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比总是很担心他爱人生病了担心的句子的妈妈翻译

“家有儿女”留言板【如果您有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可以在这里留言】 | 学习天地|湖州论坛|南太湖论坛|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9 total )
“家有儿女”留言板【如果您有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可以在这里留言】
露珠,非常感谢您的分析。小孩子很喜欢坐电动车,当时下雨也没来得及很好的安慰,不过路上一直都有跟她说话,停下来问她摔倒哪里,后来开着开着就不哭了,回家下车也很开心,我想可能没有安全安慰好,应该抱抱她的。教训她,是因为在车上,她非要自己换座位,我也叫她看人家都坐着没动,车上不好动,然后后来也抱她换了位置,但是她一定要我站起来,自己坐,我就强制抱着她,然后叫她不要这样,说你怎么这样不乖的啦,语气可能有点重,不过就说了两句,后来也叫她看窗外,不过她一直哭,我就选择不理她了,下车走到楼下,我抱着她没上楼,说不哭了就上楼,哭就不回家,然后告诉她不能任性,是自己做错事情,不好这样哭的,后来我爸爸下来抱她上去了,还是哭,叫她换裤子也不肯,我就关她进房间,当时有点生气,关门的时候说话语气很重,不过没有打骂。接着还是讲道理,叫她换裤子,说换裤子就开门,她也同意了,后来就一直有点爱哭,我想情绪方面肯定也有点。关键是后来爸爸因为其他事情关起门又吼了她。我觉得可能这是重点。公园的事情,我承认我当时没有多耐心一点。现在她白天很乖了,晚上就是不愿意跟我爸爸睡,之前都是跟我爸爸睡的,早上醒来看到我爸爸就哭,但是一起玩还是接受的,就为这个问题,一家老小今天都不安宁,我想问下,这个我们应该怎么办。
红红妈妈:您好!听您的讲述,孩子好像还是有点情绪的。为何孩子的情绪一直没调节好呢?可能有几方面原因,第一,大人没能理解,也不接纳,多次的不愉快叠加在一起。第二,可能在其他地方受了些委屈,家长不知道。第三,可能是大人的某些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了不舒服。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教育孩子切记粗暴和恐吓。讲道理也先要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才能其效果。如果您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很难听您的大道理。道理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才能起效果。我不是很赞成您说女儿的行为用“任性”来表述,更不赞成在女儿面前说她“任性”,给她贴一个标签,给孩子不良的暗示:你是个不乖的孩子。您可以把她的行为看成是“好奇”,她需要依靠自己的探索达到自己成长的目的。您可以跟她说宝宝是不是很好奇?想坐坐妈妈的位置,看看和宝宝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不过等我开车的时候要换过来。让她体验一下的时间和跟她执拗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心情却完全不同了。还有,要注意自己前后语言的因果关系、解释关系、递进关系等,不要出尔反尔,不允许她坐,又把她抱上去,这样容易让孩子搞不清到底妈妈哪句是真的?孩子以后可能就不知道该不该听了。坚持原则是对的,说好了要算数,但是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坚持,而不是在强制孩子做某事的时候用。如果早上醒了见到外公要哭,第一可以问问原因,第二要反思自己跟孩子的关系。不是用哄骗、诱惑搞好关系,而是接纳孩子的情绪,陪伴孩子玩耍,只要不是危险的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用这种方式陪伴孩子才是孩子的需要。最好能引导孩子观察,对培养兴趣与专注力、观察力等都是有好处的。不要一味地阻止孩子玩耍。教育孩子是需要耐心的,最主要的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分析一下,多注意孩子的需要,我相信您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带的!刚才加了您进群了,欢迎常来!
非常受益,真的,我觉得教育孩子是个很大的学问。大部分时间我都感觉很茫。每次都要反省自己这样对不对,觉得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啊。真的是很受益,感觉豁然开朗。非常感谢。
谢谢红红妈妈的支持!呵呵。欢迎常来~~转摘:“家长会”是孩子的“受难日”吗?现在有一种令人心痛的事实,许多中小学生特别害怕开家长会,家长会的日子经常成为他们的“受难日”,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大好的男孩子,家长会通知简直是下达给他们的“惩罚通知”。在他们的经验中,家长会就是“成绩排名会”和老师“告状会”。后果是回家轻则遭训,重则挨打。在家长会后打骂孩子的家长,一定是简单粗暴的家长。他们大多平时不主动和老师们沟通,只是在开家长会时或老师“请家长”时,才听到一些关于孩子的在校情况。老师向他反映孩子不守纪律,或者孩子成绩不佳等各种问题,都是他生气的理由。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他不去想孩子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不去反思自己在教育中是否有过失,不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他只是想赶快找孩子算账。这样的家长他们对待孩子原本就简单粗暴,在家长会后处罚孩子,与其说想“教育”孩子,不如说只是家长想平息自己心头的怒火,想出口恶气。但这只能让孩子的问题变得更为糟糕。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如果老师和家长见面,变成了让孩子蒙羞、挨训的恐怖事件,后果只能是让孩子憎恨老师,讨厌学校;让孩子在学习、自信、道德等方面失去上进心和判断力;而且最后多半会反映在学习上,影响学习成绩。即使从家长会上发现孩子学习退步,不守纪律,和同学打架,甚至旷课等严重问题,回家后也不应该打骂孩子。要先和老师好好分析沟通一下,尽可能寻找出问题的由来。孩子不会凭空出现问题。出现问题,一定是有一些长期积淀的症结没得到解决,或是有某个外在因素使一些小问题恶化。比如一个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就要考虑他和班里同学的关系是否出现了问题,是否受到某个老师的批评而感到委屈,是否遇到了他人的威胁等;孩子的成绩一路下滑,就要考虑自己对孩子的学习管理是否得当,观察他最近情绪如何,对什么感兴趣,主要和哪些人交往,他遇到了什么打击或诱惑等。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和孩子沟通交流,首先让他信任你,能对你讲出他的困惑或困难,然后获得你的鼓励和帮助。
我的念想家长:您好!首先跟您说声抱歉。确实是前天才看到您的留言。后来我发现,可能是因为换页了打开的时候直接是最后一页,刚好您的留言在前一页末尾,所以没有及时发现,真抱歉!看了您的留言,首先要祝贺您养育了这么活泼开朗的好儿子,呵呵!您要知道,一个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态度对人的一生是多么地重要!所以您的有些担心我觉得有点多余。孩子喜动证明他对外界充满着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而且他精力充沛,体质健康,这个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物质与精神基础。难道您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病恹恹、做什么也提不起兴致,凡事都听大人摆布的吗?呵呵。您说他一刻也停不住,自己不是做这个就是做那个,但都不是主课?这点我有不同的看法。虽然您的孩子已经是虚岁8岁了,但实际上也还是个孩子呀。既然是孩子,游戏就是他的学习,动手就是他的工作,并没有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我倒认为过早地让孩子象个大孩子一样认真做习题,用所谓的写字、背课文、做习题框住他的学习,并不是很科学。我们这些大人,现在的生活需要背课文、做习题吗?我个人认为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任何一项让孩子入迷的活动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需要,还源于生活的学习才是真的学习。当然如果让孩子凡事自发,没有引导,可能不会有长久的兴趣和成就。如果能让孩子的一些活动规范一下,引导一下,给孩子设置一个台阶,让孩子一步一步登上台阶,当蓦然回首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那是最自然最真实的成功。从您的留言中,好像孩子都在自己寻找得到知识、发展动作的途径,您没有说明您是怎么引导的。如果可以,您可以针对孩子喜欢的一些类型加以引导。比如说孩子喜欢画画、手工。可以买些工具,寻找辅导老师,设置一些不同难度的手工或画画,可以用装裱、展览、参赛、等形式巩固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体会成就感,相信孩子会越干越起劲。一些适合孩子的拼搭积木,构造积木,都是很好的动手材料。要想孩子头脑聪明、灵活,首先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人从猿变成人就是因为攀缘、行走、劳动才发展而来的呀。您说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个非常好啊。但是听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渐过度到自己看图书绘本,平时多跟孩子说看到的字,不是特意教的字更容易记。孩子识字多了对书本的故事更感兴趣,就可以自己看了。孩子理解能力除了大人的陪伴交流,主要来自阅读。首先是母子共读,然后是孩子自己看,不懂 就问,慢慢放手,过程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的。注意的是不用要求,不要说教,让阅读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要在家长的威逼之下把一件有趣的事情改成讨厌的事情 就好。您说孩子喜欢比划,一方面可能是模仿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孩子在锻炼空间知觉、位置知觉,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没什么不好啊?您有没有看到过十五六岁的孩子还在比划的?那是一个阶段与过程,不必太注意。倒是您的“坏习惯”的标签,有时候让孩子左右为难了。如果您不喜欢孩子太好动了,那就多陪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事情。比如画画、比如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比如多阅读。就孩子成长规律来说,孩子也会越来越成熟的。当孩子问这问那的时候,说明孩子很想知道很多很多东西。这个需要家长耐心讲解,如果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不必不懂装懂,如实告诉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给孩子一种影响就是:书本真厉害,什么都懂。无形中也给孩子提供了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什么不好呢?针对您的留言我就说这么多,希望能对您有启发。如果有说得不当的地方,也请您谅解!如果您觉得引导孩子太难,事到临头又不知道用哪招了,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和我一起学习家庭教育哦!呵呵
紫露老师,谢谢您回复了这么长的一段话!看了您的这段话感觉您说的太对,太有道理了!其实我儿子是一个很会问问题的孩子,其实也是个对什么都比较提的起兴趣好学的孩子。平时只要我花点时间陪他,他就会开心的想飞起来一样,教他什么他都会很认真的学和听。只要耐心好好教他他是真的很有兴趣很乖的学着。。。。。说真的关键是我这个做妈妈的太不称职了,我这人就一张嘴在爱孩子,在行动上真的为他做的太少~~看了您的话,我一定会去尽量找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谢谢您的这番话,您的这番话让我感受甚深~~再次谢谢您!
呵呵,能这样反省自己的家长就是好家长!当我们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首先问问自己 ,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想清楚了这个,可能有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因为改变别人很难,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是很难的,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行为,才是可能。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摘录: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摘录:固执宝宝的教育个性固执的宝宝常常会让父母在养育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可是事物总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只要教育得当,具有个性的宝宝也许将来会更有成就。   案例:圆圆妈妈说,儿子天生就是个顽固分子。&&
睡在襁褓里的时候,永远把头拧向右侧;开始吃饭了,他坚决抵制吃米粒状的食物;拉便便时,如果不把内裤外裤脱了就坚决不往马桶上坐;即使再冷,也别想把帽子给他戴上;上了幼儿园,老师也总向我感叹:圆圆怎么一点也不像他的名字,真是个说一不二的孩子……总之,圆圆打一出生,似乎就注定是个没人能强迫得了他的孩子。  专家分析: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个性固执一定是自己在家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所造成的,但是研究发现,这种性格是天性使然。  而且这种固执性格还有其积极的方面,譬如这种个性的孩子通常比较有主见,他们不会随波逐流,无论身边的人有多强大、多成熟,都不能对他们产生威胁;其次是个性固执的孩子往往比较专注,这对于他以后的学业很有益处,他们会在更短的时间里掌握一门技术工种;其三是这种性格如果能与耐力配合的话,通常做事情成功的机率会比较高。  然而,要达到美妙前景的路程并不平坦,需要父母持有更多的耐心和适宜的方法去引导。  方法1: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很多时候,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有主见的孩子来说,在那些与他有关的事情上,多听他的意见,是让父母孩子都感到轻松的一种方法。父母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只要不危及安全、不伤害他人、不妨碍尊重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譬如他想与小伙伴一起玩足球,就未必一定要求他与父母一起去公园。  提示:在和固执孩子相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谈判技巧,给孩子更多地尊重和宽松,从中柔和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千万不要试图与他硬碰硬,不然肯定是一个难以收场的结果。  方法2:教孩子取舍和谦让  父母不妨经常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真正聪明的人常常以退为进。如果两个小朋友都想玩那个玩具,并且争抢起来的话,最后反而谁都玩不上。不如大家轮流玩,不但可以更早玩,而且大家还可以商量出更有趣的玩法。  提示:对于比较固执,有主见的孩子,就不必再强调让他争第一的概念,而是在孩子4岁以前就让他逐渐学会谦让。  方法3: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其实,孩子的固执的性格多半来自父母的性格基因,所以在“改造”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别忘了自我修炼。如果很难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判断,那么可以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经常自我反省。  提示: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太固执己见,不仅是对孩子,而是对待所有的人。尤其是在晚餐时,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面为小事而争吵。  方法4:不要过于迁就孩子  即使再多的策略和招数,有时还会觉得对待固执孩子是一场耐力测试,如果所有的宽容、理解、尊重或民主都不能奏效时,也应行使父母的权利。譬如到了睡觉的时候孩子仍拒绝上床的话,可将他抱上床,并且告诉他:“睡觉的时间到了,即使你现在睡不着,也必须在床上呆着。”  提示:在为固执宝宝做规矩时,既不要抹平孩子的棱角,也不要过于迁就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感叹他有多倔,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特殊的孩子,或者让他自以为有权肆意妄为。  不过,固执孩子的个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好转,并且其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我儿子现在45个半月,还在读托班,9月份读幼儿园小班了。记得刚送儿子入托的时候是36个月,他的情况非常不好,在托儿所里是哭闹,在家里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跟我们说话,我们走过去,他会马上换个角落,每天早上起来就要哭着不肯去托儿所,甚至晚上都会哭醒,那时我们担心他会不会得忧郁症了,有人说是我们送得太晚了,他懂得多了就会有情绪,正常的,这样我们坚持送了一个月,情况好转了,就这样读了也快一年了,在这期间因他生病,肚子痛,呕吐我们请过几天假,最近他开始又不肯上学了,问他原因,说是托儿所有人欺负他,其实就是小朋友不小心撞了他一下,在他肩上拍一下,发现儿子很记仇,在托儿所也老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这几天经常以肚子痛为理由不肯上学,家里的老人说现在他们班里有好几个人感冒了,他这么不想去就不要去了,等9月直接上幼儿园了,但现在不去读了,9月份又怕他不适应了,应该怎么办好呢,其他的小孩都是无忧无虑的,我儿子怎么这么小就心事重重的,应该怎么去教育他呢
悠悠过客家长: &&&&你好!看了您的留言,不知不觉地想要去心疼孩子。孩子哭肯定是有不舒服,因为孩子小,不会用语言表达,全靠父母去观察,特别是母亲,看母亲是否用心去观察孩子,是否知道孩子的真实需求。所谓母子连心,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是否起到作用。但是,恕我直言,从您的留言来看,您显然没有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所以只能靠孩子弱小的心灵慢慢适应或者压抑自己的不快。长期的心境不愉快真的可能会出现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您能到这里留言,说明您已经在关注这个问题了,非常好! &&&&从您的留言看出,孩子有明显的分离焦虑。当孩子和最亲近的人分离会显得焦虑这点是正常的。但是焦虑过度就有点不正常了。这个可能是多个原因造成。比如说小时候和母亲没有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也可能是每一次分离都是突如其来,独自承担;也可能是分离后的情况是糟糕的,让孩子害怕。 &&&&按照常规的建立安全感的分离,家长是需要给孩子一个缓冲期的。比如在开始和母亲分离的时候就要和孩子说明情况。哪怕是孩子听不懂的时候,也要坚持说:妈妈离开一会儿,过一会就来看宝宝。从开始的离开一会儿到半天一天的。孩子就知道,妈妈是离开一段时间,不是不见了,孩子就会安心。 &&&&上托儿所很多孩子会哭,但是一般都在一周至多半个月内能有较好的适应。如果托儿所足够温暖,和家庭环境区别不是很大,家长也做足了准备工作,孩子的安全感从小建立得不错,那么孩子是不会长期哭闹甚至害怕的。如果真有恐惧感觉,很可能会是创伤性的。家长要想法设法给以弥补。弥补并不等于溺爱和百依百顺,而是弥补他的安全需要。 从留言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肚子痛等,显然是不想去托儿所,是不是真痛是个问题。如果真的不想去,念头强烈的情况下,也可能反应在躯体感上,就真地体验到了痛。 &&&&您的描述都是孩子的状态,无法看出家长为孩子做了什么。所以具体是什么原因造就孩子给人感觉特别脆弱,我是无从知道的。 &&&&&& 孩子要换一个环境的时候,首先要给孩子另一个环境的事先熟悉。还有给孩子对新环境恰如其分的描述,激发孩子的向往的描述。还要告诉孩子妈妈什么时候来接。可以适当告诉孩子可能发生的情况,也可以给孩子任务,分散注意:比如宝宝要好好记一下,放学回来跟妈妈讲讲托儿所有趣的事情等等。 && &&&& 如果下半年去幼儿园,我建议家长先和孩子一起熟悉一下环境。然后跟孩子一起想象幼儿园的生活,尽量语气轻松充满向往,但是也要涉及孩子可能碰到的困难,让孩子也有准备应对挫折。事先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无需强化弱点,也不要提特殊要求,只是配合老师更好地照顾孩子。如果老师是正常具有职业道德的,都能真心接纳孩子。如果不能接纳孩子,孩子一定不能放,一般这样的情况不多见。 &&&&&&孩子在幼儿园闷闷不乐肯定是有原因的。想想一般什么情况下是闷闷不乐呢?要么是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要么是孩子的看法和行为不当,招到了别的孩子的排挤。要么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要么找不到玩伴,缺乏同伴交往的技巧。这些事情都能让孩子感觉不好。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学会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如果孩子的需求是无理的,家长就要跟孩子说明情况并温柔地坚持原则。也许这个需求仅仅是情绪性的,家长即使无法满足也要接纳孩子的情绪,通过想象、游戏等方式调节孩子的情绪。如果需求是合情合理的,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碰到象“记仇”等行为,家长最好仔细辨别一下,孩子是否有不恰当的认知导致不恰当的行为,如果有也是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这样做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出发点没错,但做得不对。先肯定再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不容易产生委屈感、愤怒感,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还是那句老话:切记粗暴对待。 &&&& &&&&如果孩子现在不想去了,也要给孩子一个合适的理由。不要让孩子产生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可以不去,父母说话可以不算数的感觉就行。 &&&&我就讲这些,希望能对您有启发。
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人格心理学的寓言故事吧。 国王亚瑟被俘,本应被处死刑,但对方国王见他年轻乐观,十分欣赏,于是就要求亚瑟回答一个十分难的问题,如果答出来就可以得到自由。 这个问题就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亚瑟开始向身边的每个人征求答案:公主、牧师、智者……结果没有一个人能给他满意的回答。 有人告诉亚瑟,郊外的阴森城堡里住着一个老女巫,据说她无所不知,但收费高昂,且要求离奇。 期限马上就到了,亚瑟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条件是,要和亚瑟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加温结婚。 亚瑟惊骇极了,他看着女巫,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颗牙齿,身上散发着臭水沟难闻的气味……而加温高大英俊、诚实善良,是最勇敢的武士。亚瑟说: “不,我不能为了自由强迫我的朋友娶你这样的女人!否则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说:“我愿意娶她,为了你和我们的国家。” 于是婚礼被公诸于世。 女巫回答了这个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都知道女巫说出了一条伟大的真理,于是亚瑟自由了。 婚礼上女巫用手抓东西吃、打嗝,说脏话,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恶心,亚瑟也在极度痛苦中哭泣,加温却一如既往的谦和。 新婚之夜,加温不顾众人劝阻坚持走进新房,准备面对一切,然而一个从没见过面的绝世美女却躺在他的床上,女巫说:“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丑陋的女巫,一半是倾城的美女,加温,你想我白天或是夜晚是哪一面呢?……”这是个如此残酷的问题,如果你是加温,你会怎样选择呢?…… 当时人格心理学的教授话音一落,同学们先是静默,继而开始热烈的讨论,答案更是五花八门,不过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白天是女巫,夜晚是美女,因为老婆是自己的,不必爱慕虚荣;另一种选白天是美女,因为可以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而晚上可以在外作乐,回到家一团漆黑,美丑都无所谓。 听了大家的回答,教授没有发表意见,只说这故事其实有结局的,加温做出了选择。于是大家纷纷要求老师说出结果。 老师说,加温回答道:“既然你说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就由你自己决定吧!”女巫终于热泪盈眶“我选择白天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因为我爱你!”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没有一个人做出加温的选择。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很自私?以自己的喜好去主宰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别人是不是愿意。而当你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时,得到的往往会更多.......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父母,就必须掌握三大法宝——理解、尊重、信任。
一天,读中班的女儿对我说:“跟着青青(同学)画画,还真不错。因为可以得到好分。”沉思……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创造力呢?
一条家长:您好!您的留言非常简洁,但是要说明白怎么培养创造力,可真是件复杂的事情,呵呵!首先我把自己的观点陈述一下,仅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我认为创造力无需培养!孩子的出生就是一件极赋创造力的事情,孩子从一开始的一切都代表着原发的创造性。后来慢慢地经过学习、模仿、领悟等社会化过程才具备了被教育的痕迹。既然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只要还原于孩子的天然,就是独创。放入我们养育孩子的情境中,等于说给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接近天然的环境,就能激发孩子最大化的创造力,不是吗?当然,孩子是必定会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周围人物的互动,让自己与这个社会产生联结的。在这个链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规范本能的不文明,还要言传身教给孩子适应社会的技巧与能力。人类需要文明与秩序来获得生存,在规范秩序与倡导文明的时候,必定是有所修剪。我要说的就是:在我们修剪的时候,仔细辨别留存,不要误剪了天然的创造性,就是最好的培养。如果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就可以用“打压”来形容这种修剪行为。当孩子表现得调皮、闯祸、独特、自主等等让家长头疼的时候,家长不是用压制,而是给孩子空间容忍这些成长,那么创造性一定会枝繁叶茂,最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关于创造性,我摘录一些文章,以供参考:(谁在毁坏孩子的想象力?)(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您 好,孩子12岁了,下半年就要上六年级了,孩子也想要好,可是到 了行动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属于语言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想偷懒不动脑筋,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过来呢,这个年龄还带点逆反,硬来还不行。请您给支支招。
超级玛丽家长: 您好! 从您的留言看,您好像对您儿子的意志力不够满意。通常情况下孩子的意志力也是可以培养的。在幼儿的0-6岁,是培养孩子各种好习惯与智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失去这段黄金时期的应有锻炼,很多事情要纠正就变得非常困难。 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识地开始培养意志力,当孩子越长越大,益处就越来越明显。反之,不利也越来越凸显。 意志力可以说是耐力与自控力的完美结合。它的培养一些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提出的自己的理念。 比如心理学家提出对于孩子的要求,要延缓满足。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与耐力。每当孩子合理要求的提出,家长可以让孩子等待的方式,延缓满足孩子的愿望。当孩子一出生的喂奶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让孩子哭上几声再喂,而不是一开哭就喂。当幼儿想要玩具,让孩子赚够零花钱再买。当孩子想吃什么,买了后回家再吃等等。 还有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在孩子的敏感期,家长能捕捉到时机正确引导而不是忽视,或者孩子在敏感期想干的事情而家长不让他干,可能都是在浪费机会而影响孩子一生。 还有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孩子学习的“最近发展期”给予指导与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最近发展期之前学习,孩子因为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如果在之后,孩子会难以理解而放弃兴趣。如果家长在孩子刚好有兴趣,给孩子难度适当的行为训练,孩子就能发展得比较好。 无一例外,每个孩子都是想要好的,都希望学习成绩好,希望被家长老师表扬。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从小家长疏于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疏于对他行为的监督与肯定,疏于对他言行的指导,光凭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达到您说的“说到做到的”。我们很多大人都很难做到“说到做到”。 那么孩子为什么明知自己做不到,还要说得这么好呢?因为那是家长的需要。孩子明确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听自己说这些“听上去很美”的话,为了求得和谐的亲子关系和逃避自己的责备,孩子不得不这样说。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不说这些信誓旦旦的话,您会怎么样?如果孩子说“我做不到”,您会怎么样?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不可想象的压力。 如果您真的希望自己能帮得到孩子。那么和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详细到哪个时间具体做什么,还有列好奖惩方法。家长也列好自己的监督计划,具体到什么时候检查什么,也列出奖惩条件以示公平。注意的是计划在孩子的意愿下制定,要合情合理可行。目标不能太大太高,开始可以让孩子容易达到,提高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尝到甜头,然后慢慢提高,长此以往,效果应该是有的。 如果当结果是家长自己首先做不到,那么应该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是遗传还是环境?您说是不是呢? 下面提供一些关于意志力培养的文章链接,希望对您有帮助坚持才能成---谈意志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意志力的五种方法: 怎样培养意志力:
周末拾趣:父母的安慰是治愈创伤的良药一位复读高考学生的妈妈说:“儿子高考的第一天晚上,心理紧张得一直不能入睡,我就像他小时哄他入睡那样,一边拍着他,一边数着数,慢慢地孩子进入了梦乡。”哎呀!孩子们真不容易呀!分析:高考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有很大的压力,更何况是复读。孩子无法休息,是心理过于紧张,压力过大造成的。高考不仅是考学生,也是考父母,看父母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孩子。&&&&&&这是一位智慧的妈妈。她懂得这时候孩子需求的是心理安慰,不是道理,更不是指责、埋怨。我们回想一下,孩子小的时候,每当他们受到伤害时,特别是妈妈们就会把孩子搂在怀里,边拍边安慰,孩子的情绪就会由恐惧不安变得慢慢的平静下来。可见,心理的安慰是治愈创伤的良药。建议:高考时,孩子很容易焦虑不安,这时,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焦虑的情绪带给孩子,否则会更增加孩子的焦虑。我们要做到外松内紧。因为学校里的紧张氛围,已经让孩子难以承受,所以我们家长要想法给孩子创造轻松的环境,让孩子的心情有一个放松的时候。在家庭中,从家庭的布置到父母的言谈举止,都要显示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切忌把家庭变成第二个学校。内紧是自己对自己要紧,要加紧了解高考孩子的心理需求。因为参加高考的孩子多数在十七八九的年龄,是心理很不成熟的时候,面对人生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很难承受,特别是从高三开始,父母们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孩子的心情,想办法给孩子减压,调整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孩子的水平才能发挥的更好。
摘录:如果你不想孩子变笨  1、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参加竞赛及做家务等等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当引导,让孩子可以通过一定努力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比如,当孩子跃跃欲试想帮妈妈洗碗时,不要嫌麻烦,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绝他,不妨为他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为他戴上围裙、套袖,告诉他怎样轻拿轻放,怎样冲洗干净。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大声夸赞他干得真棒,孩子会很快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对小孩子来说,各种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 “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2、兴趣永远第一  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现在就上大学,原因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 她与作者有如下的问答:  “作为老师,你觉得“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中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一次,这位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说“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3、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学习、活动总有胜败、输赢,怎么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最后,让我们思考国际21世纪委员会对“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
智慧故事:暖是双向的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别人都是对我恶语相加,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  今天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说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怕是不可能了。”&&&&   老和尚披着袈裟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 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说着,最后老和尚睁开眼睛问道:“这北风吹得紧,外边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呀?”小和尚浑身哆嗦着说道:“我冷呀,双脚都冻麻了。”老和尚说道:“那不如我们早些睡觉吧!”&&&&   老和尚和小和尚熄灭了灯钻进了被窝,过了一个多小时,老和尚问道:“现在你暖和了吗?”&&&&  小和尚回道:“当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阳光下一样。”&&&&   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冰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说是棉被把人暖热了,还是人把棉被暖热了?”小和尚一听笑了:“师傅你真糊涂呀,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热了,是人把棉被暖热了。”&&&&老和尚问:“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它,那么我们还盖着棉被做什么?”&&&& 小和尚想了想说:“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呀!”&&&&   黑暗中,老僧会心一笑:“我们撞钟诵经的僧人何尝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我们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善,那么,冰冷的棉被终究会被我们暖热的,而芸芸众生这床棉被也会把我们的温暖保存下来,我们睡在这样的被窝里不是很温暖吗?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还会是梦想吗?”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  从第二天开始,小和尚很早就下山去化缘了,依然碰到了很多的人恶语相加,可是小和尚却始终彬彬有礼地对待每一个人。&&    10年以后菩提寺成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大寺,有了许多僧人,而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小和尚也成了住持。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生活在棉被里,别人就是我们的棉被,当我们用心去暖棉被的时候,棉被也会给我们温暖.
摘录:培养下一代 少夸孩子“你真棒“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非常真挚而深沉的情感,生活中不适合经常使用,对自我意识仍不健全的孩子更要慎用.  育儿困惑:宁宁的妈妈平日里总对五岁的儿子赞不绝口,孩子做一点儿不起眼的事,妈妈就说:“儿子你真棒!”一天晚上,宁宁玩得高兴时发疯般把喝水的杯子扔到地上,水洒了一地。妈妈说:“这孩子越大越不像样了,随便扔杯子,捡起来!”宁宁坚决不理睬妈妈的指令,妈妈很生气,把宁宁拎到卧室去反省。过了会儿,妈妈来找宁宁,跟他讲道理,宁宁也表示自己错了,妈妈还是让他把杯子捡起来,宁宁这时撅着嘴小声求妈妈:“那你夸夸我,说我真棒,真是个好孩子。”妈妈说:“明明是你自己犯了错误,让我怎么夸你真棒?!”宁宁表情急转,大哭起来,妈妈又赶紧哄他说:“你是我的好儿子,你很棒……” 点评:小生命的心理成长需要精神营养,适度的赞美与夸奖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但如果夸得不合适,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老听表扬的孩子内心会较为软弱,害怕失败,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经受不起挫折,对别人的评价和态度过度敏感,很容易出现悲伤与沮丧,易形成自卑及过度自我保护心理。宁宁的妈妈平时对孩子夸惯了,孩子很依赖这种“精神营养”,却很难分清是非对错,承受自己错误的能力就很差。  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非常真挚而深沉的情感,生活中不适合经常使用,对自我意识仍不健全的孩子更要慎用,建议父母们用静默的动作和眼神的欣赏来代替夸奖,同时建议父母以鼓励、肯定代替“你真棒”,比如“你很用心”、“你观察得很仔细,很细心”等具体描述来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这样才能形成优良品质。
摘录:中国的家长,遇事最喜欢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我认为,滥用表扬和批评是造成孩子想赢怕输、畏难不前、缩手缩脚、顶嘴反抗、叛逆对抗,甚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  无用的表扬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表扬,滥用或错误地“表扬”孩子。你是否用以下的方式“表扬”过孩子:  1.无知型“表扬”  当孩子和人打架时“表扬”孩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多有英雄气概”;当孩子撒谎时“表扬”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有谋略,前程不可限&& 量”;当孩子贪小便宜时“表扬”孩子,“我儿子不吃亏,顾家”;当孩子没有礼貌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酷”;当孩子阴沉少语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成熟”……  无知的“表扬”让孩子以错为对,可能建立错误的生活和学习观念,为未来孩子出问题埋下隐患。  2.炫耀型“表扬”  这类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太聪明了”,“你真是个天才”,“我家那孩子是个神童”……  炫耀的“表扬”让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起初孩子趾高气扬,觉得自己真的不错,一旦经历真实社会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回事”时,就会气馁、退缩、逃避甚至厌世……  3.忽悠型“表扬”  最具代表的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三个字“你真棒”,与此类似的还有“你真乖”、“你真聪明”……  这根本不是表扬,如果是事实应该被称为“赞美”,如果不是事实应该被称为“忽悠”。在“你真棒”环境下生活,一类孩子认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心理会出现问题。  不具体、不定量的表扬对孩子有害无益! 正确的表扬  正确的表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表扬时说的话;第二部分,孩子听了家长表扬后对自己说的话。  请家长记住正确的表扬流程:表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 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  这个流程的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说话”——让孩子因为父母正确的表扬得出努力被认同、行为被称赞的结论,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肯定,孩子因此积累进步的勇气和决心,增加自信。  比如,孩子在家里第一次扫地了,你不能一见面就和孩子说:“你真棒!”孩子可能吓一跳!自己对自己说:“我怎么棒了?哦,可能是我扫地了。”孩子非常高兴。这样做的结果是:第一,孩子扫地并不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一定程度上是他的责任,这样的“表扬”会越来越没价值;第二,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很棒”,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为日后生活埋下隐患;第三,孩子可能会对“表扬”产生依赖,不表扬就不努力了!  看到孩子第一次扫地时,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造成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板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这样的话,孩子知道你为什么表扬他,感觉被认同,他心里和自己说:“妈妈这么认同我,我付出是应该的,下次还要扫地。”  只有真正的表扬才能激励孩子进步,不过尽管如此,表扬也要适度,要少用。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天都在学习,表扬多了,一来孩子可能对表扬产生依赖,为表扬而做事,本末倒置,二来,孩子可能觉得被忽悠,觉得表扬“不值钱”,对表扬产生了免疫力。  少表扬多鼓励  西方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想让孩子进步,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教育孩子要鼓励,那什么是鼓励呢?  就好比两军对战,胜利以后要“表彰”——犒赏三军,打仗过程中要“敲鼓激励”——浴血奋战。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但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  不论孩子做了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不错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这就是鼓励。我总结了鼓励的公式: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是很好,家长首先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孩子下次一定会进步”,只有家长有信心孩子才会有信心;指出孩子平时的正确行为或客观事实,“你每天晚上都努力学习到很晚”,或者“这次题比上次难,你其实进步了”;再给孩子方法和方向,“你如果考试再细心一点”、“保持努力”或“加强记忆”;最后给个期望,“没关系,下一次再来”,或者抱抱孩子说“努力吧,有爸妈在背后支持你!”
&变态娘&原帖摘录  对孩子来说,重重叠叠的学习就是桎梏和枷笼,锁住孩子自由飞翔的翅膀,笼中的鸟儿怎会有快乐可言?小升初尚在如火如荼的奋战中,家长们都已经在商量着暑假的衔接班问题了,据说初中高中仍然要继续培优。   800) window.open('.cn/mediafile/pic//.jpg');" style="max-width:8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800)this.width=800;" >日,在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刘埂居委会图书室,三位小朋友一起阅读儿童书籍。龚 波摄  变态?变态!是呀,哪个儿女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又愿意强加给孩子无尽的压力和无穷的重担,上刀山下火海,为了孩子,父母愿意牺牲自己。可学习是无法替代的,竞争如此白热化,做家长的,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挣扎在洪流中,即使心如刀绞却不肯伸手去捞,因为在畸形的教育体制下,家长们都磨练出了一颗变态的心!  畸形的教育下产生出可怜的孩子和变态的家长!什么时候教育才肯整容,恢复它本来应有的慈眉善目?还孩子幸福和快乐?还家长一个正确的心态?我盼望着期待着,也相信总会有那一天。   800) window.open('.cn/mediafile/pic//6976763.jpg');" style="max-width:8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800)this.width=800;" >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课上睡着了。赵书晓摄  近日,武汉一位妈妈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引发无数网友转载,不少网友跟帖、回复&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又何尝不是'变态娘'、'变态爹'&……  一个普通的帖子,诉说着&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辛劳与奔波,表露出对当前教育环境的无奈和无助,透露出对教育均衡的渴望。  联想到前不久引起争议的&虎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催生了&变态娘&、背后又凸显公众对目前教育体系的哪些重点难点问题呼声最大?专家们对此又作出怎样的评价?&&&&--编 者
[转] 好家庭胜过好学校(家庭是重要蓝图)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对家庭的观念却变得淡薄了。很多人声称不介意离婚,要随时有自由选择跟喜欢的人一起生活。婚姻自由是没错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对家庭和子女教育的责任度降低了。我们都说美国是发达国家,美国的离婚率很高之类的,但是根据最新统计的数据来看,美国处于中产阶级以上生活群体的人,他们的婚姻生活是相对稳定的,离婚率并不高。在美国,中产阶级以上群体的人都会以展示家庭生活的美满作为良好个人形象的标准之一,他们会以自己家庭生活的美满而自豪。大家可以看到,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会带着夫人和孩子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是因为,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家庭同样是一份事业,经营家庭这份事业甚至比经营其他事业更为重要。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要招聘一个重要职位的高管,他们的面试方式是怎样的呢?第一个问题是,你结婚了吗?有孩子吗?父母跟你们一起住吗?如果应聘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就会说,好,我们先一起吃一顿饭。在吃饭的过程中,那个有经验的面试官会去看这个面试者跟他太太的关系,跟他孩子的关系,以及跟他父母的关系,在他的餐桌礼仪中,他会看出这些信息,这就是面试的第一关。公司的面试官解释,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是一个人的一份事业。一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经受了应有的磨炼,他的性格和行为就会表现出耐心、爱心和包容。根据面试官的形容,一对一的面试相当于“恋爱”,短暂“恋爱”和观察他的婚姻状况是不一样的,因为“恋爱”面试展现给“恋人”面试官的通常是应聘者最好的一面,而且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只是一两个小时,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彼此能感受到最好的气氛,应聘者展现给面试官的状态都是最优秀的,因而观察应聘者的婚姻状况就成为一种必要。经营家庭其实也是一份事业,甚至可以说,经营家庭就像经营一个企业一样。我们知道,经营一个企业是很难的,诸多的矛盾、诸多的不顺,诸多的危机和诸多的事件需要处理。而家庭不仅仅是你的乐园,不仅仅是你感受到快乐的天堂,更是需要你去经营的“企业”,而且,这个企业是所有事业中最不可以失败的。因为这个企业生产的是一份感情和亲情,是一个合格的孩子,是你深爱的下一代,你有一份责任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家庭是在配偶和孩子的支撑下组织起来的。在美国有一个机构,调查了一百个百万富翁,分析他们成功的因素,其中包括机遇、父母的关系等五十多个因素,而排在第三的是配偶的支持。通常来说,夫妻两人如果可以同心,可以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两个人就可以创造奇迹。美国有一位女明星,她主演的电视剧十年占据收视率榜首,她说她的成功要感谢她的先生,他是一个导演,当初他们结婚的时候,两个人都不是当红的演员和导演,可是他们俩彼此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对方,最终两个人都成名了。如果去研究那些很成功的人士,他们的婚姻状态和夫妻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成功是很关键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老年的时候得了老年痴呆症,当他的随从陪他去录像的时候,他看到一朵花,就说:“我要摘一朵花回去送给我的太太。”在他什么都不记得、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他生命里最深刻的力量还是他太太,他的太太因此非常感动。在家庭中,夫妻两人是相依为命的,因为孩子长大后会有他自己的家庭要经营,会有他自己的人生,最后留下来陪伴你的是你的配偶。在你的生活里,你的父母把你养大是他们的责任,现在是你反哺的时候了;你的孩子还小,你身上的压力很大。其实,当你病了,有麻烦或发生不测的时候,真正能站在你身边的不是你的先生或太太的话,还会有谁?当你和你的配偶能建立这么一种牢固关系的时候,在你的潜意识里面,你会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你会感到这么一种关系在你的生命中存在。如果没有的话,你的内心就难免会发慌,就会有一种想法:到底我生命中的另一半在哪里?一个男人不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也不是一个“人”,只有他们两个在一起,从心灵上结合的时候,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且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又是互补的。婚姻是需要去经营、建造的,就像经营企业一样,婚姻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你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经营你的婚姻?去跟你的爱人、你的伴侣去建立这样一种亲密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之后,你需要去养育你的孩子,如果夫妻间没有这样一种健康的关系,那么孩子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任何一对夫妻都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离婚”。很多对夫妻都曾经这样说过或这样想过,但是,也有很多夫妻因为孩子而选择坚持下来。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夫妻因为合不来而选择离婚,然后再婚的人的幸福率仅有20%,而选择为了孩子而坚持下去的幸福率则在80%。婚姻是需要彼此不断地用爱去经营的,无论你遇到什么,都不要轻易放弃你的家庭。经营家庭一定要用比你经营事业多一倍的精力去维系。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新的起点,去思考如何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做法去建立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而这本书重点要讲的是,我们应该怎么营造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能带来什么样的人生效能。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但却是我们人生中最值得珍视的宝贝。
摘录:好家长必备的九个好习惯:一、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的习惯;二、真爱和严格相结合的习惯;三、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四、诚实和守信的习惯;五、乐观和快乐的习惯;六、不代替孩子成长的习惯;七、发现和赞扬孩子的习惯;八、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习惯;九、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的习惯。
摘录: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贫穷和爱;你想隐瞒,却欲盖弥彰;人生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人生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
故事:有两只非常有思想的老鼠结婚了,他们非常痛恨自己整天躲躲藏藏,被人类穷追猛打的命运。于是它们在结婚那一天起就发誓说,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一定不让孩子延续自己这样的命运。有一天,它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它们每天都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偷食物回来给孩子们吃。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它们告诉孩子说,你们每天都在家里呆着,你们要改变当小偷的命运,光明正大地活着,这是我们对你的最大要求和期望。于是,这对老鼠夫妇早出晚归整天忙碌不停,去不断地偷食物,然后储存起来,想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改变天生当小偷的命运。突然有一天,这对老鼠爸妈奇怪的发现,怎么我们家的仓库里面东西好像不太对啊!有些食物不是我们偷回来的啊!它们心里就犯了滴沽。于是第二天他们照常出门,但却悄悄躲在屋子外的拐角处暗暗地观察孩子们的动向。结果他们非常失望地发现,等它们前脚出门,它们的孩子随后也溜出家门,偷东西去了。这对爸妈怒不可遏,冲到孩子们的面前质问说:“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会这样子啊?我们这么拼命,就想让你们改变小偷的命运,可是,你们为什么还是要学我们当小偷啊!”孩子们告诉爸妈说:“因为我们每天在家里听到的,就是你们在商量怎么偷东西;我们每天在家里看到的,就是你们偷来的东西;我们在你们身上学会的,也就是偷东西。”这样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身教胜于言教。”耳濡目染,不教而教。父母的行为就是无声的语言,父母做什么远比父母说什么重要。
摘录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一个怪圈,孩子不出问题甚至不出大问题(早恋、网瘾、逃学等家长认为天大的事),家长就不主动学习家庭教育,就不去寻求家庭教育帮助。幼儿园和小学生的家长总觉着自己的孩子不会出问题或者认为离自己还很遥远,学习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寻求帮助的家长较少,而对家庭教育认识深刻,寻求帮助最多的是初中的家长。到了初中,孩子进入青春期,他的独立意识增强,不想再听命于家长,这就是家长说的&判逆&.实际情况是,它产生于幼儿,形成于小学,爆发于初中.如果过去家庭教育方法得当,亲子关系和谐,青春期就会自然过渡.尽管专家们一再强调,家庭教育要从婚育阶段、孩子出生时、幼儿时期抓起,做到“从小重视,省力省时”但由于思想观念落后,现在只能像“救火”一样,能救多少是多少。这正如人有了病花多少钱都要治,但让他花很少钱或者不花钱去健身他就不想做是一样道理。 ---岳升杰:
【宝宝最不喜欢9种妈妈】1、不好玩的妈妈~感觉无聊 2、电视妈妈~造就冷淡宝宝 3、苛刻妈妈~束缚宝宝 4、谦虚妈妈~压抑宝宝 5、攀比妈妈~让人烦 6、说话不算数妈妈~失去宝宝信任 7、脾气暴躁妈妈~让宝宝害怕 8、得理不饶人的妈妈~让宝宝觉得好丢脸 9、不尊重宝宝隐私的妈妈~让宝宝很受伤
摘录:[font='宋体','ms]【宝宝最不喜欢9种妈妈】1、不好玩的妈妈~感觉无聊 2、电视妈妈~造就冷淡宝宝 3、苛刻妈妈~束缚宝宝 4、谦虚妈妈~压抑宝宝 5、攀比妈妈~让人烦 6、说话不算数妈妈~失去宝宝信任 7、脾气暴躁妈妈~让宝宝害怕 8、得理不饶人的妈妈~让宝宝觉得好丢脸 9、不尊重宝宝隐私的妈妈~让宝宝很受伤
摘录:&&&&&&暑假,本应该是学生们的快乐日子:旅游度假,打打球、游游泳,有空读点儿自己喜爱的图书……可是周围的孩子们并非欢天喜地,这个说我妈给我报了暑期奥数班,那个说爸爸给我报了一个月英语口语强化班,有人是奥数班接着英语班,午饭都要插空儿吃。许多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一天报了6小时的课,还不算做大量暑假作业的时间,哪有玩儿的时间?上海的朋友把上小学的孩子放在“暑期一站式托管班”里,周一到周五的课程,每天从上午8点半安排到下午 6点,作业一门接着一门,孩子万分可怜。那些要升学的孩子还要惨,小学毕业典礼还没开,就被召到将要上的中学进行成绩测试,测试后根据成绩高低发了整个暑假的补习作业,习题多得天天做都嫌时间不够。下学期上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更可怜,假期基本上都属于学校和老师了——假期比平时还要忙,度假对他们是一种奢望。  应试教育压得中国孩子喘不过气来。学期中,家庭作业太多,每天做完家庭作业加上预习,已经到了睡觉时间,很少有空儿看点书。有文章说“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阅读存有误区,把阅读等同于读教科书。把教科书以外的书看成‘闲书’。”实未尽然,大多数孩子根本没时间读教科书以外想看的书。外国教育家有名言:“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中国眼下的教育制度正在大量制造这种“非常肤浅”的人。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可是中国孩子除了学校的题、题、题,分、分、分,已经无暇旁顾。没有时间无压力阅读,缺少时间体育运动(有统计说美国孩子平均每天运动三小时,中国学校正在为保证一天一小时努力),没有闲暇听音乐会、进博物馆……  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下一代,除了死板的应试是强项,其他都是弱项。我曾在日本大阪环球影城亲眼看到,“激流直下”等惊险项目,七八岁的日本孩子都是独自前往,毫无惧色,同龄的中国孩子在家长陪伴下还惊叫不已。这个暑假,朋友13岁的女儿从美国来中国度假,她除了门门成绩都是A,自由泳50米的成绩是27秒,我帮她在北京找的业余体校教练还教不了她。  在应试教育、成绩至上的今天,除了语、数、外、理、化的考试,新一代的中国人在身体素质、意志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是否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长此以往,再高的GDP,我们也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袁晞)
可是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不参加兴趣班,大多数的孩子是跟着老人在家里看电视度过的。我身边不少还没上小学的孩子,看电视打游戏就已经上瘾了。如果选择游泳打球这些丰富的活动,该如何接送?途中安全吗?活动过程需要监护吗? 每想起女儿将来从小学开始一个个漫长的暑假,我就会羡慕教师这个职业。
呵呵,是啊。应试教育下,家长也很无奈。关键是家长如何平衡这些冲突。平衡得好,孩子不至于出事情,平衡得不好,还有可能出现恶性育儿事件。父母的心态有时候决定孩子的生活状态。已经有很多报道出现孩子受不了学习压力自杀或者要跟父母脱离亲子关系的案例。相信关注家庭教育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会越来越多,恶性育儿事件会越来越少的。现在的一个初中生,暑假基本没有玩耍的时间了。乘小学,让孩子多玩玩。不过玩的项目要健康有利。我希望明年暑假办一个相当于阅读自习为主要学习任务的暑期照顾班,采用自主、自理、自立生活化的方式带孩子,如果可行,希望能带给家长方便,呵呵
分享故事: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不吃饭就饿着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告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苏珊走上前,开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苏珊的事。”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后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虽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确实好帮顶,
非常好的观点帮顶起来
bucuo&&帮顶
呵呵,谢谢楼上的朋友。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教育,有孩子的家长都来学习家庭教育,那么孩子幸甚、家族幸甚、国家幸甚!
摘录:1、如果您的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您对他批评过多。 2、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 3、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4、如果您的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您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5、如果您的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6、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是因为您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7、如果您的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您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8、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您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9、如果您的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10、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您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11、如果您的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您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12、如果您的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您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13、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您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 14、如果您的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您的轻视和打击。 15、如果你的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16、如果您被孩子控制了,是因为您不敢严厉管教,总是哀求孩子。 17、如果您的孩子撒谎、骗人,是因为您不够宽容,喜欢惩罚孩子。 18、如果您的孩子冷漠,攻击他人,是因为您对他的讽刺和冷眼太多。 19、如果您的孩子有暴力行为,是因为您常用暴力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20、如果您的孩子意志不坚强,惧怕困难,是因为您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
分享:难道我是故意的吗(聂秀英)昨天,我学开车,一不小心车撞到了墙上,车头的保险杠留下了一条痕迹。我既后怕又心疼,同时心中又有一丝不安。我对老公说:“哎呀,真笨,还是在车上留下了纪念。”老公说:“没有关系,买车就是为我们服务的,只要没有伤到人就好。”我听了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由此我想到,每当孩子做错事时,有很多父母不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张嘴就批评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没有出息,干点活就干不好。”这时,孩子不但不能好好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给父母顶嘴说:“难道我是故意的吗?”每当这时,父母就会更加生气的批评孩子:“办错事,还不让说,真不懂事。”&&分析:每个人都不想做错事,即使做错了事,他们也不是故意的。试想我希望把车撞坏吗?所以当孩子把事情办糟时,父母不要指责孩子,否则,孩子就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还击父母。另外,孩子做错事以后,心中最不舒服的是他们,这时需要的是父母安慰,而不是批评指责。况且父母的批评指责不仅不能挽回损失,反而打击孩子干事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容易激化矛盾,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建议:孩子做错事,父母不要老是数落孩子,要从人性的角度看待问题,父母要与孩子产生共情,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再引导孩子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处事的能力。再者,父母不能用成人处事的标准来评判孩子做事的能力,办错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父母要接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错误。
关注一年级新生的三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兴奋期。 孩子入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有想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个时期是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 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孩子的这些表现,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帮孩子过好人生的这个转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准备:1、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迟到,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放学后,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午,休息时间一般是不长,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很困乏,听课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00前睡觉,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开学后,有些学生不适应,可能会上火,请家长注意让孩子多喝些水,以免生病。 2、 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 &&&&&&开学后家长要给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希望家长能够每天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待的事情进行指导。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一次表扬。例如:下学接孩子的时候,问问他“今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完成的好,别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的不好或者没完成,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努力。有过几次经验以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待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方面都会认真许多。 3、 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 &&&&&&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要求每种文具都用圆珠笔在纸上写上名字,用胶条粘下来帖在文具上,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开学初,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资料夹,让学生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整理在文件夹里面,交给他自己保管,逐步培养他管理好自己东西的意识。 4、教会孩子面对陌生环境的一些方法。 &&&&&&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忘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不敢又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与不太熟悉的成人大声地讲话。 5、 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是要有一个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表现,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双职工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摘录:教育科学研究表明,0-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正因为如此,教育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早教被视为终身教育的开端,早就兴起。我们国家在早教的研究和实践上,其实只算是个后来者。也惟其因为是后来者,既缺少早教的科学研究,也缺少严格的实践标准,以致在早教上问题多多。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曲解早期教育,片面强调提前开发智力,超前接受知识教育,逼着孩子识字、学英语、学数学、学画画、学钢琴……5岁的孩子念 “EMBA”,3岁的娃娃学习高尔夫,18个月的幼儿开始练瑜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早教噱头。现在做父母,最怕的是啥?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应着需求,合格的与不合格的、名目繁多的早教机构悄然兴起。有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内地已有早期教育机构12450家,在早教市场最活跃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早教中心达到5112家,同比新增33.6%。
曾经有些人问我: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要不要在暑假里去学拼音?我总是回答,这个要因人而异。为什么要因人而异呢?因为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些,相对比较怕生胆小,可能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学了会心慌,影响自信心。而有些孩子学好了,就感觉很了不起。老师上课认为自己都懂了,不听了,有些错误得不到纠正就落下了。 等到觉察就已经被批评了。孩子也没劲了。还有可能提早预习新学期的新鲜感与兴奋劲,平抑了一个老师有目的激励,或者失去一个科学地利用开学新鲜感培养好习惯的机会。这些都不太好说的。最好是观察孩子也观察好周围的孩子情况,然后再决定去提早学习还是不去学习。我总认为各有各的意义,只要心存善念自己喜欢并无悔就好了。
有没有发现周围这样的家长:总在埋怨孩子没做对事情,总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而这样的家长带出来的孩子还真的如家长所说的不是很优秀。大家总觉得这个家长不护短,实事求是,家长也相信自己没说错。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到底是孩子一生下来就这样呢?还是我们总在说孩子不对、不会的长期积累后,慢慢变得这样的呢?
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情绪化的母亲,一个愤怒的母亲,是无法带出优秀的孩子的。而母亲的焦虑、愤怒与情绪化,很大程度上因为对丈夫的不满而引起。所以,丈夫与父亲的缺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啊!所以,一个和睦的家庭、温馨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何等地重要啊!
碰到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和别家优秀的孩子比较后,感觉很不满意。但是不会去仔细观察别家父母是怎么跟孩子相处的,也不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是否有错误。往往一边羡慕别人的孩子、羡慕别人轻松做家长,一边对孩子严加管教层层加压。而期望的结果总也不来。还不明白自己都这样“用心”了孩子还照旧。从不怀疑自己的“用心”是否有用是否正确。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而有些家长就不同,总会追求新的理念,求证理念的正确性,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孩子一起摸索着、搀扶着成长,至少和孩子的关系始终是和谐的。孩子也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学习的勇气,学到了做人的准则:不会总是指责对方要求对方,总能看到对方的优点,总能学到对方的长处,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您好,我家孩子刚上小学,班里合计47个孩子,42个都进行过暑期补习了,可我家的没有补习过,幼儿园也不教的,现在我家孩子跟不上别的孩子很吃力,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是吗?家教除外
感谢紫色露珠开了这么好的一个版块,正好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家小宝刚上小小班了,这些日子老师提出我家小宝在学校里总喜欢去打别的小朋友,希望我们家长能配合教育。可是小宝在家和小朋友相处都是很好的,一般都是比她小的朋友总打她也不还手的。脾气现在变得很倔,问她为什么不听老师话,她却说不听老师听妈妈话。其实小宝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讲表现都不错的,就有时打小朋友还改不了,教育她时都懂的但过会又这样了。性格方面就是说她几句会生气会哭,平时挺开朗的。我不知该怎么教育才行,可能是她去幼儿园反抗情绪吧,我也耐心的讲道理了,可第二天仍这样。
雪晴家长:&&&&&&您好!看到你的留言,我仿佛看到了你焦急的眼神。古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确实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又不试图改变现状任其自然,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累,最终丧失学习的兴趣,失去学习的自信。但话又说回来,人生是场长跑而不是短跑,赢在终点才是真正的胜利,所以您也不必太担心。首先您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至少不能给孩子一种您也无能为力的感觉。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您的耐心、用心而不是担心。我的建议是:一: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告诉孩子面临的情况,和孩子一起接受现状。问孩子心理怎么想?一般孩子都会想追赶。您就要把追赶的具体步骤跟孩子商量。还要把追赶路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跟孩子讲清楚。因为当家长说的满口当当,当孩子做不到,孩子会很失望,甚至可能会出现退缩。二:做一些必要的陪读。但是家长要把握好这个度,家长只指点方法,不代替做事。告诉孩子上课听牢,回家讲给妈妈听,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因为孩子每天都在学新东西,进步是肯定的。可以跟孩子说“今天又学到什么什么了,真了不起,看起来我们追上同学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了。我们再来听听磁带吧”等等。就怕家长要求高,希望孩子一个星期就能和别的学了一个月的孩子平起平坐,然后就不停地催促,催得孩子心情不好,也催得没了信心。要清楚老师的教学进度,学到哪儿?搞清楚要掌握的知识与程度,要记住那些?扩展哪些知识?如果自己能懂点拼音就好了。其实拼音就这些内容。24个韵母,23个声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韵母也有区分:单韵母、复韵母、后鼻韵母前鼻韵母。还有平翘舌音。易错的词反复讲。用听磁带,念卡片,听写,结合生活中的词语拼音等多种形式跟孩子复习已学知识。学习也要适可而止,量不能太大。不要方式单一总对着书本念,不要说孩子,大人也会烦的。还可以和孩子做游戏搞竞赛的形式玩拼音。兴趣有了,还怕孩子学不会吗?其实在教育中每一个危机就是一个教育的契机,也是一个成长的转机。要是您的孩子在您的帮助下能努力追赶,并且没有落下,试想一下,孩子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可能这样的自信和养成的努力习惯会受益一辈子啊! 所以您不用担心,用您的感情与耐心再加上合适的方法去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学习氛围最好的教育!呵呵。如有疑问或其他什么问题,可以加我QQ群里面有许多老师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可以解答您的问题,除非他们在忙着,呵呵!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是担心自己生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