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杂志社没有新年贺词吗

本周热点西部季后赛来到分区决赛&两支球队状态基本都打出来了:&雷霆经...熟练低位技巧的大个子一直都有,黄蜂的AL,篮网的洛佩斯,76人的奥卡福,森林狼的...今天西部半决赛,勇士VS开拓者的第五场,凭借克莱火热的手感和库里关键时刻的三分,...NBA季后赛,马刺VS雷霆第五场战罢,马刺主场91比95不敌雷霆,总比分2比3落...& &欧洲杯倒计时还剩 6 天2016年的夏天,第15届欧洲...全刊杂志网: &
《新周刊》杂志电子版
刊  名:新周刊 刊  期:半月刊 主  办:广东省出版集团 社  长:孙 冕 策划指导:孙 周 总 编 辑:刘胄人 执行总编:封新城 总 主 笔:肖 峰 美术顾问:傅 沙 首席摄影:张海儿 副 社 长:梁志勇 行政总监:吴江丽 发行总监:曹 萍 编辑出版:新周刊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44-1416/G2 社  址:中国广州市黄埔大道西      39-41号瑞达大厦3楼 邮  编:510620 传  真:020- 电  话:020-94277转 网  址:.cn 电子邮 发行电话:020-/9转 传  真:020- 订阅热线:020-/9转175、176、178 零 售 价:人民币15.00元
 《新周刊》往刊回顾
2010年第20期
2010年第19期
2010年第18期
2010年第17期
2010年第16期
2010年第15期
2010年第14期
2010年第13期
2010年第12期
2010年第11期
2010年第10期
2010年第09期
2010年第08期
2010年第07期
2010年第06期
2010年第05期
2010年第04期
2010年第03期
2010年第02期
2010年第01期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6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微信奴--微信公众帐号导航大全,收录了各地区微信公共账号以及旗下文章。没有传统的年
作者:孙欣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对有故乡的人来说,乡村的年味儿才真正浓,比鱼肉的酱色油香还浓,比鞭炮的硝磺香气还浓。我在书上读过、在电视上看过红红火火年味儿浓郁的传统新年,但那不是我的生活。
我的出生和成长跨越几个不同的城市,父母双方的家庭三代以来没有回故乡长住过;从祖父母开始,每一代都至少换过一次居住地。像我家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历史中应该不少见。如今生活安定,人们逐渐捡拾起各地的风土民俗,掸掉上面的灰尘,珍惜地放在供桌上,插上三炷香,传统奇迹般地恢复了起来,按照想象中的模样。因为家里人在南方和北方都住过很长时间,我家过年的基本节目并无文化传统可言,南北融合七拼八凑,二三十年来倒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成了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小的孤岛似的&传统&,只是大家庭团聚时的排列组合偶有不同。我的祖父母一代都在世时,父母的兄弟姐妹们尽可能在年节时多奔走,和老人团聚过年;这些年祖父母相继去世,我这一辈的孩子有了孩子,我的父母辈升级成为祖父母,成了更小家庭的团聚核心,靠电话和iPad联系着,天涯若比邻。中国传统社会可能会认为我这样的家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但是对我这样从来不知故乡为何物的人来说,剥离了地域和传统的惯性引力,家庭的亲和力反而完全集中在家庭成员本身。无论是父母的小家庭还是祖父母的大家庭,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城市高耸的大楼里千门万户,每一扇亮灯的窗后都有一个小小的家庭传统。许多的孩子从城市的房子里走出来,长大成人。对他们来说,窗后过的那些年是他们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过年是个传统色彩浓重的庆典,一方有一方的风俗,有一方的水土标记。我家既缺乏在一地久居的传统,家中的&年俗&就免不了入乡随俗。祖父母工作后期和离休后一直在广州居住,但除夕必要吃上饺子才算过年。一大家子吃惯山东菜蔬的人又都嫌广州的韭菜质粗味浊,于是仍然住在山东的我的父母春节去广州时,临行前要先在菜市买上一大捆嫩韭菜和两棵好白菜,包扎妥当,作为随身行李空运。有了大棚蔬菜后,冬天要吃鲜嫩的韭菜和白菜在山东真不算是一桩事,但随父母飞到广州的这点蔬菜对大家庭来说却是不可少的年货之一。大家庭里好些成员不是生在山东就是长在山东,包起饺子来十指灵巧,一挤就是一个白生生的小胖猪,皮薄边窄馅儿大,齐齐整整摆开饺子队伍。大家流水作业,一边包一边冻一边煮;那边厢还分出一拨人依南方习惯做年夜饭,有凉有热有汤有鱼有鸡,做法却又是南北兼合。我和表弟们吃饱了饭菜(往往还被特许喝上一点葡萄酒或者广东的米酒),勉强吃上两三个饺子已经撑得不行。大人们都特意留了胃口吃饺子,一边吃一边品评今年的韭菜,当然总是说嫩说好。我对韭菜没有什么感情,直到现在也不理解为什么饺子一定要吃韭菜的,但是后来我自己的生活让我理解了上两代人没处安排的乡愁,虽然我没处安排的乡愁不是韭菜味儿的。
我奶奶的爱好是养花。家里没有什么名贵品种,但应时应季各色花草也开得蓬勃热闹。春节前弄水仙完全是我奶奶的工作:从花鸟市场买回一纸箱的水仙头,把水仙缸盆和鹅卵石拿出来洗洗干净。养水仙的关键步骤是在鳞茎的合适部位切开小口,以决定水仙的叶子和花的生长方向和形态。广州的能工巧匠把水仙层层堆成高塔,算准春节时分一齐绽放,郁郁芬芬,又清丽又红火。我奶奶手艺业余,只是每间屋养一盆,借花香点缀广州湿冷的冬天。除夕一天天近了,水仙的叶子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虽然养水仙的程序做了很多年,我奶奶还是年年都忐忑它们会不会那么凑趣儿,刚好能在除夕或初一盛放;每天早上的气温和阳光都被综合考虑一遍,每天晚上的结论都是&谁知道呢,走着看吧&。水仙花开得正好,我奶奶就欣然,开得不巧,亦可喜,来年再次上演一遍。广州过年时的金桔,叶如墨玉,实如金弹,喜气洋洋。来串门的亲戚朋友几乎人携一盆,到后来简直没处搁。大枝的桃花除夕当日才登门,这粉红霸王只能插在家中最大的花瓶里,放在宽敞的厅上,人走进走出都得小心翼翼,怕带翻了它,桃花枝上定要挂上十几个红包,俗,却不能少。
除了自己办年货,亲友团送的年货更是川流不息。广州人以食为天,过年时准备的吃食更是三十三天天外天。朋友熟人们惋惜我们一大家子什么都不会操办的北方外来户(广州人看外地人都是北方人),踊跃投以腊鸭、腊肠、冬菇、年糕、猪肉、鲩鱼&&每样都精心交代做法,不许混乱。家里厨房主事者多,那些让我馋得不行的玉黄的腊鸭,红亮的东莞腊肠,大鱼嬉水的椰汁黄糖年糕&&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因为家里掌厨的不爱腊味。然而有两样东西我总是奋起捍卫,誓要独吞,那是一个花县的阿婆送来的自做的萝卜糕和马蹄糕。酒家里的萝卜糕是雪白的,她做的萝卜糕是蜡黄的,然而萝卜米粉与糕料融洽柔腻,浑然一体,不辨何为萝卜何为米粉,何为虾干腊肠。萝卜糕切成小方块,油锅里煎起金边,我的筷子轻轻一触,整碟糕就不见了,留下后来年复一年的念想。她做的马蹄糕也是灰灰的,绝非酒家马蹄糕清亮透明的模样,但清甜柔韧,甚至为鲜荸荠所不及。
大学毕业后,我先去香港,再去加拿大。在香港时仍回广州和大家庭过年,憨吃闷睡,鼓腹而游,大年初一摊开手掌收红包。去加拿大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宿舍就是我的家。为了让我自己找到家的感觉,1月里别人正努力收复圣诞和新年期间吃撑的胃囊,雄心勃勃地开展新年订下的计划,我却开始筹划过年。我一个人加上一个兴趣浓厚但毫无经验的室友做帮手,决定要把年过得雄赳赳、气昂昂,像一支展开旌旗的军队。家里七拼八凑南北融合的过年习惯,统统被我从思想背后翻出来筛了一遍。虽然我在香港时硕士研究做的是植物,但我对花草既没有天分也没有兴趣,所以孵水仙这一项可以免了。我奶奶过世以后,家里也不再有人孵水仙,都是临过年在外面买几盆,从来都开得正好;物是人非,也不必在打电话时讨论今年水仙能否及时开。多伦多腊月里动辄冰天雪地,金桔和桃花也没处去找。多伦多近郊的华人聚居区或许有,但我住在城里又不会开车,去不了。于是只有往吃的方向努力。
为了庆贺新年并与不知过年为何物的朋友们分享中国新年的喜悦,我决定自己做萝卜糕和芋头糕。我收集的菜谱从《媛姗食谱》到《珠玑小馆》都有做法,网上的资料更多,各有各的微妙不同。我相信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微妙不同足以引起广州不同区甚至不同街道之间的恶战,但是在我万里之外的小厨房里,无论哪个版本都是正宗的故国的味道,而我执意挑最麻烦的做&&腊味、冬菇、虾米分开炒过再混合起来调味,萝卜刨丝先焯水再炒过&&仿佛不麻烦就不够年味儿。我切腊肠切得虎口起泡,刨芋头又刨得手指奇痒,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代表着我和我的父母、祖父母出生和成长的那些个城市,为我自己在这里过年。第一次做萝卜糕和芋头糕,我借用了全宿舍四个女生所有的蛋糕模子,还不得不用上做南瓜派的铝箔模子。我和热心室友的牛仔裤和围裙上到处是一搭一搭的黏米粉,厨房甚至卧室里的一切都沾染了冬菇腊肠的香味。因为不知道糕糊应该倒多厚,蒸多久,我们两个做生物的学生干脆试验了各种可能性,它们竟然都成功了。太稀软的糕出锅以后我们自己迅速吃掉了,软硬正好的我们切片煎过,带去实验室请同学和同事吃,博得一片赞扬。太硬的被我切成小块,四面煎黄,另加酱油糖炒,也是过年期间美味的点心。熟能生巧,做到第三年上,在我自己的小厨房里,我已经可以一下午做好三四块萝卜糕和芋头糕,而且窗明几净。糕蒸熟晾凉,从模子里搕出来,用保鲜膜包好,送人自食兼冷冻储存,半年后又珍惜地拿出来吃。
结婚以后两个人过年,年夜饭怎么做,成了富有挑战性的难题。炒两三个菜无论如何也不够隆重,像过去在家时冷菜热菜做一大桌连包饺子,凭这点可怜的劳动力技术上也不可能实现。反正我家也从来没有一定的过年传统,干脆吸取南北菜色精华,完全创新。年夜饭应该有一定的布局:味觉上由淡入浓,触觉上刚柔相济,温感上冷热调和,并且具有善祷善颂的意义。年夜饭两个人一餐吃不完,还要考虑下一餐的剩菜冷吃或者再次加热仍然不令人厌烦。读了很多菜谱以后,我左斟右酌了几天,决定做四个小冷盘:卤花生,金钱肚,糟羊舌,凉拌黄瓜。两样冷荤是白切子鸡和苹果酒煨过的油封鸭腿,两个大菜是葱烧金鲳和冬笋扣元蹄,一个蔬菜是冬菇炒青菜即金钱满地,以精而不简的一桌菜庆贺我的新年。我没有家庭传统也没继承多少地域风俗,反而可以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地用多伦多唐人街和农民市场能买到的材料料理一桌年夜饭。
离开多伦多以后,我来到了英国牛津。在这里过年又是新的挑战&&小城只有一间小小的中国店,卖苦涩的白萝卜和有芥末味儿的青菜。多伦多从不稀罕的大芋头,此地只有冷冻的(而且每次去冷柜里好像都是年深月久的那同一包),自制萝卜糕和芋头糕是没指望了。伦敦华埠的商店应该是堆得金玉满堂,也许值得跑一趟。作为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雄心勃勃地要再次在一个新的国家炮制我的新年传统。我要在新春里用水仙和兰花装饰我的房子,我要做香菇笋丝腐皮卷分送同事,煮一锅新卤水卤鸡翅豆干五花肉,除夕夜做一只八宝填的肥鸭子作为大菜,用青菜肉丝炒一锅细长劲道的新竹米粉祝愿长长远远。我愿多年以后我的朋友和亲人想起有我在那里的中国新年,会记起我的萝卜糕、芋头糕、水仙花、八宝鸭子和炒米粉;即使中国新年对他们来说只是日期不定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一天,即使故乡不是一个城,地球只是一个村,十年后我不一定还在此处,我只想对我生命里所有的人说:我在那里的时候,真高兴你也在那里。
(作者在牛津大学病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 |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周刊杂志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