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母牛 欧美太胖会影响牛读出生吗 新闻

奶牛场投资及管理中易于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各位同仁:
诸位都是奶牛场管理中的最终实践者,都知道技术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但同时对奶牛场的投资及管理又存在很多偏差,本人谨对这部分内容与各位进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 今天我想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
牧场建设与规划、重视后备牛饲养、管理与技术信息反馈(财务核算、繁殖监控与报表、生产指标与营养调控、兽医检测)
一、牧场建设与规划
&&&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营利。所以在此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先纸上谈兵,对实际牛舍设计方案和整体布局、投资预算、人员配置、投资回收期和营利能力、流动资金占用等都要做到清楚明了。
&&& 牧场设计首先要考虑奶牛规模、饲养工艺与挤奶模式。
为了追求规模效益,现代奶牛场基本规模都在600头以上。一般成母牛与后备牛比例为6:4;后备牛之间的比例为犊牛:育成牛:青年牛=3:4:3。现在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原来18月令配种的青年牛现在16月令就能达到配种体重了。所以青年牛的比例会缩小。
饲养工艺,一般都建议采用TMR全混日粮。能使饲料浓度相对稳定,从而保证瘤胃发酵环境,保证奶牛营养。从成本上讲也是节省的,更重要的是人员减少了,可以是饲养方案更易于落实。北京中以示范牛场就是最好的证明:产量从7100多公斤,经过三年时间增加到现在的10400公斤。规模牛场可以自用一台,农户型的可以办一个TMR送料站。
挤奶模式:为保证牛奶的卫生质量,现基本都是机械化操作。但是一定要重视挤奶机的品牌。挤奶机要定期维护,定期更换橡胶内胎。其大小可以根据产奶牛的数量决定。一般的鱼骨式挤奶厅,在成母牛分群管理的前提下,每小时挤奶大约4.5次。
牛场设计的固定设施要分饲养挤奶区、办公生活区、饲料区和粪污区,相互之间明确分开,有相互隔离设施。必须考虑排污(主要是雨水)主渠道。饲养区主要考虑处理好颈枷和运动场。颈枷应便于奶牛固定床位饲养,又可以放开进行散放式管理。运动场最好用三合土,应排水良好,夏不存水、冬不结冰。配合牛舍内的卧床,在下雨的时候不放牛出去。牛舍应高大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冬暖夏凉,舍内设有卧床。床位的数量要与挤奶厅的规格相配套,与饲养人员的工作能力配套。在产房,还应在地面铺设橡胶垫。除了饲槽及料车通道外,每头成母牛占用面积应在40平方米左右。
牛场应有单独的饲料区,特别是在加工制作青贮时,不会干扰奶牛的正常休息。粪污区一般放在下风口,在同方向应有病畜隔离舍。办公生活区应在前面。
&&& 总之,固定设施直接影响饲养方案的落实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不合理的建设还会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一旦建设好,再想更改极其困难,它会影响牛场的一生,严重影响牛场的收益,不可等闲视之。
&&& 饲养奶牛资金占用大,投资回报期长,生产控制点多。现在良种奶牛价格昂贵,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要对奶牛多方关照。注意:奶牛并不好养。
&&& 投资:尽量减少。在完成同样功能和保证质量的前题下,减少牛舍建筑材料的投资。挤奶机要选用性能良好,售后服务到位的厂家。
&&& 折合成成母牛,犊牛3~4头算一头,育成牛2头算一头,青年牛1头算1头。每头成母牛资金占用大约8,000~10,000元。步入良性循环之后,可收回部分资金。在资金不足的时候,不要试图减少必要的投入,那将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在奶牛场,只有合理饲养,只有善待你的牛才能提高收入。任何损害奶牛利益的措施都会受到加倍的惩罚。
二、重视后备牛的饲养
&&& 很多牛场都有轻视后备牛饲养的倾向。奶牛的遗传素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后备牛的饲养因素要占30%以上。
(一)、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从出生到6月龄的幼牛。
一、分群及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1、新生犊牛:
1.1确保小牛呼吸:呼吸困难通常与难产相关。如发生小牛出生后不呼吸必须首先清除小牛鼻中的粘液,并让小牛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或者倒提小牛几秒钟以便粘液流出。但这一倒提姿势不应过久,因为内脏的重量压迫膈肌会阻碍呼吸。一旦呼吸不畅,可采用人为的方法诱导呼吸,即交替挤压和放松胸部。还可以采用输氧措施。
1.2脐带消毒
大多数情况下,残留在小牛腹部的脐带仅有几厘米长。如果过长,则应该剪掉只剩约5厘米。脐带内的血液必须挤干后再用7%或5%的碘酒浸泡消毒。
1.3饲喂初乳
初乳的重要作用:
&一种大分子免疫抗体蛋白贮存在母牛所分泌的初乳中,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其中免疫球蛋白更高。免疫球蛋白在分娩后第一次挤奶时占14~20%,第二次降低至8~12%,以后分别为5~6%,4.2~4.0%。包括其他成分随着挤奶次数的增加而急速减少。
&初乳有在犊牛空虚的肠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细菌入侵的功能。
&初乳酸度高(45~55To)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繁衍,但有利于激活皱胃消化酶的活性,促使胃肠功能早日完善。
&初乳还有多量镁盐具有泻性,可促进胎粪排出。
尽快吃初乳的必要性
&犊牛出生时肠道粘膜有一种容许大分子球蛋白通过的功能,它仅能在数小时内存在。快速地利用初乳是防止犊牛生后死亡的关键一环。因此在管理上,提倡产后1小时内使犊牛吃上初乳,并在24小时内至少喂给5公斤。
&& 〈1〉确保初乳质量,7天内原则上喂其母乳,如母牛患病无乳或初乳有问题,
可用分娩期相近的其它健康母牛的初乳或贮存的初乳。如果用常乳来喂新生小
牛,但必须补给鱼肝油或维生素A制剂以及蓖麻油(50克)。也可以用补给母牛
血液的方法传递抗体和激活小牛自身的免疫抗体。
&& 〈2〉饲喂量:
大多数小牛每次喂初乳量为1.25&2.00kg,每次喂初乳量不应超过小牛胃容积的5%,如40kg的小牛最多只能喂给2kg初乳。出生的当天应喂给三到四次初乳。
&& 〈3〉何时喂初乳?
第一次初乳应在小牛出生并开始正常呼吸时立即喂给,最迟不应超过出生后一小时,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9小时。如果第一次饲喂初乳延迟,应在出生24小时内增加饲喂次数以使小牛得到足够的抗体。
&& 〈4〉饲喂初乳方法:
&&& 初乳应保持体温(39度)并使用干净的奶瓶或奶桶饲喂。
&犊牛自行吸食母牛初乳虽是自然现象但及时足量吃到初乳是非常困难的。据调查在2小时内吃上初乳的比例只占40%。有30%的牛在10多小时后才能吃上。因此人工哺食初乳是积极的作法,自然哺乳时人工也应密切监视,尽快哺食初乳。人工哺乳时的工具(壶、桶、盆)应以壶最为理想,它可限量吸入,哺乳时间相对的长。有利于食管沟的形成与巩固,所哺之乳通过&沟&无遗漏的进入皱胃,防止了乳在尚无功能的瘤胃发酵引起的疾病。食管沟反射的巩固有利于以后的投药与用过瘤胃蛋白的使用,是有积极作用的。
&新生犊牛虽也有4个胃,但起作用的仅是皱胃,其容积也是其它3个胃容积总和的2倍多。哺乳犊牛的皱胃分泌胃蛋白酶、凝乳酶,并通过消化酶来消化牛乳蛋白质。
〈5〉为了提高新生牛的抵抗能力,可以补给维生素ADE合剂。
1.4将小牛与母牛隔开。
1.5单独圈养小牛
&&& 刚出生小牛对疾病没有任何抵抗力。将新出生犊牛放养在干燥避风的单独畜栏里可降低患病和疾病传播。此外,随着小牛的生长,单独圈养便于监测小牛对固体饲料的摄入,这一观察决定小牛何时断奶十分重要。
&&& 犊牛离开犊牛栏后,应彻底对该栏进行卫生清扫、消毒后在阳光下空置一周才能继续使用。
1.6小牛登记打号
&&& 新生牛应打上永久性标记,照相。其出生资料:初生重、父母号等必须存档。
2、哺乳期:
2.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初生后第一周就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极大地降低许多疾病的传播。饲喂用具在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如用同一奶瓶喂几头小牛,应先饲喂最年幼的小牛,然后再喂年长一些的小牛。
2.2 疾病征兆的观察:
健康小牛通常处于饥饿状态,食欲缺乏是发病第一征兆,一旦发现小牛有患病征兆就应立即通知兽医。
2.3 去角:
&&& 当小牛刚刚长出被确定时(10&&20天)即可做去角术。去角应在断奶前实行以避免断奶期间额外应激。去角一般采用电烫法或氢氧化钾法。
2.4 由兽医人员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
即应注射疫苗以预防不同疾病。(牛用疫苗我国发展并不完备,此项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2.5 哺乳方案:
&&& 一周后饲喂常乳。哺乳应严格掌握定时、定量和定温的原则:
定时:日三次哺乳。&&&&&& &&&&定量:哺乳期60天,哺乳量350kg。
各阶段鲜奶喂量如下(Kg):
后再恢复正常喂奶量。如消化不良,奶水比1:1哺乳。哺乳完,抹掉嘴边的奶渍,防止形成互啄恶癖。
2.6 第八天开始饲喂精料和优质干草,训练其采食。随月龄增长逐渐增加喂量。30日龄后,精饲料逐步增加到1Kg左右,6月龄以前增加到2.0~2.5Kg。5~6月龄,青贮平均头日量3~4Kg、优质干草1~2Kg。
3.1 根据下列条件确定小牛断奶时间
&月龄&&&&& &体重&&&&&&&&& &每日精料摄入量
三条之中,每日干物质摄入量应作为主要依确定小牛断奶时间,出生5&10天就开始为新生犊牛提供饲料,一头小牛连续三天吃0.7kg以上干物质即可断奶。
如喂大量牛奶则需要2&3周时间逐渐断奶以避免生长缓慢。
3.2 断奶前的主要宗旨是:
&饲喂健康小牛
&获得适当的骨骼生长
&避免由于长时间饲喂大量牛奶造成瘤胃发生迟缓。
事实上只饲喂液体事物不能使小牛快速生长(每天只增重250&400克)断奶后肌肉发育和脂肪生长的速率才会更快(每天增重达700&900克)。所以应尽早给小牛固定饲料以使小牛及早开胃刺激瘤胃的发育。
3.3 开食:饲喂干草和精料
尽早地提供和饲喂固体食物可加速瘤胃的发育早断奶。从小牛采食固体食物起,瘤胃中正常的细菌、原虫和真菌群系就自然建立起来,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最终产物(特别是乙酸和丁酸)是瘤胃发育的重要刺激物。因此,高淀粉饲料的摄入比粗饲料对瘤胃发育更重要,所以应尽早饲喂高度适口性的小牛饲料。
1、小牛饲料中应掺入粮浆或其它适口性成份。
2、应少量多次喂给小牛饲料,以保持饲料新鲜。
3、应限制小牛吃牛奶,每天吃牛奶最多不超过其出生时体重的10%。
4、应在饲喂小牛饲料时提供清洁和新鲜的水,随着饮水的增加,干饲料的摄入也会增加。
5、在小牛喝完奶后立即将一小把的小牛饲料放在小牛的嘴边或奶桶的底部。
消化机能的发育变化
牛乳和人工乳等液体饲料是经食管沟直接流入皱胃的,与瘤胃无关。浓厚饲料的采食则是直接进入瘤胃,饲料所附着的微生物在瘤胃内停留,因而瘤胃内微生物发酵活动变得活跃。它的发育是受固体饲料采食量逐渐增加而促进的。
&从营养角度看,小牛是由依赖于自身酶类进行消化转变为与瘤胃微生物共生。蜂巢胃、重瓣胃也同时发育增大。
能量代谢变化
&犊牛喂牛乳期间主要能源是乳糖和脂肪,对这些营养成分的利用基本上和单胃动物一样。乳糖在小肠消化以葡萄糖形式被吸收,因而犊牛的血糖值高,对胰岛素的感受性、葡萄糖的利用性也高。犊牛也可以分泌足够的胰糖酶和小肠麦芽糖酶充分消化除蔗糖以外的多糖类化合物,如经过处理的淀粉。
&犊牛瘤胃机能变的活跃之后,摄取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在瘤胃内经微生物作用变成挥发性脂肪酸,随着生长犊牛的血糖降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这个由糖代谢向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的转变与相应控制代谢的内分泌系统也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4 断奶是一个应激过程,最好在犊牛栏内断奶。断奶后一周左右再离开犊牛栏。一方面是为了安全度过应激期,另一方面可减少相互吸吮乳头的机会。吸吮犊牛乳头会造成乳头发育不良,还有可能引起产后乳腺炎。
二、犊牛培育全过程的管理要点
&犊牛全期应有良好的外界环境。
&要有足够的运动量,60日龄以后要有运动场地,3月龄以后群饲要有意识地引导活动 。
&要调教,达到&人畜亲和&,养成良好的规律性,采食反射和驯顺性格。
&以粗饲料为主坚持不懈,要保证中等以上的质量。
&出生后7天,训练其采食植物性饲料如干草、青贮与少量精料。断奶后至6月龄,精料比例逐步降低,粗料比例逐步提高。如用代乳料,应注意代乳料含有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加强卫生管理,防止不良应激,防止饲料突变,防止下痢、肺炎和脐部感染。
&如果圈舍充裕,断奶后的犊牛可先进行小群饲养,给犊牛相互熟悉的机会,使其适应小范围内的竞争,随着月龄加大,逐步转入更大牛群中。
&每月测体重一次,满6月龄时测体尺、体重,转入育成牛群饲养。
三、犊牛疾病的防治
(1)小牛肺炎:发病时间6-8周龄,由多种微生物、应激、营养状况和畜舍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临床症状有流鼻涕、干咳、体温增高(41℃)、肺损伤、呼吸困难、腹泻等。治疗方法:早期诊断、补液和抗菌素治疗。
(2)小牛腹泻:发病时间在产后2周,由多种微生物、应激、营养状况和畜舍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临床症状有厌食、粪便稀薄(呈水样)、脱水、怕冷、起立困难(瘫痪)。治疗方法:口服补液、抗菌素治疗和静脉补液。
(3)犊牛球虫病:不良媒介传染。隐性球虫病:皮毛粗糙、体弱、生长发育差;临床球虫:贫血、血痢、体弱和死亡。美国有80%牛是球虫携带者,临床发病率为5~15%。预防应在饲料中加入莫能菌素,还有促进瘤胃发育的作用。治疗:磺胺类、球虫净等多种。
(二)、育成牛、青年牛饲养要点及新的饲养模式
一、饲养要点:
&&& 6&12月龄营养要求和采食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小于一岁小母牛由于瘤胃容积有限需要高营养饲料,因此如果只喂给粗饲料则仅能维持中等生长速率。即此阶段小母牛应给予较高能量蛋白的精饲料。
通常,3&6月龄大的牛日粮应含有粗饲料40&80%。7&12月龄大的牛日粮粗饲料含量可为50&90%。随着年轻小牛的生长可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而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3&6月龄的小牛,日粮中不应含有低质量的粗饲料。若用低质粗饲料饲喂年龄稍大一些的年轻小牛,日粮配方中应补充足量的精饲料和矿物质。一般来讲,用来饲喂年轻小牛的精饲料混合物含有16%粗蛋白就可以满足它们的需要。
平均体重kg
优质粗饲料kg
一般粗饲料kg
劣质粗饲料kg
&&&&&& &&日粮组成、日粮干物质%&&
&&& 13月龄以上小母牛的瘤胃已具有充分的功能,只喂给高质量的粗饲料即可满足正常的生长需求。实际上,高能量的粗饲料如玉米青贮应限量饲喂,一般头日喂量为每百公斤体重5Kg青贮。因为这些小牛可能会因采食过量而引起肥胖,玉米、青贮和苜蓿或生长良好的牧草混合饲料可为奶牛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精饲料主要作为补充低质粗饲料的日粮配方成分。
为了获得最佳的受妊率,在配种前30天和后30天内,应保持后备牛持续增重(750g以上),能使发情表现和受妊准备都很充分。
决定牛的性成熟、配种和正常分娩的时间上都是根据其体格大小而不是其年龄,性成熟一般在12~16月龄,其月龄大小由增重速度决定。如果体重达到了350Kg,即可考虑配种。
头胎牛分娩前1&2个月应调整饲喂计划,从而为年轻奶牛分娩及第一次泌乳做准备,喂给这些年轻奶牛的饲料中应逐渐增加粗饲料的比例,以确保平稳的过度并分娩后尽快促使大量干物质的摄入。
从配种到分娩期,饲养管理要精确,既要使胎儿和母体本身充分增长,又要将乳房和产道上的脂肪沉积降到最低限度。分娩时避免不适当的体膘评分是很重要的,过瘦过肥的年轻奶牛的更易于发生难产和产后综合症。
妊娠后期不是体膘调整时期,而是年轻奶牛早期泌乳整备时期。
二、后备母牛的生长速率
〈1〉&生长速率的重要性。
生产速率是衡量管理水平的一个指标,从出生到头胎产犊期间要经常调整饲喂、畜舍及其他管理措施(畜舍即按月龄大小进行分群)为达到下列目的对小母牛的生长加以观察:
&以避免生长缓慢而引起性晚熟和头胎产犊的延迟。
&以确定小牛是否饲喂过量。
&以获得头胎产犊的理想体重和最大限度的降低难产。
〈2〉&理想的生长速率和头胎产犊年龄。
黑白花荷斯坦牛的理想每日平均增重和头胎产犊年龄。
从经济和遗传角度出发较短的饲养期是理想的。通过促进生长速率以便在24月龄产第一胎比等到36月龄才产第一胎的优点是:
&能减少饲料成本的投入。
&降低维持畜群数量而所需要的后备牛数或能够增加整个牛群的数量,加大更新力度。
&增加奶牛一生的产奶能力。
〈2〉.1.生长速率和性成熟
就体重和年龄而言年轻母牛的性成熟与体重关系更大。因此,生长速率对青春期年龄以及其后的头胎产犊年龄影响极大,当小母牛生长缓慢时(每日增重不足350G)未能在18或20月龄之前达到性成熟。然而,当小母牛生长快时(每日增重超过900G)可在9月龄前达到性成熟。无论年龄多大,当小母牛体重达到成母牛体重的40&50%时,即进入性成熟期。当小母牛体重达到成母牛体重60%时(14&16月龄)即可参加配种。
〈2〉.2.体重与第一期泌乳量。
年轻奶牛第一胎时体重与第一期泌乳量呈极强正相关,这一关系并不意味着遗传体形越大越好,理想的年轻奶牛是在分娩时已经发育充分。
例如,当平均日增重为550g时可预期性成熟的年龄为12至13月龄,假设在15月龄时怀孕,应将生长速率调整为日增重900g才能保证在产第一胎时获得足够的体重,如果不调整生长速率,年轻奶牛可在24个月龄产犊,但处在发育不良状态下,难产危险性增高,第一期泌乳情况也不好。
三.饲养模式:
饲养模式可分为按月龄、体重大小分群饲养。即可栓系也可自由散放式。
栓系:即为传统饲养模式,并不完全符合牛的自然习性限制因素较多这里并不在多述。
自由散放式:此为近年来还牛于自然的一种思维,对于此法,优点强于栓系,并且实践中应用较好。但应配置TMR全混日粮。
优点:〈1〉基本上全天24小时自由采食。
&&&& 〈2〉饮水自由,休息自由。
&&&& 〈3〉节省用工。
&&&& 〈4〉精饲料投入少,生长速率高,14月龄体重可达到370kg以上,即14月龄左右可参加配种。
&&& 注意:〈1〉接近15个月的牛组群后,每群内的个体间年龄差异不应超过三个月,体重差异不超过75Kg。
&&&&&&&& 〈2〉确保牛群有足够的采食槽位。
&&&&&&&& 〈3〉放草料按槽的长度撒满,为每头牛提供平等的采食机会。应保持经常有草。
四、饲喂水平的影响:
&&& 后备牛生长缓慢,相对缩短了其终生产奶期,创造的利润也低。饲喂不好就会引起生长缓慢、投产月龄大、体格小、产奶量低、分娩时的难产率高。
&&& 后备牛的生长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肥胖的问题,从而导致繁殖力降低,终生产奶量低、寿命缩短。
&&& 后备牛在性成熟期或接近性成熟期摄入能量过多,脂肪会堵塞乳腺,能够合成乳汁的泌乳细胞数减少,抑制了乳腺的发育。
&&&& &&&&&&&&&&&&&&&&&&&&乳腺发育表&&&&&&&&&&&&&&&&&&
&&&& &&&&&&&&&月&龄&&&&&&&&&&&&&&&&& 乳腺发育情况&&&
&&&&&&&&&&&&& 0~ 3&&&&&&&&&&&&&&&&&&&&& 未发育
&&&&&&&&&&&&& 3~ 9&&&&&&&&&&&&&&&&&&& 发育迅速
&&&&&&&&&&&&& 9~15&&&&&&&&&&&&&&&&&&& 生长缓慢
&&& &&&&&&&&&15~24&&&&&&&&&&&&&&&&&&& 发育迅速&&&&&&
&&& 作为荷斯坦牛,3~9月龄,即体重72~229Kg期间是一个关键阶段。在此期间乳腺发育最为迅速。
&&& 后备牛性成熟前的生长速度目标应该是日增重600g左右。性成熟后日增重的指标应是750~825g。在性成熟或配种后,加快生长速度不会出现导致抑制乳腺发育的现象。
&&& 五、降低后备牛饲养费用:
&&& 1、将粗饲料按质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饲喂不同月龄的育成牛和犊牛。小犊牛需要高质量的粗饲料,而怀孕后备牛在配有充分混合精料的前提下,可喂给较差的粗料。
&&& 2、观察牛群的大小和群内个体年龄与体重的差异。如果群内头数较多而体重和年龄差异很大,就会产生一些吃的过好的肥牛和吃不饱的弱牛。所以要及时将弱牛挑出单独归群。
&&& 3、将产奶牛采食后的剩余料喂给大后备牛。这个残余一般不会超过5%。
&&& 4、检查牛体寄生虫,严重时要治疗,不要将喂牛的钱花在喂球虫和其它寄生虫上面。
&&& 5、保持后备牛体重适度增长,同时注意观察膘情。进入泌乳期的膘情评分应在3.5左右。保留适度的体脂贮备有利于在泌乳早期动用。
&&& 6、在分娩前2~4周,应饲喂过渡期日粮,使后备牛对泌乳日粮逐步适应。后备牛的分娩应激比成年牛大得多,在分娩前就能适应新日粮,有利于在产奶时表现它们的遗传潜力。
&&& 7、加快后备牛生长速度,在24~25月龄时产犊,可以减少由于更新、补充牛群所需的后备牛数量和饲养期。
三、奶牛场的信息反馈
&&& 管理者总是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牛场的动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得到解决。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解决这些问题就是牛场的管理。牛场的信息纷繁复杂,哪些需要高层及时掌握呢?
(一)、牛场的财务核算
&&& 根据技术管理的需要,一般将奶牛场的牛群进行如下划分:
&&&&&&&&&&&&& ┏犊母牛&&0~6月龄
&&&&&&& 后备牛╋育成牛&&满6月龄~16月龄
&&&&&&&&&&&&& ┗青年牛&&满16月龄~初产
成母牛&&初产之后
&&& 牛场的最终产品是牛奶,肥料属于副产品;成母牛则属于生产牛奶的&设备&,应按规定界定折旧年限(一般为5年)和其残值(一般不超过3000元)。而后备牛则属于在产品,其所有费用只进入其本身生产成本,不进入当期损益。这与工业企业是类似的。只不过这种在产品既可以当作商品来出售,也可以&加工&成产奶&设备&供自己使用。
&&& 为了准确区分各群牛的费用,我们需要将各种直接费用(饲料、人工、产畜摊销、医药费、畜舍及设备折旧和其他直接费)与间接费用(燃料及及动力、修理费、制造费用)转群差价等分别计入各群奶牛成本之中,以便计算出生产成本。
&&&&&&&&& 生产成本-副产品价值=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主产品完全成本
&&& 据此可以算出各群牛的饲养日饲料成本、主产品单位饲料成本和完全成本等对管理十分有用的财务指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化指标的分析和对比,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予以解决。
牛群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畜群周转成本的核算:
&&& 牛场各群奶牛数量都在不停地变化,各时期的饲料价格、人工费用等也不稳定。要准确核算每群牛的成本,必须采用周转的方法。其中每月饲料的消耗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价格并将合理的损耗一并计入。
&&& 表1是供牛场使用的畜群周转成本表。现对其加以说明如下:
&&& 表头分五栏:项目、犊母牛、育成牛、青年牛和成母牛。除项目栏外每栏分头数、饲养日、单位成本和成本四列子栏。
&&& 1、填写方法:
&&& 期初结转:填写上期期末的数字。初办场则根据调入或购入牛群的情况准确计算或大体估计不同群别的饲养日数;成本为购入金额;单位成本=购入金额/该群饲养日数。
&&& 增重栏:只填写各群当期(月、季度、半年、全年)饲养日数。
&&& 繁殖栏:只填写犊牛当期出生头数。
&&& 转入栏:填写育成牛、青年牛、成母牛内容。指当期满6、16月龄及生牛转入成母牛群的各群头数。饲养日指该群牛累计饲养日总和(从其出生计算到转群日止)。成母牛饲养日栏不填。
&&&&&& 调入栏:指从同级单位调入的奶牛。头数据实填写;饲养日后备牛从出生日算起,成母牛从转成母之日算起;成本及单位成本计算同期初结转。
&&&&& 购入栏:填写方法同调入栏。
&&&&& 合计栏:上述头数、饲养日、成本数字纵向相加。单位成本=成本/饲养日。
&&&&& 转出栏:犊牛满6周月、育成牛满16周月、青年牛初产的头数及饲养日合计(从出生算起,转群当天不计)。犊牛转出=育成牛转入;育成牛转出=青年牛转入;青年牛转出=成母牛转入。单位成本采用合计栏数据;成本=单位成本&饲养日数。成母牛无此数据。
&&&& 调出栏:指调出给同级单位的牛只。后备牛:头数据实填写;饲养日从出生算起直至调出当日(调出当日不计);单位成本采用合计栏的数据;成本=单位成本&饲养日数。成母牛饲养日:从转成母之日算起。
&&&& 出售栏:指出售给其他单位的牛只,包括小公牛。数据填写同调出栏。
&&&淘汰栏:一般指出售的无饲养价值的活牛,价格比正常出售低。填写同上。
&&&& 死亡栏:填写同上。
&&& 期末结存:根据期末各群奶牛的实际存栏头数计算填列。饲养日项后备牛从出生计算至本期末(包括期末当天),成母牛从转成母当日计算至本期末(包括本期末当日)。成本由合计数减去转出、调出、出售、淘汰、死亡相应数字得出。单位成本=成本/饲养日数。后备牛期末结存成本反映该群牛的原始价值。
&&& 2、注意事项:
饲养日的计算一般遵循&来计去不计&的原则。出生、转入、调入、购入等当天即算为该群的一个饲养日;而转出、调出、出售、死亡、淘汰等当天的饲养日则不予计算。
&&& 犊母牛出生不做身价。
&&& 头数、饲养日两个栏目各项数据由统计人员填写。除了期初结转、合计两项之外,其余各项分别计算填写。数据表应自动纵向平衡。
&&& 3、主要应用:
&&& 后备牛发生出售、死亡、淘汰及调出等异动情况时,根据实际金额做销售收入,同时结转本表计算的成本。成母牛发生此类事件时根据其残值和收入走财产清理DD营业外收支。
&&& 青年牛转成母牛时,为了便于成母牛群的折旧计算,需根据实际情况和饲料价格变动给转群的青年牛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计划价格。比如现在实际每转一头青年牛,其实际成本约8300元,最高到8700元。我们可以将其计划成本定为8500元,假定折旧年限为5年,残值为2500元,则其每年折旧额为1200元,日折旧额为1200/365=3.288元。将计划成本与当期实际成本的差额做为转群差价计入青年牛生产成本。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实际转群成本作价的,这样每群牛的转群成本都不同。
&&& 二、畜牧完全生产成本计算:
&&& 见表2,其中生产项目拆分很明晰。其中饲养日成本、主产品单位完全成本是反映牛场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可以利用此表进行纵向和横向多种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所在,为牛场加强管理提供监督和帮助。
(二)、奶牛健康检测
一、牛场的防疫制度:防疫是牛场的生命线,要常抓不懈。一般应制订相应制度,严格执行。
&1. 严格执行国家动物防疫法和有关防疫条例,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病原的传播。配备专职人员实施检查、监督。
&2. 生产区和生活区要严格分开。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
&3. 场大门设消毒池,同时设有专供人员进出的通道、消毒池和洗手装置。进出人员必须通过消毒池并洗手消毒。洗手装置和消毒池内消毒液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场门口设醒目防疫标志。
&4.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和(鞋)胶靴。工作服和鞋靴要经常清洗、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并不许穿出场外。
&5.场区不许饲养其他动物。不得携带动物、生肉和其它有污染源的物品和与生产无关的物品进场。
&6. 外来车辆、生活用车、自行车严禁进入生产区,一般停在大门外。生产区车辆、生产用具一律专用,保持清洁,不得离开生产区。因生产需要进入场区的外来车辆,需先在大门外进行喷雾消毒后方可入内。
&7. 非本场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尽量避免边施工边生产的情况发生,如确有必要,应加快进度以使施工期尽量缩短。牧场应谢绝一切参观活动。如有必要,参观人员须经严格消毒后,由指定路径通过,有专门人员陪同,短暂逗留。
&8. 牛粪便及时清理出生产区,堆放在指定地点发酵处理。场内不
得存有污水,雨后积水、冲洗用水必须及时排放出场。
&9.生产区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对牛舍、运动场、生产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药物可采用火碱、氯制剂、溴制剂,最好采用环保卫生长效且可带牛消毒的溴制剂。卫生责任到人,消灭杂草、水坑等蚊蝇滋生地。
&10. 蚊虫滋生季节,及时喷洒药物进行灭害处理,防止昆虫媒介的传染病、血液寄生虫病的发生。在产前45天左右,对每一头奶牛进行驱虫。
&11. 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患有结核、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传染性疾患者必须调离牧场。
&12. 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布氏杆菌病、牛结核病的检测,发现阳性者一律捕杀、焚烧、深埋,严禁食用和出售。可疑者一个月后复检,两次可疑按阳性处理。
&13. 逐步将BVD、IBR列入常规检疫。如果发现IBR,应及时注射疫苗,以减少其对生产造成的危害。
&14. 定期进行炭疽芽孢苗(秋季)、5#苗的免疫注射(春夏秋三季)。
&15. 做好夏季奶牛的防暑降温工作,防止奶牛流行热的发生。在预计流行的年份可考虑注射疫苗。
&16. 所有进入牧场的奶牛,必须出具有关检疫部门的检疫证书,或自行检疫。先采取隔离措施,经复查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
&17.成立防疫小组,严密监视牛群。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出现疫情立即上报公司。解除封锁需在最后一头病牛痊愈后两周内无新病例出现,经全面大消毒并有领导批准后方可。
&18.应在远离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域建立隔离区,四周设立植物隔离带。病牛由专人饲养管理。所有车辆、工具、场地每天严格消毒。病畜尸体严禁食用。
&19. 兽医工作者是当然的兽医法人,应忠于职守,严格监督执行防疫制度,严禁弄虚作假。
&20. 所有防疫检疫、消毒工作都须记录完整:记明疫苗产地、生产
日期、有效日期、批号;注射牛号、注射日期、执行人、负责人等,
妥善保管以备检查。
&&& 我们应注意:①有一定规模的牛场,坚持自繁自养。②购入牛群需经过严格检疫和至少一个半月的隔离观察。③不要随意与外来牛混群。④两病牛只坚决淘汰处理。
&&& 例如:畜牧局牛场,在炎热的季节生牛,母牛和犊牛都没有出现问题。利用自己的检验中心,定期进行检验检疫,保证了牛群的健康。特别是刘局长,对奶牛防疫非常重视,没有发生任何疫情。
二、产后监控:
&1. 产后12小时内观察母牛努责状态,防止子宫内翻或子宫脱。
&2. 产后3天内观察胎衣排出情况,及外阴部有无感染。如24小时内胎衣尚未排出或排出不整,则视为胎衣不下,可试行剥离;如果胎衣与子宫有粘连则不可强行操作,一般只用抗菌剂而不进行剥离。
&3. 观察母牛有无产后瘫痪症状,发现要及时进行治疗。
&4. 产后7天内,监视恶露。如发现异常或急性炎症要马上诊治。
&5. 产后半月,检查阴道粘液洁净度。发现严重不洁者必须马上治疗;轻微者可记录在案,暂不处理。
&6. 产后一个月,直肠检查子宫复旧及卵巢状况,同时复查第一次检查记录的牛只。发现病情,一律治疗。
&7. 产后两个月,对检查过的牛只进行第三次复查。对卵巢静止或发情不明显的牛应采取诱导法催情。
三、代谢病监控:
&1. 每年应随机抽查30%奶牛,做血钙、血磷检测。
&2. 高产牛、膘情偏肥牛、体况差的牛应在停奶时和产前15天左右进行肝功能及有关生理指标测试。发现骨质疏松、体质较差、食欲不振或上胎有高产记录者,应在产前10~15天注射维生素A.D制剂,同时及早采用糖钙疗法补充钙质,增加营养。
&&3.产前测尿pH值和酮体,产后一个月内每隔2日监测一次,检查可疑或阳性者,都应采用糖钙疗法或其它方法对症治疗。
&4. 产后奶牛每天监测体温。
&5. 泌乳牛在产奶高峰期或炎热季节,应在精料中补充足够的碳酸氢钠。注意观察判断,防止酸中毒的发生。
四、乳房卫生保健
&1. 奶牛应适时去角,注意清除运动场、待挤厅等处的杂物,杜绝乳房损伤的隐患。
&2. 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挤奶操作。相对固定挤奶次序,高产牛早班先挤,夜班后挤。
&3. 停奶前10天监测隐性乳房炎,判定&++&及以上者,或临床乳房炎必须治疗。停奶前3天再监测一次,阴性者方可停奶。
&4. 停奶采用快速停奶法:日粮减少青贮和多汁饲料供给。先由日挤3次改为1次,然后隔日或隔两日1次,在7日内将奶停住。最后一次挤奶请兽医检查。如无异常,待挤净奶后,在每个乳区内一次注入干奶药物。坚持药浴乳头10天,预产前7天恢复药浴,每天两次。
&5. 炎热季节,每月进行一次隐性乳房炎检测。其它季节每季度监测一次。
&6. 发现临床乳房炎必须及早通知兽医,早作治疗。有条件的牛场应定期采样,做药物敏感试验,不可滥用抗生素。
&7. 乳房炎牛、其它疾病牛的挤奶物品应专用,每班用后严格消毒,奶单做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8. 对久治不愈和慢性乳房炎牛,应视为传染源予以淘汰处理。
五、蹄部保健
&1. 保持牛舍、运动场的平整、干燥和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和石子、砖头、丢弃的铁器等尖锐或坚硬物体。要求夏天不积水、冬天不结冰。禁用炉灰渣垫运动场和牛只通道。
&2. 保持蹄部卫生,清除趾(指)间污物。夏天可用4%硫酸铜每周药浴1~2次。
&3. 每年春秋两季或出产房前要检查、修整蹄形;变形蹄要随时修整。
&4. 发现蹄病、变形蹄有增多迹象时,应及时与有关领导、技术人员沟通会诊,以便尽早采取全面防治措施。
&5. 保持奶牛日粮营养平衡。
&6. 禁用有肢蹄遗传缺陷的公牛配种。如母牛有类似遗传缺陷,则其后代不予留做种用。
(三)、饲料与营养监测
&&& 奶牛虽然都可以按照既定的配方进行饲养,但是计算的结果和实际需要总有差距。一方面是由于配方所用的营养价值表与实际应用的饲料不完全吻合。特别是谷物饲料、青贮、干草等受不同产地、不同收获季节的限制,其营养含量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窖青贮,其营养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衰减。所以有条件的牛场应该对每一批大宗饲料进行成份检测,按实际的营养水平进行配方。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分群不够准确,投入饲料量缺乏足够的依据。
&&& 投入的饲料是否合理,除了饲养程序执行情况之外,可以通过检测血液或牛奶中的尿素氮来观察。如果尿素氮过高,说明蛋白过量或能量不足;反之则说明蛋白投入过低。
(四)、数据报表
一、生产报表:
&&& 二、繁殖报表:
&&& 三、发病月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母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