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郭连文先生,形神形色兼备的中外风景画,是人民公认的"刘少奇"主席的扮演者。

[转载]影视剧中的“毛主席形象”大集合
影视剧中的毛主席形象大集合
在电视剧:
“‘’‘’”
评价: “”
点评:“”
王霙在电视剧《我的青春在延安》
王霙是继古月之后又一主要专职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尽管在《我的青春在延安》中的戏份不多,但他的表演符合了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毛主席的印象,举止潇洒、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对毛主席一颦一笑的表演信手拈来,丝毫不露表演的痕迹。
&& “演得太像了!是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最神似的毛主席!”“可以这么说,他演出了毛主席的内心和性格!非常了不起!”
谷智鑫在《中国1921》
《中国1921》从1918年8月毛泽东和新民学会26位青年学子湘江北上,切入后辛亥革命时期的这段中国历史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学会及北大进步知识分子积极寻求国家的出路和未来的历程。最初被选中在《恰同学少年》中出演毛泽东一角,当时的谷智鑫还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面临毕业的一名学生,制片方看中他俊朗的外形和清澈坚毅的眼神,还有其厚实的身板和肌肉。这一次接下《中国1921》这部戏,谷智鑫不再追求单纯的形似,而是向神似靠拢,尽管如此,拍摄期间他每天化妆依然要长达一个小时之久。
“大气睿智、朝气蓬勃的那股劲儿演出来了”。&
&在革命题材的的影视剧史上,扮演毛泽东的人除了大家熟识的古月和唐国强之外,还有很多人也成功扮演了毛泽东,先后有李学志、韩中、张克瑶、王仁、王震、王振铎、商清瑞、陈远征、杜天清、李叔阳、红心、贾云、王立宪、何明志、哲、马于飞、章飞一绝等。近两年,随着红色青春偶像剧的兴起,不少青年演员都加入了饰演毛泽东的行列,包括刘烨、黄海冰、谷智鑫、保剑锋等。下面是几位扮演毛主席的老代表和新代表,有些人出演毛泽东简直让人意外,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伟人只能由特型演员扮演的时代了。
  ●
资料显示,于是之先生是第一个塑造毛泽东银幕形象的艺术家。1978年,著名导演谢铁骊开拍故事片《大河奔流》,片中有一场毛主席在大堤上接见主人公农民大娘李麦的戏,有人推荐于是之,经过试妆造型后还真有几分相像。这样,于是之成为了银幕上最早的“毛泽东”。
  ●古月
古月一生中饰演了毛泽东84次,包括《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大制作,是迄今扮演毛泽东次数最多的演员。他饰演的主席形象,面目和蔼可亲,说话娓娓动听,举动轻柔沉稳,不急不徐,指挥着党政军民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一种“笑谈中强虏灰飞烟灭”的味道,拿捏得相当准确传神。日,古月因突发心肌梗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8岁。
  ●
上海特型演员韩适在长春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的《大渡河》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大智大勇、克敌制胜的毛泽东形象。他是第一个饰演战争时期毛泽东形象的演员。
  ●
中央歌剧院歌唱表演艺术家韩中自2006年在电视剧中崭露头角,之后,韩中在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多次出演毛泽东。据悉身高1.82米的韩中年轻时就有很多人惊讶他与毛泽东的相像程度。随着年龄逐渐增长、阅历不断丰富,韩中与50岁前后的毛泽东外形的相似度几乎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异。
  ●张克瑶
  话剧演员张克瑶曾在话剧《万水千山》、故事片《风雨下钟山》中扮演毛泽东。原定出演《开国大典》的他,不慎摔了一跤,诱发脑血栓,后来由古月代替出演毛泽东。在众多扮演者中,张克瑶的声音是最像毛泽东的,而且湖南话说得很好,经常为影视剧中的“毛泽东”配音。
  ●魏积安
2006年,总政话剧团推出新剧《圣地之光》,那个在电视里操着山东口音演小品的“伙计”魏积安在剧中饰演毛泽东。魏积安直接用普通话表现角色,他说:“我不会趟已有特型演员走过的路子,模仿完成不了舞台上人物的塑造。外形像不像我没有办法,但是我对表演很有信心。”
  ●张铁林
去年革命史诗题材电视剧《红军东征》邀请屡次在电视剧中扮演“皇帝”的张铁林出演毛泽东。张铁林表示,他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毛主席,能饰演毛泽东这个角色,让一向自信的他也备感压力,甚至减肥20斤来演毛泽东。
附相关文章:
青春偶像走进“红色献礼”
&&&&&&&&&&&&&&&&&&&&&&&&&&&&&&&&&&&&&&&&&&&&&&&&&&&&&&&&&&&&
——摘自 《 中国青年报 》
&据不完全统计,仅青年毛泽东就有《中国1921》里的谷智鑫、《开天辟地》里的黄海冰、《湘江北去》的保剑锋,还有《建党伟业》里的刘烨4位偶像明星扮演,而杨开慧一角的扮演者更是多达6人,先后有周冬雨、江铠同、李沁、李霄云、张萌、钱芳等80、90后偶像担纲。
&偶像明星集中取代“特型演员”,既是体现时代特色的艺术选择,也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大胆尝试。
&如果说3年前《建国大业》还遵循了由特型演员演伟人的规矩,那么汇聚了178位明星的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则完全突破“形似”标准,摈弃特型路线,走起偶像派路线,刘烨、陈坤、廖凡、邓超、黄觉、聂远、王学兵乃至李沁、周迅、秦岚、董洁、王珞丹等青春偶像,瞬间变身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在那段不平凡的历史岁月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建党伟业》是一部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更是表现年轻人的一部电影。”《建党伟业》导演韩三平认为,那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影片讲的就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伟人偶像化既是影片题材的客观需要,又能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被冠以“红色青春偶像剧”称号的《中国1921》,不久前以平均高达2.5%的收视率,创下同类型题材电视剧收视率之冠。这部红色献礼剧更抢眼球的是一个概念:那个年代的毛泽东、杨开慧其实就是100年前的80后、90后,他们恋爱、奋斗的故事,加上偶像明星的演绎,注定会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吸引力。
&《建党伟业》导演黄建新透露,使用偶像演员就是希望吸引年轻观众,看来效果显著。微博上韩庚的粉丝就自发搞起宣传,呼朋唤友支持偶像在电影中的表演。而吴彦祖版胡适、王力宏版罗家伦、陈坤版周恩来的帅气亮相,也令不少女粉丝义无反顾地扑进影院。
但有众多“特型演员”出演红色剧在先,“像与不像”永远是观众争议的焦点。去年传出刘烨在《建党伟业》中出演青年毛泽东的消息后,很多人似乎带有疑虑,认为这位年轻演员与开国领袖的气质相去甚远。随后,刘烨身着灰色长衫、梳着标志性中分发型的定妆照正式发布,质疑情绪才逐渐平息。同样,当人们把青年演员陈坤与周恩来的角色联系在一起时,也是顾虑重重。而人气偶像、歌手韩庚扮演青年邓小平,也让人为编导者的眼光捏过一把汗。
&偶像版伟人让人如此疑虑是有渊源的。作为继古月之后最知名的毛泽东扮演者,唐国强迄今饰演毛主席不下20次,可谓扮演毛泽东专业户。事实上,正是唐国强开了非特型演员扮演领袖的先例:1995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长征》,唐国强在一片争议声中首次饰演了毛泽东,并显露出不凡的创作功底,并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而此前,有着英俊外貌的唐国强一直被定位为当红偶像小生。
如今,一个演员一辈子只能演一种角色,在市场化模式下已经很难生存。有人预言,特型演员逐渐淡出银幕荧屏是迟早的事,很多领袖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日益精湛的化装达到“形似”,而演技精湛的明星演员会通过表演进一步达到“神似”的艺术效果。
比如,在《建党伟业》中刘烨扮演的青年毛泽东是最早被外界肯定的。据说,扮演毛泽东,唐国强化妆需要1小时,而刘烨只要戴个头套,粘个双眼皮,贴个痦子,20分钟就可以轻“妆”上阵。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让自己在形象上更加贴近青年毛泽东,刘烨每天吃20个鸡蛋,达到增肥20斤的效果,此外,把东北腔转成了湖南口音,吃辣椒吃到肚里冒火,冬天愣是淋雨近10小时——这些努力,才是偶像演员成功扮演领袖人物的重要原因。
对于一些质疑,在《青春作伴》剧组中扮演杨开慧的“快女”李霄云却相当乐观:“如果能吸引90后的粉丝通过我们去了解这些历史,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领袖和偶像之间并不矛盾。”《建党伟业》编剧董哲表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就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青春偶像,“毛泽东38岁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周恩来29岁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些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领袖人物形象的年轻化,并不意味着历史的重新演绎。董哲说,“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不能去改变。”在他眼中,建党历史和救亡历史,统一在历史必然性之中,社会实验和科学实验一样,是99次失败加上1次成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一次又一次失败,别人没有做到,最终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此外,红色影视剧剧情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那段历史,一再为众多的历史叙述和艺术形式所表现,《建党伟业》将如何精彩胜出,这无疑是观众走进电影院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期待。”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戴清表示,影片表现了100多个历史人物,不粉饰任何人、不诋毁任何人,客观展现了那个时期人的状态和面貌,这归功于创作者对历史真实敞开、真诚抒写的创作姿态。
&&在《建党伟业》描述的这段长达十年的历史中,众多历史人物登上舞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如何定位这些人物,也考验着编剧的创作理念和能力。据董哲透露:“我们在编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是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写‘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用历史去表现人物,而不会去添加自己的感情色彩而使人物被曲解。”
&同样,展现建党前后历史风云的《中国1921》,以青春视角,以偶像剧的风格融入爱情和红色元素,用轻松明快的手法再现了那批百年前正处于“叛逆期”的年轻人,如何实现理想、实践信念,并最终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这些正值人生花样年华的19世纪“90后”,既有着碎花棉袍长围巾、吟诗赋词通书信的知识青年气质,也有着历代青年关心时事、敢怒敢言、叛逆思辨、建立信仰的成长过程。
本想赴法读书的新民学会会员们被困北京,一群人租住在一间拥挤的房内,为了生计四处打工。《中国1921》中描写的1921年时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在北京的生活,被观众戏称为当今“北漂”的原型。而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新民学会的会员为了理想不断探寻的过程,也被网友称为“民国版《奋斗》”。更有网友细数这些革命先驱们的生辰,将他们划分为百年前的90后,甚至00后。
“最好看的就是历史本身,我们要做的,只是用平常心去还原这段历史。不要像大人告诉孩子那样给观众讲历史故事,一定要用年轻人的眼光来审视历史。”韩三平说。于是,关于《建党伟业》的新命题被推到了董哲面前,革命可不可以浪漫?结论是,革命有两面,残酷性和浪漫化。它有多残酷,它就有多浪漫。
《建党伟业》中,杨开慧见到毛泽东的第一句就是“哥哥你好高啊”,透着一股清新气息,而毛泽东把杨开慧扛上肩头看烟花的一段,更被导演称为“非常生活化”。
《中国1921》,杨开慧送鞋一段,将墨迹未干的画纸扔在书房地上,忙着找书的毛泽东不小心踩到,尺码立现——如此浪漫的情节,以往都是偶像剧的“专利”。
&跳出传统战争题材、重大历史事件等宏大叙事,把伟人的真实情感、平凡生活甚至争吵搬上荧屏,确实给红色剧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中国1921》中饰演杨开慧的李沁就认为,这恰好说明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大家在接受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同时,更愿意看到的是革命领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红色青春剧凸显三大“潮”元素:爱情明星悬疑
&&&&&&&&&&&&&&
&&&&&&&&&&&&&&&&&&&&&&&&&&&&&&&&&&&&&&&&&&&&&&&&&&&&&&&&&&&&&&&&&&&&&&
稿源: 深圳特区报
自《恰同学少年》开始,一个全新的电视剧类型——红色革命青春偶像剧开始现身荧屏。眼下荧屏更是红色青春剧的天下,青春勃发的伟人成长故事成为热点。有专家称,眼下这批“红剧”打通了青春偶像剧、剧情复杂多元类型剧的诸多脉门,令原来宏大的题材成为刻板生活中的一个看点和热点,进而成为一种公共话题。从《中国1921》到《开天辟地》,从《我的青春在延安》到《风华正茂》,央视和各地方卫视的红剧层出不穷。与前段时期热衷表现伟人在沙场上运筹帷幄不同,如今的红剧多聚焦伟人青春期的奋斗史。记者发现,除了共同的“青春”作主打,这些红剧还凸显三大“潮”元素:爱情、明星、悬疑。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红剧的编剧、演员、制片人及观众,为读者解读这些时尚元素。
  潮流1:红色+爱情
  流行指数:80%
  青春期故事怎么少得了爱情这条重要线索?即使是伟人,也不乏浪漫因子。如《中国1921》、《风华正茂》、《开天辟地》等,都放大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许多台词都被认为像年轻人的爱情宣言,让人感动。许多观众表示,在血性背后,融入更多的儿女情长,使得伟人显得更为真实。但也有观众认为这种爱情表达“过了头、不真实”。
  经典案例:《中国1921》
  全剧最大亮点是展现了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历程。剧中的经典场景是李沁饰演的杨开慧淋着雨,向毛泽东大声喊着表白:“我要嫁给你!”“我要为你生孩子!”然后两人在雨中深情相拥……
  在这女追男的爱情故事中还有许多浪漫情节。如杨开慧想送毛泽东一双鞋又不好意思直接问他尺码,于是当毛来家里做客时,她就把墨迹未干的画纸放在地上,毛不小心踩到,尺码立现。
  主创说法:
  编剧汪海林告诉记者,这几年中,对毛泽东来讲,一生中几件重要的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编剧创作时觉得,从个人来说,婚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杨开慧在剧中那些对白也都是在她后期被发现的日记等资料中找到的,比如“我可以为他去坐牢”、“我可以为他去死”这些都是她的原话。
“其实爱情是不分年代的,伟人也懂得浪漫的爱,也会真诚地表达。”饰演毛泽东的演员谷智鑫表示。
  潮流2:红色+明星
  流行指数:60%
  自从全明星阵容的电影《建国大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这种模式很快被借鉴到电视剧里。今年的“红剧”几乎都打偶像牌,如《我的青春在延安》、《战火中的青春》、《风华正茂》、《烈火红岩》等,而剧中的5、6个毛泽东、杨开慧,一个比一个年轻亮眼。
  经典案例:《开天辟地》、《中国1945重庆风云》
  刚在北京卫视等播出的《中国1945重庆风云》有“电视剧版《建国大业》”之称,尽管没能突破电影中172位明星的出镜记录,但实力派演员的名单依旧星光熠熠: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王健组成“领袖伟人最佳阵容”,张国立、张铁林、许还山、达式常等实力派加盟,还有袁莉、蒋勤勤扮演宋庆龄、宋美龄,可谓众星云集。
  而央视荧屏上,由胡玫执导的《开天辟地》中除了黄海冰饰演的毛泽东、张萌饰演的杨开慧、陈建斌饰演的李大钊、蒋勤勤饰演的宋庆龄、靳东饰演的周恩来、赵立新饰演的蒋介石、汤灿饰演的宋美龄、卢奇饰演的孙中山等,知名演员多达150人。其中黄海冰继《同心》后二度饰演不同时期的毛泽东。
  主创说法:
  《开天辟地》导演胡玫说:“明星阵容一方面是基于戏里选取的历史时期,伟人的青年时代自然需要年轻演员的演绎;另一方面,这些演员尽管阅历尚浅,但能抓住人物的精髓,能做到神似。”“我觉得这也是创作上的趋势,就是所谓的‘特型演员’越来越重视演技,而不是外形。”
深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奔奔说,以往的红色剧多由特型演员或不知名演员出演,如今越来越多有名气的演员也加入红色剧阵营,而今年播出的诸多红色剧不少都是大制作,可以说,红色剧已经不再是小投资、低成本剧的代名词。
  潮流3:  红色+悬疑
  流行指数:30%
  除了选取革命人物的青春励志故事,近年“红剧”还有一个创作途径就是老戏新拍,如去年《永不消逝的电波》、《洪湖赤卫队》、《江姐》等取得了高收视率和好口碑。今年的“红剧”在经典故事、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谍战、越狱、凶杀等诸多时髦的悬疑元素,以增加可看性。
  经典案例:《党的女儿》
  昨晚在广东卫视首播的《党的女儿》,为了在1958年的经典影片基础上寻求突破,在讲述李玉梅与叛徒马家辉的斗争中加入了很多悬疑色彩来“吸睛”,双方在斗智斗勇、悬念方面丝毫不亚于谍战剧。
  据业内人士分析,广电总局前不久的谍战剧延播令会造成谍战剧整体产量锐减五成,因此“红色+悬疑”这样打“擦边球”的电视剧将逐渐成为新一波热潮。
  主创说法:
  《党的女儿》制片方银润传媒的李小姐说,谍战剧其实早就退烧了,再拍谍战剧完全可以向红色剧、情感剧借鉴,比如聚焦夫妻关系,也或者像这次《党的女儿》这样,尽管是红色剧,但在讲述李玉梅与马家辉的斗争中加入了很多悬疑色彩。既有年代戏的厚重,又有谍战剧的紧凑,还有夺宝戏的悬疑奇谋以及情感剧接地气。
  多声道 “红剧”也可很浪漫?
  一美貌女子在雨中向心爱的男人表白:“我们结婚吧,我要给你生孩子……”你也许以为这是言情剧,但却是《中国1921》中的杨开慧和毛泽东。“红剧”的偶像剧风格让一些观众质疑:那个年代的女孩会这样示爱吗?而《烈火红岩》中“史上最爱哭江姐”也引起争议:这究竟是柔弱多情的林黛玉还是几代人心中的巾帼英雄?
  在记者采访中,有部分年长观众认为,如今一些红色剧动辄三角恋、四角恋,脱离了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对此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在《中国1921》研讨会上认为,观众的不理解恰恰说明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一种平庸和物质当中,逐渐退化了对浪漫情怀的感受能力。
  “红剧”中可不可以有上述这种浪漫飞扬或柔弱多情的情感表达?记者采访了几位编剧、制片人以及电视台工作人员,答案都是肯定的。编剧汪海林认为,“红剧”创作应该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尊重历史事件、历史环境,尊重革命者的情义和情怀是编剧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中国1921》中的爱情对白都是有出处的。
  而制片人徐奔奔则认为,“红剧”不可能全是“沉重的叹息”,“红剧”的爱情成分是必然的,不讲任何情感的人物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红剧”不是不可以娱乐,但应适度把握分寸和节奏,尽量地贴近当时人的思想状态和情感选择,还原真实。”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仲呈祥则认为,如今的“红剧”都跳出了同类革命历史剧的“俗套”,摆脱了写领袖人物爱情时常见的概念化模式,值得鼓励。
&&&&&&&&&&&&&&&&&&&&&&&&&&&&&&&&&&&&&&&&&&&&&&&&&&&&&&&&&&&&&
(深圳特区报记者杨媚)
&&&&&&&&&&&&&《中国1921》:红色与青春的融合
&&&&&&&&&&&&&&&&&&&&
恰逢建党90周年,电视荧屏上掀起了红色剧播出的高潮,这些红色剧在坚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宏大叙事的基础上,同时更注重关照和审视大背景下的个人行为和个体生存体验,成功地塑造出了历史中的红色人物。比如《中国1921》、《烈火红岩》、《红槐花》、《开天辟地》、《大潮如歌》、《党的女儿》、《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十余部红色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竞相播出,这些电视剧用更为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革命年代的激昂青春、浪漫爱情、崇高信仰等。
《中国1921》于日开始在央视1套播出。该剧取材独特,选取1921年前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五四运动、反军阀独裁、中共成立等,讲述了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陈独秀等人苦心探寻救国道路的历程,中间穿插述北洋军阀徐世昌、段祺瑞以及先行者孙中山等人的动人故事。在这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了大时代背景下一群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如何度过他们激情燃烧青春岁月。
这部电视剧以平均高达2.5%的收视率,创下了同类型题材电视节目收视率之冠。该剧主打青春牌,被媒体称为伟人版的《奋斗》。
偶像演员担当主角
想起红色剧,总会以为电视上都是唐国强、卢奇这样些特型演员,一个个指点江山,忧国忧民。然而《中国1921》中的主要演员却是成一色的青春朝气。偶像表演更适合当今80、90后年轻人的审美标准、审美需求和审美习惯,从而“锁”住了一大批能够引起共鸣的“铁杆”观众。在该剧热播时,就有人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收看《中国1921》的人群中,
80年代出生的占52%,加上7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年轻观众比例总数超过了90%。一位“90后”说:“我现在的偶像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这部电视剧中出演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两位主演,一个是30刚出头的谷智鑫,一个是90后李沁。
谷智鑫曾在被誉为荧屏第一部“红色青春偶像剧”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出演过毛泽东,这次可谓轻车熟路,驾驭自如。从形象上来说,谷智鑫缺少毛泽东年轻时代的清秀感,但是他身材高大,表演老练,把毛泽东身上那种略带憨厚的乡土味道,把年轻毛泽东的霸气与特色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他坦言:“第一次演的毛泽东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海绵,吸收了很多东西,这一次是往外释放。”
杨开慧由90后的李沁扮演,她在电影《建党伟业》中也演了杨开慧。李沁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几乎看遍了所有有关杨开慧的资料,她介绍说:“杨开慧是那个时代的‘90后’,思想前卫,为了自由和幸福,敢于在那样的时代里挺身而出,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她的坚强、贤惠、忠贞以及才气都是现代女孩学习的典范。
一张张偶像面孔,堆砌出了偶像剧气质的《中国1921》,讲述了伟人的清纯奋斗史,而俊男靓女也成了红色偶像剧的最大“标志性”。
大胆的革命爱情
从杨开慧在车站一出场,瞒着家里人到车站等毛泽东开始,毛泽东和杨开慧一段浪漫唯美的爱情便带领观众,逐步走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见证了一个政党的诞生历程……炽烈的爱情与激扬的青春,使《中国1921》从一开始就区别于以往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严肃刻板的感觉,对一代伟人的爱情的大胆正面讲述,成为剧中一大看点。
全剧以“青春”为视角,用大量篇幅描写了青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特别是第25集中,杨开慧对毛泽东的“雨中告白”,她对毛泽东大喊:“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也要把孩子养大……”这一段张扬的台词迅速蹿红网络,遭人质疑,因为我们在以往的影视剧中从来没有看到革命者这样直白地表达爱情。其实杨开慧是一个敢爱敢恨、内心澎湃的人,按照她的性格,说这样的话也合情合理,这恰恰是那个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特有的情怀和信仰。
比如第五集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杨开慧想送毛泽东一双鞋,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尺码,于是毛泽东来家里做客时,她就把墨迹未干的画纸放在地上,毛不小心踩到,杨开慧说:“你踩着我的画了”,毛泽东低头,看见自己的脚正踩在地上的一幅墨荷上,墨荷墨迹未干,显然是刚刚画的,上面印着自己一个清晰的鞋印,毛泽东赶忙道歉,杨开慧却不生气,她用尺子量下画上的鞋印,给毛泽东买了一双新鞋。这种干净、清新的恋爱细节把杨开慧对毛泽东的感情生动地刻画出来,让观众看后会心一笑。
彰显励志精神
红色剧本来就要向观众传达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而它与青春偶像剧一结合,就立刻在80、90后的年轻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这一点,《中国1921》做出了积极的实践,电视剧中把毛泽东等革命先驱的成长经历做了青春化的读解,整个故事以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为起点,1921年到上海参加“一大”为结束,时间跨度3年。着重表现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和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拯救中国的执着信念和不懈追求。
血气方刚的领袖人物,肆意张扬的青春情怀,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通过电视剧的戏剧化改编走进了年轻观众的视野,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参照都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同时,该剧也宏观地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走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对今天的青年人回望历史和迈向外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当今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青春偶像剧融合的启示
《中国1921》的热播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长期以来,
我们误认为青春偶像剧只能关注都市、时尚和爱情。套路僵化,模式陈旧。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想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到底什么是青春偶像,是不是就只是小虎队、周杰伦、黄晓明等大腕儿明星,“青春”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年龄界限,更指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所应有的理想、激情、信念和责任;“偶像”不应该仅仅指拥有靓丽外表的俊男美女,更指他们所应具备的内在品格和情操,其作为楷模和榜样所具有的召唤力量和励志影响。只有这样,“青春”才不会肤浅幼稚,“偶像”才不会一味“耍酷”、“玩时尚”,“青春偶像剧”才会形神兼备、丰满鲜活。青春偶像剧应该让观众透过演员的外表感受到他们充实、真诚的心灵世界,感受到鼓舞和力量。这样,青春偶像剧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观众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并逐步让这种类型剧发展成熟。
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不仅仅向《奋斗》那样可以对年轻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它更显示了老一辈革命精神的现代继承方式。《国家1921》让观众重温了那个时代的激情和梦想,让观众从剧情发展中回顾革命战争年代的生动历史,从偶像身上参照自己的青春年华该怎样度过,并汲取汲取信念和力量,这恰恰是影视作品社会影响力的体现。
《中国1921》借鉴了青春偶像剧清新唯美的风格特征,其场景、人物、服饰、色彩、音乐等视听元素都带给观众一种审美享受,却又跳出了偶像剧“只说爱情”的俗套和窠臼,巧妙引入“红色内容”,大大提升了电视剧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时代是以前的时代,但情感是经过巧妙转换的现代情感,这样就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收视欲望,尤其是80、90后,可以说,《中国1921》对青春偶像与红色的完美融合,成功地实现了类型剧继承和创新的对接。
&&&&还有一个启示就是随着中国影视产业化的发展,主旋律也不能全靠政府和政策的庇护,它同样要去适应市场环境。也就是说在产业化的背景下,红色影视剧创作在肩负宣教功能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票房、收视率的挑战。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收视率,不能把收视率看成是唯一指标,也不能视它为万恶之源。我们还是应该脚踏实地来研究收视率,红色剧属于典型的主旋律,主旋律是衡量中国影视作品价值标准的特有名词,对于80、90后等年轻群体而言,主旋律不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枯燥和蒙蔽,与他们直接感知、体验到的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距离。红色剧要想得到年轻观众的接受和认同,就
必须有效弥补这“裂缝”,实现个人的情感表达和国家的宏大叙事有机的结合,红色青春偶像剧的产生,不仅仅是创作观念上的改变,也是主旋律的红色剧主动适应市场的成功探索,我相信,经过建党90周年这一系列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播出,今后历史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将会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书形神兼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