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放器中国负面新闻吗

韩媒:朝鲜电视将进入高清时代 中国机顶盒剧增_新浪军事
韩媒:朝鲜电视将进入高清时代 中国机顶盒剧增
  参考消息网1月21日报道 韩媒称,朝鲜中央电视台做了迎接新年的装扮,从10日起,将开始高清播放。由于从中国进口的数码电视信号盒剧增,平壤电视如今也即将进入高清时代。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1月20日报道,朝鲜对电视播放尤其上心。彩电播放甚至比韩国还要早6年,即1974年开始彩电播放,可能是由于他们认识到电视有利于宣传“统治意识形态”和偶像崇拜。
  在首尔收看朝鲜电视没有任何制约。朝鲜在1999年10月通过泰国THAICOM卫星向全世界开放播放朝鲜中央电视台节目,金大中政府时期允许接受朝鲜中央电视台的信号。
(新浪军事)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朝鲜女主播:金正恩要求播报要柔和感觉亲近
  中国宁波网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font color=#ff0707
凤凰卫视9月16日《天下被网罗》,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朝鲜电视台的主播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铿锵有力,讲话要不然就是非常的亢奋要不然就是带着哭腔的。日本有一家电视台走进了朝鲜的中央电视台去采访他们的主播。之前据说是金正恩下达了命令,表示说主播讲话的腔调过于呆板,可以放的更轻松一点。朝鲜的主播怎样和日本的记者去对话,我觉得最难得的是朝鲜的主播并不完全讲话是带着哭腔或者是铿锵有力的,他们貌似是很正常很随和的在讲一段话。我们来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
金永信(朝鲜中央电视台主播):去年2月的时候金正恩书记说过,主播们都太严肃了,要稍微柔和一点。当然最高指导者和正式文献相关的内容报道另当别论,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新闻报道要让人觉得亲近。于是我们改变了语调,尽量多的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以消除严肃播报方式为目标进行努力。
吴自友(朝鲜中央电视台主播):金正恩总书记说要在播音技术上掀起一股变革之风,和人民产生共鸣,让人民感受到生活气息,考虑要如何更好的传达出来,变得柔和一些。&马息岭速度&这样的流行词也经常使用。
朝鲜女主播:金正恩要求播报要柔和感觉亲近
24小时新闻点击榜
&&&&爱尔康PES项目至少向全国200家以上眼科医院的医生提供了“研究经费”,北京301、同仁、协和……果汁知识</dt
您的位置: >
朝鲜电视台播放中国新闻_朝鲜中央电视台_tv朝鲜电视台_无上师电视台 播放发布时间: 05:18:35
朝鲜电视台播放金正恩与夫人亲密画面--新闻中心长:600高:368大小:142k;类型:jpg[视频]朝鲜电视台播放金正恩视察画面长:460高:300大小:20k;类型:jpg[视频]朝鲜电视台播放金正恩视察画面长:460高:300大小:14k;类型:jpg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电影长:550高:367大小:24k;类型:jpg【图片直播】朝鲜举行金正日追悼大会长:800高:674大小:94k;类型:jpg中国评论新闻:金正日迎接温家宝长:361高:267大小:16k;类型:jpg&>&&>&&>&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来源:&&
  负面报道的理论依据和实践
  一般认为,首次谈及“负面报道”的是19世纪《纽约太阳报》编辑约翰?伯卡特(JohnB.Bogart),他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流传了一个多世纪,至今魅力犹存,其中主要说的就是新闻中的反常性。负面报道中的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的。这两个要素在西方新闻价值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国传媒研究者卡尔通(B.Galatung)和罗杰(L.Ruge)在论述新闻价值的原则时说:“一个事件负面因素越多,它构成新闻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报业认为,对读者来说,一个具有负面效应的新闻题材比正面题材的新闻具有“更大的”兴趣。大众传媒专家约翰?马丁博士认为:“报纸之所以对负面新闻感兴趣是因为这种新闻有一种缺憾,而有缺憾的东西才更有吸引力。”另一位传媒专家罗杰?奥分伯尼教授(RobinOsborne))甚至说:“好新闻就是没新闻”(Goodnewsisnonews)。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BillBonney)认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具有负面因素的新闻题材对记者来说更加重要。”澳大利亚名记者鲍勃?佳文(BobJervis)在讨论新闻嗅觉时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报馆派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去采访一个婚礼,该记者按时赶到教堂后,发现教堂在婚礼前一小时被一场大火焚烧,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报馆,报告说一场糟糕的大火使婚礼改期举行,所以没有新闻。老板拍案而起:“天啊,那糟糕的大火就是新闻!”结果,这名记者被辞退。
  探索新闻中反常的因素使传媒研究者着迷。有些人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比尔?伯尼指出:“假如人们生活在一种平静和谐的世界和正常的秩序中,那他们就感受不到什么是震撼。当这种平静与和谐被破坏时,心灵的震撼便接踵而至。罢工,示威游行,谋杀,越狱,激动人心的选举这一类题材就是打破了生活的正常秩序,因而令人格外瞩目。” 新闻写作研究专家、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传播系教授沙莉?怀特(SallyWhite)在谈及新闻中的反常性时说,意外的东西有一种高度的新闻价值,它们更具有戏剧性,更容易成为人们的话题。对奇怪的新闻,人们会说:“喔,多么奇特啊!”“简直不可思议!”她认为,这是读者对新闻记者和编辑的最高奖赏。
  负面报道的哄动效应是有目共睹的。1997年英王妃黛安娜的绯闻和猝死成为西方传媒和受众长达数月的热点。1998年1月以来对美国总统克林顿性丑闻的报道也是万众瞩目。最先刊登丑闻的《华盛顿邮报》发行量直线上升,其它各报像《波士顿环球报》《商业呼声报》和《布法罗新闻》等报纸的销售量也都大幅度提高。
  在负面报道中,“冲突”是另一个重要特征。所有具“冲突”性的新闻题材都被认为是新闻价值极高的东西,比如战争,犯罪,劫持,谋杀,强奸一类,还有暴乱,政变,法院判决,游行示威,竞选,逃税以及官员的腐化堕落等。
  在澳大利亚报刊史上,“反常”和“冲突”一直是被高度尊崇的两大要素。1826年的澳大利亚报纸新闻就以恐怖题材、悲怆事件著称。稍后的“黄色新闻主义”又使报纸充满了性,犯罪,激进主义,警案法庭报道,谋杀等。从19世纪50年代起,评论家就指责报纸给予谋杀,犯罪,暴乱太重要的地位,以至超出了它们在正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澳大利亚的报纸只是西方报纸的一个缩影。在西方,人们对传媒过于集中报道“坏新闻”的指责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许多读者被铺天盖地的“坏消息”弄得很沮丧,他们呼吁:“请新闻记者们给我们些亮色,这世界极需一些‘好消息’!”
  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次世界新闻会议上,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强烈批评西方新闻媒介只报道它们国家的政变、灾害、落后等消极阴暗一面,实际上严重诋毁了发展中国家的形象。
  包括犯罪在内的负面报道被人们认为很容易引起负面效应。早在1858年,伦敦著名报纸《星期六评论》就开始批评报界对“性和犯罪过于感兴趣”,指责它实际起了“教唆纵容”的作用,致使人们道德水平下降。在90年代,英国大众传媒专家瑞蒙特?斯诺迪(RaymondSnoddy)总结说,对报界的一般指责是它们过分渲染一些具有戏剧性的、在生活中相对来说占很小地位的犯罪活动,以至让大众得出一种社会上罪案很多、身处威胁的印象。有相当一些证据证明,报纸确实能有效地助长犯罪。他举例说,比如“Mugging”(街头突袭)这个词汇由从美国引入后,报纸不厌其烦地重复,加上大量细节渲染,令年青人很容易起而效仿。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电视台播放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