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号侯哥闯江湖放的过生日放什么歌歌

Sina Visitor System[转载]悲剧的结尾?——日,柏林墙。
&&&&&&&&&&&&&&&&&
&&&&&柏林墙
【The Berlin Wall】
   柏林墙是(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和(简称或)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始建于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日,民主正式加入联邦,重新统一。
代号“中国长城”  
   柏林墙工程的代号,就是“中国长城第二”。
  1961年8月,一个沉闷的夏天。对于大量东德人经柏林逃往西方已经忍无可忍的东德和苏联搞了一个漂亮的偷袭。8月12日凌晨1点,2万多军队突然开到东西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这个以我国长城命名的工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绝对不是豆腐渣,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全部分割,再加路障。柏林墙正式树立起来。
在柏林墙的修筑过程中,东德人就开始了翻越柏林墙,逃亡西德的“柏林墙传说”。德国人的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给柏林墙的研究留下了千古之迷,到底是先有柏林墙,再有翻越行动;还是未等墙树起来,就已经开始了翻越,竟然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答案了。
  记载,柏林墙初步完成,即东西柏林正式分割,以13日中午12点37分,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但就在13日,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搏击柏林墙。当天,一位技工跨过正在树立的铁丝网跳进了西柏林,也有人跳进运河游到了西柏林。然而,天意弄人,谁也没想到记录他们踏上西德领土的时间。
  13日上午,西德人涌向柏林墙,向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通行证,身份证件。到苏联军队阻止这一举动前,数以千计的证件已经被扔到了东德同胞的手里。大批东德人混在返回西柏林的西德人中间逾越了柏林墙。
  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三个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一边与警察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警察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冲上去和他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这下年轻人失去了奔跑的能力,面对三个警察,结局已经注定。
&&&&&&&&&&&&&&&&&&&&&&&&&&&&&&&
  然而,上帝要给大家看一幕喜剧而不是悲剧。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雷鸣般的怒吼惊醒了三个警察:他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警察,而是违法越境者。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着残废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警察和军队仍然有权力开枪击毙你。当时那三个警察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地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然而,这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了。那个青年奇迹般地逃脱了厄运。他也成了第一个通过柏林墙的逃亡者。
  &&&&&&
胜利大逃亡
   最可爱的逃亡者,是两位大情圣,一个澳大利亚人,一个阿根廷人。看看他们逃亡的手段就知道,也就是他们能做出来,死脑筋的德国人就是有几百万人逃亡,也做不出这么幽默的计划来。
  柏林墙并不是铁板一块,总有那么几个门,几个交通站。于是情人被困在东柏林的澳大利亚人就打起了交通站的主意。经调查研究,交通站是靠栏杆来封锁交通的,虽然栏杆结实,撞不断,但是栏杆比较高,如果汽车足够矮,可以从栏杆底下直接钻过去。
  于是计划诞生了:把自己的女友放在行李箱里,趁警察不注意,开足马力,一下从栏杆下面钻到西柏林就行了。
  说干就干,澳大利亚人就这么把自己的新娘子接到了西柏林。
 &&&&&&&&&&&&&&&&&&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不存在什么幽默了。这时候,阿根廷人出场了。他充分表现了南美人民热血沸腾,但不爱动脑子的特点。他认为这个办法不错,决定自己也以此照办。所谓照办,真的就是照办,他居然连车子都是直接找澳大利亚人借同一辆车!说来也是,这么矮的车本来就不好找。问题是,他一点伪装都没有做,连车牌都不换,就这么开了去。
  阿根廷人开着这辆已经被报纸报道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车,大摇大摆开进东柏林。东德警察一看,这车怎么这么眼熟,但是谁也想不到天下还有这么大胆的人。警察问:“这车,以前是不是来过东德?”阿根廷人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当然没有啦”。警察自己也糊涂了,大手一挥,放行!
  结果是,在一个星期以后,同一辆车,把另一对情侣,用同样的方式带到了西柏林。在他们举行婚礼之际,悲愤的东德警察把栏杆下面装了无数垂直的铁条,别说是车,就是条蛇也休想从栏杆下面再钻出去!
  另一位可爱的逃亡者,是五岁的小男孩,他通过地道从柏林墙的下面钻到了西柏林。这个地道挖了整整6个月,而且因为东柏林警察便衣密布,地道不得不从西柏林挖掘。要求是绝对不许做地面测量,还必须正好挖到被接应者的厕所里。为了不被地面人员发现,地道深入地下12米!
&&&&&&&&&&&&&&&&&&&&&&&&&&&&&&&&&&&&&&&&&
  这样庞大的工程,这样长的时间,真不知道逃亡者是如何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且如此之久的。但这个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当他从地道口出现在西柏林的时候,面对记者和救援者人群发表感想如下:“这个大洞洞怪吓人的,不过没有野兽”
   那一刻,我想到了法国著名的影片《美丽人生》。  
悲壮的逃亡 
   在柏林墙的逃亡者中,那些“功败垂成”者无疑是悲惨的。1961年,18岁的彼得.菲西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到目标,就在这时候,枪响了......
  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
  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不知道东德的警察是不敢承担责任,跑去请示上级,还是真的下了杀心,彼得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察前来管他。
  彼得的呼救声一点一点低下去了,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声:“你们是杀人犯!”“你们是法西斯!”西德的警察冒险跑到柏林墙边,(前面已经说过,柏林墙西侧仍然是东德的土地,警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被枪击。)把急救包扔向彼得。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
  彼得终于停止了呼吸,他的血流尽了。在他眼睛里最后映出的,依然是东柏林。50分钟以后,东德警察抬走了他的尸体。
  如果说彼得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
  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墙,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
&&&&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
  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察的密集射击。
  有军事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对于穿透力极强的子弹,民用的车壁、车门根本就是nothing,香港电影里躲到小轿车后面就可以逃开对方射击的镜头完全是搞笑。所以,用这个办法冲击柏林墙的人,实际上等于完全不设防的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去争取一次严重交通事故的机会!
 &&&&&&&&&&&&&&&&&&&&
这里的故事太多,最悲惨的,一是在离墙最后一米处熄火的那辆装有数十人的大客车。二就是布鲁希克的故事。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伴也是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但他们的行动一开始就被发现了。军警从多个方向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起火燃烧,弹痕累累。还好,客车质量过硬,不但没有熄火,还在布鲁希克良好的驾驶下奋勇加速,一声巨响,柏林墙被撞开了一个大缺口,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
  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弹,他是用生命的最后意志坚持加速,冲向柏林墙的。当客车冲进西柏林的那一刻,布鲁希克停止了呼吸。
  柏林人展开了一场争论,布鲁希克究竟有没有看到他梦想看到的西柏林?最后是一个现场镜头宽慰了大家,从镜头上看,客车进入西柏林之后,布鲁希克还有一个抬头的动作。是的,那时候他还活着!他的眼睛最后映出的,是他梦想中的迦南——西柏林,他是一个成功者。
  这个镜头我也看了,说实话,在那样动荡,混乱,快速的行驶中,每个人都被颠簸得相当厉害,硬要说那个几乎无法注意到的动作是布鲁希克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别的原因,我感觉实在勉强。但是,谁又愿意继续辩论下去呢?谁又不希望这个年轻人生命的最后时刻能是快乐的呢?
  德国人如此不严谨的结论很少,却少得可爱,少得美丽。
  柏林墙倒塌以后,新建成的文化宫,专门采用了很特殊的设计。建筑之间均用伞状结构连接,原来柏林墙东侧的死亡开阔地被全部笼罩在“保护伞”下,成了伞下的广场。
  我的德国同学说:这是因为,在这个广场上,无数逃亡者因为没有任何隐蔽物,只好强行穿越在火力控制下的广场而失去生命。现在,德国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公民提供隐蔽物了。尽管,已经太迟,太迟......
逃亡的技术含量  
   德国人的机械设计、制造能力举世闻名。在柏林墙逃亡中,也充份体现了德国人的技术水平。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大家心目中的潜水是什么样的?潜水服?潜水镜?总之他一个人能有多大本事,还一切都必须自己造,最多是一点粗糙的个人潜水工具吧?非也,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是潜水艇!
  他用的是摩托车马达,配上自己组装的钢板,还有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
  硬是在家造出了一个单人用的小潜水艇。质量如何?我看可以通过ISO9002国际认证。这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超过5个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过程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他为设计师。据说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不过小潜水艇也就算了,还有更狠的,逃亡中一不小心,搞了个吉尼斯记录出来。
  1979年某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手工制成,花了数年时间。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到热气球!
  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上最大的热气球,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个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目瞪口呆之余,还算记得开枪射击。这一射击,该气球良好的工艺水准就发挥了出来。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警察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你们赶快出动,寻找一个热气球,把它打下来,对,没错,是热气球,重复一遍,热--气--球!”
 &&&&&&&&&&&&&&&&&&&&&&&&&&&&&&&&
苏联空军“苏”、“米”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
  问题是,当气球被发现以后,两家人决定立刻降落,以避免被战机击落。这一“紧急降落”,就谁也摸不准方向了,降落的地点无法确定。到底是已经到了西德,还是被迫降在东德,谁也不知道。
  估计在他们数年的学习中没有心理学的功课,面对未知的前景,8个人都失去了验证的勇气。他们根本不敢走出这个气球,就这样躲在吊篮里长达24小时之久。他们已经没有勇气亲自揭晓自己的命运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
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8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很多年的话:“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勇敢和智慧的逃亡
  如果让你把一个人藏在小汽车里偷越柏林墙,你会把他藏在哪里?后箱?底盘?座位下面?
  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得出来,把人藏在汽车的引擎部分。不要说那里因为发动机的缘故温度高,废气多,人放那里不烫死也憋死,就算没这些问题,您随便掀开哪辆车的引擎盖看看,怎么可能放得下人?
  然而事实证明,那里可以放下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可以在引擎旁边至少呆2个小时以上,还保持清醒。9个从引擎中逃亡柏林墙的东德人可以作证。他们的故事甚至连金庸描写的什么‘缩骨功“也相形见绌。
  据资料显示,他们都是把自己扭曲成......,很难说他们把自己扭曲成什么形状了。总之他们就好象没有骨头,可以随便变形的橡皮泥一样,把自己一点一点的塞进了引擎与盖子之间的缝隙里。然后就这样逾越了柏林墙。到达西柏林以后,他们要用1-2小时的时间,再一点一点把自己“还原”。先出来一条腿,再伸出一个头,逐渐的,一个人的形状硬是从引擎里升了起来。在录像上,一大群西德的热心人在旁边帮忙。但是很快,“不许帮忙”就成了规矩。因为逃亡者的姿势实在太古怪,只能由本人来逐渐恢复。没有经验的人只能是越帮越忙。
  在香港电影里,警察,或者匪徒,经常从人行天桥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驶过的汽车顶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电影,对于柏林人却是生活的一部份。
  凡靠近柏林墙的高楼,都成了东德人“跳楼”的场所。不必担心,这里的跳楼可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只要你爬到楼上,表现出逃亡的意图,西柏林的同胞们就抬着床单蜂拥前来接应。鼓足勇气,一跃而下,只要把握了方向,就可以在空中逾越柏林墙,落到床单上。&
&&&&&&&&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运动天份。曾经有一家三口一起跳楼。6岁的孩子成功了,父亲和母亲却摔到了地面,一个伤了内脏,一个伤了脊椎。在短短的跳楼时代,有4个人因跳楼而死亡。
  年纪最大的跳楼者是一位77岁的老太太。她在跳下来之前,把自己吓得瘫倒在了地板上。无论大家怎么鼓励,怎么哀求也无法跳下来。就在西柏林人失望地准备散去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东柏林的警察发现了情况,冲进了大楼。警察破门的声音给了老太太无穷的动力,她冲向窗口,果断地一跃而下......
  再后来,由于柏林墙西侧仍属于东德,接应的西德人算侵犯了东德领土,跳楼者又改用汽车接应。顶部预先布置的汽车突然冲向柏林墙,跳楼者就把握这一刹那裹着被子飞跃而下,直扑汽车顶部。汽车又马上退回西柏林内部。
  直到东德下了决心,把柏林墙东德一侧的高楼全部推平,空出一片几百米的“恐怖区”以后,居然还有人延续了这个跳楼逃亡法。一位德国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强力弹射装置,从东柏林市内的高楼起跳,“弹”了数百米到达西柏林,然后利用自己制造的降落伞缓缓落地。
悲剧的结尾
   在30年的柏林墙前面,我只看见过柏林人两次泪水。
  一是在1961年,柏林墙正在竖起,那个时候,柏林墙还是“透明”的铁丝网,就隔着那一道铁丝网,千万德国人交谈着,互相安慰着。我注意到很多这样的镜头,一对衣冠整洁的中年夫妇,镇定的安慰着对面的年轻人,而那青年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问德国同学,回答是:那是一个个家庭,那一天,儿女或者因为工作,或者因为上学,或者只是一时的游玩,从东柏林走到了西柏林,而父母还在东柏林。
  他们走到柏林墙边,来见对方最后一面。那对镇定的父母一定是在告诉儿女,从此你就要靠自己了,千万不要回东德来,你要在西德坚定的生活下去!
  这样的父母一眼望去,竟然有那么多。
   再后来,是日,东德宣布开放整个柏林墙。一时间,德国人疯狂的涌向柏林墙。两德的居民拥抱在一起,哭泣在一起。我首次看见德国人这样的失控。人那么多,有的奏起音乐,于是人们一起跳舞,欢歌,欢呼和笑声响彻云霄。不知道是谁,忽然哭泣起来。也许,正为了28年以前送别自己的父母,永远不能再回到柏林墙,再告诉自己一次,“你要坚强地活下去”。
  哭泣声越来越大,千万人一起哭起来,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在这堵墙下面,掩埋了一个德国的传说。
   德国人毕竟是幸运的,柏林墙见证了德国人的痛苦,全世界分享了他们的痛苦。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人,他们的痛苦完全是默然的。
  就在德国人面对柏林墙之后数年,以百万计的越南船民逃向大海。没有录像,没有文字,更没有如德国那样,西部同胞的援助。他们抱着和德国人一样的梦想,以一样悲壮的方式逃亡。而他们的死亡比例,高过德国人不知多少倍!
  他们在哪里?他们的“柏林墙”何在?今天,我已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看到了柏林墙,但是,谁为那些越南船民记录过什么?
  到今天,就没有还存在的“柏林墙”类似的悲剧了吗?
&&&&&&&&&&&&&&&&&&&&&&&&&&&&&&&《被时光移动的城市》&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生日放什么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