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衣,对,交,水,执,仗,融,明,泣,火,牛怎样拼成三个成语对仗词典

马字读音,马字成语,马字解释,马字组词,马同音字
马上分享给朋友:
马(R)mǎ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大:马蜂。马勺。姓。笔画数:3;部首:马;笔顺编号:551
马字详细解释
马Rmǎ【名】(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敢,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码”的古字。古代用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code〗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又如:马子(筹码)姓马Rmǎ【动】[方言]∶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draw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驾着马〖controlahorse〗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又如:裘马扬扬马Rmǎ【形】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马鞍mǎ'ān〖saddle〗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马鞍形mǎ’ānxíng〖theshapeofasaddle――afalling-offbetweentwopeakperiods〗马鞍子的形状――用来形容或比喻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事物马帮mǎbāng〖trainofhorsescarryinggoods〗驮运货物的马队马鞭mǎbiān〖horsewhip〗赶马用的鞭子,多用皮条编成马弁mǎbiàn〖bodyguardofanofficer〗旧时军官的护兵马表mǎbiǎo〖stopwatch〗跑表,秒表,最初用于赛马计时马鳖mǎbiē〖leech〗水蛭马兵mǎbīng〖cavalryman〗骑兵马泊六mǎbóliù〖procurer〗男女关系的牵线人闲常也会做牵头、做马泊六,也会针灸看病。――《金瓶梅词话》马不停蹄mǎbùtíngtí〖hurriedjourneywithoutastop〗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时刻不停顿地前进马步mǎbù〖pasdecheval〗像马步似的芭蕾舞步马车mǎchē〖horse-buggy〗∶马拉的车用马车拉烟草〖cart〗重型双轮车,没有弹簧,用于普通农业作业和运输货物任何用马拉的轻载双轮车马齿苋mǎchǐxiàn〖purslane〗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倒卵形多汁液的肥叶,遍生于东西两半球,在某些地区是一种讨厌的野草,可当蔬菜和凉拌菜食用马褡子mǎdāzi〖largerectangularbaghungonahorse〗褡在马身上的大型褡裢马达mǎdá〖motor〗机械动力源,如汽油发动机、电动机马大哈mǎdàhā〖heedless〗∶粗心大意〖carelessandforgetfulperson〗∶轻浮而粗心大意的人马刀mǎdāo〖saber〗骑兵作战用的略弯的长刀马到成功mǎdào-chénggōng〖gainanimmediatevictory〗战马一到,立即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马德里Mǎdélǐ〖Madrid〗西班牙首都。为欧洲地势最高的都城,人口315万马灯mǎdēng〖hurricanelamp〗一种手提式的煤油灯,能防风挡雨,夜行时可挂在马身上马店mǎdiàn〖innspeciallyopenedtoreceivemembersofacaravan〗供马帮客人住宿的客店马队mǎduì〖atrainofhorsescarryinggoods〗∶成队的马,多用于运输货物〖caravan〗∶商队;一队驮畜〖cavalry〗∶骑兵的队伍马贩子mǎfànzi〖nagsman〗马匹兜售员,马匹拍卖员,马匹推销员,(特别是在马匹拍卖场上)被雇来骑马和展览马的人马房mǎfáng〖shedforhorses〗供出租存放马车和马的马厩并有设备提供使用马蜂mǎfēng〖hornet〗大黄蜂,胡蜂科任何比较大的社会性黄蜂,是强有力善飞翔的昆虫,具有有力的螫针,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马蜂窝mǎfēngwō〖hornet'snest〗马蜂的巢穴。比喻令人不好对付的人和集体他这一说可捅了马蜂窝了马夫mǎfū〖buggydriver〗∶喂养马的人〖mafoo〗∶中国旧称养马的孩子或马童马革裹尸mǎgé-guǒshī〖bewrappedinahorse'dieonthebattlefield〗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马褂mǎguà〖mandarinjacketwornoveragown〗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以黑色为最普通。原来是满族人骑马时所穿的衣服马号mǎhào〖parkingareaforhorses〗养马的处所马号mǎhào〖bugle〗骑兵用的较细长的军号马赫mǎhè〖Mach〗飞机、火箭等在空气中移动的速度与音速的比。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ErnstMach)得名马赫数mǎhèshù〖Machnumber〗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对周围空气中的音速之比的数马后炮mǎhòupào〖belatedeffort〗象棋术语,借喻过时的举动检讨有屁用,田已经耕过了,哪个要他放马后炮马虎mǎhu〖sloppy〗漫不经心;不介意;疏忽;轻率这人太马虎马甲mǎjiǎ〖armoronhorse〗∶马身披的铠甲〖vest〗[方言]∶背心马架mǎjià[方言]〖shack〗∶小窝棚〖tripod〗∶用来背东西的三角形的木架。也叫“马架子”马缰绳mǎjiāngshéng〖twitch〗扎住马上唇的一圈绳索或皮带、附带交织而成的手柄,作为控制装置马嚼铁mǎjiáotiě〖curbbit〗一种有分叉的硬马嚼子,通过分叉可对马颌施加力量起杠杆作用马嚼子mǎjiáozi〖barbit〗马笼头套在马口内的部件,其衔铁是一根坚固的金属棍,有时包着橡皮马脚mǎjiǎo〖sth.thatgivesthegameaway〗比喻破绽或隐私露出马脚马厩mǎjiù〖shedforhorses〗养马的房舍可养20匹马的马厩马驹mǎjū〖foal〗马的幼畜,尤指一岁以下的小马马具mǎjù〖harness〗在马身上配备的器具、物品,如马鞍子、马蹬等,供骑马用马可?波罗Mǎkě?Bōluó〖MarcoPolo〗()意大利人,曾于1275年来中国,在元朝任职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介绍他在东方的见闻马克思Mǎkèsī〖KarlMarx〗(―)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庭里。主要著作有《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列宁主义Mǎkèsī-Lièníngzhǔyì〖Marxism-Leninism〗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统称。由列宁从马克思的学说中发展,或被认为是列宁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Mǎkèsīzhǔyì〖Marxism〗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追随者制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原则和政策;尤指由马克思创立或同马克思相联系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包括劳动价值论、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决定人类活动和社会制度、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相信随着资本家阶级对工业的日益增大的集中控制和随之而来的阶级对抗的加剧和劳动者的苦难,将导致无产阶级以革命夺取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马口铁mǎkǒutiě〖whitesheet〗镀锡的薄铁片马裤mǎkù〖ridingbreeches〗专为骑马方便而设计的一种膝部以下瘦小、以上肥大的裤子马快mǎkuài〖servant〗旧时衙门里侦缉逮捕罪犯的差役马拉松mǎlāsōng〖Marathonrace〗42195米超长距离赛跑。比喻时间持续得很久的事马力mǎlì〖horsepower〗功率单位,1马力等于每秒钟把75公斤重的物体提高1米所作的功马列Mǎ-Liè〖Marxism-Leninism〗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简称我看还是毛主席的说法,学马列主要是学一个立场,一个观点,一个方法马铃薯mǎlíngshǔ〖potato〗一种直立草本植物,叶为羽状复叶,花白色、黄色、蓝色或紫色,浆果紫色,原产于美洲南部和中部的高原,广泛栽培(尤在温带地区)作蔬菜此植物的块茎。也叫“洋芋”、“土豆儿”、“山药蛋”等马六甲海峡MǎliùjiǎHǎixiá〖theStraitofMalacca〗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连接安达曼海和南海。长约1000公里,最宽处约40公里,航道最深处25米马笼头,马勒mǎlóngtóu,mǎlè〖bridle〗辔,用以御马和约束马的马首挽具,包括络头、嚼子(口衔)、缰绳,还有其他附属物马路mǎlù〖street〗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公路马骡mǎluó〖mule〗公驴和母马杂交所生的家畜,力气较大马马虎虎mǎma-hūhu〖casual〗∶不仔细在科研中不应马马虎虎地对待一个哪怕不起眼的数据你的顶髻做得马马虎虎〖so-so〗∶还过得去他的英语马马虎虎马匹mǎpǐ〖horses〗马的总称马屁mǎpì〖flattery〗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而对人谄媚奉承的言行马屁精mǎpìjīng〖applepolisher〗阿谀奉迎的人;拍马者马前卒mǎqiánzú〖pawn〗旧指在车马前奔走的仆役,现指为人效劳、跑腿、供人差遣的人马群mǎqún〖manada〗指一群同族野马,包括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一些幼驹马赛克mǎsàikè〖mosaic〗可以拼成图案的小型彩色瓷砖,方形或六角形,也指用这种瓷砖拼成的图案马上mǎshàng〖rightoff〗∶立刻;立即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onhorseback〗∶在马背上马上比武马上比武mǎshàngbǐwǔ〖tournament〗起源于中世纪的一种骑士比武;参加者分成两队,穿盔甲,持长矛或剑,一对一地比武,表现武艺和英勇,获得优胜者由为这次比武选出来的女士发给奖品马勺mǎsháo〖ladle〗木制的大勺,用来盛饭、盛粥马市mǎshì〖horsemarket〗以金帛或茶、盐同边区民族换马的地方马嘶mǎsī〖neigh〗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属于马的嘶鸣声马首mǎshǒu〖headofahorse〗∶马头〖headofthegeneral'shorseasguide〗∶指作战时主将的马首所向马首裂。――明?魏禧《大铁椎传》瞻余马首。――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马首是瞻mǎshǒushìzhān〖taketheheadofthegeneral'shorseasguide〗战争中士兵看主将马头或进或退,喻指跟随别人行动,以别人的楷模为榜样马术mǎshù〖horsemanship〗骑马的技术马术表演马蹄mǎtí〖horse'shoof〗马的蹄子马蹄铁mǎtítiě〖horseshoe〗∶马掌,即钉于马、驴、骡子蹄下的U字形铁片,以使蹄耐磨且不易受伤〖horseshoemagnet〗∶U字形磁铁马蹄形mǎtíxíng〖U-shapeofahoof〗三面构成U字形而一面是直线的形状U字形马桶mǎtǒng〖nightstool〗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马头琴mǎtóuqín〖abowedstringedinstrumentwithascrollcarvedlikeahorse'shead〗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尾松mǎwěisōng〖massonpine〗亚洲东部的一种材用松树,是一种有价值的、装饰用多树脂木材马戏mǎxì〖circus〗原指人的马技表演,现指有动物参加的杂技表演,这些动物都经过专门训练马歇尔计划Mǎxiē’ěrjìhuà〖Marshallplan〗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所谓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演说。后来美国政府据以制订的《欧洲复兴方案》,就被称为“马歇尔计划”马靴mǎxuē〖gambado〗骑马穿的长筒靴子,泛指长筒靴子马衣mǎyī〖horsecloth〗∶遮盖或装饰马匹的布〖capaprieto〗∶装饰性的马衣马扎mǎzhá〖campstool〗一种可折叠的小型坐具,腿交叉作为支架,上面绷皮条、绳等。携带方便马掌mǎzhǎng〖horseshoe〗马蹄下边的角质皮层;马掌上钉的马蹄铁
马上分享给朋友:
马(ma)同音字
sān mǎ1.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
2.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
3.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shàng/shǎng mǎ1.上等马,良马。xià mǎ1.从马上下来。
2.指官吏到任。
3.比喻某项工作或工程停止进行。liǎng mǎ1.指国马与公马。国马,民间所出之马,供往来之用;公马,官家所给之马,供公家运输和军队使用。zhōn mǎ1.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
2.中等的马。chéng mǎ1.驾马,用马驾车。
2.犹运筹。谓经济谋划。
3.复姓。汉有乘马。jiǔ mǎ1.汉文帝有九匹良马,后以九马泛指御马。èr mǎ长篇小说。老舍作。1929年发表。马则仁携子马威从北京来到伦敦。房东温都太太爱上了马则仁。后两人在选购订婚戒指时,店员对马则仁的嘲弄,使温都太太打消了结婚的念头。后马则仁在一部影片中扮演一个丑恶的角色,引起在伦敦的中国人的愤懑。马威厌恶父亲的所为,离开伦敦回国。yún mǎ1.形容马之众多。
2.骏马的美称。
3.飞驶的云。
4.纸印的太阳神像。wǔ mǎ1.《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
2.太守的代称。wáng/wú mǎ1.《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后以"亡马"比喻因祸得福,祸福相生。jiāo mǎ1.骑马并行。
2.指马上交锋。chǎn mǎ1.本地所产之马。rén mǎ1.传说中的水中怪物。
2.人与马。多指军队。
3.泛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人众。
4.指某个组织的成员。pū/pú mǎ1.仆从与乘马。jiè mǎ1.给战马披甲。
2.谓驰骋。
3.披甲的战马。cóng/zòng mǎ1.谓将马随行。zhàng mǎ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p祀典p出巡等。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Q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dài mǎ1.北地所产良马。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yí mǎ1.庙中的偶马。
2.皇帝仪卫中用作导引的马。xiū/xù mǎ1.放马。谓不打仗。chuán/zhuàn mǎ1.驿站所用的马。dàn mǎ1.古代仪仗队中不鞴鞍鞯以示备用的马。yì/dié mǎ1.逸马,逃逸的马。zuò mǎ1.木工使用的一种简便支架。pèi mǎ1.饰有玉珂之马。shǐ mǎ1.见"使马鄂伦春"。lì mǎ1.循例应配给的马匹。biàn mǎ1.谓娴于骑术。jùn mǎ1.好马,快马。xìn/shēn mǎ1.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biào mǎ1.明代江北地区的一种杂役。指官府将官马分派给民户饲养,过一定时期后再由民户将马解送指定地点,由官府验收。cuì/zú mǎ1.副马,备用之马。
2.驸马都尉的别称。dǎo/dào mǎ1.垮台;失败。hòu mǎ1.指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yǐ mǎ1.靠在马身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o袁虎时从o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o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o俄得七纸o~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jiǎ/jià mǎ1.木制用以计数的马形筹码。
2.方言。假装。jiàn mǎ1.善走的马;壮健的马。ér/er mǎ公马。xiān mǎ1.牵着马在前引路。亦为古代官名,即洗马。rù mǎ1.俗称宿妓或勾搭女人上手谓"入马"。
2.喻拉上关系,办成事情。bā mǎ1.即八骏。
2.唐时宫门所设仗马。
3.猜拳呼喝八数时用的名称。gōng mǎ1.指君主的战马。liù/lù mǎ1.谓驾车之马众多。
2.秦以后o皇帝之车驾用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bīng mǎ1.士兵和军马。亦泛指军队。
2.借指战争o战事。jiān mǎ1.两匹马o即每一骑兼有副马。jì mǎ1.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o亦泛指马。jūn mǎ①军用的马:~场。②〈书〉兵马,泛指军队:各路~。fán mǎ1.普通的马。chū mǎ1.指将士上阵作战。
2.指出面任事。
3.方言。出诊。jī mǎ1.在蛊严分写蛉サ凶印xíng mǎ1.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lì mǎ秘鲁首都和最大城市。大利马人口680万(1994年)。全国工业中心,主要有纺织、烟草、炼油等部门。全国交通枢纽。外港卡亚俄占全国贸易进出口量的一半。气候温暖,雨水极少,有“无雨城”之称。旧城多古建筑,有西半球最古老的圣马科斯大学。chǎn mǎ1.无鞍辔之马。shuā/shuà mǎ1.饮马。
2.刷拭马毛。quàn/xuàn mǎ1.宋时朝廷从边境收购马匹的一种方式。là/lá mǎ1.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麻"p"喇嘛"。我国藏族p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p师傅。qián mǎ1.在马前护卫或引导。fù/pì mǎ1.驾天子副车之马。
2.骑兵部队中备乘之马。liè mǎ①不好的马。②性情暴躁不容易驾御的马:制伏~。lè mǎ1.拉紧马缰绳,使马或奔驰向前,或缓步徐行,或回头转向,或临崖急刹。běi mǎ1.北方的马。借指胡骑或金兵。pǐ mǎ1.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dān/shàn/chán mǎ1.一匹马。
2.犹言单骑。yìn mǎ1.古代烙有印记的马匹。yā/yà mǎ1.谓让没役使的马负重跑动,以锻炼马的体力。cè mǎ1.便器。yuán mǎ1.骏马。原,{。xiàn/xuán mǎ1.旧俗宗室之女封县主者,其夫称县马。fǎn mǎ1.春秋p战国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到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作反马。kǒu mǎ口北出产的马。kòu mǎ1.勒住马。叩,通"扣"。
2.表示忠言直谏的举动。sī mǎ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汉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后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p舆司马p行司马p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p将军p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míng mǎ1.名贵的马。jūn mǎ1.见"君马黄"。xiǎng mǎ古指拦路抢劫的强盗。因抢劫前先放出响箭而得名:这带常有响马出没。shào mǎ1.探马,负责哨探的骑兵。shàn mǎ1.良马。lián mǎ1.国名。丹麦王国的旧译名。sì mǎ1.四马是拆字格,"骂"字的隐语。huí mǎ1.掉转马头,返回。
2.春秋p战国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至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做反马,也叫回马。guó mǎ1.国家所饲养的马。
2.养于民间p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
3.一国中上品之马。zuò mǎ1.供骑坐的马匹。
2.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3.坐马衣。kūn mǎ1.语本《易.坤》:"坤,元亨,利牡马之贞。"谓与干卦的牡马相配,阴随阳动而化生万物,故以"坤马"为坤卦之象。duò/huī mǎ〈书〉从马上摔下来。sāi/sài/sè mǎ1.塞上的马。
2.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shì mǎ1.兵马。引申指军队。bèi mǎ1.谓备好鞍辔,以供乘骑。duō mǎ1.指古代宴会投壶时,胜者多得筹码。"马"字今作"码"。
2.藏语译音词。用酥油和糌粑作的塔形供品。dà mǎ1.官名。tiān mǎ1.骏马的美称。
2.传说中兽名。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
5.螳螂的别名。fū/fú mǎ1.役夫与车马等。清代官员阵亡及在任在差病故者o均给夫马费o专供其雇夫役和车马之用。shī mǎ1.丢失马。
2."塞翁失马"之省。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tóu/tou mǎ1.马群或马帮中领头的马。bēn mǎ1.奔跑之马o喻迅速。tào mǎ1.用套马杆或绳索套住马匹。2.给马套上轭具。shǐ mǎ1. 始马属(Hyracotherium)的动物或化石。zì mǎ1.怀孕的马。
2.指@ABCDEFGH等数字,旧时商人用以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数字。guān mǎ1.官府供给或饲养的马。wǎn/yuān mǎ1.古代西域大宛所产的名马。后亦泛指北地所产好马。bǎo mǎ诗歌。孙毓棠作。1939年发表。宝马是大宛王的宠物。汉武帝索取不成,就派兵征伐。宝马虽然夺来,但十几万士兵却因此战死。作品批判了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全诗气势磅礴,追求句式的奇异,并大量运用抛词法,造成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hài mǎ原指有害于马的天性。语出《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后来用以比喻有危害性的事物:害马已去,世事都捐|乱年永除,害马长息。jiā mǎ1.指先秦大夫之家的马。
2.指汉代皇帝日常用的马。yù mǎ1.随葬之木偶马。xiǎo mǎ1.清代衙署中一种执役人员。kāo mǎ1.见"尻轮神马"。qū mǎ1.战国屈原p汉司马相如的并称。两人都是辞赋大家。zuǒ mǎ1.左骖。
2.左丘明司马迁的并称。wū mǎ1.官名。掌管医疗马病事务。
2.复姓。春秋有巫马期。见《吕氏春秋.察贤》。bì mǎ1.指用作礼物的马。gān/gàn mǎ1.语本《易.说卦》:"干为马,坤为牛。"道教因以"干马"指纯阳之气。xīn mǎ1.拉遣车的马。遣车,古代送葬时装载牲体的车子。jiàn mǎ1.传说中的异兽名。nòng/lòng mǎ1.玩马。
2.指表演骑术。gōng mǎ1.骑射。亦泛指武事。yǐn mǎ1.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2.宋代杂剧动作名。gòu mǎ1.持弓弩的骑兵。guī mǎ1.见"归马放牛"。zhēng mǎ1.远行的马。
2.战马。tú mǎ1.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yù mǎ1.驾驭马匹。
2.指乘马,骑马。
3.御用之马。亦指帝王赏赐的马。xīn mǎ1.佛教语。指心。谓心动如奔马,故称。kuài mǎ1.善于奔驰的健马。
2.以快马送信的人。nù mǎ1.奋马。
2.体健气壮的马。tiē/zhān mǎ1.伏在马上。xī mǎ1.畜养p蕃息马匹。
2.放马,使马休息。è/wù/ě/wū mǎ1.顽劣不驯的马;驽马。jīng mǎ1. 受惊的马。如:拦住惊马。yì mǎ1.比喻难以控制的心神。gē mǎ1.戎马。指战火。róng mǎ战马。借指军旅征战:戎马关山北|戎马倥偬。xì/hū mǎ1.驰马取乐。
2.戏马台的省称。zhàn mǎ1.通过训练用于作战的马。hù mǎ1.宋代官府派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制度。庆历间试行于河北路。熙宁五年,王安石实行新法,遂行户马法p保马法。shàn/shān mǎ1.阉割过的马。pū mǎ1.杀马以祭。dǎ/dá mǎ1.古代博戏名。hàn mǎ1.凶猛的马。I,通"悍"。kòu mǎ1.拉住马不使行进。
2.《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伐纣,伯夷p叔齐扣马而谏,不听,乃逃入首阳山。后以"扣马"为直谏之典。yáng mǎ1.汉代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的并称。bào mǎ1.骑马报告消息的人。chōu mǎ1.见"抽检禄马"。lā/lá mǎ1.拉拢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亦泛指拉拢不正当的关系。pāi mǎ1.拍马使前;纵马。
2.拍马屁。qián mǎ1.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jù mǎ1.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唐代有"拒马枪",明代有"拒马木",现代拒马用圆木或钢材交叉连接成架,四周张设有刺铁丝,有菱形p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敌方人马p车辆的行动。tuō mǎ1.宋时的一种马戏杂技。kuò/guā mǎ1.谓征集民马。quán mǎ1.猜枚的计数用具。zhǐ mǎ1.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p"白马非马"等命题,讨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庄子.齐物论》则谓"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o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o万物一马也。"谓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应各任自然,不分彼此p是非p长短p多少。后遂以"指马"为争辩是非p差别的代称。
2.见"指鹿为马"。dòng mǎ1.汉官名。主取马乳制酒。hàn mǎ1.凶悍的烈马。捍,通"悍"。shāo/shào mǎ1.见"捎马子"。huàn mǎ比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tàn mǎ1.同"探骑"。kòng mǎ1.驾驭马匹,骑马。chǎn mǎ1.没有鞍辔的光背马。liǎn mǎ1.犹勒马。收住马缰,停止前进。sàn/sǎn mǎ1.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太平天国时期,广东p广西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wén mǎ1.毛色有文采的马。zhāi mǎ1.《旧唐书.良吏传.冯元淑》:"z元淑{v浚仪p始平二县令,皆单骑赴职,未尝以妻子之官。所乘马,午后则不与e,云令其作斋。身及奴仆o每日一食而已。"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斋。元淑之马午后即不与刍,故被称为斋马。后用以比喻廉吏的乘马。bān mǎ哺乳动物,形状像马,全身的毛棕色和白色条纹相间,听觉灵敏。产在非洲,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动物。zhǎn mǎ1.即斩马剑。fāng mǎ1.缚马。máo/mào mǎ1.传说中的兽名。xuán/xuàn mǎ1.掉转马身。cáo mǎ1.指魏晋。魏为曹氏,晋为司马氏,故云。
2.三国魏曹真p晋司马懿的并称。fú/fù mǎ1.古代一车四马o当中夹辕二马称"服马"。
2.泛指驾车之马。
3.驯服马性。cháo mǎ1.大臣入朝时o在紫禁城中所乘之马。是帝王对年老宰辅和功臣的恩赐。清乾隆五十五年o令赐朝马者改乘肩舆。mù mǎ1.木制的马。
2."木牛流马"的省称。
3.指加马鞍的独轮车。
4.冰上滑行的工具。
5.建筑工地上用的木架子,形似高脚长凳。
6.体操运动器械。有两种:背上安双环的叫鞍马,没有环的叫跳马。
7.儿童游戏器械,形状象马,可以坐在上面前后摇动。zhū mǎ1.指汉朱买臣和司马相如。pǔ/pò/pō/piáo mǎ1.未剪饰髦鬣的马。
2.未经训练的马。dù mǎ俄国中央和地方咨议机关的名称。原为古罗斯贵族咨议机构或地方代表会议。俄国一九五年革命中,沙皇被迫答应设立全国立法机构,称国家杜马。年先后存在四届。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于1994年再次设立国家杜马,为议会下院,四年一届。shù mǎ1.拴住马。
2.驾御马。
3.包裹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险隘难行。méi mǎ1.汉代著名辞赋家枚乘p司马相如的并称。
2.借指才华出众的人。guǒ mǎ1.见"果下马"。lì mǎ1.拴在马槽上的马。多喻受束缚,不自由者。bǎi mǎ唐扬之罘就学于韩愈,中途归,韩惜而作《招扬之罘》诗以招之。诗有"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柏移就平地,马b入厩中。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句,以柏p马为喻,说明就师求学方能成才之理。后遂用为典故。gān mǎ1.以木置马口中,不令食。tóng mǎ1.桐木作的马。古代祭祀用品。shāo/sào mǎ1. 拉套的马。也叫“梢子马”。què mǎ1.对马匹实行专卖。yán mǎ1.挂在屋檐下的风铃。风吹作响。xiē mǎ1.休息的马。
2.休息;小驻。
3.贬谪闲居。
4.停止活动。bù mǎ1.牵马调习p训练。mǔ mǎ1. 马属动物的母畜,指成年或繁殖年龄的母马。shuǐ mǎ1.古代传说中一种生在水中的怪兽。
2.水黾的一种。身褐色,腹白色,两鬓,四足;常逆流疾步,轻快如飞。俗称水划虫。
3.海马的别名。见《本草纲目.鳞四.海马》。
4.一种轻快的船。多供竞渡用。hàn/hán mǎ1.战马奔走而出汗。喻指劳苦征战。
2.骏马。亦指战马。hé mǎ哺乳动物,身体肥大,头大,长方形,嘴宽而大,尾巴短,皮厚无毛,黑褐色。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头部露出水面。产于非洲。fǎ mǎ1.天平上作为重量标准的物体。今多写作"砝码"。ní/nì mǎ1.宋徽宗第九子康王构(宋高宗)再度使金,至磁州,留守宗泽劝留,不从。泽乃借神以止之,曰:此间有崔府君庙,甚灵,可以卜。是夜人报庙中泥马衔车辇等物填塞去路。康王因止不前。事见《宋史.宗泽传》。后敷演为泥马渡康王故事。zé/shì mǎ1.古人以为表示祥瑞的神马。语本《孝经援神契》:"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见,泽出神马。"xǐ/xiǎn mǎ1.在马前作前驱。
2.官名。本作"先马"。汉沿秦置,为东宫官属,职如谒者,太子出则为前导。晋时改掌图籍。隋改司经局洗马。至清末废。liú mǎ1.古代的一种运载工具。hǎi mǎ①又称“龙落子”。鱼纲,海龙科。头部弯曲,与躯干成直角,身体被角质环所包裹,很像披甲的战马,故名。行动缓慢,以浮游甲壳类为食。中国沿海都有,可用作中药。②哺乳纲,鳍足目,海马科。头圆,嘴阔。上犬齿长而发达,犹如象牙,用来掘食贝类和抵御敌害。常成群栖息在浮冰或海岸附近。肉和脂肪可食用,牙是雕刻材料。kě mǎ1.谓驯马时控制其饮水,使之习惯忍渴。huá mǎ1.云气名。如众马相斗之状。古以为不祥。huǒ mǎ1.以火惊之,使冲敌阵的马。dēng mǎ1.成束的灯心。zào mǎ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2.灶神的坐骑。
3.昆虫名。又称灶鸡p灶鳖鸡。liè mǎ1.烈性的马。shāo mǎ1.元代俗语。指大祭。jué mǎ1.古代两种角斗性质的杂耍。泛指玩赏之物。爵o通"雀"。fù/fǔ mǎ1.雄马。niú mǎ①牛和马:其畜宜牛马,其谷宜黍稷。②比喻不得已而从事艰苦劳动的人:一世做牛马。mù mǎ1.牧放马匹。
2.古代作战多用战马o故常以"牧马"指驻防p戍边或胡骑南侵。
3.放牧的马。
4.引申指胡骑或征骑。wù mǎ1.谓选择马匹。zì mǎ1.母马。quǎn mǎ①狗和马:声色犬马。②古代臣子在君主前的自卑之称或卑幼者在尊长前的自谦之称:犬马恋主|犬马之报。gǒu mǎ①用于游猎的犬和马:狗马实外厩|人主好狗马。②臣子对君王的自谦之词:臣当效狗马之劳。liè mǎ1.打猎人所乘的马。yù mǎ1.玉雕的马。
3.喻贤臣。
4.古代屋檐头悬挂的玉片,能于风中撞击发声,用以惊鸟雀。又称玉马儿。
5.乐器上马子的美称。
6.玉质的筹码。
7.比喻奔涌的水浪。wáng mǎ1.官马,天子之马。
2.指驾王车之马。kē mǎ1.佩饰华丽的马。bān mǎ也称“马班”。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均为重要史书,同时也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他们对史学和文学都有重大贡献。qiú mǎ1.犹裘马。谓衣轻裘o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击球和骑马。ruì mǎ1.马的美称。
2.犹玉马。喻贤臣。bì mǎ1.璧玉和良马。语本《左传.襄公十九年》:"z襄公{贿荀偃束锦,加璧p乘马,先吴寿梦之鼎。"杜预注:"古之献物,必有以先,今以璧马为鼎之先。"
2.传说中指一匹神异的白马。shēng mǎ1.犹生驹。tián mǎ1.打猎所用的马。jiǎ mǎ1.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2.迷信者所画的神符。
3.披甲的战马。tián mǎ1.用于打猎的马匹。liú mǎ1.指汉时西域宛王留匿善马事。武帝爱大宛贰师城善马,派使者持重金以请,宛王匿马不予,并杀使者。武帝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围攻宛城,取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馀匹而归。见《汉书.李广利传》。
2.引申指留下有用之材。jí mǎ1.病马。
2.犹骏马。走得快的马。shòu mǎ1.瘦弱的马。
2.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雏妓。bái mǎ1.白色的马。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4.见"白马氐"。
5.古津渡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
6.古县名。春秋卫国曹(一作"漕")邑。故治在今河南省滑县东。
7.古驿名。唐末朱全忠杀裴枢等三十余人于此o并用李振言o沉其尸于黄河o驿由此著名。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bǎi mǎ1.众多的马。dào mǎ1.春秋时,秦穆公出游,其右骖亡失,穆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穆公不罪食马人,而赐其酒,以佐食。后秦晋战于韩原,晋军围穆公乘,食马者三百馀人奋力救之,遂破晋军,虏晋惠公。事见《吕氏春秋.爱士》。后用为赏罪臣而终得其力的典实。pán mǎ1.指跨马盘旋驰骋。xiāng/xiàng mǎ1.谓观察马的优劣。shěng/xǐng mǎ1.宋时国家收购p支配马匹的一种制度。kàn/kān mǎ1.备马。
2.旧时迎神赛会中的神灵所乘的马。装饰华美却是空鞍,因以喻充摆设的东西。shí/dàn mǎ1.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fǎ mǎ1.亦作"砝码"。
2.在天平p磅秤上用作重量标准的物体。
3.比喻事物的关键或标准。pò mǎ1.劣等马。zǔ mǎ1.指出殡时驾灵车的马匹。shén mǎ1.谓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
2.谓神异瑞祥之马。
3.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4.迷信指灶神所驭之马。
5.指画有神佛像的纸片,供祭赛时焚化用。也称纸马p甲马。lù mǎ1.犹禄命。古代相术术语。意谓人生禄食命运,随乘天马运行,均有定数。yú/yù/ǒu mǎ1.木制之马。zhǒng/zhòng mǎ1.专供繁殖的马。mò mǎ1.饲马。yāng mǎ1.古代农民拔秧时所坐的器具。形如船o底平滑o首尾上翘o利于秧田中滑移。zhì mǎ1.谓喂养马匹。shuì mǎ1.放马。lì mǎ〈方〉(~儿)立刻:事情打听清楚了,~给我个回话。tóng mǎ1.马驹。zhú mǎ1.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后汉书.郭炒:"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吏之典。
2.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zuó/zé mǎ1.古代笮地所产的名马。jīn mǎ1.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cè mǎ1.驱马使行。
2.古占星家用语。常与"王良"连用。意谓"王良主天马之星也。其动策马则车骑盈野。车骑盈野者o喻刀兵之乱也。"见《论衡.变动》"王良策马o车骑盈野"刘盼遂集解引孙蜀丞注。一说o策马亦星名。zuó mǎ1.古族i都所产之马。chóu mǎ1.亦作"筹码"。
2.古代投壶计算胜负之具。
3.博局以物计胜负亦沿称"筹马"。
4.用以比喻取决胜负的标准。
5.旧时称货币或能够代替货币的票据。
6.筹子。qián mǎ1.以箝衔马口使之不能食粟。箝马而秣o是被围困者向敌方显示有积蓄p能固守的一种伪装。jí mǎ1.登记征用马匹。xì/jì mǎ1.指在厩内系养的良马。
2.拴马。nà mǎ1.犹纳粟。明代入监之资。zhǐ mǎ1.旧俗祭祀时所用的神像纸,祭毕随即焚化。古代祭祀用牲币,秦俗用马,后演变为用木马。唐王_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后世刻板以五色神佛像出售,名曰纸马。或谓旧时所绘神像,皆画马其上,以为神佛乘骑之用,故称纸马。又称甲马。xì mǎ1.骏马。
2.指小马。biān mǎ1.编成队列的战马。luó mǎ意大利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280万(1995年)。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和首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文化名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古城多规模宏大的古建筑、雕塑和喷泉,有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大杂技场、潘提翁神庙等。南部新城是一座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花园城市。市西北的梵蒂冈为罗马教廷所在地。pí mǎ1.疲敝的马。lǎo mǎ诗歌。臧克家作。1932年发表。全诗八行。写一匹老马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这一拟喻性的意象象征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作品构思精巧,语言精练。ròu mǎ1.平凡的马。
2.肥壮的马。hú mǎ1.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2.指胡人的军队。téng mǎ1.公马。yú mǎ1.亦作"X马"。
2.车马。wǔ mǎ1.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南朝宋孝武帝大明间,河南献舞马,谢庄有《舞马赋》p《舞马歌》。见《宋书.谢庄传》。liáng mǎ1.骏马。jié mǎ1.良马。yuàn mǎ1.苑囿和马厩。
2.苑囿中的马。cǎo mǎ1.母马。hé mǎ1.相传是希腊公元前九世纪到前八世纪的盲人诗人,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是他所作,口传于世,后经民间流浪歌手整理加工而成书。yíng mǎ1.兵马。
2.指军用马。luò mǎ1.落下马鞍。也比喻打仗或竞赛失败。 2.江湖黑话指被逮捕。hāo mǎ1.农具名。耘禾时所乘的竹马。suī mǎ1.兽名。神话中的独角马。cán mǎ诗歌。冯至作。1927年发表。取材于志怪小说《搜神记?女化蚕》。一匹白马恋着姑娘,为她犁地,又为她找回了父亲。白马最终被残杀,马皮悬挂壁上。在暴风雨之夜,大地将要崩溃的一瞬,马皮裹住了姑娘,把她变成蚕茧。作品中白马形象体现出一种对爱情始终不渝的人生态度。shǔ mǎ1.一种体型较小的马。mián mǎ1.蝉的别名。xuè/xiě mǎ1.杀马取血o以为祭祀之用。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o登衡岳o血白马以祭。"xíng/háng mǎ1.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a。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呼拒马叉子。yī/yì mǎ1.见"衣马轻肥"。qiú mǎ1.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语出《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朱熹集注:"言其富也。"jiě/jiè/xiè mǎ1.马术。zhà mǎ1.见"诈马筵"。
2.清代帝王巡幸木兰秋A塞宴时o按蒙古旧俗表演的一种马戏。dàn mǎ1.即但马。仪仗队中不施鞍辔的备用马。kè mǎ1.牝马。课o同"骒"。tiáo/diào mǎ1.驯调马匹。gǔ/gǔ/yù mǎ1.犹喂马。谓备集草料o作好战斗准备。dòu mǎ1.旧时巫术,谓撒豆成马。xiàng mǎ1.象和马,后常指骑乘。北魏杨f之《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一说指财富。见范祥雍校注。
2.指海象与海马。háo mǎ1.传说中的一种四脚有长毛的马。cái mǎ1.一种迷信品。用黄纸印的财神画像。gǔ/jià/jiǎ mǎ1.汉贾谊p司马相如的并称。二人均以辞赋著名。fèng mǎ1.赠与丧家送葬的马。
2.指拉灵车的马。fù mǎ1.赠与丧家治办丧事的马。sài mǎ马术运动之一。按场地装备可分为越野、公路、圈线、障碍、轻骑、武装、负重等项。chì mǎ1.红色的马。
2.一种轻快的船。
3."赤马劫"的简称。zǒu mǎ1.骑马疾走;驰逐。
2.良马,善走的马。
3.指驰马禀报军情或传递文书之人。
4.比喻时间短暂。
5.比喻匆促;快速。
6.见"走马灯"。qǐ mǎ1.启程;动身。
2.比喻开始走上宦途。tàng/tāng mǎ戏曲表演程式。表现剧中人策马疾行。由圆场、转身、勒马、挥鞭等动作组合而成。有单人、双人、多人的各种趟马。qù/cù mǎ1.古官名,掌管王马。yuè mǎ1.策马驰骋腾跃。《史记.范雎蔡泽列传》:"z蔡泽{谓其御者曰:'吾持梁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后以"跃马"指贵显得志。
2.指获取功名富贵。多指科举应试。
3.借指从军。
4.纵横称雄。
5.指东汉公孙述。语出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bá mǎ1.勒马使回转。
2.骑马驰逐。pǎo/páo mǎ1.骑着马奔跑。
2.杂技的一种。杂技艺人在奔跑的马上表演种种技艺。
4.用于比赛的马。shān mǎ1.骑马。gēn mǎ1.旧时称跟随在官员车轿后面骑马的随从。kuà mǎ1.骑马。lù mǎ1.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tiào/táo mǎ①体操器械之一。马身长160厘米,宽35厘米。用皮革包制。高低可调节。②男、女竞技体操项目之一。男子跳纵马,女子跳横马。经助跑起跳后,以手臂支撑马背,在空中做腾越、翻转等动作。dì mǎ1.一种烈性马。常用后蹄踢人。dié mǎ1.能舞蹈的马。
2.指按蹀马动作谱成的乐曲。jiǎn mǎ1.指跛脚的马。pán mǎ1.亦作"?马"。
2.谓驰马盘旋。liū mǎ1.谓牵着马慢慢地走,让马解除疲劳或减轻病势。xǐ mǎ1.戏曲中的跃马扬鞭动作。píng mǎ1.并马。chē mǎ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2.谓驰骋游乐。xuān mǎ1.车马。zhuǎn/zhuàn mǎ1.旧时闽俗称新婚女儿偕女婿回门为"转马"。yáo mǎ1.车马。jiào mǎ1.轿子。亦指轿子和马。
2.指乘轿或骑马。lù mǎ1.天子乘车之驾马。yuán mǎ1.驾车的马。chén mǎ1.指房宿和心宿。房宿,一名天驷,故名。biān mǎ1.车驾两侧的马。
2.边地的马。
3.捻军中的先锋或侦察部队。捻军后期,全部成为骑兵,出军前,先派出数百人的精锐马队,在前侦察,一旦发现敌人大队,立即向主力部队报告,如遇小股敌人,即加以歼灭。dá mǎ1.蒙古马。元明时常把蒙古称为鞑靼,鞑靼又作达旦p达达,故称。guò/guo mǎ1.指皇帝乘骑,由宦官备马并牵来交献。jìn mǎ1.唐时官名。主管典礼时仪仗队的骑乘。dì mǎ1.驿马。yì mǎ1.奔逃的马。dào mǎ1.《周礼》六马之一,驾象路之马。liù mǎ牵着马慢慢走,使马解除疲劳或减轻病势。bì mǎ1.见"避骢马"。
2.谓下马回避。yóu mǎ1.驿站供邮卒和过往官吏乘用的马匹。zōu mǎ1.汉邹阳和司马相如的并称。南朝齐谢I《拟宋玉》:"邹马之宾咸至,申穆之体已酬。"后作为著名文士的通称。jùn mǎ封建时代对郡主丈夫的称谓。zhòng/chóng mǎ1.肥硕的马。yě mǎ1.兽名。一种野生的马。
2.兽名。貉的俗称。
3.指野性不驯的马。
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郭象注:"野马者,游气也。"成玄英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元麻革《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章炳麟《书.原教下》:"今精气被于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一说,野马即尘埃。jīn mǎ1.金制的马匹。
2.指金马门。
3.指汉代国家藏书之所。
4.指朝廷或帝都。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6.我国福建省沿海金门p马祖两岛的并称。qián mǎ1.把木条横于马口o使不出声。tiě mǎ1.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亦指雄师劲旅。
2.檐铃。悬于檐间的铃o风吹发声。líng mǎ1.系有铃铛的马匹。tóng mǎ1.铜铸的马。
2.即铜马军。kǎi mǎ1.披带铠甲的马o战马。chǎn mǎ1.没有鞍辔的马。铲o通"i"。pū/pù mǎ1.驿马。古时驿站传递文书p迎送公差的坐骑。zhǎng mǎ1.长史p司马的并称。mǐn mǎ1.春秋时鲁国大夫闵马父(亦称闵子马)的省称。yuè mǎ1.检查军马的牧养事务。fù mǎ1.谓使马匹盛壮。yáng mǎ1.房屋四角承檐的长桁条。其顶端刻有马形o故称。
2.四角锥体。底面为正方形。yīn mǎ1.汉时方士阴长生和马明生的并称。zhèn mǎ1.破阵之马。
2.比喻疾速前进之物。ā mǎ1.古女真语。父亲。qīng mǎ1.青色的马。
2.青鲤的别称。bèi mǎ1.装备坐骑。ān mǎ①体操器械的一种,形状略像马,背部有两个半圆环,是木马的一种。②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在鞍马上,手握半圆环或撑着马背做各种动作。③鞍子和马,借指骑马或战斗的生活:~劳顿 ㄧ~生活。gōu mǎ1.谓装备坐骑o不卸鞍鞯。bèi mǎ1.装备坐骑。hán mǎ1.唐韩愈和汉司马迁的并称。dǐng mǎ1.旧时官员出行时仪仗中前导的骑马差役。
2.旧时举行婚丧典礼出行时o亦常用"顶马"之礼仪o以为炫耀。
3.谓骑马前导。bān mǎ1.谓颁给卿大夫所用的乘马。é mǎ1.清时驿局核定数量的马匹。fēng mǎ1.指疾驰如风的马。
3.挂在檐间的铁马。风吹相击发声。
4.犹言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fēi mǎ1.快马。
2.策马飞奔。
3.星名。由"室"p"壁"二星宿所合成,在宝瓶宿之北。shí mǎ1.供作肉食的马。yǐn/yìn mǎ1.给马喝水。
2.谓使战争临于某地;通过战争扩大疆土至某地。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北,师次于I。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jué/kuài mǎ1.快马;骏马。guā mǎ1.黑嘴的黄马。也指浅黄色的马。chéng mǎ1.经阉割的马。mǎ shàng/shǎng副词。表示紧接着要发生:马上去|马上设法。mǎ xià1.神名。
2.指去官赋闲。mǎ zhǔ1.马军之主。
2.泛指古突厥p回纥。mǎ chéng/shèng1.四匹马。mǎ rǔ1.马奶。
2.葡萄之一种。mǎ rén1.即马流人。
2.传说中的水生动物。mǎ jiè1.马的护身甲。mǎ zī/zǐ/zǎi1.马驹。
2.方言。流氓恶霸的狗腿p帮手。mǎ zhàng1.车马器仗。mǎ jià/jiè/jie1.马的价格。
2.见"马价银子"。
3.雇用马匹的价钱。mǎ jì/qí1.马戏,人骑在马上所做的各种表演。杂技的一种。mǎ fú1.犹马爬。mǎ huì/kuài1.赛马协会。mǎ yōng/yòng1.亦作"马庸"。
2.犹马夫。mǎ shǐ1.乘快骑传递紧急文书的使者。mǎ kuài1.买卖马匹居中牟利的商人。mǎ guān1.养马的人,牧马人。mǎ tóng/zhuàng1.牵马的僮仆。mǎ wù1.见"马杌"。mǎ kè1.[德Mark]德国本位货币。
2.[英Markka]芬兰货币名。按,英语源于芬兰语mark。mǎ gōng1.公马。
2.神名。mǎ lán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披针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粗锯齿。花蓝紫色o形似菊花。嫩草可食,又可做猪的饲料。也称马兰头p鸡儿肠。
2.即马蔺。
3.见"马栏"。mǎ bīng1.骑兵。mǎ jù1.装备马匹的用具,如马鞍p辔头p马镫等。mǎ jūn1.骑兵。
2.统率骑兵的将领。mǎ guān/guàn1.马头上的装饰品。mǎ zhǒng1.指汉滕公夏侯婴墓。mǎ dāo1.骑兵肉搏战时用的长约一米的弯形刀。
3.中医外科病名。mǎ chú1.亦作"马e"。
2.喂马的草。mǎ liè1.指马克思和列宁。亦指马克思列宁主义。mǎ lì1.犹麻利。快速。mǎ quàn/xuàn1.即马票。mǎ cì/cī1.马靴后跟上另加的金属刺。除有装饰作用外,还可以用来驱赶坐骑,使快跑。mǎ qián1.马的前面。
2.戏曲术语。同"马后"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减少唱词p念白和加快演唱速度以压缩演出时间。mǎ lì功率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前使用较多。中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马力属应淘汰的计量单位,计量功率的单位应为“瓦特”或“千瓦”。1马力=735.499瓦。mǎ bó/bèi1.亦作"马?"。亦作"马渤"。
2.菌类。其子实体球形。产于我国河北p江苏p内蒙古等地。中医学上用干燥子实体入药。性平味辛,功用清肺p利咽p止血。mǎ yǒng1.清代对骑兵的称呼。mǎ lè/lēi1.带嚼口的马笼头。mǎ sháo1.亦作"马杓"。
2.形似马蹄的一种勺子。mǎ bāo1.一种中间开口,两旁可以装塞钱物的长布袋。可以横置马p驴等背上。mǎ huà/huā1.猿类动物名。mǎ chí/shi1.大汤匙。mǎ pǐ1.马的总称。马以匹计,故称。mǎ yī1.专治马病的兽医。mǎ zú/cù1.犹马夫。mǎ zhān/zhàn1.[英merchant]方言。经纪人;买办。mǎ yìn1.刻作马形的印纽。mǎ xiè1.马戏。mǎ qīng1.汉司马相如字长卿,后人遂称之为马卿。mǎ chǎng/ān/hàn1.牧马场。mǎ jiù养马的房子。mǎ sī1.马夫的贱称。mǎ chā/chá/chǎ1.武器名。叉首左右两刃歧出。mǎ kǒu1.马的嘴。
2.骨相用语。指人的嘴像马的嘴,是帝王圣贤的特征之一。
3.方言。指尿道口。mǎ tái/tāi1.旧时高门大户前供上下马的石台。mǎ shǐ1.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mǎ hào/háo1.公家或大户人家养马的地方。
2.骑兵用的较细长的军号。mǎ diào亦作“马t”。古代博戏。始于 明 代中叶。因合四十叶纸牌而成,故又称“叶子戏”牌分十字、万字、索子、文钱四门,前两门画《水浒》人像,后两门画线索图形。四人同玩,每人八叶,馀置中央,出牌以大打小。见 明 潘之恒 《叶子谱》、 冯梦龙 《马吊牌经》。mǎ hòu1.戏曲术语。同"马前"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增加唱词p念白和放慢演唱速度以延长演出时间。mǎ lì1.快骑出差的小吏。mǎ hā/hǎ/hà1.兽名。非洲产的直角大羚羊。mǎ shào1.骑马的哨兵。mǎ táng1.亦称"马饭"。
2.即莸草。俗名蟋蟀草。一年生草本。叶片线形至披针形,夏季抽穗。多生于荒野路旁和农田间,分布极为广泛,为一种优良的秋季牧草。mǎ shāng1.指专营马匹的商人。mǎ huì1.犹马口。mǎ sī1.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属于马的嘶鸣声。mǎ jiáo/jué/jiào1.勒马的嚼子。mǎ tú1.即河图。
2.画马之图。mǎ yǔ1.见"马圉"。mǎ quān/juàn/juān1.马厩。
2.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邓县东北。mǎ yǔ1.亦作"马圄"。
2.养马的人。
3.即马厩。mǎ cháng/chǎng1.牧场;养马的场所。
2.跑马场。表演马术或赛马的场地。mǎ fāng/fáng1.马厩。mǎ kǎn1.陷马的土坑。mǎ chuí1.见"马棰"。mǎ duǒ/duò1.见"马垛子"。mǎ chéng1.博戏的一种。mǎ liè1.习射之驰道。两边有界限,使不致跑出道外。mǎ chéng1.合欢的别名。
2.地名。在浙江省余杭县西。宋代以产花著名。mǎ mò1.即马黑。mǎ shì1.即马夫。mǎ fū/fú1.草名。《管子.地员》:"其种陵稻o黑鹅马夫。"尹知章注:"z黑鹅p马夫{皆草名。"一说o稻名。见王绍兰注。
2.亦作"马夫"。饲养p照管马的人。mǎ tóu/tou1.马的头。
2.船只停泊处。即码头。
3.指商业城市;都会。
4.马夫头目。
5.旧时迎神赛会,让孩子们装扮着戏里的角色,骑马游行,叫"马头"。mǎ jiā/jiá/gā/xiá1.方言。马甲。mǎ tào1.即马褡。mǎ nú1.养马的奴仆。mǎ nǎi1.即马奶酒。mǎ zǐ1.即马桶。
2.赌博时用以计数的筹子。
3.方言。男巫的一种。
4.方言。指土匪。
5.马。mǎ ān1.汉司马安的简称。mǎ guān1.掌牧马政令的官吏。泛指牧畜管马的人。
2.旧时官员所骑之马。mǎ bǎo1.佛教语。七种王宝之一。谓神奇超凡之马。
2.中药名。为病马胃肠道中所生结石。性凉p味甘咸微苦。功用镇惊p化痰,主治惊G癫狂等症。mǎ kè1.骑马之客。《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有《幽州马客吟歌辞》五曲。mǎ róng1.行军时乘马居前以壮军容的军官。mǎ fēng1.旧时交由驿站寄递的紧要文书的封套。mǎ shè/yè/yì1.犹骑射。mǎ jiāng/jiàng1.见"马将牌"。mǎ chén1.奔马扬起的尘土。mǎ wěi/yǐ1.马的尾巴。
2.I的别名。
4.指马尾港。在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闽江口内。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中的海战即发生于此。mǎ niào/suī1.酒的贬称。mǎ pì1.比喻谄媚奉承的行为或话语。mǎ wū1.马厩。mǎ tú1.以宰马为业的人。mǎ wéi1.地名。在陕西省兴平县。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途次马嵬驿,卫兵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妃死,葬于马嵬坡。mǎ gōng1.方言。指一匹马劳役一天。mǎ chà/chā/chāi/cī1.专门骑马传送文件的差役。mǎ bì1.汉武帝时铸造的一种币面铸有马形图案的钱币。见《汉书.食货志下》。
2.马匹和钱财。mǎ shì1.马匹贸易市场。
2.封建王朝以金帛盐茶同边强少数民族换马的互市。始于唐。玄宗时,许突厥用马匹交换金帛。宋仍唐制,多用茶叶交换马匹,明永乐年间设辽东马市三处;正统间o设大同马市,中官王振裁马价,发生兵争,招致土木之变;嘉靖年间,又开大同p陕边p宣镇等处马市。清雍正年间停止。
3.借指外寇。mǎ shī1.掌马的官。
2.复姓。mǎ zhàng1.《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o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马帐"指通儒的书斋或儒者传业授徒之所。mǎ zhǒu1.草名。L之别名。根可制帚。mǎ xí1.以马鞯为席,与人坐,是怠慢轻贱之举。语本《艺文类聚》卷六九引《史记》:"苏秦激张仪令相秦,以马鞯席坐之。"mǎ bāng驮运货物的马队:山间铃响马帮来。mǎ jiǎn/jiān/sàn1.见"马鞯"。mǎ gān/gàn1.饲马的干食料。mǎ nián1.指农历生肖属马的年份。mǎ chuáng1.防止马受湿气侵袭的木垫。mǎ yǎ1.犹马厩。语出《周礼.夏官.圉师》:"夏马。"郑玄注:",庑也。庑所以庇马凉也。"mǎ diàn1.主要供马帮客人投宿的客店。mǎ fǔ1.掌管人事典册的官府。mǎ yōng1.见"马佣"。mǎ jiù1.见"马厩"。mǎ biàn旧称军官的卫兵。mǎ shì1.铜铸而成的骏马的标准式样。mǎ dāng/dàng1.山名。在江西省彭泽县东北,北临长江。山形似马,故名。相传唐王勃乘舟遇神风,自此一夜达南昌。mǎ tú1.马夫。mǎ kuài1.本谓马行疾速。引申指很快,立刻。
2.明水军中的一种快船。
3.亦称"马快手"。旧时官署中担任缉捕事务的役吏。mǎ xì杂技节目。演员驾驭或指挥经过驯练的狮、虎、熊、象、马、狗、猴、羊等动物,表演各种技巧动作。世界许多国家有此类表演。中国汉代即有驯马、斗虎、斗牛、驯象、弄蛇、驯鸟等。宋代更有小动物表演的“乌龟踢弄”、“教飞禽虫蚁”等。现代一些国家把杂技、驯兽和马术统称为“马戏”。mǎ zhàn1.谓骑马作战。mǎ dài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曲阳人。他的诗风壮丽,长于抒情写景的小诗。《全唐诗》录存其诗两卷。mǎ hù1.封建时代以养官马作为赋役的民户。
2.指养有马驴等大牲畜的农户。mǎ fáng1.即马厩。mǎ biǎn/piān1."骗"之拆字。"骗"可以拆成"马扁",故用以指"骗"字。mǎ zā/zhā/zhá1.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mǎ yáng1.汉司马相如与扬雄的并称。
2.汉司马迁与扬雄的并称。mǎ pī1.指迎神赛会时迎神像出庙行列中开路的执事。mǎ guǎi1.见"马枪"。mǎ zhuā/wō1.见"马t"。mǎ bǔ1.马快。mǎ chuí1.见"马棰"。mǎ zhǎng1.马蹄的角质皮。
2.马蹄铁。mǎ pái/pǎi1.用马力转动的鼓风器具。mǎ yī1.骑在马上拱手为礼。mǎ zhèng1.亦作"马正"。
2.指我国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p训练p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mǎ wén1.指马的毛色。
2.指晋文帝司马昭。mǎ liào1.马的饲料。mǎ rì1.正月初六日。
2.每个月的二十一日。平水韵上声第二十一韵韵目为马,故二十一日旧时简称马日。mǎ xīng1.指辰星。mǎ zhāo1.晋文帝司马昭之简称。mǎ cáo1.管马的官署。多用以指闲散的官职或卑微的小官。
2.犹言马头娘。mǎ fú/fù1.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赵封其名将赵奢于此,赐号为马服君。后以"马服"指赵奢。
2.指其子赵括。mǎ zhá1.即蚂蚱。蝗虫。
2.即马扎。mǎ shù/shú/zhú1.骑马或驯马的技术。mǎ gān/gǎn1.盲人探路用的棍子。mǎ wù1.亦作"马兀"。
2.坐具。大方凳。mǎ cái1.马的能力。mǎ sháo/biāo1.见"马勺"。mǎ dù1.指汉司马相如和杜笃。mǎ àng1.拴马的柱子。mǎ méi1.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枚乘二人的并称。mǎ zǎo1.方言。大枣。mǎ lì1.马槽。mǎ qiāng1.马上使用的长竿上装有金属尖头的武器。
2.近代现代骑兵用的一种枪。性能和构造跟步枪相似,但较短而轻便,射程较步枪近。mǎ jià1.方言。小窝棚。
2.北方人用来背东西的三角形的木架。mǎ zhù1.见"马援柱"。mǎ zhàn1.即马床。编木制成的垫子,用以防马受湿。
2.养马的栅栏。mǎ lán1.亦作"马兰"。亦作"马阑"。
2.马厩。mǎ zhuāng1.拴马的木桩。mǎ tǒng1.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俗称马子。mǎ bàng1.打马的短棍。mǎ péng1.养马的简陋房屋。mǎ chuí1.亦作"马捶"。亦作"马垂"。
2.马杖;马。mǎ shuò1.古代在马上使用的长矛。mǎ cáo1.饲马之糟。木制或石制。mǎ zhuā1.亦作"马挝"。
2.马鞭子。
3.指鞭马声。mǎ zhèng1.见"马政"。mǎ bù1.马神名。
2.骑兵和步兵。
3.马行进的步子。
4.武术或体操的一种动作。两脚分开与肩齐,大腿放平和小腿约成90度角。此姿势使自己牢稳不动,便于迎击对手。mǎ diàn1.大殿。mǎ mǔ1.母马。mǎ qiān1.指晋马敦。因曾任F督,故称。mǎ shā/shà1.见"马豆"。mǎ fǎ1.即司马穰苴兵法。mǎ xǐ/xiǎn1.马前引导的人。mǎ liú1.古民族名。相传为汉马援南征所率将士的后代。
3.游手好闲的人;二流子。mǎ bó1.见"马勃"。mǎ dòng1.马乳。亦指用马乳酿成的酒,即马奶酒。mǎ liū/liù1.方言。立即;迅速。mǎ tóng1.马奶子酒。mǎ dēng1.一种可以手提的p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mǎ xióng1.熊的一种。也称棕熊或罴,通称人熊。身体大,肩部隆起,毛色一般为棕褐色。能爬树,会游泳,食果菜虫鱼鸟兽等,有时也伤害人畜。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胆可入药。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熊》。mǎ xūn/xùn1.萎蕤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萎蕤》。mǎ pá1.如马那样趴伏。多形容向前跌倒,四肢p身体着地,摔得很重。mǎ jué1.鸵鸟。mǎ pái1.官员因公远行,支用驿站车马的凭证。
2.指管马的兵役。mǎ yá1.即马牙硝。
2.俗称婴儿口腔里的白色斑点为"马牙"。mǎ niú1.马和牛。
2.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mǎ máo1.马尾。mǎ mù1.汉马瑶的别号。
2.牧苑;牧场。mǎ shēng1.指用作牺牲的马。mǎ xī1.玛瑙与犀角。mǎ yóu1.方言。称猴子。mǎ hóu1.即猕猴。mǎ wáng1.房宿的别名。mǎ huán1.见"马嚼环"。mǎ kē1.古服饰。
2.拉丁文Mactra的音译,即蛤蜊。参见"蛤蜊"。mǎ bān1.指汉司马迁和班固。一着《史记》o一着《汉书》o故并称之。
2.方言。旧时中原地区称娼妓。mǎ qiú马术运动项目之一。球场两端线中间各设球门。双方各四人上场,每人执球杖。以球击入对方球门为得分。比赛共四局,每局8分钟,得分多者为胜。mǎ lǐ1.见"马利亚"。mǎ nǎo1.亦作"马脑"。
2.宝石名。即玛瑙。mǎ jiǎ1.马的护身甲。
2.干贝。江珧肉柱。
3.方言。背心。
4.清八旗制的兵丁。mǎ diàn1.旧指二十一日发的电报。mǎ liú1.同"马流"。
2.猴子。mǎ xù/chù1.马牛羊等牲畜。mǎ bǐ1.马勃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马勃》。mǎ pǐ1.爱马之癖。mǎ yú1.指大型的盂。mǎ jiān/jiàn1.官名,亦为官署名。掌马政。mǎ zhí1.马的价钱。
2.古代守卫京城p王府的骑兵。mǎ yǎn1.指围棋之眼。
2.绫锦名。mǎ shuò1.马上所持的长矛。mǎ shǐ1.马粪。
2.复姓。mǎ mó/mò1.用马拉磨。谓辛苦劳作。mǎ shè1.养马之地所设立的祭祀后土之社,以发明用马驾车之人配食。亦指配食者。
2.宋时陕西军中买马的组织。mǎ zǔ1.星宿名。即房星(天驷星)。
2.海神名。
3.马祖列岛的简称。在福建省东部闽江口外,主要有马祖岛p长屿山等岛。mǎ shén1.迷信谓保佑马平安的神灵。mǎ suì1.古代迷信谓马触犯了马神所患的疾病,如马癫之类。mǎ piào/piāo1.跑马场为赌马者发行的彩票。mǎ jì/zhài1.祭祀马神。mǎ huò1.马的异常现象。迷信者用以附会人事,以为灾祸之兆。mǎ jīn/jìn1.限制骑马p买卖马的禁令。mǎ qiū1.驾车时络于马后的革带。mǎ chéng1.马行之程;旱程。mǎ kū1.指饮马的积水窟。mǎ zhàn1.驿站。mǎ tóng1.戏曲中扮演马夫的角色。mǎ gān1.套马杆。mǎ lì1.骑马时戴的斗笠。mǎ cè1.马鞭。mǎ fèn1.马屎。
2.巷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mǎ liáng1.马料。
2.指军饷。mǎ hū/hú/hù1.犹马虎。
2.安徽地区的一种稀饭。mǎ táng1.见"马唐"。mǎ gāng1.指成批的马编纲运输,宋代或把马百匹编为一纲。mǎ zhèn1.马缰。mǎ bàn1.亦作"马"。系马的绳子。
3.传说中的马蟥精。mǎ luò/lào1.拴马的绳。mǎ yīng1.挂于马颈的带饰。
2.即马缨花。mǎ jiāng1.控马的缰绳。mǎ jī1.马笼头。mǎ qún1.指一群同族野马,包括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一些幼驹。mǎ wēng1.指马克思。mǎ ěr1.山名。在山东省诸城市西南。mǎ sì1.买卖马等牲畜的市场。mǎ gān1.马的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
2.马肝石,可以作砚。mǎ nǎo1.见"马瑙"。mǎ jiǎo/jué1.马的脚。 2.比喻破绽。 3.用马运输的费用,脚价。 4.赶马人。 5.迷信谓神所附的人。 6.清代官服的袖口为马蹄形,因借指清军。mǎ liǎn1.喻长形的脸面。mǎ fù1.马的腹部。
2.传说中的兽名。mǎ xì1.草名。车前草。mǎ yú1.见"马X"。mǎ wǔ1.舞蹈之一种。驯马者执鞭舞,马亦应节而舞。mǎ chuán1.见"马船"。mǎ chuán1.亦作"马舡"。
2.大船;官船。
3.运马的船。mǎ xiàn1.即马齿苋。mǎ yuàn1.养马的苑囿。mǎ cǎo1.马食的草料。mǎ lì1.即马蔺。mǎ lián1.即马蔺。mǎ shù1.郁金的别名。mǎ chú1.见"马刍"。mǎ lán1.常绿草本植物。呈灌木状,叶对生,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暗绿色,有光泽。花紫色。茎叶可制蓝靛。
2.见"马蓝头"。mǎ jì1.大蓟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大蓟小蓟》。
2.术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术》。mǎ liǎo/lù1.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初夏开花成穗,略带红色。又称大蓼。mǎ lìn1.蠡实的别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o叶子线形,花蓝色。叶子富于韧性,可用来捆东西,又可造纸,根可以制刷子。mǎ fán/fān/bō/pí1.见"马粪"。mǎ xì1.即车前。mǎ qí1.野菜名。与芹相似,嫩时可食。也称牛`p野茴香。mǎ xiè1.见"马?"。mǎ piáo1.水草名。mǎ hǔ1.草率,疏忽大意。
2.勉强;将就。mǎ yǐ1.蚂蚁。mǎ qiān1.见"马趼"。mǎ xián1.即马陆。mǎ dàn1.方言。马粪。mǎ gé/há1.马刀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马刀》。mǎ zhì1.大水蛭。蠕形动物。有眼五对,口缘有细齿,尾端有一吸盘。雌雄同体。栖于池沼田间,好吸人畜的血。mǎ fēng1.亦作"马I"。
2.胡蜂的通称。mǎ qí1.水蛭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水蛭》。mǎ tiáo1.蝉之一种。即蚱蝉。mǎ yíng1.昆虫名。成虫比一般的蝇大。头大,身体表面生有细毛,像蜜蜂。口器退化,不摄取食物。多生活在野外。卵产在马p驴p骡等的毛上o孵出的幼虫被动物舔毛时带入体内而寄生在胃里。mǎ chán1.虫名。一种大知了。mǎ huáng1.见"马蟥"。mǎ huáng1.亦作"马黄"。亦作"马蝗"。
2.即水蛭。mǎ fēng1.见"马蜂"。mǎ juān1.马陆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马陆》。mǎ quán1.虫名。即马陆。mǎ xíng/háng1.神名。
2.药草紫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紫参》。mǎ xián1.海神名。
2.马勒;马嚼子。mǎ yī/yì1.用粗毛布缝制的短衣,贱者所服。
2.袍。mǎ biǎo1.体育运动比赛用的表。通常只有分针和秒针,按动转钮可以随时使它走或停,能测出五分之一秒或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多在径赛中计时用。最初用于赛马计时,因而得名。也叫停表或跑表。mǎ dài1.马包。mǎ guī/guà1.即马褂。mǎ qiú1.用马皮制的外衣。mǎ qún1.裙子之一种。mǎ kù1.特为骑马方便而做的裤子。膝部以上肥大,以下紧瘦。mǎ guà穿在长袍外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穿的服装,故称。mǎ hè1.马衣。mǎ dā1.即马褡子。mǎ jiǎo/jué1.比喻不能实现的事情。亦比喻苦熬出头,创建奇迹。
2.指灾异之兆。mǎ jiě/jiè/xiè1.指骑马表演各种技艺。mǎ jì1.指司马迁所著《史记》。mǎ sòng1.有关马买卖引起的诉讼。mǎ shuō/shuì/yuè散文篇名。唐代韩愈作。作者有《杂说》四首,本文为其中第四首。文中以伯乐和千里马作比喻,论说了人才和识拔人才者的关系。立意新巧,短小精悍。mǎ tiáo/diào1.即马吊。
2.指清代同治年间马如飞所创的苏州弹词唱腔。当时苏州弹词以俞(俞秀山)调和马(马如飞)调最为流行。马擅长演唱《珍珠塔》o爽利清劲o率直如说白o编写弹词开篇很多o影响颇大。mǎ dòu1.亦称"马沙"。籽粒形大的豆,如蚕豆之类。
2.喂马用的豆料。
3.云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云实》。mǎ zhì1.周代官名。掌管买马并评定马的优劣及价值等。
2.泛指掌管马价者。mǎ zéi1.偷马贼。
2.指骑马抢劫的盗匪。mǎ zī1.见"马资"。mǎ zī1.亦作"马赀"。
2.买马或养马的费用。
3.卖马所得的钱。mǎ sài法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连郊区107.3万(1982年)。法国南部工业及商业、文化、交通中心。全国40%的石油加工工业集中于此。港口货运发达,年吞吐量1亿吨左右。旅游业兴盛,多教堂和希腊时代的城堡遗址。mǎ hè1.飞机p火箭等在空气中移动的速度与音速的比。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ErnstMach)得名。mǎ zǒu1.马夫;马卒。
2.谦辞。"牛马走"的省称。mǎ zhào1.三国时蜀国大将马超p赵云的并称。mǎ zú1.马的足。
2.马的足力。
3.指破绽。mǎ pā1.犹马爬。mǎ jiǎn1.即马陆。mǎ lù1.古指可以供马驰行的大路。
2.今指城市或近郊的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mǎ tí1.马的蹄子。 2.《庄子》篇名。以"伯乐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3.指箭靶。 4.马蹄状的砚台名。 5.马蹄金。 6.沉香的别名。 7.莼菜的别名。 8.方言。荸荠。 9..烧饼名。mǎ yú1.亦作"马舆"。
2.马车。mǎ chē/jú1.马拉的车子,或载人,或运货。先秦还用以作战。mǎ è1.驾车时扼住马颈子的器具。mǎ zhóu1.马陆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五.马陆》。mǎ niǎn1.帝后乘坐的马车。行藉田礼或小祀时乘之。mǎ pèi1.驭马的嚼子和缰绳。mǎ xīn1.菥q的别名。即荠。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菥q》。mǎ dá“电动机”的俗称。见“电动机”。mǎ yuǎn/yuàn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多作一角半边之景,人称“马一角”。亦工人物、花鸟。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有《踏歌图》等存世。mǎ shì/kuò1.复姓。mǎ dì1.指古代官府文书由驿站派马递送。mǎ tōng/tòng1.马粪。mǎ dào1.通车马的大路。
2.指校场或城墙上跑马的路。
3.指宫中允许上马的地方。mǎ dèng1.东汉明德马皇后与和熹邓皇后的并称。皆以贤德闻。mǎ zhèng1.东汉马融与郑玄的并称。两人皆为经学大师。mǎ láng1.旧指苗彝等族女子未婚前的情人。mǎ jiǔ1.马奶酒。mǎ lào1.用马乳等炼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2.马奶酒。mǎ tóng1.马奶酒。mǎ lǐ西非内陆国。面积124.02万平方千米。人口1044万(1994年)。首都巴马科。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中部和北部为半沙漠和沙漠,南为热带草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出口棉花、花生和牲畜。mǎ qián1.一种币面铸有马图案的铜钱。
2.旧时医生出诊的车马费。
3.番木鳖。常绿乔木,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绿白色,浆果球形,成熟时黄色。种子圆盘形,极毒,干燥后入药。原产印度等地。
4.藤本植物,叶子对生,椭圆形,花白色,浆果球形,成熟时橘红色。种子长圆形而扁,干燥后入药。产于我国云南等地。mǎ tiě1.可锻铸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适于铸造形状复杂而壁薄的小零件。mǎ líng1.系在马身上的铃铛。mǎ kǎi1.战马之甲。mǎ pū/pù亦作“马m”。1.驿站。2.指驿站以马传递文书。mǎ cuò1.战国时秦人司马错的简称。mǎ dèng/dēng1.亦作"马{革登}"。
2.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mǎ mén1.船上舱房的门。mǎ xián1.马厩;马栏。mǎ lán1.见"马栏"。mǎ duì/zhuī1.指马肆。马肆有马成队,故称。
2.骑兵队伍。
3.以马组成的运输队伍。mǎ ruǎn1.指马士英和阮大铖二人。于明亡后,拥立福王,共领朝政,相互勾结,专权误国。mǎ lù/liù1.节肢动物,体圆长。由20个环节构成,背面有黄黑相间的环纹。栖息在阴湿的地方,触之则蜷曲如环,并放出臭味。昼伏夜出o吃草根或腐败的植物。又称马pp马蚰p百足。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马陆》。mǎ yuàn1.养马的院子。mǎ líng1.古地名。春秋卫地。在今河北大名东南。公元前584年晋景公与诸侯会盟于此。战国属齐,公元前341年齐将孙膑伏兵杀魏将庞涓于此。mǎ miàn1.长形的脸面。
2.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鬼卒,头像马首。
3.古时沿着城墙所建的一系列在平面上凸出于墙面外的墩台。其作用是加固城体,便于观察和夹击攻城敌兵。mǎ gé/jí1.见"马革裹尸"。mǎ jìn1.指马身前部。靳,古代车上夹辕两马当胸的皮革。mǎ xuē1.骑马人穿的长筒靴子。亦指一般的长筒靴子。mǎ sǎ1.一种可以折叠的皮面凳子。mǎ bàn1.见"马绊"。mǎ bèi1.马具。mǎ yāng/yàng1.马拉车时套在当胸的皮带。mǎ ān1.放在骡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两头高,中间低。mǎ biān1.策马的鞭子。泛指赶牲口的鞭子。
2.指竹鞭。竹的根状茎。mǎ jiān1.亦作"马["。亦作"马"。
2.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mǎ jiān1.见"马鞯"。mǎ hán1.古国名。三韩之一。在今朝鲜半岛南部。后为百济所灭。mǎ lǐng1.桑根露出地面者。传说能毒死人。mǎ jiá1.马的面颊。
2.贝名。即江瑶柱。
3.见"马]河"。mǎ shí1.犹马资。
2.像马那样进食。mǎ xì1.马的饲料。mǎ fàn1.见"马唐"。mǎ shì1.指马身上的装饰物。mǎ guǎn1.清代隶属兵部的掌马机构。mǎ shǒu1.马的头。
2.马的前面。
3.马首所向。指策马前进。
4.所骑的马。借以敬称他人。
5.指蚕。mǎ tuó/duò1.马驮子。mǎ jú1.幼小的马;少壮的马。
2.大蚁的别名。
3.草名。mǎ yì1.驿站。mǎ qí1.坐骑。
2.指骑兵。mǎ zōng1.见"马鬃"。mǎ liú1.方言。指猴子。mǎ luó1.马和骡。泛指畜生。
2.由公驴和母马交配所生的杂种。身体较驴骡大,耳朵较小,尾部的毛蓬松。俗称骡。mǎ gǔ/gū1.战国时,燕昭王欲求贤才,郭隗以买千里马为喻,说古代有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必闻风而至。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马骨"喻贤才俊士。mǎ zōng1.马颈上的长毛。mǎ qí1.马鬃。mǎ liè1.亦作"马Q"。
3.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mǎ jiāo又称“鲅”、“蓝点马鲛”。硬骨鱼纲,鲅科。海产经济鱼类。身体长而侧扁,银灰色,有暗色横纹或斑点。口大,牙尖锐。性凶猛,游泳敏捷,追捕鱼虾为食。肉结实,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mǎ biē1.水蛭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水蛭》。mǎ jī1.一种形体大的鸡。主要产于我国西北地区。mǎ lù1.马和鹿。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东北p内蒙p西藏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药。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o谓笨蛋;混蛋。mǎ mài1.做为马粮的麦。佛教传说,佛受阿耆达婆罗门王请,安居彼国o与五百比丘共食三月马麦。是佛十难之一。mǎ huáng1.见"马蟥"。mǎ hēi1.生于马肾中之物。mǎ chǐ马的牙齿。因马齿随年龄而增换,故常借作自己年龄的谦称:马齿徒增。mǎ lóng1.指负图出河的龙马。tuó/duò mǎ1.专门用来驮东西的马。xùn mǎ1. 被驯为乘骑的马,典型地有一个强健的背,丰满匀称的躯体,长而倾斜的{和肩,漂亮的姿势和几种步态(如慢步、小跑、慢跑)。如:驯马场。chí mǎ1.驱马疾行。
2.孙权时称小船。qū mǎ1.策马奔驰。rì mǎ1.驿马。bó mǎ1.毛色斑驳之马。 2.梓榆的别名。 3.古代北方部族名。shǐ mǎ1.疾驰之马。sì mǎ1.指驾一车之四马。
2.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fù mǎ汉代有‘驸马都尉’的官职,后来皇帝的女婿常做这个官,因此驸马成为皇帝的女婿的专称。jú mǎ1.马的总称。zhù mǎ1.使马停下不走。
2.犹驻军。tuó mǎ1.亦作"马"。
2.骆驼和马。
3.驮运货物之马。nú mǎ1.劣马。yì mǎ1.驿站供应的马。供传递公文者及来往官员使用。
2.丛辰名。与天后同位,传说为月中福神。jiāo mǎ1.壮健的马。luò mǎ1.白身黑鬣的马。pián mǎ1.指二马并驾的车。
2.二马并行。lí mǎ1.黑马。
2.驾在车两旁的马。骊,通"丽"。
3.并驾之马。骊,通"丽"。chěng mǎ1.纵马奔驰。jùn mǎ走得快的马;好马。qí mǎ1.供乘骑的马。
2.乘马。kè mǎ1.母马。zhuī mǎ1.指项羽所乘的马。piàn mǎ1.跃上马背;骑马。
2.哄妇女。sāo/sǎo mǎ1.未阉割过的公马。shàn mǎ1.阉割过的马。luó mǎ1.骡和马。泛指牲口。cōng mǎ1.亦作"^马"。
2.青白色相杂的马。
3.指御史所乘之马或借指御史。chǎn mǎ1.没有鞍具的乘马。zhòu mǎ1.使马奔驰,纵马。jì mǎ1.骏马。máo mǎ1.鬃毛不加修剪的马。
2.足四节都长毛的马。guǐ mǎ1.原主人死后遗留的马。
2.送葬仪仗中用纸扎的马。yú mǎ1.古代神话谓水中龙王所乘之马。yīng mǎ1.猎鹰和马。借指田猎。lù mǎ1.鹿和马。
2."指鹿为马"的略语。hēi mǎ比喻实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xiá mǎ1.强悍之马。qí mǎ1.周时驾金路之马。lóng mǎ1.古代传说中龙头马身的神兽。
2.《周礼.夏官.C人》:"马八尺以上为龙。"因以"龙马"指骏马。
3.星宿名。即房宿。
4.官名。汉时太仆之属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字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