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中国出生的任德福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书痴说史:中国最大的海军家族
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君竹村有一任姓家族,自1867年至今的140多年间,出了1200多名海军,因此在中国海军史上有着“无任不成舰”之说。
君竹村背靠忠棋山面对马江,任家是君竹村第一大姓。任家水兵们的祖先是从湖南岳洲洞庭湖旁的君山迁入福州的,先是一位叫任献文的哥哥搬来,觉得此处面对闽江,山清水秀过日子不难,又叫来了弟弟任文明。哥俩将老家的君山作为新迁地的名称,以志不忘根本,“君竹”村名就是这样来的。
君竹村的第一代水兵,是与福州船政同时诞生的。日清政府在离君竹村咫尺之遥的马限山下兴办船政,君竹村近水楼台先得月,任家先是有人在此做工,后来招募水勇。君竹村面对闽江,没有一位男人不是水中蛟龙,加上君竹村除了山就是江,平地只有“巴掌大”,农民找不到任何谋生的出路,于是,一些青壮年便尝试当水兵。很快,他们发现当水兵比种田捕鱼收入高。当水兵最少每月也有10块大洋,这在当时可以买10担大米。每月10块大洋,对当时的平民来说可是很高的收入,因此当水兵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聪明的水兵很快发现,从船政学堂毕业后,不但薪俸高,而且有地位,有的毕业生都当二品、三品官,他们认定读船政学堂既可以荣华富贵又可以光宗耀祖。于是,这里的人家都省吃俭用,积攒钱送子女读书,而后去报考船政学堂。
君竹任家当水兵多还有几个原因:因为有些老水兵们攒了钱后把儿子送去学文化,他们有了文化的儿子有的考进船政学堂,从船政学堂毕业后,成了军舰上的军官。旧式军舰上水勇除了练营毕业生外,还实行募兵制,舰长在兵源不足情况下可以招募一些水勇,因此有些君竹村的村民有“后门”可走。当时进练营要进行简单的面试和严格的体检,君竹村任家出了多位练营教官,这些亲戚教官很帮忙,把面试题目透露给了要报考练营的亲戚,还教亲戚如何作答,若有些人体检不过关,他们也会帮着疏通打点。
从清朝到民国到新中国,君竹任家一直都有人当水兵。中国近代每一场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海战、每一场抗击外侮保卫祖国的战斗中,都有“任家兵”参战,且都有战死沙场的。
马江海战任家18人捐躯
发生在1884年8月的中法马江海战,激战地点就在君竹任姓人家门口的闽江上。
中法马江海战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越南北部从秦到五代都是中国的郡县,到宋始立国,仍为中国藩属。19世纪后期,法国进攻越南,越南被迫求和,成了法国的保护国。法国一再向北扩张,遇刘永福黑旗军和清军的阻击。1864年6月,法军在凉山观音桥向清军袭击,惨遭失败,决计利用其海军优势夺取基隆和福州,迫使清廷屈从谋和。6月26日法国编成远东舰队,以孤拔为司令,于7月率舰前来,驻泊闽江口,伺机进攻闽台。
法舰首攻基隆失败,立即转向福州。当法舰在马尾紧靠中国舰队停泊时,福建军政当局屡请“塞河”、“先发”,清廷不是因“和战未定”,便是以“群疑众难”而拒绝掌握战斗的主动权,还下达“彼若不动,我亦不发”“与之相持,总以镇静为主”等荒谬透顶的命令,甚至还下了一道严令“无旨不得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一切,使福清海军先后失去了封锁海口和利用涨潮先发制敌的有利战机。7月23日,法舰突然向中国舰船袭击,马江之战爆发。
在这场反侵略战斗中,福建水师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形下,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死难烈士达857人。君竹任家子弟没有一个当逃兵,壮烈牺牲者在册的就有12位,他们是:“福胜”舰正管轮七品军功任三穆,“福星”舰炮勇任朗、任国礼,“振威”舰水勇任如仁,“福胜”舰水手任成材、任秋、任玉龙,厨夫任鼎鼎,“扬威”舰水勇任世德、任德福,“建胜”舰水手任国柱,“镇海”舰左右营丁任得。
甲午海战中任家殉国13人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对欧美屈从,却想从中国、朝鲜得到补偿,奉行的是“失之欧洲,取之亚洲”。日本在完成对华战争准备后,便开始找机会侵华。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清廷求援,清政府派“靖远”赴韩,但韩军失利。清政府又派提督叶志超、丁汝昌分率海陆军驰赴韩国仁川增援。日本政府派遣数批军队登陆朝鲜及大小舰船10余艘于仁川外海排成阵势,刻意挑衅,并胁迫韩王向中国谢绝称藩、辞退中国驻韩人员及协助剿乱的中国军队。韩王拒绝了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使得形势更加紧张。在此等情形下,腐败的清政府还是寄希望于列强调停,以致贻误战机。7月23日,日本政府扶持朝鲜国王组成傀儡政权,仅过两天,就宣布废除同中国的一切条约,授权日军驱逐中国军队。至此,清廷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日方又多方逼战,大战终于爆发。
日早上,日寇不宣而战,在朝鲜西海岸丰岛附近的海面上,突然向我舰开炮袭击,甲午战争以丰岛海战拉开序幕。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9月17日,中日舰队的主力战——黄海海战拉开。我官兵英勇不屈,与敌拼杀。
在甲午海战中,任家有13位男儿壮烈牺牲:“致远”舰水勇任新齐,其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跟随管带邓世昌,与战友们一起驾着军舰向敌人的“吉野”舰冲去;“靖远”舰水勇任新钊,身上多处被炸伤,鲜血直流,但仍顽强与敌激战,战死在甲板上;“镇远”舰水勇头目任正涛、副头目任振道、正炮弁任其德、副炮弁任升灿、鱼雷副头目任新銮、舱面副头目任弟、一等水勇任成标、二等水勇任玉秋、三等水勇任勃、水勇任信标,在福州老乡林泰曾管带的指挥下,沉着射击,多次重创敌炮,全舰虽被日军击中千余弹,但仍未失去战斗力,10位任家儿子在身体多处负伤的情形下,忍着巨痛,继续炮击日舰“松岛”号,终于击中“松岛”,引爆其火药库,使敌舰失去战斗力,他们自己为保卫祖国海疆流尽最后一滴血;“来远”舰正管油任世梅,也在此战中牺牲。
抗日战争任家又有9人牺牲
根据目前查到的资料,任家男儿参加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诸多战斗,牺牲者目前已了解到的就有9位。
江阴是长江要塞之一,在战略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要想拱卫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就需抵御敌舰溯江而上,在江阴构筑坚固防线。中国海军在以沉舰筑成江阴堵塞线的同时,又将“平海”、“宁海”、“应瑞”、“逸仙”等主力舰放在了江阴最前线。1937年8月下旬,日机曾多次来侦察、轰炸,被中国军队击落击伤各一架。9月22日开始,敌机倾巢而攻,利用当时中国空军和防空力量极为落后的状况,对中国部署在江阴防线的主力战舰进行狂轰滥炸,中国战舰只能以高射炮集合射击,甚至以高射机枪还击日机……“江阴海空战”中,任家儿子任积兴,原是“大同”军舰轮机下士,战前被派往“宁海”舰。战斗中,他与他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父辈一样,为抗击日寇对我华夏大地的侵略,再次血洒疆场,牺牲时年仅27岁。还有一位叫任礼华的任家儿子,是“建康”舰上的一等兵。9月25日,他随战舰前往救护“逸仙”舰,遭敌机轰炸,他和战友们誓死还击,被敌炸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随着江阴的失守,日军占领南京。日军以为拿下南京后,可以很快拿下武汉,控制全中国,于是调兵遣将,先沿平汉路南犯,后改为溯长江西犯,兵分三路,采取海、陆、空合攻武汉。在“大武汉保卫战”的湖口、鄱阳之役中,先是“义宁”炮舰的列兵任礼海壮烈牺牲,后是“海宁”炮舰列兵任奉祥殉国。在“大武汉保卫战”的岳阳、新堤海空战中,“江贞”舰的帆缆下士任永通壮烈牺牲,其31岁,毕业于南京鱼雷营,家有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在“闽江口抗战”中,“抚宁”炮艇的帆缆下士任木旺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抗战中中国海军还组织了布雷队,开展海军布雷游击战,通过在江中布雷炸掉日寇军舰,消灭日军有生力量,阻止日寇侵略铁蹄。一批优秀的海军布雷队员在布雷战中光荣牺牲。这中间就有三位任家男儿:任守辉,是海军布雷队一等兵,海军练营毕业生,1928年12月由练兵升一等,日在新瓜字号洲布雷中牺牲,年仅29岁。任礼壮,海军练营毕业,1937年8月由练兵升海军水雷队一等轮机兵,日在湖口布雷中殉职,年仅22岁。任灯灿,海军上士,也在布雷中牺牲。任礼遵,海军上士,布雷中壮烈牺牲。
任家出了两位海军名将
在百余年间任家人以出水兵居多,但也出了一些海军军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任光宇和任光海兄弟俩。
任光宇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水兵,任光宇为家中三兄弟的老二,曾当过水兵。任光宇1885年生,烟台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生,是中国海军第一批赴日留学的学生,1906年5月赴日本留学。1907年9月被派英国远东舰队学习,次年又被派英国海峡舰队学习,1909年转入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校深造,1911年1月回国。学成回国后,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任军舰航海副、枪炮副,直至军舰大副等职。1912年升“建康”舰舰长。该舰曾护送孙中山先生从上海到广东,孙中山对任光宇顶有好感,向他讲述了许多革命道理,还亲书“天下为公”四字横幅相赠,并同其合影留念。孙中山写的专文《普陀志奇》中有记载此次活动,并提到舰长任光宇的名字。1918年,任光宇调任“永绩”号舰长。
1922年萨镇冰出任福建省省长,对任光宇很赏识,电商北京海军部,调任光宇为福建省水上警察厅厅长。因颇有政绩,1925年任光宇被调任福建省警察厅厅长。但任光宇以“海军出身,不宜陆事”相辞,1925年即回到海军界,出任“通济”舰舰长。1926年,调任“应瑞”舰舰长,晋升海军少将。在这期间,海军部曾派任光宇到马尾海军学校当毕业考试监考官。
北伐战争开始,上海海军于1927年归附国民革命军,任光宇出任海军总司令参谋长。日,南京政府海军部正式成立,任光宇出任海军部少将参事。日寇侵华,任光宇参与策动了长江江阴、马垱、田家镇三大海战和沿江沿海阻塞战、布雷战,阻击日寇铁蹄对我华夏大地的践踏。1938年,任光宇由南京调往桂林,在李宗仁、白崇禧手下任少将高参,参与指挥西南战区的陆海空三军对日作战。1940年,日军侵犯桂林,李济深指名请任光宇负责主持保卫大西南之战。任光宇立即会同各将领奔赴前线,以主力大军和左右翼两军,海军炮艇等协力攻击日军的中路,集中兵力,夺回阵地,大歼日军。
那段日子,任光宇经常夜以继日制定作战计划,还带着参谋人员到最前线观察敌情,有时连续多日未合眼,终于积劳成疾,得了严重胃病。胃痛得厉害,到最后进食很困难,大伙恳求他赶快到后方治疗。任光宇说:“军人以血洒疆场为人生之大幸福”,坚持战斗在前线。后病情日益加重,被强行送往后方桂林抢救,但行至途中,这位任家儿子永远合上了眼睛。临终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赶走日本仔时,到我的坟前告诉我。我恨,不能活着看到这一天。”病逝时年仅56岁,死后被追授海军中将。
任光宇精通英语,曾译有《世界战舰》,还著有不少海军学术文章。他写着一手好字,向他求题字者很多。他还喜好读书,家有藏书万余册。他在福建任职期间,百姓送有万民伞及匾额。
任光海,为任光宇的胞弟。烟台海军学堂第六届驾驶班毕业生,1918年赴英国留学,1921年转美国费城留学,主要学习鱼雷,1921年6月回国,1939年,任海军特务总队总队长、海军修械所所长,曾任“建康”、“楚观”、“逸仙”等舰的舰长。1947年,因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愤而辞职,回到家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政协委员。1960年病逝。
任光宇有一个哥哥,从小学裁缝。因家中多人在马尾海军学校和马尾海军司令部做事,经牵线专门为马尾海军做衣服,生意稳且收入颇丰,后来做过海军军服店的店东。
这任家三兄弟的后人,多数都是大学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其中有一些是造船工程师。任光宇兄弟的母亲是福州琅岐人,在任光宇兄弟当了海军军官后,原想在君竹建一大宅院,但君竹人多地少,又都是自家人,你要盖大房,就势必占了亲戚的地。任母就回到地多人稀的琅岐娘家,建了琅岐全岛最大的大宅院。如今走到琅岐,只要问任厝在哪里?当地人就会告诉你:“最大最气派的宅院就姓任”。眼下任厝虽因道路建设被拆了许多,但还是全岛第一大宅院。解放战争任家子弟起义多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国民党统治区内民主运动空前高涨和国民党军海军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特别是由于中共各级组织和人民解放军敌工部门卓有成效的瓦解敌军工作,在1949年2月至1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民党军中共有起义、投诚舰艇97艘,官兵3800余人。起义、投诚的舰艇数约占当时国民党军海军舰艇总数的22.7%,起义、投诚的官兵人数约占当时国民党军海军总兵力的9.5%。起义官兵中,就有大量君竹任家男儿。90%以上起义成功的国民党军舰上都有任家人。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海军中任姓人渐渐少了,所以现在也就没有了“无人不成舰”之说。人们对任姓家族在海军中的地位逐渐淡化了,直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想起这一段奇特的历史了。
被新浪首页、博客首页、文化博客“读书随笔”、“史话”、“人文视野”、“深度阅读”、“女子文坊”、女性博客“情感”、“新浪大众书评”、“锐博客”、“博客首页圈子、专栏”、“博论坛”等栏目收录推荐的文章还有:&&
&&&&&&&&&&&&&&&&&&&&&&&&&&&
&&&&&&&&&&&&
&&&&&&&&&&&&
&&&&&&&&&&&&&&
&&&&&&&&&&&&&&&&&&&&&&&&
&&&&&&&&&&&&&&&&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1、烈士档案
姓  名:  性  别:男&民  族:汉族&籍  贯:&&
出生年月:1906年牺牲日期:1931年09月  
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曾任中共万年县组织委员。7月,任浮梁县主席。1931年9月,率红军攻打凤岗村时壮烈牺牲。
2、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陈调元()字雪喧,河北同口镇同口村人。陈早年毕业于,1913年入,在直系部下镇压。后历任宪兵营长、第47旅旅长、江苏第五混成旅旅长、徐海镇守使等职。
1923年任安徽督军,第二次後投靠奉系,任第六师师长,1925年升皖军总司令、安徽督办。1927年2月,于安庆战斗失利后率部参加,任第37军军长,后升为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军团长、山东省主席。1934年1月任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共预备军总司令,12月转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日在四川去世。
陈调元??生平事迹
日(清光绪十二年十月十七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其父去世,家道甚为贫寒,家离不远,沼泽地里芦苇丛生,家中三口人的生活仅靠母亲杨氏和妹妹织苇席的微薄收入维持,全家把光大门庭的希望,寄托在陈调元身上,送他入私塾读书,发愤攻读,目的是为了摆脱贫困,光耀门楣,数年之间,对于文理已粗通门径。
1900年夏“”时,陈调元目睹国是日非,乃萌弃文从武之心,另谋出路。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秋,直隶总督在保定城里开办参谋学堂(任总办、任提调),次年陈调元前往报考,被录取。1904年陈调元期满毕业,被派在新军某镇任哨官。1906年5月被保送进入保定军官学堂深造科(后改陆军大学第一期)学习。1907年11月毕业,回原部队升充队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清政府陆军部在湖北南湖设立陆军第三中学堂,李钟岳为总办,范尚品为监督,陈调元任地理教官,、、等高级将领早年均曾在湖北陆军中学学习,故后来都尊称陈调元为老师,关系密切。
日时,陆军第三中学不少师生积极响应,陈调元则只身离开武昌回到北京观望,住在陆军学堂同学李炳之(时任陆军部军咨府科长)家中。11月北洋清军南下镇压起义,招揽参谋人才,陈调元自荐任北洋第二军(总统官)参谋,南下与革命军作战。1912年1月陈调元随冯国璋北返,在清(统领冯国璋)中任职,3月北洋政府成立后任陆军军事学堂的队长。日授为陆军步兵上校。
1913年7月“”爆发,陈调元任北洋第二军(军长冯国璋)高级参谋,南下镇压“”。9月14日授陆军少将,任第二军宪兵营长,负责维持南京治安及军纪,却难以制止张勋部官兵肆意烧杀,建议冯国璋收编了所部,陈、张结为金兰。12月改任江苏宪兵司令,江苏都督冯国璋颇喜陈调元才具,故常以他为代表赴南昌、武昌与李纯、二督商洽公事,被称为军人政客,由于他面相憨厚,又有“陈傻子”之称。日加陆军中将衔。日,陈调元被江苏督军李纯任命为江苏第七十四混成旅(原江苏第三师改编)旅长。1918年4月,山东鲁南土匪流窜到江苏,李纯令陈调元负责清剿宿迁、邳县、雎宁三县土匪,8月淮、海、宿各区土匪次第肃清,陈调元改任江苏陆军第五旅旅长。日署徐海镇守使,驻扎徐州重地,由于他对长江各省的人事熟悉,仍有时充任江苏代表,往返于赣、鄂诸省间。10月12日江苏督军李纯自杀身亡,陈调元为维持江苏将领利益,与北京政府接洽,按李纯遗嘱推继任督军,对陈调元更为倚重。
日,以为首的鲁南匪众袭击了津浦路上的国际列车,将以克莱尔为首的包括英、美、法、德、意、西班牙、葡萄牙人及在内的西方军事顾问团劫为人质,扣押在抱犊崮山上,中外震惊,北京政府感到非常棘手。5月12日始,陈调元自告奋勇,数次与匪方谈判,参与解决“”,陈调元以其平素接近帮会的知识,使出浑身解数,极力游说。5月31日,徐州镇守使陈调元,江苏交涉员温世珍,上海商会代表(法租界巡捕房总探长)等与匪方代表郭其才、刘武刚会谈。6月1日陈调元亲入抱犊崮,与商谈,2日随陈调元下山接受招安改编,12日陈调元最后一次上山,13日所有人质被释放,事件解决,此案之解决使陈调元名声大振,一时中外闻名,被人称为“治匪能手”、“黄天霸式的英雄”。8月30日北京摄政内阁派陈调元为皖、苏、鲁、豫四省剿匪总司令,成为江苏军队中的实力派。
日,江苏督军齐燮元发起江浙战争,陈调元任苏军第二路司令,下辖中央第二十四师、江苏第一师、江苏第二混成旅、江苏第五混成旅和河南第三混成旅,在宜兴一带与浙军作战,陈军在浙军的进攻下有不支之势,幸赖鲁豫鄂援苏军两万到来,归陈调元指挥,浙军遂败,卢永祥败逃。9月25日孙传芳军入杭州,即赴嘉兴,陈调元亦率师来会,进攻松江。10月23日北京发生“首都革命”,吴佩孚在直奉前线的军队大溃,11月7日陈调元升任江苏暂编第四师师长,奉之命北上援助吴佩孚,因山东督军郑士琦宣布中立,不予假道而阻于半路。11月27日因奉系压迫宣布下野,为反对奉军南下,令陈调元署理江苏督办,节制军队抵抗奉军,但齐燮元留恋权位,并不离开。12月18日,浙江督军派代表到徐州于陈调元谈判,劝陈撤军。12月20日陈调元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提出放弃徐州退守长江,被齐燮元否决,但仍对他宣慰备至,着其回徐州部署作战。12月23日,山东督军郑士琦以密商对付奉军为由设计诱骗,电邀陈调元到济南,被迫与、合流倒戈反,答应让开徐州,24日赴北京面见段祺瑞,被许以江苏军务帮办。12月26日陈调元回徐州,令部下让开徐州,齐燮元众叛亲离,只好宣布下野,陈调元未随去,反投奉军,任苏皖宣抚军第三路总指挥,率部至南京与齐燮元残部作战,江苏遂被奉军占领。
日,陈调元任江苏军务帮办兼第四师师长,14日任宣抚军第三军军长,此时驻江苏奉军有丁春喜、、邢士廉等师,奉军将领对陈调元等降将极为鄙视,陈则对奉军曲意逢迎,隐忍不发,关系日渐“亲近”。8月29日以奉系督办江苏军务,赴任后对陈调元极为冷淡,二人之间矛盾日深,秘密与联系准备反奉。10月15日进攻上海,奉军大败,急忙下令撤军,是时陈调元的军队早在南京城内外及江北浦口、乌衣一带布置妥当,意欲活捉杨宇霆,17日陈调元设宴招待奉军将领,发觉不妙急速逃离南京,奉军其他将领则被陈调元拘捕,同时派人迅速占领电报局,宣布“响应浙军,会师宁镇,驱逐奉军”,奉军退至南京附近和江北之际,分别被陈调元军缴械。10月20日孙传芳进抵南京城,21日陈调元与苏军将领及联名通电,拥讨奉,即渡江沿津浦路北进,南京城内治安完全交由陈调元负责。10月23日由蚌埠回到南京,27日奉令代理江苏军总司令,兼讨贼联军第九军司令。10月28日,东路军及奉军邢士廉占江苏海州,调陈调元、郑俊彦等赴援。11月1日孙传芳和张宗昌大军开始激战,2日将施从滨杀害,6日孙传芳军东路白宝山、陈调元等占海州,8日占领徐州,逃回济南。12月1日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安徽军总司令兼第六师师长,陈立即谢委,8日率部抵蚌埠就职,辖四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工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卫队营,观察政局的变化,与各方面实力派保持密切联络,与南方政府、奉军和都建立了联系,并增编了机关枪团、炮兵团、警备团各一个。
日,陈调元派兵驱逐占据亳州之豫匪,枪毙勾通孙匪的军官。1月8日,和陈调元联名发电,责问执政府公布一年来一万三千余万收入账目,长江各省都随声附和,使段祺瑞非常难堪。7月9日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陈调元积极制定对北伐军的作战方略,但并不支持,陈调元很不满。8月30日北伐军在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9月1日矛头指向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孙传芳急忙准备迎战,将十万人编为五个方面军。9月6日的第七军自武昌调赴鄂东,迎击陈调元部。9月8日陈调元任第五方面军(皖军)总指挥,辖三个师三万四千人,进驻武穴,全力阻击北伐军,26日第五方面军陈调元、王普部由武穴向黄州前进,驻阳新之第七军部不加抵抗,避开兵锋折往赣北。10月1日调鄂东陈调元、王普、马登瀛部向赣北出动,拟截断革命军后路,5日派刘凤图、毕化东两旅在瑞昌迫李宗仁第七军,致使第七军退出,8日第七军再次进攻,在王家铺与陈调元部刘凤图、毕化东两旅激战。10月9日陈调元被北洋政府晋授陆军上将。10月9日,周荫人、卢香亭、陈调元、郑俊彦、陈仪、周凤岐复汪荣宝等十三公使电,赞成停止战争,召集国民会议。10月12日陈调元部刘凤图、毕化东两旅在王家铺被第七军歼灭。10月13日蒋介石攻南昌不克退走,时盛传蒋介石重伤毙命,孙传芳亦赴武穴查防,并促陈调元、王普向武汉进攻,陈调元在陆军学堂之旧相识唐生智已是北伐军军长,通过唐的撮合,陈调元已与蒋介石达成默契,陈调元乃旁视蒋军直攻南昌、修水一线,卢香亭、郑俊彦等部基本被全歼。11月2日北伐军向江西发动第三次进攻,五省联军呈崩溃之势,8日被法军攻占南昌,武穴一带之皖军因孙传芳战败,向安徽撤退,陈调元、王普均先后回安庆。11月15日孙传芳失守九江,奔回南京,陈调元仍以安然无事的态度回到南京,孙传芳对之慰勉,并给军费二十万元,使之安心整理部队,准备反攻。11月19日卢香亭、陈调元、陈仪、白宝山等在南京会议,不赞成直鲁军南下。11月30日列名推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电文。12月21日孙传芳和张宗昌商定防务,决定陈调元和张宗昌共防安徽。
日,芜湖陈调元军大肆抢掠,人民死伤十余人,任部第一方面军总司令,自皖西向江西出动,内部不断出现动乱。2月19日,安庆陈调元等密谋与革命军合作,暗中接受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兼北路军总指挥的任命。3月1日,、因陈调元态度不明,将陈部在蚌埠、浦口部队缴械,陈部旅长孙东云逃往徐州。3月4日,陈调元自安庆到芜湖,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辖岳盛宣、丁瀚东、安树珊三个师,另一个教导旅)军长兼北路军总指挥,致使孙传芳部队最后分崩离析,北伐军第七军等顺利占领安徽。3月11日被选为武汉国民政府委员。3月20日蒋介石自九江前往安庆,陈调元亲乘兵舰前往迎接,并赠送十二门野炮和十六门山炮,3月底被蒋介石任命为安徽省政务委员会主席,招降纳叛,继续为北伐军立功。
日,陈调元部归第二路军(代理总指挥)指挥,并任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沿运河两岸继续北伐,12日陈调元部自东梁山渡江,攻占和县,败直鲁军第十军杜凤举部,13日克含山,17日攻占全椒。6月12日第二路(、陈调元军)连日攻山东郯城,为孙传芳、李宝璋所拒退;6月23日蒋介石下进攻鲁南作战令,命第二路军第一军之邓振铨、师、第三十七军陈调元、第四十四军攻临沂,25日陈调元攻占费县。7月3日蒋介石因武汉军东迫而下令北伐军大部撤退,令第三十七军暂守郯城,5日陈调元攻占蒙阴,6日陈调元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7月25日任安徽省政府委员。7月31日蒋介石指挥陈调元、王天培等军反攻徐州,8月3日反攻失败,各军撤退。8月5日武汉军事委员会加委陈调元为军长。8月上旬因东征,抽调兵力回救南京,孙传芳张宗昌乘机夺取徐州,陈调元的第三十七军遭到猛攻,损失惨重。8月13日蒋介石下野,陈调元断定蒋势必再起,写信向蒋表示“忠心”。8月24日,谭延?、孙科等偕李宗仁自九江乘军舰到南京,过和县大胜关时,适军郑俊彦部偷渡,李宗仁下令军舰开炮,陈调元正乘轮自南京回芜湖,即令船上军队参加作战,将郑俊彦军击退。9月6日武汉唐生智部江右军刘兴率第三十六军入芜湖,陈调元部第三十七军东退。9月17日再次推为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15日国民政府决定西征(讨)、北伐并进,由统率第七军夏威、第十九军胡宗铎、第三十七军陈调元,出皖北,攻之江左军何键部,19日西征军第三十七军陈调元及海军占领芜湖,21日国民政府任命安徽省政府委员,以陈调元为主席。11月11日抵挡不住西征君下野逃走,15日第三十七军陈调元部回皖参加北伐。12月20日任第二路军(总指挥白崇禧)前敌总指挥。
日,白沙圩农民准备武装暴动,芜湖、南陵两县政府联合电告陈调元,电文夸大其词:“共匪猖獗,一片焦土,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陈调元接此电文后,即令驻扎在芜湖的王普军,派一个营前来清剿,致使暴动夭折。2月7日被指定为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3日任第一集团军第二纵队总指挥兼第三十七军军长,15日就第二纵队总指挥,辖辖第十七军(军长曹万顺)、第二十六军(军长陈卓)、第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兼)。3月2日国民政府重行任命安徽省政府委员,仍以陈调元为主席。4月6日改为第二军团总指挥,仍第十七军、二十六军、三十七军,挥军北进继续参加北伐,沿津浦路以东向北作战,9日第二十六军陈焯占郯城,败直鲁军张宗辅部,28日陈调元截断明水镇胶济铁路,29日第二十六军陈焯攻占胶济线龙山镇,击毙敌旅长任德福,张宗昌、孙传芳、褚玉璞等狼狈渡过黄河北逃。4月30日夜陈调元部第三十七军进入济南地区,5月3日欲通过胶济路时与日军发生冲突,日本驻军司令福田坚持将陈调元、方振武、王均部缴械,陈调元奉令率部退出济南市,移驻济南东郊之大辛庄,5月8日奉令渡河,经泺口黄河铁桥北进,三十七军军部行近铁路线时,铁甲车上的日军即向陈部开火,陈部死伤30余人,陈调元不得已西行,改经齐河渡河北伐。6月初克沧州、天津,25日兼任北平临时政治分会(主席李煜瀛)委员,陈调元即派参谋多人分赴孙传芳、张宗昌各垮散队伍所在地,大部分孙传芳部队被陈调元收编,张宗昌的部队也有一些散兵被陈调元收编,陈调元声威大振。7月6日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8月白崇禧在冀东清扫关内的残余北洋军,陈调元任的总预备军总指挥,策应左右两路军。10月兼任陆军第四十六师师长,辖第一三九旅(旅长)、第?四○旅(旅长马宝珩)、第一四一旅(旅长)。11月6日,全国禁烟会议请中央查办陈调元运土。
日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3月22日任津浦路警备司令,期间任讨逆军总预备队总指挥。5月3日任接收青济特派员兼代理山东省主席,7日到济南,负责与日本人办理接收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10日济南商埠完全接收,13日济南日军完全撤退,向青岛集中,胶济路已由范熙绩师接防。5月15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任命陈调元等为山东省政府委员,陈为主席,意在使他居间联系北方冯、阎各军,以谋缓冲。5月17日山东省政府自泰安移济南,25日陈调元就山东省政府主席,辞第四十六师长兼职,政令所及只在山东的中部以西。8月1日出席编遣实施会议。9月第六路总指挥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方振武约陈调元参与反蒋,陈调元密告于蒋,19日方振武在南京被监视,几乎被杀害,23日陈调元宣称拥护中央,否认辞职。10月10日西北军宋哲元、孙良诚、石敬亭等通电反蒋,13日陈调元、石友三等电讨宋哲元等,同时尖锐地提出,在内外交煎时,国民政府应如何于“攘外”、“安内”间作出抉择。12月5日唐生智在河南起兵反蒋,9日陈调元表示服从中央,任总预备队总指挥,蒋介石任陈部阮肇昌为第五十五师师长,防守鲁南,16日陈调元通电讨唐,20日、、、陈调元等十人通电,拥护中央,消灭改组派。
日陈调元部自山东南下,迫反蒋的石友三军就范。2月15日,驻山东沂州之新编第十九师高桂滋部向津浦线出动,并通电反对蒋介石、陈调元,17日陈调元声称服从中央,20日陈调元部第五十五师阮肇昌、第四十六师范熙绩会合新编第二十六师陈耀汉围攻枣庄、临、诸城等处,高桂滋新编第十九师被缴械。2月21日蒋介石、阎锡山矛盾公开化,陈调元表示拥蒋,并派所部阮肇昌师南下,与驻徐州刘峙部联络解决拥阎的高桂滋、任应岐所部。3月4日晋军傅作义师占德州,鲁军退平原、禹城,6日蒋介石任命陈调元为第一预备队总指挥,12日在济南就任。3月21日被蒋介石任命为讨逆军第一路军总指挥,辖第二十六师、山东警备第一、第二旅和临时改编的各师,31日晋军李生达军入山东平原,鲁军退禹城。4月1日,陈调元、、、会于兖州,商山东防务,3日陈调元下令将济南黄河铁桥拆毁,准备必要时将省府迁兖州,9日蒋介石到徐州,陈调元、韩复榘、马鸿逵、顾祝同、刘峙等均到徐州参加军事会议,10日徐州军事会议毕,陈调元等均回防,11日陈调元改任蒋军预备军团总指挥,与马鸿逵部防守济宁、曹州地区。4月12日驻鲁西之部与鲁北陈调元部换防,参加中原大战,16日陈调元、韩复榘抵郓城视察防务,18日陈调元、韩复榘及马鸿逵将进攻鲁西菏泽的石友三军击退。5月上旬率部往鲁西济宁、曹县一带布防拒石友三。6月27日,石友三部自考城侧击归德,陈调元部失利。7月5日反蒋第四方面军逼近柳河,为、陈调元部所败。7月中旬在油菜坊抵抗冯玉祥军队猛烈进攻,30日令陇海线战事由陈调元、顾祝同、分别指挥,此时陇海线中央军采守势,津浦线取攻势。8月发动攻势,蒋军不利,欲缩短战线,陈调元自告奋勇,从右翼对冯军反攻,为蒋军稳住了阵角,从而转危为安。8月31日任陇海路预备军团总指挥,约共七个师,从左翼反攻西北军,陈调元奉蒋命携款100万元给上官云相军,督促该部向冯、阎军猛攻,阎、冯终于失败。9月5日国务会议决定改组安徽省政府,陈调元为主席,并兼安徽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指挥部队与红军作战。12月18日,陈调元部第四十六师范熙绩在皖西六安苏家埠为红军第一军许继慎所败,损失二千余人,红军进围六安,21日退走,30日陈调元部第四十六师一团在皖西六安附近为红军第一军许继慎所败,伤亡殆尽。
日国民政府授陈调元宝鼎勋章。3月2日,怀远码头被米捐局扣留的船只达一千多艘,武装稽查将请愿船民团团包围,开枪平射,打死打伤船民多人,制造了震惊江淮的米船惨案,3日蚌埠工商各界和船民千余人上街游行,4日愤怒的民众手执彩旗标语,高呼“打倒陈调元”。3月7日,安徽省公民救省请愿团赴南党中央监察院,3月22日,皖旅沪同乡团在沪召开联合大会,决议呈请国民党中央,要求撤惩纵兵抢劫及惨杀怀远船民的陈调元,并明令皖省政府从速取消盐米附捐,退还非法征收的盐米捐款,3月27日陈调元召开安徽省政务委员会议,决议撤销轮船、帆船米照稽查总、分各处。4月25日中央监察院监委根据陈调元擅用兵力、无视国法、强行勒征米照捐、打死船民、公开贩卖鸦片等事实,决定弹劾陈调元,陈调元亲赴南京向蒋介石申辩其被弹劾各节并非事实,27日中央国民政府监察院正式公布弹劾陈调元案公文,指责他“苛征捐税、枪杀人命、擅开烟禁、勒索自肥、纵兵祸皖”等。5月上旬陈调元作为军队特别党部代表赴南京出席国民会议时提出辞职,被蒋介石慰留,13日陈调元及所属军师长范熙绩、岳盛宣等通电拥护和平统一。6月15日被国民党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选为国民政府委员。
1932年5月,陈调元所部第一路军第四十六师和第五十五师在苏家埠被红四方面军击溃,7月3日陈调元部移江北,提出辞职被批准,仅保留“国民政府委员”空衔,从此失去军权。1933年1月,由陈调元联络,蒋介石迎接段琪瑞到上海居住,一直到段祺瑞逝世,其用费全由皖系旧部供给,陈调元也每月供两千元。
日蒋介石任陈调元为“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匪预备军”总司令,3月23日国府特派陈调元为“湘鄂赣粤闽五省剿匪军预备军总司令”,4月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率部堵截红军入皖。11月15日(农历十月初九日)是陈调元的老太太八旬晋五的寿辰,蒋介石亲临寿堂拜寿,连也亲来拜见陈调元之母,真可谓盛极一时。12月5日,中央政治会议特任陈调元为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并为军事委员会当然委员。1935年春任华北宣抚使,在表面上是代表授予国民军各团团旗,实际上是向传达蒋对日本应付的策略。4月3日,国民政府令陈调元任为陆军上将,叙第二级。11月22日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日,军事参议院长陈调元到北平,代表军事委员会向各军授旗,26日陈调元电劝发动“”的、、退兵。7月13日任国防会议委员。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部署西“剿共”,10日陈调元也到西安,12日“”爆发,陈调元被、扣于西安,被扣押期间,他居然还意图调戏第二十五军军长的姨娘,曾在被审判时斥责他“老而好淫”。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陈调元一直担任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负责伤员归队工作。日,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军事参议院由直隶于国民政府改为隶于军事委员会,为军事研究及建议机关,院长陈调元为军事委员会当然委员。8月在军事委员会下设抚恤委员会,陈调元任主任委员。9月点验委员会成立,隶属军事委员会,掌理各部队点验事宜,陈调元兼任主任委员,负责各战区点验兵员。11月26日,军委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在军事会议上发言,指责川军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瓒绪的部队在武汉会战中作战不力,影响了第五战区战局,接着又指责川军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的部队作战不力,影响了第九战区作战。
1943年夏,陈调元赴西北巡视,在兰州突患喉癌,回重庆医治。12月18日,陈调元因喉癌医治无效,在重庆病逝,终年五十八岁。日,国民政府追晋陈调元为陆军一级上将。
陈调元给人以忠厚热情的表象,其实颇善营谋,为人慷慨,好应酬,尤善联络,足智多谋,工于趋附,笼络各派系军阀,且能见风使舵,善于估计政局的变化,是一个纵横捭阖的军人政客,故为蒋介石所器重,而其为人低下,以处事圆滑著称,军事才略平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25年属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