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银龙鱼价格溪左岸带状公园什么时侯起动

当前位置:公告栏 >> 通知公告
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网上公示)
发布单位:信息办
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网上公示)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建设项目名称: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牡丹江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工程位置:牡丹江市爱民区;
工程规模:八达沟挡墙左岸(桩号0+000-3+475),长度3.475km;八达沟挡墙右岸(桩号0+000-3+475),长度3.475km;银龙溪挡墙左岸(0+000-1+460),长度1.46km;银龙溪挡墙右岸(0+000-1+460),长度1.46km;合计长度9.87km。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30一遇,工程级别为Ⅲ级。
施工期:一年零两个月;
工程总投资:14769.04万元。
(二)主要结论
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以有利影响为主,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破坏地表植被、施工期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影响,通过采取占地补偿、水质保护、临时占地及时恢复、施工“三废”治理等措施使不利影响得以减免和有效控制。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三)索取报告书简本和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在本网站下载报告书简本或者向建设单位、评价单位索取补充信息。联系人:曹欣歌,联系电话:,通信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三条路253号,邮政编码:157000。
(四)征求意见主要事项
(1)征询意见形式
根据以下格式填表,反映您对本项目环境影响的看法和意见。
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公众参与意见调查表
单位或住址
□机关干部&&&& □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 &&&□个体业主
□农民&&&&&&&& □工人 &&&&&&&&&&&□学生&&&&&& □其它
1、您了解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吗?
□①了解&&&&&&&&&&& □②略有所知&&&&&&&& □③不了解
2、您对工程建设所持的态度是什么?(若反对请注明理由)
□①赞成&&&&&&&&&&& □②反对
3、您认为本工程建设对当地的最大益处是什么?
□①减轻防洪压力&&&&& □②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③改善八达沟、银龙溪和北安河的水环境
4、您认为本工程建设对提高区域防洪能力有何影响?
□①可显著提高&& &&&□②略有改善& &&&&&&□③影响不明显
5、您认为目前八达沟、银龙溪和北安河沿线的环境质量(水、空气、声、生态)状况如何?
□①很好&&&&&&&&&&& □②一般&&&&&&&&&&& □③不好
6、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①水土流失& &&□②水污染& &&□③大气污染& &&&□④噪声污染& &&&&□⑤交通不便&&
7、您认为工程建设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①有利&&&&&&&&& □②不利&&&&&&& □③没有影响
8、您希望工程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哪些改进?
□①加强环境管理&&&     □②减少占地&&&
□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④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
9、本工程的建设将给您带来哪些益处?
□①保护耕地、房屋等财产免受洪水威胁&&& □②增加个人收入&&&& □③改善了八达沟、银龙溪和北安河的水环境&&&
10、您对本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哪些要求和建议?
(2)意见提交具体形式
以电子邮件形式将您填写的表格发送至以下邮箱:。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可在本项目公示之日起10日内,向建设单位提出宝贵意见。建设单位的联系方式及联系人见本公示第三条。
(六)反馈信息
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评机构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提出意见的公众反馈意见处理情况。
附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工程基本情况、建设内容及任务、工程组成内容及主要环境影响
5年~20年一遇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标准。工程建设后将极大的改善人民生活及周边生态,为建设和发展和谐、宜居城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工程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组成。主体工程包括挡墙工程、抢险路工程、排水涵工程、1#人工湖挡墙工程、2#人工湖工程、河道清淤工程、河道清障工程。
&&& (1)挡墙工程
八达沟左岸(0+000-3+475)、右岸(0+000-3+475)防护挡墙,总长6.95km。采用半重力式混凝土挡墙,挡墙净高为3.23m,立墙顶宽0.3m,底宽3.53m,前趾长0.6m,厚0.6m,后趾长1.5m,厚0.6m,立墙背水坡坡比1:0.35。设计墙顶高程为30年一遇设计水面线加0.5m超高。墙后排水管口处设反滤,墙体每10m(分缝长度)内设穿墙排水管2根,管径为5cm,排水管与反滤接触处用无纺布包裹。
银龙溪防护工程左岸(0+000-1+460)、右岸(0+000-1+460)防护挡墙,总长2.92km。采用重力式混凝土挡墙,挡墙净高在3.23m-3.63m之间,立墙顶宽0.3m,底宽在3.53-3.67m之间,前趾长0.6m,厚0.6m,后趾长1.5m,厚0.6m,立墙背水坡坡比1:0.35。设计墙顶高程为30年一遇设计水面线加0.5m超高。墙后排水管口处设反滤,墙体每10m(分缝长度)内设穿墙排水管2根,管径为5cm,排水管与反滤接触处用无纺布包裹。
(2)抢险路
为防御日后有可能发生的超标洪水,在八达沟和银龙溪两岸挡墙后1m处设4m宽,14cm厚沥青混凝土路面,下设25cm水稳砂路基,八达沟抢险路全长6.95km,银龙溪抢险路全长4.27km,方便汛期抢险救援。
(3)排水涵
新建穿堤建筑物9处,八达沟沿线4处,银龙溪沿线5处。分别为:八达一号涵 (左岸1+525)、八达二号涵 (右岸1+700)、八达三号涵 (左岸2+800)、八达四号涵 (右岸2+800)、银龙溪一号涵 (右岸0+400)、银龙溪二号涵 (左岸1+360)、银龙溪三号涵 (右岸1+360)、银龙溪四号涵 (左岸2+050)、银龙溪五号涵 (右岸2+050)。目的是排泄坡洪及平原来水,均采用钢筋砼箱涵的结构形式。
(4)1#人工湖
1#人工湖挡墙:为配合城市综合景观环境的需要,人工湖的水源来自上游区块的雨水汇流而成,超过一定水位,通过雨水管道排入爱民区的雨水管道内。本次设计在银龙溪左岸规划景观湖湖岸处设挡墙工程1.9km,挡墙根据景观湖自然岸坡形式布置。1#人工湖采用重力式浆砌石挡墙,挡墙净高为3.10m,立墙顶宽0.5m,底宽3.84m,前趾长0.6m,厚0.6m,后趾长1.5m,厚0.6m,立墙背水坡坡比1:0.4。
(5)2#人工湖
为改善河道淤积现状及减少对下游地区的泥沙输移量,本次设计在银龙溪桩号1+460-2+050段设人工湖一处,湖岸采用国内成型,并且省里推荐的蜂巢约束系统防护,坡比1:3.0,为方便人工湖上半部排水,在桩号1+660-1+710之间设钢筋混凝土排水涵闸一处,闸门尺寸为1×1m,洞长50m,洞身出口处接钢筋混凝土挖深式消力池。
八达沟桩号0+000-3+475段,清淤长度3.475km,清淤量2.41万m3,平均清淤深度69cm;
银龙溪桩号0+000-1+460段,清淤长度1.46km,清淤量2.54万m3,平均清淤深度1.09m;
北安河桩号0+000-7+300段,清淤长度7.3km,清淤量16.10万m3,平均清淤深度1.1m。
本工程清淤总量合计21.05万m3。
(7)河道清障
对八达沟3.475km、银龙溪2.05km,共计5.525km河道内阻水严重的桥梁拆除按设计标准重建,设计标准不得低于30年一遇洪水。
八达沟0+000-3+475段内现有阻水建筑物6处,即桥梁6座(0+000、0+150、0+700、2+150、2+600、3+125)。银龙溪0+000-2+050段内现有阻水建筑物1处,即桥梁1座(1+360),银龙溪桩号1+360处设两跨桥梁1处,桥长16.95m,净长16m,中墩宽1m,桥面宽7.5m。
在八达沟桩号0+000、0+150、0+700、2+150、2+600、3+125处新建单跨桥梁6处,设计桥长10.9m,净长10m,桥面宽7.5m。
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的建设在保障行洪安全的条件下,为保障北安河流域各乡镇、开发区及村屯的生产生活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河道治理,加固堤防,理顺河势,提高防洪标准和防洪能力,使河道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市和林口、东宁2县及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城区。全市总面积4.06万km2。
牡丹江市属大陆季风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降温急骤,冬季严寒干燥。平均气温3.5℃,冬季最低气温-35.1℃。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8.6℃,夏季最高气温37.5℃,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67h。
多年平均降水量536.5mm,年最大降水量791.1mm,最小降水量339.3mm。降水多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大雨和暴雨多集中在7月~8月份,日最大雨量137.4mm。多年平均最大冻深1.8m,冬季漫长达6个月之久。冬季为西风和西北风,夏季为西南风和东南风。年内风速3-5月较大,月平均值3.4m/s -4.0m/s。7月~9月较小,月平均值为1.7m/s~2.4m/s,最大风速20m/s。
牡丹江市地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相间部位,牡丹江市城区四周环山,中部为牡丹江冲积堆积的河谷平原所形成山间河谷盆地地形,地势由东南和西北向中间河谷倾斜,西北较高,东南稍低。经地壳地质作用形成现代地貌景观类型。
工程项目挡墙防护区地貌单元主要为河谷漫滩区冲积堆积地貌单元组成。河漫滩及现代河床呈条带状分布在河溪两岸,漫滩表面平坦开阔,微向河床倾斜,宽度不等,变化大,一般在6m~10m之间。
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所在流域为牡丹江流域的北安河水系。
北安河为牡丹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牡丹江市北安乡北部大砬子山,在北安乡穿过,流域面积109km2。北安河上游河源为八达沟,八达沟与四道沟汇合后称为银龙溪,银龙溪与支流金龙溪汇合后称为北安河,北安河汇入牡丹江。
北安河流域的形状为树叶状,左岸支流从北往南汇入干流,而右岸支流则从西往东汇入干流,干流从西北往东南汇入牡丹江。北安河全长20.8km,干支流总长度为58.8km,北安乡内干支流长度为24.9km,北安河行洪宽度19m-40m,主槽宽度5m-8m,河道平均比降0.9‰,流域总面积109km2。
本工程所在水域水环境质量功能区执行Ⅲ类。根据牡丹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日对八达沟、银龙溪、北安河(富江路与北安河交口处的北安河)3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成果,进行了水质现状评价。监测项目包括pH、化学需氧量、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硫化物、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氰化物、铬(六价)、总磷、总氮、铜、锌、铅、镉、砷、汞、硒共20个项目。
八达沟、银龙溪、北安河(富江路与北安河交口处的北安河)3个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6项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Ⅲ类标准,其余指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本评价区总悬浮颗粒物的占标率均小于1,说明评价区TSP监测结果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达标率100%。
评价结果表明前进村和富江路与北安河交口(牡丹江城区)两个监测点昼间满足2类功能区标准60dB(A),夜间富江路与北安河交口(牡丹江城区)满足2类功能区标准50dB(A),前进村监测点基本满足2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平均监测值超标0.1 dB(A),超标原因可能是该监测时段有噪声源干扰。北安敬老院监测点昼间基本满足1类功能区标准55dB(A)要求,夜间完全满足1类功能区标准45dB(A)要求。
从生态功能来看,牡丹江市所在区域为牡丹江-宁安盆地城镇与林、农产业生态亚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水土保持、自然人文景观保护、控制水环境污染,城市发展、工农业发展。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工业和农业建设。
工程所在地位于牡丹江市区的城郊结合部,主要占用地类为旱田、温室大棚和滩涂水面等,主要陆生野生植被为草甸类,主要为蒿属和禾本科的草类,以及沿沟的柳树和小灌木,由于两岸有村屯分布,沟溪两岸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工程沿线没有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评价区动物栖息生境为农田灌丛动物群落、居民点动物群落以及河流灌丛动物群落。在工程沿线没有珍稀濒危动物的分布。有鱼类3目4科22种,无珍稀濒危鱼类。综合来看,生态状况相对良好。
3&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本次建设项目的特点及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环境敏感点主要是堤防沿线200m范围内的村屯等,详见表3-1。
表3-1 &&环境保护目标表
与工程的位置及距离
保护区域应达到的环境质量标准或功能要求
牡丹江的支流八达沟、银龙溪段、北安河
距八达沟、银龙溪20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标准
距右侧堤防背水面
最近距离10m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二级标准
距右侧堤防背水面
最近距离30m
北安河两侧居民30m
距左侧堤防背水面
最近距离100m
距右侧堤防背水面
最近距离10m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2类标准
距右侧堤防背水面
最近距离30m
北安河两侧居民30m
距左侧堤防背水面
最近距离100m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1类标准
距八达沟、银龙溪堤段最近处0.00m
水生生物主要为鱼类生境不受破坏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对水环境的影响
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实施后,防洪标准提高,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其不能任意漫流,可避免因洪水灾害而污染江水水质的情况发生,避免因洪水泛滥而导致大量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等进入水体污染水质,对保护北安河及其支流水环境起到一定作用。
4.2 对生态的影响
(1)对陆生生态的影响
本工程建成运行后,永久占用滩涂水面9.13hm2、旱田2.7hm2,这部分土地将由滩涂水面、旱田转变为水利建设用地,这部分植被将被永久破坏。由于占用滩涂水面和旱田面积较少且呈狭长的线性分布,与区域内相同地类相比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工程建设对整个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项目区生态完整性遭受破坏。
本工程运行期间自身没有污染物排放,对工程周边的野生动物等不产生影响,不会使区域内动物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本工程建成后,不排放污染物,不会对北安河内的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3)改善工程建设区生态
工程实施后,将保护沿岸大片耕地,减少洪水冲刷土壤,破坏生态和水土流失。
4.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为沿江居民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因洪水灾害带来的财产和房屋损失、人员伤亡、交通、电力供应中断,减免洪水灾害导致的水质污染和疾病流行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利于社会安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4 施工期环境的影响
(1)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对水体的影响。根据施工总体布置,本工程施工期采用商品砼,不设置混凝土拌和站、设置2处施工机械和汽车修配厂。北安河及其支流八达沟和银龙溪全河段执行Ⅲ类水体。
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废水
虽然本工程采用商品砼,不设置混凝土拌和站,但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还将产生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废水。牡丹江支流北安河上游防洪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废水来自建筑物工程施工,总砼用量5.72 万m3, 按每立方米混凝土施工1 m3混凝土将产生养护废水0.35m3计算,生产废水的总量约2万m3。该类废水为分散、间歇性排放。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SS,pH(一般为9~12)。若不采取处理措施,将对施工区附近的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基坑排水
工程建筑物工程,如排水涵工程,本工程共有9处新建。主要排放为坡洪水,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施工过程中由于降雨、施工弃水等,在基坑内有基坑废水产生;此外,涵闸工程采用施工围堰,施工时围堰内的围堰渗水、开挖面废水及降雨等将产生基坑废水,需要经常性排水。根据工程施工安排,基坑废水采用水泵抽水解决。基坑废水含有混凝土浇注和养护形成的碱性废水,pH达11-12,悬浮物浓度为约2000mg/L。
3)机械维修保养冲洗废水
含油废水主要包括汽车冲洗废水和机械修配系统废水。汽车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停车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其中石油类浓度为5mg/L~50mg/L,悬浮物的浓度为3000mg/L;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在维修过程中将产生部分油料的泄漏,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浓度约为90mg/L。机械维修保养冲洗废水主要产生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的保养、清洗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是SS和石油类;排放方式为间歇排放。
4)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产生于施工营地的食堂及工人每天的洗漱,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SS、NH3-N、动植物油等。
&&& 本工程布设2处临时施工生活区,高峰期施工人数120人,根据《用水定额(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727-2010),施工期施工临时生活区生活用水按日人均用水量40L计算,产生的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每日约排放生活污水9.06m3。
(2)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本工程以土方开挖和填筑为主,在取土、堤防填筑和土料运输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的粉尘;燃油机械和运输车辆都会产生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的废气;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粉尘和扬尘、运输车辆扬尘和施工机械燃油废气等。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主要来源于材料装卸、水泥搅拌、土石方挖掘堆放等,对施工区及周边有一定影响,但因其沉降衰减很快,对施工场外环境和人群影响较小,所以只要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特殊天气及敏感路段可采用湿法施工等,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较轻。
车辆道路扬尘为线源污染,扬尘在道路两侧扩散,最大起尘浓度出现在道路两侧,随离散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最终可达背景值。&&& 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可知,在自然风力作用下,施工现场的道路扬尘一般在下风向50m~110m范围内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在土路路况较差,施工现场的道路扬尘一般在下风向80m~130m范围内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施工现场距离居民住宅前进村最近距离10m,由上述可知,工程施工产生的粉尘、扬尘和废气对这些居民住宅和施工人员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间运输道路扬尘将对前进村和银龙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应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扬尘对沿线道路两侧及施工区附近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需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防止施工扬尘对敏感点的影响。
由于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道路扬尘量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有关,速度愈快,其扬尘量势必愈大,所以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
施工机械将产生含有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废气,废气仅对施工区及交通道路两侧等局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有短暂的不利影响,不会对大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机动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是流动污染源,虽然影响面大,但由于不是集中的大量排放,所以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影响不大。
淤泥运输沿线产生的粉尘和恶臭气体污染,其产生量与装载污泥车辆的密闭程度、风速、空气湿度,道路的颠簸程度等有关,属于无组织排放。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运输沿线经过城市区域,城市区外的运输沿线也分布有不少村屯,且距离很近,淤泥所产生的恶臭气体将对运输沿线居住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工程必须采用集装箱式密封车辆运输淤泥,并经常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洗、养护,避免恶臭气体外逸和污泥的散落、渗滤液的滴漏。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运输过程中对沿线空气影响不大。
(3)对声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等施工机械主要集中在施工场区,施工场界噪声评价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限值,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从表5.1-5可知,各单台设备在30m处产生的声级值均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限值;各单台设备在200m处均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夜间的限值标准。
根据本工程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 3处声环境敏感点距离右侧堤防最近10m和30 m,位于施工场界以外,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标准昼间为60dB(A),夜间为50dB(A),1类标准昼间为55dB(A),夜间为45dB(A),3处声环境敏感点昼间和夜间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
通过对3处声环境敏感点的施工期噪声分析,施工机械设备推土机最大噪声源100m昼间达2类功能区标准,夜间达标为200m范围之外,因此前进村和银龙村口昼间分别超标20dB(A)和10dB(A)、夜间超标30dB(A)和20dB(A)。180m昼间达1类功能区标准,夜间达标为200m范围之外,因此北安敬老院昼间超标15dB(A)、夜间超标25dB(A)。根据声环境敏感点调查,前进村影响居民90户312人,银龙村影响居民600户2103人,北安敬老院影响老人100人。
本工程每个施工区施工时间较短,因此施工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就会自然消失。但为了减轻工程施工对沿线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减轻影响。
工程所需水泥、钢筋、油料、砼粗细骨料等均需外运,运输车辆一般为重型汽车。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为流动噪声。前进村、银龙村和北安敬老院是本工程施工期交通运输车辆经过的人口密集区,运输车辆在运输外购建筑材料经过此处时将对其声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
工程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施工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具有一定的影响,该影响属于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就会自然消失。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位置,噪声源声级大的机械远离居民点布置,必须采用适当的隔声降噪措施,减轻施工对沿线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4)对生态的影响
1)工程施工对土地利用和植物的影响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15.742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14.34hm2,工程临时占地面积为1.402hm2。工程永久占地土地类型主要是滩涂水面,其次是旱田。
工程永久占地面积占工程影响地区的土地面积比例很小,因此,影响很小。
经调查,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没有国家珍稀濒危物种。工程永久占地对植被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但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的植物广泛分布在八达沟和银龙溪两岸,工程永久占地对当地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经调查,工程临时占地范围内没有国家珍稀濒危物种。
施工期间工程临时占地占用的耕地和草地地将被工程占用,将对其上的植被产生一定影响。但施工结束后,经过采取土地清理、回填、平整和绿化等措施,其不利影响可基本得到减免。因此,工程临时占地对耕地和植被的影响是暂时的,工程结束后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恢复和重建。
工程施工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本次北安河上游防洪治理工程沿线野生动物主要以树麻雀、家燕、喜鹊、大嘴乌鸦等常见鸟类为主,此外还有鼠类和农田啮齿类哺乳动物,经调查没有发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繁殖。
施工期间施工沿线的噪声以及人类活动会对这些陆上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惊吓,施工占地还将破坏或影响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具有较强的寻找适宜环境的迁徙能力,由于本工程为线性工程,加之工程占地面积小,这些动物会很快转移到施工影响不到的地方,不会导致种群消失和影响物种多样性,因此工程施工对陆上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小。
工程施工对鱼类的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在雨天会产生水土流失,将导致近岸水体短期内悬浮物含量的轻微增加,从而对近岸水体中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但这些不利影响范围都局限于近岸水体,影响时段仅为施工期。经调查,工程所在水域没有鱼类产卵场,工程施工对北安河及其支流银龙溪和八达沟的鱼类产卵场没有影响。
&4) 施工期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期间对沿线植被、野生动物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破坏部分水土保持设施,因河道内建筑物规模小、施工期较短,对水生生物及鱼类影响较小。从施工和占地来看,本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很小,而且待工程结束后,加强绿化及水土保持措施后,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环境保护及减缓措施
5.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生产废水
① 混凝土拌和冲洗水处理工艺
拟在混凝土拌和系统场地设置沉淀池收集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的冲洗废水,
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中和处理后回用,沉淀池容积应不小于一次冲洗废水量。本次工程拟设置沉淀池收集冲洗废水,沉淀池尺寸为2.0m(长)×1.0m(宽)×1.0m(高)。冲洗废水必须集中收集,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或场地周边洒水降尘,严禁向水环境排放。
② 混凝土养护废水处理工艺
拟在工程构筑物养护场地布置沉淀池,将混凝土养护废水收集于沉淀池中,经加酸中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养护、砂砾料冲洗、洒水降尘等,沉淀池容积应不小于一次养护废水量。
本次工程拟设置沉淀池收集废水,沉淀池尺寸为4m(长)×1.5m(宽)×1.5m(高)。混凝土养护废水处理工艺同混凝土冲洗废水处理工艺。
施工机械和车辆在检修、维护、清洗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含油废水,在检修场布置集水沟,收集含油废水,对含油废水采用油水分离器方法进行处理,经沉淀除油达标后的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而废油委托有资质的处置单位统一处置。
(3)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
临时生活区设置防渗厕所,并定期清理和消毒。粪尿运至远离水体的田间地头与可生化的生活垃圾等拌和,经发酵后制成肥料后用于农田。
5.2 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开始前,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普及和讲解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乱占耕地和破坏树木,尽可能减小和消除对生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 &(2)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施工结束,临时施工营地、临时工棚、临时仓库等要彻底拆除,恢复植被。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划尽可能减少占地。工程结束后立即拆除临时建筑,平整土地,对施工征地范围内被破坏的植被给予恢复,以免破坏本区的生态。
(3)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格施工占地,严禁在施工区以外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4)主体完工后,对施工临时占用的施工区、料场等应及时清理现场,及时恢复植被和复垦,并对施工迹地进行绿化,最大可能地恢复已被破坏的植被。施工前将区域内的表层土剥离,集中堆置在场地内,在弃土外表面覆盖彩条布,周边压盖编织袋土埂,施工结束,拆除临时拦挡,将腐殖土回填在场地内,恢复为原地类。
5.3& 声环境保护措施
(1)对于施工期预测出的3处噪声超标的村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减轻噪声影响:⑴合理布置施工方案,将大噪声源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居民区一侧;⑵给噪声源的机械设备安装减振器、消声器等,从噪声源上控制噪声;⑶设置隔声屏障,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源;⑷每天晚22:00点~早6:00点(视农村具体生活习惯进行修正)时间段内禁止施工。通过采取上述四项措施后,噪声超标的3处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将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1类标准。
在右侧堤防背水面影响范围内前进村有居民90户312人,银龙村有居民600户、2103人,北安敬老院有老人100人。对于这两处居民点和一处敬老院采取移动隔声屏来降低噪声,每处隔声屏长度为100m,此装置主要由吸声板、隔声窗、底座支架和静音万向轮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吸声板、隔声窗、吸声板、底座支架和静音万向轮,吸声板和隔声窗通过型钢骨架相连,固定在装有万向轮的底座上。有益效果是:不仅外形美观大方,并且轻便可移动、可自由组合,更加有效地吸声隔声,降低噪声的同时还能减轻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2)施工现场合理布置
合理科学的布局施工现场是减少施工噪声的主要途径,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低噪声设备,使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声压级满足控制标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点的地点;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减少影响的范围;可固定的机械设备安置在施工场地临时房间内,并设置隔音设施,降低噪声。
(3)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把排放噪声强度大的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在沿线居民区附近禁止夜间施工。在晚22:00点~早6:00点时间段内禁止施工活动。
(4)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注意维修养护及正确使用,使之保持较好工作状态和低声级水平;对排放高强度噪音的施工机械设备应设置隔声或消音装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加强施工管理
运输车辆在行经前进村和银龙村等村屯时,应严格执行限速行驶,并禁止鸣笛,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给高噪声设备的操作人员配戴耳塞和头盔等防护用品,并实行轮换作业,以减少噪声对其健康的危害。
综合评价与结论
本工程是一项兴利减灾的水利工程项目,工程竣工后,将改善区域的生存环境和投资环境,对牡丹江市社会经济环境及生态将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但是,工程在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可减缓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青海省香港水利行业网站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水利市场网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闵行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上海水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建设有限公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文信息网中国排灌信息网中国水利科技信息网水网中国水网华夏水网给水排水给排水在线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技术博物馆中国水务网中国水工业网中国污水网中国水利报社水利学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市自来水公司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来水公司淄博市自来水公司武汉市自来水公司襄樊供水总公司天津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自来水公司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来水公司佛山水司齐齐哈尔市自来水公司澄海市自来水公司南通市自来水公司梧州市自来水公司宁波市自来水公司海南天涯水业(集团)公司厦门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泉州市自来水公司济南市自来水公司水利部其他相关链接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Association of water TechnologiesAmerici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Water for PeopleGive WaterThe World`s WaterWater Wiser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Clean Water ActionWater UKWater-Wastewater WebWater onlineWater Resources of the United StatesWater Science for SchoolsThames WaterU.S. Water NewsWater on the WebThe Water PageWater Words DictionaryWater Quality Information CenterBottled Water WebNational Water and Climate CenterWater TechnologyCleanwater.govSouthern Waterhttp://www.fi.edu/city/waterAnglian WaterSydney WaterWater Conditioning and Pur?9ification Magazine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 water
主办:牡丹江水务局&制作:
Copyright(C) 2005 BeiJing Leading Institute of Software Design Co.,Lt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姬银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