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农历正月初五迎财神能在娘家么

  春节团圆的含义只限于父母和儿子、儿媳们,出嫁的女儿被视为外人,是不允许在娘家过年的。 山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田同旭说:出嫁的女人不能在娘家过春节,这种习俗起于何时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元明戏曲中就已经有反映。  对其有两个深层次原因,:  一是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过年,会把娘家吃穷;过年的时候,娘家要请神送神(神指的是家里的老祖宗)!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人了,是不能在家过年的,对家里不好,会影响一年的运程的。因此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尤其对娘家哥哥和兄弟不好,会让娘家破败。   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能再吃回头饭,尤其是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吃。“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覆水难收”之寓;更要让女儿对娘家“心凉”,不再想家,死心塌地在夫家扎根结果,一心一意构筑好自己的新家。
对此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但是有些忌讳必须要讲究的。对传统的礼仪现代人该讲究的地方必须要讲究。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我就回去过年了,你咬我啊  
  我妈妈还让我回娘家生孩子坐月子呢,我气死你  
  这不是封建迷信文化糟粕吗?!干嘛死叼着一根翔不撒嘴呢?
  @火皇2011   去你mlgbd  老子还接父母过来过年呢  你个2b杂种的妈是个不孝的畜生,才会生出你这种小孽畜
  忘吃药了吧,还带诅咒的,真是低级趣味  
  @火皇2011   还tmd讲传统  传统你丫住石洞,吃生肉,你爹妈老了直接一刀杀掉,养老都不是什么传统  你赶紧的传统去  冻不死你个狗日的
  楼主,我娘家没哥哥弟弟,您少操这份心吧。  
  你有病
就和我爸妈过
还拉着我老公孩子一起
气死你个神经病  
  噗!~
  估计楼主因为去谁父母家过年的问题被老婆骂惨了  
  今年是我结婚头一年,和我老公在我妈妈家过,明年带着宝宝继续在我妈家过。  
  @让自己变得更美 10楼
22:24:49  估计楼主因为去谁父母家过年的问题被老婆骂惨了  -----------------------------  哈哈哈
  我们这里就是这样,河北农村。
  没事皮痒了又来八卦找喷!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我弟媳妇,年年都回他娘家,人家家没儿子,女儿就不能回家了啊。
  第一我家没兄长,第二我不能让我妈妈一个人为了什么习俗孤零零的一个人过年
  什么偏远山区不开化村庄里的草鸡男又跑出来拿封建残余给人洗脑?o(︶︿︶)o  
  扯淡!!!!!
  @volcano1705 15楼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我爸我妈家都是女儿回去过年。。。。
  楼主就是就事论事,传达传统观念罢了,楼上那些事儿喷子还真是@&/"  
  关你屁事
  最近好多这种帖啊,是为了平息过年之争吗  现在独生子女多,本业就该一边一年啊,这有什么好争的。  搬出这些旧俗来想阻止女人回家过年的想法吗?
  农村真是这样。。。
  @volcano1705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火皇2011 20楼
22:30:55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  什么是男耕女织?  男主外,女主内!  女人当全职主妇就不是干活了?  家务不算干活?做饭,带孩子不算干活?  真是没转盖房了
  按传统都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楼主要尊重传统,就别认爹了。  
  @伊人不至春风不度 1楼
22:16:02  我就回去过年了,你咬我啊  -----------------------------  哈哈 我妈还特希望我在家过年呢。
  ~~~~~~~~~~~~~~~~~~~无语
  我能说我婆家就是这么样的么?  
  @volcano1705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火皇2011 20楼
22:30:55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  古代没装修没车,所以这活就该女方接手啦?什么逻辑!你既然同意嫁妆不能动,那对不起,装修钱车钱就不能让女方掏。女方出钱给家庭改善生活条件,这就是动用嫁妆了,明白?  还有男耕女织。我去!女人在家里缝缝补补带带小孩,这活当然要干,可这是干活,不是工作。知道什么叫工作吗?用劳动换取报酬才叫工作。女人织布是为了做一家子的衣服不是为了卖钱贴补家用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可没那么早!
  蛤  
  家里就一个女儿的,过年女儿女婿不回去,别人怎么过。封建迷信要不得,好低俗
  LZ傻缺吧 脑残
  @火皇-21 22:30:55  @volcano1705 15楼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  -----------------------------  那么你就去种田,再找个耕地的老婆,继续生活在古代吧  
  他妈的,有病吧  
  还传统?糟粕吧,以前裹小脚呢,还合法三妻四妾呢?传统女人不能抛头露面呢,现在有几个女人不工作养家的?
  @volcano1705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火皇2011 20楼
22:30:55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  古代没有装修没有车。。。。。你是不是只觉得劳斯莱斯林肯之类的是车啊?知道什么叫华盖吗?知道安步当车这个词是啥时候出现的吗?  呃,那个顺便纠正层主一下,古代女方要出装修的,男方负责房子,女方去男方家里丈量尺寸,打造家具。这些在婚礼前都是要搞定的。  男耕女织一般情况下是说穷人家的生活,现在田地里也有男耕女耕啊,一般稍微体面点的人家都不会让女方出来工作,女方出来工作都是贴补家用,也赚不到什么大钱,家里实在困难男方撑不住家这样
  脑子秀逗了楼主。  
  哈,两边轮流过年,没把娘家吃穷的人飘过。。。  
  回复第15楼(作者:@volcano1705 于
22:27)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  ==========+  
  呵呵。
  恩,楼主我支持你啊,只是你这么传统现代估计不适合你,想尽办法回去见祖宗吧
  @volcano1705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火皇2011
22:30:55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  @漠然漠然漠然漠然 42楼
23:08:32  古代没有装修没有车。。。。。你是不是只觉得劳斯莱斯林肯之类的是车啊?知道什么叫华盖吗?知道安步当车这个词是啥时候出现的吗?  呃,那个顺便纠正层主一下,古代女方要出装修的,男方负责房子,女方去男方家里丈量尺寸,打造家具。这些在婚礼前都是要搞定的。  男耕女织一般情况下是说穷人家的生活,现在田地里也有男耕女耕啊,一般稍微体面点的人家都不会让女方出来工作,女方出来工作都是贴补家用,也赚不到什......  -----------------------------  了了
  我在娘家过年过了十来年了,我娘家也没穷,顺顺当当的,好着呢!
  @volcano1705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火皇2011
22:30:55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  @漠然漠然漠然漠然 42楼
23:08:32  古代没有装修没有车。。。。。你是不是只觉得劳斯莱斯林肯之类的是车啊?知道什么叫华盖吗?知道安步当车这个词是啥时候出现的吗?  呃,那个顺便纠正层主一下,古代女方要出装修的,男方负责房子,女方去男方家里丈量尺寸,打造家具。这些在婚礼前都是要搞定的。  男耕女织一般情况下是说穷人家的生活,现在田地里也有男耕女耕啊,一般稍微体面点的人家都不会让女方出来工作,女方出来工作都是贴补家用,也赚不到什......  -----------------------------  华盖这是帝王将相才能用的东西吧?真搞笑,在古代你以为你们都能嫁入豪门??还不都是嫁入穷人家。
  你要是不把心思放在家产都给儿子不给女儿还有女儿不应该回家过年这种事上,事业会顺心很多  
  点开看了看楼主的ID,傻逼一个  
  @volcano1705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火皇2011
22:30:55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  @漠然漠然漠然漠然
23:08:32  古代没有装修没有车。。。。。你是不是只觉得劳斯莱斯林肯之类的是车啊?知道什么叫华盖吗?知道安步当车这个词是啥时候出现的吗?  呃,那个顺便纠正层主一下,古代女方要出装修的,男方负责房子,女方去男方家里丈量尺寸,打造家具。这些在婚礼前都是要搞定的。  男耕女织一般情况下是说穷人家的生活,现在田地里也有男耕女耕啊,一般稍微体面点的人家都不会让女方出来工作,女方出来工作都是贴补家用,也赚不到什......  -----------------------------  @火皇2011 50楼
23:18:33  华盖这是帝王将相才能用的东西吧?真搞笑,在古代你以为你们都能嫁入豪门??还不都是嫁入穷人家。  -----------------------------  我要说的是古代有车,请注意语句的意思,我回答了你问的三个问题,有装修吗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的意思。不要断章取义,混淆话题。
  回复第20楼(作者:@火皇2011 于
22:30)  @volcano1705 15楼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  ==========  古代房子起码也有家具这种东西吧?车……马车也是车啊……  
  大年初二算过年不?  
  @hy1132 56楼
23:48:30  大年初二算过年不?  -----------------------------  我说的是除夕和初一
  果然点开楼主的名字……果然楼主是来收砖的……  
  怎么办 我姑姑都在我家过了十几个年了  我们家还是好好的  人家公公婆婆 还是和乐融融的  除夕 人多才热闹   我表姐表哥也都习惯住在我们家过年了
  楼主你好,楼组再见,我出贴了
  @volcano1705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火皇2011 20楼
22:30:55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  马车不是车  不用装修,那人家打新家具,婚床,子孙桶那些是啥玩艺??
  目测楼主就是个傻逼←_←  刚刚和老婆争完去谁家过年吧,估计还被骂了
  回复第20楼(作者:@火皇2011 于
22:30)  @volcano1705 15楼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  ==========古代没有装修,那住的都是木头房吗,古代没车,但是有轿子啊  
  呵呵,重男轻女的众多配套规矩之一而已
  我好像也听说过结了婚的女儿在娘家过年对娘家兄弟不好,不过这都那年的老黄历了。  反正我是独生女没哥哥没弟弟,爱咋咋,我去年还就是和老公孩子在娘家过的年,今年去婆家
  我从四川嫁到哈尔滨呢,每年都会父母家过年,现在还想着把老公整到四川来呢,那些破规矩谁理啊?我想回就回!  
  什么年头了啊,还说这个,你也太穿越了!楼主药不能停啊!
  见识了,典型的小农思想、大男子主义。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流毒不浅。
  楼主sb
鉴定完毕  
  这个你只有资格教育自己女儿,其他人家女儿不劳你费心了.
  在这儿找什么存在感啊。
  楼主你是出来找骂的,都快入土的农村老太太才讲究这些。  
  @伊人不至春风不度
22:16:00  我就回去过年了,你咬我啊   —————————————————  Haha~lz是不咬人的、因为咬人的不叫  
  @volcano-21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排  
  @伊人不至春风不度
22:16:02  我就回去过年了,你咬我啊  —————————————————  哈哈哈哈??  
  @volcano-21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点个赞  
  @volcano1705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火皇2011
22:30:55  出彩礼我没意见,不动嫁妆我也没意见,古代有装修有车吗??男耕女织这个词说明女人也是要干活的  -----------------------------  @callmelemontree 58楼
00:13:58  马车不是车  不用装修,那人家打新家具,婚床,子孙桶那些是啥玩艺??  -----------------------------  话说中国传统婚俗不是三书六礼吗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纯属脑子进水你  
  “纳采”指男方向女方送求婚礼物  “问名”指男方托媒人请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女方回复  “纳吉”指男方占卜得到吉兆后,备好礼物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指择日将备好的聘礼送到女家,意思是正式订婚了  “请期”指男方行聘之后,卜得吉日,请媒人告知女家成婚日期  “亲迎”指女婿亲自到女家去接新娘来拜堂成亲。
  @伊人不至春风不度 来自:手机版 时间: 22:16:02  我就回去过年了,你咬我啊  ===============================================  被沙发笑尿了!喜欢这气势,对呀,我今年就回娘家过年,不但回娘家,还带我老公回娘家过年,有本事楼主你来咬我呀,哇卡卡卡卡,笑屎。
  脑残楼主
  这种和裹小脚一样属于封建糟粕  好的传统要沿袭,这种就算了吧
  过年我不回娘家。娘家就在我隔壁单元,天天来我家。
  回复第29楼(作者:@sjzwd 于
22:41)  按传统都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楼主要尊重传统,就别认爹了。  [来自UC浏览器]  ==========  哈哈哈哈  
  @休伯利安上的猫
22:19:12  @火皇2011   还tmd讲传统   传统你丫住石洞,吃生肉,你爹妈老了直接一刀杀掉,养老都不是什么传统   你赶紧的传统去   冻不死你个狗日的  ———————————————  哈哈 看着好解气!  
  哎?啊!哦……好深刻的道理哦!!!!!  
  只是有这种说法而已也听说过,我也一直都在爸妈家过,回不回家是自愿的事,都这么激动干什么,至于吗
  神经病!别放弃治疗!  
  lz煞笔不解释  
  LZ觉得这样的传统习俗很好吗?现在多是独生子女,要是女儿嫁了,父母孤苦伶仃的过年很好吗?时代变了,别拿以前旧社会的一套来说事。  好的传统我们可传承,但是就这个就可以隔一旁了。
  楼主,你还是穿越回古代吧,如果你嫌路途太远,要不你穿越回解放前也行的。  走好,不送
  楼主何必呢,你再怎么说要回娘家过年的还是要回的,人家自己开心就好。  我今年就在娘家过,婆家几年去过一次大年夜,我跟我老公都觉得没问题,哈哈哈!!!
  lz,你为什么不去住山洞?  lz,你为什么不穿树叶和兽皮?  lz,你为什么还吃煮熟的食物,你们不都是茹毛饮血的吗?  lz,你为什么还上网,不去狩猎?  。。。。。。  我说的这些可比你的传统传统多了,lz,你是把除皱针打到脑子上了么?
  我们山西就是这样啊!  
  楼主你妈是不是还天天裹小脚,你爸是不是三妻四妾,封建余孽还没死光呀  
  @volcano1705 15楼
22:27:20  按传统女方出嫁是要收彩礼的  按传统嫁妆是属于女方私房钱,不拿出来花的。  按传统女方不用出装修钱不能陪辆车的  按传统男方有义务养老婆养小孩,老婆还要工作是很丢人的。  LZ应该把传统说全面了  -----------------------------
  @dxxxtt1968 49楼
23:30:01  你要是不把心思放在家产都给儿子不给女儿还有女儿不应该回家过年这种事上,事业会顺心很多  -----------------------------
  合着生一个女儿的父母就该自个儿管自个儿过年?这会讲传统了,传统的纳吉问名彩礼啥的不都已经被喷的一无是处了么?
使用“←”“→”快捷翻页结婚第一年六月初六不能回娘家吗-55BBS 我爱购物网
&&结婚第一年六月初六不能回娘家吗
结婚第一年六月初六不能回娘家吗
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风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 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 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 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南昌人对于拜年也是很讲究的。初一儿子给父母拜年,幼辈依次给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邻居贺年。初二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三女儿回娘家要给邻居分糖饼,体现邻里关系融洽。 在过年期间,初七是很重要的,南昌民谚:“上七大似年。”因为传说女娲造人就是在初七。初七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糊羹,人们认为,吃了糊羹,象征步步高。 过年的最后一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灯节”。 南昌的婚庆风俗由来已久,让一代代人感到妙趣横生,迎亲便是其中的一项。  迎亲的日子到了,男方家一大早设宴招待女方客人,宴席散去之后,由男方家一年长者和家人一起去“迎亲”。过去迎亲的花轿需八人抬,男方家配上“杠箱”和“礼篮”。那时候的婚礼很隆 重,配上肉一百斤、面一百斤、花饼一百斤以及大洋六十块等。姐妹宴则是为了辞行娘家的小姐妹。所有物品上都洒有红纸屑、松板,并放上红蛋、“喜”字剪纸。   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用鞭炮相迎。可女方家帮工们都闭门不让男方家客人进门,争要男方家的喜烟、喜酒、喜糖。而迎亲的在门外唢呐锣鼓大作,以示“催妆”,双方谈妥后,大门方打开,女方家设宴招待男方来宾,并收下伴送三礼,把蛋、糖、饼等都送给来看热闹的小孩。这时女方家又借口东西不足数大骂男方家,男方家来的人也借辞解释或与女方家对骂,双方争执不休,正所谓“越骂越发”。   虽然现代社会提倡移风易俗,但古老而淳朴的婚庆习俗源远流长,并融入了现代文明当中
5条其他回答
苗族,现有人口74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享誉盛名。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苗族曾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生活习俗 :  吃:1.吃油茶。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3.吃青菜。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上层为人居住。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节日、宗教信仰  节日,除了汉族的节日外,苗族还有以下节日。  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  2.四月初八吃乌饭,纪念杨再思,也有传说是纪念要一妹乌饭用树叶煮成,要提前将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乌饭;近处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给她们送去。此俗仅限于杨姓。  3.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挂纸、烧香。一般都将家谱晒一次。  4.十月初二过"小年",要杀老鼠吃。  信仰:1.敬奉杨公再思。过去,乡境内有飞山庙16座。每年秋天举行盛大的庆庙活动。唱几天几晚人戏,其中"扛华山"和"打求财"等是每次必唱的节目,主要内容是,教育家庭和睦。在庆庙期间,要摆猪首、装香、烧纸。2.过去祭祖要杀牛,以自然寨子为整体,举行杀牛仪式,牛内脏用来祭祖先然后每人带一份肉回家。3.敬奉幡蝴,传说幡蝴是苗族的祖先。   婚 丧 习 俗  恋爱: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结婚: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现在改变了许多。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丧事:老人落气时,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备有斗(容器)、凉筛,坐在斗上脚踏凉筛落气。洗尸,由长教子井里担水,参入桃叶、菖莆叶煮成温水给洗尸,洗过的水(倒入便桶),让其后代每个尝三点,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饭水",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要保存着,殓时放入棺材内,死后头发禁烧。进棺材时,口含银,手捏茶叶米还要到飞山庙点亮
习俗 服饰 壮族男子上身着青布对襟衣,下穿大裤管长裤,头缠青纱帕或青、蓝布帕。妇女上身穿无领大襟衣,系绣花围腰,下穿大裤管长裤,或穿青布蜡一染筒裙,筒裙分有皱折和无皱折两种。衣裤、袖口、脚边和筒裙绣有花边图案。青年妇女缠绣花小方巾,中老年则缠帕子。脚穿翘尖绣花鞋。姑娘佩戴耳环、镯头等银饰。建国后,已逐渐改着汉服。 饮食 境内壮族主食大米,部分地区兼食玉米、小麦等杂粮。喜食染成红、黄、绿色的糯米饭以及米凉粉、米白酒,除夕夜食鸡蛋。平时腌制的食品有腊猪肉、香肠、卤腐、酸菜、酸萝卜等。壮族多居河边,故喜食鱼、虾、螺等水生动物。 住房 建国前多住茅草房,也有住岩洞的。建国后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住上土掌房和土木结构的瓦房。境内壮族都是各家1院,住房为一楼一底,楼上堆放粮食和其他杂物,正中一间为堂屋,人住两边间。厨房建于住房一侧,畜厩建在围墙之外。 婚俗 境内壮族男女婚嫁,男家须请媒人到女家说媒。媒人带着糖、酒到女家,先问姑娘父母:“你家的锁璐配钥匙了?’’若回答是:“我家的锁还没有配钥匙哩!”即姑娘还未曾订亲。媒人便把男家的情况向女家作一番介绍,女家如有意许配.就将姑娘的“八字”由媒人转告男家。男女“八字”如无冲克,即可订婚。订婚后,男女均改口称对方父母爹妈,逢节庆时,女婿要向岳父家送礼,农忙时帮助干活。过一段时间,媒人带着酒、糖、猪肉、米、布及其他礼物去女家“吃糖酒”。“吃糖酒”的时间一般为二月初八或腊月初八。为取有福有禄,吉祥之意,所送礼物须带“六”的数目。媒人还要向女家征求娶亲的日期,说定礼物种类、数量和聘金。到选定的结婚日期,男家请6^-8人与媒人如数将所定的礼物和聘金、并带半头猪肉、米、酒等到女家迎亲。姑娘拜过父母要哭着离家。结婚当晚.举行闹洞房、对歌、跌脚等娱乐活动。第三天新郎新娘回门,以后每年正月,要到岳父家拜年。 禁忌 出嫁的女儿不能在正月里回娘家哭闹。初一、十五,忌别人家的牲畜进家。清明节和七月半是祭鬼节,忌带小孩出门。公公不能进儿媳卧室。在婚嫁喜宴上,孕妇忌看新娘。六月初六禁止下田干活。田地里庄稼长苗期间,禁吹树叶,稻谷成熟时忌吹笛子。 丧葬 人去世后,即放鞭炮或鸣枪3响,孝男或孝女要到水边烧香焚纸钱“买水”。水“买”回家后,用芳香树叶煮水给死者洗净身子,男剃头,女梳发,穿好寿衣停放在垫白布的木板上。如死者为母,孝子则头顶孝布,腰系麻丝哭着到舅舅家报丧。待舅舅家来人吊丧并看了遗容后,请端公为死者开路,择日入棺装枢。出殡时,死者亲属跪伏地上送出家门后,一人手持火把在前,随后是乐队,孝子依次扶着灵枢抬杆送到墓地安葬。从安葬的当日起,要给死者送3天水饭,第一天送到坟山,第二天送到半路,第三天送到村外。以后每年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上一次坟。 节庆 境内壮族节日以春节和六月六最为隆重。除夕祭祖,初一不出门,在家吃团圆饭,初二开始走亲串戚,青年男女举行打肉块、打鸡毛包、打磨担秋以及打篮球等体育活动。农历六月初六是农作物生长旺盛时节,家家户户包粽子、蒸米糕、春糯米把耙、杀鸡宰羊祭供土地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外,还与汉族一样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等。 信仰 境内壮族的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每家堂屋的左下方墙脚,都供祖宗牌位,少数人家供“天地国亲师”牌位。每年春节、正月十五、中元节,都要接祖送祖,祭祀祖先。祭山神是较隆重的祭祀活动,全村所有的人都参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凑钱买猪、鸡、酒等食物祭山神。六月初一祭土地神,各家到田头或溪水头杀鸡祭祀,将鸡血滴在水中,烧纸钱点香柱,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分布地区: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冬至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等,你知道有哪些呢?■腊月冬至过后,进入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八粥用糯米、红豆、桂圆、枣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混煮成甜稀饭,据说腊八粥源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独坐菩提树下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八日之夜悟道成佛,后人为了不忘他成道前的苦难,于腊月八日吃。【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灶神粥以做纪念。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初一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祭祖柑、饭、发@、甜@、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初一禁食菜汤和甜@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家中垃圾的处理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初二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初三▲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初四【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初五【迎财神(开张)】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初六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初七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台湾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初九【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语称为天公生。玉皇大帝在佛教称为「帝释」,道教称「元始天尊」,儒家称为「昊天上帝」,民间信仰叫「天公」,认为是万物的创使者,最伟大的神。半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典。祭拜时焚烧天金,天金俗称太极金,为极高贵的金纸,是祭拜天公与三界公时所用的。■十五【元宵节(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台湾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花灯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回答时间: 12向TA求助 回答者: 慕莎LB | 二级擅长领域: 星座/运势 恋爱 校园生活 交友技巧 学习帮助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相关内容 广州过年习俗的作文 广州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2 广州过年的习俗 广州的过年习俗 广州人过年的习俗 93更多关于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的问题>>查看同主题问题: 广州 过年 过年 习俗 农历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5称骨算命是以(二十四节气)立春算,还是以农历算,我的刚好立春,但....2回答我记得农历过年前后有一天要生火,叫“烤百木”,说是可以去病,祛病....0回答大师,我是1981年农历4月12日早上7点到9点这段时间出生的,想在过年初....1回答今年是不是农历29过年?是不没有农历12月30.3回答今天2011年农历12月24日 ,距离过年还有几天?.2回答5过年放假是几天?cell.3回答过年前几天江阴哪个银行可以开户办理网银的.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2条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回答者: 我巅峰 | 一级
10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与这最大的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广州市民过年,也有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相随。然而一代代人过去了,广州人的春节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连财神也有了卡通版。一些代代相传的民俗更被年轻人淡忘。下面,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广州的传统春节。包括新春喜庆日程、广州春节的最大特色迎春花市和新春食品等。新春喜庆日程-了广州人过年忙碌又热闹。广州自腊月廿三“谢灶”那天开始,便进入了年关,每天活动都有严密的安排。即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S(S,广州方言,即东西),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是节前的安排。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说到贡品,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冬柑,年橙,谢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时候要用柑桔,过年用橙,而谢灶就要桔)。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从谢灶那天起,就开始进入年关了,人们忙碌起来。廿四开炸,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的习俗了。《粤东笔记》所云:“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开炸的东西大概会有炮谷、煎堆等。廿五蒸糕:广州市除蒸年糕外,还喜欢做萝卜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扫屋,以便干干净净迎新春。还有“迎春扫尘歌”:腊年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至于廿八包粽,我从来没有听过,问了家里的老人,他们都说广州现在没有这样的习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这样的习俗在粤西地区还有保留。我们家廿八会去买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等年货。廿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单语多写着:“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这些单语都是要按照神位来张贴的。三十团年,ι毖迹菁捞斓亍⒆孀凇⒔硬粕竦龋庖惶欤彝ブ鞲久嵌蓟岷苊ΑM砩先页酝拍攴梗缓缶驼浇胄碌囊荒辍U饫镆硗馑狄桓龃车南八祝阒萑私小翱排凇薄D耆硎匾怪辽钜梗盍汲郊保搅私蛔又剩愦蚩竺潘怠翱糯蠹保蛘咛虾斓滋探鸬摹翱糯蠹钡ビ铮湛排凇4耸备骷腋骰В闳急夼凇S行┤宋恕扒琅谕贰保崞鸺阜种影雅谏障臁F渌宋派右皇北夼谄朊鸲中父鍪背健A饺愫蟛胖鸾グ簿蚕吕础K牡愣嘀樱夼谟忠淮蜗炱鹄矗教炝练街埂?懦鋈ィ壹颐趴冢蠼中∠铮计搪艘徊阈撬榈呐谥窈熘剑鎏砹瞬簧俳谌掌铡5窍衷诘墓阒荩捎诮沽吮夼诘娜挤牛σ挂丫挥姓庋男履晗肮吡恕K淙换故腔嵊行安慌滤馈钡娜嘶帷翱排凇钡侨饶值某潭日媸遣患肮ァI倭苏庖换疃苁蔷醯茫衷诘墓暧胄∈焙蛳啾龋彰挥姓饷吹呐ê瘛2唤鍪恰翱排凇保衷诘墓阒萑吮A粽庑┙谇胺缢椎囊膊欢嗔耍梦壹揖倮易约壕醯茫喽云渌彝ィ颐羌宜闶谴航诘南八谆故潜A舻帽冉贤暾摹Xト辉睢⒇テ呦S、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些活动还是有进行的,母亲在年关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蒸一些糕品。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广州家庭都怕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里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团年。正月初一开始过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礼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春节的活动,一直闹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行大运” 大年初一。据说是以前的广东人,初一早上就会到野外去郊游。有的绕着村边,有的围着田园,有的循着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称“行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胜意。正月初二谓之“开年”,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继续拿我家的情况举例子,早上妈妈会杀鸡拜祖宗,拜完之后就开始做开年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吃完开年饭,就带齐东西回到外婆家,开始拜年。走的时候,外婆或者外公就会把用红纸捆扎的生菜,芹菜,葱给妈妈,当回礼。表示:全家生机勃勃,大人勤勤恳恳,小孩聪明伶俐。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日游花地的风俗。新春期间,广州人有很多禁忌和习惯: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在春节期间,亲故见面,总是说些甘露醇语,相互祝福。如恭喜发财、龙马精神、万事胜意等。过年期间,长辈会给小孩一些钱,称为“利是”,寓吉祥之意。过年的菜肴除鸡外,商店还必备烧肉(取红烧赤壮之意)、鱼(年年有余)、发菜蚝豉(发财好市)、粉丝(联绵不断)腐竹、甜竹(富足、甜足)。甚至旧时女人洗头也要挑个吉日,初一、十五不能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不过随着科学普及、时代进步,一些迷信的风俗也逐渐消失,为新的社会风尚所取代。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间千年难易的情结:“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许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这些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花丛中斟酒祝福。我觉得,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春节来了!”“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工铺设起来的。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因此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以上两段话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里面的话。的确,广州的春节是用花砌成的。广州人过年不吃饺子,广州人过年要逛花街。广州传统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则在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这些花街就已禁止车马通行,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售花的棚架和摊档。花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几天就开始运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市,那时十里花街上张灯结彩,喇叭里播放着轻快的广东音乐,人们看花、买花、“卖懒”,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农住吃都在花市。除夕之夜。花市进人高潮。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常常还有著名书法家应众挥毫,更加热闹。直到午夜两点钟,人们才慢慢散去,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拍卖,不留一点剩余。游花街的人们,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拣到了很好的便宜货。于是乎人人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广州的花街,不是普通的人造景观,不是人为的“城市名片”,更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广州花街是一个巨大的鲜花买卖市场,它是广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节目,它更是广州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过年逛花街跟饮早茶这些习惯一样,是广州人独有的文化现象,是让广州人有别于其他中国人的重要特征。广州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州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州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广州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年华。除夕案头齐供奉,香风吹暖到人家。”据说,广州的花市萌芽于唐朝,成形于明清,历久不衰。为何广州人对花情有独钟?不是因为广州人都是懂得赏花的雅士,而是因为花能代表无数的好意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比鲜花更能表达世上最美好的祝愿。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是需要表达愿望的,是需要去旧迎新,希望一年比一年好。而广东人尤其迷信,所以过年一定要把“意头”这个东西搞得淋漓尽致。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广州人们的这种心态和需要。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以外,更已经成为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行一下花街,可以给你带来好运气。不好的变好,好的更好,所以花街适合任何人士去一趟,可以是一家大小,可以是一对情侣,也可以是一群希望来年能找到伴侣的光棍。花街是一个充满欢乐喜庆的大海洋,一年之中,逛花街就是广州人走在街上觉得最放松的时刻。最传统的应节食品象征了广州人对过年的期盼:民以食为天,尤其是最会吃也最能吃的广州人,过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而且品种非常丰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虾、年糕这些都是广州的最传统春节食品。俗谚云:“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时候,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奶奶,妈妈带着我一起做“油角”,虽然我不是很爱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乐,也是过年的一种乐趣。再有“糖环”、“冬果”、“蛋散”、“芋虾”等油炸食物。“糖环”用糯米粉搓成团,压进木模中,逐个“批”出,炸成金黄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咸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条状或片状炸熟。“芋虾”是用槟榔芋刨成丝后和合米粉浆落油锅,吃起来酥化可口。“蛋散”用面粉加猪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后粘上糖胶;咸的加南乳、盐拌粉,吃起来酥化可口。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不得不提的是广州人的餐桌的菜式。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芍硎殖啤胺⒉凭褪帧保⒉沈呼础昂檬路⒉啤保趟岵顺粗砩啵ü阒萑顺浦砝┙小耙槐就蚶保聪拾俸辖小鞍倌旰煤稀保说ò嵌浇小奥亟鹎保慊垢医小袄仙倨桨病薄;褂懈髦旨嘀破罚榔涿弧暗し锍簟薄鞍倌癯铩薄傲锍氏椤钡鹊龋灰欢恪<κ切麓翰穗戎斜夭豢缮俚模健拔藜Σ怀裳纭 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最后要说的是一些迎春活动,如舞狮、舞龙、踢踺子、放烟花等。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广东醒狮舞起源佛山,相传在明朝初年,佛山地方出现过一头独角怪兽,眼大口阔,不时发出“年、年”的响声。只要怪兽出现,老面姓便大受遭殃,不是牲畜受害,便是庄稼被糟塌。后来,大家想了一个办法,用竹篾织成若干个狮头模型,涂上斑驳颜色,埋伏于郊野村落,一旦怪兽出现,便金鼓齐鸣,舞将起来,惊走怪兽。于是人们认为狮子有镇妖驱邪、如意吉祥的兆头,以后,便于春节期间,各乡各村均以舞狮子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这便是关于舞狮子起源的说法。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其次是舞龙,广东的龙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龙和纱龙之类,白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至于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传统文化,现在好像没有太多人会做了。广州每年的大年初一就会在珠江边放大型的烟花。那天晚上沿江路等地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广州过年,热闹丰富,让人感受深切,广州的本土传统文化是多么的浓烈。然而,历史长河的流逝是很快的,人们的观念容易被新的东西游移,特别广州市又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世风嬗变也是不争的现实。如今生活好了,大家的观念也变了,春节的活动各有各精彩。然而,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态以及传统习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大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小到一个城市的过年习俗,这。一切都需要靠民众的力量建构,维护。广州过年的习俗作为民俗文化的识标之一
济南  年初二回娘家必须拿上礼品,按老规矩讲,就是一刀肉(不能少于四五斤)、两条鱼(鲜鲤鱼,每条鱼须在一斤以上,也称“对鱼”)、三瓶白酒外加四斤点心(鸡蛋糕、长寿糕、桃酥、百子糕),这几样礼品统称“四色礼”,寓含着一年四季平安、四季发财的美好祝愿。  青岛  从正月初一开始走亲戚。在青岛,“亲”与“戚”是严格分开的,大年初一这一天是给重要人物和长辈拜年的,以前是需要给长辈磕头的,现在不怎么讲究了,一般就是作揖问“过年好”而已,但姑表姨表亲戚是不可以在这一天走动的。初二那天给姥姥拜年,姥姥不在了给舅舅拜年,初三是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四是未结婚但已订婚的准媳妇给未来的公婆拜年,从正月初五开始,就是走动姑姨表亲的日子了。  走亲戚带礼物,青岛方言叫“打点个篓子”,是因为以前走亲戚用的都是用外面刷清油,用细竹条编就的竹篓子。至于里面放什么东西,则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家里有什么就随便放什么,一两瓶即墨老酒,两包青食饼干,几个苹果,也就成了。反正亲戚家也只是会拿出一两样,再压回去一两样,换一下,不让空着篓子回去。  淄博  回娘家时,闺女们会把蒸好的馍头作为基本礼物装进一个箢子里,然后再在箢子的四角放置四包用红纸包装的点心,随之再用几个烧饼进行插空。这样一来由于烧饼插空后还要高出箢子一大截,当最后用红包袱盖起箢子时显得既喜庆礼品又多。预示着小日子红红火火,美美满满。  当闺女把一箢子的礼物带给爹娘后,爹娘一般是不回送礼物的。爹娘也不会把闺女的礼物全收下,而是留在箢子底部一部分,意思是不能让闺女空手而归。  潍坊  旧时礼薄,一般人家带上馒头、糕、肉或串上两斤大果子(油条),再好一点的提上两斤点心,打上两斤散酒。闺女回娘家,带的“手帕子”(潍坊对礼物的笼统称呼),除了点心、酒,许多还把除夕夜“压锅”(除夕夜用两条白鳞鱼、两块豆腐放在做饭的锅里)的白鳞鱼带上一条。  烟台  串亲戚,烟台方言叫“出门儿”。在烟台,春节最有特色的“出门儿”礼品是一种叫做“饽饽”的面食。每年腊月二十三(即小年)以后,家家都会做很多“饽饽”。将面粉发好,需要揉很多遍,做成小鸟头、大圆身子的形状,叫做“奶儿饽饽”;或者做成圆圆的形状,身上插满切好的红枣条,叫做“枣饽饽”。  威海  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时间一般是从初二到初五、初六,最晚可以延至十五。曾经有这样的顺口溜:“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没饽饽又没肉。”那是说日子过得不好,穷得到初五、初六就没有好吃的东西了,意思并不是说拜年、走亲戚不能到初五、初六。走亲访友所带礼品,一般是四个饽饽一包桃酥。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是重要亲戚,还会带一瓶酒。  泰安  初二这天,新女婿去丈人家要带六重大礼,这六重礼还必须得凑够八件。其中有两只公鸡、两条鱼、两瓶酒、一个后肘、一包粉条。还有一种叫新三年旧三年的说法,意思是结婚三年之内的女婿每年去岳父家都要备办相同的礼物,后三年可以稍差些,直到六年以后才能随便。  莱芜  一般走亲戚送礼的时候要挎着一个箢子,里面放上十几个白面馒头和自家亲手做的年糕、粽子。年糕做得像个宝塔,分九层,每一层都会按上一圈红枣,年糕蒸熟后,红枣一个个的刺棱在外面,鼓涨涨的,有的还裂开了嘴,样子煞是可爱。  菏泽  一般去朋友家里,多是在春节前,而去亲戚家,则是放在年后。无论是去哪家串门,都要避开下午,很多人认为下午看望朋友是不吉利的。既然是过节访亲问友,就不可能空手前往,总是要带些礼物的。春节期间带的礼物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便是烟酒糖茶糕点水果之类了,也有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买衣服的,同时也不会忘记给孩子一份压岁钱。  临沂  在临沂,过年走亲访友叫“出门”。出门时都要带些礼物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所带礼物不外乎馍馍、菜包、豆包、粉条等,家庭条件好的,放上一两条鲤鱼、一两包饼干或桃酥,给年纪大的老人称一斤白糖。  枣庄  人们多在节前提着礼品串亲戚,叫做“送节礼”,节后是纯粹的拜年。关于礼品,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数量必须是双数,以示吉利。主家会回一些粉皮、粉条等特产。  德州  德州过年走亲戚送礼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馍馍篮子”是最主要的礼物。即便是生活水平最差的闺女回娘家时,也要把在婆婆家蒸的白馍馍、炸果子等食物装到篮子里,上面再盖上条比较干净的羊肚子毛巾就齐了,稍好一点的还会买两包油果(点心)带上。  聊城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走娘家所送的礼物不外是点心、馒头,捎带些糖酒、水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时兴送四色礼物,分别是酒、鸡、鱼、肉,各样都必须是双数,娘家各样只留一半,另一半返还。娘家作为回报,要送枣花糕,个头相当大,银盆似的,寓意年年步步高(糕)。结婚前三年要带如此丰厚的礼物,以后就随意了。  滨州  旧时回娘家一般会给娘家带二斤馒头(馒头上点上红点)、二斤挂面,家里条件好的,会再买斤糕点,放在一个用塑料编织条编的筐子里,用布盖好。回来时,娘家会从拿去的东西里留一半,剩下的一半自己再带回来,这叫“留余头”。走亲戚也是送馒头挂面
隼霸露凉螅肱├拢壮评霸拢霸鲁醢艘岳鞍酥啵鞍酥嘤门疵住⒑於埂⒐鹪病⒃孀印⒗踝印⒒ㄉ㈤蛔印坠⑺勺踊熘蟪商鹣》梗菟道鞍酥嘣从谟《龋鹱媸湾饶材岫雷刑崾飨驴嘈辛旰螅沼谠诶霸掳巳罩刮虻莱煞穑笕宋瞬煌k成道前的苦难,于腊月八日吃。【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灶神粥以做纪念。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k打小报告。■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初一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祭祖柑、饭、发@、甜@、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初一禁食菜汤和甜@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家中垃圾的处理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初二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初三▲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初四【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初五【迎财神(开张)】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初六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初七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台湾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初九【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语称为天公生。玉皇大帝在佛教称为「帝释」,道教称「元始天尊」,儒家称为「昊天上帝」,民间信仰叫「天公」,认为是万物的创使者,最伟大的神。半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典。祭拜时焚烧天金,天金俗称太极金,为极高贵的金纸,是祭拜天公与三界公时所用的。■十五【元宵节(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台湾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花灯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月初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