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四大天王,黎明为什么是四大天王黎明的知名度不如其他三位,对于90,00后来说

为什么西方的数位是三位一进,而东方的是四位一进?
比如:10000西方是:10,000=10k东方是:1 0000=1万
按投票排序
谢邀~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呢!我终于又可以愉快地胡扯啦~(感谢
指出我文中的错误并和我讨论~)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西方的数位是3位一进,而东方的是4位一进?原因在于,西方阿拉伯数字系统采用三位分节法,而中文计数系统采用四位分节法。有关三位分节法用在中文上有多难受,相信在大家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快速转换中英文数字」,肯定都有很痛的领悟……什么billion million,就不能按照中文这样,百万千万百亿十亿直接说嘛!小七脑子格外不好,每次计数字都会出错,记得有一次听第三产业GDP,「百亿」被我听译成trillion,于是……天朝在我的手里提前进入了全面共产主义……真捉急啊摔!!!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呢?三位分节法,是指在表示一个数时,以三个数字为一段,用逗号或空格隔开而四位分节法,则是以四个数字为一段啦。以我国GDP为例, 亿元,用三位分节法写作516,282.1亿元,用四位分节法写作51,6282.1亿元。试着用三位分节法读英文,「five hundred and sixteen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eighty
two, point one 」。再用四位分节法读中文,「五十一万,六千二百八十二点一亿元」一下子就读出来了对不对?如果互换一下…….(’;°;ё;°;)要深究这种差别,我们得先膜拜一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1.从计数法说起现在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之所以好用,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在运算和记录的过程中数字,只涉及「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符号,不同的值的大小只取决于这符号在数字传中占了哪一位。简而言之,用「符号+位置」,我们就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字。这种高效的计数方法,称为「位值计数法」。但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文明都是由另一种计数法,这种计数法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这种记数法叫做「符值相加计数法」。这种计数法的特点,就是遇到一个数字,就起一个名字,比如1000就是千,10000就是万,12就是打,这种「遇到一个起一个」计数法,在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中都被广泛使用,而高级的位值计数法一般是之后才出现的。在记录数字时,这种记数法不能利用符号直接表示数字,而是要用已有的名称算出这个数。一般采用到的方式就是相同的数字连写,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小数字在大数字的右边,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写在左边表示这些数字相减。比如在罗马数字中Ⅷ = 8,Ⅻ = 12而1,880这个数,要这么长才可以:MDCCCLXXX(看到这种计数法,学法语的小伙伴有没有感到膝盖一痛..._(??`」 ∠)_)很明显,符值相加记数法:很,难,用。由于这种计数系统要同时承担记录和运算的压力,没有将两者相对应,而是运算中有记录,记录又依靠运算,导致无论是记录还是运算都十分繁琐。同时,要运算的数字越大,需要命名的数字就越多。比如勤劳勇敢的古埃及人是这么表示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的:(BBC 数学的故事 第一集)(BBC 数学的故事 第一集)有木有很像麻将不过,我大天朝,对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全世界唯一个位值计数法和符值相加计数法同步出现并发展的国家。早在商朝,中国就出现了筹算,这是全世界最早的十进位制技术系统。大概长这样:(永乐大典 宋代筹算布位图中的数字:七万一千八百廿四)(永乐大典 宋代筹算布位图中的数字:七万一千八百廿四)算筹数系是世界上唯一只用一个符号的方向和位置的组合,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或分数的系统。
《孙子算经》云: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用这套小木棍,我们可以算简单的四则运算,还可以做分数,负数运算,甚至可以解高次方程……像这样:(杨辉三角)(杨辉三角)这套逆天的筹算系统在当时并不用于计数,仅用于运算,计数则采用另一套符值相加计数法的文字系统:个,十,百,千,万,亿……这两套系统实在是兼容的太过完美,糅合了算筹和文字的新版本也出现了:苏州码子,俗称花码。(一一对应关系)(一一对应关系)神探夏洛克里也有出现哦:(神探夏洛克 S1E02
算筹和花码)由于机智的老祖宗把命名和运算分割成了两个系统,这样对于中文来说,个十百千万
,是搭配算筹的「单位」或者说像「占位符」,本身不参与运算,而我们在记录数字的时候,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把算筹系统中十进位制的每一位都起一个名字,而已。但是在西方,位值计数法这种高级系统,可比中国晚出现了一千多年,在此之前他们一直采用为值命名的方法计数。(好心酸…)中西方不同的计数系统,衍生出的就是两种不同的命名思想:中国:哇,数字又变大了,我来给新的数位起个名字吧!西方:哇,数字又变大了,我之前起好名的那些符号能不能凑出这个新数字呢?有关这两种计数思想对于三位分节法和四位分节法的影响,可以说既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2. 欸,数字怎么这么大?!西方的数位分节法的源头,在于古希腊的数学体系,其实希腊的数字系统最开始是山寨Attic 数字系统:(最开始只有5,10,100…等基底)(后来发现可以把数字加起来表示1-9)(然后逐渐发展大数系统)图片来源:在山寨的基础上,希腊人也开始摸索创立自己的计数系统,但是由于没有位值的概念,可爱呆萌的古希腊银想了一个十分……「妙」的计数法——照搬字母表:(希腊字母和对应的数值)为什么说希腊人可爱呢,因为他们抄字母表的时候,忽然发现:欸?24个希腊字母不够用了!于是就把三个废弃的希腊字母(Digamma,Koppa,Sampi)又重新拿出来凑数了哈哈哈哈哈可惜就算把废弃的字母都拉出来,表示到「千」的时候还是不够用啊,这可怎么办捏……他们只好这么做了:要表达1,000至999,999的数字,就把个位的1-9千加个分隔符表示千,就像这样:(最开始的千)后来发展为这样:这种下标分隔的形式,可以说是数字分节符的起源。所以古希腊人的千位数长这样:(图片来源:)本来呢,呆萌的希腊人觉得千位加个数标凑活用就得了呗,结果发现还有更大的数字,可是字母表都用完了啊肿么办?于是他们就又重新把Attic数字里表示万的单位M山寨过来,和希腊字母结合表示大数:我们可以看到,希腊数系(由于当初凑活用分隔符表示千)采用了四位分节法,大数系统是「希腊特色的Attic(丑到哭)数字」,但是这种数字分节的思想影响深远。而希腊文之后的拉丁文,也是采用相似的字母计数法,只不过字母变成了罗马字母而已:Ⅰ
quattuorⅤ
decem罗马数字的进步之处在于,一个是简化了数字符号,另一个则是引入了「千」的单位:M罗马人本来是山寨了希腊字母来表示千,后来还用过很多奇怪的方法,最终固定的M来源于拉丁文mile,意为一千。我们可以看出,罗马文化是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但是为什么没有把希腊数当作「万」呢?我的推测,首先希腊人大写加上标的表示方法和罗马的纯字母体系不相符,也就是说,「不符合罗马人的设计美学」;其次估计他们也是抱着「最开始用不到」的心态,后面发现数字越来越大,只好在数字上加一横表示这个数乘1000,因为彼时希腊的M和罗马的M已经撞车,山寨不了万的单位了……于是就这么着吧……三位分节法就这样定下来了……又过了很久很久,印度的数字系统被阿拉伯人改造并引入西方,西方有了真正的位值计数法的计数系统,数学研究突飞猛进,。这已经是很久以后的故事了。3.我大天朝,打仗要紧说完西方三位分节的起源,再回过头看看为什么中国人采用了四位分节。前面说到了,中国的计数系统不必承担运算的压力,可以一心一意计数,而算筹体系早在商朝就有出现。我们首先看商朝的人口,根据殷商卜辞中的甲骨文可以知道,商朝当时征兵是以千为单位,计量土地也是在井田制度的基础上,以亩搭配尺作为单位,在运算过程中并不涉及到万以上的单位。可考文献:王登人五千征土方(《殷虚书契后编》上.31.5)不过此时大城市,也就是邑,人数已经到达十万规模了。(此处可根据商朝的井田制推算出大致人口),而到周礼中,征兵人数也没有过万,也就是说,万这个单位,商周已经固定下来。前面说过,中国的计数逻辑是「有了更高的数位就起个新名字」,不过五经算数有记载「按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十等者,谓“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也。三等者,谓“上、中、下”也。其下数者,十十变之。若言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中数者,万万变之。若言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也。上数者,数穷则变。若言万万曰亿,亿亿曰兆、兆兆曰京也。」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看到,到周朝的时候,最大的计数单位都是到「亿」为止,而「兆」当时只有占卜的意义,中国的大数系统发展起来,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啦,有关黄帝创立大数系统,应该是传说。亿丧贝。——《易·震》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周礼·大卜》《诗经》“丰年”篇有“万亿及秭”之说 ,“亿”“秭”就是两个大数名。毛苌注进一步解释 :“数万至万日亿 ,数亿至万 日秭 。”就是说 :“亿”等于一万万 ,跟今天最常用的大数“亿”一样 ;“秭”等于一万亿 ,应该是 由亿逐次 (十 )进位而得 。因此 ,至公元 3世纪 ,事实上 已存在有十进和万进两种大数记数法 。南北朝 时期 ,我 国的大数记法有 了进一步 的发展 ,出现了以亿 、兆、京、垓 、秭、壤 、沟、涧、正 、载十个字为基础的大数名词系统。文献引用:【题 名】中国古代大数系统及启示【作 者】李文林【机 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00190【刊 名】中国科技术语.2013(1).-27-28【ISSN号】殷人最重要的就是打仗,祭祀,这两件事都不需要动用万以上的数字,既然用不到,就没有这个意识,以后万进制和亿进制的大数系统也就是在商朝的基础上添加罢了,因为到这么大的数字,运算依旧要依靠算筹,那么从万开始分节,运算完毕只要把单位加上万即可,方便省事。中国的计数历史从商朝算起,不过大数系统发展比较混乱,由于终究要依靠商朝流传的算筹进行运算,最终留下来的是四位分节的形式。4. 我们有了位值计数法!当海那边的西方友人被阿拉伯数字的方便惊叹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而阿拉伯数字好用是好用,可是有一个问题:太长啦!000到底是多少一眼根本看不清啊!由于不像中国,一直有一套独立的数字命名系统,所以西方的数学家只好从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找办法,直到13世纪的法国,数学界才根据拉丁文mile延伸出million(mile one),billion
(bi-million)等词语,以表示更大的数值。而对于大数字,为了方便阅读,则是借鉴了古希腊「下标分节」的计数法,只不过古希腊没有零的概念,所以直接加占位符,现在中间的三位用零占位。归根结底,之所以西方习惯用三位分节法而不用四节分位法表示数字,根本原因在于:古希腊人的字母表不够用了。还记得我说的吗,其实古希腊人并且也使用四位分节法,而且有专门表示万的词语,不过罗马人罗马人把它们丢掉了...丢...掉...了....以后读不对英文数字的时候,请撸起袖子,亮出你的罗马表...(?_?)看到有同学问怎么做到快速转换,我有一个方法,大家不妨一试:以下是手写的转换过程...大概说一下怎么操作。1.用阿拉伯数字计数2.当原语开始读到第一个计数单位时,找到离目标语言最近的分节点,并标号(最好标出单位)3.之后听到的数字不计单位只计数,按照目标语言的分节方式分节4.在分节点加上目标语言的计数单位比如五千零四十三亿,听到四十三亿,反映到英文中十亿是billion,于是先记下5043,再在十亿对应的四后面分节,504'3five hundred and four billion 听到billion,反映到中文中下一位就是亿,于是记下504,留一个空位,再分节 504
'重点在于第一步,找到目标语言的最近分节点,然后就很简单啦~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主要来源网站:推荐:BBC
数学的故事以上内容已经整理到我的专栏中:那个忘了说一句,注明出处,转载随意~( ?° ?? ?°)o?
看不下去了……知乎定律之一不是“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的都是耍流氓”么?各位答主各位亲,你们摆出来古代的数字记法时了解过“十百千万亿兆京……”一坨中文的含义喵?好吧,下面是一点点说明,不过后续结论以推测为主,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只是说说 :P中国古人创造力很丰富啊,为了表示数字,除了当前位的数字要说出来,还得告诉人家这是哪一位。那你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Bingo,给每一位起一个名字:(原谅我的全角数字吧,为了对齐)……321432143214321.1234123412……
……载正涧沟穰秭垓京兆亿万千百十 .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尘埃……
永乐大典那张图一样,这个数字就照着顺序读下来就对了。咦?怎么跟我们知道的不太一样?表着急昂。可能是由于(前面答主提到的)计数使用等原因,平常我们用到的一般到万而已,而特殊情况下的计数呢,比如某些闲的蛋疼的人发现,艾玛照着这个节奏,要表示个灰常灰常大的数还不得把知道的汉字全用上了啊!全用上也没多少位啊!能不能想个别的辙!而且这么多位谁是谁每次都得掰着指头数啊还不好记啊!然后,聪(nao)明(dong)绝(da)顶(kai)的古人决定,要不咱们这么着,平常不是用到万么,咱们把下面最常用的十百千几个再重复着用起来,把刚刚起好的那些名字都给他拉长,十百千塞进去。于是得到了一种“万进”的计数方式:……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
……载   正   涧   沟   穰   秭   垓   京   兆   亿   万千百十 .
变得很长了有木有!这样的话,比如 123 65 4321 就读成:一百二十三京 四千五百六十七兆 九千零九亿 八千七百六十五万 四千三百二十一这儿,才是题目所说的“四位分段”那种情况,但具体的原因是不是前面答主说的那样,又或者只是因为十百千简单方便,我就不知道了。别着急,故事还没完呢!刚我们已经把起好名字的数位基本上都写出来了,却才只有这么大。再长了咋办?拿佛教里面的恒河沙不可数不可说来弄?……要不咱们再想个别的辙。于是,古人继续发扬中文强大数据压缩算法的优势,这样吧,刚刚不是到万之后把千百十拿过来用了一遍么?到亿之后把亿前面的全用一遍、到兆之后把兆前面的都用一遍这样,驴打滚着往前走,表示的数不就大了么?于是:……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4321.
……垓   万   亿   万   兆   万   亿   万   京   万   亿   万   兆   万   亿万千百十 .
我们知道,指数级增长的速度快到没有盆友。现在这样应该够长了吧,问题解决。口胡!妈蛋啊!万千百十还好说,你这三个方案下面是一样的,可是亿兆京到底他喵的是谁?兆到底是啊啊还是啊摔!祖宗们坑孙子呐!这个问题到了现代,悬而未决。至今我没有找到靠谱的中文大数字写法,而字典中已经将兆及以上的数量级归为古用法,国内权威媒体 C 某 V 在播报新闻时,已经使用了“亿亿次”这样的描述,大陆的大部分人民群众已经在实践中用万跟亿一桶浆糊了。尤其现在兆兼任国际单位制词头,使得问题越发扑朔迷离。总结:1. 现代中文大数字的读法没找到权威说明,群众习惯是只用万跟亿来标识分段,这个习惯一方面是由于平常接触不到特别大的数字,另一方面数位的古用法中,除了最开始提到的“下数”记法,另外两种记法下面,万亿表示的位置是一致的;2. 古代中文数字的分段方式不都是四位分段;3. 古代中文数字的分段方式中,“中数”、“上数”记法下,分段都与四有关。4. 为什么数字是四(这才是重点好喵!),我这边没找到权威的说法,推测应该跟平时接触数字的范围有关,其他答主已经提到。不过“中数”记法的相关资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我没有合理的解答。5. 同意希腊人字母不够用的说法,不过他们够不够用说明的是为毛他们用的是三位分段,跟我们四位没关系。以及,没有 Reference 怎么好意思把答案写这么长:-----1. 2.
其实都是历史的玩笑,“万进位”是因为我们有五个手指(感谢 的回答并在之后与我的讨论,她做了细致的整理,很好的科普)----------必须要补充一下我寻找答案的思路,有被反驳的答主不理解-----------采用排除法回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解释为什么我们采用“万位进法”先要理解“万位进法”与十进制不是一回事,这相当于一种二次进制然后我已经解释“亿兆”的原始含义,就是十进制的位符,其中“亿“是十万,”兆“是十亿我给了一个关键点证明,周文王时期的计数方式还是原始的十进制,顺带说明当时用”三亿有二万“表示320000没有任何问题往下就是需要辩证思考了,究竟为什么有优化计数方法的需求,针对各种假说,把能证伪的排除......这里希望是个互动过程,不停的提假说,不停的被证伪......最后留下的那个,恭喜啦------------------------------------------------end-------------------------------------------这其实是一个困扰我十几年的问题,第一次接触英文数字时就想问为什么,但是从来没有一个能说服我的答案。一定要坚持“证伪才是科学精神”,看了这么多答主的回答,我还都有疑问,如:中国人喜欢4,常用 “四大 X X ”来总结(
) 我们还有三足鼎立、三民主义唐诗有绝句律诗其句数都是4的倍数( @曾加 ) 每句不是都5个字7个字吗,如果对比,5位一进7位一进更合理跟人口有关,或跟军队数量有关(
) 计数不是只为了统计人口吧,牲口数量、作物产量、税赋收入这些呢(这个观点是我要极力证伪的,耐心看完就知道了)希腊人或罗马人是三位分节法( @孟小七 ) or
英语有thousand但是没有"万"( @无名氏) 这个好像是个循环论证,我们想知道的是为什么用三位分节法希腊字母或罗马字母表不够用( @孟小七 )字母可以创造和摒弃,从腓尼基字母到希腊字母再到罗马字母没有完全一样的继承。不够用了可以再造一个啊东西方计数方法的差异(@很多人) 这个是看起来很厉害的回答,很多理科好的还会详细解释计数系统、计数符号。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是没有说服我——算筹也好,进位制也好,其实都只规定了缝n进位,没有规定进几次后再来一个迭代,这是两个层次,不能解释为什么万后面没有一个代表十万的中文文字来描述;同样道理,符值相加计数法(如罗马数字)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了表示1000的“M”符号后不再多创造一个表示的符号。说到这里,推荐大家看看 的答案,只有他讲到了这个问题真正的关键点——“万进法”为什么会出现?可惜他也没办法解释,但已其拨乱反正之功足矣。别急,是不是有人会跳出来,不就因为那时都是军队万人良田万顷所以就用万进制吗?好吧,这个理由站不住脚,耐心往下看。我先把万进法、大数系统、下数计数、中数计数、上数计数这几个来龙去脉理一下上图是中文数字的“大数系统”,分为“下数计数”、“中数计数”、“上数计数”,摘自 上图是中文数字的“大数系统”,分为“下数计数”、“中数计数”、“上数计数”,摘自
,“万进法”就是其中的“中数计数”。但其实,wiki有错误,信息在不停的传递中会有丢失。”大数系统“是和”小数系统“相对应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小数点前后之分,”大数系统“是从“个十百千万亿兆..”开始的。Anyway,将错就错,我们这里就把 “大数系统” 定义为 “优化原有计数体系对大数计数的新方法”私以为,“下数计数”不算大数系统,这不就是十进制嘛。之所以给它个称呼无非是为了对比真正意义的“大数系统”——在已有进制基础上再来一次进位制,包括加法迭代的“中数计数”和乘法迭代的“上数计数”。“万进制”其实就是一个加法性的二维进制。(此处无文献支持,愚见,生推,望指正,不吝赐教)下数计数、筹算、十进制这些都还没到大数系统的程度。根据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肯定是从易到难,现有十进制,然后发现一维的进制也太繁琐,需要二维进制,二维进制中也是先出现加法性二维进制,再出现乘法性二维进制。“万亿兆”这些在进位制系统中表示占位符的文字出现早,“亿”的本意就是十万,“兆”是十亿也就是一百万。有一个关键参考文献:《逸周书·世俘》有记载 “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译为:武王向四方征讨,计攻灭九十九国,杀敌一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生俘三十万又二百三十人,总计征服六百五十二国。这个说明2点,一是战国时期还没出现“万进法”,二是那时的军队数量级已经到十万。说到这里,请大家思考下,为什么会出现大数系统,以及当时面临的选择有哪些?第一个问题很简单,规则代替内容,节省记忆空间。第二个问题才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关键。“载正涧沟穰秭垓京兆亿万千百十...”这些肯定会摆在聪明绝代的前辈面前,然后前辈们可以选择“百进制”、“千进制”、“万进制”、“亿进制”、“兆进制”...到底选哪一个?备选理由及方案1:因为平时计数用到万最多,十万、一百万这些已经很遥远了,所以选“万进制”。 (
观点)反驳:如果平时的计数就这么多,那么保留“亿兆”的本意不就行了?要什么大数系统?这里最关键,希望大家都仔细想想感谢 提供资料证明汉时已有”万进制“,太史公有说”秦带甲者百万“So,说”秦带甲者兆“不是更方便?这里关键点是:在当时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十进制体系,如果要升级,那么需求应该是大大超过”万“时才会选择”万进位法“备选理由及方案2...:(等待评论)好吧,如果到这里你觉得我的分析还在正确的大道上,那欢迎谈谈你们有什么备选方案先说我的3个假说:假说A:万进制其实是逢五进不是逢四进人手有5个手指,所以在一维进制中我们先有了5进制,然后是10进制。”正“、算盘(苏州码子)都有5进制的影子。那么在二维进制中,也会优先选择逢5进,个、十、百、千、万。(我内心最赞成这个方案,所以说这就是历史的玩笑,谁说我们最初打算四位分节的)假说B:可以通过现代的数学优化模型来解释,算出那个最优解就是”万“Supersize!若有牛人有兴趣可以尝试假说C:日常行为记录中哪有什么大数系统,其实一直用十进制,像”二兆八亿“就是表示 280000,但有一小撮学术前沿份子使用了中数计数法或上数计数法,好比爱因斯坦提了相对论,不明觉厉的我们误用了然后将错就错了。至于怎么误用,说实话,我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还不能证伪。至于西方为什么用三位分节法,很简单——罗马数字不是拉丁字母或罗马字母或希腊字母或腓尼基字母不够用,具体我明天再补充。罗马数字有7个,IVXLCDM,分别代表1,5,10,50,100,500,1000,怎么用大家都知道,但是还不全,罗马人不是只会加减法,他们也发明了乘法,用上面加一条线代表乘以1000,加两条线代表再乘以1000,这就是million和billion的原型。注意bi-前缀的含义,只有这个解释是合理的,其他都不准确。
历史上有些语言只有某种进位记得突厥似乎全部是三十去几表示一切30以内的数字
脑洞开:跟人口有关。看了一集,哦,半集冰与火之歌,然后就放弃了。其实这本书我看过,但是电视剧让我难以理解:3个人的夜训队,百十来人国王就出巡,一次惨烈战斗出几十个人——这哪儿像史诗啊?我认为,最早的计数,应该与人口有关。中国早在商周,军队就有过万的了。而再之前,人口过万是必然的。而且当时一个“整体”,比如一个部落,一个城镇,一个州府——总之,一个基本自治区域,人口都在几千到一万出头的情况。所以万作为一个数量分界就出现了。而西方,我猜想,一定是几百人才是常态,过千属于大部落,所以就会以千位单位——万用不到。脑洞关!
原問題“为什么西方的数位是3位一进,而东方的是4位一进?”里“東方”這個定語用的不準確,除非印度不算東方。比如 「3*10^7 印度盧比」在印度可以寫成「3,00,00,000 rupee」。 印度乃至於南亞諸地有專門的名詞 1
= 10^7 = 100 lakh,所以「3*10^7 印度盧比」可說成「3 lakh crore rupee」。
參見 。漢語里「四級跳」的數字名詞「、、、、、、、、、、、……」我猜首先是因為古漢語里「萬」是常用數詞,然後按「萬X為Y」的自然遞推得到其他名詞。「西方」這個定語也不很準確,參考 ,也就是說 billion 也一詞多義。單說英語的話,英語里 kilo 作為基礎的數詞先入為主。「kilo-」這個前綴根據《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提供的詞源,是1795年為了表示國際單位制(SI)下基本單位一千倍大的單位從希臘語的 χ?λιοι的演變成法語里的 kilo,然後同理依「千X為Y」的自然規律依次得到 metric prefixes "kilo", "million", "billion" 等 (參見 m)。至於為什麼,我覺得就是:1)巧合,即以 10^3 (kilo) 還是 10^4 (萬)為首項, 2)自然的構詞規律,即「r X為Y」遞推規律造新詞。而關於 1),若再瞎猜一下,也許在古希臘真的很少能用得上萬來計數?譬如打仗動用的兵員估計大都是以千百計,而在古中國打仗動用的兵員動輒上萬。
开玩笑的说,我觉得是因为中国的人多中国军队动不动就上万了,于是经常以万为单位;西方军队很少上万,一般以k为单位就很多了,于是不需要更大的单位。而更大规模的军队,即使是中国几十万大军的战争也是少数情况,一般史书上都会提一笔,可见史官眼中这玩意也很有戏剧性...古代社会,一般人很少接触到大数字,只有把整个国家动员起来做某件事的时候,才能上万,尤其是打仗。所谓「人一上万,无边无沿」~
有意思的问题,尝试回答一下。主要还是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喜欢偶数,西方喜欢奇数。现在好多中国人认为4是不吉利的,但是在古代并不是这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尚对偶、崇尚对称这一观念早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而在其中,4的地位也比较特殊。文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古典诗歌中,对偶是一个很重要的艺术手段,而且更喜欢4的倍数,无论是绝句(4句)还是律诗(8句),都是4的倍数句。在长期的创作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对格,如著名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著名章回体小说,一般都是偶数回合,而且基本都是4的倍数。习俗——在文化习俗中,送礼的个数一般是偶数,凡事都要成双成对。对“6”和“8”也有特别的偏暗,比如六六大顺、八面玲珑等等。人们喜欢用偶数来对一些东西进行总结。在这其中,又特别偏爱“4”——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四大佛山、四大古都、四大园林;四大才子、四大美女、四大书法家、初唐四杰、四大天王、四大名酒……相比之下,在总结上,三和五的使用就少了很多。可参见:与之相对的是,西方却特别偏爱奇数。西方人最喜欢7。上帝7天造了人类,一个礼拜有7天。正因为此,“6”反倒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它意味着缺失。在《圣经》里,6常常和魔鬼联系在一起。除了7以外,西方人最喜欢3。尤其是在总结的地方。比如世界的构成:land,sea, 自然的构成:animal,plant,mineral。再比如:牛顿三大定律,热力学三大定律(其实热力学有4个定律,但是多出来的被弄成了第零定律)等等。西方人喜欢总结“定律”,那么看看百度的搜索就明白了。(有兴趣可以再查一下“四大定律”)其实呢,事实上人们对数字的偏好并没有如此严重,中国人并非只喜欢4,不喜欢3,而西方人也并非只喜欢3,不喜欢4,但我想,可能正是这喜好上的一点点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选取进位制的时候,很偶然地,中国选择了4,而西方选择了3……
英文中只有千,没有万
个人认为,就是一个很简单翻译意思。中国是汉字个十百千万,然后就是十万百万。西方就是个十百千,根本就没有万的单位。中国十万就是十个万,西方十万就是一百个千。要说追根问底,至少追随公元前500年了。
人家算数和咱们不一样
额,我觉得和数数有关吧,老外,我只知道英语国家,还有德语国家,只有thousand(tausend),你写一万10,000,他一眼就知道这是 ten thousand(zehntausend),写100,000就是hundred thousand(hunderttausend),因此三位一段,三位一段,很符合他们的数数习惯。而中国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各个数量级都有相应的汉语词汇,四位一段还是三位一段我觉得其实影响都不大。只不过为了一眼看过去好认而已。所以我小学时候老师说四位一段,但后来又和我们普及三位一段,说是跟国际走,所以现在有时候看书,自己写数字也会三位一段。
这个问题真好,因为真是苦到心坎里了。英文还好,90就是nigty,法文是读4乘20加10,quatre-vingt-dix,英文类比的话是four twenty ten。。。所以烦人的三位一进加上各拗口啰嗦的数字念法,真是听者头晕,念者搅舌。。。本身对数字不敏感的我听了反应起来要慢几拍,这么多年来还是一心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天王同台演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