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死亡珊瑚红是什么颜色意思

珊瑚应对海洋变暖,适应还是顺应?
已有 2596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珊瑚 全球变暖 拉马克 表观遗传学
染上了绚丽的色彩。尽管珊瑚礁位于营养少的热带海洋中,但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却非常高。多孔的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等,占海洋物种数的25% 。一些无脊椎动物生活在珊瑚礁的岩石基础内部,有些能够钻入石灰岩,有些住在岩石内部本来就存在的缝隙中。此外,珊瑚礁还是海洋鱼类的幼鱼生长地,甚至是一些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总之,珊瑚礁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体系[1,2]。。1998年和2004年的厄尔尼诺,导致许多珊瑚礁出现了白化现象。当然,对于珊瑚礁白化现象还有许多争议。也有研究发现,有一些虫黄藻系群本身就能适应高温环境,因此珊瑚礁有可能通过系群替代的方式来适应全球环境变化[1-4]。不过,当这两个术语涉及到生理学问题时,则有更多的争议,这里不赘述[5]。[6]。[7]。因此,作者认为,如果在生态系统模型中添加这些适应能力,可能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死亡的预测会放缓一些。如果这个结果能适用于其他物种和地点,这就为珊瑚礁熬过全球变暖提供了希望。所有这些机制在珊瑚中可以结合成一个非同寻常的方式,因为珊瑚是一个刺胞动物与内共生藻类的共生体,其中适应和顺应过程涉及到任何一方或者双方[6]。过去的许多研究发现,珊瑚或藻类生理过程短暂变化,或者混杂在内共生藻类的分类群中,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变化,往往在几个月内或几年后环境压力消失了就能恢复。在这个新的研究中,珊瑚不仅表现出对高温可逆的生理顺应能力,而且还将这种变化固定在基因表达中。这些固定下来的特征,许多结合获得耐热性的表观遗传上调(up-regulation),当转移到非极端温度的条件下可在珊瑚礁中保持下来。研究中估计这些表观遗传变化的速度为15~24个月,比进化适应所需的多代速率要快得多。这些表型变化的存在说明,(preadaption)[6]。。如果这种转变被证明是可遗传,一些珊瑚物种就可能比之前预期的能更好获得适应,而且适应可能会在种群中持续。同时,作者只测试了一种快速增长的珊瑚,因此尚不清楚还。此外,由于Palumbi等的实验是针对具有高度可变条件下的珊瑚进行的测试,所以现在也无法确定呢?除了这些不确定性,Palumbi等的研究为缓解这个独特生态系统的威胁提供了希望。如果有足够的珊瑚种能产生这种适应,并足够维持全功能珊瑚礁的存在,是否能为许多物种和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通过这些机制珊瑚能适应到何种程度?如果能够充分适应的物种太少,从时间上来看珊瑚礁生态系统难于对抗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然而,在珊瑚白化频率和强度日益增加的条件下,而且还有可能引发另一场更严重的厄尔尼诺,任何有关珊瑚礁对海洋增温更大适应性迹象都是好消息[6]。&&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赵斌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9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中国科普博览_古生物馆
& 无脊椎动物
& 珊瑚及其它古腔肠动物
     
珊瑚--沧海变桑田的高级“魔术师”
西沙群岛岛礁风光
  在祖国大陆的和海南岛的南面里有一群美丽的岛屿,象一颗颗玉珠一样散布在南海里,它们的名字千百年来就被中国人叫做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它们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你知道这些岛屿是怎样形成的吗?有趣的是,它们竟然是许许多多微小、原始的海洋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里日积月累地造成的。地质学家通过考察和研究证明,这些岛屿是由一些特殊成因的礁石构成的,而制造这些礁石的生物就是珊瑚。
  珊瑚是一类生活在海洋里的原始无脊椎动物,包括现代的海葵、石珊瑚、红珊瑚以及已经灭绝了的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等等。整个珊瑚家族组成了腔肠动物门中的一个纲,称为珊瑚纲,分为横板珊瑚亚纲、四射珊瑚亚纲、六射珊瑚亚纲和八射珊瑚亚纲共4个亚纲。其中,横板珊瑚最为古老,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寒武纪晚期到三叠纪,只有其中叫做刺毛类的一个小类群延续到了第三纪才绝灭;四射珊瑚生活的时间比较短,只分布在奥陶纪中期到二叠纪;而六射珊瑚和八射珊瑚则从三叠纪出现开始一直生存到了现代。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报道说,八射珊瑚的出现历史可以远远地追溯到泥盆纪甚至前寒武纪末期。
  根据生态特征,珊瑚可以分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两类。它们对生活条件如海底深度、温度、海水含盐度、光照度、海水流通状况以及海底基底物质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对现代珊瑚的研究,科学家了解到造礁珊瑚一般都生活在50米以内的水深范围内,最多不超过100米深,水温需要摄氏20度左右,光照要强烈,海水流通度和含盐度都要正常。因此,造礁珊瑚只能分布在赤道附近,也就是南纬28度到北纬28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浅海区域内。
  造礁珊瑚死亡以后,其骨骼能够形成坚硬的生物岩体。随后生活的新的造礁珊瑚在这样的岩体上继续生活、死亡,又留下新的生物岩体堆叠在旧的生物岩体之上。久而久之,生物岩体最终堆积成了珊瑚礁。现代的珊瑚礁按照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岸礁是紧靠海岸生长的珊瑚礁;堡礁离海岸则有一定的距离;而环礁通常呈圆形或马蹄形,中央有一个浅浅的泻湖。这三种主要的珊瑚礁类型实际上代表了下沉的火山岛周围珊瑚生长的连续阶段。
  古生物学家发现,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珊瑚礁也相当发育,而通过对这些古代珊瑚礁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地球的赤道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位置随着时代的推移在有规律地向南转移。
  非造礁珊瑚适应的范围较广,一般多生活在温度为摄氏4.5度到10度的海水中,个别种类甚至在摄氏零下1.1度的海水中也能生活。它们在浅海、深海里都有分布,有些甚至可以生活在6000米深的海底。
热带岛国马尔代夫,
完全由珊瑚礁岛屿组成
  一些科学家认为,珊瑚外壁表面的生长线的生长规律与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和营养物质供应情况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因而把这种生长线与时间概念联系了起来。现代珊瑚的生长线是每昼夜生长一圈,每28圈生长线构成一个生长带,也就是相当于一个阴历月(28天)的周期。通过对各个地质时期的四射珊瑚化石生长线的观察和计算,古生物学家推算出了与天文方法的计算基本相符的时间数字。泥盆纪的四射珊瑚每年有400圈左右的生长线,石炭纪则为385圈至390圈,这表明地质时期从古到今一年中的天数在逐渐减少,而一天的时数却在逐渐增加。这样的结果证明了地球自转的速度在有规律地变慢!小小的珊瑚,竟然还能作为记录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时间的钟呢!带你认识更牛的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阅读(1417)|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3064',
blogTitle:'关于珊瑚的一点资料',
blogAbstract:'&&& 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们可以从周围的海水中获取Ca2+和HCO3-,经反应形成石灰石外壳:\r\n&&& Ca2+ + 2HCO3- =CaCO3 + CO2 + H2O\r\n&&& 珊瑚周围的藻类植物的生长会促进碳酸钙的产生,对珊瑚的形成贡献很大。人口增长、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燃烧煤和其他的化石燃料等因素,都会干扰珊瑚的生长,甚至造成珊瑚虫死亡。\r\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2,
publishTime:4,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1,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2,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珊瑚 绽放海底的生命之花
日 03:36来源:
珊瑚工艺品精美昂贵,使得珊瑚被过度开采。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台湾考察珊瑚礁。白化的珊瑚美得令人心惊。日本大地震及核辐射的影响开始波及到收藏品市场,生长于日本海域的顶级红珊瑚,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2倍。历史上,大地震之后珊瑚大面积死亡并非没有先例,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后,就曾因为印尼某岛水平位置升高造成珊瑚礁暴露在水面之上,导致大量珊瑚死亡。而这次除了地震,还有更为严重的核辐射污染,娇嫩的珊瑚面临着更大的生存挑战。似花非花 五亿年历史的“海之精灵”五彩缤纷,千姿百态,随波摇曳在神秘的海底,间或有艳丽的小鱼穿梭其中,这就是美丽的海底之花——珊瑚。珊瑚礁是自然界最令人赞叹的美景之一,大约10%的鱼类生活在珊瑚礁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中,著名珊瑚鉴赏家周末先生赞叹珊瑚是“大海的精灵”。珊瑚和珊瑚礁分布于南纬23度到北纬23度之间,然而同一纬度有的海域珊瑚礁密布,有的却连影子也看不到,原来这与珊瑚礁的建造者——珊瑚虫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将近五亿年前就出现了。很多人以为珊瑚是植物,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珊瑚是动物,是由无数微小的珊瑚虫聚集形成。珊瑚虫是一种腔肠动物,它个头很小,往往只有几毫米,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十分娇气,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阳光照射充足,退潮时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水面之上,只有满足这些苛刻条件,珊瑚虫才能繁茂生长,建造珊瑚礁。台湾、我国南海诸岛都盛产珊瑚,但印度沿海和南海诸岛纬度接近,却没有珊瑚礁分布,这是因为恒河、印度河把大量泥沙带入海洋,使海水浑浊,“挑剔”的珊瑚虫不喜欢这样的环境。因此,有大河注入的海域不适宜珊瑚生存。珊瑚虫的形态就像花朵一样,顶端由一圈圈的触手构成,如同花瓣,而圆筒般的柱部则好比花的子房。珊瑚虫会吸收溶解海水中的碳酸钙,用来制造自己的骨骼。我们一般所见的白色珊瑚,实际上是一个个珊瑚虫死后遗留下来的骨骼,真正活的珊瑚虫是在其上面开着的一朵朵柔嫩的“小花”。在海中,活的珊瑚绚丽多姿,有红有绿,有黄有灰,彼此交错,可谓色彩斑斓。在白天,大多数的珊瑚只露出含有色素的组织以吸收阳光,让身体内部的共生藻进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才把珊瑚虫伸展出来,这时花朵似的珊瑚虫就成为捕食的工具了。 千年成材 极品红珊瑚称“红色黄金”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珊瑚往往是珍贵而美丽的珠宝,其实那些常被拿来和珍珠、玛瑙、翡翠等并称为珠宝的珊瑚仅是红珊瑚,大多生长在深海,他们不会建造珊瑚礁,并不是构成珊瑚礁的主角;而会建造珊瑚礁的种类,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珊瑚长成一厘米粗细,大约需要50年左右,而珊瑚宝石是由天然珊瑚树制成的,天然珊瑚树的生长年龄在500年以上。如果是用于雕刻的材料,起码是要生长800-1000年。红珊瑚是珊瑚中的极品,也是古今中外历代宫廷的装饰品。曹植诗云:“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指的就是红珊瑚。据史书记载,人类对红珊瑚的利用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可以防止灾祸、给人智慧,还有止血和驱热的功能,所以常把红珊瑚枝挂在小孩的脖子上,祈求保佑不出危险。一些航海者则相信佩戴红珊瑚,可以防闪电、飓风,使风平浪静,旅途平安。古罗马人称红珊瑚为“红色黄金”,现代西方人则把珊瑚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法国罗浮宫珍藏有许多珊瑚精品,珊瑚还是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国石。在印第安文化中,珊瑚被视为大地之母的化身。日本出产的红珊瑚堪称极品,因此日本将珊瑚视为四大国粹之一。我国是开发和使用珊瑚最早的国家之一,《山海经·海中经》中详细地描述了打捞不到整株珊瑚的遗憾,那时的珊瑚主要用作陈设和装饰。上世纪末,在江苏徐州东汉墓出土的兽形盒砚上,人们见到了最早的珊瑚镶嵌物,它的颜色经过两千年之久依然艳丽动人。此后,辽宁朝阳辽代北塔地宫出土了小型珊瑚法器,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中出土一件珊瑚桃形饰,都向人们诉说了红珊瑚所经历的早期辉煌。珊瑚进入珠宝行列由来已久。《汉武故事》曾把珊瑚与珠玉并列为珍宝;晋代苗常言所撰的《三辅皇图》称:“积翠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株,云是南越王越佗所献,号烽火树”;《裴子语林》记载,西晋大官僚石崇与国舅王恺比富:抬出“三尺光彩溢目”的红珊瑚六七枚,而使王恺折服;《本草纲目》的金石部之二,把珊瑚归为“玉类”,与“马脑(释名玛瑙),宝石,琉璃”等齐名;珊瑚与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琉璃并列被称为佛教七宝;我国清朝二品官员上朝穿戴的帽顶及朝珠,也是由贵重的红珊瑚制成的。此降彼升 珊瑚礁兴衰折射地壳变化珊瑚是珊瑚虫残留的骨骼,经过千百万年的时光,珊瑚骨骼越积越多,终于形成偌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岛。然而,并不是所有珊瑚虫都能“造礁”,有虫黄藻共生的造礁珊瑚,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海水域,珊瑚的五彩正来自各种虫黄藻;另外一类无藻类共生的非造礁珊瑚,大部分生活在较深的海底,它们的身体骨骼很少,不能造礁。珊瑚虽小,但由于它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无意中反映了地壳的变化。地壳缓慢下沉,珊瑚礁仍继续生长,并向上、向周围扩展,生长速度与地壳下沉的速度相当或者稍稍超过一些时,珊瑚礁总是处在最佳的深度。然而,当地壳下沉的速度超过珊瑚礁向上生长的速度时,珊瑚礁降到水深80米以下,珊瑚虫也就不能生存,从而使生机勃勃的珊瑚礁变成了死珊瑚礁滩。以后,如果地壳再度上升,水深小于80米,就会再度迎来珊瑚群落重新安家落户,重新建造珊瑚礁。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地壳变化影响着珊瑚礁的兴衰。现在的珊瑚都是古珊瑚的后代,美国科学家曾在深海中发现一种奇特的珊瑚,这些珊瑚已经存世4265年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群落。海水酸化 大堡礁美景或将消失2009年5月,号称全球最理想工作——澳洲大堡礁护岛人全球招聘,3.4万人踊跃报名。“最牛招聘”让大堡礁和珊瑚礁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被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遗憾的是,这一海底奇观已入列全球“十大即将消失的美景”中,理由是20年后这里的珊瑚将会灭亡。全球浅水珊瑚礁的面积大约284300平方公里,仅占大洋面积的0.09%,但生活在这里的海洋生物却占海洋生物总量的四分之一。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有2500多种珊瑚礁鱼类和700多种造礁珊瑚,还有大量的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在所有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但是,这个“热带雨林”现在却面临被毁灭的危险。珊瑚虫的生长环境盐度较高,但全球二氧化碳水平不断升高,提高了海洋酸性,在此过程中,珊瑚难逃被溶解的命运。加上由于被人类认定为“珠宝”,珊瑚被大量无序开采,珊瑚虫生长环境被一再破坏。对造礁珊瑚而言,体内所含的铜、铁、锰和锌等微量金属为其生长所必需,但过量金属亦会对其造成伤害,这是影响造礁珊瑚生存及生殖很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活动和海水污染,近海岸的珊瑚骨骼生长规则度明显降低。此外,有毒物质还可能导致珊瑚的代谢变化,降低生长率及繁殖,或者降低生存力。如今,拥有全球珊瑚礁30%的东南亚已约有6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未来40年内整个东南亚的珊瑚礁将会全部退化。在我国,有调查资料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海南岛近岸浅海的珊瑚礁面积和岸礁长度分别减少了55.57%和59.1%。如果不及时予以保护,到2060年,将有超过50%的珊瑚礁从地球上消失。令人欣慰的是,珊瑚保护已经被多国重视。红珊瑚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在大堡礁绿岛公园,游客被告知不能带走任何自然物体,包括贝壳,违者面临的是高额罚款。据悉,科学家已经确定了全球珊瑚礁十大重点保护区,分别位于菲律宾、几内亚湾、印尼的巽他群岛、印度洋的南马斯克林群岛、南非东部、北印度洋、日本及中国南部、佛得角群岛、西加勒比海以及红海和亚丁湾。这十大保护区域在全球珊瑚礁总量中占到24%,包含了全球34%的海洋特有生物品种。珊瑚礁是地球最美的装饰品,像一颗颗闪烁着天蓝、靛蓝和蔚蓝色光芒的明珠。从月球上远望,大堡礁是宇航员可以看到的地球上的惟一生物,美妙绝伦,明艳照人。(感谢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林荣澄研究员、牛文涛助理研究员对本文的大力支持)为珊瑚礁“减负”墨西哥建水下雕塑园在墨西哥坎昆,有一座去年刚刚建成的水下雕塑公园,它的诞生是为了给天然珊瑚礁“减负”。400尊雕塑作品,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下雕塑博物馆。水下雕塑都是用酸碱度平衡的生态混凝土制成,可以让海洋生物附着栖息在其凹凸不平的表面或空隙内,为海洋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泰勒是水下博物馆的项目负责人,他说:“我想造出一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海景。人们可以边游泳边欣赏矗立水中的众多面孔。”曾有潜水员目睹一条鱼啃咬长在雕塑主人公“裤脚”上的海藻,这正合泰勒的心意——他希望这些雕塑变身人工礁,身上能最终“长”出珊瑚。墨西哥海洋公园每年大约接待80万名游客,给当地海洋生态造成严重压力,对珊瑚礁的影响尤其严重。而一些业余潜水员对珊瑚礁的破坏甚至更大。泰勒说,建造水下雕塑公园,可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减少“造访”天然珊瑚礁的游客数量。他相信,如果假以时日,雕塑成为珊瑚扎根的“土壤”,一片奇幻之景也将随之诞生。荧光珊瑚有助研究抗癌药物 澳洲科学家在豪勋爵岛意外发现色彩鲜艳、带有荧光的浅水珊瑚群。研究人员认为,珊瑚中的鲜红色素有助于研究抗癌药物。 这片色彩鲜艳的荧光珊瑚是在距离澳洲大陆东部600公里的海洋发现的,这些珊瑚带有最强烈的绿色和蓝色,许多还发出红色荧光。研究人员把能够产生红、绿、蓝或黄色素的基因,附着在健康和癌细胞分子上,然后通过特殊的荧光敏感激光显微镜追踪细胞的生长和变化。 目前,澳洲科学家正和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合作,研究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不同,以及抗癌药物的效用。红色素尤其珍贵,因为它们可让科学家看到生物组织的深层结构。研究人员说,“这些荧光分子正在改变细胞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边边角角 出人意料珊瑚与人类共享基因澳大利亚詹姆斯科克大学遗传学家大卫·米勒等通过比对发现,1376个珊瑚基因中的11%与人类的基因相同。这项结果太出人意料了!古老的珊瑚竟然与人类有许多共同之处。该发现推翻了一直得到科学家广泛认同的现有假说,即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与无脊椎动物分离很久以后,脊椎动物才发育出了应对更加复杂的全身系统的独特基因。米勒说,尽管珊瑚拥有华丽的色彩和难以描述的复杂外貌,但它却仅由种类不多的组织所组成。珊瑚的形态非常简单,人类的生理功能则异常复杂。人类与珊瑚共有的许多基因参与了早期神经发育等复杂的生理功能,但珊瑚体内与人类共有基因的功能还是个谜。该发现表明,曾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独有的许多基因,其实根本不是脊椎动物所发明的。像这些人类与珊瑚共享的基因,有可能是在这些生物体面对着要求其维持较小基因组的压力时,由果蝇和线虫的基因组衍生出来的。琛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科技名博: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亡flag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