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度对比作业的七种调子

色相、純度及明度 Hue Intensity and Luminance
色相、純度及明度
色彩有三種屬性,分別是色相、純度及明度。不論任何光譜上的色彩,皆可在色相、純度及明度三個屬性作出變化,因而形成我們在視覺感知中變化萬千的色彩。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在可見光譜上,人的視覺能感受到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不同的色彩。而各種不同的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長與頻率。
相環上的色彩是有秩序及順序的排列,是光譜中色彩的關係。
純度是指色彩的純淨程度,亦是色彩的飽和程度。任何一種色彩,加上白色、黑色、或灰色,都會降低它的純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亦可以形容光源的光度。任可一種色相的顏色,都可以混合黑色或白色,而令色彩產生明度的轉變。白顏料明度高,混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黑色明度低,混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同時,白與黑是代表明與暗對比的兩種顏色,此兩色的混合,可以形成黑白灰調子的明暗度變化。
http://www.nacs.uci.edu/~wiedeman/cspace/地认识色彩,改变我们的视觉与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4..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课程内容(三):色彩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创造和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色彩构成教案
 v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色彩构成教案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根据学生的特征和学习内容,在色彩构成教学环节中,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选用适当的习作为图例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
装饰色彩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如色彩的要素,各种色彩互相混合的关系,对比、调和的原理,色彩的感性研究,色彩的感觉训练等等,为了系统化、条理化的学习,我们把色彩基础训练分解成若干个以单一因素为主的课题进行训练无凝是必要的。(如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等)。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
造形表现,在总体上应该是指形式和色彩的作用,而不是模仿自然或者通过模仿自然来获得幻觉联想。
色彩一旦脱离了具体的物象,作为一种不依附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某种物件而独立存在的视觉元素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通过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形式、比例、结构的调整――即用纯粹的色彩形式作为语言来表述,……这,就是色彩构成练习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色彩的形成
1.光源分析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太阳的光引进暗室,使其通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光线被喜剧性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这种色光再通过三棱镜就不能再分解了。牛顿据此推论:太阳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叫做色散。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常常可以看到,默雨过天晴,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起着三棱镜的作用,使阳光色散,形成美丽的彩虹,由三棱镜分解出来的色光,如果用光度计测定,就可得出各色光的波长。(如图),因此,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
2.色彩的产生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a、色彩的适应
b、色彩的恒常性
c、色的同化
d、色彩的易见度
e、色彩的错觉
3.构成色彩的因素 一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 二是光源的性质。
二、色彩的混合
1、原色、间色和复色
色料三原色:红(品红或玫瑰红)、黄(柠檬黄)蓝(湖蓝)。
橙色处于黄与红之间,系黄与红的等量混合。
绿色处于黄与蓝之间,系黄与蓝的等量混合。
紫色处于蓝与红之间,系蓝与红的等量混合。
复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复色也称为再间色或三次色。 如:橙与绿混合成橙绿,呈黄灰色;橙一与紫混合成橙紫,呈红灰色;绿与紫混合成绿紫,即蓝灰色。
2、色彩的混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色,称为色彩的混合。
a、加色混合法
加色混合也称为色光的混合,即将不同的色光混合到一起,产生新的色光。其特点是将相混合的色光的明度相加,混合的色光的成份越多,所得到的新色光的明度越高,将等量的原色色光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灰色;将所有的色光加到一起(三原色色光都为最大值),就可以得到白色。
其特点是当混合的颜色越多,或者混合的次数越多,所得到的颜色就越灰暗,将所有的颜色混合到一起,就可以产生黑色。
c、旋转混合
在圆形的转盘上绘制色块,并使其高速旋转,就会产生色彩混合现象,我们称之为旋转混合。
d、空间混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的视觉内达成的色彩混合称为空间混合。
旋转混合和空间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过人们先看到的颜色的视觉残留,到后看到的颜色上所产生的视觉混合,这两种混合方式不会使色彩的明度变亮或者变暗,而是取参与混合的颜色的明度的中间值,所以也被称为中间混合。
三、色彩的属性
无彩色学一一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2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谓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O图)
2、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特征,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
a、色相一一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b、纯度(饱和度)一一所谓纯度就是色彩鲜浊、饱和和纯净的程度。同一种颜色,当加入其它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就会较原来的颜色低。
c、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
3、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a、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b、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
c、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系列。
一、对比的概念
两色并置,有明显的不同称之为对比,当对比达到最大值时,我们称之为直径对比或极地对比。
任何艺术效果都离不开对比,虚与实、明与暗、动与静、高与低、繁与简等,色彩效果同样也是靠对比来增强和减弱的,通过画面和图形探索色彩对比的规律,寻觅色彩对比的特有魅力,是设计和创作的永恒课题。
二、色彩对比的分类 以色彩自身的特征出发,认识各种对比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以探索色彩对比的构成规律出发,可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距离对比、数量对比等。
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对比,正是这一对比,确立了色彩存在的价值,有了色相,色彩的其它一系列对比才得以展开。
色相对比是各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彩在色相环上的距离来表示。
a、邻近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相邻的颜色为邻近色。
b、类似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2~3色的颜色为类似色。
c、中差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4~7色的颜色为中差色。
d、对比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20°~150°的任一两色互为对比色。
e、互补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80°的任一两色互为互补色。 邻近色、类似色的对比为色相弱对比; 中差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中对比; 对比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强对比; 互补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的极地对比。 色相对比多见于民间艺术作品中,给人以质朴、率真的感觉。
2、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
a、明度基调
★ 低明度调――由1―3级的暗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沉静、厚重、忧郁、迟钝、沉闷的感觉;
★ 中明度调――由4―6级的中明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柔和、甜美、稳定的感觉;
★ 高明度调――由7―9级的亮色组成的基调,具有优雅、明亮、轻松、寒冷、软弱的感觉。
b、明度对比的强弱
★ 明度弱对比――相差3级以内的对比,又称为短调,具有含蓄、模糊的特点;
★ 明度中对比――相差4―5级的对比,又称为中调,具有明朗、爽快的特点;
★ 明度强对比――相差6级以上的对比,又称为长调,具有强烈、刺激的特点;
c、明度调性的延展
b、纯度基调
将纯色与同明度的灰色以不同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等级的纯度推移,并以此来划分纯度的基调:
★ 低纯度调――由1―3级的低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容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的感觉;
★ 中纯度调――由4―6级的中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 高纯度调――由7―9级的高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具有强烈、鲜明欢快、拥挤、忙碌的感觉;
★ 纯度弱对比
★ 纯度中对比
★ 纯度强对比 纯度对比通过色彩饱和度的中和,可以使过分跳跃的色彩得到抑制,调整画面的主次关系,低纯度调的色彩搭配容易沉闷、暗淡,但如果把握得当,可以得到非常优雅的画面
在光谱六色中的三对互补色,在互补色对比的过程中又具有各自独特的对比价值:
★ 黄――紫:在明度的极地对比中展开;
★ 橙――蓝:在冷暖的极地对比中展开;
★ 红――绿:在同明度色相的强对比中展开。
5、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感觉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a、不同色相的冷暖差别:
b、同色相的冷暖差别:
★ 同一色相的颜色,加白色越多。色彩越明亮,同时也越冷;
★ 同一色相的颜色,加黑色越多。色彩越暗,同时也越暖。
c、纯度对色彩冷暖的影响:
★ 纯度越高的颜色冷暖的感觉越强烈;
★ 纯度越低的颜色冷暖的感觉越微弱。
d、对比 色彩的冷暖感是通过对比产生的,同属于冷色系或同属于暖色系的颜色放在一起,同样可以对比出冷暖的差异。
6、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a、同时对比 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所看到的色彩对比现象叫同时对比,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的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同时对比的动人效果可用适当的方法将其扩大或抑制,重要的是,要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同时对比可以发生,以及怎样能将它们中和。 ★、同时对比中,两邻接的色彩彼此影响显著,尤其是边缘; ★、两对比色彩为补色关系时,两色纯度增高显得更为鲜艳; ★、高纯度的色与低纯度的色彩相邻接时,使高纯度的色显得更鲜,低纯度的色显得更灰; ★、高明度与低明度的色彩相邻接时,使明度高的色显得更高,明度低的色显得更低; ★、两不同的色相相邻接,分别把各自的补色残像加给对方; ★、两色面积,纯度相差悬殊时,面积小的,纯度低的色彩将处于被诱导的地位,所受对方的影响大。而面积大、纯度高的色彩除在邻湖边缘有点影响外,其它基本不受影响。 ★、无彩色与有色彩之间的对比,有色彩的色相不受影响。而无彩色(黑、白、灰)有较大的变化,使无彩色向有彩色的补色变化。 b、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的特征: ★、把先看色彩的残像加到后看色彩面,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色彩影响力强。 如先看色彩与后看色彩恰好是互补色,则会增加色彩的纯度使之更鲜艳,其影响力以红与绿为最大。 因为眼睛把先看色彩的补色残像加到后看物体色彩上面的缘故。就是因为这种前后对比的关系,这种色彩对比的方式我们称为连续对比。
7、面积与色彩对比 无论是色调的形成还是色彩主次关系的调整,色彩的面积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种色彩或以这种色彩为主构成的色调在画面中占有最大面积时,画面的色调就随之形成。要改变一幅作品的色调,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改变色彩占有的面积。 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块的相对色域,恰当的说面积对比就是一种比例对比。
a、面积与色调
★以色相面积差别形成的色调(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等);
★以明度面积差别形成的不同明度调(高明度调、中明度调、低明度调等);
★以纯度面积差别形成的不同纯度调;
★冷暖调。
b、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相同色彩的面积对比:
面积相同,对比效果弱
面积差别越大,对比效果越强
★不同色彩的面积对比:
面积相同,对比效果强烈
面积差别越大,对比效果越弱
8、形状与色彩对比 在心理学上,把由一种感觉引起的另一种感觉,称为共感或副感觉。如:当见到某种色彩时,会联想到某种味觉感觉。 色彩的形状感也是色彩的副感觉之一。 伊顿认为红、黄、蓝三原色恰好与正方形、三角形和正圆形符合。 正方形象征着物体的稳定与重量,有一种实在感,红色饱满、浓郁的视觉特征符合正方形的安定、重量与充实,红色具有扩张感,正方形的四个内角就象指向四方的箭头一样,正方形同样具有扩张性。 三角形在这三个形体中明显的瘦削、锐利、份量最轻、富有刺激性;黄色的特征是明亮醒目、锐利快速,在三原色中,黄色是最富有刺激性的颜色。 圆形在所有形状中最为详和,使人感到轻快、流畅、飘浮,并且没有紧张感;蓝色使人想到天空、大海、空气和水,这与轻快流畅、轻松飘浮的圆形相吻合。 三原色的形状共感一经确定,作为间色的橙、绿、紫的形状也就应运而生: 橙色为介于正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梯形;绿色为圆与三角形之间的球面三角形;紫色为介于正方形与圆形间的椭圆形。 形与色原是无法分离的统一体。当明白了色彩与形状的关系,我们就知道当色彩和形状在画面中相一致时,画面的效果就会加强。
9、位置与色彩对比
★、色彩本身的份量感和运动感决定其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效果;
★、颜色相互之间的关系(距离)不同,色彩效果不同;差异越大的颜色,距离越近,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张力,对比效果越强;差异越小的颜色,距离越近,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亲和力,对比效果弱。
10、数量与色彩对比
数量对色彩对比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为同一画面上究竟有多少种颜色
二为同一颜色究竟有多少类形体;
三为同一颜色、同一形体有多少数量
一、色彩的心理 我们观看色彩时,除了直接地受到色彩的视觉的刺激外,在思维方面也可能产生对生活经验,环境事物的联想,进而左右我们的心理情绪,这种反应称为(色彩的心理感觉)。 色彩的心理感觉,按照观者之不同而显现出个别的差异,尤其是爱好,厌恶……等之感觉,这些感觉方式也随着性别、年龄、教育、职业的差异各有不同,因此,对这种情绪性的感觉方式,很难下一个统一的结论。
如让许多人去观看同一色彩,将所得的感觉可以得到许多共同的感觉,我们虽然不能据此认定(这种色彩一定会引起某种感觉L但可大略了解这种色彩感觉倾向。另一方面而言,有些感觉方式则比较不带情绪性反应。如冷暖感、轻重感、膨胀收缩感……等。则是属于机能性的感觉方式,也是较大多数人共同的感觉倾向。不管是情绪的感觉方式,或是机能性的感觉倾向,都是色彩在我们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力。
1、冷暖感:
色彩的感觉大都与联想有关,有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天空,流水、雪景、冰块,会引起这种印象的叫冷色或寒色,(灰色、蓝色、绿色、白色)等。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血等暖烘烘的感觉的色彩称暖色。如红、橙、黄等色。
色彩的冷暖感会因其明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例如:红色系中的粉红色,其温暖感较鲜红色大为降低,并有转趋凉快的倾向,而暗 蓝色则寒冷感比鲜蓝减少,浅蓝比深蓝更具寒意感。色彩的冷暖也常受配色的影响;如小面积的绿色,搭配暖色,则整体感还是暖色调。小面积的绿色搭配冷色,则整体感还是冷色调。
2、进退感:
同一背景、面积相同的物体,由于其色彩的不同有些予人有突出向前的感觉。有的则给人后退深远的感觉。当两种同形同面积的不同色彩在相同无彩系的背景衬托下,我们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如黑与白,我们感到白色大,黑色小,红与兰,我们感到红色大,兰色小。 高纯度与低纯度,高纯度大,低纯度小。大的我们称前进色、膨胀色;小的后退色、收缩色。其结果暖色前进、膨胀。冷色后退、收缩。从明 度上讲,明度高前进、膨胀,低的后退、收缩。纯度高的前进、膨胀,低的后退、收缩。
3、轻重、软硬
色彩能使人看起来有轻重感,一般来说,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暖色系的色彩感觉较重。冷色系的色彩感觉较轻。但造成轻重感的最大因素,还是明度高低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感觉柔和的色彩,通常是明度较高、纯度较轻的颜色,相反的,使人感觉坚硬的色彩,通常都是明度较低、纯度较高的颜色。 在无彩色中,黑白具有坚硬感,灰色是有柔和感,有彩色的冷色有坚硬感,暖色则有柔和感。 总括来讲: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其次是纯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从色相方面色彩给人的轻重感觉为暖色黄 橙、红给人的感觉轻,冷色蓝、蓝绿、紫等给人的感觉重。 物体的质感给色彩的轻重感觉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物质有光泽、质感细密、坚硬给人以重的感觉,而物体表面结构松、软,给人感觉就轻。 同祥,色彩的软硬感觉为,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软而有膨胀的感觉。凡是感觉重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硬而有收缩的感觉。
4、兴奋与沉静感:
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使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射,能使人感觉鼓舞的色彩称积极兴奋的色彩。而反之,使人消沉或感伤的色彩称之为消极的沉静色彩。 影响感情最历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
会引起观者兴奋感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称为(兴奋色);而使人有沉静感的颜色,如蓝、蓝绿……等色,称为(沉静色) 大致来说,亮暖色属于兴奋色,而冷色属于沉静色。就明度而言,明度高的颜色富极积性,为兴奋色,深的颜色较消极,属于沉静色。纯度方面,则纯度越高越富极积性,纯度越底则富消极性;因此,高纯度的色彩为兴奋色,而低纯度的色彩为沉静色。
5、爽朗与阴忧感:
明度越高的色彩越具有爽朗感,明度低的色彩则往往会有阴郁感。 无彩色中的白色具有爽朗感,黑色则具有阴郁性。灰色为中性色,暖色较有爽朗感,冷色则偏向阴忧性质,当中若加上明度与纯度的变化,则更加强爽朗感与阴忧感的效果。
6、华丽与朴素感:
色彩也有华丽与朴素感的区别,这种感觉主要与纯度有关,纯度越高则鲜艳,华丽的感觉越强。明度对华丽的影响虽然较小,不过高明度的色彩还是比低明度的色彩显得较为华丽。 就色调而言,活泼、高明度、强烈的色调,具有鲜艳、华丽的感觉与效果,而低明度的灰暗色调与纯色调,则使人有朴素的感觉。 从色相讲:暖色给人的感觉华丽,而冷色给人的感觉朴素。 从明度讲: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而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 从纯度讲:纯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而纯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 从质感上看:质地细密而有光泽的给人以华丽的感觉,而质地酥松、无光泽的给人以朴素感。
7、色彩的音感:
据说牛顿能听音辨色,从do到so的部分,正好与红一紫的光谱色顺序相同。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明度表示出来,声音越高,则明度越高,声音的感情也用色彩来表示,如红色表示热情的声音,黄色表示快乐的声音,黄色一一绿色表示悠闲的声调;蓝色则表示悲伤的音符。 绘画大师康丁斯基认为:强烈的黄色给人的感觉就像尖锐的小喇叭声音,浅蓝色的感觉像长笛声,深蓝色随着明度的降低,就像低音提琴到大提琴的音响效果。音感作画。也就是利用色彩的音感为依据所创作的绘画。
8、色彩的味觉感
色彩具有味觉感,这种味觉感大都由人们生活中所接触过的事物联想而来,在过去的经验中,我们所食用过的食物、蔬果等色彩,对味觉形成了一种概念性的形式。因此对于我们未曾食用过的食物,往往会先以它拥有的外表色彩,来判断其味道。 酸:使人联想到未成熟的果实,因此酸色即以绿色为主,从果实的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情形得到概念。因此,黄、橙黄、蓝等色彩,都带有些微酸味的感觉。 甜:暖色系的黄色、橙色最能表现甜的味道感。另外,明度、纯度较高且清色者亦有此感觉,如粉红色、象牙色的冰淇淋比较具有甜味感。 苦:以低明度、低纯度带灰色的浊色为主,如灰、黑、黑褐等色,这些色易让人联想到咖啡或者中药。 辣:由辣椒及其他刺激性的食品联想到辣味。因此,以红、黄为主。其他如绿色、黄绿的芥菜色、生姜色也是辣味感的色调。 涩:从未成熟的果子得到了涩味的联想,所以,带浊色的灰绿、蓝绿、橙黄等色都能表示涩味感。
9、季节感:
我们从四个季节来阐述;就意味我们要在色彩球体表面和内部为每一个季节找到那样一些色彩和特点,它们在同整个有色彩世界的关系中是明显地属于表现那个季节的。 春天自然界中的青春焕发、蓬蓬勃勃的生机是用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的。黄色是最接近于白光的色彩,黄绿色则是它的强化色。浅的粉红色和 浅蓝色调子扩大并丰富了这种和谐色。黄色、粉红色和淡紫色是在植物的蓓蕾中常见的。
秋季的色彩同春季的色彩对比最为强烈。在秋季,草木的绿色已消失,即将衰败而变为阴暗的褐色和紫色。 春季的锦绣景色在夏季的成熟中得到完满实现。 夏天的自然界由于大大向外推进而形成极其丰富的形状与色彩,所以达到最浓密的程度,获得生动、充实的造型力量。暖调的、饱和的和积极的色彩,都是些只有在色彩球体的一个特殊区域里才能找到其最高点的色彩,在这里表现了夏季。为了同它们进行对比并扩大这些主要色彩,它们的补色当然也是必要的。 冬季是通过大地力量的收缩性内向运动,显示自然界典型的消极无为的季节;要表现它,我们需要的色彩就要能暗示退缩、寒冷和内向的光辉、透明和稀薄。 自然界以四个季节来完成的规模宏大的呼吸循环,就可以这样用色彩清楚而客观地表现出来。
二、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时,常常把这种色彩和我们生活环境,或生活经验中有关的事物联想在一起,这种思维倾向称为(色彩的联想L色彩联 想是通过过去的经验,记忆或知识而取得的。 例如一般人见到红色;会想到血、火、消防车或红苹果,看到绿色可能会想到草皮、树木、绿色的蔬菜、水果等。这种色彩的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过去的经验、知识,以及化意所影响,也会因年龄、性别、性格、教育、环境、职业、时代与国民性之差异而有所不同。 色彩的联想有时是有形象的具体事物,有时则是抽象性的事物;一般来说,幼年时期所联想的以具体事物为多,随着年龄增长、教育的提高, 抽象性的联想即有增加的趋势,这种抽象胜的联想,称为(色彩的象征)它是属于比较感性的思维层面,也偏向心理上的感觉效果。
这些色彩的联想经多次反复,几乎固定了它们专有的表情。于是该色就变成了该事物的象征。
红色表示生命,热情、精神充沛,使人兴奋、引人注民快活的,充满青春气息,最能引起情结活动的颜色,也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效色, 它勾画着人生的悲喜剧。 12色环中。红既不象黄,又不象蓝。红色不如黄色,光泽容易消失,具有强度和弹力。红色带黄调时暖感增加,带蓝调时编冷,感情上冷静。红橙色浓,不透明,充满厚和暖的感觉。蓝色调的红紫兼有高贵的精神和小家碧玉的姿态。红色放在柠檬黄上面时发暗、无力。如果放在黄绿上面,红色有中了邪的感觉,显得嘈杂而粗俗。红橙和黑色对比时,刺激太大,令人不决,有狂热、恶魔般战栗的感觉。红色和黄色不同。亮、淡则冷,沉则暖。冷暖的幅度广,中间色和清色的变化大,明暗的等级多,红色保持红本身的表现特征,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化。
橙色 一般说的桔色,又称橙色,充满了暖色感,是一种红色中带有黄色的色彩。 看到橙色,就会令人想到炎炎夏日。使人有强烈的印象。而橙黄色给人的感觉也一样,就像盛夏炎炎的阳光。 黄和红的混合色橙色最活泼、有光泽。具有明快的特色;但加白或黑时立刻夫去这一特征。加黑时呈现闷的褐色。褐色明度增加则得米色。米色作为室内的颜色,具有柔和温暖的气氛。
黄色 黄色的种类繁多,充满明亮给人以阳光和煦的柔情,黄色意美着太阳、温暖、舒心。黄色象征日光。 明黄在中国帝王时期是禁忌的颜色;尤其是清朝;是天子专用色,表示至高无尚的威严。臣民乱用则定欺君犯上之罪。可造殊深杀九族之灾。
在古罗马也被作为高贵的色彩。现代僧侣的袈裟也用黄色。在自然界秋天的色彩是黄色。因此。黄色又代表着金秋,而基督教却作为犹大衣服的色,所以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把黄色以为是最下等色。
淡黄色系列,容易使人联想到香味可口的食品,故食品包装设计以此为色调。 黄色经常使用在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如信号灯、施工中的符号,安全服等,因而称之为安全色。
绿色是大自然草木的颜色,所以意味着自然生命和生长,象征和平、安祥、平静、温和。因此给人的印象就是安全、自然,带给我们内心的平安。在交通信号中又象征着前进与安全。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春天萌芽的绿草,充满了朝气、希望、新鲜,到秋天,面临着冬天的M#到来, 绿色就逐渐较为深暗。在西方绿色又意味着嫉妒、恶魔。
蓝色(蓝色又称青色)
蓝色给人最直接的联想便是清澈深造的大空,一望无际的大海,闪动着深远而神秘的蓝色彩。蓝色具有吸引人的题力,并予人寂静、透明的感觉,可展现无限的空间感。 蓝色表示希望,在西方表示名门血统,因此蓝色是身份高贵的表示。不过相反,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语,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伤的表示”。 在美国的恳荒时代,蓝色是劳动服的基本颜色。19世纪时,掌据海权的英国,船员的服装以蓝色为主,因此,蓝色又被称为海军色。世界各国的海军,选择蓝白条纹的海魂衫做军服雅致、和谐、威武、肃穆。是海洋中视觉感受的最佳选择。
紫色是19世纪中叶,英国制造疟疾特效药奎宁的合成色。后来变成合成的染料。当时,维多利亚女王穿着这种颜色的服装,出席万国博览会的盛会,而引发热门话题。格调高雅的紫色系,因此成为英国王室的传统色系。
在西方希腊时代,紫色作为国王的服装色使用,表示着尊贵。过去我国和日本作为表示等级的服色。紫色系在欧洲流传很广,其华丽、高贵 的特性别具一格。 优雅、华丽的紫色系,可提高周遭的气氛;而在正式的场合或宴会中,也属于非常引人注目的颜色。其特点娇柔、安祥、高尚、艳丽、优雅。 大自然中的紫色并不是很多,但它的出现都是那么大然、巧妙、均衡,给人以清新,谈稚之感。服装上紫色和粉红色、白色、金色、银色等色相相互搭配时,最能引发人们的梦幻般的憧憬。
三、配色的源泉 从创造的原则上说,原表象与新画面是两种相对独立的东西。前者为后者提供素材,素材给创作构思提供依托;后者将是前者的再创造,它将原色彩从限定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之消失在新的气氛中,达到自身完整的、独立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创作目的。这种再创造的过程,可以说是主、客观融合的过程,也是具象与抽象自身转换的过程。
配色素材的来源非常广阔:一方面可乞灵于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一些原始的、古典的、传统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祈求灵感;另一方面可从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以及那些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各类文化艺术和艺术流派中猎取素材。 (一)、色彩的再创造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在他的创作理论中谈道:“艺术家是为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感动而存在的仓库,从天空。大地,从纸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蜘蛛网……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拿出来,从我们的作品直到他人的作品中。”可见,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文化修养是多么的重要。“万物静观皆得”,只有对世界充满热爱、专注和探索精神,才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逐步去认识客观色彩中美妙的色彩关系和美好的形式,从而揭示美的色彩规律。
写生是收集色彩素材、积极地咀嚼和充分地消化色彩对象的最好方法。它在采集自然色彩时用得较多。作为写生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作深人细致地观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感知对象,分辨各种色彩的复杂变化。写生的过程,是深人理解、认识色彩关系和概括、提炼色彩要素的过程。因为写生的目的不能只满足于视觉的直观再现,而应是通过采集者的审美情趣对对象加以改造和变化,从而发现美。
彩色摄影是现代艺术家常用的采集手法。它简便、快速、完整、真实、准确,能把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凝固于瞬间。从艺术史看,整个艺术史也是视觉方式的历史。变换一种观察方法,就会革新一种观念,宏观与微观所获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具有现代科学手段的摄影技术,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的肉眼和观察能力,特别是相机上可以更换的镜头,使同一个物象可获得多种截然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说,摄影采集需要的是敏锐的感觉和相机镜头二者完美的结合。旅加画家、摄影家程子然说过:“相机不是帮助我去拍作品照抄(我最瞧不起没有创作能力用相机拍了回来照抄的‘所谓画家’,我只是用相机去拍摄自然的色回来作参考而已”。在某些方面,摄影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写生概念,使收集素材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国际色彩权威》、《启隆》等发布的流行色,多是通过摄影资料为依据来预测和发布的。另外,利用特技摄影,如显微摄影、旋转、微动摄影、叠影、罩影等手法加以再创造,其色彩的变化更是奇幻无比。
临摹是学习和采集传统色彩、民间色彩、少数民族色彩时多用的手法。这种临摹应算是记录性临摹,即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做局部色彩和图形的临摹,从具体的调色中、颜色的对比中、图形的变化中。用笔的力度中去体会该作品的特征与风貌,从而准确地把握对象的原始色彩风格。
剪贴指收集图片和标本。看杂志或画报时,我们经常会被里面精彩图片的美妙色组所打动,这时,不妨将它们剪贴收集起来,作为自己未来配色设计的依据。像火花泅票、各种绘画和摄影作品等。艺术院校的学生经常爱买过了期的旧画报,其目的也是想从普通的图片中寻找灵感,取得意想不到的美的启示。采集标本是指采集那些力所能及的小的实物,如红叶、杏叶、树皮、贝壳、鹅卵石、蝴蝶等。标本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真切、动人,犹如身临其境。当然,标本的收集非常不易,也很有限,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不要错过机会,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抽象,可理解为对事物“高度”的概括。它是从采集到重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步骤。面对采集来的素材,我们只有掌握了美的抽象能力,才有可能对事物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形式美”的艺术品,也才有可能使美感得以“高级”的升华。当然,抽象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为它不仅是在创作,而且更多的是在进行美的探索。这中间不但包含着创作者对美的愿望,对美的理解,同时也包含着创作者对事物的态度。是情感性的,还是理智性的,不同的态度导致出不同的创作过程,不同的过程所获得的结果也将是不同的。情感性带来热抽象艺术,理智性带来冷抽象艺术。
客体一情感性体验一简洁化(形、色、质)一较自由的成型一一情意的直觉表现。 热抽象艺术的创作过程,需将自己投人到或融化到客观物象中去,神情是凝视的、专注的。然后将其形。色简洁化,方法可采取集中、概括、夸张、变形等加工手段。因为我们主要研究的是色彩,所以形。色。质的完善主要是色彩的完善。形可舍弃,但不可忽视形对色面积、色对比产生的作用。另外,不同材质的肌理所反映出的颜色变化也要考虑进去,如绿色的苔薛、绿色的芭蕉叶、绿色的鹦鹉羽毛一总之,形和质是为色服务,应根据色的效果进行取舍。接着就是进人以情绪、节奏为动力的较自由的成型阶段。夭家知道,任何结构体都有它的自律性,无论是热抽象艺术还是冷抽象艺术,到了成型阶段就要按某种 规律进行发展了。热抽象的最后目的是情意的直觉表现。也就是说,此创作过程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往往含有创作者很大成份的感情因素,从结果的面貌仍能感受到原表象的痕迹和意义。 热抽象艺术的例子很多,像花卉变形、动物图案、风景图案、归纳色等基本上都属热抽象艺术。我国国画的大写意、西方的抽象行动主义等,画家用笔的力和动作节奏,以及画面最后的形态、用色,都与当时酝酿的情绪有关。热抽象艺术能比较容易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冷抽象艺术的创作过程属纯粹的理性思维。面对客观物象,运用立体几何的分析方法将对象的造型要素。色彩关系、张力空间、结构方式等进行剖析、提取(或截取X加强和组合。剖析对象最有特征的形色关系,提取对象本质的部分,将对象简化为或还原为单纯的基本形和基本色,或截取对象最有特征的形。色部分,然后,根据其张力空间的大小、强弱,再将基本形、色有重点地加强和组合。画面的构成多为平面化的几何形,或者是客体的抽象符号,通过点、线、面与颜色的形态、张力及方向等的完满交织,加上心理联想与艺术通感的作用,从而唤起人们的主观精神。尽管冷抽象的结果大多是点、线、面、颜色的组织关系,没有任何的具象形,看似简单,但“以少胜多”正是抽象艺术的特征。这些点、线、色各自都有着独立的表现价值,它们的外在特性都是由绘画语言的内在价值所决定的,而内在价值即表现为精神的价值。与感性的创作过程相比,理性的创作过程更内在,也更抽象,更偏重意念的表现。当然,这种表现一定是直觉的,如果让人一点感受不到也是不成功的。像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许多作品,在冷抽象艺术中都很具代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热抽象和冷抽象是没有绝对界线的,有的作品偏重理性,有的则偏重感性。是以情动人,还是以理服人,这是成功的艺术家所要考虑的两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艺术创作离不开抽象的方法,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能力,才能进行主动的判断、认识以至再创造。这也是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关键。高更曾说过:艺术就是抽象。
重构的意义是将原物象美的、新鲜的色彩元素注人到新的结构体、新的环境中,使之产生新的生命。这里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讲重构:一是画面中的重构,指根据采集对象的形色特征,经抽象过程,在画面中进行重新组织的构成。色彩构成课中的练习多用这种方法,作业名称叫“采集重构”,在正方形或长方形构图中完成。此练习考虑更多的是原物象与画面,以及画面自身的完善程度。二是按不同门类的设计需要去重构,它多在专业色彩学习中出现。此时关注更多的应是抽象出来的色彩怎样与设计形式达成和谐,也就是说,重构时不但要考虑和体现原物象的色彩特征,更重要的是要看其设计作品的形态、结构、材质、风格、功能等是否与采集来的色彩相协调。
a、整体色按比例重构
将色彩对象较完整地采集下来,抽出几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色彩,按原色彩关系和色面积比例,做出相应的色标,整体地运用在作品中。特点是能充分体现和保持原物象的色彩面貌。
b、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
将抽象出的几种主要色彩等比例地做出色标,根据画面要求有选择地应用。特点是运用灵活。由于不受原色面积比例的限制,所以就有可能进行多种色调的变化。重构的结果仍能保留原物象的色彩感觉。
c、部分色的重构
从抽象后的色彩中任意选择所需的色,可以是一组色,也可以是一个色。特点是运用更加自由,更加主动,原物象只给我们以色彩启示,并不受原配色关系的约束。
d、形、色同时重构
在重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如果与原物象的形同时进行考虑,效果可能会更好,更能充分显示其美的实质,突出整体特征。因为许多物象色的表现是建立在特定形和形式之上的,尤其是自然色彩。反过来,原物象的色和色关系往往还能给画面的结构、产品形态等带来启示。
e、色彩情调的重构
依据原物象的色彩感情、色彩风格做‘神似”的重构。重构后的色彩和色彩关系可能与原物象很接近,也可能有所出人,但始终保持其原色彩意境、情趣的方向不变。此方法较之以上几种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创作者拥有对色彩的深刻感受和理解,不然,重构色彩就会缺乏感染力,很难与观者产生共鸣。 在采集、抽象、重构之间,采集相对独立一些,而抽象、重构有时则是同步进行的。重构的过程是个再创造的过程。面对同一素材,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修养、不同的表达技巧,最后所呈现的重构面貌也各不相同。
色彩再创造的过程,可谓是一把打开色彩新领域大门的钥匙,它教会我们如何发现美,直至最终创作出表现美的作品,并能锻炼和培养每个人尽量去寻找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和属于自己的原创力。因为艺术中最有冲击力的就是原创性。毕加索常说:我不知下张画是什么。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强大而震撼的原创力。 (二)、色彩的源泉 1、自然色 2、传统色 3、民间色 4、绘画色
文章录入:hujing&&&&责任编辑:weipeili&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子安路66号江西美术出版社 电话号码:2
江西美术教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出网许(赣)字0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彩的纯度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