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漫画中跑步鞋领先者的做法进行简要评析,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欢迎访问起点女生网,请&&或&
加入书架书签 |
投女生推荐票 |
阅读底色..
字体大小..
默认设置..
打赏作品&|&
给本书投粉红票&|&
给本书评价
极品卡通王
作者:&& 更新时间: 17:28&& 阅读最新章节
第一卷:龙珠世界 分卷阅读本卷共0字喜欢七龙珠的朋友,这是龙珠时间。
第1章:震撼上市&第2章:内测开启&第3章:67号匹配率99%&第4章:世界开启&第5章:与神对话&第6章:我是谁?孙悟空的爷爷?&第7章:武术之神&第8章:海上遇到不死鸟&第9章:不死鸟的怒火&第10章:全球性死亡案件&第11章:龟仙人赐名&第12章:回归现实&第13章:天都军卫&第14章:眨眼三年&第15章:神龟传说&第16章:远古神龟&第17章:神龟之死&第18章:封印之地&第19章:蛮仺甲骨&第20章:远古大蛇&第21章:破封成龙&第22章:恶斗恶龙&第23章:蛮仺封印&第24章:分别时刻&第25章:告白&第26章:因为太爱你&第27章:伤害&第28章:枫树繁华(上篇))&第29章:向全世界宣布我爱你(上篇)&第30章:云二少爷&第31章:美国高校&第32章:暗流涌动&第33章:凤影之心&第34章:古武世家&第35章:武学奇才&第36章:零式太极&第37章:兄弟相见&第38章:无形裂痕&第39章:睡觉喽!&第40章:天下第一武道会&第41章:牛魔王拜师&第42章:大魔王的下落&第43章:武道预赛&第44章:魔王降临&第45章:那名少年&第46章:激战!&第47章:激战!!&第48章:激战!!!&第49章:七颗龙珠&第50章:挑战大魔王&第51章:封印大魔王&第52章:召唤神龙&第53章:神秘老人&第54章:鸣爷爷是谁?&第55章:全球性公测&第56章:世界的游戏&第57章:跨时代降临&第58章:美国来的信&第59章:赛亚人来了&第60章:孙悟空时代&第61章:哇哦中秋节&第62章:鸣爷爷再现&第63章:巨猿的邪恶&第64章:逆天改命&第65章:那一幕所造成的&第66章:你认错认了&第67章:我是你亲哥&
起点女生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向朋友推荐 |网站地图_邪恶吧关于报业同质化现象的思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报业同质化现象的思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沈阳 大连 鞍山 锦州 抚顺 本溪 丹东 营口 阜新 辽阳 盘锦 铁岭 朝阳 葫芦岛
辽宁教师考试: & >
2014年l辽宁省特岗教师招聘全真模拟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来源: 时间: 09:59:34&点击:
辽宁教师考试交流群:&
欢迎来到,中公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最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杜威B.巴甫各夫C.华生D.斯金纳
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保罗?朗格朗B.罗杰祈C.索尔蒂斯D.布鲁纳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问答法B.发现去C.讲授法D.雄辩术
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新行为主义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练习B.学习C.强化D.巩固
6.( )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A.上课B.教学C.工作D.交往
7.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 )测验。
A.常模参照性B.标准参照性C.总结性D.发展性
8.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
A.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B. 探讨因果关系C.严格控制自变量D.简便易行
9.程序教学的基础是( )心理学。
A.构造主义B.认知主义C. 行为主义D.实用主义
10.( )发明了&发现学习法&。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凯洛夫D.布鲁纳
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创造力
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l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来考试大-教师资格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6.(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
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
A.性格B.情绪C.人格D.气质
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
A.后脑B.中脑C.前脑D.延脑
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
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
21.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确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需要D.认识和理解需要
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
A.智力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
2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
26.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E1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 )。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
27.先行组织策略的代表人是( )。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托尔曼
28.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9.德育30.绝对感觉阈限31.投射测验32.先行组织者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6.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做带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______________归因,而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__________归因。
37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8.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9.简述美育的任务
40.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41.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考试大-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2.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洋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43.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竹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44.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月J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r&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六、论述题(11分)&& 45.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2.A [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 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3.A[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咕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C[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5.C[解析]强化是联结学的理论的核心。
6.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形式。
7.B[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
8.C[解析]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自变量和实验条件、主动诱发需要考察的现象、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9. C[解析]程序教学认为学习是形成行为库中本不存在的行为,是通过&刺激一反应一强化&一步步实现的。它的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0.D[解析]布鲁纳的著名论点&任何学科都可以以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阶段的任何儿童&,而&理智上忠实的形式&应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因而儿童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
11.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12.C [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13.B[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4.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15.C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16.A [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17.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8.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9.B[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20.C [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
21.A[解析]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22.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二是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新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23.C [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
24.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20。智商在80~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
25.C[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一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26.A[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27.C [解析]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中提出了先行组织策略,指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
28.A[解析]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希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它是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
二、名词解释
29.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教育过程。
30.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31.所谓投射测验,就是向被试呈现模棱两可的刺激材料(如墨迹或不明确的人物图片),要求被试解释其知觉,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情感、态度、愿望、思想等投射出来。
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争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三、填空题
33.导向功能 选择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34.遗传 环境教育35.赫尔巴特 涂尔干 36.内 外37.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四、简答题
38.[答案要点]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39.[答案要点]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任务包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
40.[答案要点]
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无式进行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41.[答案要点]
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次,保持内容在质量上也是有变化的.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通常比原识记的内容更为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张、突出,使之更具特色。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五、案例分析题
42.[答案要点]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
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43.[答案要点]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布置的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44.[答案要点]
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六、论述题
45.[答案要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
(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教师在讲课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内容均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学方法应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再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满足学生某些方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成功的机会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动机的迁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从事其他}}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来,使这些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此外,还要将其他动机转化为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先进人物的生动事例,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也对学生经常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山东教育心理学试题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 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 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_家庭教育_ 、_社会教育_ 和 _学校教育_。
《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 学校名称。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 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 1904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壬寅学制 。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 癸卯学制 。
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
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 六艺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 四书 。
先秦时期,以 墨翟 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 《政治学》 中。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 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教育学是一门以 教育现象 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 的科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大教学论》 。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夸美纽斯 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 。
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法国启蒙主义 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洛克 。
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洛克 。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凯洛夫 。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 赞可夫 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 课程结构 理论,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的教育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 法律形式 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免费学校教育。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2.1)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个体身心发展。(3.1)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 本质的特征。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 上的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成熟 。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外部条件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 。
所谓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个性亦称人格 ,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 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 相对而言的。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 的教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 劳动观点和习惯 的教育。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 ,是一种精神状态。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 的人。(5.1)
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 之间的矛盾运动。
.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 环境 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主导作用。
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 社会权利 。
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 、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 ,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专业人员。
我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 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 教育专业 素养。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教师的 人格特征 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师生关系 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授受关系 。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 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相互促进 的关系。
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6.1)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 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依据 课程任务 来划分的。
所谓国家课程,是由 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 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
课程是随 社会的发展 而演变的。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 对学科的研究 。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 、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 科学的分类 为依据。
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周课时等。
教学大纲又称 学科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 本文 两部分构成的。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 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是 教学大纲 的具体化。
课程实施是指把 课程计划 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单元 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 的问题。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课程评价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目标评价模式 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
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7.1)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 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8.1)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_基本组成部分_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
辅导是_帮助和指导_学生学习的活动。
试题类型可分为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供答型试题可分为简答式试题和_陈述式试题两种。
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空题。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和组配式试题三种。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_自评_的能力。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__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_。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京师同文馆_。
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19世纪末20世纪初,_根组教学_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_道尔顿制_。
教学策略的基础特征是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可分为直线式、_分支平行_、螺旋式和综合式等。
教学策略的类型可分为内容型、_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_教学组织形式_为中心的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_技术_为中心的策略。
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_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策略。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9.1)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_社会德育_等形式。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心理健康教育_。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_生活辅导_和择业指导三个方面。
德育过程是_个体社会化_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德育内容_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的。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_学生已有品德水平_之间的矛盾。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德育方法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10.1)
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的、放任的、民主的、 三种。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教育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教育实体、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信息革命的出现)&&
3.教育的终身化是&& 的特点(古代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康德的《论教育》、赫尔把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思想观念赫行为方式)&&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稳定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引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动知识)&&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提出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进程、规划板书内容)&&
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现场教学、小组教学)&&
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智力,情感)&&
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班主任工作、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赫其他学科教学、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认知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体谅模式)&&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二.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道制度化教育,再到&&&&&&&& 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 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 ;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舒尔茨提出的&&& 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过程中实现的。&&
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际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为重点。&&
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在我国,课程的文体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教科书。&&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 。&&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1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 三个层次构成。&&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三.判断题&&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3.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机器基本精神是什么?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级体?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
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 [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 ①信息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 ②教学能力。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 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 ④组织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 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
(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此道题的设问与案例本身的关联性较少。
【案例三】
&&&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案例四】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EEE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
  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案例五】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二)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  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EEE&&我认为EEE&
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异质分组的形式)
  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小五年级的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从学着做。)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
  (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
  (3) &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 &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
  (5) &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EEE&&我认为EEE&&(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案例六】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强调:)
  (1)探究性学习概念: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
  (3)从意义的四个方面去答。
【案例七】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A: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B: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1)、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
  (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3)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④要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
,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补充:1.阅读下列案例,分析以下问题:
A.你认为在这堂课中,教师根据一位学生的说法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可行吗?
B.你认为教师这一教学内容的增添,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
C.试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来审视这些行为,谈谈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案例:我可以横着跑吗?
&&&&&&& 在30米快速跑教学课上,一轮小组比赛以后,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可以横着跑吗?&随之而来的可想而知是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原来是小组赛的最后一名石峰同学提出了这个荒唐的要求。&这不是捣乱吗?&&开玩笑!&有学生轻声议论着。&为什么要横着跑?&我耐着性子问了一句。&& &螃蟹就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既然螃蟹能横着跑,为什么我就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 望着这个不太听话的学生,我灵机一动,转身对同学们说:&石峰同学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我们的确可以横着跑,只不过这种跑
[责任编辑:刘忠莹]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