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横店影视城演员被北漂演员幸福吗

横店影视圈的“群众演员”
&提起电影、电视剧,相当一部分人对影视明星是多么的羡慕和崇拜,对参加拍影视剧的大小演员们也是刮目相看。因为明星、大腕都风光得要命,其余的小腕、小“虾米”也肯定很“牛”。知道吗?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内,每年四季平均有五六百人过着拍电影、电视剧的生活。他们来自我国的大江南北,多数都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他们除了随老乡或被老乡带到横店拍戏的影视爱好者以外,多是从全国各地影视艺术院校及武校分配到此就业的学生。
在社会上,演艺界的(包括歌手)演员们叫做“漂”,北京的叫“北漂”,上海的叫“海漂”,横店的叫“横漂”等。而正是这此些称之为“漂”的群众演员们,在为推动影视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横店来自全国各地的500(淡季)至1000多人(旺季)的“漂”们,就像铁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影视界的列车有了他们的岗位,会如虎添翼般的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怎么样?想了解他们吗?就随笔者走近他们吧。
&拍戏场面1
一、横店影视界的马队。
首先我见到的是许多匹马形成的马队,这是横店仅有的一批影视马队,这马队也包括“马官”全都是河南的。据了解,前几年拍摄完成的《汉武大帝》、《英雄》、《施琅大将军》、《县令黄马褂》、《贞观长歌》、《神探狄仁杰》等影视剧中所用的马匹均来自这个的马队,真可谓影视界中马队的佼佼者之一。在收入方面也不错,在景区内,游人消费不断,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尤其是在影视界租用的报酬,每匹马每次租金为200—300元,马官也时常任特约演员,价钱另算。怎么样?河南这支马队挺“牛”吧。
03河南马队进入景区
&04河南马队拍戏场面
二、“漂”们过得好不好?
在一位演员朋友那里了解,剧中的“角色”是“横漂”们人人都向往的,但也是多数“横漂”
不敢奢望的;“特约演员”也是凭运气或是望尘莫及的;“群众演员”才是他们仅依的“饭碗”。时至今日,他们生活的并不景气,换句话说,就是不好“混”,有些甚至“混”不下去了。不仅如此,“群众”的报酬也是最低的。在横店的“群众演员”均是每天8小时30元制,每超一小时5元,但超时的比率并不高。因剧组不可能每月30天都拍群众戏。若遇雨天则无戏,有时会临时取消通告亦无戏,平均每人每月能拍二十多天戏。他们除去房租、水电、伙食等开支外,多则能得500到600元,少则只300元左右;甚至,部分有抽烟、喝酒嗜好,且在外面买饭吃的演员得钱更少。如此生活不过勉强算是站住脚罢了。所以,许多群众演员呆了一段时间后,难以在此熬下去,于是他们卷行李、买车票打道回府。
05讲“漂”的演员
说来也怪,这边有回家乡的,那边仍有不少人源源不断到横店做演员的,甚至有些人已知道横店做群众演员的报酬不高,但还要来。使横店的“漂”的数量总保持淡、旺季的人数变动不太大,每年要有几批演员更换。而在横店固定的演员并不多,这是个什么样的怪圈在循环呢?
三、怪圈,说怪不怪。
笔者走近一些刚到横店的演员,他们来自影视表演艺术培训学校及武术学校,到横店是学校安排他们在此就业的,且满怀信心憧憬着影视事业辉煌的未来。来自表演艺术院校的学生昌某说,他在学校学习一年,交了近1万元的学费,如今总算是熬到出头之日了。当笔者提起一些群众演员因报酬太低而卷行李回家的事情后,昌某说,那些群众演员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影视表演艺术的指导和培训,表演技能低下,没有发展空间,卷行李回家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他们老师讲过:我的学生出去不是打工的,不是去做群众演员的。
&06影视艺校的昌某
他们都是怀着“明星梦”跟随朋友到横店做演员的,一个演员称,他在家乡听说,横店影视城进入拍摄旺季,需要一批演员,有位老乡是该影视城的小带队人之一,现代横店影视城招收演员,每月报酬在元甚至更多。他就伙同几个朋友随老乡到了横店,打算在横店影视界拼一把。当谈到部分演员因报酬太低,“混”不下去而打道回府的情况。该演员听后,倒是稍有些茫茫然,他又称领队人讲过,别看那些什么影视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呆上一段时间就会像以前的艺校毕业生那样卷行李回家。在横店,演技实力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靠关系,有他的老乡在,保管他们常有戏拍,特约不断。笔者闻后感觉好笑,但也不能排除人家在横店的关系较好或特别好。难怪,这里的演员有走有来,这怪圈也就见怪不怪了。
07茫然的“漂”
四、体验拍戏滋味。
外于好奇、新鲜,笔者对群众演员在横店拍戏的情况颇有兴趣,决定在横店呆一段时间,更深一步了解群众演员的情况。于是跟随一些刚到横店的演员一起办理了暂住证、群众演员证。
群众演员想拍戏必需到公会的带队人那里报戏,或是电话通知小领队人次日某时某分赶到某景区,凭演员证进入。到时领队人再现场清点人数、记名,以便管理或发放早餐和午餐。原来,在剧组拍戏时,吃是剧组的,无戏时则不然。一进景区,笔者和新来的演员们开了眼:众多剧组在横店拍摄影视剧的场面,吸引着来自四方的大量游客,同时也令他们更加坚定信心:横店的影视发展空间庞大,他们没有来错。
&09剧组拍戏忙
“漂”们随着各自的领队人到指定景区的拍摄剧组,在“服装”的指导下穿上古装,拍戏时在主要演员的后面来回走动;有时穿着清朝的黄马褂服装给皇上巡逻、站岗;有时穿着大臣服装和主要演员站在一起。在横店,见到个大腕明星是司空见惯的。笔者在横店呆了两个多星期,就见到了吴孟达、张国立、王刚、六小龄童、李冰冰、李菲等名人,群众演员纷纷与明星们合影留念。
&10换上古装
11和李冰冰一块拍戏
12、和六小龄童一起拍戏
13、拍戏场面
14、拍戏场面&
&15、与明星合影的漂
看到一些特约演员在镜头前面有特写,又能讲上几句话,很是羡慕。一些领队人便陆续给老乡安排“特约”,部分老乡如愿以偿,但多数都安排不了,因为人太多,再者是“关系不深”。
&16露脸讲话的角色
五、群众演员素质低。
在电视剧拍摄现场,群众演员是最难指挥的,都说群众演员素质低下,往往被剧组工作人员所歧视。时常,现场导演拿着小喇叭呼唤坐在地上休息的“漂”们站起来拍戏,但呼之五六遍,“漂”们无动于衷,或是慢慢腾腾地站起来。有时,现场导演或工作人员着急时就想骂,极易发生争吵,更有甚者,曾有一个现场导演因骂人被群众演员殴打的事实;也有因吃饭问题,群众演员和剧组发生过冲突事件。
六、群众演员素质低吗?
笔者不相信多数的群众演员素质都低,但事实毕竟发生,又不得不让人相信。怀着这些疑问与不甘心,笔者走访了一些老乡演员。一位姓李的老“漂”介绍,群众演员素质低下,那是个别现象,要说全都低下,那是纯属胡扯。已发生的事情,是双方或多方的责任。
具体焦点,笔者分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7讲解情况的李老漂
1、剧组用工问题。
“群众”是8时制,一般而言,谁都想超时,但一些剧组为了省钱,提前几分钟让群众收工,既没有超时费,又不必为群众准备晚餐,这一点群众有意见。
2、时间与车接问题。
群众演员所居住的地方距离某些景区有七八里到十多里之遥,步行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到。为了能使群众及时参加拍摄,剧组会派专车把群众接到现场。若没有车接的话,他们宁愿不坐公交,也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省下两元钱。一天下来,拍摄超了数时后,已是深夜。剧组拍完戏后,便不想再送群众回去,将客车全都撤完,只剩下道具车和服装车慢慢地收拾。此时,部分路段的路灯已经熄灭,已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即使有出租车,他们谁也不会乘坐的,因为他们太舍不得花高价回去。群众演员一怒之下,拦住服装车和道具车谈条件,剧组不派车接,就别想离开区。剧组无奈,只好派客车把群众演员再送回去。
其实这样的组较少,是个别存在的,而群众演员往往会将剧组一概而论。
18剧组接演员的客车
3、吃饭问题。一些剧组为了节约,就从各方面省钱,包括吃饭问题。剧组按人数安排每人一份米和一份菜,再多一点也没有。一些群众都吃不饱,有些群众见剧组的饭箱里还有不少比群众好的饭菜,就上去跟剧组工作人员交涉,想再拿一盒米饭,但遭严词拒绝。有的群众便和剧组工作人员理论,而后由理论发展为争吵,再由争吵发展为骂人直至动手打架。
19就餐的群众演员
4、服装问题。
剧组许多群众服装都是非常不卫生,尤其是鞋子和靴。这些服装被无数演员穿得脏乱不堪,那些鞋和靴也是臭烘烘的,剧组从来不洗一次,有些群众演员穿时只捏鼻子,站起来都能嗅到脚臭气,难怪一些群众感染了脚气。三伏季节天气较热,有些服装比较厚,部分是那种漂染较次的布料,演员们光着膀子穿过之后,浑身让汗水浸上一种颜色;有些演员的衫衣或T恤就被染成了“花狗脸”,不能再穿的衣服只好弃之,也无胆量找剧组索赔。
那些从服装上掉下的化工颜料对人体是有害的,何况他们穿了一天,像这种慢性毒的侵害,多数群众仿佛“感觉不到”,个别群众演员向剧组提出遭受损害时,剧组总是闭上双眼:“没什么,无所谓!”而后一笑了之。
&20挑鞋穿的“漂”们&
&21被染色上身的演员
5、群众演员的艰苦问题。
群众演员是横店最低层收入者,生活一点也“混”不下去的回了家乡,能凑合的还不甘心,没有别的收入,有的“漂”时常“捡破烂”,拍戏或外出时,只要看到别人喝过的“冰红茶”、“绿茶”等饮料瓶就捡回来,攒成“堆”后换点薄钱。
以上这些都是瞧不起群众的现象,群众演员说,他们不尊重我们,我们何必要尊重他们呢。
&22捡饮料瓶的“漂”
6、部分群众现象。
群众演员对公会制度不满,但谁也不会找公会理论,因为不敢得罪公会,只有把“气”迁到剧组。少数与个别群众抱着一种心态:在这反正挣不到什么钱,大不了今天的20元钱不要,或者以后不来横店就是。所以也不怕被公会“封杀”(被封杀者将不能在横店拍戏)。部分爱起哄的群众演员在某些剧组和群众
“别扭”时,不管剧组对或错,都要参与和剧组闹事。
七、群众演员的心里话。
六月中旬,
某艺校的几个学生告诉笔者,他在横店几个多月了,才拍了六到九个“特约”,一个“特约”五十元,几个月只是比群众多了三四百元。要说回家吧,在这里还能凑合,主要原因还是舍不得影视事业和久蕴心中的梦想,如果和那些只拍过两三个特约的学生那样的话,早就回家了。几个三十多岁的“漂”说,那学生还是幸运的,而他们在这儿呆了六个多月了,最多只拍了5个小特约,说当初有个姓王的骗他们到此的,现在哪都找不到那个姓王的,真是太无奈了。他们已于七月初回了老家。
八、老乡坑老乡。
一、(1)据一些群众演员讲,在“横漂”中,倒是有几个爱坑老乡的人。2004年间,他们老乡王某,回家了几次,每次都“领”了一批老乡到横店做“漂”。手段是,先在家乡作一下宣传:中央电视台大型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迎来电视剧拍摄旺季,急需演员30名,演员每人每月报酬在2000元至3000元,甚至更高。条件是:必需热爱、热衷于影视事业,有上进心,服从管理、会讲普通话的有志之士,年龄在十岁至六十岁之间。欲往者需交2000元的服务费。名额有限,报满为止。联系人:王某。电话:45XXXXX。
广告问世后效应极好,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前来咨询、报名。名额仅报满20名后,王某便带着服务费和这些“志士”来到横店。
呆上两个月左右再回家乡一趟,再带一批
“有志之士”来充实自己的腰包。要说,他也算个领队人,也能从公会那里要过一些名额来为老乡安排拍戏或一两个特约。他所带来的老乡不可能人人、次次都能安排,能安排的还是些关系好的。许多混不下去的老乡也不会报复人,只是自认倒霉,卷行李回家。也有的老乡要揍他,他就想方设法躲避向他要钱的和要揍他的人,干脆再回家“招”一批演员,既躲开了麻烦,又丰了自己腰包,非常妙。
(2)王某再次回到家,还没顾得上发布招演员的广告,当地法院的警车站在了他家的门口,吓得他躲起来不敢露头。岂知有几个人按民事把他告了,法院这次是下传票的。
之后,他又设法带了几名“有志之士”起程。刚到横店,就被几个人围住打了几拳,若非
“有志之士”的劝导、加上他溜得快,当时他非被打得住院不可。之后,三天两头总会遇上有人要揍他,他每天是处处小心,时时眼珠乱瞟。看来,横店是呆不下去了,还是回家吧。
(3)回家后得知,法院已经缺席判决他还钱,现在已进入执行程序,县法院执行局来过多次了。看来家里也不能呆了,他从此不敢在家,也不敢在横店呆,现在也不知呆在什么地方。
(笔者从未见到王某,故无该人图片信息)
二、那些自认为受骗的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心里已觉得这些影视艺术学校存在欺骗性,他们不甘心,想在横店发展影视事业时,不愿说那些影视艺术学校的不是之处,到时讲起来,他们是XX省XX影视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的,是不同寻常的、是具有一定水平和修养的高才生。他们和其他那些不起眼的“横漂”一样“混”不下去的时候,才敢大声地发泄一句:“骗子学校,贬人的剧组!”然后打道回府。而另一面仍有不少艺术学校在源源不断地往横店“分配”毕业生。
九、何女士的心声。
想起去年X市一位叫何敏(化名)的女士,原系X制片厂影视培训班的学生,曾在横店拍过一阵戏,当时,笔者未能及时找到何敏,但设法得到了她的手机号,便用短信和她联系上:何女士您好,我叫张XX,我们是老乡,也在拍戏,能否帮个忙?
何:什么忙。
笔者:我在搜集部分影视表演艺术院校过来的学生情况,知道您是X艺校学生,能否告诉我关于您的情况?
何:可以。
笔者:您是哪个艺校的学生,交了多少钱?校方有何承诺?
何: X制片厂影视演员培训班,书费、联系费、培训、住宿、办结业证、暂住证等费用共3000,答应管一个月房租,联系拍戏。
笔者:您说的钱数中包括在横店的暂住证和演员证吗?
笔者:冒昧的问一下,您有没有失落感?是否感觉艺校有骗人的成分?
笔者:您在艺校的时间有多长?
何:大致三个月,元月份报名,六月份来(横店)的。
笔者:那就是四到五个月了。
何:我有工作,有时上班,不能全去。
笔者:可以告诉我您的单位名称吗?
何:不用了,太实在了反而不好,别人没有勉强我,我想退钱但当时没时间,人家也没说不退,正好有机会就来(横店)了,报着旅游的心情,我的失落感是剧组和公会给的,也是自己能力和运气不够好。
笔者:校方对学生在横店的情况是应该了解的,在退钱方面说的是哪部分?能退多少?
何:具体没问,我当时不是真想退,想着明年有可能再来(横店)试试。
笔者:谢谢您了。
何:不客气。
后来,经联系,笔者见到了何敏,提起她对在横店的感悟时,她递给我一个张纸,这是何写下自己心中真实感受的打印稿——
&&&&&&&&&&&&&&&&&&&&&&&&&&&&&&&&&&&&&&&&&&&&&&&&&&&&&&&
《演员梦》
怀着对表演艺术的忠诚,千里迢迢而来。她不奢望成为明星大腕,只为在剧组、导演门前化杯水,以解她干渴之心。为了能圆年轻时的梦,希望在电影、电视中看到一个声情并茂的她。
在横店几个月了,群众戏拍起来又热又累,蚊叮虫咬她都不怕,看到有些群众演戏不投入,她很珍惜拍戏的机会,认真演群众,烘托剧情气氛,配合好主演。别人拍戏为挣钱,她却花钱为拍戏,甚至只想让自己演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要钱。但现置淡季,连演群众的机会也很难。还好演了三个特约,但一句台词也没有。
难道世态真就炎凉?她的资料送了很多,至今没有导演理她,难道她真的不适合拍戏,只能做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可能对表演艺术而言,她只是一块粗糙的石头。
演员的梦想未圆,她要走了,带着满腹的酸楚、委屈与无奈。但愿来世生就金身玉体,能做个名副其实的艺人(应何女士要求,不要透露她的肖像与真实姓名与住址)。
&&&&&&&&&&&&&&&&&&&&&&&&&&&&&&&&&&&&&&&&&&&&&&&&&&&&&&&&&&&&&&&&&&&&&&&&&&&&&&&&&&&&&&&&&&&&&&&&&&&&&&&&&&&&&&&&&&&&&&&&&&&&&&&
&&&&&&&&&&&&&&&&&&&&&&&&&&&&&&&&&&&&&&&&&&&&&&&&&&&&&&&&&&&&&&&&&&&&&&&&&&&&&&&&&&&&&&&&&&&&&&&&&&&&&&&&&&&&&&&&&&&&&&&&&&&&07年8月10日
这是来自一个艺术表演院校学生的心声,难道那些学校对学生在横店的情况一无所知吗?
十、再论群众演员的待遇
横店最低收入的是群众演员,且不是天天都有戏拍,根本就无法和角色、特约想比,他们被管理者抽取的10元管理费,等于每工总额的四分之一被扣。对每日收入100元以上的特约而言,被抽的服务费才占总额的十分之一。其次,无论礼拜天还是节假日,群众必须按平常出工演出,从来没有得到规定的双倍或多倍的工资兑现。由此看出,最亏的是群众,且在影视圈里的地位低下。也许管理者不怕群众忍受不住生活的困扰而离开横店,因为,全国各地也有不少影视艺术学校往横店安排学生就业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有走的,有来的,何惧之有!
十一、法律隐患。
上述骗子王某,如果有人按自诉刑事案来起诉的话,他是要被判刑的,像他这样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依然存在。还有一些小骗子,在家乡带的演员也不多,每次三四个,或五六个,每人交四五百元钱,包括路费、一个月的房租,总共下来的服务费也不算多,真有人觉得混不下去,也不会为区区一百或二百元去闹事或打官司。事实上有多少“漂”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不同群体的侵犯。
另,剧组租来的那些常掉化工颜料的服装让演员穿,是和租赁服装者在慢性地侵犯着群众演员的健康权,个别演员向剧组提出健康受到侵害时,剧组是“无所谓”的一笑了之。所幸的是多数的“漂”们是呈循环状,固定在横店拍戏的“漂”并不多,如果固定或隔三差五的被一些演员穿着拍戏,时间久了,身体所遭受的损害肯定明显突出,那时,遭受侵害的“漂”们,怕是不会再对剧组的“一笑了之”而了之了,如果不上法院,他们的合法权益能得以维护吗?
十二、幸运的“横漂”。
并非所有的群众演员都是不幸的,一个X制片厂影视艺校分配到横店的学生樊某,起初也是跟着群众演员跑东跑西的,一年多的时间,小伙子凭着聪明和运气经常做跟组演员。前段时间,小樊和一个副导演聊得十分投机,该导演便收他为助理。在老乡的眼中,小樊已经是“混”得小有模样了。
&&&&&&&&&23樊某照
另,一个半路出家的演员王某来横已有三年多了,原来也当过群众演员,之前也没上过什么影视艺术学校,但凭着他的悟性好、常看别人及明星的表演,演技水平提高很快,再加上运气好,已在《嘉庆皇帝》中饰李显德、《朱元章》中饰常福、《薇娘、婉心》中饰牛司令等,在多部电视剧中任不同角色。还有些幸运的“漂”就不再一一列举。
&&&&&&&&&24王某照
十三、横漂谈门道。
不少“横漂”说,在横店,首先要有真本事,也就是演技水平;其次是关系和运气,所谓“天时、地里、人和”。实际上有些演员根本就没上过什么艺校,但演技上进迅速,三年左右就能拍上较好的角色及重头戏,且受到导演的赞赏。有些从某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高才生,到了横店现场却拍不了戏,台词表情差距甚远。总之,人要悟性好,只要在现场多看多学,多请教戏好的老师,就能迅速提高演技水平;做人好了、活套了,就能有人缘,有了人缘后戏自然就多了;并不象某些人说的,全是机械的请客送礼才能拉关系使自己戏多起来。
演员竞争也是激烈的,找导演要戏也是个门道,如门道不对,有时也适得其反。有部分演员的确是国家的一级或二级演员,在见导演时,个别人会将自己的一级演员证拿给导演看,导演往往会说:“不用,不用,你能把戏给我演好就行了。”的确,导演不管你是什么学历和资格及背景,只要你戏好,就敢用你。
十四、横漂说演技
一位大连来的演员张老师谈到演技时说:要说演戏,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的说:就是要看你接的是什么戏,戏中人物是好是坏,什么背景及环境,到现场后根据现场的场地情况考虑如何走位,再根据人物的喜怒哀乐把表情程度把握好就行了;要说难,也真难,讲究的可真是太多了,一天也说不了多少,要不,人家上几年学的是干什么的,讲究太多了。我只能简单说几个大体:要说人物的好坏与环境和背景都容易掌握,要说在现场要掌握的就有难度了,有自己想象的走位,有导演安排的走位,走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或者动作,戏中甚至一个眼神都很有讲究,角度瞟得不对就戏就失真了;把握一个人物的演法,有时候能有好几种演法,比如:让你演一个被人利用(卖贿)去违心地合谋坏事,尤其是唱演双簧的戏中戏。你是个为了钱做违心坏事的,通常有这几种演法:
1、演得好了,这个戏中人是否干的不是违心事,本身就是个坏人。
2、演得不好,会被对方发现漏洞而穿帮坏事。那么这个现实的戏就不符合逻辑了。
3、演得半真半假,会让对方产生怀疑,说不定时间稍迟就也穿帮坏事,稍不符合逻辑。
4、演得多半真(80%到90%),基本上就说得过去了,这个戏中人物也努力了,但他毕竟是违心的,那少部分的违心表情是其实是一瞬间的事,不容易被看穿的。
而现实上已播的电视剧,这种戏演得全好的也不少,这四种演法也都有,再根据戏中的发展情况而定这戏中戏该到何种程度,就这个“度”是比较难把握的,当然这是针对拍戏时间短,且经验不丰富的演员而言的。尤其在导演试戏时,经验不太丰富的碰对了,你先演的第4种演法,换其他任一种演法,多半会被淘汰。有时每个导演的观点不同,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
&25讲戏的张老师
张老师果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说了头头是道,不服不行。看来,演戏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也没必要看得过于复杂,任何大小戏都处心积虑,可就小题大作了,反而不好,只要认真抱着正常的心态,自然的把握就好了。
在此,笔者也希望每个群众演员也不要嫌自己是群众,既然要走表演这条路,就要象以上所说的:只要在现场多看多学,多请教戏好的老师,就能迅速提高演技水平;做人好了、活套了,就能有人缘,有了人缘后戏自然就多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十堰哪里招群众演员
十堰哪里招群众演员其他推荐
最新影视资讯New
· (01/14 18:28)★★★★★· (01/14 17:47)★★★★★· (01/14 17:13)★★★· (01/14 16:43)★★★★★· (01/14 15:31)★★★· (01/14 15:24)★★★★★· (01/14 15:12)★★★★★· (01/14 14:01)★★★· (01/14 13:47)★★★· (01/14 12:18)★★★★★&· (01/14 12:11)★★★★★· (01/14 11:56)★★★★★· (01/14 11:36)★★★★★· (01/14 11:34)★★★· (01/14 11:27)★★★★★· (01/14 11:17)★★★· (01/14 10:45)★★★★★· (01/14 10:38)★★★· (01/14 10:25)★★★★★· (01/14 10:12)★★★&· (01/14 10:08)★★★★★· (01/14 09:36)★★★· (01/14 09:05)★★★· (01/14 08:59)★★★· (01/14 08:58)★★★· (01/14 08:26)★★★· (01/14 07:52)★★★· (01/14 07:50)★★★· (01/14 07:47)★★★· (01/14 06:00)★★★&· (01/13 22:01)★★★· (01/13 16:22)★★★· (01/13 15:59)★★★· (01/13 15:48)★★★· (01/13 15:36)★★★· (01/13 15:36)★★★· (01/13 15:29)★★★★★· (01/13 15:16)★★★· (01/13 15:03)★★★· (01/13 14: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宿迁横店影视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