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天生不是读书的料?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养出聪明宝宝,可很少有父母意识到,我们理解中的聪明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有些小时候明明看起来很聪明的宝宝,长大后却越来越“泯然众人”。

正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孩子这种“聪明劲”消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成绩的下滑。

前段时间看到育儿专家李玫瑾的一段视频,觉得特别有道理,特地摘抄了一段分享给处于育儿难关中的宝妈们。

小时候表现得越机灵,越是活跃的孩子,实际的“聪明值”越不高,长大后多半也不是学习的料。相反,那些从小沉默寡言的孩子,反而是天生的“学习派”。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学习并不是光靠聪明和智力值就能应付的工作,毕竟知识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和重复,在这个重复学习的过程中,“聪明”真正的发挥空间并不大。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自恃聪明,对学习充满了轻视态度,这样的孩子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绩。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孩子小时候的机灵,其实是一种“小聪明”,甚至是假聪明。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聪明呢?我们不得不再提出一个关键词:专注力。

一般来说,那些从小就表现得机灵的孩子,往往专注力不会很高。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并叽叽喳喳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三分钟热度”就是形容这些孩子的最形象的表达。

试想一下,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抓住课上的45分钟,甚至于取得好成绩呢?

李玫瑾教授坦言:专注力才是“真聪明”的基础,要想孩子长大是学习的料,培养专注力是父母的重中之重。

那到底什么是专注力呢?

专注力其实是拉丁文“attendere”的变化,意思是说从当前开始,向前延伸。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延长他们对一件事物的关注时间。

一般来说,孩子的专注力从他们2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萌芽。父母要做的就是抓住专注力萌芽的关键期,助力宝宝的专注力发育。

● 0~2岁:专注力的萌芽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正处于大脑体积和质量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大脑体积的变化,宝宝会对周围的声音、光线、动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意味着专注力启蒙期的到来。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专注力培养的要求为“九字方针”,即

? 不打扰:不要打扰正在玩游戏或者看绘本中的孩子,避免打断孩子的专注习惯。

? 养兴趣:为孩子建立兴趣,通过引导或者指引,培养孩子的耐心值。

? 多演示:借助实际演示行为,如给小玩偶穿衣服,翻书等,延长孩子的专注时长。

● 2~6岁:专注力的基础阶段

当宝宝进入这个阶段后,他们的大脑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处于高专注力和三心二意的十字路口。父母如果想要在孩子身上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在这时就要学会利用孩子的年龄特性,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专家将宝宝这个时期的专注力培养总结为三个干扰,也就是说,如果父母能够避免这三个干扰,将会对孩子的专注力养成很大的助力效果。

①环境干扰:感觉干扰是让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并且安全的环境。这种不被打扰的环境是孩子专注力养成的前提。

②情绪干扰:在孩子专心玩耍或者专心看绘本的时候,父母不要不分时机地打断孩子的专注状态。特别是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给孩子送水送吃的,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无法专注眼前。

③选择干扰:在对孩子专注或者玩耍的对象不满时,父母常常会人为干涉,可实际上,如果在不影响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上,父母大可以让孩子去玩。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专注力培养的绘本游戏书,这本书专门针对2~6岁宝宝的专注力的开发和发育。

本书全套共计4册,每本都包含着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项目。在这套书中足足有400多款游戏,借助宝宝们对游戏的喜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高专注力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本书中还包含了迷宫、连线、数字引导、综合训练等四大部分的内容,更加全面地侧重于孩子专注力的发育。

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养成高专注力,摆脱“三分钟热度”,首先就要抓住孩子发育的各个阶段,分重点,有计划地进行专注力训练。而不是上了孩子小时候的“假聪明”的当。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学习能力是指能够进行学习的各种能力和潜力的总和,主要针对接受、处理、表达知识,与先天能力与后天训练有关。

辅导孩子作业时,很少有人能坚守住“慈母慈父”的一面,忍不住暴跳如雷,想想隔壁“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面前全是错题的作业本,也只能默默安慰自己:“亲生的。”

实际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孩子再怎么努力成绩也还收效甚微,有些孩子天资聪颖,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学渣”和“学霸”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花了几千补课费就提高两分,学习不好真是天生的?

老同学大强上学时成绩并不突出,因此对自己儿子的学习非常看重。自己如今事业有成,孩子才上一年级,那不上不下的成绩就成了他唯一的心病。

为了帮孩子提成绩,大强花重金请家教来给孩子辅导功课。孩子每天学的倒也挺认真,半个学期过去了,也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

孩子战战兢兢拿出期末考试数学卷赫然写着82分。“上次期中考试数学多少分?”儿子小声回答:“80分。”

大强哭笑不得,自己花了几千元,就让儿子多考了两分,看着孩子畏缩的眼神,大强难得没有发脾气。

小时候做一些益智游戏,儿子脑筋特别死,一点也不会变通,和自己的当年一样,这样的思维怎么可能应对复杂的理科题目?

有些孩子天生学习能力差,偏偏“不是学习那块料”

尽管学习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却是最切实可行的一条出路。没有哪个家长不对孩子寄予厚望。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有些孩子天生学习能力较差,偏偏就“不是学习那块料”。

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小时候就开始关注孩子的各项能力,提前对他的未来做出合理规划。

学习好坏不用等上学就能判断,要看能否满足这三点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工作记忆能力能够处理的信息组块人均在4-5个左右没有太大差别。
但专注力不强的人一旦分心,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会大大降低,理解能力大打折扣。

一个人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45分钟,和玩一会听一会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一样。

想知道小朋友是否拥有强大的专注力,看他在玩拼图、玩扮家家游戏的过程中,是否能达到专心致志甚至“忘我”到不受干扰的状态。

想象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关系到语言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论是文科性质科目,还是理科性质的科目,拥有强大想象力的孩子在处理信息时总能游刃有余。

学习的过程很苦,苦到不知有多少人在中途放弃,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家长和老师常说:“你不是给我学,你是给你自己学。”可惜很少有孩子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抵御诱惑,坚持做完自己手里的事情,是个“有原则”的小宝宝,长大之后,这类孩子通常也能严守学习计划,不会吃点苦头就放弃。

想让孩子成绩好,爸妈可以这样帮他打好基础

1. 养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大到计划一次出游,小到每天在家要完成哪些事情,学会哪些技能,都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制定小计划。

哪怕这些小计划充满瑕疵也没关系,目的是训练宝宝遵守规则、自律自控的能力。

2. 训练孩子自己编故事

妈妈可以尝试不是由自己对着孩子讲故事,而是让孩子对着图画或玩具向妈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

随着宝宝想象能力的进步,故事也会越来越流畅复杂,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训练孩子独立思考

许多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平时完全没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于是养成了一有困难就叫“妈”的习惯。

如果宝宝遇到一些小问题,我们可以启发孩子自己去想一想解决办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糖果妈妈叮嘱: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可以尝试挖掘一下在绘画、音乐等其他方面的潜力。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是谁写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