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路,念念不忘,是赵本山葫芦丝妈妈的吻吻,年迈的老母亲啊! 是那首歌的歌词?是电视句插曲

谁知道有句歌词是:“日夜想起妈妈的吻”的那首歌名是什么,我非常想再听那首歌_百度知道
谁知道有句歌词是:“日夜想起妈妈的吻”的那首歌名是什么,我非常想再听那首歌
鲁冰花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妈妈的心呀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 (唱)闪闪的泪光 我知道半夜的星星会唱歌 想家的夜晚它就这样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午后的清风会唱歌 童年的蝉声它总是跟风一唱一和 当手中握繁华 心情却变得荒芜 才发现世上一切都会变卦 当青春剩下日记 乌丝就要变成白发 不变的只有那首歌 在心中来回地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妈妈的心呀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 (唱)闪闪的泪光 我知道半夜的星星会唱歌 想家的夜晚它就这样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午后的清风会唱歌 童年的蝉声它总是跟风一唱一和 当手中握妆华 心情却变得荒芜 才发现世上一切都会变卦 当青春剩下日记 乌丝就要变成白发 不变的只有那首歌 在心中来回地唱~~~~~~~~~~~~~~~~~~~~~~~
是夜夜想起妈妈的话吧。这个叫鲁冰花。望采纳。
妈妈的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陶渊明一生固守自然﹑自由﹑拙真,善美的本性和人格。自逃羁役,躬耕园田,衔觞畅饮﹑读书作文,都源自他的本性和人格,从中他也体验到了无限的满足和快乐!他的人格决定了他的人生,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老年贫困窘迫进而到了乞食的地步,但他的精神是富足美满的!他用生命的酒杯盛上人格写诗为文,自然流露。他的人格与自然本真善美融为一体,熠熠生辉。众所周知陶渊明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写诗作文应有所推敲,但本文力图规避简单地对陶渊明诗歌文辞的特点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在对陶渊明自然坦白不作雕饰的文字感知的过程中,进入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道路,发现陶渊明人格的至善至美,领悟他展现出的自然本真的纯美世界!我不用好来评价陶的文学,我用美来欣赏他的品质!他的一切!自然,天性,他不用矫饰,不需要评论,他在那里,与天然一体,成就和名誉不是他的目的,你倾慕他就追随他,你要学的不是他的诗,他的文,你要与他一样,亲身进入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喜,他的忧,他的笑,他的泪,都源自他的深情,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情!我在他的诗文里发现他明显的深情,至情至性!他从不矫饰自己的生命,他是拿着生命的酒杯来写诗的。他躬耕园田,还是他的本性对于自然的热爱,生命,劳动,为文,畅饮至美的心灵意境,至美的天性自然,那么他得到了很多!我们写不出那样的诗,因为我们没有那样去生活!他的人格注定了他的一切,虽然老年贫困潦倒,但他的一生是最丰满的,最满足的,最美的!他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深深崇拜的是他的人格,那些诗只是外在的自然流露而已,是的,我知道他学识渊博,文采斐然,为人一定有所推敲等。那么就让我通过体味他的文字,进入他的世界,进入一个美的人格,进入那天性自然的纯真世界!隔着时空,我依然可以回到他的世界,在那乡间陋舍,和陶渊明谈些话,饮些酒,分享他丰收的蔬菜和稻梁,和他一起做农稼耕作。  说起陶渊明,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那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他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昭示自己的性情爱好。后人即使不从任何文献中参考评论,也可从陶先生自己的话中感受到他这个人!他的全部,其实都流露在他的诗中,那么自然贴切,那么纯朴不加修饰,浑然天成,流露着他的秉性﹑志向﹑爱憎﹑深情和厚爱!这一切的情感外露总来自他那纯美的人格。  陶渊明没有像屈原一样投江而死,他是和自己的夫人一起农耕,隐居,和乡人好友谈话聊天,在劳动,创作和洒脱隐逸中享受自然,圆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困顿磨灭不了他真正追求的过程,在所有的文人中,我认为陶渊明过得是比较“圆满”!有妻有子,有家园,可以耕田,即使不去做官,他的人生也是令我羡慕!  &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先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心灵的洒脱和独立,他不愿受羁绊,在这简单的农作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愿。他的抒情,只是自然的流露,就在那一瞬间,就在他所有的生活中,他的人格都会显现,成为诗句中不可分割的自然部分。我觉得后人不必太从技巧上面来分析先生的诗,因为他实在是太自然了!他的人格无时无刻不映照在他的行为和文章中,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  &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就像先生在《归去来兮辞》里面表现的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欣喜若狂。我可以想象到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流着喜悦的眼泪!可以看出先生对故乡田园的思念,深情和爱恋!这就是他的本性,“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们不难看出先生是多么爱他的家园和自小向往的田园生活!这就是他要的生活!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些山野景物,自然朴实简单的乡村生活都使他感到莫大的愉悦,他乐于享受这些!他的一生就是要回到自然,回到朴实,回到真我!我在这里不想讲他学识的渊博。因为在我国古代,学识渊博的人太多了!而能写出陶诗的也唯有陶氏一人,因为他就是他自己,谁也无法替代!有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成一个农民,在农田里耕作?每一个士大夫寒士文等即使有和陶一样的才华,也不可能写出他那样的诗,因为他是在生活,是在生活中写诗,写诗只是他的生活的产品而已,他把自己看成一个农夫,他就是故乡土地上的一颗草,那开在田野里并不娇艳的菊花,(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么纯朴﹑天真,却有着无比高洁自由的灵魂。不愿意与世俗和政权纷争同流合污,就愿意被故乡的山风吹拂,赏尽故乡的美!这心灵人格的美和天地自然的美合二为一,构成了陶渊明唯美的一生,也生发出那么自然率真的文字!   陶渊明的特色就是他自己的人格,他的禀性,这是基础,人格加才学加生活就成为陶诗的特色,他人学也学不到里面的。他做了自己,诗文是他人生的副产品,给我们这些后世人吟诵感怀,但我们真正要学的,还是陶先生那高洁至善至美至纯自然自由独立的人格!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在仕途行役中,先生看到鸟和鱼都是那么自由,在天空飞,在水里游,先生也是多么想那样啊!他渴慕的自由就是回到故乡,在山野故里做一个自由的人,独立的灵魂,自然是他追求的至美,他要融入在其中,成为一个自由的赤子,化在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风中!他的一生都是要沐浴着自然的芳香,泥土的生机。采一朵菊花,中国发现菊之美自陶渊明始,也只有爱慕田园,高洁自由的灵魂才可以感知菊的美丽!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秋菊盈园”(《九日闲居?并序》)我可以想见陶渊明对菊的爱不释手,这是美的意象。陶渊明爱的是自然,他的生活和诗都是爱构成的,他一生都是在自己爱的意象中生活,自由,洒脱,从未脱离对自然和至美的那一份深情厚爱!一颗素心饱含对故乡的深情,他的心化在诗里,文里。全是素朴,全是真率,但内心涌动着饱满的爱的岩浆,美的甘泉!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洒脱的陶先生知道自己死后将依然和故乡的山水为伴。融入故乡的山水,也是他自由高洁品格的追求!“生为故乡人,死为故乡魂。”贯穿了他一生热爱自然和家乡的思想。我不认同有些人说的“陶的思想对于医治社会的药方是无效的。”一个自由的灵魂,一个给我们留下这么美的思想文化遗产的人,他的功绩是盖世独立的!美和自由是伟大的力量!  正因为先生的为人和为文的朴实率真,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轰动文坛,但是他的高洁朴真至美品格却使他的诗文流芳百世!人们喜欢他的诗文,都与他高洁至美的人格追求有关,因此他的人和诗文都得到万世景仰!永垂不朽!  陶渊明的人格美贯穿在他的所有诗文中,形成浑然天成的美,下面我试图分几个方面论述陶渊明的人格之美,同时也会呈现这些美带给我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反思与追问。  一 陶渊明人格的自然、自由、求真、务实之美。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其一中,明确了表达了自己的本性和人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想要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多么自然的场景、多么悠闲的心境!   《归去来兮辞》写得极有动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管是心情还是景物,都是兴奋欢欣的跃动,那归乡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开怀、舒畅!“情在骏奔”,激动得按捺不住内心源源不断的欣喜!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辞别人事羁役、回到自己的心灵之乡,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归去来兮辞》可命《归家曲》。以《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为代表,一个“归”表明了陶渊明回归自然﹑回归田园﹑回归自我的决心!充分表现了陶渊明“归家”的人生宗旨。陶渊明的诗文里全部都是”归家”、故园。回归给了他多少的快乐!他是个“念家”的人!他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归园田居》里面详尽描述了他的生活环境情景状态。这首诗里面出现了很多他的精神意象:鸟﹑鱼﹑自然﹑渊,我推敲他的字就来自这个“渊”字,“渊明”,“元亮”,其实是对应的,“渊”与“元”、“明”与“亮”,演变得巧夺天工而不露痕迹。我个人认为陶渊明本命“元亮”,是家人给起的,也很吉祥,而陶渊明自命“渊明”为字,实际上是根据他自己的学识禀赋志节等自己起的。“渊明”,晚年更名“潜”实际上都可以找到和他人格相符的出处!  &   请看: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里面有“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我认为陶公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里的意象,鱼本身就是他诗文中一个常用的重要的意象,这里面的“鱼潜在渊”,并且“适彼乐园”。他把自己比作“池鱼”(“池鱼思故渊”),念念不忘故渊,也就是他的来处!我更愿意把“陶渊明”名字里面的“渊“理解为这里的“渊”,即“鱼潜在其中的乐园”,演用做陶公的“故渊”、“来处”的意思,而不是“渊博”的意思。因为陶公其实也是很谦虚的,他不会说自己知识渊博的。“误落尘网中”其实也是说的“鱼”。而陶公晚年更名为“潜”,我认为也是来自这里的“鱼潜在渊”,这时候他已经更加坚决地回归真我,固穷守节了!   “明”本义:明亮,清晰明亮。与“昏暗”相对,这个蕴意体现在《桃花源记》里,那就是光明理想的生活环境。   从“陶渊明”这个名字上看,陶公的理想是一个和平光明的生活环境。所以我说理解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从《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就可以直接体悟到!他实在是非常鲜明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梦想,如同高擎着鲜明的旗帜!而这个旗帜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绵延不绝!   参懂了陶公的名字也是一把领悟他人生的密码,虽然他的人生不需要密码,他都自然地呈现给我们了,他的生活,他的感情,他的坚持。但至少“渊明”和“潜”这两个名字至少可以是他一生人格志节的明证。就连“元亮”其实也是很有意义的!使我不得不信,一个人的名字和他的一生是相关的。   就算是我的推敲不是事实,假如本来陶公家人给名“渊明”,那名字对一个人的一生以及人格也真的是有影响的,当然他的人生和人格也和他的生平有关系。   陶渊明诗文里的“鸟”的意象也是非常多!我认为他自认为生来是“池鱼。”而他的希望是成为自由自在的鸟儿,一个在地,一个在天,地是他的生命本源,但天是他的生命旅程。因此他常用各种“鸟”的意象表现他的心情。出仕行役中他说自己是“羁鸟恋旧林”﹑“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一))  &   而他的《归鸟》诗里面心情也是非常的悠然自得,看得出一种自适快乐的心情。   《归鸟》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弗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   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及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这些虽是四言诗,但五言诗《归园田居》五首里面的意思也是相通的,应都是自彭泽归田后所作。试看景象几乎是一样的:“遐路诚悠,性爱无遗。”“日夕气清,悠然其怀。”和《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是相似的心情和语汇。归鸟意象还有《饮酒》“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另有《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釉,鸟倦飞儿知还。”都表达了一种“心惮远役”(《归去来兮辞》)、“静爱园林好”(《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的心愿。   二陶渊明人格的绿色和平梦想之美。   说到陶渊明,前人多推崇归眼于《归去来兮辞》,其实《归去来兮辞》只是表明他自身摆脱羁役对于田园自然生命本真的回归,而桃花源记正是他对于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的梦想!《桃花源记并诗》才是陶渊明的终极目标。首先这里是绿色生态的自然美景“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人们“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老人孩子们从古至今都是没有生存能力的弱者,而他们在桃花源都适得其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真是个极会做梦的人,他有这样的梦想,并且还愿意追思这个所在“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他一生都在追寻着这个梦想。“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而这个他对人类的关照和志趣!他的梦想可以闪耀中外,媲美任何伟大的乌托邦作品与思想!并且显得那么朴实丰满,抱朴很真,令人心摇旌荡!谁敢说这不是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虽然渺茫,但是人类真正的追求。谁不想人人都自得其乐?他的梦想非常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纵观中华文化,只有那些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可以永葆魅力,散发着思想的光辉,闪耀着灵魂的锋芒,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重量!这不可用价值来比拟,只可以继承发扬和广大!亘古长青长存于我们的灵魂中。陶渊明前有屈原,后有鲁迅。他们有着不同的选择和人生,也不可以相比,但都是具有伟大的独立人格和精神力量。   桃花源里没有官僚职位,没有上层统治,人人平等。陶渊明不愿为官,而桃花源正好是没有官僚的纯净之乡,确是他的理想生活之环境,推已及人,他理想的是这样的社会:绿色生态、淳朴善良、没有争夺杀戮、相互友爱、劳动生息、乐天知命。   他更清楚地看到了生命的本真,这本是极简单可以发现的东西,甚至可以触摸,譬如农耕。而大多数人却是把它丢弃。甚至戕杀。有些人是违心去做事,把真善美抛弃或者践踏!“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感士不遇赋》),而陶渊明正好相反,他就是回归,回归自己,回归生命!其实陶渊明的几次出仕也是为了生活,可以说是为了“五斗米”,“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归去来兮辞》),但是假如以失去自我和节操为代价,他总是毅然放弃!“亲老家贫,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昭明太子撰《陶渊明传》)陶渊明要的就是生活,他是和平主义者,每个生命也是平等的,生命是应该尊重的。崇尚远古真淳性情“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智巧既萌,资待靡因。”所以他深深怀古:“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和郭主簿》)、“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他抨击争权夺利的统治者“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指善觉,乃逃路而归耕。”(《感士不遇赋》);他希望人人平等,大类贵天法真休养生息:“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岁。草荣世界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陶公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关于人类社会的梦想和理想的蓝图,成为了历代人们精神休憩游弋的所在!   他不是清高,他就是要生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他选择躬耕自资,有尊严地自由和乐地生活,就像桃花源的理想。   他心底纯善,是个绿色生态和平主义者,他的诗文是他的生命带给我们的副产品,他浑身都是宝!我们更应该景仰的是他的生命!他的追求!他所追求的难道不是我们人类最该最想追求的吗?   三陶渊明人格中对生的热恋﹑对死的从容的纵浪大化之美。   陶渊明的诗文中经常出现“真”﹑“乐”﹑“酒”﹑“醉”﹑桑麻﹑“言”﹑“欣”﹑“化”﹑“心”﹑“委”﹑“书”﹑“琴”﹑“邻曲”﹑“良友”﹑“形”﹑“役”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他生活和精神的意象。一般“酒”和“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我有旨酒,与汝乐之。”“欢”和“邻”和“良友”和“言”总是联系在一起。“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得欢当做乐,斗酒聚比邻。”(《杂诗》)、“我求良友,实觏怀人。欢心孔洽,栋预唯邻。”、“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可见他非常喜欢和“良友”为邻。如《答庞参军》其三   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旦不见,如何不思!   再如《饮酒》并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还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酣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一生要的都是舒畅和快乐!“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杂诗》),年少的他非常简单,像草木一样欣欣向荣,快乐自适。曾经为家计几次短暂出仕,自感性情志向不适,不堪羁役,思归园林,毅然归耕回归家园,乐天贵真。不管是农人、邻曲、良友、只要是心灵相通,含真抱朴,他都一起衔觞畅饮。“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结簪。”(《和郭主薄》)。他对子女也没有责难,顺其自然。“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公实在是够洒脱!   陶渊明过了自己喜欢的人生,他回家做了农人怡然自得,同时他还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有渊博学识的人,他的乐趣里面总少不了“书”和“琴”。沈约《陶潜传》中述“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陶渊明诗文里经常有“琴”、“书”这样的字眼,这些意象往往同时出现在一首诗里,如“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渊,夕偃蓬庐。”(《答庞参军一首》并序。)、“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做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欣以素牍,和以七弦。”(《自祭文》),代表着他的性情、爱好和志愿,他喜欢和过着怎样的人生。这些爱好都是他享受人生的要素,短短的人生,他因为热爱和留恋而从容地享受,不浪费在任何虚妄的名利上!对生命的留恋!不辜负生命!热爱生命!他就想做个躬耕自资的悠闲快乐读书人!这是他的心愿!对自己生命的安排,回归自己的本性!他对生命采取的是畅达快乐的本真体验,他的诗文是对自我生命体验的抒发,为自乐而不是为取悦他人,所以读他的诗文会让我们不由心驰神往地随他一起欢欣鼓舞、自得其乐,就好像在自然母亲中畅饮着生命的美酒,他带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本真!他的世界不是我们想要的世界吗?   在众人看法不一并且较少人提起和关注的《闲情赋》里我认为熔铸着青春的陶渊明脉脉的深情,无限真挚的感情,还可以说是现在大家非常推崇的“纯情”!他对于喜爱的事物总是那样带着厚厚的深情。   而“行役”和他的性情正好大异其趣,对他来说是枷锁和羁绊,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杂诗》)   战乱频仍,污浊血腥的政治纷争、巧取豪夺的社会、还有亲人的相继离去、对生命的慨叹!使陶渊明更加珍惜自己短暂的人生,要自己的活法,不为行役,活出自己。自然、自由、本真的生命!人间走一遭,过得像个人的样子,而不是为行役所缚,他的一生饱含着对生的热爱和留恋和深情!正因为生得其所,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于河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奚复疑!”(《归去来兮辞》),因此他说“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饮酒》)。他的《饮酒》诗唯美纵情!“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他选择“乐天委分,以至百年。”、“含欢谷汲,行歌负薪。”、“欣以素牍,和以七弦”(《自祭文》)。陶公的每一首诗都可以反映出他的人格,这些诗的意象、旨趣和用语都是叠映反复的。他的人格、行为和诗文是非常统一没有丝毫分裂的、可以互相串联印证的,明显地反映出陶公终其一生不改心志、践行志节贯穿始终!他不但崇尚和继承家族的优良门风“肃矣我祖,慎始如终。於穆仁考,淡焉虚止。”(《命子》),并且对子辈剖白心迹,希望孩子们都能践行好的操行:《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与子俨等疏》)。陶公的诗文绝不是作秀,品行绝不是矫情,而是如“杜鹃啼血”一样的执着专一。生得如此真实自我!没有浪费在虚妄的名利上。   在死的问题上,虽然陶渊明对生怀着无比地热爱和留恋不舍,“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日月不肯迟,四时催相迫。”、“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故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杂诗》)、“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挽歌辞》)。正因为他尊重生命本身,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归宿,因此他“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神释》),对死就可以抱着从容自然的态度!“余今斯化,可以无恨。从老得终,奚复所恋!”   他对死和生所用的笔触几乎是同样多。他在死和生的对比中,忧郁、饮酒,他绝不是不在乎生和死的,他在生的同时都想到了死;在死和生的对比中,他感概良多!如“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独能免?”(《与子俨等疏》)、“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形影神?神释》)、“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拟挽歌辞》),他对死生进行了一遍一遍的考问。正因为他对生的热爱,坚决地选择了自然、本性、自由、真、乐、酒、邻曲、良友、桑麻、知己、书、琴。他求真务实,选择了真生活,真人生。因此他可以无悔地选择用从容来对待死,“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自祭文》)、“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   他在生前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他没有虚度自己的人生,有他的诗文为证,因此死就成为完成人生旅程以后的归宿,“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自祭文》)“家为逆旅舍,我当如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杂诗十二首》)。而虽然陶公的生命埋在了家乡土地中,他的人格和灵魂,他给我们留下的美的东西却永远在“大化”中,成为我们永久的精神财富!   四陶渊明人格的傲世独立固穷守节之美。   陶渊明少壮时曾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然而血雨腥风的残酷政权斗争,黑暗污浊的现实官场,使得陶渊明更加坚持本性,回归自然本真。《归去来兮辞》就是他与官场世俗彻底决裂的宣言,这是他大概54岁,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归,再也不复出!   在《归去来兮辞》并序里陶渊明自述“余家贫,耕植不足以字给。幼稚盈室,并无储粟”,因此“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但“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陶渊明一生中几次出仕,时间都很短,都是“自免去职。”“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在陶渊明描写菊和松的诗文中总可见他遗世独立的性情和人格。“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  &   请看下面两首《饮酒》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更是淋漓尽致地直接抒发了“何事绁尘羁”﹑“啸傲东轩下”不为世俗所羁的高洁人格。   他在《劝农》里面表达了对归耕园田,自给自足生活的赞美。“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并且指出“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而他要成为亲自耕种自己土地的人。“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杂诗》)、他知道这样的选择是需要坚持的:“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而所有的磨难都不能使他放弃自己的选择:“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饮酒》)   如果说壮年、盛年的陶渊明是在享受自己选择的自给自足的贫寒生活的话,那么中年、暮年的陶渊明面对一次次的灾难他依然选择的是“固穷守节。”先是在五十七岁遭遇了火灾,陶渊明也把它写进了诗中。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馀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这之后渊明的日子就总是饥寒交迫了,看他在六十九岁作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炎火屡焚如,冥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可见他深处怎样的磨难,但是直到最终饿死他都坚持下来了!他知道这是自己的选择!   七十五岁又遭遇年灾,这年天下大旱而蝗,赋《有会而作》一首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两次大的灾难都发生在陶渊明盛年不再,日渐衰老的时候。他的人格节操却依然牢不可破!“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他在《饮酒》诗中多次表达了固穷守节的坚决意志。“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在(《五柳先生传》)他写道“闲靖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肃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依然安然自如。并且“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晚年饥寒常迫,到了需要乞食的地步,“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饱读诗书,文博才硕的陶渊明把“乞食”都可以为题材写入诗,陶渊明是用生活和生活来写诗,真和淳,不加掩饰。《闲情赋》也是不加掩饰,痴情可鉴!   连灾难和贫困的生活都可以一一付著诗文吟咏,可见陶公乐天知命,安贫乐道,抱拙守穷。透露出乐观豁达的信息,不汲汲于得失。他把一生都写在了诗里。如果说我随着年轻时的陶渊明一起分享了他的选择的快乐,那么对暮年的陶渊明面对苦难的固穷守节我忍不住心痛流涕,感慨不已!   陶公不完全是乐天知命,而是真的都生死有着深深的思考,他是非常热爱生命的!但他更受自己的“节”。怪不得颜延之做诔赠私谥靖节,陶渊明最终保持的是他的“节”!实际上渊明就是在连续不断的饥饿交迫中死去的!   晚年陶渊明写的(《感士不遇赋》)也充分表达了他傲然遗世﹑赞真批伪﹑寻善求美﹑洁己清操﹑固穷守节的选择和坚持!   “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悲夫!”﹑“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淳源汩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很明显地看得出,陶渊明的诗文里经常使用意象和词汇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情怀与意志,如他选择称赏的是“善”﹑“真”﹑“美”﹑“傲然”﹑“正”﹑“道”﹑“潜玉”﹑“洁”﹑“清”﹑“拙”﹑“贫贱”﹑“情”﹑“欢”﹑“欣”﹑“缊袍”﹑“孤襟”,相反摒弃的是“恶”﹑“伪”﹑“耻”﹑“易进”﹑“轩冕”﹑“良价”,他指出了美好风尚的丧失和社会政治的黑暗污浊,通过一系列的对比陶渊明强烈地表达了他自己的选择!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他写《靖节征士诔》,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征士”是什么意思,一开始我把只能先往开荒南野际上靠,我想陶渊明的一生的躬耕,固穷守节算是远征在节操的路上,因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有“问征夫以前路。”“征”是“远行”的意思。颜延之在诔文中赠私谥陶渊明“靖节”。靖有平安,安静;平定,使秩序安定的意思。《五柳先生传》里的“闲靖少言,不慕荣利”萧统《陶渊明传》引做静,“靖”和“静”相通。原文也可能是“清”有字误,“清节”也很适合他。总之可以理解为赞美他的一生“抱朴守静”﹑“固穷守节”。陶渊明是个爱静的人,除了以上所表,另如《时运》中“我爱其静,寤寐交挥”、《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中“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与子俨等疏》中“少年好读书,偶爱闲静。”   我觉得这个“士”字降低了陶渊明的人格高度。他并不在意将自己归于哪一类的。他只追求和平,安乐和情趣的相投,他是最尊重生命本位和人生真谛的那个人!最会生活的人,正是由于他务农闲淡的生活追求,才使他可以静下心来写出不朽的篇章!   陶渊明是热情的!他爱着生命,爱着生活,爱着亲友,爱着故乡,他一生需要的是知己﹑饮酒﹑抗言﹑疑义相与析;他要的是情,不然他“偃卧饥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昭明太子撰《陶渊明传》),为何?,皆因他觉得情不相通。他也曾有乞食的时候。“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乞食》)。   他固穷守节的品质有几人堪比?他的灵魂栖息在生养他,他热爱着的故乡;他固守在故乡的土地上,却散发着宇宙里最美的光辉!他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得他的生命消融在故乡的土地上,他的灵魂弥漫在永恒的自然中,默默地关照着人生和自然。   为什么陶渊明喜欢饮酒?因为他觉得在酒中一切都“通了”,自然﹑人类﹑万事万物不都想达到一个“通”境界吗?现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没有通哪来和谐呢?“阡陌交通”,陶渊明并不依赖儒道释任何一家,他追求的是“通”,这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人与自然的基本和最高需求。   虽然陶渊明守拙园田,不事功名,但是他固守人格节操﹑追求理想的精神却正是“大济苍生”的行为,他做了我们回归本真的导师,陶渊明的人格毋庸置疑为“纯美”,他的人生理想也是纯美的世界,因此他的诗辞歌赋历久弥新,光照万代!他的人格之美亘古长青!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萝芙(luofuzlw)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陶渊明一生固守自然﹑自由﹑拙真,善美的本性和人格。自逃羁役,躬耕园田,衔觞畅饮﹑读书作文,都源自他的luofuzlw艺术与人生的交汇,生活在美与爱中,宗教与哲学,虔诚与叛逆,乌托邦与桃花源,心灵的栖息之地。我在艺术里遨游,我在田园中放达,我愿痛苦只是快乐的一部分。我愿痛苦是通向快乐的桥梁。我为美沉醉,我为爱歌唱,我跟神灵对话。热门文章最新文章luofuzlw艺术与人生的交汇,生活在美与爱中,宗教与哲学,虔诚与叛逆,乌托邦与桃花源,心灵的栖息之地。我在艺术里遨游,我在田园中放达,我愿痛苦只是快乐的一部分。我愿痛苦是通向快乐的桥梁。我为美沉醉,我为爱歌唱,我跟神灵对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本山葫芦丝妈妈的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