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听到纯律(不是十二平均律曲集)的曲子?

您(@)目前可用积分:102923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4:00 &&
传统乐理书还是有用的,但训练方法常常不得当,道理也讲得让人头晕。有没有对纯律原理感兴趣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53:00 &&
从泛音或者称为谐音的角度讨论律学,会觉得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理解!我们继续讨论,会发现:除了2次谐波和3次谐波以外,更高次谐波同样会在音乐中起重要作用。4次谐波,就是两个八度,和谐程度不要再讨论了吧?5次谐波呢? 仍然以a为例,220Hz乘以5,就是1100Hz。它的一半是550Hz,&&再取一半,就是1.25倍乘以220Hz。如果让这样一个音高与基本音高的两件乐器奏响,你会觉得仍然比较协和,而且有了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大三度。如果再加上五度,声音就会很饱满。你发现,这不就是大三和弦吗?对!根据3次和5次谐波,设计出1:1.25:1.5,或者说,4:5:6,这样一组音高来。这样构成的音高体系,就是纯律(或者叫纯正律)的基础。你注意了吗?纯律的5度与五度相生律完全一样。纯律一开始就是为和声准备的。西方的铜管乐器一般都是按纯律制作的。可以算出,如果按十二平均律,大三度含4个半音,就要用公比自乘4回,就是1.* 1.* 1.* 1..259921而按纯律,只有1.25倍,可见,纯律的大三度小于十二平均律!因此,合奏时,优秀的小号演奏家会用气息顶一下三音,迁就整个乐队的音高![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00:34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0:00 &&
为了让忘记掉物理的朋友方便读,这里,介绍一下振动。乐器发出有固定音高的乐音,是乐器的振动体,例如琴弦受摩擦,有规律振动的结果。这种振动,如果是单一周期的,我们就说只有基波,例如长笛。每秒振动次数,我们称为赫兹,写作Hz.对弦乐器,一般在发出基波同时,还会同时伴有与基波成整倍的更高次振动,我们称为谐波,或者泛音。振动频率成2倍,就是2 次谐波,3倍是3次谐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2:00 &&
谢谢长短句。“听课”还算不那么吃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6:00 &&
纯律一开始就是为和声准备的。/西方的铜管乐器一般都是按纯律制作的。--这样的说法,很容易接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11:00 &&
谢谢投射网友的鼓励。其实,真的怕太专业化,没人感兴趣。不过,引以自豪的是,这种角度,这种思路,至今还没见到别人这样谈。喜欢有所心得而言,最怕人云亦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31:00 &&
古代中国,因为三和弦理论与实践不发达,纯律在中国并没有成形的理论。但有考证,认为还是有所应用。例如,杨荫浏先生指出:“一首琴曲,若用到3、6、8、11徽上的泛音,则这首琴曲所用的律,便只能是纯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6:00 &&
太多理论上的东西了,其实我们中国缺乏的不是理论,而是大胆的实践,得把理论变成实际的东西了,我们的音乐才可能发展的象西方复调一样那样广泛和受人们喜欢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16:00 &&
文章提交者:一只游泳的鱼 加贴在 音乐之声 凯迪网络 太多理论上的东西了,其实我们中国缺乏的不是理论,而是大胆的实践,得把理论变成实际的东西了,我们的音乐才可能发展的象西方复调一样那样广泛和受人们喜欢呀 ===================你可能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不了解。中国音乐史太缺少理论指导,严重影响了实践。并且,作曲家们、乐队头头们,包括相当国内一部分专业指挥在内,如果连音律都没真正弄懂,成天为各种民族乐器合奏时,或者与管弦乐队合奏时“跑调”(我指的是专业演奏员们!)而伤脑筋。这说明什么?说明理论落后了!说明没有一个好的理论指导,对你所说的实践影响有多严重!其实,我自己能有点心得,无非是以前在实践探索中稍微动了点脑筋。[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3:21:03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58:00 &&
有人可能会问:那么这三种音律到底相差多少? 听众真的能听出来吗?就以小三度为例吧。你知道,在十二平均律中,小三度是3个半音,就是300音分。而五度相生律的小三度为294音分,少了6音分。纯律中小三度为316音分,多了16音分,少6音分也许有很多听众分不出,但差了16音分,再想蒙混听众,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就算有听不出的听众,演奏员也听不出吗?指挥呢?听不出自己乐器与乐队的高达5音分差别的,不能做专业乐手更不能当指挥。你看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09:00 &&
所以,对管弦乐队,为迁就键盘,迁就大量的转调,以及全奏,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能选择十二平均律。如果为迁就大段的弦乐,例如大提琴独奏,你不能不靠近五度相生律。以求更漂亮的音色。这时候决定音色的主要是泛音。可是,为迁就管乐,例如长笛的独奏,或者为木管重奏中更和谐的和声,你会觉得靠近纯律也不错。光知道用键盘校音的,还不是真正合格的指挥。当然,连键盘音高都听不清的,最好别玩管弦乐器。玩什么?大军鼓呀!那玩意不要音高,只要节奏,比整个乐队更厉害的节奏感,而且体现在手上。我就不说小军鼓了。后改行的,别动那脑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4:00 &&
妙啊,对于俺们这些学理工科的来说,更是觉得茅塞顿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58:00 &&
四川音乐学院刘德庸教授写过一本《小提琴的音准概念和原则》。他认为:钢琴用的是平均律,弦乐用的是纯音律。(《不同乐器的律制协调问题》,《乐器论坛》)。但我在现场听到俞丽拿演奏,包括她灌的碟,似乎更接近于五度相生率。可能与《梁祝》的民族风格有关。而盛中国更接近于十二平均律,这可能是由于他常年与钢琴及管弦乐队合奏的缘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00:00 &&
violin网友则在小提琴博客中说:小提琴的音高标准到底是采用纯律,还是五度相生律,争议很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不采用12平均律。然而这三种律的区别是很微小的,对于业余爱好者初学时,也不必太较真。近年来的研究者称,很多小提琴家演奏时接近5度相生律。而约阿希姆演奏时用纯律,奥伊斯特拉赫演奏接近12平均律。如果演奏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律制,那么调音时,是用五度相生律还是纯律,就应该都允许的。我甚至认为一开始不会调弦时,如果身边没有老师,就是用 12平均律的钢琴来对音,也未尝不可。张世祥先生也说过:"只要象钢琴那么准就行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0:00 &&
谢谢agamomnon网友。其实,音律的道理并不复杂。麻烦在各种音律原理不同的乐器相互如何迁就。
共 34117 次点击,158 个回复&
本版块主题总数:58172 / 帖子总数:4643342
今日论坛共发帖:16008 / 昨日发帖:3304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什么是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纯律?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原创]《双音与和弦的秘密》论纯律和十二平均律在以五度相生律定音的小提琴上的调整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原创]《双音与和弦的秘密》论纯律和十二平均律在以五度相生律定音的小提琴上的调整
邓文汉(安东汉文D)
邓文汉(安东汉文D)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圣经
天才?37年来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邓文汉(安东汉文D)
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我们学习音乐,就是为了融入情感,诠释内心,做到这点以后,你才能去感化他人。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爱因斯坦
邓文汉(安东汉文D)
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平均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