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电影讲的是戚继光台湾抗日电影的

查看: 476|回复: 4
定远戚继光:山高水更长——谨以此文纪念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绍文同志殉难60年
主题帖子积分
官方团队CEO
登录后更精彩哦~~~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无为 于
21:15 编辑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安徽定远人,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祖籍河南古孟诸,出生于定远千秋乡(今安徽省定远县永康镇),后客居于先祖宦游初始之地山东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戚继光一生抗倭守疆,屡立战功,曾任总兵官进封右都督,朝廷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由于受到逝世后被调查的首辅张居正案件株连,戚继光先是远调,再是罢官,终被夺俸。一代英豪不幸于万历十五年与世长辞,终年60岁,葬于故里月儿塘东戚氏祖茔中,谥号武毅。
据史载与史传,元朝末年战乱频繁,戚继光六世祖戚祥的先祖戚公先“从外氏避乱濠梁,居定远之昌义乡”(今定远县东北一带乡镇),后迁居于定远之千秋乡(今定远县西北一带乡镇)永康里。戚祥成年后在家乡参加了地方农民起义军,聚众于千秋乡北莫邪山西北驴牌寨。《明史•太祖本纪》载:“(元至正)十三年春(1353年)……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即屯兵于濠州的郭子兴)喜,署为镇抚。时彭、赵所部暴横,子兴弱,太祖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计降驴牌寨民兵三千,与俱东。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其卒二万。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朱元璋自钟离南下略地定远,首先收编就是定远西部千秋乡北莫邪山中张家保驴牌寨的三千起义民兵,又击败了位于寨东三十里的横涧山中元军守将张知院,收编了二万人马。明末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一南直三)载:“横涧山在(定远)县西北七十里。上有石垒城及涧泉,兵火时,尝屯御于此。明太祖初起义兵,取横涧山,遂入滁阳。”横涧山,在今定远西北70里的大衣山一带,古代统称这一带相连的山峰为横涧山,因为东西走向的大衣山是凤阳山脉南北走向的南山与北山的分界,所以称“横”;又因在大衣峰北侧山腰,有一条由大自然形成的流水涧沟,涧泉常蓄有水,长长的,深深的,自东边主峰西来中峰九华,很奇特,因此称“横涧山”。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称帝后,他经常说自己:“发迹于定远!”今在南京城明孝陵大金门的四方城中,立有朱元璋功德碑上还记述此语。戚祥勇猛善战,为驴牌寨起义民兵之一,被朱元璋收为亲兵,随朱元璋转战各地。后随定远人沐英征战云南,不幸殉国,忠勇成仁。皇帝念其功德,封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在今蓬莱市)指挥佥事(为明代提刑按察使司属的中下级官员)。
从相传为戚继光长子戚祚国等人编纂的《戚少保年谱耆编》和清版《蓬莱县志》、《登州府志》、黄县《戚氏族谱》、《定远县志》,以及戚继光好友汪道昆撰《孟诸戚公墓志铭》等资料,可粗略探寻戚继光及其家族鲜为人知的身世之谜。
戚继光五世祖戚斌“享百岁寿,教子成名”,他在任上维修城墙,操练军队,练达而勤勉,深受下级官兵拥戴和同僚嘉许。四世祖戚珪不仅精通武艺,而且“倜傥有侠节,能文章,诗赋骈丽有唐风”,戚继光述其“学问渊深,英气盖世,乃艰于嗣,纳刘媛,生我曾祖。”曾祖戚谏,从小力大过人,弱冠时曾独搏一虎,为乡里所称道, 27岁逝世。戚谏有两个儿子,嗣宦长子戚宣无子,过继次子戚宁子景通为子嗣,承袭了世职。戚景通就是戚继光的父亲。叔祖父(即生祖父)戚宁,在戚景通六岁时去世,后因子孙贵,朝廷追封他为“昭勇将军、都指挥佥事”。遗孀阎氏24岁,“躬纺绩,事姑训子,艰苦万状,毫无怨色”,抚孤守节, 87岁逝世,后因子孙贵,追赠为“太淑人”。戚景通,字世显,“赋性刚毅好学,能尽聪明正直,通于神明,居官有守,以孝廉闻,尝提兵破刘贼及青州贼李琪等,屡立战功”,曾任江南漕运把总、山东总督备倭、大宁都司掌印、神机营副将等职,为官清廉,政声颇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在戚继光客居地登州立“母子节孝坊”和“父子总督坊”,用以褒扬戚阎氏及子戚景通、戚景通及子戚继光等一家三代人的功勋与美德,今二牌坊风貌依旧。
戚景通因嫡夫人张氏不育,后又娶王氏,在56岁时得子继光,后又得二子继美、继明。中国古代为保证家族的延续,男子在一定条件下纳妾是合法合礼的。程树德《九朝律考•晋律考下》(20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记有:“诸王置妾八人,郡公侯妾六人,第一第二品有四妾,第三第四有三妾,第五第六有二妾,第七第八有一妾。”清代于成龙《治家规范》记:“男子四十无子,允许置妾,嫡妻不得妒忌,如不遵此训,出之。”据传,戚继光大娘张夫人是定远芦塘张人氏(今定远永康西南乡一带),她“静庄仁慧,孝谨出于天性,事姑尽恭,暮年不懈。侍大父巾栉翼雅,相对如宾。虽数随任,而于衣服、簪珥之饰一无所蓄,更有樛木、小星之风”。戚继光生母王夫人,系登州卫百户王公之女,“赋性端庄”,42 岁去世,追封为一品夫人。王夫人去世时,戚继光年仅十岁,张夫人对他们兄妹“慈爱甚于己出”,含辛茹苦抚育他们成长。1552年,张夫人去世,戚继光24 岁,已成家立业,声名远扬。第二年就是1553年,25岁的戚继光被朝廷重臣张居正推荐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统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的军事指挥,担负起山东沿海防御倭寇侵略的重任。张夫人对戚继光人格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戚继光之所以成为“古代名将——戚继光”,也是前六代先祖数十人努力培养的结果。《菜根谭》说:“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思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美国一位教育家也说:教育一个人,要从一百年前开始。
戚继光二弟戚继美,因父之功,得以诸生身份荫“千户”,后升任都督、骠骑将军等职。另有记述其“中武科,任狼山总兵,升贵州总兵,遂居黔中。子失名;孙司宗,任三台营参将,后失查。”戚继光三弟叫戚继明:“庠生,以子金贵,赠总兵官、左都督,生一子金。”据记载,已负责登州卫所屯田事务的戚继光,于18岁时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后因王氏多年不育,他在四十岁左右分别纳妾沈氏、陈氏、杨氏,先后育有祚国、安国、昌国、报国、兴国五子。身处贪腐极为严重的明朝中后期,作为朝廷封疆大吏的戚继光以忠君报国为己任,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只是到四十岁前后还无子时才纳妾,符合朝廷法律与传统道德规范,没有失礼与丧德的问题。戚继光晚年作《孝思祠祝文》说:“今有五子一侄,率承烝尝。”据族谱记述,戚继光儿子情况如下:戚祚国,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升济南府掌印都司;戚安国,荫“锦衣卫指挥”,早夭;戚昌国,字文明,中乙未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报国,廪生,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戚兴国,庠生,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荫”,是指古人因祖上或父辈的功勋而享有朝廷入学或做官方面的特权;而“赠”,是指因父辈或子孙之功德,而朝廷授予过世人的荣誉称号或爵位,也叫“封赠”。
戚继光有一位侄子叫戚金。据清代山东黄县乾隆版《戚氏族谱•序•蓬莱戚氏先代世次谱》载:戚继明有子名金,“号少塘,少从少保(大伯戚继光)戎,屡建战功,由百户历升守备、游击、参将。万历初,从总兵刘延征关西,先诸将登高丽城,叙首功升副总兵。转江南吴松总兵。因疾辞职,回籍定远。神宗末,适边庭多事,自请出关,率兵深入被围,于浑河桥北失尽援,遂陷殁。奉旨褒恤,赠都督同知,荫子,拟谥‘武烈’。生三子,元功、元辅、元弼。世居定远,为定远派。”清道光十九年版《蓬莱县志•选举》“戚继明”条注有:“以子金贵,赠总兵左都督。”此二处谱志说明:戚继光确有侄子叫戚金“因疾辞职,回籍定远”,——或许在万历十年后,因大伯戚继光遭迫害之故,被削职,只好回原籍定远接受官府的管控。万历四十八年前后,边庭多事,戚金自请出关,于浑河桥北壮烈殉国。正所谓“将门出虎子”,践行了戚家忠君报国的祖训。这也有力地证明,当时的戚继光家在原籍定远,一定生活着他的父辈与弟兄,家庭一定有资产存在。此为安徽定远之外埠古籍记载戚继光原籍为“定远”的重要史料。
戚继光作《孝思祠祝文》中说:“所幸先后以绩进,至今官赠及四代”。道光版《重修蓬莱县志》记载,因戚继光之功,赠其曾祖戚谏“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祖父戚宣“荣禄大夫右都督”、叔祖戚宁“荣禄大夫右都督”、父戚景通“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弟继明绩赠为“总兵左都督”。
戚继光原配王氏是位贤慧而通情达理的人。戚继光袭职之初,家中生活困难,她曾经卖掉自己首饰来备办招待客人的酒菜;曾买回一条鱼,全家吃鱼头和鱼尾,把鱼身留给丈夫。戚继光率山东六郡子弟戍蓟,长年在外,其弟继美未婚,夫人王氏卖掉部分首饰为其娶妻。后来弟媳李氏与夫人不和,戚继光拟《黄台吟》喻之:“四瓜犹畏摘,两瓜更何如?一摘瓜分半,再摘蔓且除。家家有南亩,毋使妇人锄。”戚继光在浙江抗倭初期,王夫人跟随左右,台州战前,有倭寇大举侵犯,人心惶惶,王氏毅然决定不离险地,帮助戚继光稳定军心。台州战时,“戚家军”亲属居新河所城,守军很少,遇有大批倭寇来犯,形势危急,王夫人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妇孺,穿上“戚家军”服装列于城上,吓退了倭寇,使了一回空城计。
定远戚家在戚祥殉国受封后,大约有140年受皇恩荫护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官职,传到戚继光已经是第六代。登州是戚家各代步入官场的初起之地,不是发迹与居住的原籍地,也不是落叶归根的故里与祖茔之地。按照古代习惯,戚家前几代袭荫之祖肯定居住在定远,后几代有可能随父辈生活在做官之地,但赋闲或罢官之后一般回原籍,居住在家族发迹的初始吉祥之地。由于在万历十年后,戚继光被朝廷列为罪臣嫌疑人,不断受到打击与迫害,其后辈子孙多受株连,有的被降职远调,有的被罢官充军,有的则改姓埋名,隐居市井,有的移居他乡,默默无闻。戚继光渐渐地被世人与历史淡忘了,以至于他的原籍也有了争议。所以,清朝中期安徽桐城人张廷玉主编《明史》之时,对戚继光的籍贯就不能作明确的记载,以致后人也争论不休。
中国人讲究家族的“昔故本音”,不忘根本是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情结与传统美德,特别是达官显贵,更注重寻根崇祖,古今通义。“好读书,通经史大义”的戚继光更看重自己的血脉根源。在弄清戚氏家族来源于河南古孟诸一带之后,戚继光为自己另取一个名号为“孟诸”(孟诸,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与虞城之间,宋代之后黄河泛滥,泽薮涯岸漫灭)。隆庆四年,戚继光42岁时,书赠友人李小山七言律诗:“蚤年结社蓬莱下,塞上重逢各二毛。天与龙蛇并笔阵,地分貔虎愧戎韬。朔原酒尽雨声细,岛屿人归海气高。丛桂芳时应入戏,扁舟随处任君豪。”落款:“隆庆庚午夏六月孟诸子戚继光书于蓟东之莲甓斋。”好友汪道昆也用主人看重的“孟诸戚公”撰写墓志铭,以示对戚继光的尊重。戚继光自称“孟诸子”,其旨在自豪而坦荡地强调:忠君报国的戚继光,祖籍河南孟诸,是孟诸忠孝节义的戚氏后代。
就戚继光本人而言,他虽然位高官显,但从来没说他是登州人,他总是尊祖循规地用桑梓之地称呼自己是“定远戚继光”,其意在骄傲而荣幸地告诉世人:本人戚继光是“皇封定远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氏”的后代,而非其他地方戚姓人氏。万历三年十月,戚继光48岁,驻守北京喜峰口,游龙潭写有诗文刻于石,其落款为:“万历乙亥十月之望,定远戚继光书。”万历十三年八月十五日,五十八岁的戚继光已被给事中张希皋等弹劾罢官,赋闲在乡,前往休宁县齐云山游玩,他题字落款道:“定远戚继光同新都汪时元、邵正元、汪道公游此,时万历乙酉八月既望。”此字刻于石壁,现仍可见。
《明史•戚继光传》载:“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后来,戚继光从东南抗倭到北镇蓟州,上司胡宗宪(绩溪人,曾任总督、兵部尚书…)、谭纶、刘应节、梁梦龙,以及执政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都对他非常信任,对他的工作非常支持。尤其是戚继光的伯乐与恩师张居正首辅,常把那些与他作对的官员调开,甚至免除职务,使得戚继光稳镇北疆,发挥所长。
《明史•戚继光传》记:“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万历十年六月,首辅张居正逝世,反对派群起而攻之,戚继光受到牵连。年底,给事中(明代掌管朝廷侍从、谏诤、审核、封驳诏旨等事务,是品卑权重的官员)张鼎思上书说,戚继光不宜驻守北方,朝廷把他远调到广东。万历十一年,给事中张希皋等人再次弹劾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党羽,他终于被罢官。三年之后,御史傅光宅上书举荐他复职,清廉一生的戚继光反而被朝廷夺去了官俸。——在社会崇尚权欲、贪欲、色欲与崇尚虚荣、浮夸风气的时代,专横跋扈的官宦权贵们已经泯灭了他们的天性和良知,枪毙别人已经心安理得和麻木不仁。“利欲熏黑清流士,贤宦难辨忠奸人”!封建专制时代的皇帝与朝臣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决策者与坚强后盾,同时也是导致利国利民事业衰败与毁灭的罪魁祸首,他们使忠于职守的成功者,变为追求正义事业的失败者,古今通义。《明史•张居正传》载:“终万历世,无敢白居正者。”由于受张居正案株连,戚继光等一批功高品贵的官员,惨遭朝廷与皇帝迫害到神宗朝结束(万历四十八年)——三十八年之久!之前,戚继光的老上级、总督、兵部尚书胡宗宪,因受执政官严嵩案株连,先革职回乡,二年后于嘉靖四十四年三月,朝廷以所谓“妄撰圣旨”问罪。十一月,胡宗宪写下了“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这也是明代自太祖朱元璋起,惯用的排除异己,株连党羽,凶狠残酷的邪恶手段。英雄末路,千古悲伤。不久,悒悒不乐,心力憔悴,一代功勋盖世的英雄——戚继光在贫病交加中,于万历十五年与世长辞。
戚继光自万历十一年广东罢官后,回到原籍定远,家人与亲属所在的故园——千秋乡永康里,后被定远知县请进了县衙,教授青少年及子孙习武,在定远城留下了操箭巷、继光台、继光亭等英雄纪念地与纪念建筑物。清道光《定远县志》记:定远城乡民众自发聚集上千人,捐资出工,在县城南郊三里处修建一座园林,供戚继光静养安神。戚继光依自己名号取名“南塘园”,时人称之为“南塘村”,村名至今犹存。邑人凌烟臣《赠戚少保南塘诗》盛赞戚继光忠君报国与卓越功勋:“圣代昭灵运,人龙毓帝乡。才高班定远,名重郭汾阳。丹诏裁中翰,彤弓锡上方。钺临诸岛靖,剑彻九天芒。旗闪蛟龙色,环开日月光。江南雄保障,阙北仰干将。功业旅常伟,山河带砺长。图麟应有日,爵赐列侯王。”
据定远县永康镇西头老街戚继光后人口耳相传:戚继光罢官后,回到永康老宅,整修了老宅之南,月牙塘东畔的祖坟,修建了祭祀祖先的祠堂。为表明对大明王朝的忠贞不二,戚继光将家中双眼石板井盖,改换为凿有圆孔与月牙孔图形的双眼石板井盖,组成大大的“明”字形图案,以表心昭日月,忠君报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曾目睹此双眼井石板依然完好地盖在永康镇西头月牙塘南的井口上。为了防止朝廷祸及家族,遇到不测,也为了报答和纪念对皇封定远戚氏家族有大恩大德的大娘张氏,戚继光将生活在定远老宅的戚氏子孙全部改随大娘张氏姓张。这也是中国古代官宦家族为保存血脉延续采用的特殊方式。最终,被大明王朝冷漠、虐待,郁郁寡欢的戚继光辞世后,也被他的子孙们静静地安葬在定远县千秋乡永康里月牙塘东的戚氏祖茔中。其实,自神宗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至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戚继光家族由于受到张居正案件的株连,遭受了至少三十八年之久的打击与迫害,改姓张姓是戚家最好的家族掩蔽与保护。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万事同日月一样,总是以不常满为心。一切都会归于清净,唯有清风明月长存!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定远知县郑葆清很为戚继光晚年的不幸遭遇抱不平,曾亲至永康戚氏祖茔戚继光墓前祭悼,并撰挽联一幅:“痛夫婿去重泉,愿祖成龙,血泪几番啼杜宇;为王姑迟三载,身轻化蝶,香魂千年照梅花。”
据退休前任定远县农业银行炉桥支行主任,六十多岁的张永华老太太于日在定远城寓所里,给笔者与同事宋某讲述了她娘家与戚继光有关的家族秘密:在建国之初,五十年代参加金融工作的老主任张永华同志,于1983年荣获安徽省暨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她娘家就是定远县永康老街西头的张家。张家世代祖辈相传是戚继光的后代。童年时代,每逢祭扫节日,奶奶总是带领儿孙们去永康街西南边月牙塘东西南向的张家祖茔(也就是戚氏祖茔)祭祖上坟。奶奶告诉他们:“这排坟墓中间高大的老坟,就是我们张家祖先戚继光的坟墓。戚继光是我们永康老街张家的祖先,我们永康老街西头张家是戚继光的后代。这是我们张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
张永华的父亲叫张绍文,是定远县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重要领导人之一。《曲阳烽火》(1991年安徽人民出版社)记载:1942年新年特大号《定远周报》刊发中共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的《新年祝词》,落款排名顺序为:“艾天白(1941年10月任定凤怀县委书记)、张绍文、杨初亭、王□武、赵履清、陈京(1942年9月任定合县县长)、韩融、汪立斌。”领导人职务未注明,张绍文当时是中共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负责人,估计担任县长职务。马彦瑞《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一文(1996年第2期《回族研究》刊发)记载:“1942年,定远县二龙回民青年自卫队改编扩大为一支独立的回民武装队伍,1943年又组建定远清真营,下设两个连,90%以上系回民, 仍属地方性武装,由正规部队(新四军二师)派遣有作战经验的张绍文同志担任营长,二龙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白之义(回族)担任政治教导员。清真营多次袭击敌人,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为正规部队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1944年春,清真一连、二连在县大队的配合下,先后拔除了5个日伪军碉堡,俘敌100多人,击毙敌人数十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1945年秋,皖东新四军主力奉命北上,清真营一连受命在珠龙桥阻击敌人,激战三天三夜,付出极大代价,牵制了敌人的力量,使新四军顺利转移。”《定远县志》(1995年版)记载:“张绍文于1944年担任中共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于1946年担任中共定合县政府县长。”由于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部队干部与地方干部是交替任职的。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张绍文同志曾多次在新四军二师《新民主报》《抗敌报》等机关报纸上撰文,申述自己是戚继光的后代,呼吁民众团结起来,学习先祖戚继光抗倭报国精神,坚决抗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据永康父老乡贤们说,日本侵占定远永康时,小鬼子总是慑服于连祖先倭寇都惧怕的英雄戚继光,不敢路过永康月牙塘东畔戚继光坟墓前,不敢去老街西头张家老宅(即戚家老宅)骚扰,不敢喝戚家日月井里的水。
建国后,张绍文随革命家陈毅、魏文伯在上海某区政府任职,女儿张永华也随父亲到上海读书。1955年,父亲张绍文被党内残酷的“个人说了算”的错误肃反斗争迫害致死,一家人也遭到不同程度地迫害,分散去了四方,张永华只好跟随奶奶回永康生活。1980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给予张绍文同志平反昭雪,中纪委给张绍文的平反材料由张绍文的老战友,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同志转寄给他女儿张永华的。
日,笔者在南京,听1938年做东进新四军四支队高敬亭司令员宣传工作的新四军战士,时已离休的南京教育学院教授董学平同志说:“1955年8月,我从南开大学分配到上海文艺出版社任编审。十一月左右的一天,陈毅市长给我们文艺界干部开会,他很遗憾地说:‘我们有位区长因不堪忍受被冤枉的肃反批斗,不幸跳楼自杀了!’陈毅没有说名字,一打听,是我们安徽定远的老乡,他叫张绍文。他是新四军二师时期的,我是高敬亭时期的,不认识,只感到非常地痛心。” 革命家陈毅以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于1949年5月兼任上海市市长,后于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于1958年2月又兼任外交部长,直到1958年10月他才卸任上海市市长。所以,陈毅元帅在1955年11月左右,给上海文艺界开会符合历史事实,说话真实可信。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7年9月发布的资料显示:“张绍文(),原名张廷献,号绍文,安徽定远人,曾在皖北任小学校长。民国29年(1940年)4月,参加新四军。次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区长、文教科长、县长等职。民国35年(1946年)北撤,任华中军区驻鲁办事处副主任。民国36年(1947年)夏秋,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上级决定部分人员由海上撤至东北,张绍文奉命在胶东坚持斗争。1949年初,随军南下,同年5月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高桥区接管专员。1951年12月,调静安区,始任副区长、后任区长。1955年,在机关内部肃反运动中含冤自尽。1980年经复查恢复党籍和恢复政治名誉。” 《上海市静安区志·大事记·政府领导机构》记载:“1952年7月,市委、市府对区委、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作调整,任命林辉山(浙江平阳人…)为中共静安区委书记,张绍文为区长。……10月,张绍文当选为静安区协商委员会主席。”“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绍文(安徽定远人),1905年生,任职时间1951年1月-1952年8月;区长张绍文任职时间1952年8月-1955年7月。”
祖孙的心一样红,英雄的血一样热。抗倭英雄的家族从来不乏报国爱民英雄!革命志士张绍文同志秉承着四百年前先祖戚继光的遗训,抗倭守土,头可断,血可流,忠心立党,赤心为民,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光照千秋。胡宗宪的诗写得好:“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在个人专权的体制下——如皇帝与官吏说了算的时代,官吏们已经不再顾及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民众的切身利益。社会总是以不公平让人铭记,总是迂回曲折地捉弄着奋进者的良苦心志,总是让正直、有为而有责任心的志士寒心,沦为成功的失败者!历史的悲剧总是迂回曲折地时常降临到一心为民,忠君报国的贤臣、志士头上,给民众,给忠贞之士,给世界留下一段揪心的悲愤与遗憾,“长使英雄泪满襟”!当代历史没有给革命英雄张绍文留下多少记载的文字,但在善良的民众心中永远传颂着张营长、张县长、张区长留给祖国大地的感人故事,如同四百年来,人们一直念念不忘张绍文的先祖戚继光一样,他高贵的报国忠魂像祥云一样永远保佑在祖国大地的上空,永远萦绕在民众淳朴、感恩、报国的心头,绵绵不绝到永远。
《明史•戚继光传》载:“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戚继光还创作了不少诗文,万历十年(1582),他把历年所写的诗文编为《止止堂集》。“止止堂”是戚继光蓟州总理署中的三间书房名,出自《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有谦抑自持,清廉自律之意。其中不少诗篇抒发了戚继光戍边报国的情怀与理想志趣。
戚继光《马上作》诗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诗作《辛亥年戍边有感》写道:“结束远从征,辞家已百程。欲疲东海骑,渐老朔方兵。并邑财应竭,藩篱势未成。每经霜露候,报国眼常明。”
著名诗作《韬钤深处》(书写在兵书深深空白处的诗),是戚继光初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作。当时,他的生活十分平淡,每天除了处理公务外,就是闭门读书。戚继光不甘心碌碌无为的生活,约束与慎独自己要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为国泰民安建功立业。于是,他在阅读的一本兵书空白处许下了自己宏伟的心愿,永远鼓舞着爱国志士的心: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定远人戚继光,植根于祖国华夏人文精华,扬名于世界神州璀璨历史,其功勋美德与日月同辉,其英名盛誉和清风明月、高山流水长存。“定远戚继光”——千年垂范不朽,万代师表流芳;正如北宋贤臣范仲淹盛赞汉代严子陵高风亮节一样:“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 董书冰
定远车站广场——上世纪九十年代戚继光塑像落成..jpg (157.66 KB, 下载次数: 1)
21:09 上传
定远车站广场——上世纪九十年代戚继光塑像落成
在定远--戚继光故里举办“古代名将戚继光”邮票首发式.jpg (69.73 KB, 下载次数: 5)
21:10 上传
在定远--戚继光故里举办“古代名将戚继光”邮票首发式
戚继光恩师——张居正..gif (207.08 KB, 下载次数: 5)
21:10 上传
戚继光恩师——张居正
1940年3月,张绍文跟随领袖刘少奇在家乡定远抗日.jpg (61.84 KB, 下载次数: 2)
21:12 上传
1940年3月,张绍文跟随领袖刘少奇在家乡定远抗日
1949年5月后,张绍文追随老领导陈毅元帅在上海工作..jpg (61.29 KB, 下载次数: 0)
21:12 上传
1949年5月后,张绍文追随老领导陈毅元帅在上海工作
1940年之后,张绍文的领导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jpg (74.14 KB, 下载次数: 3)
21:13 上传
1940年之后,张绍文的领导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
1940年3月,张绍文同志的领导魏文伯于1984年题签《定远县志》.jpg (64.44 KB, 下载次数: 2)
21:13 上传
1940年3月,张绍文同志的领导魏文伯于1984年题签《定远县志》
张绍文的老战友郑锐保卫毛泽东视察安徽.jpg (82.74 KB, 下载次数: 2)
21:14 上传
张绍文的老战友郑锐保卫毛泽东视察安徽
张绍文任县长时的县委书记艾天白同志.jpg (146.49 KB, 下载次数: 3)
21:14 上传
张绍文任县长时的县委书记艾天白同志
主题帖子积分
初中三年级, 积分 70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0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定远热线我的家----体贴,亲切,舒心网上社区!
主题帖子积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戚继光英雄传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