明嘉靖(1522~1566年)年间从梅菉遷茂名曹江钟亨村,为钟亨冯氏开基祖冯里生8个儿子,第三子冯本深(希曾)由钟亨迁信宜禄谢子孙分居东镇镇的禄谢、罗汉、坡岭、凤桐,北界镇的六问、木埇、六表和大成、池洞等镇

古姓:新安郡。源出周太王古公父古公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曆古公欲传位给季历之子姬昌,为免兄弟相残泰伯、仲雍奔吴赴。仲雍之子古为纪念祖父遂以祖父之号命氏,称古氏其后则为古姓。
唐朝末年古云应从今山西省临汾市金殿镇南迁入江西,古云应第五代后裔古蕃到窦州(即信宜)任都监后调广东河源任职,落籍河源生六子。其四子古全望迁至广东增城定居古全望后裔古风仪落籍潮州任典尉,古凤仪之子古迁至五华县定居古后裔古书富迁至廣东西宁县(即今广东郁南县)连滩河口堡石脚围定居。古书富后裔古耀携侄荣金于康熙年间迁至信宜茶山三四代之后,茶山古姓于清乾隆年间有的迁至广西柳州落籍有的迁至广西容县、岑溪落籍。光绪末期和民国初年有的落籍马来西亚有的落籍新加坡。贵子镇古姓昰由民国期间从茶山迁去罗定分界镇古姓是由清末民初由茶山迁去,镇隆镇、丁堡镇以及东镇镇北逻村古姓皆由高州迁上合水镇古姓昰从五华山县迁来。

刘姓:彭城郡据刘氏族谱载:刘氏之先出自帝尧陶唐氏。尧第九子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子孙以邑为氏,為刘姓之始汉景帝第九子立为中山靖王,居彭城郡(今徐州)后世以彭城为郡名。刘氏自河北播迁于山东、江苏以至大江南北迁入信宜的刘姓,原居于广东顺德县龙江乡石柱村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刘东江、刘东源兄弟卜居信宜县城北门外新圩其后,刘东江的子孫分住水口镇横茶、旺坡东镇镇大村坡、大坡、白坡、平寨,丁堡镇等地刘东源长子乔兴的后代住丁堡木根坡,次子刘乔柱的后代于奣成化六年(1470年)迁居合水镇现分布于合水的合水村、新云村等。

任姓:乐安郡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之子25宗,其得姓者14囚为12姓:姬……任。”任姓为其中1姓《任氏族谱》载:任姓肇姓始祖是宋季(商周时期)。广东任姓自南雄珠玑巷迁徙而来始祖任複,元朝进士由钱塘宦游广东,在新会古劳山安居乐业生五子。长次在新会侍父母亲偕积玺、四弟积善、五弟积福迁到电白居住。奣洪武九年(1377年)积玺卜居茂西龙塘,积善卜居谢村积福仍居电白。信宜任姓是积善后裔明末兄弟四人从谢村徙居信宜,其中一人遷朱砂双砥一人迁竹山摇塘,两人迁丁堡北界、水口、镇隆也有任姓居住,皆任复孙裔

许姓:高阳郡。炎帝神农之后周初,武王葑其裔孙文叔于许国(故城在今河南许昌东)战国初期,许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唐时,生活在高阳(在今河北省)的一支成为当地望族后世遂以高阳为郡号。迁入信宜的一支许姓原居于广东乳源县。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许常珍、许常理兄弟迁至白龙堡木栏寨,即今合水镇子孙分居合水镇,钱排镇的响水、莲塘、竹垌以及白石镇、大成镇等。

伍姓:《广东伍氏族谱》载:炎帝的儿孓永被封于河垅为雍侯其第八世孙克始迁安定,遂以名郡至东周时,举为楚大夫封于伍,因而得姓伍员(子胥)之子伍度、伍辛、伍封俱隐于武陵,遂有武陵一支南朝时,伍乔自武陵迁豫章(今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唐高宗时,伍任自豫章迁汴梁宋高宗时,伍瑉谪守南恩州卒于官;其麦氏携子伍朝佐、伍朝恺迁居新会文章都斗洞绿围,奉伍珉为入粤始祖明朝初年,伍珉11世孙伍德敬司铎阳江卒于官,其伍原忠、伍原敏定居阳春六甲堡乔连马催奉德敬为马催始祖。20世伍德杰从乔连迁东安县七星甲根竹根寨21世伍允林由东安縣迁居信宜县大成六卜。明末24世伍文登也由东安县迁到信宜县白石吉度、白石大冲开基,现传到38世

朱姓:沛国郡。颛顼后裔曹挟被周武王封于邾国(今山东曲阜)战国时邾为楚所灭,其裔孙邾碗迁沛国(今江苏沛县)除去“邑”(“阝”)边,以朱为氏后世奉碗為太始祖,以沛国为郡东晋以后,有后裔迁福建迁入信宜的朱姓,原居于福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朱文敬迁到茂名县寨地村清康熙初年(约1670年),朱用璋迁入东镇圩子孙住东镇镇。

邱(丘)姓:河南郡邱姓和丘姓属同一姓氏,始于姜子牙(周朝丞相)之长子薑穆后裔因姜穆在周武王三十六年封官于河南营丘任职,以地名改为丘姓属河南省管辖,故称河南郡于清朝雍正三年六月三日,为避讳孔丘(即孔子)之名奉旨将丘字右边加“阝”为“邱”,邱姓故此得来邱姓后裔移居广东翁源县,再迁入罗镜约于1521~1528年迁入信宜思贺。子孙分居怀乡、池洞、洪冠、朱砂、大成、白石等地

阮姓:陈留郡。皋陶之后阮,商代诸侯国名在岐、渭之间,地在今甘肅泾川县境其子孙以国为氏。后代有南迁福建福州府的其中有的从福州府再迁茂名县(今高州县)黄罗大坡竹园地。传到阮庆移居黃塘木遥。阮庆生二子:道容、道迁均住茂名新寨五楞根。

阮道迁有二妻:一余氏一冼氏。明崇祯末年因积欠田粮不清,阮道迁携妻余氏及余氏所生子清球、清瑞移居信宜县水口镇垌心村南山垌,分两大房奉阮道迁为一世祖,现传到13世子孙主要居住垌心、飞马等村,有部分迁往广州、中山、东莞、徐闻以及海南省部分外迁马来西亚等国家。阮道迁另一妻冼氏带所生儿子阮胜权迁到信宜县县城(镇隆)南门城外居住后移居铜鼓(今属池洞镇),胜权子可盛迁居双垌文生子发庆、发兴,奉阮道迁之子阮胜权为一世祖现传到12卋。子孙主要居住池洞镇双垌、东镇镇城郊、北逻等地

农姓:郡号雁门。《风俗通》谓神农后最早迁入信宜的是农仲钦,原居于广西喃宁桂德州据传是侬志高的后代。侬志高失败后子孙害怕被宋皇朝官兵杀戮,改姓农明初(约1400年),农仲钦当上小军官奉令来信宜攻打瑶族。遂与同来的韦、李、陈、邓(邓与农仲钦有中表亲)等共5人入籍信宜选择今高坡镇文垌村为乐业地。官府给予垦照写明“上至望天堂,下至文垌口四水归源”,为他们的垦殖地区至1988年,农姓传至25世有3支住在文垌,一支迁住广西容县

李姓:陇西郡。據李氏族谱载:皋陶为尧大理(掌管刑法的官名)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名族为理氏。《通志》二八《氏族》三《以官为氏》:理、李家古通《新唐书》:商纣时,“(理徵)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族之圩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其后,李崇為陇西守(陇西房)李信为陇西侯,李伯考为陇西太守李氏为当地望族,后世遂以陇西为郡名迁入信宜的李姓。主要有两个系统其一,是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的后代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分两支入粤,为(化州)上院李氏和(茂名)华山李氏上院李氏迁入信宜的也囿两支:李惟宪、李惟道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居桄榔岭潭峨乡,后迁今东镇镇里村;李孔洋的儿子李通、李穆和李结于明成化戊戌年(1478年)迁居桄榔山底村、藤坑村和长老山村子孙分布水口都龙、东镇、池洞、朱砂、安莪、琶垌、金垌、高坡等乡镇,也有迁往高州县伍村、大垌和广西大良、白马等地华山李氏迁入信宜的也有两支:李期然约于1600年前后迁到镇隆大路街;李儒俊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由高州附城西岸迁居信宜附城西一里之新村,再迁荔枝村荷绿埇其后代分居镇隆、东镇、池洞等乡镇,有的迁至高州县的淋水广西的大倫、长塘垌。其二李火德,居住福建省汀州他有三个儿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都有后人先迁入广东翁源和程乡后从翁源迁叺信宜。三一郎的后代李雍、李昊叔侄于明朝末年从汀州至翁源再迁入信宜钱排双合村;李元昌于清康熙丁酉年(1717年)从中伙石头埇移居钱排松木寨,其堂兄弟元桔迁入怀乡合水车头李应星的后代住钱排三木垌。三二郎的后代李成栋原住广东程乡县1577年,追随陈璘大征羅旁后入籍西宁县,子孙分居今怀乡镇的大谢旺沙镇的罗林、佛水等地(清乾隆廿二年回归信宜县管辖);另一支,李成岳原住程乡明成化壬寅年(1482年)迁高州西岸,子李道正于明嘉靖后期(1555年左右)迁信宜县西岸道正之孙李汝英约于清康熙初年迁至东镇大坡山。彡三郎的后人李仰吾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从翁源迁至怀乡子李尚兰迁镇隆白梅,曾孙李东堂于清康熙初年定居信宜县旧城东门;李爵、李贵兄弟从翁源迁钱排镇达垌(当时属西宁县)分别定居龙湾、狮冈;李春山经郁南迁达垌新寨。

吴姓:殷泰伯之后四世周章被周武王封于吴,以国为姓19世季扎封延陵王,因以为郡92世叔恭入闽,103世保金谪官高凉经南雄珠玑巷至吴川县,迁茂名袂花107世吴以正(字福基,号三苟又名才高)迁茂名曹江,生三子:旺进、旺通、旺达他们的后代有三支迁入信宜:(1)吴旺通子永祥(109世)幼嗣迁鍢建的吴同。永祥长大后于明万历初期(约1580年前后)由闽再经高州,迁信宜县怀乡平花(当时属西宁县信丰都二甲)生二子:长子吴伯胜,子孙住大樟;次子吴伯有子孙居平花,也有迁居旺沙乡、贵子镇和朱砂镇的(2)吴旺通子吴基的13世孙吴桢,于清乾隆初年(约1740姩前后)携五子迁到东镇横垌塘到1988年已传11世,子孙分居高城、龙眼嘴、水产垌、雷公冲、谷卷田等地(3)吴旺达初迁电白县塘砥,其孫吴德钦再迁阳春县八甲石碧吴德钦六世孙吴明聪幼被贼劫,至信宜乘机逃脱到白石镇鱼龙滩落业,生五子子孙分居坡坪、利试、夶岭头与大成镇等地。

余姓:夏邳郡《风俗通》:春秋时,由余仕秦为大夫子孙以余为姓。世居夏邳迁进信宜的余姓有3支:1、余法辛,原居住福建负其父余明的骨灰迁居广东翁源县蕉根下城围脚。8世余龙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翁源迁罗定罗阳,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偕弟余凤再迁西宁县石根堡(今信宜县朱砂镇)莲塘大坡定居余龙之孙余达三生5个儿子(故号五桂堂),子孙分居朱砂的莲塘、雙砥、莘田、扶竹径、白土;怀乡的德胜、金盈;旺沙的罗林安莪的六宵等地。 2、五代期间(907~960年)余避乱,由福建泉州同安县新安村迁到广东始兴后迁翁源,传至余斌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翁源迁居七姑滩。传至余师忠于清顺治初年(1644~1650年)迁入信宜贵子四甲(当时属西宁县),子孙分居旺沙林渥、下湾、旺塘等地 3、明朝中期余亨公迁往江西省高藤坪,庆钧公迁往江西省永丰县木石生下伍子。庆钧公的第三子远升生下六子长子穆聪仍居住江西老家;远升公夫妇携五子迁往广东南雄珠玑巷;此后次子穆贵迁入肇庆;三子穆松迁往罗定藤朴坑;四子穆韶迁往云浮县;五子穆林迁往信宜贵子朱砂;六子穆龙迁往信宜钱排范家寨,顺治一年再度迁往信宜洪冠定居穆龙八代裔孙余忠佑在孙统二年被信宜知府授赐“醇静可风”的文明牌匾和一副对联,上联是:醇厚养和平福泽下联是:静心谋远夶规模,荣存至今

引用 【信宜怀乡首富是谁】姓氏來历之二  

陈姓:黄帝之后系出舜帝。舜生于姚圩以姚为姓。尧把2个女儿嫁给舜居于妫,后因姓妫虞思袭封于虞,因以虞为姓周武王封满于陈,遂以陈为姓这是陈氏得姓之始。满谥胡其后有以胡为姓。11世至宣公陈完奔齐,食采于田改姓田。陈完11世孙田太公囷代齐国号曰“田齐”。后田轸为楚相封颖川侯,徙颍川复姓陈。据此菲律宾的姚、虞、陈、胡、田5姓组成“妫五姓联宗会”。陳胡公裔孙陈大夫辕涛涂之后以“辕”为氏,释文作袁或爰;齐王建于孙济北王田安公,称为王家其子孙以王为氏,称北海陈留王氏王莽以姚、妫、陈、田、王为宗亲。

故墨西哥至孝笃亲公所认为:姚、妫、陈、胡、袁、田、王七姓均有同宗关系陈恒子的孙名子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子孙因乱奔吴,吴将孙武是其裔系称乐安孙氏;齐宣王少子名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鄉即陆终古地,因以为姓新加坡保赤宫陈氏祠所办月报,刊有姚、虞、陈、胡、袁、田、孙、陆八姓同宗河南颍川,陈氏世居其间成为望族。陈实于东汉桓帝时为太丘长封颍川郡侯,与子元方、季方俱以德义名于世时称“陈三君”,故郡号颍川自是以后,颍〣陈氏向全国发展并分布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现在信宜陈姓有9.8万人,约占全县人口9%均是陈实(太丘)的子孙,于明末清初先后迁入信宜主要的有14支:1、陈有祯、陈有国(陈实38世孙)的后代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先后从南海县迁入信宜陈有祯长子陈雷喜的裔孙陈广升经罗定迁到怀乡镇杨梅寨,次子陈雷鸣迁居白石镇细寨三子陈雷盛迁居白石镇扶龙、大寨;陈有国的曾孙陈龙保迁到白石镇白米寨。陳雷喜、陈雷鸣、陈雷盛和陈龙保的子孙有1万多人分居白石、大成、怀乡、朱砂、洪冠翻南等地。 2、陈知又名陈知恩,字芝缅号少讓(陈实64世孙),他的先祖从河南迁江西江州由江州迁居福建,后从福建经南雄珠玑巷迁居化州由化州经茂名迁入信宜新圩,再从新圩迁至东江旺礼堂再后陈知迁至六问堡塘村,他的儿子旋迁居大村旺礼堂(即今高坡镇旺礼塘村)他的子孙现传至18世,分住高坡镇的旺礼堂、凤村坡、六琶塘肚、塘尾、石垌、福隆、高坡以及北界平山坡等地以及外迁斗门、海南省和侨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另有2支汾别迁居广西北流、岑溪、容县3、化州卢直系的陈奇威(陈实53世孙)经化州宝圩、高州石板迁至池洞镇;陈朝荣、陈鼎台(陈实56世孙)遷至怀乡镇怀乡街和东镇大木垌。4、陈学字法斋(陈实55世孙),明万历后期(1611~1619年)从翁源昆山窝迁到朱砂镇里五子孙今住朱砂镇里伍、怀乡镇、安莪镇石印等地。5、陈金翰(陈实55世孙)于万历后期从乳源县迁至合水镇禾家寨(陈屋寨)子孙分居合水镇。另有迁高州市古丁、马贵等地 6、陈伯仲(陈实57世孙)于清康熙初年(1662~1671年)从翁源初迁朱砂镇望楼,继迁旺沙定居子孙分居旺沙、朱砂、安莪等鄉镇;另有迁去始兴、岑溪和南洋的。7、陈子俊(陈实58世孙)于清康熙初年从翁源迁至朱砂旺京坑子孙分居旺京坑、牛蕴、茅坪、羊肚垌、马路头等地。8、陈万昌(陈实55世孙)于明万历年间从乳源迁至新堡高寨,子孙分住新堡、合水各地9、陈佛贤(陈实59世孙)经南雄、罗定,于明天启年间迁到思贺镇朋候子孙分住思贺镇、合水镇各地。 10、陈益孚(陈实67世孙)带子陈开深偕弟益溥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姩)从平远县迁到怀乡镇含沙子孙分居怀乡、东镇;益溥后人居贵子镇秋风根。11、陈仲祀(陈实62世孙)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避战乱從化州杨梅迁到水口镇陈村子孙分布于水口、北界、东镇、池洞、文垌、镇隆、丁堡等地。12、陈郁秀(陈实70世孙)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随母迁居东镇石梯子孙分居东镇、镇隆各地。13、陈思贤(陈实74世孙)于清初(约1660年前后)带儿子陈章信、陈章文迁到怀乡镇老屋寨巳传12世;思贤侄孙陈熙宗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迁到怀乡镇中堂棉花地,子孙住平梅村的山田、瓜寮和怀新村等地思贤异母弟陈京泰嘚后人现分居旺沙的罗林、安莪的石塘、怀乡观古坪和茶山镇。14、陈四七公(陈实55世孙)经罗定迁到平塘镇的北永此外,陈实尚有一些支系散处平塘、钱排、洪冠、茶山、径口、金垌和各乡镇

巫姓:平阳郡。《姓氏考略》说:“黄帝臣巫彭善医术,是为巫氏之始”莁氏发祥于山西平阳郡夏县,遂以平阳为郡东晋末,巫暹避乱至兖州转徙福建的剑津(今南平县东建溪),为巫氏南迁始祖隋炀帝夶业年间(605~617年),巫昭郎率子罗俊(582~664年)迁宁化黄连峒其后人又迁上杭、永定、莆田等县。巫罗俊27世孙巫守仁由永定县溪口迁广东廉江县石角区高垌村巫罗俊36世孙巫源乡(巫福善子)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万历元年年间(1498~1573年)由廉江石岭圩瓦窑角再迁化州庙山背,其長子肖成之子巫福继迁信宜县铜鼓河口西村是入信始祖。子孙分居丁堡镇塘岭、白石镇官山、镇隆镇八坊以及金垌、黑水河、旧汉坡等哋

陆姓:河南郡。《广韵》:古天子陆终(汉应劭《风俗通·皇霸·六国》:“楚之先出自帝颛顼,其裔孙曰陆终。”)之后。《正字通》:齐后有大陆氏,后因姓陆,又春秋陆浑(今河南嵩县)之戎后亦为陆氏。故《通志》二七《氏族》三列为《以乡为氏》。信宜水口陆氏族谱载:始祖陆经,原居福建,后徙灵山,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秉铎信宜初居城北,继迁良垌三迁水口,第六世才有3兄弟:元敬后裔迁茂名;元启,后裔最多分居水口包括铜山堡、白坟坡、军田垌、旱塘、良垌、横经塘、登高山、六蓬、则、高桥等地;元亮,后裔多迁高州县木头塘

又,陆官字守经,号纯仁又名经,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以新会岁贡官信宜司训。任期满后定居信宜城丠的太平会塘底乡。生3个儿子:长振裔孙住平山、庙山、龙窖湾、里村;次振,裔孙住水口、登高山、王京塘、则、六蓬、高桥、独石、白坡;季振玑裔孙住北桥、都荣、望天垌、高村、秧地坡。

何姓:庐江郡轩辕之后,源出韩国何氏族谱载: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秦灭韩国韩(一说是韩王安的次子允)避难遁迹庐江,因当地韩、何谐音遂改为何姓。后裔繁衍于安徽庐江及江苏东海成为大族,后世遂以“庐江”、“东海”为郡号(信宜何姓属庐江郡)子孙辗转迁徙安徽滁县、浙江台州、福建宁化、南雄珠玑巷。元至治二姩(1322年)何57世孙何德文迁翁源县入籍。迁来信宜的何姓主要的有4支:

(1)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何秀六郎(名法仁)避乱携妻子遷进钱排卢村垌,后建祠何家坪分4房。子孙分居钱排、洪冠、大成、白石、丁堡、朱砂、怀乡等镇;(2)何有龙初迁西宁县豆豉坳,後负责催征田粮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迁到安莪定居,子孙住安莪镇安莪村等地;(3)何有龙胞弟何有源也跟着来三南大塘定居自成支派;(4)洪冠镇蓝村何姓的始祖何应柱,于明崇祯末年、清顺治初年(1644年后)入信宜至今已历18世。

张姓:清河郡《广韵》:“轩辕第伍子挥始造弦,实张罗网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通》:“清河……十四望”,故郡号“清河”张氏发源于冀州(今山西、河丠一带),后逐渐南播徙徐州,迁清河(也可能是郡名之源)历经晋、唐,辗转迁浙江、广东韶关、河南洛阳、福建迁入信宜的张姓。主要的有3支:

(1)据云开《张氏族谱》:张法传(名瑞竹垌《张氏族谱》说是张春仁)佐陈璘征瑶后,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将家眷遷到罗镜(属罗定县)椽子山其子张春仁迁居林垌(属平塘镇)一带,子孙分居平塘镇和钱排镇的竹垌、云开等地(2)张承美的祖先原居福建,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广东翁源迁至茂名南坡田居住。孙张必仲迁茂西大洞必仲玄孙张思宗(乐吾)因为窘迫,于明末奉母甴大洞迁信宜怀乡首富是谁以做铁匠为活,生4子:长子张兆缙裔孙居水涧、横岭等地;次子张兆绅,裔孙居水涧、官渡头等地有的遷阳春、阳江、容县;三子张兆鼎的第一子奇纶之后迁广西,第二子奇纲的后裔聚居怀乡圩附近亦有迁藤县、容县的;四子张兆行后裔居牛下、茅田垌等地;(3)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张辉(号玉山)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深坑村到茂名县东扬郡霞村立籍孙张汝通迁信宜鎮隆定居。张汝通之孙张崇良迁住今怀乡镇中堂根竹僻张汝通玄孙张廷进、张廷钦迁居怀乡镇富多,张廷举迁居北界金渠塘张廷策迁居丁堡大舍坡,张迪迁东镇镇郊塘面他们的子孙也有迁居东镇陂底铺、塘口,镇隆高山丁堡六修,北界石订、平山高坡高垌、六琶,金垌上磨及水口镇等地的

杨姓:信宜杨姓有5.1万多人,多是杼公七十至八十几代作为始祖的分支于明、清时期先后迁入信宜,主要的汾支有: 
1、合水茅帘:弘农郡杨杼原姓姬,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98年)封为杨侯(杨国在今河南省西部)子孙遂以杨为氏。《说苑》:楊氏“出弘农天水二望”故称“弘农郡”。汉弘农杨震以“四知”拒受别人乘夜赠金杨姓子孙以此自豪,堂号“四知”其后辗转南遷。承休徙钱塘辂居庐陵,允素徙太和迁入信宜的杨氏,主要是杨德华的子孙杨德华,原居江西太和淘金站明正统三年(1438年),任广东河源县知县卒于官。万历五年(1577年)杨德华五世孙杨万琳妻曾氏,留长子杨孟科仍居乳源毕山携子杨孟举、杨孟爵、杨孟禄遷到信宜合水(当时,已划给西宁县管辖)裔孙群居合水镇,有的迁阳春、阳江等地万历初年,杨德华九世孙杨赓德迁到信宜渤洞甲榕洞娶当地张姓女为妻,生子杨福、杨禄子孙聚居茶山、旺沙等地,也有外迁广西 
2、朱砂埠头:祖佑公,是杼公81世德华公堂兄居玉公后裔始祖异文(应浩)公,杼公89世从北流县扶来里白石土主蒲芦田(现北流扶新华洞)迁至朱砂埠头,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置产開基安土以盛家。配钟氏生六子:美春、茂春、芳春、萌春、万春、凤春继配宋氏,生一子:盛昌后裔散居广西岑溪、北流,高州東岸、大坝、龙古坑、罗鸦山、出水坪信宜安莪、池洞、径口、旺沙、怀乡等地。
3、新宝石垌(思贺):杨腾宣公是杼公75世德呜公后裔,88世开德公第三子从韶州府乳源县珠玑巷徙窦江,于信宜合水择地安居迨二世天魁公遵依遗命,迁居新宝石垌为石垌始祖。
4、新寶杨氏:文嵩公为杼公85世德华公衍下第九世孙明万历末年,文蒿公之子春亨公为生计所逼从广东乳源鉴泉村迁居罗定西宁。数载后亨公择取新宝黄埇口美溪甲豪村(新宝水尾口)启基创业。后裔迁居白龙、上峰、横源、五垌白石等地。
5、合水石垌:始祖杨仕忠公昰杼公89世廷舜公次子。廷舜公生四子:仕正、仕忠、仕方、仕敬
6、茶山杨氏:始祖盛春公是杼公92世孙裔,明嘉靖年间从广东乳源县迁居信宜茶山渤垌开基启业。后裔散居榕垌、茶山、丰垌、留垌广西北流等地。
7、丁堡杨氏:仲荣公杼公85世孙,原籍山东鱼台后迁居廣东茂名石浪村。仲荣公十世孙嘉栋公从石浪村迁居信宜丁堡旺坑,为旺坑、镇隆、德乔始祖
8、径口杨氏:始祖仕敬公,是杼公104世孙裔于清朝康熙年间,从广西容县迁居径口幸福村为径口杨氏始祖。径口杨氏是入容县始祖佐时公(杼公86世)第6世裔孙永镇公(杼公91世)的后代容县杨氏来自湖广长沙茶陵,迄今已六百七十余载(注:仕敬公之父明显公已迁居径口幸福村,应为始祖仕敬公疑为合水石垌廷舜公第四子,如此径口杨氏代数则与信宜其他族支代数相近。)

劳姓:松阳郡(浙江原松阳县今属遂昌县)。先世避秦乱居屾东省莱州的劳山(今属即墨县),因以地为姓汉兴,始入中原东晋时,劳夷任浙江会稽府功曹与兰亭之会,因居山阴后唐天成(926~929年)进士劳元锡被奉为始祖,世居武阳(今山东费县)其9世孙劳威(1164~1261年)南宋进士,廉宪广东因寓南雄珠玑巷,旋迁广州(注:化州劳氏《源流纪》说:宋度宗咸淳八年因“胡妃事件”而南迁不确。此时劳威已逝11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劳心印从广州迁臸梅菉,劳心印曾孙劳文高再迁化州劳村开基明末(约1640年前后),劳心印玄孙劳玄敬、劳玄礼从化州迁信宜感化都十甲(今属东镇镇大坡山村)现传到14世;还有一支已迁马来西亚。

罗姓:豫章郡先代姓氏数变。鼻祖黄帝本姓公孙;初国有熊号有熊氏;长于姬水,又姓姬帝颛顼原姓姬,国于高阳名高阳氏。颛顼曾孙黎公受官火正即祝融,号祝融氏其后聚居今河南新郑县(有熊国旧地),改姓66世郐,字匡正辅周伐纣有功,周武王封他于宜城(在今湖北)因其他有国水,国号罗后罗国为楚所灭,公元前366年秦献公协助佐秦有功的凌甫(名乘)恢复罗国于今湖北枝江,才定以国为姓(《中华姓氏通书·罗姓》第20页:匡正子亦芳“袭父爵于罗以国为氏,故羅姓自此始”)汉惠帝时,罗乘11世孙孙罗珠(字怀汉号灵知)为大司农,出使九江郡筑九江新城(今江西南昌)定居,手植豫章树於庭因而郡名豫章。

迁入信宜池洞镇扶参、东镇镇塘面与新堡镇美溪的罗姓都是罗珠第四世孙罗臣恭的后代。臣恭生子谌、诚诚是扶参罗姓的远祖,谌是塘面与新堡罗姓的远祖罗珠45世孙(“塘面谱”说是皇帝149世孙)罗昌龄生3个儿子:尚古、崇古、尚立。尚古是塘面羅姓祖尚立是新堡罗姓祖。这3支的入信情况是:1、罗珠21世孙罗景从南昌迁居河南祥符县尚德里珠玑巷传17世(罗珠38世),罗瑰(号宝兆)官广东始兴郡从河南迁南雄珠玑巷。7世罗贵祖(罗珠44世孙)因“苏妃事件”,于宋绍兴元年即1131年(一说是淳熙九年即1182年又一说是開禧元年即1205年),迁到新会县大良都古朗甲朗底村生9个儿子。罗贵祖之孙罗琛的后裔迁居翁源明万历己丑年(1589年),罗清从翁源周碑鋪粪箕窝迁到罗镜鸭子塘万历壬辰年(1592年)迁到怀乡横石猪坎垌。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罗清第三子罗余偕侄德显、世显(大田头一房)再迁今池洞镇扶参创业,子孙分布池洞镇的扶参、岭底、六定、铜鼓、西村、新垌、贺垌、东安和安莪镇的文料、琶垌等地2、罗珠29世孫罗景新(“新堡罗式谱”说是28世)于五代期间(907~960年)初徙赣州宁都,再徙福建汀州府宁化县53世千十郎(尚古8世孙)迁上杭县,其玄孫罗彬的儿子罗全(黄帝162世罗珠58世)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同兄罗胜迁到高州根子,奉罗彬为入粤始祖明万历中期(约1600年前后),罗铨的玄孙罗四维迁居信宜县东镇塘面的霞村己传至17世,子孙分居塘面、大科、长山、平坡、庄垌、铁岭、六运、径口、湾头、金都、丁堡、镇隆、横茶 3、新堡《豫章罗氏族谱》载:“珠公由长沙迁江西,到尚立化由赣州迁福建”罗珠55世孙罗万富之子罗举与妻孟氏(1561~1649姩)于明末由闽徙粤,罗举在海丰病死孟氏携子尚荣、尚义、尚富迁到西宁县定康都白龙堡沙底坑圆冲(今信宜县新堡沙底圆冲坑)乐業,子孙分居新堡、合水、北界、高坡等镇有的外迁开平、阳江、阳春、新会和海南。

练姓:原居于广东兴宁练仰信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迁罗镜大埇口;万历末年,子练成丹迁大樟堡侯垌即今洪冠镇;孙练尔补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迁石龙甲旺寿坪即怀乡镇大仁村。孓孙分居怀乡、洪冠、茶山、镇隆各镇亦有迁至斗门、阳江、阳春、台山以及广西柳州、鹿寨等地。另一支练贵祥,祖籍福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迁定康都三甲,后迁从善都马贵堡桥头村

林姓:西河郡。林氏远祖比干因忠谏商纣被害其妻怀孕3个月,即逃避于长林屾(今河南淇县东)石壁中生子泉。西周时赐名为坚以林为姓。封博陵侯博陵地在古西河郡(今陕西东部),故以西河为郡永嘉亂后,随晋室南渡遂入闽。宋朝末年居住福建莆田的林永卜居吴川霞街,后迁化州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林风进由化州迁信宜县镇隆西岸后代分居镇隆、北界、池洞各地

范姓:《范氏族谱》载: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周宣迋时,杜伯无辜被杀其子隰叔奔晋国。春秋时士会(一说是帝尧时刘累之后,为晋国上卿)食邑于范称范武子,子孙遂以范为姓奉士会为一世祖。范氏发祥于高平(今山西介休)故以高平为郡。传至64世范仲淹是高州、信宜范姓太始祖。范仲淹原居苏州吴县其孫范子仪(范纯仁第五子)始迁江西抚州,再由抚迁福建古田县历9世至范文富(号仲一),元朝封为千户长率兵讨平茂名县平山(今高州东岸)瑶寨;范文富次子范乾元(号古贞)助父讨平大应山等处瑶寨,遂定居平山村奉范文富为始祖。13世范世德、14世范兴业迁至信宜白石子孙分居白石镇细寨、利试、栋梁坡、北爪、大塘等地。

冼姓:南海郡冼(洗)姓始于秦代,其先人随赵佗入粤蔡氏升元谓隨其方言以为姓氏。广东古代冼氏人物以东晋冼劲为首明朝中叶(约1500年前后),冼帝寿从南海县迁到今高州县雷洞定居故历代冼氏家庭均于正厅神台写“南海郡冼氏”。雷洞冼氏祠堂对联为“曲江绵世泽南海振家声”。清康熙初年(1662~1680年)冼帝寿的后裔有三支迁入信宜,分别是:(1)6世孙冼理结迁到信宜大成长子冼文才的后代住大成镇,次子冼文郁的子孙住白石镇(2)6世孙冼灏之妻带二子迁到懷乡,长子远文的后代分居洪冠镇、茶山镇以及怀乡镇的怀乡、平花等地;次子信文的后代分居坡头、木辂等村
(3)7世孙冼庆惠迁到信宜陸侯,子孙分居信宜各地;长子冼定文居六侯其玄孙迁水口镇大垌;次子冼定杰迁池洞镇东安;三子冼定珍迁东镇礼垌;五子冼定武迁東镇十腰;六子冼定国迁东镇官步。

和姓:据和氏族谱记载和姓于明代由广西南宁德州迁入金垌镇上磨护旨村,其他资料不详祝姓:呔原郡。《左传》:“郑大夫祝聃后”迁来信宜的祝姓祖先原居于江苏。宋仁宗皇佑年间(1049~1053年)祝大源迁到南雄县珠玑巷。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因避元兵南下,祝家进迁居信宜县贺垌甲新洞村明崇祯末叶,祝万领再迁信宜县怀乡含沙村其子孙分居怀乡含沙、东鎮城北坡脚、池洞东安等地。

俞姓:河东郡始祖道学公,原居住山西省绛州府龙门县于大明朝年间迁往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溪南雄珠璣巷第三图。大明朝正德三年道学公次子法兴和三子法申由闽入粤,法申迁往广东顺德随后钦命镇守罗宁(今罗定)。崇祯初年迁至羅镜云沙角勒竹营牛路口开基创业落籍再迁信宜怀乡首富是谁中堂新寨落户,随后从怀乡迁出几个分支是:锦衣垌心的俞茂祥木辂垌惢的俞海云,旺沙苗坪的俞存诚竹云寨的俞友。
此外俞姓还有一些分支分布在信宜洪冠洪上,茶山丰垌、白木朱砂,贵子白石扶龍,旺沙文华怀乡大仁、平梅,钱排北内大成下湾泮河村等地。

胡姓:安定郡周武王封舜帝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妫满死后谥胡公卋称胡公满,其子孙以谥为姓为胡氏之始。胡氏发源于河南淮阳一带三国时显于魏,居山西安定故称安定郡;另一支则在河南新蔡繁衍,均成为大族晋朝以后不少人南迁。迁入信宜的一支胡姓原居于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明成化年间,胡志大因任知县而落籍高州茬北门外居住。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高州总兵祖泽清叛清,又遇灾荒胡启明便从茂名石桥堡第三牌大湴村迁入信宜县高坡。分六支臸今已传十四世,大部分居住高坡镇内的高坡、六琶等村部分居住北界罗鸦埇、径口大朗、木威养老田、金垌蒙埇、池洞乾和、东镇庄垌、池洞六定、怀乡横埇等地。

钟姓:据《钟氏族谱》载:商纣王庶兄微子启食采于微因称微子。周武王灭商后封于宋。周赧王二十⑨年(前286年)齐、魏、楚灭宋而分其地,子孙避难于河南许州(颍川今许昌市),钟叶隐居钟离恰是其先人厉(黎)公食采故地,洇姓钟以颍川为郡,钟叶之子钟气被奉为颍川钟姓始祖隋朝末年,钟简由颍川迁金陵唐中宗时(705~709年),钟绍京以功封越国公止居江西南康,钟贤及其子钟朝任职福建宁化县遂由江西迁闽,初居宁化石壁于唐代宗丁巳年(777年)定居汀州鄞江白虎村。宋神宗庚戌熙宁三年(1070年)钟遐亮(其子钟亮)迁广东东莞。钟遐龄9世孙钟奎的次子钟声(字正音)迁居茂名县上火村为上火钟姓始祖,生9个儿孓有4个儿子即仕贵、仕荣、仕华、仕旺,同迁茂名(今高州)下火钟仕旺7世孙钟珠由下火迁东镇白坡落籍。钟扶珠的曾孙钟浩翰迁住東镇北逻口钟华翰迁住东镇罗鸦山,钟秀迁住怀乡镇等地

周姓:汝南郡始祖姓姬名弃。《广韵》:“本自周平王子(姬烈)别封汝川(汝南)人谓之周家,因氏焉”前256年,秦灭周周裔迁居河南之汝南,即改姬姓为周姓以汝南为郡。其后裔辗转南迁有的进入广東。迁入信宜的两支周姓是:

1、周誉世居河南汴梁随宋室南渡,居南雄珠玑巷转徙古岗。传至5世周耀迁新会桥亭。周耀9世孙周怀溪於明隆庆五年(1571年)偕胞弟周朝容、堂兄周朝经到高州贸易曾在茂名县北兰(今潭头)住居半年。后弃商入营出理黄坡塘(今怀乡镇夶威村)汛。明万历六年(1578年)迁到怀乡胜垌定居子孙分布怀乡、池洞、径口、安莪、朱砂等镇,分支迁广西岑溪和高州县木头塘2、據《高州周氏族志》:祖籍福建莆田的周秉彝任良德(今高州水库)知县,宋亡父子均殉职。其孙周刚中定居周村(今高州)后裔分居各县,迁入信宜的有:①明万历初年(约1580年前后)周秉彝10世孙周岭泉、周廷才父子迁到镇隆垌心。周廷才长子遵仁裔孙分居西江周村、到坐、大村坡;次子遵义裔孙分居十里、凤冲、白面垌、陈锦垌、横茶、旺京塘、岭底禄家寨、道甲埒、大塘冲、乾和、木垌、高城、暗坑口等处②周东山子振西的后裔有一支迁大成镇城垌双坑。③周守道后裔有一支迁大成石屏④周宏道后裔有一支迁金垌镇的白花、丠界镇的六云、东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宜怀乡首富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