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准备走遍我的世界手机版玩法怎么玩法

退休后我成了“董事长”6个杭州老人的退休生活样本-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讲述人-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退休后我成了“董事长”6个杭州老人的退休生活样本
日,23名欧洲老人开着13辆房车游世界游到杭州。 糜利萍 摄  六个身边的样板 一些国外的实例   本报记者委托海外浙江学子帮大家灵灵全球市面  退休后我成了“董事长”  6个杭州老人的退休生活样本  讲述人:杨阿姨,64岁  家庭情况:三世同堂  退休后生活:刚退休的那几年,我和我老公两个人住,生活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6点,到城隍山上跳操,跳完后,买菜,然后回家洗衣服,搞卫生,晚上看看电视,打老K的节目我是每天晚上必看的。我们这个单元,住的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白天,我们的房门基本都不关的,在门口一边择菜,一边跟他们聊聊天,日子蛮好打发的。  我们山上一起跳操的有十几个人,关系都很好的。每周二,都会聚会一次,她们叫我董事长,经常去龙井、茅家埠喝喝茶什么的,满杭州跑的,中午,大家敲瓦片儿(杭州话,意指AA制),很开心的。我们这个队伍里好几个年纪还蛮轻的,有个女的三十几岁,住在深蓝广场,家里很有钱的,老公开厂的,她是家庭妇女,平时没什么事,就跟我们一起玩,也很开心的。后来,我女儿生小孩了,我就搬到女儿这边来了,现在每天在家里带小孩,也没空去山上跳操了。  记者 赵洁 胡信昌 冯云浓  杭州现在有多少老年人(60周岁以上)?  113.2万人!  这是截至2009年底的数字,占总人口的16.65%,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5.48%)和全国平均水平(12.5%),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   在这113.2万老年人中,有多少是空巢或独居老人?这个数据现在还不清楚,但肯定不少。  怎么让这些空巢或独居老人的晚年过得更充实,更幸福,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话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老人,我们每个人也会变老,而等我们变老的时候,相信,空巢老人还会更多。  今天,我们不讨论理论性的东西,也不讨论什么才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今天,我们请身边的一些老人说说他们的退休生活,这些老人的退休生活,有的精彩,有的很平淡。另外,我们也请生活在杭州的外国人,及生活在国外的浙江学子,说说外国老人退休后的生活。  日本:每天监测用水量   英国:推出健康智能屋  据日本《读卖新闻》日报道,为了解决独居老人发生意外后可能很久也无人知晓的问题,日本东京水道局推出一项每天用电子邮件向儿女发送独居老人用水信息的服务,这一服务首先要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电子指示器,记录每小时用水量,之后将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指定的手机。儿女可选择了解老人每天某一时段用水的情况,如做饭或洗澡的时间,以便通过用水情况了解父母是否健康安全。“人们每天都要使用自来水,很容易从用水数据变化中知道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水道局官员说。  另据《环球时报》日报道,日本一电器公司推出一款专为独居老人设计的电热水壶,这款水壶会记录老人按钮烧水的次数,安装在水壶底部的无线通讯装置,会向服务器发出信息,让提供监控服务的公司看到老人使用电热水壶的情况。与此同时,服务器每隔一天将老人最近3次使用电热水壶的时间,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其指定的监护人。当然了,要享受这项服务,老人得按月支付服务费。  除此之外,日本一家公司还推出了名为“看护高手”的商业服务系统。这种系统在洗手间及浴室中装有红外线装置,一旦老人一段时间内在里面没有动静,系统就会自动向家属发出警报。  各国妙招守护空巢老人  讲述人:朱文婧,目前在英国工作  情况介绍:英国一些城市会低价出租给市民郊区的土地,英国许多老人就会租这些地,然后去种花种草种果树种蔬菜。  做慈善事业也是英国老人退休后的选择,常有这样的活动,退休老人们组织在一起,去小山上捡垃圾等,既锻炼身体,也保护了环境。英国还有非政府组织,关心老人们的生活,他们把状态好的老人组织起来,去拜访另外一些老人,了解老人们的需求,有问题尽快去帮助解决。这些老人还有个最大功能,陪老人们聊天。  另外,英国老人退休了做得比较多的事情是自己动手装修自己的房子。英国人的人工成本很高,我们公司里有位兼职的英国老人,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花在装修自己的房子上,一间间装修,整套房子装修好,有时要好几年。  英国老人喜欢到郊区种菜  我现在每天的乐趣是上淘宝网  看看外国人退休后在干些什么?  据新华网北京2月21日电,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款智能屋,它将家里所有电器设备的控制器合为一个触摸屏,老人可通过它,控制所有连接设备。出门在外时,还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家里设备。 居住在智能屋里的老年人,手腕上戴有一条腕带,随时随地检测老人的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重要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接收者手里,譬如老人的儿子。如果老人摔倒,腕带将立即启动报警装置,通知智能屋的服务商或老人的亲戚,查看老人是否休克。  讲述人:徐大伯,75岁  家庭情况:和老伴两个人住  退休后生活:我不喜欢逛街的,也不喜欢串门,西湖边我都好长时间没去了,我喜欢呆在家里,用现在时髦的话讲,我是个宅男。我现在每天要做两样事情,上淘宝网和逛超市。我家边上就有一家超市,走走过去5分钟。每天上午,我喜欢到超市里逛逛,看看里面的人,看看新出的产品,蛮有意思的,最后带点菜回来。吃完中饭,睡一觉。下午,我一般在家上网,看看新闻,然后下盘棋。淘宝网我蛮喜欢的,买东西很方便。外面太挤,车也多,像我有三高,去挤公交车,太累。在网上,我可以慢慢挑,甚至挑个几天,如果在商店里,人家老早翻白眼了。现在我穿的衣服,还有一些家电,都是在淘宝网上买的。人家还送货上门,不满意,还可以退货,这比到商店买东西好,蛮适合我们老年人的。  法国老人爱旅游   老龄化是个国际性的话题,对于欧美等国来讲,几世同堂的概念更淡,绝大多数年轻人到了18岁成年后,就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我们所谓的空巢老人的比例也比中国更高,国外老人退休后在干些什么?  美国:推出“就地老去”运动  六公园英语角里的90岁大伯  讲述人:俞回春,90岁  家庭情况:和老伴两个人住  退休后生活:我很忙的,今天,中央电视台还打电话给我,说要来采访我,也不早几天打来,我都还没准备好。我的兴趣有两样,说英语、吹口琴,经常去六公园英语角的人肯定认识我,我现在90岁了,还经常去六公园英语角。解放前,我在上海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工,每天有外国船员来买东西,因为听不懂英语,买卖做不成,经常被老板骂,我就自费去上了夜校。1955年到杭州工作,英语也一直没丢掉。退休后,有的是时间,那个时候,杭州人懂英语的人很少,外国人来杭州游玩很不方便,我就经常到西湖边给外国人当免费导游。旁边的人看我英语说得这么好,都想跟我学,后来,每个星期天,我就到六公园英语角教大学说英语。现在,懂英语的人多了,但我只要有空,还是喜欢到西湖边走走,跟外国人聊聊,顺便向他们介绍杭州六公园的外语角,鼓动他们到那里教杭州人说外语。  我觉得老年人吧,一定要有点事情做,哪怕没事情也要找点事情做。我有个老同事,现在也80多岁了,是个女的,一开始给子女带小孩,后来小孩大了,都搬走了,就剩下她和老伴两个人,一下子空下来了,难受,你知道她后来找了点什么事情做吗?你肯定想不到的,拍苍蝇。每年五月份有苍蝇以后,她就在小区马路上拍苍蝇,一天两次,每天要拍一个多小时,已经拍了七八年了。大家都说,自从她有了这个爱好后,我们小区里的苍蝇真的少了好多。拍苍蝇要蹲下站起,要眼明手快,也是一种锻炼,两全其美,我觉得这也蛮好的。  日本老年人退休后重返大学校园  讲述人:鸟井俊佑  家庭情况:日本人,浙江树人大学教师,父母在日本  情况介绍:日本人的退休年龄通常是60岁,可是到65岁才有退休金,中间这五年还是要找点事情来做的。很多人选择在退休后继续工作,还有一些老年人到学校接受再教育,不是中国这种老年大学,而是和年轻人一起上学,有的读本科,有的读研究生,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讲述人:吕姝,现在日本工作  情况介绍:在日本,常可以见到“老爷爷”公交车司机,“老爷爷”出租车司机,“老奶奶”食堂人员,“老奶奶”清洁员等。我在食堂打工时,认识一位老奶奶,60岁左右,负责在食堂做乌东面。每天下午4点上班,晚上10点回家,一星期五天,日日如此。甚至过年时,因为食堂放假不上班,还去做别的零工。  我问她,过年怎么也不和家里人在一起?老奶奶说,就算大家都回来,也不用一整天都呆在家里,还是趁这几天多赚点钱。  在日本,存在着不小的贫富差距。从大企业退休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条件一般的,就要为生计而奔波了。  不管有钱没钱,日本老人都有共同之处,就是子女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存在感很小。日本年轻人很少麻烦老辈带孩子。我认识的北口太太最常挂念的亲人是她的外孙们。一说到外孙,她就滔滔不绝,但虽然住得很近,开车只要5分钟,平时都不往来。北口太太说,“在我和老头子两个人的家里,一下子涌进来女儿一家四口,真是很恐怖!”  讲述人:江津,在法国学旅游管理  情况介绍:在法国,年轻人高中毕业就搬出去单独住了,很少回家。老人生了病,子女也不会像中国小孩那样在父母身边照顾老人。我婶婶是法国人,她爸爸得了癌症,婶婶也是一个月去看一次。法国老人都很好强,在公交车上,你给老人让座,老人不会领你的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法国的老年人,晚年生活一大消遣是旅游,全世界到处跑。法国有旅行社专门针对老年人推旅行线路,像中国10日游的均价是1500欧元。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在未来20年里,美国“最老的老年人”群体,也就是那些85岁以上的人预计将会膨胀,特别是“婴儿潮”(指美国二战后出生的一代)已经步入老年,这一老龄化浪潮会给医疗体系带来巨大负担。同时医生、护士和护理员的短缺却在不断加大。兴建看护住所的速度无法快到容纳每个人,而且即使可以,由此带来的成本也是个天文数字。  “企业和政府的决策者意识到,假如我们继续按照现行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就会被巨额开支拖垮。”华盛顿老龄服务技术中心主任阿尔万说。他认为,解决办法是创建一套全新的护理模式,可以让老年人留在熟悉的环境中,直到故去。“家有其固有价值,在家里,老人有成就感,并得到安慰,这些感觉是其他地方无法给予的。”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近年来,美国开始推行“就地老去”运动,相当于中国的居家养老。美国“就地老去”运动委员会执行董事贝尔认为,当老人们住在宿舍一样的养老院里,那种失落感和绝望感将让很多人的老年岁月毫无快乐可言。  新技术为“就地老去”运动铺平了道路:在老人居住的房间里,安装上传感器和摄像头,记录老人在家中关键地点的活动,比如浴室、厨房、入口和卧室,远在他乡的子女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自己的电脑上,全天候查看父母的情况。  美国的老人城  每天下午我要游泳  讲述人:俞大伯,78岁  家庭情况:与老伴一起住,儿子女儿都在国外工作  退休后的生活:我儿子51岁,在法国里昂大学做教授。我女儿48岁,在美国纽约主持一个实验室。我退休20年了,2008年之前,我和我爱人就像两只候鸟,一会飞法国,一会飞美国,再飞回来,这两年飞不动了,2008年之后就没再出去了,而且孙子也长大了,不需要我们照顾了。  我和爱人都是知识分子,道理很明白,退休后社会不需要你了,儿女不需要你了,我们是没事情的人,所以要自己找事情做。我和爱人退休工资还不错,很多年前我们资助了5个希望工程的孩子读书,从小学供到大学,现在最大的一个已经大学毕业了,他们都叫我们爷爷奶奶的。为社会做点贡献,精神上有慰藉。我干了一辈子的媒体工作,做文字20年,摄影15年,退休了我还坚持写作、坚持摄影,每天下午我还要游泳,一年能坚持300天,我的爱人喜欢写生,我还教她摄影……  退休后我走遍了全国  讲述人:包大伯,70岁  家庭情况:与老伴儿子一起住  退休后生活:我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到处游山玩水。退休后,更有时间了,我去云南爬雪山,去三峡看长江,去西安看兵马俑,还去嘉善、扬州、南京……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都去遍了,老房子我不要看的,我就欢喜大山和森林!你说我老伴为什么不跟我去啊?她有她自己的事情嘞,她是高级教师,虽然退休了,还有很多人要跟她请教数学问题,每天晚上她还要去跳街舞,哪有时间。我们只有一个孩子,现在还没有生小孩,将来生了小孩子,估计我就要调整调整,不能老是出去玩了。  澳洲老人:工作、旅游、养宠物  讲述人:赵镜,杭州人,现住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情况介绍:在澳洲,超过65岁以上的人,才叫老年人。我刚来澳洲的时候,有一点印象很深刻,各行各业都看到头发花白的人仍在工作。比如很多公交车司机都是老年人,他们虽然年纪很大,可是身子骨依旧活络,思维仍然敏捷。给我们家修电器的维修工,叫保罗,70岁了,可是爬到二楼修空调,非常利索。  如果不工作,他们喜欢自己开车去旅游。在旅游景点,经常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老头老太。  年纪很大的老人,也有消遣的办法,大多会有宠物,我有一个邻居,年纪很大了,有3只猫,2只狗。有些老奶奶也会在家门口或者院子里种花,以前我上学时,天天路过一片美丽的小花园,有时会看见老奶奶在那里打理,施肥。有一次清晨出门,太阳刚刚升起,天气还冷,却看见一对老夫妇穿着浴袍,在院子里喝茶。我心里感叹,他们是多么会生活啊!  日的《中国房地产报》报道了美国一座很有特色的小城――亚利桑那州的太阳城,16万居民全是老年人,而且只接待老年人入住:  20世纪50年代,太阳城本是一片半沙漠的棉田。地产建筑商德尔?韦布路过此地,觉得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土地又非常便宜,因此在这里修建住宅,供美国寒带一些农民在冬季农闲时到这里度假,结果来此度假的基本是老年人。这是因为此地的气候非常适宜老年人疗养各种慢性疾病。受此启发,德尔?韦布干脆把目标定在老年群体。1960年元旦期间开盘时,吸引了1万多名参观者,没想到正式开盘时一下来了10万人。从那以后,这里慢慢崛起了一座新城,后来面积成倍扩大,到2009年,人口已达16万,目前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在继续猛增。  作为“老人城”,太阳城明文规定:所有居民必须55岁以上,这个年龄以下的,即便是亲属子女也没有居住权。子女想护理生病的老人,也只能住在该城之外的地方,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时间不能超过30天。  这里的建筑规划完全按照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小区内实现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设置,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实施严格的人车分流,整个城市车辆最高时速不超过50公里,高尔夫球车是居民合法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这种车由电力驱动,速度缓慢,老人们上下方便,视野开阔。  太阳城中有许多种住宅类型,以独栋和双拼为主,还有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除了硬件设施完备外,还有专门为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心脏中心、眼科中心以及数百个医疗诊所遍布大街小巷。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脖子上佩戴着一个项链一样的报警装置,遇到危险,只要按一下“项坠”,救护车就会立即赶到。  太阳城虽然是个老人社会,但却又不完全与世隔绝,和其他任何一个美国小型城区规划一样,这里的商店、医院、娱乐设施及与老人有关的医学研究都是年轻人在其中工作,只是这些小于55岁的人需居住在太阳城周围。   老爸退休后爱上航海  日本东京的“老人街”  我上网玩游戏 他上网看小说  讲述人:蒋阿姨,61岁  家庭情况:与老伴住,两个儿子已婚  退休后生活:我们两个都是公务员,退休之后的主导思想是,锻炼好身体是第一要务。每天早上我去打乒乓球,他一早一晚都要沿着河边暴走,每天保证3小时,中午我们一起做饭吃,下午才去儿子那里照顾孙子。对于照顾孙子,我们是这样看的,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要帮忙,但孩子大了还得他们自己带,我们老了,观念不够新了,而且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我和老伴都学会了上网,我和朋友聊QQ,以前还玩偷菜,老伴喜欢上网看小说。我年轻时上山下乡认识的朋友现在都有联络,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外地,我们这帮老朋友就定期聚会,唱唱歌,聊聊天,很高兴。我觉得人老了,就是五老:老伴、老屋、老本(指健康的身体)、老底(指养老金)和老友。   讲述人:stephan  家庭情况:德国人,目前在浙江树人大学教书,父母在德国  情况介绍:在德国,我们有非常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他们退休了,可以领到可观的退休金。退休之后,很多老人选择住在养老院,不会和子女们住在一起。老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比如我的母亲热爱艺术,喜欢拍照、画画,而我的父亲则喜欢高尔夫球和航海,总之,老人们不会专门去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他们都在忙自己的兴趣爱好。  韩国老年人大多不愿意带孩子  讲述人:朴素维 女   家庭情况:韩国人,浙江树人大学教师,父母在韩国  情况介绍:在中国,我常常看到爷爷奶奶买菜、带孙子。在韩国,老人们的观念早就转变了,他们大多不愿意帮子女带孩子,而是到老年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在那里还有很多老朋友和老伙伴可以交流。现在韩国的子女们很多都不和父母住,到节假日才回去。  日的《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旅游见闻:  我和老伴去日本旅游时,特意逛了日本最著名的老人街。这条老人街,位于东京都丰岛区东部。出了地铁口,步行不过5分钟,便来到了老人街。在老人街口,有块大牌匾醒目地写着“巢鸭地藏通商店街”。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标识,单看街面上九成以上的行人是老年人,便知道这儿就是老人街了。  整条老人街长约800米,路宽八九米。老人街的顾客大多是老人,各个店铺的店员基本也是老年人。为了让客人们看清价格,标签上的数字都比其他地方的要大上好几号。  除了点心店、水果店和美容店,专为老年人设计的鞋、帽、衣、物专卖店也是四处林立。老人们三五成群地挑来挑去,相互帮着参谋一下,不时发出孩子般的笑声。在一家帽子店,我试戴了三十多顶,店员也没有向我们投来催促的眼神。  老人街上的店铺并非全部“老龄化”,我意外地发现还有专卖儿童服装和玩具的店铺。老人们给孙辈挑礼物比给自己买劲头还要足,看来日本的商家也明白“隔辈亲”的道理。  导游对我们说,这里成为著名的老人街,不是靠媒体炒作,而是靠交通便利、对街道特色的保护以及顾客定位明确的诸多店铺和服务。  由于大部分顾客是老人,这里增加了一项特别服务,称为AED―――如果有老人家昏倒,送医院前先进行心脏按摩等急救,商店的人员都要接受相关的“救命讲习”,这在一般的商店街是很难看到的。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民生帮帮帮蓝媒推荐:明天22:00《王牌谍中谍》: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退休老师;酷爱京剧和功夫的黑人留学生;横跨四个专业的360度知识无死角的女“学霸”;获奖无数、锋芒毕露的配音演员,冲冠一“拍”为女神;每天埋头网络世界的“IT民工男”;被奉为“宅男女神”的“北影校花”,谁将是本场谍王
发布: 23:00:04作者:浙江卫视中国蓝
【蓝媒推荐】明天22:00《王牌谍中谍》: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退休老师;酷爱京剧和功夫的黑人留学生;横跨四个专业的360度知识无死角的女“学霸”;获奖无数、锋芒毕露的配音演员,冲冠一“拍”为女神;每天埋头网络世界的“IT民工男”;被奉为“宅男女神”的“北影校花”,谁将是本场谍王?
48小时点击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看看牛视网络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坦克世界火炮玩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