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作品的内容主旨是什么?

大学生读《三体》的感悟2022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有很多探索太空的尝试,有些失败了,也有些成功了!我们爱这个世界,正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才让我们得以繁衍生息。你在读完《三体》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感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读《三体》的感悟2022”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读《三体》的感悟2022【篇一】

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两个多月了,看到三体的第三部,真的很震撼,笔者宏大的思维和优美的文笔,每次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不能自拔地阅读下去。

还是像我在看这本书时写的一些粗浅的感想看法以及以往读笔者别的科幻作品一样,我始终认为,笔者的科幻,最终落脚点是人性,只是我最意外的是,笔者的文字功底竟然是这么深厚,在科幻的另一面,笔者给我展示的优美的文字,恢宏的宇宙,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那些文字,像精灵一样在跳跃和组合,所展示的世界和画面确实那样让人有时充满神往,有时充满畏惧,有时却又无奈至极。

三体所描写的是地球文明遇到来自三体文明威胁后,人类世界和三体世界所发生的事件,以人类的发展为主线,以几个节点人物的生平事迹串联起整个小说,文章以宇宙之大,微观世界之小,在一个看似矛盾不可调和的两个世界中游刃有余地把握着节奏,需要脑补的不仅是天文物理,还有微观物理,放眼整个小说,放眼整个宇宙,这本来就是一个统一体。在我们认知的世界中,太阳系,银河系已经很大了,但是在整个宇宙,确实如此渺小,这就像在时间轴线上,人类文明的五千年看起来很漫长,但是,放眼整个空间,却又如此渺小。

看三体,我体验的是笔者恢宏大气的构架,欣赏的是笔者精灵般优美的文字,体会的是整个小说背后的人性

大学生读《三体》的感悟2022【篇二】

初读《三体》时,阅读速度非常缓慢。随着两个故事的交替讲述,让我不断想要放弃继续阅读。通过理顺思路,让我沉下心来,慢慢读懂了这个三体世界。那是一个有着三个太阳,不断需要冬眠来度过极热时期的世界。他们科技发达,急于寻找一个像地球一样适于生存的新世界。而恰恰碰到了对人类失望透顶的叶文洁。

叶文洁的改变是点点滴滴的,从父亲叶哲泰在文革斗争中倒下,被白沐霖诬陷,见证人类不节制的砍伐原始森林,一件件事让叶文洁对自己的同胞失去了信心。在无意中接收到了来自三体世界的警告回复,她毅然决然的继续发出信号,以希望能通过外来生物的“帮助”,结束人类的罪恶。对我来说,叶文洁的选择可能极端,但确有她选择的道理。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可能会想到报复,虽然是个智商超高的科研人员,但心智的不成熟,让她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她选择了敌视所有人,也包括一直为她着想的杨卫宁。

一个个物理实验的失败,引出了本书的男主角汪淼。作为一个明主线的主人公,我一直希望于汪淼能有更大的“贡献”。通过不断解开三体世界的谜题,不断尝试,最终勾勒出三体世界的运行模式。

在最后的`“古筝行动”中,他的纳米技术虽然得到了应用,但多多少少觉得“古筝行动”部分写的过于简单仓促,整体小说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整体来说,《三体》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打破所有之前认知和常理的世界。其中加入了“文革”的影响,使叶文洁的复仇变得顺理成章,但小说塑造的人物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希望于后两部作品,可能会让整个《三体》变得更加丰富,完整。

大学生读《三体》的感悟2022【篇三】

震撼巨作!集物理学、天文学、分子生物学、史学、宇宙学、心理学、生态学于一身,作者基于深厚严谨的基础学科知识及强大的历史知识背景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宇宙文明演化形象生动的描述与超乎大胆的猜想!

“脱水”、“冬眠”、“基因武器”、“高维跌落展开”、“曲率驱动”、“全息投影”一系列美妙有趣的词语,真实虚幻,引人无限遐想。如果说课本里的物理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宇宙天体、银河星系和原子、质子、中子等模糊抽象而遥远的概念,那么大刘的《三体》系列,则使这种概念变清晰了、变具体了、变近了。

读书少,书中描述的很多知识理论、科学概念对我而言就如作者提到的“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无法判断哪些是属于目前科学体系内的、哪些是作者基于已有知识体系联想假设的。在宇宙的长河里,人类生命的数十载、百余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宇宙这么大,多想尽可能长久地逗留,好奇发现宇宙中其他文明存在的那一刻,想看看数百年、数千年后技术发展成什么模样了。

精神上,第一次如此接近太空,或许以后抬头欣赏天空时大刘的《三体》、“星空”会不时浮现于天际。

大学生读《三体》的感悟2022【篇四】

备考的一个多月忙里偷闲看完三体1和2。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头顶的这片天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抬头也只看到现在城市上空的灰蒙蒙,但《三体》这本书就是让人变得无法忽视头顶的天空,人们所看到的天空不过是宇宙微不足道的一角,而在更大更远的领域存在着什么,人类目前却无从得知,总之,人应该敬畏宇宙。

私下认为第一部算是为接下来故事的整体铺垫。到了第二部,一个更为复杂庞大的世界徐徐展开,科幻性和文学性相互交融,故事有血有肉更有情。时间与空间的巨大跨度让人觉得漫长的宇宙在本书里不过是上帝的一把小尺子。

读《三体》的时候,一两个小段落让我有种后背发麻的感觉,渺小的自我漂浮于茫茫宇宙中的神奇观感,既不知自我,也不知宇宙,既不知生而为何,也不知死归何处,生命的发生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生命的进程是你的选择还是你自以为的选择,我们线性感受时间的方式是不是错觉…然生命并非生而强大。是在不断的磨练与物竞天择中,存留与发展。哪怕在一个个体短暂几十年的岁月中,也是同样的进程。

所以理解自我的困惑与茫然,是与自己和解的基础。行为可以试错,错了可以调整,但要紧的仍在于,如何完整地接纳自己,和理解自己之于内心的处境。这种情绪,不能单纯用恐惧或者兴奋来形容。但至少包含敬畏。读后感.当然就像我此前说的,人的局限性,是容易沉溺在眼前的欲望与自我面前,乐此不疲地画地为牢。如果站得不够高远,则易闭塞而狭隘,如果过于跳脱,则生虚幻和自负。

作者在书中对上升到脱离人类脱离时间高度的对世界的审视也让人惊叹作者格局之高。不仅能体会到作者对航天、核能、计算机等各个范围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惊叹其对中外历史、心理学、社会学涉及与运用,甚至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逻辑严谨的「宇宙社会学」理论也无不在理。

如第三部序言所说,书中令人惊叹的复杂庞大故事结构,使任何一个故事线分支单独拎出来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作品。而作者用数个这样的故事线做背景和铺垫,你翻来这本书了,钻进去了,就像进入了平行时空下另一个世界。

。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幻」毫无疑问是国产影视剧作品中最缺的题材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开豆瓣,筛选一下国产科幻电影你会发现,33 年前的《霹雳贝贝》至今居然还是名列前茅的「科幻大片」,紧贴 2 年前大火的《流浪地球》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国产科幻电视剧,除去《铠甲勇士刑天》《快乐星球》等子供向作品,也很难找到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电视剧。

中国观众需要一部优秀的国产科幻影视剧,比起从零开始策划拍摄,改编一本成功的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快的捷径,但也是最陡峭——原著党高期待的反面,是对瑕疵的零容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三体》影视剧相关的消息传出,总能在社交媒体激起千层浪。

最近腾讯视频和网飞都释出了各自《》改编剧的新消息,前者毫无预警的发出了一段 3 分钟的预告片,后者则公布了选角的名单。

而粉丝们对于两个版本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不要拍摄,不要拍摄,不要拍摄。」

国产《三体》有什么值得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首次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亚洲作品,《三体》在中国科幻迷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们既希望《三体》能够 IP 化,衍生出庞大的影视宇宙,又担心贸然的影视化丢了原著的史诗感,沦为下一个被资本注满糖水的俗气 IP。

在《三体》首个真人影视化预告片发布后,这种矛盾的期待在两极分化严重的评论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腾讯版《三体》预告片中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公布了各位主演对应的角色:于和伟扮演史强,张鲁一扮演汪淼,陈瑾、王子文扮演老少两版叶文洁,林永健扮演常伟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告片剪辑选择的镜头几乎都是里具有代表性的片段,配合「你的人生属于一种偶然」「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世界属于三体」等名场面台词,对剧情的还原度还是颇高的。

但一千个粉丝心中就有一千部《三体》电视剧,预告片一经发布,粉丝们不满选角的抱怨便纷至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认为王子文不能胜任叶文洁的角色,有的认为姜武更适合扮演史强,正片还未播出,比较和吐槽已经先至。

与此同时,有评论还认为相比起网飞版《三体》的选角,腾讯版《三体》的选角要顺眼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飞首次公布的 12 位演员名单中,包含不少参演过《权力的游戏》和漫威改编剧等作品的演员,但其中只有 4 位亚裔演员,这意味大部分读者熟悉的角色都将由外籍面孔饰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让粉丝们揪心的就是腾讯版《三体》的特效水平,在预告片中出现了两场重要的纯 CG 画面,一场是《三体》游戏的场景,另一场则是「审判日号」被毁,不少网友看完后吐槽 CG 场景搭建过于粗糙,有种网大的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心而论,从腾讯版《三体》的预告片隐约能看出其有网剧水平线之上的水准,粉丝们对于预告片的吐槽,更多的是出于对一部心爱作品臻于完美的高标准要求,而忽视了成片成本等客观因素。

另一方面,腾讯版《三体》比较传统的拍摄手法,也让粉丝们觉得少了一点「《三体》味」。

2015 年一部粉丝基于《三体:黑暗森林》拍摄的短片《水滴 Waterdrop》应该最能诠释出这种「《三体》味」——一种简约又晦涩难懂、需要反复品味的高级感,就像小说里朴实无华的水滴。

《水滴 Waterdrop》全片只有 14 分 43 秒,历时 3 年完成,初次看你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因为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画面一直慢慢地拉远放大,从螺丝钉到航空军舰再到木星的日出,最后才发现这全是水滴上的倒影,配合伪纪录片式的旁白访谈,营造的冷静、残酷氛围让人不寒而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充满细节的短片在豆瓣评分为 8.7 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部简洁到有点难以理解的作品,就像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库布里克塑造的黑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讯版《三体》选择了大众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改编,而不是追求曲高和寡的艺术意境,从商业传播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

总的来说,在正剧开播之前,任何凭借蛛丝马迹来超前「云评」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

与其纠结选角、逐帧扣预告片的细节,藉此提前论证《三体》是部失败的改编作品,不如适当地调低心理预期,以平常心态等待两部剧的开播。

为什么越是「科幻巨作」越容易翻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 9 月在 Apple TV+ 上线的《基地》,到 10 月上映的《沙丘》,再到本月预告的《三体》,基于科幻著作改编影视剧似乎成了一股风潮。三部作品的主旨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世界观完善且庞大,以至于非常难改编。

对于科幻著作改编的影视作品来说,它们天生就具备一颗好故事的内核,但不一定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以及燃烧得起的经费。

《沙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 年,大卫·林奇就曾执导过《沙丘》的改编电影,由于他试图想将赫伯特的整部小说都塞进 3 小时的电影里,导致情节太过于混乱,这部当时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最终票房和口碑双双遇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版《沙丘》的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吸取了大卫·林奇的教训,将电影故事情节大幅精简,整部电影只改编了《沙丘》原著第一部的上半部(共六部),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沙丘》世界观的塑造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丘》的沙漠文明不同于大众更熟悉的「好莱坞模版科幻片」,没有充满金属气息的人工建筑、饱和到溢出的霓虹色调和满天飞的激光武器,而是遍地黄沙的自然沙景、独特的扑翼机和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蒸馏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要让观众接受一个崭新的世界设定,制片团队需要在拍摄、道具等细节上花更多的心思。光是服装,《沙丘》的服装设计部门就设计了大约 2000 套,片中的重要服装蒸馏服,每件都为演员量身定做,一共制作了近 200 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沙漠的气息,《沙丘》有很多镜头都是在约旦的沙漠实景拍摄,且在更倾向于使用自然光,以模拟人眼自然的观感,让人更容易沉浸入电影之中。

从最终成片效果上看,丹尼斯·维伦纽瓦的镜头还原出了那个磅礴、神秘的沙漠世界,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改编自阿西莫夫科幻巨作《基地》的同名剧集就没那么幸运,《基地》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 6.3 分,而在烂番茄网的番茄指数和爆米花指数分别仅为 70% 和 5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西莫夫在《基地》上倾注近半生的精力,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故事宇宙,几十年来好莱坞都认为《基地》几乎不可能被改编成影视剧,因为这意味着漫长的故事线和海量的剧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版《基地》对原著的设定做出了很多修改,使得这部寓言式的作品变得像是披了层科幻外衣的《权利的游戏》,让影视化变得更加顺利。

然而这种「权衡」惹怒了不少忠于原著设定的粉丝,吐槽剧组「自以为是」的修改毁了《基地》这个 IP,即便剧组的服装、道具的设计和视觉效果已经达到了好莱坞非常优秀的级别。

目前《基地》仍和 Apple TV+ 签订了续集的合约,但相比第一季粉丝期待的声音已经小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体量庞大的科幻巨著改编成以秒算成本的影视剧,对编剧和导演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繁杂的故事线如何做取舍?文字堆砌的意境如何用镜头表达?有限的成本下如何拍摄出无限的幻想?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慎,便会导致改编剧翻车,遭受粉丝的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科幻改编剧缺的从来不是「刘慈欣」和「阿瑟克拉克」,而是下一个「库布里克」。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①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绝无仅有”。如果我们真的爱惜生命,就要把生命用足,活出精彩,活出辉煌,活得酣畅淋漓,活得不留遗憾。

    ②生命可分为肉体与精神、体能与智能、创造力与工作力,所谓“把生命用足”,就是尽量把这些东西用到极致,力争做到“零库存”,譬如一个作家把脑子里的故事都写完,一个科学家把最后一个构思变成现实,一个慈善家把家产散尽,等等。到最后告别人世时,基本上是油枯灯尽,用得差不多了,各种器官也都衰竭了,那是最理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人活得窝窝囊囊,一辈子委曲求全,畏首畏尾;有人活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一辈子活出两辈子的精彩。

    ③那些吃不舍得吃,穿不舍得穿,一辈子为儿女当牛作马的人,虽然留下大笔钱财,自己却活得非常憋屈,连飞机也没坐过,连县城都没进过几趟,不知名牌时装为何物,像点样的旅游也没有过一次,那就算是没有把生命用足,生命的质量要大打折扣。

    ④有的人本事很大却没有施展,能力超强却没有发挥,志向远大却没有实现,或终老山野,或明珠暗投,或郁不得志,或英年早逝,那都算是没有把生命用足。东汉的严子陵,饱学之才,治国栋梁,却在富春江边钓了一辈子鱼;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可惜刚出山不久就命丧落凤坡,他们都是没把生命用足的人。

    ⑤把生命用足,就要在自己从事的那一行里干出名堂,干成翘楚。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状元”就是把生命用足的楷模。是否把生命用足,与一个人的地位、能力、出身无关。一个普通农民,十八般农活样样精通,种地像绣花那样讲究,种地种成农业专家、“种粮状元”,十里八乡远近闻名,人人赞誉,那就叫把生命用足了。

    ⑥把生命用足,就要敢爱敢恨。爱一个人就要大胆追求,明确表露,抓住时机,猛烈进攻,能追到是你的幸福,你就好好享用吧;即便追求失败,也没啥遗憾,因为你争取了,努力了,拼搏了,但本事就这么大,水平就这么高,你没一点保留。恨就要义愤填膺地恨,光明磊落地恨,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就像岳武穆那样,“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像鲁迅那样,痛打落水狗,一个也不宽恕;就像伍子胥那样,仇人楚平王即使死了,埋到坟墓里,也要挖出来鞭尸泄恨。

    ⑦把生命用足,就要充分体验一切可能的生活方式,大胆尝试,不给自己设任何禁区。譬如年轻时没条件,买不起汽车,眼看着快迈入老境,钱有了,时间也有了,谁说老人就不能享受驾驶的乐趣?人家美国一位九十多岁老太太还要尝试跳伞,加拿大一个下肢瘫痪青年,竟然坐轮椅登上了世界上7000多米高山峰。还有传奇科学家霍金,全身只有一根指头能动,仍在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有新成果问世。咱们何妨也见贤思齐,潇洒走一回,“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息尚存就要享用生命。

    ⑧这样,该干的事都干了,该说的话都说了,能跳多高就跳多高,能举多重就举多重,该辉煌时辉煌了,该开花时开花了,该结果时结果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是蛟龙你就腾云驾雾,倒海翻江;是鲲鹏你就扶摇万里,振翅高飞,没有任何遗憾。大限一到,一声道别:我走了!便驾鹤西去,得大自在,何其洒脱。

    11、阅读文章,完成填空(4分)

    三、解决问题(⑦):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1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把生命用足?(3分)

    12、结合《水浒》的相关故事,在文章第⑤段划线处仿写一段话。(2分)

    13、品味第7段画线句的妙处。(4分)

    15、下列事例不能证明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2分)

    A.革命领袖毛泽东,发出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邓稼先在荒凉的大戈壁上,身先士卒,默默奉献,终铸就“两弹”元勋的辉煌。

    C.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身患盲聋哑的残疾人海伦·凯勒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D.唐雎临危受命,出使强秦,他不畏强权,据理力争,以命相拼,最终挫败秦王。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14分)

    ①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看那路上行人,行色匆匆,鱼贯穿行;你看那空中航班,南来北往,穿云破雾……哪一个不是为名,抑或为利而忙碌?正是因为太多太多的人把名利当作了人生的基点,才使得原本清静的世界喧嚣不已,才使得原本简约的人们繁忙不堪。然而,为名为利繁忙之余,倍感身心疲惫的人们却又常为终生碌碌无为而遗憾不止,于是在垂暮之年依然发出“可怜白发生”的人生哀叹!

    ②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名利于人,实乃身外之物,如何值得用弥足珍贵的生命去换取?如何值得用欢歌与笑语去赎买?再说“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一腹。”人又何必用无谓的繁忙,去充塞自己人生的闲暇与安宁,去漠视自己人生的快乐与欢欣;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份至清至性的寂寞呢?

    ③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享受生活的真味,体味生命的快慰。真水无香,平淡最真。人只有在心无羁绊,思无杂念的境况下,才能看见生活的本真,还原生命的滋味,追寻到生命的乐趣。陶渊明辞官而归田园,抛弃虚伪和浮华,把一份寂寞留给自己,终于使自己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份惬意,享受到“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的人生的三大快慰;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归隐山林,把一份寂寞留给自己,终于使自己享受到了“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刘禹锡隐居陋室,把一份寂寞留给了自己,终于品味到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一份诗情画意,享受到了一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心灵的恬静与快乐。

    ④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坚守自己的本性,在坚守中丰厚自己。在现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人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在寂寞中坚守本性,在坚守中励精图治,风发扬励,才不至于身心俱损,徒耗光阴,毕生一事无成,徒增感叹。真正珍爱生命的人,都懂得抛弃繁文缛节,崇尚简约,将自己置于一份寂寞之中,让有限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最旺,生命之光照耀得最远。大学问家钱钟书谢绝一切采访,也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长期蜗居书斋,杜门避嚣,专心治学,终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简约生活。他说:“我不愿意因为开着无谓的会,做着无聊的事,说着不痛不痒的话而浪费生命。”结果钱先生著述等身,人生丰厚无比。

    ⑤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为心灵腾出一个宁静的空间,才能反躬自省,感悟生命。老子说:“五色令目盲,五音令耳聋,五味令口爽。”一个生活在喧嚣嘈杂社会中的人,如果不能心有定力,就容易随波逐流,进而丧失心志和灵魂,人也就变得平庸甚至庸俗。因而,一个人,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时常给心灵腾出一个宁静的空间,让心灵遨游于天地,才能“养天地之正气”;让言行比照于贤人,才能“法古今之完人”,才能“吾日三省吾身”,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才能达到心灵的饱满和充盈。

    ⑥由此可见,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人啊,与其无谓地在喧闹中为名利忙碌,不如留一份寂寞给自己,让自己在寂寞中嬗变,变得飞扬而超越。

    1.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④段列举大学问家钱钟书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3分)

    3. 请具体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司马迁《史记》中的语句目的在于引出论题,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B.第②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段末的疑问句自然引出下文三个分论点。

    C.第③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享受生活的真味,体味生命的快慰”的观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即开头提出话题,主体从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归纳总结,发出号召。条理清晰,论证严密。

    5.读了本文,你对“寂寞”又有了怎样深刻的认识?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治学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也就是说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登高望远,明确目标方向,耐得住寂寞。

    材料二:《名人传》中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两耳失聪后,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寂寞和安静。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音乐创作上,完成了《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著名的音乐作品,最终成为时代的巨人。

  • 科目:困难 来源:2015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18分)

    ①读“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对以下两个特点印象最为深刻:首先是惊人的想象力与预见性。潜水艇的发明者Lake就是受《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激励,《云之帆》则激发了现代直升机之父雷克尔斯基的灵感。其次是科学精神。凡尔纳的想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资料和科学考证的基础上。如创作《从地球到月球》之前,他反复测算发射太空船的弹道,甚至还向教高等数学的堂兄请教。所以他笔下的情节尽管非常离奇,却总能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

    ②目前关于科幻小说的特点和功能,主要有如下看法:科幻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将文学与科学完美结合,就像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所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科幻小说从科学中开发故事资源,但它无法承担科学传播的重任,因为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科学在文学中的一种映像和变形;科幻小说的主要特点不是文学性,而是创造性的科学幻想、对未来可能性的探讨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警示;将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和理论通过科幻小说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会传播,对文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③科普作品与科幻小说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和理念。科普作品有以下特点: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所述内容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可以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以增加可读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需要明确指出, 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二者。

    ①经济学中有个卖鞋的段子:一个岛上的住民从不穿鞋,都光着脚,聪明的卖鞋人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科普”也是如此。大多数公众都还光着脚丫,只要将好的科普作品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会愿意穿上科学的鞋子。

    ②2008年起,公益科普团体“科学松鼠会”开始用充满创意和好玩的方式传播科学,其理念“让科学流行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他们致力于“建设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使“科学有意思”。在他们看来,科学就像坚果,内核美味而有营养,外壳却难以剥开,“松鼠们”的工作就是剥开科学的坚果,将“果仁”带给大家。近年来,松鼠会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相比较而言,传统科普虽然也讲趣味性,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科普的趣味性呢?下面几个例子,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③“科幻中的科学”,这个题目就很有趣吧?我国物理学家李淼的《〈三体〉中的物理学》首发式场面火爆。借粉丝无数的科幻小说来讲物理学,仅听书名,便令人生出一睹为快之心。一些科普讲座,结合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幻小说代表作,如凡尔纳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讲述书中涉及到的冶金学、爆破学、工程学、水力学、动植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广受读者欢迎。而翻开科学松鼠会的图书,登陆松鼠会网站浏览最新文章,你会发现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屡用不鲜,如《我的酸奶我做主》、《五行蔬菜忽悠汤》、《汗、很汗、瀑布汗》、《蟑螂,何止是“小强”》、《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的关系》等等,又如《网络神兽的现实生活》,从网民杜撰的“草泥马”这种虚拟动物煞有介事地谈到一种南美骆驼,很容易让年轻人产生共鸣。

    ④“新民科学咖啡馆”已成为上海文化界一道特别的风景。该活动的组织者结合社会热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听众在咖啡的清香中互动交流,碰撞思考,这种平等、轻松的气氛,让科技显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科学家走下讲台,与公众仿佛朋友聊天一般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无疑将激发公众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

    ⑤发端于英国的“名声实验室”竞赛,意在培养青年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科学传播能力。它的主要评估标准之一是“幽默感的运用”。一个富于幽默感的科学家,更容易与公众沟通。若幽默运用得当,可令科普作品或科普活动趣味盎然、收效显著。每年在哈佛大学举办颁奖仪式的“搞笑诺贝尔奖”,堪称科学与幽默相结合的典范。它通过“使人先发笑后思考”来引发公众关注科学,同时对勉励青年学子投身科学事业、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作用巨大。2000年因“磁悬浮青蛙”获搞笑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10年后因异想天开的石墨烯制取方法荣膺正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搞笑诺贝尔奖绝非单纯搞笑。

    ⑥霍金是大师级的科学家,也是善于讲故事的优秀科普作家。他在新著《大设计》的《何为实在》一章中,有个“鱼缸里的金鱼视角”的例子。金鱼透过弧形的鱼缸玻璃观察世界,它眼中的宇宙被扭曲了,但对它来说是真实的。那么,自以为正在掌握宇宙规律的人类,所看到的一切是否真实?这个譬喻很巧妙,颇有几分庄周梦蝶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味,发人深省。由此可见,善用形象的譬喻(打比方),能显著提高表达效果,增强科普作品的可读性。譬喻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要求使用者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背景知识,这也是对我们的科普作家提出的高期望。

    ⑦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结合流行文化、 ① 、 ② 和 ③ ,是提高科普趣味性的几种方式。科普自身的大众化性质,意味着它是最需要讲究“收视率”和“票房”的。希望未来科普成为一个产业,希望未来能够出现一些走在路上就能被人认出来的科学明星,让他们为公众绘出壮丽的宇宙云图,带领公众远离蒙昧,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1.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说说它们的写作意图分别是什么。(4分)
    2.两个文段均举《海底两万里》为例,请你说说作者举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3.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说说下面材料主要体现了科普作品的哪些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原子本身的体积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它的直径小于四十亿分之一英寸,如果把原子一个接一个的排成一直线,要排成相当于本页的厚度,则需要上百万个原子。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它在原子中央的位置,就好比一颗钻石埋藏在一堆棉絮之中。虽然原子核半径约只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所具有的质量却为整个原子质量的99. 9%。原子核里面有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中的两种。另一种为电子,位于原子核外面。事实上,原子核与电子的距离,在比例上相当于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好几倍;就好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般,电子被一种电性引力所维系住,以飞快的速度无休止地绕核旋转。尽管电子只占有不到整个原子千分之一的质量,几乎可以说它的存在好像是一种原子附属物,但却又像是经过刻意的安排使它成为赋予原子一切基本个性的主宰。
    4.科普作品的四个特点,可以将科普作品与其他作品依次区分开来。按照四个特点的次序与其他作品进行区分,正确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4分)

    ①科幻作品 ②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

    ③专业学术文献 ④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报告文学

    【甲】②③①④ 【乙】②③④① 【丙】③②①④ 【丁】③②④①
    5.根据内容,将第⑦段的横线处补充完整。(3分)(每空不超过六个字)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

    (1)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说说它们的写作意图分别是什么。

    (2)两个文段均举《海底两万里》为例,请你说说作者举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3)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说说下面材料主要体现了科普作品的哪些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原子本身的体积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它的直径小于四十亿分之一英寸,如果把原子一个接一个的排成一直线,要排成相当于本页的厚度,则需要上百万个原子。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它在原子中央的位置,就好比一颗钻石埋藏在一堆棉絮之中。虽然原子核半径约只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所具有的质量却为整个原子质量的99.9%。原子核里面有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中的两种。另一种为电子,位于原子核外面。事实上,原子核与电子的距离,在比例上相当于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好几倍;就好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般,电子被一种电性引力所维系住,以飞快的速度无休止地绕核旋转。尽管电子只占有不到整个原子千分之一的质量,几乎可以说它的存在好像是一种原子附属物,但却又像是经过刻意的安排使它成为赋予原子一切基本个性的主宰。

    ①读“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对以下两个特点印象最为深刻:首先是惊人的想象力与预见性。潜水艇的发明者Lake就是受《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激励,《云之帆》则激发了现代直升机之父雷克尔斯基的灵感。其次是科学精神。凡尔纳的想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资料和科学考证的基础上。如创作《从地球到月球》之前,他反复测算发射太空船的弹道,甚至还向教高等数学的堂兄请教。所以他笔下的情节尽管非常离奇,却总能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

    ②目前关于科幻小说的特点和功能,主要有如下看法:科幻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将文学与科学完美结合,就像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所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科幻小说从科学中开发故事资源,但它无法承担科学传播的重任,因为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科学在文学中的一种映像和变形;科幻小说的主要特点不是文学性,而是创造性的科学幻想、对未来可能性的探讨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警示;将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和理论通过科幻小说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会传播,对文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③科普作品与科幻小说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和理念。科普作品有以下特点: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所述内容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可以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以增加可读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需要明确指出, 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二者。

    (4)科普作品的四个特点,可以将科普作品与其他作品依次区分开来。按照四个特点的次序与其他作品进行区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经济学中有个卖鞋的段子:一个岛上的住民从不穿鞋,都光着脚,聪明的卖鞋人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科普”也是如此。大多数公众都还光着脚丫,只要将好的科普作品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会愿意穿上科学的鞋子。

    ②2008年起,公益科普团体“科学松鼠会”开始用充满创意和好玩的方式传播科学,其理念“让科学流行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他们致力于“建设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使“科学有意思”。在他们看来,科学就像坚果,内核美味而有营养,外壳却难以剥开,“松鼠们”的工作就是剥开科学的坚果,将“果仁”带给大家。近年来,松鼠会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相比较而言,传统科普虽然也讲趣味性,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科普的趣味性呢?下面几个例子,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③“科幻中的科学”,这个题目就很有趣吧?我国物理学家李淼的《〈三体〉中的物理学》首发式场面火爆。借粉丝无数的科幻小说来讲物理学,仅听书名,便令人生出一睹为快之心。一些科普讲座,结合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幻小说代表作,如凡尔纳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讲述书中涉及到的冶金学、爆破学、工程学、水力学、动植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广受读者欢迎。而翻开科学松鼠会的图书,登陆松鼠会网站浏览最新文章,你会发现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屡用不鲜,如《我的酸奶我做主》、《五行蔬菜忽悠汤》、《汗、很汗、瀑布汗》、《蟑螂,何止是“小强”》、《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的关系》等等,又如《网络神兽的现实生活》,从网民杜撰的“草泥马”这种虚拟动物煞有介事地谈到一种南美骆驼,很容易让年轻人产生共鸣。

    ④“新民科学咖啡馆”已成为上海文化界一道特别的风景。该活动的组织者结合社会热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听众在咖啡的清香中互动交流,碰撞思考,这种平等、轻松的气氛,让科技显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科学家走下讲台,与公众仿佛朋友聊天一般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无疑将激发公众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

    ⑤发端于英国的“名声实验室”竞赛,意在培养青年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科学传播能力。它的主要评估标准之一是“幽默感的运用”。一个富于幽默感的科学家,更容易与公众沟通。若幽默运用得当,可令科普作品或科普活动趣味盎然、收效显著。每年在哈佛大学举办颁奖仪式的“搞笑诺贝尔奖”,堪称科学与幽默相结合的典范。它通过“使人先发笑后思考”来引发公众关注科学,同时对勉励青年学子投身科学事业、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作用巨大。2000年因“磁悬浮青蛙”获搞笑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10年后因异想天开的石墨烯制取方法荣膺正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搞笑诺贝尔奖绝非单纯搞笑。

    ⑥霍金是大师级的科学家,也是善于讲故事的优秀科普作家。他在新著《大设计》的《何为实在》一章中,有个“鱼缸里的金鱼视角”的例子。金鱼透过弧形的鱼缸玻璃观察世界,它眼中的宇宙被扭曲了,但对它来说是真实的。那么,自以为正在掌握宇宙规律的人类,所看到的一切是否真实?这个譬喻很巧妙,颇有几分庄周梦蝶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味,发人深省。由此可见,善用形象的譬喻(打比方),能显著提高表达效果,增强科普作品的可读性。譬喻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要求使用者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背景知识,这也是对我们的科普作家提出的高期望。

    ,是提高科普趣味性的几种方式。科普自身的大众化性质,意味着它是最需要讲究“收视率”和“票房”的。希望未来科普成为一个产业,希望未来能够出现一些走在路上就能被人认出来的科学明星,让他们为公众绘出壮丽的宇宙云图,带领公众远离蒙昧,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5)根据内容,将第⑦段的横线处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六个字)

  • 科目:中档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真静啊,这淡季的博物馆,静的不仅是那些沉寂了千年的文物,还有每名参观者的脚步,以及窗外射进来的午后的阳光。这种安静,真让人全心全意地将情感投注在那件件珍品串连而成的文明的河流里,让灵魂经受一次愉悦的洗涤。
      ②淡季只是一种说法,是与自身比较的一种粗略的结论。实际上,中国的博物馆似乎很少会有旺季。当然,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的临时性商业展出除外。当我踏上中国历史博物馆高高的台基,走到“中国通史陈列”那清冷的售票窗口的时候,还望了望对面恐龙特展售票口长长的队伍。人们被报纸电视这舆论的双桨驱使着,如争食的鱼儿一样争先恐后地要一睹那些冒牌古生物的姿影,却全然不知就在这一墙之隔,货真价实的中华古文明瑰宝长年累月地绽放着寂寞的光泽。
      ③你就走在平和澹远的寂寞里,远古的狩猎声、砸夯声、歌舞声、兵戈撞击的金属声、诗仙斗酒成诗的笑声抑或塞外夺宝的呐喊声,早已在辽远的历史时空里化为不可逮捉的微量元素,于是大厅里顶天立地的巨大玻璃柜里那些斑驳的陶器,生了绿锈的青铜,还有那些巧夺天工的玉器和精美绝伦的漆器,让你确信历史的存在,让你知道远比你的生命久远得多也壮丽得多的事物,让你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是从怎样的一条抵抗着风雪与粗砾并荡漾出绚丽浪花的河流里延伸而来的。
      ④那商代的兽面纹象牙杯、春秋的错金筒缶、东汉的彩绘石俑、大诏的螺钿古镜、北朝的莲花青瓷尊、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方炉,还有清代徐扬所绘的气势恢弘的乾隆南巡图深深地感染着你,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温柔地在你的身体里弥漫开来。这些古董走过了无数的腥风血雨、时代震荡,经由无数英雄美人的手一年年一岁岁地传递到你的面前了,历史那在你的感觉里一向厚重的帷幕,此刻竞宛若将你和古董隔开的玻璃一样轻薄和透明,于是你不知是自己误入了秦汉,还是唐风宋雨跨越了时间之海将你浸润。总之你的内心是踏实的,你的心灵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而这辉煌的文化殿堂,正是你精神上温暖的摇篮啊。
      ⑤博物馆的这份阒寂令你充分体验到了在文化的河流前独步的好处:它总不会使你过分地嚣张。正如一位作家说的,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大喜大怒大哀大乐都不至于了,所有的情绪都似乎冲淡成互容的境地。所以,眼前的完美令你深深陶醉的同时,你也感到淡淡的哀伤。你不知这份忧郁都是从何而来,也许,当一个人孤独地浸在一种美丽之中,幸福和感伤就会同时到来。
      ⑥你贪恋这一份沉浸,守护着它,不愿意它被打碎。你分明知道,打碎它是那么容易,只消跨出博物馆的大门,走到熙来攘往的街衢。博物馆北面,就是那条全世界都熟悉的繁华又繁忙的大街,大街的东西两侧,挑着东单西单两大商业中心,而博物馆的南面,确切地说是城市中轴线的南方,连接着从前门大栅栏到天桥的热闹街巷。在那些地方,你可以如同其他任何人一样沉醉在新工时制给人们带来的最初的欣喜之中,逛商场喝咖啡看新引进的外国大片吃最新式的洋式快餐,而丝毫不会想象,在这种奇异的地理组合中显得孤独和尴尬的博物馆里蕴涵的古老文明,会怎样强烈地撞击你感情的堤坝。是的,当你和周围的人们一起将时间淹没在那无穷无尽的细枝末节之中,你不可以理解,在那些陈旧不堪的古玩意前站立一会儿,对你,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⑦你想起美国人。或者是物质上的富庶,或者是没有历史的缺憾,形成了他们对古代文明的一往情深。几年前,当中国出土文物展在加拿大展出,那神奇的金缕玉衣、楼兰古尸,竞吸引许多老美坐着飞机不远万里前去参观,购票的队伍要排出好几条街远,人们打趣道:JustliketheGreatWall(如长城一般)。长城,他们是那么自然就谈及中国的长城,仿佛那也是他们可共享的遗产,而当我们的始皇大帝开始修筑不朽的长城,整个西方尚处于耶稣诞生前的沉寂,骄傲的欧罗巴兀自荒原接天,辽阔的北亚美利加大陆犹是苍鹰和原始部落的天下,而在华夏,在《诗经》《楚辞》闪光的华章之外,秦帝国横扫六国的马啸声里,长城,已经耸起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脊梁!
      ⑧你把目光从那些满面沧桑的鼎爵尊皿中收来,环顾一下四周,发现前来参观的中国人人数果真不及远道而来的外国人,你不知这是巧合,还是包含着某种必然。那些为了一次中国文物展览愿跨越北美大陆的美国佬一定会费解,在孕育了那样的文明的中国,人们为什么对自己的璀璨历史表现出如此的冷漠。莫非是他们制造的狮子王还有阿甘,把中国人都吸引走了么?那么令人目眩神迷的现代高科技艺术,真的比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的索缆更有牵引力?如果人们已不习惯于回首往昔,而是沉浸于瞻望明天,那么哪一个绚烂的明天,不是从一个辉煌的过去中脱胎出来的呢?这样想着,你多想走到午后阳光灿烂的街上,走到人头攒动、正在举行时装展示会的购物中心,走到挂着轻松喜悦的微笑的人们中间,告诉他们别忘了这凝结了祖先五千年智慧的殿堂,别忘了好好看看自己的文化啊。你要对他们讲:只有在那里,你才会真正懂得,在这个充满了喧哗与躁动同时对未来又有着这样那样的猜测、憧憬与希望的世界上,一个中国,秦皇汉武的后代,所具有的价值。
    1.第⑤段说:“眼前的完美令你深深陶醉的同时,你也感到淡淡的哀伤”。联系全文看,“陶醉”是因为什么?“哀伤”又是因为什么?
    2.为了揭示主旨,本文作者运用了联想的手法,主要进行了哪三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旨在说明什么?
    3.说说你面对历史博物馆里的陈设,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4.本文取题“那古典的醇香”,有什么样的含义与作用?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最震撼心灵的还是都江堰

      与之相比,三星堆虽神奇,但却是那样地令人费解;峨嵋虽秀,但总笼罩在茫茫云雾中,且显得那样的吝啬;武侯祠虽圣,却难免带些战争文化色彩;就是堪称“世界第一”的乐山大佛,虽大气、庄严,也过于玄妙、虚幻!只有集物质与精神、人文与自然于一体的都江堰,才称得上是人类杰作,旷世亘古!

      从现在的视角,单就这项水利工程而言也不能称其为“大”,它主要由宝瓶口、飞沙堰、鱼嘴三部分组成。之所以又称其为“大”,主要在于它修凿于2260年前的“刀耕火种”年代;在于它一直延续2260年而永不衰败,这与早已荒废的世界同时水利工程如“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相比,更彰显出它的恒久性。自从有了都江堰,才有了蜀中盆地的自流灌溉,才有了成都平原上驯服的岷江,才有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才有了蜀人生生不息乃至近代对中华民族上亿人口的贡献。

    千年都江堰,时时刻刻都在毫不吝啬地向人们展示着她的“科学巨人”风釆,而这个“科学巨人”的内涵就是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就是“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就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鸟瞰都江堰全景,就不难发现,整个工程的选址竟是那样巧妙、科学。都江堰虽没有巍巍大坝,但其作用却胜似任何大坝;都江堰的工程虽然显得散落不齐整,但其内应力却十分巨大而统一。其人势、地势、山势、水势浑然天成,其“疏、堵、合、制”无不相得益彰。由此可见当年那个“总设计师”、“总工头”——李冰是多么详实地掌握了一手资料,又是多么地聪颖和智慧。我不禁联想到近现代的一些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人定胜天”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高筑坝“堵”的方式建设的,往往完工不久就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如三门峡水利工程,短短几十年就丧失大多功能。还有我们祖国山河上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水库,究竟利也、弊也?更须拭目以待。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虽然现代化程度、科技含量很高,效益也巨大,但其投入产出之比,和古老的都江堰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是有待观察,真希望它能经得起百年乃至千年的考验!

      都江堰从远古走来,一路高歌,一路风尘。

           在都江堰建成使用近400年时,中国的本土教派一一道教在其相望的青城山悄然诞生了,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应该说是青城山孕育了道教,而都江堰又丰富了道教内涵,或者说是道教的一个具体实践,道家所崇尚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自然、生命、和谐、发展”的宗旨,难道在都江堰体现的还不够淋漓尽致吗?

      由都江堰派生、引申出来的“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尊重规律”的文化,也和其分流出的江水一样无时不在滋润着川蜀大地,哺育着一代代儿女,同时也造就着无数个英雄。

    站在一个个历代“堰功”塑像前,如:丁宝祯、诸葛亮等,我不禁思索着:创造都江堰者李冰也,而光大都江堰者,乃历代“堰功”也。都江堰由最初的“灌溉三郡”数万亩良田到今天的数千万亩,都是一代代官吏带领川蜀人民通过“岁修”逐步完善发展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都江堰不论和平还是战乱,不论什么朝代、什么制度,从来都是“官办”。从没有人敢据为己有,这就促使着历代地方各级官员要不断地“勤政”“施政”。纵观川蜀历史,就不难发现这里仅在唐末宋初发生过一次农民起义。而且还主要是外部因素引起的,这不能说不与当地社会矛盾的相对缓和有关系。

    在即将收笔之时,我情不自禁地站起身

    向都江堰的缔造者李冰先人深鞠躬!

    向都江堰的历代“堰功”们深鞠躬!!

    向千百年来修建、完善都江堰的川蜀人民深鞠躬!!!

    (《散文百家》2007年12期,有删减)作者对都江堰推崇备至:“只有集物质与精神、人文与自然于一体的都江堰,才称得上是人类杰作,旷世亘古!”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都江堰有哪些精神、人文的内涵。

    本文第2段突出运用了一组对比,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组对比分别突出了都江堰怎样的特点,并说明其在文的作用。

    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千年都江堰给人类的启示。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2题(22分)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1)

    《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特色,用闻一多先生话来说就是:淡到看不见诗。起笔平平写去,从黄昏□□的渡口,到月下□□的松径,似乎不过是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前后平仄两组韵脚把诗切割为两个部分,照应了时空转化;作为过渡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一句,平淡的叙述中,同样让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诗人仿佛正把自己从喧闹的尘世中剥离出来,投身于另一个寂静而不免于荒凉的世界。(2)

    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与世间疏离的感觉随处可见。孟浩然诗歌的取材,比诸其余盛唐诸大家,未免狭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诗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别诗了。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些诗里,一如“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这样的比照,时常跳出。这虽是送别诗套数,在所存无几的孟浩然诗作中,用得未免也频密了点:(3)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送友人之京》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这些诗句里,青云与青山,水国与京华,“君”与“我”的剥离,似乎不仅在眼前的旅途,而在于他们的人生目标根本背道而驰。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个“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准备“兼善天下”,后者准备“独善其身”。“我”对“君”的心态也颇可玩味。《鹪鹩赋》乃是张华所作,赋前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以“鹪鹩赋”对“王佐才”,既有谦抑之态,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对“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4)

    闻一多说:“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他认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这项矛盾在他身上并不太显著。他举“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例,赞扬孟浩然止于羡鱼而并不结网,是难得的一贯,超出他的时代。(5)

    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恰作于孟浩然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同时他还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这类句子。其实,那个“羡鱼”而不“结网”的姿态,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写照。(6)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从前那些诗人们的作品里,每每颠倒了过来,或者说,诗中所表达的理想时常与他们现实的身份形成反差――穷时幻想兼济天下,达时渴望退步抽身。对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们来说,功名富贵是一种正大光明的追求。李白入京求官时,会大方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张九龄功业极盛之时,诗作表达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归隐之志。孟浩然呢?他并非没有入世之热望,却又始终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弃出世的姿态。他不曾经历大进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将迈不迈的一瞬。(7)

    关于他的那个著名传说,似乎是他这种“两头不着”的境况的写照: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8)

    因友人引荐而忽然有了“面圣”的奇遇,朗诵的却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悦,“故人”也不见得欢喜。联系到他后来终于没能留任张九龄幕府,这究竟是自觉的选择,还是背运的笑料,真是难说得很。(9)

    要说谁最好地“解决”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维。荣与辱,进与退,王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孟浩然的恬淡里仍然有焦灼:“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10)

    孟浩然是幸运的,他不曾经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流离,不曾经历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狈,甚至不曾经历王维身陷贼中的尴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时。但也因为他总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与“外面”的世界始终疏离。不够丰富的人生与对世间有限的关照,确实限制了他的创作。我们不能不欣赏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现存诗作而论,则不免于单调。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他与王维齐名并尊,但王维诗从体裁、题材到意象丰富变化,都非他能及。(11)

    6.文章第(2)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和□□。(2分)

      A.文章开篇引用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孟诗中“与世间疏离”的特点。

      B.孟浩然诗歌创作取材比较狭隘,原因是他只精擅山水诗和送别诗。

      C.从孟浩然“面圣”的奇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一位不愿趋附权贵的的君子。

      D.文章题目中“疏离”表现的是孟浩然始终不愿与现实社会妥协的品质节操。

      E.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中的不足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

      F.文章大量引用了唐人诗句,旨在增添文章的文化含量,并使语言生动华美。

    12.作者认为“王维……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在我们高中所学的课文《前赤壁赋》中,也有这样的境界。请结合《前赤壁赋》的内容及主题作简要分析。(5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真静啊,这淡季的博物馆,静的不仅是那些沉寂了千年的文物,还有每名参观者的脚步,以及窗外射进来的午后的阳光。这种安静。真让人全心全意地将情感投注在那件件珍品串连而成的文明的河流里,让灵魂经受一次愉悦的洗涤。

    ②淡季只是一种说法,是与自身比较的一种粗略的结论。实际上,中国的博物馆似乎很少会有旺季。当然,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的临时性商业展出除外。当我踏上中国历史博物馆高高的台基,走到“中国通史陈列”那清冷的售票窗口的时候,还望了望对面恐龙特展售票口长长的队伍。人们被报纸电视这舆论的双桨驱使着,如争食的鱼儿一样争先恐后地要一睹那些冒牌古生物的姿影,却全然不知就在这一墙之隔,货真价实的中华古文明瑰宝长年累月地绽放着寂寞的光泽。

    ③你就走在平和澹远的寂寞里,远古的狩猎声砸夯声歌舞声兵戈撞击的金属声诗仙斗酒成诗的笑声抑或塞外夺宝的呐喊声,早已在辽远的历史时空里化为不可逮捉的微量元素,于是大厅里顶天立地的巨大玻璃柜里那些斑驳的陶器,生了绿锈的青铜,还有那些巧夺天工的玉器和精美绝伦的漆器,让你确信历史的存在,让你知道远比你的生命久远得多也壮丽得多的事物,让你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是从怎样的一条抵抗着风雪与粗砾并荡漾出绚丽浪花的河流里延伸而来的。

    ④那商代的兽面纹象牙杯、春秋的错金筒缶、东汉的彩绘石俑、大诏的螺钿古镜、北朝的莲花青瓷尊、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方炉,还有清代徐扬所绘的气势恢弘的乾隆南巡图深深地感染着你,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温柔地在你的身体里弥漫开来。这些古董走过了无数的腥风血雨、时代震荡,经由无数英雄美人的手一年年一岁岁地传递到你的面前了,历史那在你的感觉里一向厚重的帷幕,此刻竟宛若将你和古董隔开的玻璃一样轻薄和透明,于是你不知是自己误入了秦汉,还是唐风宋雨跨越了时间之海将你浸润。总之你的内心是踏实的,你的心灵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而这辉煌的文化殿堂,正是你精神上温暖的摇篮啊。

    ⑤博物馆的这份阒寂令你充分体验到了在文化的河流前独步的好处:它总不会使你过分地嚣张。正如一位作家说的,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大喜大怒大哀大乐都不至于了,所有的情绪都似乎冲淡成互容的境地。所以,眼前的完美令你深深陶醉的同时,你也感到淡淡的哀伤。你不知这份忧郁都是从何而来,也许,当一个人孤独地浸在一种美丽之中,幸福和感伤就会同时到来。

    ⑥你贪恋这一份沉浸,守护着它,不愿意它被打碎。你分明知道,打碎它是那么容易,只消跨出博物馆的大门,走到熙来攘往的街衢。博物馆北面,就是那条全世界都熟悉的繁华又繁忙的大街,大街的东西两侧,挑着东单西单两大商业中心,而博物馆的南面,确切地说是城市中轴线的南方,连接着从前大门大栅栏到天桥的热闹街巷。在那些地方,你可以如同其他任何人一样沉醉在新工时制给人们带来的最初的欣喜之中,逛商场喝咖啡看新引进的外国大片吃最新式的洋式快餐,而丝毫不会想象,在这种奇异的地理组合中显得孤独和尴尬的博物馆里蕴含的古老文明,会怎样强烈地撞击你感情的堤坝。是的,当你和周围的人们一起将时间淹没在那无穷无尽的细枝末节之中,你不可以理解,在那些陈旧不堪的古玩意前站立一会儿,对你,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⑦你想起美国人。或者是物质上的富庶,或者是没有历史的缺憾,形成了他们对古代文明的一往情深。几年前,当中国出土文物展在加拿大展出,那神奇的金缕玉衣、楼兰古尸,竟吸引许多老美坐着飞机不远万里前去参观,购票的队伍要排出好几条街远,人们打趣道:Just like the Great wall(如长城一般)。长城,他们是那么自然就谈及中国的长城,仿佛那也是他们可共享的遗产,而当我们的始皇大帝开始修筑不朽的长城,整个西方尚处于耶稣诞生前的沉寂,骄傲的欧罗巴兀自荒原接天,辽阔的北亚关利加大陆犹是苍鹰和原始部落的天下,而在华夏,在《诗经》、《楚辞》闪光的华章之外,秦帝国横扫六国的马啸声里,长城,已经耸起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脊梁!

    ⑧你把目光从那些满面沧桑的鼎爵尊皿中收来,环顾一下四周,发现前来参观的中国人人数果真不及远道而来的外国人,你不知这是巧合,还是包含着某种必然。那些为了一次中国文物展览愿跨越北美大陆的美国佬一定会费解,在孕育了那样的文明的中国,人们为什么对自己的璀璨历史表现出如此的冷漠。莫非是他们制造的狮子王还有阿甘,把中国人都吸引走了么?那么令人目眩神迷的现代高科技艺术,真的比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的索缆更有牵引力?如果人们已不习惯于回首往昔,而是沉浸于瞻望明天,那么哪一个绚烂的明天,不是从一个辉煌的过去中脱胎出来的呢?这样想着,你多想走到午后阳光灿烂的街上,走到人头攒动、正在举行时装展示会的购物中心,走到挂着轻松喜悦的微笑的人们中间,告诉他们别忘了这凝结了祖先五千年智慧的殿堂,别忘了好好看看自己的文化啊。你要对他们讲:只有在那里,你才会真正懂得,在这个充满了喧哗与躁动同时对未来又有着这样那样的猜测、幢憬与希望的世界上,一个中国,秦皇汉武的后代,所具有的价值。

    14.第⑤段说“眼前的完美令你深深陶醉的同时,你也感到淡淡的哀伤”。联系全文看,“陶醉”是因为什么?“哀伤”又是因为什么?(4分)

    15.为了揭示主旨,本文作者运用了联想的手法,主要进行了哪三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旨在说明什么?(5分)

    16.说说“你”面对历史博物馆里的陈设,产生了怎样的感受?(8分)

    17.本文取题“那古典的醇香”,有何表达效果?(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咏雪主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