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成年人真人秀节目有何评价?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我们经常说“童言无忌”,儿童纯真的语言、情感表达方式,往往会触动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但是,相关的娱乐节目也容易忽视对儿童的特殊保护。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文规定,“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

  近期,某地方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4》重新以网络平台的形式播放,与以前参与节目的只是明星及其亲生孩子不同,这次是由明星和普通家庭儿童组成临时父子、父女组合。国家击剑运动员董力和阿拉蕾临时“父女”走红网络,被大量粉丝、网友追捧的时候,女童保护公益组织,以及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司法人员、法律专家,对节目发出质疑,强调这类节目的播出将模糊社会儿童对成年男子与女童界限的认知,不利于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

  问题一、节目中哪些内容有误导之嫌?

  在节目中,年仅3岁的阿拉蕾对董力说:“长大要嫁给你”,洗完澡后穿着董力的衣服,董力在节目中向阿拉蕾索吻、帮其脱衣、共睡一张床等内容……这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未检科科长王英看来,都有很强的误导作用。

  王英指出,英国保护儿童宣言里有一个起码的原则,就是内衣和背心覆盖的地方是不允许陌生人触碰的。而在董力和阿拉蕾这期节目中,有阿拉蕾仅穿着内裤换衣服的镜头,包括与董力进行亲吻的镜头,无论是董力说“我将来的择偶标准就是阿拉蕾”、“我等着你长大”,还是阿拉蕾说的“我长大了我妈就会把我嫁给你”,这样一些话不利于防范幼女被性侵的严峻现实。

  “女童保护”发起人之一,凤凰网公益频道主编孙雪梅分析指出,在节目前期宣传中,栏目组也大量使用了一些词汇,比如“虐狗”、“CP”等,这些词汇也有些暧昧、暗示在里头,对保护儿童是非常不利的。

  孙雪梅认为,教育部门、公益组织、司法人员千方百计用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教他们如何保护自己,而这类节目却会让孩子们产生模糊的认识。“跟陌生异性肯定不能同吃同住,尤其是同睡。但在节目中,很遗憾的是他们这样做了,并且没有提醒观众,说他们仅是一个节目,里面有哪些是日常生活中不能做的,是不能模仿的等等。”

  问题二、误导会发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

  对未成年心理有深入研究的王英检察官强调,3到6岁是人性发育的第一个高峰。3到6岁,是孩子形成性偏好、性观念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对异性、对性、对社会伦理的观念,将会影响成年以后的择偶标准和性观念。

  “女童保护”基金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儿童案例0.95起,而有数据表明,被曝光的案例与实际发生案例的比例是1:7,80%是熟人作案。王英认为,节目最大的误导是让儿童对所谓“熟人”失去防范意识。2015年,大概每天会发生一到两起幼女被性侵的案件,其中80%以上都是熟人所为。在王英办理的案子里,有很多三到六岁的幼女,被邻居、被邻居家的大哥哥以及街上认识给糖吃的哥哥等诸多熟人猥亵、被强奸的案例,比比皆是。幼女对于熟人性侵的防范,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正当一些网友和粉丝热捧节目中的“情侣CP”,指责公益组织、司法人员小题大做、大惊小怪的时候,网上已经有了一些言论、图片与解读,表明有些内容、宣传成了恋童幻想素材。

  广东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郑子殷分析表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性教育处于滞后状态,公众对于性保护、性安全方面的认识匮乏、边界模糊。试想一下,传递如此界限模糊的信息,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模仿相关情节对孩子进行侵害。因此,该事件中舆论的哗然和媒体的监督,不存在恶意过度解读,更不存在“淫者见淫”的问题。

  问题3、如何做到儿童利益最大化?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宋英辉教授强调,成人社会的责任是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教会他们与陌生成年人,特别是异性相处应该怎么做。

  宋英辉说:“作为媒体、媒体人,应该有一个理念,就是对儿童优先保护和特殊保护,因为他们欠缺基本的判断力,而且防御能力很弱,任何导致他们处于危险境地的节目都应当避免。广电总局曾规定,广播电视中儿童真人秀节目是不允许播出的,网络上做这样的节目也应当被禁止。”

  针对此条微博透露出来的讯息,新浪娱乐联系了目前正在播出以及即将播出的几档节目的工作人员,对方都表示暂时还没有收到通知,所以播出时间还未有做相应的调整。《闪亮的爸爸》方面则表示节目近期已经结束,所以没有受到影响。而浙江卫视王牌节目《爸爸回来了》据悉调整至5月份,不过这是此前就有的安排。《爸爸去哪儿》一直以来都在晚间10点档播出,未有进黄金档,不过若按政策所说,节目或有可能加入素人家庭元素。

摘要】对于荧屏一年上百档的真人秀节目,国家新闻广电总局有了更为明确的引导方向。日前,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对当前真人秀节目继续引导和调控,避免一窝蜂盲目引进。

  对于荧屏一年上百档的真人秀节目,国家新闻广电总局有了更为明确的引导方向。日前,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对当前真人秀节目继续引导和调控,避免一窝蜂盲目引进,避免过度明星化,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同时,总局将通过黄金时段节目备案、各类评奖评优等管理机制,倡优抑劣,科学调控。截止发稿前,记者试图联系各家卫视,但大都没有回应,部分明星阵容较强的节目如《真心英雄》等则透过宣传方表示“目前没有接到通知会有变化”。

  模式:谢绝“一窝蜂引进”

  玩游戏、做任务、去穷游、谈恋爱、宿军营……随着数量的井喷,如今的真人秀题材似乎已经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阶段,但模式雷同的问题却总如影随形。从《挑战者联盟》、《极限挑战》、《真心英雄》等明星挑战类节目,到《我们相爱吧》、《加油吧新郎》等明星婚恋节目,再到内容形式颇为相似的《壮志凌云》、《冲上云霄》等航空节目,观众拿着遥控器傻傻分不清的情况不断上演。

  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背后,也折射出内地荧屏过度依赖“引进模式”的问题。纵观荧屏,观众能叫得上名字的季播节目几乎都来自韩国,连一些标榜原创的节目身上也若有似无地带有韩国的影子,游走在“山寨”的边缘。

  对于这类现象,《通知》态度明确,积极鼓励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模式。要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坚决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对于以合作方式变相引进的现象要坚决治理。

  有趣的是,不少制作公司似乎对此早已作出了应对。近期在北京成立的制作公司蓝色火焰,就引入了曾制作《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的韩国“综艺教父”金荣希等韩国电视人,从“买版权”变为“买人”,其董事长胡刚透露,国内综艺大多周期短且是购买外国版权,成功率越来越低,未来发展方向还是制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流价值观的节目,“中国的节目不是只会拿来主义,不是只会走捷径,只有原创才有立身之本”。

  明星:告别高片酬和“作秀”

  除了在根本上对模式创新发展提出要求,记者注意到,《通知》中也有一些针对当下真人秀拼明星、开天价等怪现象的批评。其中,《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

  其实,这两年明星与真人秀的关系的确有些“相爱相杀”。一方面,制作方看重明星的影响力和话题度,另一方面又为明星的高片酬和不可控言行而饱受压力。单说片酬,近两年一线明星的酬劳都高达数千万元,二三线明星也坐地起价。而难以预料的明星丑闻,更是节目的隐形炸弹。此前乐嘉在《超级演说家》录制现场醉酒爆粗,就引得外界一片哗然。

  因此,对于明星在节目中的表现,《通知》也有一定的引导,认为真人秀节目要体现真实和真诚,特别要防止明星嘉宾作假作秀、愚弄观众。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

  浙江卫视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即将收官的亲子真人秀《爸爸回来了》第二季在本质上与《通知》的思路不谋而合,“不认为设置人为任务,就是对父亲和孩子像白开水一样真实的生活观察和记录,从节目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任何消费未成年人的内容。如果以后有类似的综艺节目,我们也会一以贯之地秉持这个原则”。

  而业界普遍认为,从“防止明星嘉宾作假作秀”的角度出发,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很可能是刚刚开始火热的明星婚恋类节目。由于这类节目中大都安排了明星相亲、约会、旅行、见父母等环节,观众很容易因此“入戏太深”,却忘了节目很可能只是“逢场作戏”。此前《如果爱》中张俪与王阳明在节目中相恋后迅速恋情告终,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趋势:素人综艺正抬头

  有调控,自然也有引导。对于真人秀未来发展方向,《通知》指出,真人秀节目要贴近火热显示生活,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普通群众,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

  这一方向,似乎直指全素人真人秀——即完全没有明星的真人秀。其实,早在今年上海电视节上,不少业界大腕就在论坛讨论时指出,素人真人秀会是未来内容探索的一种方向,它不仅能控制过高的明星成本,也能引发较好的社会关注度。从全球趋势来看,以素人为主力的室内竞技类真人秀也正重新抬头,成为欧美荧屏的主流。

  而从三季度的表现来看,已经有一些素人真人秀开始萌芽:北京卫视率先在周五档推出聚焦普通人的真人秀《暖暖的新家》,用装修带入每个家庭温暖而动人的故事,首期就在竞争激烈的周末档表现不俗。浙江卫视周三档的《全能极限王》则主打素人挑战,同样表现不俗,制片人陈佃透露,素人节目最打动的人就是平常人的情感,“参赛者来自各行各业,观众能在观看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像《全能极限王》,它能激发平常人的潜能,能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不要再做宅男宅女,能走向户外,过健康积极的生活”。新闻晨报记者曾索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人秀节目的三大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