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燕这两个字成语的成语

当前位置: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 ②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 ③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 ④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 ⑤这是由于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 ⑥你可以拿一朵喇叭花来做试验,把红色的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它很快就变成蓝色,因为肥皂是碱性的。 A、②④③①⑤⑥ B、⑤③②①④⑥ C、③⑤②④①⑥ D、④②⑤①③⑥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主要考查你对&&排列句子顺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排列句子顺序
排列句子顺序:句子的顺序都是有规律的。一般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空间,总分顺序排列。句子排列顺序: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句子排列五步骤:1、粗读知大意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2、细读找顺序仔细地读几遍,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3、精读巧排列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1)巧,就是找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2)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4、朗读细审定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朗读几遍,边读边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5、品读活运用最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找出作者按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可根据这种方法来仿写,想想是否还有比这种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其它更好的方法。这样将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排列句子的方法。排列句子顺序技巧:排列句子顺序常考查的试题类型多为单选和填空题,以填写序号方式出题,常用的解题技巧有。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一个中心。找对了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和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2、层次词法善于捕捉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对语序调整有很大帮助。3、关系疏密法句与句的关系.也有疏密之分。要阐明—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同—方面的几句话之间来得“密”,几方面之间相对来说就来得“疏”。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冒号、分号等,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5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住住采用—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因到果、层层递进、先外形后功用、先主后次、由总到分等。&
发现相似题
与“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5932182648181141188695189066183080来自子话题:
香港推行&普教中&,&br&立马就有人&撑广东话&&br&&br&“香港澳門現在還是用標準粵語教學,包括中文。為甚麼粵語可以做到這點”&br&香港,澳门在97,,99前的主权国分别是英国,葡萄牙,与外国并无二异。&br&主权收归北京后,HK,Macao拥有自治权,北京无权干涉港澳事务,除了军事,外交。&br&说到底他们是完全完全完全和中国大陆没有关系的存在,除了主权隶属。&br&香港地区使用粤语89.5percent,英文5.6percent,Mandarin Chinese 0.9 percent。&br&数据在这里。&br&&br&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粤语是可以书面化的!!&br&这个极其重要。&br&不晓得题主对粤语的了解是什么程度。例如:&br&唔该(谢谢),唔好意思(不好意思),唔使(不用),&br&有嘢搵我(有事找我),係咁先(先这样)etc&br&&br&其他方言是否能做到书面化?&br&可能有,但也没太多种吧。&br&&br&再补充一点,粤语在中文的地位是很独特的。(其在东南亚,北美也有很强的影响力)&br&本人看过一个10min的美国人介绍中国的短片。&br&在谈到language的问题时,给了张地图,广东以外标注“Mandarin Chinese”&br&广东省那里标注“Cantonese”&br&即美国人,或者部分美国人眼中中国使用最多的就是官话,粤语。&br&其他方言,没有上升到与官话较量的地位。&br&&br&另外广东省的情况可以算作一种典型。&br&“有钱就是爷,一切皆有可能”&br&全国范围内,地铁公交系统都是Mandarin Chinese+English&br&除了广东省,例如广州,深圳(当然事实上江苏也有城市有方言进入公共交通系统,程度比较低)&br&这都是要钱支撑的,原本可以投放广告的时间被用来做粤语广播,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br&&br&可以说大多数省份都对自己的方言感到骄傲,&br&问题是有实际能力做到抬高其地位,扩展使用范围的不多,这能力与经济实力是挂钩的。&br&Chinese Yuan是可以抵消政治权力的影响的。&br&&br&在公共交通系统上实践本地区的语言尚如此艰难,&br&用方言教孩子们中文?&br&阻力海了去了~&br&&br&Thanks for reading.
香港推行"普教中",立马就有人"撑广东话"“香港澳門現在還是用標準粵語教學,包括中文。為甚麼粵語可以做到這點”香港,澳门在97,,99前的主权国分别是英国,葡萄牙,与外国并无二异。主权收归北京后,HK,Macao拥有自治权,北京无权干涉港澳事务,除了军事…
为什么所有答案都这么吝惜一两句日语&汉语例句呢?&br&&br&&a data-hash=&c8f447a7afbccd99f738a& href=&/people/c8f447a7afbccd99f738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ianyue jiang& data-tip=&p$b$c8f447a7afbccd99f738a&&@tianyue jiang&/a& 提到日语是黏着语,主要靠词根变化表示不同意思——但主要不等于唯一,而且在日语敬语范畴中,词汇替换较之词缀变化一点也不少。&br&&br&比如与导师、上司见面,汉语中尊敬说法一定是&br&&br&“我能去拜访您么?”&br&“能麻烦您帮我签个字么?”&br&“能麻烦您帮我指导一下工作(论文)么?”&br&&br&日语大体是:&br&&br&「お伺いしてよろしいですか?」&br&「ごサイン頂いてよろしいですか?」&br&「論文の事ですが、ご説明(指導)頂けますか?」&br&&br&(其实我知道你们经常不这么用,我也经常不用,有些日本人跟导师、上级关系特别好,也会偶尔为了表示亲近而不用)。&br&&br&好,如果是对一个普通人或是下级,你一定会说&br&&br&“我去找你啊,行不?”&br&“给我签个字啊!”&br&“帮我看看这论文。”&br&&br&日语大体是&br&&br&「お前のところにいくぞ、いい?」&br&「サインしてもらおう」&br&「論文について、俺に説明しょう」&br&&br&可以看到,日语敬语之中,除了“お(ご)...ください/になる/です”,以及将词汇由主动变成被动表尊敬以外,词汇本身也会有所替换——如果说日语真的不用替换词汇,只需要变换语法,那我们这些当年啃敬语啃到快死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去背底下这个坑爹表格啊!!!!!&br&&br&&img src=&/fdce7cb25d4f8bbe7c58af9_b.jpg& data-rawwidth=&383& data-rawheight=&6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3&&&br&&img src=&/d16cefc6fdc0d2ae85da74d2d899c1c8_b.jpg& data-rawwidth=&379& data-rawheight=&6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9&&&br&&br&&img src=&/b3cfb71ebc3ffe881ea12689_b.jp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1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br&而且我一直在说——分析语就不能用语法变化表示尊敬(谦让)了么?&br&&br&比如问了小孩,会问&br&&br&“你多大了?”&br&“你姓什么?”&br&“你想干吗?”&br&&br&问了老人,会问&br&&br&“您贵庚?”&br&“您贵姓?”&br&“您贵干?”&br&&br&从语法分析,前三句都是带疑问词的直接疑问句,而后三句完全没有疑问词,“您”是第二人称代词,“贵”古文也表示第二人称、现场成了尊敬用语,“庚、姓、干”各有各的名词含义,换句话说这句话完全不需要疑问词就可以表示疑问,这也是用语法替换表示了尊敬(谦让)含义,广义而言与日语是一样的。&br&&br&当然,汉语词根不会出现变化,因而没有日语中那种词根意义,而且现代中国不存在学术意义上的敬语体系,因而从学术上来讲,汉语没有日语概念的敬语。&br&&br&——但,这并不表示汉语就没有敬语,而且敬语体系事实上非常发达。
为什么所有答案都这么吝惜一两句日语&汉语例句呢? 提到日语是黏着语,主要靠词根变化表示不同意思——但主要不等于唯一,而且在日语敬语范畴中,词汇替换较之词缀变化一点也不少。比如与导师、上司见面,汉语中尊敬说法一定是“我能去拜访您…
来自子话题:
首先回答楼主的问题,即便母语有入声,没有经过语言学训练的人很少会意识到入声的存在,更别提入声的概念了。&br&关于入声,要厘清它的定义:入声是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一,最初定义是&b&调类&/b&的一种,后来才分入声韵、入声调等概念,它在中古汉语中表现为以辅音-p、-t、-k为韵尾的短促的声调。我们并不说英语的top、pet、cook的-p、-t、-k是“入声”,因为在英语里谈声调没有意义。也有学者把入声概念用于其他有声调语言,如侗台语(倪大白等)。此外,并没有说入声就一定是以辅音收尾的短促调,因为语言会发展变化,现代汉语中,有些方言入声韵尾简并了(如吴语太湖片苏州话简并为一个喉塞音?),也有的方言入声韵尾完全丢失但调型仍与其他声调相区别(如吴语瓯江片温州话)。这种变异了的入声,仍然是入声,因为它还是保有其独立调类的地位。至于大部分官话区中,古入声实际已经&b&并入&/b&其他调类,这才算是没有入声。&br&综上,我们有以下事实:&ol&&li&入声首先是&b&调类&/b&范畴的概念,不是指&b&音节形式&/b&&/li&&li&入声特指&b&汉语&/b&的调类,也可以引申用于&b&汉藏语系&/b&其他有调语言&/li&&li&入声的形式在&b&中古&/b&表现为以-p、-t、-k急速收尾的辅音性&b&韵尾&/b&&/li&&li&入声会随语言一起发展变化,但只要&b&调类独立&/b&,仍可算入声存在&/li&&li&做到音韵学和语音学概念不混淆,才能更好理解入声的定义&/li&&li&大部分不具备语言学知识的、母语有入声的民众并不能自然感知到入声的存在&/li&&/ol&
首先回答楼主的问题,即便母语有入声,没有经过语言学训练的人很少会意识到入声的存在,更别提入声的概念了。关于入声,要厘清它的定义:入声是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一,最初定义是调类的一种,后来才分入声韵、入声调等概念,它在中古汉语中表现为以辅音-p…
来自子话题:
繁體是小塚Gothic,簡體字是自己做的。&br&&br&從以下幾部份得知:&br&1)「语」的「言」字部首,下部拉到底裡去-造字的常識問題;&br&2) 民「谣」整個「谣」字小了,除了「言」字部首太大,視覺上拖累外,「谣」字整個邊旁也小了;&br&3) 「轻」音乐「轻」字右邊旁的上部,大了很多,比例錯;「乐」字比例也側向了右邊;&br&4) 女「声」和電影原「声」兩個聲字設計不同;&br&5) 动漫的「动」字部首「云」字太小;力字的撇字拉到右邊去,是很傳統的造法,但與小塚Gothic的現代風相違背,是看著中國字造的後果;&br&6) 愤怒的小鸟太空,「愤」字沿用憤字去改,字的大小也起伏不定,小塚Gothic繁體沒這個問題;和&br&7) 海尔灵感「尔」字的頂部側向了右邊,不懂造字必犯的視覺毛病。&br&&br&設計師很有心機每個簡體字去跟小塚Gothic風格做,由於磅重一樣,第一眼算是不錯,普遍人也不太在意,只有點不順眼而已。&br&不過問題一一點出來後,有些東西明顯不是平面設計師的能力範圍之內。特別是簡體字,由於簡體字的造形是亂來,沒有體例可言,對字體設計師是經驗上的挑戰,平面設計師更不用說,稍有看漏眼錯誤都很明顯,大眾感覺便不專業了。可考慮找字體設計師幫忙吧。&br&&br&豆瓣电台歌曲不錯,謝謝推介。
繁體是小塚Gothic,簡體字是自己做的。從以下幾部份得知:1)「语」的「言」字部首,下部拉到底裡去-造字的常識問題;2) 民「谣」整個「谣」字小了,除了「言」字部首太大,視覺上拖累外,「谣」字整個邊旁也小了;3) 「轻」音乐「轻」字右邊旁的上部,大了…
Awww...come on, man!&br&&br&补充一个…&br&This is MESSED UP!
Awww...come on, man!补充一个…This is MESSED UP!
来自子话题:
字典里直接查 幺 就有解释啦&br&&br&多谢各位的补充。最近军训没时间回复,望谅解。后面这段军事口语是百度知道是抄的,不够完整,评论区已有补充。&br&另,关于B和D的读法。其实用到后来读boy和dog也都写麻烦,就只把D特殊读了吧,而且各个老师读法都不一样,什么“刀”,“的”,各种读法也就出来了。只有我们英语老师觉得理科老师这样读很变态,而自己就更变态地读成“one circle” ┑( ̄Д  ̄)┍&br&语文老师默默地用 啊a 波b 呲c 的d&br&&br&军事口语通讯中,对可能造成误解的数字和字母会另外约定一种读法。&br&汉语中,一和七容易混淆,就变成了幺(麻将所谓幺鸡)和拐(象形)二读起来有点绕口,就称为俩,同理,零是一个圆圈,就称为洞。&br&英语里,A一般称为阿尔法,德语称为安东,等等。一般是用本字母为开头的一个词。&br&&br&所以只是为了避免误解没有什么错误不错误的&br&学生党的话应该还知道ABCD中也区分B和D把前者称为boy后者叫dog都是一个原因
字典里直接查 幺 就有解释啦多谢各位的补充。最近军训没时间回复,望谅解。后面这段军事口语是百度知道是抄的,不够完整,评论区已有补充。另,关于B和D的读法。其实用到后来读boy和dog也都写麻烦,就只把D特殊读了吧,而且各个老师读法都不一样,什么“刀…
来自子话题:
我只知道“头发发白”是“头髮發白”&br&&br&(补充)&br&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是在前代已有的俗字、古字、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整理改进的,而且有不少字简化时被合并至另一字,具体有三类情况:&br&&br&一是用已经存在的简单的字代替复杂的字,如「后」(皇后、皇天后土)代替「後」(後面)&br&&br& 二是用一个新的简化字代替两个或多个字,如「發」(fā,發财/发财)和「発」(fā,発展/发展)和「髪」(fà,毛髪、理髪/毛发、理发)合并为「发」&br&&br&三是部分合并,即将某字部分意义加载到另一个笔画简单的字上,该字其他意义仍然保留的。如:藉口的“藉”简化作“借”,慰藉、狼藉等的藉仍用“藉”;瞭读liǎo(瞭解)时,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乾坤的“乾”读qián(前),乾淨的“乾”简化为“干”;宫商角徵羽的“徵”读zhǐ(止),不简化为“征”。 &br&&br&这3种方法有时将字源和意义不相关、甚至读音也不同、历史上从未或很少通用的字进行合并,这样一来就容易误读。例如:唐德宗李适的「适」(kuò)就很可能被误读为shì,中药白术的「术」(zhú)就很可能被误读为shù,「叶韵」的「叶」(xié)就很可能被误读为yè。
我只知道“头发发白”是“头髮發白”(补充)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是在前代已有的俗字、古字、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整理改进的,而且有不少字简化时被合并至另一字,具体有三类情况:一是用已经存在的简单的字代替复杂的字,如「后」(皇后、皇天后土)代替「…
正确应该为ng,但是后来输入法都打不了,久着久着变音为en了
正确应该为ng,但是后来输入法都打不了,久着久着变音为en了
题主你好,我知道你要问现代汉语规范字用法,那么你可以拖到最下面。&br&这里我先讲一下「象」和「像」的渊源。&br&&br&&b&1. 「象」和「像」的渊源&/b&&br&&br&「象」与「像」属于本字与后起分化字的关系。&br&&blockquote&《说文解字注》曰:「像,佀也……雖韓非曰。人希見生象也。而案其圖以想其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然韓非以前或衹有象字。無像字。韓非以後小篆旣作像。」&br&&br&其又曰:「象……周易繫辭曰。象也者,像也。此謂古周易象字卽像字之假借。韓非曰。人希見生象。而案其圖以想其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似古有象無像。然像字未製以前。想像之義已起。故周易用象爲想像之義。如用易爲簡易變易之義。皆於聲得義。非於字形得義也。」&/blockquote&大意是说,意象、想象的 xiàng 这个汉语词本无其字,于是假借「象」字来表示,取「人希見生象也,而案其圖以想其生」之义。(这句话意思是:人很少见到活生生的大象,于是通过图画来在脑海中想象大象的形态。以此表达相似(脑海中的意象与现实的实体相似),或者想象等含义)&br&&br&再后来,因为「象」要表示大象的含义,更是为了字义分化,于是就增添了一个人旁造了「像」字来分化「象」相似、想象等含义。&br&&br&不过这种分化并不彻底,「象」在实际使用上仍然能够表示相似、想象的含义。(比如「象形字」、「印象」等词语。)这其实是&b&实用&/b&(字义分化带来的系统实用)与&b&尊古&/b&(尊重古字形)之间的博弈。&br&&br&所以说,历史上「象」与「像」这组字在表示相似、想象的含义上一直混用。这种情况与「占」与「佔」、「布」与「佈」、「分」与「份」等字的混用类似。&br&&br&&br&&b&2. 新中国的规范汉字&/b&&br&&br&到了新中国时期,为了规范这些汉字混用的情况,对这些字的用法进行了规范。&br&「占」与「佔」、「布」与「佈」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注意,不是《简化字总表》)得到规范。规定使用前者。&br&&img src=&/c0a98c87f6f486b6b057e9f0fc177398_b.jpg& data-rawwidth=&618&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8& data-original=&/c0a98c87f6f486b6b057e9f0fc177398_r.jpg&&(《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附录)&br&&br&&br&而「象」与「像」,其实收入在了最早一个版本的《简化字总表》中。&br&&img src=&/471fff818fe076beaa91a353c36fbf80_b.jp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8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471fff818fe076beaa91a353c36fbf80_r.jpg&&(《简化字总表》第二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1977年)&br&&br&当然,「象」和「像」这组简繁关系,后来在《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中被删掉了。(同时被删的还有「迭」与「叠」、「复」与「覆」这两组简繁关系。)另外,「分」与「份」没被纳入到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考量之中。&br&&br&所以,从今天的规范汉字使用角度来看,因为两个字没有被规范掉(即「象」没有被规定取代「像」),所以两者仍同时兼具相似、想象等含义。&br&相似、想象等含义,一般推荐使用「像」(以避免歧义,正如《简化字总表》第二版的注释所说)。但是一些很早就有的汉语词汇,如「象形字」、「印象」等,则继续从古,保留传统用法,不写作「像形字」、「印像」(虽然我比较倾向于后者)。&br&&br&所以,「不像」和「不象」,前者是推荐用法。后者一般会被当成错别字。&br&另外要注意,以上所说的推荐用法,都是政府人为规定的汉字使用方法。具有强制性,但是没有客观性(即其规定的正误,不能客观反映汉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br&单从汉语言文字本身的演变角度来看,「不像」和「不象」都正确。
题主你好,我知道你要问现代汉语规范字用法,那么你可以拖到最下面。这里我先讲一下「象」和「像」的渊源。1. 「象」和「像」的渊源「象」与「像」属于本字与后起分化字的关系。《说文解字注》曰:「像,佀也……雖韓非曰。人希見生象也。而案其圖以想其生…
纠结了一下,爬上来修改下我的答案。&br&&br&核心观点:在判断汉语方言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好的一个标准,即仅用一个语音、词汇或者语法上的特征就将汉语七大方言区分别开来。&br&方法:逐层的分析方法,即从大的差别入手,判断大的方言分区,再细致到小的方言区。&br&条件的选取:&br&1) &b&对内的一致性,对外的排他性&/b&。但是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太容易,原因是见我&b&倒数第二段&/b&。&br&
评论内部差异的大,特征不合适的请放过...&br&2)&b& 采用&/b&&b&语音的特征&/b&,即测试用某个方言常用字的读音来判断方言区。&br&
说明: &b&方法对于我好用,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提出来是让大家参考一下。&/b&我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在田野调查所积累的经验。田野调查时,用方言常用字来测量某一中古音类的分合,往往调查比较顺利,第一发音人会说,第二不用调查一大批字,节省时间。&br&3) 例字是参照了&b&现阶段学界对于该方言与中古音韵对应的研究&/b&,例如选择“网”字,是参照条件:南方大部分方言古微母字保留有双唇音声母的;选择“猪”,是参照条件:闽语古知组字读如端组。因此如果有音韵学的大大,可以自行参照条件,随意列举相应的例字。&br&&br&1. 先判断是南方方言还是北方方言。&br&
在这里,北方方言并非指称位于中国北方的方言,而主要是指称官话方言,包括西南官话;南方方言,主要是指吴、闽、客、赣、湘、粤。&br&
我一般会用“五”字。“五”是个常用字,各个方言一般都有,当“五”字读为零声母时,一般是北方方言;而当“五”字读为鼻音声母,或者直接只是鼻音音节时(粤语),一般就是南方方言。&br&
另可以参考的字是“网”,如果读为零声母,一般是北方方言,若读为“m”声母,一般是南方方言。&br&---------------------------------------------分割线--------------------------------------------------&br&我对官话区内部并不是很熟,官话具体内部如何判断方言小区请参考 &a data-hash=&6da0d9afbc78f46331fafc& href=&/people/6da0d9afbc78f46331fa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ugGroo& data-tip=&p$b$6da0d9afbc78f46331fafc&&@LugGroo&/a&的答案。&br&&br&2. 再判断是闽、客还是吴、粤。&br&
可以用“飞”字,或者是“房”字。&br&
一般来说,在闽、客方言中,一般读为双唇音“p, ph”, 而在吴、粤中读为“f”。&br&
1)判别是闽语,还是客家话。&br&
可以用“齿”。一般闽语的“齿”字读为“khi”,客家话不读。&br&
或者用“猪”。一般闽语的“猪”字读为“t”声母,客家话不读。&br&
2)判断是吴语,还是粤语。&br&
吴语和粤语的话, &a data-hash=&4c0d6b6aab37d7bbbcb1& href=&/people/4c0d6b6aab37d7bbbcb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阿玉儿& data-tip=&p$b$4c0d6b6aab37d7bbbcb1&&@阿玉儿&/a&的方法挺好,就听他们对话,看是否存在浊音,即听感上在声母部分是否显得浑浊,声调低。如果存在,即为吴语,不存在的话,一般来说就是粤语。&br&
( 粤语的话,一般来说很容易判断,因为我们有TVB)。&br&&br&3. 最难判断是赣方言和湘方言。&br&
赣方言和湘方言之所以不好判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本身内部差异很大,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知道,他们位于南北方言的交界处,兼有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的特色。一般来说,湘方言更接近北方方言;而赣方言更接近南方方言。我一般用以上排除了之后,再根据与汉语普通话类似的程度,来判断是湘方言还是赣方言。&br&&br&总体来说,判断大的方言区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到细致到内部分区的话,问题就会更加复杂。原因有两个:1. 方言区内部本身内部差异就大(闽语即是作证,10里就一方言);2. 方言接触严重,汉语普通话的影响让方言在一定程度上趋同(官话区的内部分区即是这样)。&br&&br&以上仅供参考。&br&&br&ps: 如果真想知道对方方言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例如:“你们家话,猪咋说”来引入特征,就不要一直坐在那里听了o(╯□╰)o... &br&&br&pps: 我的标准参考了汉语方言地理学的一些成果,采用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同言线,如果感兴趣的话,有两本书可以参考...&br&
1. 项梦冰,曹晖:&a href=&/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汉语方言地理学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
2. 曹志耘主编: &a href=&/subject/35639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 另有词汇、语法卷。
纠结了一下,爬上来修改下我的答案。核心观点:在判断汉语方言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好的一个标准,即仅用一个语音、词汇或者语法上的特征就将汉语七大方言区分别开来。方法:逐层的分析方法,即从大的差别入手,判断大的方言分区,再细致到小的方言区。条件…
来自子话题:
「攻城略地」是個成語。應當按照既有的寫法來。&br&&br&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詞典》:&br&&img src=&/5abf0bdb7db04ea275a382_b.jpg& data-rawwidth=&229& data-rawheight=&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9&&&br&網絡上很多人的語文素養太低,錯的都能硬是給用成對的。百度百科連「脣槍舌戰」的詞條都有,哪能信?在很多詞語的用字問題上,不能相信網絡的說法,還是要儘可能求助主流辭書。以下分別是《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二版,也都非常清楚,相信題主已經自己查過了。&br&&img src=&/a227fafbcf9fc0a240ff1edd_b.jpg& data-rawwidth=&283& data-rawheight=&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img src=&/49cb0cea607f76dac231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
「攻城略地」是個成語。應當按照既有的寫法來。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詞典》:網絡上很多人的語文素養太低,錯的都能硬是給用成對的。百度百科連「脣槍舌戰」的詞條都有,哪能信?在很多詞語的用字問題上,不能相信網絡的說法,還是要儘可能求助主流辭書。以…
来自子话题:
这十二卷不是分别不同的十二卷,而是相同的十二卷。&br&古时传令以十二卷为复述命令的最高数字,避免传抄过程中的失误。&br&这兵书就是现在的征兵令,十二卷兵书就是指十二道征兵命令,先后重复传达,一是避免错误,另外也体现了命令的威严,如果受令人对十二道命令都未做出反应,那么惩罚是相当严厉的。&br&还记得岳飞抗金,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朝廷用十二道金牌传岳飞停战么?&br&以前抓捕脱逃的罪犯时也以鸣枪警告十二响为准,如果仍然坚持逃跑,不从抓捕,那么第十三枪就可以对人射击了。
这十二卷不是分别不同的十二卷,而是相同的十二卷。古时传令以十二卷为复述命令的最高数字,避免传抄过程中的失误。这兵书就是现在的征兵令,十二卷兵书就是指十二道征兵命令,先后重复传达,一是避免错误,另外也体现了命令的威严,如果受令人对十二道命令…
来自子话题:
&b&題主的感覺是對的。&/b&這兩字的讀音&b&確實有細微差別&/b&,主要表現在元音開口度上。&br&雖然這兩個字普通話的記音都是er,國際音標[?](或者寫作[??]),元音音位是一樣的;但聲調不同會造成元音開口度的細微差別,具體是去聲&上聲&平聲,去聲更接近ɑ?,平聲更接近??。&br&這個問題可參見朱曉農《語音學》第八章 元音 p.269 “日化元音的滑動”節,他就從語音實驗的角度發現“爾”和“貳(二)”的音值其實是有細微差別的。&br&以前也有知友提出過相關的問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维基词条「四呼 / Four hu」的中英文页面里所标示韵母发音的国际音标为何不同?&/a&,題主可參看。
題主的感覺是對的。這兩字的讀音確實有細微差別,主要表現在元音開口度上。雖然這兩個字普通話的記音都是er,國際音標[?](或者寫作[??]),元音音位是一樣的;但聲調不同會造成元音開口度的細微差別,具體是去聲&上聲&平聲,去聲更接近ɑ?,平聲…
这种虫字旁写法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是&br&“洽漠”
这种虫字旁写法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是“洽漠”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我遇到的很多长沙人,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与什么说话,都喜欢用长沙话而不用普通话,不管别人能否听懂,并且隐隐感受到他们会以自己会说长沙话为荣。&br&&/blockquote&我就是这样的长沙人。离开家乡很多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偶遇过长沙人或者湖南人。&br&我们都会说家乡话,或者说着我们自以为是“普通话”,而其他人都听得出是“塑料普通话”的东西。&br&而且,你说得对,&b&我的确以自己说长沙话为荣,因为这是我深爱的故乡给我最易于辨认的身份标识。&/b&&br&但是,好歹,我的朋友们,那些来自江南塞北的人,没有因此觉得我的家乡是“封闭、自傲、不愿意开放”的,相反,在我不自觉地露出浓浓的乡音时,他们笑着说可爱。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希冀于我给他们弄湖南卫视各种节目的票,还是真心地说,但是我想,和家乡人说家乡话总归不是问题。&br&&br&但是,你的困扰是为什么在长沙,多数人都说长沙话?因为方言的定义就是如此呀:&b&一种语言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跟标准语有区别,只在一定地区使用。&/b&&br&所以,听不懂并没有什么错,国家推广普通话也没有错,当地人对自己的方言感到骄傲更是不会错。&br&还是不要做扛起地图炮的小战士吧。&br&如果人家第一句说了你听不懂的话,请用你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你听不懂长沙话,多数人都会&b&努力&/b&用普通话回答的呀。&br&但是,如果塑料普通话你听不懂,还要再喷一轮的话,我就要摇旗反抗了。&br&&br&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下人家是不会给你解释的。&br&年前和朋友聚餐,席间有人是劝酒狂魔。我有点烦就和身旁的长沙同学说:&br&&b&该咋哈立油真是欠不得子又&/b&&b&爱凳兜列,一嘴滴泡泡子&/b&&b&。&/b&&br&结果劝酒狂魔听见了,非得问说的是什么。只好告诉他:&br&我说哥你真是太能喝了,我不得不认怂。你嘴上的沫没擦干净。&br&他开心地抹了抹嘴,自己干掉了杯中酒。
我遇到的很多长沙人,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与什么说话,都喜欢用长沙话而不用普通话,不管别人能否听懂,并且隐隐感受到他们会以自己会说长沙话为荣。我就是这样的长沙人。离开家乡很多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偶遇过长沙人或者湖南人。我们都会说家乡话,或者…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转一篇文吧,贴吧来的。&br&等待归一了都还是等待,远方的背后都还是远方”&br&&br&——记尧十三和他的《寡妇王二嬢》&br&&br&夜狼啸西风&br&&br&&br&&br&提到尧十三,就不能不提到他那首《瞎子》,大约是10年左右在网上首次听到,《瞎子》一曲十三将贵州黔西北市井山歌和柳永的宋词《雨霖铃》完美融合,将柳词的婉约凄离用方言表现得淋漓尽致,顿时惊为天人。&br&&br&这首神曲很快在朋友间传唱开来,三两聚会小酒下肚不免不约而同哼上两句“我难在,我喝不到酒”,然后彼此会心而笑,心领神会享受方言之魅力。&br&&br&神曲的创作者尧十三却神龙见首不见尾,那时在网上只能搜到他叫唐尧,织金人,外号瞎子,是武大医学院临床专业的学生,除此其它资料全无,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一个已经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生活的精英学子,有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医生),却抱着吉它,操着乡音吟唱宋词,这是一幅极为不协调的画面。&br&&br&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极有音乐天赋的青年闲余即兴之作,那个叫尧十三的织金男孩会在燃烧掉青春的热情后剪掉长发收藏好吉它走出校门穿上西装,过上体面的都市白领生活,《瞎子》不过是他生命和青春的一个印记。&br&&br&一直到13年的夏天,一阵民谣的复古之风吹来,湖南卫视快男唱红了吟唱《董小姐》的胖子宋冬野,通过搜索宋胖子,我又找到了当年吟唱《瞎子》的尧十三,仍然在抱着他心爱的吉它。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职业音乐人,在中国民谣界小有名气,和那个唱《董小姐》的宋胖子呆在一个叫“麻油叶”的民谣组织里,已然是该联盟的核心歌手,辗转于各地演出。&br&&br&武大医学院少了一位称职的医生,而中国内地音乐界多了一位优秀的民谣歌手,操着织金方言的民谣歌手。&br&&br&在尧十三的豆瓣音乐上,又听到了十三的新的神作《寡妇王二嬢》。&br&&br&这又一是一首可以循环听上一百遍的神曲,如果说《瞎子》的整体曲风还无法摆脱黔西北民谣的基本曲调的话,那《寡妇王二嬢》,尧十三则完全摆脱了地方民谣曲调单一的缺点,在极具乡土特色的同时将更多的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曲风。&br&&br&《寡妇王二嬢》主歌部分非常欢快,旋律朗朗上口,即使不懂贵州方言的听众也会感受到整个曲调的热情与奔放,歌词大意为一个乡村野汉在田间对年轻寡妇的求爱,歌词使用了大量的织金方言俚语,语言诙谐幽默、赤裸奔放。向听众展开了十三家乡乡间男女欢爱的生活场景,在那里野汉们没有都市男人求偶金钱和地位上的压力,乡间的女人不需要坐在宝马里哭,她们或许只需要男人们爽直而真挚的邀请——我家饭扎实香,我妈削个洋芋检点芫荽荟个油酸汤。野汉们的求爱方式坦白而爽直,刚性十足——“我穷得响叮当,小的时候营养不良,哦呵跨脚生疮”,求爱的态度则显得磊落大方---二嬢二嬢你当我家婆娘 你不当豆(就)不当不当豆不当 &br&&br&没有都市物质的束缚,黔西北乡间的爱情尽显狂野和奔放,掀起原生态音乐的高潮,相较之下神马龚教主的《忐忑》神马云南山歌三人组都弱爆了。&br&&br&主副歌的转换如白昼黑夜的替换,轻柔的吉它旋律下,歌曲进入送到了另一个新的境界,热情随着太阳沉入山峦,夜晚静溢的乡村,情欲如洪水泄后野汉和他的女人轻柔的打情骂俏,还有呢喃的私语,狂野是日昼乡野生活的一面,是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人们看到并鄙夷的生活之表象,而乡间的夜才是乡村野汉们的精神花园,他们与情人的呢喃指向的是所有个体在强大的物欲时代下不可避免的恐惧与迷茫, “这世界不好,二嬢你也不好,我也不好,我家的狗更不好”, “称呢等待归一(结束)了都还是等待,远方的背后都还是远方”&br&&br&工业化浪潮下,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在短短的几十年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其实《寡妇王二嬢》主歌中那种田间男耕女织,亲密劳作嬉戏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已成为昔日的虚幻,野汉们也不得不离开他们所迷恋的寡妇们的床第,放下锄头锁上院门走进迷幻的钢筋水泥筑就的都市,在那里他们“替喜鹊看门替黄鹂担粪替老鹰看小孩替花鸽送煤以获取一两只虫子度日(胡吗个语)”,他们在华丽的都市前面身形笨拙,和寡妇王二嬢调情时的幽默诙谐不复存在,他们开口渗出的乡音只会成为都市人的笑柄,在都市中他们显得言语木讷,失去了基本的尊严和自信,当然同样失却了男性的基本的魅力。&br&&br&当乡野里没有了粗犷的野汉,女人们的土地也开始干枯,寡妇王二嬢们别无选择的丢下了经常屙尿淋狗的小娃和多病的老人,义无反顾的和野汉们一样涌入都市,她们或住进富士康狭小的厂房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或是从事于各种都市人视为的下等行当,在这里寡妇已经不是一个身份的代词,甚至男女性别都已经不重要,农民工是涌进都市的农民朋友的唯一标牌,对住在富士康狭小的厂舍中的寡妇王二嬢们来说,一场完美畅意的性生活成为他们不可奢求的高消费品,更不用说那些“倒二不着三”的爱情,她们走过繁华的步行街时尚服装店硕大的橱窗或许会短暂停驻,里面的挂着的华丽的衣服是她们半年的工资,华丽的衣服后虚映的是她们臃肿发福的身材,与当年野汉们迷恋的趴和(柔软)的香喷的身子形成巨大的反差。&br&&br&寡妇王二嬢们只能偶有莫名的悲伤,但这样的悲伤来不及逆流成河,那是都市小资白领们的权利,寡妇王二嬢们要快速走过悲伤,去邮局把刚发的工资寄回家,家里老人要看病,屙尿淋狗的小娃要读书,就都等着那几张红红的大钞,寡妇王二嬢和城市的交集,也仅在于那薄薄的几张红纸。。&br&&br&通过《寡妇王二嬢》,我们看到尧十三对家乡乡间那种纯朴真实极富生活气息的场景还原,但与其说这是一种颂歌(此功能应由《多彩贵州》那类官方节目来负责),不如说这是一种追忆,与其说这是一种追忆,不如说这是一种批判。&br&&br&一首方言民谣能承载如此多的信息与内容,除了欣赏和称赞,还是只能欣赏和称赞。
转一篇文吧,贴吧来的。等待归一了都还是等待,远方的背后都还是远方”——记尧十三和他的《寡妇王二嬢》夜狼啸西风提到尧十三,就不能不提到他那首《瞎子》,大约是10年左右在网上首次听到,《瞎子》一曲十三将贵州黔西北市井山歌和柳永的宋词《雨霖铃》完…
来自子话题:
强/強,笔画“简化”得多了一笔是闹哪样……
强/強,笔画“简化”得多了一笔是闹哪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两个字一样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