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说出和月与马有关的乐曲两首乐曲

现金找歌!!! 这首歌曲 我已经找了10提问了 好没找到啊 再次声明帮我找到的我会以200元现金作为酬谢打到你卡里知道的都可以说歌名 凭感觉说 比甩葱歌更像歌 比疯狂青蛙 更好听 可能是两个女孩唱的具体都是凭感觉你也可以说一个 韩文的可能性大 节奏后面很快 刚开始两句慢 歌曲听着
现金找歌!!! 这首歌曲 我已经找了10提问了 好没找到啊 再次声明帮我找到的我会以200元现金作为酬谢打到你卡里知道的都可以说歌名 凭感觉说 比甩葱歌更像歌 比疯狂青蛙 更好听 可能是两个女孩唱的具体都是凭感觉你也可以说一个 韩文的可能性大 节奏后面很快 刚开始两句慢 歌曲听着
补充:&歌曲听着有种高跟鞋踩在地板上那样清脆 比婴儿的声音年轻听过baby baby和haru haru就是这两首歌结合的调 我甚至哼不出来 MD 希望大神们尽快帮我找到 补充: 具体我也说不上来 好像还是个说唱版的 哈哈
补充:这首歌曲 两三年前在我空间背景乐曾经被听过的网友 称赞 有味道 喜欢这种音乐的味道 只是那时我情绪失控没能清楚记下这首歌曲的名字 去年这个时候 我刚去 KTV上班时候 那里的DJ女孩再次试唱完这首歌后就走了 换DJ了 当时我头脑也是很膨胀 没有追问 现在无异于大海捞针 毫无头绪啊 甚至比青山的最好听的那首歌曲都神话
补充:你们有幸看到这问题我就告诉你们青山最好听的歌曲我个人认为
补充:那首歌曲 唱的非常凶猛 比阿里阿里强得多
补充:不知道是不是老歌
补充:韩国女生唱的 听着像吵架样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可爱歌, ,看看是不是这里面那首? 是的话楼主要感谢我,就给我冲点Q币吧,哈哈
抱歉 不是哟 看我补充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音乐领域专家您现在的位置: >
> 广西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责任编辑:本站会员|
浏览字号大小由您定:
第一单元:唱起来 第一课时课题:《说起唱歌都常来》教学目标: 1.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3. 体会变拍子的特点,并能在歌曲中准确运用。 4. 创编符合歌曲情绪的歌词。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认识壮族二弦弹拨乐器——天琴,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 想想做做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第一单元:唱起来
课题:《说起唱歌都常来》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3.&体会变拍子的特点,并能在歌曲中准确运用。
4.&创编符合歌曲情绪的歌词。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认识壮族二弦弹拨乐器&&天琴,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 想想做做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变拍子节奏练习
1.&师生共同复习3/4、2/4的拍子特点。
2.&手脚配合分别做3/4、2/4的练习。
3.&结合课本上的节奏练习,出示单张节奏卡做节拍练习。
4.&学生说说3/4和2/4拍交替练习的感受。
5.&出示完整节奏卡,师生共同完成。
6.&师小结:节奏练习中交替出现了3/4和2/4的节奏,让我们感到这条节奏很有弹性、节奏感,更赋予变化了。
三.导入歌曲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带有这样节奏变化特点的歌曲《说起唱歌都常来》。
1.&简介歌曲
2.&复习旧知,回忆以前学过的苗族歌曲和简单的苗族舞蹈手势,激发学习兴趣。
四.学习歌曲《说起唱歌都常来》
1.&师表演唱,生说感受。
2.&师生合音乐练习一些简单的苗族动作。
3.&四人小组合作,在歌谱上找找哪些小节是3/4拍、哪些小节是2/4拍,并说说有什么规律。
4.&划拍感受歌曲旋律。
5.&师生共同练习演唱歌谱,随机纠错。
6.&学生自由演唱歌谱。
7.&带上歌词进行演唱。
8.&师指导变拍子时的强弱规律的变化,以及一字多音的气息运用。
9.&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10.组织学生拉手围圈边唱歌边舞蹈,感受苗族歌曲的韵味。
五.创编歌词
1.自由讨论,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2.分别展示。
六.老师小结。
课题:《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目标:
1.&感受布依族歌曲旋律的魅力。
2.&用自然声音、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3.&通过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来进行创编新歌词。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 想想做做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播放《中国话》,学生跟唱。
2.&讨论发现其中歌词的特点。(象念绕口令)
三.揭题、简介歌曲。
四.学习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1.&听录音范唱,学生静听感受
2.&交流听的感受。
3.&再次听师范唱,找出自己印象就深的地方。
4.&学习按节奏读歌词,师随机解释和指导。
5.&学生自由练习,比比哪一组读都又轻快又流畅。
6.&分组展示。
7.&学习歌曲旋律
8.&把歌词带到旋律中演唱。
9.&师指导。
10.分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同学能象读绕口令那样把歌曲唱得轻快、流畅。
11.展示、评价。
12.学生小结,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得到什么启迪。
五、歌词创编
1.师提要求:根据你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试着创编一段歌词,把你懂得的道理告诉大家。
2、小组合作。
4.师小结,发奖品。
第三课时《拉木号子》
&&&&&&&&&&&&&&&&&&&&&& 编写者:陈静灵
教学目标:
1.体会劳动号子的特点。
2.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和饱满激情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3.为歌曲设计&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让学生回忆运动会上拔河比赛的场景,自由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三.学习歌曲《拉木号子》
1.听范唱,说感受。
2.揭题,简介歌曲。
3.学习歌词,指导朗读歌词的情绪要铿锵有力。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5.师指导演唱
6.学生完整有感情演唱。
四.设计&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1.分组讨论设计
2.说明设计意图并展示
五.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唱天谣》
教学目标:
1.认识壮族民族乐器&&天琴
2.欣赏《唱天谣》
3.感受民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壮族民歌《唱天谣》
1.听录音,说感受。
2.介绍壮族乐器&&天琴(形状、音色等)
3.全班模仿边弹奏天琴边演唱歌曲的姿势。
4.再次聆听并感受天琴的音色特点和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
5,试着练习摸唱。
三.讨论还有哪些乐器也可以这样边弹奏边演唱。
四.小结,下课。
&&&&&&&&&&&&&&&&&&&&
第五课时&《千年万代不断歌》
教学目标:
1.感受混声合唱的演唱效果和歌曲曲调的特点。
2.感受壮族山歌带来的流畅经典的旋律。
教学过程: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第六课时 《唱不完的欢乐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说、长、演来认识更多的民族,了解更多的民俗。
2.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感受民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进行《民歌大家唱》的竞赛活动
1.师讲活动要求。
2.分组进行。
3.活动&唱一唱,连一连。看谁认识的民族多,看谁了解的民俗多,看谁会唱的民歌多&。
4.师弹奏一、两句乐句,学生分组进行抢答。
5.分组进行赛歌会。
三.分出一、二、三等奖,下课。
第二单元&爱心满天
编写者:陈静灵
教学目标:
1.歌颂爱心、培育爱心、关心人类团结。
2.能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国歌,用饱满深情的感情来抒发对妈妈、老师的尊敬和 热爱,用欢快、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来表现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与运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学会通过听赏不同的音乐片段去正确区分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体验,歌颂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团结,就行爱心教育。
2.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与运用。
教学用具:电子琴(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国歌和讲述国歌的来历,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最饱满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初步掌握三连音,并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在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卖报歌》,说说其作者。
2.师简介作者,引出国歌。
3.简介国歌的诞生。
三.学唱国歌
1.欣赏男女声齐唱的国歌。(边听边观察歌谱)
2.引导学生说出谱中不熟悉的节奏。(出示节奏卡:三连音)
3.讲授&三连音&的 节奏型含义。
4.学生跟着老师读。
5.学生找出歌谱中有三连音的地方进行练习。
6.学唱歌谱
(1)轻声跟琴,师生齐唱。
(2)随机纠错。
(3)再次完整唱。
7.学唱歌曲。
8.情绪指导
9.有感情完整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捍卫她。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呢?(生自由回答)
第二课时&童年的小摇车
1.能从听赏中感受歌曲情绪
2.从歌曲演唱中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和妈妈之间什么是最难忘的?
2.引出歌曲《童年的小摇车》
师: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深情的歌曲,请同学们静静的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三、欣赏童声独唱唱《童年的小摇车》。?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妈妈深情的爱。)?
1、再欣赏:《童年的小摇车》,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回忆一些你小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表示出孩子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为什么&我&童年最难忘的就是小摇车。?
3)从妈妈爱我们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说妈妈无私的品格。?
3、聆听《童年的小摇车》,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妈妈们深深的敬意。
4、课后采访你的妈妈,听听他们的叙述。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妈妈表示关心。
5、边听音乐边做摇童车的动作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达内容。
2.理解换气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让学生回忆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说说师生之情。
三.学习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2.简介歌曲。
3.师范唱,请学生听清歌词里唱了什么?
4.学唱歌谱。
5.纠错,指导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的演唱。
6.完整演唱。
8.学唱歌曲
9.指导情绪
10.指导换气记号的作用和运用。
11.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第四课时&& 那是我们的小伙伴
&&&&&&&&&&&&&&&&&&&&&&&&& 编写者:陈静灵
教学目标:
1.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试给歌曲加上换气记号,进一步感知歌曲。
一.师生问好。
二.讲故事导入
1.讲小故事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情谊。
三.学习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旋律。
2.听老师范唱,听清歌曲里的小伙伴是怎样互相帮忙。
3.学唱歌谱,指导休止符和弱起小节的演唱。
4.学唱歌曲
(1)轻声跟录音唱第一段。
(2)跟师伴奏唱。
(3)纠错,指导演唱情绪。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第一段。
(5)试着在适当的地方给歌曲加上换气记号。
5.分组自学第二段
6.展示、评价
7.完整演唱歌曲两段。
第五课时&互相走近
教学目标:
1.用和谐自然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的高声部。
2.能运用连贯、流畅的气息来演唱副歌部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的第二单元&爱心满天&都和大家分享了哪些感情?
生:爱国之情、师生之情、友爱之情&&
师:对啊!我们的生活正是被浓浓的爱心包围着,真幸福啊!作为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怎样汇报身边的人呢?
师,是的,只有互相诚实守信,我们这个大家庭才会和谐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歌曲是怎么唱的?
四.初步感受歌曲
1.听录音范唱,听听歌曲都唱了些什么?
2.简介歌曲。
3.师范唱,生划拍感受歌曲旋律及情绪。
五.学习歌曲高声部
1.听师弹奏歌曲旋律,自由熟悉歌曲的歌谱。
2.跟师伴奏,轻声哼唱歌谱。
3.重点指导休止符的演唱和拍子的时值是否正确。
4.完整哼唱歌谱。
5.学唱歌曲
(1)跟录音试着演唱歌曲第一段。
(2)跟师伴奏轻声演唱。
(3)重点指导&一 滴0&滴0 ︱雨&的演唱以及副歌部分气息的运用。
(4)完整演唱。
(5)指导演唱情绪。
(6)有感情完整演唱第一段。
6.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段。
7.检查学习效果。
8.完整演唱歌曲
六.小结。
第六课时&互相走近
教学目标:
1.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高手部。
2.学会歌曲的第二声部,并能和高声部和谐统一的配合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互相走近》
二.二声部发声练习
3/4&& 5-- &︱&6--&︱ 7-- &︱ ⅰ--&&&
&& &&&3--&︱&4--&︱ 5--&︱ 3--&& &&
三.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1.欣赏录音合唱,学生自由说说加入了二声部后歌曲的演唱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单独弹奏二声部旋律,指名说说有什么特点。并和高声部旋律相比有什么不同?
3.听老师弹奏,轻声哼唱二声部歌谱。
4.把歌词带入旋律当中演唱。
5.一、二组同学唱谱,三、四组学生唱歌曲;然后反之练习。
6.师生配合:师唱高声部,生唱二声部。
7.生生逐句配合
8.师指导。
9.完整演唱有声部的副歌部分。
四.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1.第一段演唱,一、二组演唱高声部,三、四组演唱低声部。
2.第二段演唱,一、二组演唱低声部,三、四组演唱高声部。
第三单元《竹韵飘香》
教学内容:演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教学目标:聆听竹乐,感受竹歌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喜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歌曲节奏、装饰音的音乐美,并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
教学重点:通过装饰音及变化音掌握歌曲的民歌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节奏、句式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搌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锋与蝶``````
&&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录象)&&&&&&&&&&&&&&&&&&&&&
&&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同学知道吗?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享有&竹子王国&的美誉。
&&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 2.学习歌曲
&&欣赏歌曲《竹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竹&叶儿&长&哟 ,竹&叶儿&青&罗
& & &&&&& | & & &&&&& |
竹 叶 儿&长&哟 ,竹叶儿&青&罗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 3.情绪指导
&&歌曲中哪一乐句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好听呢?请你来唱一唱
&&我们跟这位同学一起唱唱他喜欢的乐句。
&&全班齐唱。
4.小结、下课
教学内容:《侗寨狂欢夜》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认识加键芦笙,并能听出这个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听出芦笙的音色。
&&介绍侗族,并与学生一起看课本上加键芦笙的介绍。同时播放《侗寨狂欢夜》作为背景音乐。
&&介绍芦笙的构造、发声原理以及这是咱们广西研制的乐器等,把芦笙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
&&欣赏1998年侗族芦笙手覃国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2.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
欣赏歌曲:
&&初听音乐: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受请你为旋律分段。
&&再听音乐: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哼唱A、B两段不同的旋律,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我们一起来把A段的旋律哼唱一遍,请你大胆的描述一下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 师:跟着录音哼唱B段,也说一说B段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复听音乐:让学生尝试用身体随着音乐的韵律做动作。
&&&师: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做动作,可以是一位帅气的芦笙手,也可试试当一个能歌善舞的侗族人!
教学内容:《弥渡山歌》《云之南》
教学目标:欣赏《弥渡山歌》《云之南》与竹子有关的两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竹乐,体验不同竹乐曲的情绪、节奏、感受竹韵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能分辨竹笛、竹二胡、竹相、葫芦丝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
&&复习全班齐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2.新课导入:
&&介绍弥渡这个地名。
师: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它有很多美名,&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聪明的弥渡人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
3.新课学习:
&&初听音乐: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你能听出乐曲中用了那些乐曲演奏的吗?
&&介绍,竹笛、竹相、竹二胡。让学生观察图片,认识这些乐曲的外型特点。重点介绍已失传的古乐器,竹相。
&&再听音乐: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竹相&&低缓深沉,竹二胡&&纤细委婉。
&&复听音乐:边听音乐边作画。
&& 4.欣赏《云之南》
&&接下来再请你们听另外一首使用竹乐器与电子乐器共同演奏的乐曲《云之南》
&&给学生介绍云南,初步了解云南这块土地上蕴含着的丰富的音乐舞蹈文化,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谈论自己对云南的了解。
&&初听音乐:介绍同名专辑以及作者等。
&&介绍乐曲中使用的两种乐器:葫芦丝、巴乌。
&&再听音乐: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哼唱旋律,并且即兴起舞。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5.小结、下课&&
第4单元《原野的回响》
教学内容:《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教学目标:能将一、二声部和谐自然演唱。
教学重难点:将两个声部唱好、唱熟,并将两个声部和谐演唱。
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红蜻蜓》一声部
三、歌曲情绪指导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把力度记号处单独抽出来唱,师指导
四、二声部练习
1.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教学内容:欣赏《牧场上的家》、《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标:听过欣赏两首国外的合唱歌曲,感受合唱声部的和谐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并能简单哼唱。
教学过程:
&&听音乐,并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段好听的音乐叫乡村音乐。谁知道它起源于哪个国家?
&&对!乡村音乐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和甜蜜的爱情等等&&
&&揭题: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美国民歌,名字叫《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拍的歌曲。翻开书本27页。谁知道3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对比)谁来打打3拍子?(个别生)好!其他的同学我们也一起来感受3拍子的魅力吧!边打拍子边读&强弱弱&(师生划拍)
&&美国小朋友非常好客,想邀请大家一起去他的牧场做客,同学们想去吗?
&&复听歌曲:牧场上还有小男孩的3个好朋友,一个是水牛,还有另外两个是?(小鹿和羚羊)
&&他们是这样介绍自己朋友的:还有快乐的&&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位好朋友吧!让我们打着拍子一起到辽阔
美丽的牧场上走一走吧,读歌词。
&&在牧场上哪些景色给你带来最美的感觉?我们再来听一听。
&&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动物们在这么美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快乐呀)
&&和大自然一起唱唱,请同学们跟着我的琴用La音哼唱这段好听的旋律(纠正:旋律的流畅、连惯)
&&跟着录音机完整哼唱。
&&在这美丽的牧场上你都看见了什么?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躺在草地上看着蔚蓝的天空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同学们一定很想生活在那儿吧?
&&如果你的家就在这个牧场上,你会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对这片美丽牧场的热爱呢?
&&刚才我们走进美国朋友的家领略了他们美丽的家园,感受了他们快乐而幸福的生活。在座的同学为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应该做些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都不错,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以实际行动来建设我们的家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家园。
3.欣赏:《美丽的村庄》
&&刚才我们欣赏美国牧场的美丽风光,接着我们继续来欣赏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而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这首歌曲和前一首歌曲,速度和旋律有什么不一样?
&&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你能自学课本上的2拍子的指挥图示吗?
&&边划拍子并与录音机演唱歌曲。
4.小结下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
2.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教学重难点:
《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能完整演唱2个声部,并自然和谐的演唱。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里?你眼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
&&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
2.歌曲教学
&&播放《牧童之歌》,听仔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 (天山 )
&&介绍天山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范唱 小牧童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幸福的放牧生活吧。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
&&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附点地方单独训练,可以加上手势。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
&&小牧童用歌声来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学习歌曲的旋律。
&&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琴伴奏慢)
&&解决附点的演唱 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跟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跟唱)
&&现在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思考:你感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琴伴奏稍快)
&&带有附点的乐句你认为要怎么唱?
&&练习附点乐句。
&&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尽情地唱一唱这首歌吧!(放伴奏录音演唱)
&&刚才我们用了中速来演唱这首歌曲,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不知道用慢速来演唱效果怎么样?我们来试试!(放悠闲版的伴奏)
&&用慢速也很舒服,感觉悠闲自在。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唱得也不错,我从同学们的声音里、表情里都能感受到,小牧童快乐、高兴的心情。
&&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会了《牧童之歌》这首歌曲&&)
3.小结、下课。
五、秀美江南《茉莉花》
课 型:听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从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了解《茉莉花》音乐及其相关文化,了解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律动、歌唱、乐器等方式,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与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茉莉花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并了解其相关文化。
2、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老师教音乐,还会讲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古国有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朵,她虽貌若天仙,但也残酷无情。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的人,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的,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 这天,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 原来,有个鞑靼(dada)国王子也被图兰朵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非要娶到她,对图兰朵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朵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帮起了她的忙,说如果在天亮之前图兰朵能猜到他的名字的话,他就情愿像没有猜中的人一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朵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们的祈祷乐响起了(交响乐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动了这位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了,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二 、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举手回答。)
&&早在一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了,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连贯成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这民族歌曲啊,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
&&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好吗?(播放二胡《茉莉花》)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的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被这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啊?
(再放一遍)
3.原版《茉莉花》
&&同学们,还有一首原版《茉莉花》你们听过吗?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
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怎么样?
(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有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一起来看看(播放四幅图片)
&&简介:茉莉花位复辨小白花,清香四溢,小巧玲珑,素洁高雅。该花原产印度 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自明代起,扬州首次引进少批种植。)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屏幕出现两首歌的第一句旋律)
&&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了,可以说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了。
(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童声合唱)
5.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不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其它用途吗?(泡茶 入药 制成工艺品等)
6.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 品茶 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啊,高兴时必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7.欣赏《茉莉花》(竖笛合奏)
&&除了大人们在各种场合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茉莉花》外,我相信同学们也会不甘示弱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来演绎《茉莉花》?
(听竖笛合奏《茉莉花》。 )
三、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是呀,老师也想说一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将这首佳作永远地创唱下去。
&&同学们,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好不好?
全体同学跟着一起合唱!(起立)
五、秀美江南《采茶舞曲》
课 型:听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教学重、难点:
&&& 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到杭州玩过?谁见过茶山,见过茶农的劳动场面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感受茶山的美和茶农的忙碌吧。
二、听赏歌曲。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一幅怎么的图景?(概况性的解说)
&&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接的一种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我们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这首《采茶舞曲》是如何体现的?
&&是用哪一带方言演唱?与我国何种戏曲种类唱腔相似?
&&歌词内容分几部分?分别为什么?
&&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们知道了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用福建的方言来替代它,这首茶歌的风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歌曲风格是否因着方言演唱而改变呢?
&&好,那我们还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带的方言来演唱本曲。
A、西湖景美、人秀、茶香、
B、旋律性强、 赞美生活。
C、用方言演唱,戏曲唱腔,音调富于浓郁江南特点。
D、江浙一带方言。
E、歌曲内容分两部分,前四句歌词旨赞美江南秀美,茶乡新气象。后六句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学生试用福州、闽南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半部分。
F、是导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内容。
三、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饮&。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丰富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们的标题所说&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甜美香浓。
秀美江南《杨柳青》
课 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2、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今天老师很高兴给大家来上音乐课,为了表示我的开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请你仔细听,并且想一想,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用曲阜的方言演唱)
2、介绍济宁方言及江苏地域方言特点:
&&&济宁方言&就是平翘舌不分,说话语音重。&吴侬软语&
&&其实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苏民歌。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呢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所以,他们的方言特点就是软软的,很为温柔的。那你会说苏州话吗?
3、再听歌曲
&&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这一遍请大家仔细找找,这个苏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既然有杨柳叶子,那这个应该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的绿绿的了。歌曲既跟杨柳有关,又和春天有关,所以这个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杨柳青》。这个既是这首歌曲的名字,同时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类似我们听到歌曲的这样的曲牌形式的歌曲有很多,他们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学歌曲
&&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有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 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二)&& 第二部分
&&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4、完整演唱歌谱
&&&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虽然这段是衬词,但是我们在歌词里还是会发现一些实际意思的名词,(杨柳叶子)大家自己找找,&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强调自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我们说江苏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吴侬软语&,其实江苏民歌除了用方言用衬词,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乐器来作为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三、歌词创编
&&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第六单元《音乐与童话》
&&&&&&&&&&&&&&&&&&&&&&&&&&&& &&&&&&&&&&&&&&&&&&&
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音乐的通话的真、善、美。
&&&&&&&&& 2、能准确演唱弱起小节和认识D.S.反复记号。
&&&&&&&&& 3、通过听赏培养音乐想象力,把握音乐情绪演唱歌曲,熟悉旋律主题。
教学重难点:1、能准确演唱弱起小节和认识D.S.反复记号。
&&&&&&&&&&& 2、能听辨乐曲的演奏形式和音乐主题。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六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愉快的梦》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好美呀,美得老师早上都不想醒过来!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一起来听听吧。&
二、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大家已经来到了神奇的梦境中了,你们现在就是梦境中的小矮人,在这么美的地方,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呀?那么你们愿意用歌声来表达一下自己愉快的心情吗?刚才我们听得这首歌真好听,它的名字叫《愉快的梦》。&&&
师: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生:(3/8拍子)
&&&&师:拍号是多少?强弱规律怎样?三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3/4拍子,强弱规律是强弱弱,三代表每小节内有三拍,四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的拍号,它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那么它是什么呢?(出示6/8)谁来告诉我?
生:6/8拍子
(2)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师:能不能告诉我***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六代表每小节内有六拍,八代表以八分音符为一拍。)
&师:它的强弱规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强弱弱,次强弱弱,给人一种摇荡的感觉)跟着老师一起拍着手听音乐感受一下它优美的旋律。
三、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用LU音跟我一起哼唱旋律(指导换气记号的唱法)
2、按节奏读歌词
3、跟录音默唱
4、跟琴轻声唱
5、全班带动作跟录音唱
&&&&&&&&&&&&& 第二课时&&& 《愉快的梦》二声部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3--︱4--︱5--︱6--‖
1--︱2--︱3--︱4--‖
&二、复习唱《愉快的梦》一声部
三、二声部练习
1、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第三课时&& 听赏《水草舞》
&&&&&&&&&&&&&&&&&&&&&&&&&&&&&&&&&&&
一、导入:
师:有谁听过关于大海的故事,并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鱼美人》。(讲故事&&背景音乐《水草舞》)
师:后来这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被前苏联著名的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成了一部经典舞剧《鱼美人》,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刚才那优美的背景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生:优美&&
师:刚才那首还听的乐曲就师芭蕾舞剧《鱼美人》中的插曲《水草舞》。
二、学习新课
初听:介绍乐曲《水草舞》的背景,是芭蕾舞剧《鱼美人》第一幕第一场中的一段独舞。音乐灵活地吸收了民间音调,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海水中水草的清秀和柔美。
复听:听一听乐曲哪些部分是相同的?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给乐曲分段(A+B+A)
再听:当你听到音乐变化时,请你用手势或身体表现出来。
第四课时&& 听赏《四小天鹅舞曲》
一、律动导入
播放《圣桑-天鹅》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刚才我们模仿的是谁的动作啊?
二、学习新课
初听:师:&是呀是天鹅。我们用动作来模仿天鹅,作曲家却用音乐来表现天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什么样的天鹅?它们在干什么?&知道这首乐曲吗?谁创作的,叫什么?恩,这就是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四小天鹅舞曲》是《天鹅湖》其中的一个故事,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和女伴被魔鬼施法,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王子得知消息,要帮助和解救她们,小天鹅们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小天鹅是怎样跳舞的?你学到了哪个动作呀?&&&教师示范并教学生做两个不同的动作&&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就让我们和小天鹅们一起跳舞吧!&&(播放音乐)
复听:&听了几遍音乐,你们熟悉了吗?谁会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用&啦&来唱唱《四小天鹅舞曲》的主题音乐。老师请你们来听听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首《四小天鹅舞曲》是一首管弦乐曲,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是管乐器?哪些是弦乐器呢?&&(介绍管弦乐器)
再听:跟着音乐跳简单的芭蕾舞动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多郎有一首乐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