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稚嫩的反义词是什么花朵过早凋谢了。是什么意思

13岁女学生为何自寻短见
2001年12月6日 星期四辛巳年 十月廿二
广州、珠江三角地区48版
广州日报*大洋网
国内统一刊号 CN44----0010 第
GUANGZHOU DAILY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13岁女学生为何自寻短见
(日 13:48)
  11月9日,年仅13岁的初中女学生吕美华自缢身亡,一个花季少女为何自寻短见,许多人对此无法理喻。&&&
11月25日,通过湖北省浠水县委宣传部有关同志,记者终于将余堰中学学生吕美华的遗书和日记拿到手。结合记者的调查采访,“解读”这位13岁少女的“身后文字”,她走向绝路的“心理历程”逐渐清晰起来:处在花季年华中的乡村“留守孩”多么需要母亲的呵护,多么渴望心灵的关爱。&&&
少女夭折在含苞待放时
11月9日清晨,深秋的大别山略显寒意。地处鄂东的浠水县清泉镇余堰中学校园内悄然无声,刚上完早自习的学生们在教室里静坐着,等待老师来上课。初一(六)班班主任徐全霞来到班上,女生吕美华声称自己肚子疼,不能上课,要求请假休息,徐老师以为她到了“例假”,也就同意了。
吕美华回到寝室呆了一上午,午饭吃了没有?下午在寝室又呆了多长时间?班主任和同寝室的同学都无人知晓。直到下午5点多钟,下午的课程全部上完了,学生们陆续回到各自的寝室。几名女生推开吕美华所住寝室的房门,发现一条毛巾被一头系在铁架高低床的最上一层护栏上,另一头吊着吕美华的脖子,头朝外背朝内,一动不动,她们吓得大叫,忙跑到教学区喊校长和老师。得知吕美华上吊后,校长陈超群、副校长周世勇和班主任徐老师大惊失色,急忙赶到学生生活区,冲到女生寝室,解下毛巾被,把吕美华的身体放下来,附近医院的医生诊断:吕美华因窒息时间太长,心脏已停止跳动。随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法医也赶来了,其尸检结论为:吕美华属自缢身亡。
吕美华的父亲吕文星赶到学校,抱着身体冰冷的女儿痛哭失声:吕家5人,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外出打工,只有这个小女儿在他身边,与他相依为命,如今她却永远地离开了。第二天晚上,吕美华的妈妈刘春兰和姐姐金花、银花从福建泉州、武汉赶回家来。11日晚,吕美华的遗体被入土安葬。
&&& 一朵含苞待放的稚嫩花朵就这样过早地凋谢了。
&&& 从小备受家人宠爱
吕美华出生在大别山麓浠水县赤土坡村一个普通农家,由于家庭十分困难,难以供她上学,妈妈、姐姐都外出打工了,父亲留在家里,种着4亩田,照看她上学。由于这个小女儿长得聪明伶俐、活泼漂亮,读书时学习成绩冒尖,比两个姐姐都强,备受家人宠爱。上小学时,家里的大小事都不让她动手,她的衣裤、鞋袜都是爸爸洗,就是她来“例假”后的血裤也都扔下给父亲洗。在家里,饭碗由父亲送到她手上,冬天,她捂着棉被在床上取暖,饭碗是爸爸端到床头。
一家人都在劳动,或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家种田糊口,惟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吕美华的身上,只要她肯学、能学、学习成绩好,全家人就高兴,花钱也由着她。
今年9月,她升入初中,要在学校寄宿、住读,虽然小学校园与初中校园仅相隔几百米远,但她的读书生活却发生了较大变化,洗衣、吃饭、打水洗脸等都要自己操心了。由于她的自理能力太差,一下子很不适应。对别的孩子而言,洗衣服可能是件花力费时不多的小事,可她却很为难,要占不少时间,这使她显得很急躁,直接影响学习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 生活难自理成绩下降
对此,她于11月4日给父亲的遗言中也有清醒的自我解剖:“我从小就被你习惯(惯坏)了,吃不了苦,进入初中后我真的明白了什么是苦;我从小就是你最得意的孩子,因为我的成绩比姐姐好,进入初中后,我因吃不了苦,成绩从优降到一般,使我不得不从竞赛班调到了平行班。”
今年秋季开学时,余堰中学将初中新生按学生综合素质分班,优秀生多分在“竞赛班”,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平行班”,初一(一)、(二)班为“竞赛班”,(三)班至(八)班为“平行班”。吕美华最初分在初一(一)班,由于成绩下降,她感到在“竞赛班”竞争压力大。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她主动找老师要求换到“平行班”,并于10月23日换到初一(七)班,第二天又要求换到了初一(六)班。
学校将于11月中旬进行期中考试。为迎接期中考试,吕美华制订了从10月29日到11月8日如何复习重点课程的详细计划,还提出了期中考试的主课成绩:语文、数学和英语分别达到100分、100分和90分以上(各科满分均为120分,据余堰中学的老师介绍,她定的这个目标成绩属优秀成绩),她将这一计划贴在课桌桌面上,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
然而,吕美华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成绩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她日益感到自己难以实现父母要她“为家里争口气”的夙愿,就是在即将举行的期中考试中也可能达不到预定的成绩。于是,她的精神支柱彻底坍塌,这一次再难以克服困难,忍受委屈了。
&&& 稚嫩双肩不堪精神重负
遭受挫折时,身处逆境中,即使是几经风雨的成年人对家庭的依恋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日益浓厚,需要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特别是母亲的抚慰。而年仅13岁的少女更是如此,吕美华在她的日记和遗书中就很清楚地表露出这种情感需要。
今年11月1日的日记:“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又在想着家人,想家中的一切,想在家里与家人一起的情景,我曾多次想家而难以入眠,多次想家而偷偷哭泣过”。11月4日所写的最后文字:“我好想妈,又好想哭。妈妈从我读(小学)一年级就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那短短的一段时间才能与妈在一起。每当有别的孩子的妈在给自己孩子送菜的时候,我总是想:要是我家不穷该有多好,如果家里不穷,妈妈就可以在家里,不必长年在外打工。妈妈,还有我亲爱的两位姐姐,今晚,你们是否听到了我的哭声,是否感觉到了我想你们的心情,仿佛就在这会儿,我感到我好留恋你们。”
吕美华死后,母亲刘春兰才从泉州赶回赤土坡村老家,已在家休息了10多天。她拿出小女儿的两张照片给记者看:“长得多好看,13岁的娃娃已长到一米六的个头,”话未说完,就已泣不成声,“她上学一年得二、三千元,一家人光种田,供不起她上学。我出去打工还不是为了这个孩子上学。”
“把女儿留下来,你做母亲的在外面能放心吗?”记者向这位眼含泪水的母亲问道。
&&& “她父亲照顾她很过细,我放得心。”
&&& 父亲代替不了母亲角色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认为,吕美华是家庭教育弱势群体中的一员。由于父母亲长期外出,或只顾赚钱,或抹牌赌博、吸毒,不管孩子;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管,这样,父母亲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孩子没有归宿感,缺乏心灵的关爱,这些孩子都属于家庭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交流空间小、沟通渠道少,其内心容忍度很小,他们就会离家出走,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甚至采取自杀这种极端行为。而母亲长期不在身边,母女间缺少温情四溢的感情交流和面对面的思想沟通,而父亲毕竟不同、也无法取代母亲这个角色,父亲对女儿的生活照顾也无法代替母女间的情感交流。
&&& 与女儿缺乏心灵沟通
针对吕美华之死的特殊性,湖北大心理学教授刘启珍分析道:“这个女孩的父亲只是管她吃好穿暖,起了一个尽心尽责的保姆的作用,缺乏与女儿心灵的沟通。而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特别希望母亲能在自己身边关心她、体贴她。吕美华的死充分证明她母亲长期外出打工的失策。”
外出打工的农家女不仅仅刘春兰一人,她们绝大多数虽然不至于“丢了孩子”,因忙于打工挣钱而没有照顾好孩子、荒废了孩子的学业,“误了孩子”的却大有人在。据余堰中学副校长周世勇介绍,全校在校生有2020人,近一半学生的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带着上学。由于这些“留守孩”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很独特,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学生中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大多是这些“留守孩”。
&&& 学校教育方法有问题
清泉镇教育组主任饶曙光分析指出,现在上面提倡素质教育,而评价学校、学生素质教育成果最后还是看升学率,学校实际上还是得搞应试教育,开展的班委会也多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少,特别是针对“留守孩”的思想工作做得更少。初一年级一位女生也告诉记者,今年开学以来两个多月内,老师照本宣科地讲过思想政治课,班主任将女生叫在一起讲过30分钟的生理卫生知识,没有老师讲过什么心理健康之类的内容。
吕美华在遗书中写道:从“竞赛班”调到“平行班”,“这件事妈妈骂我,其余的人都说了我”。在长途电话中,她还来不及说明自己调班的苦衷,就遭到母校的痛骂。在“平行班”内部,她在(七)班仅呆了一天,第二天又要求调到(六)班,可见她心情十分浮躁,这势必影响她复习课程,以迎接期中考试,使她内心更加紧张、矛盾。此时,最需要老师们及时给予感情沟通和心灵关爱。然而,原来她就读的(一)班的老师不便再管她,(六)班的老师对她这名新来的学生又不够了解,班主任又是从小学刚调到初中任教的一名女老师,缺乏带初一新生的经验,也没能根据她的思想感情变化做相应的细致工作,导致心灵关爱缺失。
&&& “留守孩”问题引起关注
全国外出农民上亿人,“留守孩”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农村中小学学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饶曙光认为,农村中小学今后要加强对“留守孩”的思想工作,如对“留守孩”建立专门的学生档案,组织同学为他们开生日晚会,使他们远离父母却仍然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沟通,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留守孩”的幸福家园,使他们在远离父母亲的情况下,愿意与老师和同学说出心里话;在他们受到挫折,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老师也能及时给予心灵的关爱。与此同时,开好生理卫生、心理健康两门课,多请医生、心理学专家为学生讲有关生理、心理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心理的能力,使学生们遇到心理障碍能够自我解脱。(新华社供本报专稿高友清/文)命题作文“心中花开”素材运用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命题作文“心中花开”素材运用指导
【仿真试题】
请以“心中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花开”应该是指一种心态、心境的变化,可以写由自然界中花的盛放悟出生命的哲思和启示,就像荷花让人们感受到了高洁,昙花则让人们懂得了珍惜;也可以写一件事或一个人、一本书等对写作者产生的影响和启迪,就像读苏轼的诗词让人豁然开朗,学会了淡定与从容;就像雅安地震中一个个动人的事迹让我们懂得了爱与坚强。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要重点写出“我”心理的前后变化过程。另外,文章的立意要积极向上,最好能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突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容易打动读者,成为佳作。
【推荐素材】
素材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辞官回乡时的一句感叹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名句。再美的花也会凋谢,但凋谢的花何尝又不能化作春泥呵护来年的花呢?如此想着,心中的花似乎正倾吐芬芳。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源自诗词名作。我们熟悉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花”的影子,或用花象征某人的性格特征,如白芙蓉象征黛玉的孤傲高洁,芍药象征史湘云的活泼爽朗;或用花来代指某种精神追求,如彼岸花代表相互思念,向日葵代表积极乐观。写作时,既可以引用诗文,又可插入一些花语传说,增添文采。
素材二:《雕花烟斗》一文中,花农老王几次用金灿灿的菊花传达给事业失意的艺术家重新振作的勇气。艺术家在事业得意时随手送给老王一支雕花烟斗,以至老王临终前仍叼在口中。他们以花为载体,以花做纽带,碰擦出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有谁不为之动容?
素材点拨:器物上的花是没有生命与芬芳气息的,却能氤氲出人灵魂的美丑。同样,现实生活中,亲人和暖的微笑,不正是亲情之花在心田绽放?朋友恬静的身影,不正是友谊之花在静静吐蕊?善于撷取生活中细微而真实的素材,写来更能打动人心。
素材三:你可曾留心过路边石板缝里的一株纤弱的小花?即使生长环境再恶劣,它也会抱着想要生存的愿望努力生长;即使养分再匮乏,它依旧拼命吮吸沿石板流下的几滴晨露;即使没有人注意它,它也释放出一切以自己的方式装点世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便能撼动天地,梦想成真!
素材点拨:任何一种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即便是生长在路畔的杂草,终究也会开花,正如那些活在社会底层的卑微的人们,匍匐着,却始终没有忘记自身的使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积极乐观的他们,也同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精彩。选择此类素材,富有更多的现实与反思意义,能更好地提升主旨。
【佳作示例一】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绘园文学社
我从哪里来?我来做什么?我将去向何处?
这是哲学最基本的三个问题。而常常托腮静想的我也会常常为此陷入沉思、坠入迷惘。
我到底是谁?
春日,午后,麦田。
我独自漫步在田野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脚底生起的那份柔软挟来满心的踏实。双手插在口袋里,阖上双眸,惟留鼻子捕捉自然的气息,走着、走着,偶得一股沁人的麦香。
这种扑入鼻翼的芬芳,难以让人形容。倘若说荷花的淡雅似轻纱一般灵动,兰花的幽深如绸缎一样顺滑,那么,这麦香便宛若土制的棉麻,不比轻纱、绸缎金贵,却朴质、厚重。这种香醉不了人,却是最易接触的。
睁开双眼,眼前是一幅全新的景象。和煦的暖风从东面徐徐拂来,拂过脸颊、拂过麦田。麦浪翻滚,齐刷刷地倾向一方,高昂的头颅似乎在向天空宣言,证明自己的存在。锋芒毕露,直插云霄,是锐气、是豪气、是勇气!浸润在阳光里的麦田,蓬勃的绿意里燃起缕缕金色,是雄赳赳地向天下昭告今年又是大丰收吗?
铮铮铁汉也不外乎一份柔情。
定睛一看,绿意中竟夹杂着几丝白,是小麦的花!
惊喜、惊诧、惊奇!
白色掩映在绿里,六片饱满的花瓣合抱着,花边微微外翻,沿着花线瞧去,长在小麦的正中央呢!轻轻撩拨一朵,花瓣的触感如玉瓷一样丰腴,暗隐其中的是娇嫩的蕊,花药上的几抹鹅黄是初生的婴儿,崭新完美。
俯身细闻,没有独特的香味,反倒嗅出一种青涩、单纯。
这小小的花也随着风儿舞动着身躯,似乎天生就很少被人关注,惹人爱怜。
多少年,人们或许只关注今年小麦生得是否健壮、有没有倒伏、麦穗结得大不大,何曾留意过这一抹白呢?
直起身子,遥望远方,白色连成一片,缤纷绚烂着空旷的一片天。无奈它们仍只能静静开放、倾吐芳华。
些许落寞地往家走,拐角处的一户人家门扉小掩,庭院里一位老人安详地躺在摇椅里,破旧的竹藤椅发着“嘎吱嘎吱”的声响,身旁的一个小孩坐在小板凳上,捧着一卷书,两颊上印着乡村孩子特有的红,似两朵火红的云,点染了一个俊俏的脸蛋。
静谧、恬静,定格成一张永恒的相片。
同样没有轰轰烈烈,却都以自己的方式安享着生命的美好。
后来,听说小麦花的花期只有15―30分钟。不禁庆幸自己能目睹那壮丽、那绝美。因为它甚至比昙花的盛放还要难得。
我想我知道我是谁了?
即使再短暂,呈现的美丽是永恒的。
即使再微小,彰显的魅力是博大的。
又是一年春光好,小麦又一如既往地扎根在土地,我知道不会再能轻易目睹小麦花开,但心花在心田中已迎风怒放,那抹麦香也和最初的时候一样绵长……
“世界已经很老了,而我还很年轻。”
正如海子在《土地》里这样说,我确实还年轻,也许我开出的花很小很小,我依旧会努力绽放光芒!
【教师评点】
开篇以哲学最基本的三个问题切入正文,而后引出麦田这个大背景,由扑入鼻翼的芬芳到映入眼帘的美丽,再靠近、俯身、埋头仔细观察麦花,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不由生发“何曾有人留意过”的感叹。文章出彩之处在于在归家的路上偶遇安享时光的一老一少,从最纯净的心田里采撷最纯粹的“一束光”,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真谛:“即使再短暂,呈现的美丽是永恒的。即使再微小,彰显的魅力是博大的。”“世界已经很老了,而我还很年轻”,篇末海子的诗句使文章更上一层,由此及彼,作者也不由暗下决心:也许开的花很小,但仍旧会绽放光芒!(夏年凤)
【仿真试题】
请以“心中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花开”应该是指一种心态、心境的变化,可以写由自然界中花的盛放悟出生命的哲思和启示,就像荷花让人们感受到了高洁,昙花则让人们懂得了珍惜;也可以写一件事或一个人、一本书等对写作者产生的影响和启迪,就像读苏轼的诗词让人豁然开朗,学会了淡定与从容;就像雅安地震中一个个动人的事迹让我们懂得了爱与坚强。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要重点写出“我”心理的前后变化过程。另外,文章的立意要积极向上,最好能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突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容易打动读者,成为佳作。
【推荐素材】
素材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辞官回乡时的一句感叹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名句。再美的花也会凋谢,但凋谢的花何尝又不能化作春泥呵护来年的花呢?如此想着,心中的花似乎正倾吐芬芳。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源自诗词名作。我们熟悉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花”的影子,或用花象征某人的性格特征,如白芙蓉象征黛玉的孤傲高洁,芍药象征史湘云的活泼爽朗;或用花来代指某种精神追求,如彼岸花代表相互思念,向日葵代表积极乐观。写作时,既可以引用诗文,又可插入一些花语传说,增添文采。
素材二:《雕花烟斗》一文中,花农老王几次用金灿灿的菊花传达给事业失意的艺术家重新振作的勇气。艺术家在事业得意时随手送给老王一支雕花烟斗,以至老王临终前仍叼在口中。他们以花为载体,以花做纽带,碰擦出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有谁不为之动容?
素材点拨:器物上的花是没有生命与芬芳气息的,却能氤氲出人灵魂的美丑。同样,现实生活中,亲人和暖的微笑,不正是亲情之花在心田绽放?朋友恬静的身影,不正是友谊之花在静静吐蕊?善于撷取生活中细微而真实的素材,写来更能打动人心。
素材三:你可曾留心过路边石板缝里的一株纤弱的小花?即使生长环境再恶劣,它也会抱着想要生存的愿望努力生长;即使养分再匮乏,它依旧拼命吮吸沿石板流下的几滴晨露;即使没有人注意它,它也释放出一切以自己的方式装点世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便能撼动天地,梦想成真!
素材点拨:任何一种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即便是生长在路畔的杂草,终究也会开花,正如那些活在社会底层的卑微的人们,匍匐着,却始终没有忘记自身的使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积极乐观的他们,也同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精彩。选择此类素材,富有更多的现实与反思意义,能更好地提升主旨。
【佳作示例一】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绘园文学社
我从哪里来?我来做什么?我将去向何处?
这是哲学最基本的三个问题。而常常托腮静想的我也会常常为此陷入沉思、坠入迷惘。
我到底是谁?
春日,午后,麦田。
我独自漫步在田野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脚底生起的那份柔软挟来满心的踏实。双手插在口袋里,阖上双眸,惟留鼻子捕捉自然的气息,走着、走着,偶得一股沁人的麦香。
这种扑入鼻翼的芬芳,难以让人形容。倘若说荷花的淡雅似轻纱一般灵动,兰花的幽深如绸缎一样顺滑,那么,这麦香便宛若土制的棉麻,不比轻纱、绸缎金贵,却朴质、厚重。这种香醉不了人,却是最易接触的。
睁开双眼,眼前是一幅全新的景象。和煦的暖风从东面徐徐拂来,拂过脸颊、拂过麦田。麦浪翻滚,齐刷刷地倾向一方,高昂的头颅似乎在向天空宣言,证明自己的存在。锋芒毕露,直插云霄,是锐气、是豪气、是勇气!浸润在阳光里的麦田,蓬勃的绿意里燃起缕缕金色,是雄赳赳地向天下昭告今年又是大丰收吗?
铮铮铁汉也不外乎一份柔情。
定睛一看,绿意中竟夹杂着几丝白,是小麦的花!
惊喜、惊诧、惊奇!
白色掩映在绿里,六片饱满的花瓣合抱着,花边微微外翻,沿着花线瞧去,长在小麦的正中央呢!轻轻撩拨一朵,花瓣的触感如玉瓷一样丰腴,暗隐其中的是娇嫩的蕊,花药上的几抹鹅黄是初生的婴儿,崭新完美。
俯身细闻,没有独特的香味,反倒嗅出一种青涩、单纯。
这小小的花也随着风儿舞动着身躯,似乎天生就很少被人关注,惹人爱怜。
多少年,人们或许只关注今年小麦生得是否健壮、有没有倒伏、麦穗结得大不大,何曾留意过这一抹白呢?
直起身子,遥望远方,白色连成一片,缤纷绚烂着空旷的一片天。无奈它们仍只能静静开放、倾吐芳华。
些许落寞地往家走,拐角处的一户人家门扉小掩,庭院里一位老人安详地躺在摇椅里,破旧的竹藤椅发着“嘎吱嘎吱”的声响,身旁的一个小孩坐在小板凳上,捧着一卷书,两颊上印着乡村孩子特有的红,似两朵火红的云,点染了一个俊俏的脸蛋。
静谧、恬静,定格成一张永恒的相片。
同样没有轰轰烈烈,却都以自己的方式安享着生命的美好。
后来,听说小麦花的花期只有15―30分钟。不禁庆幸自己能目睹那壮丽、那绝美。因为它甚至比昙花的盛放还要难得。
我想我知道我是谁了?
即使再短暂,呈现的美丽是永恒的。
即使再微小,彰显的魅力是博大的。
又是一年春光好,小麦又一如既往地扎根在土地,我知道不会再能轻易目睹小麦花开,但心花在心田中已迎风怒放,那抹麦香也和最初的时候一样绵长……
“世界已经很老了,而我还很年轻。”
正如海子在《土地》里这样说,我确实还年轻,也许我开出的花很小很小,我依旧会努力绽放光芒!
【教师评点】
开篇以哲学最基本的三个问题切入正文,而后引出麦田这个大背景,由扑入鼻翼的芬芳到映入眼帘的美丽,再靠近、俯身、埋头仔细观察麦花,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不由生发“何曾有人留意过”的感叹。文章出彩之处在于在归家的路上偶遇安享时光的一老一少,从最纯净的心田里采撷最纯粹的“一束光”,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真谛:“即使再短暂,呈现的美丽是永恒的。即使再微小,彰显的魅力是博大的。”“世界已经很老了,而我还很年轻”,篇末海子的诗句使文章更上一层,由此及彼,作者也不由暗下决心:也许开的花很小,但仍旧会绽放光芒!(夏年凤)
【佳作示例二】
吉林省实验中学 王宇琪
一番风来,一种花开。
又是一个雨天,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剪碎了我的视线。只有燕子像遗落的墨点,在朦胧细雨中来往穿梭,驮着湿漉漉的春天。于是,思绪随着悠扬的雨声,飘回到了从前……
那段苍白的记忆令人不愿回想。疼我爱我的外婆虚脱无助地陷在偌大的病床上,时间苍老了她的容颜,病魔侵蚀了她的身躯。看着那干皱的皮肤、凸起的颧骨、瘦削的身形,我的心都要碎了。依稀记得,外婆精神矍铄时的音容笑貌;依稀记得,外婆给我讲故事时的神采飞扬。想到这,仿佛有一把利刃一刀一刀在我心上刻下深浅不一的疼痛。
那样一个雨天,天空也在压抑着。当我一走进病房,一股令人窒息的苍白和刺鼻的消毒水味如潮水般涌来。满目萧然,干净得可怕,正如外婆逝去的噩耗。看着那冰冷的白布隐约勾勒出外婆瘦弱的轮廓,刹那间,我的世界仿佛天塌地陷。
我跌跌撞撞地走到走廊,茫然得不知所措。看着周围的人行色匆匆,来来往往,我顿感悲恸。“外婆,外婆――你回来吧,我舍不得你!”我失声痛哭。
这时,身着奶白色碎花洋裙的表姐向我走来,眉眼之间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淡淡的微笑盛开在她的脸庞,在这毫无生气的地方,就像一位堕落人间的天使!
她一步一步走到我的面前,蹲下身子,细致温柔地理了理我那些许散乱的头发,任我肆意流淌的眼泪打在她的手上。她好像明白了什么,只是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发,抚慰着我的心。
“姐姐,外婆真的死了吗?”我的声音略带哭腔。
她愣了一下,随即眼中浮现出丝丝温润,继而坚定又轻柔地说:“不,外婆没有死,她只是长出了一双白色翅膀,所以天使才会带她离开。”她仍旧抚摸着我的头,目光悠远而深邃,“你长出白色翅膀时,你就能见到外婆了。”
“真的吗?那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出白色翅膀啊?”我稚嫩的眼神中带着急切和祈求。
“当你成为一个善良宽容的人。”她一字一顿地说。
于是,我铭记。
从此,我坚信着,每一个逝去的灵魂都是善良宽容的,他们长出了白色翅膀,和天使一起离开。而我,也正为之努力,学会把陌生人的苦乐也放在心中,并尽力去帮助。
亲爱的姐姐啊!你也是天使吧?那善意的谎言正是温柔的慈悲。“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你就是我人生中的花信风,用爱唤醒了沉睡的花朵!
我抑或成为那爱之风!亲爱的天使,你看到了吗?那朵稚嫩的花在你的抚慰下,绚烂绽放,生机勃发!
风停,雨止。
能暖开冰封心灵的风,来自另一颗善良的心灵!
【教师评点】
本文语句流畅,情感真挚,挖掘出了花信风的含义。外婆的逝去让“我”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姐姐善意的谎言成全了“我”的期盼:愿好人能在天堂永远微笑。原来,姐姐是“我”的花信风,外婆是“我”的花信风,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别人的花信风。读罢此文让我们相信:心灵能温暖心灵,生命能成全生命。
艺术化的处理让本文别有味道。很多同学都写过亲人逝去这一题材,但大都生硬虚假,甚至有学生为赚分数,为博眼球,不惜“牺牲”亲人生命,让人生厌。但此文却自然熨帖,而且将死亡这一黑色素材经过艺术化的雕琢后,变得凄美瑰丽,仿若童话般温暖、动人。或许,只有拥有诗意的心灵,才会有这样诗性的文笔吧!(尹志英 赵柏岩)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作者:佚名&&阅读次数:& 更新时间: 20:24:5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凋谢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