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认为电视剧《大汉天子2》的歌词很霸气的

有一首歌,歌词大概是,我让你叫我爸爸,之类的,很霸气的歌_百度知道
有一首歌,歌词大概是,我让你叫我爸爸,之类的,很霸气的歌
黄立行 《我是你的谁》 作词:黄立行 作曲:黄立行 jae chong 编曲:hae chong 腿又长又细能跟台北101比 穿着高跟鞋屁股晃来晃去 靶子在我射程里面感到杀气 她把头发往后甩发现我在狙击 一点都不怕露出诡异表情 她就对我眨眼意思要我跟她去 拉着我的手带我到她房间里 我的寒毛都直立 因为她用言语说了几句 你整个完蛋了就看着办吧 我要你跪下来大声喊我爸爸 谁是你爸爸就看着办吧 我要你跪下来大喊我爸爸 灯光照着我的脸她的人我看不见 两只手被手铐铐住在我背面 我开口说了一句话你到底想干嘛 一只手就突然出现把我打了一巴掌 吓一跳说你干嘛 第二次被打巴掌我说好痛 第三次被打只能说爽 听到皮鞭响她说你最近很不乖 等下就让你受不了 因为我的双胞胎妹妹要来 我是你的谁叫出我是你的谁 最进很不乖需要被我修理才会知道你坏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首歌词是坚强坚强我的朋友。唱的 很霸气的 最后是什么都成空 我也忘记了 就是挺好听的 很豪迈_百度知道
一首歌词是坚强坚强我的朋友。唱的 很霸气的 最后是什么都成空 我也忘记了 就是挺好听的 很豪迈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别让我感觉我喜欢的人很笨
喜欢就猛击分享!
QQ网名内容标签:  这是一张重歌轻剧的音乐帖。
  其实,小时候我什么都看,一点都不挑食的,尤其是在94年以前,武侠剧、神怪剧、宫廷剧、民国剧、时装剧、抗日战争片、动画片,乃至于央视的木偶戏我都不放过,那会资源贫瘠,只要在电视报上逮到看起来像样的剧名,只要播放时间在上学之外,我来者不拒,早早就守在电视机前调台了。
  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武侠剧歌曲,所以,这个楼大概会以“武侠”为主。一首歌曲,不同的人可以听出天壤之别的感受,也会因为时间、地点、情境的改变而有不同的感触,跟大家分享心情的同时我也希望帖子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要将那些零零散散的记忆碎片串起来,以此来纪念我那段守在电视机前的日子。
楼主发言:371次 发图:270张
最高打赏:
最新打赏:
  ①  1989年,家里迎来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我记忆中的第一个电视画面是《珍珠传奇》,第几集,大概哪一场戏,多年后我依然记得。  我从小就痴迷古典形象,这个说起来大概是拜了家里“红楼梦”日记本跟“珍珠传奇”所赐。  我的启蒙歌曲不是父母在耳边哼的摇篮曲,不是港台流行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大约在冬季》、《一场游戏一场梦》、《青苹果乐园》(那会连音乐是啥都不清楚,更别提见过收音机外放机了),不是小学音乐课本上的第一首歌《我去上学校》,也不是我们伟大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它:  作词:连水淼 作曲:古月 (就是你们熟悉的左宏元)  天姿蒙珍宠  明眸转珠辉  兰心惠质出名门  吴兴才女沈珍珠  达理又知书  备位东宫主  多彩多姿蝶飞舞  红袖碧竹人羡慕  风云起波澜急  珍珠泪悲泣  玉洁又冰清那堪流言袭  望断西京留传奇   其实小时候只知道跟着旋律哼唱,根本就不知道人家在唱的什么,就是喜欢这个旋律、喜欢人家词曲的感觉罢,包括那个间奏与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吴兴才女沈~~en~en~珍珠!”  
  以前一听到《珍珠传奇》的音乐响起时就高兴(一直都牢记“蝶飞舞”配的是踢毽子的画面),“tian zi meng zhen chong,ming mou zhuan zhu hui”、“da li you zhi shu,bei wei dong gong zhu”……  会哼,会唱,表姐还有帮我抄歌词,但是想来自己那时铁定是看不懂意思的。  “…达理又知书,备位东宫主…”,我至今仍尤其喜欢唱这句歌词,那与共鸣无关,是浓浓的亲切感。  大概是在我上4、5年级的时候,电视台有重播《珍珠传奇》(好像是山东卫视),不过那时下午要上课.....  然后直接就跳到2005年以后了。  坦白讲,多年后再去看《珍珠传奇》,感觉沈珍珠跟我的印象有出入,施思眉宇之间有些英气,我还是更喜欢她的朱若兰。  不管怎么说,“红楼梦”跟“珍珠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审美趣味。我不晓得是不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对古装剧有感觉的,我也不晓得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因为向往“古典美”而去关注古装剧的。    表姐多才多艺,当年为我画的两幅古典美人我保存了很长的时间。。。。。。。。。。。
  ②  1994年,我在老家淘到《珍珠传奇》的影视卡带,知道儿时念念不忘的歌曲叫《望断西京留传奇》,还确定了插曲“人面桃花”的歌词。以为圆了梦,没想到卡带很快就丢失了,为此我难过了许久,要不是网络,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   终于确定这首插曲的歌名了,叫《南庄·春怨》,取两首唐诗名《题都城南庄》与《春怨》之合。(作曲者不详,期待高人解惑)  查看了一下,嘟嘟这张专辑是今年7月份才上传的。虾米就是强悍,这么偏的MP3都能搞定。不过,我很怀疑这个MP3在压缩的时候走调了~@_@!反正我所熟悉的那个老调子要比它好听。    发行时间:日。歌林唱片。
  ③  说到这,我倒是想起了邓丽君的《人面桃花》。一直都很喜欢的老歌,顺道推荐个:  作词:陈蝶衣 作曲:姚敏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是对人常带三分笑  桃花也盈盈含笑舞春风  烽火忽然连天起  无端惊破鸳鸯梦  一霎时流亡载道庐舍空  不见了卖酒人家旧芳容  一处一处问行踪  指望着劫后重相逢  谁知道人面飘泊何处去  只有那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是对人常带三分笑”  “谁~~~~~知道人面飘泊何处去”    我一直觉得,“旧地重游”是一个挺伤感的词儿。
  这个“老头、挑灯笼、白色女鬼”的镜头在我脑海中环绕了许多年。  时隔多年后的今天,一个人看《聊斋》已经不成障碍了。  聊斋片头那有一个3人在天上拉拉扯扯的镜头  从小,就有许多人给我讲,这个世间分“天上”“人间”“地下”总共3层,我们处在中间的第二层。  那时候还很小,可是隐隐约约觉得那是很荒谬的事情,但纵然“荒谬”,仍然是心向往之。  咳咳,你们知道我小时候觉得最幸福、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吗?  恐怕不是吃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在家中,几个人围桌而坐,谈神论鬼话妖怪。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高高兴兴地去把小凳子搬过来,坐在那里很认真地听大人们绘声绘色地讲那些新鲜的灵异之事,就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每一次大家散场后我总是失落万分,然后在心里无比期待着下一次的座谈。大概在我5年级的时候,我再也等不到那样的聚会了。一别已是十六七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心态是像着妖魔鬼怪那边偏移的,我一厢情愿,我一厢情愿地期待着,甚至是祈求这世间能够有一些人类没有办法解释的灵异事件,来作为我的精神寄托,但是同时我打骨子里又很不屑、也不相信真的有。  上网之后,我经常往天涯的“莲蓬鬼话”跑,  我不爱看什么骗人的故事,也不看那些装神弄鬼的算命帖,就只是翻“经历”。曾经一度,我将莲蓬鬼话上那些成长发芽了的稍微有些人气的“经历”帖都翻遍了,为的是求一个答案:“这世间究竟有没有人类没有办法解释的灵异之事?”  我这个人好像很别扭。  一方面我很渴望有,另一方面我极不相信。  虽然翻了那么多年的莲蓬“经历”帖,可是,没有几张帖的内容我是觉得靠谱的。  首先,“妇人”与“小人”之言不可信也。  然后,相当一部分纯属“道听途说”。话传百遍小鸡都能变金凤凰呢,不值得信的。  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用医学、心理学来解释的,譬如“鬼上身”有可能是“多重人格”的表现。  另一部分帖主思维本身就不靠谱,得出的结论自然没有说服力。  又有一部分,纯粹就是装神弄鬼装模作样来愚弄大众的。  总而言之,翻到最后,我的心都凉了。听得越多,越是觉得不可信,越悲观。
  废话那么多,还是回到歌曲上边来。  当年我曾经冲着《说聊斋》买过一盒影视卡带,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抽屉里,都没什么印象了。  1986年大陆《聊斋电视系列片》主题曲     作词:乔羽 作曲:王立平 演唱:彭丽媛  你也说聊斋 我也说聊斋  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 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笑中也有泪 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 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 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谁能解得开?!  笑中也有泪 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 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 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 。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这首歌词我喜欢的,最喜欢的就是“牛鬼舍生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这一句了;后边一唱三叹的“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也听得有些过瘾。    《聊斋》在当年的播放率并不高,由于是短篇,加上当时看《聊斋》的时候还比较小,我对剧中情节基本上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女鬼从水里冒出来的那个镜头在我心中差不多可以跟“灯笼”并提的。我还记得我看这集的时候是在上2、3年级的冬天,《聊斋》一上场我立即用两床被子将自己紧紧围着,在那儿既期待又恐惧且幸福着,不过还是被这集给深深吓着了,为此我还曾在脑海中幻想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片段。━━━今日重温,感觉还能承受,哈哈。  86版聊斋,用某位网友的话讲,“虽然道具简单,但很有现实和和真实感,不像现在的,服装动作都夸张到不像现实。”
  86版聊斋美女如云,不贴几张怎么说得过去呢。  看了这么多年的古装片,单就从扮相来说,老版《聊斋》、《西游记》、《红楼梦》中女子的扮相最贴近我小时候对古典美女的想象。  老版聊斋的美女中,我最难忘阿宝,与连城。  真是绝世。我要是导演,就找她这样子的演员。          侧面真好看。    “在蒲松龄笔下,阿宝“娟丽无双”、“绝色也”。孙子楚的离魂、化鸟,无不印证着阿宝的绝世之美。86版《聊斋》中的阿宝,一颦一笑都具风采,实乃天人也。演员郑晖曾饰演的影视作品有《聊斋电视系列片》、《还剑奇情》、《独行客》等。后来作品极少。”
  还有《娥眉一笑》中的连城。      我同样也很喜欢端庄大方之美。    再怎么美若天仙想来也不过就是如此罢。    据说86版聊斋是陈红演艺事业的起步。我感觉连城应该是她最美的扮相了。
  没想到何晴也在里边,我曾经感到意外。    在《鬼宅》中扮演蔡池碧的严蒴。贴过来主要是因为她气质有些像林黛玉。    还有张力,在《鹦鹉奇缘》中饰演阿英。  
  《西游记》,是我认认真真看的第一部神话剧。  有一位网友说他当时看西游记因为家里停电曾和几个小伙伴徒步十几里去爸爸的单位看,这样的事情我没有做过,不过那急切渴望的劲头我能够大概体会到。  那时候好玩的东西太少了,对于很多人来讲看电视就是消遣时间的最好选择,而那时候的连续剧实在又是太少了,何况“西游记”又是那样一个谈妖论魔话鬼神的古典题材,“腾云驾雾”“钻地入海”“长生不老”“一个跟斗即是十万八千里”,随便想想都很吸引人,我很难想象有哪个小孩子不为其所动的。  我最初看《西游记》是在1990年。  90~93年,我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西游记》,一集不落,全部内容都有认真观摩过。  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除了在特定的情况之下我私下里几乎不会去听,但,不曾忘记。这个主题音乐我认为已不能够简单的用优秀与否来评价,它随着《西游记》这部神话剧已经深入到大家的心中了。一听到那个音乐,亲切感自然而然地会浮上心头。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蒋大为 原唱:张暴默   出处:央视1986年版《西游记》片尾曲 创作年月:1984年1月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  成大道  斗罢艰险  又出发  啦……   一番番春秋 冬夏  你尝尝酸甜 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翻山涉水   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  任叱咤  一路豪歌  向天涯   
  ⑥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我第一次在音乐天地版块见到别人贴这一句歌词的时候,  在那儿嚼了半天,越嚼越发觉有味道,越想,就越觉得很有意思。  真好,写得真好。  词:杨洁 曲:许镜清 唱:吴静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去年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终于去重温了《女儿国国王》这一集,也听到了这首传说中的歌词。  毕竟差不多同属一时代,毕竟我的心态要比常人老上好几分,多听两遍之后很快的便轻而易举地进入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情境。    看来那时候真的还很小,看《女儿国国王》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若不是后来在网路上看到大家的谈论,我还真的当,唐僧他是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人,金钱美色高官厚禄在他眼中无异于粪土草芥。
  ⑦  第⑥首是《女儿情》,它还有个同曲不同词的版本我也很喜欢。  这个旋律似乎填了多首歌词,最有名的要数《女儿情》跟下面这首《相见难别亦难》: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吴静  相见难,别亦难,怎诉这胸中语万千。  我柔情万种,他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  道不尽声声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  人间事常难遂人愿,  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梦萦魂牵。  前阵子反反复复在看《女儿国国王》的片段。  感动,感动,感动,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电视剧这么感动过了。  我想,主要是这个剧情赋予了这首曲子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力。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    美不美.....      真是好词!  有些歌词就是要放在特定的情况下去体会的。
  大概也是应了那句话:“儿时看热闹,如今细细品味,才知道什么是经典。”
  我跟“红楼梦”的缘分最早可追溯到1989年,但当时对它的认识尚处于朦朦胧胧之中,或者是说连认识都谈不上。  我第一次对“红楼梦”这三个字有意识大概是在二三年级的时候  某天下午,姐姐很高兴地给我说,一会要演“红楼梦”了,她要看“红楼梦”。从她言语之中我隐约感受到,“红楼梦”是一部名剧,于是我好奇地跟过去瞅了几眼:电视机里边贾家已经家道中落了,贾宝玉跟史湘云在河水边重逢,好不凄凉…… ━━━今日去寻找这个片段,回想起贾家曾经的辉煌,才觉得凄凉。  《红楼梦》是一部纯粹的文戏,不鬼不怪,不魔不仙,不武不侠,所以我兴趣顿减,看了几场戏便作罢。主题曲《枉凝眉》就是在那个时候听来的,且印象极深。
  ⑧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这歌唱得颇有“旧”戏曲的感觉。  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还听不听得来这样的歌曲,我感觉这样的戏曲感已经随着那个时代逐渐远去了。  兴许,TA们会觉得:“哎呀!这么土得掉渣的歌还拿来听!”  作词:曹雪芹 作曲:王立平 原唱:张力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⑨  87版红楼梦的音乐,我感觉较为动听突出的插曲是《引子》(好像是《枉凝眉》的变调版)、《晴雯歌》、《葬花吟》、《紫菱洲歌》(有些音乐主要是编曲部分有感觉)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就我感觉而言,这个歌曲缺乏共鸣性,客观感强了点,学院派的味道也着实浓厚了些,偶尔听遍感受一下那个气质还可以,老听的话肯定要出人命了(笑)
  我醉翁之意其实并不在酒  是我想贴原词了  
  窃以为这是古典小说中很经典的场景之一,不多贴几张图过不去的  这是李少红版黛玉葬花    这个版本拍得可唯美了!  可是形似神不似   而且那个音乐跟哭鬼似的,最受不了的是还掺杂了现在感极强的美声,真是别扭。    87版黛玉葬花我觉得也有遗憾的地方    “葬花词”是通过歌唱的形式来表现的,唱完了也就唱完了.... 倘若按照我的设想,非得要来上一段林黛玉病怏怏地吟声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可。(李少红版是这样处理的,但是味道不够)  
  《红楼梦》的诗词,我最爱“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跟这几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⑩  还有这首《红豆词》,许多人都为它谱过曲。  王立平的版本自然是最贴合87版剧情的,也最具古味。  《红豆词》  曹雪芹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  瞧不尽镜里花容瘦  展不开眉头 捱不明更漏   呀 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⑩①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梁文福改编的《红豆词2000》(原唱梁文福,存在感比较强的还有南方二重唱的版本,后者歌词略有修改)  抛却音乐不谈,这首歌词因改编而变得更丰满了,梁文福的续词丝毫不比原作逊色:  作词:曹雪芹/梁文福 作曲:梁文福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药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挨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今日一曲相思红豆,不为你们哪个消瘦。  年少轻狂为你谱的新愁,他日你们还记的否。  痴情笑我,爱强说愁。蓦然回首,春华已过。  才子佳人神话代代依旧。菱花镜里白了多少少年头。  “今日一曲相思红豆,不为你们哪个消瘦。”我最爱的就是梁文福的这股轻狂之气了。  写得真是好。    这是我NN见钟情的作品。  曾经听过许多遍,总感觉味道少了一点什么,后来无意中留意到这句歌词“今日一曲相思红豆,不为你们哪个消瘦。”再去一听,ei,感觉果然是不同以往
━━━我一下子就很喜欢上这支歌曲了!  很多歌曲朗朗上口,单凭借旋律就很吸引人,而有些歌曲,需要去将歌词融入曲调中来听,否则恐怕就没意思了。  要我说,原词作最有感觉的地方就是“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梁文福那个续词写得很好。
  ⑩②  《红楼梦》里边也有很多音乐,跟《西游记》一样都发行了影视原声带。除了主题曲《枉凝眉》的存在感极强外,我从前大概还对《晴雯歌》、《紫菱洲歌》和《葬花吟》等有些许印象。其实红楼里边的一些音乐,我感觉重点并不是主旋律有多么的能够引起共鸣,而是那个气质贴近电视剧的感觉。  我真心喜欢的一首插曲,反倒在虾米网上是人气垫尾的。不过想想也对,大概是没有多少人会去听这种老朽味过于浓郁的消极悲歌的。  作词:曹雪芹 作曲:王立平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王立平谱曲的这首《好了歌》是我当日在听梁文福的《好了歌》顺藤摸瓜时发现的。  虽然有梁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在前,但丝毫不影响我对“新”版的感觉,只听了一遍我便觉得这个歌的味道很好,符合设想。  不过,真的是太消极了,听久了心境会受到负面影响的。
  关于“好了歌”,买一赠二,推荐两首同名歌曲。
  ⑩③  《好了歌》,吴楚楚也谱过曲。  这个味道我觉得也可以。它给我的感觉是哀而不伤,不像王立平的版本那么消极悲恸。  吴楚楚何许人也?  1977年,吴楚楚在台北实践堂发表个人第一场吉他弹唱会,与杨弦、胡德夫和 吴楚楚专辑作品杨祖珺等人并称“第一代民歌歌手”。    1977年,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出版《我们的歌》合辑,收入吴楚楚演唱的《好了歌》、《你的歌》和《归来》。     1981年,滚石唱片发表《三人展》,收入吴楚楚的《古松》、《星星》、《邂逅》和《大风歌》。这是滚石的开山之作。     1982年,吴楚楚和这张唱片的制作人彭国华离开滚石,自行创办飞碟唱片公司。此后吴楚楚推动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发行出版过无数脍炙人口的台湾流行经典作品,发掘及培养许多优秀人才,在拓展华人音乐上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词、曲、唱:吴楚楚 所属专辑:&滚石民歌时代百大经典&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孝顺子孙谁… 见了。  
  ⑩④  相比起王立平跟吴楚楚的《好了歌》,梁文福的版本则要有趣得多了,听起来也相当轻松。  我第一次在马路上听到梁版《好了歌》的时候,在那么几个瞬间是有些不习惯的,总觉得它跟我的预想不符合。我的预想是怎样的呢?大概是要向王立平或吴楚楚那边靠拢的吧,总之要沾有一点说教兼老朽的味道,还要有一点“民谣小调”的感觉。  不过多听了几回后马上就接受它了,而且越听越觉得有乐趣。  梁文福这个是改编的版本  第一段是原词  第二段写得有趣幽默  第三段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特别是关门之句“别让你儿子有日对你说,爸爸我们还是送你去养老”,妙!  我尤其喜欢那句变了调子的“世人都晓神仙好”:  作詞:曹雪芹/梁文福 作曲:梁文福  世人都曉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 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 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 孝順子孫誰見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寶二爺說走就走了  林妹妹還淚淚已盡 薛寶釵空有金鎖也鎖不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沒緣份神仙也幫不了  晴雯還博得撕扇笑 賢襲人到頭來還不是嫁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神仙還不如劉姥姥  史太君享福還有煩惱 劉姥姥倒還救得那姐兒巧  世人都曉神仙好 王熙鳳攬權命也不要了  原要飛鳥各投林 高鶚他拚命救也救不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鄰家的小弟今年才會考 他說沒有特優就考得不好  世人都曉神仙好 只有金銀忘不了  現在是信用卡才最重要 他們是連那羅衣也不信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只有嬌妻忘不了  離婚的時候她最精明了 贍養費可是一分也不能少  世人都曉神仙好 只有兒孫忘不了  別讓你兒子有日對你說 爸爸我們還是送你去養老   《好了歌》原词
  ⑩⑤  听了那么多遍不同版本的《好了歌》,不由得想起了,  其实小时候不单是喜欢唐诗,我喜欢一切简练的语言。  那时候还比较小,受环境所限制,压根不知道去哪里、如何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书,以至于我给自己搞了很多本唐诗画册最终识得的诗也不过是几十首。  后来,我发现通过“成语词典”这条途径可以收到佳句,比如“山重水复”,书上会告诉我说:“出自宋人XXXX:‘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此,我首先将那些长得好看的成语全都翻了一个遍!  再后来,我又发现格言、谚语大概大概也可以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到处去找这些资源,然后收集了许多的民间俚语  或说教,或讲理,或讽刺,或长得老实巴交的,就像这些:  “世人都小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人面不看看佛面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  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  得饶人处且饶人  冤家宜解不宜结  自古明人不做暗事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肖不如无。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包括这首《聪明累》的词,我看了就像见到旧识一般:  作词:曹雪芹 作曲:王立平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至于歌,倒不是我想要说的重点。事实上这种歌听的人铁定不会多到哪里去的。    它们并不美丽飘逸,也不会让你有某股气在心中油然产生,倘若归类的话,大概是要被划到“人情事理”那一块的。
  ⑩⑥  最后来贴这两首歌。  它们的编曲都挺好听的。  而且听上去就像是一家子。  《紫菱洲歌》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晴雯歌》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里面很多作品的编曲风格是一路子,带着些许戏曲味。全部都是王立平谱的曲。    毫无疑问,最动听、最耐听的还是主题曲《枉凝眉》(引子)。我个人还偏爱《好了歌》。
  小说中有一章讲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具体书上是这么写的:【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当年看了,心有戚戚焉,并被我即时引用到了信中,直到今日仍难以忘怀。  书中人是那般想的,作为一个先知的戏外人,偶尔时候看到这般光景,也颇感唏嘘,    尤其是联想到TA们将来,树倒猢狲散、繁华从此只在梦里的结局:嫁的嫁,被卖的卖,死的死,出家的出家……   
  敬仰LZ……大爱《女儿情》,小时候就记得看电视了,对歌曲啥的没细胞。后来跟朋友K歌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西游记》里有这么好听的插曲!
  ⑩⑦  我现在最想在首楼播放的就是这首《引子》/song/  曲子意境相当的好。跟《枉凝眉》有相似雷同之处,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你们留意到开头那哀婉的女声了没有?  它教我想起了《琵琶语》。  《琵琶语》也是这样处理的,只是不在开门那,在中间一段。  你们听出来了吗?那是一场繁华落尽的苍凉之梦……       
  好生凄凉呢(=@__@=)  呼呼~~~ 我还想多认识几位朋友,跟你们讨资源呢。  或许这里是影视重地,像我这种重歌轻剧的帖子不应该在这里开的?
  @ge6882006  敬仰LZ……大爱《女儿情》,小时候就记得看电视了,对歌曲啥的没细胞。后来跟朋友K歌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西游记》里有这么好听的插曲!  ●●●●●●●●●●●●●●●●●●●●●●●●●●●●●●●●●●●●●●●●●●●●●●●●●●●●●●  天涯信息延迟,昨晚我都没注意到有留言。  我是在很多年以后才留意到这支歌曲的。  那句貌不惊人的歌词“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越嚼越觉得有味道,越想,就越觉得很有意思。有些歌词就是需要放在特定情境下去体会的。 
  d顶 楼主快八
港台的剧  
  恩嗯,嗯嗯,同意同意
  回复第10楼(作者:@梦里繁华落尽 于
18:00)  86版聊斋美女如云,不贴几张怎么说得过去呢。  看了这么多年的古装片,单就从扮相来说,老版《聊……==========记忆里最早听到的电视剧歌曲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心心green:  你的回复真是及时。  我接下来还真就想要贴“三国演义”。  不过我还是有些犹豫... 一会再看了。
  早期台湾偶像剧的一些歌曲也是脍炙人口啊。楼主不妨来一点,像《流星花园》《斗鱼》《情定爱琴海》。还有像《少年包青天》《大汉天子》的主题曲我也挺喜欢。露珠,还有还有,琼瑶剧《老还珠》《情深深雨蒙蒙》《河岸青青草》什么的  
  楼主继续!
  @既然花落何必花开: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慢慢来,嘻嘻。其实你们有什么非常喜欢的作品也可以贴过来看看的啊!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将楼开在这里,目的在于跟大家交流。如果可以分享一下片头片尾片段等资源那自然再好不过。
  ⑩⑧    “红楼梦”贴完了,但余音未散。  借此之际推荐一首红楼曲 ━━━陈淑桦的《红楼梦》。  这个调子温柔似水,彰显古典之美,听着非常舒服。睡前拿来当做入梦曲再适合不过了。  作词:王泰成 作曲:王泰成  昨夜红楼入梦中  多少回忆往事上心头  今晨醒来梦已空  留下满怀红楼梦  昨夜红楼入梦中  多少惆怅往事上心头  今晨醒来梦已空  徒留红楼在梦中  红楼啊 红楼 为何浓浓的红妆却掩不住你的轻愁  红楼啊 红楼 你轻愁是否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   这个版本的古典韵味真是浓厚,我好喜欢:/song/3383320  纯音乐也一块丢给你们:/song/  陈淑桦先后灌录过两个版本:  最早的版本(也即是我指的古典版)来自&夕阳伴我归&专辑,发行于日,海山唱片。陈志远的编曲。  新版收录于滚石时期1990年小虫制作的《一生守候》唱片。由涂惠源重新编曲。  
  ⑩⑨  还有一首的。  达明一派的《石头记》貌似是对《红楼梦》的解读?(该词由迈克写出后由达明班底多人修改)据说原本是为港视的《红楼梦》所做,不知真假。写得有些隐晦了,只觉得这首歌词,是站在置身事外的角度来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前三句的脱俗加上后面的词眼是我的记忆点。  曲子作得也有几分古典味。这是我贴过来的主要原因。  作曲/编曲:刘以达 作词:陈少琪/迈克/进念二十面体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 渐厚 鞋踏破路湿透  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 弱柳 曾独醉病消瘦  听遍那渺渺世间轻飘送 乐韵 人独舞乱衣鬓  一心把思绪抛却似虚如真 深院内旧梦复浮沉  一心把生关死劫与酒同饮 焉知那笑黡藏泪印  丝丝点点计算 偏偏相差太远 兜兜转转 化段段尘缘  纷纷扰扰作嫁 春宵恋恋变卦 真真假假 悉悲欢恩怨原诈    听遍那......... 渺渺世间轻飘送乐.............  话说,这几天有个词总在我脑海里飘过,“歌中歌”,呵呵
  另外还有个歌需要提一下的。  跟“红楼梦”有关的歌曲还有那首曾经传遍满大街的《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我不说,大家未必能够把两者联系到一块吧?这是梁文福解读《红楼梦》的余韵,也是现代版林黛玉的哀愁。  梁文福他很喜欢读《红楼梦》,先后谱了两曲《好了歌》和《红豆词2000》还不够,在1992年干脆来上一首词曲全新创作…… (歌我就不贴了)  如果你们那还收有什么心水的“红楼曲”,速速丢过来。
  曾经听过一个说法,说“男不读红楼,女不读三国。”(好像有多种说法,水浒三国红楼西游西厢…换来换去的,反正爱咋说都行。)  红楼梦的男性读者是不是就比三国的男性读者少这个我不清楚,不过,读三国的女读者想来应该会比看红楼梦的男读者要来得少,少许多。  央视版《三国演义》的热播,大概是在我快要上初中的时候。  那时候,我是不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每次调台,一见到画面上那帮戴着四角帽的老家伙我就一丁点兴趣都没有了,我甚至曾经认为,这辈子我跟“三国演义”之间是不会有什么故事发生的了。后来随着年龄渐长,大概了解“三国演义”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它也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反感了,甚至是产生了好奇之心。不过真正让我对三国产生兴趣那还是拜易中天的《品三国》所赐,我到现在都还没有把《三国演义》原著看完呢,但是易老的书跟视频我都看了个七七八八。━━━为什么那么多年了还没有看完呢,一来时间有限我想要看的东西也太多了它得排队,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关心“正史”胜于“小说”,我认为应该先去了解《三国志》然后再去翻《三国演义》这样比较妥。━━━说来说去到底还是因为:心多,没有时间,静不下来。
  ②⑩  老版《三国演义》我没看过,但主题歌我以前肯定是听过的,我隐约记得我有一盘磁带上收了这版三国的音乐。结果不必多说的,当年我铁定是对这种长得很老家伙然后又很严肃跟学院派味的歌曲没有太多的兴趣的,包括87版红剧的《好了歌》,倘若是放在十多年我不见得会喜欢。  直到一两年前,我在搜“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谱曲时才第一次正耳去听了一下央视版三国的主题歌,然后放到果篮子中了。  《临江仙之渔樵问答》,除了是明朝状元杨慎的名作之外它另外还有两个身份:①三国演义小说的开场词。 ②九零年代央视版《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今晚上下楼,一个人想着心事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海边,听着波浪翻滚的声音,很自然地想起了这首词跟曲,从随身听里调出来听了好几遍,无需等到词曲登场,只是听到那浪花的声音虚无感顿时来袭 ,“是非成败,转头即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年少时,非常渴望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潇潇洒洒的好字,然后大笔一挥,在白纸上随时来上几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又或者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等等等,仿佛要将天下的奔放豪迈之佳句都揽入怀中。  现在想想,那会自己真是容易满足,就这么地抄上几句居然也能够让我得到某种满足感...... 不过现在似乎也差不多的,口中念念几句颇合心境的诗词,或是听上几句合胃口的曲调,一样能够使我感到愉悦。━━━这个,大概就是艺术的魅力吧?它们不能够当饭吃,也不能够当金钱使,但是可以令我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看着这些字,内心就已经是翻江倒海了,更不消说搭配上适合它的音乐后.....    当然,音乐作品也是上乘之作,尽管旋律谱得没有浑然天成之感但还挺对味的(断痕深了一点,有斧凿之痕迹,不过也能够理解了 ;难得的是出自一位女作曲家的手中),编曲也优秀,那个男声(演唱:杨洪基)唱得也很好,作为《三国演义》的主题音乐,就是需要配上学院派的庄重气质。  是磅礴气势,还是虚无缥缈,任凭你们想。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写得真好,随便想想那股豁达就油然而生了  不愧为出自明朝第一才子之手
  我后来还有去听了叶振裳演唱的港版三国演义的主题歌  虽说唱的是粤语但不费吹灰之力就听出来是《临江仙》的词  不过音乐的港味真是浓厚,跟谷建芬版本的庄重与厚重截然不同  这类古典名著的大戏还是央视拍得好  肯下大本  从音乐的气质上面也可窥见一斑
  ②①  推荐一首跟三国有关的作品。  《滚滚长江东逝水》太庄重与厚重了,现在换首趣味性强的。  原本打算从这句“做马要做赤兔,做人莫学吕布”听起来存在感尤强的地方开始想挑几句歌词出来的,结果在心里念着念着一直念到了最后都不舍得砍掉一句,所以干脆就重点全贴了━━━  词曲:梁文福 合唱:刘瑞政/王邦吉  话说那天下大势轮流转  分久了必合合久必分太寻常  黄巾来作乱 宦官太荒唐  董卓太嚣张 王允献貂婵  桃园里结义那个刘关张  说什么汉室江山  说那个煮酒英雄曹丞相  宁负天下人不让天下负他一分  做马要做赤兔 做人莫学吕布  杨修太自负 张飞睡觉瞠目  最无可奈何那个周都督  小乔的命好苦  刘备他最爱哭  哭出了一番三分魏蜀吴  那黄盖挨打用心好良苦  最笨是鲁肃  空城计八阵图  浪花淘英雄 夕阳红如故  孙权的江东终归守不住  渔樵笑千古  可叹那关云长  一个人千里单骑过五关又斩六将  可是在华容道上却将曹操放  喔 真冤枉  说什么宾主一场  可惜那诸葛亮  费尽了一番心机烧赤壁六出祁山  可是那赵子龙救的却是阿斗刘禅  喔 真冤枉  白白地忙了一场  白脸和黑脸也好争一番  谁叫你粉墨登场 ━━━JIANG!  这首歌词写得又贫又有趣味,不过这种叙述性比较强的歌曲似乎不是那么受欢迎,属于那类小众歌曲。━━━反正就是那种念紧箍咒似的作品,在我看来,属于歌词强于曲子的那一类型。  我是冲着三国和趣味性来的…… 我越听便越觉得它很有意思,好听,好听,贴在这里,但愿它能够遇到有缘人。  关门那有一声很酷的“JIANG!!”存在感极强。    很多歌可以不去理会歌词,但这类作品真的需要去聆听歌词的,否则就没有意思了。。。。。。
  “说那个煮酒英雄曹丞相 宁负天下人不让天下负他一分 做马要做赤兔 做人莫学吕布……”  “可惜那诸葛亮,费尽了一番心机烧赤壁六出祁山,可是那赵子龙救的却是阿斗刘禅,喔~~真冤枉~~~ 白白地忙了一场!”  嘻嘻,真有意思。。。
  @梦里繁华落尽 3楼   ②  1994年,我在老家淘到《珍珠传奇》的影视卡带,知道儿时念念不忘的歌曲叫《望断西京留传奇》,还确定了插曲“人面桃花”的歌词。以为圆了梦,没想到卡带很快就丢失了,为此我难过了许久,要不是网络,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  ......  -----------------------------  好深刻的记忆啊,你一下子勾起我的回忆,这首歌现在都会唱,楼主那年的?我82
  @candy_青蛙:我比你小一点。
  丢个《珍珠传奇》的清晰版片头链接过来  /programs/view/qUcJgFor1Mo/  还有片尾曲《南庄·春怨》  /programs/view/D3jnRroav-w/
  总算又找到这个帖子了,赶紧马克先~
  楼主写的真好!楼主会说说金庸武侠剧的歌曲吗?
  @屋顶的瓦片:会贴到的。很多武侠歌曲都会有。其实,我更想听你们说说,聊一聊那些武侠剧中的音乐或剧情,呵呵。  另外我感觉一些跟“金庸武侠”有关的游戏的背景音乐也挺好听的,我熟悉的资源没有那么多而且对不上号来,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一些指点了。
  ②②  有天晚上我在观看大陆版《封神榜》,片尾曲《独占潇洒》突然响起来,一时之间竟然让我激动不已。。。 有很多年没有这么过瘾地听一这首歌了  作词:张名河 作曲:刘念劬、马有道 编曲:顾国兴   愿生命化做那朵莲花   功名利禄全抛下   让百世传颂神的逍遥   我辈只需独占世间潇洒   告别无休的征战   告别不息的厮杀   用血泪换一个千古神话...  千古神话.....千古神话  经过了这么多年,某些听歌的习惯真是一点都没有变化。  我MP3里不是没有这支歌,但是那个版本,不如听电视版来爽。  一来录音室版的音量不足够大;二来,它不具有突然性,那个可有可无的前奏长达近50秒,把我的耐心简直都给磨尽了。  《独占潇洒》不算是快歌,不过那句“愿生命化做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的节奏感有点强,以至于总觉得听得过瘾,甚至我对它的偏爱超过了片头曲《神的传说》。
  ②③  看《封神榜》是年的事了,这部剧当时是每天都追着看的,我记得我还抄了歌词呢,不够好像是在表姐的帮助下完成的。  剧情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些的,包括片头视频 ━━━最难忘的自然是开头那一幕了,那个伴随着“花开花落”的妲己入宫的画面。    这首主题音乐《神的传说》就是伴随着这个画面缓缓出来的:  作词:张名河 作曲:刘念劬、马有道  花开花落花开花落   悠悠岁月长长的河  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   一个神话就是泪珠一颗  聚散中有你聚散中有我  你我匆匆皆过客  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长长岁月悠悠的歌  一滴苦酒就是史书一册   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  呼唤中有你呼唤中有我  喜怒哀乐都是歌  看千古烟波浩荡 奔流著梦的希冀  梦的嘱托梦的嘱托   奔流著梦的希冀梦的嘱托  听万民百世轻唱 只留下神的飘逸  神的传说神的传说   只留下神的飘逸神的传说   《神的传说》有毛阿敏跟谭咏麟两个版本。我记得我当年听的是毛阿敏唱的... 印象中是很标准的国语,而不是像谭咏麟唱的那样,我后来得知谭咏麟也唱过这首歌时还感到有些惊讶着来!  说起来毛阿敏跟谭咏麟可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女/男歌手呢!TA俩当年在我这边名气可大了,(喔,应该说是在我身边的环境中)搞得我曾经以为,唱歌的就那么几个...  谭咏麟唱过什么红歌我小时候没什么印象,毛阿敏我倒是知道她唱过两首歌的,《渴望》跟《神的传说》。
  这样一部“大型”神话剧,对那时的我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不论是以小时候的眼光还是现在的眼光来看我都不认为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比方说,里边的造型服装明显敷衍潦草,也不符合我的审美,不过那个时候是不会太计较这些的,光就贴上“古典神话”的标签和妲己那妖媚的样子,便已经很有吸引力了,何况是还有那么好听的主题片尾曲在。━━━那个年代的连续剧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不缺乏能令人记住的朗朗上口的主题片尾曲,它们甚至是比剧情要长寿得多,特别是古装剧的主题片尾插曲,十有七八能够受到大家的青睐。
  丢3个视频链接过来。  1、电视剧版《独占潇洒》。我就喜欢这么直接的版本。录音室版的前奏可有可无。甚至,最好不要有。  /programs/view/MVV0cocyFNU/?resourceId=_02_99?fr=2&referrer=http%3A%2F%%2Fpublicforum%2Fcontent%2Fmusic%2F1%2F215216.shtml  2、毛阿敏版《神的传说》。  /programs/view/1bWBC3NBJIg/?resourceId=_02_99?fr=2&referrer=http%3A%2F%%2Fpublicforum%2Fcontent%2Fmusic%2F1%2F215216.shtml  3、谭咏麟版《神的传说》。  /programs/view/3tuBvXVoGxo/?FR=LIAN
  讲更偏爱片尾曲《独占潇洒》这话大概不准确  或许我是有点爱听那句“愿生命化做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  不过《神的传说》的歌词中有我明显喜欢的点  每一次,现在每一次只要听到这句“一滴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我内心就汹涌澎湃。。。。。 真的,不骗你们,一点都不夸张,虽然这里不是副歌部分,但它在我心中就是高潮了。  那种感觉,随便想想就有些神往。
  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悠悠岁月,长长的河    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  一滴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    你们知道吗?那只是属于“艺术化”的虚造的热血沸腾。。。。。  我第一次接触到“战争”,是在电视上的晚间新闻联播中。百度了一下,在年间有两场比较大的战争,“南斯拉夫内战”跟“海湾战争”,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当年在晚间新闻联播中看到的是跟“伊拉克”有关的海湾战争场面。  当时我在电视中看到了坦克,好像还看到了伤亡的士兵... 记不清了,那会什么也不懂,只是觉得那种场景好可怕,画面中的人事好可怜。。。。。。  是的,我又有点悲观了。  我不希望在有生之年见到任何的残酷的杀戮场面  哪怕是在遥远的国度哪怕只是在新闻联播中
  听万民百世轻唱,  只留下神的飘逸    神的传说..    神的传说…    神的传说……    
  @梦里繁华落尽
17:09:03  窃以为这是古典小说中很经典的场景之一,不多贴几张图过不去的  这是李少红版黛玉葬花    这个版本拍得可唯美了!  可是形似神不似......  -----------------------------  不说是葬花绝对会以为是要毁尸灭迹
  嘿嘿,那倒还不至于...  李少红的新版也不是没有优点的,毕竟拍摄年代就摆在那里。  在我看来,87版《红楼梦》主要好在3点:  1、形象。人物造型比较接近于我的设想,剧中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  2、配音。说话那个腔调老了点,可我喜欢。  3、音乐。音乐之于一部影视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感觉现在的古装剧普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主题片尾插曲越做越现代感了或不贴合剧情,或者说,现在的连续剧根本就没有自己原创的能够令观众记得住的音乐,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收藏!!!!
  有印象  
  同感,那时候还有一些港台、新加坡剧,不知楼主有无感触呢,例如《人在旅途》,《流氓大亨》、《义不容情》、《追妻三人行》
  标记,聊斋我也看过,很怀念  
  我喜欢那个图
  @遇到潜力股:是聊斋最后那张图么?
  @ainibaichi:  我最早的关于新加坡的记忆是那部《公关小姐》。  真的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话现代剧歌曲了。不过《人在旅途》我是会贴的,我对这歌有感情。  话说,我已经另外开楼了,正在犹豫,这边还要不要更新。实不相瞒,我在这里开帖是冲着交流跟讨歌听而来,如果... 那就失去意义了。
  工程浩大的帖子!  以前的电视剧,虽然布景服装都很简陋,但里里外外透着股真诚劲儿,导演想拍好,演员想演好……不像现在,就是夺眼球夺眼球夺眼球收视率收视率收视率……
  lz别弃楼呀,多好的话题啊。看的我心情复杂,好像小时候的回忆又回来了。lz小时候看过那些不太红的港台武侠剧么,我记得的有&飞燕惊龙&&金剑雕翎&&蝉翼传奇&什么的,这些主题曲竟然我迄今为止还都会唱,歌词也都能记住  
  lz我建议你发到娱乐八卦,那人多  
  @znn_windy521:  你说的那些“不太红的武侠剧”,飞燕和金剑的主题曲会有的。  我已经新开楼了:/post-funinfo-.shtml  这边不一定会继续贴了,我觉得我没有那个精力两边跑、也不喜欢两边跑贴那么多份相同的内容。  我纯粹就是为了“交流”与“资源共享”而来。
  我得意的笑~~~~~~~~~~~~~~~~
  @梦里繁华落尽   如果不是真真切切看到,还以为这个帖子是我梦里穿越过来写的,只看前两个《珍珠传奇》和《聊斋》就激动的热血沸腾。写得真好,句句都是我们那代人的心里话!!!
  @爬山虎的路:说起来真的很伤感,我们这代人就这样渐渐地老了...........
  @梦里繁华落尽 89楼   @爬山虎的路
:说起来真的很伤感,我们这代人就这样渐渐地老了...........  -----------------------------  是啊,一旦真情流露,就泄露年纪了~  不过时常也想,我们比90后幸福的地方也在于此,我们的童年是看着这样的电视听着这样的歌曲过来的,不管怎样,都感谢那些岁月带给我们永世难忘的回忆。起码我们成长在一个电视剧制作精良的时代。比起现在那些粗制滥造成本吓人的影视剧来说,我们该感谢当年的编剧演员,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借用王朔的一句名言与楼主共勉吧:  “年轻算什么呀?谁没年轻过。你老过吗?真是的。”
  楼主为什么我们的心境感受如此相同,心路历程也很相似。这就是一代人的共鸣么!!!!
  @梦里繁华落尽 1楼   ①  1989年,家里迎来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我记忆中的第一个电视画面是《珍珠传奇》,第几集,大概哪一场戏,多年后我依然记得。  我从小就痴迷古典形象,这个说起来大概是拜了家里“红楼梦”日记本跟“珍珠传奇”所赐。  我的启蒙歌曲不是父母在耳边哼的摇篮曲,不是港台流行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大约在冬季》、《一场游戏一场梦》、《青苹果乐园》(那会连音乐是啥都不清楚,更别提见过收音机外放机了)......  -----------------------------  握手,珍珠传奇的歌我也是深深印在脑子里,不看歌词我还是可以从头唱到尾。
  @梦里繁华落尽 8楼   废话那么多,还是回到歌曲上边来。  当年我曾经冲着《说聊斋》买过一盒影视卡带,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抽屉里,都没什么印象了。  1986年大陆《聊斋电视系列片》主题曲  作词:乔羽 作曲:王立平 演唱:彭丽媛  你也说聊斋 我也说聊斋  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 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笑中也有泪 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 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 几分......  -----------------------------  估计年龄和楼主差不多啊,这歌我也会唱,也不用记歌词。。。
  喜欢楼主的文与图。  小时候也被《珍珠传奇》深深吸引,片头曲中的"兰心惠质"一直听成 “兰心贵质”,还觉得词很美~~~另外那两首古诗,至今不忘。记得一次其中考试前,正演到关键时刻,在复习与看剧之间,毅然选择了看剧。第二天上午考完试,一堆同学围在我身边听我讲剧情。  当年买了《红楼梦》与《西游记》的卡带,翻来覆去地听。尤其红楼的歌,听深了,就容易流泪的。  楼主这几段比较怀旧。如果贴一些近期的影视歌曲,也许帖子就热起来了。不过我还是蛮喜欢怀旧气息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愈发霸气 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