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已知ab平行cdd,点e为平面内一点,连接ea,ec,(1)如图1,求证:角ecd=角aec+角

当前位置:
>>>如图,已知E是ABCD中BC边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
如图,已知E是ABCD中BC边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BE≌△FCE.(2)连接AC、BF,若∠AEC=2∠ABC,求证:四边形ABFC为矩形.
题型:证明题难度:中档来源:贵州省中考真题
证明:(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DC,∴∠ABE=∠ECF,又∵E为BC的中点,∴BE=CE,在△ABE和△FCE中,∵,∴△ABE≌△FCE(ASA);(2)∵△ABE≌△FCE,∴AB=CF,又AB∥CF,∴四边形ABFC为平行四边形,∴BE=EC,AE=EF,又∵∠AEC=2∠ABC,且∠AEC为△ABE的外角,∴∠AEC=∠ABC+∠EAB,∴∠ABC=∠EAB,∴AE=BE,∴AE+EF=BE+EC,即AF=B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已知E是ABCD中BC边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主要考查你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要验证全等三角形,不需验证所有边及所有角也对应地相同。以下判定,是由三个对应的部分组成,即全等三角形可透过以下定义来判定:①S.S.S. (边、边、边):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②S.A.S. (边、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且两条边夹着的角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③A.S.A. (角、边、角):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④A.A.S. (角、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没有被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⑤R.H.S. / H.L. (直角、斜边、边):各三角形的直角、斜边及另外一条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但并非运用任何三个相等的部分便能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以下的判定同样是运用两个三角形的三个相等的部分,但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⑥A.A.A. (角、角、角):各三角形的任何三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但则可判定相似三角形。⑦A.S.S. (角、边、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都相等,且其余的两条边(没有夹着该角),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除非是直角三角形。但若是直角三角形的话,应以R.H.S.来判定。解题技巧:一般来说考试中线段和角相等需要证明全等。因此我们可以来采取逆思维的方式。来想要证全等,则需要什么条件:要证某某边等于某某边,那么首先要证明含有那两个边的三角形全等。然后把所得的等式运用(AAS/ASA/SAS/SSS/HL)证明三角形全等。有时还需要画辅助线帮助解题。常用的辅助线有:倍长中线,截长补短等。分析完毕以后要注意书写格式,在全等三角形中,如果格式不写好那么就容易出现看漏的现象。矩形:是一种平面图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同时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而且矩形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相等。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4个内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3.矩形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相等;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何一组对边中点的连线),它至少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5.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6.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矩形的判定:①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③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是(√5-1)/2(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黄金矩形给我们一协调、匀称的美感。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建筑,为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都采用了黄金矩形的设计。如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等。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已知E是ABCD中BC边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256662972041003262036022979451122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C的坐标为(3,0),连接BC.
(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2)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连接AP,作AP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D,并与y轴交于点E,分别连接EA、EP.
①若CP=6,直接写出∠AEP的度数;
②若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运动(P不与点C重合),∠AEP的度数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EP的度数;
(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从C点出发在BC的延长线上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EC与AP交于点F,设△AEF的面积为S1,△CFP的面积为S2,y=S1-S1,运动时间为t(t>0)秒时,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1)由一次函数y=x+3求出A、B两点,再根据两点间坐标公式求得AB=BC=AC,则可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2)①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CP=AC,DE是AP的中垂线,故C、D、E三点共线,进而求出四边形AEPC是菱形,可以求解;
②连接EC,由于E在y轴上,即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EA=EC,故∠ECA=∠EAC,而E在AP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求得EA=EP,即EC=EP=EA,那么∠ECP=∠EPC;由(1)知∠ACP=∠ECA+∠ECP=120°,那么∠EAC、∠EPC的度数和也是120°,由此可求得∠AEP=360°-240°=120°,即∠AEP的度数不变.
(3)由于S1、S2的面积无法直接求出,因此可求(S1-S2)这个整体的值,将其适当变形可得(S1+S△ACF)-(S2+S△ACF),即S1-S2的值可由△ACE和△ACP的面积差求得,过E作EM⊥PC于M,由(2)知△ECP是等腰三角形,则CM=PM=,在Rt△BEM中,∠EBM=30°,BM=6+,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BE的长,从而可得到OE的长,到此,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ACE和△ACP的面积,从而求得S1-S2的表达式,由此得解.
解:(1)由一次函数y=x+3,
则A(-3,0),B(0,3),C(3,0).
再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出:AB=BC=AC=6,
∴△ABC为等边三角形.
(2)①,连接CD,由题意得,C、D、E三点共线,
∵E点在y轴上,且A、C关于y轴对称,
∴E点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E点在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上,则EA=EP,
∴EA=EP=EC,
∴∠EAC=∠ECA,∠ECP=∠EPC;
∵∠BCA=60°,即∠ACP=∠ECA+∠ECP=120°,
∴∠EAC+∠EPC=120°,即∠EAC+∠EPC+∠ACP=240°,
∴∠AEP=120°.
②连接EC,
∵E点在y轴上,且A、C关于y轴对称,
∴E点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E点在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上,则EA=EP,
∴EA=EP=EC,
∴∠EAC=∠ECA,∠ECP=∠EPC;
∵∠BCA=60°,即∠ACP=∠ECA+∠ECP=120°,
∴∠EAC+∠EPC=120°,即∠EAC+∠EPC+∠ACP=240°,
故∠AEP=360°-240°=120°,
∴∠AEP的度数不会发生变化,仍为120°.
(3)如图,过E作EM⊥BP于M、过A作AN⊥BP于N;
由(2)知:△CEP是等腰三角形,则有:
CM=MP=CP=;
∴BM=BC+CM=6+;
在Rt△BEM中,∠MBE=30°,则有:BE=BM=(6+);
∴OE=BE-OB=(6+)-3=+t;
故S△AEC=ACoOE=×6×(+t)=3+t,
S△ACP=PCoAN=×t×3=t;
∵S△AEC=S1+S,S△ACP=S+S2,
∴S△AEC-S△ACP=S1+S-(S2+S)=S1-S2
=3+-t=3-t,(2009o襄阳)如图,已知:在⊙O中,直径AB=4,点E是OA上任意一点,过E作弦CD⊥AB,点F是上一点,连接AF交CE于H,连接AC、CF、BD、OD.(1)求证:△ACH∽△AFC;(2)猜想:AHoAF与AEoA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猜想;(3)探究:当点E位于何处时,S△AEC:S△BOD=1:4,并加以说明.
(1)根据垂径定理得到弧AC=弧AD,再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得到∠F=∠ACH,根据两个角对应相等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2)连接BF,构造直角三角形,把要探索的四条线段放到两个三角形中,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即为AE:OB,进一步转化为AE:AO的比,再根据半径的长求得OE的长.
(1)证明:∵直径AB⊥CD,∴,∴∠F=∠ACH,又∠CAF=∠FAC,∴△ACH∽△AFC.(2)解:AHoAF=AEoAB.证明:连接FB,∵AB是直径,∴∠AFB=∠AEH=90°,又∠EAH=∠FAB,∴Rt△AEH∽Rt△AFB,∴,∴AHoAF=AEoAB.(3)解:当时,S△AEC:S△BOD=1:4.理由:∵直径AB⊥CD,∴CE=ED,∵S△AEC=AEoEC,S△BOD=OBoED,∴△AECS△BOD===,∵⊙O的半径为2,∴,∴8-4OE=2,∴O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所示已知ab平行c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