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克四季末,四季末克冬,冬克夏,夏克秋,秋克春”是什么意思?

///【传统日历】五行、五季、五方与时将

一、五行(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二、五季(春、夏、秋、冬、每季最后18天)

春生夏,夏生季末18天,季末18天生秋,秋生冬,冬生春;

春克季末18天,季末18天克冬,冬克夏,夏克秋,秋克春。

三、五方(东、南、中、西、北)

东生南,南生中,中生西,西生北,北生东;

东克中,中克北,北克南,南克西,西克东。

的言论,充满了文革式的批斗感觉:把自己认为合理的视而不见(中医正骨你没见过?刮痧拔火罐见过?),不合理的罗列出来(某些古籍错误,中药错误,诊病局限),因此中医就是不合理的,且用臆想与谣言作为证据使用,很难相信这样的文章会获得如此多的认同,钓鱼贴也不过如此。中医真的成了当局,某些人为反对而反对,事实与真相其实对你们来说不重要?

谁告诉你“它将人体的各大脏器分别附会于人类情绪及意志,喜怒思忧恐之类。这话来自当代的权威中医教科书吗?人的情绪与脏器系统互有复杂的影响,哪本书敢用”脏器附会情绪“这种论断,这是你臆断的吧!

拿着两千多年前理论来说明“巫术式臆想”

“竟然荒谬到以四季交替等季侯的种种性质赋予人体脏器,这种巫术感应式理论构成了中医理论基础。”

首先这话仅仅说明季节与人的生理,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哪里说了这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教科书里这样说了?

到现在都还不明白中医的“心”不是指“心脏”器官,指的是与“心”相关的那一套生理系统,五脏六腑皆属代称,到现在还不明白,我只能说,你连中医简介都没读过吧?

所谓“对人体认知停留在“哲学”水平”

你那段脑髓论,现在哪本中医教科书敢这样讲?你这种批斗不是“文革”“文字狱”,是什么?

人人嘲笑的百度怎么讲的?

中医认为人身体外边有个保护层,叫卫气,这个卫气是由脾胃消化的食物的精华所形成的,在人体外边保护人体。如果脾胃不好的话,就影响到这个保护层也不健康,人就容易受到外界风寒的侵犯。

外界的风寒一侵犯人体,就导致了毛孔的关闭。毛孔一关闭,本来从毛孔中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就不能正常散发,没有办法也要排放,就挤到呼吸道这条道路上,太拥挤了就凝聚成液体。于是在肺里就形成痰,在鼻腔里就形成鼻涕。

这样的混乱也导致肺气不能正常下行,由肺所生的水不能传送到膀胱,反而都郁积到上焦变成痰和鼻涕了,小便反而不多。

这个时候的治疗方式应该是打开毛孔,把水气散出去,痰和鼻涕就能好,这是治标。平常的时候要健脾,调理中焦,脾胃好了,身体外的保护层就强大了,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这是治疗根本

你可以不信,也可以大骂这段荒谬。但拿出连百度都不屑的“脑髓论”,这个年代,你很可怜。

至于拿出板蓝根谣言当作攻击中医的靶子,你真的是理性的吗?哪家中医用板蓝根预防非典的?严正声明给评论区的知友:没有任何一家中医与中医院推荐板蓝根预防非典。怎么没见你因为拿盐巴防御核辐射,就该揪出物理学家批斗?

你该看看“糟糕历史”,过去的“现代医学”,认为烟草可治百病,因此医死了不少人。但我不可能因此去批斗“现代医学”,因为学术是无罪的,改则从善。中医有局限,不可否认,支持改革,支持中药指纹图谱建设,但倒掉脏水的同时倒掉小孩,就是你的错了。

说实话,在一个不友好的问题里面实名反对不友好的观点,本来就是置气,也做好了折叠的准备,莫名这么多支持,有些惶恐了,毕竟我的言论,既不专业,也不严谨。更谈不上对知友有什么帮助,我最初的想法只是有点气想发出来,说白了就是砸场子,真的,真没别的什么想法了。

的后补内容我看了,质疑人没意义,质疑个体也是没意义的。我陈述一点实事。

扶植中医,是写入《宪法》的基本国策——这是中医得以存继的惟一救命稻草。

在西化的港澳台地区,中医依然获得很滋润,虽然没有扶持,虽然当地以现代医学角度研究评价中医,中医依然获得很滋润,我不认为中医(药)经不起现代医学的检验,凡是经不起现代医学检验的,如马兜铃酸、朱砂之类,改之从善。

即便是医学严格的欧洲,依然有中医馆(不过没有进入医保),依然允许中药材进口(当然少部分药材是不行的)。

却像我那前女友一样直接假定了“中医药”有疗效——再用科学手段分析其成因:拜托!连初中生都知道,用试验去确立因果关系时要有对照组来控制单一变量呢!

首先市面上有中医药,有没有效不是假定出来的。然道你们认为国家允许经临床试验没有疗效的药品上市吗?你相信科学,相信科学的临床试验吗?

相信西医的的临床试验,但不相信中医的临床试验?

你认为你这样的结论科学吗?

云南白药算中医药吧?跌打扭伤对你没效?对你亲朋好友也没效?电视上的运动员都没效果吗?

你知道云南白药含草乌,这是一味有剧毒的中药材吗?

1.药品中含有有毒成分很正常。但如果剂量合格,或者利大于弊,那么就是合理的。例如治疗癌症的药中,有一类叫细胞毒性药物,这类药当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有毒就不是药了么?就能不用他们了么?

2.给药途径影响也是很大的。不能口服的未必不能外用。

事实上云南白药使用多年,但有效没有效不在你我,自在人心

最后我谈一下我理解中医的角度,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仅仅是我个人自身粗浅了解中医后,现阶段所做出的理解。

有知友认为我把“西方古典医学”与“现代医学”搞混了,其实很难不搞混,毕竟烟草治百病,也就百多年前的事,你说不算成现代医学,那就不算吧。即便从发现青霉素开始,能挖现代医学的黑历史也能挖出很多,曲美的盐酸西布曲明也算是害了不少人,这样作其实挺无聊的,学术无罪。

我所理解的中医的理念首先认为人体是个不能打开的黑箱(宗族制度导致尸体解剖变得不可能)。病症的表现通过表象,也就是病人的不适,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然后早期的巫医会“猜”这是什么病,“猜”用什么植物或者方法可以治,尝百草,说白了就是“猜”百草“验证”百草的过程。

在我看来,在漫长的时间面前,这就是个经验累积。

所谓的五行理论,我这个外行,是不屑的,在中医第一次成熟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黄帝内经基本完成),刚好齐鲁大地流行五行说,五行说的流行如此巨大,以至于始皇帝也用它来作为帝王天命理论工具,中医这个时候应该就在这时攀附上了这棵大树。肯定那时有其他的说法(比如西方出现了四元素),但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留下来。

有事,不好意思就胡写到这里的。

13年10月5日继续胡写

回来发现问题被关闭了,有点意外,决定善始善终,要对得起191。

@吴昊,我所指的教科书,就是当代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按照

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且经过教育部门审定,经过试用、修订,然后推广使用。

若能从里面找出的 @言凌的相关言论依据,请提供给我,帮助我学习、改正。

@言凌的言论有道理吗?部分有道理部分没有道理,那他批驳的黄帝内经有道理吗?我认为也也是这样,但要看你怎么理解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竟然荒谬到以四季交替等季侯的种种性质赋予人体脏器,这种巫术感应式理论构成了中医理论基础。

黄帝问道,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为什么这样说?岐伯答道:八风来袭时,会影响经脉,并累及五脏,当八风的邪气发作时,就会使人生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掌握四季变化之规律,懂得四季相生相克原理,即:春克长夏,长夏克冬,冬克夏,夏克秋,秋克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季相克的关系。

“八风”中医术语统指四时气候变化。

这段文字在我的理解当中,仅仅能表达,四季气节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使人生病。所谓的相生相克,仅仅表示之间有复杂的(未知)联系。到此为止了

我认为这样的表述,绝非“巫术”的感应,人人在四季交替时,皆会有不适,皆会知道夏穿薄冬穿厚。现代人应当理解到这段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仅仅只讲了这个。而中医的基础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这点也很重要)。

但看书不止一个角度:八风怎么会影响经脉?邪气又怎么发作使人生病?相生相克是什么?经络有没有标本?有没有实验报告?没有!没有不科学!

我说你给我几万批次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验报告可以吗?你能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吗?什么季节变化下(决大多数)人一定生病或者一定不生病?

然后双方谈不到一起彼此撕破脸。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

网络翻译: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这段又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治疗的大方向,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说,而且不是绝对的。我要是外伤打断了骨头,中医绝对不会让我去医肾。

至于用人体解剖去套《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我只能说《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不是用来人体解剖的,它跟人体解剖学毫无关系。

第一,我不信五行阴阳相生相克,但我相信病与症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被经验所把持,难以科学地表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号脉。

第二,你信,或者不信,脉象就在那里,一跳一跳。

这东西很不好比方,我大致比方:就像人开车,不同型号的车,驾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一型号的车,新旧不一样,驾驶的感觉还是会不一样,同样一辆车,在不同的城市开,不同的道路情况,会给你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医生切脉,不同的人,有男有女,心跳怎会一样?切上去自然感觉不一样。同样年纪的女人,有的体弱多病,有的红光面面,有的怀了宝宝,心跳怎会一样?切上去自然感觉不一样。同样都是男人,有的是儿童,有的中年人,还有老年人,心跳怎会一样?切上去自然感觉不一样。

天下没有哪本驾驶指导,会科学的指导你驾驶感觉

而脉象,恰恰就是感觉,只能通过经验去累计,师傅号过了,徒弟去号,然后师傅告诉徒弟,这是什么,它就像一种技能的感觉,无法表达给不会技能的人。如驾驶汽车如骑单车如游泳如滑冰如滑雪,不会这种技能的人,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本身不能用“科学”“玄学”去形容他们,但他们客观存在着。

最后提一下买西药也要看看说明书,太多太多的注明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毒副作用尚不明确”这类要按照某些人的“不接受任何未经充分验证机理的,充分掌握毒副作用及代谢过程的“药品”用于临床。”,应该都是不能用的吧!祝健康!

在医学这尊大象面前,你我皆是盲人。

最后回答题主问题,你对医生说你不要中成药即可。

你做什么也不能推动中医药行业的消失废除成为补充医学。
近期内能在中国看到中医药行业不再被官方认可支持的希望可以破灭了。
长期呢?将来应该永远也不会有这一天,那这样的话你们做什么都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因为我与191们在这里。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八风:一说为八方之风。八风,中医学术语,见于中医经典《内经》。八风,即四方四隅八方之风,从其虚之乡来,与其所主时令不相一致,所谓非其时其风,亦名虚风,故能病人。实际上,八风统指四时气候变化而言。《灵枢·九宫八风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此八风,皆从虚之乡来,乃能病人。”

  另一说即为八种季候风,在《易纬通卦验》记载有:“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这种说法的来源,主要是《易》学,广莫风(对应北方坎位)、条风(对应东北方艮位)、明庶风(对应东方震位)、清明风(对应东南方巽位)、景风(对应南方离位)、凉风(对应西南方坤位)、阊阖风(对应正西方兑位)以及不周风(对应西北方乾位)。

  这两种说法,我认为都有道理。因为《黄帝内经》自始至终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经,是经脉的意思,经脉是流通营卫血气的;

  五风:要与后文一起看,才能明白,五风在后文中提到了,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九宫八风论》所指的中虚八风,便是指此处发邪,八风发邪,经脉受之,则循经而触五藏。所以五风就是五藏所受的邪风;

  何谓,为什么这样说?  2、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发邪,指八风发出的邪气;以为,以在这里作为连词“而”讲;为,变成;经风,是指经脉受到外邪侵扰后形成的邪风;

  3、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胜,指五行生克中的相胜。也就是相克的意思。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与之相应的五志为怒、喜、思、悲、恐。五行相胜: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五志相胜: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

  4、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俞,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即肝有病的时候,可反应在颈项。临床可见一些颈项疼痛或颈项强硬的患者,辨证属于肝郁气滞型,在针灸治疗的时候以舒肝解郁法选穴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其病症特点除颈项疼痛或僵硬外,伴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失眠,头痛或头晕,舌尖红或质暗,或舌质偏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5、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俞,同前,指病邪从胸胁部的俞侵入;胸胁,人体部位名。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

  6、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肩背,一般是指后背肩胛骨附近

  7、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腰股,指腰和屁股

  8、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中央,中医五行中的方位定向,除了东南西北以外的中心地带;脊,脊椎。

  【整段翻译】黄帝问道,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为什么这样说?岐伯答道:八风来袭时,会影响经脉,并累及五脏,当八风的邪气发作时,就会使人生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掌握四季变化之规律,懂得四季相生相克原理,即:春克长夏,长夏克冬,冬克夏,夏克秋,秋克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季相克的关系。

  东风生于春季,疾病多发在肝脏,最容易从颈项的俞穴侵入;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在心脏,最容易从胸胁的俞穴处侵入;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部,最容易从后背的俞穴处侵入;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在肾脏,最容易从腰股的俞穴处侵入,中央为土,病多发生在脾脏,最容易从后背脊椎的俞穴处侵入。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点评】本段重点论述四季发病的部位和注意事项。

  1、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气,邪气;者,部位。

  2、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鼽衄(qiú nǜ),病名,指鼻流清涕或鼻腔出血的病证;洞泄,腹泻;寒中,在天冷时;风疟( nüè )因夏季阴暑内伏,复感风邪而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热交替、先寒后热,寒少热多、头疼、发热时自汗出、脉弦数等症;痹厥:肢体疼痛麻木之病;善,在这里当容易讲,即~变,~忘。

  3、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按蹻,“按,手按也;蹻,足踹也。”指按摩中的手按法与足踩法。一说“蹻”指经络腧穴,《类经·论治类》张介宾注:“按,捏按也;蹻,即阳蹻、阴蹻之义;这里通常指在冬季不要因为按摩而扰乱了阳气。很多网友就问一个问题,说冬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否不要刮痧和按摩。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身体里的垃圾过多,什么时候打扫都不为过。藏是藏精,而非藏垃圾。

  4、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飧(sūn)泄,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此名取自《内经》:春伤于风者,乃即病之新感也,即二卷中伤风冒风之证;今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

  【整段翻译】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脏;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春天易发鼽衄,夏天易发胸胁疾患,长夏季易发里寒洞泄,秋天易发风疟,冬天易发痹厥。所以冬天不要因为按摩而扰动了阳气,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之疾和颈项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部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里寒洞泄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痺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

■夫精者,身之本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点评】此段论述自然界的阴阳与人体脏腑阴阳的关系。

  1、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夫,这这里当语气词,没有具体的意思;精者,这里的精,应该是指人的精髓,比如骨髓等,泛指人体中最精华的那部分物质;身之本也,是身体的根本;故,所以;藏于精:即储藏精;者,人;病温,即温病;平人,气血调和的健康人,但在这里不作名词解,而是指平常人;脉法,指切脉的方法;

  2、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平旦,指早上;日中,指中午;合夜,是午夜;鸡鸣,指凌晨;

  3、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故人亦应之,故,所以;应之,呼应它,指天人合一,人体的运行,要与天体的运行相呼应;夫言人之阴阳,夫,语气词;言,谈及,说道;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1、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欲知,想知道;何也,是什么。

  2、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为,在这里没有具体的意思;

  冬病在阴,中医认为,冬主肾,因此,如果冬天生病,容易伤及肾,因为,在五脏之中,肾为阴中之阴;

  夏病在阳,指夏病,容易伤到心。因为,心为阳中之阳;

  春病在阴,春天主肝,春天得病易伤肝,肝为阴中之阳;

  秋病在阳,秋天主肺,肺为阳中之阴,所以,秋病容易伤到肺;

  皆视其所在,皆,都;视,看、观察;其,指病;所在,所发病的位置;

  为施针石也,为在这里没多少意思;施,实施;针石,针为针灸,石为砭石,也就是刮痧。

  3、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故,所以;背,后背;

  4、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和背是对应的,指前胸

  5、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至阴,也就是最阴的意思。

  6、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相输应,指对互对应,输在这里相不到具体的的意思。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1、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收受,接受归纳;乎,吗?

  2、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3、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这些都是与五脏对应五味、五行、五畜、五谷有关。

  4、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同前面解释。这里的数,应该是指河图洛书中的数,下同。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1、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开窍于耳,心应该开窍于舌才对,不知这里为何说是开窍于耳。

  2、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同前,都是五脏对应

  3、是以知病之在脉也:脉,心脉

  4、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臭,嗅觉

  【整段翻译】南方的赤色与心相通,开窍于耳,精气内藏于心,所以,病气可发生于五脏各器官。在五味上为苦,在五行中属火,在五畜上为羊,在五谷上为黍(大黄米),其对应的四季为夏季,在天体为荧惑星,所以,其病多发生在心脉上,其五音为征,其成数为7,其嗅觉为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1、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中医认为,在五色中,黄色是脾之色;舌本,舌根、舌头;通常,脾虚的人,会形成大胖舌,齿痕舌。

  2、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同前段。

  3、是以知病之在肉也: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因此,如果脾有病,会表现在肌肉上,过胖或者过瘦。

  4、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同前段。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1、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病在背,指肺病经常会表现为后背不适。

  2、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同前文意思相类。

  3、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除了前文的病在后背,还容易出现在皮毛上

  4、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同前文意思相类。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1、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二阴,指前后阴。中医认为,肾主前后阴;故病在溪,溪在这里,应该是指溪水之意。中医认为,肾主水。肾发生病变,会影响人体水液代谢。

  2、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彘,猪。

  3、是以知病之在骨也:中医认为肾主骨,所以,肾病多表现在骨头上。

  4、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同前段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1、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一逆一从,指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畅与否;纪,在这里当纲纪讲,换言之,就是法度和规则。

  2、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藏之心意,即把上述总结的,金匮真言要深藏于心;

  合心于精:和前句意类似

  非其人勿教:不是那样的人不要教授,其人,指那种各方面都比较好的人。这句话的本意,就是道不轻传。

    是谓得道:这才叫掌握了金匮真言的精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克夏种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