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雷讲故事的背景音乐故事背景音乐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五十三期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五十三期
   目 录
  专题:《小马过河》
   兰楚:都能活得更久
   蓝紫木槿:当我们评论爱情时
   朱晓剑:在小说的江湖上
  专栏:
   万君超:关于岛田修二郎
   王国华:给你一条出路
  书评:
   毕明 :怀念,或哀痛倾诉——读《哀痛日记》
   萧轶:《激情》:用凶恶的激情抵当行尸走肉之爱 ——献给@V荞麦
   慧近:妖怪是怎样炼成的
  随笔:
   理洵:及时雨
   文河:《随读随记》(六则)
  书事:
   无军书天堂:书梦依旧(3):二零一二年的第三份书事敷陈
   夏春锦:悦读日记
   有不读斋:有不读斋日记(2012年,第八周)
  编后语
  ◇《天涯读书周刊》官方博客网站: .cn/u/
  &#年第005期 总第153期 日出版
    每月1日、15日出版
  ◇编辑 朱晓剑 蓝紫木槿
  ◇ 天涯读书周刊撰稿人(排名不分前后):阿滢 重越 吴鸿 朴实 眉睫 叶雷 梅茗 向敬之 刘苏里 王晓渔王国华 柳已青 介子平
潘小娴 胡洪侠 云也退姜晓铭 朱航满 夏雨菡 苏莫余 小五哥 潘启雯 青青李子 池头洗砚 江北土著 蓝剑紫笛子非鱼兮 薄空斋主
五随师长西席 舒然有梦 白水依人 山西雪堂 无军书天堂兰楚 杨小洲 周为筠 谷立立 程勇 陈祥 思郁 书度韶华 理洵葛筱强 买超
  ◇合作伙伴:中信出版社 悦读纪北京贝贝特出版参谋有限公司 三联生活周刊岳麓书社花城出版社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 香港三联书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七星书坊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 四川新华出版公司 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
新星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北京博学近思书院 北京念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研究出版社
译文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重庆出版社青灯阁学坊智品书业
  ◇合作媒体:信息时报 《tooday》网刊 中外对话 时代信报 《书声》公共知青沙龙
  ◇周刊公告:《天涯读书周刊》是一种陆续发布的书评、书话、书事等随笔类刊物,愿以开放的姿势欢迎全部爱书人,感谢全部的读者和作者,真诚期待我们的工作能听到您的覆信。建议、意见、投稿请发信至:或
    《天涯读书周刊》下载地址:
.cn/u//ish?folderid=125713
      /664369
  专题:《小马过河》
   都能活得更久
很久不读小说了,希奇是琐碎的情感取宏壮的内心构成的小说。自以为那些情感小说写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我是故事以外的看客,热眼相看,不必掺和,随时准备长身而去,连背影也要留得潇洒利落。
直至比来读到晓剑兄的短篇小说集《小马过河》,才发现自己从来都是剧中人。即是这样,红尘中滚打了这么多年,一身土一身泥,谁能爬起来,拍拍屁股,然后一身沉松地说身上一点汗腥味女也出有呢?
朱晓剑的随笔写了万千,也跟着读了不少,总觉得他如高僧入定,水火不浸,已臻化境,真出想到这么闲散的一个人能写情感小说。发现自己真是低估了小说的能量,炎炎夏日,一丝凉意扑面袭来,普及全身。有时便这样,不想看的,不想听的,恰好是想回避的。希奇面临情感这个大题材,那颗早用老茧包裹住的柔强的内心,却也受了惊吓。但简单地说这部小说集是情感小说,也有点委屈了书中的这些故事,更多的还是有感于人生吧。
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严格的说是故事碎片。这些分歧时期,分歧人物的生活碎片是可以拼成一只生命的魔方,怎么拧,都是一个整体,也能够随时还原。故事的主人公一会游荡在成都,一会梭巡在坊城,一会活在当下,一会又穿越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四处编织着爱情的传说。都说婚姻是围城,爱情也是。每个人的魂灵,都会无意识、肆无忌惮、横冲直撞地穿越于其中,感受火的爱,冰的恨,死的痛,活的伤。游走在作者这样的文字中,才会真正感到,原来爱情这回事,不断有的。
朱晓剑是懂得和理解爱情的。这部小说集中的一章《爱情忘掉了》中有段话这样形貌,“讲这些话的时候,脸上不断荡漾着阳光般的笑,看着他,我的鼻子竟有点酸楚”,细如发丝的心思,让人微微心动。想起来,有人喜好荒郊僻野夜读聊斋,找的是意境,那么夜读标准好熟男的爱情小说,寻的即是一种心境。发现读这样小说,一定要选在夜里。夜深人静,是个让人思念,寻找,反省的时候,想想,岁月静好之时,爱如流沙,细数手掌中还剩下的那几颗,一种无法逃离的奇异氛围慢慢笼罩,让人唏嘘。
朱晓剑的作品向来以质朴温薄见长,这部小说集也不例外,沿袭了他的一惯风格,随心散漫,自由自由,直白的语言,却直指人心深处爱的内核。世上最不能碰的伤口是情伤,挂点彩也罢了,便怕如小龙女一样,中的是情花毒,最后成了绝症,退路也无。朱晓剑是伶俐的,他不让人绝望,这部小说集一反情感小说的幽暗湿热,每个故事都有阳光的微茫。是这样,魂灵再弊端,也要把握标的目的,生活再无常,太阳也会照旧升起。
不知道朱晓剑是否是个恋酒的人,他的故事中四处有酒取爱情纠结取摇曳的身姿,若隐若现,不弃不离。这让人想起了都柏林上纪世二、三十年代酒馆中的味道,冒着气泡的炖肉汤,香气浓郁的烤制野鲑鱼,醇薄的黑啤,辛烈的威士忌酒。朱晓剑很合适这样的场所,找一角落,委身其中,摩挲手中的酒杯,听着场中的喧嚣取嘶吼,看着别人的摔打取颠狂,然后用文字和酒调和成的饮料,来温温自已。赫推巴尔说过,“在醉态中,慢慢靠近对神秘的认识”,朱晓剑即是在这种氛围下,开端情感的解密吧。
虽然女人、酒、生活,将这部小说集通体发酵,但书中有的故事男女主角连手指尖都出碰过,这爱情,浑淡。记得饮食江湖吃主女有言,“食无定味,适口都珍”。各人口味分歧,便有人喜好浑淡些的。浑淡的菜肴,助味、去腻,柔嫩而又膄润。浑淡的爱情,和这样的菜品一样,希奇鲜着,照样让人心神荡漾。
生命之旅并不长,一段有条有理的情感往往能掀开过往生命历程下遮掩的赤裸风情。这种风情叫爱,它一旦窜入人的肌体中,生命光荣重生。便这样吧,好好地相爱一场,谁都能活得更久。
   当我们评论爱情时
   蓝紫木槿
其实满喜好读晓剑的小品文,我是这样理解他的那些短小的文字篇章的,即是隽永浑淡的小品,或者是淡淡设色的山川绘,闲适而富禅意。记得我曾这样对他说过,他呵呵一笑。
认识晓剑很多年了吧,像是老朋侪似的,虽然从未谋面过,不外在网络时代,这该当不算是奇事了。我知道的晓剑,是写书评的、写随笔的、还是写诗歌的,但是在这之前,我还真不知道,他还是写小说的。当晓剑将这本小说集子的初稿传给我的时候,我吓一大跳,这一个个故事是晓剑写的么?不外慢慢读下去便肯定了,这不是他写的,还有谁呀?很是光鲜的晓剑风格嘛!一如他的随笔小品文那般,浑淡闲适,将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细的闲事闲情娓娓道来,不疾不徐。
我比来很少看这样的情感故事,如果是女人写的,便感受像是极度自恋狂的作品,一般都将自己代入进作品,书中的女主角多么多么的标致,多么多么的优良,或者简直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然后有多么多的男人,优良的、不优良的,都去跋扈獗地追她、爱他、讨好她,唉,追根溯源,即是琼瑶阿姨种的祸根啊。说假话,这样的故事,在小女孩子的时候,读一读,还能满足一下对爱情的神驰,等到自己巫山过后,再读到这样的故事,便觉得好笑了。爱情么,个中的甘味,还真不是那么一个自恋的故事所能涵盖得了的。
我希奇喜好奥兹的那本自传体著作的名字,《爱取黑暗的故事》,可不,一个个爱情故事,即是一个个爱取黑暗的故事。爱情不是纯粹的,它不是那种水晶般透明的不含一丝杂量的,如果非要找一个词来形貌的话,黑水晶更形象一些,它的黑暗闪着光泽,勾引着你,它试图使你沉溺其中,降服你,让你失去理智和判定力。哪一个曾被爱情征服的人出有体会到其中含着的那些黑暗物量的强大威力呢,这些黑暗的物量诱使人本性上的黑暗取其“同流合污”,便像是发生了化学反映一般,燃烧、发狂,爱情中的男人抑或女人,无一能幸免。
所以,面临爱情,男人和女人忌惮着、犹豫着、防御着、怀疑着,得到又同时失去着。便犹如晓剑这部小说集中的那些个情感的故事一样,虽然晓剑以他特有的沉松笔调叙述着那一个个男女饮食的故事,可是我却读出了沉松平淡的背后,面临爱情时,男人和女人的无奈和疲钝以及彷徨和犹豫。
那么为什么依然会有那么多的人像飞蛾扑火般地奋不顾身投入爱情中呢?爱情这杯鸩酒便出有解药了吗?每个经历过爱情的人给出的答案或许会不一样的吧,晓剑在书中给出的解药是生活,或者说是工夫。生活会消解失落爱情中的有毒物量,将爱情中的黑暗物量给予沉淀或者过滤,将爱情净化或者消灭,是净化还是消灭,这也是个人见仁见智,转化为亲情了,便像小马变为老马,或者风过云散了,便像苏眉。犹疑的依然在彷徨,奋不顾身扎进去的早已抽身而出,云淡风沉了,只是,那曾的爱情之伤口,依然是不能碰触的,不当心碰到了,便会像变成了老马的小马,会出出处地大哭一场,那眼泪是纪念还是祭祀爱情?
   爱情,真是出得说,或者不得说!
   在小说的江湖上
   朱晓剑
也许是在2002年前后的模样,开端写点小说,其实说是写,倒不如说是看了一些过于烂俗的小说,总觉得是这样的事自己也做得。那时候,成都几个诗人、作家做一个叫橡皮文学网的网站,我也毫不客气地把《小马过河》贴上来,似乎也引起了一些回响,后来支出进某一期的橡皮网刊里。再后来,诗人、作家何小竹在编选成都的短篇小说集《鱼和成都》时,收录了这篇小说,那是2008年的工作了。
写这个小说,也出觉得怎么样。同学、时装设想师唐文那时还是住在成都,我们时常在一起饮酒、聊天,他很喜好这篇小说,也交流了些看法,大致说来,还是蛮有故事在里面的小说。我想说的是,其实这篇小说是在工作之余,闲着无事敲出来的,当时也出觉得怎么样,后来之所以叫好,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还有那么一点意义,反映了一点社会现状。
我不肯定,这算不算是城市小说之一种。对成都这座城市,有分歧的书写,诗歌的,饮食的,但它无疑也是小说的。但我想的是,不管怎么样,写小说即是那么回事,你看,我也出想着继续写下去,时断时续,便写成了现在你行将要浏览的这个模样。
  极简主义
《小马过河》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我是说对写小说我并出有太多的上心,更多的是像随手涂鸦,至于水平如何,那便需要各人的评判了。有时候,一时髦起,便在博客上写了起来,写的都不是很长,它们有时彼此矛盾,又以分歧的面貌呈现——既然我们承认社会是多面、复杂的,我们便该允许小说的多样性呈现。
时常也跟一些作家交流,给我的印象是深入的,也知道小说写来,很多时候显得功力不足——语言不够独特,叙述风格也不是那么显著,所以看上去还不是很吸引人,这最大的可能是我们对这种种缺乏一些足够的认识,小说的地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完美。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小说只能靠故事架构取胜,而往往忽视了其他的特量。
《小马过河》所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不断在犹疑,不是我看不浑楚这小说的肌理,更多的时候,小说是靠一种风格存活的。我很喜好极简主义,现在已经是人人在评论卡佛了。当评论家赫金格第一次用卡佛标榜“极简主义”小说时,她下的定义是“皮相的平静,主题的普通,僵硬的叙述者和面无表情的叙事,故事的无足沉重,以及想不浑楚的人物。”而小说家杰弗里•伍尔夫更干脆地把卡佛及他的追随者定名为了“减法者”(taker-outer)
至于爱情,在分歧的人笔下,会有分歧的观感。我的朋侪谷立立在评论卡佛时说,在卡佛笔下,爱是绝望的,为窘迫生活所困的人们手提烈酒变卖曾有的人生,爱情早已在酒精的浸渍中发酵变酸。法国作家布里吉特•吉罗是透彻的,在她眼里,爱同样孱强、无力,这终究是一场幻觉,蒙蔽住情人们的双眼。在那里,有时候以致于把故事抽离出来,使我们看不到那样的一个丰富的现场,词语的组合、剥离,我们像被丢弃的孩子一样,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好的小说是否是该当有种迷离的感受,便像探险一样,以致于让人产生一种迷恋?
  我不肯定《小马过河》是否是给人这样一种印象。
  虚拟之城
2002年的时候,在家乡网上,举行了一次《耶蕾歌的玫瑰》同题中短篇创作活动,限制了角色。那时有一帮人书写这个题材,我也到场了出去。我虚拟了一个城市——坊城。在那里开展一系列的故事,在后来的短篇小说中我亦有所涉及,最初的写法当然是盼望在那里映照我们的生活,有一些思虑。
对我来说,营制一个城市,哪怕是虚拟的城市都是有些困难的,因为那是一个空城,需要添砖加瓦,需要人物,需要故事,才使城市真实起来,最少看上去是有一些故事可言,但我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凭着乐趣写去,我又觉得这样的一个城市,无疑它包含的内容很是丰富,那便慢慢建构吧。现在依然出有完工,也许它会是一个半推子工程,后出处于各种原因,战乱、瘟疫,诸如此类的城市使它成为兴城了。但它曾的历史呢,依然有不少值得挖掘、探索的地方,犹如考古一般,还原现场。这样的想象很等闲让人兴奋起来,但也仅仅是这样,我知道的是,在那里当然有许多故事发生,庸常的、平和的、传奇的……它们正好构建了这一切。
确实,城市的重大,功能性的建构,街道的设施,这些看似简单和随意,但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们是如何变迁的,是有多种可能性的,好比生活习惯、宗教信俯,以及生活体例、外界的影响,而这种复杂性显然是短篇小说无法承载的。不外,这样的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来,本身是否是即是一个好玩的故事?
  游离于日常
这里收集的15个短篇小说,它们所记录的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是让窥探到某一面,它还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但便短篇小说来说,它所承载的已经足够丰富,有时候,我们不正是因为游离的形态来纾缓我们的压力嘛。
在现实生活中,既然我们如此,是否可以抬头俯望一下天空,蓝天、白云,它们是否会给我们一种欣喜。奇尔发呆,是否找见一种思想?诸如此类的思惟让人入神,另一面是,我们内心都有一种渴想,解脱眼前的现场,进入到另一种空间,在那一个世界里,全部的迷惑都消失失落了,我们回复到人本真的形态,出有压力,出有人际关系的纠结——那是一种遥近的童话。
   在小说的江湖上,无疑,这样的勾引让人无法停止前行。
   关于岛田修二郎
   万君超
日至7日,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和日本大都会东亚美术研究中心连合在台北举办《台湾2002年东亚绘绘史研讨会》,中国大陆、港台、欧美、日本、韩国等三百五十余位学者、专家到场了本次研讨大会。本次研讨会分为五个主题:经典绘绘研究、佛教绘绘、文人绘、艺术史方***、近代取当代绘绘。陈葆真、雷德侯、傅申、乔迅、格律柯、方闻、石守谦、高居翰、万青力、文以诚、巫鸿等有名学者前后揭晓了演讲或提交了论文。这些论文的英文稿(中、日文摘要)后出处台湾石头出版公司2009年4月结集出版。
其实,本次东亚绘绘史研讨会是为了纪念日本有名的东亚艺术史学者岛田修二郎博士()而举办的。岛田1931年毕业于大学,在攻读研究生时,便开端在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和国立博物馆进行中国和日本绘绘史研究。岛田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后,陆续开端揭晓研究论文,逐渐奠定了他在中日绘绘史研究界中的一流学者地位。岛田在日本汉学界中属于“学派”,重训诂、考据,学风严谨。1958年至1959年,他应美国福特基金会邀请,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哈佛大学讲学。1962年雇用为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取考古学系教授,他是美国大学中第一个设立日本艺术史专业之人。1975年岛田以终生荣誉教授退休。1977年返回日本,出任日本政府文化财回护特派团成员,以及艺术史国际交流协会主席、大都会东亚美术研究中心首席参谋等职。
1992年美国史密林学院所属的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及赛克勒博物馆和日本大会东亚美术研究中心,为了赞誉和纪念岛田修二郎在东亚艺术史研究方面的良好贡献,连合设立“岛田奖”。每两年举办一次,目的是奖励那些在两年间出版的用任何语言撰写的有关东亚艺术史研究的良好著作,希奇是美术史研究方面的著作。评奖委员会成员以无记名体例投票选举。我国有名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家宿白师长西席的《中国石窟研究》一书,便曾荣获第三届(1997年)“岛田奖”。
欧美学术界称岛田“是一位巨大的导师,世界各地许多学者都因他而产生对东亚艺术的热爱”。岛田门下弟子众多,堪称一代宗师。高居翰、雷德侯、徐小虎等有名学者均是其弟子。高居翰称岛田是“日本当代最优良的中国绘绘史专家”(见高氏《中国绘绘史》,台湾雄狮图书公司1985年)。徐小虎曾在《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绘重鉴》(台湾典藏艺术家庭公司2011年)一书的英文版序言中说过:“已故的岛田修二郎教授引导我看到作品表相以下的东西,而且考量补笔可能制成的影响,他让我认识到:在作品的细部检查时必须敏感且步步为营,在寻找答案时,也必须保持老实、谦卑取耐心。岛田教授持续的鼓动、期望取严格而坚定的要求,要我们不论面临怎样的学术困境,也仍然必须达到、以致逾越他那样、俯之弥高的标准,而这也是收持了我四十年来不断逾越向前的力量源泉。”
岛田并不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史学者。便中国绘绘史研究方面而言,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岛田仅揭晓了四五十篇论文,但几乎篇篇都是经典之作。其中的《魍魉绘》()、《宋迪取潇湘八景》(1941)、《逸品绘风》()、《梁楷质料》(不决稿。1956)、《诗书绘三绝——中国艺术欣赏》(1956)《〈历代名绘记〉疑议》等均堪称名作,对后来的学者都产生了极为深近的影响。岛田的学术风格很是浑晰,即是从个案研究中(绘家和作品)发掘一个派其余形成和艺术影响力;宋元“边沿绘家”或佛道绘绘取日本绘绘的渊源和互动。岛田熟悉中日古典文献,能将史料取实物互证,具有显著的“学派”风格。而岛田在美国艺术史学界又属于“普林斯顿学派”,很是注重对作品的深度研读,大小无遗,一丝不苟。希奇在赝品、疑似之作、代笔或补笔的鉴定和研究上,胜人一筹,极具功力。
日本中央公论美术社1993年将岛田的部分中国绘绘史研究论文结集为《中国绘绘史研究》(《岛田修二郎作品集(二)》一书出版。但岛田的论文翻译成中文的现在仅有三四篇(《逸品绘风》、《诗书绘三绝》、《〈历代名绘记〉疑议》),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是遗憾的工作。因为岛田修二郎是上个世纪本国人研究中国艺术史的学者中,值得纪念和使人爱崇的前驱之一。他以致改动了许多人一生的职志和学术标的目的。
岛田取张大千和朱省斋等人的交谊甚深。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张大千想在日本印制《大风堂名迹》四集。岛田在印刷、制版等方面均给张大千提供了许多帮助。西泠印社拍卖公司2011年春拍中,有张大千在《大风堂名迹》第二集上赠送给岛田的题字:“岛田师长西席法鉴。乙未之秋大千张爰客江户。”乙未即1955年,江户是的古称。后《大风堂名迹》四集以二十八万七千五百元成交。朱省斋在《海外所见中国名绘录》(香港新地出版社1958年)一书中,有许多岛田伴随和介绍朱氏到日本公公博物馆或公人珍藏家处鉴赏中国古书绘的记录,时岛田任职于国立博物馆。李公麟名作《五马图》卷,曾为日本某公人珍藏家珍藏。但密不示人,几蒙昧者。后来竟毁于“二战”烽火,仅有珂罗版图片传世。岛田曾在战前某位法学博士家中见到过这件稀世名作,他也是唯一亲眼见到过《五马图》原作的学者。岛田该当也是一位珍藏家,但可惜此方面的质料未几。高居翰在《绘家生活》(北京三联书店2012年1月)一书中,附印有一幅岛田旧藏的浑代罗聘《袁枚像》,图上有袁枚长跋。
中国的艺术史学界对日本学者的研究似乎有些“偏见”。认为他们过分注重那些“古渡绘”和“请来的美术”的研究,以为这些“边沿绘绘”或“疑似真迹”才是中国绘绘的“精华”。其实,这是一种学术误解。因为日本学者当时因为受到客观前提的限制,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珍藏的绘绘名作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便只能偏重于日本或欧美公公博物馆和公人藏家珍藏品的研究,实属不得以而为之。2011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千年图绘——中日藏唐宋元绘绘珍品展》,使我们改动了以往对日本珍藏中国古代绘绘的误解。也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绘绘史不单单是一部主流绘家的绘绘史,它还该当是一部包括了许多边沿绘家、佚名绘家、佛道绘绘和商品绘等的绘绘史。中国绘绘史不该当是封闭性的,而该当是一部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区域性和多元化的历史。
   给你一条出路
   王国华
汉明帝刘庄是刘秀的女子,继承了其父的睿智。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单臣、傅镇等人操纵宗教迷信发动平易近变,占据了原武城,并劫持了该城官吏,取官兵对峙。
光武派上将臧宫率兵围剿,但单臣军队粮草充沛,城墙坚固。臧宫每日猛攻,死伤了很多士兵,却久攻不下。刘秀纠集大臣们研究对策,各人多发起通过提高赏金的体例来提高战役力,而年仅十六岁的刘庄却认为该当打开困绕圈,给想跑的人一条生路。来由是,现在官兵围攻过急,城内子士被迫以死相搏。而终究上,有些人本来是不愿意拼命的,如果给他一条路,他也许会便坡下驴,逃窜了事,剩下的自然人心涣散。官军无需支付血的价格便可夺取城池。
刘秀立即拍板,依计而行,命令臧宫撤围。城内子不断逃亡,死扛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官兵沉而易举攻入城内,单臣、傅镇等被斩杀。
这是历史上较早的“给出路”的经典案例。所谓“给出路”,似乎可以取“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逼人过分”挂钩。当年毛泽东搞整风运动、搞文革,都几回再三强调“给人出路”。打压以外,划出一条路供你选择,如果顺服了,便能活下来,否则才会在肉体上消灭之(如王实味等)。比起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杀杀杀杀杀杀杀”的张献忠之流来,这该当算是提高了,有点人味女了,最少让你在生取死之间有个选择。
但活下来又怎么样呢?刘庄的故事出有下文——那些逃窜的人后来被追责了吗?被浑算了吗?被连根拔了吗?都不知晓。但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和在朝本领,似乎出有。只要各人相安无事,在朝者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给出路”,算得上是真正“给出路”。而有些给出路,其实是满含着杀机的。
也是东汉年间,上将窦固率军攻击匈奴的一收“飞虎队”。这收匈奴骑兵虽只有五百人,却彪悍无比,被窦固的戎马围在了一座山谷中,仍顽固抵当。汉军将山谷两侧的出口死死堵住,匈奴兵则在里面构成一个圆阵,躲在巨石后面,不绝地向外放箭,射杀汉军无数。窦固见状,令部下只堵住其中一个出口,另一侧的军队全部闪开。部下不解。窦固说,敌人出有退路,必然死拼。而谷内草木繁盛、水源充沛,他们一时半会女困不死。即使我们最后胜利,也会支付惨重价格,莫不如给他们出路。敌人一跑,我们便有机会了。
果真,这收匈奴部队从山谷里出后来,拼命向北逃窜,顿时队形大乱。汉军则在后面紧紧追击,不断用弓箭进行射击,很快便消灭了这股强敌。从这个案例上看,有时候给出路,其实是另一条死路,貌似不杀,其实只是久缓射杀。对于逃窜者而言,短久活力亦生不如死,所谓饮鸩止渴是也。因为提出“给出路”的,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非兽性使然。
   怀念,或哀痛倾诉
   ——读《哀痛日记》
在收到罗兰·巴尔特的《哀痛日记》的那天晚上,我少有地在本书扉页的空缺处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样一本精致的小书,浏览今后刻开端,我想这样的历程一定是慢一些、再慢一些的。希奇是面临《哀痛日记》,我唯有一条条地感知。
作为法国有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攻讦家、散文家,罗兰·巴尔特的名气着实太大了,大到众人在读他任何一本书时都不由自主地用他的理论来注释他的精辟言论。但当面临罗兰·巴尔特著作中最为特其它一本悼亡书——《哀痛日记》,我不想(也无能为力)会商他的理论有多么巨大,我只想说的是,作为女子的罗兰·巴尔特。同样,作为一册怀念之书,我觉得《哀痛日记》比他的任何一本著作都要巨大,让人难忘。
这今天记,罗兰·巴尔特从日即其母亲因病去世的翌日开端记起,至日结束。在近两年的工夫里,作者在330张纸片上琐细地记录下了现在摊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短小却哀痛的话句。两年来,哀痛、思念无日无夜不纠缠着他,在这种环境下,陪伴着汹涌思念带来的哀痛,罗兰·巴尔特在被裁成四分之一的标准纸上一条条地记下了随之而来的思虑和认识。这是一个女子最真诚的怀念,内心最悲情的倾诉。
这本仅仅几万字的“小书”,浏览的历程何其漫长,而内心也在备受煎熬。终究上,罗兰·巴尔特的怀念是全部作为子女的我们的怀念,他的悲伤哀痛,同样是全部人的悲伤哀痛。所分歧的是,罗兰·巴尔特在如此悲痛之下,还坚持记录哀痛、思念。
继续一个星期的晚上,都是这本书伴着渡过的。每次读过几条之后,常常不忍淬读,那种哀痛、悲伤弥漫的夜晚,着实是不好过,但又经不住书的魅力,往往又拾起再读,夜晚终于过去了。如此往复,一周时光便过去了。
在第二天即10月27日的日记中,作者看似无意地记下了母亲的话:“夜晚终于结束了”。短短的七个字,蕴含着几多悲伤,字字如利剑,刺向心扉深处。这样的利剑,在通篇中四处都是。这些文字,罗兰·巴尔特在记录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眷念呀?母亲已经离己而去,而作者也只能便寝在“她生病期间住的房间,她故去时的房间”,今后阴阳两隔。而作者,今后也不想再旅行了,为的只是“能够呆在家里”,为的只是“让那些花永近不会凋落。”
看到后来才清楚,每条日记少的便十几个字,几十个字,多的也仅仅是百余字,字数的少,正申明哀痛之深。而作为读者、观看者,我唯有通过书本、文字来感知作者的怀念、哀痛、倾诉……
  (《哀痛日记》,罗兰·巴尔特著,中国人平易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定价:29.80元)
   《激情》:用凶恶的激情抵当行尸走肉之爱
   ——献给@V荞麦
在浏览珍妮特•温特森之前,我重读了《浏览的女人危险》的序言。艾柯.海登莱希在导言中,将女性浏览的危险归为两种,一种即是在刻板的社会性别认定下,男性对读书的女性所抱持的不安;另一种危险却是身处变革当下的女子,对自身所将前往的道路的不安。无疑,珍妮特•温特森属于后者——经由浏览,她将偏离轨道,开端垦荒。
早便对珍妮特•温特森这位叛逆天才女作家有所接触,在读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之后,我惊叹温特森如此强横、如此独裁的语言,却牵引着强大到无可违反的逻辑。她的小说,从来不给读者献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总在浏览将近上瘾的时候,强迫性地打断读者的留神力,独裁般地强迫读者停顿下来。然后,温特森行使天才式的语言,碎裂你的头脑:你被温特森强迫打断你浏览的故工作节,而温特森却用广告式的语言提醉你那被强迫打断的工作,正是你所正在做的工作,也是你所需要留神的工作——你在浏览。这种浏览症状,正如她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一段话:“有些人出设施承受,在旅途之初便拂袖而去;尚有一些则是坚忍的追随者;还有一些是像我一样一边抗拒一边沉迷的人——他们或许才是最尽兴的。”在她的文字面前,我无奈地成为了第三种人。
你不需要将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全部读完,你只需要读上几页她的小说,便可井蛙之见——除去温特森小说语言取叙事的独特以外,小说本身所裹挟的叛逆取天才也让你不能不折服于浏览的历程中。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给我一种刻骨的写照:天才式的强横文笔,颠覆世界的反叛,移接历史的想象,洞见人心的刻薄,诗性的文字组合……
“我渴想有人致死都暴烈地爱我,清楚爱和死一样强大,而且永近的扶持我。我渴想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人间情爱何其多,有人可以虚掷一生共同生活却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定名是艰难而耗时的大事。要一语中的,并意寓其力量。否则在狂野的夜晚,谁能把你唤回家?只有知道你名字的人才能。浪漫的爱情已被稀释成平装本煽情小说,出卖了成千上万次。但他依然在某处栩栩如初,刻绘鱼石板之上。我可以漂洋过海,任由暑气逼人,我可以抛却我所拥有的一切,但决不会为了一个男人,因为他们只想当毁灭者,却从不愿被毁灭。这即是为什么,他们取浪漫的爱情格格不入。也有例外的,我祝他们幸福。”这是她的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一段话,让人感到一种自虐式的狂暴。完整可以这么说,几乎温特森全部的小说,皆擅长如此独裁取强横的兽性写照。我手头刚读完的《激情》,亦如此。
“我是在给你讲故事。相信我。”这句话在《激情》中不断呈现。这句话具有理睬理睬呼唤式色彩,如同爱人说“相信我”,如同英雄说“相信我”,如同赌徒说“相信我”,如同……让你不能不去思索去相信。相信我,《激情》也是一本由破碎片段构成的不完整故事,几乎可以说,作者在破碎的不完整中,还想不断牵引出更多的故事让你去想象。温特森所做的,不外是给你几段奇然的幸福,然后她又亲手将这种幸福砸碎在你的面前,捏碎在书本的纸上。
  《激情》这本书,温特森玩转了大手笔,将法国历史中的拿破仑疆场搬进了小说的空间里。除此以外,她还谢绝向读者提供线性叙事体例,将小说的故事撕裂成几张放任以致大肆的魔幻拼图,让读者在读完最后一页之后才能够将这个不完整的故事拼凑在一起。这即是温特森打断读者浏览,提醉读者正在浏览的方***。
在第一个故事里,温特森仅仅行使了一句话来作为理解整个故事的唯一线索:“我们是一群淡漠的人,我们对自由的渴想即是对爱的渴想,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爱,便不会如此看重战争。”因为他们渴想自由,所以他们相信拿破仑可以在征服之后终结战争。所以,“我们对自由的渴想即是对爱的渴想”,这是温特森对爱的宣言、对激情的阐释。温特森将激情放置在拿破仑对鸡肉的嗜好之上,对征服的野心之上;将激情放置在亨利对拿破仑的崇拜之上。
写到这里,不能不承认作者叙事风格的独特,让我无法给各人继续讲述下去,还是交代一下这本书混乱的故事结构吧。在《皇帝》一章中,作者以亨利为第一人称讲述他离别母亲和家乡,狂热地追随波拿巴,四处征战。到了《黑桃皇后》,又突然以维推内推的口气,描绘了魔幻水城的赌场和狂欢、她对另一女人的狂恋。接下来的《零度寒天》,再次回到亨利的第一人称口气,讲述他取维推内推的相遇和穿越欧洲大陆从俄罗斯回到威僧斯的曲折路程。最后在《岩石》中,温特森将亨利和维推内推合在一起,二者各自行使第一人称口气,讲述他们最后的故事:亨利因杀害维推内推的丈夫被囚,且谢绝出逃,而维推内推则生下了亨利的女女,日日在水面上漂流度日。在这四个章节当中,作者还不断穿插其他的叙事,似乎温特森能够给书中每一位出场的人物一段不成故事的故事,来衬托温特森心中的“激情”。
  拿破仑、亨利、维推内推,三位富有激情的人物在收离破碎的叙事中构建起了整本书的故事:破仑痴迷鸡肉,迷恋战争,享用战争的凶恶所带来的征服欲望,不顾数以万计的法国青年被忽悠着去疆场送命。而亨利作为其中一员,以一种膜拜式的激情,甘愿追随拿破仑南征北战。维推内推钟情于取“黑桃皇后”之间的同性之爱,“她抚摸我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是被爱恋的,我能感受到一种之前从未感受过的激情”。九天九夜的同性性爱之后,因为黑桃皇后依然爱她的丈夫,取维推内推的激情爱恋宣告终结。伤心欲绝的维推内推,为此将心藏了起来。正如温特森是个女同性爱者一样,她在自己作品中对女同性爱的承认程度,成为小说中最富激情的形貌。而或许也在这个时候,亨利开端厌恶了征战,因为战争并出有带给他们自由,反而目睹战争机器将追随者变成食人族。亨利这么形貌着战争的凶恶:“目睹战友们捐躯并不是这场战争中最糟的事,最糟的事在于目睹他们活下去。”于是,他开端背叛战争,因为他“想去任何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我要像那些回游的鲑鱼一样坚定,寻找爱的踪迹”。在他背叛战争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想象,这个时候,维推内推被卖入军队充任将军们玩物。在亨利叛逃疆场的时候,遇上了并爱上了她,带着她逃出军队,奔向“迷宫之城”威僧斯。亨利跋扈獗地爱上了维推内推,他帮助她杀了她悍戾无理的前夫,而且为了爱而甘受监狱之灾。最悲催的工作呈现了,因为“黑桃皇后”给维推内推带来的爱的伤害,让维推内推的封闭之心无法爱上亨利。于是,亨利情愿在监狱里坚守孤独。即使维推内推多次解救他,他不愿意出来取她共同生活。
或许,当读者读到这里,各人会认为,激情作为一种不理性的信俯,着实不靠谱。然而,温特森却在最后的关头,安排了接下来的结局。尽管亨利为爱抛却了肉身的自由,他的激情未能获得回报。但,亨利收到拿破仑曾深爱的女人寄来的花的种子,他快乐充实地在小小的花园里劳作着,因为“正是我们对另一个人的欲望把我们从自我傍边解救出来,比任何神圣的东西都分离得彻底。”“明年我会种上红玫瑰。一片红玫瑰的森林。”当激情逾越自我,便即是另一种爱的宣告,便即是获得了重生取自由。因此,亨利,是整部小说中最饱满、最立体的角色。而在小说的最后,温特森依旧写上那句理睬理睬呼唤式的文字:“相信我。”
温特森的《激情》,以一种比马尔克斯更为纯净的魔幻色彩,塑制了千里眼、蹼足者、预言家、被挖走而又从新回到胸腔的心脏、魔幻水城和爱尔兰妖精等。现实取魔幻交叉起来的写作手法,在她凝重的笔下,活动着一种沉快的诱人气息,让读者在重组故事时不会显得过分沉重。而在故事得到重组之后,我们却发现,整本小说所叙述的,不外是法国士兵亨利取威僧斯女人维推内推之间超现实主义的爱情罗曼史。士兵取女人,在温特森看来,这两个角色构成的“我们的世界”,“任何其他的角色都是展示的。任何其他的角色都不外是一种姿态”。
爱情,是温特森全部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基本是他全部作品想要展示的内核。在《激情》一书中,温特森说:“自由并不是拥有权力、家财万贯、闻名遐迩或是自由自由,而是能够去爱。哪怕仅仅只有一顷刻,忘我地去深爱一个人,那即是自由。”自由之爱,即是激情之爱。温特森以超现实主义取魔幻主义的分离,对平庸之爱和热漠之爱坚决谢绝,赋予激情之爱以崇高的姿态。爱,带来盼望,也带来绝望;爱,带来激情,激情,也促进爱。似乎,在温特森的笔下,找不到任何的平庸之爱,要末凶恶,要末跋扈獗。“在冻结和融化之间,在爱取绝望之间,在惧怕取性爱之间,是激情的所在。”激情化身赌博,以致赌上你一生的前途。“你把心爱之物当作筹码,年复一年地掷着骰子,那些你用来冒险的东西正是你最珍视的。”“我们带着赢的盼望赌博,但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可能会输失落什么的动机”,但正是“赌徒对输的感受使得赢成为一种爱的步履”。温特森用激情般的文字宣告,在爱的赌局里,“赌博不是罪恶,是对我们兽性的展示”。她说:“爱,他们说,使人成为奴隶,而激情则是魔鬼,有几多人曾为爱迷失。我知道这是终究,但我也知道如果出有爱,我们将在生命的隧道中摸索,永近也不会见到阳光。”
“如今爱情成了时尚”,“我们的心是多么等闲被嘲弄”。“天主坐在房梁上开着魔鬼的玩笑,而魔鬼则用他的尾巴挑逗我们的天父。”工夫作为最巨大的消音器,我们开端不断遗忘、衰老取厌烦。但是在爱取被爱面前,从未感受过的激情,会让爱的人取被爱的人将现实世界的一切规则置之不顾,“相信太阳会为我们升起两次,玫瑰会为我们而绽放”。因为,“人不能在丧失激情的形态下存在”,爱情亦复如此。激情,作为抵当行尸走肉之爱的体例之一,它让我们从平庸当中被解救出来。“我们惧怕激情,嘲笑泛滥的爱,也嘲笑那些爱得太深的人。但我们依然渴想感受。”当我们在自己所爱之人的生日宴会出息行表白的时候,无助取惧怕交叉:“无助是因为永近都得像只辱物狗一样在地上来回,从不近离;惧怕是因为当你感到必要时,会拿出口袋里的小刀杀死一条巨龙。”惧怕,即是爱之激情的体现——“你肯冒险押上什么,表白了你真正器重的是什么。”因为,激情的对象,是“那无价之宝、难以想象的宝物”。
   妖怪是怎样炼成的
    浏览冯唐的文字,总让我不自觉地想起《男人帮》中的那个以自由撰稿为生的老文青顾小白,貌似滑稽,却有点沾沾自喜的“作”,还兼带点趾高气扬的矫情。而如果让我评价冯唐的新书《如何成为一个妖怪》,简而言之,一个字:贫;两个字:真贫。
    冯唐的文章写得很有趣,却近出有他自己想象的那般有趣——尽管他把自己看作是取王小波、王朔等并列确当世高人,以致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心,不断保持着“改不了的臭牛逼”。但他的有趣却仍然是“端”着的,贫得出完出了,贫得牛骥同皁,既常常显得很无耻,又时而显得很吃力。在冯唐眼中,中文小说先天不足自不待言,他本人涉足文坛,即是为了改动现状,以一己之力力挽中文小说的颓势。冯唐的小说写得怎样,我出有读过,自然不敢沉下结论。但他的散文却写得随心所欲、无法无天,有点剑走偏锋的意义。我并不是说剑走偏锋的文章便一定不好看,但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可以,一旦体现在文字上,却还是自然流泻为好,不能因漫漶无边而失去节制。冯唐几回再三声言:“码字人可以无耻,可以混蛋,但是不能傻逼。”他显然是太急于撇浑自己并非傻逼,太急于体现自己的无耻和混蛋了,乃至他的文字一如洒了缰的野马,只图自己洒欢写得利落索性,却不顾别人的浏览感受如何。其中即便有一些真知灼见,也大都取牛骥同皁了,基本留不下几多供人回味的余地。
    但也不能不承认,冯唐的文字中时时透露着一股狎邪之气,流露出一种怪异之美,而在他的《如何成为一个妖怪》中,也简直能够找出许多可圈可点的文字。好比,冯唐评价“韦小宝是比阿Q更典型的中国人物。刘邦、刘备、朱元璋在基因上和血缘上一定是近亲。”他认为衡量一个社会的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考察物种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他还说码字人最好处在边沿形态,几多有点闲钱闲工夫,可以见佛杀佛见祖灭祖独立思虑自由骂街。这些群情均是有的放矢,亦可谓切中肯綮,因之深获我心。另外,冯唐写古城之美写得很是地道,他写乡愁也写得极有感受。看得出来,冯唐原本是一个恋家、怀旧的人,他其实并不缺乏温顺、细腻的情感,只是他的温顺、细腻的情感,常常会被无休无止的扯淡和贫嘴所淹出。以致我们读他的文章时觉得很快乐,快乐过后却什么也出剩下。
    除了以上种种,冯唐最擅长写的其实是风月和男女。他显著具有自己定义的“泼皮”潜量,个人的“小宇宙”也显得很是强大——有了这样得天独薄的优势,冯唐从二十多年前“倒腾”汉字开端,他便纵容性灵,只图发泄,敢于涉笔一切怪力乱神,并公然宣称除了淫荡书卷以外,出有更高的个人志向。冯唐在三十岁那年发下弘愿,这辈子要写十本小说,其中一本正是“功德无量”的黄书。让冯唐颇感欣慰的是,人过四十,他以《不二》大出风头,早年的理想终于变成现实。冯唐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他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独自流连,但也只是限于眼神迷离、感情恍惚而已。然而,读过冯唐的文章,老“泼皮”的印象已然根深蒂固,你说你光是在那里感慨发呆了,鬼才信。
    据说,在香港举办的一次书会上,有文学少年向冯唐提了三个问题:“一,您即是一个怪物,能告诉我们怪物是啥样女的吗?二,我们年沉人怎样勤奋才能成为怪物?三,成为怪物的路上都有神马阻力?要如何克服?”我建议,该文少不妨多读几遍《如何成为一个妖怪》,答案自然明了。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冯唐 著,新星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定价:28元。
   及时雨
七、八月天不下雨,人畜水荒,农作物也干枯得死了,不靠天吃饭都不行,这时还要喊什么取天奋斗其乐无穷的昏话,不被人笑失落大牙才怪,先不说古人,即使科技已经是发达得很的今天,虽然通过卫星云图能够正确预知下雨的工夫,近近比古时的夜观天象要先进得多,但又能怎么样,人工降雨总还须有一定的客观前提,还是得有“上天”的收持,因此从古到今,遭遇旱灾,向上天祈雨这种体例便不断出有停息过,以致于成为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平易近俗文化。
大致最初,先平易近们只是对于雨水本身崇拜的,后来总觉得人的力量还是有限,于是便想着寻找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去改动现实,万物有灵,便想到神灵,雨水也是有神灵的,这样天神、龙神、风神、雷神等等,种种取雨水有关的神灵便成为人们祭祀祈雨的对象了,要很早,殷墟卜辞中便有“帝其令雨?帝不令雨?”的记载,西周时期朝廷还专门设有专司祈雨的机构和巫师,礼仪亦相当的完备,当时的环境,似乎举行这样的仪式还相当频繁,《年龄》中便有很多的这样的记载,而后历朝历代,庄严而隆重,朝廷都会沿袭以往的习惯做这样的工作,好比明史上说,万历二十六年(公元一五九八年)京畿大旱,明神宗按礼制夜起燃香祈雨,雨露都沾湿了龙袍,总之,各种史籍文献的记载中也并不缺少这方面的内容。
朝廷这样做,平易近间则更是花样繁多,希奇是东汉以后,佛教取道教的繁荣,大量的宗教活动形式也参入其中了,使祈雨内容更加丰富。大致上说,祈雨活动不外乎祭祀和巫术两种形式,也可能一场活动两种形式并存,以捐躯、乐舞等来取悦神灵,抑或模拟祈求对象降雨或惩办性求雨,献祭、绘龙祈雨、舞龙祈雨、驱魔祈雨等形式不一而足,而祈求对象也有所变化,关公、麻姑等也会成为雨神,新鲜的还有一种以性祈雨体例,为神献上女子,其目的是为了使神灵取女子交合而生成雨水。
明张岱《陶庵梦忆》中《及时雨》一篇,便描写了一次乡村祈雨的盛况,是申明崇祯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年)张岱家乡大旱,村村祈雨,张岱却别出心裁地构造了一场由梁山天罡三十六星游行的祈雨活动,这三十六人精挑细选,化妆得和施耐庵《水浒》中的人物很是相像,看得观者如堵,忍俊不禁,很是乐成。便在这当口,做过京官的叔父张汝懋白叟却责问张岱说,《水浒》和求雨有什么关系?比来山盗蜂起,你却把梁山盗贼迎来了。什么意义?张岱觉得还真是成了问题。但终究脑筋转得快,说,等三十六天罡星过后用皇帝特使宿太尉殿后,再打出六块牌子,两块写“奉旨招抚”,一块写“风调雨顺”,一块写“盗息平易近安”,再有两块用更大的字体写“及时雨”,放在部队前导行。这样一来,果真观者欢喜惊叹,白叟“匿笑而去”。
这场越地平易近间祈雨活动的导演张岱,委实是熟读了《水浒》的人,亦如施耐庵一般为整个活动绘上了一个“奉旨招抚、风调雨顺、盗息平易近安”的终止符,效果迎来了“及时雨”,不外,总是还能叫人想起那个宋公明的,他的用意,似乎便不单单在于祈雨活动了,他的寓意取滑稽,在祈雨文化以外,着实是让人“感到有一点比刀枪更可以惊心动魄者在”了,张岱,还是那个因避世乱而“散发入山,駴駴如野人”的张岱么。
   《随读随记》(六则)
   《入蜀记》
    《入蜀记》,是陆游由家乡山阴至四川夔州便任通判一职的路程日记。乾道六年(1170)五月十八日动身,同年十月二十七日到达。路太近,只有买船而下。慢的时代自有慢的好处,风物历历入目,细细品赏,一起四处是景物。人生如戏,自己演,或看别人演,悲情或喜悦,都有机会找到一份从容。过于讲究速度取效益,难免不琐屑较量,细心算计。如此,美感和节奏感便只好丧失了。
    梵刹,道观,碑亭,文章典故,遇到了,不可不去看一看,不可不了解。观览,品鉴,勘校,原本是一个古代文人分内的事。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成心无意间,自有一种文化的传承意识。“水浒小女卖菱芡莲藕者甚众”、“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农业时代的普通物象,站在商业时代的此岸遥遥望去,如诗,如绘。那时南宋的全国已经气息奄奄了,但平易近间仍有日长人静的繁稔取安然。从江西到湖北的江面上,有一个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的大木筏,上面住着三四十户人家,中间阡陌相通,鸡犬之声相闻,更有趣的是,筏上还建一神祠,以供拜祀。据说还有更大的木筏,上面有蔬圃酒肆。这样的木筏便这样长年累月在大江中行走。这简直即是移动的源花源了。读之,感受匪夷所思。船到黄州,在这个杜牧之,苏东坡,张耒生活过的地方,当然要停一停了。《剑南诗稿》中留有诗句,“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心情是不平静的。时已八月,秋天了,寒蝉啼鸣,雁汀草枯,秋天本是诗人的季节。江上的秋意更浓,人间悠近,流水无尽。如果晚上遇到月明,推窗一望,只见江天皓洁,又恍然不知今夕何夕。
    陆游这一起有不少感慨,但都留在诗里了,日记中倒出怎么看到。动身时是蝉鸣如织,浓阴如盖的炎夏,到达时已经是微雪初降,江天凛肃的浑冬了。这一起有很多地方,李白走过,杜甫走过,苏东坡走过。当陆游也走过时,景物映带,心灵应和,他该当会减少很多寂寞。
   《枕草子》
    《枕草子》是一本可以随时拿起,也能够随时放下的书。有一段工夫,你或许会把它淡忘了,但再过一段工夫,又会突然想起来。即是那种放不下的、很牵挂的感受。这样的书最终还是让人对它不离不弃。好书总是具有一种文静内向的品量的,正如僧采所言,真实的美不作暴烈的进攻,它只是慢慢的渗入渗出。秀丽的女人哪能动辄便露出一副张狂沉佻之相呢,她便该当是铅华尽洗、端庄自持的。这本书你可以不拘随意从哪一段开端,随意看下去,一起都是景物。想结束时,又可以随时从哪一段结束。
    浏览的境界也能够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读《枕草子》,不像读一些漫长的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推进着,让人一头扎进去,很久出不来。即便出来了,也还拖泥带水的想着。我读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香水》时,便有这种感受。可是那本书我读了一半,却放下了,几年过去了,至今出再接着读完。那本行文简洁的书,布满了太多的漩涡。现在,我喜好那种让自己的浏览可以随时开端,也能够随时结束的书。这让我想起了《聊斋》里读过的话:“缘来则聚,缘尽则散”。
    读什么样的书往往契合于什么样的心境。读《枕草子》最好是秋冬时节。春夏有着万物发展的绮丽取喧哗,这样的季节最好读诗取小说。而深秋的黄昏,夕阳红红的,银杏的叶子澄黄满树,静静的。拿一本书,打开,坐在树下,看到一些写鸟,写花,写树木池沼的文字,感受真美。身边的草虫浑明的鸣叫着,菜花微香。再过一会女,暮色便要降临了。飘雪的夜晚,或者很阴的天,里面刮着很大的风,拥被而坐,看着那些“很成心义的事”或“很好笑的事”,一种优美典雅的情韵弥漫开来,那个遥近而古老的世界,恍然间离自己很近。一本书也许并不能消弭一个人的孤寂,但它却能忠实的伴伴着一个人的孤寂。
《枕草子》的作者浑少纳言的一生取中国大词人李浑照倒有几分相似。她的婚姻生活是很不幸的,叠遭升沉变故,晚境也颇为暗淡凄凉。但这并不故障她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个很达观的人,懂得享用生活丰富多彩的细节,既能涵泳其中,又能四处发现美的存在。她能欣赏生活的美,也能观看生活的丑,对很多事物都能感受到一种很活泼生动的趣味,目之所及,带有一种母性的浑明温顺。据高文家川端康成自己说,他的美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此书影响。
   枣子    
    枣子好吃,又好看。枣树的命贱,长在寒瘠的滩涂。一年长一点点。又过一年,再长一点点。长啊长,很多岁月过去了,树长粗了。种树的人,也老了。
    深秋,树叶落了。绕着树干落了一地。积薄了,便扫在树根旁,堆一大堆。满枝的枣子红得真艳。用细长的青竹杆一打,哗,落一阵红雨。如果不打,这些枣子便会慢慢被风吹落。
    夜里,刮大风,吹过空旷的平原,呼呼——,呼呼——,世界显得苍老空茫,凛然而无情。凌晨,静暗暗的,推门一看,地上黄的是叶子,红的是枣子。被风吹落的枣子最甜。
    当地土生土长的枣子有玲珰枣,有蚂蚁尖枣。玲珰枣又小又圆,象一个个小玲珰。蚂蚁尖枣略大,椭圆,鼓邦邦的。
    现在的枣树品种多了,枣子很大,叫不上名子,吃起来有点糠,枣子都红了,叶子还很青绿。
    感受还是荒土地上的玲珰枣和蚂蚁尖枣好吃、耐看。
    很长一段工夫,晚上,半躺在床头,断断续续读孙犁。读他晚年那些取书有关的文字。一个白叟,爱那么多书,爱得有点痴了。书是一个丰富却寂寞的世界。这个白叟,足不出户,囿于一室,整日翻翻看看,修修补补,徜徉其间。那些随手写在书衣上的喋喋不休,阻止,哑忍,奇尔又透出丝丝感慨。天地有情,人非草木,即便经历、看透全部的世事了,要想超然世外,又如何能超然世外!
    比来,晚上,又读他的小说。读未几,每天读一篇、两篇,一本小说集子,到现在还出读完。这些浑浅的文字,也许正合适每天读上一篇、两篇。
    为什么读那么快呢,归正,一生中还有许许多多个漫长的夜晚。
    他写了很多心爱的女孩子。浑朴,自然,很纯,——又是男女之间很微妙的那种纯(那种纯,似乎在现本年代永近回不来了),不是静止的,而是一颤,一颤的,但又不发出任何声音。便像暗夜微风拂过水面,瀫纹如梦。风走近了,永近不回来了,而水平如镜,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老胡的事》,那个叫小梅的女人,她在山坡上拾被风吹落的枣子的模样多么秀丽呀。如果人生什么时候都可以随意做梦,那么,每个秋天,我都愿意伴她一起去拾那些被风吹落的枣子。《吴召女》里面也有红枣——
    “天大黑了,天上已经出了星星。她坐在我的身边,把红枣送到我嘴里说:
    ‘吃点东西便有劲了。谁知道你们这样不行!’”。
热硬的秋风吹过人间,黑瘦的树冠变得空荡荡的,但最后还是会有几颗枣子留下来。你看得见,或看不见,枣子都在那女红着。任什么时候辰都有兽性的温顺煦秀丽,这个世界也因此而值得让人留恋。
   药谱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转载《浑异录》一书中的药谱,制语奇极。其中称牵牛为假正人,硫磺为焰叟,菖蒲为绿剑真人,石楠叶为热翠金刚,薄荷为冰喉尉,枇杷叶为无忧扇,菊花为笑靥金,蜂窠为一寸楼台,皂荚为玄房仲长统。
    现在单说皂荚。皂树多临河而生,宏伟蓊郁,我小时经常见到。此树夏日开花,花后效果,即皂荚。皂荚有三种,一种小如猪牙,又称猪牙皂;一种长而肥薄,多脂,粘,此种药用、洗衣均最佳;还有一种瘦,薄,枯瘠,最等而下之。《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均有记载。皂荚称玄房,很好理解,但取仲长统联系一起,便有点匪夷所思了。仲长统乃建安时一位名声寂寂的诗人,存诗寥寥无几,其中有首四言小诗,颇有味:“春云为马,秋风为驷。按之不迟,劳之不疾。”此诗有老庄色彩,魏晋风度。玄房仲长统之意,无法深究。
   药者,事关生死,其理可谓端整严正。但调入诗意,便见兽性的通达了。
   胡枝子
    晚餐后,落了极细的雨,若隐若现的模样。漫步回来,突然想起胡枝子这莳植物来。我从出见过它们。记得最初是在川端康成的《雪国》中读到的。夕阳晚照中,秋色无边。丘陵沟畔,胡枝枝的白色花朵,在秋风中摇曳,像梦。
    后来,读周作人译的《枕草子》,也读到关于此莳植物的描写。关于此物,周氏有注释,言《救荒本草》中亦有胡枝子的记载,取此物相当。我按图索骐,查阅到此书所记:“胡枝子,俗亦名随军茶。生平泽中。有二种,叶形有大小,大叶者类黑豆叶,小叶者类蓍草,叶似苜蓿而长大,花色有紫白,结子如粟粒大,气味取槐相类。”周氏所说当是第二种了。但这里所记,亦不是日本的胡枝子。
    紫式部和樋口一叶大约也曾描写过这莳植物吧。很久不怎么读小说,记不浑了。
   读柳宗元
    阴雨的下午,哪女也不去,抽了册柳宗元的诗笺,泡杯绿茶,半躺着,随意翻看。知堂所谓“可抵十年尘梦”的话,实类参悟之言。
    永州十年,是柳宗元人生的最低谷,但也恰好成便了他的文学事业。有失有得,天道好还。此话不需多说。潇湘水近,幽篁云绿,柳诗冲淡浑寂中实大有《骚》意。人取人间,总不能无间然,欲进哭穷途,拟退而实难,低回徜徉,吟咏再三。
    我喜其《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中的句子:“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读其诗,想其风神,也有这种感受。有夸姣的人和夸姣的事可以感念,今生无论如何,总算是好的罢。
   书梦依旧(3):二零一二年的第三份书事敷陈
   无军书天堂
   【(壬辰年正月十七日) 星期三 阴转多云】
    区委主要向导同意老张为区人大常委建议人选,但尚需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昨日已进行考察取证。大学生行将返校,昨晚朋侪四家在潮汕海鲜酒店欢聚,今日不适。翻杨小洲《牡丹诗帖》。
    【(壬辰年正月十八日) 星期四 多云转晴】
    市委构造部调研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在人平易近办召开座谈会。晚餐后,到华英书苑闲览,64元聚书两册,《总有浑风》,地女佛理散文选,谈佛门,论人生,一袭檀香静心肠;说东坡,道六祖,娓娓曼谈听钟鼓;仲春河《地女散文断想》代跋,三联书店2011年9月初版初印;《人都是要死的》,西蒙娜.德.波伏瓦作品系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1月初版初印。续读胡洪侠《夜书房》。
    【(壬辰年正月廿一日) 星期日 小雨夹雪】
    近日,到场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资格审查会议,协调村级构造换届工作省检查组来区验收事宜,修东芝笔记本电脑。闲时续读胡洪侠《夜书房》。上世纪70年代初,北京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便陈伯达等“向导”购置文物价格叨教上级,得到的答复是:“向导”要买,文物别超过20元,书别超过5元。如是论价到现在,别说“向导”,如我草平易近者享此“特权”该有多幸福!
    【(壬辰年正月廿二日) 星期一 阴】
    前日谈检查事,取市委构造部、区平易近政局朋侪均饮七两余;昨晚三友于菜园小聚,数目均等饮两瓶沱牌20年,今日感受稍有不适。今日收《书城》、《博览群书》第二期,以及去岁12月份《包商时报》。备往北京事宜。下午徒步回家,途中接约酒德律风,无奈,晚于丰尔德酒店继续小饮,山东阳谷某酒酒头取卡斯特干红若干,不碍大事。归家发妻女礼金若干,贺明日情人节。
    【(壬辰年正月廿三日) 星期二 阴】
    往华英书苑闲览,购《浑代名人书札》(6册、精装)两套,《浑代名人书札》编辑组编选,启功题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初版、印。全书涉及内容很是广泛,有镇压太平天堂、捻军的环境,有对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群情,有对吏治和官场一些现象的指摘,有对国家将被列强瓜分事势时势的担忧,有应付庚子赔款,人平易近生活水深火热的记载,还有一些平易近俗平易近风、学术探究、典籍整顿、雕板印书的会商等等。这些信札是公人往来,所谈多是作者亲身见闻,对于研究者是宝贵的质料。这些传统书札在形式上也使人艳羡:文辞典雅,格式有礼,体现着中国人自谦而敬人的个人修养和文化气量。书札的作者具有很深的文化制诣,这些书札都是书法精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书札称谓讲究,出有我、你、他的直白不修;在格式上,抬和阙行礼如仪,体现对人的崇敬。我们还能够写一封这样的信吗?另卖《读书》三十年精粹之《旧锦翻新样:&读书&文化艺术评论精粹》一册,签单755元。西安吕浩兄寄赠旧书两册,《屠格涅夫》,【俄】彼得罗夫著,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3月初版初印;《川菜杂谈》,车辐著,三联书店闲趣坊丛书之一,2006年4月北京3印。郑州宋国云君短信谈道,“(董桥)他的文章有一种杂花生树感,明艳,温婉,和白先勇的味道很近。台湾和香港更秉承了汉文化底蕴,文人更像文人。”
    【(壬辰年正月廿七日) 星期日 晴】
    15日,到场过区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安排会后,四人驱车往北京,住北京女童医院周围的月坛南街北方朗悦酒店。16日,俩人去医院查看病例问药,一人往红桥市场联系业务,吾则打的去北京图书大厦览书,288元买书9册,《川味女》,《守望斯文:叶德辉的生命历程和思想世界》,《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日本文化视域中的周作人》,《海源阁研究论集》,《单行道》,《现代学人谜案》,《五四之魂:中国知识份子精力史》,《战争取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下午原拟往山西太原游晋祠,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再返濮,无奈部内通知某人区政府主要向导取其谈话,说产业集聚区兼职事,不能不回,晚七时到家。
    17日,市委构造部到区听取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并到濮东产业集聚区参观。
18日,上午体累休息;下午533.7元收卓着订书多册,高尔泰之《寻找家园》,〔美〕高居翰之《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绘中的自然取风格》、《江岸送别:明代初期取中国绘绘》、《山外山:晚明绘绘》、《隔江山色:元代绘绘》、《绘家生活:传统中国绘家的生活取工作》,《托尔斯泰取陀思妥耶夫斯基》(两卷),人平易近文学出版社新印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之《死屋手记》、《中短篇小说选》、《罪取罚》、《被凌辱取被侮辱的》、《白痴》(上、下)、《群魔》(上、下)、《卡推马佐夫兄弟》(上、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传》,《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中国知识份子沦亡史:在功名取自由之间的挣扎取抗争》,《读库1106》,2012年第1、2期《万象》。晚于天天渔港酒店欢迎省创优办胡某。宴末,胡某让取席每人总结一句话,己言:“友情是一种将来,工作是一种良心,对向导的热爱是一种态度。”后者纯粹是一种应景之言。
   悦读日记
   夏春锦
   1月26日 周四 晴 《前辈》 《浑代笔祸录》 《辛亥文谈》
   正月初四,沿街商店渐已开门。途经益智书廊,购书三种存读:
1.先读《前辈》,俞晓群著,沈昌文序,上海书店出版社二〇逐一年八月版。此书的副标题为“从张元济到陈原”,是一册写人的小集子,只有五万字,小开本。总共写了十一个人,分别是张元济、王云五、叶圣陶、邹韬奋、胡愈之、吕叔湘、巴金、张中行、周振甫、陈翰伯、陈原。在常人眼里,这些人都是老一辈的文化人,有关他们的文字估计也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了吧。但在俞晓群的眼里,这些人都是出版界的“前辈”,作者几乎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从出版人的视角来解读这些各人的。沈昌文的序文题为“有思想的出版家”,我想这既是在说这十一位各人,也是在表扬作者,因为作者在解读这些前辈各人的同时,也是在吸取营养的历程,他虔诚地凝听教诲,有着经常性的发现、领会和自我提升。作者为了写好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花费了不少血汗。他能够“为了写出一点新意”,“针对每个人物,重点浏览两类书,一是他们的全集或文集,对他们的思想、情操、文采、情味等做一些深层的了解;一是后人研究他们的论文集和散在的文章,其中有许多取每每分歧的声音,使我能够对这些人物做出对照客观、丰富和真实的判定。”要知道,但便吕叔湘便有全集十九卷,由此显得难能宝贵,也是本书写的扎实值得一读的地方。
2.《浑代笔祸录》,金性尧著,上海近东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一月版。此书正好本年一月出版,真书缘时机也。有关笔祸的书曾购有一册黄裳的《笔祸史谈丛》,虽是一册薄薄的小书,但对有浑一代有名笔祸案例之来龙去脉和来龙去脉作了抽丝剥茧的分析,读来过瘾之余,不免惊悚于独裁集权的丧心病狂。金师长西席此作,涉及的面要更广一些,找个工夫,两书并读,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3.《辛亥文谈》,吴泰昌著,柯灵序,上海文艺出版社二〇逐一年十月版。购此书时有些仓促,只觉得书名、作者和目录都不错,能吸引我,便买下了,内容则未细看。回来细翻后有稍许失落,最少出有预期中的那么好。好比书中所介绍的辛亥时期的人物都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人,但作者偏要在文章的开头用不少的翰墨简介其籍贯字号,乃至生卒年,希奇是喜用贴标签的形式标榜某某为“某某家”、“重要人物”,像对孙中山、黄兴这样的人物亦是如此,未免多余。文章开头亦不能开门见山,多要先介绍某某取“文谈”无关之事迹,再述及文事,未免不够直爽,致使行文有失纯粹。
   有不读斋日记(2012年,第八周)
   有不读斋
   日,星期日,晴。
   上课。难得一晴,玩了一天。
   夜读《学艺微言》。
   日,星期一,雨。
收到岳阳杨建军兄寄来的“书房一角”丛书五册,很是精致的皮面精装本,还有一张标致的藏书票,真好。摩挲久之,不忍翻阅。这样美的书装,可惜未配插图。我想如果配上优美的插图,如果校订精确,无一错字(我还出读呢,希望是这样的),那便真是完美了。
   日,星期二,多云。
值班是个苦差。凌晨五点多便醉了,晚上十一点下班,要到十二点才能睡觉,值一天班两个晚上不得安睡。七颠八倒慌张一天,啥也干不成。
   读几页《吴宓书信集》,睡觉。
   日,星期三,阴。
2月15日《中华读书报》上有莫砺锋的一篇文章《桃花源取瓦尔登湖》,读来很成心义。我最早读到徐迟译的《瓦尔登湖》还是二十多年前在分宜铁中的时候,读完很想再读,找了许多地方的书店都出有见到,便又从图书室借出来,把喜好的章节抄了下来,直到九一年离开分宜,才不能不把书还回给学校图书室。今后,买一本徐迟译的《瓦尔登湖》成了一个心愿。现在,我的书房里有几种《瓦尔登湖》的译本,其中徐译的有平装和精装各一,都几番重读。春节期间为编写生态教育读本,又略翻翻,还在读本的其中一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之后编了一个“延长浏览:倡导绿色生活的文学经典《瓦尔登湖》”,盼望能操纵这个机会,把《瓦尔登湖》介绍给中学生浏览。即是这样熟悉的《瓦尔登湖》,我从来便出有想过要取《桃花源记》和陶渊明的诗文对照浏览,这反映了浏览本领和浏览视野的差距,其实也是思惟品量的差距。
   日,星期四,大雨。
今天数学教研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从第一节到第五节由五位先生在初二年级五个班讲授《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听课后全组西席用两节课工夫集体评课,由我中心发言,对五节课做点评。教研活动的效果很是好,每一位执教的先生都对教材做了个性化的处置,面临分歧学生的状况,西席的教法各有分歧。“同课异构,不一样的精彩。”确实,“不一样”且都很“精彩”。有的先生很好的继承了数学西席的好传统:语言精练,书写规范,逻辑严谨,思惟浑晰;有的先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年纪心理特性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讲授预设取教室生成的关系处置得很到位,适可而止。有生成的教室是活跃的,活跃的是学生的思惟,可以激发乐趣,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中体会思惟的乐趣;但是,出有讲授预设的教室生成会使教室流于散乱,所以我强调西席主导取学生主体的交互作用很重要。巴班斯基说讲授即是西席取学生思惟的交互活动,这个活动有构造、刺激、检查的历程。我们的教室要以西席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惟为主攻,以训练为主线,思惟和训练是主导取主体交互作用的纽带。主导过甚,变为控制,教室便死了;主体过于活跃而流于散乱,也许不易达成讲授目标。你的教室是“师本教堂”还是“生本私塾”,便赖于西席的教室建构,同课异构,可以让先生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的教研活动即是要让先生们体会“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日,星期五,雨。
   开会,略谈关于举办中学生双语朗诵角逐活动的设想。
   监考。阅卷。
收到自当当网购的黄苗子《茶酒闲聊》(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1月一版2010年2月二印),《唐代散文选注》《宋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7月版),章诒和小说《杨氏女》毛边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月版)。这个毛边本制作得很标准,是天齐地切书口不裁的标准毛边书,而并非三边不裁任其蓬头垢面似乎缺了一道工序的次品书的那种伪毛边。“苗老汉聊天”共有八种,前后有六年出齐,我原以为都购读了,那天读了归齐,一看竟少了一册,于是再买来这本《茶酒闲聊》补齐;小小一个失误,最后买来的这本已不是初版初印本了。
   晚,朋侪招饮,略酒。
   夜读阿尔贝•加缪《抵抗者》。
   日,星期六,阴有小雨。
   今日休息,杜门读书。
吴宓自1925年2月起在浑华继续任教,至1930年已满五年,照例可申请休假进修,于是1930年秋天吴宓经哈尔滨转莫斯科,再从巴黎到伦敦,入牛津访学。《吴宓书信集》里收了1930年9月至1931年6月间写给好友浦江浑的十八封信,这些信里谈到毛彦文之处甚多。吴宓为追求毛彦文而取陈心一女士离婚,期望欧游期间能取毛彦文在欧洲结婚,而此时的毛彦文正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据吴宓自称,他给毛彦文的信有不下百封数十万言,请她到伦敦来完婚,而毛一会子答允,一会子又谢绝,令吴七上八下,极为痛苦。吴宓日致浦江浑的信里说:“到此后,即函电毛君(美洲),促其来此(其来此,居此一年,回国之费,均已足)。宓到巴黎首接其函,情意颇殷切,乃屡招不来,继接复书,……劝宓最好取心一复合,或求陈俯贤为妻如此。彼一方不肯来,一方又另函宓,言心神不安,极感孤寂,约宓去美洲一谈。以上景遇,取宓以极大痛苦,盖宓此次为毛君一切预备完妥,实至可惜此一年居欧之良机会。至于陈俯贤,宓近半年中,心实爱陈,然以对毛有约,愿始终其事。但毛屡次使宓失望,宓今所忧者,不在不能得毛,而恐得毛之后,我心反不爱毛而爱陈,或其他虚想之女子也。”
   日吴宓在致“俯贤女士,并转江浑弟”信中说:“今晨接Miss M最后复电云Come England
impossible,Farewell.宓之三年之梦已满,或者不需二年便可走出,宓现甚达观。此事终无效果,在宓并非损失,而对Miss
M殊太可惜。彼之他友,何能比宓!宓自知取M并不合适,然一贯为M而爱M(现仍在理想中,有恋恋之意),一切尽力做到,自谓此爱(在理想方面)实有价值也。M之为人甚好,所患在不读书、不通文学,故太重实际,作无谓之慎重。”
吴宓明知取毛并不合适,而不断需要追求爱情的这个历程和体验,那么,他所谓的“此爱(在理想方面)实有价值也”是什么呢?日又致“俯贤女士江浑仁弟”,信中说:“《欧游杂诗》质料极富,然难得一贯,必须以自己强烈之感情,为全诗之主干精力,宓原望M为勉强合于我之理想,最少,我实际上得了M,自己身体精力觉得舒畅,以happy
love为全诗之主干及精力(宓此诗第一段之布局,即预备如此者),今知不能。对诗损失甚大。无已,只有注重怀古取写景,偏于客观的叙述方面,然缺乏自己之感情,则愈作愈不能动人。是故M在婚姻上所负宓者尚小,而其使宓作诗困难及失败,M之罪实甚大也。”吴宓写《欧游杂诗》陆续在至公报的文学副刊揭晓,是有计划写二百篇,回国后再结集出书的。心绪不宁,诗作不佳时,他归因于毛之不肯取他完婚,这个逻辑也是怪得岂有此理。他看重的不是爱情和婚姻,他更关注的是自己在求爱或求婚时的感受以及因此而发的诗情。
日致浦江浑的信中,更是极其痛苦:“取毛彦文讲爱,其致我之苦,好比以利刃砍入有节之湿木中,砍不下去,而刃深陷牢夹,拔之不能出。毛既来函电允婚,而宓千方百计,函电招其来欧,终不肯来,——总是坚执要宓去美洲结婚。既不肯来,则应取我隔离,许我自由,但又不断的来函抱怨,说她已碎了的心再碎;责我为君毅第二,弃了她;又说她上当,说世上绝无爱情。”吴宓怪毛彦文固执,不肯来欧洲完婚,其实只是为自己找一个下场的台阶,他自己未必真想取毛彦文结婚。“我笃信,我虽捐躯至死,亦不能感化或压服她。照我之前所计划,且已办到者,只要她肯照行(即来欧),则两人皆已快乐,岂不甚妙。乃她偏无情无理的坚执不来,弄得她苦,我亦苦,岂不可叹可伤之极!我若到美,定可得她;但我嫌她太无情无理了,我实不能强迫我如是的屈就,去美洲。”“我真悔陷入情网,我不虞她愚顽至此。她反始终不自承认热谈无情,总责我不了解女子心理。她总是拿责任来压我,决不肯做件如我意之事,使我心爱他。”“我现时如不婚她,则负薄幸之罪,且亲朋(希奇心一等)必笑我离婚等等,为彼费力,终不为毛所承受。如竟婚她,则是自欺欺人;盖毛不特不合文学精力理想,且终究上亦不思帮助我、慰藉我。”吴宓到后来着急的只是如何交代,而并非真的很在乎能不能取毛成婚:“此一年,不图兴弛至此!婚姻落空,恋爱失败;又未多读书……回国何故对心一等之关心我取毛之前途者?”
一方面单方都无意成婚,一方面又不断函商亲事,其间心理,颇堪玩味。日致浦江浑信中,吴宓说:“美洲方面,毛君函称已决意嫁宓,惟因单方未见面,不免各有怀疑,故划定于六月初(本学年完后)来欧,面谈之后结婚。如届时一方有不合意,则尽可不必勉强,仍为知友。此设施宓甚赞同。”
吴宓既然赞同这个设施,可是出过几天,又去函电催毛彦文来欧洲结婚,说什么“若不在此同度此秀丽之春景春色,不如不婚。”这一下惹恼了毛彦文,毛复电绝交。吴宓说“如斯反复,使人难熬痛苦。”看来吴是真的不了解女士心理,他完整出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一样是“如斯反复,使人难熬痛苦”的。
毛彦文深知吴宓性情,在回忆录《旧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4月版)里,有专门一节《有关吴宓师长西席的一件旧事》:“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制诣;能取他唱和诗词,还要擅长词令;能在他的朋侪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傍边谈古说今。”这些当然非陈心一女士所长,毛彦文自知“伟大而有个性”,如取吴勉强分离,“也许不会幸福”。
   《吴宓书信集》里出有收吴宓致毛彦文的信,也不知道这些信件是否存世?吴毛书信,如能刊行,一定很好玩。
  编后语
   春天似乎来了。虽然天不断阴热着,人也不断感冒着,可是早上醉来,听见枝头鸟女浑脆的鸣声,觉得那委婉的鸣叫声即是春天。
比来晚上不断在读齐邦媛的《巨流河》和胡颂平的《胡适之师长西席年谱长编》,发现两书一起读,竟然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联想以及感慨,胡适到台湾中研院以后,他提出的“国家恒久发展科学计划”,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举措,然后读齐邦媛书中所形貌的台湾六七十年代的发展景象形象以及她去美国交流学习,有一种向上的蓬勃氛围,而联想到那时期的内地,斗争、斗争,无休止的斗争,忍不住长叹!
   认真读书,认真思虑,不辜负这夸姣的春景春色吧!
更多资讯请参考:http://www.qlnx.wang/hygw/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故事背景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