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要准备什么

视频: 猫儿山野炊之三——午餐准备中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猫儿山野炊之三——午餐准备中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日,同事些前往猫儿山野炊,此段为到达大本营后,大家分工准备的视频!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猫儿山游记_户外活动_户外用品,帐篷,冲锋衣,睡袋,登山杖,户外装备首选 - 极限户外商城
欢迎光临 [
猫儿山游记
发表时间:
&&&&&& &山,一直莫名其妙的喜欢爬山,也许是因为从小就跟山有缘吧,开始有记忆时是在南宁,住在一座叫青山的山脚下,经常跟随奶奶上山拾柴火,上学后是在桂林,几乎每天都爬山:早上起来锻炼;放学后的玩耍;或者干脆舍近求远强行把山纳入放学回家的路线之中。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爬山的机会少了,爬山的冲动却一刻也没停止过,但终日单调乏味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以及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烦人事早把人消磨得精力和品味全无,快乐的时光再难出现。
&&&& &转眼一晃二十年过去,人已到中年,嘿嘿,现在终于有机会重操旧业了。&&& &&&&& &要登山当然是越高越好,西部的那些山向往已久,那是自然要去的。当我心里盘算着登山这件事的时候,回首审视一下自己,过去的年月虽然没干成什么事业,但也没染上什么不良习惯,身体还好,革命的本钱尚在,但说实话,和西部的山比,从小爬的那些山实在太小,心里没底,所以决定先在桂林周边锻炼锻炼,于是把目光移向桂北山区,哈哈,还有别的选择吗?华南之巅——猫儿山,嗯,就是你,猫儿山。
&&& &准备工作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月,买了些简单的行头,查资料,确定行走路线,另外没忘记搜搜“前辈”们的游记看看,我觉得这对我们的行动是有帮助的。
&&& &8月3日,终于开始了。我们一共三个人,我、老赵和翎,我最年轻,属于中老年组。我们计划3日下午3点40在桂林汽车北站搭乘直达猫儿山脚下的中巴,到达后吃晚饭,然后住宿一晚,第二天早上从梯子岭登山,然后沿公路走到山顶,在山顶住宿一晚,第三天早上从另一条往两水的路下山,赶上两水往龙胜或者资源的班车,再从龙胜或资源乘车返回桂林。3点20分,我和老赵提前到车站,车上已坐满人,是一帮到十里峡谷玩的妇女和孩子,司机正嚷着要开车,我们问不是3点40的班车吗?售票说这是私人的车,人满就走,不一定准时的,我们赶紧一边要求再等等,还有个伙伴没到,一边打电话叫翎快点。还好翎不久也到了,于是启程。由于车已满员,我们只好坐在过道的小凳子上。
&&&& &售票是个中年妇女,人挺热情,一路上回答我们的提问,还不时指给我们看路过的交通要点,那是去金石的路口,这是去资源、华江的路口。车到华江停了十分钟卸货,中巴会顺带为当地人捎带些货物,我乘机买了点面包,准备明天路上吃。两个多小时后车到了猫儿山脚下一个叫高寨的地方,听说陆定一老先生的《老山界》里提到的一个地名“塘坊边”就在这里。
&& &猫儿山不是一个一般的点,而是一个自然保护区,现在山上修路封山,谢绝一切游客,我们事先托人联系了保护站的人,让他带我们进山,所以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和保护站的人联系。不一会人就到了,娃娃脸,一个帅小伙,和他商量好有关事宜后,就到他介绍的地方去吃饭和住宿。到了远离城市的山村吃饭当然是点一些土鸡、野菌、野菜什么的,比城里的好吃点,但价格也不菲,三菜一汤要140。住宿倒是便宜,三人房,每人10元。
&&&& 饭后天已完全黑下来,时间还早,三人决定沿公路散散步。出了村庄,没有了住家的灯光,四周一片漆黑,我们戴上了头灯。在这大山里的夜晚,黑暗和寂静就像个巨大的背景,让人感到空间深邃而不可测,除了偶尔传来几声小动物的叫声,就是脚踩在碎石路面的沙沙声。前方不时出现一对闪闪发亮的绿光,那是猫或者狗的眼睛。抬头仰望天空,是一个晴朗的夏夜,没有月光,月亮要到下半夜才出来,满天的星星格外明亮,银河像淡淡的云横挂在天际,很久没见过这样清晰、深邃、寂静、安详的星空,恍惚间又好像就是昨天,和父亲坐在球场的椅子上,静静的看着这星空,他不时指点着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打断了他的话,也打破了这静的平衡,但瞬间又恢复了原样。我让思绪徜徉在过往祥和的岁月里。突然想为什么喜欢爬山?为什么要到这来?也许就是为了追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走累了,洗洗睡吧。第二天早上起来,到一家米粉店吃早点,实话实说,比广州的桂林米粉还难吃。然后背上就跟向导上路。我们每人背一个背包,大约十几二十斤重,除了简单的换洗衣服和相机外就是路上吃喝的消耗品,主要有水、营养快线、面包、压缩饼干,还有雨具,我在拜读“前辈”们的游记时发现,虽然他们登山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有80%都提到在山中碰上下雨,所以尽管现在整个华南高温天晴很长时间了,也不是下雨的季节,我们还是准备了雨具。听向导说山顶上现在没吃的,也没菜卖,我又去昨天吃饭的饭店里买了一只鸡和一个冬瓜,由向导拿着,算是我们的晚饭了。
& &山门在一座桥的后面,桥下面是一条小溪流,我们没进山门,而是转向左边的一条路,这时是8点45。向导就是昨天的那个帅小伙,他只背了一个,左手一只鸡,右手一个冬瓜。经过两个村庄后,左边有一条从一个小山包上下来的山泉水,向导说要在这灌水,他说其实不用带水的,山上有山泉水可以喝,不过自己带水也好,免得不习惯拉肚子。我问他山泉水都可以喝吗?回答是没流过田地的都可以,流过田地的可能含有农药,这倒是个值得记住的野外经验。
& &继续往前开始上坡,周围的景观变了,出现了大片的树林和竹林,树主要是杉树,四周群山环抱,我们似乎往一个山谷里走。周围植被保护得很好,像原生态,据说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砍竹子卖,多的一户一年可以卖几十万,但竹子不会死,第二年又从根部长出竹笋,而且长得快,所以外部看不出有砍伐的迹象。这时右边出现一所小房子,是个小水电站,一条引水管几乎垂直向上通往高山上的水库,附近的村民可能就是用这里的电,这样的小水电后来在山的另一边也看见过,不知道会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 路越来越窄,慢慢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就是流过山门的那条,水很清,在大大小小的乱石堆中穿流,小路绕来绕去再也没离开过这条溪。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声,我们溯溪而上,在离开山门一个小时后,过了一座横跨小溪的小桥,向导说从现在开始正式登山了。这里大约就是梯子岭,我们钻入树林,沿着一条崎岖的小路向上走,路很陡,据说红军长征走的就是这条路,刚开始还看得出是条路,后来就变得模糊了,像是雨水冲出来的沟槽。在树林里太阳晒不着,刚进来时还觉得凉爽,随着不断向上攀登感觉体温不断上升,树林里一丝风都没有,闷热无比,为了在山林里防虫子、蚂蝗我穿着长衣长裤,一会就湿透了,体力消耗很大,比走平路累多了,没多久就忍不住坐下来休息。我纳闷体力怎么那么差,才走这么点就累了,往后可怎么办?
& 喝了点水后呼吸平静下来,继续上路。不久开始有小虫子飞快围着脑袋转,看不清,抓不着,赶不走,声音像蚊子,但绝不是蚊子,好在并不咬人,只是很烦人。路上也常碰到蜘蛛网,猫儿山的蜘蛛很特别,开始以为是七只脚,后来仔细看是五只,左右各两只,正前方一只,前方两边45度是两只触须,不是脚,相对它小小的身体,脚的长度相当夸张,好像踩高跷一样。传说中会跳起来吸血的山蚂蝗倒是没见到。没多久又开始喘气,这林子又热又静,一丝风、一声鸟叫都没有,估计鸟都热晕了,感觉身体里有一把火在燃烧,背包也变得越来越沉,我要求再次休息。
& 闷热难当,感觉血往上涌,老赵最怕热,看见他把上衣脱了,我也忍不住了,什么毒虫子、山蚂蝗,管它那么多!我和老赵两个赤膊上阵,我一边走一边用给自己扇风,意外发现体力好多了,脚步轻松了,背包也没那么沉了,敢情刚才都是让热给闹的。翎还是原来的装扮,看来还是他最能吃苦耐劳。
& 沿着勉强辨认的路往上走,有时要靠一些缺德“前辈”遗弃的垃圾确认,娃哈哈,营养快线,伊利牛奶,做路标是这些垃圾唯一的好处。周围的植被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高大笔直的杉树变成了灌木或者长得歪歪扭扭的树,粗大的毛竹变成了指头粗细不知是什么品种的竹子,密密麻麻的,由于树变矮了,有时会露出一片天空。路一直陡峭的向上,没有平缓的迹象,腿开始发酸,最难受的是脚掌一直得向上翘着走,我想如果是习惯穿高跟鞋的女性,她只能后退倒着上山才行。我们默默地走,基本不说话,休息的频度也增加了,我问翎走了多久?他说从山门算起已经三个小时了,前面还没有任何到顶的迹象,我们走得不快,毕竟是新驴。
& 继续向上,有些路段变宽变明显了,像时常有人走过的样子,还有一小截平路,我发现路边有不少动物的粪便,像是牛的,奇怪这里一没住家二没田地,牛怎么会到这么高的山上来?这时有一条稍大的路通向右边,向导说他要往那边灌水,让我们先走,向导虽然没背包,但他一直左手一只鸡右手一个冬瓜也怪辛苦的,那只鸡也不吵不闹,脑袋冲下被提着上升了一千米。接下来人进入了麻木状态,两条酸腿只知道机械而缓慢地向上登,也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好像这样的状态要一直持续下去一样。
& 当向导赶上我时说大约还有四分钟就到大路了,听了他的话本来机械运动的两条腿立时发软走不动了,咬紧牙关坚持走了几分钟,怎么前边还是树影丛丛,正当我怀疑向导是不是搞错了的时候,却豁然开朗,一条大路就横在跟前。也许是在树林里憋屈太久,突然来到这视野开阔的山脊上,老赵开始大声嚎叫起来。从山门算起,这条红军小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补充补充能量了。我们卸下背包,在路边坐下,吃了点昨天在华江买的面包,喝了营养快线和水,大约休息了十五到二十分钟,感觉体力恢复了很多。这时向导拦住了一辆运石子的卡车,说他坐车到前面等我们,可以帮我们把背包捎上,我把相机和水拿了出来,正犹豫要不要把雨具留下,想起先前向导说过这种季节不会有雨,他是本地人,应该没错的,我从小就不喜欢穿雨衣、打伞,宁可挨雨淋,就把雨具留背包里,交给向导。车载着向导和我们的背包走后没多久,我们又上路了。
& 公路是泥土和石头混杂的路面,现在正修路,路边常有一堆堆石子,大部分仍然向上爬坡,但比起梯子岭的小路来,坡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艰难的路段已经被我们甩在后面,走在这样平整的路上,又卸掉了背包,人轻松许多。公路基本是沿着山脊走,我打开了相机,边走边看看有什么靓景可以拍拍。
&&& 没走多远,天阴沉下来,不久洒下稀疏的雨滴,还真碰上下雨,不过没关系,雨滴洒在身上正好凉快,我和老赵仍然光着膀子充分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好景不长,几分钟后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到路边的树下避雨,心想这忽来忽去的山雨也许几分钟就过去了,但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会就全身湿透,雨却越下越大,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而且还刮起了风,气温骤降,远处不时响起隆隆的雷声。我觉得有点冷,双手紧紧抱在胸前,但不管用,赶紧从地上捡起沾着泥巴的湿衣服穿上,我看老赵也在穿衣服,他大概也和我的感觉一样。也许过了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雨好像小了点,我暗自庆幸终于熬过来了,可就一闪念的功夫,一阵大风夹着大雨袭来,轰隆隆的雷声越来越近,我们站在靠近山顶的路边树下,标准的野外防雷应该回避的地方,可不躲这又能躲哪呢?站在路中央使自己成为制高点吗?伴随每一声响雷心里都颤动一下,在大自然面前,人有时是多么的无助啊。真不该轻信向导的话没把雨具留下,那个帅小伙显然是个新兵蛋,读了那么多“前辈”的游记怎么就不长记性呢?还前后准备了两个月,就这结果,我肠子都悔青了。
& 温度越来越低,我上下牙齿开始打架,腿也开始发抖,天还是这么暗,雨还是这么大,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了,我们决定冒雨前进。我在头里走,三步并成两步,想通过运动提高点温度,真是滑稽,刚才在林子里还浑身冒火来着。下了一个坡,左边出现一条小路,路口有标识牌写着红军亭,我们拐上小路,至少到亭子里可以避避雨。这是一条铺了石阶的小路,我们快速向上登,没感觉到累。雨渐渐小了,当我们到达红军亭的时候雨停了,回首看我们避雨处的方向,仍笼罩在云雾之中,也许应当说我们走出了雨区。身上的衣服又湿又重,紧紧贴在身上,我赶紧脱下来拧干再穿上,也灌满了水,手机受潮,屏幕里全是水雾,只好关机,再检查检查相机,幸好没事。慢慢回过神来,三个人说起刚才的狼狈样,老赵说:你们知道我刚才想起什么吗?我想起了《动物世界》里狂风暴雨下在树枝上躲雨的那只无助的雏鸟。呵呵,真的很形象。红军亭大约有十几平米大,为纪念红军长征路过此地而建,亭外还有一个平台,上面有一块碑,刻有陆定一的题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山之秀。这时雨雾已散,雨过天晴,凭栏眺望,近处群山巍峨,雄关漫道,远处苍山如海,赶紧拿出相机来,在落汤鸡式的遭遇后,强做镇定留个影。翎有才,后来还作诗留念:&&&&&&&&&&&&&&&&&&& 猫儿山上暑气消,&&&&&&&&&&&&&&&&&&& 晴雨变幻云如潮。&&&&&&&&&&&&&&&&&&& 红军亭外凭栏处,&&&&&&&&&&&&&&&&&&& 满眼光风分外娇。在红军亭稍事休息,恢复元气后我们继续上路,沿着小路走没多远,又回到了大路上来,原来红军亭的小路是一条近道。天已晴朗,太阳时而露下脸,因为海拔已高,并不觉得热。沿着大路不知转过了多少座山,一直在上坡,虽然坡度不大,但时间长了整个人开始觉得疲劳,大约走了两小时后,我们坐下来休息,肚子有点饿,每人吃了一块压缩饼干,身上的衣服也基本干了,除了外。由于不知道离山顶还有多远,心里急着想赶路,休息几分钟后又启程,人越来越疲劳,心里想离山顶应该不远了吧,这时正好碰到一个修路工,像是六七十岁的一老头,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这么高的山上打工,也真不容易,我们问他离山顶还有多远,老头挺肯定的回答还有七公里。七公里不算远,总算差不多熬到山顶了。
& 告别老头我们继续赶路,脚步越来越沉,速度也越来越慢,又转过几座山后,看到一个民工住的大棚子,向导——那个帅小伙在那等着我们,他拉我们到工棚里休息,我看见有床,这时候最想见到的就是床了,也不管床有多脏还是我身上更脏一点便一头倒了下去。我们和向导聊着刚才下雨的情况,原来他也被淋了,还有我们的背包他估计里面也湿了,我赶紧打开来看,带的换洗衣服全湿了,唯一一套干衣服就是我身上穿的这套。时间不早,还是赶紧走吧,顺便问向导离山顶还有多远,他说还有7.5公里。嘴上没说什么,我心里暗自叫苦,本来希望他回答还有5公里左右,怎么走了那么远反而多了0.5公里出来?也不知道是那老头搞错了还是向导搞错了。
& 我们又背上了背包,向导走最前面,就他体力最好,我们跟在后面走,不久他就指给我们看,前面就是老山界,那立了块大石头,上边刻了陆定一写的“老山界”三个大字,在这里,路转过山坳到了山脉的另一边,界就是山界的意思,大概路从这里翻过了主山脉。比我年纪小的和比我年纪大的都说语文课本里有《老山界》这篇文章,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没有,因为那个时间段正是文革,陆定一被打倒。《老山界》是我要准备爬猫儿山才认真读过,这里被描写为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第一座难爬的山,它见证了70年前人类的一次壮举,有人说过:走过这条路的人,无论年纪如何,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或者政治信仰如何与那段历史相冲突,无一不被这段路程所折服乃至迷恋,几乎都成了那段历史的狂热宣传者。我们走来,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感慨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冲天豪气,不过据说当年毛泽东正龙体欠安,和王稼祥等病号一路躺在担架上翻过老山界,也不知道当年抬担架的红军战士是怎么熬过来的。有感于此,翎的诗兴再发,写下《老山界》&&&&&&&&&&&&&&&&&&&&& 越城岭上老山界,&&&&&&&&&&&&&&&&&&&&& 横亘云天何雄哉。&&&&&&&&&&&&&&&&&&&&& 细浪堪称惊人语,&&&&&&&&&&&&&&&&&&&&& 只缘一路有人抬。&往前不远,我们来到了三江源,向导说里面可以去看看,而这时山顶的同事开着摩托车来接他,他又要和我们说拜拜了,并且可以再次帮我们把背包带走,我把相机、水留下,雨具我还是没拿,心想不可能还能碰上下雨,翎和老赵倒是吸取教训一人留了把雨伞。走进三江源,里面林木茂盛,枝叶遮天蔽日,像是晚上一样,高山上的树木长得跟低海拔的不一样,除了松树、铁杉等外树干树枝都曲里拐弯,没几棵是直的,树杈特别多,像千手观音一样,生长的方向也是横七竖八,有些枝丫密密麻麻,死后剩下的枯枝也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再往里走来到了一块高山湿地,像沼泽,里面怪木林立,像是来到了阴阳界,到处是腐木、枯枝败叶,这里是漓江、寻江、资江的源头,漓江流经桂林,寻江经三江后汇入柳江,他们都属珠江水系,资江流经湖南叫夫夷水,后流入洞庭湖,属长江水系。我们最先看到寻江源的石碑,后来找到漓江源的石碑,想不到清澈的漓江发源于一小滩死水。我们没找到资江源的石碑.三江源像个公园,里面很大,有很多路不知道通向什么地方,也许是里面太暗的缘故,潜意识里老觉得快天黑了,心里惦记着赶路,所以没再继续往里探寻就出来了。在出口处有一颗很像黄山迎客松的树,也叫迎客松,其实在高山上由于环境的关系,很多松树都长成迎客松模样。再往前没多远又到一个景点叫铁杉林,这一带景点比较密集。铁杉是一古老树种,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现在已不多见,像这样成林成片的就更少,在这高山上和其它树种比起来,铁杉显得格外挺拔俊秀,我们没进去,在外面照了几张就继续前进。再往前走了一段天又开始下起雨来,好像专门跟我过不去一样,好在雨不大,时间也不长,还有两把伞顶着,这回没受影响继续向前,这时路右边有块标记牌写着“观猫台”,前边依山势建了一个平台,之所以叫猫儿山,是因为远看像是一俯卧的猫,两只高耸的耳朵之一就是主峰,而观猫台处是最佳角度。我们上到台上,左看右看也看不出猫在哪,幸好有张照片贴在旁边,我仔细对比,原来猫的上半身都被云遮住了,我们只能看到猫屁股。当我把我的发现解说给老赵的时候,他疑惑的望着云雾里的山顶说,不会吧,山顶还有那么远吗?俗话说看山跑死马,我们恐怕明天早上也到不了山顶。后来老赵说他在那里受到了第二次沉重的心理打击。
&&& 早前的7公里、7.5公里都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也许是他们胡诌的,带着近乎绝望的心情继续上路,转过一个半径很大的弯,感觉已经来到了猫屁股的地方,哈哈,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远,也许是刚才云雾笼罩着看起来很遥远的样子,算起来我们已经走了8个多小时,应该马上就到山顶了,心情一下轻松很多。这时老赵无意往左边看见对面的山峦说,你们看那边的山,比我们要高出很多,可我们在登的是华南之巅啊,也就是说我们要登的比对面的山还要高,那我们不还差得远?老赵受到了第三次沉重的心理打击。从猫屁股往猫脖子处走,要下一个长长的坡,晕死,这时候还要往下走,然后还得爬上来,这时已经腰酸腿疼,两只脚又处于机械运动之中。转过一个弯,眼前突然一亮,猫儿山顶峰的电视塔出现在面前,记得有篇看过的游记说看见电视塔还要走一个小时,但不管怎样我们已经看见目的地了,胜利就在眼前,尽管腿还很沉重,心却轻松起来,我拿起相机一通乱照。我越走越慢,他们两个已经超过好远,我想尽量延长这即将登顶的快乐心情,这时,雾一阵一阵由山下往上袭来,我们已经处于云层之中,有腾云驾雾之感,却丧失了一览众山小的机会。
&&& 我来到了电视台门口,里面有不少建筑物,据说曾有二三十个人长期工作在这里,我走进大门继续往上走,看见一个中年妇女穿着棉背心,这就是他们盛夏的装束吧。走了十个小时,我来到离顶峰几十米的地方,这时已经快七点钟,晚霞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右边就是最高峰,左边几十米处是另一个山峰,顶尖上的一栋三层楼房就是我们要去吃晚饭的地方,那是保护站的房子,向导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杀好了鸡在等我们呢。一条水泥小路通向那房子,两边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灌木丛,低矮的地方还盛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没想到在这么高的山顶之上还长着这么茂密的植物,顺着路望上去,就像一条通天的天路。我在外面磨蹭到照下最后的晚霞才走进屋子。屋里真暖和,我们一共六个人围在一起打火锅,就是我们带上来的那只鸡和冬瓜,还有些他们自己采的竹笋,老赵能喝点酒,和保护站的人一边喝酒一边拉家常,饥寒交迫的我只顾埋头吃饭,一天的劳累过后能吃上热饭热菜感觉真爽。席间提到我们明天下山的路线,据他们说往两水的路程挺长的,不一定能赶上往龙胜或资源的班车,建议我们往塘垌去,那里中午一点钟有一班去资源的班车经过,往塘垌的小路就在主峰附近,快的话两三个小时就可到达,路虽难走,但沿途有红绸子做的标记,只要找到标记就不会走错路,我们决心明天更改计划走小路往塘垌下山。肚子填饱后有点犯困,向导带我们去电视台的招待所住宿,封山期间招待所不营业,他找到熟人为我们开了一间房,要140元,和山下的住宿费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里还有地方可以洗热水澡,背包里的换洗衣服全是湿的,我把他们凉起来准备明天穿。三个人说了会话就熄灯睡觉,明天还要继续战斗。
& 不久他们就进入梦乡,鼾声此起彼伏,可能是疲劳或兴奋,抑或两者兼有,我怎么也睡不着,感觉很久才迷迷糊糊睡去。
& 翎早上起来打太极拳时叫醒了我,说6点了,可以看日出,我急忙爬起来到外面一看,满山的浓雾,什么也看不见,就又回到床上继续睡了一个小时。七点起来,发现凉的衣服昨天什么样今天还什么样,山上潮气太重,看来弄干衣服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它穿在身上。收拾完毕背上背包出来,外面很凉爽,没有昨晚那么冷,雾一阵浓一阵淡,我们沿着石阶爬上了主峰顶,风很大,峰顶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侧面刻有“华南之巅”四个大字,我爬上巨石,站在最高处,这里海拔2141.5米,现在应该是2141.5米+1.74米,向南延伸一千公里也不会有比我更高的了。我们在峰顶吃了一块压缩饼干算作早点,逗留了一个小时,希望能看见日出或者顶峰的无限风光,可峰顶一直处于云雾当中,看看时间已过八点半,只好带着一丝遗憾下山。离顶峰二十分钟的路程处正在修建一个停车场,在那我们发现了一条向下的小路,由于不能肯定,就去问旁边的修路工,路工说正是去塘垌的小路,不好走,很“蒙”,我和老赵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幸好翎见识多,说“蒙”就是草很多,很深,不好走,不过我们还是决定走。
& 我在前面,翎中间,老赵断后,我们踏进了小路,刚走不到十米,我看见前面根本没路,草和灌木比人还高,上面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整个一刺棚,下面草疏松些,就像一个洞一样,我想钻进去东西南北都不知道,还怎么走?他们两个还是坚持要走,特别老赵,很富冒险精神,我只好硬着头皮往里钻,猫着腰就像《地道战》里高家庄的土八路,两只手不停地在前边扒拉,看不见路也不知道方向,只是往稀疏的地方钻,刚穿干的衣服又被露水打湿。一阵横冲直撞后,草变成齐胸高,于是我站直了走,脑袋可以露出来,虽然看不见脚下的路,起码可以看见前面的状况,速度也快点,我知道我们正走在悬崖上,但并不担心脚下踩空,因为两边的灌木非常密实,恐怕想摔出去都难。后面的翎也直起身走,这时听见老赵的喊声:我看不见你们。我们回过头看,老赵离我们五六米远,还低着头在那钻,大概以为自己走错路了,正调转头往回钻,一边喊:你们在哪?我们赶紧说:错了,错了,往回走。他转过身,抬起头,就在我们跟前,看来要掌握地道战的技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草越来越矮,小路也变得越来越陡,大坡度的向下,不时能看见绑在树枝上的红绸带。不久终于来到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回首主峰顶,仍然隐没在云层之中,云雾从山的另一边翻过峰顶后往下倾泻,好一幅美景,如果有三脚架的话,说不定能拍下一张漂亮的流云图。往下走我们钻入了树林,看不见外面的情形,脚下的路也好走了许多,时不时有岔路出现,我们一直按照红绸带的指示走,有一阵子挺久没见到路标,也不知是没注意还是缺失了,心里有点担心,在这地方迷路虽不至出什么大事,沿着路走相信总能找到人家,但要在山里转一天也够我们喝一壶的,幸好不久就在前边的树枝上看见了红绸带,心情犹如那个美国劳改释放犯看见橡树上的黄丝带。也不知谁做的标记,福荫后人啊,我从心里敬畏这位高人,受他的感染,沿路发现有绸带散落地下的,我们都捡起来重新绑好,以使后来人继续得到指引。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不断升高,老赵怕热,又开始赤膊上阵,这回我没跟他,因为下山相对轻松,不太热,还能忍受。下山的路一直很陡,用老赵的话说是一条效率很高的路,不久听见溪流的声音,我们来到了一条溪边,小路不时横穿溪流,但方向大致与溪流的方向一致,水流也是在选择效率高的路走。溪流的水很清,遇到乱石堆,它左躲右闪灵巧地从石缝中穿过,泛起白色的水花;碰上平整的缓坡,它化成一泓清水温柔地飘过;当遇到陡峭的岩壁,它变成形状各异的瀑布,发出哗哗的响声。随着高度的下降,水量也越来越大。当第N次横穿溪流的时候,走过的是一条由几根树干拼成的桥,桥头是一个非常简陋的亭子,终于看到人工建筑。我们在亭子里休息,吃了一块压缩饼干,时间已是十一点,算是午饭,班车是一点钟的,时间并不充裕,不敢休息太久。路渐渐变宽,约半米,仍然有路标指引,当我们钻出树林,来到了一块平地,有一座小庙和几座房子,终于看见了人烟。出过平地又进入树林,从这里开始没有路标了,路虽然很宽,但常有岔路,不留神还是会走错,有次幸好及时纠正,不然要走一大截冤枉路。十二点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庄,这里大概就是塘垌了,村庄面积很大,房子东一座西一座相隔很远,穿过村庄来到一条简易的公路边,这时已过十二点半,我们下山用了四个小时。
& 自带的水早已喝完,我们来到一家士多店,在向老板娘确认班车还没到后,坐下来慢慢享用冷饮,一边询问老板娘一些当地的情况,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靠在旁边的躺椅上,大约是老板娘的女儿,突然坐起来插嘴刚才的话题,我原来还以为她在一边独自发呆呢,呵呵,看来是个爱管闲事的小姑娘,我拿出相机说要给她照张相,她笑笑找个事由走开了。大约一点多钟班车来了,是开往资源的,随着车的摇晃我很快睡着了,醒来时已到两水,从两水到资源汽车一直在大山里转,到资源后我们马不停蹄转车往桂林,大约六点左右回到桂林,结束了猫儿山之旅。
& 一趟猫儿山,我对自己的体力有了了解,对以后的西部之行充满了信心。多天的兴奋期过后,冷静下来回想整个过程,有些教训要记住:以后不管去哪,都要准备雨具,要给背包买个防雨罩;下山走的那条陌生的小路,回想起来挺刺激的,但如果是在人烟稀少的西部,我相信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还有很多户外经验需要学习,随着走过的路越来越长,希望能成为一头老驴。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8:30-22: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猫儿山住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