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派高山流水古筝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

彭静旋在法国街头表演时放在古筝前的“中国角” 本文照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彭静旋在法国街头表演古筝

  法国波尔多市加隆河畔,水镜广场一隅传来的悠扬音乐声吸引了行人驻足。一架古筝,一袭汉服,一位蒙着面纱的中国女孩,动人的音符从她舞动的指尖之间流淌出来,为充满欧式风情的老城街头带来了迥乎不同的东方美。在她周围聚集的行人越来越多,每一首曲目表演完毕常常掌声四起,甚至有人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跳起舞来。

  这位在异国他乡奏响中国民族乐器的“95后”名叫彭静旋,也是抖音网红“碰碰彭碰彭”,目前正在法国波尔多留学。惯常出现在民族音乐会上或者影视剧中的古筝,被彭静旋搬到了海外的闹市街头,借助互联网的短视频传播,它的魅力被展示给更多的海内外观众。东西方文化元素的碰撞,传统和现代音乐交融,筝音袅袅之间,彭静旋不只是一位专业的古筝演奏者,更是一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彭静旋在法国街头表演古筝

  在欧洲街头享受古筝

  漫步在欧洲的大街小巷,常能见到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的各种街头演出。初至法国留学的彭静旋很享受这种悠闲轻松的音乐氛围,却为没有见到中国乐器表演而遗憾。“我是学古筝的,大家一起享受音乐、拥抱阳光的感觉这么美好,我自己要不要也试一下?”习筝近20年、热爱音乐的她,很快把想法付诸行动。

  心心念念的古筝漂洋过海来到了法国,但从外围的观众变成被人们环绕的演奏者,彭静旋虽然有过很多在国内的演出经验,依然有一些忐忑:过去,自己总是在音乐厅里“正襟危坐”,对着观众席安安静静地弹奏“学院派”曲目;现在,把古筝搬上国外的街头,对古筝可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外国人,能接受这种传统、独特的中国乐器吗?

  第一次街头表演略显仓促,彭静旋选取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曲目,有轻柔温和的流行音乐《青花瓷》,也有热烈奔放的传统民乐《赛马》。令彭静旋惊喜的是,她的演奏很快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力。有人掏出手机合影,有人默默地放下表示敬意的零钱,掌声不时响起,彭静旋对之后的演出有了更大的信心。

  后来,大约每两周一次,彭静旋会到波尔多大剧院附近的街头表演一个半小时。逢假期,她还会带上古筝前往巴黎以及瑞士等其他国家。随着“上街”次数的增多,彭静旋也希望能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热心网友的建议下,她穿上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汉服,一目了然地亮明自己的身份,也更美更吸引人。她还自行制作了许多法文版的古筝宣传册,放在她精心装饰的“中国角”中,摆在古筝前方最醒目的位置。

  如果说形式只能引发初步的好奇,音乐本身则使古筝获得了持续的关注。“音乐的语言是相通的。只要是美好的音乐,不管东方西方,都能打动人心。”融入情感倾诉的《高山流水》靠悠远宁静的意境收获了西洋知音,而增强了节奏感和律动感的现代改编版《十面埋伏》,不但在国外当场“炸街”,还“炸”出了一些去过中国的法国人,在她表演的间歇,用简单的中文和她交流,也“炸”出了更多虽然没有到过中国,但对中国很有善意的人,告诉她对古筝、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今年2月21日,彭静旋受邀在联合国世界母语日活动中表演。目前,她正在计划和一个瑞士乐队在日内瓦音乐厅举办小型合作演出,这是因疫情而延迟的一场音乐会。她还在课余时间教授两个法国学生学习古筝。“虽然不能像西洋音乐和乐器在中国那样普及和拥有整套培训体系,但我们的民族乐器在国外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教授和传播。希望民乐、古筝能越走越好,在海外有更高的接受度。”她说。

  在传统基础上尝试创新

  在古筝国际化和创新化的道路上,彭静旋一直在努力尝试。她认为,“古筝是可以很多元的,来源于传统,却不必局限于传统;但想要出新,只有在对传统技法和传统曲目很熟的基础上,才有能力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

  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彭静旋本可以加入民乐团或继续在古筝专业进修,但她决定不拘泥于传统,去国外学习西方的音乐分析理论和鉴赏体系,为民乐的创新发展寻找中西融合的可能。“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音乐在编曲时融入了古筝等民族乐器的音色?”她的大学毕业论文以此为题进行了一些考察。“法国是很早发展电子音乐的国家,我想来这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2018年,她顺利地考入了法国波尔多国立第三大学的音乐与文化专业。

  彭静旋把对古筝创新的思考融入她的街头表演实践之中,探索了民族乐器曲风的多样性。外国乐曲《克罗地亚狂想曲》的浪漫,说唱风格的《大碗宽面》的跳脱,二次元歌曲《达拉崩吧》的灵动,这些过去和古筝“不搭边”的格调,经过彭静旋的编曲,也纷纷飞扬在她的筝弦上。“说唱音乐会有曲律空白的部分,我会跟随律动重新编一段。一些金属重音的处理,我会通过拍打古筝琴身来实现。”彭静旋介绍说。

  在法国人的眼里,古筝就像是躺着的竖琴。这激发彭静旋进一步学习了竖琴。她希望能发掘古筝与西洋乐器音色互补的可能。彭静旋曾和法国同学试验性地合奏龚琳娜的《拐弯》,也曾用古筝弹奏郎朗的即兴钢琴曲《荒野狂想曲》。这些中西融合的创新尝试,都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彭静旋(右一)用古筝和外国流行乐队合作表演

  在视频中融入“古筝+”

  彭静旋和她的古筝真正从异国街头进入大众视野,得益于演出视频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目前她在抖音拥有近800万粉丝,在国外媒体上也受到了欢迎,每一个视频都有很高的播放量和大批网友留言。她在YouTube上发布的《倩女幽魂》播放量超400万次,海外网友的评价与国内粉丝出奇地相似,有海外网友留言说:“虽然没有歌词,但能感受到音乐中的悲伤。”“我仿佛听了一个中国故事,粉红的花朵从树上飘落,人们沉浸在爱情里。”

  彭静旋认为,“反差美”可能是古筝“出圈”的原因。闹市街头的外国观众对古筝的关注,最先打破了国内网友的固有观念。传统雅正古朴的古筝演绎出新奇多元的旋律,变得“平易近人”,古筝版的影视音乐《刀剑如梦》、流行歌曲《Mojito》,尤其引发年轻人的共鸣。

  “古筝+”是彭静旋音乐作品介绍中的“高频词汇”,“古筝+戏腔”“古筝+rap”“古筝+昆曲”,她尝试加入其他音乐元素,使古筝的旋律更富层次感。

  “民乐与潮流的关系就像是两个朋友,过去可能没有什么大的相交,但是在越来越多人喜欢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两者可以结合进行推广。”在彭静旋看来,时下常被提起的“新国潮”正是以传统的东西做底,再融入潮流的元素为形式增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跟上年轻人的脚步。

  彭静旋现在还担任法国高等教育署“中国留学生网络大使”,不断通过官网向更多的中外学生分享自己的古筝文化实践。她表示,自己一直有着带古筝环游世界的梦想。“其实有一个大背景在支撑我,国家真的越来越强大了,才让我们留学生有勇气在外国的街头表演。”她自豪地说。虽然疫情影响了她进行更多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计划,但彭静旋目前正在继续进行古筝与电子音乐融合的试验,希望未来能带着让大家耳目一新的古筝原创曲目和中外网友见面。

  在个人古筝音乐会举办前几天,为了寻求突破,常静把留了十几年,已经成为自己标志的齐腰长发剪到只有5厘米短,除了她,民乐艺术圈恐怕没有几个人有这样大的胆子。因为这个严重的“错误”,常静被导演严厉批评,“宣传已经启动,用的都是你长发飘飘的照片,万一观众不接受怎么办?赶紧把头发接回去!”。

  常静在QQ上把新形象给妈妈看,也被埋怨了一顿,“你原来的样子才是一个弹古筝的人应该有的样子!”。妈妈这句批评的话语反倒让常静释然了,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样子,敢于打破一些固有的概念才会有新的想象空间。其实这个大胆举动的幕后推手是常静的老公齐刚,他甚至提议常静剃秃,只是发型师实在下不了手。但是现在,常静还是决定把头发养长,因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7岁的宝贝儿子说了,“我还是喜欢长头发的妈妈”。

  仅仅是剪头发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常静的“另类”,就像她不愿意让别人称它为“古筝演奏家”一样。

  虽然如今的孩子中学古筝的不少,但真正在大众中耳熟能详的古筝演奏家却并不算多,在圈内大名鼎鼎的常静也是如此。即便是2008年登上了北京奥运开幕式的舞台,独奏一曲《春江花月夜》,还是与雅尼合作参加今年央视春晚,在知名度方面,似乎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改变,“另类”的常静倒也乐得于享受这种“小众”的人生状态,特立独行,做自己认为有挑战的音乐。说实在,离名利场很近,而不被其裹挟,是需要点冷静与个性的。

  和许多学民乐的年轻人一样,常静大学毕业后也过了一段在歌舞团演出的日子,“当时演出挺少的,也不够市场化,演出永远都是古筝独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喜洋洋》、《花好月圆》,难道民乐只能这样吗?我只能过这样的生活吗?”

  常静清楚地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追求的音乐理想,于是演出之余她就在家里听大量的唱片,尝试创作,“我各种风格的唱片都听,除了民乐,因为距离产生美”。

  1997年常静有机会为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做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筝美人》,那时就已经开始了让民乐更有现代感更有意思的尝试。当时常静找来邹航和文子两个朋友,三人用一辆当年北京的“面的”,将所有的电脑和音源设备搬到了北京远郊某个村里的平房里,用一台386电脑,加上满腔的热情,开始了唱片的创作。一个月后返回城里录音,“当时参与录制的有笛子演奏家张维良、‘中国爵士小号第一人’的文智勇、指南针乐队的岳浩昆、鲍家街43号乐队的吉他手龙隆、还有当时圈内很著名的打击乐手刘效松……”

  常静掰着手指头数着当时出现在录音棚的各路精英,全部“真刀实枪”,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那之后常静经常进行跨界合作,爵士,摇滚,blues乐队、fusion乐队都玩过,没钱挣但有热情,常静以琴会友,打破了一切学院派的界限,天马行空得用古筝表达自己想说的话,那段时间终于呈现了完整的自我,常静感觉非常过瘾和满足。

  2000年以后,常静又对诗词、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随手翻到一些诗词时,常静就跟着感觉哼鸣出来,然后自己创作乐曲。做古筝演奏家不是常静的终极目标,她喜欢的是音乐,古筝只是自己最方便表达的媒介,“我不愿意仅仅成为一个弹得有多么好的演奏家,我甚至想让大家在听音乐时忘记谁在弹,只是通过音乐沉静下来,关注自然和感受内心。”

  给泰国公主当了11年的古筝老师

  常静也不像其他演奏家一样,很多学生环绕在侧,这么多年她只有一个学生,就是泰国公主。2002年,常静到泰国演出,泰国公主看到她的表演非常喜欢,希望邀请常静做自己的古筝老师。

  “因为泰国公主身份特殊,我做她的老师是通过外交部委派的,一开始感觉就像完成一项任务,心里想公主那么忙,估计也没时间练琴,不会学习太长时间”,但是结果大大出乎常静的预料,公主这一学就是11年,而且对古筝的热爱有增无减。

  常静记得,第一次上课时公主拿出几本在中国买的古筝谱子让常静弹给她听听,常静一看大多是考级曲目,心想“这上面的曲子恐怕你都不喜欢”,但常静没敢说出口,就一首首往下弹,弹到最后公主果然客气地说,“挺好的,但是我不喜欢。”常静看重因材施教,她很在意每个人内在的气质和悟性,

  在常静看来,泰国公主是一个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都很高的人,于是她专门为她写一些练习曲,或者把她喜欢的泰国乐曲进行改编。公主的领悟力也相当厉害,有一次常静给她弹唱了一首《长相思》,并没有告诉公主李煜这首词的含义,公主听完以后非常喜欢,同时表示思念起了自己的亲人,感觉很难过很想哭,公主的感受恰恰也是这首词表现的意境,这首曲子也自然成为公主的挚爱和保留曲目。只要有时间,公主就来看常静的音乐会,最近两年对常静把吟唱加入古筝演奏的形式很感兴趣,公主也开始弹唱,一首《落花飞》公主用泰语注音中文演唱,两天时间发音就很标准了,常静既惊讶又感动。

  “我坐在古筝前的时候是真正的自己”,泰国公主说的这句话让常静记忆深刻,也非常感动。“作为公主,她有太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但在艺术中她是最放松的。她曾经开玩笑说,上一世她也许是中国的公主。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公主可以坐在古筝前练习8个小时,连专业人都很难做到,她实在太喜欢古筝了”,常静说。从2000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台“中泰一家亲”的演出,公主亲自上台演奏古筝,常静说,开始两届公主表现得还很紧张,随着技艺的增长,状态越来越松弛,表演的曲目都是常静为她量身打造的,每一首曲子她都付出了很多情感。因为是参加公主的音乐会,台下观众还有点紧张,但是音乐一响,气场立刻就改变了,观众从礼节性的拘谨很快就松弛下来了。

  每隔两三个月,常静就要给公主上一次课,7月中旬常静又将启程去泰国,大约10天的课程,每天两个小时。去泰国的时候常静就住在公主家里,每次常静去上课,最高兴的除了公主,还有侍奉公主的人,因为公主一弹古筝心情就很好,所有人都会感觉轻松愉快。

  “最早上课的时候,我们旁边会围着很多人服务,他们都特别紧张,尤其是翻译,一边翻译一边擦汗,一句话要翻译很长时间,我开始觉得很好笑,后来才知道泰国皇室是有专门的一套宫廷语,后来我就直接用英语和公主交流了,翻译终于被解放了”。

  泰国皇室的规矩非常多,一开始指导公主弹琴时,常静下意识地用手去纠正公主的手形,旁边的人吓坏了,一个劲地说“no”,因为在泰国的皇室礼仪中,公主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是不能轻易触碰的,不过现在常静和公主的关系已经非常亲近,每次见面,公主都主动拥抱亲吻常静,引来旁人无尽的羡慕嫉妒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山流水古筝曲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