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24岁,妹妹22岁。考北京电影学院和哥哥有关系吗?

我是2005年5月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本科还没有毕业,(我的本科六年才毕业,因为不好好学,本科是电子信息工程,还跟院长打了一架,被那厮严控禁止我毕业,后来通过另一些朋友,高压之下,勉强毕业。)所以一心希望能够“转学”来电影学院,当然这种想法是浪漫且不切实际的,但还是带着自己的“作品”来了。
所谓作品,其实是04年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在父母的支持下拍了一个全长95分钟的古装DV,是的,古装,95分钟,很可怕,基本上属于脑子进水才会开始做的事情,但还是在朋友、家长的支持下完成了,现在回头看看,片子当然很傻,但是这个过程远比影片本身更让我坚定了做一名导演的念头,因为这样充满创造感和成就感的生活,与大学的枯燥无味相比,简直是天壤云泥。
到了电影学院之后,直奔导演系,当时导演系和表演系还在一个楼里,叫做“表导楼”,我是抱着“转学”或者“破格录取”的梦想来的,毕竟自己还有点拿得出手的往事。
到了导演系之后,一开门是王老师和徐老师在聊天,很快乐,很轻松,但这种轻松带给我的却是更大的紧张,我说明了来意,得到的当然是“我们没有过这个先例”,于是乎,我又抱着我的材料来了办公楼,本想直接找院长,却被保安拦下——我连院长姓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再次回到导演系,遇见了田壮壮老师,当时田老师正给学生开会,指挥着两个学生搬凳子,我很羡慕他们,但是更坚信我会比他们更好,硬着头皮喊了一声田老师(我没认出来,是听学生们喊的,探头看了看导演系的上课安排,姓田的只有一个人,这才确定下来),跟田老师说明了来意,田老师说让我等一会儿,他开完会再跟我聊。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我发消息给北京的朋友,让他们帮我查田老师拍过的作品,结果傻了,《猎场扎撒》、《盗马人》、《蓝风筝》、《德拉姆》,一个都没有看过!正郁闷着,田老师开了一半会就出来找我,我又把自己的详细情况跟田老师说明,田老师乐了,说:“你啊,就是没正事儿对吧!”我说,“不是我没正事儿,而是我还没有开始从事正事儿。”——类似的问答吧,具体记不清楚了,但是田老师对我说,“既然你基础那么好,又这么有信心,你应该考咱们学校的研究生啊!”然后又带着我找王老师,跟我推荐进修班。
电影学院,当时我能选择的进修班有两个,一个叫做“研究生进修班”,一个是“导演系进修班”,“研修班”比“导修班”讲得更基础全面一些,当然了,后者比前者深一些,而且需要经过一定的考核过程,斟酌衡量之后,还是决定上研修班,打好基础,准备考研。换句话说,被田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反正马上就要毕业了,何必转学重新来过,既然有信心,那就去考研究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姐弟俩同时考上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