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在侧魔兽玉树临风风的上一句是什么

【非水电项目记者行】玉树临风——中国水电七局中广核台山上川岛风电场创建文明工程纪实
文 何远智 闫效文
“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育一批人才,交一批朋友,拓一方市场”,中国水电七局成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秉承这一经营理念,在广东上川岛风电场施工中一以贯之,实现了文明工程树信誉,市场开发拿订单的连带效应。
自2009年9月22日开工以来,项目部全体参战员工克服台风、超强风、浓雾、天气炎热潮湿等气候影响及岛上交通不便、物资材料组织困难等不利因素,于2010年3月22日完成了所有道路及风机基础的浇筑施工,较业主计划目标提前一个月工期,完成项目合同工程量5223万元,成为中国水电七局在中广核风电领域的“窗口工程、”“形象工程”、“文明工程”。
在此合作基础上,接连新中标中广核台山广海、端芬风电场等项目,合同金额1亿多元。项目经理廖良胤踌躇满志地说:“我们这支风电小分队,进军上川岛,开拓风电市场,建立的根据地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640)this.width=640" border=undefined>
壮观的风车林
开垦:披荆斩棘
上川岛风电场工程是广东省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该工程位于广东台山市南部川岛镇的上川岛,该岛四面环海,地处台风较为频繁地段,极限风速达47.3米/秒(12级以上),为风力发电提供了丰富资源。中广核广东台山风电场工程共安装100台850K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5MW。工程分二期建设,由中国水电七局承建的上川岛风电场二期一标段场内道路27公里、风机及箱变基础工程34台。
该项目合同金额虽不大,但生产强度大,工期短,任务重,月生产工作量均在850万元以上,各方压力阻碍着合同履约:总价合同风险大、材料自购资金压力大、设备组织难度大等,同时它是成工公司首次接触和承建风电场项目,核电企业与水电领域的经营管理理念存在着差异,能否在中广核电领域打下基础站住脚,对新组建的上川岛项目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公司迅速组织技术管理人员,组建了一支年轻的项目队伍开拔到上川岛风电场工地。在风景秀丽,海岛拂风的岛上,大家顾不得远途的疲劳,一边抓紧项目部工作和生活区基建,一边积极投入到风电场项目施工中。开工伊始,公司总经理李彦深入上川岛工地,要求项目部全体员工要珍惜机会,齐心协力干好这个项目,带好这支队伍,做好工程履约,搞好团队建设,真正做到“团结、诚信、履约、创新”,为公司非水电领域施工积累经验,为中国水电七局进军南方市场起到宣传窗口作用。身为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的廖良胤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参战员工在岛上克服台风、超强风等自然灾害、天气炎热潮湿、交通不便等影响,组织迅速,人员到位,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施工方案,明确了定向目标、项目部介入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打响了上川岛风电场项目建设的战役。
耕耘:柳暗花明
上川岛风电场项目部这支年轻的小分队,他们不辱使命,能征善战,在项目施工中制定措施,加强管理,确保了合同履约,经营上实现了项目部和分包商双赢的管理目标。道路施工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业主、设计、监理充分协商,对设计道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道路进行比对优化选线,使得实际修筑道路较设计道路缩短约25%;风机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形基础,55米的轮毂高度的基础15个,直径为14米、65米轮毂高度的基础19个,直径为15.2米,直径埋深约2.5米。项目部在借鉴风电场项目先进施工经验的同时,结合上川岛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场内道路及安装场地专项施工措施》、《风机及箱变基础专项施工措施》等,在单项工程开工前对各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让一线人员熟悉整个施工技术要求、流程,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使项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项目部班子团结敬业,整体功能发挥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他们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创先争优、文明工程为己任,发挥基层党支部、团支部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彰现党员、团员和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项目部积极引进新分配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并大胆使用和培养他们,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让年轻人在项目上有用武之地,尽快融入到这个朝气蓬勃、团结和谐、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当我们走进上川岛风电场工地,只见一面面彩旗迎风飞舞,一排排标语牌警示牌整齐排列,与一座座风电站遥相呼应,展示着中国水电七局“特企”风采。
&640)this.width=640" border=undefined>
项目部营地
上川岛项目刚进场时,成工公司党政就把该项目纳入文明工程创建目标,制定了创建规划,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文明工程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项目部不负众望,在工地形象上有良好的工区营地布置设计,临建设施规范,科学合理,生态环保得到加强,施工中没有发生生态和环境污染的情况。项目部办公生活区设施齐全,并建有活动场所和食堂,以满足职工的文化生活需求。项目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主动与周边群众、政府部门、驻军等搞好关系,保证了工地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海岛四面环海,为了克服设备物资运输困难,项目部与驻守岛屿的海军举行联欢,他们的真诚和喝酒“干杯”的豪爽感动了部队领导,主动用舰艇把项目急需用的设备物资运输到岛上。
收获:璀璨明珠
正是由于上川岛风电场项目建设者们在工程建设中精诚团结、锐意进取,严格按中国水电股份公司、七局创建文明工程单位的“六个好”标准,努力做到队伍建设、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工程进度、项目效益、工地环境“六达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双丰收,得到了业主、监理的认可,并继续友好合作,扩大风电项目市场,以点带面,在中广核开发的台山端芬、广海风电场项目中,成工公司又新中标了广海风电场、端芬北风电场、升压站工程以及整个台上风电场145座风机基础接地四个标段,总合同金额1亿元以上。
2010年9月9日七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超群、成工公司总经理李彦等受邀出席了在广东上川岛风电场升压站广场举行的“中广核台山上川岛风电场发电启动仪式”。会上向超群副总经理代表水电七局有限公司向中广核台山上川岛风电场顺利竣工并网发电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我们国家高度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在可清洁能源产业和应用技术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电七局有限公司有幸参与中广核上川岛风电场的开发和建设,体现了中广核风电公司对七局的信任和支持,我局将在与中广核风电公司的下一步合作中秉承“追求卓越、创造精品、服务一流”的企业精神,进一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现水电七局“特级企业”风采,为实现中广核风电公司的工作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广核上川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玲与七局有限公司向超群副总经理、成工公司李彦总经理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他对中国水电七局有限公司在上川岛风电场建设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对水电七局广东台山上川岛风电场项目经理部的工作给以肯定,并希望继续与水电七局保持进一步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双方的合作建立坚实的基础。
辛勤耕耘,喜结硕果。9月13日,广东台山上川岛风电项目通过了水电七局文明工程项目考核验收。“领导重视,班子带头,组织有力,措施到位;精心管理,有序创新,锐意进取,收效明显;形象鲜明,环境优化,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以点带面,开拓市场,承前启后,续写新篇”的评价引起热烈的掌声,激励上川岛风电场的建设者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海浪拍岸,玉树临风。上川岛风电场上百台银白的风塔摇动着风叶,矗立在不同的高程和点位,仿佛顶天立地的风景树,蔚为壮观。在“中国水电”的旗帜下,水电七局风电人又带上行囊,踏上新的里程。他们正以神奔御风、传播光明的风采,铺展“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美画卷。(责任编辑& 牟善铸)
&640)this.width=640" border=undefined>
美丽的上川岛其它关键字
苒苒明珠,初露锋芒
苒苒明珠,初露锋芒  技术性的穿越很剽悍,如此恩爱的父母,玉树临风的亲爹,将门之女的亲娘,上面四个姐姐,下面跟着还有弟弟妹妹,林清苒的人生如何幸福――独生子女羡慕嫉妒恨不解释。  胡搅蛮缠的祖母总是叫人恨得牙痒痒,每次看着来自乡村充满了乡土气息的她试图影响恩爱夫妻的关系,我就咬手绢。特想召唤九泉之下的祖父赶紧把老妖精个给收走,两个冤家好作伴。  其实我对亲爹的感觉还是很好的,疼老婆,肯服软,有学问,长得帅(你确定你的重点不是最后三个字吗r(st)q?)总之这绝对是一个三好男人,身在古代不纳妾,纳了也不睡,见过这样的好男人木有?要不是亲爹的年纪大了点,特别想求个角色,穿进去横刀夺爱。  对亲妈的感觉稍微弱一点,因为我爱亲爹,亲妈是情敌,所以靠边站不解释。  下面再看女主角,林清苒目前还处于一朵小白花的状态,早慧得被称为神童,爹爹最爱,小妹也喜欢,并且通过八方猜想与可靠比对,苒苒日后的老公肯定是个高富帅!相比起前几个姐姐不太美满的姻缘来说,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十分偏心的亲妈凸(艹皿艹 ) !金手指大大滴!  看到她站在板凳上出古诗给大姐的男人对时,我顿时精神一振,哎哟,玛丽苏来了!  而就在我摩拳擦掌洗耳恭听时,她果然念了一首炒鸡富有深度与寓意的古诗,艾玛,春晓啊!多么耳熟能详悠扬动听的古诗?!凸(艹皿艹 ) 亲妈你敢不敢来点深度?!敢不敢苏得靠谱一点?!  大姐姐的婚姻叫我觉得心酸,重男轻女在现代社会尚且存在,又何况是古代呢?就连苒苒的妈咪也深受其害,被婆婆摆了那么多年脸色,这果然是个令人发指丧心病狂的设定,亲妈你敢不敢让她们生点儿子?!不是要开金手指么,那就一开到底嘛r(st)q!  这叫我又忍不住猜想女主以后生娃娃会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别告诉我她也要经历这种女娃不断,最后才来个男娃的地步!亲妈有本事让她生个三胞胎男娃吗?有本事吗?如果敢,r(st)q我砸深水鱼类给你哟嘿嘿嘿!  男主的身份我还在神推测当中,肯定是个世家贵胄,富家公子哥,长得帅气到惊天地泣鬼神,对女主会忠犬到我想横刀夺爱。于是我又自动脑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聪明的穿越女主和霸气的世家男主!然后忽然间,我出现了!男主他立马移情别恋,对我陷入一场不可自拔的爱恋之中,最后,故事以我无法伤害这样一个痴情好男人为结尾,于是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秉承现代人的思想,苒苒觉得她不能辜负了两个人的心意,于是毅然退出了三角恋。  至此,全文结束,我与男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嘿嘿嘿,脑补太多,小暖加油么么哒!        
[1楼] 网友:柚子茶°  发表时间: 22:21:13
0.0 我觉得凉子大大可以休息了。。。你替她写下去,如此霸气的故事,我喜欢耶~~~~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 22:50:59
噗,抢饭碗的么
评论文章:
所评章节:<font color="#
文章作者:
所打分数:2
发表时间: 21:40:4516.王导看见卫玠,羡慕的说:“你身体如此虚弱,虽然整日调养,但仍旧娇弱的架不住衣服的样子。”  注:  曹魏中期,何晏粉盒须臾不离玉手,还穿着女人的衣裳在街上摇曳生姿,被老道先生们怪责为“服妖”,但在大半个世纪后的两晋之交,男人的女性化倾向却成了整个士族社会趋之若骛的流行风尚。事实上,整个魏晋南北朝,女性美和男性美一直在朝着逐渐模糊的方向在发展。以至于,南朝史书对男性美和女性美的描写变的十分的相似。例如,《陈书.后妃列传》是这么描写后主爱妃张丽华的:“贵妃的头发长长的拖到地上,就如一条乌黑发亮的瀑布在眼前流淌,她的双眸盈盈带水,顾盼流连间,光彩照人,摄人心魄。贵妃又常常喜欢在阁楼上凭栏眺望,从下面望去,宛如仙女在彩云上曼舞。”而《宋书. 谢晦列传》是这么写的:“谢晦风姿美艳,笑语盈盈,双眉如柳叶横斜,两边的鬓发如浓墨般整齐、秀丽。”《梁书.简文帝本纪》又是这么描绘的:“简文帝的头发有如黑色的波浪一直卷到地上,下颚的胡须如画上去似的秀气,两眼如烛光般浪漫迷人,手执白玉如意,其手如玉般光亮白皙。”显然,贵妃的女性美和王侯的男性美在描写上已没有了明显的区别。可见,男子装容的女性化在南朝时候,已是深入人心,十分自然的事了。  魏晋南北朝男子对自身仪容女性化的主动追求同样是有理论依据的,这便是《庄子.逍遥游》中藐姑射山神人的形象,其词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个肌肤若雪,冰清玉洁,绰约有致,风采飘然的神仙姐姐便是魏晋男子最初女性化追求的原型。在加上当时玄学如日中天,士子几乎人人精读《老》、《庄》,所以这藐姑射山神人形象便深入人心,成为士族子弟自我打扮时的自觉追求。  在如此香粉氛围的影响下,南朝后期,士族子弟的形象越来越女性化,娇贵化,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写道:“梁朝全盛之时,士族子弟,出门前无不熏衣修面,傅粉施朱,脚登高根木鞋,身穿宽衣大袍,玉佩香囊,羽扇麈尾等器物挂件也一一穿戴整齐;这样出入,才个个衣带飘然,潇洒从容,一副仙子模样。”  所以,在这样一个风香骨软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王导才会如此羡慕卫玠的弱不禁风、体不胜衣,这似乎就是一个人人都以做林黛玉为荣的时代。  17.王敦称赞太尉王衍:“处于众人之中,就像一美玉在瓦砾之间。”  注:  王衍玉色明秀,就如漓江两岸的青山,给人一种镇定、高贵又极具风流情趣的感觉。连画圣顾恺之也在著名的《魏晋胜流画赞》中赞美他“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接着第八则的注解,王衍虽然成名甚早,又历仕高官,为西晋中后期公认的仕林领袖。但他上不思报效皇恩,下无意接济黎民,只是凭着一口“信口雌黄”的玄学辩论来吸引眼球,哗众取宠。这还不算,他的政治气节也同他的辩论一样“信口雌黄”,属于标准的墙头草。晋武帝时,王衍为了当未来国丈,便将自己女儿嫁给晋惠帝的儿子愍怀太子为妻。但后来贾后得势,愍怀太子失宠,老丈人王衍一方面惧祸,一方面为了献媚贾后,竟落井下石,硬是要女儿同相濡以沫十多年的丈夫离婚。八王之乱中,身为仕林领袖的王衍不是为了百姓四方奔走力争避免这场宗室间的混战,而是像玩股票一样,积极在众势力间“买进买出”,别人得势时,他就积极跟进,为那人溜须拍马、摇旗呐喊;别人垮台后,他就落井下石、检举揭发,迅速投靠其他势力。别说,王衍的眼光还真不错,“高抛低买”,最后他选中的东海王司马越成了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而司马越由于属皇室远支在重门第的京城缺乏份量,便把大名士王衍视为政治搭挡推到台前,与他共同掌管朝政,这也是“王与马治天下”的最初雏形。此时,官居宰辅、手握重权的王衍面对因战火而满目苍夷的社会,面对强邻异族的虎视眈眈,想到的不是如何“轻徭薄赋”帮助百姓恢复生产,也不是如何“调兵遣将”共付国难,而只是如何在天下危亡中保存自己家族的利益。他命弟弟王澄、王敦分别领重兵驻守荆州和青州,还恬不知耻地向人夸耀:“前线是肯定守不住了,但王澄、王敦分别屯兵于荆州和青州,我又带兵在中原,这就形成三个逃命的去处了(“狡兔三窟”典故的由来)。”  人算不如天算,不思抵抗只求逃命的王衍最终还是没虎口脱险,公元311年,这只狡兔和一班王公大臣被前赵大将石勒俘虏。面对羯族人的屠刀,喜欢“信口雌黄”的王衍又变节了,他向石勒献媚道:“我只是一介狂生,朝廷的事向来与我无关;但今天看到您英明神武,有真龙天子之相,我王衍愿帮助您称帝。”奴隶出身的石勒听后,代表各族受豪门压迫的劳动人民说了句公道话:“你名扬四海,身居高位,怎么能说和朝廷的事无关呢?现在天下纷乱,各族人民揭竿而起,正是你这种人造的孽。”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但这位羯族大老粗仍然对这么一个“平生所未见”的美男子下不了手。最后不得已效仿当年姜子牙掩面斩妲已,派人推墙压死了王衍,总算为这个玉人保留了全尸。而王衍也在临死前幡然悔悟,异常自责地说道:“我虽然比不上古代贤者,但如果不是整天胡吹烂侃、信口雌黄,而是尽力治理天下,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王衍之死,实属罪有应得。但令人痛心的是他的这种“以高谈阔论为重,以实际工作为轻”的领导作风,在他死后的近一千七百多年里,依旧是“千年之虫,死而不僵”。时至今日,我们的不少领导谈起伟大理论来依然义正辞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一做起实际工作,则又是“公子哥练武,摆摆样子”。其实我们做为老百姓并不指望父母官风度翩翩,博古通今、妙语连珠、多才多艺;他们只要能最好本职工作,多为老百姓干实事,便算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信任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现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高速发展中的社会又往往很难避免“浮燥”的风气。在此背景下,别说是领导,就连各行各业里的每个普通人,都在某种程度上需要“高谈阔论”和“多才多艺”来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肥皂泡或许很美丽,但如果吹大了,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严重的威胁。所以,本人认为一定量的“高谈阔论”或者“多才多艺”也许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毕竟,真正能使我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只是具体的某一项工作或者才能。在此,我特别摘录了《颜氏家训.涉务》篇中的一段,与海内同胞共勉之。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籓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18.庾敳身高不过一米七,腰围却有三尺多,一副颓废自信的样子。  注: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他主流的审美标准,但主流不代表绝对。好比庾敳这样一个又矮又胖的男子,在强调白皙瘦弱美的魏晋南北朝,却也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一举杀入专为美男而设的《世说新语.容止》篇。这也充分表明了美与丑并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胖的有自信,胖的有气质,胖到让人嫉妒。  庾敳的胖更多的表现了他一种超然世外、悠然自得的情怀。那时西晋正值八王之乱,士大夫逢此乱世,为了活命,也只能学《老》、《庄》的清净无为,并希望从中得到解脱和宽慰。但事实上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老》、《庄》思想的,许多人都同庾信一样“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不能从《老》、《庄》思想中得到解脱。庾敳则在这方面颇有慧根,很早就看破了世事的艰难,人情的险恶。为此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意赋》,表达他随世沉浮,可有可无的人生观。他那急功近利的侄子庾亮看了后,很不理解,便问他:“如果有真意,那在赋里还没表现出来;如果没有真意,那还写这赋干嘛?”庾敳很有味道的笑了笑:“这就在有意无意之间啊。”多么巧妙的回答啊,与陶渊明《饮酒.之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名句简直异曲同工,都在看似平淡、简单的言语中,表达了个体的人不仅是面对现实的社会存在的,同样面对永恒的自然存在的。现实社会中一时的荣辱得失,在自然的永恒面前又算的了什么呢?既然人类一时的得失在永恒的自然面前毫无意义,那我们又何必苦苦执着呢?这也就是庾敳“在有意无意之间”的真谛啊。  这个理论其实并不复杂,但在实践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自然永恒的角度去看待现实社会一时的荣辱得失。心宽体胖的庾敳在这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一次,庾敳被小人检举为吝啬,执政者东海王司马越信以为真,便在一次酒席中,向庾敳讨要千万巨款。哪知,身材胖胖的庾敳明知小人挑拨,但仍很够哥们儿意气地对司马越说:“下官我有两千万,你有需要,就随便拿吧。”司马越听了后,既高兴又感动,对检举庾敳的人说:“你怎么可以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这句成语也由此而来)庾敳其实是个爱财之人,但他面对司马越的索要,能如此大度,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一时钱财的得失,在珍贵的生命面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都微不足道,不值得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力争。  庾敳虽胖,但却胖的有风度,有造诣。他不计安排,顺其自然的人格精神,让多少在现实社会中疲于奔命、艰难挣扎的人们自叹不如,羡慕到要死。看的开,懂得让自己快乐的内在气质,当然是一种真正的美,一种魏晋风度的表现。荣登《世说新语.容止》篇,庾敳可谓实至名归。  19.卫玠从豫章来到建康,人们知道他美男子的大名,便纷纷出动,以期一堵芳容,围观的人如山如海,使卫玠举步为艰。加上他身体本来就弱,不能劳累,这么一折腾,竟一病不起,死了。当时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  注:  魏晋南北朝是女子对美,对美男子,对浪漫爱情自觉追求的时代。周瑜绝色江南,江浙的女子便纷纷错弹琴声,以期“曲有误,周郎顾”;潘岳挟弹弓出游,京城的姑娘也纷纷“掷果盈车”,大方的表露爱慕。而这次卫玠辗转流落建业,当地的妇女几乎全城出动,要以最热烈、最隆重的方式来欢迎这位来自京城的“璧人”。没有巧妙的策划,没有反复的宣传,没有周密的安排,妇女们对这些美男痴狂的追逐实际是人类内心对“美”的自然向往和对浪漫爱情的自然憧憬。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南朝民歌,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缠绵悱恻的情歌,而其中大多数又多是对浪漫爱情的赞美,而少对道德伦常的顾忌。可见,即便是种种“非礼”的爱情,在当时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宽容和歌颂。对此东晋著名史学家干宝也在《晋记.总论》中无可奈何的写道:“晋代的女子往往率性而为,先有了亲密关系再结婚,所以大家都不以失贞为过失,不以不守妇道为耻辱。”  在魏晋南北朝不仅平民女子敢于追逐浪漫的爱情,出身优越的大家闺秀也勇于打破礼教的束缚。西晋时,丞相贾充的女儿贾午在一次宴会上看中了风流英俊的少年韩寿,此后少女春心荡漾,对梦中情人日夜思念,夜不能昧。几天之后,实在忍不住的贾午便让自己的侍女去主动联系韩寿,诉说自己的芳容和爱慕。而韩寿得知花容月貌的丞相千金倾慕自己,也是热血沸腾,难以自抑。当晚,就趁夜深人静的之时,翻墙跳入丞相府,与贾午幽会。贾午事先得知梦中情人要来,当然精心打扮,还特意戴了父亲给她的西域奇香。这种香是晋武帝特别赏赐给贾充的,香味奇特,而且用过后一个月都不会消失。韩寿和贾午一番云雨过后,自然也染上了这奇特的香味。第二天,韩寿上班时,身上的奇香引起了同事的怀疑,这怪事也很快传到了丞相贾充耳里。贾充过来人,再结合奇香的稀有,当下就明白了八九分,他没有伸张,再私下调查属实后,也就只好随了女儿的愿,将她嫁于韩寿(这也是成语韩寿偷香的由来)。而那个时代,不仅贵族千金在情郎前勇于婚前献身,连身为一朝国母的太后在情郎前也敢于脱掉素服。北魏胡太后不但公开交往情人,还在情郎杨白花叛逃南方后,将自己对他的思念写成情歌唱给全天下人听。她的《杨白花》词云:“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零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胡太后为了尽情,还命乐师整日在她寝宫外,吟唱此曲,摆明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她对情人的痴心一片。一国国母,本该母仪天下的太后都能如此毫无顾忌,大胆的表达对情人的爱慕,当时妇女对待爱情的大胆程度也就不难想象了。事实上,这种各阶层妇女大胆追求浪漫爱情的炽烈火焰一直延续到唐“安史之乱”前;“安史之乱”后,唐宋“古文运动”兴起,儒家经学的地位大为提升,扣在妇女身上的礼教枷锁也始慢慢加重了。我们可以把“韩寿偷香”和“游园惊梦”作比较,贾午和杜丽娘虽然都是少女怀春,但贾午却敢于在现实中主动出击,最终生米煮成熟饭,赢得了理想中的丈夫;而杜丽娘却只能在梦中意淫,最终无奈下忧郁而死。可以说,贾午的主动和杜丽娘的无所作为所表现的不是她们勇气的不同,而是时代的差异。因为贾午的主动是建立在较为开明的社会氛围下的,而杜丽娘的忧郁而死正是儒家经学严重摧残妇女身心的恶果。  话分两头,卫玠的这种体质娇弱,我见犹怜如林黛玉般的病态美在南朝后期成为了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士族子弟都把这当成了男性美的标准形式来追求。对此,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涉务篇》中有着精彩的描述:“梁朝士大夫,大都体质娇弱,面色苍白,形神消瘦,出则坐轿,下轿则要靠人搀扶方能行走。城市里,没有一个士大夫骑马的;如果有人骑马,则会被所有同僚以“有野心”的罪名弹劾……有个建康令名叫王复,生性儒雅,从未骑过马;一次,仆人牵着匹马来到他身边,那马就嘶吼了一声,王复马上吓的抱着头乱叫:“这明明是老虎,你为何对我说是马?”  诚然,娇弱美、阴柔美可以被视为男性美的一种形式,但如果全国的男子都把它看成男性美的标准形式来追求的话,那就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倾家荡产的奢侈了。好比梁朝,保持了五十年的大体安定,士大夫几乎都林黛玉化了,个个体弱多病,骨软无力,甚至胆小到会把马当作老虎一样畏惧;试问,这样病态的精英阶层领导下的病态社会,怎堪一击?他们根本不堪一击,公元549年,东魏叛将侯景率领区区五千老弱残兵,轻而易举的突破了梁朝陈兵百万的防线,并一举攻陷台城,活捉了梁武帝和一班文武大臣;公元554年,西魏五万大军攻梁,有数十万军民在手的梁元帝,才败几阵,便出城投降。这两场战争,给南朝士族社会以几乎毁灭性的打击,那些平日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士族子弟,在兵荒马乱之时,有什么生存能力?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他们有的身怀大量金银珠宝逃亡,但因不会骑马,又体弱多病跑不了多远,往往在途中饿死;他们有的则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肯定逃不远,就干脆坐在家里,等着贼兵找上门来,上演灭门惨案。江陵陷落时,西魏强掳了十万梁朝居民北上,可最终活着走到长安的只有三万人,想必那些自小就身矫体弱的公子哥一定死在最初的一段路上吧。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虽然过分伤于娇弱,但他们那从温室里带出来的种子,却在盛唐的土地上培育出了茁壮的花朵。盛唐人物大都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既有温婉清绮的风流,又有质朴刚强的气质,称的上是真正文质彬彬,两全其美的君子。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歌颂盛唐人物高昂清越的人格魅力时,也不应忘记六朝那些阴柔绮丽的灵魂。  20.周顗评论桓彝:“俊秀磊落,真是个可爱的人啊。”或传这句美誉为谢鲲所赠。  注:  桓彝,字茂伦,出身谯国恒氏。面貌高大瑰丽,磊落大方,有如一座巍蛾秀气的玉山。不同于西晋中后期其他的名士,桓彝早年治学注重实用,韬略满腹,为人也不喜欢放达自适,而是比较中规中举的君子。但就是这样一个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人,在遍布“浮竞”士风的西晋,由于没有显赫的门弟背景,又不懂得用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来哗众取宠,所以一直名望不显,星途黯淡。但在晋政权东渡以后,桓彝终于省时度势,抓住机会开始在名士中崭露头脚。  永嘉之乱后,黄河以北的国土尽被匈奴,鲜卑等异民族强占、蹂躏,晋朝政权及多数中原名士不得不南下流寓江南,苟安一方。此时,有的名士如刘琨、祖逖终日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立志北伐,誓要重整山河;有的名士如王敦、庾亮已不视国家兴亡为己任,却念家族利益为要务,一心只打自己的小算盘,致力于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有的名士如谢鲲、阮放等知道北伐无望,就干脆寄情于山水之内,放纵于酒色之中,在江南秀丽的青山绿水间,他们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疯狂酗酒,常常一醉就是几天,他们要以这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国破家亡、飘零五湖的悲愤,来控诉朝廷苟安江南,不图恢复的怯懦。此时桓彝看准了机会,及时投入到了这第三类名士的声色活动中,并与这类派对的骨干成员谢鲲、毕卓等交往甚厚。在经过了许久劳心伤肾的奋斗后,桓彝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承认,被公认为“江左八达”之一,算是正式坐稳了大名士的位子。在不断的觥筹交错中,桓彝也得到了不少朝廷重臣如周顗等人的延誉,进一步提高了声望。  在魏晋南北朝大名士的招牌可不是绣花枕般的摆设,而是实实在在升官发财的捷径。桓彝在名重江左后不久,就被提升为散骑常侍,并被晋明帝视为心腹,参与诛灭大将军王敦的谋划。当上高官后,桓彝很快便收起了名士的率情任性、放荡不羁,为官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王敦叛乱,桓彝做为明帝高参,积极出谋划策,平乱后,因功晋爵县侯;苏峻叛乱,桓彝做为战将,力守孤城一年有余,最后因弹尽粮绝,被苏峻猛将韩晃所杀。城破前,左右参谋都劝他先诈降,日后再找机会反正。但桓彝却慷慨激昂,断然回绝,继续仗剑城头,直至被杀。  桓彝一生,先用放达扩大了家族的社会影响,后用死节积厚了家族的政治资本,使的谯国恒氏这个几乎断绝的家族(桓彝曾祖辈的桓范在曹魏末年由于是曹爽心腹,被司马懿灭三族,桓彝这支应是当年灭门时的漏网之鱼)在东晋时代重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成为众多士族中一枚闪耀的流星。桓彝的儿子桓温,孙子桓玄俱为一代枭雄,傲视天下。这么说来,桓彝虽是有意附庸风雅,但他对家族经营的煞费苦心和所得的磊磊硕果,也足以让他配的上风流人物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卫玠这篇不但介绍了当时男子的流行风格  还介绍了当时女子对爱情的大胆和热烈
  11.有人对王戎说:“嵇绍在众人中卓而不群,好似一只野鹤在鸡群中独立。”(鹤立鸡群的成语便出于此)王戎答到:“你是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啊。”  注:  嵇康当年临刑东市前,对他只有十岁的儿子嵇绍说:“山涛伯伯在,你就不是孤儿。”嵇康死后,嵇绍母子三人,便一直隐居在山阳,身居高位的山涛果然不计前嫌在生活上给了他们很多的帮助,使得这孤儿寡母在山阳一直过着简单安乐,与世无争的日子。嵇绍成年后,山涛又出面,力保他出仕为官。为了答谢山涛对年来的照顾,嵇绍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出仕,服务苍生,于是便离开隐所,来到京城洛阳。  嵇康“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他的儿子嵇绍,当然也似凤凰涅槃,人中矫龙。他一来到洛阳,就好似精灵下落凡间,仙女沐浴清河,在京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他在众人中,就好比仙鹤在鸡群里独舞,明月在群星中闪亮,他是如此之美,美的不带一点尘俗,在京城庸俗的珠光宝气里,他就好比一块不加雕琢,却清澈无暇的天然美玉,使观者不由地为之陶醉,为之拜倒。  嵇绍不但继承了嵇康龙章凤姿的外貌,言语犀利的词锋,更重要的是他也继承了嵇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格。公元304年,晋惠帝的车队在荡阴被成都王司马颖的部队团团包围,面对血淋淋的屠刀,那些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哪里去了?他们背叛忠孝,四散逃命;面对狰狞残忍的敌人,那些整日“之乎者也”的老儒又哪里去了?他们抛弃礼仪,抱头鼠窜。此时,只有嵇绍也唯有嵇绍,跳下马,登上皇辇,如泰山一般仗剑护在惠帝身前。那时,敌军人数众多,一眼望去,如浩瀚汪洋,不见尽头,可嵇绍毫不退缩,他知道他所捍卫的不仅是身后的这个弱智皇帝,而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他决心誓死卫道。只见,敌人如波涛般汹涌奔腾而来,嵇绍倾尽平生所学,就想海边的高山一样让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有来无回。鲜血渐渐染红了他白皙清透的玉手,血迹慢慢爬上了他冰雕玉琢的面孔,太阳缓缓沉入西边,血染的红霞开始浮现天际。战至黄昏,一堆一堆的敌军尸体在嵇绍脚下垒成座座小山,而这个意气风发的美少年仍然同泰山一般昂首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之上。面对继续如洪水而来的上万敌军,面对如太阳般渐渐西沉的儒家精神,嵇绍仍旧面无异色,他从衣衫里取出了个牧笛,然后闭上了他忧郁如一池秋水的双眼,吹响了笛声。这声音,悠扬、飘逸、绝俗、高贵,好似一排仙鹤飞上青天,又好比一条巨龙冲上碧宵。是的,是的,嵇绍用他的忠诚捍卫了一个儒者最本质的道德信念;真的,真的,嵇绍用他的生命重又奏响了千古奇绝的《广陵散》,使的这一象征着人类最高贵品质的乐曲重现人间。敌军听闻此乐后,也停止了向前,因为他们知道,前面已经没有了攻击目标,有的只是一座高山,一座人类的丰碑。  有人可能会问,嵇康当年死于司马氏之手,其子嵇绍又为司马氏死节,这样岂不,父子矛盾?但事实是嵇氏父子不是单纯的为一国一姓尽忠,而是捍卫儒家最基本的精神内核。任何篡位谋逆,试图挑战儒家纲常的人或集团,都会遭到他们誓死的抵抗。他们其实都是求仁得仁,以身殉道。    12.裴楷天生丽质,即便脱去冠冕,粗头乱服也一样很美,当时人都称之为“玉人”。看见他的人都说:“遇到裴楷就好像走入一座玉山,四周都光彩照人。  注:  如前文所述裴楷天生丽人,高大挺拔好似青松迎风,俊爽亮丽好比寒梅傲雪,在当时称颂为“玉人”。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玉人”是对美男子的最高赞誉了。  裴楷与整日信口雌黄但同样以美貌知名的王衍不同,具有实际的政治才干。要是生逢盛事,以他的满腹经纶和勤恳耕耘想必也能同管仲、周公一样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但偏偏这位玉人生不逢时,他所处的西晋末年,正是外戚与司马诸王相互大混战的黑暗年代。而身处于这样的时代,非但兼济天下,造福黎民几无可能;而且自身性命也朝不保夕,风雨飘摇,只要稍有不慎,那何晏、夏侯玄等灭门的惨案就会落到自己头上。裴楷一生小心谨慎,不求名利,也从不主动站队投靠哪个政治集团,但人算不如天算,子女婚姻常常让他被迫卷入政治漩涡。弱智天子晋惠帝初继位,国丈杨骏执政,国事日益衰败,裴楷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便自荐当了太子少师,安心教书,不再插手朝廷是非。公元291年,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将杨骏一党尽数诛灭,可偏偏裴楷儿子裴瓚是杨骏的女婿,裴楷一家也因此受到诛连,要全家抄斩。眼看就要大难临头,玉人此时依旧神色不变,从容写信于亲友告别,表现了魏晋人物超然世外的名士风范。上天这次也眷顾了这块宝玉,朝中多位重臣联名为他担保,这样裴楷非但保住了性命,而且还进爵临海侯。故事到这还没完,没过多久,楚王司马玮奉贾后懿旨,带兵杀光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全家,可偏偏裴楷与这两人又有姻亲关系,裴楷的长子是汝南王的女婿,裴楷的女儿是卫瓘的媳妇。显然,这层关系已足以让杀红了眼的楚王对裴楷有了斩草除根的理由。只不过,这次裴楷学精了,不是在家装酷等死,而是带着一家老小,一夜转换了八个住处,成功的躲过了追杀。不久,楚王玮被贾后卸磨杀驴,身死族灭。裴楷也由逃犯一跃成为中书令(副宰相),与名臣张华,王戎共同负责朝廷的日常运作。以后十年,虽然贾后荒淫昏暴,但朝局大体安定,并有中兴气象。显然,这与裴楷、张华等人的勤恳的工作态度,卓越的协调能力是分不开的。裴楷,这个玉人也终于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得尝所愿,官居宰辅,并造出个暂时和平发展的局面。    13.刘伶身高不过一米四七,容貌丑陋,还晃晃悠悠,蓬头垢面。  注:  魏晋风度及整个六朝的审美倾向,不单只是何晏,夏侯玄这样顾影自赏,冰雕玉琢宛若仙女的美男;也不仅是嵇康,裴楷这类天生丽质难自弃,粗头乱服皆好的玉人;像苍茫沉雄、不拘一格的曹操,旁若无人,搔虱而谈的王猛也都被视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而这则故事里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刘伶更是魏晋风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刘伶身高不足一米五,还相貌丑陋,但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是“竹林七贤”中仅次于嵇康、阮籍,第三号名气最大的人物,并且还在更为重视男子风神外貌的南朝,一举杀入为美男子专设的《世说新语.容止篇》,可见,刘伶是多么的受欢迎并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簇。同其他竹林俊贤一样,刘伶也拥有一手名震天下的绝活,只不过,他的绝技不是嵇康的琴,也不同于阮籍的诗,更不是向秀的学术成就,而是“喝酒”。自古中国能饮好饮者多如漫天星斗,但刘伶仍能光荣的号称中国第一酒鬼,即便是“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抑或是“三杯落纸如云烟”的草圣张旭,比起刘伶来都有不小的差距。  刘伶酗酒向来惊世骇俗。早年,他喜欢带着几坛美酒,坐着鹿车,天南地北的到处转悠,还让人拿着锄头在后跟着,并吩咐:“我醉死了,就立刻埋了。”可见,他俨然一副喝到死为止的架势。后来,他妻子担心他的身体,便把所有的酒都倒了,所有的酒具都毁了,并严厉警告他必须戒酒。面对老婆的河东狮吼,刘伶难为情的说:“好,老婆大人,但我酒瘾太大,不能自戒,必须在神灵前起誓,方能成功,你快去准备些祭司用酒肉吧。”他妻子听后,信以为真,很快就准备好了供台和祭品。只见,刘伶虔诚的双腿下跪祷告:“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杯一饮,五神俱醒,妇女之言,决不可听。”说完,他便跳上神台,拿着酒瓶就往嘴里送,不一会儿,就又大醉了。想必此时的刘夫人,同我们一样,只有哭笑不得的份了。其实,这也只是刘伶众多喝酒狂放行为中的一例,一次,几位同事因公务去看望他,而那时刘伶正好喝酒喝到兴头上,高兴的光着身子在自家屋里裸奔,同事看见了,便提醒他应注意身份和社会影响,可谁知刘伶满不在乎的答到:“我以天地为住宅,房屋为衣裤,你们为何要跑到我裤裆里来呢?”众人无语。  刘伶不仅酗酒惊世骇俗,而且还很注重酗酒行为的理论建设,他的《酒德颂》为千古名篇,里面热情地歌颂了大人先生(竹林七贤的诗歌化身),不拘礼法,狂放不羁的行为。这篇《酒德颂》可以称的上古今多少酒鬼随时都可以高举的理论旗帜了。  “泛此望忧物,远我遗世情”(陶渊明《饮酒诗之七》),面对黑暗的世界,品格高洁,性格刚烈的名士们唯有通过酒精来忘却现实的压迫;“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既然现实如此黑暗,那虚幻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到不如,一味醉生梦死;“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怀素)世间本无一物,唯有通过饮酒,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才能追求到人生的圆满;自古如刘伶这样的好饮名士,他们内心的苦闷,又怎么是司马光、朱熹这种“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所能理解的呢?“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最后让我们向刘伶这样品格高大的好饮之人由衷的再进一杯酒。    14.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明亮俊爽,有如玉树临风,但见到卫玠仍不免叹道:“明珠在侧,真是让人自惭形秽啊。”   注:  王济,字武子,少年成名,能文能武,在校场上,他弓马娴熟,百步穿杨;在书房里,他文思敏捷,落笔成章。此外,他人也长的风姿挺拔,威武中透露秀气,雄壮下隐含风流。晋武帝也很欣赏他的品貌人才,所以将心爱的常山公主许配于他。按理说,这么一位机遇良好的文武全才,在西晋建国之初,应该大有可为,干出一番事业来。可在西晋浮燥奢侈的士风影响下,王济白白浪费了满腹才学和一身的好武艺,逐渐堕落,最终这么一个天才少年,留给历史的竟然是他种种奢侈浪费的虏迹。《世说新语. 汰侈篇》一共只有十二则,王济竟然独占其三,只比臭名昭著的石崇少一则而屈居第二,可见其名声之臭,影响之坏。其中他最著名的奢侈恶行便是“夜宴武帝”。一次,晋武帝来女婿家窜门,王济设宴款待,只见,所用食器莫不是琉璃翡翠,金碟玉碗,身边还有一百多个身着华贵衣服的漂亮侍婢在伺候;席间,武帝忽然觉得一道烤乳猪特别鲜嫩入味,是他从未尝过的美味,便问爱婿是怎么做的?王济洋洋自得的说:“我们家的猪,都是用人乳喂养的,所以肉质特别鲜嫩。”武帝听后,脸色一下变了,饭也不吃了,立刻起身走人,临走时还痛心地说:“这样的奢侈,连石崇、王恺都比不上啊。”是啊,比起石崇用蜡烛当材烧,王恺用糖水洗锅;王济用人乳喂猪就实在是更上层楼,直奔极度变态的程度去了;难怪一向鼓励臣子浪费比阔,自己又有一万多名妃嫔的晋武帝会看不下去。  在这则故事里让王济自惭形秽的卫玠是两晋之交第一美男,关于他娇弱美艳,迷倒众生的风流故事我会在下面的注解里为读者详细道来。在这,我想说的是,汉魏六朝人物虽然重名竞利,但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却敢于承认他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好比这则故事,王济以驸马之尊,舅舅之长,但看到精雕细刻宛如美玉的卫玠,仍能大方的承认对方的美貌远胜于自己。其实,在汉魏六朝这样有自知之明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西晋第一才子陆机费数年心血编撰《三都赋》,但在见到左思的《三都赋》后,便辍笔放弃,承认自己的《三都赋》远不及左思。要知道,在当时《三都赋》一类的京都大赋,向来被文人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自己文学才能的最好展现。何况陆机文名远播,才冠当世,但他仍能在别人的成绩面前,做到实事求是,自愧不如。同样的例子还有夏侯湛主动放弃所写多年的《魏志》,坦言陈寿的版本为佳。而且,那时的士子相争,只以才学取胜,而不以名位压人。例如,才雄志大的一代霸主汉武帝,同样雅好文学,而且所著多风雅可读,其中《秋风辞》更为千古名篇,现在读来同样温婉感人,霏丽多情,但刘彻并不因此就认为自己的文采要好于大文豪司马相如,还是承认了相如一代文宗的地位。这比那位篇什极多,却都了无情趣,但又自封文采第一的“十全老人”乾隆爷要高出太多了。事实上,正是这种自惭形秽,自愧不如的态度,才使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在汉魏六朝取得的长足的进步;也正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心态,使的军事,科技,外交等国家生活的点点面面在明清两朝止步不前。所以,在今天这个全面社会化、全球化的时代,只要是别人好的地方,强的地方,无论他是从哪学来的,无论是哪国的制造,我们都应大方的承认,谦虚的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我们个人,乃至我们的民族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创造新的辉煌。让我们一起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自惭形秽”吧!    15.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还遇到了王戎、王敦和王导在座,在另个屋子,又见到王诩和王澄。出来后,他对人说:“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美玉。”(成语琳琅满目的由来)  注: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盛产美男的时代,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的美男家族就只有琅邪王氏、陈郡谢氏和鲜卑慕容氏。由于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子弟的风采在《容止篇》中所录甚多,我也一直在分别详加叙述,所以在此我重点介绍《世说新语》所未录的来自北方草原的神秘美男家族鲜卑慕容氏。  鲜卑慕容氏能以盛产美男而闻名于史,并在男色方面与琅邪王氏、陈郡谢氏这样的传统蓝血贵族成南北对峙之势,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鲜卑慕容部人因混有部分高加索人血统而个个肤色白皙,身材修长,这正与当时以白皙瘦弱为美的审美情趣相吻和,所以慕容部人的美貌比较容易得到认同。据说,西晋时,京城的王公贵族都把拥有美貌白皙的慕容部侍婢视为财富的象征。其二,不知是入主中原后受到汉族士大夫“以貌取人”的流行时尚影响,还是慕容部落在草原上就有的习俗,鲜卑慕容氏在继承制度上,不立长,不尚贤,而是比谁长的好看。是啊,道德的优劣不易分辨,才能的高低亦难看清,立嫡立长又好像是买彩票赌运气,但人外貌的美丑却实实在在的,容易分出高下(鲜卑人在继承问题上向来花样很多,另一分支北魏拓跋氏一反“母以子贵”的常理,坚持“立子弑母”制,皇子一旦被立为皇储,那他生母就一定要被处死。这一招虽然泯灭人性,但的确能有效的防止后宫乱政)。在此继承制度下,鲜卑慕容氏当然能保证一代代的骑士美少年繁衍不熄了。  好了,现在来说说鲜卑慕容的绝色男子吧。一提到鲜卑慕容家的美男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字“凤凰”的骑士美少年慕容冲。公元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年长他两岁的清河公主做为俘虏被有断背之好的前秦皇帝苻坚一同纳入后宫。鲜卑慕容天生佳丽,清河公主冰肌如雪,两只秀眼也好比洞庭秋波,含情默默,一张粉红的小嘴也如寒梅傲雪,分外妖娆;慕容冲的面孔则好比冰雕玉琢,他肤色比天山上的雪莲还要苍白、忧郁,长长的睫毛则点缀着如湖面般平静孤独的双眸。苻坚得了这么一对儿活宝贝,自然宠爱有加,常常叫他们姐弟俩一同侍寝,有时他们三人的淫乱活动,日以继夜,连续多天。后来因为影响实在太坏,在群臣的力谏下,苻坚不得以将慕容冲外放为平阳太守。公元383年,苻坚八十七万大军兵败淝水,他的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各地武将纷纷叛变自立。25岁的慕容冲也终于等来了报仇复国的机会,美少年披甲上马,带领了一群鲜卑遗民径直杀奔前秦首都长安。为了表明自己复国的志向,美少年白盔,白甲,白枪,白马,一身白衣风度翩翩的杀到长安城下。在长安这个曾让他受尽屈辱的城市,埋藏在美少年忧郁外表下的愤怒彻底爆发了,这个玉面罗刹,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用自己仇恨激发出来的勇气将前秦军队杀的大败;对此,一代霸主的苻坚也只有仓皇逃窜。公元385年,慕容冲在阿房宫继位称帝,正式完成了复燕大业(史称西燕)。  鲜卑慕容中要数才貌双全之人当推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慕容垂,字道明,身高一米八十八,双手过膝,天生猿臂;站时,就似青松迎风,卧时,就如玉山横陈。与他们家其他性格冲动的骑士美少年不同,一生命运多舛的慕容垂的性格十分坚忍。在率部投降前秦后,对霸占自己妻子的苻坚一直必恭必敬,表现的十分驯顺,并以此取得了苻坚的信任,统率了大量军队。淝水之战后,他见苻坚大势已去,便撕下伪装,公然反叛,占领了原来前燕的国土并自立为帝宣告复国成功(史称后燕)。当然了,说慕容垂才智过人也是相对于他们家那些绣花枕头而言。要真正比谋略,他也无明显过人之处,最岂马比起前秦丞相王猛来就相距十万八千里了。王猛针对慕容垂的金刀计为中国古今第一反间计,因为没人会料到声名远播的大名士会不牺一世英名下阴招使绊,所以阴险狠毒指数十,慕容垂也险些因此丧命(没死的原因不是慕容垂聪明,也不是王猛失策,而是苻坚太妇人之仁、心慈手软了)。  亡国后投降做了人家臣子的前皇室成员,可以像刘禅、陈后主这样装疯卖傻、乐不思蜀;也可以像向李后主、宋徽宗那样用诗词来表达对故国深深的怀念,但绝对不能在心中种下深深的复国种子,因为这几乎肯定会给家族带来被人连根拔尽的恶果。前燕灭亡后,苻坚厚道人对慕容家族好生照顾,一个个都高官厚禄,良院美宅,而且还给实权,让他们带重兵。但苻坚兵败淝水后,慕容氏子弟非但没有感激报恩,而且还一个个带头造反,在原来前秦的土地上,先后建立了后燕和西燕两个政权。是,表面上他们是完成了复燕的大业。但他们家族也给世人留下了恩将仇报、复国之心不死的坏印象;而自古又没有不亡的国家,等他们的燕国再被人灭的时候,后来的征服者又岂敢重蹈苻坚的覆辙,自然就下令对鲜卑慕容氏赶尽杀绝了。公元409年前后,鲜卑慕容氏这个著名的北方美男家族就差不多被斩草除根了。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除了鲜卑慕容氏的众多美男骑士外,清河崔氏的崔浩,关陇高氏的兰陵王高长恭,关陇独孤氏的独孤信均以美色闻名,但无论是代表山东士族的清河崔氏还是关陇地区的众豪族,在美男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启及鲜卑慕容氏。  
  卫玠这篇也是力作啊^_^
  希望大家就魏晋风度,与我多提意见^_^
  盛产美男的时代,真令人向往
  引号里的话不要翻译成白话行不??感觉很别扭。。引号外的你自己的话白话就可以了,,引用的还是原话看着舒服
  是吗?
  请问大家对卫玠这一段的感想^_^
  16.王导看见卫玠,羡慕的说:“你身体如此虚弱,虽然整日调养,但仍旧娇弱的架不住衣服的样子。”  注:  曹魏中期,何晏粉盒须臾不离玉手,还穿着女人的衣裳在街上摇曳生姿,被老道先生们怪责为“服妖”,但在大半个世纪后的两晋之交,男人的女性化倾向却成了整个士族社会趋之若骛的流行风尚。事实上,整个魏晋南北朝,女性美和男性美一直在朝着逐渐模糊的方向在发展。以至于,南朝史书对男性美和女性美的描写变的十分的相似。例如,《陈书.后妃列传》是这么描写后主爱妃张丽华的:“贵妃的头发长长的拖到地上,就如一条乌黑发亮的瀑布在眼前流淌,她的双眸盈盈带水,顾盼流连间,光彩照人,摄人心魄。贵妃又常常喜欢在阁楼上凭栏眺望,从下面望去,宛如仙女在彩云上曼舞。”而《宋书. 谢晦列传》是这么写的:“谢晦风姿美艳,笑语盈盈,双眉如柳叶横斜,两边的鬓发如浓墨般整齐、秀丽。”《梁书.简文帝本纪》又是这么描绘的:“简文帝的头发有如黑色的波浪一直卷到地上,下颚的胡须如画上去似的秀气,两眼如烛光般浪漫迷人,手执白玉如意,其手如玉般光亮白皙。”显然,贵妃的女性美和王侯的男性美在描写上已没有了明显的区别。可见,男子装容的女性化在南朝时候,已是深入人心,十分自然的事了。  魏晋南北朝男子对自身仪容女性化的主动追求同样是有理论依据的,这便是《庄子.逍遥游》中藐姑射山神人的形象,其词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个肌肤若雪,冰清玉洁,绰约有致,风采飘然的神仙姐姐便是魏晋男子最初女性化追求的原型。在加上当时玄学如日中天,士子几乎人人精读《老》、《庄》,所以这藐姑射山神人形象便深入人心,成为士族子弟自我打扮时的自觉追求。  在如此香粉氛围的影响下,南朝后期,士族子弟的形象越来越女性化,娇贵化,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写道:“梁朝全盛之时,士族子弟,出门前无不熏衣修面,傅粉施朱,脚登高根木鞋,身穿宽衣大袍,玉佩香囊,羽扇麈尾等器物挂件也一一穿戴整齐;这样出入,才个个衣带飘然,潇洒从容,一副仙子模样。”  所以,在这样一个风香骨软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王导才会如此羡慕卫玠的弱不禁风、体不胜衣,这似乎就是一个人人都以做林黛玉为荣的时代。    17.王敦称赞太尉王衍:“处于众人之中,就像一美玉在瓦砾之间。”  注:  王衍玉色明秀,就如漓江两岸的青山,给人一种镇定、高贵又极具风流情趣的感觉。连画圣顾恺之也在著名的《魏晋胜流画赞》中赞美他“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接着第八则的注解,王衍虽然成名甚早,又历仕高官,为西晋中后期公认的仕林领袖。但他上不思报效皇恩,下无意接济黎民,只是凭着一口“信口雌黄”的玄学辩论来吸引眼球,哗众取宠。这还不算,他的政治气节也同他的辩论一样“信口雌黄”,属于标准的墙头草。晋武帝时,王衍为了当未来国丈,便将自己女儿嫁给晋惠帝的儿子愍怀太子为妻。但后来贾后得势,愍怀太子失宠,老丈人王衍一方面惧祸,一方面为了献媚贾后,竟落井下石,硬是要女儿同相濡以沫十多年的丈夫离婚。八王之乱中,身为仕林领袖的王衍不是为了百姓四方奔走力争避免这场宗室间的混战,而是像玩股票一样,积极在众势力间“买进买出”,别人得势时,他就积极跟进,为那人溜须拍马、摇旗呐喊;别人垮台后,他就落井下石、检举揭发,迅速投靠其他势力。别说,王衍的眼光还真不错,“高抛低买”,最后他选中的东海王司马越成了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而司马越由于属皇室远支在重门第的京城缺乏份量,便把大名士王衍视为政治搭挡推到台前,与他共同掌管朝政,这也是“王与马治天下”的最初雏形。此时,官居宰辅、手握重权的王衍面对因战火而满目苍夷的社会,面对强邻异族的虎视眈眈,想到的不是如何“轻徭薄赋”帮助百姓恢复生产,也不是如何“调兵遣将”共付国难,而只是如何在天下危亡中保存自己家族的利益。他命弟弟王澄、王敦分别领重兵驻守荆州和青州,还恬不知耻地向人夸耀:“前线是肯定守不住了,但王澄、王敦分别屯兵于荆州和青州,我又带兵在中原,这就形成三个逃命的去处了(“狡兔三窟”典故的由来)。”  人算不如天算,不思抵抗只求逃命的王衍最终还是没虎口脱险,公元311年,这只狡兔和一班王公大臣被前赵大将石勒俘虏。面对羯族人的屠刀,喜欢“信口雌黄”的王衍又变节了,他向石勒献媚道:“我只是一介狂生,朝廷的事向来与我无关;但今天看到您英明神武,有真龙天子之相,我王衍愿帮助您称帝。”奴隶出身的石勒听后,代表各族受豪门压迫的劳动人民说了句公道话:“你名扬四海,身居高位,怎么能说和朝廷的事无关呢?现在天下纷乱,各族人民揭竿而起,正是你这种人造的孽。”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但这位羯族大老粗仍然对这么一个“平生所未见”的美男子下不了手。最后不得已效仿当年姜子牙掩面斩妲已,派人推墙压死了王衍,总算为这个玉人保留了全尸。而王衍也在临死前幡然悔悟,异常自责地说道:“我虽然比不上古代贤者,但如果不是整天胡吹烂侃、信口雌黄,而是尽力治理天下,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王衍之死,实属罪有应得。但令人痛心的是他的这种“以高谈阔论为重,以实际工作为轻”的领导作风,在他死后的近一千七百多年里,依旧是“千年之虫,死而不僵”。时至今日,我们的不少领导谈起伟大理论来依然义正辞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一做起实际工作,则又是“公子哥练武,摆摆样子”。其实我们做为老百姓并不指望父母官风度翩翩,博古通今、妙语连珠、多才多艺;他们只要能最好本职工作,多为老百姓干实事,便算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信任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现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高速发展中的社会又往往很难避免“浮燥”的风气。在此背景下,别说是领导,就连各行各业里的每个普通人,都在某种程度上需要“高谈阔论”和“多才多艺”来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肥皂泡或许很美丽,但如果吹大了,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严重的威胁。所以,本人认为一定量的“高谈阔论”或者“多才多艺”也许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毕竟,真正能使我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只是具体的某一项工作或者才能。在此,我特别摘录了《颜氏家训.涉务》篇中的一段,与海内同胞共勉之。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籓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18.庾敳身高不过一米七,腰围却有三尺多,一副颓废自信的样子。  注: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他主流的审美标准,但主流不代表绝对。好比庾敳这样一个又矮又胖的男子,在强调白皙瘦弱美的魏晋南北朝,却也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一举杀入专为美男而设的《世说新语.容止》篇。这也充分表明了美与丑并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胖的有自信,胖的有气质,胖到让人嫉妒。  庾敳的胖更多的表现了他一种超然世外、悠然自得的情怀。那时西晋正值八王之乱,士大夫逢此乱世,为了活命,也只能学《老》、《庄》的清净无为,并希望从中得到解脱和宽慰。但事实上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老》、《庄》思想的,许多人都同庾信一样“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不能从《老》、《庄》思想中得到解脱。庾敳则在这方面颇有慧根,很早就看破了世事的艰难,人情的险恶。为此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意赋》,表达他随世沉浮,可有可无的人生观。他那急功近利的侄子庾亮看了后,很不理解,便问他:“如果有真意,那在赋里还没表现出来;如果没有真意,那还写这赋干嘛?”庾敳很有味道的笑了笑:“这就在有意无意之间啊。”多么巧妙的回答啊,与陶渊明《饮酒.之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名句简直异曲同工,都在看似平淡、简单的言语中,表达了个体的人不仅是面对现实的社会存在的,同样面对永恒的自然存在的。现实社会中一时的荣辱得失,在自然的永恒面前又算的了什么呢?既然人类一时的得失在永恒的自然面前毫无意义,那我们又何必苦苦执着呢?这也就是庾敳“在有意无意之间”的真谛啊。  这个理论其实并不复杂,但在实践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自然永恒的角度去看待现实社会一时的荣辱得失。心宽体胖的庾敳在这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一次,庾敳被小人检举为吝啬,执政者东海王司马越信以为真,便在一次酒席中,向庾敳讨要千万巨款。哪知,身材胖胖的庾敳明知小人挑拨,但仍很够哥们儿意气地对司马越说:“下官我有两千万,你有需要,就随便拿吧。”司马越听了后,既高兴又感动,对检举庾敳的人说:“你怎么可以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这句成语也由此而来)庾敳其实是个爱财之人,但他面对司马越的索要,能如此大度,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一时钱财的得失,在珍贵的生命面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都微不足道,不值得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力争。  庾敳虽胖,但却胖的有风度,有造诣。他不计安排,顺其自然的人格精神,让多少在现实社会中疲于奔命、艰难挣扎的人们自叹不如,羡慕到要死。看的开,懂得让自己快乐的内在气质,当然是一种真正的美,一种魏晋风度的表现。荣登《世说新语.容止》篇,庾敳可谓实至名归。    19.卫玠从豫章来到建康,人们知道他美男子的大名,便纷纷出动,以期一堵芳容,围观的人如山如海,使卫玠举步为艰。加上他身体本来就弱,不能劳累,这么一折腾,竟一病不起,死了。当时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  注:  魏晋南北朝是女子对美,对美男子,对浪漫爱情自觉追求的时代。周瑜绝色江南,江浙的女子便纷纷错弹琴声,以期“曲有误,周郎顾”;潘岳挟弹弓出游,京城的姑娘也纷纷“掷果盈车”,大方的表露爱慕。而这次卫玠辗转流落建康,当地的妇女几乎全城出动,要以最热烈、最隆重的方式来欢迎这位来自京城的“璧人”。没有巧妙的策划,没有反复的宣传,没有周密的安排,妇女们对这些美男痴狂的追逐实际是人类内心对“美”的自然向往和对浪漫爱情的自然憧憬。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南朝民歌,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缠绵悱恻的情歌,而其中大多数又多是对浪漫爱情的赞美,而少对道德伦常的顾忌。可见,即便是种种“非礼”的爱情,在当时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宽容和歌颂。对此东晋著名史学家干宝也在《晋记.总论》中无可奈何的写道:“晋代的女子往往率性而为,先有了亲密关系再结婚,所以大家都不以失贞为过失,不以不守妇道为耻辱。”  在魏晋南北朝不仅平民女子敢于追逐浪漫的爱情,出身优越的大家闺秀也勇于打破礼教的束缚。西晋时,丞相贾充的女儿贾午在一次宴会上看中了风流英俊的少年韩寿,此后少女春心荡漾,对梦中情人日夜思念,夜不能昧。几天之后,实在忍不住的贾午便让自己的侍女去主动联系韩寿,诉说自己的芳容和爱慕。而韩寿得知花容月貌的丞相千金倾慕自己,也是热血沸腾,难以自抑。当晚,就趁夜深人静的之时,翻墙跳入丞相府,与贾午幽会。贾午事先得知梦中情人要来,当然精心打扮,还特意戴了父亲给她的西域奇香。这种香是晋武帝特别赏赐给贾充的,香味奇特,而且用过后一个月都不会消失。韩寿和贾午一番云雨过后,自然也染上了这奇特的香味。第二天,韩寿上班时,身上的奇香引起了同事的怀疑,这怪事也很快传到了丞相贾充耳里。贾充过来人,再结合奇香的稀有,当下就明白了八九分,他没有伸张,再私下调查属实后,也就只好随了女儿的愿,将她嫁于韩寿(这也是成语韩寿偷香的由来)。而那个时代,不仅贵族千金在情郎前勇于婚前献身,连身为一朝国母的太后在情郎前也敢于脱掉素服。北魏胡太后不但公开交往情人,还在情郎杨白花叛逃南方后,将自己对他的思念写成情歌唱给全天下人听。她的《杨白花》词云:“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零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胡太后为了尽情,还命乐师整日在她寝宫外,吟唱此曲,摆明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她对情人的痴心一片。一国国母,本该母仪天下的太后都能如此毫无顾忌,大胆的表达对情人的爱慕,当时妇女对待爱情的大胆程度也就不难想象了。事实上,这种各阶层妇女大胆追求浪漫爱情的炽烈火焰一直延续到唐“安史之乱”前;“安史之乱”后,唐宋“古文运动”兴起,儒家经学的地位大为提升,扣在妇女身上的礼教枷锁也始慢慢加重了。我们可以把“韩寿偷香”和“游园惊梦”作比较,贾午和杜丽娘虽然都是少女怀春,但贾午却敢于在现实中主动出击,最终生米煮成熟饭,赢得了理想中的丈夫;而杜丽娘却只能在梦中意淫,最终无奈下忧郁而死。可以说,贾午的主动和杜丽娘的无所作为所表现的不是她们勇气的不同,而是时代的差异。因为贾午的主动是建立在较为开明的社会氛围下的,而杜丽娘的忧郁而死正是儒家经学严重摧残妇女身心的恶果。  话分两头,卫玠的这种体质娇弱,我见犹怜如林黛玉般的病态美在南朝后期成为了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士族子弟都把这当成了男性美的标准形式来追求。对此,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涉务篇》中有着精彩的描述:“梁朝士大夫,大都体质娇弱,面色苍白,形神消瘦,出则坐轿,下轿则要靠人搀扶方能行走。城市里,没有一个士大夫骑马的;如果有人骑马,则会被所有同僚以“有野心”的罪名弹劾……有个建康令名叫王复,生性儒雅,从未骑过马;一次,仆人牵着匹马来到他身边,那马就嘶吼了一声,王复马上吓的抱着头乱叫:“这明明是老虎,你为何对我说是马?”  诚然,娇弱美、阴柔美可以被视为男性美的一种形式,但如果全国的男子都把它看成男性美的标准形式来追求的话,那就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倾家荡产的奢侈了。好比梁朝,保持了五十年的大体安定,士大夫几乎都林黛玉化了,个个体弱多病,骨软无力,甚至胆小到会把马当作老虎一样畏惧;试问,这样病态的精英阶层领导下的病态社会,怎堪一击?他们根本不堪一击,公元549年,东魏叛将侯景率领区区五千老弱残兵,轻而易举的突破了梁朝陈兵百万的防线,并一举攻陷台城,活捉了梁武帝和一班文武大臣;公元554年,西魏五万大军攻梁,有数十万军民在手的梁元帝,才败几阵,便出城投降。这两场战争,给南朝士族社会以几乎毁灭性的打击,那些平日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士族子弟,在兵荒马乱之时,有什么生存能力?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他们有的身怀大量金银珠宝逃亡,但因不会骑马,又体弱多病跑不了多远,往往在途中饿死;他们有的则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肯定逃不远,就干脆坐在家里,等着贼兵找上门来,上演灭门惨案。江陵陷落时,西魏强掳了十万梁朝居民北上,可最终活着走到长安的只有三万人,想必那些自小就身矫体弱的公子哥一定死在最初的一段路上吧。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虽然过分伤于娇弱,但他们那从温室里带出来的种子,却在盛唐的土地上培育出了茁壮的花朵。盛唐人物大都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既有温婉清绮的风流,又有质朴刚强的气质,称的上是真正文质彬彬,两全其美的君子。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歌颂盛唐人物高昂清越的人格魅力时,也不应忘记六朝那些阴柔绮丽的灵魂。    20.周顗评论桓彝:“俊秀磊落,真是个可爱的人啊。”或传这句美誉为谢鲲所赠。  注:  桓彝,字茂伦,出身谯国恒氏。面貌高大瑰丽,磊落大方,有如一座巍蛾秀气的玉山。不同于西晋中后期其他的名士,桓彝早年治学注重实用,韬略满腹,为人也不喜欢放达自适,而是比较中规中举的君子。但就是这样一个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人,在遍布“浮竞”士风的西晋,由于没有显赫的门弟背景,又不懂得用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来哗众取宠,所以一直名望不显,星途黯淡。但在晋政权东渡以后,桓彝终于省时度势,抓住机会开始在名士中崭露头脚。  永嘉之乱后,黄河以北的国土尽被匈奴,鲜卑等异民族强占、蹂躏,晋朝政权及多数中原名士不得不南下流寓江南,苟安一方。此时,有的名士如刘琨、祖逖终日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立志北伐,誓要重整山河;有的名士如王敦、庾亮已不视国家兴亡为己任,却念家族利益为要务,一心只打自己的小算盘,致力于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有的名士如谢鲲、阮放等知道北伐无望,就干脆寄情于山水之内,放纵于酒色之中,在江南秀丽的青山绿水间,他们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疯狂酗酒,常常一醉就是几天,他们要以这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国破家亡、飘零五湖的悲愤,来控诉朝廷苟安江南,不图恢复的怯懦。此时桓彝看准了机会,及时投入到了这第三类名士的声色活动中,并与这类派对的骨干成员谢鲲、毕卓等交往甚厚。在经过了许久劳心伤肾的奋斗后,桓彝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承认,被公认为“江左八达”之一,算是正式坐稳了大名士的位子。在不断的觥筹交错中,桓彝也得到了不少朝廷重臣如周顗等人的延誉,进一步提高了声望。  在魏晋南北朝大名士的招牌可不是绣花枕般的摆设,而是实实在在升官发财的捷径。桓彝在名重江左后不久,就被提升为散骑常侍,并被晋明帝视为心腹,参与诛灭大将军王敦的谋划。当上高官后,桓彝很快便收起了名士的率情任性、放荡不羁,为官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王敦叛乱,桓彝做为明帝高参,积极出谋划策,平乱后,因功晋爵县侯;苏峻叛乱,桓彝做为战将,力守孤城一年有余,最后因弹尽粮绝,被苏峻猛将韩晃所杀。城破前,左右参谋都劝他先诈降,日后再找机会反正。但桓彝却慷慨激昂,断然回绝,继续仗剑城头,直至被杀。  桓彝一生,先用放达扩大了家族的社会影响,后用死节积厚了家族的政治资本,使的谯国恒氏这个几乎断绝的家族(桓彝曾祖辈的桓范在曹魏末年由于是曹爽心腹,被司马懿灭三族,桓彝这支应是当年灭门时的漏网之鱼)在东晋时代重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成为众多士族中一枚闪耀的流星。桓彝的儿子桓温,孙子桓玄俱为一代枭雄,傲视天下。这么说来,桓彝虽是有意附庸风雅,但他对家族经营的煞费苦心和所得的磊磊硕果,也足以让他配的上风流人物了。    21.周顗赞扬王讷:“仪表伟岸,风雅有度,如能发扬这些特长,则此人无所不能。”  注:  王讷,字文开,太原王氏子弟。为人好风度,美仪容,如江南二、三月杨柳春风,给人清新,怡然,舒爽的感觉。不过,在这我重点要介绍的是他那美丽自恋的宝贝儿子。其子名濛,字仲祖;天生一副好面孔,如清水出芙蓉般润秀、精致。他对自己的美貌也十分自恋,常常拿着铜镜自我陶醉,一次看的入了迷,竟吃惊地说:“王讷怎么生的出这么漂亮的儿子呢?”对自己容貌的极度陶醉,以至于对父亲的不敬之言也说的如此的坦率、自然,这才真叫人吃惊呢。当然,王濛对自己美貌的自恋,也是有些根据的。一次,他去市集买帽子,正在对着镜子试装时,那老板娘见到如此秀气的美男子,被深深地吸引了,马上决定将帽子送给他。(这就好像是宝剑赠英雄,时“帽”配美男)可能,老板娘也认为他的帽子从此有了最佳的形象代言人。公元370年,这位体弱多病,忧郁深情的美男子终于一病不起,他躺在床上,挣扎的又拿起铜镜,对着镜子不无悲伤地说:“这么美丽的男子竟然活不过四十岁,真是天妒红颜啊。”看来,这位美男的自恋是从一而终,贯穿始末的,这本身也是一种高格了。  在这两则故事里,频频为他人延誉的周顗其实也是两晋之交一个著名的美男子。他长的轻巧秀气,好比彩云蔽日;明静怡人,就如雨过新荷。他的年岁其实也与桓彝等相仿,而能为他人频频美誉,是因为他出身太好,二十岁时,便已袭爵武城侯。周顗为人天真率直,玩世不恭,喜好饮酒,而且一喝酒就来劲,一来劲就什么糊涂话、什么糊涂事都说的出,干的来。一次,晋元帝大宴群臣,场面十分欢快,喝着喝着,晋元帝便自我陶醉起来说:“今夜群贤齐聚一堂,就像是回到尧舜的时代了。”伴君如伴虎,皇上在上面玩自恋,座下群臣当然也只能随声附和,可偏偏此时周顗已经喝多了,便脱口而出:“虽说都是天子,但就你那样儿,怎么敢自比尧舜?”同样喝多了的元帝听后,气不打一处来,立刻下诏将周顗打入天牢,等侯处决。幸好,这位元帝也算性情中人,酒醒后,想想自己的比喻也确实荒唐,再加上群臣求情,也就顺坡下驴,把周顗无罪释放了。可谁知,周顗出狱后,老实了没几天,就又醉酒生事了,这次更匪夷所思。周顗与王导等朝廷重臣被邀请去尚书纪瞻家做客,纪瞻为了照顾贵宾,便请自己的小妾在酒席间表演歌舞。只见这位小姐,歌唱的好,舞跳的妙,人也长的美,而周顗一喝高,一来劲,竟飞速脱掉裤子,跳出酒桌,光着屁股跑过去,一把抱住那小妾,要当众强奸她。要知道这是在人家家里啊,裸奔的周顗自然被一群人摁倒在地。这件事后,群臣联名弹劾他。可元帝这次却回护了他,只是下了道诏书,敷衍地批评几句了事(相当于一个通告批评,没有实际的行政处分,官职依旧不变)。  尽管周顗放荡不羁到如此地步,却还一直高居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兼吏部尚书。充分说明,自司马昭优待狂放的阮籍以来,司马氏集团对名士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乃至奢靡浪费都采取宽容维护的态度,只要那些名士不在政治上站错队,就一个个高官厚禄的养着。相反,如果名士站错了队,不管你是温良恭俭的谦谦君子,还是叛散五经的桀骜之徒,都一律灭门、诛族。周顗一生佯狂疯颠,但天真率直的性格使他最终还是没有躲过血淋淋的屠刀。关于这部分,我会在《世说新语.尤悔篇》中,做详细的介绍;周顗,字伯约。    22.祖约见到卫永说:“你真有大将之风啊。”  注:  祖约,字士少,东晋风光一时的藩镇大将。说起祖约,便不能不提起他同父同母的哥哥祖逖,兄弟俩虽然一奶同胞,但无论长相、气质还是品格都有云泥之别。哥哥祖逖仪表威武,弓马娴熟,为人重义轻财,立志北伐,是当时人人敬仰的铮铮好汉;弟弟祖约矮小丑陋,不学无术,为一己之私利,祸起萧墙,为当时人人唾弃的无能鼠辈。如果有人要评选中国古代十大龙兄鼠弟,那么祖逖、祖约兄弟一定榜上有名。  永嘉之乱后,异族军阀肆意蹂躏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汉族人民饱受奴役,又惨遭杀戮,可谓无一日不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又无一时不挣扎在生死恐惧之间。面对国土的沦丧,同胞的遭难,祖逖义愤填膺,上书当时还是宰相的司马睿,要求带兵北伐。只求苟安的司马睿当时在江南立足未稳,需要一个北伐的姿态,来安定南下人士的民心,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顺水推舟给了祖逖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但没分拨一个士兵、一件兵器,潜台词就是让祖逖这个“广告公司”,政治宣传性的北伐一下。祖逖何等英豪,怎么可能把事关千万同胞生死的北伐,看成是政治宣传片,公元313年,祖逖带着自己的乡亲子弟,横渡长江,开始北伐。面对河对岸数十万的蛮族铁骑,手下只有几百人的祖逖,在渡河时用船桨拍打船身,庄严宣誓:“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永远不再渡此河。”(中流击楫典故的由来)这种破釜沉舟的气势,显然鼓舞到了每一个士兵,虽然只有几百人,但祖逖的部队却在蛮族陈兵几十万的中原,东突西闯,所向无敌,不到两年就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失地,自身也逐渐发展成十几万的精兵劲卒。后赵石勒虽然能征善战、又手握雄兵,但面对祖逖,则也只能老老实实的修书和好。  自古只有大气魄、大才略的统治者才有勇气让大将一直领重兵征战在外,但多数皇帝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自信和耐心都没有,在“飞鸟未尽,矫兔未死”之时,就自卑胆怯的要“收良弓,杀猎狗”。只求苟安的晋元帝司马睿显然也属于这一类人,他见祖逖日益做大,很是害怕,就派戴渊北上统领六州军事,对祖逖继续北伐形成挚肘。同时,元帝又下密诏将祖逖的生死之交幽州刺史刘琨秘密杀害。朝廷内部的权斗,扼杀了收复领土的全部希望;对此壮志难酬的祖逖也只能泪满衣襟,不久,这个一代英豪忧愤而死。  祖逖死后,他的嫡亲弟弟祖约接管了他留下的地盘和部队。祖约为人与其兄判若两人,不思北伐收复故土,却用力在祖逖生前最鄙视的内部权利斗争上。公元326年,年仅六岁的晋成帝登基,国舅庾亮主政中央,大将祖约、陶侃、苏峻分别领重兵在外。如果当时四人能同心协力,那驱除蛮族,还都洛阳,并非难事。但偏偏苏峻小人,庾亮亦伪君子,二人很快发生摩擦以至水火不容,一年后,苏峻起兵讨伐庾亮,并联络祖约一同叛乱。祖约因为嫉恨庾亮先前对他的排挤,遂和苏峻一拍即和,将哥哥祖逖原本用来北伐的部队,调转枪口南下对准自己人。但就如祖约没有继承其兄高大健全的品格一样,他也一样没有继承祖逖卓越的军事才能。虽然手握虎狼之师,但还是因为不善指挥,一年之后,就几乎全军覆没。更令人唾弃的是,兵败之后的祖约竟然下贱到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家族的声誉,带领全家数百人投降了其兄生前的死敌石勒。石勒面对这份大礼也不含糊,下令将这自投罗网的数百人尽数杀头(只有祖逖的一个十岁的小儿子,被祖逖从前的一个羯族部下冒死从法场救出)。  兄弟俩的确一个英雄,一个鼠辈,一个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一个却只顾自己的蝇头小利。同样的父母,甚至同样的教育,却能培养出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这恐怕就是人类社会复杂难解的地方了。    23.苏峻叛乱,京城陷落,中书令庾亮和江州刺史温峤无奈向荆州刺史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遗诏里顾命大臣中没有提到我,况且这次苏峻作乱,都是由庾氏兄弟引起的,不杀他们,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到这些话,既担忧恐惧又无计可施。过了几天,温峤劝庾亮去见陶侃,庾亮因犹豫而不敢去,温峤对他说:“陶侃这人我了解,你主动去见他,一定没事的。”庾亮容貌美丽,举止风雅,陶侃一件到他就改变了原来的看法,竟然连续一天都在和他交谈吃饭,好像一下子爱上了他。  注: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特别重视仪表风神的士族时代,一个显赫的出身,一张漂亮的脸蛋,再加些风雅的谈吐,那就几乎等同于优越的社会地位,会收到当时人普遍的热情招待。但如果情况正相反,来访者是个出身低微,长相平平,谈吐庸俗的人,那迎接他的就很可能不是美酒佳肴、盛情款待,而是避而不见的冷遇了。陶侃、陶渊明祖孙两人的两则著名的待客故事正好鲜明的反映了这一魏晋南北朝士族社会的特征。  陶侃的故事里,兵败投奔陶侃的庾亮出身颖川庾氏,是当时仅次于琅邪王氏的士族豪门。而陶侃虽然手握雄兵,最后更进爵长沙郡公,都督八州军事,威风显赫。但终陶侃一生,他浔阳陶氏的社会地位都远不能同颖川庾氏相媲美。所以按照当时的社会礼仪,陶侃盛情款待比他出身高出许多的庾亮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事情。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魏晋南北朝还有很多,如一代枭雄宇文泰在面对身为自己俘虏的琅邪王氏子弟王褒和王克时,竟大献殷勤的说:“我就是琅邪王氏的外甥,你们都是我的舅舅,请看在亲戚的情面上,不要太怀念家乡了。”事实上,宇文泰出身低微,他的母亲更本不可能是琅邪王氏;但宇文泰仍然急不可耐的要在自己俘虏面前攀亲戚,充分说明了门弟的观念在魏晋南北朝的重要性。  好,现在再来分析陶渊明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他出身的时候,虽然家族已逐渐败落,但浔阳陶氏仍然是当地响当当的大族。在当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下,陶渊明最初的官阶“州祭酒”和“参军”也表明了他中等士族子弟的社会身份(“州祭酒”和“参军”是当时典型的中等士族子弟的起家官阶,像大才子鲍照这样真正出身庶族的子弟,要经过数年的宦海沉浮才有可能升迁的到)。而碰巧那位来彭泽县视察工作的督邮,是一个靠贿赂才当上官的庶族子弟。以陶渊明中等士族子弟的身份,不愿拜见这个出身低微的上司,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理所应当,合情合理的事情;相反,如果陶渊明真的穿戴整齐去拜见这个督邮,那就是一件辱没门楣的丑事了。事实上,陶渊明也没有因为这次怠慢上司,而受到任何的处分;他是在一年后,主动辞职的。况且魏晋南北朝,士族子弟自恃门弟对出身低微的上级态度傲慢也是常有的事情。例如出身琅邪王氏又是书圣王羲之三公子的王徽之便在上级询问军务时,十分傲慢的“一问三不知”,并以此扬名天下,一举奠定大名士的地位。  所以,在魏晋南北朝士族社会的背景下,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并不是一件怪异或者叛逆的事情,而是附和当时社会的行为准则,也是受到当时人普遍认可的。陶渊明在魏晋南北朝一直被看成是隐逸高士,而非狂放之徒(被编入《晋书.隐逸列传》)。在此,我并不是要怀疑陶渊明高风亮节的情操,而只是要说明如果脱离东晋士族社会的大背景,去单纯地理解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所表现出来的高尚人格,那就容易把这种复杂的、哲学化的人格精神,给人为的简单化,政治化了。    24.庾亮坐镇武昌时,一个秋夜气候宜人、景色清丽,他的下属殷浩、王胡之等人共同在南楼上吟诗唱和,正在高兴之时,忽然听到很重的木屐声,知道肯定是庾亮来了。果然庾亮带着十几个随从走来,众人想要回避,庾亮和气的说:“诸君请留步,老夫对吟风弄月也饶有兴趣。”于是便坐在胡床上,与众人攀谈,结果大家都玩的很尽兴。后来王羲之回到建康,与丞相王导谈到此事,王导说:“庾亮那边的放达,回来后一定要收敛一些。”王羲之说:“唯有清静幽深的情怀还保留着。”  注:  庾亮,字元规,颖川庾氏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晋朝东渡后一个著名的美男子。他美的风格是明亮清秀,婉转温柔,举止得当,给人一种大家闺秀落落大方的感觉。而且,他十六岁时,就被比为朗朗如明月入怀的正始名士夏侯玄。  庾亮的俊秀风流之处还在于东晋“贵族和皇室共享权力”的政治格局,在他手上得到了加固和完善。公元326年,年仅六岁的晋成帝登基,庾亮以国舅的身份成为即王导之后,又一个主持中央朝政的贵族子弟。他上台后,为了打压皇权,维护贵族的利益,先后杀南顿王司马宗,废西阳王司马羕这样的皇室骨干,又贬斥虞胤这样的外戚代表。苏峻之乱平定后,他又乘机杀了彭城王司马雄和章武王司马休。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政治操作,皇室的力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已经难以对贵族的强势形成挑战。于是“贵族和皇室共享权利”的政治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  庾亮同东晋另外两位贵族名相王导、谢安一样,有深厚的玄学修养,并且擅长清谈。闲暇之余,也喜欢同一班名士吟咏风月,流连山水;同时,他也是东晋初期一位重要的玄言诗诗人,其作品虽然大多平庸,但至少也让这个政治家在名士中有了附庸风雅的资本。  十分幸运的是,当年庾亮等人登楼赋诗的南楼,至今还被保留在湖北鄂城区古楼街北段,是古武昌十景之一。如果您有机会去湖北旅游,也可以找一个空气怡人且月色浪漫温柔的夜晚,登上古楼,亲身感受下魏晋名士玄心高远,清新脱俗的潇洒情怀。    25.王恬形态美艳,有一次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可惜,你的才貌不能相称啊!”又有人说:“王恬做任何事情的样子都向像极了王导。”  注:  王恬,字敬豫,丞相王导的二公子。作为美男子“琳琅满目”的琅邪王氏的弟,王恬自然是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基因,出落成了个长发翩翩,美白清秀,玉树临风的贵族美少年。“知子莫若父”丞相王导对这个漂亮儿子的外貌当然是非常的喜欢和满意,但对他才能、品格的批评却不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严厉要求,而是一个门阀政治的开创者对这种政治制度的未来和自身家族未来的深深忧虑。  东晋风流的代表人物王导和谢安虽然都提倡“居庙堂之内,而宅心五湖之外”,但实际上他们真正费心的既不是玄幻的哲学,也不是缥缈的诗歌,而是实际的政治。在“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时代,虽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但贵族子弟要想获得真正的权力,还要靠个人实际的才干,不然所世袭的也只是空空的头衔和奉禄而已。换句话说,贵族若要保持对皇权的平衡或者自身的强势,那家族内部精明强干的子弟就必须不断的涌现;不然的话,贵族的出身也只是赖以追昔的虚名,而不是分割皇权的利刃。这也是为什么王导会对儿子有如此之高的要求,并深深的惋惜。  “满目琳琅”的琅邪王氏在王导、王敦之后,也的确政治人才凋零。他们有的寄情山水,吟诗行书(如王羲之);有的醉心棋艺,日夜研习(如这位王恬);有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如王徽之);有的附庸风雅,视战场如儿戏(如王凝之);有的虽然有心家族复振,但才能有限(如王允之)。那么一大家子美男中,就再没有一个有实际政治才干,可以代表家族去分割皇权,主宰朝政的人物了。  更为重要的是,后继政治人才凋零的状况,不只出现在琅邪王氏;颖川庾氏、高平郗氏等高等士族也同样后继乏人;陈郡谢氏(在谢安死后)情况稍好,但其子弟仍不能维持东晋门阀政治的政治格局。随着各大家族的日渐萎靡,“贵族和皇室共享权力”这个远比“皇帝集权”要民主许多的政治体制也不可避免的要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了。  
  大家多多支持啊
  希望大家能多支持卫玠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树临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