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和施肥量试验方案设计方案

不同施肥量对不同玉米新品种的影响试验--《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不同施肥量对不同玉米新品种的影响试验
【摘要】:对广西3个玉米新品种南校201、南校202和南校205进行施肥量需求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宜优先使用南校201、南校205;种植南校201和南校205,施用N 270kg/hm2、P2O5 90kg/hm2、K2O 240kg/hm2,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佳的经济效益;南校201抽雄至成熟天数多、叶面积系数大、穗粒数多;南校205群体内各层叶片能合理地接受光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千粒重大;不同施肥水平,对抽雄至成熟天数、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穗位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比较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513.062【正文快照】:
南校201、南校202、南校205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育成的优良玉米新品种,3个品种均于2006年2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广西各地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为了指导农民根据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科学施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于2008年上半年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雪银;文仁来;吴翠荣;;[J];广西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郁进元;何岩;赵忠福;王栋;;[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鲍巨松,薛吉全,杨成书,郝引川;[J];玉米科学;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冲;苏波;闫保罗;侯玮;;[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赵鹏;向珣朝;王岳辉;姚嫣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邵高能;唐绍清;罗炬;焦桂爱;唐傲;胡培松;;[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1期
宿庆连;;[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袁继勇,龚江;[J];甘肃农业;2005年01期
周玉;倪家伟;;[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0期
高士杰,李树强,刁玉先,金晓飞;[J];吉林农业科学;1997年02期
田淑芳,张吉川,周凤兰,陈泽光,张宝权,金石芬,刘金明,赵光翠,陈东明;[J];吉林农业科学;1996年02期
陆瑞平;刘建辉;陈长铭;葛胜;李群;田俊;倪家伟;;[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潘志文;葛胜;周开明;陆瑞平;叶枝荣;;[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明霞;[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张宇;[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吉春容;[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高士杰;[D];沈阳农业大学;1999年
董海合;[D];沈阳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佩琳;[D];山东大学;2009年
席玲玲;[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黄建军;[D];石河子大学;2008年
杨博;[D];山西大学;2008年
岳亚鹏;[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茹高林;[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刘岩;[D];扬州大学;2009年
巩永凯;[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冯宏昭;[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马冲;[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贯山;[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2期
李雁鸣,胡寅华,张建平,赵玉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张旭东;蔡焕杰;付玉娟;王健;;[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2期
张恒敢,杨四军,顾克军,李德民;[J];江苏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杨劲峰,陈清,韩晓日,李晓林,H.P.L[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王得贤;[J];青海农林科技;1999年04期
王家保,林秋金,叶水德,卢业凌;[J];热带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柏军华,王克如,初振东,陈兵,李少昆;[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鲍巨松,薛吉全,郝引川,杨成书,胡小平;[J];西北农业学报;1992年02期
杨国虎,李建生,罗湘宁,王承莲;[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玉米科学;2005年02期
郜俊华,杨金龙,李和祥,包怀成;[J];江苏农机与农艺;1998年05期
李其明;[J];农家顾问;2005年03期
陈仲江;[J];河北农业科技;2005年05期
;[J];农村实用技术;2005年02期
唐国廉;[J];湖南农业;2001年03期
张闻,于哲光;[J];中国土特产;1997年01期
纪殿文,张永尚,徐友春,王新民;[J];吉林农业;1994年04期
张闻,于哲光;[J];现代农业;1997年03期
薛勇;[J];中国供销商情;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空军;蒋高明;张吉旺;董树亭;胡昌浩;;[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姚德民;王绍军;;[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杨胜铭;高辉远;邹琦;;[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程兆榜;周益军;范永坚;丁志宽;杨秋萍;吕风金;;[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余东亚;;[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槐林;徐天亮;;[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冯赞荣;刘文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杨同球;吴香楣;孟秀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1)[C];1998年
钟进才;阙铁生;张华萍;林章华;韦美怡;;[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张平;;[A];新世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方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魏东 通讯员
崔太昌;[N];科技日报;2008年
孙志刚;[N];农资导报;2009年
记者 王科岩;[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吴铭;[N];农民日报;2009年
宋逊风;[N];农民日报;2009年
向婧 实习生
徐丽华;[N];重庆日报;2008年
梅隆;[N];农民日报;2009年
冯君 通讯员
赵瑞;[N];中国气象报;2009年
中化农大研究中心
供稿;[N];新农村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吉旺;[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孟昭东;[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丁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黄璟;[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杨勇;[D];扬州大学;2004年
蒲小鹏;[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曹永强;[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闫贵龙;[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鄢洪海;[D];沈阳农业大学;2001年
柴晓杰;[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纪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常学文;[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林文福;[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李娓;[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王艳坚;[D];中南林学院;2005年
郑必昭;[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刘蕊;[D];四川大学;2006年
魏国强;[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丁兰芬;[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王常胜;[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根据计划产量计算最佳施肥量的方法
肥料的利用效益与土坡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土城酸度、湿度与温度,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技术等许多因素有关。计算植物对无机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方法的精度,是有效利用肥料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肥料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确定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和组成比例对规划产量更为重要。现在计算施肥量的方法有40多种,基本方法有标准法、分区平衡法和计算机数理统计法。计划产量时广泛采用的是元素平衡法。此法计算简便,缺点是单位产量消耗量和肥料中特别是土城中营养物质利用系数因土城肥力、湿度和其他因素的差异而不同,这些系数在各种具体条件下并不总是可以确定的。所以,计算的施肥量与计划产量中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实际需要量之差有时超过50%。因此必须改进这种平衡方法。其途径一是确定作为多元函数的系数值,一二是探求使用较少变形系数的新平衡计算方案。 若在收获产量之年进行农化分析,可根据方程式(1)计算营养物质施用盘: XM=C二Y一m二X。一mxo.X。公一Xoe (1)上式中,XM一...&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本文通过对肥料效应模型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描述,熟知回归模型和多元正交多项式及其性质并能熟练的应用,在其基础上建立模型。肥料效应方程定义为产量之间数量和模拟施肥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应用这种模型可以对作物进行定量施肥。该实验主要应用肥料效应方程对作物施肥模型进行拟合,对肥料效应方程进行参数估计,并用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来建立肥料效应模型。再次,把具体实例数据应用于已建立的模型中,进行肥料效应方程的计算和显着性的检验,以此来确定所建立的肥料效应模型是否有效。对已建立的模型综合分析,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必然影响作物营养与产量,研究肥料间的交互作用,以此确定肥料养分经济最佳配比。确定肥料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必然受投资的选择,资金条件,肥料效应和生产的稳定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通过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在施肥前建立模型科学合理的确定最佳施肥量,以此获得最大的经济产量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施肥量与产量间关系准...&
(本文共63页)
权威出处: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35%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38%,贸易量占全国80%,是国内唯一商品大豆供应省份。产量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弱是黑龙江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而优化施肥无异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最佳途径。平衡施肥简而言之就是依据作物需肥特点和土壤供肥能力以及作物目标产量,确定作物最佳施肥量,最佳施肥时期及最佳施肥比例,达到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减少肥料浪费的目的。而生态平衡施肥模型是是以“生态平衡施肥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为手段,以“生态型肥料”为载体,以不引起环境污染为前提,以实现多目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的施肥方式。2006年我们在黑龙江省拜泉县进行了田间肥料试验,通过对大豆生育期各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测定发现从花期到鼓粒期是大豆吸氮高峰期;从花期到结荚期是大豆吸磷高峰期;从苗期到花期是大豆吸钾高蜂期。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可以促进大豆对磷、钾的吸收;施磷...&
(本文共58页)
权威出处:
由于肥料在农作物增产上的重要作用,针对黑龙江省春玉米种植区对肥料不合理的施用,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本试验对玉米的需肥规律以及营养诊断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黑土区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以及施肥比例,并且利用SPAD值对玉米追肥以及施肥量进行预测。田间试验地是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农场,试验土壤为黑土,试验玉米品种为丰田六号。试验设计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按随机区组方法进行田间排列组合。以玉米的氮、磷、钾用量为自变量,以产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参考直线加平台等方法,初步得出了玉米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和最佳配比。同时,本试验还利用植物营养诊断方法中的叶绿素仪法(针对氮素)在玉米上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建立黑土区春玉米的肥料效应函数和直线加平台确定施肥量的方法,综合考虑试验区地力水平以及气候环境,最终得到该条件下春玉米的最大利润产量为7854.3 kg.hm-2,氮、磷、钾肥料的推荐施肥量分...&
(本文共59页)
权威出处:
新疆10种农作物需肥量的计算公式已在 表2 某地区灌淤上上小麦计划产量下《新疆农业科学》1989年第 2期刊出,这些
的亩施肥量(kg)公式不仅能计算施肥量,还能解决施肥中的 一—一y——”一二二二二一二一一一一——-,,—p。。I—0。。。一’—DD,、—OD—Iku 亩 施 肥 量甘仙佃俪_加十久釉休物的县宣 愚优 县
计“划亩产量(y) 卜———————佳施肥量等,现分述于下。——二一一7一一一二二二————。一,——-,—·250.75
一、求足高施肥罡300 4.26.13
’-”-’-’350 t 5.77[0.41
〔例〕已知某地区的灌淤土含碱解氮60
州S 7一IO·’9
,__-—--.——一
-..、—·——一
0.98pp——速效磷8·Zpp一 速效钾200ppm,欲
吧I 》59...&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大豆是东北主要农作物。目前由于大豆生产存在着品质和产量等问题,满足不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致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进口量逐年增加,直接影响了大豆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如何提高大豆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了解大豆生长过程中重要影响因子,开展定量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应用了不同的模型技术,从定量分析大豆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子出发,通过不同的生产力计算和模拟技术,重点在作物生长过程CROPGRO-Soybean的模拟方法上,对大豆生产力进行模拟研究。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计算了海伦市大豆光合生长潜力、光温生长潜力和气候生长潜力,他们的理论值分别为:14103.13kg/hm~2,11056.17 kg/hm~2, kg/hm~2。而实际发挥的平均值仅为 kg/hm~2。可以看出海伦市光合、光温和气候潜力还有很大的利用和开发前景。采用农业气象预测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豆现实生产力进...&
(本文共76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福建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_省略_效氮磷钾测定值与最佳施肥量的关系_张建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7页¥3.008页¥2.008页¥2.006页¥2.007页¥2.005页¥3.005页¥2.008页¥2.008页免费
福建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_省略_效氮磷钾测定值与最佳施肥量的关系_张建丽|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摘 要:为进一步完善白城地区主推品种“金谷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2年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吉林省洮北区洮河镇两家子"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白城地区主推谷子品种“金谷2号”肥料试验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为进一步完善白城地区主推品种“金谷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2年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吉林省洮北区洮河镇两家子村开展了该品种“3414”肥料试验研究,试验采用“3414”回归设计,确定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指导当地谷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谷2号的最佳施肥配比为667m2施纯氮10.22kg,纯磷11.99kg,纯钾4.44kg。 中国论文网 /1/view-5675266.htm  关键词:谷子;施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   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对作物生长影响很大,特别是氮素,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的氮素很难满足作物的正常需求,施肥成为补充土壤营养、满足作物生长的重要途径[1-2]。氮、磷、钾的平衡施用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促进养分利用率的提高[3]。为进一步实现谷子高产高效栽培,研究施肥的增产效应,优化施肥水平,深入探讨配方施肥技术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2012年以白城地区主推品种金谷2号为试材开展了“3414”肥料试验研究,以确定该品种高产高效栽培的最佳施肥配比,为指导当地谷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4-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金谷2号为试验材料,该品种具有株高矮、抗倒性强、米质优、适合机械化栽培等特点,是白城地区近几年来主要推广品种,年均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   1.2 试验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金谷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2年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在吉林省洮北区洮河镇两家子村开展了金谷2号“3414”肥料试验研究,以确定该品种最佳施肥配比,为指导当地谷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该试验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完全试验设计。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其中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加上一个空白对照,共计14个处理(各处理因子编码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m2(3m×5m)。氮、磷、钾肥分别用尿素(46%)、重过磷酸钙(12%)、硫酸钾(50%)补充,一次基施。具体见表1、表2。   表1 不同处理的因素与水平   [试验编号\&处理\&N\&P\&K\&1\&N0P0K0\&0\&0\&0\&2\&N0P2K2\&0\&2\&2\&3\&N1P2K2\&1\&2\&2\&4\&N2P0K2\&2\&0\&2\&5\&N2P1K2\&2\&1\&2\&6\&N2P2K2\&2\&2\&2\&7\&N2P3K2\&2\&3\&2\&8\&N2P2K0\&2\&2\&0\&9\&N2P2K1\&2\&2\&1\&10\&N2P2K3\&2\&2\&3\&11\&N3P2K2\&3\&2\&2\&12\&N1P1K2\&1\&1\&2\&13\&N1P2K1\&1\&2\&1\&14\&N2P1K1\&2\&1\&1\&]   表2 小区(15m2)施肥量   [试验编号\&处理\&尿素(kg)\&重过磷酸钙(kg)\&硫酸钾   (kg)\&1\&N0P0K0\&0\&0\&0\&2\&N0P2K2\&0\&1.5\&0.2\&3\&N1P2K2\&0.25\&1.5\&0.2\&4\&N2P0K2\&0.5\&0\&0.2\&5\&N2P1K2\&0.5\&0.75\&0.2\&6\&N2P2K2\&0.5\&1.5\&0.2\&7\&N2P3K2\&0.5\&2.25\&0.2\&8\&N2P2K0\&0.5\&1.5\&0\&9\&N2P2K1\&0.5\&1.5\&0.1\&10\&N2P2K3\&0.5\&1.5\&0.3\&11\&N3P2K2\&0.75\&1.5\&0.2\&12\&N1P1K2\&0.25\&1.5\&0.2\&13\&N1P2K1\&0.25\&1.5\&0.1\&14\&N2P1K1\&0.5\&0.75\&0.1\&]   1.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谷子播种后,调查出苗、抽穗、开花、成熟期、抗病性等。在收获期,统计株高,并进行小区测产和考种,记载穗长、穗粗、穗粒重和千粒重,计算出米率。   2 结果与分析   该组试验按设计方案于5月4日进行播种,7月23日抽齐穗,9月30日成熟。田间按常规管理,该年气候条件适宜,试验正常完成。产量及相关性状统计结果见表3。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区组间、处理间均达显著水平。通过多重比较分析(表4)得出,与处理1相比,其他处理均呈极显著关系,处理间的差异顺序依次为处理7、6、12、5、9、13、11、14、10、3、4、8、2、1。其中处理7、处理6相对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关系,处理6与7之间差异不显著。实现金谷2号最高产量的最佳配肥为667m2施纯氮10.22kg,纯磷11.99kg,纯钾4.44kg。   表3 不同处理的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   [处理\&小区产量(kg)\&折合产量   (kg/667m2)\&穗长   (cm)\&穗粗   (cm)\&株高   (cm)\&千粒重   (g)\&穗粒重   (g)\&出米率   (%)\&(I)\&(II)\&(III)\&平均产量\&1\&4.06\&4.142\&3.94\&4.05\&184.3\&17.8\&3.8\&89\&3.432\&11.2\&70.7\&2\&4.94\&4.718\&4.95\&4.87\&216.5\&18.2\&4.2\&92\&2.851\&12.2\&73.1\&3\&5.36\&5.233\&5.14\&5.24\&233.1\&19.5\&4.3\&97\&3.567\&14.3\&72.5\&4\&5.03\&5.19\&5.10\&5.10\&226.8\&17.4\&4.4\&90\&2.631\&12.4\&75.3\&5\&6.23\&5.85\&5.92\&6.00\&266.8\&18.0\&4.1\&88\&2.472\&15.0\&75.8\&6\&6.44\&6.65\&6.56\&6.55\&291.1\&17.9\&4.5\&89\&2.728\&17.8\&77.6\&7\&6.65\&6.74\&6.86\&6.75\&299.9\&18.9\&4.4\&102\&2.711\&17.6\&78.7\&8\&4.81\&5.12\&4.80\&4.91\&218.2\&19.0\&3.9\&88\&2.554\&12.5\&73.4\&9\&5.76\&5.97\&6.18\&5.97\&265.2\&17.9\&4.1\&95\&2.539\&13.8\&74.4\&10\&5.57\&5.65\&5.77\&5.67\&251.9\&20.4\&3.6\&96\&3.575\&15.3\&73.5\&11\&6.02\&5.70\&5.83\&5.85\&260.1\&19.8\&3.7\&97\&2.639\&13.8\&72.0\&12\&6.16\&6.258\&6.02\&6.15\&273.3\&16.8\&4.0\&100\&2.617\&15.4\&73.5\&13\&5.85\&6.17\&5.81\&5.95\&264.2\&19.3\&4.1\&86\&3.002\&13.7\&74.7\&14\&5.86\&5.92\&5.77\&5.85\&260.0\&16.6\&4.3\&94\&3.066\&14.0\&74.3\&]   表4 不同处理间差异性分析   [处理\&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7\&6.748 0\&a\&A\&6\&6.548 7\&a\&A\&12\&6.148 3\&b\&B\&5\&6.002 0\&bc\&B\&9\&5.966 3\&bc\&BC\&13\&5.945 3\&bc\&BC\&11\&5.851 7\&cd\&BC\&14\&5.850 3\&cd\&BC\&10\&5.667 7\&d\&C\&3\&5.245 0\&e\&D\&4\&5.103 3\&ef\&DE\&8\&4.909 0\&f\&E\&2\&4.871 7\&f\&E\&1\&4.046 3\&g\&F\&]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氮、磷、钾合理配方施肥,有利于谷子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2)金谷2号为白城地区主要推广谷子新品种,通过研究不同N、P、k施肥量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能够更好地为当地谷子生产服务,进一步提高当地谷子生产水平。   (3)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因素和施肥水平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各区组与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表4)。在白城地区谷子生产中,可以参考以上试验结果进行配方施肥,合理调节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谷子生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世武,杨军学,王勇,等.宁南干旱区谷子肥料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3(4):90-93.   [2]钦绳武,顾益初,朱兆良,等.潮土肥力演变与施肥作用的长期定位试验初报[J].土壤学报,7-375.   [3]马文奇,张福锁,张卫锋,等.关乎我国资源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化肥产业[J].资源科学,):33-40.   [4]赵国顺,陈素省,王欢,等.留苗密度与施肥对谷子品种保213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9-13.   [5]王斌,赵延菊.宜川山地谷子“3414”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5):5-6,20. (责编:施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试验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