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男儿2014刘宇超管乐跳舞音乐

·“2009年新春演出季”下月开始 音乐舞蹈话剧轮番来·_加油!好男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77贴子:
·“2009年新春演出季”下月开始 音乐舞蹈话剧轮番来·收藏
□今报记者&尚荻
&&&&随着2009年的到来,由河南艺术中心精心策划的“2009年新春演出季”即将拉开帷幕,为郑州这座中原大城献上文化盛宴。届时,将有7个剧目17场精彩演出亮相河南艺术中心。演员来自世界各地,河南的演出市场将因此而缤纷多彩。记者为众多文艺爱好者提前打探,解读这个“新春演出季”到底如何精彩。
【音乐好听】&中国的、外国的都有
&&&&劳累了一天,在动人的音乐中放松,这样的小资生活令人神往。为了能让咱河南观众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震撼和感动,“新春演出季”中光重量级的交响音乐会就有三场,这三场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魅力。
&&&&日、3日的“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2009年新年音乐会”,将为观众献上《红莓花儿开》、《蓝色多瑙河》等经典曲目,乐团的首席指挥德米特里·奥尔洛夫曾获得“俄罗斯联邦功勋演员”的称号。
&&&&国内乐团的新年祝福同样喜庆。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的“民乐经典荟萃新春音乐会”、中国歌剧舞剧院管弦乐团的“奥斯卡永恒经典大屏幕视听交响音乐会”将在日、17日出场,用民族乐器的经典优雅奏响新年的华美乐章。
【舞蹈好看】&民族的、世界的都来
&&&&中国观众对于俄罗斯永恒的歌舞记忆必然是《小白桦》。日至12日,3场经典的俄罗斯精品舞蹈晚会将让大家与记忆重逢。“小白桦”舞蹈艺术团将以俄罗斯民间舞蹈的传统形式为特色,同时与古典舞蹈艺术完美结合,为河南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俄罗斯风情舞蹈。
&&&&除了具有民族风情的舞蹈,俄罗斯也孕育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艺术。在新春演出季中,河南艺术中心还将在1月20日至24日集中推出三大经典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来郑献演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是俄罗斯最著名的芭蕾舞团之一,伴奏将由俄罗斯爱乐乐团担当,80名来自俄罗斯各乐团最优秀的音乐家将为三大芭蕾经典奏响最美的旋律。
【话剧好玩】&励志的、搞笑的都演
&&&&除了音乐、舞蹈,年轻人的最爱肯定是有着多种表现风格的话剧,在“新春演出季”里,两部优秀话剧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日、6日上演的话剧版《奋斗》,是根据小说原著改编的又一力作。在话剧版《奋斗》中,张晓晨扮演陆涛、魏晨扮演向南,于莎莎扮演杨晓芸,真正实现了用80后明星演绎这部80后文学经典。话剧的最后,将会出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他将友情出演老年陆涛。为什么增加老年陆涛这个角色?剧中将会有怎样的故事?一切答案就在演出现场为您揭晓。
&&&&另一部以轻喜剧风格为主的话剧《阿翔》,将在日至18日上演。此话剧有着巧妙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独特的舞台形式。
&
&&&
【责任编辑:郑国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中国心•中国梦”管乐专场精彩掠影
&您现在的位置:&&&&&&&&&&&&&&&&&&&&&&&&&[专题]&&&&正文
“中国心•中国梦”管乐专场精彩掠影
&&&热&&&&&
“中国心•中国梦”管乐专场精彩掠影
作者:小学部&&&&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13&&&&更新时间:&&&&文章录入:
6月13日晚6点10分,由爱好艺术的同学们自发组织的管乐专场在三百余名爱好音乐孩子们的热烈掌声中拉开序幕。
  本次专场分为长笛声部、单簧管、萨克斯、铜管声部、打击乐声部五阶段。首先以管乐合奏《欢乐颂》登场,精彩的演奏赢得全场的热烈掌声。一曲演奏结束,表演者立即和在场全体艺术爱好者展开互动,介绍乐曲的内涵和特色,在场的每位学生都悄悄展开了音乐的翅膀,把对音乐的幻想融入到乐曲中。优美的长笛合奏《我心永恒》、《美国巡逻兵》、《童年》、《羊毛剪子》、《千与千寻》、《小红帽》、《雪绒花》、《小羊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而低沉缓慢、时而轻快活泼、时而激情澎湃,不时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单簧管合奏《乘着歌声的翅膀》、《小星星》、《多年以前》、《甜蜜蜜》;萨克斯合奏《超级玛丽》、《six for three》《思故乡》、《友谊地久天长》、《天空之城》也成为当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最后熟悉的铜管合奏《星条旗永不落》、《磨坊小溪》,打击乐独奏《完美生活》、《龙的传人》美妙的旋律让台下的学生们沉浸在古典与现代并存的音乐世界中,将艺术气氛带到了最高潮。掌声伴着朴实优美的萨克斯乐曲,艺术沙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沙龙也是小学部管乐团本学期训练的一次总结展示,许多家长到场观看,对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很满意。
  活动结束,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美国巡逻兵》
《磨坊小溪》
《思故乡》
《千与千寻》
《天空之城》
《小红帽》《友谊地久天长》
《小星星》
《雪绒花》
《小羊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友谊地久天长》
长笛《我心永恒》
《羊毛剪子》《小步舞曲》
单簧管《乘着歌声的翅膀》
打击乐声部《完美生活》、《龙的传人》
铜管声部《星条旗永不落》
萨克斯《six for three》
合奏《欢乐颂》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最新5篇热点文章
[343][214][231][230][176]
&最新5篇推荐文章
[5843][4637][5413][6865][6965]
[821][1432]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2005最新改版&&&&&&&&站长:&&&&&&&&页面执行时间:250.00毫秒中国首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民族管弦乐在浙江奏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丝竹管弦如悲如泣,琵琶、中阮、大阮,温敦柔曼的音色表现妇女控诉日寇野蛮暴行;高胡、二胡挥洒的长弓,浸透呼号般抗争的意绪;弦乐丝丝如扣地将义愤填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予以充分的展露。
导读:丝竹管弦如悲如泣,琵琶、中阮、大阮,温敦柔曼的音色表现妇女控诉日寇野蛮暴行;高胡、二胡挥洒的长弓,浸透呼号般抗争的意绪;弦乐丝丝如扣地将义愤填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予以充分的展露。
演出现场。胡佳棋/摄
演出现场。胡佳棋/摄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21日晚,中国第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书写时代主题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和平颂》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奏响。
据了解,《和平颂》是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歌舞剧院与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承办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历时三年之巨制。
《和平颂》分《金陵&大江》、《江泪》、《江怨》、《江怒》、《和平颂》五大乐章及其《卢沟晓月》、《忆》等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
据悉,这场音乐会由国家一级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澳门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担纲指挥。浙歌民乐团、澳门中乐团及浙歌合唱团三团近200名艺术家联袂演绎。
丝竹管弦如悲如泣,琵琶、中阮、大阮,温敦柔曼的音色表现妇女控诉日寇野蛮暴行;高胡、二胡挥洒的长弓,浸透呼号般抗争的意绪;弦乐丝丝如扣地将义愤填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予以充分的展露。
来自浙江大学的学生小吴对民乐十分热爱,特意前来观看演出,她告诉记者,&专业院团的演出非常震撼,每一个声部的感觉都很准确。&
市民俞女士表示,合唱加民乐的表现形式非常新颖,节奏把握的也非常到位,&我的小孩也很喜欢,整场全部认真的看下来了&。对于此次演出60、80、100元的公益票价,不少市民对记者表示票价超值。
据浙江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陈正良介绍,这场音乐会是浙歌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推出的&和平三部曲&之一。&和平三部曲&以&承载历史与未来,唤起和平与梦想&为主题,除《和平颂》外,还有《和平之歌》大型合唱音乐会、《和平与梦想》主题歌舞晚会,可以说是一次&时间跨越百天、梦想承载百年&的纪念演出盛会。
&《和平颂》是浙江民乐团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在浙江的首度合作,对浙江音乐人来说是难得的艺术合作的机会。可以借此机会,向全国的民乐界发出浙江的音乐声音,展示浙江的音乐力量。&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薛亮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您的位置:--&--&器乐艺术
舞蹈歌曲和舞曲
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一开始就和诗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舞蹈歌曲和舞曲,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由于为舞蹈伴唱的歌曲和伴奏的乐曲是配合有规律的舞蹈动作的,因此,它们比起其他体裁的音乐来,有着更为整齐清晰的形式结构和鲜明而统一的节奏。有些舞曲的旋律和伴奏中,还常常贯穿着富于特性的节奏音型,成为各该舞曲的重要特征。
舞蹈歌曲和舞曲从广义上来讲,除直接为舞蹈用的歌曲和乐曲以外,还包括以舞蹈节奏为基础而写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这类作品不以伴舞为目的,而是专为在音乐会上演唱、演奏而作,因而往往有较高的艺术性。
世界各民族都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其中民间舞蹈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民间舞蹈大多数是和民歌相结合,采取载歌载舞的形式,因此也叫歌舞。 在汉族歌舞中,流行最广的是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和西南地区的花灯。采茶灯流行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福建等地,舞者通常左手提茶篮,右手执扇,边歌边舞,内容大多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
福建的《采茶灯》,又名《采条扑蝶》,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平滑轻快,歌词以月令为序,歌唱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表现采茶姑娘们在劳动中的欢快情绪。音乐分两部分,第二部分移到高四度的调上,和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由第二部分的曲调构成的引子、过门和结尾,把两个部分联结起来。
花灯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舞者有的提灯,有的拿着折扇,边歌边舞,人数从一男一女到几十人的集体歌舞。有的还发展成为带故事情节的花灯戏。云南花灯《十大姐》描写十个来山茶的姑娘,个个是劳动的能手,个个惹人喜爱。旋律是从山歌发展而成的,每个乐句都用拖腔结束,但节奏不象山歌那样自由,而是已经舞蹈化了的比较整齐的节奏。
我国各兄弟民族也都有着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例如新疆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是一种表情细腻、动作灵活的舞蹈。舞者随着手鼓的鼓点的变化,跳出各种不同的姿态。手鼓的鼓点以切分节奏为特征,最典型的节奏音型是这样的:。吕远作词作曲的《克拉玛依之歌》,就是在手鼓舞的节奏基础上创作的舞蹈性歌曲。这首歌曲描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以石油工业为主的新兴工矿城市克拉玛依的过去和现在,通过今昔对比,歌唱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音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缓慢低沉,描写克拉玛依昔日的荒凉景色;第二部分热情欢快,旋律转向高音区,描述新兴工矿城市今天的壮丽图景。
藏族的弦子舞是一种舞姿轻盈洒脱的舞蹈。舞时围成圆形,回转歌舞,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着长袖,动作优美。领舞者拉着藏族乐器弦子伴奏,曲调悠扬流畅,歌词内容大都是歌颂爱情、劳动和自然景物等。李俊琛作词、罗念一作曲的舞蹈伴唱歌曲《洗衣歌》,就是在藏族“弦子舞曲”的音调基础上创作的。这是一首载歌载舞的分节歌,音乐热烈欢腾,分“主歌”和“副歌”两部分,“主歌’海次唱不同的歌词,“副歌”唱相同的歌词,表达着全曲的中心思想――军民鱼水情谊深。
我国作曲家创作的器乐作品中,有不少是反映,人民风俗生活的舞曲。霍维作曲的钢琴独奏曲《花鼓》,是描写“凤阳花鼓”的歌舞场面的。“凤阳花鼓”是源出于安徽凤阳的一种花鼓舞,通常由男女二人表演。男的敲小锣,女的打着背在身上的椭圆形小鼓,两人边歌边舞,唱的是《银纽丝》、《凤阳调》、《鲜花调》一类的民歌,内容大多是控诉封建压迫的,典型的歌词是:“说凤阳,话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米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钢琴曲《花鼓》的开头是以《凤阳花鼓》的锣鼓点为基础的引子,接着就出现了《凤阳调》。中间部分采用民歌《鲜花调》的旋律,在降E大调上,最后又是《凤阳调》,但还是在降E大调上,旋律也移到了低音部。末尾速度加快,在热烈的歌舞气氛中结束。
李焕之作曲的《春节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结构写成的管弦乐曲。“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外国的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占据主要地位的,也是民间舞蹈。表演形式有载歌载舞的,也有单纯用器乐伴奏的。 在十六到十八世纪,欧洲许多民间舞蹈和舞曲被吸收到宫廷和贵族社会中,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而成为古典舞,这些古典舞绝大部分早已不流行。但它们的节奏和音调仍被保留在作曲家的创作中,作为独立的器乐曲或声乐曲而存在。
如小步舞原是法国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并因舞步较小而得名。这原是一种欢快活泼的舞蹈,但从十七世纪起流行于宫廷和贵族社会以后,变成了一种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蹈。它的曲调、节奏和瑞在稳重、文质彬彬的舞蹈动作以及鞠躬屈膝等礼节相配合。十八世纪末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这种舞蹈已不流行,但它的舞曲仍被作为纯粹的器乐曲演奏。十七、十八世纪的组曲和后来的交响曲、奏鸣曲等套曲,都把小步舞曲作为一个乐章,在风格特征上也稍有变化,即性格比较活泼,速度也比较快。小步舞曲形式严谨,节奏平滑,旋律优美而富于表情。音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和第三部分相同,音乐欢快有力,常用多数或全部乐器演奏。中间部分比较恬静优雅,和前后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只用三件木管乐器演奏,因此这一部分有“三声中部”的称呼。
莫扎特的降E大调第39交响曲第三乐章,就是这种类型的小步舞曲。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小步舞曲,采用了另一种对比的原则。即恬静优雅、富于抒情气息的部分,不在中间,而在两头。乐曲开始,旋律由音色明朗而柔和的长笛吹出,清澈如水的竖琴用分散和弦伴奏着。中间部分反而由全部乐队奏出,音乐壮丽响亮,铿锵有力。这在古典小步舞曲中,是非常少见的。
加沃特也是起源于民间,而后流行于宫廷和贵族社会的一种法国舞蹈。它也象小步舞一样,十八世纪末叶以后就不流行了,但它的音乐仍作为纯粹的器乐作品被演奏着。器乐作品中的加沃特,是一种2/4拍子或4/4拍子的舞曲,常常从后半小节开始,结束在强拍上,速度通常是小快板。旋律不象小步舞曲那样平滑、轻盈,常常由短促的顿音构成跳荡的节奏,性格生动活泼。比利时作曲家戈塞克的《加沃特舞曲》就是著名的一首。
西班牙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其中最常见的是包列罗和哈巴涅拉。包列罗是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在响板的伴奏下。男女成对地起舞。手臂的动作是包列罗的重要特色。这种舞蹈舞姿生动,节奏鲜明,气氛热烈。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西班牙舞曲》。就是典型的包列罗。在这首舞曲中,响板所打的节奏,是包列罗舞曲的特征,它的节奏型是这样的:。这首舞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轻快活泼,旋律中多用跳荡 回的顿音,在升7小调上;第二部分转入大调,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抒情的气息;最后的尾声加快速度,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法国作曲家德利布的《卡地斯女郎》,是一首包列罗体裁的歌曲。包列罗的典型的节奏型,出现在这首歌的伴奏中。歌曲的前半部分用轻快流丽的曲调,唱出了既有叙述,又有对话的歌词:
&&&&&&& 我们来到斗牛场, 三对小伙子和小姑娘, 在整整齐齐的草坪上, 跳着包列罗,响极响叮哈。
&&&&&&& 好邻居,你说我算不算美貌? 我的巴斯克裙子好看吗? 我的身材可苗条?
&&&&&&& 啊!啊!啊! 卡地斯女郎讲究这一套。
&&&&&&& 星期天晚上我们又在一道,跳着包列罗布,有说有笑。
&&&&&&& 一个贵族向我们走来,帽子上装饰着羽毛。
&&&&&&& “棕发姑娘,你面带微笑,如果你喜欢我, 我会给你金银财宝。”
&&&&&&& 啊!啊!啊! 卡地斯女郎不懂这一套。
歌曲的后半部分用富于华彩的曲调唱着“啊!”“啦啦啦啦”等衬字,表现出欢快、风趣、自豪的情绪。这首舞蹈性歌曲是采用小调式写成的,这说明小调式也可以表现开朗的情绪,《卡地斯女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哈巴涅拉原是非洲黑人的舞曲。后来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又由古巴传到西班牙。这是一种中等速度的二拍子舞曲,旋律常常包含附点节奏和三连音,节奏富于弹性。它的典型伯伴奏音型是这样的:。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第一幕中女主角卡门唱的《爱情象一只自由的小鸟》,就是一首哈巴涅拉体裁的歌曲。这是一首分节歌,每段歌词分主歌和副欧两部分:主歌是小调,旋律采用了半音阶的进行,表现出一种诱惑的、迷人的情调,歌中唱道:
&&&&&&& 爱情象一只自由的小鸟,谁也不能够驯服它,
&&&&&&& 没有人能够捉住它,要拒绝你就没办法。
歌转入大调,旋律开朗爽利,表现了卡门的大胆、泼辣的性格,歌中唱道:
&&&&&&& 那爱情是个流浪儿, 永远在天空白山飞翔。
&&&&&&& 你不爱我,我倒要爱你,我爱上你可要当心!
&&探戈也是起源于非洲,由非洲黑人传入拉丁美洲的一种舞蹈,在墨西哥和阿根廷最为流行,常用于社交舞会。节拍是两拍子或四拍子,中等速度,旋律以切分音为其特色,伴奏音势和哈巴涅拉一样,旋律和伴奏常常形成交错节奏。我国三十年代作曲家任光写的《彩云追月》,就是一首探戈舞曲。这首舞曲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富于民族特色的旋律,和探戈节奏结合起来。全曲分为三段,引子和每两段之间的过门,都是由探戈的伴奏音型构成的。
&&罗马尼亚作曲家杨纳斯库的《音乐会探戈》,是一首供音乐会演奏而写的舞曲。由于这种舞曲不需要配合舞蹈的动作,因而在速度上节奏上都比较灵活,并可自由发挥乐器的演?奏技巧,在音乐上有更多的独立性。
&&圆舞曲或音译为“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的旋转舞,它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滑行、旋转,动作轻松优美,情绪活跃欢快。十八世纪末叶开始流行于欧洲,现在它已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交谊舞。
&&圆舞曲的旋律幽雅流畅,含有旋转的律动。伴奏部通常每一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第三拍是弱拍,在较高的音区奏和弦的其他音。 圆舞曲的结构通常包含两个或三个段落,构成二段式或 三段式。包含两个段落的圆舞曲,第一段是圆舞曲的基本主题,第二段段是第一段的继续发展和收束。包含三个段落的圆舞曲第一段也是圆舞曲的基本主题,第二段可以是第―段的继续发展,也可以出现和第一段形成对比的另一个主题,第三 段则是第一段的反复。这种形式的圆舞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套曲,就是把三、四首二段式或三段式的圆舞曲连缀在一起,加上引子和尾声,成为一首大型的圆舞曲。奥地利作曲家约 翰?斯特劳斯,以写圆舞曲著称,有“圆舞曲之王”的称誉,他的作品大多是这种套曲形式的大型圆舞曲。旋律优雅绚丽,妩 媚动人。节奏灵活多变,并具有浓厚的奥地利民间音乐色彩和鲜明生动的生活形象。
&&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是由三 首小圆舞曲组成的。其中第一首圆舞曲包含三个段落,旋律优美酣畅,上下起伏,具有旋转舞的律动;第二首圆舞曲包含两个段落,旋律轻盈幽雅和第一首圆舞曲形成对比;第三首圆舞曲也包含两个段落,旋律更为灵活,具有跳荡的节奏和前面两首圆舞曲形成另一种对比。第一首圆舞曲是降B大调,中段是F大调,第二首圆舞曲是降E大调,第三首圆舞曲是降A大调。所以相互之间除了主题的对此外,还有调性色彩的对比。第一首圆舞曲的前面有短小的引子。每首圆舞曲之间共有短短的过渡。起着转调的作用。第三首圆舞曲后面还有长大的尾声,在尾声中,第一首圆舞曲的主题又出现一次,前后互相呼应。这样。三首小圆舞曲就结合为一个整体,成为圆舞曲套曲。
&&波兰作曲家肖邦写过十四首圆舞曲,其中有些是华丽的音乐会圆舞曲,有些则是以圆舞曲节奏为基础的音诗,也可以说是诗化了的圆舞曲而不是风俗性的舞曲。他的。《升c小调圆舞曲》就是一首“圆舞曲诗”,是一首浮想联翩、思潮起伏的动人诗篇。乐曲包含三个不同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把叹息一般的音调和放慢了的圆舞曲节奏交织在一起,表现一种忧伤的情绪;第三个主题速度最慢,悠长的歌唱性旋律,表现出倾注着深情的思虑和怀念;在这两个主题的后面,都紧跟着快速度的第二个主题,也就是具有旋转舞的律动的圆舞曲主题,好象是对忧伤和怀念的安慰和宽解;最后又重复着第一个主题和第二个主题。在这个作品中,第二个主题很象分节歌中的副歌。在分节歌中,每段歌词都是以副歌结束的。而在这首乐曲中,每个部分都是以第二个主题结束的。
&&除了器乐作品的圆舞曲外,声乐作品中也有很多圆舞曲体裁的歌曲。比如花腔女高音演唱的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
&&圆舞曲是舞剧和歌剧中常用的体裁。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浮士德》第二幕第四场的圆舞曲,描写了一群学生和姑娘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在这首圆舞曲中合唱和管弦乐伴奏都同等重要,合唱的旋律和管弦乐的旋律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调的关系。
&&意大利的塔兰台拉是一种速度迅急的六拍子或三拍子的舞蹈,音乐连续不断地运动着,造成十分热烈的气氛。塔兰台拉的名称,据说是从一种有毒的蜘蛛得来的。传说被这种蜘蛛咬了后会引起一种热病,病人要剧烈地舞蹈才能解毒。常见的塔兰台拉是6/8拍子,从头到尾贯穿着八分音符的快速进行,速度往往越来越快,越来越狂热。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C大调无词歌》就是一首钢琴独奏的塔兰台拉舞曲。无词歌是一种具有歌唱性旋律的钢琴小曲,无词歌的名称是门德尔松所创用的。在这首钢琴小曲中,平均的八分音符的飞跃一般的运动,形成了一股充满活力的音流。全曲分三个段落,第二段是第一段的继续发展,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后面有一个逐渐减弱的尾声。全曲贯串着连续不断的快速运动,但最后不是愈来愈狂热,而是舞曲的音乐愈来愈远,以至于逐渐消失。
&&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有一个作品叫《音乐晚会》,包含一系列歌曲。其中第八首小咏叹调,是一首塔兰台拉体裁的独唱曲。这首舞蹈歌曲分为三段,前面有个长大的引子,飞动的节奏,象一阵旋风。第一段出现在小调上,生气蓬勃的音乐。描绘出一幅鲜明生动的风俗画。 第二段转入关系大调,音乐时而强劲,时而轻柔,歌中唱道:
&&&&&&& 我们急速地旋转,姑娘们带着漂亮的舞伴,
&&&&&&& 来到这里快乐地跳舞, 在这星月交辉的夜晚。
&&第三段转入同主音大调,歌词唱着“啦啦啦啦”的衬词,音乐欢快热烈。最后,短短的尾声用引子的曲调,在原来的小调上结束。
&&马祖卡,原名马祖列克,是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省的一种三拍子的圆圈舞。速度比圆舞曲慢,通常强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每个乐句常常收束在第二拍上。第一拍往往包含一长一短的两个音符。马祖卡舞活泼矫健,感情奔放,音乐欢快热情,节奏强烈而多变化。
&&肖邦作有五十多首马祖卡,被誉为“音乐的珍珠”。他的《F大调马祖卡》分三部分:两头是典型的马祖列克,音乐带有高傲的骑上风度;中间部分比较活跃,每两小节的第三拍有一个重音,这是波兰另一种民间舞曲奥别列克的特征。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马祖卡舞曲包含三个主题,在旋律和音色方面都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个主题由全部乐器奏出,音乐英俊挺拔;第二个主题由木管乐器主奏,音乐优雅俏丽;第三个主题由弦乐器主奏,音乐热情洋溢;然后第 一个主题重新出现,最后用快速度由全部乐器奏出第三个主题,热烈地结束了全曲。
&&波洛涅兹,或称波兰舞曲。是一种庄重的三拍子舞蹈。它源于于波兰民间,十六世纪末叶为波兰宫廷所采用,在举行大典或集会时,由行进的行列来表演。十八世纪盛行于全欧洲,当作跳舞会中的行列舞。波洛涅兹舞曲象是一种三拍手的进行曲,每小节的强拍经常有几个音,速度比马祖卡慢,典型的伴奏型是这样的:。波洛涅兹的音乐通常具有威武雄壮的气质。
&&肖邦作曲的《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是一首表现爱国思想的钢琴曲,使人想起古代波兰骑上的形象。据说肖邦有一天晚上写完了这首波洛涅兹在钢琴上演奏时,看见房门打开,一群波兰武士穿着古代服装列队而过。这一幻象使肖邦感到惶恐,他夺门而出,整夜不敢回到房间里去。这首波洛涅兹舞曲共分三段:第一段庄严威武,好象古代骑土的队伍正在我们面前走过;第二段更为有声有色,可以听到号角长鸣、战马奔腾和武器的铿锵声;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
&&法国作曲家托马的歌剧《迷娘》中的《我是美丽的蒂塔尼亚》,是一首波洛涅兹体裁的歌曲。这时城堡的花园里演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刚刚结束,扮演仙后蒂塔尼亚的女演员菲丽娜为演出成功而自鸣得意,她在开头的宣叙调中唱道:“在今天夜里,我是仙国的女王!这就是金王杖,这就是我的宝藏!”然后是一首波洛涅兹体裁的歌曲。这首歌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按照波洛涅兹的典型节奏,唱出了洋洋自得的感情:
&&&&&&& 我是蒂塔尼亚,空中女王,
&&&&&&& 我是蒂塔尼亚,我真漂亮!
&&&&&&& 我欢笑,在地面上游荡, 比鸟儿还快,胜过闪电的光!
&&第二段主要是用衬词“啊”唱着华丽的装饰性曲调,表现内心的喜悦;第三段反复第一段的音乐,最后用富于华彩的装饰性曲调结束。
&&波尔卡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之初,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跳跃的圆圈舞,四十年代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并成为许多种现代舞蹈的基础。“波尔卡”这个字是从波希米亚语的“半”字演变而来的,因为这种舞蹈的步子比较小,是半步半步地跳的。这种舞曲轻快活泼,优美生动,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稍作顿挫。波尔卡不仅是常见的器乐曲,还广泛地用于歌剧和舞剧中。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娘》第一幕最后一场中的波尔卡,是第一幕的终场。青年们在广场上跳着波尔卡舞,舞曲的第一段生动活泼;第二段优美抒情;当第一段反复出现时,音乐变得狂热起来,并和村民的合唱结合在一起,整个舞曲充满青春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
&&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兄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合作的《拨弦波尔卡》,是一首轻快活泼的舞曲,从头到尾用顿音演奏。“顿音”是一种演奏得很短促的音。这个曲子由乐队演奏时弦乐器都用拨弦来演奏顿音,所以叫做《拨弦波尔卡》。
――编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讲座,钱仁康先生编著《音乐欣赏讲话》
编辑:国际艺术界 &
【】&&&【】&&&&【字体:
本站文章、作品、留言只代表作者和留言者本人,不代表国际艺术界网观点……
点击 270694 次
点击 36357 次
点击 23141 次
点击 22796 次
点击 17935 次
点击 16338 次
版权:中国.国际艺术界网
美国-国际艺术界联合会G.J.Art (USA) Associatio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好男儿冠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