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生后加一生后加俩什么字好听听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论汉字的发展趋势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浅论汉字的发展趋势——均是毕业论文,浅谈,汉字,论文,汉字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汉字发展趋势,发展趋势论文,论 文,发展,浅论汉字,文字的发展趋势,浅论天下网,浅论天下,格邓关系浅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3:14:5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论汉字的发展趋势
官方公共微信第1篇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1500字
一、人民币的单位名称
我国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构成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它标明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票面金额较大,只发行了主币,没有发行辅币,最小的票面金额为1元,较大的有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12种面额。这是因为当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但接着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物价稳定,币值稳定,这就逐步暴露了货币价格标准上的问题:一是货币票面金额大,计价与流通都很不方便;二是仍留有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残迹,给人民群众以&钱毛&的错觉;三是只有主币,没有辅币,不能完整体现我国货币单位的概念。因此,日起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发行了辅币。第一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的兑换比价是1:10000,这就是人民币价格标准的改革。这种改革,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来说没有变化,并不是人民币的贬值,而是把票面金额降低了,商品价格也随着降低了,是在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上抹掉了四个&0&而已。以后两套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均未改革。
二、人民币单位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单位十分复杂,有文、贯、串、吊、枚等等。&文&,每一制钱称一文,明清多通用制钱,因此在纸币上常用&文&作单位,如大清宝钞有伍佰、壹仟、百仟文不等。&贯&,始于唐代,在元、明两代纸币上均用贯作单位,每一贯值1000文,如大明通行宝钞壹贯。&串&,同贯,即一串也相当于1000文,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官银号所发制钱票也用&串&作单位;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些银行发行的人民货币如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用&串&作单位。&吊&,也相当于制钱1000文,旧时东北地区的纸币如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的官帖均以&吊&作单位。&枚&,是铜元的单位,单铜元相当于10文,双铜元相当于20文,民国初其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及一些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铜元票均以&枚&作单位。那么,新中国人民币为什么采用&元&作单位呢?现在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我国的货币单位名称发展中演变而来。我国货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货币的单位先后经历过实物单位、重量单位等,最后发展到以&元&作单位。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朝以前,铜钱都是以重量为单位名称,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为了整顿币制,废五铢,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制计算。当时的&元&字虽然并不代表货币单位,但从此货币的重量就和货币的名称发生了分离。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由于铜元样式新颖,其精巧、整齐程度是以前任何钱币无法比拟的。清朝铜元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绪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天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清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银元传入中国,银元质地、形状的整齐划一,使它广泛流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元、铜元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逐渐兑换券演变成了纸币。我国人民币的名称&元&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至于元以下的辅币单位&角&和&分&,也是习惯继承下来的。&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载:&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本义为分别,分开,后引伸亦指被分开后的部分。所以,就长度而言,一两的百分之一称分;就地亩而言,一亩的十分之一称分。引用到货币单位,一元的百分之一亦被称分。人民币的&分&自然产生于此。(
第2篇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1500字
一、人民币的单位名称
我国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构成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它标明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票面金额较大,只发行了主币,没有发行辅币,最小的票面金额为1元,较大的有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12种面额。这是因为当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但接着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物价稳定,币值稳定,这就逐步暴露了货币价格标准上的问题:一是货币票面金额大,计价与流通都很不方便;二是仍留有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残迹,给人民群众以&钱毛&的错觉;三是只有主币,没有辅币,不能完整体现我国货币单位的概念。因此,日起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发行了辅币。第一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的兑换比价是1:10000,这就是人民币价格标准的改革。这种改革,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来说没有变化,并不是人民币的贬值,而是把票面金额降低了,商品价格也随着降低了,是在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上抹掉了四个&0&而已。以后两套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均未改革。
二、人民币单位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单位十分复杂,有文、贯、串、吊、枚等等。&文&,每一制钱称一文,明清多通用制钱,因此在纸币上常用&文&作单位,如大清宝钞有伍佰、壹仟、百仟文不等。&贯&,始于唐代,在元、明两代纸币上均用贯作单位,每一贯值1000文,如大明通行宝钞壹贯。&串&,同贯,即一串也相当于1000文,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官银号所发制钱票也用&串&作单位;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些银行发行的人民货币如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用&串&作单位。&吊&,也相当于制钱1000文,旧时东北地区的纸币如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的官帖均以&吊&作单位。&枚&,是铜元的单位,单铜元相当于10文,双铜元相当于20文,民国初其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及一些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铜元票均以&枚&作单位。那么,新中国人民币为什么采用&元&作单位呢?现在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我国的货币单位名称发展中演变而来。我国货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货币的单位先后经历过实物单位、重量单位等,最后发展到以&元&作单位。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朝以前,铜钱都是以重量为单位名称,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为了整顿币制,废五铢,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制计算。当时的&元&字虽然并不代表货币单位,但从此货币的重量就和货币的名称发生了分离。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由于铜元样式新颖,其精巧、整齐程度是以前任何钱币无法比拟的。清朝铜元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绪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天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清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银元传入中国,银元质地、形状的整齐划一,使它广泛流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元、铜元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逐渐兑换券演变成了纸币。我国人民币的名称&元&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至于元以下的辅币单位&角&和&分&,也是习惯继承下来的。&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载:&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本义为分别,分开,后引伸亦指被分开后的部分。所以,就长度而言,一两的百分之一称分;就地亩而言,一亩的十分之一称分。引用到货币单位,一元的百分之一亦被称分。人民币的&分&自然产生于此。第3篇 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300字
50元券背面是汹涌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倾泻的风景画。黄河干流由内蒙古经晋陕峡谷一路南下,两岩束狭如&壶口&,声若雷鸣,波涛翻滚,烟雾迷漫,令人目眩神荡。
10元券上印的是珠穆朗玛峰。它海拔8848米,雄踞中国、尼泊尔两国边境,是世界亿万峰峦中的第一峰。
5元券上绘有长江三峡的巫峡图案。它位于湖北官渡口至四川大溪镇之间,长42千米。山峰高出江面米,岩壑(h&)幽深,薄雾浮云,如纱帐游丝,遮峰掩嶂,极尽朦胧之美。
2元券上印的图案,主景为&南天一柱&。天涯海角是海南岛的著名风景区。那里海天一色,蔚蓝皎洁,乱石棋布,雪浪翻滚。&南天一柱&则是&天涯&、&海角&两巨石附近一块屹立于海中的花岗石上的镌(zhu&n)刻。第4篇 端午节的由来及其四个传说500字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第5篇 《爱护人民币就是爱国,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演讲稿650字
爱国作文:《爱护人民币就是爱国,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爱护人民币就是爱国,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是一个国家外在形象直观、直接的展示。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主权的象征,代表了国家的尊严。它综合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养成自觉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和美德,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然而,社会上一些人却不知道或忽视了这一点,有意或无意地践踏着人民币。
人民币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人人离不开人民币。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今天,我们看到或听到不尊重人民币、不重视小额人民币、破坏人民币,甚至造假人民币和变造人民币的行为越来越多,这让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深感痛惜!
虽然法律没有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爱护人民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而爱护人民币包括以下内容:1、收付人民币不要乱揉乱折,整点存放时要平铺整理。2、要保持人民币票面整洁,不在票面上写字、标号、涂画、记数、盖章等。3、防止化学药物对人民币的侵蚀,在生活中不要将肥皂、洗涤剂与人民币放在一起。4、对破坏人民币的行为要批评教育,故意破坏者要追究法律责任。5、对一时用不着的人民币,应及时缴存到银行,以免造成火烧、虫蛀、霉烂等现象;发现在人民币上随意涂写、揉折等不爱护人民币的行为,应加以劝阻,对故意破坏人民币的行为要批评教育。第6篇 人在其位,负其责任800字
浩浩五千年过去了,有多少的人多少的事已被漫漫历史长河消磨掉了,又有多少的人和事被泛黄的纸张断断续续地记录着,诉说着昔日的风光与落寞;可真正有多少人和事活在众人的心中,跳动在众人的口中。我想,这些人少之又少吧!但是有一种人,有一种在其位,负其任的人必定会经得起千年风雨的洗礼。看,他们不正从风雨中一个&&一个足印走来了吗&&
他,出生在一段动乱不安的历史中。正值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原,封建君主被迫南迁。他,作为一名爱国的子民,毅然从军,抗击侵略者。后来,因为他,朝廷收复了大片失地,正当他誓师直捣黄龙时,从朝廷急忙发来的十二面金牌使他班师回朝,最终被&勿须有&的罪名处死,身首异处。是的,他,就是岳飞。或许他是不幸的,但是他作为一名爱国的国民,他选择从军;作为一名忠心的臣下,他选择服从。无论怎样,他都是好样的,都做到了在其位,负其任。他是伟大到天地都不能忘怀的人。
他,也是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泊的时代的人,但他是被上天眷顾的人。他才高八斗,胸怀远大,但可惜那时的朝廷已是名存实亡的了。浩大的疆土,已被元军全数征服了。他,只能零星地尽力反抗,无奈力量单薄,最后兵败被俘。假如他投降归顺,那享不尽,用不完地富足生活立马就有。可惜他,他是文天祥,一个硬汉子,一个顶天立地地伟人。他说,我是一个亡国的丞相,只能以死谢天下。
我想,以上两位仅仅是那种在其位,负其任的人中的代表而已,当然还有更多感人泪下的事发生在他们那种人身上,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想提一下,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作为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我们不得不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余,好好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青春的舞台上更好地发挥自己地才能和更好地扮演自己地角色,给自己一个美好而深长地回味。我相信,相信努力做好在其位,负其任,就能在花开地季节给予自己一个芬香花朵的理由。
人在其位,负其责任,创造人生辉煌价值!第7篇 《冬天的雪乡》500字
分享两句话。《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高明的人听到道理了,就赶紧努力而行了。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人听到你这个道理、这个方法了,一会儿有信心,一会儿信心又没了。若存若亡&&一会儿觉得你说得对,一会儿又觉得没道理。你老是在这个地方纠结,一点意义都没有。
讲一个故事:一帮人上MBA的课,老师就给他们一本书去看,说你们自己看一个月,看完后给我交一篇论文。学生就老老实实回去了,交上了论文。有一个学生就不同,他拿了书对老师说:我认认真真地研究了这本书一个月,您这本书里面,有多少个语法是错误的,有多少个标点是错误的,有多少个字是错误的。您觉得这样学起来有意义吗?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如果你还是在那左顾右盼地挑错别字,你学啥啊?下士闻道,大笑之。下等人一闻,大笑,什么都不是。真正的道是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在这里就是勤勉大家,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人家能做到一,你就做到十;人家做到十,你就做到百,肯定能行。特别是《基础篇》多读几遍。为什么我一直在讲,大作文,小道理。作文不分体裁,只有这样去学,你才能把作文变成一种能力。
《中庸》里还有一句话&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讲的是颜回得乎中庸,能够发现一个进步的地方,就像握着一个东西放在胸前,&拳拳服膺&,把手放在胸前捧着东西,就怕它丢掉一样。勤而行之,大家要抱着这种学习态度,没有不成功的。
有很多妈妈才听了十天课,就感悟很深。可有很多妈妈还在那左顾右盼呢?这个作文群建立快两年了,这么多的孩子都在进步,人家能做到、能进步的,你就做不到?好多人都在抱怨,我的孩子二年级、三年级,听不懂、看不懂。我说不是孩子看不懂,是你自己没看。这个板子得打在妈妈身上,打在家长身上。为什么有的一年级的孩子写得特别棒?妈妈们都知道,一群的、三群的、四群的,到现在都跟着学,这些孩子的作文都排在后面呢。我都不去点评了,作文写出来,按照他的这个年龄、这个年级来讲,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再挑剔就属于吹毛求疵了。人家跟了一年,那她的孩子收获有多大啊?
开始讲正文。
冬天的雪乡
冬天的雪乡,最美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
眺望雪山,只见在这幅极为珍贵的画卷中,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中照映着白而发亮的雪上,映衬着来往的洁白如雪的云,可是云已经比以往要显得暗灰了一些了。
走近雪山,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沙沙&的立即溶化了,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牛乳,又仿佛是一张张白纸。
走进雪山深处,我惊诧于雪山的白了,我看见过洁白如雪的白云,见过纯天然的牛奶,却从没看见过雪山的白,雪山的雪白如牛乳,雪山的白如墙壁,雪山的白甚至胜过白云。
继续前行,我们看见一座座坐落于环山中的村庄,这座村庄周围都是山,升起的袅袅炊烟,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看那屋顶上的雪,有的飘悬在房檐边;有些干脆挂在屋顶上卷一个圈,像一大坨奶油,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在雪地上,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已经在雪地上大打出手,打成一团。&这片雪地给你,这片雪地归我们。&&凭什么嘛?我们先看到的&&我说的,你快来,这里有大雪地哦!&&不、就不!&&好啦、好啦,哎呀,大小姐,我让给你,不行吗?&这是一堆男生和一堆女生在争&白地&,然后,&女首领&扬长而去,&男首领&扫兴而归,男生们一见,都挽起了袖子,亮起了胳膊在那里打雪仗。我心里想:&他们不怕冷吗?&&&在这冰冷的雪地上,孩子们的气息,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冬天的雪乡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声。
如果我再去雪山,我会抓一把雪上的雪粒,抓一捧雪乡的奶油,带一片孩子们的欢笑声,送给你&&
我们这次边讲边提升了,讲到了这一段:
眺望雪山,只见在这幅极为珍贵的画卷中,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中照映着白而发亮的雪上,映衬着来往的洁白如雪的云,可是云已经比以往要显得暗灰了一些了。
孩子可能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我们从技法上看,这一段表达的是一个相片相框的关系。讲意境、摆关系,大家一定要把这关系吃透。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回去指导孩子把相片相框、摆关系、讲意境这个技法讲透了,你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基础篇》,我举个例子:
天打雷了,下雨了。这是两句话,分别讲的是打雷、下雨,但是这是一种孤立的表达,我们重新摆一下雷、雨的关系,或者是雨、雷的关系:打雷了,下雨了,雷声促着雨丝,大雨下得哗哗哗,雨丝又促着雷声,雷声就轰隆隆。这样字多了,意境也出来了。
《基础篇》还讲到一个,&春天到了,天蓝蓝的,树绿绿的,&这只是讲到了两个单独的方面,如果重新摆一下关系:&天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更蓝了,绿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绿了。&这就是摆关系,A是什么,B是什么,A对于B的影响,B对于A的影响。不仅写景可以用,叙事也可以用。一定要让孩子吃透这个技法。
议论文能不能这样写?我们来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大致来说,写的是日本是小国,日本资源少,人口少,它就必须要速战,不能持久;然后讲中国是大国,人口多,资源多,所以要持久。一个小国来打大国,一个资源少、人口少的国家和我们来打,它们是打不过我们的;反过来说,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雄厚的大国,我们要跟它打,我们是必胜的。这就是议论文的写法、议论文里面的摆关系。大道至简,都是一样的。
再举个例子,小朋友写《我的妈妈》:今天我生气了,妈妈揍我了,她越揍我,我就哭得越凶,我哭得越凶,我妈就越揍我。还是摆关系。回过头来我再跟大家讲理论,一个事物永远不会是单独存在的,它永远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组成的。因为是两个以上,所以可以去摆。
最典型的就是杜甫的那首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鸣翠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两只黄色的鸟叫着,似乎就把绿树叫得越来越绿了。因为绿树的绿,让小鸟叫得更加欢似的。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往青天上冲去,在蓝天下更显出了白鹭的白,也正是因为有白鹭的白,就更显出了青天的青。所以说,没有一个东西是单独存在的。
《实战篇》里还举过一个例子:我的妈妈脸特白,妈妈的脸上有一个黑痦子,因为有这个黑痦子,我妈的脸显得比别人更白。我妈的脸更白,所以显得这个痦子更黑。正因为我妈的脸比别人白,这个痦子比别人黑,所以我妈就显得与众不同。让孩子用这样的思维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再比如:今天我去郊游去了,天气特别好,我心情也特别好。然后就完了。我们能不能写一点,因为今天天气那么好,所以我心情特别好。因为我心情特别好,所以就觉得今天玩得特别开心。这样写的话,还有什么不能写啊!写的东西到处都是。
再回来看本文,小朋友在这里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画,这个非常好。但是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第一就是要把一个东西写实。写实是什么概念呢?拿本文来讲:这是一幅极为珍贵的画,不用你说珍贵,我们都知道它珍贵了。或者说不用你写珍贵,因为你给我们描述的蓝天、白云,已经很美了。所以不用说这是一幅极为珍贵的画了。这是其中的一个要点。
再往下看,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这个地方读得有点累,这个是细节方面的问题。湛蓝的天空映衬着发亮的白雪,显得天空更加的清澈高远。白雪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熠熠发光。与湛蓝的天空和洁白如云的雪相比,云就逊色了许多,暗淡了许多。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啊!除了刚才的摆关系,讲意境外,再来一个相片与相框的关系。把蓝天、白雪和灰色的云放在一个相框里,或者叫放到一个兜子里面。蓝天、白雪和灰色的云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相片与相框的技法,可以用数学字母来表示。摆关系、讲意境,再往上提升就是相片、相框的关系。这是在我们《提高篇》中讲得很详细的内容,这两个核心是一样的。一样在什么地方?就是摆关系。但是相片、相框的关系不一样,它写了三样东西,A、B、C,我们把这三样东西,装在D里面。原来我们讲的摆关系、讲意境是什么?是A和B的关系,是A对B的关系、B对A的关系,现在不一样,现在是A、B、C装在一个D的相框里面。所以,妈妈要先把这些基础技法搞明白,把写景先搞明白,虽然咱们还没有遇到高中作文、大学作文,但是写人或者记事都可以这样写。
比如写妈妈:妈妈有个黒痦子、妈妈的脸很白,或者妈妈有个大眼睛、妈妈有个红嘴唇,妈妈的红嘴唇在妈妈的大眼睛下,显得小巧玲珑,妈妈的大眼睛在红嘴唇的衬托下,又显得闪闪发光、炯炯有神、咄咄逼人&&这不就是写人?
议论文也是一样: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必胜;一个正义的、资源和人口众多的国家,去打一个人口少、资源少的国家,必胜。反过来,可以再说:一个人口少、资源少的国家,一个不正义的国家与一个人口多、资源多的国家比,必败。写出来,不就是议论文吗?还不懂的妈妈,先去弄懂写景的这个道理。
再往下看原文:
走近雪山,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沙沙&的立即溶化了,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牛乳,又仿佛是一张张白纸。
这里用了意法、色法、触法,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意、言之有色、言之有觉,整个感觉是很棒的。如果要把它写得更丰富一些,比如感觉雪粒&沙沙的&,这个&沙沙的&用了引号,孩子好像用了一些声法。但是你再往下读,像是雪粒沙沙的感觉,并不是声音。所以这个地方就有些小问题,让人不明白到底是沙子的沙,还是踩在脚下的&沙沙&作响的&沙&。
从尊重孩子的角度,我们了解孩子是想写白雪松软的感觉,那就应该还是沙子的沙,不是&沙沙&作响的&沙&。因为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所以把顺序调整一下,改成:走近雪山,我们踩在松软的雪上,能听见&嘎吱嘎吱&的声响,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身后留下了一串一串深深浅浅、弯弯曲曲的脚印。这样就把踩在雪上的触觉写出来了,将踩着松软的感觉写出来了。
接下来的原文是:
走近雪山,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沙沙&的立即溶化了,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
这里,&像闪电般离去&似乎不太恰当,但是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这种意法的大量运用,我们经常强调五句话内必有一个意法,而且讲对称的意法。如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这个意识非常好,一定要保留下去。
我们改成:我又触摸一下雪,抓起一把雪,只觉得雪是凉凉的、松软的,在我手的温暖下,随即就隐形般地消失,变成了水。
再往下原文: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牛乳,又仿佛是一张张白纸。
这里写得真的太美了,证明孩子体会得深,真的很好,有点驴头不对马嘴的味道:&均匀&用在&雪色&上,非常到位。&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对称意识很好,希望孩子一定要保持下去。就学习而言,孩子的一只脚已经踏进去了。但是刺眼和明艳,表现得不是很内在,从通常感受来说,刺眼就是明艳的另外一种说法,这里感觉就不是很准确、有点重叠,如果我们再去夸张一点理解的话,就是这个&明艳&,好像有点带色彩的感觉,那我们这样去写:
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很刺眼、有的很沉暗;(这里是从光的角度,从颜色上讲)有的是大块大块抹上去的,有的又如一粒一粒点缀上去的。特别是在大片白色的雪地上,偶尔看到一大片林子(或长出一丛丛的绿树、小草),东露一块石头、西出一块石头,给雪山又增添了丰富的景色。这样写出了雪山的平地和陡峭、雪地的大片与小片、雪色的刺眼与沉暗;而且又从大片白色中写出了黑色,用到了写黑以白、写白以黑的技法。请大家翻开《基础篇》135页《冰雪北海》:
若由北岸看南岸,更有趣。琼岛高拥,真是一座琼岛。山上的老柏树,被雪反映成了黑色。黑树林子里那些亭阁上面是白的,下面是阴黯的,活像是水墨画。北海塔涂上了银漆,有一丛丛的黑点绕着飞,是乌鸦在闹雪。岛下那半圆形的长栏,夹着那一个红漆栏杆、雕梁画栋的漪澜堂。又是素绢上画了一个古装美人,颜色是格外鲜明。
写冰雪北海,冰雪是白的,但在这里面就是写白以黑,它并没有大篇的笔墨写在雪上面,而是写黑:老柏树、黑林子、小黑点&&然后再是明和暗的关系。用黑来衬托白。
再往下,我们再翻到下一页,136页:
五龙亭中间一座亭子,四面装上玻璃窗户,雪光冰光反射进来,那种柔和悦目的光线,也是别处寻找不到的景观。亭子正中,茶社生好了熊熊红火的铁炉,这里并没有一点寒气。游客脱下了臃肿的大衣,摘下罩额的暖帽,身子先轻松了。靠玻璃窗下,要一碟羊膏,来二两白干,再吃几个这里的名产肉末夹烧饼。
大家看一下,是不是写冷以热?第一个特点,是写冰雪是白的,作者写的是黑;第二个特点,冰雪是冷的,但在这一页里面,作者写的是热。写的是熊熊的炉火、铁炉,脱下臃肿的大衣,又是怎么吃肉、喝酒,怎么个玩法。
孩子的文章在这个地方有点遗憾,就是已经写了&有的刺眼、有的明艳&。你就可以来点有些是不刺眼的、有些是黑色的,因为你已经写到了雪色并不均匀了。刚才《冰雪北海》中是不是还写到了乌鸦在飞?那我们走在雪地里面,我们是不是再写一写:走着走着,从草丛里面、从树林里面,惊飞起一两只小麻雀。这样就有静有动,就写活了,要展开思维,运用六根六尘、用写黑以白的技法。
再看《江雪》,把《江雪》学清楚了,作文也就搞明白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动静、高低、有无都有。假设使用这个技法,文中的场景太有东西可写了。从顺序上,我们从远处看到雪山是什么样的;走近雪山,看到雪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走进了雪山,写雪是什么样子的。
来看原文:
走进雪山深处,我惊诧于雪山的白了,我看见过洁白如雪的白云,见过纯天然的牛奶,却从没看见过雪山的白,雪山的雪白如牛乳,雪山的白如墙壁,雪山的白甚至胜过白云。
在原文中,对称句展开得很好,对称句方式再结合意法,用得非常好。要是从提升角度来讲的话,就是要把这个关键词&惊诧&写出来,改成:我见过如雪的云,我见过纯色的牛奶,但是我被雪山的白所惊诧了。要让&惊诧&更高于这个境界,不再写雪的白了,而是写别的更高于它的内容。
走进雪山深处,我惊诧了。我惊诧于雪山的空旷,我惊诧于雪山的寂静,我就在想:它的空旷和寂静来源于哪里呢?我明白了,雪山的空旷来源于它的白、雪山的寂静来源于它的白,所以,我更惊诧于雪山的白了。
大家去体会&于无声处听惊雷&、&此处无声胜有声&,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写,礼堂里面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见似的。也就是掉了一根针,才能显得真的静了。写东西一定要写出意境来,我们一直讲天空不是蓝色的,写天空不只是写蓝天、白云,你还可以写写小鸟,还有其他,这不就更有意境了吗?
杜甫的《望岳》:
荡胸生层云,决眦(z&)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才有意境在里面。有的妈妈问:学这样东西会不会局限孩子的思维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这个写作手法只会开拓你的视野,怎么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呢?在这里,还可以写写风吹过的声音。
继续前行,我们看见一座座坐落于环山中的村庄,这座村庄周围都是山,升起的袅袅炊烟,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看那屋顶上的雪,有的飘悬在房檐边;有些干脆挂在屋顶上,卷一个圈,像一大坨奶油,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这段写得不错。但是我们还是往提升的角度来说,来看这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话里面,点、线、面全都有了,所以借鉴一下,这个地方可以这样改:
继续前行,我们看见空旷的山野中,点缀着一个个的村庄,远远望去,村庄里升起一缕、两缕、三缕的袅袅炊烟。我不知道这个炊烟是云,还是烟?是烟,还是雪?烟、雪、云,互相交织、如梦如幻,让人感觉像走入了仙境一般。再往里走,屋顶上的雪,有的平铺在房顶上,四四方方;有的挂在房檐上,像冰激凌似的,有的挂在树梢上、窗户上,我们就像置身于桃花胜地、童话世界一样。
再往下看:
在雪地上,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已经在雪地上大打出手,打成一团。&这片雪地给你,这片雪地归我们。&&凭什么嘛?我们先看到的&&我说的,你快来,这里有大雪地哦!&&不、就不!&&好啦、好啦,哎呀,大小姐,我让给你,不行吗?&这是一堆男生和一堆女生在争&白地&,然后,&女首领&扬长而去,&男首领&扫兴而归,男生们一见,都挽起了袖子,亮起了胳膊在那里打雪仗。我心里想:&他们不怕冷吗?&&&在这冰冷的雪地上,孩子们的气息,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冬天的雪乡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声。
这一段是小朋友写得非常好的地方,为什么说写得非常好呢?第一个,咱们参考一下《冰雪北海》,找到写冷以热的地方、136页:
走过这整个北海,在琼岛前面,又有一弯湖冰。北国的青年,男女成群结队的,在冰面上溜冰。男子是单薄的西装,女子穿了细条儿的旗袍,各人肩上,搭了一条围脖,风飘飘的吹了多长,他们在冰上歪斜驰骋,做出各种姿势,忘了是在冰点以下的温度过活了。在北海公园门口,你可以看到穿戴整齐的摩登男女,各人肩上像搭梢马裢子似的,挂了一双有冰刀的皮鞋,这是上海香港摩登世界所没有的。
这里面写到了人,咱们这篇文章像游记,如果没有人,景色就缺乏活力。前面写寂静、空旷、无声,这里写出村庄里的活力,这就与张恨水《冰雪北海》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冰雪北海却非冰雪北海,写了人才能让它活起来。中国人讲五行:金木水火土;讲五脏:心肝脾肺肾,就是对应着金木水火土的。中国人为什么聪明和智慧,就是能从自然中找到自己,在自己中又找到自然。有的妈妈可能开始觉着这个部分是无所谓的,但是其实这就是文章写得非常好的地方,小朋友思路是很开阔的。但是这里有些不足,原来文章对话,是一个接一个、一句接一句,没有断出来的。我们再调整一下:
在雪地上,一群孩子大打出手,打成一团,发出了阵阵喧哗声。
&这片雪地给你,这片雪地归我们。&
&凭什么嘛?我们先看到的。&
&我说的,你快来,这里有大雪地哦!&
&不、就不!&
&好啦、好啦,哎呀,大小姐,我让给你,不行吗?&
咱们在写作文中间一直没有写语言描写,这里面语言描写很有趣,很有童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掉多余的部分,改成:
这是一堆男生和一堆女生在争&白地&,(用了借代手法)然后,&女首领&扬长而去,&男首领&却没有扫兴而归,他们趁兴都挽起了袖子、亮起了胳膊,在那里打雪仗。在这片冰冷的雪地上,孩子们的气息,让这个冰凉的雪地有了生机和热气,孩子们奔跑着,嬉戏着,在雪乡上空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冬天的雪乡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声。
这就把雪乡写&热&了,但这里不是&热气&的&热&,而是&热闹&的&热&。刚才一直在讲空旷、雪白,这里写打雪仗,有欢笑声、哈气声、也有奔跑的弧线,就让雪乡增加了更多的气息。
最后的结尾:
如果我再去雪山,我会抓一把雪山的雪粒,抓一捧雪乡的奶油,带一片孩子们的欢笑声,送给你&&
上面写了半天,我们都还没有搞清楚雪乡这个地方在哪里?经了解,雪乡说的是哈尔滨,所以我们可以改成:
冬天的雪乡在哈尔滨,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希望您也能去雪乡,希望我们能在雪乡相遇。
如果我们在那相遇的话,说不定在一片孩子的欢笑声中有我,说不定能抓起一把雪山的雪粒、抓一捧雪乡的奶油、带一片孩子们的欢笑声,送给你的就是我。
这样文章就变成雪乡的一篇介绍了,小作者和读者互动:如果能在雪乡偶然相遇的话,说不定那个抓起雪粒送给你、带回欢笑的就是我了。文章以主人的身份来写,也像一个导游对雪乡的介绍。
冬天的雪乡(根据老师讲评自行修改)
冬天的哈尔滨,最美丽的是雪乡。雪乡里最洁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最难忘的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
眺望雪山,在这张&照片&中,作为相框的湛蓝的天空照映在白而发亮的雪上,这里的雪经过多年的沉积,已经不会融化,白雪映衬着来往的白如墙壁的云,可是云显然比以往要显得逊色、灰暗一些了。
走近雪山,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快速地从我手中&咻咻&地划过,一瞬间便立即溶化了,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
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像明珠,一粒一粒,闪闪发亮、娇贵可爱;有的好似牛乳,从山上一路泼洒开来,漫山遍野、四面散开;又像白纸、像墙壁,晃得我睁不开眼。远远地,山野上也能零星看到一些黑黑的树丛和枯黄的树枝,这里一块、那里一丛,突然间,不知被什么惊扰,树丛里飞起一两只麻雀,&嗖&地一下不见了踪影,只留下光秃秃的树枝在寂寞的雪色里摇晃。
走进雪山深处,我惊诧了。我惊诧于雪山的空旷和寂静,它的空旷和寂静来源于哪里?是来源于它的白吗?是,却不仅仅是。我想,雪山的空旷来源于它的宽广,来源于它宽广无边的胸怀,雪山的寂静来源于它的高耸,来源于它高耸入云的体魄,所以,我更惊诧于雪山的宽广与高耸了。
继续&微服私访&,我看见空旷的山中,装点着一座座的村庄,远远望去,村庄里袅袅升起一缕淡淡的炊烟,我不知道这个炊烟是云,还是烟?是烟,还是雪?云、烟、雪,互相交织、如梦如幻,让人感觉像走入了虚幻世界一般。再往里走,屋顶上的雪,有的直接挂在屋檐上,有的飘悬在房檐边,有的也挂在树梢上、窗户上,有的则干脆在屋顶上卷一个圈,像奶油似的,好好玩呀!身在雪乡的我们,这时就像置身于世外桃园、童话仙境一样。
雪地上,看见一个个黑影,原来是一群孩子正在大打出手,打成一团,发出了一阵阵喧哗与欢笑声。
&这片雪地给你,这片雪地归我们。&
&凭什么嘛?我们先看到的。&
&我说的,你快来,这里有大雪地哦!&
&不、就不!&
&好啦、好啦,哎呀,大小姐,我让给你,不行吗?&
这是一堆男生和一堆女生在争&白地&。然后,&女首领&扬长而去,&男首领&却没有扫兴而归,他们趁着兴致,都挽起袖子、亮起胳膊在那里打雪仗。在这片冰冷的雪地上,孩子们的奔跑,让这个冰雪的白地又有了生机与热气,孩子们奔跑时、耍雪时,在雪乡上空划出的一道道美丽弧线,让冬天的雪乡增添了更多的欢乐。
冬天的雪乡在哈尔滨,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雪乡相遇,如果在那里相遇,说不定那片孩子的欢笑声中就有我,而那个抓起一把雪山的雪粒、捧起一捧雪乡的奶油、怀揣一片喜乐与欢笑声,送给你的人就是我。第8篇 《冬天的雪乡》500字
今天讲一个四年级小朋友的作文,题目是《冬天的雪乡》。
先来分享几位妈妈的喜报:
东阳快乐四年级:报告喜讯,我儿子的那篇《雷雨》荣获浙江省课内作文大赛一等奖了。(就是上次老师点评的那篇。)另外还有一篇&&《难忘的一次活动》,按照老师的六根六尘和对称法,荣获了全国三等奖。谢谢老师和转播们的辛勤付出!孩子们将以优异的成绩与喜讯来回报你们。谢谢!
46群玉妈:非常老师,分享一个我家孩子作文的好消息:单元考试作文第一次没扣分,并且当作范文当堂朗读。二个月的付出,大大的收获。想当初,她的作文只能写2-3句话,二个月后竟然能成范文。作文里&头身脚&、对称用得很好。
27群北京-姗妈:看到老师书上的那篇《小螃蟹》,我想到老师还讲过一篇关于鱼的文章,我教女儿仿写了一个《水蜗牛》,感觉很好,我们这次在&高思杯&作文赛中得了一等奖,作文满分!孩子很高兴。
上海-君:在这里,要谢谢老师!我家丫头的作文被他们语文老师推荐参加2012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了!这是老师对小家伙的认可,也是孩子进步的表现。
下面来看一下《冬天的雪乡》的小作者妈妈感言:
老师,我是以前8群的虫妈,现在转到了48群了,从去年开始一直听您的课,和孩子坚持读课堂记录。
孩子本来就对语文比较感兴趣,也很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口头表达能力很强,语文老师总认为他口头能力强于书面,之前,我也很着急他的作文如何能提升档次,也着急他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看的那么多书里的东西都倒出来呢?
自从跟您学习,明白了:孩子读再多的书,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如何阅读;也明白了就因为孩子口水多,妈妈更应该学会引导孩子如何将&口水&变成&油水&;要珍惜和孩子一起的时光,&扶上马,送一程&,要当亲子妈妈,建立好的亲子关系,不能亲自作文、不能动不动就给孩子脸色看;知道要克服焦虑,要&坚持浇水、静等花开&,不能做拔苗助长的妈妈,要做坚持浇水、施肥的花农,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感谢老师!感谢您教会我和孩子成长与做人的道理。
再来说作文。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明白了&头身脚&和&帽衣鞋&,也知道在作文中主动用上&对称&和&六根六尘&了(作文八法,我们觉得目前还不能一一地体现在作文里,但我们会继续熏习、继续理解再运用的)。
孩子也越来越喜欢语文了。这个学期,班主任老师一直都表扬他,作文越来越好、表现越来越棒。
这篇文章是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去了雪乡后,回来作为寒假作业完成的,基本上都是孩子自己的原话。有些句子,我觉得很有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的味道,应该是听经典、读经典、熏习经典的效果(之前我们虽然也听过,但真正分析和阅读朱自清的作品,还是看了您的分析讲解之后,我们还一起背了下来)。
文章大量用了色法和意法,中间关于孩子的玩乐部分用了借代法,整体来说,是孩子和非常老师学习之后,我认为这是体现他进步的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文。因为文章是开学就写了,这里我是今天补的,所以辅导的细节我就没有一一介绍了,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也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从感言中也看到,这位妈妈是八群的&老人&,一直坚持听课到现在,有如初心,很让人赞叹。特别是妈妈提到的认识:明白了:孩子读再多的书,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如何阅读;也明白了正因为孩子口水多,妈妈就更应该学会引导孩子如何将&口水&变成&油水&;要珍惜和孩子一起的时光,&扶上马,送一程&,要当亲子妈妈,建立好的亲子关系,不能亲自作文、不能动不动就给孩子脸色看;知道要克服焦虑,要&坚持浇水、静等花开&,不能做拔苗助长的妈妈,要做坚持浇水、施肥的花农,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希望大家从这位妈妈的认识中,去体会亲子的意义,体会如何读书、如何积累的方法,体会如何克服急躁的心态,体会&坚持浇水、静等花开&的意义。在孩子学习作文之前,让孩子先感兴趣,很重要;在妈妈亲子之前,先调整好心态,很重要。有好的心态,才能有好的学态;有好的学态,才会有好的结果。
看一下孩子的原文:
冬天的雪乡
冬天的雪乡,最美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
眺望雪山,只见在这幅极为珍贵的画卷中,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中照映着白而发亮的雪上,映衬着来往的洁白如雪的云,可是云已经比以往要显得暗灰了一些了。
走近雪山,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沙沙&的立即溶化了,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牛乳,又仿佛是一张张白纸。
走进雪山深处,我惊诧于雪山的白了,我看见过洁白如雪的白云,见过纯天然的牛奶,却从没看见过雪山的白,雪山的雪白如牛乳,雪山的白如墙壁,雪山的白甚至胜过白云。
继续前行,我们看见一座座坐落于环山中的村庄,这周村庄周围都是山,升起的袅袅炊烟,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看那屋顶上的雪,有的飘悬在房檐边;有些干脆挂在屋顶上卷一个圈,像一大坨奶油,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在雪地上,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已经在雪地上大打出手,打成一团。&这片雪地给你,这片雪地归我们。&&凭什么嘛?我们先看到的&&我说的,你快来,这里有大雪地哦!&&不、就不!&&好啦、好啦,哎呀,大小姐,我让给你,不行吗?&这是一堆男生和一堆女生在争&白地&,然后,&女首领&扬长而去,&男首领&扫兴而归,男生们一见,都挽起了袖子,亮起了胳膊在那里打雪仗。我心里想:&他们不怕冷吗?&&&在这冰冷的雪地上,孩子们的气息,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冬天的雪乡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声。
如果我再去雪山,我会抓一把雪山的雪粒,抓一捧雪乡的奶油,带一片孩子们的欢笑声,送给你&&
刚才大家在讨论中提到了对称,提到了相片相框、六根六尘、写黑以白,还提到了由远及近,提到了人动景移,提到了抬头收腹。可见,这一段时间的熏习,还是很有作用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孩子作文的亮点。
一是结构。关于结构的问题,我们基本上是每篇作文都在讲。因为结构就是思路,就是章法,就是表达的秩序。结构是孩子们学习作文,第一步需要实现的目标。《实战篇》中也一直在讲,孩子作文观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作文观,就是结构观。孩子们有了作文观就能明白:一篇作文该如何表达,如何体现。有了作文观,也就加强了表达、沟通的能力。
本文的题目是《冬天的雪乡》,而本文的头是:
冬天的雪乡,最美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
可见,本文的&头&是开门见&雪&的头,开得直接明了。作文的主题是&冬天的雪乡&,如果头一个自然段中,没有&雪乡&出现,说不定就写成了&梦乡&。开门见山,能达到直接明了、直奔主题、言简意赅的作用;是保证作文不跑题、不偏离方向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头&中,孩子运用了三个对称句:
最美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
这三个对称句,与&身子&是相互呼应的。这也是我们一直讲的&头身脚&要保持一致、要步调一致的要求。
我们讲:读书、积累、写作是一回事。其实,当我们看到这个&头&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比如我们学《中庸》,如果能把《中庸》的第一章学懂,可以说后面的内容就不用学了,就全懂了。《中庸》的第一章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同样,我们读《大学》,如果真能把《大学》的第一章读懂了,那后面的内容也就懂了。《大学》的第一章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的开头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三纲八目&。
我们之所以讲这个,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文章开头的&头&,是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开卷有益之意。古人写文章,开头就把全文的主旨讲出来了。这是我们读书的一个方法,也是写作的一个方法,这是一回事。我们读书,一个是题目,一个是开头,格外重要。但有很多人,往往懒得看题目,开头随意看,直奔&身子&而去。如果直奔&身子&而去,表面上看似乎内容很多,看着很过瘾,但很难了解主旨,把书读薄。
大家如果有陈忠实的《白鹿原》,可以回去看一下第一页写的是什么?这本书,我在二十年前左右看过。记得扉页上引用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清末至文革的一部历史。
本文的开头,用三个对称、三个角度,提到了雪山、&白云&、笑声。这样,我们基本上就把全文的主旨,或者说把全文的线路摸清了。所以,孩子的这个&头&开得好,很有章法。不仅实现了开门见山,而且实现了开宗明义。通过以上的乱讲,大家理解开头的重要性了吗?
我们刚才讲到了本文的&头&写的是雪山、&白云&还有笑声。&身子&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写的。一脉相承、前呼后应,很有章法。
最后的&脚&写得也特别有味道&&如果我再去雪山,我会抓一把雪山的雪粒,抓一捧雪乡的奶油,带一片孩子们的欢笑声,送给你&&
所以从结构上来看,小朋友的军姿站得很棒&&头正、身挺、脚稳。
下面,我们再来讲第二个主题:顺序。在讲课前我让大家预习了《提高篇》中第一章&&顺序的技法。在这一章中讲到写作的顺序有几个:一是时间变化的顺序;二是空间变化的顺序;三是故事变化的顺序。其它的顺序还有:人物出场的顺序、景物变化的顺序、情感变化的顺序、因果变化的顺序,以及由写景、抒情到议论的顺序。希望大家课后再去认真体会第一章的相关内容。
本文是一篇集写景与叙述为一体的作文。本文中时间的顺序、景物的顺序、空间的顺序,以及由写景到记事的顺序都十分到位。因为有了顺序,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结构,体现了思路,体现了章法。结构、思路、章法、对称,这四者是一回事。这是我们从理论上来讲的。
本文中的一个大顺序就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从远处的高山写到稍近处的小村;再由小村写到了更近处的人物。最近反复讲的一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就是按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再来体会前不久讲过的一篇小学四年级的课文&&《七月的天山》。大家来看看这两篇文章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月的天山(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水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大家结合《七月的天山》与本文,体会从大到小从远及近的顺序。
因为时间的原因,今天只能讲到这里了。请大家做好如下的预习:《基础篇》87页的&文字游戏&;《基础篇》133页的《冰雪北海》;《实战篇》114页的《海洋世界一日游》;还有《提高篇》中第一章&顺序的技法&、第四章&反差对比&的技法、第七章&移花接木&的技法,以及第八章&相片相框&的技法。第9篇 《冬天的雪乡》500字
冬天的雪乡
冬天的雪乡,最美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
眺望雪山,只见在这幅极为珍贵的画卷中,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中照映着白而发亮的雪上,映衬着来往的洁白如雪的云,可是云已经比以往要显得暗灰了一些了。
走进雪山,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沙沙&的立即溶化了,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牛乳,又仿佛是一张张白纸。
走进雪山深处,我惊诧于雪山的白了,我看见过洁白如雪的白云,见过纯天然的牛奶,却从没看见过雪山的白,雪山的雪白如牛乳,雪山的白如墙壁,雪山的白甚至胜过白云。
继续前行,我们看见一座座坐落于环山中的村庄,这座村庄周围都是山,升起的袅袅炊烟,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看那屋顶上的雪,有的飘悬在房檐边;有些干脆挂在屋顶上卷一个圈,像一大坨奶油,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在雪地上,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已经在雪地上大打出手,打成一团。&这片雪地给你,这片雪地归我们。&&凭什么嘛?我们先看到的&&我说的,你快来,这里有大雪地哦!&&不、就不!&&好啦、好啦,哎呀,大小姐,我让给你,不行吗?&这是一堆男生和一堆女生在争&白地&,然后,&女首领&扬长而去,&男首领&扫兴而归,男生们一见,都挽起了袖子,亮起了胳膊在那里打雪仗。我心里想:&他们不怕冷吗?&&&在这冰冷的雪地上,孩子们的气息,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冬天的雪乡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声。
如果我再去雪山,我会抓一把雪山的雪粒,抓一捧雪乡的奶油,带一片孩子们的欢笑声,送给你&&
昨天,我们分析了孩子的作文在结构与顺序方面的优点。总的来说,孩子在这篇作文中是通过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顺序来写的。因为有了顺序感,所以就体现出思路明确、有章有法。这是我们昨天下午讲的重点。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与介绍第二个方面,就是摆关系、讲意境。先来看原文:眺望雪山,只见在这幅极为珍贵的画卷中,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中照映着白而发亮的雪上,映衬着来往的洁白如雪的云,可是云已经比以往要显得暗灰了一些了。在本段中小朋友写得非常棒,用文字画出了一幅画。我们在《基础篇》的前言中提到过,作文就是用文字作画。那么怎么样用文字作画?这里就有一个基础的技法叫:摆关系、讲意境。摆关系、讲意境,再提高,就是相片相框的技法。换句话来讲,相片相框的技法,是摆关系、讲意境技法的进一步提高。这一个技法大家可以参考《提高篇》的第八章。我们在这里就讲摆关系、讲意境。
在《基础篇》中,我们曾经做过一段文字的游戏:
举个简单的例子: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这是两句话,一个是讲天,一个是讲树;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绿色的。如果把这两句简单一放,还显得不够力。可以再摆一下这两者的关系。可以写成: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绿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出那一份绿的生机。
好,我们再来看下一个例子&&
我们再来做两个文字游戏。描写下雨:天,打雷了。一个声法,一个色法。要是把这个关系再搭配一下,就可以这样写:天,打雷了,下雨了。雨丝催着雷声,雷声促着雨丝,好像一首交响曲。这样就成了三句话了。写马路上的景:马路上,一辆辆的车飞驰而过,自行车相互追逐,还有在便道上慢行着的人们。车的速度、自行车的穿梭与行人的悠闲,构成了一个城市道路上快慢交错的动感组合。这样辅导孩子,就有得可写,一句可以变两句,两句可以变四句。文字就是游戏。
所谓的摆关系、讲意境,就是一开始分别写两样东西。正如我们讲的第二个例子一样,写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雷,一个是雨。如果分别写,只是写到一半,但我们可以把这个关系再搭配一下。就可以写成:天,打雷了,下雨了。雨丝催着雷声,雷声促着雨丝。这样不仅增加了字数,且增加了画面感、意境美,与文字的立体性。
在《实战篇》中,很多小朋友就运用了这样的技法,在书中随处可见。我们来看一个小朋友写的《海洋世界一日游》。大家有书的,可以参考一下书中的114页。特别是大家要看到截图中划线的部分:小鱼儿一会儿游到我的左边,一会儿游到我的右边,一会儿又游到我的头顶。有的鱼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有的鱼慢条斯理地散着步,还有一些鱼忽而在我的眼前窜过。看到它们,我会想,我是不是水中的鱼?鱼是不是空中的我?是鱼在我身边动,还是我在鱼四周游?
在文中,小朋友写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我,一个是鱼。这是分开来写的。而下划线的部分,小朋友就运用了摆关系的技法:我是不是水中的鱼?鱼是不是水中的我?是鱼在我身边动,还是我在鱼四周游?---
刚才有妈妈问:&这个技法,是不是好难?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学会?&可以说,这个技法与难度无关,而是与思维的习惯有关。这个技法,无处不在。再试举一例:就拿我们今天讲课来写&&今天,我们在QQ群里讲课,我认真地讲,大家热情地听。大家表现得越热情,我就讲得越认真。我讲得越认真,大家就表现得越热情。
回到孩子的原文中来:
眺望雪山,只见在这幅极为珍贵的画卷中,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中照映着白而发亮的雪上,映衬着来往的洁白如雪的云,可是云已经比以往要显得暗灰了一些了。在本文中小朋友写到了这样的关系,我们稍作简化,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来:白雪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更白,蓝天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蓝。在本文中,小朋友还接着运用了一个相片相框的技法,把蓝天与白云重新组装在了一幅画中。
接下来看第二个自然段:走进雪山,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沙沙&的立即溶化了,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牛乳,又仿佛是一张张白纸。
在本段生动从何而来?从六根六尘中而来。小朋友写得也极为生动。一是触法运用: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沙沙&的立即溶化了。二是意法的运用: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同时也是一个对称句。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色法的运用。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牛乳,又仿佛是一张张白纸。&&意法的运用。
所以概括来讲,在本段中关于雪的描写,运用了:色法、触法与意法。因此就实现了:色法&&言之有物;触法&&言之有觉;意法&&言之有意。这样,就把雪的整体写了出来,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雪,感触到了雪,还想象到了雪。
好,我们接着再看几个孩子写的作文的片段:
云是一位本领高强的画家。有时,给自己涂上鲜艳的红色,远远望去就像火在燃烧,仔细一看还带着点太阳金黄的光芒,绚丽多彩。有时,给自己倒上浓浓的黑墨水,一瞬间,像天女散花似的雨点,乘着降落伞,飘飘摇摇地跳到地上,滋润了大地,带来了一份清香。当画家心血来潮的时候,把云涂成粉色,象征梦想;把云抹成青色,象征开端;也会把云画成紫色,象征高贵&&
雨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有的时候纯洁无瑕,像晶莹的珍珠,像一层透明的膜;觉得很冰爽,很凉快。有的时候,雨里面掺有一些灰尘,有点脏。原来是神奇的雨以自己一身之污,来荡涤自然,换来世间的干净清亮。
以上是两个小朋友写的,一个写的是《雨》。一个写的是《云》。大家去体会其中六根六尘的技法。
在本段中,我们还要重点讲一个问题,主要是对称句的运用。对于初学作文的小朋友来讲,并列型的关联词格外重要。不管是从本文中,还是《云》与《雨》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并列型的关联词:有的&&有的&&;象什么&&象什么&&;一边&&一边&&;同时&&同时&&
在《实战篇》中,我们教大家这样一个办法。先来看一个民国作文:动静结合:《中秋日》
今天是中秋节。
早上我们照常到学校里去。
下午放学回家,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像梨、柿子、苹果、月饼等。还有一支香斗,香烟正一缕缕向上吹着。
我想,晚上,还要同弟弟妹妹出去赏月呢。
这篇民国作文,我们可以加上关联词。大家来感受一下:
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不仅)有梨,有柿子,(还)有苹果、有月饼,还有一支香斗,(还有)一缕烟。这些对称的句子一下子就把文章的架构支撑了起来。因为有了这些对称的词、句、段,文章就有了逻辑、章法,同时也就有了深度与趣味。
低年级孩子写对称的&笨&办法:如果我们不知怎么跟孩子讲对称,我们就让孩子记住几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有&&还有&&,有些&&有些&&,一面&&一面&&,有的&&有的&&,一边&&一边&&。这些关联词,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其内在,就是对称。由这些关联词组成的句子就是对称句。
有妈妈喊:&好难啊!好难啊!&您真的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吗?还是您真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差不多都是喝那么一口水,吃那么一口饭,凭什么您说自己的孩子就学不会?刚才有一位妈妈说得好:&如果别的孩子能学会,而自己的孩子学不会,要追问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前几天,我们讲了一课:为孩子输入正能量,在我们自己都觉得好难,不好懂、不好学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我们都在作文面前皱着眉,苦着脸,大声叫喊难难难,难于上青天,那孩子还能跟着您学作文吗?您在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于上蜀道。&小朋友是不是更有理由对您说,作文写不好情有可原?
自信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自信的妈妈。一个成天抱怨的孩子后面,也必定有一个抱怨的妈妈。我们这么掰开了揉碎了跟您讲作文,您还觉得难,那最好就是不学,或是去报别的作文班吧。
讲一个老掉牙的故事算是结尾:
非洲有一个地方人们都不穿鞋。有一个鞋厂的业务员来这里开拓业务,看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就打电报回总部,说:此地没有市场,因为本地人没有穿鞋的习惯。另一个鞋厂的业务员来到此地,异常激动,打电报回总部:&此地市场巨大,潜力非常,因为此地还没有人开发鞋的市场,所有的人都没有鞋。&
这就是正知正见正能量与偏知偏见负能量的对比。不穿鞋是事实,是客观。不同的是,有人愿意开拓市场主动积极,有的人却选择逃避,消极退后。作文的问题是事实,但有的妈妈愿意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有的妈妈却选择怨声载道。TO BE OR NOT TO BE?第10篇 “端午”的名称奥秘400字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其中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架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来改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子。第11篇 一把人民币650字
A大门前公交站台上,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正在等103路公交。她不时的看看马路,还看看旁边的路人。透露出一种兴奋的神情和一点点小紧张。也罢,已经六年没回家了。换做是谁都会这样。
女孩脸上时刻有笑容,她幻想着母亲和弟弟妹妹们见到她的惊讶之情。这时,一阵喧闹声将她从幻想之中拉出。
她挤进人群中。一看便吓傻了眼。一位收废品的老爷爷正在使劲和一位打扮时尚的胖女人说&对不起,对不起!&没想到那胖女人不但不领情反倒咄咄逼人。&你这个老家伙,眼睛长着当摆设呀?没看见那是我的水吗?你没经过我的准许把我的水放进你那破麻布袋里,叫我怎么喝呢?啊?你倒是说话呀?&那老人一个劲的道歉。天空如此晴朗,可那女人却给这美好的下午留下一道阴霾。
良久,那女人停止了辱骂。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她。谁知,接下来的这句话更让我们震惊。&要不这样吧,你赔我20元,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行吗?啊?&我们都知道一瓶水根本不要20元,这明显示是敲诈呀!大家都忿忿不平,指责那女人太过分了,太欺负人了。可那女人却依旧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还说&他是人吗?&老人明显迟疑了一下。用乞求的眼神看着那女人,希望她能放过自己。可那女人嘴角上扬,一脸冷漠。过了一会,那女人说&快点呀,又耽误我时间吗?&无奈之下,老人只好将手放进那充满补丁的口袋里。用那长着老茧的手掏出一把毛票。一毛,两毛,三毛。的数着。终于数够了20元。那女人一把抢过那些钱,对老人说&下次还让我看见你,就没那么客气了。&说罢,便扬长而去。
那老人不知何时离开,人群也慢慢散去。
103路公交车来了,女孩坐在位子上,手托着下巴,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什么。
&&&&初一:吴智敏第12篇 名字的由来350字
中国的孩子习惯跟父同姓,我父亲姓滕,所以我也姓滕。我的名字是我在妈妈肚子里5个月的时候就取好了,是爸爸给我取的。&远航&是在2000年冬天那时正下着茫茫的大雪,我父母在温暖的小屋里看电视,他们看见广阔的大海上有一艘轮船,轮船上正飘着鲜红的中国五星红旗,站着威武的中国海军。这时爸爸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说不管我们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叫&远航&。妈妈也觉得这个名字既好听又有意义,从此我就叫了&滕远航&。
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驾驶大轮船向大海前进。我希望我是一名海上特站队的队长,能够保卫国家,我不会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不论怎样我一定会努力去大海完成父母的心愿。
你现在知道我的名字有什么秘密了吧,你们也说说你们的名字有什么秘密吧。
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五年级:滕远航第13篇 愚人节的由来900字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色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成莱昂(狮子)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如今的愚人节在美国已主要是淘气的男孩子们的节日了。第14篇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辞——韩惠民500字
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这就是爱
韩惠民,男,55岁,苏州人。
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当场昏迷。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出院后,韩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顾她。
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
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经人介绍,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唐山十三农民;
累死在救灾前线的青年战士武文斌;
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经大忠;
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李隆;
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
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吉吉;
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
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
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
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特别奖授予给全体&中国人&。第15篇 名字的由来300字
我叫刘可心,看到这个名字,你一定觉得,这个名字太好写了,虽然它笔画很少,但却包含了全家人对我的爱。
我的这个名字是我的二姨给我起的,因为我的上面都是哥哥,所以我家人特别喜欢女孩,记得我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妈妈经常对我说,你的大姨、二姨、小姨是如何对待老爷、姥姥,如何孝敬老人。从妈妈的口中我知道了妈妈很喜欢女孩。听妈妈说。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了,终于是个女孩了,二姨说:&就给他交流课心吧,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称心如意。&
我的名字和我的人一样,在家里受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的童年是在幸福中度过的,我很喜欢我这个名字,我要向我的名字的含义一样,做一个让爸爸妈妈称心如意的孩子。
洛阳白马小学五年级 刘可心第16篇 人民币上的桂林山水300字
大家每天都在用人民币吧?那你们注意到它背面的风景名胜了吗?今天我就带大家欣赏20元后面的桂林山水吧!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经过我一番仔细观察,果然是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近处的山高耸入云,山上长满了参天大树;山下长满了奇花异草,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山脚,江岸上是风姿卓越的凤尾竹。
远处是那连绵起伏的高山,一会儿直入云霄,一会儿又映入水中。江中,一位老人穿着蓑衣,划着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江上打鱼,小船划过,水中泛起了一道道波纹。
桂林山水没有峨嵋秀、没有青城幽、没有华山险、没有泰山雄、更没有黄山奇,但钱币上桂林的青山绿水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映衬在人们的脑海里,令人身临其境。
啊!原来人民币里有这么多秘密!
本文地址:http://www.lmmw365.net/zuowen/a_26441.html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1500字作文也喜欢的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生后加俩什么字好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