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汉娜的法律 电影插曲名字

请刷新页面并重试。如果依然有问题,请。
轻易收藏喜欢的视频
支持iOS、安卓系统
断点续看,播放纪录带着走
使用平板电脑
更大、更清晰
媲美电脑的播放体验
筷子兄弟爆笑追梦旅程
文艺青年的旅行诀别书
男神影帝文武过招
范冰冰黄晓明乱世悲爱
试验蜘蛛惊变夺命怪客
硬汉加盟再战眼镜蛇
黑暗无边与你并肩
正能量闺蜜爱情喜剧
甄子丹冰封穿越遇奇缘
阴霾香港众生相
汽车人霸天虎终极决战
深山老宅死去女孩复仇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译言#孤独的思想者——电影《汉娜·阿伦特》_人类比喵还要幼稚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5贴子:
#译言#孤独的思想者——电影《汉娜·阿伦特》收藏
搬运这篇文之前想说的是,这个名字这几年被提起的次数似乎多起来了。包括有一次坐南航飞机的时候提供的飞机杂志上都有一篇关于的专栏,当时还觉得挺惊讶的。
1楼 08:07&|
  1963年,《客》发表了五篇关于阿道夫•艾审讯的文章。艾希曼是四局B处四科的科长;那是盖世太保【1】专门负责“犹太人事务”的部门。政治思想家和犹太活动家汉娜•写的这些文章以及后来出版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在纽约的知识分子中引起了欧文·豪【2】所谓的“内战”。一些书评咒骂阿伦特,说她是自怨自艾的犹太人和热爱纳粹的人,而犹太【3】指责她“有争议的鄙俗”,【4】把她对的描述称为“杰作”,布鲁诺·贝特兰【5】说这本书是我们免于“非人性化的极权主义”的最佳保护伞。在整个纽约城,阿伦特的朋友们都表明各自的立场。当《异议》【6】杂志在外交旅馆召开会议之际,有一群人集会抗议,想阻止·卡津【7】和•希尔伯格【8】(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9】学者)为阿伦特作辩护,莱昂内尔·阿贝尔【10】在《党派评论》【11】上说,在阿伦特的书中,艾希曼“比他的受害者形象要好得多"。  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月之后好多年,人们要么谴责《艾在耶路撒冷》,要么为其辩护,而很少把它看作一本值得阅读和理解的书。因此,当我听说德国导演·冯·特洛塔(Margarethe von Trotta)要拍一部关于报道艾希曼审讯的电影时,我有一些担忧。但是在半个世纪以来对阿伦特夸张的批判中,电影《汉娜•阿伦特》达到了闻所未闻的深度,且在一切传记片中达到了少有的高度:该片实际上让我们重新聚焦阿伦特的作品,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易于理解的焦点。
2楼 08:08&|
  电影开始于两个无言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描绘了【12】绑架艾希曼。第二个场景描绘汉娜•点烟,然后抽烟。她的周遭一片黑暗。足足两分钟,我们看她在抽烟。芭芭拉·苏库瓦(Barbara Sukowa,她得过德国的奥斯卡——萝拉奖)用热情与张力打造的阿伦特就这样缓步走来。她躺了下来。她吸气。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那根香烟的灰烬在黑暗中发出闪亮的光。我们要明白:汉娜•阿伦特正在思考。  的作品虽然另辟蹊径,但是有一个主题是明确的:在当代官僚主义社会里,人类的恶不是源于善的而是思想的缺席。艾希曼声称自己“从未从卑鄙的动机出发做事情”,以及“从未想过要杀任何人……从未恨过犹太人”,阿伦特写道,这些说法让人“很难(但是不是完全不可能)相信”。不过,阿伦特坚持说,“艾希曼不是伊阿古【13】,也不是”,不是出于邪恶而作坏事的人。艾希曼吹嘘,吹嘘认真守法和尽职;他的优异表现还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在被告席上,艾希曼一口陈词滥调还打着官腔,他甚至于暗示自己是者,自己“救了数以十万计的犹太人”。他罪行的巨大与本人的平庸让阿伦特深为震撼。
3楼 08:08&|
  她想:历史上犯下最令人发指的罪行的也许不是气喘吁吁的疯子而是没有思想的丑角;她为此感到震惊。这就是阿伦特那句著名的、也是广为误解的名言“恶之平庸”的所指。出于恶意杀死自己的姨妈是一回事;有些罪行确是出于野蛮的动机。但是恶意谋杀与行政性种族屠杀之间的距离有十万八千里。阿伦特的“平庸”说的是:没有艾希曼这样无思想的人,对邪恶丧失基本的判断力、对独裁逆来顺受的事就不会发生。  艾希曼审讯启发了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14】那个著名的实验:居住在纽黑文的居民被要求协助研究人员教育学生,方法是给予答错问题的学生(他们以为是)痛苦的(且可能是致命的)电击。大部分助手都依照指示行事。米尔格拉姆的结论是:大部分人会服从权威,即便权威的指令违背了他们自己最深的信念。他的看法是:人并不需要支持(某权威)也可以服从(该权威)。  但是阿伦特并不这么看。她坚持认为:服从包含了责任感。对于批评她的人假设有思想的人会做出艾希曼做过的事,阿伦特感到震惊。她担心:米尔格拉姆做的这类实验会把人们道德上的软弱正常化。事实上,她把对她的书的愤怒的反应(批评她的人坚持把艾希曼视为恶魔)看作证据,认为这证明了:人们害怕自己缺乏道德上的独立性和能帮助他们反抗权威的那种思考能力。
4楼 08:09&|
  震惊于无思想的危险,阿伦特用一生思考思维活动的问题。她问道,思想能否使我们中许多人(假如不是大多数人的话)免于参与官僚监管下的恶,比如行政性灭绝六百万犹太人这类事?在阿伦特的想象中,思想防止我们简单化处理问题,防止我们重复老生常谈,防止我们做事落入窠臼。阿伦特认为,只有思想才有能力提醒我们作为人的尊严,才有能力给予我们自由、帮助我们反抗奴役。在她看来,这样的思想不能教会,而只能通过示范。我们不能通过问答式的教学法或研究来学习思考。我们学习思考只有通过经验,当那些思想让我们心醉神迷的人启发了我们之际,当我们遇到某个特立独行的人之际。  在《汉娜•阿伦特》中,冯·特洛塔成功地把那种特立独行表现出来。在记者室中,阿伦特看着一个又一个目击者作证讲述恐怖的犹太人大屠杀。冯·特洛塔使用了真实审判中一些强有力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阿伦特被触动了,她双眼圆睁,双手托着下巴,在毫无泪水的同情中一动不动。在一位目击者(迪诺尔先生在谈论自己占星术和十字架的理论时被叫停而懊恼)晕倒后,阿伦特离开了法庭,在呆若木鸡、全神贯注于广播的一些以色列人中迂回行进。这些以色列人因为那些动情的故事而忘乎所以。阿伦特会指出:那些故事与公正地审判那人毫无关系。他人称之为超然和冷淡的,在这里却是阿伦特道德勇气、打破常规、极度关注哲学层面的证明。  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重要性不会简单地因为她关于阿道夫·艾希曼的结论的正确与否而受到影响。阿伦特的书之所以影响力巨大是因为她思想的原创力量。这本书是关于一次审判的审判之作;在那一审判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一个人的恶行。把焦点放在那一过程(德语里审判即过程)是由冯·特洛塔和帕姆·卡茨合作编剧的影片《汉娜•阿伦特》的大胆策略,用来直接应对在银幕上表现思想的不可能的任务。
5楼 08:10&|
  在一次关于她的老师和旧情人马丁·海德格尔【15】的闪回中,海德格尔告诉阿伦特,“思想是孤独的事业”。除了几个挚友外,影片中阿伦特总是独自一人;陪伴她的除了她的思想和永远在场的香烟之外,一无所有。这里存在一种危险:阿伦特的香烟可能会成为一个空洞的暗号,一个显而易见的象征。相反,那只香烟留连在那儿,随着阿伦特的呼吸而动;阿伦特则一言不发地听着。整部电影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她沉默中的紧张;这种紧张驱使我们和阿伦特一起思考:她观察到了什么,其含义又是什么。观众于是改变了视角:从观察阿伦特到和阿伦特一起思考。在最后当阿伦特发言的时候,她已经想清楚了。电影的高潮是阿伦特在不大的一所人文学院对一群大学生发表演讲。长达七分钟的独白,在影片长长的证据收集之后,就像法庭上的总结陈词,非常扣人心弦。阿伦特最后说,“思考能力的缺失为芸芸众生犯下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恶行创造了可能性。这种思想走向的外在表现不是知识,而是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我希望:思考赋予人们力量,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少数关键时刻,从而防止出现灾难性的后果。”这整个演讲很可能是在一部电影中关于思想的重要性的最棒的口头表达。  阿伦特强烈鼓吹的思想,需要自尊,需要感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甚至于某种傲慢——冯·特洛塔在屏幕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电影忠实地表现了阿伦特及其思想的这一特征 ,且没有避开阿伦特的信条:对自身独特性的把握对于性格(形成)而言是必要的。正如爱默生一样,阿伦特的写作赞美人格的独立。在她看来,我们追求平等的民主愿望(和他人一样,不批评他人)使得无思想的问题更加严重。
6楼 08:11&|
  当然,考虑到材料事实的复杂性,电影存在一些虚构和疏忽。由革舜•肖勒姆【16】写的东西在电影里是由库尔特·布卢门菲尔德【17】说出来的。更成问题的是:电影里没有一个犹太人替阿伦特辩护。这给观众造成一个错觉:所有犹太知识分子都不理解她的洞见。最令人吃惊的也许是冯·特洛塔重新构想了阿伦特的朋友西格弗里德·摩西(Siegfried Moses)在瑞士拜访她的场景。西格弗里德·摩西是阿伦特在德国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工作时认识的,也是一位以色列政府官员。他此行的目的是要求她不要在以色列发行《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这一要求在电影里表现得像是一次有威胁的伏击,而不是实际上朋友间约好了的会面,从而暗示了以色列政府对她远远比实际上更有组织的敌意。  电影整体而言成功地戏剧化了思维活动,所以冯·特洛塔这些戏剧化的改编是可以原谅的小过失。拍一部关于思想家的电影是一种挑战;拍一部关于思想家的容易理解且扣人心弦的电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汉娜·阿伦特自己可能会惊讶地得知:在五十多年来关于她的理念日渐衰落的争议声过后,一部电影有望激起严肃的公众辩论;而这是当年她出版那本书时的初衷。冯·特洛塔的《汉娜·阿伦特》原本的题目是《争议》,更妥贴(且不那么商业化)的标题应该是:《阿伦特哲学进入主流社会迄今为止最深刻的解读》。影片确实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构想。
7楼 08:11&|
{作者:罗杰·贝尔科维奇【18】;原文发表于《巴黎评论》杂志网站}
8楼 08:11&|
【译注】1. 盖世太保(Gestapo)是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由党卫队控制。2. 欧文·豪(Irving Howe,1920年 - 1993年)是美国的文学和社会评论家,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人物。3. 犹太进步日报(The Jewish Daily Forward)是犹太裔美国人在纽约城出版的全国性报纸,在二十世纪前三十年拥有大量读者和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4. 罗伯特·洛威尔(Robert Lowell,全名Robert Traill Spence "Cal" Lowell IV,1917年 - 1977年)是美国诗人。5. 布鲁诺·贝特兰(Bruno Bettelheim,1903年 - 1990年)是奥地利出生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作家,以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有情绪障碍儿童的研究蜚声国际。6. 《异议》(Dissent)季刊,美国左翼杂志,由纽约进步知识分子团体成立于1954年,政治上既反对苏联的极权主义,又反对美国的麦卡锡主义。7. 阿尔弗雷德·卡津(Alfred Kazin,1915年- 1998年)是美国犹太裔作家兼文学批评家。8. 劳尔•希尔伯格(Raul Hilberg,1926年- 2007年)是奥地利出生的美国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犹太人大屠杀学者。9. 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是指二战中由纳粹德国主导的系统化种族灭绝行动,共有600万犹太人遭到屠杀。10. 莱昂内尔·阿贝尔(Lionel Abel,)是美国著名剧作家,散文家和戏剧评论家。11.《党派评论》 (Partisan Review)是一份美国政治及文学季刊,1934年至2003年出版 。12. 摩萨德(Mossad)为以色列情报机构。13. 伊阿古(Iago)是莎士比亚剧作《奥赛罗》中人物。他是奥赛罗将军的手下,阴谋毁掉奥赛罗。14.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年-198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著名的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是他在耶鲁大学时进行的,又称权力服从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实验开始于1961年7月,也就是艾希曼被判处死刑的一年后。米尔格拉姆设计了这个实验,是为了回答:“艾希曼以及其他千百万名参与了犹太人大屠杀的纳粹追随者,有没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服从了上级的命令呢?我们能称呼他们为大屠杀的凶手吗?”15.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年-1976年),德国著名哲学家。16.革舜•肖勒姆(Gershom Scholem,1897年 - 1982年)是出生于德国的以色列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7. 库尔特·布卢门菲尔德(Kurt Blumenfeld,1884年 - 1963年)是德国出生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1911年至1914年是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秘书长。18. 罗杰·贝尔科维奇(Roger Berkowitz)是纽约一私立大学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汉娜•阿伦特政治与人性研究中心的学术负责人,他编过一本《黑暗年代的思想:汉娜•阿伦特论伦理与政治》。
9楼 08:12&|
原文来源:theparisreview.org原文标题:Lonely Thinking: Hannah Arendt on Film原文地址:
10楼 08:12&|
11楼 08:12&|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人类比喵还要幼稚“的信息,请&或有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女主角,她叫江汉娜,是一唱歌的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啊_百度知道
有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女主角,她叫江汉娜,是一唱歌的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里面有一首歌什么玛利亚,那首歌叫什么名字
提问者采纳
她唱了两首歌,一首是在未成名前的,叫《星》,成名后的一首叫《Maria》。
提问者评价
O(∩_∩)O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一部电影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美女的烦恼》
就叫玛利亚
美女也烦恼
丑女大翻身?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德国姓氏名字资料整理
德国人的姓名与大部分欧美人的姓名一样是以名.姓为序排列的,名在前,姓在後。这与我们中国人的先姓後名的排列习惯正好相反。德国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姓名习惯,是因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他们只有名而无姓。德国人的名早在8世纪古日尔曼时期就已出现了,而姓则是在12世纪以後才逐渐被普遍使用的。"名"在德语中被称为"前面的名"(Vorname),"姓"为"增添上去的名"(Zuname)。
人们最初用表示吉祥、愿望的词来为自己命名,这些词有高贵的、强大的、美丽、胜利、和平等等。男人们往往用一些勇猛威武的词命名,女性往往用温柔美丽的词命名。同样一个词在为女性命名时,在词尾常常要加-a或-e,比如用於男名的路易(Louis),用作女名时就变成路易丝(Louise)。
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和一个基督教国家,德国人的姓名自然要受到它外围国家和宗教的影响,如起源於希腊语的亚历山大、巴巴拉、克里斯蒂安、玛格丽特、安德鲁等;来自英语的哈里、埃德加;来自拉丁语的马克、帕特里夏;来自法语的莎洛特、路易以及来自受宗教影响的希伯来语的亚当、埃娃、伊丽莎白、约翰、约瑟夫、迈克尔、詹姆斯等等,它们在德国人的姓名上都被广泛地使用。德国人选用一个词作人名往往出於不尽相同的原因,其中好听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还受迅速变换的时尚的影响。此外,人们还往往选用一个自己所崇敬的人或长辈的名字来为孩子命名。天主教徒则常常选用某个圣徒的名字或表示愿神保佑的名字来为孩子命名,比如约瑟夫━━主将助之,迈克尔━━神之宠,詹姆斯━━愿神保佑。
古代德国人只有名而没姓,姓最早只在特权阶层中使用,他们用姓来表示其显赫的家族,而下层百姓是没有姓的。12世纪之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单一的人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重名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达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这种状况不仅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了麻烦,也给国家的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等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历史背景下,姓应运而生。常规百姓在选择自己的姓时,往往以自己的职业、外貌特征、感情爱好、季节风景以及喜爱的动物等为选择的对象。如Schmieder(铁匠)、Klein(矮个子)、Berg(山)、Sommer(夏天)、Adler(鹰)等等。到19世纪时法律规定人人必须要有姓有名。不过综观德国人的姓氏特征,不难发现普通百姓的姓与贵族出身者的姓还是有区别的。贵族出身的德国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个"冯"(或译"封")(Von),这是其贵族出身的特殊标志。如18世纪德国大诗人歌德,即为贵族出身,其全名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在德国有些姓是非常普遍的,如米勒、施密特,姓这两个姓的人就有上百万之多。其次,如迈尔、施耐德、霍夫曼、菲舍尔和韦贝尔等,姓这些姓的人也相当多。
&&&&&在德国,习惯上结婚之後丈夫的姓便成了夫妇双方共同的姓,即妻子婚後改用夫姓。如英格.施莱尔小姐同保罗.韦贝尔先生结婚,女方从此便随夫姓,被称为英格.韦贝尔。不过德国的法律规定夫妇双方可自行决定姓从哪方,可姓丈夫的姓,也可姓妻子的姓,而且在选用对方姓的同时,也可把自己的姓置於双方共同姓之前,如上面提到的那对夫妻,妻子可改为英格.施莱尔-韦贝尔,或丈夫改为保罗.韦贝尔-施莱尔。
在德语中,人们往往用人称代词"您"或姓氏之後加"先生"或"女士"来表示尊敬。对未婚女性称呼"小姐"已不时兴。在亲戚、朋友和年轻人之间更多的是用"你"或直呼其名。小辈对长辈也直呼其名,这不是不尊敬,而是一种亲昵的表示。人们往往在相识後不久就改尊称"您"为"你"了,这种随便的称谓现在用得越来越广泛。
德国人的常用名(按字母顺序排列): 男名: 1. Andreas 安德里亚斯 2. Christian 克里斯蒂安 3.
Friedrich 弗雷德里克 4. Frank 弗兰克 5. Hans 汉斯 6. Johannes 乔纳斯 7. J&rg 荣格
8. J&rgen& 于尔根 9. Karl 卡尔 10.Mark 马克 11.Markus 马库斯
12.Michael 迈克尔 13.Peter 彼得 14.Ralf 拉尔夫 15.Rolf 罗尔夫 16.Rudi 如迪
17.Stefan 斯蒂芬 18.Thomas& 托马斯 女名: 1. Andrea 安德丽娅 2.
Anja 安佳 3. Anna 安娜 4. Barbara 芭芭拉 5. Brigit 布里吉特 6. Britta 布丽塔 7.
Christine 克里斯蒂妮 8. Claudia 克劳迪娅 9. Julia 朱莉亚 10.Kristen 克里斯滕
11.Margareta 玛格丽塔 12.Maria 玛丽亚 13.Martina 马提娜 14.Nicole 妮科 15.Petra
佩特拉 16.Sabine 萨比娜 17.Sandra 桑德拉 18.Stefanie 斯特法妮
排名前二十的男孩姓名
第一名:Leon
(雷奥)有时候也写作Leo,是Leonhard(雷奥哈德)的缩写,意思是“狮子”,不过选择这个名字的父母们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因为这个名字成为一头天天哭闹的小狮子。
第二名:Lucas 或者Lukas(卢卡斯)Lucas 与排名第三的Luca是一个意思。叫Lucas
(卢卡斯)的当代名人有球星卢卡斯?波多尔斯基(Lukas Podolski)等。
第三名:Luca 或者Luka(卢卡) Luca (卢卡) 既是一个男性名字也是一个女性名字,但是叫Luca
(卢卡)的男性更多一些。Luca(卢卡)是意大利文的写法,与拉丁文的Lucas是同一个词,只是拼写略有不同。这个词源自历史上的卢卡尼亚(Lukanien)地区。Lucas是《圣经-新约》四福音书作者之一,中文圣经译作路加,在天主教的传统中路加也是画家和屠户的护佑者。Luca也可以写成
Lucas, Luc 或者 Luke。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现在德国踢球的意大利球星卢卡?托尼(Luca
Toni)和法国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
第四名:Tim(迪姆)有时候也写成Timm,是古希腊文的Timotheus(提摩太)或者古日耳曼语Dietmar(迪特玛)的缩略形式。
Timotheus的意思是“敬畏神的人”
,Dietmar的意思是“在民中有威望的人”。有很多德国人把Tim(迪姆)叫作“Didi”(迪迪),是一种亲昵的叫法。德国著名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弗朗克?艾尔斯特纳(Frank
Elstner) 本来被父母取名Tim(迪姆),后来有个和他搭档一起主持节目的同事恰好叫Tom (汤姆),他担心这个“迪姆—汤姆”
组合(Tim und Tom)会让人联想起德国著名动物漫画故事《费克斯和福克西》(Fix und
Foxi)中的那一对小狐狸,所以他就自动把名字改了。
第五名:Finn(费恩)Finn(费恩)是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常见的名字,有“金黄色,白色,明亮”的意思。以前这个名字在中南欧很少见,自从90年代才在德国慢慢流行起来,所以目前德国还没有叫这个名字的知名人士。
第六名:Jonas(约纳斯)Jonas也可以写成Jona 或者
Jonah,这个名字来自《圣经.旧约》中的先知Jona(中文圣经译作约拿),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鸽子”,也可以引申成“爱好和平的人”。这个名字连续几年都排在前十名。
第七名:Felix(费力克斯)是从拉丁语来的,意思是“幸运者”。德国文学大师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Bekenntnisse
des Hochstaplers Felix Krull)中的主人公就叫这个名字(Felix Krull)。不过Felix
(费力克斯)也常常被用作姓氏,如德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库特?费力克斯(Kurt Felix)。
第八名:Luis 或者 Louis(路易斯)这个名字是从德语名字Ludwig 变形而来的。Ludwig
这个词可以拆成两部分,lud 等同于古高地德语中的hlut ,意思是“响亮,著名”, wig
是“争斗”的意思。Luis容易与巴伐利亚常见人名 Alois混淆, 因为Alois也常常缩写成Luis ,但是Alois是“智慧”
的意思。叫Luis或者 Louis的名人有已故奥地利演员路易斯.特兰克(Luis
Trenker)和美国爵士乐小号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
第九名:Paul(保罗) Paul(保罗)这个字来自拉丁语中的Paulus,英语和德语中都写作Paul,
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小”或者“细微”。叫这个名字的最有名的历史人物是使徒保罗,见《圣经.新约》的《使徒行传》。历史上有六位教皇封号保罗。
第十名:Maximilian (马克西米连)Maximilian
(马克西米连)是一个拉丁文名字,意思是“至大者”。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电影演员马克西米连-谢尔(Maximilian
Schell)。
第十一名:Julian (尤利安)Julian
(尤利安)是拉丁名字Julius(尤利乌斯)的变体。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英国演员朱利安.桑兹(Julian
Sands)和德国前文化媒体事务专员尤利安-尼达-鲁莫林(Julian Nida-R&melin)。
第十二名:Niclas(尼科拉斯)Niclas也可以写成Niklas,二者都是Nikolaus(尼古拉斯)的缩写。Nikolaus(尼古拉斯)是公元四世纪土耳其梅拉(Myra)城的主教,因其种种善行受到后人敬仰,按照德国民间风俗,尼古拉斯在每年12月6日显圣,并给孩子们送礼物。Nikolaus是一个希腊词,由nikao
(意思是“胜利”) 和laos (意思是“人民”)
两部分组成。Niki是Niklas的昵称。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德国网球名将尼古拉斯.基弗(Nicolas
Kiefer)和奥地利著名赛车手尼奇.劳达(Niki Lauda)。
第十三名:Max (马科斯)Max(马科斯)是Maximilian(马克西米连)的缩略形式, 这个字来自拉丁语名字Maximus
(意思是“至大者”) 。德国著名儿童漫画《马科斯与莫里茨》(Max und
Moritz)中的主角之一就叫马科斯。叫这个名字的名人有德国作家和音乐家马科斯?戈特(Max
Goldt)、德国已故重量级拳击手马科斯.施莫林(Max Schmeling)和德国当代歌星马科斯-拉博(Max
Raabe)等。
第十四名:本(Ben)是Benjamin(本雅明)的缩写。这个名字来自希伯来语,意思是“幸运之子”或者“安慰之子
”。圣经中记载以色列先祖雅各(Jakob)的第十二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就叫Benjamin(中文圣经译作便雅悯)。名叫本(Ben)的当代名人有美国演员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和德国演员及歌手本.贝克(Ben Becker)。
第十五名:Elias(以利亚)是著名的圣经人物,旧约中的大先知。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神是耶和华”。叫这个名字的知名人士有198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德语作家以利亚-卡内提(Elias
Canetti)。第十六名:Jan (扬)是Johannes
(约翰)或者Jakobus(雅各布)的缩写,意思与Jannick相同,详见“第十九名:Jannick(雅尼克)”。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德国演员扬?约瑟夫?黎法斯(Jan
Josef Liefers)和德国电视一台的新闻主播扬-霍夫(Jan Hofer)。
第十七名:菲利普(Philipp)菲利普(Philipp)也可以写成Philipp,Philip或者Phillip,是从希腊名字Philippos变化来的。Philippos由philos(意思是“朋友”)和hippos(意思是“马”)两部分组成。欧洲很多国王和贵族青睐菲利普(Philipp)这个名字,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
第十八名:Noah
(诺亚/挪亚)这个字很可能来自希伯来语中的“安宁”一词。圣经里挪亚方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叫这个名字的名人有美国作家诺亚-戈登(Noah
Gordon)和德国网球名将鲍里斯?贝克尔(Boris Becker)的儿子诺亚?贝克尔(Noah Becker)。
第十九名:Jannick(雅尼克)Jannick(雅尼克)也可以写成Jannik,Yannic,Yannick或者
Yannik,它们都是Johannes(约翰)的缩略形式,另外在丹麦,Jannick(雅尼克)也是Jan这个名字的亲昵的叫法。Johannes源自希伯来语,意思是“神有恩慈”或者“神对我施恩惠”,叫Johannes(约翰)的圣经人物很多,最著名的有Johannes
der T?ufer(施洗约翰)等。叫Johannes(约翰)的当代名人有德国前总统Johannes
Rau(约翰内斯?劳)和荷兰裔德国百岁老歌星约翰-黑斯特(Johannes
Heesters)。叫Jannick(雅尼克)的名人有网球名将雅尼克?诺亚(Yannick Noah)等。
第二十名:David(大卫)是一个希伯来名字,意思是“神所喜悦的”,典出《圣经?旧约》中记载的古犹太国贤明君主大卫王,他在少年时代以一块石子击倒巨人歌利亚,是大家熟知的圣经故事。取名大卫的当代名人有英国球星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和英国演员及制片人大卫-鲍威(David Bowie)。
下面是排名前二十的女孩名字:
第一名:Leonie 或者 Leoni(雷奥妮)Leonie 或者 Leoni是Leon的阴性形式, 和Leon一样都是
Leonhard(雷奥哈德)的缩写。 leo 这个前缀在拉丁语中是“狮子”的意思。
第二名:Hanna 或者 Hannah(汉娜)这个名字源自希伯来语,意思是“妩媚”、“优雅”或“慈爱”。Johanna
有时也会缩写成Hanna 。有一位犹太裔德国女哲学家叫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第三名:Mia(米娅)是Maria(玛丽亚)的变体。柏林有一个有名的乐队叫米娅(Mia)。
第四名:Lena (雷娜)Lena (雷娜)是 Magdalena(马格达雷娜)、Helene
或者Helena(海伦娜)的缩写。Helena
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阳光灿烂的女人”,在拉丁语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善撮合的女人”,另一个是“会安慰人的女人”。叫这个名字的最有名的历史人物是成为特洛伊战争导火线的美丽女子海伦(Helena)。
第五名:Anna(安娜)是Hannah
的变体。按照天主教的说法,圣母马利亚的母亲,也就是耶稣基督的外祖母名叫Anna(安娜)。德国历史上许多贵族女性取名安娜(Anna),如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Sachsen-Weimar-Eisenach)公爵夫人安娜.阿玛丽娅(Anna
Amalia)。
第六名:Lea 或者
Leah(雷娅)这个名字来自希伯来语的Le'ah,一个可能的意思是“被击垮”或者“精疲力竭”,另外一个意思是“野母牛”。这个词也见于古亚述语,意思是“女主人”。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演员雷娅?莱米尼(Leah
Remini),代表作电视连续剧《后中之王》(King of Queens)。
第七名:Emilie (艾美丽 )Emilie 其实应该写成 Aemilia, 可能源自拉丁文中的aemulus
一词,意思是“敌人”或者“竞争对手”。叫这个名字的名人有德国十九世纪女作曲家艾美丽.马雅(Emilie Mayer)。
第八名:Lara(拉拉)这个名字可能是Laurentia
的缩略形式,也可能是从希腊人名Larissa(拉里萨)来的,Larissa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所以Larissa作为人名意思就是“拉里萨城的姑娘”。苏联当代长篇小说《日瓦格医生》中的女主角就叫拉拉。
第九名:Emma
(爱玛)来自古日耳曼语,意思是“全部”或者“全面”。不过这个名字也有可能是从希伯来语中的Emanuela(伊曼努埃拉)来的,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德国最有名的女权主义妇女杂志叫《爱玛》。
第十名:Sara 或者 Sarah
(莎拉/萨拉/撒拉)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圣经?旧约》中记载的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在希伯来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诰命夫人”或者“女主人”。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德国歌手莎拉?蔻娜(Sarah
Connor)和生活在德国的奥地利企业家和电视名厨萨拉-维纳(Sarah Wiener)。
第十一名:Laura
(劳拉)是拉丁名字Laurentius(劳伦提斯)的阴性形式,Laurentius(劳伦提斯)的意思是“头戴桂冠的胜利者”,用于男性,所以
Laura(劳拉)代表“获胜的女性”。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意大利时装设计师劳拉-比亚焦(Laura Biagiotti)。
第十二名:Lili(莉莉)Lili也可以写成Lilly
或者Lilli,是Elisabeth(伊丽莎白)的缩略形式。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网球名星鲍里斯-贝克尔(Boris
Becker)的前女友莉莉-凯森贝格(Lilli Kerssenberg)等。
第十三名:Lina (丽娜)这个名字的来源不详。很多以-lina结尾的比较长的女性名字常常简写成Lina
。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瑞典滑雪名将丽娜?安德森(Lina Andersson)和美国演员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第十四名:Marie(玛丽)是Maria(玛丽亚,中文圣经译作马利亚)的变体。这个名字在基督教国家很常见,因为马利亚是耶稣基督的母亲,被天主教会尊为“圣母”。在希伯来语中Maria(马利亚)是从Mirjam
(米立暗)变形来的,Mirjam
(米立暗)是伟大先知摩西的姐姐,她本人也是一个先知。Maria有时候也用作男性的第二个名字,如奥地利演员克劳斯-马利亚-布伦道尔(Klaus
Maria Brandauer)和德国喜剧演员马库斯?马利亚?普洛菲特里奇(Markus Maria Profitlich)。
第十五名:Sophie 或者 Sofie (苏菲)Sophie 和Sophia
都是“智慧”的意思。美国畅销书作家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把他的哲学小说命名为《苏菲的世界》当然大有深意的。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法国演员苏菲-马索(Sophie
Marceau)等。
第十六名:Nele (奈乐)是
Cornelia(高奈利亚)的缩写形式。这个词可能来自拉丁语中的“强者”一词。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德国儿童文学作家高奈利亚?福克(Cornelia
Funke)和德国演员高奈利亚-福洛博斯(Cornelia
Froboess),"Conny"是她的昵称。另外德国古典文学大师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唯一的妹妹也叫高奈利亚( Cornelia Goethe)。
第十七名:Johanna(约翰娜)是希伯来名字Johannes(约翰)的阴性形式,意思是“神有恩慈”。叫这个名字的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有圣女贞德(德语称为奥尔良的约翰娜Johanna
von Orl&ans )和传奇女教皇约翰娜(Johanna)。
第十八名:Sofia 或者 Sophia
(索非娅)Sophia在希腊语中是“智慧”的意思,在德国文化中代表善德或者神的智慧。
第十九名:Lisa
(丽莎)是Elisabeth(伊丽莎白)的缩写。Elisabeth(伊丽莎白)的来源比较复杂,可能来自希腊语中的“完美”一词,也可以追溯到希伯来语中的Elischeva,意思是“我的神是不可破的誓言”或者“我的神是七”(七这个数字在犹太教文化中代表完美)。叫这个名字的当代名人有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演员伊丽莎白-赫莉(Liz
Hurley)。另外圣经中记载的施洗约翰的母亲也叫Elisabet(中文圣经译作以利沙伯)。
第二十名:Maja 或者 Maya(玛雅)Maja是拉丁语词maius
的变体,意思是“更高者”。罗马神话中掌管万物生长的女神名叫玛雅(Maja)。德国有一个著名的动物漫画形象叫“Biene
Maja”(小蜜蜂玛雅)。瑞典儿童文学家阿斯特丽?林格伦(Astrid Lindgren)的代表作之一《淘气包埃米尔》(Emil i
L?nneberga,德文译作Michel aus
L?nneberga)中有一个人物叫克罗萨-玛雅(Kroesa-Maja)。
维基百科里的德语名字 字母索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娜蒙塔纳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