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日&&星期四
北京市房山区林业建设发展规划(2006年-2015年)
公开日期:&&&&访问人次: 5015
北京市房山区林业建设发展规划(2006年~2015年)
第一章& 林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林业发展背景&
二、房山概况与林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二章& 林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与总体布局&
一、林业定位&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四、发展目标&
五、空间布局&
六、林业发展体系&
第三章&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二、山区生态林保育&
三、平原防护林网建设&
四、新农村生态建设
五、新城区森林绿地建设
六、自然保护区建设&
七、湿地保护与恢复
八、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旅游区的绿化美化&
九、古树名木保护&
十、矿山植被恢复&
第四章&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二、林果业&
三、生态休闲业&
四、林木业&
五、种苗花卉业
六、养蜂业&
第五章& 森林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二、资源林政管理系统建设
三、森林消防系统建设&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系统建设&
第六章& 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二、林业科技推广与研究&
三、林业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执法保障
五、宣传教育保障&&
                        
  第一章& 林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林业发展背景
  (一)国家林业发展趋势
  森林作为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种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对森林的整体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我国林业发展战略一直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有限的森林资源越来越难以支撑高速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明确提出,我国今后林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是&确立生态优先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其核心思想是:&生态优先、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简称&三生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一个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的历史时期。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从我国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看,我国林业正处在全国生态建设&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要尽快走出&相持阶段&,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定&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区域林业发展战略布局,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分区突破,实现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状况早日进入&治理大于破坏&的新阶段,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持阶段&林业发展方针就是坚持&保护优先,分区施策,科技引领,互动发展&。&保护优先&就是优先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以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核心是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对生态良好地区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分区施策&就是按照东西南北的区情、林情分而治之,根据不同地区林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部署、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科技引领&就是强化科技自主创新以引领林业发展的未来,构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夯实引领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引领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互动发展&就是促进区域良性互动,推动林业和谐发展,延伸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带动林业的全面发展。
  (二)北京都市化发展对林业的要求
  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并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明确优先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将北京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同时,对北京的空间结构做出重大调整,确立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发展布局,分别中心城区、东部、西部和山区四个次区域规划发展方向与重点。
  针对北京城市发展新思路,北京市把林业定位为&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公益林业,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的城市林业,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林业,以兴林富民为目的的高效林业&。2004年《关于加快北京市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林业发展是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决定指出,近期林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08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36%,建成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形成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努力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备的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安全保障体系,为建设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房山区作为西部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西部和山区两个次区域,同时又有房山新城分布,是北京面向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一方面因拥有太行山系、永定河水系等生态关键区域,对北京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房山新城包括良乡与燕房两个组团的大规模发展与组合建设,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因此,房山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必须适应北京都市化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以高标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二、房山概况与林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房山区基本概况
  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界地带,东经115&25'~116&15'、北纬39&30'~39&55',北邻门头沟区,南与河北省涿州市接壤,东部和东北部同大兴区、丰台区毗邻,西邻河北省涞水县。全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
  1、自然地理
  (1)气候
  房山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而短促,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为10~12℃,其中,西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0.8℃,东南部平原年平均气温为11.7℃,大石河以西的山区、丘陵地带,属北京市山前暖区,年平均气温为12℃以上。全区范围内无霜期在195~202天左右。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0~650毫米,受山脉的屏障作用,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山区降雨量大于平原区;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降雨强度大,多伴有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年平均日照时数为6.0小时。
  (2)地质地貌
  房山区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岗台地和冲积平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相对高差达2000余米,最高峰是海拔2035米的百花山白草畔,最低处是东南部海拔26米的立教洼。主要山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房山区62%为石质山区和丘陵,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砂岩、页岩为主,有少量花岗岩;38%为平原。
  (3)土壤
  房山区土壤类型多样,由山地至平原依次发育有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褐土、潮土、水稻土、风沙土等土壤类型,且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分布。
  (4)水文
  房山区水系应分为大清河流域和永定河流域,其中四级及以上河流有13条,自西北流向东南。二级河流有永定河、拒马河,三级河流有小清河、大石河、南泉水河、北泉水河,四级河流有丁家洼河、城关东沙河、夹括河、哑叭河、刺猬河、牤牛河、周口店河。永定河、小清河、大石河、拒马河为四条主要河流,除大石河发源境内外,其它三条均发源于境外,为过境河。除永定河外,其它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山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植被稀疏,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暴发山洪、泥石流。平原地势平缓、低洼、易涝。
  到2004年底,全区现有崇青、天开和牛口峪3座中型水库;鸽子台、丁家洼2座小(I)型水库;大窖、龙门口、水峪、西太平4座小(II)型水库,总库容5782.72万立方米.
  房山区水资源总量为39400.1万立米,其中山区23454.1万立米、平原区15946.0万立米。房山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2770.8万立米,其中山区10200.6万立米、平原区25023.1万立米。
  (5)植物与植被
  房山区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种子植物96科426属878种,占北京市种子植物总数1419种的61.9%。
  区内自然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并混生温带针叶林,森林建群种主要有辽东栎、栓皮栎、白桦、枫桦、棘皮桦、山杨、槭树、白蜡及油松、侧柏等。
  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有人工栽植的杨、柳、榆、槐、苹果、梨、桃等。在低山及丘陵地带,乔木树种主要有栓皮栎、油松、侧柏等,灌木丛主要为荆条、酸枣、黄草、白草等,经济果树主要有柿子、核桃、山杏、板栗等。在中山地区,乔木主要有辽东栎、山杨、桦木、山柳、华北鹅耳枥、落叶松等,灌木丛以绒毛绣线菊为主。
  2、社会经济
  (1)行政区划和人口
  截止2004年底,全区共有22个乡镇办事处,463个行政村。区政府所在地良乡是北京市中心卫星城之一,距市中心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进出北京的西南大门。
  全区总人口29.9万户、7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2&,其中农业人口42.2万。
  (2)经济与财政
  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42.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1亿元。
  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11.7亿元,区属税收22.9亿元,区域税收总额53.8亿元,全区地方财政支出23.4亿元,全区在岗职工年度平均工资16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6亿元。
  (3)科技和教育
  2004年围绕主导产业,组织实施了科技项目81项,其中,一批重点科研项目被列为国家和市级科技示范项目。
  高教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94.3%,高考升学率达到79.2%,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完成各类成人教育培训14.9万人次。
  (4)资源和利用
  区内公路网密度达到1km/km2,居全国先进水平;通讯设施完善,村村通程控电话。
  区内人文资源、旅游资源、地热资源丰富,是京郊&林果之乡&和&旅游胜地&。目前,全区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旅游区14处、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4处,以及市级风景名胜区、市级地质公园、市级森林公园、市级自然保护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多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石花洞、十渡、云居寺、上方山、韩村河、青龙湖等众多的旅游区(点)、特色民俗旅游村、农业观光园等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5)农林业
  2004年全区耕地面积28416.4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8万吨;干鲜果品产量8.67万吨,是北京市主要粮果产区之一。
  200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2亿元,其中,林业产值为3.53亿元。在林业产值中,干鲜果品产值1.84亿元、蜂产业产值0.66927亿元,其它林业产值1.63亿元。
  (二)林业发展现状
  1、森林资源状况
  据2004年二类资源调查,房山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公顷。在林业用地中,按地类分,有林地46069.6公顷、疏林地761.9公顷、灌木林地66504.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945.6公顷,苗圃地2286.1公顷,无立木林地128公顷,宜林地15953.8公顷;按地貌分,山区林业用地面积公顷,平原林业用地面积13882公顷;按森林类别分,生态林地公顷,商品林地20460.7公顷。
  房山区活立木总蓄积为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为立方米。
  房山区林木绿化率(包括了盖度&70%的灌木林地,不包括非规划林地)为50.33%,森林覆盖率为20.79% 。其中,山区林木绿化率65.52%、森林覆盖率24.21%,平原林木绿化率14.40%、森林覆盖率12.70%。
房山区现有经济林15478.3公顷、911.6万株,散生经济果树39.7万株。2004年林果品产量达到8667.3万公斤,实现果品总产值2.2亿元(含果品加工增值)。
  2、林业建设主要成就
  &九五&、&十五&期间,通过森林经营方案全面实施,房山区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改善。2004年底林木绿化率比1995年增长了14.6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6个百分点(不含非规划林地);林分蓄积稳中有升;生态林比例增长,实现了新时期林业建设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树种结构有所调整,生物多样性增加;中幼龄林比例下降,林分林龄结构更为合理。
  二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从1996年到2005年,共完成太行山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爆破整地造林、防沙治沙造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退耕还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工程、二道隔离区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累计人工造林30346.9公顷,飞播造林17813.3公顷,封山育林15807.3公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
  三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经营期内,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了林业产业化建设,果品、花卉、林木种苗、森林旅游、速生丰产林、养蜂业等林业产业已初具规模,林业产业已逐步成为房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森林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林政执法、森林消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机构完善、管理水平先进,装备优良,林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位于全市领先水平,有效地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五是林业科技教育全面展开,林业科研成果丰硕,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提高了林业科技整体水平。
  3、林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房山区林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林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尚存在着差距,有些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林业发展与首都生态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城市发展布局调整后,平原地区如何适应城乡一体化对生态环境绿化、美化的需求,山区和浅山丘陵区如何扮演好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的角色还需要加快发展、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二是林业生态建设艰巨性与林业资金投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房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推进,现有需要开展造林绿化的土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水源奇缺,尤其是被开采的矿山周边和边远深山区,造林难度越来越大,现有资金投入水平难以满足需要。
  三是林业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森林防火设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林业系统建设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乡镇林业工作站、林业科技和从业人才队伍与当前和今后全区林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对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章& 林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与总体布局
  一、林业定位
  综合考虑国家和北京都市化发展对房山林业的要求,应将房山区林业定位于都市服务型兼生态屏障型林业,赋予林业在北京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在北京生态屏障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林业主导功能和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城市居民特别是新城区发展提供和谐的人居环境;二是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三是为首都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生态服务和林果特色产品。
  二、指导思想
  以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为契机,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全面贯彻执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北京林业发展的决定》,按照房山区新的功能定位,通过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全面实施&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战略,优化资源结构,努力构筑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高水平的森林安全保障体系和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新房山而努力奋斗。
  三、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林业建设应以人为本,服从于北京都市化建设,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发展、城郊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发展致富结合起来,充分满足人们对森林的多种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坚持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坚持保护优先、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严格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积极发展人工林、特色林果花卉、森林旅游,实现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
  &&坚持造林绿化树种本土化。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尽量采用乡土树种造林和绿化,使乡土树种达到一定的比例,逐步恢复乡土物种的自然分布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在国家、北京市政府宏观指导下,遵循市场规律,主要依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配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将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人工治理向自然修复转变。
  &&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不断完善森林安全保障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加强林业科技服务。
  四、发展目标
  根据对房山区森林经营系统的环境辨识和系统分析,规划以造林绿化为基础,以美化城乡环境和建设山区生态屏障为重点,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建设林果之乡,发展森林旅游、林木种苗花卉、养蜂产业,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多样化需求。
  (一)2010年(&十一五&期末)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实施新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市生态建设&相持阶段&攻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以绿色奥运和生态建设工程为主线,带动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环境的巨大改善。具体目标为:
  1、森林覆盖率达到24%(山区28.9%,平原13%),森林总蓄积量达到97万立方米。
  2、林木绿化率(含盖度&70%的灌木)达到55.4%(山区71.7%,平原15%)。
  3、城镇居住区绿化率达到35%。
  4、初步构建比较完善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网络、林火监测与扑救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系统和林业科技服务系统。
  5、各类优良果品年产量超9万吨,年均生产木材量控制在2.7万立方米左右,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花卉、养蜂等生态产业,稳定苗圃面积,改造完善重点苗圃。
  (二)2015年(&十二五&期末)发展目标
  年,是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大见成效阶段,也是北京市林业建设跨越生态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关键期。在植被恢复和立地条件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森林资源还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森林资源质量明显提高,生态建设特别是城镇绿化美化要大见成效,生态产业得到大的发展。具体发展目标为:
  1、森林覆盖率达到26%(山区31.8%,平原13.2%),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00万立方米。
  2、林木绿化率(含盖度&70%的灌木)达到57.4%(山区74.6%,平原15.2%)。
  3、城镇居住区绿化率达到45%。
  4、构建更加完善的森林资源信息网络、林火监测与扑救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系统和林业科技服务系统。
  5、各类优良经济果品年产超过10万吨,年均生产木材持续控制在2.7万立方米左右,形成以生态休闲、花卉、苗木和养蜂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
  五、空间布局
  房山区地貌类型多,自然、社会与经济状况差异大,北京城市发展规划中对房山所处的不同次区域的发展思路与功能要求也有明显差异。为了突出各地生态功能和林业发展特点,将林业建设从区域空间上分为四个发展区,即深山区、浅山区、平原区和新城区。发挥区位优势,协调区域发展,逐步建立以山地森林为主、平原林带相辅、&五河十路&和&二道城市隔离地区&绿色廊道相连、城镇村庄和景点绿化镶嵌的森林生态网络。
  (一)山区生态屏障区
  包括河北、佛子庄、南窖、大安山、史家营、霞云岭、蒲洼、十渡等乡镇,约占房山区总面积的46%。重点是强化森林保育,保护源头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加强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带。安排森林经营、防护林建设、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太行山绿化、矿区植被恢复、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等重点项目。
  (二)丘岗生态经济区
  包括燕山、周口店、张坊等乡镇和青龙湖、韩村河、长沟、大石窝等乡镇的部分村,约占房山区总面积的24%。重点是生态治理与自然资源利用相结合,加强前山脸绿化美化,营建特色产业带和自然景观廊道。安排特色林果经营、难利用地绿化美化、风景文化林与景观廊道建设、重点公益林管护等重点项目。
  (三)平原防护绿化区
  包括琉璃河、石楼等乡镇和长阳、良乡、窦店、阎村、城关、青龙湖、长沟、南尚乐、韩村河等乡镇的部分村,约占房山总面积的18%。重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建设,城市绿化隔离区的绿化建设,实现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安排村镇绿化和生态建设、水系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绿化建设、河流湿地保护与防风固沙、特色林果与种苗花卉、农林复合经营等重点项目。
  (四)城区绿化美化区
  包括良乡、燕房卫星城和阎村、长阳、窦店等乡镇的部分村,约占房山区总面积的12%,尤其是良乡、燕房两个卫星城组团组成的三角发展地带的新城区(75平方公里)。重点是将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城区,构建绿色组团和生态廊道,以控制和减轻化工和其他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安排环境保护林建设、森林绿化组团、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项目。
  六、林业发展体系
  为满足北京、房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房山森林多功能的需要,强化森林系统功能,健全森林安全保障,提升林业产业效益,弘扬古都绿色文明,为建设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做出贡献,从四个方面构建房山区林业发展体系。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建立以山地森林、平原防护林、城镇村庄绿地为主的生态林分布格局,构筑完备的生态屏障。
  二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建立以特色林果、观光果园、森林游憩、种苗花卉等优势产业为主的、多种模式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生态富民渠道,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森林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政管理系统,加强森林资源营造和管护能力,提升房山区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
  四是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林业实用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和林农科技培训,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第三章&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经过多年绿化造林,房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总量大幅度增长,林业生态建设初步进入了&造管并重&的阶段。但生态建设任务仍很艰巨,还有宜林荒山荒地需要绿化造林,矿点周边、沙荒地急需恢复植被,&四旁&、景点周边需要绿化美化。特别是为满足生态都市建设要求,需要加紧新城区的绿化美化、第二道隔离区的绿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建设。
因此,应在现有生态建设工程基础上,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继续采取整体上优化布局、局部上补缺补漏的方式,重点开展村屯绿化美化、矿区植补恢复、绿化隔离带与生态廊道建设,生态林保育以重点工程、亮点工程带动全区绿化建设,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方案
  针对全区风害、干旱等自然灾害分布状况和生态脆弱的特点,结合新农村生态建设、城乡绿化美化、景区旅游走廊美化的需要,按因害设防、保护和建设并举的原则,进一步保护和提高中西部山区森林质量,稳定和完善东南部平原防护林网,发展建设新城区和工业开发区绿色组团和生态廊道。
  1、在深山区,开展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等,做好生态林管护工作,实现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由&重造轻管&向&造管并重&转变,努力建立山区绿色生态屏障。
  2、在浅山区,围绕景区、景点继续开展难利用地的造林绿化,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整治破碎化的景观单元,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景观长廊。
  3、在平原,开展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建设、平原治沙、&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等绿化造林工程,努力打造平原&绿海田园&。
  4、在城镇和村庄,积极开展街道绿化、庭院美化、公园绿地与环村片林建设,推进以村屯为重点的乡村绿化美化一体化,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环境美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5、在良乡、燕房两个组团构成的三角发展地带的新城区,开展环境保护林、森林绿化组团、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促进组团之间绿色廊道相连,努力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6、加大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严格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资源、河流湿地资源,开展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等旅游区的绿化美化建设,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保持和提升自然生态景观。
  7、在优先保护好工业矿区现有植被的同时,开展矿区生态治理,尽快增加林草植被,努力减少水土流失。
  二、山区生态林保育
  房山山区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到2005年底山区林木绿化率已达到了65.92%、森林覆盖率达到25.07%,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山区现有森林资源质量不高,荒山荒地多是过去遗留下的困难造林地,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立地条件差。实施山区生态林保护与培育,是实现城市青山环抱的基础工作,对建设北京西南山区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范围
  山区生态林保育的范围为深山区和浅山丘岗区,包括河北、佛子庄、南窖、大安山、史家营、霞云岭、蒲洼、十渡、燕山、周口店、张坊等乡镇和青龙湖、韩村河、长沟、大石窝、城关等乡镇的部分村,林地面积占山区面积的85%以上。
  (二)建设任务
  为实现山区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建设目标,积极培育复层异龄林,发展针阔混交林,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林分质量,采用飞、封、造、管相结合,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灌)、飞播造林、中幼林抚育、成过熟林更新等经营活动,重点是加强对所有生态林(地)的管护。
  1、封山育林(灌)
  对于不适于人工造林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的无林地,经封育有望成林(灌)或增加植被的无林地,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灌丛,以及有望培育为乔木林的灌木林地,实施封山育林(灌),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功能保护和促进植被自然繁殖生长。
  规划封育面积8260公顷,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4956公顷。
  2、人工造林
  对具有人工造林条件的宜林荒山荒地(包括现有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其它宜林无林地),以及部分需要改造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结合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其中,对于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难利用地块需要进行爆破整地造林:(1)位于浅山地带、主要交通干线两侧、风景游览区等前山脸区;(2)难以使用常规人工整地方法进行造林且有水源保证的地段。爆破造林涉及河北、青龙湖、燕山、十渡、张坊、韩村河、周口店、大石窝、长沟、蒲洼等乡镇。
  规划人工造林14004公顷,其中爆破整地造林2671公顷。&十一五&期间,需要完成人工造林6667公顷,其中爆破造林1470公顷。
  一般性人工造林采用水平沟或竹节沟等带状整地、鱼鳞坑整地为主,栽植时间为春季造林(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雨季造林(6月中下旬至7月底)和秋季造林等,造林密度为90株/亩(2.5米&3米),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为侧柏、油松、火炬、元宝枫、黄栌、椿树、栾树、枣树、刺槐和其它阔叶树等乔灌树种,丘陵主要造林树种为侧柏、油松、元宝枫、杨、柳、榆、槐、椿树、枣、荆条、胡枝子等乔灌树种,严格要求I级或II级出圃苗,造林时采用混交方式,可两个或三个树种混交,针阔比接近1:1,栽植和当年管理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重点是浇水防旱保活、防止人蓄破坏和防治病虫害,提高保存率。
  爆破造林是特殊的人工造林方式,应遵循宜挖则挖、宜爆则爆、宜垒则垒、&挖、爆、垒&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方式进行大坑整地,斜坡地在坑外侧须砌外埂以便于截水入坑。
  3、飞播造林
  对于深远山区难以进行人工造林的宜林荒山,封山育林后植被恢复缓慢的无林地和疏林地,以及低质低效林地和灌木林地集中,且自然条件满足飞机播种作业的地段,进行飞播造林和营林。涉及大安山、史家营、佛子庄、蒲洼、霞云岭、南窖、十渡、张坊、韩村河、周口店等乡镇。
  规划飞播造林3336公顷,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2336公顷。
  4、生态公益林管护
  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京政发[2004]25号),要按照房山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实施意见》(房政发[2004]64号),有效保护全区造林绿化成果,提升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山区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规划每年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91220公顷,其中,灌木林类型64241公顷,中幼林类型22967公顷,成林类型4012公顷。
在中幼林类型管护中,对于林分郁闭度大、需要进行抚育间伐且立地条件和地利条件允许的人工林(含飞播林),应进行抚育间伐;对于林分郁闭度小、不利于保持水土的人工林,应进行人工补植补造。应以保护原生植被为前提,采取补植补造、松土扩埯、修枝割灌、间株定株、抚育间伐等技术措施,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改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形成复层群落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功能。规划抚育间伐316公顷、采伐蓄积1946立方米,涉及史家营、河北、蒲洼、霞云岭、南窖、燕山、十渡、张坊等乡镇。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158公顷。
  在成林类型管护中,对已达到过熟阶段、生态防护效益明显下降的低质低效人工林,若立地条件和地利条件允许,开展一些更新采伐,更新采伐后及时恢复造林。主要采取以清理枯病死木、被压木、剪除被害枝条的卫生伐(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为重点的技术措施,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注重景观效果,增加稳定性、抗逆性。规划更新采伐328公顷,采伐蓄积19386立方米,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164公顷。涉及大安山、史家营、佛子庄、河北、青龙湖镇、霞云岭、南窖、十渡、张坊、韩村河、周口店、城关等乡镇和周口店林场。
  在灌木林类型管护中,以封禁为主,严禁割除荆条等灌木,使主要灌木覆盖度稳定在0.7以上,同时,采取补植补种、除蘖定株等技术措施,使其逐步成为乔、灌复层林,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
  同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资源,防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放牧毁林、偷盗树木等破坏林地、林木行为发生。搞好森林防火,开设防火隔离带,监测火情,一旦发生要及时报告、及时扑救,防止形成森林火灾。系统监测森林病虫害,一旦发生要及时报告、及时防治,防止形成森林病虫灾害。
  三、平原防护林网建设
  经过多年绿化,一个以农田林网和片林为主体,以干线公路、主要河流和沟渠为骨干,点、线、面相结合,带、网、片相协调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在房山区已初步形成,有效地改善了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但是,区域内自然环境引发自然灾害的威胁仍然存在,维护平原防护林体系生态保障功能的任务不可松懈。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区域内主要河流如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等沿岸两侧林带,及时更新改造平原区农田防护林带,保持和改善平原区防护林体系,是平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项长期性、永久性的任务。
  (一)建设范围
  平原防护林建设的范围为房山东南部平原区,涉及长阳、窦店、琉璃河、阎村、良乡、石楼等乡镇和青龙湖、张坊、韩村河、周口店、城关、大石窝、长沟等乡镇的部分村,林地面积占平原面积的20%以上。
  (二)建设任务
  为实现平原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目标,在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前提下,维持现有平原防护林体系格局,积极培育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大对主要河流沿岸风沙地段的治理和持续性绿化,重点是永定河风沙源治理,继续完成&五河十路&绿色通道、第二道隔离区绿化工程,加大现有平原林网(包括农田林网,河、渠、道路等两侧绿色通道)的抚育与更新改造,主要造林树种宜选择杨、柳、榆、槐等乔木树种以及一些花灌木等。
  1、河滩风沙源治理
  北京市的风沙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昌平南口、延庆康庄地区和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流域&三河两滩&等五大风沙危害区。为彻底改变河滩风沙源恶劣的自然环境,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工程的基础上,2005年增加了平原治沙工程。房山区是北京西南的风沙源之一,尤其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永定河流域沙化土地和河道内废弃砂石采挖场形成的沙坑、裸露沙地、荒滩等,风沙危害严重影响着该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环境,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房山区内,要依托&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工程和平原治沙工程,加快对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等河流两岸、荒滩、废弃采砂场、零星沙地等风沙源区进行沙荒地造林绿化,对分布于其中的低效林进行更新改造。
  规划治理面积1305公顷,包括沙坑造林、残次林改造、生态园建设和治沙示范区建设等内容,涉及长阳、窦店、琉璃河、青龙湖、张坊、韩村河、城关、阎村、良乡、大石窝、石楼等乡镇。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永定河、拒马河沿岸的沙荒地造林和低效林改造共838公顷,&十二五&期间完成大石河及其它河流沿岸的沙荒地造林567公顷。
  2、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建设
  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建设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继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基本完成之后,为改善首都生态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通过绿化建设形成&两环、九楔、五片组团&的环城林带,防止市区以及农村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展和蔓延,更好地维护城市分散集团式布局,保证市区基本的生态环境和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
  房山区需要在良乡、长阳、阎村和青龙湖等乡镇,进一步完善&两环&中永定河岸绿色生态走廊和六环路绿化带,&九楔&中黄村至良乡永定河两岸地区楔形绿色限建区,以及&五片组团&中良乡与长辛店间绿色限建区。
  规划完成第二道隔离区绿化150公顷(全部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并加强保护和管理,确保绿化成果。
  3、平原生态林经营
  随着平原防护林网体系的日趋完善,林网的抚育管理与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平原林网建设进入了&造管并重&的新阶段。为了维持和稳定平原生态林网系统,需要对病虫害严重、生长停滞、树势衰弱、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差的成过熟林实施更新改造,对处于速生期而生长过密中幼林带实施抚育间伐,并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满足农民致富需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即林带内侧1~2行为防护林、外侧为速生丰产用材林。
  规划平原生态林抚育采伐折合面积1428公顷、采伐蓄积19098立方米;更新采伐折合面积1400公顷、蓄积271736立方米。规划&十一五&期间完成抚育采伐714公顷、更新采伐700公顷。更新采伐后及时更新造林,形成新的高效林网。
  四、新农村生态建设
  城镇村庄绿化状况是人居环境状况的直接反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的绿化美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房山区&绿化龙乡,美化家园&发展战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近几年,房山区在城镇绿化和农村绿化美化工作上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良乡卫星城达到了卫星城绿化美化标准,长沟、韩村河、窦店、大石窝和琉璃河等被率先评为北京市园林式小城镇,一部分农村的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已显雏形。但是,总体上看,大部分农村的居住环境还比较差,全区村屯的绿化美化还比较落后,离&村容整洁、环境美好&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新农村生态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一)建设范围
  新农村以绿化美化为主的生态建设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涉及22个乡镇办事处463个行政村。
  (二)建设任务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通过&见缝插绿和治乱致绿&,建设街头绿地、村镇公园、环镇林、环村林,实现街道、庭院绿化美化,乡村公路的绿化美化,全面提升乡、村的绿化美化水平。
  规划与北京&中心城―新城―镇&市域城镇结构布局相衔接,从平原向山区推进、从乡镇附近的行政村向边远的行政村推进,每年完成3~4个乡镇及其行政村的绿化工作。到&十一五&期末,乡镇所在地及其相邻村庄达到初级村标准,重点是完成平原乡镇和村庄的绿化美化,平原乡镇应达到中级村标准。到&十二五&期末,平原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较高级或高级村标准、村屯达到中级村标准,山区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中级村标准、村屯达到初级村标准,基本实现22个乡镇办事处463个村庄的四周树木环绕,村镇公园、路边、庭院园林绿化达标。
  (三)技术措施
  新农村绿化美化建设要按《房山区新农村绿化美化建设标准(暂行)》的规定,以庭院绿化为基础,街道绿化为骨架,公园绿地为重点,环村林为防护屏障,按照&五多四好&(即多林种、多树种、多植物、多层次、多色彩,以及好种、好活、好管、好看)原则,乔灌花草相结合,因地制宜,以绿为主,突出乡土树种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多种配置形式,栽植大规格苗木,立地成景,绿化美化达到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的目的。
  在乡镇公共绿地建设中,多树种、乔灌草搭配的面积比例要达到70%以上;主干街道形成林荫路,各类分车带和步道外侧要有绿化带,沿街(路)实施拆墙透绿和垂直挂绿;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以乔木为主,绿化面积达到规定标准。
  在村庄绿化中,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庭院绿化和建设村级街头小绿地,大力推广&门前三包&,改善居住地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绿化意识和文化品位。
  已完成绿化的乡镇村庄要加强绿化管理,防止边绿化边破坏的情况发生。
  五、新城区森林绿地建设
  房山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的基础上,整合良乡、燕房两个组团,在两个组团之间,集聚新的产业,引导发展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物流、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要充分依托现有卫星城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的健康新城区。
  城市森林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是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组分。开展房山新城绿地建设,建立相对稳定而多样化的城市生态系统,不仅对新城区成为宜居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新城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一)建设范围
  新城森林绿地建设范围为房山新城区,涉及良乡、青龙湖、阎村、燕山、城关、长阳、窦店等乡镇,重点是良乡卫星城、燕房卫星城所组成的三角发展地带。
  (二)建设任务
  以防护、分隔、优化为目标,按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将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城区,构建绿化组团和生态景观廊道。
  在新城开发区,要与旧村改造和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以道路绿化、公园绿地等为主体,增加乔木树种比重,建设城市森林体系;在城区周边、开发区相连地段,要建立绿化隔离带、绿地斑块、环境保护林和郊野生态公园;在大石河、小清河等水系沿岸,要逐步建立一定数量的湿地公园,加大水域保护与沿岸绿化;采取宜宽则宽、宜窄则窄、见缝插针的原则,与&七横八纵&公路建设规划中的二横、三横、四纵、五纵、六纵公路建设和新城公路规划建设有机结合,重点建设京石高速路、京周路、107国道、108国道(京原线)、大石河沿岸、小清河沿岸的绿色生态廊道、绿色斑块,力求做到生态廊道连成线、绿色组团相通透的新城森林绿地系统。
  在绿地系统建设中,应选择乡土树种如杨、柳、榆、槐为主,以优美行道树如法国梧桐、白蜡等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如国槐等主辅,配以合适的花灌木、绿地草种、水草等,并以混交、分层方式营造复合绿地生态系统。
  六、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的根本措施。房山区目前已建立了石花洞市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和蒲洼市级自然保护区,石花洞保护区面积36.5平方公里,蒲洼保护区面积53.965平方公里。保护对象是岩溶洞穴、地貌遗迹、天然次生林、水文景观、漆树、褐马鸡和中华蜜蜂等珍稀地质遗迹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发育环境。
  此外,在上方山林区和百花山白草畔林区,植被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在上方山,分布着天然次生林、松柏和银杏等名木古树、红隼和王锦蛇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特有的自然溶洞景观。在百花山白草畔,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黑鹳、金雕等170余种动物,以及落叶、阔叶群丛林带,山体中部有杨、桦、栎林带、亚高山灌丛带和百花草甸带等典型植被,是重要的动植物分布区,与门头沟区境内的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相邻。
  (一)建设范围
  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范围为蒲洼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具备主要保护价值的上方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区和霞云岭国家级森林公园白草畔林区,涉及蒲洼、韩村河、霞云岭、史家营等乡镇。
  (二)建设任务
  对已建立的蒲洼市级自然保护区应以满足天然次生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保护经营活动,力争将自然保护区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一是建立和完善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新建和修葺保护设施,如管理站点、塔哨、道路、围栏,设置区碑界桩、各类牌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保护区巡护管理。
  &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立森林类型的上方山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53.3公顷;百花山白草畔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40公顷。
  七、湿地保护与恢复
  湿地在抵御洪水、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房山区曾分布有一些典型湿地。由于多年干旱、上游水库截流以及水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使湿地大幅度萎缩和受到污染,现主要在长沟湿地区、拒马河十渡景区、大石河中下游、刺猬河、小清河等沿岸部分区域内有小面积片段的湿地。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现有湿地的保护,抢救性地恢复和扩大已退化的湿地,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建设范围
  湿地保护与恢复的范围为长沟地段湿地、拒马河十渡景区湿地、大石河中下游湿地、刺猬河良乡段湿地、小清河长阳段湿地等,涉及长沟、十渡、霞云岭、琉璃河、大石窝、河北、佛子庄、良乡、长阳等乡镇。
  (二)建设任务
  以恢复和提高境内河岸湿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目标,加大湿地区域内河道整治、自然湿地恢复和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建立湿地类型的长沟湿地保护小区100公顷、拒马河湿地保护小区40公顷、大石河湿地保护小区群200公顷(包括霞云岭、琉璃河、大石窝、河北、佛子庄等湿地地段)、刺猬河湿地保护小区20公顷、小清河湿地保护小区20公顷。新建保护设施如管理站点、塔哨、道路、围栏,设置牌示。
  从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坚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湿地恢复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规划在河道两侧植树种草绿化,建设绿化保护带,有条件的地段应因地制宜可适当增加绿化带的宽度。开展河道整治、河潭围坝修建、治污清污,改善水质,初步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的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结合湿地恢复选择适宜区域建立滨河湿地公园、开展湿地水文化生态旅游。
  &十一五&期间,争取初步建立长沟湿地保护小区、拒马河湿地保护小区、刺猬河湿地保护小区和小清河湿地保护小区。
  八、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旅游区的绿化美化
  房山区现已建立了上方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霞云岭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和周口店龙山市级森林公园、云居寺市级风景名胜区、圣莲山市级地质公园。此外,房山山区与平原过渡的前山脸地带,是众多旅游景区如青龙湖、韩村河和名胜古迹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分布地带,构成了房山主要的游憩走廊;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房山区将逐步建设百花山白草畔、圣莲山等新的森林景区。
  规划期内,开展森林景观资源保护,搞好景区景点周围和旅游线路两侧(游憩走廊)的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质量,为促进房山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设范围
  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旅游区绿化美化的建设范围主要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云居寺古刹、石经山风景名胜区、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十渡国家地质公园、西周燕都遗址、上方山、霞云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周口店龙山市级森林公园、百花山白草畔、圣莲山、青龙湖、银狐洞、仙栖洞等景区的旅游廊道和景区周边绿化美化,涉及青龙湖、周口店、韩村河、长沟、大石窝、张坊、十渡、霞云岭、史家营、佛子庄、河北等乡镇。
  (二)建设任务
  重点完善和提高上方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十渡国家地质公园,重点续建和开发霞云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周口店龙山市级森林公园、圣莲山市级地质公园。主要工作是加强森林公园的经营管护活动,加强景点园林绿化,提高林木覆盖率,加强景区森林防火和防病虫害工作,保护景区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严禁破坏林木,严禁猎捕野生动物,生态林区严禁放牧、采石、取土和开垦。争取再建雾岚山、圣莲山等2~3个市级森林公园。
  配合南北两线旅游走廊规划和&七横八纵&公路交通建设规划,加强景区景点周边和旅游线路两侧森林植被的经营管护活动,在景点周边、景点沿线公路两侧,继续开展景区和游憩走廊的绿化美化,通往景区的主干道路建设成为有特色的旅游景观大道,旅游区的绿化美化工作要强调点线面的结合,加大风景林的建设力度,在树种选取上突出房山特色,在主要旅游区的重点建设区内加强园林绿化,形成透景窗口,提高景点档次。
  九、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是一种文化,是历史和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不仅是有生命的无价之宝,记载着历史气候变迁、水文地质动态,反映着社会兴衰,存储着无比珍贵的物种资源基因库,而且也是休闲观赏与陶冶情操的独特风景点。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认识古树、养护古树、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古树,在科学、经济、政治、历史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范围
  据2002年普查统计,房山区有古树名木共893株,其中一级107株,二级786株。这些古树名木分布于佛子庄、河北、青龙湖、蒲洼、霞云岭、十渡、张坊、韩村河、周口店、城关、阎村、良乡、长阳、大石窝、长沟、石楼、窦店、琉璃河等乡镇。
  (二)建设任务
  重点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一是详细掌握现有古树名木的生存状况,利用GPS确定位置,每2年开展一次古树名木生存现状的调查,录入小班数据库。二是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合实际的养护措施,采用单树管理方式,积极修建树盘和修建围栏,实施复壮施肥、浇水、补树洞等措施,防止人畜破坏和意外毁林事故的发生,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和复壮工作。三是广泛吸纳社会投资、扩大投资渠道,让社会各界人士和一些企事业单位认养一定数量古树名木的办法,由全社会参与古树名木的管理事业,这既可弥补保护管理资金不足,又可提高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四是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提高全区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如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知识竞赛,进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执法检查,及时整改存在问题等。五是重点进行古树名木的复壮和围栏修建工作。
  在确保古树名木、乡土树种安全生长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古树名木进行合理利用。如扩建依托古树群的古树特色游园区、依托古树一景的街心公园、村心公园,充分发挥古树名木的社会效益。要争取在霞云岭、周口店、张坊、城关等乡镇各建1~2个以古树名木为核心、由乡土树种所组成的、以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教育基地。
  十、矿山植被恢复
  煤炭和建材业曾是房山区的支柱产业。煤矿、石材、石灰等工矿企业,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目前全区境内有各类矿山开采单位400个、面积6466.56公顷(含煤矿和非煤矿山开采范围)。虽然这些工矿企业对房山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生态治理,形成了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例如,采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下水系,使地表水枯竭、危害地表植被和土壤,甚至形成地表塌陷,使山体、林木、田地、公路、房屋受到严重损坏,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每年数百万吨煤矸石、煤渣、碎石直接弃于周边和行洪沟道,堆积如山、阻碍河道行洪,极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尤在汛期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特别是2004年以后国家开展全面整顿煤矿以来,房山区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现有多数矿山在今后数年内将逐步被关闭。对于已关闭矿山,现有矿山和逐步关闭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的任务艰巨,迫切需要进行矿区植被恢复。
  (一)建设范围
  矿山植被恢复建设范围主要是大安山、史家营、周口店、南窖、河北、佛子庄、霞云岭、蒲洼、青龙湖等乡镇的矿山开采地区。
  (二)建设任务
  根据矿山分布、关闭进度和市区投入情况,对关闭矿山实施生态修复绿化造林4700公顷,逐步恢复矿山的植被覆盖,减轻水土流失,遏制山洪、泥石流发生,恢复地表水资源。
  &十一五&期间,要完成2700公顷的植被恢复任务。&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其它已关闭矿山的植被恢复任务。
  (三)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矿山立地条件差,矿山植被恢复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因此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地选择造林树种,尤其是矿区生长的乔灌树种和草种,采取乔灌草相结合、多树种混交方式进行人工造林,同时要结合相关的水利、移民、林果富民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大投资力度,用工程造林方式,确保造林成效。
&  第四章&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房山区是北京市的林果之乡、旅游胜地,房山区林业产业体系由林果产业、森林旅游业、林木产业、种苗花卉产业、蜂养殖产业等五大主要产业构成。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上,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绿色环保和可再生性等特点,立足于现有生产项目和基地的挖潜提高,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林果业为支柱,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明确主攻方向,搞好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效益高、便于群众性开发的项目,大力发展集原料基地、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林业产业,为首都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生态休闲服务和林果特色产品,为发展房山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二)建设方案
  根据森林资源特点,本着充分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系统布局、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果树的经济效益、开发森林旅游业、适度发展林木产业、大力发展花卉种苗业和养蜂产业。
  1、以提高果树经济效益为目标,实施品牌化战略,在现有果树林的基础上,建设设施果园、生态旅游果园、观光采摘果园,提高果品品质,将林果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高效产业。
  2、以进一步发挥旅游胜地作用为目标,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景点景区、观光果园等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旅游资源,形成生态休闲产业。
  3、以适度发展速生丰产林为目标,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开展用材林主伐、抚育采伐等经营活动,促进林木生长,优化森林结构,发展林木产业。
  4、以提高花卉种苗产品品质和生产水平为目标,在现有苗圃地的基础上,发展专业化的花卉种苗业。
  5、以提高现有蜂业生产、保护中华蜜蜂为目标,加大现有蜂业生产能力,提高蜂业生产水平。
  二、林果业
  林果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集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随着北京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特色的林果产业已经成为北京林业的一大优势,对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丰富城乡市场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
房山区具有悠久的果树栽培史、丰富的果树资源,现有成片果树林15478.3公顷(林地)、911.6万株,散生经济树39.7万株,2004年果品产量达到8667.3万公斤,实现果品总产值2.2亿元。在成片果树林中,平原区占34%,山区占66%,分布于21个乡镇,柿子、核桃、梨、桃等四个树种占总面积的74%。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和建设,房山区果树产业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果品产业带,即山区以优质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带(面积是2749.8公顷)、丘陵浅山地区的磨盘柿产业带(面积是4133.3公顷)和位于永定河、小清河沿岸以黄金梨为主的优质梨产业带(面积是2087.2公顷)。尤其是适应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发展需求,近几年果园观光采摘发展迅速,已有13个果园被确定为市级观光采摘果园,面积1730公顷,有39个市区级标准化果园,面积3800公顷。
  (一)果树栽培
  1、建设布局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坚持精品策略、适度规模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实施标准化管理,建设&三带、十群、百园&布局结构,提高区域内林果质量。
  &三带&即深山区以优质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带、浅山丘陵区磨盘柿产业带、平原沙滩地优质梨产业带,其中,山区主要种植核桃、仁用杏、花椒、枣、板栗和柿子等树种,浅山丘陵区主要种植核桃、板栗、仁用杏、山杏、柿子等树种,平原主要种植苹果、梨、桃等树种和开展设施栽培如草莓、葡萄等,目前,&三带&基本上已形成规模。
  &十群&即在确保全区&三带&果树格局不变的条件下,适当穿插发展以樱桃、鲜杏、京白梨、大石窝镇菱枣、佛子庄乡黄尖咀、白海棠、柿子、核桃等北京地方特色品种和近年引进的优良草莓、樱桃新品种,形成十个地方特色品种群。
  &百园&即旅游沿线以现有果园升级为主发展100个标准化旅游观光采摘果园。要结合旅游沿线、旅游景点,发展清洁、安静、优美的采摘果园;结合民俗村、农家乐,发展科普教育、参与体验、休闲采摘型园林式观光果园;结合休闲娱乐,发展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集吃、住、玩、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大型旅游观光果园。
  2、主要建设任务
  (1)&名特优新&果品基地
  要挖掘、恢复和推广北车营鲜杏、大石窝镇菱枣、佛子庄乡黄尖咀、白海棠等传统名特优新产品共333公顷。
  引进种植优良的柿子、核桃、梨、草莓、杏、樱桃新品种200公顷。
  建立柿子、梨、核桃新品种示范园和杏、草莓、樱桃新品种试验示范园等共150公顷,推广167公顷。
  其中,在&十一五&期间,要以完成当地名优品种恢复和示范园建设为主,共483公顷。
  (2)果树标准化基地
  改良果树、果园,进行树体改造换优、推广优良树形,建立特色品种基地,建立果树标准化基地。
  推广果树树形改造共2333公顷,其中柿子、梨、核桃等分别为667公顷、333公、1333公顷。
  推广沃土工程1000公顷,通过大量引进客土、农家肥和有机肥,改良土壤肥力,发展优质果园。
  建立特色品种基地1600公顷,其中柿子、梨、核桃标准化基地面积400公顷,绿色食品基地1000公顷,有机食品基地200公顷。
  其中,在&十一五&期间,要均衡地开展各项工作,完成2500公顷的建设任务,力争30%的生产基地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精品果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
  (3)都市服务型果园
  积极发展设施栽培、建立都市服务型果园,以特色果品和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果品为重点,建设精品化的、采摘观光的果园,发展100个观光果园、共4000公顷。其中,平原、山前暖区、国道108线两侧采摘观光带分别为1800公顷、1700公顷、500公顷。
  其中,在&十一五&期间,完成60个、2500公顷的建设任务。
  (二)果树后续产业与服务
  在大力提升林果栽培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北京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绿化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加强林果后续产业建设,建立果品加工、食品物流配送与流通、技术服务和政府支持保护等体系,强化优势产业,突出地方特色,拓展产业功能,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经济果品开发,实现林果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林果后续产业
  在林果加工、贮藏等后续产业方面,要建立果品加工体系,新建磨盘柿保鲜库、节能冷库、果品物流分选基地、柿子酒加工厂、果品包装箱厂,开发系列化加工产品,提升果品附加值,实现与国际接轨,争取出口创汇。
  规划新建300吨磨盘柿气调保鲜库5座、果品微型节能冷库500个、果品物流分选基地3个、柿子酒厂1座、果品包装箱厂1座,开发磨盘柿、核桃等主要果树的系列化加工产品。
  &十一五&期间,主要完成微型冷库,果品物流分选基地和果品包装箱厂等的建设任务。
  2、林果服务组织
  在林果服务方面,要做好技术与政策支撑工作,建立果品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规划建立由监测中心、快速检测点、监测室组成的果品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区、乡、村三级果品营销中心和果品产销协会,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加大果品品牌培育与宣传,重点打造房山果品精品品牌,建立果品供求信息平台、加强果树产业的信息化。
  &十一五&期间,要初步建立果品安全监控系统和果品营销中心,完善果品产销协会。
  三、生态休闲业
  生态休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中,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已成为生态旅游的主题内容。利用林区的风景资源、自然景观,果园的田园景观、林农生产经营活动和乡村特有的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前往观赏、采摘、休闲、度假,满足旅游者食、住、行、娱、游的需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林业产业建设的新靓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除森林公园和现有景区外,房山区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被开发用于生态休闲,尤其是经济果园的观光采摘、养蜂场所的观光饲养等。
  要在现有森林公园、林区景观的基础上,坚持以资源与生态保护和正常生产为主、保护和生产与休闲相结合的原则,将观光休闲、经济收益相结合,合理开发生态休闲的森林资源,加强森林公园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加大景区景点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观光果园、观光蜜蜂园,初步整合森林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在进行森林资源景观建设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丰富游客旅程。
  (一)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等旅游区的建设
  房山区内与森林资源有关的森林旅游资源可分为3类。(1)奇特的自然景观类21个,如石花洞、青龙湖、上方山、十渡、仙栖洞、云居寺、将军坨等。(2)丰富的人文景观类46处,如云居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上方山、昊天公园、张坊古战道等。(3)优美的森林景观类43处,如百花山、红叶大峡谷、上方山、云居寺、圣莲山、周口店龙山森林公园、蒲洼等。房山区的森林旅游资源具有&古、美、多&三大特点,如具有千年古树的云居寺,具有&青山野渡、百里画廊&美称的十渡山水,融山、水、洞、林、寺、石诸景于一体的上方山,绚丽多姿、独具异彩的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仙栖洞,有野生动物园之称的天然观景台百花山。
  规划立足现有基础,加强景区景点和服务设施建设,建立保护设施,修筑主干道、游览步道50公里,修建接待区5000平方米和观景台100个,清理透景窗口的枯死乔灌1000处,在景点与景区道路适当位置种植园林绿化树种,对景点、风景林进行挂牌标示10000个。
  重点完善上方山森林公园,重点续建和开发建设一批区位优势好、品位高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度假区,包括霞云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周口店龙山森林公园、青龙湖、十渡、云居寺、圣莲山、雾岚山、百花山白草畔等景区,促进房山区森林旅游资源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观光果园与观光蜜蜂园建设
  房山区近几年果园观光采摘发展迅速,已有13个市级观光采摘果园,养蜂园观光品尝初见端倪。
  规划在十渡、张坊、河北、青龙湖、琉璃河、长阳等旅游景点周边和老果树产区,继续扩建观光果园,改建果园,修建观光廊道和果园步道、接待房屋、停车场所、洗手间,要在果树下种植可食用或可观赏的草灌增加果园吸引力,要加强果园绿化美化,努力实现100个观光果园的目标。
  规划在十渡、张坊、河北、青龙湖、琉璃河、周口店等旅游线路和蒲洼中华蜜蜂保护区,积极建设养蜂观光园,在现有养蜂场的基础上,改建养蜂场,修建观光廊道、接待房屋,购置接待器具和观光资料,让旅客可以在养蜂场比较随意地走走看看,亲眼目睹蜜蜂分工、筑巢、酿蜜的过程,现场品尝初酿蜂蜜。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10个观光蜜蜂园的建设。
  四、林木业
  房山区现有用材林全为人工林,面积2702.5公顷、蓄积75764.6立方米,分布于平原98%、低山2%。树种以杨树为主,占98.5%(其中速生丰产杨树林91.2%),此外还有少量刺槐和阔叶树。按龄组分,幼龄林1441.4公顷,中龄林970.2公顷,近熟林110.5公顷,成熟林55公顷,过熟林125.4公顷。
  根据目前用材林资源的龄组分布,需要加大过熟林的主伐利用,加强速生丰产林的抚育管理,使各龄级面积比例趋于合理。
  (一)主伐
  对现有的杨树与刺槐成过熟林180.4公顷、1989年以前营造的但将在后期进入过熟阶段的杨树近熟林27.8公顷、2000年以后营造的且在后期将进入过熟阶段的速丰杨中龄林874.3公顷,合理开展主伐利用,涉及青龙湖镇、十渡镇、张坊镇、韩村河镇、周口店镇、阎村镇、良乡镇、长阳镇、大石窝镇、长沟镇、石楼镇、窦店镇、琉璃河镇等乡镇。
  规划采伐面积1082.5公顷、消耗蓄积135574立方米(不含平原农田防护林更新采伐),采伐方式以带状皆伐为主。其中,&十一五&期间以完成现有成过熟林为主,采伐面积180.4公顷、消耗蓄积14595立方米。
  (二)抚育采伐
  根据森林采伐作业的有关规定,要对现有的中幼林用材林2411.6公顷,根据林分生长情况,实施一次抚育间伐,涉及青龙湖镇、张坊镇、韩村河镇、周口店镇、阎村镇、良乡镇、长阳镇、大石窝镇、长沟镇、石楼镇、窦店镇、琉璃河镇等乡镇。
  规划采伐面积2411.6公顷、消耗蓄积42896立方米(不含更新采伐),抚育方法以下层抚育为主,间伐木按&留优去劣、留大砍小、间密留疏&的原则确定,有条件的小班,可考虑在伐后施肥或(和)林下套种,促进林木的生长。其中,&十一五&期间以完成现有中龄林抚育采伐为主,共抚育970.2公顷、消耗蓄积17257立方米。
  五、种苗花卉业
  种苗花卉业是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高质量的种苗花卉是营造林建设、城市绿化美化的前提和基础。房山区现有林木种苗基地1700公顷,年产种苗花卉1500万株左右,主要苗圃基地为复兴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加快种苗花卉业发展,对于美化首都环境、实现农民增收、服务生态城市建设、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圃地花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以复兴林木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以发展花卉产业基地、培育花卉交易市场为重点,开展骨干苗圃建设,在大石河流域或良乡城镇周边建立一个花卉基地20公顷,引导个人苗圃经营。要结合检疫试种工作需要,在韩村河镇或其它适宜乡镇建立一个20公顷的检疫隔离试验繁育特种苗圃;结合科研工作需要,在大石河流域或良乡城镇周边建立50公顷的良种示范点和20公顷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点;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开发林木种苗交易信息平台,发展花卉文化,在大石河流域或良乡城镇周边建立3000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市场,加强和完善林木种苗信息、市场、配套加工等建设。
  考虑到今后市场需求将有所减弱,规划将苗圃面积稳定在1000公顷左右,各类苗木、花卉的年生产能力总规模稳定在1000万株左右。
  (二)种苗生产
  立足于本区绿化和造林需要,重点发展城市绿化美化用苗、山区生态建设和经济果树建设用苗,包括大规格常绿苗木、干果苗木、速生树种苗木,增加名特优新树种、乡土树种、抗逆性树种和速生丰产树种等种苗,培育种苗市场,实现苗木自给率95%、良种使用率90%。
  (三)花卉生产
  立足于市场需求,增加植物种类,重点发展温室花卉、草坪草、花灌木与宿根花卉,从粗放生产到精准生产过渡,实现商品花卉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争取将花卉产业融入国际市场。
  六、养蜂业
  养蜂业亦称&空中农业&,房山境内花蜜资源(如刺槐、紫穗槐、荆条、酸枣、胡枝子、果树和花草等)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奠定了房山区养蜂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大力发展蜜蜂养殖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房山区一直是北京市养蜂大区,蜜蜂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房山区有1300户农民养蜂2.5万群,每年生产蜂蜜等产品的产值6600万元(含各类蜂产品来料加工产值)。此外,房山区境内还分布着特有的濒危物种&&中华蜜蜂约1000群,并已建立了&中蜂保护区&。
  要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养蜂产业建设,重点开展以下任务。
  (一)蜜源植物保育
  结合生态建设工程、社会义务植树等工作,有目的地栽植刺槐、枣树等蜜源植物,发展农业作物授粉,促进花源资源生长,增加乔灌开花数量和蜜源面积。
  (二)中华蜜蜂和其它蜂群培育
  扩大蒲洼乡中华蜂自然保护区,建立中华蜜蜂繁育基地,开展中华蜜蜂的科学实验与繁育,增加中华蜜蜂种群数量,逐步将其它蜂种迁离中华蜜蜂分布区。对其他蜂群逐步更换蜂王进行蜂群复壮,改良全区蜂群质量。同时,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形成规模化养殖。
  (三)积极发展生态蜂业
  加强蜂农的技术服务,深入开发蜂胶、蜂蜡、蜂毒等相关产品,逐步打造具有本区特色的名牌产品,开发中华蜜蜂特色产品,发展旅游性质的蜂产业。
  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养蜂规模2.7万群,中华蜜蜂种群数量达到2000群。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养蜂规模3.0万群,中华蜜蜂种群数量达到3000群。
  第五章& 森林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房山区是全国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示范点、全国县级森林防火示范单位,森林安全保障体系比较完备。为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与林政管理能力,按照&严管林&的要求,坚持&严格保护、分类经营、创新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的方针,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与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构建高水平的森林安全保障体系。
  (二)建设方案
  1、以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示范点为平台,全面推进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房山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
  2、进一步搞好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房山区森林消防体系建设水平。
  3、系统开展植物检疫与病虫害防治,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
  二、资源林政管理系统建设
  (一)现状
  房山区是全国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示范点,房山区林业局下设林政科(在编人员3名)、森林公安处(在编人员9名)、森林公安派出所5处(在编人员33人)、木材检查站2处(在编人员12名),每个乡镇林业站各有1名林政员。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房山区基本上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林政业务管理系统,服务设施设备比较齐全。
  (二)建设任务
  以提高房山区林政管理服务系统为目标,以林业局、乡镇林业站为重点,全面推进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建设。
  1、完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
  以局站为总部,各乡镇为分部,主要是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3S系统的应用设施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含网络专用线)和软件系统,购置相应设备(计算机、网线、打印机、绘图仪等)。
  重点开发林木采伐和采伐限额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林业行政执法等信息系统,提高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可视化、实时动态化管理。
  2、加强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设计能力
  重点是加强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的管理,不断增添先进的野外调查装备,提高外业调查工效和调查精度,促进森林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
  3、加强队伍和设施设备建设
  要加强林政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搞好培训、提高素质,争取扩建现有5个林业派出所、新建2个林业派出所,组建一支林政稽查队,完善木材流通检查。
  充分采用现代高新科技,及时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现场勘验设备,配置林业执法专用车,改善林政管理和林政执法条件,加大案件调查与处理能力。
  4、加强林政执法管理
  重点是加强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和移植等业务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的法律法规,抓好征占用林地的恢复工作,保证林木资源总量稳步增长。
  三、森林消防系统建设
  (一)现状
  1、设施设备
  房山区是北京市重点防火区,1993年房山区被国家防火办确定为全国县级森林防火示范单位。全区划定16个乡镇和6个单位为重点森林防火单位,防火面积12万余公顷。
  房山区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重点护林防火地区设立了五个分指挥部,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防火指挥部或防火指挥小组,防火队伍有专业防火队4支108人、半专业队36支1135人,此外还有护林员、巡逻队、了望员等组成的队伍5000余人,主要防火设施设备有了望塔27座、了望哨16座、电视插转台1套、视频监测系统7套、电台336部、GPS定位仪10部、卫星电话2部、防火交通车14输、自动气象站2个、森林防火计算机自动指挥软件系统1套等,森林消防系统比较完善。
  2、火险区划
  《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林地划分为三级防火区,一级防火区是指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特种用途林地和千亩以上的有林地,二级防火区是指一级防火区以外的成片有林地,三级防火区是指护路林、护岸林、宜林地和农田林网。因此,房山区森林火险等级划分如下所示。
  3、防火期
  房山区森林防火期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重点防火巡逻期为3月至5月,其中3月15日至4月15日为森林防火戒严期。
  4、重点防火地段
  在不同林区防火等级区域内,依据下列条件划出重点防火地段。
  ①易发生火灾的地段;
  ②国家重点绿化工程范围内的地段;
  ③铁路和公路两侧的地段;
  ④居民点、旅游景点、生产作业点、坟地附近的地段;
  ⑤有人为活动的、易燃性树种组成的林分或极易干燥的阔叶林。
  (二)建设任务
  在保持和修缮现有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系统建设,提高防火和扑火能力,建成快速反应的林火预防预报、林火扑救、森林防火保障三大系统,全面实现现代林火综合管理。
  1、继续完善森林火灾预防预报系统
  由近山丘陵区逐步向远山区新建嘹望塔20座、嘹望哨15座、视频监测系统3套、自动气象站3个、防护检查站20个,完善林火监测网,增加林火监测覆盖面,形成全区分布比较均匀的森林火灾预防预报系统;加大防火宣传力度,设立防火标示牌,新建防火示范区5个。
  2、加强森林火灾扑救系统建设
  在山区乡镇增加专业扑火队2支60人;保持森林防火物资的正常储备;每年新开70万延长米防火隔离林和30万米生物防火林带。
  3、加强森林防火保障系统建设
  重点是补充、修订和完善现有的4S森林防火数字平台。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系统建设
  (一)现状
  房山区现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89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45个,区级43个;测报点悬挂黑光灯80盏,各种性诱捕器26台;监测虫种31种(林业8种、果树18种、检疫5种);配备各种药械28台套(药罐车1台、双排座2台、喷烟机10台、喷雾机15台);并成立专业应急灭疫队伍3支,检疫路口检查站2个,专职检疫队伍15人,兼职检疫员30余人,兼职测报员43人。
  近年来,危险性林木病虫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苹果绵蚜、杨干蟓、日本松干蚧以及南方省市发生的松材线虫病等正在成为北京林木资源的潜在威胁,是主要检疫对象。此外,林业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和鼠、兔、螨等有害生物,也对林木资源构成潜在威胁。虽然目前林业有害生物对全区森林生长没有造成危害,但是,必须对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威胁时刻保持警惕,提前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预案,加强监测、普查和防控、药械储备。
  (二)建设任务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工作方针,以严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为重点,建立以森林病虫预警、控灾和检疫为主体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努力实现防控工作从被动防治向主动御灾、从治标为主向治本为主、从林业部门独立防治向多部门协作治理、从药物防治为主向生物防治为主的&四个转变&,使林木植保工作达到国家制定的新四率指标,即成灾率低于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验检疫率达到95%。
  1、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
  规划新增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1套,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现、报告、除治等环节紧密衔接,实现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进一步完善全区监测布局,新增50个监测点,对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常发区、偶发区与监控区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除治区、预防区、监控区分门别类地建点监测。
  2、加强林保服务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林保服务站和检疫站的服务能力,初步建立小型的实验室、标本室、资料档案室、养虫室、库房、分析中心。
要进一步完善全区林保服务能力,每年保存一定的药械贮备量,增设黑光灯和性诱剂测报点100个,建立农药贮备库2个、有害生物消毒处理场所2处(有害生物焚化场)、检疫隔离试验繁育特种苗圃1个(见前面的种苗花卉产业建设),新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1支。
  3、建立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办法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理》、《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北京市林业植物检疫试行办法》、《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办法》,建立和完善《房山区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办法》。
  4、严格落实常规性防治工作
  要加强监测与预测预报。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具体要求,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预案,加大测报点的测报力度,对标准地进行专人、定时、定位观察和记录,结合气象、林木生长情况对病虫鼠害加以分析,逐步形成即时即报、中长期预测预报的能力,同时加强资料整理、分类、归档,为后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要适时开展普查。根据国家要求,每3&5年开展一次全面普查;对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每年开展3次全面普查。普查内容为北京市林保站确定的内容。
  要加强检疫工作。认真做好检疫执法,加强对苗木出圃、种子调拨和木材调运的检疫工作,发现疫情时,应及时采用施药、集中销毁等有效措施,将有疫情的苗木、种子和木材进行处理,把疫情消灭在产地。
  要适时开展联合防治。预测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时,作好队伍准备、药械准备,及时制定防治计划,做好与周边省县(如北京市的丰台区、大兴区、门头沟区,以及河北省、山西省部分县市等)的区域合作,统一防治。
  要积极推广生物预防。要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结合防火林带建设,在纯林内合理配置混交树种。要充分采用鸟类捕食害虫害鼠、蛇类捕食害鼠,以及人工放养天敌昆虫使其寄生于害虫体内(如人工放养赤眼蜂等)等方式,推广生物防治。对于果树病虫害,要指导果农适时防治,推进无公害防治,保护环境,提高果品质量。
  第六章& 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林业科技对房山区林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先导和支撑作用。规划期内,应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贡献水平。在现有林业科技服务状况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林业产业建设的规模和效益。
  (二)建设方案
  1、以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目标,积极推广林业实用技术,认真落实科技示范项目,努力争取林业科研项目,做好林业科技推广与研发工作。
  2、以加强房山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首都林业科研力量,推进与林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林业队伍和林农科技培训,建立林业专业协会和实用技术信息网站。
  二、林业科技推广与研究
  (一)现状
  近年来,房山区林业科技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加大了科技推广工作力度。目前已建立了38个市区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重点推广林、果、花卉良种引进及种苗繁育技术、综合抗旱造林技术、果树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林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中华蜜蜂扩繁技术、山区沙区综合开发技术等。
  二是深入开展了林业科学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到2004底,房山区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项,其中市部级成果18项;有50多篇论文获奖,其中5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2个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目前正在实施的科技项目共22项。
  (二)建设任务
  1、进一步推广林业实用科技
  以实施科技示范项目为重点,在继续推广现有推广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建好果树标准化基地、观光采摘果园、有机果品基地、磨盘柿区域优势产业化建设,扩大推广果树高效能树体修剪、果园改土培肥的沃土、果树复合肥使用、果实套袋、果树棚架、铺设反光膜、反季节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微型节能冷库建设和果品贮藏保鲜技术。扩大推广造林综合配套技术,使用生根粉、保水剂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强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应用天敌昆虫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和喷烟机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2、积极开展林业科技研究
  充分利用房山区自然环境优势和首都人才优势,努力争取科研项目,开展能代表北京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如山区大容器袋育苗与造林、果品深加工与分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磨盘柿脱涩保鲜试验、春尺蠖药环阻杀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促进首都林业发展。
  三、林业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一)现状
  房山区长期以来重视林业科技服务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立了房山区林果科技服务中心,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服务管理系统和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系统,基本建成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二是林果科技服务中心先后同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聘请了国内专家及本地区林业科技人员80多名(其中27名专家区政府发了聘书),同时林果科技服务中心直接参与林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林业龙头企业的建设,为林业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建设任务
  1、广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服务
  以林果科技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服务,提高林业工作者和广大林农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能手,提高林农生产经营水平。平均每年培训2000人次,实现林农培训率达到60%以上。
  2、建立林业专业协会
  要充分发挥现有的林业专业协会,新建和扩建更多的林业专业协会,如果树协会、花卉协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为林农和林业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3、建立林业综合信息网络
  要以林业站为基地,建立林业综合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和远程教育方式,拓宽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的视野,重点推进实用技术信息传播,加快林业技术传播速度,实现对技术资料的随时查询,及时指导生产。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要加强各级林业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林业工作站,完善基层林业服务管理体系。
  要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服务职能,提高对林业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各级政府领导的林业发展任期目标责任制。
  二、政策保障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林业政策,建立运行灵活、有利于林业发展的运营机制,为林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加快林业建设进程。
  三、资金保障
  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和事权划分的原则,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建设投入机制,确立生态建设国家投入的主体地位和资源安全保障国家投入的主体地位。
  把资本运营机制引入林业建设,在林业产业与林业科技服务建设中,除积极争取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甚至补助支持外,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吸引民间资金的流入,鼓励尽可能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
  四、执法保障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强化林业执法和执法监督,把平时的严格执法和专项严打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认真抓好法制教育,增强本行业和全社会的法制意识,为林业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环境。
  五、宣传教育保障
  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着重生态意识、绿化意识、首都意识的宣传。加强对林业&三生态&、&三地位&的认识,增强发展林业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贯彻执行林业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林业建设。
  大力宣传和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增强运用林业科技成果的意识,加速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