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学校彩灯投票软件怎么投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陇币671 威望1449 贡献1425 个人主页最后登录注册时间记录日志帖子阅读权限100好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征文主题:
& & 时光飞逝,热腾腾的腊八粥还香飘在这个寒冷的冬季,祭灶除尘迎新的文化习俗又将上演,年味也在置办各种年货中渐渐浓了起来。中国人过大年,有着各种各样的保留曲目,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放鞭炮、拜大年、要红包等等。春节过后是元宵节,人们观灯猜谜,把年过得喜庆绵长。
& & 在送龙迎蛇之际,陇东文学版块,特举行“年·忆”征文活动,期待你将记忆中最难忘的过年场景、故事写出来。
&&征文地址:
()举办的第二届同题赛“年·忆”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共收到有效作品15件,在此感谢各位参与者的大力支持!
& &入选作品:
评选方式:
& && &1、网上投票:一个会员仅限投一次(最多可选6篇作品),网上投票按得票高低排名次,1名得10分;2名得9分,3-5名得6分;5名-15名得3分;15名以下得2分。满分10分(投票截止24日)
& && &2、评委(各版版主)投票(26日早10时):评委只对网上投票前5名的作品进行投票,多位评委则取平均值。满分10分。
& && &3、总分:总得分=网上投票得分×60%&&+ 评委评分×40%
奖项设置:
& && &选出“年·忆”同题赛第一名,奖励人民币100元,推荐省级刊物发表。& &&&
& && && & & && & 相关活动:& && &
第二届同题赛“年·忆”入选作品:
第一届同题赛“香包”公布:
第三届同题赛“刺绣·皮影”开始啦:
&&入围作品隐去作者姓名编号,请大家根据作者编号为你喜欢的作品进行投票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6 项 ), 共有 31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1. &作品015
2. &作品014
3. &作品013
4. &作品012
5. &作品011
28.57% (16)
6. &作品010
7. &作品009
19.64% (11)
8. &作品008
14.29% (8)
9. &作品007
10. &作品006
11. &作品005
12. &作品004
13. &作品003
14. &作品002
15. &作品001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陇币8700 威望6154 贡献6533 出生县宁县个人主页最后登录注册时间记录日志帖子阅读权限200好友
爱牵手的男人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53签到天数: 155 天[LV.7]常住居民III
第二届同题赛:《年·忆》入选作品
·乡村年事:写对联(散文)
  & && &作者编号:001
  写对联,是少年时代过年前的渴盼。
  村里有一位老师,姓赵,写一手好字,人也好说话,乡亲们央他的事儿从不拒绝,所以多数对联都是出自他的手。从供销社买回红纸,拿给他,不用说话,如果不忙,他就挥毫泼墨,一蹴而就,晾干了,卷起来交到你手里,一根烟都不抽。忙的话,他就一句话:“先放这儿吧,下午来拿。”有的人想起来带瓶墨汁去,大多数就带张红纸,墨汁都是赵老师贴进去的。
  贴对联,就像过年敬神一样,要面面俱到的。院门要贴,堂屋要贴,厢房要贴,灶伙要贴,牲口房要贴,柴房要贴……总之只要有门的地方都要贴。除了有门的地方,角角落落也都要有小条幅,堂屋里贴“满屋瑞气”,院子里贴“春光明媚”或“满院春光”,院子门口外贴“出门见喜”或“紫气东来”。还有,在粮仓贴上“年年有余”,在牲口槽头要贴上“槽头兴旺”,在灶台前贴“红红火火”,在压井边贴上“财源滚滚”。有一年多出来一个小条幅,就写上“防火防盗”贴在柴垛旁。
  赵老师把对联写好,剩下的红纸就写些小条幅,但小条幅往往不够。家乡人厚道,不是万不得已不会轻易麻烦别人。家里有学生,没贴到的地方就让学生来写了。写对联,我一向看作是很神圣的。虽是一些小条幅,写时手还是发抖。一幅条幅写下来,左看看右瞄瞄,直到母亲说“还不错”,心才放下来,其实母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虽然到现在毛笔字还觉得拿不出手,但那时写对联成了我过年的一个渴望。有一年本家堂哥见我写对联,说家里少一个横批,让我写一个,我不能推脱,更不敢怠慢,挖空心思写了个“万象更新”,左看右看都别扭,特别是“更”的一捺,畏畏缩缩,有失大雅。硬着头皮送过去,做梦都在想着这个事,大年初一拜年,偷眼再看贴在厢房的横批,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我能写对联也得到了叔伯爷们儿的夸赞,他们大都不识字。
  写的多了,也就开始琢磨起对联来,走亲戚串邻居都会留心对联内容,于是心里便装了些对联,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等,有时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也会编些对联出来,比如上联写出“爆竹声声辞旧岁”,下联想不出来,就写“锣鼓阵阵迎新年”,倒也工整。有一年挂了幅中堂,是一只立在花枝间孔雀,两边有对联,上面却空了一大片,我便铺开红纸,写上“鸟语花香”来补白,工整圆润,柔中带刚。
  过年表叔来走亲戚,一进门就叫“好字”,让我兴奋了一个春节。
  ——表叔是识文断字之人。
& & (注:文字来源:海阔天空文友交流群:,已征求原创作者同意,并参赛。)
·害怕过年(小品文)
& && && & 作者编号:002
& & 又要过年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就不喜欢过年,现在竟然怕过年了。
& & 年到了,人人都喜气洋洋地回家了,下苦挣钱的,出门干事的,当官的回来了,团圆在一起吃饺子,劈哩啪啦的鞭炮震得人心暖洋洋的,家家户户门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幅幅红的、黄的、绿的春联,倒贴的“福”字,“富”字给人带来了喜气,带来了吉祥,各路诸侯都被请到门上了。天官赐福,恭喜发财,黑脸包公,长髯关羽,秦琼敬德你追我赶纷至沓来,灶爷灶奶老两口笑嬉嬉的,挤眉弄眼,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好象他们完全可以主宰一家的吉凶祸福,对“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溢美之辞毫无愧色!向灶爷磕头礼拜,祈富禳灾,所有人的都虔诚,所有人的心事都像天女散花一样春意盎然,五彩缤纷。在灶爷统帅的土地中央给亲戚和活着的长辈磕头,给死者摆放祭品供果,烧冥国银行花花绿绿的钞票,香炉里清烟悠悠……真是死的、活的、老的、小的都被安排得恰到好处,其乐融融,何怕之有呢?
& & 然而,我不喜欢过年了,甚至怕过年了。
& & 在家不出门,打麻将三五天不倒,熬得你眼皮耷拉,眼眶肿得通红,伸一个懒腰,滚上床,呼噜大睡,美哉香哉,可偏要自讨苦吃,喝酒三场五场要奉陪到底,,直至你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你才够哥儿们,不摆臭架子,看电视,看得人困身乏。被瞌睡虫折腾得浑浑欲睡,屏幕上的俊男靓女还甜甜美美地拜年……难得一份清静自由,独自干自己喜欢的事纯属枉然!
此外,大包小包,走亲访友,诚心也罢,虚情也好,礼品的价格让你捉襟见肘,档次让你瞠目结舌!走了这家,怠慢了哪家,极难讨得人人皆大欢喜。
& & 人常说,年好过月难过,其实过月,只要有一颗平常人的平常心就好了,过年却不行,宁穷一年,不穷一天嘛!
& & 记得小时候,年关了,父亲扯一方廉价粗布料子,母亲在墙上瓣一块土圪垃,一画、一裁,熬个半夜,年三十就有新衣服穿了,没棱没角,可我们希罕那是新的,我们骄傲那四大兜,再有一双新布鞋,我们出去玩就有几份志气,几份精神。一元二元三角五角的压岁钱买些糖果葵花散了小朋友,我们就是富翁,就是首领……一进入腊月,喝了腊八粥,提了腊八葫芦子,我们就掐指盼望过年!现在呢,现在不盼,反而怕了……
& & 女儿三岁那年的除夕夜,我和妻互相怄气,她气呼呼地睡了,我一个缩在一个角落里,有一种无名的怨恨和烦燥侵袭了我,唯独女儿把她那一张张簇新的压岁钱数一遍整好又拨乱,再数,再整,一会儿把她的糖果收起来,一会儿撒了,嘴里念念有词,过年好,过年好。忽然停电了,她急得大哭“爸爸,我的眼睛瞎了!”点燃了一根红蜡烛,她照旧那样玩,累了,倒头就睡,脸红朴朴的,表情愉悦而满足。今年,她总说买些不危险的花炮让她放,那晚上,点燃一支,声音脆生生的,一串串红火花跳来蹿去,手舞足蹈,好象整个儿世间都是她的了。花不多的钱就可以给孩子买来光明,欢乐和兴奋……然而。我的欲望是什么呢?和我一样的人,有多少钱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慰藉呢?天不下雪,天要刮风,天上没有太阳也能让我们黯然掉泪,这或许有些杞人忧天的滋味吧!
& & 今年快过年了,那家的麦地里又添了一座新坟,几根哭丧棒孤灵灵地立在坟头像几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他是我的一个同学,他父亲只有这一根独苗。他却死了,死在年关,俩孩子,大的四岁,小的刚会爬,妻子还不知道丈夫为什么不回来过年?也搞不清她家不缺吃不少穿不愁住,孩子长得乖,为什么家里过年不贴春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父亲的希望,一个年轻妻子的指望,一对孩子的靠山一闪失中就轰然倒塌了,那位母亲几度昏迷的恸哭纤弱苍白而无力,那一座新坟里埋掉了多少大人小人男人女人的梦想的欢乐,带给人间的是什么叫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俗语能让所有的人都释然吗?能让所有的灵魂都得到慰藉吗?
& & 生活的全部内涵或许不仅仅是一次偶然能够诠释,可人生能够承受多少意外的灾难呢?
& & 死了的,让他死吧!活着的还要活,年要过月要过日子要照常过!然而孩子又怎能知道大人的烦恼的悲哀呢?月缺月圆,花开花落,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 &年到了,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什么时候,我能不怕过年呢?
·诗歌二首
& && && &作者编号:003
老年舞,广场舞,舞着新年的喜气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
多彩的对联贴出来
年味浓了,咱老百姓高兴
我,脚下的黑土地
一个叫白水城新建的住宅楼区
上班族脆薄的心事
正好一次又一次被年味和诗韵震撼
过年啦,面前的书桌上
一本散发油墨味的新作
吟诵昨天,今天,明天的趣事
视线在月光里蜿蜒
无需表白,故事娓娓动听
那些被雪粒覆盖的枯草
那些被羔羊以及雪山鸡啃吃的野草
还有那些为生活奔波的身影
都被年事秘密地阅览
忆,年末岁首
一个人,回放昨天的依恋
一件事,串联今天的意象
一个年,守望昨天的岁月
·年事趣忆(散文诗)
& && && & 作者编号:004
一颗漂泊的心,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小妹打电话,爸爸妈妈很想你。雪,落在村庄角角落落。
电话这头,哥无语。北方飘着的雪,家乡的雪,至今记忆犹新。
过年了。手里攥着汗津津的现金,购买回家的车票。
回家了。收拾起沉甸甸地行囊,呢喃记忆深处的痕迹。
几只麻雀蹲在雪地里,恐慌地,胆怯地,迎接游子的到来。
张着嘴巴,摇晃着尾巴的老黄狗立在面前,拼命地寻找主人的影子。
爸爸妈妈守望。一尊思念儿女的雕像,站立村口。
福字,倒贴,正贴,一样炫丽迷人。
对联,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字是金色的。
礼花,多彩的颜色,飘在空中飞舞。
广场舞,秧歌舞,拔河,文艺汇演,赛出新年的火红。
节日景致,几多诗情。
今夜,星星璀璨,寄予合家欢乐的爱和敬意。
时光的琴弦,弹过流年的情语与等待,拥有亲人的爱。
一些温暖的祝福,排演简约而隆重的庆典。
年夜饭,摆脱尘世的愁烦与喧嚣,在餐桌上飘着香气,等待一家人的团聚。
短信拜年,赶着时尚,传递佳音。
压岁钱,不见了红包,礼物是一本《童话大全》。
天亮了,男男女女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常回家看看》。
一壶温酒,喝出庄稼人憋了一年的心事。
一句祝福,道出庄稼人盼了一年的喜庆。
是谁,拥抱了温情,拥抱了庄稼人。
今天,埋藏冬天的寒冷。明天,承接蛇年的喜气。& &
& && && && && && &(日)
·我们,回家过年(散文诗)
& && && && &作者编号:005
我们,唱着那首《常回家看看》,踏上归途。我和你,心思栩栩,翩跹地飘荡在那一条宽阔的道路上。我们,回家过年,一年一度,往复着心里的愿望。回家过年,永远牵挂着我们的那一份心愿。
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话语和亲情,都装满行包。带着一年的辛劳,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所有的疲惫,所有的酸甜,所有的故事,全都在心地上积淀。多少奔波,多少劳碌,多少艰辛,就是为了这么一天的到来和欢庆。
新春的光临,是那样的真切和美妙,创痛了我和你美好的想象。一个个为什么,一次次的因为和所以,就在家的杯盏里留下斑痕的回味。忘不了父母亲的叮咛,记住了他和她的嘱告,出走与回归,都有同样的价值。
多少个真情的日子,串起一个个美丑的记忆,黑白分明了那些山光水色,在他和她的心目中,千疮百孔成一面面充满生机的彩旗,高高地飘扬在我们的眼睛里。青春的回归,真切地漂泊于人生的大河之中。千古的命题,就在我们的这么一段旅程。
记住那些生活中的裂痕,一道道,在风雨中,渐渐地愈合了真假,还有那些斑痕着岁月得失的踪影,猎猎了生活中的每一个奇谈怪论……古代风景,走进了一个个真实美妙的日子。现代的景象,共同着我们的祝福和寄予……
真的,我们都在阳光里歌唱和叙说。是谁在为我弹唱那一首歌谣?是谁在为我和你叨念着那些乳名?是谁在河岸边典祭着一声声最终的祝福与期盼?是谁?……是谁?——是我的父老乡亲。
故里,到处都撒满了金色的阳光,流绿吐彩,生机勃勃。是啊,那就是我的故乡和生生不悉的温床,童话故事了:——日新月异的青春形象和一句句美丽诺言。
梦中的家园,在一种真、善、美的境界里,让我读到了温馨的山情水梦,春花秋月的情怀和思绪,有声有色了那一段美好的日子和许多种生活的风情与美妙。是啊,捧着那沉甸的谷物芬芳饱满心愿,倾听着那一声声感人的话语。
回家过年,桨声灯影里的朵朵浪花,丰硕与含笑。回家过年,颔首着那一张饱经沧桑的笑脸和嗔语。回家过年,在家的怀抱里倾吐来自风雨中的故事。回家过年,重新构思着那一个崭新的思索与感叹。回家过年,成熟了我和你留在家里的那一份真情。回家过年,万类霜天了我们心地上的春华与秋实……
在属于我的那一片无私的土地上,耕种心愿。在那一条滔滔的人生大河上,漂流着我的情怀。在所有的梦想中,打开了美好的梦想之窗和苦涩心扉。
把一个个如果和也许,全部装饰在那一条拥挤的回归路上。脱去了七彩的外衣,淋淋的是汗和泪的色泽,在原始的形象里长叹春节,团圆着我们的那一份过年的心境,聆听那些爆竹,心思美好热烈。啊,一年一度,贯穿了一个中华儿女的万般风情,感天动地。
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回家过年。不管,身在何方,都给父母亲人一句美好的祝福。因为,我和你都是一个东方的儿女,都是一个有血性情感的人……
& && && && && && && && &&&——2013,2,3匆匆创作。
·过年(散文)
& && && && &作者编号:006
  人到三十,越来越搞不清楚这年该怎么过了。
  提起过年,所有美好的,深刻的记忆,都是在童年。
  那时候,虽然家境贫寒,可是兄弟姐妹们都是守在一起。那时候,农村里过年,哪家要是能杀一头猪,是很奢侈的事情,很多时候,只能称上几十斤过年。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现成的东西,比如糕点,水果,成品的肉食,过年能吃上普通的糖果,花生,瓜子之类,就是很开心的。那时候,简简单单的几样年货,都是父母一手操办,可是这年依然过得有滋有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中关于年的概念,越来越淡。甚至,它早已成了一个空洞的符号,只是一个关于时间段的标志,只是一个不得不应付的任务。
  越来越逼近的新年的脚步声,愈发的在心底里逼仄,而形成一股激流,动荡着,绞合着。人过三十,就开始惧怕时光,就一心想要抓住它,留住它,可是它却愈加飞快,像一架在晚风里旋转的风车,你可以清楚得看得见它在飞速地转动,可是也只能是看着,眼睁睁地看着而无能为力。
  姐姐打电话说她们一家要回来,要我把去年暑假一块照的相片洗出来,她要带走。从不曾远离家门,很难体会到多年漂泊在外的姐姐的心情,只是对童年的诸多留恋,对家的眷恋,总是一样的。出嫁已五六岁的光阴了,婆家离娘家比较近,周末只要没事就可以回去转转。可是每次回到娘家,还总是想屋里屋外的转转,好像阔别已久。妈的厨艺说实话不是很好,可是多年来早已习惯了那些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迷恋。每次回家,总是这也吃不够,那也看不够,或许,这也是很多已婚女子共同的心结吧!
  今天集市上有集,独自穿梭在人来人往,喧闹不休的人流商品间,心底的惆怅却在与时剧增。看着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商品,眼里却满是茫然。家里已经买了一大堆东西,算来算去,总好像还是缺少一些东西,走到街上,却突然有些疑惑,这过年,究竟是亲人团聚,还是食品厨艺展示会,亦或是炫耀?
  年复一年,一切都是按步就班,没有丝毫的新意与趣味,究竟,这一切,迷失在了哪里?看着五岁的女儿抓着满把的彩笔,在纸上大肆涂抹,又是白云又是太阳,房子,小树,还有一个小怪兽和几个穿裙子的漂亮女孩,她在用心地描画自己心目中的美好。而我呢,我手中的画笔呢,我的美好世界呢,我的满腔热情呢,或许,都早已迷失在时光的河里了。
  或许,这新的一年,我是该打起精神做些事情了,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的,依然可以满含期待,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找回曾经的激情满怀,来描绘生活中的诗情画意,一切的一切,都还为时不晚。
  前面,传来几声鞭炮声,噼噼啪啪的声音,似乎是在向我宣示着什么。
  我不由加快了脚步。
·黑白年(散文)
& && & 作者编号:007
& && && &童年的年,在窑洞里度过。& && &&&从腊月23祭灶神开始,便是我们这些小屁孩神仙一般日子的开始。每天可以穿新衣,痛快的玩,而且不管是刚炸的合子还是邻家送的灌肠,家门中谁家煮的羊或是亲戚家蒸的肉包子,只要稍微地撒娇加上一点乖巧,便能大饱口福,更别说瓜子和糖了,简直是随处都能吃到。以至于我曾用小小的脑袋怀疑,勒紧裤带过一年,只为了攒些好吃的留待过年填补欢笑声的底气。& && &&&现在的年,在吃食里度过。& && &&&在那些因年龄小为借口而没心没肺的童年的年里,我从没注意过手里的馒头的颜色,从没注意过我手里馒头和母亲手里馒头的颜色。& && &&&今年的年像往年一样,离年底还有一月有余的时候,每次我打电话回家,母亲总是要问我,还要不要给我买些什么东西留着,问我今年什么时候能回去。我一边遗憾一边安慰她,我都是大人了,什么都不要,今年也像往年一样,腊月底才能回家。母亲听了就在电话那头说,要不,还是给你买些肉包子吧,你回来了吃,再给你准备些黄花子,杏脯什么的,去的时候带。末了又说,你看能提前不,每年都是紧紧的,顿一顿又说,那也行,路上注意安全。& && &&&这个惯例形成于三年前。那年我年底回家之前,电话里说,我突然想吃咱街道里卖的羊肉包子了,雪白的皮儿,香香的馅儿,熙熙攘攘的街道……我还想吃老家的羊肉泡馍,咸中带甜的狗舌头馍,浇上滚烫的羊杂和羊肉片,绿绿的香菜,一晕一晕荡开的辣椒油……那一年是腊月29下午4点顶着鹅毛大雪回的家,妹妹在车站接我,然后抱着我说好的要买给她的大熊,跟在我后面,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进门的时候,我已经全身都白了,妹妹也是白的,大熊也是白的,母亲手里的饺子皮也是白的,案板上整齐地排着几排白白的饱满的饺子。& && &&&过年唯一辛劳的人就是母亲,每天要比平日起得更早做饭,家人吃饭时,她还要忙着添饭端菜,而她每次吃饭总是很少动筷子,即便动筷子,也是夹很少的菜。如果有上顿剩下的馒头或者面,菜什么的,肯定是在她的面前。那些馒头颜色旧旧的,馒头皮干干的,和我们面前新鲜的白白的馒头有很大色差。& && &&&因为初八要上班,我打算初六就返回外地。我给母亲说,走时想带些吃的,过去之后万一馒头店菜市场没开门也不怕。初五那天照旧是同学聚会,天黑之后回到家才知道母亲忙了一天,蒸了核桃红糖馅和豆腐鸡蛋韭菜馅的包子,已经分别给我装好了包。还装了核桃,糜子做的两节糕,还有两双鲜艳的她纳的鞋垫。& && &&&当我到了自己住的地方,收拾妥当,饿了打开包的时候,雪白的包子再一次勾出我的馋虫,嚼着嚼着,我突然流下泪来。我想起了初五晚上我吃剩下的半个馒头,现在肯定变得颜色旧旧的,皮硬硬的,被拿在母亲的手里吃着。
·陇东人的年味
& && && && &作品编号:008
& && &&&一条脊梁,横在黄土高原上,横贯一条秦驰道,就是子午岭了。& && &&&一尊大佛,坐在泾河边,亮着大肚晒太阳, 就是董志塬了。& && &&&走过泾河,登上六盘山或者子午岭,就到达丝绸之路上的陇东了,陇东是我家,由我家可以西上兰州、穿过河西走廊,可以北上陕北丘陵、打马山西吕梁,可以南下咸阳,飞往世界各地;由陇东远可走西口,遥可指长安。现在,我请你来陇东过年,过好年!
年头:望年
& && && &陇东人的年可以说是从腊八办吃食开始的,这是年头。这时候通过漫天雪花,可以望见来年的丰收了。腊月的小阳春总是暖和和的,要是大雪真落在腊八前,我就带着妹妹开始冻糖坨坨,小瓷碗里倒上水,融上黑糖,放两颗枣儿,再放上一条线绳在碗沿边,等到第二天早晨,就是一个红眼睛的糖坨坨了。我们提着它在冰天雪地里吸溜着。爸爸爱吃的是腊八粥,糜子稀粥里混合着花生、豌豆、杏仁、核桃、大枣、枸杞炖出来的大杂烩,如果那些东西都没有的话,老爸就从瓶子里掏出一点老黑糖放着吃。
& && &&&记忆中的年,慢腾腾的,总是不来。家里的那头大肥猪靠在院子的土墙下,自在地晒太阳,把土墙上的青苔都蹭成了白的。记得小时候我耍着耍着,就头偎着它的大肚子睡着了,梦见它被宰了,我挑着猪尿泡吹大的气球满村子跑,时间长了气球就粘上了尘土,成了我们一伙儿的乡村足球,在麦场里踢来踢去。梦还没醒,大公鸡啄了老猪身上一下,我一下被蹦起的猪头挑翻了,栽得一头脸黄土面儿。气哼哼地吼它:“哼!等着吧,等着过年!”& && &&&盼杀猪,就是盼年。杀猪是在腊月二十前后,那时村里好多人都要跟着看的。拉猪,绑猪,力气活儿,弄不好,猪跑了就可笑了,满野地追,会闹个人仰猪翻。蹭猪毛是我的拿手活儿,收了猪毛,卖了做学费,是我每年记着的事儿。猪血除了拌面做面条,还可以做猪灌肠和血豆腐。用血条豆腐汤是最上的招待了。灌肠蒸出来,切好,放在碗里,猪肉蒸熟,切成片,盖在碗上,累成尖峁儿,端着给邻居送鲜,也是我们姊妹爱做的活,等到邻居家杀了猪,也会送来自己的鲜。& && &&&最渴望打开的是瓮缸——糖缸、醋缸、黄酒缸、蜜酒缸、柿子缸。& && &&&糖缸甜,那是蜜罐罐。我家一亩大的地坑院,院子上面的围墙内还有一亩大的空草地,崖面上、土墙上都是四四方方蜜蜂窝。父亲割掉峰巢里的蜡房,甩出蜜糖来,装进一个大缸里,然后挑着小罐到集市去卖。冬天到来之前,父亲把给我们过年甜嘴的蜂蜜装在小缸里,用石板盖住,草泥封上,藏在我们想不到也够不着的地方。到腊八或者年三十这一天,他就会把那瓷缸搬出来扳开泥皮,用勺子挖出金黄酥甜的蜂蜜来,沙露露的,酥悠悠的,姊妹几个向天张着小嘴美美吃上几口。有了这蜜,过年的好多糯米糕啦、油膏啦、燃面糕啦都更添了香气。& && &&&酿了半年的麦糠醋是真正的粮食醋,也要在腊月打开,醋缸下面开了一个小孔,先前是用缠着棉布的竹子塞紧的,一打开竹塞,醋就像细细的泉水流出来,满院子都散发出的醋味。当酒糟晒到院子里热烘烘地散发着醋味的时候,另一件事儿又要忙开了。关于酿醋我还有个发现,就是会剪纸的人家,把醋装好,压上青石板封盖之前,要剪一串燎疳娃娃的剪纸压在石板上,说这样醋就不会酿臭了。& && &&&酒缸也是在离灶膛最近的地方放着。蜜酒是养蜂人家的特产,用纱布在锅上压榨糖渣之后,用过糖水酿造,蜜酒香醇多汁,是蜜窖化之后的浓香,可自从地里上了化肥,家里的蜜蜂都仙逝之后,我就没有喝到过了。& && &&&黄酒好多地方都有,但陇东的黄酒最好,为啥?地气使然,黄酒是用黏米酿造的,我们那里的谷子糜子是上好的杂粮。醋泉酒泉双流泉——酒缸是搬开得越迟越好的,当然杀猪的那天最好啦,新酒新肉一起上嘛。在春节前妈妈蒸馍馍的瑞气氤氲里,陇东人的灶屋是过年欢歌的舞台。& && &&&柿子缸,就是藏柿子的水缸。秋天太阳红了的时候,柿子也红了,急着吃么?涩倒牙!妈妈会用温水暖一夜去涩给我们吃。最好的柿子是放到年关的,爸爸把柿子放在瓷缸,一层一层搁上来,缸底还会放几颗我忘了名字的吃不成的水果去涩保鲜。春节前,水缸盖子打开,柿子一个个鲜亮透红红,软软的,颤颤的,一剥,整个红红的皮都能剥下来,像脱去一件红纱衣,露出荔枝一样的嫩果肉来,只是荔枝白得透明,柿子红得诱人。& && &&&腊八要吃炒面,软柿子拌豆子磨的炒面,那才好吃了,腊八粥、冰陀螺、柿子拌炒面,就是新年的开始了。那红红的柿子,在年三十夜,供桌上献一盘,每人吃一个,就是祝福来年事事如意的最好仪式了。当然,核桃枣儿、臊子面和水饺一定是不能少的啦。& && &&&就在这缸缸都散发着独特香味,炊烟袅袅冉冉地升上树梢的时候,妈妈的白馍馍点上了红梅花,也晾在了簸箕里,晾凉了,不是拾了一面柜,就是捡了一大瓮。瓮凉,馍馍不容易发馊。& && &&&做豆腐,炸油糕,扭麻花,买葡萄柿饼花生瓜子就不用说了,好些先前都是自己做。说说过年捏果果吧,果果是过年下酒的菜,说是菜其实是一种油炸的面花。把猪油、鸡蛋和面和在一起,揉出了劲道再擀薄,切成小方片,巧手捏出千花,梅花、兰花、菊花、杏花都可以,再点染一点点粉红淡绿,油锅里一涮就熟了,捞出来,花样缤纷,分出四六各样放在描花碟子里,放上些肉,再配一点小腌菜,就可以配出一盘丰富的下酒菜了。
& && &&&年是慢慢地慢慢到来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办不好年。年好不好,就在一个过字上。你看,杏叶红,柿叶落,雪花飘,冰花消,总是感觉太阳暖融融的时候,年就真到来了,总是以为不再下雪了的时候,一场大大的雪,铺天盖地,就把年送来了。& && &&&天冷年暖啊,地寒心热呢。冬天了,阳世的人要穿衣服,阴间的人也要穿。母亲用厚厚的牛皮纸当布,装上当年的新棉花,做成一件棉袄,一件棉裤,带我到墙头边菜地埂上,向南跪下,磕头。向南,下五里坡道,泾河边,就是舅舅家。外婆早去世了,埋在山头。母亲是给外婆送棉衣。想来那一天一定是冬至到了。冬至前后,距离过年是还远,可是家家户户都开始做新衣服了。& && &&&母亲是缝纫师傅,家里有缝纫机,白天农业社里还有活,晚上就踏着缝纫机做半晚上,一踏踏布,一家家孩子棉衣外面的套衫,好像都是母亲给缝好穿上的。记忆中母亲的脚踏缝纫机的声音是我的最好的催眠曲。好多好多的缝纫活都是不收什么酬劳的,好多零星的小吃货,都是村邻为感谢妈妈带来的。直到三十那天,还有人来给孩子取新衣服哩。& && &&&因为缝纫,家里的彩色布头是很多的了,老姑姑就用它们拼成袼褙子,做成古代军士盔甲一样的花领褂子,图案各样,花色斑斓,那是我们过年穿着最得意的,也是最暖和的新衣服了。当然,过年是还要穿新鞋的,沟里洼里拾羊粪豆,不知泡烂了多少双鞋子,那都是妈手工拉的,后来妈有缝纫机了,工换工,我家大小人等的鞋子大多都是亲戚乡里做了,到过年之前就都捎来了,当然,每双鞋子里的一双绣花鞋垫是不会少了的。只是新鞋往往夹脚,过年穿着走舅舅家,打水泡可不是好受的。& && &&&我们全家的新棉衣、新被子也就是在这农闲的时候,我老姑姑和她女儿,我的姐姐来家里坐在土炕上做的,做着做着就到过年了。其实我们期盼的新衣服最有色彩的还是肚兜了。年三十那一天,每个孩子都要穿一个绣花肚兜,大孩子穿在衣服下面,小孩子穿在衣服上面。肚兜上面绣着五毒,那是蝎子、蚰蜒、壁虎、螃蟹、蛇,对毒虫的喜爱怕就是从那些肚兜上开始的吧?说是五毒避邪,保护孩子不生病。对鸽子、鸳鸯、龙凤等等的想像也是从自己的裹兜开始的。如果谁家说好了媳妇年前还没有娶进门,那可不要忘了追年节,就是在腊月里年前几天到未过门的儿媳家里送新衣服啦,把这事忘了的当然人家可不多。
& && &&&爸爸就开始给村里的各家各户写对联了。人们买好了红纸,拿到我家来,爸爸写好了,他们再高高兴兴地摊着回去贴。打浆糊,贴对联,是一个乡村孩子从小就做的事情。过年不贴对联是不行的啦,大路上走亲戚的人,会说:你看,这家人穷得连对联都贴不起了。其实过去的岁月,富裕的有几家啊?贴对联长精神,图个旺气。& && &&&我后来读了点书,也会自己拟写对联了,知道对联的来由了,可是最动心的却是在一个庙宇里遇到一家母子还愿的情景,庙里有几棵千年的古柏,母子俩将送给圣灵的对联贴在大柏树上,母子拉手围着柏树左右各转三圈后,跪下行大礼。& && &&&一切准备就绪,傍晚,太阳还没有落山的时候,爸爸领着我,挑着灯笼,拿着用钱打过的黄表纸,踏着雪窝,夹着一把干麦草,一撮灰白干脆的金针菜杆子,就到爷爷奶奶的坟地里“烧纸”去了,点着了金针菜杆子,燃着了麦草,燃尽了黄纸,叩了三个头之后,就往回走,回来的时候,妈妈和妹妹们点燃了大门墙角的干蒿草,要我们跳火而过。如果那一年家里诸事不是太顺,妈妈也会借这个机会,领着我们往大路上多走一段,在庄园四周转上一圈,每个人把家里人都叫上几遍,叫“回来——回来——”阴阳相聚,人神团圆,过年的主题就是“回来”啊!还要夸夸我们的灯笼,我爸爸会好多手艺,木匠是他最拿手的,他做过好多木架子灯笼,到集市上去卖,给我们换过年钱。不过那彩色的莲花灯笼,火罐灯笼年前就已经有卖的了,心急的孩子年前就买了放下等元宵节挑。我家的灯笼第一年挑了,爸爸会用塑料纸罩好,挂在窑掌子,等来年再挑。有了电灯和大圆宫灯之后,陇东人过年就把电灯泡装在绸布宫灯里,高高得挂在院子里高过房顶的大树梢儿上,远近的人都能看得见——灯是领路的神嘛。& && &&&你看泾河塬头两边,黑魆魆的山上,灯火闪烁,焰火呼啸,那是过年最激动的时辰,陕甘两省的人就像比赛秦陇两家谁个最快乐一样,万家灯火,此起彼伏竞赛着。倘若是谁家把那秦腔匣子的声音放大了,那也是没有人骂他二杆子的,倒都会喊:唱包青天过年,美得很哇!
& && &&&三十黄昏,手里提的小灯笼挂在了大门楼上,那里有一个每年挂灯笼的铁栓子。自家屋里给灵牌叩头上香后,就组织年夜饭了。我的爷爷、奶奶早就去世了,爸爸、妈妈就坐在了炕上,我就给爸爸妈妈磕头了,妹妹们就等着发新钱,发了新钱装在肚兜里暖着。穷人家的新钱也就是五毛一块的,可是我们只要有,也就高兴得满炕滚。我家的年夜饭吃饺子少,细长面多,妈妈的手工细长臊子面特细特长,在全村都是出名的,我的记忆里,我家的年夜饭就是吃细长面加蒜水蘸瘦肉,葱花炒灌肠,最多。有白面,有肉,那是最幸福的日子了。& && &&&可能盘子还没有端回厨房,本家的叔父堂兄堂弟们就一大伙挑灯响炮地来了,齐声拜年磕头,屋里院子,大人孩子,都是起伏作揖的人。哗——妈妈把核桃、枣子、水果糖洒向院子里,孩子们开始抢,小孩子会给装到肚兜里,还会给发一毛两毛、一元两元的钱。菜盘子端上来,黄酒热好了,围着火炉和热炕本家人开始了老年的最后一次、新年的第一场聚会举杯祝福。& && &&&如果家里祭祖,那正房方桌上一定早就悬挂好了祖先的影图,摆好了祖宗的灵牌,献上了丰盛的“献饭”,供上了果馔。这些供奉里一定有各样礼馍,叫大馍,大而白,蒸前在上面用切面刀刻一十字,蒸出来,就像花开四面,似瓣莲花的感觉,其他的就是各样面花了。 & && &&&油炸的摞起来的高塔,寿桃佛手一类不会少的,燕子龙凤也会有的。在这各样的祭奠里,家谱一定是不能少的,有家谱的家族,每年轮流供奉,当年轮到那家,全族人就要在三十晚上先去那家祭拜,然后到各家给长辈拜年。& && &&&戴着虎头帽,蹬着虎头鞋,穿着拼花领褂不脱的小孩子,那是瓜孩子;核桃枣子装在肚兜里不掏出来睡觉,那是傻孩子。年夜,炕火热的,脊背磕得,屁股烙的,梦里还数钱哩,那是一生会发财的孩子。小孩子守岁,守着守着就睡着在奶奶的怀里了。大人会把他兜兜里的新钱掏出来压在枕头下的,初一一醒来钱哪去了?大家都说老鼠昨晚过不了年,偷走了。& &&&说守岁,以前是守着奶奶膝盖听古老的歌谣:“娃乖乖,穿花鞋,花鞋哪去了?花鞋猫拉去了——”“花鞋”,就是过年时候女娃娃穿的鞋子啊,她们最后都是穿着花鞋,坐着花轿走到婆家去的。后来守岁就是守春节晚会了。
& && &&&最早是徒步走,富贵点的,男子骑骡子,女子骑驴子,偶尔有人坐轿子。后来骑车子,再后来骑摩托,现在村村通,开车子拜年了。会来客人拜年,自己先要早早起。& && &&&初一早,雄鸡叫鸣的时分,我们就被妈妈喊起来院里院外响鞭炮,焚纸点香,上庙披红。当然如果下雪了,要看谁家的雪路扫得宽,扫得远,扫得和邻居接上了。过年前后在陇东黄土高原上行走,你会看见有些人家的大门侧墙上会用钉子挂着一小罐五色粮,或一罐泡桐或竹子做的插管,里面上着香。有的是大门两边都有啦。那是对门神的祭祀了吧?出门见喜,也是人神共同的愿望。拜年会欣赏到各样大门。& && &&&大门上贴着秦琼、敬德等各样门画,它们威风站立,辨识善恶,守护家园。遗憾的是陇东的雕版门画已经几乎没有了,只有一位陈姓老人,先前还印,可卖不上价钱,就不印了,连雕版也埋在地坑院里的柴草里了。在我的记忆里那最美的门画,是一位扎着小辫子的胖娃娃抱着一个大西瓜,那是多子多福,子孙绵延的寄托,也是一个孩子过年时候像西瓜一样甜蜜的心情。& &&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过年要敬天官,陇东静宁一带过年敬天官要在院子里的大树下,一般院子中心栽着一棵柏树,柏树前就是天官赐福的牌位了,院子中间没有树,也要砍些树枝临时栽在院子中央,挂上红红绿绿的彩带,或灯笼,我见到有人家还给树枝上挂上苹果和干枣。说是祭天官,其实就是对各路神灵的综合祭祀了,天安地泰,神悦人乐,说是祭天官,其实也是家家祭祀生命树了,这祭树的年俗,我在江南的海宁也见到过,他们是年前祭香樟树。多么古老的年俗啊。& && &&&这家出那家进,在陇东人家过年期间,进了门在照壁上你也可能会发现一宗神龛,那一定是土地神的尊位了,龛前也一定献着香火。进了屋子,在灶台上你也一定会看到那雕版印刷的灶爷灶奶,那是腊月二十三送灶节就贴上的,那天两位灶神上天参加玉皇大帝召集的诸神大会去了,人们洒扫庭除,为他俩送行。想来灶爷爷灶奶奶一定是要敬奉的啊!& && &&&地里长,锅里出啊。人骂人:“你看那家人,快倒灶子了”——这是最不堪的批评或者诅咒。所谓丰收、幸福,都和锅碗瓢盆相关,碗里有吃的,锅里有看的,粮囤满,烟火顺,香火旺,天地祥和,这是我们中国人过年最大的祈愿了。& && &&&初一拜年我是跑得最快的一个,谁家黄酒好,谁家果果香,谁家会给我发新钱,我都知道。谁家会端盘子真上菜,我也有把握,当然,我拜年磕头也是最乖的一个娃,大人会摸着我的头,说,看哇乖的,又长这么高了,长多高了?一炕头高了,“长大了,该喝酒了。”干爷、堂兄们都说。那一年我十二三岁,被那一家一家的黄酒喝醉了,往回走,走到没到家的地里,就睡着在土地里了。& && &&&清代文学家孔尚任以诗描写这过年的景况:“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最切合一位贫寒老人的过年心境的。至今回乡过年,走过一个一个老人的新坟,我都会想起,他们颤抖着粗糙沧桑的大手,从衣襟下搜出一两毛新钱给我的情形,而我,给那健在的生活困穷的村里老人去磕头拜年,也羞涩地奉上一半百块钱。& & & && &&&拜年的人川流不息,除夕夜拜本家,初一早,先拜本家,再拜全村,每个拜年队伍里,最是小孩子的裹兜鼓鼓囊囊,最是大孩子的鞭炮欢乐鸣响。再走舅舅家姑姑家姨姨家,一溜下来,年没有结束,却是越来越高昂了。陇东人过年,开始比较内敛,都是自己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乐得个团圆。到初二,就走村串户开始访亲会友了。
& && &&&社鼓铜锣就咚锵咚锵敲起来了,一鼓响两省,一锣响三县,舞狮子,耍龙,走旱船,唱小曲,从年前的排练,到年三十的社火串门扫院,再到年后初五的送五穷,都是村里演社火对的拿手戏。还有唱牛皮灯影子戏的,还有唱秦腔的,还有自己出钱放电影的,先近处,后远处,先后村里,后乡里,最后去城里。& &&&& && &&&人们络绎不绝地去村场里赶会,去集镇上赶会,去庙宇上赶会,似乎是追着神灵过年的,社火上演,要拜关公庙,初一早上要到庙里领头香,初九要到附近最大的庙里去拜神,感谢神灵的保佑,祈求来年的顺利。& && &&&城里人早就等不及了,城里附近的社火队虽说早就转悠了,也还是小打小闹,乡下的社火队上九庙会之后才大动弹。先前是“坐着拖拉机进城,颠破沟蛋子”,现在是坐着汽车进城,跟了一串子。这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不过庆阳董志塬上的元宵节正月二十才算正式过——这就是年尾了,这年尾,可是个大老虎尾巴,也是庆阳人过年的最高潮。那是因为清朝同治年间民族内乱之后,十室九空,人们回到西峰城里的时候元宵节已经过了,就挪到二十过了,庆祝灾难之后的恢复。& && &&&不知多少次,我在元宵节前后观阵董志原上的大社火,四面八方的人流向城内,等着丑公丑婆轮着旱烟锅子打场子走过来,扭头摆腰子,说古道今;或者也会有一两个专门唱诗躟院的,轮着马尾,穿着秀才白衣长袍的小生,踩在高跷上,以民间诗人的潇洒,幽默褒贬着一个个机关单位的功过是非,那就是从黄帝时期就走来的春官了,他走来了,他率领着人间春色,布洒田园,杨柳因之而要吐绿,百花因之而要盛开了。过年迎接春天,祈愿瑞雪兆丰,五谷丰登的主题因为春神的降临而,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斯为年焉!
剪窗花、做面花
& && &&&过去也不是家家过年就能贴上窗花的,那是文人的渲染误导啦。这要看村子里有没有会剪纸的妇女了,一村有一个,那满村子人家的炕头上炕围子便都是蝴蝶飞翔了,家家窗户上都有十二生肖、梅兰竹菊、连理生子了。不过庆阳会剪纸的妇女可是不少!庆阳人会把剪纸贴在灯笼上、粮囤上、酒缸醋缸面缸上。这些都是为了打扮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时间“年”。在民俗学家的考据里,总说年是邪恶的神,过年就是为了把这年不吉利的东西赶走或者恭维好。不过,陇东老百姓早忘了“年”的坏,他们总说:过年好,年过好,好好过年!一个好字,道尽了中国人过年的万千祈愿,那“年”即便是个爱在人间捣乱的主儿,也都变乖了,跟着狮子跳舞去了。& && &&&在村里庙会上演完皮影子戏的班子上西峰城里去了,在国外交流文化的乡亲都也风光回来了,西峰城里,一个社区,一个社区的小班子演唱,一家家接续着,如果你不爱听北人土腔,那就和我回到我乡下老家吧,今年,我想和孩子们一起学着我母亲的样子,做面牛,用黑豆做上牛眼睛,用羊油灌几柱大蜡烛点着,插在麦囤上,让面牛看到天亮。让面虎面龙面猴等等十二生肖都看到天亮。自己属相是什么,就要做个什么,在元宵节晚上自己端上让它看灯,自己的属相小兽看不上灯,就是看不上光明啦。
年尾:送年
& && &&&你要是在正月里闹元宵的时候来,就加入这黄土高原上年的狂欢吧!你走在新草嫩芽还被尘土掩盖的山壑小路上,听见鼓锤敲击着大地的皮肤,旋律自地心壮烈旋转而春浪滚滚;你望见蓝天碧清如洗,在天外敲打太阳的铜锣,那沉郁苍老的锣声,和时而欢快,时而忧伤的唢呐混合的旋律,让你的每一颗细胞,每一个脚步都在感动的颤栗里应和。& && &&&那一年,我和几位弟子骑着自行车,在元宵节那天去拜谒北石窟寺的大佛,在黄昏的董志原的腹地里的村庄路上穿梭,感受到了元宵节夜光之绝美:每一家的红色的灯笼都高高地闪亮在灰白色的大树之上,就像一棵一棵没有叶子的树上结出了一颗硕大的原始的红陶罐,就像地面上每一家都升起了一轮圆圆的红月亮,和西边倾斜的地平线上的彤黄色的太阳对望。那个静谧的黄昏,我感受到了陇东之年的最内在的美,在那一瞬的意义,我今天此刻才得以悟到:年是心灵之年!& && &&&过年的油腻,终要回到清淡,女人们开始寻找凉粉、凉皮吃的时候,年就结束了。平和、快乐、踏实的岁月就翻开了新的一页。& && &&&我忽然记起一个事情我已经疏忽了好多年了,自从爸爸妈妈都年迈衰老,以至去年母亲去世,我没有在年后农历二月二那天,到地里撒炒熟的黑豆,炒熟的面豆豆了——那是万物复苏,土地醒来,虫虫草草醒来,一个一定要喂饱的日子,今年,可不能忘。我想,是不是老先人觉得这天安慰了他们,一年的收成就更大了。
& && &&&作品编号:009
& & 年少时,总忘了回家的路,忽略了村口树下眺望的身影、盼归的眼神。& & 如今,路就在脚下,却早已物是人非,人如风雨中飘摇的小舟,找不到归泊的港湾。& & 年,让人神往,又叫人心痛。& & 年少时,年的滋味只不过是爸妈给的压岁钱、除夕的饺子、廉价的糖果,殷殷的关切、深深的爱怜总被忽略。团圆的愿望如风吹浮云,轻浮而又淡漠。爸妈的期盼、愿望在我如同燕翅掠水,张开而又迅速弥合,一直被忽略。年少总是轻狂,愁就如太阳公公的脸,变化总是无常;愁就如风中的荷香,浓淡总是不均。& & 年的滋味一过就忘。十五刚过,就盼望着下一年的糖果、饺子,还有压岁钱,斑驳渐稀的头发、愈多渐深的皱纹,总被轻描淡写。常惦念自己,永忽略别人。& & 如今,人至中年,年的滋味是健康的欢笑、平安的快乐、团圆的福祉,更是合家的温暖;还有灵前的祭酒、坟头的纸钱;忏悔的心思、珍惜的情愫……年的滋味如陈年的老酒,愈来愈浓;似绵长的河流,愈来愈久;亦如错杂的五味,愈来愈杂。往日被忽略的,如今却召之即来:眺望的身影、盼归的眼神、叮嘱的话语……总在眼前、耳畔萦绕。年竟是美美的回味,痛痛的愧怍;甜甜的追思,淡淡的轻愁……& & 现在,回家的路愈加清晰,却没有了回家的勇气。& & 近乡情更怯!& & 饺子早已不是儿时的味,糖果亦不是儿时的甜。人在漂泊,魂无归宿。尺方的坟茔埋葬了你,亦埋葬了我!& & 年的滋味竟是这样的痛!
·年离我们越来越远
& && && && && & 作品编号:010
& & 迎春花市开了,新年祝福的横幅挂起来,街道的人气越来越旺,归家的车流密集而爆满,春联、年货装扮起一条条街市,舞狮耍艺讨利市的也一拔儿一拔儿的成群结队,年就这样来了,来得紧锣密鼓,来得悄无声息,都市的日子一下子沦陷在年的气氛里无法自拨。 & & 触景生情,触景伤情,年的靓丽刷新身边一道又一道风景,却无法刷新游子心中的失落与陌生,打工十余年,多少个春节在外头?每每年的来临,只带来我心的沉重。该打的电话都打过了,该发的短信也全发过,该问候的都做了问候,对于年来说,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时间一如继往的流泻,静寂的掩岁月于烟尘中。 & & 身处都市——都市的农村,这年就更层层分离,在本地人家聚居的小区,禁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倒好象一道催战书,人们似乎急迫地想把一生的烟花和炮仗都燃放在一瞬里。于是烟花更狂织,炮竹更如雷,大街小巷到处是一地红色的纸屑,宛若调零的一地残红。工业区却显得冷冷清清,未关门的小店铺里,仍有零碎的顾客,有游荡打台球的;有嚼着甘蔗或抽着烟的;有抱着电话煲电话粥的;更有人一串麻辣条,一瓶脾酒,将年深深的纳入胃中;这时,年就只是厂区门前的红灯笼,孤寂的象杨白劳的眼睛。 & & 这是年么?是我曾那么向往过的,那么期盼过的年?年怎么就一下子生疏起来,遥远而失却了曾有的温馨和诗意,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么?是繁华的都市远离故里?我不懂自己怎么一下子就被年抛弃?年就象我暗恋而给我重创的绝情丽人,在别人的怀胞里快乐着。却只能让我在忧伤中回忆年的从前。 & & 忆起童年的过年,我就怀疑,是不是少年的多梦给了年独有的诗意,是不是经年的故事不会再现重复的美丽,是不是故乡冬天的雪才点亮了年的魅力,是不是南方的和暖,和暖四季里不褪的绿色让人感觉变得疲倦。久行的路边再没有风景,常年盛开的花朵使我们忘却了春天的新鲜。物质文明让年变得苍白无力。年从而丧失了她原有的内涵。真是这样么?我不知所以。 童年的故事遥远而富有诗意,年的不老传说更是童话里的绝笔,童年的年总让人盼得那么久,童年的年也总来得那么晚,童年的年淋淋漓漓,洒遍了整个美好的冬未春初。让我们一直怀念到永远。 & & 那时候我还不理解“孩子过年,大人过难”的真实含义,只知道当秋天的最后一片梧桐叶落尽,当第一场绵绵的雪漆白人间,农家的土场上就充满了欢声笑语,砸砖块(打垓瓦)的,滚铁环的,跳房打核桃窝的,握着自制的火柴枪追逐嬉戏的……一堆堆聚在冬日的阳光下,在柴草垛边下象棋、耍花子牌的,老人、孩子、中年人,在这个自由而闲适的季节里都走到了一起。没有花市,没有华灯,孩子们却早早嗅觉到了年的气息。 & & 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大节。吃腊八面,提腊八葫芦,是代代相传的习俗,孩子们即使还未放寒假,也会把腊八葫芦提到学校里,相比着冰块内的胡萝卜雕刻图案互相磕碰着,抢食着,看谁的图案好看,谁的最甜。 & & 过了腊八,就准备过年了,打扫房舍、张贴年画、磨面碾米、做豆腐……大人们忙的不可开交,孩子们喜的乐不可支,一天又一天就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神贴上堂了,第一串爆竹响起,第一柱香点燃,岁月从这里开始揭开了年的酿坛,“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成了每日的必修课。做年糕,做软面,炸油饼,炸面果子和蜂糖荏果……迎年的工作一天紧过一天。 & & 杀猪日是家族的第一个大团聚日,无论谁家杀猪都是件不小的事,务必各本家邻居都是要帮忙的,拉腿的拉腿,掌刀的掌刀,猪血接在一个早装有荞面的盆里,以备做成特制的猪血糕分送各家,猪杀死后的拔鬃净毛翻肠子就有了孩子们的快乐,那个猪尿脬用土让净了就成了小孩们争抢的气球,猪头早做了献祭,供列宗列祖及诸路神灵,这样的日子本家邻人们是不用开灶的,猪项圈肉炖萝卜是共聚第一餐,也只有这样的日子才有这样特别的大锅猪肉炖萝卜,二尺一二的大锅,各类调料炖煮在一起,喝酒是菜,吃面是臊子,泡馍是汤,大人小孩尽可以大饱而特饱,这是天经地义的常规。
& & 除夕日前,一应该办的年货都办好的,所有要加工的食品都加工了,初一早晨的面已擀好切好放在篮子里,初六前的包子馍馍已蒸好放在面柜里,连汤料都备好了,就等着快乐人们的胃肠呢。下午照例是贴春联,叫封门,在这个时候一家的人都应在家中,不然在新一年里你是得不到门神的仳护的,春联的鲜活总能刷新年的特色,所以春联不仅仅是贴在门上,而是贴遍窑院的每一个地方,大门外贴“出门见喜”,院中央贴“春光满院”,鸡棚边贴“鸡肥蛋多”,大树上贴“根深叶茂”,牛槽边贴“槽头兴旺”,床铺上方贴“少者勤劳”,“老者安康”,面缸上贴“米中用水”;柜箱上贴“招财进宝”;粮仓上贴“余粮万石”;灶神旁贴“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一张张饱醮浓墨的红纸,贴出一派喜气和祥。 & & 贴完了春联,挂起了年灯,放炮、敬神,从灶神起,一家人恭恭敬敬的跪在灶堂前,三叩三拜,焚裱敬香,献供。老君,土地,每个该敬的地方都一叠表符,一柱香,包括家畜的住处和每个门旁。这些事办完,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发红包和零食,那时当然并无红包之称,年夜发给孩子们的钱都叫压魂钱,我小时父亲每年发的压魂钱多是五分线,直至我中学毕业,经济渐缓,父亲给我的压魂钱方上升到五元十元,那时孩子们一年四季难得手中有钱,有了五分钱的压魂钱也特别开心,只是次日便要被大人们要去了,说是怕弄丢了,其实是为了换一包火柴,一斤粗盐,以维持生计的延续。在家乡除夕夜发给孩子们的食品总是少不了核桃的,但在我的记忆里最让人难忘的仍是苹果,那时我家园子里有一棵苹果树,树不大,是老国光,结的苹果也不大,且不多,每年都是数得清的几个,苹果从开花到落果,那数目都在我和哥哥心中,但我们无一人去摘折,待熟了,摘下来放进木箱里,就等着这过年的时刻,到除夕夜取出时,苹果己脱了水,皮皱得象老太婆的脸,但吃起来特别的脆,特别的甜,如今回想来,出门这么些年,再也未曾吃过如此香甜的苹果了。 & & 孩子们有了压魂钱,有了自己独占的水果和食品,水饺又端上来了,大家谁也吃不了多少就往外跑,土场上己聚了不少的大人孩子,有人张罗着放洋灯了,大年三十放洋灯,这也是惯例,照例有热心肠的人张罗,除夕的夜空苍茫而漆黑,那一盏被人海围绕于核心的洋灯,在众星捧月般的扶携下,在浓浓的柴油烟热烘中,冉冉的升起,愈来愈高,愈来愈远,大人们高呼着,小孩子欢叫着,仿佛那是送出的和平鸽,是幸运的指路灯。 & & 放完洋灯,孩子们就会跟着大人们去坐夜,坐夜总在有老人的本家,而且老人必是在其同辈份中年纪最大的,每个去坐夜的家长都提两瓶洒,端两盘菜,自然是各家最拿手的,最具特色的。当然这是因为那些年大家生活得紧张,现在听说坐夜早已不用带酒菜了,只是出远门从外带回了家乡所没有的特产才带去供大家分享。& & 炕上是老人辈的,条桌是年轻人的,孩子妇女们则会到另一个窑洞里去,乡间的轶事,一年的收成,出外的所见所闻,对年轻人的教导和寄望,都成了除夕夜的共同话题,聊着天,喝着酒,行令采拳声不绝,不想喝酒的就开了牌场,或是做游戏,哄哄闹闹就到了子夜,孩子们回家放炮,大人们就会去路口给先人们化年纸——烧冥钱。 & & 初一是拜年的日子,一吃过早饭,同辈份的总会去排行最大的老大处集合,一支支队伍就集结起来了,常常是几十或近百人一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从村子一头出发,挨门挨户去拜年,走到那里,那里就是一片欢声笑语,老人们总是坐在炕头等待这一时刻,等待一大帮一大群的侄孙重孙们黑压压的跪成了一片,跪满了房间和院子,笑闹的拜年声此起彼伏,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里,老人们总会从怀中的升子里抓出一把一把的干枣核桃和糖果朝孩子堆里一洒,于是院落里跪的爬的全变成的欢呼的争抢,小的争不上,就由下辈带劳一个一个分过去,这日的小孩子都是穿裹肚的,花绣得好看是其次,大大的兜装得了许多吃食才是关键。当队伍到达某一家时,该家的主人总会早早跑离队伍提前到家做好准备,老人们受过拜,酒菜就端上来了,但没时间,大家止多是象征性动动筷子,喝一杯就走,下一家还有同样的场面,拜完年总近下午时分,大人们支起了酒场,不醉不归,孩子们带着丰收的肚兜回家去,土场上到处是打核桃窝的天地,自制的火柴枪、核桃车、木猴、铁环都是孩子们游戏的快乐,各样的花炮声声不绝的奏鸣着年的喜气。 & & 初二是溜牲畜的好日子,人过年,牲畜们自然也要过年,它们默契与人相伴,人自然不会忘记它们,新年的几天里给它们加餐加料,到初二就是带它们游乐的日子,骡马毛驴及牛羊纷纷被牵上土场,角上系了红布,脖子拴了铃铛,纷纷攘攘拉在一起品评游乐,老人孩子拉着溜溜,青年人则会骑上高头大马去田园里奔跑。& & 初二也是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是女儿女婿回拜岳父母的日子,拖儿带女,提上礼品,各路口都是亲戚朋友,如果本家中先一年有女新嫁,那整个春节将更添些气氛,整个家族都会轮换着招待新女婿,俗称烧汤,算是一种认亲融亲的方式,一家挨一家的吃大锅饭,新女媳上门有礼,烧汤的人家也要还谢礼,每日里都是牌场酒场,一直要闹至正月初六下午,方一一不舍的送别。& & 当然正月初五还是一个小节,俗称五穷节,早起放炮要从房间内放出大门,叫赶穷气,意即把穷气都赶出门;接下来是掏炕洞里的积灰,叫挖穷灰;早餐家家都要吃搅团的,叫填穷坑。搅团是穷苦年代常吃的食品,在那些特质馈乏的年代,是人们用高梁粉或玉米等粗粮的面粉加水搅煮成凉粉状食品,按说新年里都应是吃好的东西,吃搅团就算有点不合常理,这习俗我并不大懂,更不敢把客观存在视为忆苦思甜或是把不好吃的东西吃完留下的就全是好吃的,但总应有农人节俭的思想在里面,吃了许多天的精粉白面,换换口味,也让快乐的人们明白,生活不能永远是白馍细面。& & 所有穿亲访友的人们必须在初六晚上之前回家,初七称人七,据说是还魂的日子,人们必须回到自己家中吃拉魂面,等待自己的灵魂归体,快乐在天堂,平凡的人类更多的时间要生活在平凡的俗世里。 & & 过了初七孩子们就又忙碌起来,扎灯笼迎元宵又成了另一课题,孩子们总喜欢扎汽车灯笼,高梁桔做架,梧桐木做轮,用白纸糊了,红纸镶边,再用色笔绘出车灯,写了吉祥语,一条麻绳牵着灯光,也牵着快乐吉祥。当然更有精致的青蛙灯,莲花灯,鲤鱼灯,那多是妇女们的杰作,我小时最喜跟大哥做转灯,其实就是宫灯,同样是高梁桔做的八角骨架,工艺主要在灯芯上,图案的描绘是艺术的关键,中柱同彩图圈上接镶的纸条密度和角度则决定灯芯受热对流后的转速,做一个转灯要花好多时间,但这盏转灯也常会一直挂到春暖花开的日子。 & & 元宵节前还有一个牛犊节,即正月十二,牛犊是一种类似馒头的食品,只不过做成了各种动物的样子,用刀和剪刻绘了羽毛和花纹,用豆子做了眼睛,牛犊里有两样最传统的就是牛头和麦草垛,这两样代表性的面食作品工艺简单,却有着深刻的涵义,牛犊主要是供祭的,也是孩子喜食的食品。 & & 元宵节是仅次于除夕的第二大节日,那是灯笼的海洋,是烟花飞舞之夜,每条巷,每个土场,都会遍布吉庆的灯光,这个时候是大串门的时候,村子里包容不了什么秘密,谁家买了什么花早已成了共知的,先去东家,后去西家,不是烟花带路,人们也会很正点的去各家饱享这烟火的神奇,因为放烟花的人们,谁也会把自己的烟花放在观赏的村众最多人气最旺的时刻。 & & 我记忆里最开心的元宵应在一九八一和一九八二年,那时合作化还未完全结束,村上组织的社火队几乎耍完了整个腊月和正月,而元宵却是社火耍得正盛的焦点,那些岁月整日里锣鼓喧天,夜里土场上灯笼火把通明,人山人海,各种民俗的杂耍热闹纷繁,四爷一直是社火队的总管,所有的社火都由他主导主编,我和堂弟也成了他的小跟班,整日背着高梁杆扎的马,玉米缨做的胡子到处耍社火逗大人取乐,只可惜四爷如今已谢世多年,我的那个堂弟后来因病而离世,成了我终生抹不去的失意。 & & 九六年的春节,我们县上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社火汇演,县辖各单位共助人力财力,组织起一百多辆车装载的社火大棚车,演遍了全县各地,那聚起人山人海的观潮,比往届的摸彩更有人气。& & 元宵并不是年的终结,故乡正月二十三还有燎疳的习俗,据说疳是一种很可怕的魔,会在人不知不觉吃掉人的一些器官,包括嘴唇、鼻子、脚耻等,所以此日傍晚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点起麦草火,人们在火堆上跳越,用土坷垃吐上唾液醮上火灰扔得远远的,俗称送疳。& & 二月二在老家有人叫“龙抬头节”,但更多的人就直叫“二月二”,人们的潜意识里,“二月二”就是节,而关于节的缘渊我却并未曾详查,只记得故乡人的传言里有这样的话语:“二月二,龙抬头,虎抬头,打得老鼠不抬头”。二月二的主食是搓搓,地方俗音也叫“骨角”,用手工搓制成的类似拉条子样的圆棒条形面食,拌上年节时做好的臊子,配蒜泥姜汁介茉等佐料,吃起来特有筋道,这日里的“骨角”还有另一个名字——顶门棍,如果统统去深究一番,就得研读民俗方面的资料了。& & 正、二月到三月间周边还有许多的庙会,在春风还没有拂绿山野,田地的耕耘还没有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之前,这年就不会早早的离去,缠绵的年味总会飘摇在追求平安与收获的乡间。& & 时过境迁,在异乡的日子里我总期望点燃年的风景,每年我租住的房子总是老乡和朋友们过除夕的聚集处,有时我们会聚在无人住的空房里会餐,有时一张台球案就成了我们的会餐台,今年的除夕夜同样有二十多人会聚在我的租房里,颇为丰盛的菜肴,不停的推杯换盏,却总有一搭无一搭的无法营造共有的欢乐气氛和热烈,我不敢把之归结于不同的籍贯和性格,只能说,怎么一个个掉了魂似的,也许是因为我们未回家,魂都被封在了家门外。 & & 初一我打电话给一个堂弟,我说今年年底我一定要回家过年,这么多年了,我多么期望能好好过一个快乐的年。堂弟说,其实现在回家过年也没多少意思,现在过年早没有前多年我们小时那般热闹了,人们不是打麻将就是坐在家里看电视,集体性的活动很少了。我一时哑然,难道这年,就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
·与年相关(组诗)
& && && && && & 作品编号:011
(一)一个影子懒懒地躺在日子里身体睡着。大脑醒着梦,冰凉。阳光。空气。水这些与生命有关的情节都躲进了时间内部。或者偷偷跑到温暖之外找寻昨天的暧昧
门前。两对灯笼瞪着红红的眼睛。在白天准备,熬过不眠的烟火
(二)天还阴着。一群上坟的人提着一瓶烧酒和一沓烧纸烧酒。烧纸人们没有表情就像岁月,默默地心情,很急躁也很无奈表面上装得都很平静而步子依旧不紧不慢偶尔还会停下来吆喝  & && &&&
(三)光秃秃的树站在孤零零的村口盘点着一年的收成除了几条枯枝,还有几片叶子在寒风和狂雪中,欣慰抑或悲哀地跳着舞不管怎么样,总算有一些回忆值得纪念季节的丰富就在昨天,不知道是谁把怪怪的串灯挂在了树的额头忽闪忽闪的语言让树感觉心里很难受假象毕竟是假象与脚下的泥土距离很近,也很远
(四)雪还在下着。扫雪的人挥着寒冷想把突如其来的故事打理成方圆特别是,想给挤出门缝的目光畅通一条道路。让歌声踏着清洁出发然而,一切努力过后洁白没了。留下的却是洁白之下的污杂
(五)一对情侣焦急地等待回家。而车票已被风刮到另一个城市那里没有团圆只有叹息,在寒冷中咀嚼着年味女孩哭了。男孩找不到手帕手帕也在风中结成了冰胸膛。嘴唇。手无法丈量彼此的心跳其实也用不着丈量脚步,根本无法深入土地炽热的深处车终究没有来。两个背影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 && &
(六)从早上开始,祝福的短信一条接着一条。有的认识,有的可能发错了对象。或者一些人,已经从熟悉,走到了陌生无论我怎样冥思苦想,也觅不到踪迹也许,我根本就不认识他们或者很久很久了,也没有任何联系人和人,都是彼此的过客不管承认不承认事实,就摆在那里但无论如何,心都是热的遗忘,不是语言的罪不想回复。过去的事情没有归期
  & && && &
(七)打开房门。鞭炮的欢呼好像离得很近。左边也有右边也有。前边,没有后边,不知道被谁推了一下放慢的脚步突然间加快仿佛要去追赶,散发到空中的一缕尘烟。可是已经追不上了包括,我的思想离家乡的方向越来越远离最近的人,越来越陌生还是回到屋里去吧有一盏灯,正在孤独地亮着
(八)凝聚的思念被燃放成烟花的泪璀璨了一年的孤寂
此时撒满的尽是欢喜团圆和惬意的哈欠伸着的懒腰,要射出来年的箭  & && &&&
(九)过年了。一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 && &&&
(十)谁偷走了钟声?是黎明么?反正不是我,也不是和我有关的人星星眨着眼睛等待。等待。等待  一个生命
·浓郁的年味
& && && && && & 作品编号:012
& & 年关越来越近了,漂泊人的心突然变得焦虑不安。固守了一年的思念,如开闸的洪水,一泻千里。平日空落落的心里,突然盛满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草木,故乡的亲人。年的味道越来越浓,由不得你不想家。 & & 从决定回家的那天开始,办公室的时间变得难熬起来,堆积在案头的工作全部淡出了我的视线,一向严厉的上司,古板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显得温和了许多。& & 2013年是小龙年,我仍然要说一说猪。陇东人过年必须杀猪,过年不杀猪,准备的再好也算“穷年”,过得不畅快。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除腊月二十四、二十六日因为受“四六不开圈”的习俗影响不杀猪,剩下的几天都杀猪,那几天村子里 “鸡飞狗跳”,猪叫声、鞭炮声、人嚷声连成一片,非常热闹。& & 小时侯最盼望的事是杀年猪,最开心的事是玩猪尿脬。我们想办法倒尽猪膀胱里的尿,插入竹管把尿脬吹大以后,压在黄土堆里使劲儿揉,揉软了再拼命往大吹,吹大了再揉、再吹,反复多次以后,猪尿脬变得又大又薄,太阳一晒,就成了透明里带着细红丝的气球,闻起来没有尿骚,摸起来没有油迹,屈指轻敲,便发出亮亮的梆梆声。也有那手巧的,用猪尿脬做成葫芦鼓,满巷子疯敲,惹伙伴们羡慕。& & 大年三十是年味最浓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天,男女老少都早早起床,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驱鬼,然后就是贴对联,剪窗花,贴门神,上油灯,祭灶神。记得宋代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就是这一天的热闹场景。记忆中,这一天我常常和哥哥端着妈妈打好的糨子贴好对联、门神以后,最后还要往门外的杏树上贴“出门见囍”、“抬头见囍”等,有时还会挂上两盏大红灯笼 。& & 我们陇东人拜年真正是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家人早早吃过晚饭,等到八点以后,正式的拜年便要开始了。长辈们早就准备好崭新的纸币,供在灶前的碟子里,厚厚的一沓。孩子们跑出跑进,追逐嬉闹,为即将到手的压岁钱兴奋难耐。本家的兄弟全家出动,大红盘子里端着好菜,提着烧好的黄酒和最好的白酒,聚集在主窑里。等所有的酒菜摆在炕上,我们便恭恭敬敬地搀扶父母上座。这时,大哥双手捧杯,二哥提壶看酒(方言,即斟酒)。滚烫的黄酒冒着热气,父母对望一眼,抬一抬酒杯,象征性地沾一沾唇。大哥就恭恭敬敬地问:“爸、妈,开始吧?”父亲温和的阻止说:“随意随意,不磕了!”大哥便说:爸!妈!儿子给您拜年,祝您永远健康长寿!说完我们兄弟便一起作揖磕头。& & 孩子们乐不思蜀,磕头时亦喜笑颜开。我们做儿子的绝不这样,兄弟们一头下去,准是五体投地。父母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当儿子的却无法在身边尽孝,心里饱含了无边的愧疚和难过,不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团聚否?& & 我勤劳善良的父亲母亲啊,您的一生都和土地血脉相连,您的日月都是在土地上度过的,您也曾希望儿女们能接过您手中的权杖,像您年轻时一样,经营起故乡这片肥沃的土地,遗憾的是我们常年漂泊在外,已经不懂得如何经营土地了,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啊!& & 雪因为冬天而美丽,年因为亲情而浓郁,家因为父母而温暖。春节近了,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严寒过后就是温暖。趁父母还健在,常回家看看吧,父母永远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只有在父母的身畔,我们才能品尝到真正的年味。& & 生命如白驹过隙,一次错过,也许会造成一生的遗憾。
·过年(散文) & && && & 作品编号:013& &&&
& & “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这是一句家乡的俗语。& & “盼过年,望过年,过年穿上新衣裳,跑东家,走西家,拜回几袋花果糖!”小时候,盼过年的意愿总在心里强烈的升腾着,成了一个难分难解的情结。一致在过年的前两天,心里便已经很急切,甚至兴奋得好几天睡不好觉。& & 临近过年时,最忙碌的还是父母。那几天,父亲一直忙着做豆腐、蒸糯米、打糍粑、做甜酒......如果遇到好年景,家里还会宰上一头猪,除了卖掉一些猪肉外,其余的全都腌起来,只留下一些下水货,也够我们兄弟伙饱吃几顿了。母亲呢?每到年前,总要到街上扯回几丈不同的布料,便早早的和村里的裁缝师傅说好了时日,等到了既定的时日,母亲一大早便叫父亲首先到裁缝师傅那儿去把缝纫机挑了来。等吃了早饭,母亲便当个帮手,帮着裁缝师傅忙碌了整整一天,给我们兄弟伙每人缝制了一套新衣服。每到那天,我总是喜欢趴在门框上望个究竟,像欣赏艺术一样欣赏着裁缝师傅如何打尺、如何划线、如何裁剪,如何扎线.。那“咂咂咂”缝衣的声响,就像一曲漫长而又优雅的乐曲,在我的心中响过不停。& & 衣服做好之后,母亲总是让我们兄弟伙先试穿一次,但试穿之后,马上就要脱下来,我们自然有些不情愿。母亲叮嘱说:“不急,等到大年初一拜年时,我一定都让你们穿上新衣服!”& & 我高兴得马上跳了起来,连忙跑到村边的柳树林里自个玩去了。& & 到了腊月二十六那天,往往是家中上甑蒸糯米的日子。浸泡好的糯米淘洗一番过后,母亲便把它倒入一个大竹箕之中,滤过水,再上蒸笼。& & 灶里的柴都是清一色的劈柴。火很旺,大约过了个把钟头,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沁人心脾的香味,那米香的味道特别醉人。& & 一甑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之中,几个哥哥便一人拿着一根特制的木棍,在石臼中捣来捣去,腾腾的热气一股股上升,热气罩住了哥们满是欣喜的笑脸。打糍粑着实是一门手艺,需要互相配合均匀才是。& & 只需要十来分钟,等到石臼中的糯米黏糊成一团时,哥们手中的木棍一起把它撬起,迅速地放入撒过面粉的簸箕之中。我早已看得口水直流。善解人意的母亲首先从热烫的黏糊中揪出几坨来,一一分发到我们手中,哥们大都不舍得吃,我那时还小,自然吃得津津有味。& & 腊月二十九这天,年迈体弱的父亲总是要忙上一个通宵,即便年景再怎么不好,但父亲总是要为我们准备一顿非常丰盛的年饭。& & 捶肉捶好之后,父亲便开始烙蛋皮,包蛋卷。包蛋卷特别需要手艺,蛋皮一大张,几乎是完好无损,父亲于是把蛋皮平放在倒扣的锅盖上,然后慢慢地糊上碎肉馅,再转成筒状,绑上几根筷子,再上蒸。第二天早晨过年的时候,把卷筒切成片状,再上蒸笼蒸它一遍。& & 除了蛋卷之外,父亲还做过肉糕、做过烧馒,炖过木耳汤,等忙到半夜时,父母便催促我们上床睡觉,临睡时,还不忘叮嘱两句:“明日早上起来,不要说不吉利的话,饭要吃剩一点,要先敬菩萨!”& & 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等待已久的那顿饭,那顿丰盛的年饭。& & 吃年饭时当然是狼吞虎咽,平日父母是不让小孩喝酒的,但到了过年,父母便不再干涉,我喝了满满几杯白酒,脸有些发烧了,舌头已经开始打卷,脚有些麻麻的。母亲大概知道我已经有些醉了,便问我:“还喝啵?”我只好红着脸说:“不,不喝了!”& & 吃完了年饭,母亲给每个人发几个火炮儿,我于是连蹦带跳地跑到村头的稻场边放火炮去了。母亲和几个哥哥也自个邀自己的牌友打牌去了。& & 年三十夜还要吃一顿饺子,那是用地米菜做馅儿包的饺子,很香甜,味道纯正,吃得饱呼呼地。& & 到了大年初一,母亲便把我们早早的叫醒。我们匆匆地吃过早饭。母亲便拿出那个崭新地包裹,把里面的新衣服一件一件的拿出来,按大小分发到我们兄弟伙手中。哥们马上自己都迅速穿上,我和弟弟是母亲帮忙穿的。穿好之后,母亲还扯了扯衣角,前后左右看了看,直到脸上露出欣悦的笑容后,才说:“先到你干奶干娘家去拜个早年,还有你三爹爹家,四奶奶家,都要去的!”& & 我们湾子很大,辈分分明,尊敬长者是传统,但我们小孩不懂这些,只要是人家,哪怕辈分比我们低了几辈的,照样去,去了便少不了一份好吃的,诸如糖果、花生、糕点之类。口袋里装不下,干脆提了一个布袋子,挨家挨户的拜年,童言无忌,童颜无羞,落得个好玩好乐,只要高兴就行。& & 新年,是快乐的大聚合。它留给人的回味总是无穷无尽的。& &
·过年的味道
& && && &&&作品编号:014
& &&&腊月二十四,单位放假后我也挤入了回家过年的人流。
& & 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大街小巷挂起了艳丽的红灯笼,许多地方还布置了五光十色的霓彩灯。忙碌穿梭的人群,拎大包提小包,置办着各种年货。那些制作精美的年画、对联,摆挂的满街道都是。一些地方时不时的噼噼啪啪,爆竹声声。一股浓浓的年味随着年关的临近,越来越醇厚了。
& & 可不知为什么,这时的我却似乎感到很心慌。觉得一年又一年,悄然地滑过。瞬间看到“老”字离自己越来越近。烦躁感、失落感、寂寥感一齐涌来,仿若有好多虫子撕咬着疲惫的心,难受不可名状。所以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直觉得敲响的是一路的遗憾和满纸的伤感。老了,真的老了。岁月真像一把砍柴的刀,砍掉了当年的调皮、纯真、欢愉,留下的是皱纹、白发、感叹和些许的回忆。特别是奶奶常掉在嘴边的一句话:“破烦死了”,在耳边真真切切的回响,而且对我似有同感。
& & 那时候,临近年关,大人们都忙着杀猪呀,做豆腐呀,跟集呀,置年货呀……我和叔伯家的几个同龄弟兄就凑在一起,做弹弓,做毽子,做各种各样的木头枪,吵的奶奶不停的 “破烦死了!” “破烦死了!”的直唠叨。她唠叨得多了,我就说“你整天破烦死了!破烦死了!喎‘破烦’是个啥吗,你把喎‘破烦’给我拿来我把它收拾了,你就不‘破烦’了”。气得她拿拐棍打我时,我们却早已跑远了。
& & 说跑远,其实也不远,就是跑到了杀猪的现场。跑得快的就能抢到猪尿袍。那时没气球、没足球。猪尿袍就是最好的替代品。谁抢到了谁就是所有者、领导者,谁的脸上就乐开了花,谁就会指挥大家吹呀、踢呀,能玩好多天。抢玩时的那种得意像、狂热劲、优胜感甭提多逗了。现在想起来还充满了淡淡的甜、柔柔的美、深深的恋。
& & 除杀猪现场外,豆腐坊也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杀猪做豆腐是农家备年的两件大事。杀猪前要先约好有经验的杀猪师傅,叫几个帮忙的,准备好各种用物。结束时还要备一桌谢承饭,而且要用刚杀的猪槽口肉做炒菜,做烩面。印象中的那顿饭、那道菜,就是世上绝无仅有的珍肴美味了。因为一般杀猪都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又吃得好,玩得美,因此我们都管这天叫过“小年”。过小年时就看谁家把猪杀下了,把豆腐做下了。那时农村就讲究“无债无租无账户,有酒有肉有豆腐”。这恐怕就是农家理想中的“小康”了。因此,杀完猪后多数人家就开始做豆腐了。
& & 做豆腐,也是小孩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这时可以很容易地偷到豆子自己炒地吃,还可以尝到新鲜香嫩的豆花。做豆腐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不像现在有豆浆机、豆腐机那么省事。那时用的是石磨,先要用水浸泡豆子,再经过细磨,洗浆,加热,点化,缩水等许多过程。工序虽不是特别复杂,却也很费工夫。尤其是打磨和洗浆,要用石磨磨几剗,用纱布包浆洗几遍,不仅费时,也很费力。尽管如此,家家过年都要做一些。每到谁家要做豆腐了,我们就聚到了谁家。先是我们分工协作,有糊弄大人的,有偷豆黄的。偷了豆黄炒了大家分地吃。可能由于是己出,有成就感吧,吃炒豆黄时“嘎嘣、嘎嘣”的那个响声,特别动听,又格外诗意,至今都刻骨铭心。待到豆腐磨好加热的时候,我们就又围着锅台转了。一旦豆香味飘散四溢,大人们从锅里把点化好的豆花浆往缩水筐里舀的时候,我们的口水就流下来了。我们围成一圈,紧紧地盯着锅里那白花花、香喷喷的豆腐浆,口水咕咚咕咚的直往肚里咽。大人们见我们围得紧,叫散开些,说这样挤影响干活。可不吃到豆花,谁能走开呢。这时,母亲和婶娘们就会给我们每人施舍一小碗。我们凑到一块吃的那个乐和劲呀,让大人们眼热得直啧啧啧的感叹不已。
& & 现在,时光已经远去了,这样的生活片段已不复存在了。豆花在街市上、饭馆里随处都可以买到,不像小时候那么稀罕了,而且比那时的做工和调料也非常讲究了。我也经常吃到,但始终也没有吃出儿时的那种味道来。
& & 是的,少年的时光总是刻骨而丰饶的,在流年中是那么的绵长而悠远。少年,就像一首歌,唱着唱着,时光已晚,盛下的就只有缭绕的余音了。过去的那些懵懂和美好就成了一段记忆。尽管你已把它深埋心底,但却也时时浮现。经常浮现的不仅有一些事,也还有一些人。
& &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就是我的六叔父。他比我大二十来岁,生性比较懒,家境也不好。他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我叫四奶。临近年关时,看到我们一群孩子疯玩、嬉闹,四叔就要把我们撵打开。不知为什么,他每每撵打我们时,总是一边打一边骂:“过年过‘难’哩,啥都没置下,把人能愁死,你们有啥高兴的哩 ”。我当时就很想不开:我们玩哩,碍你什么事了,你反感啥哩,真不讲理。现在回想一下,人到中年了,确实也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啥心得操,啥事得管。日子过得红火了,还不觉得什么,如果日子过得差点了,过年时的大花销也真够他费些神的。
& & 时光总是走得很快,就像屋檐下的雨滴,滴滴答答,转眼就消失不见了。少年,中年,老年,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字之差,而对于岁月来说却是漫长的。它可以磨掉很多东西,感觉,态度,包括记忆,但是它磨不掉曾经的刻骨铭心。
& & 如果你静下心来一回想,人生不就像一棵树!四季交替和轮回:发芽了,抽枝了,深了,浅了,绿了,黄了,最终凋谢了,枯萎了。这些不过都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你从中得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记得了什么。在锦瑟的流年中,许多片段都会成为永恒。不论这些永恒是炙热的,薄凉的,爽快的,疼痛的,甜美的,苦涩的,明丽的,隐晦的,它都能唤起很多人心中的那份纯粹,勾起很多人难以释怀的那些心仪。这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 & 趁着这种感受还比较清晰,就把它记下来,和有同样感受的人们共侃、共悟、共体味。
·高原情(组诗)
& && && &&&作品编号:015
(一)雪中的高原
雪飘飘洒洒落在高原山的脊梁,沟的腋窝泪痕斑斑雪中的麻雀失去了方向东窜西跳点缀在山头的树梢鸟语沧桑人间
(二)山沟沟,山峁峁
神话传说天蓬元帅用金耙子抛出了黄土高原的山沟沟,山峁峁千年后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耕耘 寻找黄土里的命根子默默塑造一辈子又一辈子的命运而后,依旧埋在山沟沟
(三) 牧羊人
凌烈的寒风漂泊的雪花将绵羊锁在深邃的山脚下牧羊人孤独地蜷缩在一棵干枯的杏树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卷迷离,在雪中升腾这时一只野兔从山涧奔来羊群乱了牧羊人慌了演绎一副迷人的牧羊图
(四)野鸡
一群流浪的野鸡在半山腰觅食三棱锥形的荞麦洒满它们的眼球空腹了几天,如今可以大餐一顿呵!挣扎 飞起慌乱 死亡最终涂药的荞麦将它们送上了丰盛的餐桌
(五)枣树上结了一串麻雀
枣树上结了一串麻雀我看的入神深怕打搅了它们的会议麻雀结在枣树上枣树也活了在冬日的照耀下摇曳着生命的音符
(六)村里的喜事
一辆辆汽车、三轮车、摩托车在高原蜿蜒慢行爬过龙年,驶进蛇年一个红盖头像枫叶红了高原喜了村里人
(七)杀猪
一哄而上一只无辜的猪倒在血泊里拔毛 上架 开膛猪四分五裂在锅里翻滚在餐桌排列
陇币8700 威望6154 贡献6533 出生县宁县个人主页最后登录注册时间记录日志帖子阅读权限200好友
爱牵手的男人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53签到天数: 155 天[LV.7]常住居民III
大家投票吧
社区QQ达人
使用QQ帐号登录论坛的用户
年度特别贡献奖
每年评选一次的年度特别贡献奖,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
活跃且尽责职守的版主
Powered by Discuz! X2.5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投票刷票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