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边村南极大屠杀电影是哪个电影

发生在贵县的,比南京大屠杀更悲惨的历史惨案 -
遥望的博客 - 红豆博客
用户ID:& 7096
用户名:& 遥望
昵称:& 遥望
发生在贵县的,比南京大屠杀更悲惨的历史惨案
&&&&&&&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是贵港市新塘山边,山肚两个村独有的历史纪念日,每年的此日该两村肯定有三倍于该村人口的客人前来共同祭拜纪念。一百五十多年来,几乎年年如此。据村民述说有一年村中新潮的当头者为了省钱,对该项纪念活动不以为然了,从实用经济的角度考虑而停止该项纪念活动,结果几天后村中有一百多人生病以致不能出工。于是次年又自发地毫无义疑地恢复了祭拜纪念活动。这个纪念日到底有什么不平常的历史事件呢?为什么非要纪念不可呢?这是村中六千多冤魂神秘呼喊的力量,这是在全国的历史上都罕见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惨案。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贵港近代的历史大事。今年六十二岁的前市政协委员谭宗元先生的太祖母(即谭宗元爷爷的母亲),就是在这次惨案中无辜被杀的。150多年前的历史,是我们要学习了解,要评论,要思索,要吸取教训的历史。就象南京大屠杀,就象九一八。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 &&&&& 我昨天参加了山边村151年前六千多人惨遭屠杀惨案的纪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并正视和思索此一历史事件。现把我的了解,思索和看法向大家报导一下,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思索。 & &&&& 清光绪《贵县志》记载:&义列豕,在郭南里山边村三木社地方。咸丰六年(即1856年)丙辰冬十月二十二日,黄存义与梁培友,李七等率众攻山边,山肚两村,绅民死守力竭村破,男女老幼及外来避乱者六千余人同时殉难,血膏在野,尸骸暴露,后乡人捡以合葬,春秋致祭。光绪三年,邑绅胪烈事迹,呈请巡抚涂公宗赢,优恤,置田建祠,春秋致祭。& & &&&&& 我向村民了解了一些更详细的历史传说: & &&&&& 1856年是鸦片战争后的十六年,清朝已是丧权辱国,外欺内乱的年代。当时太平天国起义遍及全国。陈开在桂平建大成国,自封为王。黄鼎凤驻扎平天山,在贵县西江以北称王,黄存义以南江为据点,在贵县西江以南称王。他是南岸天地会的头,他的文化修养,心胸,品德良心决定了他只能是乱世中涌现出来的昙花一现的土匪王,他成不了象石达开一样有历史口碑的英雄。当时他对周边的村落威吓有加。他曾向山边村勒索保护费。当时山边村的领头人谭仁是个武功高强的硬汉子。他读书勤奋,还是个痒生。是个靠自己的真实本事生存发展的正统主流的勤奋智慧人物。他看不起黄存义,他不买黄存义的帐,就象林冲看不起王伦,石达开看不起韦昌辉一样。虽是邻近村,但志不同,道不合,话不投机,言语不合,就动起武来。在公平交手中他多次打败黄存义,让黄存义丢了面子,让他心怀羞耻,满肚切齿愤恨落荒而逃.黄乘船逃到桂平陈开那里搬救兵去了。黄存义从陈开那里搬来三万大军,乘船西上直到山边村村边附近登录。在黄存义的兵刚到达贵县时,政府的清兵曾打败打退过一次黄存义的队伍。但黄存义,梁培友,李七可是有备而来,带着报仇雪恨的目标疯狂前来,后续部队绵绵不断而至,终于把清兵打跑了。三万大兵把山边山肚村团团围住。如果单挑一,黄存义决打不过谭仁这个武举人,如果三,四千人对二千人,黄存义也决攻不进山边山肚村。但现在是从桂平搬来的三万人对二千人,(村中其它四千人是妇幼老弱病残),众寡悬殊啊。谭仁见情况危急,只能捎信给其它村的盟友伍XX让他带兵前来支援。伍xx带了五百兵来援救,但毫无义疑五百人肯定被三万大兵打败。山边村被攻破了。谭仁带领村民逃上村后的两个山头,几百妇幼躲在山洞中。黄存义对谭仁和山边,山肚村民恨之入骨,进到村中见人就杀,不论男女老幼,务必斩草除根。黄存义在村中大屠杀后,仍不放过逃到山上的人.他们追击到山头上,逼迫山顶上的山边人都跳崖自尽。谭仁当时就是从山顶上跳下去自杀的。有些山边人不肯跳,黄存义叫土匪用长竹杆推戳逼迫他们跳下去。有几百妇幼病老躲在山洞中,黄存义又叫人用火烟薰死这几百妇幼老弱。这样,村中六千余人当时只有几十人逃得出去,又有几百人是事先离开村庄放外村寄养才幸免于难。那整个村庄常住人口的的99%的人都死光了。这死难的六千多人中还有暂时来走亲戚的人;还有以为谭仁武功高强,在他村中安全可靠而特意到山边村避乱避难的人,黄存义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也不放过,通通杀死。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啊.这个村庄就这样全村被灭了,如果不是有几百人寄养外村,有几十人逃脱的话,那真的是村庄灭绝,近千家庭灭绝永远消失了!当时此村尸骨遍地,殂虫横行,血腥恶臭冲天。在其后的整整一年多时间里,整个村庄无人敢居住,也没有人来收尸骨。 & &&&&& 整个村的六千多人被屠杀,除了有三十几人能从现场逃脱外,所有当时留村的老百姓100%都被屠杀。即使连逃跑的人在内,屠杀率也高达99.5% 。连南京大屠杀都达不到这个屠杀百分比。所以说山边大屠杀的悲惨程度竟超越了南京大屠杀。连妇幼老弱都杀这个举动决不是黄存义的胜利。这个暴行把他钉上了历史耻辱柱,就象当年的希特勒一样。那六千多白骨冤魂在对天呼喊:&黄存义滥杀无辜有罪!&四年后黄存义战败被凌迟而死。此即恶有恶报也。 & &&&&& 大约在此惨案的一,两年后,三平村的贡生周济霖不忍睹邻村整年尸骨遍地,无人敢住的悲惨局面。他发出倡仪,组织人们捐钱替山边,山肚两村收葬尸骨。当时人们捡了三个装谷的大谷围的尸骨,混乱合葬在一起,叫&大坟&。收葬后那些幸存者才敢慢慢搬回村居住。至今村中人口又发展到几千人。
&&&&&&& &一百多年来,此大坟从来没有老鼠钻洞。虽近江边,但也从不出现土地下陷的现象。更奇的是坟上从不长杂草。据说还常有鲤鱼从西江游上到村边墓前拜冤魂。这六千多人的冤魂啊,总是要生出许多令人不解的怪现象来。 & &&&& &这六千多人毕竟是我们的祖先,这个事件毕竟是个象南京大屠杀一样的大事件。我们不应忘记这一历史事件。 & &&&&& 我认为,谭仁正直勤奋智慧做人是对的,但他们信息不够灵通,竟不知道去了解探听仇人会领三万人来袭击的这个必要战争信息,这是最大的失着。在十对一强敌来袭的情况下,决意死守也是错误的,人是最宝贵的,当时应该勇敢决断地叫人暂时疏散离开家园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仗打起来后逃到山顶和洞中是错误的,组织突围才是正确的。
& &&&& &但归根到底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的清朝政府已不能保护人民的财产生命,已没有起码的治安秩序。政府都无力维持社会秩序,个人武功再高强也是不可靠的。 &&&&& & 愿六千多冤魂在天安息吧。
& &&&& &现在,山边村人口又发展到几千人,山边村能人辈出,硕士,博士多人,大学生更多。现支书谭文炳是上过电视报导的十佳领头模范人物,村民富足.
& &&&&& 据说谭仁也有后裔逃脱大屠杀,我希望他的后裔们能缅怀祖先,能争气,能争取到最美好的前途。
http://user.//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catalog_list
| &(2) | &(326) | &
09:35 Says:
22:01 Says:抓拍贵港,记录身边的贵港。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注意保护文物古迹、山体水体、风景名胜和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博主杨旭乐联系QQ 9319882
用户ID:& 2367
用户名:& E言男劲
昵称:& 杨旭乐言
贵港文化遗产之十八 登龙桥
&&& 登龙桥 内城与城外东湖的便道,“水从白玉环中过 人在青龙背上行”。&&& 登龙桥,是贵港内城连接外城东湖地区最便利的通道。本文化遗产系列也由内城写到外城的东湖地区。贵港之东湖被称人们称为贵港母亲湖,因此东湖周边区域是贵港除内城之外的又一巨型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富矿区:从秦汉时代开始的“凿井郡东头”到今时今日的“东湖整治”,期间超过二千多年的历史时光,涌现了无数的达人与光辉事迹都跟东湖息息相关并影响至今。&&& 《徐霞客游记》中有提1637年,徐霞客正是通过登龙桥进入贵县内城。当时的登龙桥称作接龙桥,是垒石于塘中,是东湖各大小水塘的堤坝而非桥梁。据此,登龙桥的前身-接龙桥最迟已于明代晚期出现,是连接东湖与内城的南北通道。&&& 据清光绪《贵县志》载,“接龙桥 县东南康熙间修有李彬记”,“登龙桥 县东学宫后通孝子里”,李彬(年,康熙年间贵县进士)所写的《接龙桥记》中写道“戊寅之春义斋曾子修接龙桥僧实音礼佛……可与适道也接龙桥创有明为东南剧路风水家以为补龙之缺因名之曰接龙云沧桑以来倾颓仄行者称苦……”。据此可知,到了清初康熙年间,登龙桥仍然是称作接龙桥,据李彬《接龙桥记》所记,戊寅即康熙戊寅年,为公元1698年,这一年的春天,曾光国(字义斋,贡生,与李彬协修康熙版贵县志)倡修久圯的接龙桥,曾光国、实音和尚(南山寺住持)邀李彬为修缮接龙桥而撰写碑记。&&& 光绪《贵县志》还附有一段“登龙桥石碑 联句云水从白玉环中过人在青龙背上行旧志 按桥修于雍正年间至光绪四年戊寅重修 桥右为蒙塘东为东湖 湖宽十里其水清长无常修 至桥身水深处人力无所施?筑土?以杀水势 乃涓涓之流戽之不竭& 襄事者卢勉恕等认为文祈于神水里淅落卒以岁事 虽神道渺茫圣人不道 而诚能动物亦理之有可信者也”。据此在康熙戊寅年(1698年)重修接龙桥后,到雍正年间(),登龙桥又进行了一次修缮,这次重修是在塘中叠石的基础上铺接了青白石板块,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桥,成为通向贵县内城的要道据点,平时是一座桥,战时则成了进出县城的咽喉之地,并由接龙桥改名为登龙桥,桥上留一对联:水从白玉环中过 人在青龙背上行。这一对联意境悠远,可谓形神俱全的极品对联,这在本土文化遗产系列介绍中是为数不多的仅有几个有绝句对联描绘的遗址之一。在雍正年间重修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贵县知县石崇先(四川广元举人)在登龙桥的风雨亭上题“登龙胜迹”和“东井名区”。&&& 民国《贵县志》记载,咸丰六年(1856年),广东天地会首领佛山人陈开率众攻克浔州府,成立“大成国”,“九月十二日陈开等率众数万至罗泊湾团练溃退开入县城遣全义守登龙桥鼎凤据塘并封授爵号”,据此贵县全境亦被陈开部所占据,黄全义(南江村人)及黄鼎凤(覃塘人)附之。由黄全义据守贵县内城门户据点登龙桥。值得顺便一提的是黄全义在入城四十天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山边村大屠杀血案。同治元年(1862年)黄鼎凤复占县城后守登龙桥,余党屯覃塘小平天岐山等处屡与清军鏖战。同治二年二月,清军攻登龙桥大败鼎凤部守备,而鼎凤则袭桥圩据之,四月清布政使刘坤一败黄鼎凤于桥圩,鼎凤潜回覃塘青云村,其登龙桥党徒亦引退……由此可见,得登龙桥者,得贵县城,失登龙桥者,败走贵县。经过咸丰同治年间的兵祸之乱,贵县内城“城基夷为平地”,更何况连接县城的通道登龙桥更是伤痕累累,才有了光绪四年(1878年)的重修。&&&&民国期间未见民国《贵县志》中有记载登龙桥重修的纪录。&&& 当代的1990年,登龙桥又重新修缮一次,这个事件记载在风雨亭里的碑记石刻中。&&& 如今,包括登龙桥在内的东湖东岸至规划中的同济大道以西区域均被纳入“东湖综合整治项目工程”的范围之内,也是目前这个始于2008年贵港市第一号城建项目的东湖整治工程中最后一块也是最大面积一块区域尚未实质开工运作中,在E言看来,有时候拆迁安置的阻力对这些遗存遗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福音,起码能苟存残喘的晒上几年光阴。如今登龙桥、孝子里、三界庙等等贵县市井坊间耳熟能详的东湖历史人文典故尚均基本能够觅其踪迹。但很难讲该工程八年工期(至2016年)结束后,留给东湖东岸地区的踪迹是否都化为缕缕青烟,成为虚无飘渺的历史传说?!拍摄于2008年11月。秋日午后阳光下的登龙桥,谁会想到150多年前在此地的血腥战事。左为东湖,右为蒙塘。水从白玉环中过,人在青龙背上行。人在龙背上行,这在封建时代的盛世年代,这完全是一种逾越,一种犯上。拍摄于2008年11月,登龙桥上的风雨亭。据称,此亭像一把锁。清乾隆年间知县石崇先所题额的“登龙胜迹”、"东井名区”字样,早已漫摩不清。不过,幸好光绪《贵县志》给后人留下了这文字上的信史记载。
| &(2) | &(3450) | &
10:35 Says:
23:00 Sa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yy看电影是哪个频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